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寫出有價值的作文
中考在即,怎樣才能寫出有價值的考場作文?我的看法是:認識有“眼光”、思考有深度、表達了真實地情感,作文才能有價值。
我們知道,寫作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思想內容(思想、情感、印象等)的,離開了思想內容的表達,那就不是寫作,可以說作文的價值首先取決于其表達的思想內容,其次才能考慮到作文的外在形式(結構、語言和表達方式等)。
就目前初中生的寫作來看,越是到了初三,作文的應試痕跡就越來越明顯。教師的課堂作文教學,也往往公式化地講解作文的審題、立意、結構、語言等作文的方方面面的要求,尤其是作文的形式上的要求:諸如開頭結尾的寫作,段落的安排、描寫和修辭的運用等,在老師“不厭其煩”的指導下,學生對作文的套路的要求,的確是到了耳熟能詳的地步。這種“套路式” 的作文,其中的相當一部分完全喪失了作文寫作的價值。我們年年在中考閱卷中看到的必然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無病呻吟的“雷同”之作,優秀的作文可謂鳳毛麟角(這幾年,上海中考作文一類卷的比例一直在5%多一點),相當多的作文要認識沒認識,要思想沒思想,要情感沒情感。這些作文既不能給閱卷老師帶來思考(甚至是淺層次的思考),也不能給閱卷老師帶來一丁點的啟示(哪怕是一丁點感悟),更不能做到以自己的真情打動閱卷老師,使閱卷老師不得不從作文的形式(作文的結構和語言)上去給學生的考場作文判定高下,這樣判定的結果也就使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作文的分數集中在44分到49分這個區間。造成這種現象除了作文應試的大環境外,更主要的是我們缺少對作文們寫出來的文字承載了我們對生活和社會現象的思考了嗎?我們寫出來的文字有多少是我自己想說的?
我想首先說說認識有“眼光”這個問題。
我之所以把這個問題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上去說,因為我們都十分明白,作文離不開認識,只要是寫作行為,就是認識的再現。我們也因此看到,只要是寫作行為,就特別強調觀察(當然也包括閱讀)。有了對生活的觀察,才有對生活的認識,如果我們寫作之前缺少對生活的觀察,我們就無法達成對生活的認識。但我們也看到,今天的中學生,當生活現象擺在他們面前的時候,他們看到了,但沒有形成思考,印證了黑格爾說的一句話:“熟知非真知。”
比如“闖紅燈”這樣的生活現象,我們的學生幾乎是天天經歷著,有些學生甚至實踐著,但當我們去追問學生你是怎樣看待“闖紅燈”這樣的生活現象時,學生的認識只能停留在“違反交通規則”這個層面上。他們既不會給“闖紅燈”的人分類,也不能給“闖紅燈”進行地域分類,更不能對“闖紅燈”現象做文化的分類,這些分類的意識缺乏,使學生在“闖紅燈”面前,達成了“違反交通規則”這樣的“共識”,這種“共識”,只能使學生的文章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其實,稍加分析,我們就能看到,不同的人“闖紅燈”的心理不同,對“闖紅燈”的認識也不同,我們甚至可以看到不同“闖紅燈”的人他們對生命認識的差異。在“闖紅燈”各色人面前,對缺少文化素養的人“闖紅燈”,我們盡管有譴責和批判,但在文章中應該是更多的喚醒,喚醒他們對生命多一份價值的思考;對有文化素養的人“闖紅燈”,我們更多地是從民族的“隨從”文化上,去解剖他們的“從眾”心理,喚醒的是他們“從眾”久了之后的麻木……
認識有“眼光”,就是要求我們不能泛泛去看待生活現象、認識生活現象,必須去分析它,解剖它,并通過分析、解剖,形式自己對一種生活現象的獨特地認識,在這樣的認識面前,我們才能寫出給自己和別人帶來思考的作文。
一個學生在他的《升級》(臨場競賽一等獎作文)一文中,其認識的視角和別人完全不同,能以全新的認識思維,去看待這樣的命題。我們來看看這篇作文的開篇部分:
一次,我和同學去青山玩,那是一處山與水完美融合的勝地。我倆興致勃勃地拾級而上,在拐彎處,我發現了有趣的一幕——
涓涓的細流從樹林深處緩緩地淌進來,可是在它前進的道路上,有一塊巨石,阻擋了它的腳步。但小溪并未慌亂,它不緊不慢地轉了個身,調轉方向,頗為靈巧地繞進了自己眼前的障礙,繼續踏著輕盈的步伐,向前……
我直起了身,又繼續前行時看到了遠處半山腰上,游人正緩慢地向山頂攀爬著,不禁聯想到了剛才的小溪,突然覺得,剛才小溪的做法是如此富含哲理。
通常人們認為:不停地向上攀登的過程,便是一種升級,但我透過這條小溪方才才頓悟,當你面前被“天塹”所阻礙時,“勇往直前”并不一定是最佳的選擇,有的時候,轉個身卻能繼續前行,這何嘗不是一種升級呢?
