孔子的作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孔子的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孔子的作文1
尊敬的孔老師:
您好!我是您的第二千七百八十屆的學生,您一定不會認識我,因為我沒有坐在您的學堂里——作為一名學生聽您講教。然而,您的言論,您的思想,您的人生哲理世代流傳了下來,并熏陶著我,遍布了我的腦海,我的心靈,我的身體,我的生活,時時啟發著我。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一深刻的哲理,正啟發著人們怎樣去快樂地學習,怎樣去交朋友,怎樣去學會寬宏大度。這樣親切的問語,既令人感到一絲愜意,細細品味又能悟出許多的道理來,令人回味無窮。
您的“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正面闡釋了一個人立身處世要講究“誠信”,這一哲理,啟發著古往今來的大小人物,如古代的季市,正因誠信而贏得“得黃金千兩,不如得季市一諾”的美譽,即“一諾千金”,可見“誠信”對一個人的受信任度有多大的支持力。老師,正是受您的感染,才讓我們深深地體會出怎樣去做一個受尊重的人,才讓我們“人而有信,知其可也”。老師,您是我們人類的思想開導者!
諸如您的言論,如“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攻乎異端,斯害也已”……老師,您的這些言論時時滲透著我們的靈魂,充實著我們的精神。您知道嗎?在漢朝,人們就將您的思想言論作為學習的'宗旨,倡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學習四書五經。直到今天,我們學習的教材里人然能學習到您的言論,看,您給人們留下了多么寶貴的精神財富,產生了多么大的影響。像北宋的政治家趙普,因“手不釋卷,每歸私第,闔戶啟篋取書,讀之竟日”,讀的就是您的《論語》二十篇,因此次日臨政,處決如流。
老師,您的思想,您的言論,您的人生哲理時時啟發教育著世代的人們,作為您的一名學生,此時,我無法克制自己提起筆來給您寫信,多少崇敬和景仰也不能就三言兩語表達清楚,只能真誠的懇請老師--請原諒我給您寫這封信,請記住在您的第二千七百八十屆的學生里還有我這么一個渺小的學生!謝謝!
祝:身體健康,壽比南山!
您的學生:陳昌蓉
孔子的作文2
春秋戰國時期,正是諸子百家爭鳴的時期,秦國利用法家的思想,一躍成為秦朝,因為實行了商鞅變法。可是真正給我們中華禮貌創造了光輝篇章的是儒家代表——孔子。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孔子對自我七十三年人生的概括,孔子字仲尼,魯國曲阜人,我國古代教育家,思想家。
孔子為什么能夠這么偉大呢?以至于許多學者認為孔子是缺點最少的人呢?儒家思想就像是一部永恒的經典,很完美,可是一般人根本做不到,這也是孔子周游列國失敗的根本原因,可是孔子做到了,儒家思想里面的周禮拘束的十分多,又十分講究,這規范那不規范等等等等,可是孔子卻在一件又一件的小事上都做得十分周到。這需要多大的本領啊!孔子既然是教育家,教育方面也做出了與大貢獻,因材施教開創了我國歷史上教育的先河,這是孔子提出來了,他收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七十二賢中有三個最有本事的:子路,顏回,子貢。
孔子的一生能夠說是自我煉出來的,否則他不可能有那么大的能耐。孔子的主要思想是“仁愛”,墨子是“兼愛”,仁愛是分等級的愛,兼愛是不分等級的愛,但兼愛比仁愛更難做到,因為當時的奴隸社會富貴貧賤分得相當明顯,富貴的人就看不起貧賤的人,怎樣可能去不分等級的愛呢?孔子提倡有為,道家提倡無為,道家的思想是適合于隱士一類人的,提倡順其自然,自我過自我的生活,無為而治,不要興風作浪。許多人想不通,男子漢大丈夫生來就是要縱橫天下,怎樣能蝸在一旁呢?這樣的人不是隱士,自然理解不了道家的`無為而治。雖說學說不一樣,但孔子人說老子是人中之龍,這是孔子豁達的表現之一。法家提倡以法治國,儒家思想提倡以仁治國。在現代社會,我們國家實行的是儒家法家的思想結合,既走依法治國的路,也走以仁治國的路。只施仁,給人們太大的自由,只施法,給人們帶來太大的壓力,僅有仁和法結合才能適合于現代人民的需要。
