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幼兒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人們在生活中自己照料自己的行為能力。學習方法為寓教于樂,讓幼兒識得自理的方法。在思想上使孩子樹立生活自理意識。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如何培養幼兒自理能力,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如何培養幼兒自理能力1
現在的孩子自理能力特別差,什么事都依賴家長。其中主要原因就是隨著社會的日益發展,家庭經濟條件越來越好,家長對自己子女愛護倍增,要什么有什么,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么事都不用自己動手,特別是一些爺爺奶奶,愛孫心切,就更加溺愛了。
家庭、幼兒園與社會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奏效。對幼兒說來,家庭與幼兒園兩方面密切合作就更加尤為重要。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說:“在幼兒園教育階段尤其要與家長配合”。
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家庭背景、家長素質各不相同,孩子自理能力的水平也不盡相同。
導致幼兒自理能力差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家長因為工作忙,教育任務全依賴于長輩和幼兒園。這這就導致了這些孩子自理能力尤其之差。
2、有些家長和祖輩們十分溺愛自己的孩子,剝奪了孩子學習鍛煉的機會,使孩子形成了依賴心理。
3、有些家長缺少正確、有效的教育方法。他們在面對孩子需要鼓勵幫助時,采取的是一種怪罪、批評的態度,有的甚至會采取暴力打罵的方法,嚴重傷害了孩子的自信心,從而阻礙了孩子自理能力的發展。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培養孩子自理能力:
1、利用生活活動培養幼兒自理能力。
在幼兒園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就必須重視生活活動中的培養。我們要利用一切生活活動中的機會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采用了不同的教育引導形式,盡多的采用了示范、榜樣教育等形式,讓孩子在自己觀察學習中掌握生活自理的技能。
2、利用學習活動培養幼兒自理能力。
在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過程中,我們的老師可以在適當的時候,選擇一些適當內容的學習活動,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例如利用故事中人物的活動誘導幼兒懂得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
3、利用游戲活動培養幼兒自理能力。
在游戲活動中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途徑。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寓教于玩、寓教于樂,通過游戲使幼兒自己組織并展開游戲,在游戲中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幼兒游戲既是幼兒認知、個性、情緒、社會交往能力等發展的途徑、手段,也是幼兒發展的真實寫照。在游戲中,幼兒既能操作各種材料,又能與同伴交往,其動作、言語、思維、想像、情感等身心各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在貫徹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這一原則的同時,游戲的價值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在實踐中要發揮游戲的教育功能,善于抓住生活和游戲中的教育機會,深入挖掘其教育價值,同時綜合運用多種活動,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積極主動地去感知、操作、探索、發展。游戲過程中,教師應通過有目的、有意識的觀察,獲得大量具體、真實的信息,理解和評價幼兒的發展。
家長要讓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要多關心多鼓勵指導,時間久了,幼兒自然就能自覺地和大人的要求保持一致。
如何培養幼兒自理能力2
我們班有個小男孩,已經5歲了卻還是不會自己穿衣服,鞋子也經常穿反,而且會尿褲子。中班的小朋友基本上已經有了生活自理能力,會自己上廁所、換衣服、穿鞋子。所以,這個小男生經常讓我很頭疼,總是尿褲子,我也總得給家長解釋一番。5歲的小男孩為什么還是會尿褲子呢?
孩子尿褲子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排除病因,有可能孩子玩的過于投入,忘記要上廁所,等到去廁所時往往已經憋不住一瀉千里了。還有可能是孩子膽子小,想上廁所不敢和老師說。還有可能是孩子的自控能力還不夠,還沒有掌握上廁所的技巧。
想要糾正孩子尿褲子的情況,需要家長與老師相互配合:
1、家長應放松心態,不應過分苛責孩子
2、不斷告訴孩子有了便意應立即告訴老師,千萬不要貪玩,等到憋不住了尿了褲子。
3、選擇方便穿脫的褲子
4、培養幼兒良好的如廁習慣
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死獨生子女,將寶寶捧在手心。但是有時候也需要讓幼兒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樣才能提高幼兒得生活自理能力。
如何培養幼兒自理能力3
