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孩子不愛勞動家長該怎么做
勞動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主要是指生產物質資料的過程,通常是指能夠對外輸出勞動量或勞動價值的人類運動,勞動是人維持自我生存和自我發展的唯一手段。按照傳統的勞動分類理論,勞動可分為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兩大類。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孩子不愛勞動家長該怎么做,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孩子不愛勞動怎么辦
1、家長要樹立“勞動與學習同等重要”的觀念
其實勞動和學習不沖突的,孩子幫助父母安裝或修理一些舊東西。在這個過程中,所學到的技能都與閱讀、數學、邏輯、信息和組織能力有關。在做這些工在現實生活中利用上作時,父母往往把自己的一些生活技巧教給孩子,還可以與之在勞動中講一下所運用到的物理學基本原理告訴孩子。學到的知識能夠,有利于孩子學習興趣的提升。家長應告訴孩子家務活和學習成績是同等重要的,即使今天考試,也要孩子堅持做家務。
2、激發孩子愛勞動的內部動機
家長可以先請孩子幫忙打下手,在一起參加家務勞動的契機中,給孩子講解家務勞動的價值。比如,讓孩子看到媽媽做一頓飯,需要多長時間,需要哪些程序,這樣的勞動會讓全家人吃上可口的飯菜。當孩子看到了這種辛苦的過程,并意識到它的價值時,他會漸漸地樹立起勞動的意識。安排孩子去掃地,要記得每天贊揚他,告訴他因為他的勞動,地每天都很干凈。如果碰到朋友或是親戚來了,告訴他們“我們家的地都是孩子掃的”,給孩子成就感。
3、列出家務內容
家長每周一次貼出要干的家務內容,將孩子需要做到的東西,用筆寫下來。這種形式會讓孩子明確自己的責任,起到一種契約的價值。比起父母的“嘮叨”,孩子更容易接受這種方式。給孩子列出一個“家務清單”,讓孩子自己安排完成的計劃,而不是隨時使喚孩子。同時,還會列出父母應做的事情,以便讓孩子知道父母要做的遠比孩子要做的多。對孩子所做的家務事,家長會表示真誠的感謝,這令孩子更積極地成為做家務的好幫手。
4、科學指導孩子勞動
讓孩子做家務,應用溫和的語氣、商量的口吻,不能以家長權威壓孩子,讓他覺得做家務是一種負擔,另外不要因為孩子“搗蛋”就呵斥打擊他的積極性,真心贊美,細心呵護,耐心指導,會使孩子的勞動目的更加明確,更有成就感。讓孩子做家務時要特別注意安全,但不要給予過多干預,因為孩子認為“這些活是我自己做的”,就會有滿足感及幸福感。對于健忘或較懶的孩子,父母可采用“幫助促進法”,促使孩子勞動。如幫孩子洗一只鞋、一只襪,給孩子收拾柜子,整理書桌時,留下一半工作,也讓孩子感到別扭而不得不動手干。
5、精神獎勵為主
可以嘗試采用如下的操作方法:主動收拾房間一次,記一分;主動洗自己的衣服一次,記一分;主動幫媽媽洗碗一次,記一分…… 當孩子積累到五分的時候,可以帶孩子出去玩一次,或者讓孩子自己選擇獎勵的方式。這樣,孩子的勞動興趣會間接地培養起來。當然,獎勵的方式要以精神獎勵為主,不能采用直觀的金錢獎勵交易性質太強。告訴孩子,做家務和學習,和愛媽媽是同等重要的,這是人生一個必備的方面,必備的東西是不能談價錢的。交易只能用生意上。像感情上、家庭關系方面絕對不能用交易。
6、家長給孩子正確的示范
孩子的行為習慣通常是從父母那里學習到的,而同性的父母對孩子的示范作用更大。因此,要想孩子勤快起來,父母在生活中要向孩子展示良好的習慣,讓孩子體會到舒適的生活環境需要個人的辛勤勞動來創造。
孩子不愛勞動的原因
1、孩子自身的怕苦怕累心理
現代家庭經濟都普遍好轉了,孩子一出生就沒受過什么苦,“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在某些孩子頭腦中已是一個非常遙遠的概念。由于事事都有大人護著、頂著,慢慢就養成了孩子的依賴心理,自己做一點事就覺得苦、覺得累。不管父母在家里怎樣忙,孩子就是不知道幫父母分擔一些事情,理所當然地享受著父母為其做好的一切。正是這種怕苦怕累的心理使得“勞動”在孩子心目中成了“苦差事”的代名詞。
2、家長對孩子的嬌寵
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父母們望子成龍心切,溺愛過渡。為使孩子好好學習,把孩子本應自己做的事全包攬下來。由于父母較多地剝奪了孩子們參加各種勞動的權利和機會,造成他們吃苦耐勞精神在弱化,自理能力在下降,勞動的觀念也在淡化。
3、學校教育重智輕勞
在應試教育之風日盛的今天,學校拼命抓分數、抓升學率,出現重智輕勞現象就不足為奇了。雖然大多數學校開設了勞動課,但勞動課時間大多不能得到保證,往往被主課所擠占。盡管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反復強調要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但往往無法落實。如今的孩子面臨著沉重的課業負擔和升學壓力,即使他們想幫父母干點家務事,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4、認識上的誤區導致勞動成為了懲罰手段
在學校里,勞動觀念被個別老師扭曲,成為了懲罰孩子的手段。這種懲罰性的勞動往往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對正常的公益勞動和家務勞動產生反感和抵觸情緒,進而躲避、厭惡勞動。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勞動習慣
1、助孩子樹立起勞動觀念