西漢武帝時期,漢武帝聽從了董仲舒的提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此儒學成為封建社會最主要的學說。
提起中華禮貌,無一人想不到儒家思想,無一人想不到孔子。他在歷史上,在教育方面,思想方面,文化方面(《春秋》)都有過卓越的貢獻和巨大的成就。正是因為孔子,我國才有五千年燦爛禮貌;正是因為孔子,我國中華民族才會延續至今;也正是因為孔子,我們中華文化才得以輝煌至今,影響至今,成就至今。
孔子的作文3
二千五百年前,來自泰山山脈的北風吹動著一位倚仗凝思的老人的衣角,但風中這位魯國的國公依舊一絲不茍,這種莊嚴在風動的夕陽中與相鄰的泰山輝映在一起,多少個斗轉星移后迎送著一個個朝陽。他就是萬世師表,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每一位偉人的誕生,都伴隨著天將降大任前的磨礪與洗禮。孔子的一生無疑是一次人世間的苦行。他出身于曾經的貴族,卻必須面對家族沒落的現實,他創造以仁為本的思想,卻要應對爾虞我詐的世事。年少的貧困病未泯滅他遠大的志向,中年的挫折未曾動搖他那不去的斗志,晚年的離喪沒能阻擋他思想的升華!他三十而立辦教育,開私塾,使貧困人民得以走進知識的殿堂,他“有教無類”的教學思想是中華民族的知識傳播突破出生,階級的鴻溝,他“因材施教”的理念是知識插上騰飛的翅膀,使知識走進民間,面向大眾。是他讓中華民族成為“全民有知”的民族,他這個兩千五百多年前的壯舉,是我們的民族的知識水平遠遠超越當時任何以出生決定知識走向的民族,為中華民族若干年后各個盛世的騰飛積蓄雄厚的知識力量。
這位慈祥的老人,不僅告訴他的學生以及他身后千千萬萬的華夏兒女,學習知識的目的.,同時也交給世人學習的方法。大的方面能夠治國經世,小的方面可以凈口修身,他教化世人用“義”和“禮”來闡述“仁”的思想,用“智”和“信”來傳播“仁”的觀念。學習方法上要“溫故知新”,要“舉一反三”,在細微處體現出偉人不朽的智慧光輝!
不朽的思想總是與時俱進,孔子這位魯國的老人,這位為教育的實施,為正氣的傳播,為治國方略的施展而努力奮斗的偉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紀的今天依然煥發著著耀眼的光芒,同時被時代賦予新的含義。當今的世界“文明的沖突”隨處可見,局部的戰火彌漫著硝煙,紛亂的動蕩使生靈涂炭。我國國內因社會轉型而帶來的問題亦急需解決。當今的時代最需要什么?需要“和諧”!而孔子的理想不正是貧富平均.重視民生的個守本分的和諧社會嗎?孔子說“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這與我國現階段追求的縮小貧富差距,走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又是何等的契合!二千五百多年的時光彈指一揮,孔子的思想卻永立東方,并已走向世界!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為中華民族的教育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的偉人
孔子的作文4
小的時候父母就開始給我講關于孔子的故事,告訴我許許多多的大道理,直到長大,我也接觸到了孔子的書籍《論語》里面的內容固然很難懂。但是大致意思看看就明白了許些,我也為孔子的知識而感到敬佩。我讀《論語》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可謂是廢寢忘食!