天氣漸漸開始涼了,我發現午睡起床,有一部分孩子總是拖拖拉拉的,不肯自己穿衣、穿鞋。這些孩子多數是家長在家里包攬幫孩子做的。依賴性比較強,生活自理能力差,現在的日子好過了,大人空閑了,孩子也金貴了,當然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常常被家長包攬了忽略了,尤其是爺爺、奶奶他們心疼孩子,怕孩子受苦,怕孩子做不好,常常把孩子應該做的事代替來做了。可是在幼兒園里,一個老師要照顧幾十個孩子,如果像孩子的爺爺奶奶那樣就不行了,怎能照顧得過來啊,一定要培養好孩子的自理能力,成了我們現在最先做的事情。要利用午睡起床時鍛煉他們。于是,每次起床時我就招呼孩子們聽好,今天舉行一次穿衣穿鞋比賽,幾個接受能力強的孩子聽了我的話馬上迅速地把鞋、衣穿好,高興地跳起來,慶祝自己的勝利。可還是有幾個平時懶洋洋的孩子沒有動手,等著老師為他們穿衣穿鞋,我就對他們講了要求,第一次老師幫助你,以后要學著自己穿。接下來的日子我每天組織幼兒起床進行一次穿衣穿鞋比賽。并跟孩子們講了一些穿衣服和鞋子的順序,比賽完后就獎蘋果娃娃予鼓勵。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化練習,孩子們的自理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通過這次的穿衣穿鞋比賽訓練,給以我啟發,以后在社會領域活動中多進行一點自理能力的活動比賽,在這樣的活動中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信心。
如何培養幼兒自理能力4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提出:“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也明確指出:要培養幼兒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簡單的說就是自我服務,自己照顧自己,它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包括自己穿脫衣服、鞋襪、收拾整理衣服、獨立進餐、自己洗臉等。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養幼兒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幼兒今后的生活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但現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賴性強,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適應新的環境。所以,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至關重要,我園德育課題組就把如何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作為一項重要的研究項目。
一、幼兒自理能力差的原因:
1、家庭成員的溺愛包辦。
現在家庭中,父母包攬了所有的家務勞動,只重視對孩子的智力投資,輕視了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雖然在幼兒園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師都注意培養孩子自己學做,從小養成孩子做各種力所能及的事情的習慣。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爺爺奶奶常溺愛孩子,怕孩子自己吃不飽或太慢而急于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攬,養成孩子事事依賴成人的壞習慣。
2、孩子沒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
孩子因年齡小,在自理時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實際困難,爸爸媽媽不是教會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例如,一大早孩子正努力而吃力地穿著衣服,誰知家長看見,馬上等不及了,三下五除二,幫他穿好了事。或是時間不夠,或是耐心不夠,總之,沒有教會幼兒自理的技能,也是導致孩子不會自理的重要因素。
3、缺少必要的反復練習的機會。
當孩子剛學會穿衣服時興致很高,且常得到父母的鼓勵表揚。但學會后孩子便失去興趣而不愿再做,父母就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練習的機會。
二、如何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
1、通過正面教育,增強幼兒生活自理意識。
如何讓單純的幼兒具有生活自理意識呢,我們教師就要開動腦筋,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利用多種教育方法來實現教育目標。比如: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編成兒歌、歌曲等,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本領。如:在教幼兒學習飯后漱口時,我們可以結合歌曲《漱口歌》來進行: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頭,閉著嘴,咕嚕咕嚕吐出水。讓幼兒在歌曲的愉悅里,輕松自主地學習漱口的方法。
2、把自理能力的技巧寓于游戲之中。
例如:在操作區中,我們放置了用可樂瓶制作的“大嘴娃娃”和豆類等,讓幼兒玩喂娃娃的游戲;我們還利用布料、紐扣等廢舊物品制作成了“穿衣娃娃”,讓幼兒練習扣紐扣、拉拉鏈;在“娃娃家”里,幼兒以“爸爸”、“媽媽”、“服務員”的角色洗餐具、端盤子、打掃房間、整理床鋪,給娃娃喂飯、喝水等等。游戲對幼兒有巨大的吸引力,讓幼兒有更多的機會探索周圍世界,并在活動中主動獲得知識和技能,鍛煉幼兒的意志,激勵幼兒克服困難,發展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教育目的。
