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怎樣聊天能讓孩子對你掏心掏肺
怎么樣跟孩子聊天?既然名為聊天,想當然,就必須要“你來、我往”,“有聽、有說”,怎樣聊天,能讓孩子對你掏心掏肺。
這時,很多媽媽就感到苦惱了:“既不能否定孩子的說話內容、又不能對他說教、講道理,那我除了聽他說,還可以講些什么呢?”
把孩子當朋友,你的經驗能讓孩子放心傾訴
其實很簡單,只要在聊天的當下,暫時把孩子當成平行朋友般聊聊“自己的事”,就不愁沒有話題了!
孩子們都是喜歡聽故事的。當故事的主角是自己的爸爸、媽媽、老師,尤其是聽到這些高高在上的大人也有出糗、丟臉、考試不及格、被處罰的經驗……通常他們都會杏眼圓睜、目瞪口呆,聽得極為專心。
別擔心你的過往經驗會讓孩子把你看扁了,事實上,發現大人也有脆弱的一面或出糗的過去,往往能在剎那間消弭你跟孩子年齡、地位的差異,而讓孩子視你為“同一國”,對你掏心挖肺,依賴信任。
案例:
我在作文課上必講的、最受歡迎的一個故事,就是我小學二年級時,上課偷吃同學送我的“王子面”被老師抓到、罰站了一整節課,下課后還被媽媽當著全班的面,再臭罵一頓的故事。
每當我極盡所能地形容當時幼小的我是多么羞辱、丟臉、困窘時,學生們總是會投以了解、同情的目光,彷佛故事中的我就是他們的化身,他們再熟悉不過。
因此,接下來的作文題目“一次慘痛的經驗”,就可以看到他們大膽地寫出自己的心聲,描述自己經歷過最悲慘的事情,一點也不隱瞞。原因很簡單,因為孩子們會認為,一個有過相同經歷的老師,絕對不會取笑他們,所以他們可以放心傾訴。
展現同理心,樹立孩子的自信與行為模范
每次我跟學生們聊天、或是跟心理輔導的孩子個別談話時,便經常以自己的經歷開頭,好讓他們放心,知道這個大人曾經跟他們一樣胡涂,好讓他們卸下心防,面對過去、不必膽怯。
我經常尋找回憶中的自己,跟他們分享的有:
案例:
暗戀隔壁班的男生啦、忘記寫作業啦、考試考不及格啦、聯考落榜啦、跟爸媽吵架啦、逃家啦、說謊被捉到啦、打弟弟妹妹啦、作弊啦……等等。
這些過來人的經驗,不但展現著你的同理心,也可以給孩子一個正確的導向:雖然我曾經做錯事,不過我還是有機會可以變好;一時的迷途不代表永遠的失敗,過去的錯并不影響現在的對。
這無形中也可以給孩子一個力量:我還有大把的機會,不要輕言放棄。
有時候爸爸媽媽小時候的經驗,也是勸誡孩子最好的例子,比說什么大道理都有用。
教會孩子交流,從父母那學習經驗
我輔導過一個孩子,習慣用打人的方式與人溝通,家長之友《怎樣聊天,能讓孩子對你掏心掏肺》。無論生氣、憤怒或開心,他都會以打或撞別人的方式來表達,讓同學無法接受,老師也很困擾。
案例:
有一次,聊天時聊到“色盲”的話題。
我說:“我以前的男朋友就是色盲。”
這個男孩突然問我:“以前的男友?那后來為什么分手了?”
我順口回答:“喔!因為他喜歡打人。”
沒想到,男孩竟因此而靜默了半晌:“真的嗎?他打你,所以你跟他分手嗎?”
我突然意識到,孩子因為我的經驗而開啟了“反省”的機制,因此我立刻佯裝未知覺地說:“是啊!沒有女孩喜歡暴力的男生啊!所以我就決定跟他分手了。
從此以后,我發現晤談的時候,這個男孩動手的次數便少了很多。我想,這也是一個很有效的例子。
案例:
還記得有一次,女兒最要好的朋友晴晴,不知道為了什么小事突然間對她不理不睬。無論女兒怎樣好言好語詢問、熱情主動地示好,晴晴就是不理她。于是最后,她終于忍不住放聲大哭,哭得震天價響,怎么勸都勸不住。
我靈機一動,把女兒拉到膝蓋上坐下,低聲在她耳邊說:“桐桐,你知道嗎?媽媽小時候有一次也跟你一樣,我最要好的朋友忽然生氣不理我了。她一直到畢業都不跟我講話!我那時候就跟你現在一樣傷心,一直去找她想要和好,可是她就是不理我!”