就有一次,在216宿舍中發生了搞笑事件,我們幾個哥們晚上閑著無聊,談起來了魯國的孔子。在這里有個朋友說孔子的身世很苦,小時候家里窮,讀不起書,但是孔子又非常的熱愛學習,于是就每天拿著樹枝到學校的趴窗戶邊瞧瞧的跟著老師寫字。最后老師發現他很愛學習,也很聰慧,于是就收留了他,讓他幫忙打掃衛生順便學習。這下可把孔子樂壞了,一蹦一跳的跑到家中告訴了父親和母親這件事情,父親摸了摸他的頭說,去了可不要頑皮,要跟著老師認真的學。孔子高興的.點點頭。就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小孔子也長成了大孔子,他要追求更高的學問,于是告別了父母,走遍全國,于是認識的了他的老師,也就是著名的老子,老子看他天資過人,于是便讓他留在身邊,一方面教他更高的學問,一方面還有了個人和他切磋學藝。日子也過的很好,有時間還給人們講講儒家道教。人們也很信仰他們。
聽到這里,我不由的感嘆到,孔子也挺瀟灑的!有個朋友補充到,還挺臃腫的。哈哈!我問為什么呀!他說,你沒看到畫里的孔子很胖嗎?一定是每天學習連體育都不鍛煉了,都吃了不消化,長脂肪了,逗的大家呵呵的笑了大半夜。更可笑的是有的同學居然在睡覺之后說夢話,另一個和他一起說。說的竟然是孔子的婚姻問題。這可又夠我樂呵的了。慢慢的我也睡著了。夢到了我去了孔子的那個年代,孔子真的是很有學問,之呼者之類的詞語弄的我出了一身冷汗!在這里不由的說,孔子真的很有學問,但也很啰嗦。
在學習了古代的《論語》《夢溪筆談》我覺的我沒有白到這個世界,也很佩服前人的聰慧。我想:您及您的著作一定會永遠流傳下去,因為您是值得驕傲,當之無愧的東方偉人,而您的著作也是使人受之一生、用之一生的知識寶庫、精神財富。我依舊會繼續將您及您的著作研究和挖掘下去。
我愛你,孔子!
孔子的作文5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學術繁榮的局面。其中以儒、道、墨、名、法五個學派最為著名,這其中儒學則是五派之首。而儒學的創造者就是今天我們要為大家介紹的孔子。
孔子是古代的大教育家。他是教育界的祖師爺,為教育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孔子之前,學校只招收貴族子弟。孔子30歲左右時,開始創辦私學。他主張“有教無類”就是不論地位高低,貧富貴賤,人人都應該有受教育的機會。同時也擴大了教育面,使一些地位低賤無錢上學的人能夠受教育,有出人頭地的一天。而且他鼓勵學生要獨立思考,敢于堅持正確的意見。他曾說:“當仁不讓與師”他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教學時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是學生的潛能都能得到發展。這樣的做法能使各個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的發展,是一種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其實我覺得今天的老師都應該正確的哂眠@樣的教學方法教學。因為每個學生的層次不同,“因材施教”才能使教育成果更好。
同時孔子還是偉大的思想家。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禮”兩部分。仁就是要愛人,要廣泛的理解和體貼別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應強加于人。具有“仁”德的人無論在多么困難的環境中,也要堅持自己的理想,不要隨波足流。“禮”就是要求人們能夠約束自己,加強個人修養,使自己的言行舉止符合社會道德規范。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倡“為政以德”,主張以“德”教化人民,以“禮”治國。這就是基本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體現了一種比較普遍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用今天的'話語來講在中國古代儒家思想就被理解為人類思想的核心。結果在中國儒家思想逐漸成為中國思想的主體。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核,也是維護君主專制統治的理論基礎儒家思想、君主專政制度構成了中國古代政治史的兩大主體內容。
但是不管你做出什么選擇,儒家思想屬于全人類的文化遺產寶庫。保存和解釋儒家思想文獻,無論你對儒家思想的評價如何,它都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文化遺產,更深入的去了解它將會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以上所說的就是孔子為人類作出的歷史貢獻,所以我覺得孔子是一位偉人,他為人類的文明發展作出了極大的貢獻,我們應該以他為榮,向他學習。
孔子的作文6
因為孔子是圣人,所以他的智慧、他的思想、他的博學乃至于他的一切言論,一直以來總是帶上了“天才”式的光環,連他的得意門生顏淵也由衷地感嘆說:“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我時常在想,早在兩千五百年前的孔子何以會是一個如此博學而又睿智的人?為何在歷代人們的心目中,他總是以一個充滿了光輝的“圣人”形象出現,讓后人景仰、膜拜?
