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槐鄉的孩子》課文教學感悟
事件描述:
《槐鄉的孩子》是三年級教材的第一篇略讀課文,也是小學生小學學習階段接觸的第一篇略讀課文。教學這類課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初步弄清學習略讀課文的方法,明確這一類課文的學習要求,引導學生自己讀懂課文內容,培養自讀能力。
幾天前,俞老師曾在本班執教過本冊教材的第2篇略讀課文《我不能失信》。《我不能失信》一文講述的是宋慶齡小時候誠實守信的故事。一個星期天,宋慶齡全家準備襖父親的一位朋友家去。可是宋慶齡想起要在當天教朋友小珍疊花籃,雖然父親和母親都她改天再教,可是宋慶齡還是留了下來,履行了自己的諾言。雖然本課是教材中的第2篇略讀課文,但因為學生還未學到第4課《槐鄉的孩子》,還不知道這類課文的學習方法和要求。俞老師在教學本課時,先告訴學生,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引導學生理解了課題意思,講到了學習這類課文的方法,在初讀課文,理解了課文中重點詞語的意思,通過填空的形式了解了課文的大意后,直奔主題,建構了一個開放而又覆蓋全文的話題——“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宋慶齡是個守信用的人呢?”學生找出了課文中的重點句子,俞老師引導學生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抓住文中關鍵的標點,或聯系上下文理解,或讀中感悟,感受宋慶齡信守諾言的品質。一節課順暢地完成了本課的教學任務。
昨天,我在本班執教《槐鄉的孩子》一課,我預計也用一節課完成這篇略讀課文的教學任務。開頭,我簡單地復習了學習這類課文的學習方法,在學生初讀的基礎上,理解了幾個重點詞語的意思,并且引導學生了解了課文的大意,但當我同樣拋出了一個開放而統整課文的話題——“槐鄉的孩子可愛嗎?從哪里看出他們的可愛?”時,學生卻一下子愣住了,不知從何下手。于是,我馬上換了一個話題——“槐鄉孩子的哪些地方讓你喜歡呢?請從課文中找出句子”學生重新默讀課文,找起句子來。等到交流第2句時,下課鈴聲響了。我感到有些懊喪。
問題提出:
同是略讀課文,同樣是建構了一個開放而統整的話題,為什么俞老師能完成任務,而我卻不能呢?
原因分析:
我沉思良久,找到我失敗的原因。原來把學生估計得太高,雖然本課是略讀課文,但不是自讀課文,學生初次接觸這類課文,他們還沒有自行讀懂課文的能力,他們還需要教師的有效引導。因此,從備課方面來看,我的準備就顯得很不充分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沒有發揮媒體的作用。
教室里配備了多媒體,俞老師上課時,充分利用了媒體,把主人公的資料,重點句子的理解都做成課件,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通過朗讀——感悟體會——感情朗讀的過程,學生很快就理解了句子的意思。而我,因為時間匆忙,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需要,該準備而且力所能及的工作卻沒做,特別是幾個重點句子的理解,沒有用屏幕出示,加上到了后半節課,學生有些疲倦,注意力不夠集中,是造成本課失敗的第一原因。我想,以后上課能用的媒體,盡量花時間把簡單的課件做出來,避免同樣的事情發生。
二、話題的建構不夠合理。
