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對一個有不安全感幼兒的觀察記錄
對一個有“不安全感”幼兒的觀察記錄
觀察對象:林月(化名)女2003。出生(3歲)
觀察時間:2006年9月——2006年11月
觀察目的:幫助其解決不安全感,適應幼兒園生活
觀察實錄:2006年9月
開學了,林月入學(看上去比同年齡幼兒瘦小),每天入園都要在班級門口哭鬧,在地上打滾或用頭撞墻等。(即不要外婆或小姨抱,也不讓老師碰。)一旦被老師們強行抱入教室后,便不離開自己的椅子上,不動、不說、不吃、不喝(包括開水、點心、午飯)、也不哭。更不允許任何人靠近她,和她說話。對幼兒園的玩具、游戲等一切都不感興趣。對班級的環境恐懼,為了不上廁所而領可將尿拉在椅子或床上。
分析;上學哭鬧是一般幼兒常見的事情,但像她這樣持續多日的恐懼,表現出的強烈的自我封閉,極其嚴重的對人(包括老師和小朋友)、對環境的不信任感,不安全感與3歲幼兒的年齡特征極其不相符合。為此,我決定弄清該幼兒產生這些心理障礙的原由。并采取了以下措施:
1、 進行再次的家訪:
由于幼兒的表現與第一次家訪家長口中有很大的出路,我進行了第二次的家訪,向其家長說明孩子的成長需要家園共同的配合,希望盡可能多的了解孩子的成長。出于我善意的請求,我了解到由于家庭的變故,孩子出生后就由來自鄉下的外婆和未成年的小姨共同撫養,外婆用鄉下的理論看待孩子“女孩子是別人的,無須疼愛,放在地上一滾就能長大。”并由于語言的 不通,時常將自己和孩子關在家里。在家長的口中,林月是個脾氣倔強、暴躁的孩子,早希望交到幼兒園“管管”。
這一次的家訪讓我震驚,0—3歲孩子需要愛和信任時卻經歷本不該有的經歷,產生了對周圍人的抵觸,本該了解周圍環境的時候卻關上了通往了解世界的大門,本該歡歡喜喜上幼兒園時,卻對幼兒園產生了恐懼。
2、 我決定從兩方面入手
1)改變家長的觀念:林月外婆雖然來自鄉下,但卻有農村婦女的樸實和善良。應該多和她拉家常,讓她發現林月身上的討人愛的一面。林月的小姨年齡雖小,但接受能力快。可以多和她溝通孩子的教育、交往的重要性,鼓勵她多帶小月上公園等認識大自然、認識新朋友。
2)教師主動親近她,給予更多的關愛:不管她是不是哭鬧,都把她抱在懷里。帶她在幼兒園四處走動,看看哥哥姐姐的活動,找找魚池里的小魚……。給她唱歌,講故事。分散她焦慮、緊張的心理。
成效;
[page_break]
兩個星期后的一天早上入園,她雖然還哭,但只是小聲的抽泣,并伸手的鉤住我的脖子,緊緊的依偎在我的懷里。我欣慰的感到:“她認可我了。”
觀察實錄:2005年10月
現在,不管我走到那里,她總拉著我的手跟到那里。并用眼神提示我她的需要(如要上廁所)。但仍不吃幼兒園里的飯菜或點心。不讓其他老師和小朋友接近她。
我發現,孩子們玩游戲時,她透過我的手小心的打量著,孩子們吃點心時,她會盯著別人的手。
分析:
作為3歲孩子身上的本能的好奇開始一點一點的展露,我決定從改善林月周圍環境和運用游戲手段幫助她嘗試接受新環境,新事物入手。
措施;
1、 讓她嘗試接受更多的人:
每天,我鼓勵林月和我去各班參觀,這時,老師(阿姨)都會笑著夸“林月真漂亮,來,我送你一個糖(或畫片等小禮物)。”讓林月發現與人交往是一件愉快的事。漸漸的,林月開始嘗試從老師手上拿過禮物,嘗試讓他人接近、擁抱。
2、 讓她嘗試接受新的事物:
針對林月對新事物的恐懼,但同時流露出的好奇。我嘗試運用游戲的方法幫助她。如:
我在吃點心時,和孩子們玩“跳跳豆跳進大山洞”,將小點心比喻成可愛、擬人的小動物等,孩子的嘴巴是“山洞”,孩子們很喜歡這個游戲,總是把嘴張的大大的……看見其他小朋友快樂的樣子,林月也不又自主的張大的小嘴……。
成效:
林月比起兩個月前,有了極大的進步。不再傷害自己的身體,不再上幼兒園哭鬧,會在老師的幫助下,上廁所,吃午飯、點心等。雖然林月還不會和同伴交往,也不說話。但只要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進行適時的教育、引導。就能有更顯著的進步。
【對一個有不安全感幼兒的觀察記錄】相關文章:
讓幼兒園的孩子有安全感的方法09-27
下一站smile的幼兒觀察記錄11-12
不害怕改變,才是給自己最好的安全感07-01
幼兒園特殊個案追蹤觀察記錄(通用14篇)07-13
無奇不有作文07-19
今生有小說不寂寞作文11-15
有你我的年華不寂寞作文07-26
有您,不孤單作文09-18
長期不運動的危害有哪些12-20
有你 我的年華不寂寞作文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