近來再讀《論語》,從字里行間,我似乎漸漸走近了孔子。
孔子的博學來自于他對苦難生活的真切感受。他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當有人認為孔子的多才多藝是上天安排時,他不僅不同意,并且指出,正是自己小時候的苦難生活,才學會了那些“君子”所無法接觸因此也就不可能獲得的技能。
孔子的博學來自于他的“學無常師”。他的一句老少皆知的名言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有人曾對孔子如何學習心存疑惑,他的弟子子貢回答說:“莫不有文武之道。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意思是說,文武之道無處不在,我的老師到哪里不可以學?還用得著一個固定的老師嗎?孔子淵博的知識正是得益于他在民間廣泛的學習和不懈的'積累。
孔子的博學離不開他潛心學習、每事必問的研究精神。孔子來到太廟(魯國之君周公旦廟)參加祭祖活動,雖然已經有了博學的聲聞,但遇到每件不懂的事情還是要向人虛心請教。他認為學無止境,無論地位多高,名氣多大,“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應該不懂裝懂。他在齊國時研究《韶》樂,沉浸其中,竟“三月不知肉味”,他說:“想不到音樂竟有這般的力量啊!”憑著這種近乎癡狂的鉆研精神,孔子成為一個博學的人也就不足為怪了。
孔子的博學還來自于他老而好學的人生態度。司馬遷說“孔子晚而喜《易》……讀《易》韋編三絕”,就是說,孔子是直到晚年才開始學習并喜歡上《易經》的,由于反復閱讀和研究,以致于編連竹簡的皮條都多次斷掉。他自己也說:“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意思是說,多給我幾年時間(使光陰倒轉),五十歲時開始學習《易經》,我便可以沒有大的過失了。《易經》深奧,孔子認為一個人五十歲左右研究《易經》比較合適,因為這時的人有了足夠的社會生活經歷,對于自然和社會規律有了一定的認識,因此能夠較好地把握《易經》的精華和意蘊。雖然“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的說法未免夸大了《易經》的作用,但孔子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為我們樹立了一座終生學習的豐碑。
孔子的作文7
孔子,是老師的杰出代表,是"萬世師表"是被我們所崇敬的"至圣先生"是我國古代的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我們從小學開始就學習孔子的一些名言名句,通過學習這些言論,我明白了很多深刻的道理。
上小學時,我當上了值日生小組長,可是我從來不做值日,只是吩咐組員去干,自己卻在教室內玩耍。就在我學習了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名言之后,我理解到了,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隨便的.施加在別人的身上,就像掃地一樣,自己不愿意干的,難道別人就愿意做嗎?之后我就開始自己覺得帶頭做值日。
還有一次,我們在上自習課,數學老師來教師說:"給大家出幾道題,看看大家會還是不會。"說著,試卷就到了個人的手中了,我一看題目簡直是太簡單了,我的心中不免的竊喜,不費吹灰之力就全部做完了。待到老師公布答案時,一看,跟我做的一模一樣!老師說:"做對的請舉手。"我想了一想反正是沒有事,就不舉了吧。老師又說:"這些人下午去參加數學競賽。"啊!我一聽就后悔了,為什么不舉手呢?讓我吃了一個大虧。從這件事上我明白了一孔子的名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說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智慧的。如果不誠實,就會吃大虧的。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還有一次,我和幾個同學在探討一個問題,見幾個小孩子走過來在我們的旁邊看,其中一個說:"這個問題我會。"我們聽罷,連忙問他,他就問題的解題過程和答案詳細地給我們講解一下,我們都恍然大悟,不要小看了別人,幾個人在一起行走必定有一個是我們的老師的。要時刻保持著一種謙虛好學的態度,好學,好問,必能成大器。孔子讓我明白了:做人要有一顆寬容之心,要有事實求是的態度,要有謙虛好學的品質。
孔子,你是我最崇敬的人。
孔子的作文8
“哎呀,不做了!這道題真繞人,煩死啦!”我把筆往桌上一丟,身子往后一靠,鄒著眉頭,撅著嘴巴。現在的我,正在攻克一道要多難有多難的奧數題,奧數是什么?簡言之就是“深奧的數學”,這個臭東西占據了我全部的休息時光。
這時,書架上一本封面略有灰塵的書引起了我的注意,當我把注意力集中大那本書上時,我發現,我眼前突然出現了一團煙霧,在朦朧中,我似乎發現了一位老人……,待煙霧散開后,我發現,我面前果然是位老人,他一手放在身后,一手捧著一本書看著。我大吃一驚,“你誰呀!”老人慢慢抬起頭,淡定一笑“哈嘍哈嘍,小姑娘,你無需害怕,在下孔夫子也!”啊----難道三千多年前,那個春秋后期魯國陬邑人,那個名丘,字仲尼的孔子穿越到我家來了?
