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養孩子獨立心理的方法
導讀:怎樣培養孩子獨立心理?從小對孩子就進行獨立意識的培養,不僅可以幫助孩子從小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對與孩子的成長也具有很大的幫助。那么怎樣培養孩子獨立心理呢?
對孩子進行獨立性的培養,能夠使孩子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孩子性格的培養都應該從小時候做起,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他們也有越來越大的主觀能動性,他們不再喜歡聽任他們擺布,他對成人的指示和安排有越來越大的選擇性。尤其是兩歲之后的孩子,就開始鬧,經常說“讓我自己來--”不讓喂,吃飯要自己吃,但又不會正確用勺,撒得滿臉滿身;當成人幫他把被子疊起來時,他偏要“自己來疊”,只好重新打開,讓他自己來,當成人把他從椅子上抱下來的時候,他會說“我自己下”!然后重新上到椅子上,自己再下來。有時候,故意做一些成人禁止過的事情,如中午大家都休息了,媽媽告訴他:“要輕輕的,別吵醒了別人。”他卻故意大聲叫媽媽,連叫幾聲,隨即為自己的惡作劇得意地大笑。這些都是孩子在第一個轉折期出現的新問題,是“鬧”的具體表現。鬧常常使成人很煩,吃飯時他自己吃得又慢又臟,有時還故意氣人,容易引起成人“發火”,處理不當就會出現發展中的“危機”。所以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人格,是培養孩子獨立性的關鍵。
培養孩子獨立性 關鍵是掌握教育的技巧和分寸
對孩子的教育不能與成人一般,所以不能不管他,也不能夠過多的管他,既然說孩子,自然是非常幼小,而且還處于獨立性的萌芽階段,不能約束過多。如果父母管得過嚴、過多,如孩子自己想干,父母們卻說耽誤時間,或者找其他的原因,偏偏不讓孩子干,會使孩子剛剛出現的獨立性萌芽,就被扼殺了,很多父母把孩子要自己做事的愿望看作是不聽話或淘氣,加以斥責,這更是不對的。要珍惜孩子的獨立性,鼓勵孩子“自己來……”,否則,過了這個關鍵期,孩子就會失去獨立活動的積極性,養成事事依賴成人、懶于思考和動手的不良習慣,也會使孩子做事缺乏自信心。長期受壓制、限制也會使孩子情緒不安、暴躁,易對小朋友產生攻擊性行為。
對孩子獨立性的培養 管教要適宜
實時的進行對孩子的管教,教育孩子能夠懂得最基本、最初步的觀念和一些行為準則,然后再讓他們自己逐步慢慢的學會約束自己。如果讓孩子隨心所欲、為所欲為,會使孩子執拗任性,獨斷專行,不能和別人和睦友好相處。這些不良的人格特征將使孩子很難適應將來的工作,將來的社會。
華夏心理工作坊針對親子關系會定期的開展一系列講座,幫助家長朋友了解兒童心理學,更好的與孩子形成互動,孩子的心理發展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是從量變到質變的一個過程,所以在培養孩子獨立性方面不能夠急于求成,很多時候如果在親子關系上處理不當的話,是導致孩子“獨立性”危機出現,甚至導致孩子脾氣暴躁、執拗任性、情緒不安以及缺乏自信,甚至不能和其他小朋友更好的相處,所以慢慢就會形成不良人格。
如何培養兒童獨立心理?在教育和培養孩子的過程當中。學會培養孩子獨立的心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因為擁有獨立的性格和能力,那么才有力量去承擔生活當中,所面對的困難和挫折,所以每個家長都應該注意正確的引導。
每個孩子在最初落地的時候,都是白紙一張,做爸爸媽媽的,都希望能夠幫孩子描繪出一片晴朗的天,一條寬闊的大道。教給孩子必要的方法:個人事務不是想做好就能做好的,它需要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適當的方法引導是必要的。
幼兒園午飯之后,老師陪著小朋友一起玩旋轉陀螺。只要將一根皮條插入陀螺的機芯中一抽馬上會飛快地旋轉起來,有時還會冒出火花來。
大家玩得正高興的時候,一個細小的聲音問:“老師,你知道助動車的輪子怎么會轉起來嗎?”原來是平時膽子較小的一位小朋友。
老師搖搖頭說:“不知道。”
他馬上就笑:“我來告訴你吧!
在助動車的中間有的兩個輪子,一大一小,當中有一根皮帶連著,只要機輪一動,大的輪子就帶動小的輪子一起轉…”他很仔細地說著。
老師甚是驚訝。
原來他對一些科學的原理很在行,在家里還能幫助爸爸修車呢!利用這一點,老師就讓他在班級中多講些原理。什么輪子為什么動呀,天上的云為什會走呀,咕嚕球的球為什么不會掉出來,等等。漸漸的小朋友們很崇拜他,經常圍在他身邊問這個,問那個的,他的自信心也進一步加強了,也能上課舉手回答問題了,愿意在班級中表演一些節目,講話的聲音也響多了。
在日常生活中,那些能說會道的孩子往往是大家注目的焦點。而那些不聲不響地孩子會被忽視,冷落,其實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有可挖掘的潛力。所以作為成人,我們應該多觀察他們,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要從有利的方面帶動不利的一面,取長補短,使他們真正成為一個自信的人!
