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媽媽愛寶寶需要有細心原則
我們的家庭教育無小事,寶寶的言語行為表現出寶寶身體狀況以及心理上的狀況,爸爸媽媽應該隨時的了解寶寶的這些情況。
幼兒園里孩子們在夸耀誰的媽媽最疼愛自己。他們紛紛舉例:“我的媽媽給我買好吃的”“我的媽媽給我買好玩的”“我的媽媽帶我去迪斯尼樂園玩”“我的媽媽給我讀《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我的媽媽每天都來接我”“我生病了,媽媽一晚上都在醫院里陪我”。
心理學博士江雪梅分析說:在孩子們內心,父母是怎么樣愛自己的,他們都記得很清楚。可是孩子們表述出來的只是父母之愛的冰山一角。在生活中,父母當然是事無巨細地疼愛孩子。不過這不代表父母的愛就沒有瑕疵。愛分物質和精神兩種,精神層面的愛往往不如物質層面的愛受到父母的重視。精神層面的愛,涉及情緒和心理,父母往往會忽視。很多時候影響親子關系的恰恰是這些,孩子覺得父母不能理解自己,不關心自己的情緒。
家教無小事,孩子的言行舉止透露孩子的身體狀況和心理狀況,父母應該隨時隨地通過這些細小的方面了解孩子的情況,不能想當然地從自身的感覺出發去理解,這就對父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經驗的父母,是孩子最有經驗的內外科醫生,也是孩子最好的心理醫生。例如,他們可以通過孩子的睡眠狀況了解孩子的身體情況,未病先防,患病時也能給予及時的治療。當孩子患病時,入睡后就可能會出現全身干澀、面紅、夜驚等癥狀。如果孩子時常出現煩躁、悶悶不樂的情緒,除了可能是身體狀況出了問題以外,還有可能是孩子的心理出現了某種不適,此時父母應該及時加以疏導,保護孩子的心理健康。
當孩子哭泣的時候,父母會心煩意亂。不過細心的父母知道,孩子的哭泣是一種訴求,也許是餓了,也許是某種情緒在起作用,并不完全是任性的無理取鬧。孩子哭泣,父母要給予安慰,最錯誤的做法就是,當孩子哭泣的時候,父母以讓孩子不哭為唯一目的。這簡直大錯特錯。細心的父母會發現,有時候哭泣是孩子舒緩情緒的通道,孩子的煩惱會隨著哭泣逐漸消散。是的,哭泣是愈合心理創傷的方法之一。父母應該給孩子一個機會,自己排遣受到的傷害,之后孩子會變得更堅強和自信。
近年來,一些專家和心理醫生都發現,越來越多的孩子經常出現頭疼、失眠、記憶力減退等神經衰弱的情況。通常,神經官能癥幾乎只出現在青春期或中青年人群中,但現在在少年兒童中也能經常見到。最新統計數據顯示,除了兒童孤獨癥、兒童多動綜合征以外,患有夜驚癥、強迫癥、恐懼癥等心理疾病的兒童已達到病人總數的10%左右。心理疾病低齡化的趨勢,應該引起父母的注意。孩子在生活中的許多小毛病,都可能會導致心理上出現重大問題。
專家建議父母在照顧孩子的日常生活起居時要細心,只要父母細心,這些心理疾病的“馬腳”就很容易露出來。父母越細心,越容易及早發現孩子的心理疾病。例如:“你老是說她比我好,就讓她當你的孩子好了,干嗎老拿我和她比呢?”“媽媽,別的同學都沒有家長接送,以后你能不能就別再接送我了,好像我還沒長大一樣”“爸爸經常說我胖,說我是小豬,本來心情很好,被他一說就變糟糕了”這些都是泄露孩子真實心里想法的話,細心的父母就會明察秋毫并舉一反三。在孩子言行的細枝末節中洞察孩子的隱秘心理,從而找到問題真正所在,及時作出調整。
專家支招
在生活中父母要細心地留意孩子的行為變化,多和孩子溝通,防患于未然。如果孩子有做父母的應該在第一時間發現,并查找原因,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并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以免給孩子一生帶來壞的影響。
【媽媽愛寶寶需要有細心原則】相關文章:
細心的重要作文12-13
媽媽的愛_01-09
媽媽的愛08-20
媽媽的愛【精選】08-26
粗心和細心作文09-13
寶寶愛粘人的原因07-27
做人要有誠信01-28
做人要有誠信[精選]02-15
媽媽如何給寶寶檢查視力04-21
(優秀)媽媽的愛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