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建構游戲規則的方法探索
【案例一】
大二班“搶板凳”游戲即將開始了,教師向幼兒介紹了“搶板凳”游戲的玩法和規則,并拿出游戲獎品向大家宣布:“最后獲勝的孩子會有好玩的獎品!”話還未說完,孩子們就爭先恐后地想參與游戲。教師請了1O個孩子示范玩法后,就讓孩子們輪流到場地中間游戲。游戲進行過程中,教師沒有過多干預,游戲進行了兩三次之后有個別幼兒出現了“音樂沒有停止就坐到了板凳上,或者帶著板凳走”等現象。隨著游戲次數的逐漸增多,犯規的人數明顯增多。特別是第一個孩子開始爭搶板凳坐時,其他孩子也爭相效仿,最終導致游戲無法進行。這時教師出面干預,提醒幼兒遵守游戲規則,但收效不大。最后評價環節時,沒有得到獎品的孩子非常不服氣,大聲說:“明明是他犯規了,憑什么我沒有獎品!”
【案例二】
在大五班“搶板凳”游戲中,當幼兒出現犯規現象時,教師馬上就用自制的“黃牌”對犯規的幼兒進行警告。被“黃牌”警告超過3次的幼兒,就被“紅牌”罰下場。這一招使犯規的孩子明顯有所減少,但孩子卻神情緊張、畏首畏尾、動作緩慢……有的孩子被“紅牌”罰下場后表現得非常不服氣,當看到其他小朋友犯規時馬上跑上去把他拉下來并大聲向老師告狀……
【案例分析】
大二班教師用物質刺激來激勵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期望幼兒在遵循規則基礎上爭當優勝者,結果這一手段強化了競爭的結果,使幼兒的注意轉移到“獎賞”上,在游戲中不惜以犯規的方法達到“贏”的目的。這時的游戲規則形同虛設,幼兒在游戲中失去了鍛煉及提升游戲能力和水平的機會,同時也難以體驗到游戲的樂趣。尤其是游戲中的失敗者,會逐漸失掉游戲的興趣和信心。而大五班教師則過分強調游戲規則,充當監督者和裁判,一會兒黃牌,一會兒紅牌,要求幼兒服從規則,結果出現“當看到其他小朋友犯規時馬上跑上去把他拉下來并大聲向老師告狀”的現象。可見,幼兒并沒有真正理解規則的意義,因被迫放棄游戲而不服。
另外,無論是大二班教師還是大五班教師都習慣于通過告訴、提醒、強化的方式讓幼兒接受并記住游戲規則。實際上對被動接受的游戲規則,幼兒在游戲中并不能真正理解、運用,也不會自覺遵守和維護。這說明幼兒不應當是游戲規則的被動執行者,而應當是讓幼兒自己在游戲實踐中領悟規則的重要,主動地使用規則。
【應對策略】
根據以上案例及分析,我們認為應采取以下幾種對策來建構游戲規則:
1.制定和執行規則的權利交由幼兒。大班幼兒有能力自己協商制定規則。首先,教師請幼兒自由思考“搶板凳”游戲中應當有哪些規則,并以畫圖的形式表現出來。其次,在玩了幾次游戲之后,針對游戲中出現的問題,讓幼兒自由討論,嘗試調整改進規則來解決問題。最后,隨著游戲進展,讓幼兒一步步提煉游戲規則。
2.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留給幼兒。幼兒能夠獨立解決問題、處理問題是規則的價值充分實現的前提。為此,當幼兒對游戲中犯規現象提出不滿和異議時,教師應及時抓住這一機會,組織幼兒討論因沒有遵守游戲規則而給自己帶來的不愉快體驗,使他們感到規則在游戲中的重要性。教師也可以在游戲中將幼兒分為2組:一組幼兒游戲。另一組幼兒當助威者兼當裁判。在游戲結束后一起對犯規行為及影響進行評判、討論,在征求大家同意的情況下調整、改變規則,產生更具新穎性和挑戰性的新規則。這個過程就是建構規則意義的內化過程,這樣定出的規則才是幼兒所能接受的共同約定。
3.多種反饋評價方式,促幼兒自覺遵守規則。為了強化幼兒的規則意識,保持幼兒自覺遵守規則的良好行為,及時的反饋評價尤其重要。但反饋評價的重點不在結果的“輸贏”上,如果一味用語言或物質刺激來強化競爭的結果,會使幼兒對游戲本身的興趣和對規則的關注轉移到“獎賞”上,背離了游戲的初衷。教師可以采取“各組的新規則圖示展示”“幼兒自覺按規則開展游戲的情景抓拍”“怎樣按規則開展游戲的彼此交流”等多種形式對幼兒給以充分肯定和鼓勵,還可以將幼兒的注意力引導到“贏者”在遵守規則基礎上所用的有效策略,從而引導幼兒學習伙伴的策略,不斷內化規則意識。
【幼兒建構游戲規則的方法探索】相關文章:
誰是臥底的游戲規則08-18
我的探索作文07-16
探索火星作文07-31
探索發現作文12-27
關于探索的作文12-12
探索宇宙作文08-12
[精選]我的探索作文12-10
探索與實驗作文11-04
探索實驗作文07-15
嬰幼兒預防近視的方法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