小作者能很好解剖了自然現象,關注的不僅僅是“升級”,而是“升級”應該具備的條件——轉身,在遇到阻礙時,轉身也是一種“升級”。這樣的認識才真正做到了有“眼光”。
當然,我們也看到,認識有“眼光”,而“眼光”的高下、敏拙、長短等,這些都與認識者內存的文化意識有關,如果我們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不去強化我們的文化意識,我們的認識的差異就會顯現出來。我們還應該看到,寫的過程不僅僅是以文字記載自己的思維成果的過程,同時也是促進思維創新,促進思維深化的過程,也只有經常把自己的思維用文字整理出來,我們才能在認識的文化差異上,縮小差距。在臨近中考的這十多天的時間里,我們不妨梳理一下我們的文化意識并強化我們的文化意識,多一點思維的梳理文字記載,這對我們臨場時,寫出有“眼光”的作文會有很大的幫助。
其次,我們來說說思考有深度。
思維的廣度和深度是緊密相關的,沒有思維的廣度就不可能有思維的深度。這就要求,我們在記錄我們的生活現象和認識、情感時,能學會從不同角度去開掘它。角度多了,你的思考的空間隨之開闊了,你選擇可寫的內容也就會豐富起來,如果從臨場應試作文的寫作來看,因為你的思考空間開闊了,你選擇的寫作材料就會避免和別人撞車。
比如有這樣一個命題:“假如再給我一次機會”,命題很明顯要求考生能寫出自己對發生過的一件事情的情感領域的反思,而不是事件過程的簡單記載和反思,作文定位在情感表達上(很多學生在這個命題上,往往思考的想寫什么樣的事情)。而說到情感,必然要思考建立情感的人。這建立情感的人,在一般學生看來,可能首選的是在熟知的人的范疇,家人、同學、老師都在選材的范圍之內。但我們稍稍思考,就會感覺到,家人、同學、老師都會無數次再提供給我們無數次的機會的——除了他們不在了。而題目“假如再給我一次機會”中的“假如”,已經告訴我們,再給一次的機會永遠不會再有了。在這樣的命題面前,你如果去寫家人、同學、老師,就背離了命題的要求。
這樣看來,我們一開始對建立感情的人分類就沒有思考深刻。感情也可以是偶爾發生的,建立感情的人,除了熟知的人以外,也可以是不熟知的。而去寫不熟知的人之間發生的故事,才能更好體現“假如再給我一次機會”的命題要求,因為是不熟知的,偶爾發生的事情,才沒有辦法給你提供一次改正的機會,使你永遠盼望著這樣的機會重現,這樣,你才能寫出你真的情感。
比如,當一個陌生人需要你幫助的時候,因為你的種種顧慮,你錯過了,或者,你給了他(她)幫助了,但并沒有給他(她)帶來真正的生活或情感上的變化,就此產生的悔恨,使你終生難忘。寫這樣的事情,就遠比你寫熟知的人容易傳遞自己的情感。
同時我們要看到,思維如果僅僅停留在感性思維層面,即使具備了一定的廣度,也不會具備思維的深度的。今天中學生的作文,大多停留在感性思維層面,知道去敘述一件事情,而不知道敘述的事情能不能給別人帶來思考或情感的愉悅,使“寫成的文字往往可以成為思想的刺激劑”(朱光潛語),究其原因就是理性層面的思考缺失。寫作是要再現生活,但同時必然是生活的升華。我們必須完成對生活現象的認識和總結以后,我們敘述的事件才有了主題,才有了給別人的理性的感悟。
最后,我們來說說作文的情感表達。
【如何寫出有價值的作文】相關文章:
寫出表現難過的詞語03-10
寫出形容春天的詞語03-08
寫出難過的詞語(精選130個)03-10
達者成人窮者示法輸贏自有價值作文07-18
我能寫出形容難過的詞語(精選130個)03-10
寫出能表達春天特點的詞語(精選50句)03-08
如何說話作文10-10
如何改變作文12-16
如何克服憂慮作文10-07
如何正確理財作文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