女兒聽到我的話,哭聲乍然停止。她一邊吸著鼻子一邊問:“媽媽,那你知道原因是什么嗎?”
“我跟你一樣,因為她沒有說出來,所以我也不知道。”
“那你們后來有和好,媽?”女兒已經忘記了哭泣,追問我。
“當然有啊!她就是上次我們去她家吃火鍋的XX阿姨啊!你還記得她嗎?”
女兒狐疑地望著我:“那你們是怎么和好的?”
“聯考后,我們在校門口碰巧遇到。是她先叫我的,我很高興,我們就和好了。后來,我問她當時到底為什么生氣?她說她早就忘記了,可能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吧!不過因為當時功課壓力太大,所以她心情不好。”
女兒聽完之后沒有說話。
于是,我接著說:“晴晴現在可能也是心情不好,不見得是因為你真的做錯了什么嚴重的事。不過,你要相信,你們是認識這么久的好朋友,所以我想她明天就會忘了這件事,你們一定還是會和好如初的!”
女兒聽完后,終于破涕為笑,于是我拿了一本繪本講給她聽。沒多久,晴晴也靠過來,一起聽我講故事。半小時后,兩個小女孩又一起去玩耍了。
“我媽媽也這樣”,滿足孩子好奇、安慰比人
我還記得女兒三歲的時候,我順口跟她說過以前家里遭小偷的故事。她聽得十分入迷,一再問我是不是真的?
后來她常常要求我重講那個小偷的故事。我在講了第八百遍時,有次忍不住不耐煩地問:“這有什么好聽的啊?我已經講過很多遍了啊!”結果,女兒竟靦腆地說:“因為我沒有看過真正的小偷嘛!”
常跟女兒分享我小時候故事的結果是,她現在偶爾也會用“我媽小時候也有過”來勸慰其他小孩。
比方說,有小朋友跌倒了,哭得很大聲,她會安慰她:“不要哭,我媽有一次跌一跤還跌斷了骨頭呢!”話說到一半,還會回頭問我:“媽!你高中跌斷骨頭時,都很勇敢,沒有哭,對不對?”害得我啼笑皆非呢!
【奶爸說】
在發這篇文章時,我就在猜想感興趣的人應該不多吧
家長更關心的話題似乎永遠是:怎么讓孩子更聽話、更懂事、不發脾氣、好好學習……
令我感觸特別深的事,在微信里很多和我聊孩子問題的父母,描述時說孩子有這樣、那樣的情況……到最后問我的問題卻是:怎么讓孩子愛上學習?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自主性?讓人感覺很無奈、無力,感覺孩子可憐啊。都已經那么多狀況了,家長關心的還不是孩子本身這個人、感受,還在急著想讓孩子怎么好好學習,急著解決自己關心的問題
什么是距離?天天在一起,卻看不到對方的真實存在、感受、喜怒哀樂,而一心想著自己關心的問題,我想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也莫過于此了吧
教養孩子首先是讓孩子感受到愛,一個感受不到愛的孩子一定會出各種各樣的問題。當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對話除了管束的規矩、父母的要求、嘮叨、和問學習情況之外再沒其它話題時,雙方之間就幾乎已經沒有愛在流動了……
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不和孩子聊天,忽略情感上的溝通需求,當孩子到了青春期、上了初中、高中,再想和孩子聊聊,溝通一些問題,那就非常難了。孩子從小沒這個習慣,自己的情感、訴求都不曾被關注過,也就無法懂得關注他人,只會關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你想聊天?那是你的事,與我無關,我關心的是我的游戲/電視劇)。因為從沒建立起過情感的連接和溝通嘛
所以說和孩子聊天,不僅僅是為了能幫助我們更好的了解孩子;當孩子有了什么問題、困難可以有人傾訴、求助;更重要的一點是讓愛在彼此之間流動起來,讓孩子感受到愛、感受到關注,孩子才能學會愛、學會關注……
【怎樣聊天能讓孩子對你掏心掏肺】相關文章:
怎樣才能讓女生喜歡上自己12-18
掏雞蛋作文02-18
怎樣與孩子交流09-21
掏家雀作文08-03
掏鳥蛋的作文07-12
掏鳥窩作文07-07
聊天態度看出他喜歡你的程度03-15
如何與對你有好感的已婚男人聊天03-02
掏雞蛋作文[精品]02-18
怎樣讓孩子正確握筆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