3、在生活中反復的訓練,逐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鞏固的重復過程,為了使幼兒熟練掌握生活技能在生活中反復的訓練,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創造條件,讓幼兒反復練習,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種機會來引導幼兒,如:在游戲后,引導幼兒清理場地、整理玩具,在午睡前后,讓幼兒穿脫衣服,在值日生工作中,引導幼兒練習擦桌子、搬椅子等,在引導幼兒進行練習時,老師要耐心誘導,循循善誘,持之以恒,使幼兒逐步具備自立的能力。
4、注重個體差異,提高每個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兒雖然同處一個班級,但由于各種因素的原因,幼兒的差異存在是必然的。因此,教師切不可要求幼兒同時達到同一水平,有的幼兒由于父母過分寵愛,自我服務意識不強,表現出來的能力較差,往往別人輕而一舉做完的事,他卻感到很吃力,對于這樣的幼兒,教師不應把他視為笨孩子,而要分析原因“對癥下藥”促其進步。同時,用分組形式給能力差一點的安排容易完成的活動,或在能力強的幼兒和老師的幫助下完成較難的事情,鼓勵他們大膽去做,知道自己經過努力會做得更好。
三、做好家長工作,形成家園共育
幼兒往往有這樣的現象,在幼兒園形成的良好習慣,回到家里就完全改變了,一些幼兒力所能及的事情,則被家長取而代之,因此,幼兒生活自理的培養,必須有家長的支持和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果忽略了家庭教育,那么幼兒園的教育只會功虧一簣。因此,做好家長工作,使家庭與幼兒園形成合力共育是培養幼兒自理能力的關鍵。
通過實踐,我認為對幼兒進行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是切實可行的、十分必要的,它培養了幼兒自我服務能力,扭轉了幼兒過份依賴的性格,促進了幼兒身心全面的發展,為幼兒適應未來社會發展打下了基礎。
如何培養幼兒自理能力5
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是孩子獨立性發展的第一步,是保證孩子全面發展的基礎素質之一,幼兒園和家庭都應該重視培養。但在工作中我們發現,有些家長雖然也明白這個道理,但他們往往因自己工作忙,長輩愿意幫助,于是把對孩子的教育就交給了幼兒園和長輩;有些家長過分溺愛孩子或怕麻煩而代替孩子做他們應該做的事,剝奪了孩子學習的機會,錯過了在家中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時機,使孩子形成了依賴心理。結果,在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后,就遇到了一系列自理方面的問題,如:不會吃飯、不會穿鞋子、不會穿衣服、不能獨立睡覺等。溫馨、舒適、安全、可靠、充滿童趣的新環境,能幫助幼兒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讓幼兒感受和體驗到集體生活的快樂,同時,對小班幼兒自理能力的提高也能起到無聲的教育作用。為此我們班選擇了《創設生活化環境培養幼兒自理能力》作為我們本學期的課題研究內容。本學期我們主要從吃飯、穿衣、洗手、飲水等方面為幼兒創設了豐富多樣的生活化環境,來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具體做法如下:
一、創設生活化環境,培養幼兒獨立進餐的能力
我們班的孩子全部是剛入園的幼兒,他們剛入幼兒園時進餐習慣普遍很差:絕大部分幼兒不能獨立進餐,不會用小勺,偏食、挑食現象比較普遍,進餐速度存在很大差別,進餐時飯粒掉的滿桌滿地都是。根據幼兒進餐現狀,我們因人而異,實施了不同的教育方法。
1、榜樣示范法
小班幼兒“愛模仿”“喜歡表揚”。因此,我們利用集體的氛圍和情緒感染幼兒,為他們樹立榜樣,幫助幼兒改掉偏食、挑食的不良習慣。如:我班有部分幼兒不喜歡吃雞蛋,一碰上“西紅柿炒雞蛋”,吃飯就特別慢,小勺在碗里攪來攪去,嚷著不要吃雞蛋,面對這一問題,我一方面給他們講道理,告訴幼兒吃雞蛋能讓寶寶身體長的壯,能使寶寶越來越聰明;一方面故意聞了聞,說:“哇,好香!西紅柿炒雞蛋真好吃。”并作出很陶醉,很想吃的樣子,并告訴他們:“老師最愛這個菜了,不知道那些小朋友跟老師一樣愛吃?”小朋友們在教師地帶領下,情緒一下子高漲起來,爭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起來。教師看到幼兒的進步,及時對幼兒進行表楊,進一步激發了幼兒吃雞蛋的愿望。
2、激發興趣
有的幼兒喜歡邊吃邊玩,吃飯速度很慢,且飯粒掉的到處都是,有時還會撒飯,為培養幼兒進餐的興趣和幼兒良好的進餐衛生習慣,我們通過故事《漏嘴巴的大公雞》、“給你照張相”、“爭做進餐小明星”、“蔬菜印畫”、“親子品嘗會”、|“好吃的水果沙拉”等活動,激發了幼兒進餐的興趣,培養了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3、行為練習法
在指導幼兒進餐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有些幼兒吃飯不好是因為五個手指特別不靈活,為鍛煉幼兒手指的靈活性,我們經常組織幼兒進行穿珠、喂娃娃、夾球的游戲,從而鍛煉幼兒的雙手配合、手眼的協調能力,提高幼兒的就餐技能。
二、創設生活化環境,培養幼兒獨立穿衣服的能力。
進入秋季,天氣逐漸轉涼,孩子們的衣服穿得越來越多,每次外出活動和午睡起床時,穿衣服成了一項大的工程,最起碼要十五到二十分鐘。而且,教師忙著給幼兒穿衣服的同時,發現一些穿好衣服的小朋友因等待時間過長,就開始和小朋友鬧起來。教師在忙,孩子在等、在鬧,這成了困擾我們教師的一個難題。如何提高幼兒獨立穿衣服的能力,把穿衣服的時間縮短到最少,這是我們本學期解決的一個主要問題。
1、調查摸底
為進一步了解幼兒穿衣服的具體情況,教師對幼兒穿衣服的情況進行了一次調查――教師對幼兒不提供任何幫助,讓幼兒自己穿衣服,看看哪些幼兒能獨立穿上衣服。通過觀察,我們了解到班中能獨立穿衣服的幼兒只有陳xx、黃xx、呂xx三個小朋友,其他幼兒既沒有獨立穿衣服的意識,也沒有獨立穿衣服的能力,只是拿著衣服,對老師說:“我不會穿”,要不就是呆呆的站在一旁。我告訴孩子們:“你們不去試一試,怎么知道自己不會呢?”孩子們在教師的鼓勵下,開始學著穿衣服,但是因為缺少獨立穿衣服的經驗,幼兒不是把衣服穿反,就是衣領朝下穿,稍好一些的僅能把衣服披上。
2、提高技能
(1)創設寬松的環境,激發幼兒獨立做事的愿望