孔子不顧我的驚訝,徑直朝我書桌走來,盯著我的奧數題看了半天。“唉,你們這些孩子們,為何都把精力放在奧數題上呢?為何不讀讀我的《論語》呢?”“《論語》?現在的我們,只是沒時間讀哇!”《論語》我怎么可能不知道,它可是記載孔子思想、言行最主要的經典著作呢,而孔子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思想核心----儒學的創始者,是我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偉大思想家。孔子摸摸他的胡子,“想當初,老朽要編《論語》,就是期望你們能夠去繼承、去弘揚我們中華的優秀文化傳統,去學習我們儒學的思想,可沒想到……”
我斟酌了一番孔子的話,是呀,《論語》不就是告訴我們怎樣儒雅做人,文明辦事嗎?可現在的社會上,哪里還有文明、儒雅?大街上處處是人們隨手丟的垃圾,到處都有人們不文明的話語。孔子似乎看出了我在想什么,微笑著拍拍我,“小姑娘,望你能懂得《論語》的真諦!”說完,揮揮袖子,輕輕走了。
其實,咱們東方的《論語》未必不能成為世界人民的精神食糧的.,這便給了我們中國人,特別是小學生們一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學習、運用并推廣《論語》。
如何讓《論語》的精神深入我們的骨髓,這是孔子的煩惱,也是我們13億中國人應有的煩惱!
孔子的作文9
我覺得一個人如果以后想在文學方面發展,并且要發展的有前途有未來的話就必須要去仔細研讀研讀經典。那種比較經典的文學著作對自我以后文學方面的素養是大有裨益的。我深刻感受到了這一點。也認識到了其中的重要性。所以從幾個月前我就開始研讀孔子的言行著作《論語》,但劉某實在不才,沒有研讀出個什么道理來。我領悟到的道理大都很膚淺,甚至死板。我甚至還認為只是讀了一下這本書,關于里面的灼灼道理根本就沒有領會到。我讀孔子老生常談的話“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就只簡單地認為,哦,學習了后還要思考,思考的同時還要學習。我的認識就只到那里為止,再也沒有深入的擴展延伸了。愚以為鄙人與大師教授們的區別主要在于,除了能讀懂文言文之外,大師們更多的會用孔子的思想延伸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去。他們的文學思維擴展很豐富,很有延伸性。他們能做到一個道理能夠具體反三。他們能夠把深邃的思想運用在我們生活中零零碎碎的事情當中。那些事情如此平凡,在我們眼里如此微不足道。可是經專家教授們用孔子的思想一點醒,我才恍然發現,噢!原先還那么有道理!
研讀了孔子這么久了,此刻我盡力地搜腸索肚昔日自學的那些關于孔子的思想學術道理,可是搜索結果竟寥寥。所以,《論語》我根本就沒有研讀透徹,甚至都不叫研讀,只能說是走馬觀花地過目了一下。想昔日下定心研讀《孔子》時那個意氣風發、器宇軒昂的風姿,甚至還制定了一系列研讀孔子的'步驟。先是讀一本比較權威的原著,然后看看一本介紹孔子生平的書籍,再然后閱讀閱讀專家學者們對于學習《論語》的感想與領悟。一系列的步驟還沒有循序漸、有條不紊地進行完就因為索然無味的研讀而中途輟停了。因為此次的打擊,我都不敢再貿然去研讀什么書籍了。有時候所以而陷入困惑,到底有沒有讀研的必要。對于這個問題,我早已下定決心了。斬釘截鐵地去考研。不后悔,不退縮。光是為了一個碩士學位證和一個更好的大學的畢業證,我就應當付出百分之兩百的努力應對它。
研讀《論語》,我終究是沒有研讀出個什么名堂。既然踏出了細心的第一步,雖然不成功,甚至能夠說徹徹底底地失敗,可是我還會踏出殷實的第二步,信心的第三步,一步比一步邁地更加沉穩有利。
孔子的作文10
尊敬的孔老夫子:
您好!