你必須多愛孩子,不能多愛自己,因為孩子是依靠愛而走向成長、走向獨立、走向充滿幸福的人生。愛是孩子獨立的前提,獨立是孩子被愛的結果。
心理健康專家認為,不想讓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遇到問題就迷失自己,那么從小的時候就應該注重,培養他的獨立個性,讓它去判斷事物的好壞,這樣對他的成長,和今后的生活才會帶來更多的幫助。
那么怎么培養一個心理陽光、遠離陰暗的孩子呢?法國不少資深育兒界專家一起,給父母們提出了一系列操作性很強的建議。
1、訓練孩子獨處的能力
心理學家說,安全感不是依賴感,如果一個孩子需要熱情而穩定的感情聯系,他也需要學會獨處,比如讓他自己呆在安全的房間里。孩子獲得安全感,不一定需要父母時刻在場,即便他看不見您,他心里也會知道您在那里。
專家說,對于孩子的各種需要,大人需要去“回應”,而不要事事“滿足”。
2、滿足孩子要有度
要人為地制定一些界限,不能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要求。“能夠心情愉悅的另一個前提,是孩子能承受生活中那些不可避免的挫折和失望。”
兒童精神病科醫生托馬斯博士告訴我們,“只有當孩子明白了一個道理,即能獲得某種東西并不取決于他的欲望,而是取決于他的能力,他才能得到內心的充實快樂。”孩子越早明白這個道理,他的痛苦就越少。一定不要總在第一時間滿足孩子的愿望。正確的做法是,拖延一些。比如,孩子餓了,可以讓他等上幾分鐘。
不要屈從于孩子的所有要求。拒絕孩子一些要求會更有助于他獲得精神的平靜。在家庭中接受這種“不如意的現實”的訓練,會使孩子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來面對將來生活中的挫折。
3、孩子發火的時候冷處理
孩子發火,第一個辦法是轉移注意力,就想辦法讓他去自己的房間發火。沒有了觀眾,他自己慢慢地就會安靜下來。
適當的懲罰,并貫徹到底。
說“不”的策略:不要干巴巴地說不,要給孩子解釋為什么不行。即便孩子聽不懂,他也能懂得你對他的耐心和尊重;家長之間要意見一致,不能一個說行,一個說不;禁止一件事情的同時可以給他做另外一件事的自由。
4、正視他的缺陷
如果孩子和別的孩子不同,比如孩子太胖了,耳朵形狀有問題,或者性格與行為很偏激,家長一定不要否認這些事實,而是積極和他討論,尋找解決辦法,或者接受現實。在這方面,去找專家是最好的辦法,因為小孩子一般會把專家(比如醫生)的話當回事。
5、批評,對事不對人
批評孩子要就事論事。比如,孩子弄壞了媽媽的首飾,這樣說是對的:“你看,如果你去玩你沒權利玩的東西,就會發生這樣糟糕事。”這樣說是錯的:“你太壞了,你怎么能弄壞我的首飾呢?你成心不讓媽媽戴了!”
第一句明確告訴了孩子,他的錯誤在于他“動了不該動的東西”,并沒否定孩子的人品。第二句話則為孩子定了性,使他很沮喪,打擊了他作好孩子的自信心。
6、放手讓他做
讓孩子早早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將來他會更積極主動地做事。不要過分替孩子做事情,替孩子說話,替孩子做決定,越俎代庖之前,可以想想,這件事,也許孩子可以自己做了。不要說的話:“你不行,這事你做不了!”讓孩子“嘗新”。有時候大人禁止孩子做一些事情,僅僅因為“他沒做過”。如果事情不是危險的,就放手讓孩子嘗試。
7、讓孩子敞開心扉
與人溝通是能力,把心里的想法說出來更是一種能力,14歲的男孩子,需要父親正確的引導,積極的及時的說出自己心里的話,會避免做出一些陰暗的事情,不及時控制、避免,他會更可怕的延續下去。
快樂是一種能力,讓他能看到生活中好的,積極的一面。對不好的東西呢,你也能積極地去面對。多說積極的話:“我們在一起真高興,不是嗎?”
“我們真是太幸運了!”“不要難過,下次我們會做得更好。”
在孩子8歲前,如果沒有一個陽光快樂正確的母親,那么這個孩子會在12歲將她母親的影子浮現在自己身上。所以,此時,一定不能認為孩子只是孩子,是善變的,更不要認為長大了會好的,其實陰暗已經嚴重的出現在這個家庭里,如若沒有制止與引導,長大只會更加嚴重與恐怖。
8、強調所得到的東西,懂得愛
親情友情,感官享受,強化這些“獲得”,讓他在享受的時候知道自己是在享受。強化他的認識:我擁有很多,我現有的東西很珍貴。必須讓他知道這些親人們對他的好,不是應該的,不是必須的,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欠誰的,給他的愛,是大人們的負責任,他必須懂得感恩。他們以后也會是為人父母。這個世界上沒有坐享其成,他必須明白父母給他的不是必須,不是習慣,是愛。
9、必須懂得尊重他人
不管父母是什么身份,不管周圍的人是什么身份,必須要孩子懂得尊重他人,沒有身份區別。也許是爸爸的朋友,也許是媽媽的同事,也許是爸爸的司機,也許是學校門口的看守員等等,這些和他沒有血緣關系的人,對他的給予,他必須心存感激。
尋找,積累,強化那些美好的積極的事物,是給孩子生活的最甜蜜禮物----每天都有收獲,有愛,明天會更好,要努力!
【養孩子獨立心理的方法】相關文章:
糾正孩子的嫉妒心理的方法05-12
春季養肝方法11-10
養脾胃的方法有哪些01-11
心理調節緊張的方法06-20
自我心理調節的方法06-21
提升孩子財商的方法05-30
避免孩子撒謊的方法06-09
讓孩子變勤快方法02-09
與孩子溝通的好方法08-14
應對孩子提問的方法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