在教幼兒學穿衣服之前,我們先讓幼兒認識衣領、衣袖、衣襟,再請能力強的幼兒給大家做示范,并且教師對做示范的幼兒提出特別表揚:送一個溫馨的擁抱、遞一個贊許的眼神、通報表揚等等,教師的肯定讓會穿衣服的幼兒十分自豪,讓不會穿衣服的幼兒格外羨慕,因此,幼兒都希望自己能盡快學會穿衣服,大大激發了幼兒獨立穿衣服的愿望。
(2)利用生動形象的兒歌,交給幼兒獨立穿衣的技能
如穿套頭衫,可以教孩子鉆山洞的游戲(下擺),再鉆小山洞(領口);穿開襟衫,教師教幼兒衣服后面對著自己,兩手握住衣領,喊一聲“刮大風!”將衣服甩在身后,披在身上;接著繼續說:“風來我不怕,露出小腦袋,將手伸到袖筒里”。這樣一首簡短的兒歌,不僅讓幼兒學到了穿衣服的技巧,還讓幼兒體驗到了穿衣服的樂趣。
(3)利用一日生活的許多環節,鞏固幼兒穿衣技能
幼兒獨立穿衣的技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成的,它需要經常地鞏固練習,才能不斷提高。因此,在幼兒一日生活中,教師給幼兒提供了許多鍛煉的機會:區域活動時間,請幼兒給娃娃穿衣服,學習系扣子;操作區里,給幼兒提供了一些穿線玩具,鍛煉幼兒小手的靈活性。下午起床后,教師提醒幼兒穿衣服。外出活動前,請幼兒穿一件較厚的外套等等。在幼兒不斷的練習中,不到兩周的時間,大部分幼兒就掌握了穿衣服的方法,小手靈活了許多。
(4)注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
幼兒雖在同一個班,但是由于遺傳因素不同,生長環境不同那么差異存在是必然的。因此,我們切不可要求幼兒達到同一水平,有的幼兒由于父母過分寵愛,動手能力較差,意識不強,往往別人輕而易舉做完的事,他卻感到很吃力。對于這樣的幼兒我們“對癥下藥”,給予適時適當的幫助,如有的幼兒衣服披在身上,穿上了一只袖子,另一只袖子小手夠不到了,教師或能力強的幼兒給予一定幫助,直至學會穿衣服。同時,教師對于穿衣服有進步的幼兒,教師就抱抱他,或是夸獎一句。教師的.一次肯定,能讓幼兒興奮很久,能大大激發幼兒獨立穿衣服的信心。
3、家園合力
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僅在幼兒園培養還不夠,需要家園一致。為此,我們在家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轉變家長教育觀念,讓家長認識培養幼兒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為轉變家長重智力投資,輕視培養孩子自理能力錯誤觀念,我們就利用家園宣傳欄,有意識地向家長介紹我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和幼兒教育專家陳鶴琴的育兒經驗,以及雜志上刊登的有關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文章,讓家長認識到過分溺愛孩子和生活上包辦代替的危害,從而使家長改變以前的錯誤觀念,在家里給幼兒提供自己動手的機會。
(2)指導家長以生動形象的方法培養孩子獨立穿衣服的能力
通過與家長的交流我們發現,家長在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方法比較單一,只是單純的教條,沒有根據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因此,孩子不愿意聽從家長的教導。于是,我們采用了形式多樣的指導活動,讓家長了解培養孩子獨立穿衣服的具體方法,有面向集體的家長開放活動,面向個別的家訪,家園聯系手冊,電訪等。針對個別家長在培養孩子自理時缺乏方法,我們就通過幼兒成長手冊、家園雙通道向他們介紹;對孩子在幼兒園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我們就運用家訪或電話等形式向家長反饋,并幫助家長尋找培養捷徑。家長希望看到孩子在群體中的表現,我們就組織家長開放日活動,邀請家長來園觀摩幼兒在園表現,讓他們在孩子身上看到自己教育的成果,看到自己孩子與其他孩子的差距。
三、創設生活化環境,培養幼兒良好的洗手習慣
小班幼兒盥洗的主要內容是洗手,我們的要求是:按順序正確洗手,洗手后用自己的毛巾擦手,并且在老師的提醒下,逐步養成飯前、便后和手臟時洗手的習慣。在幼兒剛入園不到兩周的時間里,我們的孩子養成了飯前便后、手臟時要洗手的良好習慣。可是在組織孩子盥洗時,我們發現孩子不易掌握正確的洗手方法,因而洗的手不干凈,還容易打濕袖子。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根據小班孩子直觀形象思維的特點,下載了正確洗手步驟的圖片,張貼到了每一個水管的上方,并將洗手方法分解成相互聯系的幾個步驟:卷衣袖,把手打濕,擦肥皂,搓洗手指、手心、手背、手腕,沖洗干凈,甩掉手上的水,用毛巾擦干。我們讓孩子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地學,還將這些動作編成朗朗上口的兒歌,讓孩子邊念兒歌邊洗手。孩子們在游戲化的情景中興致勃勃地反復練習,很快就掌握了洗手的方法。每次洗手,孩子們一邊洗一邊念兒歌:“卷起衣袖淋濕手,手心手心搓搓,手背手背搓搓,手指手指搓搓,手腕手腕搓搓,再把手兒沖沖水,洗完小手甩三下,一、二、三,搭間房子往回走。”通過一個階段的培養,孩子們都能正確地洗手了。
四、創設生活化環境,引導幼兒自主飲水
水在人們的生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小班幼兒因年齡小,自制力差,經常因貪玩而忘記喝水。在教師的提醒下,有的孩子雖然喝水,但飲水量嚴重不足:有的只喝一兩口潤潤嗓子;有的孩子最多能喝半杯水。經常喝水量不足,會導致幼兒身體出現種種不適應,為激發幼兒主動喝水的積極性,我們在墻面設立了飲水專欄,幼兒每喝一杯水,我們就給幼兒插一個飲水條,這個專欄的設立大大激發了幼兒喝水的愿望。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一種活動,利用游戲引導幼兒喝水效果特別明顯,組織幼兒集體喝水時,我們進行了活動“大家一起來干杯”,老師和小朋友一起接上水,然后高高興興的碰杯,“干杯”,隨著孩子們興奮地喊叫聲,喝水不再是一種任務,而是變成了一種快樂的交流、游戲。慢慢的孩子們之間也玩起了這種游戲,喝水時,孩子們會三五成群的“干杯”。
兒歌形象生動,讀起來朗朗上口,幼兒很喜歡讀,而且兒歌可以告訴幼兒一些道理、方法,為此我們利用網絡資源,搜集了許多引導幼兒喝水的兒歌,并教會幼兒讀,幼兒在兒歌中明白了合理飲水的重要性,學會了飲水的方法,注意事項等。