我是一名八年級的學生,晚輩所生活的時代距您已有千年,打攪您實在是不好意思,經過這兩年的語文和歷史學習,我對您也略知一二,感慨甚多。
大家都知道您主張“因材施教[注: 因:根據;材:資質;施:施加;教:教育。指針對學習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 ,所以在您那,同樣的問題往往能得到不同的答案。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次子路問:“聞斯行諸?”您說:“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用我們的現代漢語來說,就是子路問您,聽到一件事,該馬上去做嗎?您便對他說,有父兄在你就敢貿然行動?
有父兄在,你就不請教請教他們?你不商量商量?上來就做,好像不合適。
子路走了,然后冉有又來了,他問您:“斯聞行之?”
您便果斷的對他說:“斯聞行之!”同樣的問題,您對兩個人有不同的答案。讓我和我的同學都百思不得其解。我們便繼續往下看,幸運的是,第三個學生西華跟我們有同樣的疑問。
我們不能問您,但他能問您。
您回答說:“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也就是說,冉有這個人,生性怯懦,凡事猶豫不決[注: 猶豫:遲疑。拿不定主意。],老往后退,他要聽見一件事,就要鼓勵他趕快去做。這叫進,給他一種前進的力量。子路這個人,勇猛過人,什么事都要超過別人,對他就要讓他謹慎思考,凡事掂量掂量再去做,要給他一種往下撤的力量。
這應該就是“因材施教”一個典型的事例了吧。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各有各的優點,所以照搬照抄,死板的.教育是毫無效果可言的,因此在我們現代的課堂里,老師們也主張對我們“因材施教”然而早在幾千年前您就已經做到這些實在是令人折服啊!
您是儒家的創始人,因此你為我們留下了許許多多儒家經典,這里面的儒家思想可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長達幾千年,至今還對我們的一言一行[注: 每句話,每個行動。]有著重大作用,像其中的《論語》,“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發憤忘食[注: 努力學習或工作,連吃飯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奮。],樂以忘憂[注: 由于快樂而忘記了憂愁。]”等等,都是我們現代生活和學習中的靈丹妙藥[注: 非常靈驗、能起死回生的奇藥。比喻幻想中的某種能解決一切問題的有效方法。]。
能夠給您寫信,我感到十分榮幸,感謝您為我們留下了無比巨大的文化財富。
孔子的作文11
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孔子。
二千五百年前,來自泰山山脈的北風吹動著一位倚仗凝思的老人的衣角,但風中這位魯國的國公依舊一絲不茍,這種莊嚴在風動的夕陽中與相鄰的泰山輝映在一起,多少個斗轉星移后迎送著一個個朝陽。他就是萬世師表,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每一位偉人的誕生,都伴隨著天將降大任前的磨礪與洗禮。孔子的一生無疑是一次人世間的苦行。他出身于曾經的貴族,卻必須面對家族沒落的現實,他創造了以仁為本的思想,卻要應對爾虞我詐的世事。年少的貧困病未泯滅他遠大的志向,中年的挫折未曾動搖他那不去的斗志,晚年的離喪沒能阻擋他思想的升華!他三十而立辦教育,開私塾,使貧困人民得以走進知識的殿堂,他“有教無類”的教學思想是中華民族的知識傳播突破了出生,階級的鴻溝,他“因材施教”的理念是知識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使知識走進民間,面向大眾。是他讓中華民族成為了“全民有知”的民族,他這個兩千五百多年前的壯舉,使我們的民族的知識水平遠遠超越了當時任何以出生決定知識走向的民族,為中華民族若干年后各個盛世的騰飛積蓄了雄厚的知識力量。
這位慈祥的老人,不僅告訴他的學生以及千千萬萬的華夏兒女,學習知識的目的,同時也交給了世人學習的方法。大的方面能夠治國經世,小的方面可以凈口修身,他教化世人用“義”和“禮”來闡述“仁”的思想,用“智”和“信”來傳播“仁”的觀念。學習方法上要“溫故知新”,要“舉一反三”,在細微處體現出偉人不朽的智慧光輝!
