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炊煙裊裊升味濃情更濃作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炊煙裊裊升味濃情更濃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若干年后如果我能有幸再瞧見一次真正的炊煙,一定會想到奶奶第一次領我到老家的大灶那天下午。
老家的灶臺是最老式的那種,用未經燒制的毛坯磚,依傍著大炕連著炕洞的一端,齊齊整整的砌了。干凈又整潔的石灶臺坐立在地上,從高到低的調味盒整齊地放在右邊墻角;刷得锃亮的炒鍋放在灶爐上,沒有一點油漬,泛著亮光,在鍋的背后就是一根連接鍋底與屋頂的煙囪,在與鍋底相平位置的煙囪上挖一個小口,方便添柴火和鼓風。煙囪與墻壁之間有能容納一個人的空間,那還放了一個小板凳,這就是我的工作位置,至于鍋前掌勺的重任,當然是輪到我奶奶擔起。雖然屋中也有更加簡便現代化的煤氣灶,但只要到了什么重要的節日,比如清明、春節等必定會用那口大灶,奶奶說,大灶做出來的東西才有鄉情味兒,讓人怎么也忘不了。
然兒最讓我難忘的可不是什么美味佳肴,是每每讓我嗆得眼淚直流的罪魁禍首——炊煙。煙往往伴隨著火而生,而火往往直接關系到一鍋飯菜的好吃與否。于是,負責生火的我往往都要緊盯著灶中的火苗,木材不夠了要趕快添,火勢不夠還要用力鼓動幾下風。此時炊煙就毫不留情地通通涌了上來,但總有些煙任性地不從煙囪走上去,非要上前糊我一臉,欺負我這個老實人。一頓飯下來,流了多少眼淚不說,一出廚房,就被家人一頓好笑,說我那臉和木炭一個色,叫我小煤球。那時,我可真有些討厭這炊煙,讓我這么難堪。
可炊煙又有它可愛的地方。小時候,我到了過節的時候就滿村子亂竄,每次都要等到日薄西山時才肯回家,遠遠瞧見煙囪中冒出的炊煙,我就能想象到晚飯的美味;若再走進些,聞到炊煙中的草木清香和灼燒的味兒,就好似將那美味吃進了口中。我趕忙沖進灶房,大聲地問一句“奶奶,今天晚上吃什么?”你猜奶奶怎么回答,她會說:“你用鼻子猜猜吧!”這可難不倒我,炸丸子、燉牛腩、蒸南瓜、煎鍋巴……這些菜名從我口中魚貫而出,你要問我怎么猜出來的,那味兒早就混在炊煙里飄了出來。記憶中的炊煙,一直是暖暖的、濃濃的,能在幾米開外溢滿你的鼻腔,有一股人情味。
老家的灶臺上烹飪的可不只是一日三餐,更是人情冷暖。在同一屋檐下,人們生火、做飯,用食物凝聚家庭,慰藉家人。心靈手巧的主婦們會對任何進入廚房的東西精挑細選:柴火要是從田間地頭拾來的,這些柴禾火燃起來火焰足,還散發出淡淡的清香和泥土氣息,豬肉、雞肉要買跑地的,肉質會更細膩鮮嫩,菜要挑嫩的,燉湯用的藕什么的卻可選老些……這些條條例例飽含著主婦們對家人的愛與牽掛,平淡無奇的鍋碗瓢盆里,更盛滿了中國式的人生,更折射出中國式倫理。人們成長、相愛、別離、團聚。家常美味,也是人生百味。勞做歸來的男人、游學歸來的浪子、玩耍歸來的孩童,只要回到家中,就能在炊煙味中嘗那熱乎乎的一頓飯,心也就跟著變暖了。主婦們在灶前忙碌時,忍耐著煙添柴時,也把對自然饋贈的感激、對土地的牽掛、對家人的愛通通灌入在飯菜之中,隨著炊煙裊裊升起,傳遞給四方。
老家拆遷,那個粉皮脫落,泛著黑的大灶就那樣消失在我的生活中,但炊煙依然從各式各樣的屋檐上裊裊升起,伴著主婦的忙碌,充盈家人的生活空間。不管是否情愿,生活總在催促我們邁步向前,人們整裝、啟程、跋涉、落腳,停在哪里,哪里就會燃起灶火。從個體生命的遷徙,到食材的交流運輸;從烹調方法的演變,到人生命運的流轉,人和食物的匆匆腳步從來不曾停歇。時光荏苒,可我依然會念起老家的大灶,因為它告訴我:
炊煙裊裊升,味濃情更濃。
【炊煙裊裊升味濃情更濃作文】相關文章:
情比血濃作文07-13
泥土的味道更濃了作文12-13
年味漸濃作文03-24
濃情五月作文(精選42篇)05-15
游江南,憶一抹濃情作文07-26
淡與濃作文05-04
秋色濃作文07-18
情定終生—奶油巧克力濃樁的做法步驟05-02
秋意濃作文06-27
秋意濃作文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