喝水歌
小朋友,要記住。
多喝水,不生病。
自己杯,自己用。
節約水,好寶貝
寶寶愛喝水
小茶杯,放點水,我和茶杯親親嘴,
咕嚕咕嚕喝下去,寶寶天天愛喝水。
全部喝完不浪費
手拿小茶杯,大家來喝水,
喝多少放多少,全部喝完不浪費。
久而久之,孩子們自主飲水的積極性提高了,飲水習慣越來越好。
反思
1、幼兒方面
通過一學期家園不懈努力,我們的孩子不僅懂得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更重要的是幼兒自理能力有了飛速提高。他們從以前的“你來”變成了現在的“我來”。現在全班幼兒都能做到獨立進餐,養成了按時洗手的良好衛生習慣;90%以上的幼兒學會了穿衣服,而且在練習穿衣活動中,幼兒之間的合作意識,互助意識大大增強,幼兒體驗到了自我服務的樂趣及助人為樂的樂趣。由于幼兒自理能力提高很快,原先家長擔心幼兒吃不飽、吃不好、喝不足的情況得到了解決,因此,整個一學期幼兒生病、缺勤的情況比較少,幼兒出勤率比較高。
2、家長方面
現在我班的家長的育兒觀念有了明顯的改變,意識到了從小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并能付諸行動,在日常生活中主動的配合老師給孩子提供動手的機會。
3、教師方面
通過一學期的課題研究工作,我們教師也收獲不少:
(1)教師對課題研究的認識進一步提高。以前只是認為課題研究對教師的成長幫助最大,現在感覺到開展園本課題研究收獲最大的是我們的孩子。
(2)培養小班幼兒自理能力,關鍵在于教師的持之以恒,不能一暴十寒。
(3)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小班幼兒影響很大,要求幼兒做的事情,教師一定做到。
(4)教師要善于總結,善于反思,善于學習。因為只有在我們不斷的總結――反思――實踐中我們的工作才能有更大的突破。
如何培養幼兒自理能力6
我班的幼兒多數是獨生子女,依賴性比較強,生活自理能力差,很多事情都由爺爺奶奶代替,所以,怎樣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成了我們研究的話題。
一天,天氣比較熱,孩子們熱的脫掉了外套,我立刻意識到,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培養他們穿衣穿鞋的能力,那么我就組織幼兒來一次穿衣穿鞋比賽。于是我忙招呼孩子們,跟孩子們講了一些穿衣服和鞋子的順序,接下來比賽就開始了。只見幾個接受能力強的孩子迅速地把鞋、衣穿好,高興地跳起來,又歡呼著,慶祝自己的勝利。最后只剩下威志小朋友,只見他帶著哭腔說:“我穿不上,我穿不上……”別的孩子在我的面前說:“老師,威志不會穿上衣,他哭了。”我說:“沒事,慢慢來,一定能穿上的”。他聽到我的鼓勵后說:“我能穿上的”小朋友們也在喊:“加油,加油……”他在我的鼓勵下,在小朋友的加油聲中慢慢地把衣和鞋穿上了,大家為他歡呼。
通過這次的穿衣穿鞋比賽訓練,給以我啟發,以后在社會領域活動中多進行一點自理能力的培養,并在這樣的活動中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信心。
如何培養幼兒自理能力7
目前,大部分每個家庭中都只有一個孩子,受著兩代甚至三代人的恩寵,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任何事都有人為他們包辦代替,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從而導致孩子失去很多自己做事的機會。剛入園的小班幼兒由于以前家長過多地包辦代替,養成事事依賴大人的習慣,沒有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意識。因此對于剛入幼兒園的小班幼兒培養她們的自理能力很關鍵。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逐步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
一、利用兒歌,使幼兒愿意自己動手來做事
小班幼兒年齡小,各種能力本來就弱,再加上在家里事事都有別人為他們包辦代替,失去了許多做事的機會,小朋友們也養成了習慣,根本不愿意動手做事情。每當午睡后起床的時候,小朋友會喊,“老師、老師幫我穿衣服。”“老師、老師幫我穿鞋子”……有的小朋友本來自己會做的,聽見別的小朋友再叫,也不愿意動手了,就坐在床上等老師來幫他。可是小班的幼兒特別喜歡邊讀邊做事,因此我們可以利用這一特點編一些好聽的兒歌,上完廁所后,就教幼兒念“毛衣卷起來,秋衣塞進褲子里,前面塞一塞,后面塞一塞,左面塞一塞,右面塞一塞,小褲子提一提,毛衣放下來。”幼兒邊念兒歌邊自己動手提褲子,一周下來,幼兒基本上都會提褲子了。比如穿衣時,我們先讓幼兒認識衣領、衣袖、衣襟,再教他們穿衣:衣服后面向著自己,兩手握住衣領,喊一聲“刮大風啰!”將衣服甩在身后,搭在身上;接著繼續說、做:“風來我不怕,露出小腦袋,將手伸到袖筒里”。讓幼兒手里拿著衣服喊著、笑著、做著,非常開心。讓幼兒在提褲子、洗手、進餐、脫衣服、穿衣服、穿鞋子時都非常開心的念著兒歌去練習,培養她們樂意自己動手做事的意識和本領
二、利用各種游戲,讓幼兒學習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方法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們可以設計各種游戲,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學習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方法。在區角活動中我們投放“喂猴子吃香蕉,的材料,讓幼兒再給猴子喂食時不僅鍛煉了小肌肉的發展,還學會了使用筷子的方法,在娃娃家,讓幼兒在給娃娃換衣服時,學會了穿衣服、扣扣子的方法。總之,我們設計了許多有趣的游戲,讓幼兒在游戲操作中,得到生活體驗,得到生活能力鍛煉。
三、利用一日活動,讓幼兒進行生活技能的操作練習
