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對孩子的構型愿望和技巧的導入
孩子從6歲,甚至有的在5歲,就逐漸開始有了強烈的構型欲望——想構造出事物的形狀,包括細節。他們會因為覺得自己畫得不“像”而說:我畫的不好。或干脆羞于去畫,也會因表現不出來或不“正確”而哭泣,在他小時候,卻很少有這樣的現象。我在研究和中外比較中發現,實際每個孩子都有希望能再現客觀對象的愿望,但對結果的要求卻大大不同,中國孩子由于受外界和審美習慣的影響,評價結果的標準也就過于簡單和單一,并且更加重視結果,其中的一個原因是:我們在教育中嚴重地忽視了孩子們對事物形狀特征的理解和多維再現的過程。
實際上,只有當孩子對形有了真實的理解后,才能有真正的再現能力,我舉一個藝術兒童工作室的課,如:一串美麗的樹葉,我們讓孩子自己摘了再觀察,述說它的形狀和變化,然后,并不是簡單地就照著畫,而是通過水印的方式,給葉子涂上漂亮的顏色,再印到專用紙上,還可以在泥板上印下它的輪廓和肌理,之后,孩子們還會用樹葉來裝飾自己塑造的泥屋子,甚至去裝飾老師。那么,他對樹葉的形狀認識就異常豐滿了起來,還有情感與審美在其中。這樣通過全方位的觀察以及美術的多種形式來了解一個“形”,之后再去平面或立體地再現就是孩子經歷體驗而獲得的真正的“經驗”。
另一個關鍵是:我們在教育中忽略了對作品的評價、欣賞和比較,這是個讓孩子自我領悟的過程,對于技巧的傳達極為重要。還是舉藝術兒童工作室的評價體系為例,美麗的樹葉在孩子手中再現后,我們讓他們互相評價,有任何觀點,都坦率說出來,孩子喜歡這樣并且逐漸能接受被評價之后的結果,如林林說:“我覺得山山的葉子這里沒有紋路,只是圓忽忽的一片,不怎么好!”,山山馬上說:“我是看你們都畫了紋路,我故意不畫的。”“那它就不是葉子了”,林林又說。這是,我讓其他小朋友都表表態,她們誰說的對。有人說林林對,有人說:沒有紋,也一看就是葉子嘛。還有的說:都好!孩子對形的不同領悟和理解全出來了,而且每個人都會記憶深刻,也會彼此吸收,而如何用線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也不破壞孩子各自線條的原生特點。我們成人此時就可以通過他們自己的作品來比較說明,幫助他們分析多樣的方法都有存在的合理性。
我建議,對孩子的構型愿望和技巧的導入必須用極為慎重和科學的方式,以孩子為本,以藝術為本,以尊重他們的差異性為本,讓孩子通過情感的激發、內心的領悟和互相的評價來自己總結、自己去發現習得。
相信他們吧,我們教育者有時要做一個冷靜的觀者,不要急于去握住他的手帶著不屬于他的線條在紙上跑,他將找不到自己的路。
【對孩子的構型愿望和技巧的導入】相關文章:
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技巧12-18
和女生搭訕的技巧12-17
銷售的技巧和方法08-29
應對孩子厚臉皮的技巧07-28
坡道定點停車和起步的技巧詳解02-01
怎么和孩子溝通相處11-10
和孩子溝通的好方法03-02
婆婆帶孩子和媽媽帶孩子區別03-04
幫助孩子適應幼兒園生活的技巧11-10
眼霜什么時候用和使用的技巧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