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老師的歌》教學建議
《老師的歌》這一課安排了三個課時完成。第一課時是聆聽二重唱《我愛米蘭》、學唱表演《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第二課時是聆聽合唱曲《飛來的花瓣》和學唱歌曲《甜甜的秘密》,第三課時是綜合表演和完成練習。教學設計源于學生學習生活,本課要以尊師愛師這一主題開展,引導學生用歌唱表演及其他方式表達對老師的愛戴和感激之情。在此,就教學設計中的問題,給出以下幾個建議:
一、提倡整體感受原則。
新課標指出:要尊重作品的完整性。學生在多次整體感受歌曲之后,對歌曲的情緒、旋律和節奏已有了大致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將其具體化,指出重點和難點加強練習,這樣學習效果更好。特別是第二課時的《甜甜的秘密》,看似簡單,其實當中的休止符和弱起使學生很容易出錯,與其教唱時花很大力氣去糾正這些難點,不如讓學生多聽幾次,頭腦里對旋律有了印象,學起來就事半功倍。所以,教師在教授此歌時,可以設計幾多個問題讓學生反復聆聽歌曲,讓學生在聆聽的同時找出答案,尊重學生的自我感受,這樣的話,學生在學會唱歌的同時,也有了自己對音樂的理解。這種對音樂的感知比老師的說教更有說服力,對學生的影響也更長遠。
二、尊重學生個性,多給學生表達的空間。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要拋開師傳生受的傳統教育模式,要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留給學生表達思想的機會,使課堂具有能動性。課例
中,學生發表意見的機會不多,教師應該放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判斷是非,尋找知識點,鍛煉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在課例《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中,教師介紹米蘭代表老師的品格:平凡、樸實、默默貢獻,如果換成問題:你覺得老師的品格是什么?感情更真摯。在課例《甜甜的秘密》中,教師可將“這位同學唱得真好!”轉為“這位同學唱得好嗎?”再讓學生自己來評價好在哪里,學生獲得評價的能力。
三、樂器教學在指導下進行。
兩個課例都有樂器的加入,教師的設想是讓學生自由地發揮,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節奏性伴奏,可是效果卻有點吵雜。每件樂器有各自的特點,在不用的音樂中應運用不用的節奏性才能發揮樂器的獨特作用。對于三年級的學生,對樂器特性的把握還不熟練,此時不能完全放手交給學生。教師可以在演奏前適當地引導學生相應樂器的演奏方法,確定一個適合此歌曲的伴奏型,讓學生單獨練習一兩次,告訴學生樂器的演奏也需要情緒,根據歌曲不同樂段的情緒敲擊樂器,要有強弱對比,這樣的演奏才能為歌曲添彩。
在音樂教學歷程中,我們只有不斷順應時代的要求,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深入了解課改的具體目標、基本精神和思路,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行,才會結出新課程的累累碩果。
【《老師的歌》教學建議】相關文章:
《水鄉歌》教學實錄03-14
《白楊》教學建議03-03
給語文老師的建議04-14
對教學的意見和建議10-05
學生對老師的意見建議03-18
《子夜吳歌·秋歌》原文及翻譯02-28
《子夜吳歌·秋歌》原文賞析及翻譯12-18
子夜吳歌·秋歌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歌癡的作文09-15
獻給媽媽的歌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