俞老師執教《我不能失信》一課,在引導學生理解課題時,學生已經了解到宋慶齡是一個守信的人,已有了一定的情感鋪墊。俞老師采用的是“主題先行”的教學方式,他是在學生對人物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礎上,建構了“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宋慶齡是個守信用的人呢?”這個話題,學生找起句子來容易多了。《槐鄉的孩子》一課,課題沒有揭示文章的中心,學生對槐鄉的孩子沒有一點認識,在話題提出之前,學生僅把課文讀兩遍,還沒有深入地了解槐鄉的孩子。因此,當我提出“槐鄉的孩子可愛嗎?從哪里看出他們的可愛?”這個話題時,學生沒有一點情感的鋪墊,即使我把話題換成了“槐鄉孩子的哪些地方讓你喜歡?”,學生也頗感突然。另外,這篇課文的主題并不是非常鮮明,而是蘊涵在字里行間,需要學生潛心閱讀,仔細琢磨的,因此,這兩個話題的建構都不夠合理。如果我能提出這樣話題:“這群槐鄉的孩子是一群了不起的孩子,你們認真讀讀課文,看看他們哪些地方了不起。把這些句子找出來好好體會體會。”如果時間可以倒流,我想,學生肯定不會在課堂上發愣,相反,會激起他們潛心讀文的興趣,積極參與的興致。看來,一個話題的建構真是學生學習狀態的決定因素。
三、沒有做到精引妙撥。
在交流男孩女孩默契配合采槐米的句子時,花了很長時間,學生卻仍然沒有悟出槐鄉孩子采槐米的辛苦。因為我沒有引導學生注意男孩“一下又一下地削”,女孩頭“一點一點”的動作,沒有引導學生透過這有趣的動作,體會其中的辛苦。因此,學生的朗讀也就沒有提升。下課時,我馬上意識到我對重點句子理解的預設太膚淺,一味讓學生自己體會,學生的理解浮于表面,淺嘗則止。
第二節課,我迅速調整思路,抓住句子中的重點詞,引導學生感悟。如在理解“月落柳梢,勞累一天的孩子們帶著甜蜜的微笑進入夢鄉”這句時,我就提醒學生:同學們,在朗讀這個句子的時候,我們特別要留意“勞累一天”和“甜蜜的微笑”這兩個地方。學生讀完這個句子,還沒等我提問,一雙雙小手就高高舉起,爭著說:“老師,我知道了。”“‘勞累一天’是說孩子們勞動了一天,很累,很苦,‘甜蜜的微笑’是說他們心里很高興,他們一點也不覺得苦,一點也不覺得累。”我于是趁熱打鐵總結說:“這就叫以苦——”學生:“——為樂!”“你們看,槐鄉的孩子多可愛呀!讓我們一起來贊美他們吧!”學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讀了這句。為了充分了解槐鄉孩子以苦為樂的品質,我進一步引導:“課文中還有一句也體現了槐鄉的孩子以苦為樂的品質,你們能找出來嗎?”當然,這一句(當炊煙從村中升起的時候,孩子們滿載而歸,田野里飄蕩著他們快樂的歌聲)很快就找出來了。我又進行引導:“請同學們讀讀這句話,看看從哪些地方看出他們的苦,哪些地方看出他們的快樂。”“‘田野里飄蕩著他們快樂的歌聲’,他們回來的時候唱著歌,看出他們是那么快樂。”“從‘滿載而歸’看出他們勞動很辛苦。”學生只能從句子中明顯的詞句體會,還沒深層次挖掘。我又進一步引導:“同學們,咱們聯系上文,看看從時間上能不能體會他們的辛苦。”學生馬上默讀課文了,聰明的孩子一下說出來了:“課文前面說‘沒等云雀開口歌唱黎明,他們就已經爬到了小山上了’,說明他們早上很早就去勞動了;后面說‘當炊煙從村中升起的時候’,看出已經到了燒晚飯的時候,說明時間已經很晚了。槐鄉的孩子整整勞動了一天,他們很辛苦。”聽到學生有條不紊的講解,我開心地笑了,那是發自內心的微笑。
啟示:
學生前后兩節課不同的表現,值得我深思。原來,不是學生不會學習,而是老師不會引導。略讀課文同樣需要老師的精心預設,不可太膚淺,上課才能做到精引妙撥。這樣,課堂是教師才能收放自然,揮灑自如。
【《槐鄉的孩子》課文教學感悟】相關文章:
槐鄉的作文08-14
《槐鄉五月》教學實錄03-15
《槐鄉五月》教學實錄4篇(必備)03-15
《槐鄉五月》優秀教案03-15
三年級《槐鄉的孩子》常用知識點12-18
三年級語文槐鄉的孩子常用知識點02-28
《數星星的孩子》課文03-04
(熱門)《數星星的孩子》課文03-04
《給我的孩子們》課文03-05
孩子背不會課文原因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