勞動最光榮,勞動的觀念和習慣,需要長期培養,從小就要讓孩子習慣勞動,它的價值不是在于孩子完成了什么任務,多大程度上減輕父母的負擔,而是在于這是一種培養手段,告訴孩子一分汗水一分收獲,沒有付出就沒有回報,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理念 。
2、子從自我服務做起
由于孩子的年齡和身體等特殊情況,可以讓孩子從自我服務做起:整理自己的小床、書桌、洗襪子等等力所能及的事,同時也可以承擔家中一些固定的勞動,比如:掃地、倒垃圾、收拾碗筷、幫長輩盛飯等。讓孩子明白 不但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同時也讓孩子明白,作為家庭中的一員,生活在這個家庭中,還有義務為這個家庭盡到自己應盡的責任。
3、引導孩子積極參加公益性勞動
如果有機會,在不影響孩子學業的基礎上,引導孩子多參加所住區域的公益性的義務勞動, 比如:打掃公共衛生、社會服務活動等,通過身體力行,目的是讓孩子明白,通過勞動才可以換來干凈的生活環境,我們良好的生活環境正是無數人辛勤勞動換來的,使孩子懂得學會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當別人為自己付出勞動時要真誠的說聲謝謝,養成愛護環境、保持清潔的好習慣。
4、鼓勵孩子積極參與創造性的勞動實踐
除了日常勞動、公益勞動還要鼓勵孩子 多參加創造性的小制作、小發明等創造性實踐勞動。創造,它在于需要孩子發揮自己的才智,并不是統一指揮下的按部就班,實踐,在于孩子自己用手實現著自己的構想,也許只是一些小玩意、小實驗,但是在具體操作中,觀察力、想象力、動手操作能力也發揮其中了,讓孩子養成既動腦又動手的習慣,讓孩子體會在付出勞動所獲得的成就感和快樂,這一點是十分重要的,后許多科學家童年不就是走的這條路嗎?
5、家長不要包辦,要學會要放手
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心疼孩子,總想到孩子還小等孩子長大了再讓孩子參與勞動,也有的父母怕孩子耽誤學習時間,一切本該孩子自己去做的事情,全由父母包辦下來。要知道作為父母,你們現在對孩子的溺愛,不學會放手的話,一旦孩子在意識中形成什么事都是父母的,不關我的事,那么孩子就沒有自覺勞動的要求,隨著孩子的成長,就有可能養成好逸惡勞的惡習,這并非危言聳聽,說大點,以后在社會上是個總想不勞而獲的人,說小點,以后在小家庭中是個醬油瓶倒了都不會扶的人,后果會是什么?我想大家都意料得到。所以孩子良好的勞動習慣還是要從小抓起。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勞動的好習慣
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美德,而如今的幼兒缺乏勞動意識.是何原因?主要還是家長造成的.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爸爸媽媽慣,爺爺奶奶疼.孩子一切都有家長包辦,生怕有什么閃失.漸漸的家長卻發現,孩子越來越不懂事,不會關心別人,越來越懶散.自理能力差。
我們要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勞動習慣。那么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勞動和生活自理能力呢?家長要多給孩子提供鍛煉的機會,盡量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時要培養孩子參與家務勞動的意識。家長在培養孩子勞動習慣和興趣時要注意方法方式。
一.以游戲或兒歌形式引發孩子做家務的興趣。
比如說,孩子洗手帕,可以邊洗邊和孩子一起念兒歌:“洗衣粉,泡泡多,我洗手絹唱著歌。唱著歌,慢慢搓,搓開一盆花朵朵。爸爸笑,奶奶樂,大家齊聲稱贊我!边@樣孩子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完成了洗手帕這個勞動。同時我們也可以把勞動過程變為游戲的形式,這樣幼兒不會將家務當做一種負擔,而產生厭煩情緒。
二.在培養孩子勞動和生活自理能力的過程中,家長要多鼓勵和表揚孩子。
即使孩子做得不好,也要表揚孩子愿意做事情,并進行正面提醒,比如說:“你真能干,如果這個地方再這樣做就更好了!蔽覀冞可以獎勵孩子,告訴孩子做一件家務事可以得一個小紅花,若干個小紅花可以換一個孩子想要的東西,讓幼兒勞動由被動變為主動。
三.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家長要注意培養幼兒持之以恒的毅力。
對于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就必須讓他自己來完成,家長不要包辦代替。家長可以在家制訂一份值日表,把每人每天該做的家務事畫出來,讓孩子知道什么是他應該做的。1歲半的幼兒可以為自己拿尿布,從地上撿起小東西。2歲的孩子可以自己收拾玩具。3歲的孩子可以擦掉家具上的灰塵,起床時疊好小被子。4歲幼兒可以收拾圖書。5歲幼兒能整理床鋪。6歲幼兒可以清掃房間,折疊一般衣服等。
家長在培養孩子的勞動興趣和習慣時,要注意有耐心,切不可操之過急,以免孩子對勞動產生厭惡反感。勞動能使幼兒的自理能力提高,能培養幼兒合作交往能力,鍛煉幼兒手腦并用,勞動更是幼兒全面發展的一個體現。家長要讓幼兒在勞動中學習,在勞動中成長!
【孩子不愛勞動家長該怎么做】相關文章:
孩子高考落榜家長該怎么做04-27
孩子不愛吃飯該怎么應對02-17
高考在即孩子情緒很不好家長該怎么做02-17
孩子皮膚干燥該怎么做02-18
發現孩子總是不愛吃飯該怎么辦04-27
孩子委屈了,家長怎么做01-14
孩子得了鼻竇炎該怎么做02-18
孩子犯錯家長該怎樣引導04-28
家長該怎樣去正確評價孩子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