不朽的思想總是與時俱進,孔子這位魯國的老人,這位為教育的實施,為正氣的傳播,為治國方略的施展而努力奮斗的偉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紀的今天依然煥發著著耀眼的光芒,同時被時代賦予了新的`含義。當今的世界“文明的沖突”隨處可見,局部的戰火彌漫著硝煙,紛亂的動蕩使生靈涂炭。我國國內因社會轉型而帶來的問題亦急需解決。當今的時代最需要什么?需要“和諧”!而孔子的理想不正是貧富平均.重視民生的個守本分的和諧社會嗎?孔子說“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這與我國現階段追求的縮小貧富差距,走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又是何等的契合!二千五百多年的時光彈指一揮,孔子的思想卻永立東方,并已走向世界!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為中華民族的教育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的偉人!
孔子的作文12
孔子,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三歲是父親離世,十七歲時母親又離開人間,但他沒有失去信心,而是努力造就自己,憑著他受到的教育,開辦私塾,把自己學到的和積累的知識教給他的學生,被他所教育過的學生大多都是平民家,而他免費教育他們,讓他們也能有出人頭地的一天。
我心中的孔子,不是神也不是那些流芳百世的文字或者膜拜的木牌,反而是一個靜靜聆聽人的內心與漠漠觀察世界的智慧老人。
首先,我認為孔子是一個安貧樂道的'人。子曰:"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義是人生的最高價值,在貧富與道義發生矛盾時,他寧可受窮也不會放棄道義。孔子也曾說:"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也。""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第二,我認為孔子是一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人。孔子以好學著稱,于各種知識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因此他多才多藝,知識淵博,在當時是出了名的,幾乎被當成無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這樣認為,孔子曰:"若圣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孔子學無常師,誰有知識,誰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東西,他就拜誰為師,因此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三,我認為孔子是一個與人為善的人。孔子創立了以仁為核心的道德學說,他自己也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樂于助人,待人真誠、寬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躬自厚而薄責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準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孔子對自己一生各階段的總結。
不朽的思想總是與時俱進,孔子,這位為教育的實施,為正氣的傳播,為治國方略的發展而努力奮斗的偉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紀的今天依然煥發著耀眼的光芒,被新時代賦予了新的含義。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
孔子的作文13
孔子,一個眾所周知的名字,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大家都明白孔子有“七露”,眼露、鼻露、耳露、齒露,雖然不那么英俊,但這絲毫不影響孔子在我心中的地位。我心目中的孔子是一個偉大的圣人。經過《論語》的記載,能夠看到一個真實鮮活的孔子,看到他的豁達、風趣、進取、率性、無私,看到一個真性情的不朽的孔子。
孔子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教學,可謂是真正的桃李滿天下。在教育目的和教育對象上,孔子主張“以德為教”。他認為德治具有感化力,能夠影響人們的心靈,人才必須經過教育培養。他最早討論了人性問題,認為人的天賦素質是相似的',個性差異是后天造成的。所以主張“有教無類”。這是一個故事:子路以往問孔子:“聽說一個主張很好,是不是應當立刻實行?”孔子說:“還有比你更有經驗、有閱歷的父兄呢,你應當先向他們請教請教再說,哪里能立刻就做呢?”可是冉有也同樣問過孔子:“聽說一個主張很好,是不是應當立刻實行呢?”孔子卻答道:“當然應當立刻實行。”公西華看見同樣問題而答復不一樣,想不通,便去問孔子,孔子說:“冉求遇事畏縮,所以要鼓勵他勇敢;仲由遇事輕率,所以要叮囑他慎重。”這就給我們現今的教育工作者一個很好的啟迪。