為了使幼兒熟練掌握生活技能,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識地創造條件讓幼兒反復練習。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個可以利用的機會,為幼兒提供學習途徑。比如來園自己擺放自帶物品、喝牛奶時自己插吸管、有鼻涕了自己去拿面巾紙擦干凈、中午吃飯是自己動手吃完飯和菜……以不同的游戲形式,讓幼兒參與、動手實踐,從而多維立體的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
如何培養幼兒自理能力8
在現實生活中,幼兒的實際發展情況又是怎樣的呢?我對本班52位幼兒進行了調查,情況如下。
進餐:大多數幼兒不能做到獨立進餐。掉飯粒,剩飯,挑食的現象很普遍。在全班52位小朋友中,只有部分小朋友在家偶爾練習過使用筷子,洗手,洗臉等;一部分幼兒經過家長配合教育掌握了該項要求,多數幼兒則不然,洗手的過程就是玩水的過程,或者就是只會簡單地把手放在水龍頭下面沖一下。
入廁:在上幼兒園之前,家長很少對幼兒進行專門的入廁訓練,大部分幼兒不能獨立入廁。
穿衣服等:大多數幼兒穿不系鞋帶的鞋子,但很難分清左右。個別幼兒不能自己穿鞋和襪子,根本沒有穿的意識。吃水果會自己去皮:85%的幼兒會。
整理物品:半數以上的幼兒根本不懂什么叫整理東西,為什么要整理自己的東西以及如何整理自己的東西。用過的東西能放回原處:僅有2位幼兒的回答是肯定的,但前提是大人的提醒。玩過的玩具能收好。通過以上的調查,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3歲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是比較差的。
第一,過度的愛護。許多應孩子去做的事,家長習慣于包辦代替,親歷親為。
第二,認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學也不晚。
第三,怕麻煩。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把握住幼兒三歲這個黃金時段,對其進行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首先,應把幼兒作為一個完整的,獨立的個體來看待,建立一種親密,平等,和諧的關系。其次,放開手腳,為幼兒提供盡可能多的學習機會。機會是學習的前提,有了機會,幼兒才有可能去動手實踐。
一、營造一個與家庭氛圍相似的寬松、安全、溫馨的環境
3歲幼兒對親近的人有強烈的情感依戀,教師應為幼兒創設一個家庭式的環境,給孩子母親般的關愛,讓孩子有安全感。這樣,他們才會消除緊張情感,用語言主動向教師表示入廁的需求。另外,我們在幼兒上盥洗室時保證有一名老師在盥洗室幫助并指導幼兒穿、脫褲子、洗手等。
二、在一日生活中開展教育
以生活活動為切入口,幫助幼兒解決盥洗、入廁、進餐、午睡等生活難題。因為只有解決好這些難題,才能使他們較快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安全感。根據3歲幼兒的年齡特征,在游戲中讓孩子邊聽音樂邊按節奏洗手邊念兒歌:"濕濕手,擦擦皂,手心搓搓,手背搓搓,再用水來洗一洗,一、二、三,甩三下。"幼兒較快地掌握了正確洗手的方法。
還比如喝水這一環節來說吧!隨著天氣日漸轉涼,室內外氣溫比較干燥,為了減少冬季一些疾病的發生,所以我們加大了幼兒的飲水量。但在觀察中發現小小一杯白開水,對于孩子簡直象一杯"苦水"很難下咽,有幾名幼兒如:張子陽、白睿小朋友都需要老師每次來喂,但老師喂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比如:張子陽小朋友連杯子都懶的拿,水送到嘴邊喝上一口就含在嘴里不動了;白睿小朋友在家喝慣了"甜水"對白開水不適應,所以在喝水時他總是不配合,有時候一上午都"滴水不進",有時弄得我們也沒辦法只好妥協,給他沖上一杯"甜水"。
于是,我們幾位老師一起開動腦筋想辦法,用什么樣的辦法能讓孩子主動喝水呢?我們都知道孩子的天性是喜歡游戲,我們嘗試了這樣一些方法:在自然角準備了一些植物(大蒜、豆苗)、水杯等,請孩子每天給植物澆水,過了一段時間,一些孩子就發現不澆水的植物就會死掉。在組織幼兒喝水的時候我們通過游戲的口吻說:該給小汽車加點兒油了。孩子們聽了都高高興興的來喝水,說:汽車加足了油就能跑的快了。通過這樣的游戲活動,孩子們的喝水習慣有了明顯的進步。
三、做好家長工作,家園共育提高幼兒自我服務能力
開學前做好家長工作,教師要了解每個孩子的喜好、個性,身體狀況等并了解其小名。這樣就可以有針對性的做好個別教育工作。同時,對特殊幼兒做好個案記錄及時向家長反饋,并征求對我們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共同商討措施。利用"家園聯系窗"向家長做好宣傳工作。如2~3歲托班幼兒的年齡特征、孩子在自我服務方面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其對策、每周工作重點及家長所應配合的事項,加強家園溝通。同時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在成人眼里簡單的問題,對三歲前的幼兒卻常常意味著極大的困難。所以,面對幼兒不可避免的失敗,千萬不以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待,以免挫傷幼兒的自尊心和學習的積極性。幼兒園和家庭共同建立獎勵機制,及時對幼兒的進步進行獎勵,激發其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幼兒時期是人生的起點,是生理、心理迅速、連續發展的時期,具有巨大的潛力和可塑性。生活即教育是小班保教工作的重點之一,正確的培養就可以為其將來的發展在其身體、心理、智力和品德等素質奠定很好的基礎。
如何培養幼兒自理能力9
九月是孩子們開學的日子,我們小班迎來了一張張既好奇又興奮的小臉蛋,說實在,昨天在家里還是一個眾星捧月的寶貝,今天已需要獨立地走向集體生活。在穩定幼兒情緒的同時,我們的一日活動也開始逐步有序地開展起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也發現了很多不足的現象。
現象一
入園前由于家庭成員的包辦代替,生活技能根本洗手間里出現了這么一幕,xx小朋友站在洗手臺前發呆,一問才知道他不知道該怎樣打開水龍頭。
中午午餐時間,xxx小朋友一手抓飯、一手抓菜,桌上、地上、衣服上全都是飯菜。老師告訴他要用勺子時,他嘗試著去拿勺子舀飯菜,進過一番努力,飯菜一直都沒有舀進勺子,反而從盆子的邊緣都漏到了桌子上。最后他還是放棄了勺子,重新開始自己的“手抓飯”。
