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提高公司基礎管理水平
加強企業基礎管理是企業管理永恒的主題,在我公司當前形勢下,樹立科學發展觀,結合我公司實際情況,強化基礎管理,提高管理素質,練好內功,是盡快解決我公司“兩個最大,三個基本沒有”問題的根本
途徑。根據公司推行精細化管理,提高綜合管理能力的要求,2009年公司生產系統圍繞市場需求安排生產,確保滿足市場需求,按照預期型生產管理模式,使生產管理中心前移,建立以滿足市場和下道工序需求為主的兩級預期型生產管理模式的整體安排,結合公司基礎管理薄弱的實際情況,在公司黨委組織的學習科學發展觀實踐活動安排,根據我公司各生產單位生產管理人員未經過系統培訓,主要依靠經驗管理,企業生產管理基礎數據和期量標準未建立,對我公司多批次小批量生產很不適應,關鍵工序生產窄口較多,生產不均衡的具體情況和公司開展三級生產計劃的要求,。我們提出在公司內部建立和完善基礎管理數據,提高生產管理人員素質,以提升生產管理水平的要求。首先對產品基礎數據和期量標準從定義和內容上進行了明確:
一、產品基礎數據準備及期量標準數據
1、產品基礎數據庫基本內容:各單位承制各機型項目的零部件圖號、名稱、工藝路線、各產品使用基數、備件數量、裝配工位、零部件期量標準等。
2、產品期量標準數據包括內容:零部件加工周期、生產批量、生產提前期、廢品損耗率。
3、數量標準數據具體說明:
a、零部件加工周期:單件零部件加工周期;
b、生產批量;根據生產單位設備能力、人員狀況,本年度生產產品品種數量及綜合因素考慮,制定經濟合理的生產批量;
c、生產提前量:根據零部件加工周期,生產批量,制定該零件從投入生產到產出成品入庫所需要的時間;
d、廢品損耗率:零部件在加工過程中的工藝損耗率、廢品損耗量、沖壓件的試模損耗量等,采用百分率形式。
二、明確了制定方法:
各生產單位分機型負責按承制項目的零件圖號、名稱、使用基數、備件基數、裝配工位、工藝流程、(包括互委項目及二級配套件)制表;所需機型的零件圖號、名稱、使用基數、備件基數、裝配工位資料由科技開發部統一提供。
三、科技開發部負責分機型上報零部件分工明細表,要求把零部件總成所包含的零件分工到位,機型有技術更改通知單的,必須及時把更改后的新的零部件分工明細表上報。并及時通知各相關單位同時更改。為便于此項業務的順利開展,科技開發部向制造部提供了電子文本的各機型進入總裝狀態明細表及大部件分解數據或產品配套目錄,方便了對自制件的二級配套件計劃的安排。
四、上述產品基礎數據由各生產單位和科技開發部編制完成后,以書面形式(單位領導簽字審核)和電子文本上報制造部,進行審核、校對,用于了指導公司預期型生產計劃特別是各分公司三級計劃的開展。
五、要求各生產單位在完成所承制產品基礎數據的基礎上,對所承制的產品測算制造成本,找出生產瓶頸提出優化工藝和優化產品結構方案。
為保證本項工作的順利進行,我們在制造部組織有關人員進行了相關培訓,培訓內容:
1、 各機型進入總裝狀態明晰表的查閱方法。
2、 配套目錄的使用及相關二級配套零部件的查閱方法。。
3、 零部件在配套庫房及總裝工位的劃分。
4、 圖紙資料在科技開發部的管理、使用及查閱方法。
5、 物資配套部計算機系統的使用。
6、 三級計劃的編制和生產能力的平衡方法探討。
并在此項工作開展過程中分別對各公司的開展情況進行了檢查指導
通過建立上述基礎數據和期量標準使各單位的領導、主管計劃、調度人員掌握了本單位承制的零部件的工藝路線、生產周期,生產提前期和批量,找出制約生產的瓶頸和生產窄口,為工藝創新造條件。通過三級計劃的編制和投入控制,確保長線零部件的根據需要準時出產。結合投入的控制,對關鍵工序實現均衡生產打下了良好基礎。通過各生產單位的對上述數據的掌握,形成根據整機生產計劃成套出產,提高了整機的成套性,以成套性和準時出產保證整機生產計劃,基本上滿足了銷售合同的要求。提高了生產系統特別是各分公司生產管理人員的素質和管理水平,樹立了公司生產的大局意識,對2009年公司確定的強勢拉動生產起到了有力的支持作用,達到了預期目的。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提高公司基礎管理水平】相關文章:
為學習打下扎實基礎的幼兒早期閱讀指導策略01-04
以愛為話題寫作指導03-15
為供電企業和諧發展做好基礎保障12-18
怎樣才能提高公司運營效率降低資源浪費02-28
怎樣提高情商09-13
提高網速的方法03-27
作文指導材料05-11
高中寫作指導02-28
初中寫作指導12-18
指導學生寫作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