孔子十分重視學習,他與弟子探討最多的便是學習。他教育弟子要勤奮學習,說好學是到達仁德的必經之路。看看孔子的好學是怎樣的。子曰:“君子食物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能夠看出孔子對學習是多么重視。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的意思是學習了時常溫習,不也歡樂嗎?把學習當成人生的歡樂,孔子不但好學,并且到達了樂學、善學的境界。異常是孔子覺得自我學識不夠淵博,拜老子為師,認為“學無止境”。
這就是孔子,穿越幾千年的時光河流,我們能夠看到他一生的風塵仆仆,出身卑賤,而后自強不息。開中國私學教育之先河,誨人不倦。一個我們教育者心中的先師。給我們留下了萬世的文化,也造就了泱泱中華‘禮貌禮儀之邦“的盛譽。
孔子的作文14
陶醉在古文的世界中,領略古代語言的魅力;遨游在知識的海洋里,體會圣人思想的開明。通過這單元的學習。我在領略到古漢語魅力的同時,也對孔子這位大哲學家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中國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和教育家,是中華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享年七十三歲。儒學思想滲入中國人的生活文化領域中,同時還影響了世界上其他地區的一大部分人近兩千年。如今,記錄了孔子與其弟子言行的著作《論語》已經成為中國人在生活學習修身方面的不朽經典。
我認為孔子是一個好學的人。他三歲喪父隨母親顏征在移居闕里,并授其教。少時家境貧寒,十五歲立志于學。長大后,常學無師,誰有學問,有長與他的地方他都會虛心請教,特別好學。在三十歲時就已經博學多才,成為當時較有名氣的一位學者。
其次,他是一個見多識廣,知識淵博的人。他的許多格言警句都是具有極強的正確的先進道理的'觀點。這些道理,在我們現代還依然沿用,常被用來做我們的座右銘。由此可見,孔子關于學習與教育理念的先進性。
孔子對于人生的道理領悟的太深刻了,我想,這與他的一生坎坷經歷有關。意志在少年時期得到磨練,從此勤奮好學,才成為了一代儒學宗師。
再者,他是一個懂得教育的人。他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對待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他生平教過三千多弟子,最著名的有子鹿、子夏、子貢、子有、子我等七十二人。他們都對推動我國文化發展和發展入學思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見孔子是一個大教育家,學而不倦,誨人不厭。他對弟子們的悉心教導,讓我很敬佩。孔子死后,弟子們以對父親之禮對待孔子,為其服喪三年。子貢在孔子的墳前蓋了一間小屋,為孔子守墳了六年。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教育家,在他死后得到了弟子們的衷心尊敬。
我從孔子身上也學到了很多,我也會像他一樣,像他所說的名言一樣,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無愧于心的人。
孔子的作文15
從古至今,東西方都有層出不窮的思想家,教育家。但在許多教育家中,令我心生敬佩的是東方圣人——孔子。
孔子是春秋時代人,名丘,字仲尼。是我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有三千多弟子,72人成才。今日,我想和大家一齊看一看我心中的孔夫子。
我覺得孔子是一位富有智慧的人,應對他高深的學問,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試想這是怎樣的一種學問能讓這位孔子最欣賞,最器重的學生發出如此深刻的感嘆。當然,孔子作為一位教師,他的智慧也體現他的教育中,"信相近,習相遠"原先2500年前的孔子早已提出了后天學習的重要性,縱然孔子是是誨人不倦的,但這一份"不倦"卻是建立在一個學生對學問癡心向往卻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誠然,細想一下,如果一個學生他自身就不想學,那么硬逼著他又能有什么大的效果呢?都說言教重于身教,孔子用它自身良好的品行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在觀看《孔子》這部影片的時候,我們都能注意到一個細節:每次孔子面見君上,他都要在殿外行一個大禮,這時一旁的.太監就會告訴他那是周禮,此刻不需要了,但孔子照做不誤……就是這樣一位極力推行周禮的"固執"的教師教育出了一批批懂禮知禮守禮的學生。
這位慈祥的老人,不僅僅告訴他的學生以及他身后千千萬萬的華夏兒女,學習知識的目的,同時也交給了世人學習的方法。大的方面能夠治國經世,小的方面能夠凈口修身,他教化世人用"義"和"禮"來闡述"仁"的思想,用"智"和"信"來傳播"仁"的觀念。學習方法上要"溫故知新",要"舉一反三",在細微處體現出偉人不朽的智慧光輝!
不朽的思想總是與時俱進,孔子,這位為教育的實施,為正氣的傳播,為治國方略的發展而努力奮斗的偉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紀的今日依然煥發著耀眼的光芒,被新時代賦予了新的含義。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
【孔子的作文】相關文章:
孔子的顏色作文03-07
偉大的孔子作文03-10
與孔子漫步作文07-14
與孔子同行作文07-29
與孔子聊天作文08-04
談孔子的作文08-04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03-06
我心中的孔子作文03-14
屈原偶遇孔子作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