現象二
依賴性強,自我服務的意識差,會做但不愿意做。同樣是中午午餐時間,剛吃了沒幾口,xxx小朋友就帶著哭腔喊:“老師,我吃不下!”但老師喂他吃飯,他卻能很快地把滿滿一碗飯都吃完。午睡前,大部分孩子都很努力地自己脫著衣褲和鞋子,可是xx小朋友還是“穩坐泰山”一動不動,問他:“為什么不脫?”他說:“我不會。”老師就幫著他完成了。在這樣重復了幾次之后,我們想著經常這樣也不是辦法。于是我們開始用物質獎勵的方法來激勵他自己完成,比如獎勵小紅花、好吃的東西等等。沒想到的是xx小朋友不僅能很熟練地脫衣褲和鞋子,而且還能把衣褲折得整整齊齊的,就連起床后也能自己穿衣褲,這真的讓我們非常訝異。天氣逐漸轉冷,我們為了不讓孩子吃冷的飯菜,就開始喂幾個吃得特別慢的孩子。而此時就出現了以下一幕:三四個孩子圍坐在老師身邊,老師猶如機器人一樣,這個喂一口飯、那個喂一口飯。有 時老師忙不過來,沒能及時往孩子口中喂飯,這個孩子就張著嘴巴等我往他嘴里喂飯,而他的飯碗就在他的身邊。
現象三
堅持性差,遇到困難后就放棄。午睡前,孩子們都將自己脫下的褲子折疊好放在了規定的地方。xx小朋友也很認真的折疊著自己的褲子,但是他在脫得時候把一個褲腿翻了過來,在嘗試幾次后,他還沒能把褲子折疊的很好,于是他就把褲子揉成了一團一放,然后就去睡覺了。午睡起床,xxx小朋友很認真的在穿鞋子,他已經把腳都穿進了鞋子,接著就是要用雌雄配把鞋面兩邊連接并粘上就可以了。但是這雌雄配怎么也塞不進另一邊的洞洞里,在嘗試了幾次后,xxx小朋友就開始掉眼淚了,邊哭邊說:“我穿不上。”
現象四
同樣是包辦代替的原因造成了孩子們不良的習慣。午睡起床后,xx小朋友的拖鞋東一只、西一只,人卻已經和小朋友們玩成了一片,不知道要把拖鞋放到鞋架上;也不知道喝開水、吃點心,非要等到老師叫他去做這些事情。喝開水時,xxx小朋友接完開水后就拿著水杯和小朋友們玩開了,結果水打濕了衣服,灑了一地。上完廁所,xxx小朋友提上褲子就往外跑,“洗手。”在老師的提醒下,xxx小朋友又重新回到洗手間打開水龍頭,把手在水龍頭下沖了一下又跑了,水龍頭也沒關。
……
這樣的鏡頭在班中經常能夠看到,由于這些現象的存在,致使在一日活動的組織過程中出現了以下問題。
問題一:活動前后的穿脫衣服時間浪費了很多時間,以至于正常的集體活動沒有時間保證。
問題二:由于拖拉、懶散等不良的習慣,造成生活活動環節中較長時間的等待,造成一日活動各環節的不緊湊。
問題三:隨著天氣的逐漸轉冷,獨立進餐以及活動前后、午睡前后的自行穿脫衣物都是保證幼兒健康身體的必要條件,同時也是教學活動、游戲活動等充足活動時間的保證。
在學習初我們發放了《新生入園調查表》,就家長的教育撫養態度和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實際水平進行了調查。主要內容包括:
1.家長對幼兒不同的教育撫養態度,分四個方面即放手教孩子、有時教孩子、時間緊包辦、孩子小代替。
2.從衛生習慣、飲食習慣、生活技能三大類進行調查,歸納為會做、基本會、基本不會、不會四個層次。
根據調查結果,我們發現:
1.孩子多數是由祖輩帶領,孩子還小,長大了會做的,通常爺爺奶奶的想法都是如此。爺爺奶奶的溺愛是孩子們生活自理能力差的主要原因之一。這部分孩子的家長與孩子接觸的時間是少之甚少,對于孩子的喜好、行為習慣、性格特點都不清楚。
2.年輕的家長們注重更多的是對孩子在智力方面的培養,對于孩子獨立性、堅持性等能力方面的培養卻忽視了。
3.還有一部分家長有培養孩子獨立性的意識,但往往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缺乏一定的耐性,不會等待孩子慢慢發展,再加上工作時間緊,所以這部分家長屬于“三分鐘熱度”的類型。
鑒于此,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刻不容緩。
(一)利用正面的形象,循循善誘,增強幼兒的自我服務意識
1.結合主題活動,根據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以豐富的活動內容以及多樣的活動形式來增強幼兒的自我服務意識。比如主題《小不點兒》中,“我的小手真能干”、“我學會了新本領”、“我會繞毛線”等活動,通過提問、討論、行為練習等形式,讓幼兒意識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為自己會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興。
2.通過手偶表演以及觀看大班哥哥姐姐的情景表演,讓幼兒知道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激發孩子參與做的欲望。如手偶表演《小兔吃飯》,讓幼兒了解各種餐具的用途以及使用方法;懂得飯前飯后洗手、漱口、擦嘴的程序和注意事項。再如情景表演《到鴨媽媽家做客》,通過觀看大班哥哥姐姐的表演,直觀地了解進餐時的一些注意事項。總之,通過多種教育活動使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增強生活的自理能力。
(二)形象地教給幼兒生活自理的技巧,學習各項生活自理
1.以游戲的形式。
根據《綱要》精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注重活動過程,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比如表演和角色游戲《給娃娃穿衣服》、《喂小動物吃飯》等,這類游戲是用擬人化手法的構思情節來鞏固自理能力的。孩子們在這些游戲中,會學到一些吃飯、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技能,然后,再幫助孩子遷移到他自己的實際生活中。這種方法,符合幼兒心理特點,自然親切、生動活潑,收效較明顯。
再比如競賽游戲,此類游戲主要是通過競賽活動來鞏固生活技能,培養自立和競賽精神。考慮到幼兒在練習這些生活技能的時候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又沒有激勵的因素,幼兒很容易失去興趣。于是我們把這種競賽性的游戲改成階段性的比賽。比如第一階段——折褲子比賽(不需要翻面;先將褲子翻面再折疊);第二階段——折套頭衫;第三階段——折疊開衫,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都是分兩次進行。
2.運用簡短、易懂的兒歌。
小班幼兒思維的特點還是以直覺行動思維為主,他們的模仿性強,很喜歡鸚鵡學舌,兒歌內容具體、直觀、形象,瑯瑯上口,易讀易懂。另一方面兒歌內容有直接指導學習的作用。
對于剛入園的小班幼兒來說穿脫衣服確實難度比較大。如果平鋪直述地向幼兒講解,他們根本聽不進去,而且會有厭煩、枯燥的情緒。為了讓幼兒盡快掌握穿脫衣服的要領。我們運用了許多簡短有趣的兒歌,例如《穿衣歌》:抓領子,蓋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溜吱溜上房子。《疊衣歌》:關關門,關關門,抱抱臂,抱抱臂,彎彎腰,彎彎腰,我的衣服疊好了。通過這些瑯瑯上口的兒歌,幼兒會有興趣地邊說兒歌邊穿脫,逐步學會了穿脫衣服。
再比如洗手時我們編了順口溜:打開水龍頭淋濕手,擦上洗手液搓一搓,手心手背出泡泡,就用清水沖干凈,水池里面甩三下,再用毛巾擦干手。
3.用自身的示范講解幫助幼兒掌握各項生活技能
由于幼兒年齡小, 教師在提出每一項要求時,都要充分考慮到幼兒自身存在的困難,把握住難度,講解清楚,做好示范,讓幼兒反復練習和實踐。就比如洗手,我們先教給幼兒正確的洗手方法,將洗手的全過程按順序分為五步讓幼兒進行練習:濕手——接洗手液——搓出泡沫——沖洗干凈——擦干。幼兒通過實際觀看,就比較容易掌握。
(三)深化、鞏固幼兒的生活自理行為
技能的形成是一個反復的過程,還要注意以后的鞏固練習。這就需要老師經常督促、檢查、提醒幼兒,使幼兒良好的習慣得到不斷的強化,逐步形成自覺的行為。
1.在區角活動中練習生活自理的技巧。
讓幼兒在區角活動中掌握技巧、練習技巧、熟悉技巧。如在操作區投放“蘋果樹”、“毛毛蟲”、“小魚”等,讓幼兒練習扣紐扣;投放“大嘴小動物”,讓幼兒給小動物喂食,練習使用小勺和筷子的方法;投放拉鏈,讓幼兒練習拉拉鏈等等。
2.引導幼兒互相幫助,在促進合作、情感發展時,使生活自理能力得到共同提高。
幼兒在脫衣服時很容易把衣服翻到反面,這對于剛開始學習折疊衣服的孩子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于是我們在教孩子把衣服翻到正面的同時,也讓孩子們相互幫忙脫衣服,這樣一來孩子們脫下的衣服很少再有反面的了。比如在脫套頭衫的時候,我們以游戲的口吻告訴孩子們說:“我們來拔蘿卜嘍!”拉住同伴的一只袖口,拔呀拔、拔呀拔,一個長蘿卜拔出來嘍;再拉住另一只袖口,拔呀拔、拔呀拔,又一個長蘿卜拔出來嘍;最后自己拔呀拔、拔呀拔,拔出一個大大的、圓圓的大蘿卜,孩子們非常愿意相互幫忙,這不僅讓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老師的工作量。再比如穿外套的時候,我們引導幼兒說:“拿住好朋友衣服的兩扇門,放在好朋友背后,和好朋友抱一抱。”也就是和同伴面對面站好,拿住同伴外套的兩邊對襟放在同伴背后,這樣同伴就可以把兩只手伸進袖子了,衣服也就穿好了。
3.有效利用圖示,在生活活動中訓練幼兒的自理行為。
入廁、盥洗、排泄無處不體現著幼兒生活自理的水平,我們抓住這個關鍵時機,指導、監督幼兒的自理行為,使其形成習慣。但是我們老師不可能時時刻刻跟在幼兒身后不斷地提醒他們,于是我們就用到了圖示,這種將方法、規則隱藏在圖畫中,張貼在醒目的地方,用以幫助幼兒鞏固生活技能。比如我們以連環畫的形式提醒幼兒飯后正確漱口;又如用水杯接水喝的時候應該排隊,我們就在地板上貼了排隊的標志,用來提醒幼兒按照這條線排隊。有了這些圖示,孩子們會相互監督。
4.樹立榜樣,及時獎勵,提高幼兒主動自我服務的興趣。
根據幼兒好表揚的心理特點,我們隔一段時間和孩子們一起聊聊最近誰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誰折的衣服褲子越來越整齊了等等,并且評出“小能手”和“進步者”,獎勵小紅花或者是小貼紙和好東西,鼓勵其他幼兒向這些得獎者學習。因為是大家一起評出來的(可不要小看孩子們,他們年齡雖小,但眼睛卻是雪亮的),同時又有物質的獎勵,孩子們對這些榮譽還是很在乎的。這對于激發孩子們主動自我服務的欲望還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5.明確規則,鞏固強化
對幼兒提出明確的規則,如飯前洗手、拿到飯后拿小勺、睡前脫衣褲并折疊整齊放在規定的地方、換下的鞋子應該放在哪等等,這些規則的提出,對于生活自理技能的強化練習有很大的幫助。
6.家園合作
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園之間要及時溝通信息、交流看法,從而確定教育策略,協調實施針對性的教育,針對孩子在不同階段的表現調整策略,逐步提出新的要求,在長期的協作配合中體驗“合力效應”。不管是家庭還是幼兒園都應該認識到自理能力的培養貴在堅持,重在鼓勵。自理技能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獲得的,我們不能操之過急,應以“耐心、細心、恒心、寬容”的心態來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在不斷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陳鶴琴先生十分重視幼兒習慣的培養,認為“習慣養得好,終生受其福,習慣養得不好,終身受其罪。”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能為其一生奠定基礎。看到孩子們一點一滴地進步,我們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在下一階段,我們還將深入開展,探索通過多途徑、多手段、多元化的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從而有序、有效的組織一日活動,更好地促進幼兒能力的發展;促進幼兒全面素質的提高。
【如何培養幼兒自理能力】相關文章:
如何培養幼兒的集體意識02-26
如何培養幼兒的利他感情02-22
該如何對幼兒進行愛心培養02-24
如何培養幼兒的節奏感02-19
如何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02-23
如何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02-22
如何在游戲中培養幼兒的協作行為04-24
如何培養學生能力02-19
0~6歲幼兒的自理能力有哪些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