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創傷會加速老年健忘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幸存者中,有一些人患上稱為創傷后應激障礙的精神疾病,癥狀為頻發噩夢、常常感到恐懼、沮喪和記憶力減退等等。
為了研究這種疾病與記憶障礙的關系,紐約西奈山醫學院的科學家研究了一些患者老年時的狀況。
科學家選擇一些二戰期間納粹大屠殺的幸存者為研究對象,并用一組普通人作為對照。這些大屠殺幸存者都曾患有創傷后應激障礙。
在研究對象67歲和72歲時,科學家分別對他們進行一次關于記憶力的測試,要求他們記住一些常用詞語之間的聯系。以前曾經發現,隨著年齡增長,人在這方面的記憶能力會下降。
測試顯示,從未經歷巨大心理創傷的普通人在兩次測試中幾乎都得了滿分,而曾患有創傷后應激障礙的人在67歲時所得分數就明顯比普通人低,72歲時更是只能答對一半的問題,后一種情況在普通人中通常在80歲以后才會出現。
這顯示,心理創傷會埋下隱患,使大腦提前衰老。這有可能是因為,人在經歷災難或戰爭等事件時,體內會產生大量腎上腺素。這種激素作用于大腦主管記憶的海馬區域,使之萎縮。,我國的一份研究報告稱,巨大心理創傷導致的精神疾病可能會傷害大腦的記憶區域。即使疾病痊愈,腦部損傷也會使老……我國的一份研究報告稱,巨大心理創傷導致的精神疾病可能會傷害大腦的記憶區域。即使疾病痊愈,腦部損傷也會使老年健忘的癥狀提早到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幸存者中,有一些人患上稱為創傷后應激障礙的精神疾病,癥狀為頻發噩夢、常常感到恐懼、沮喪和記憶力減退等等。
為了研究這種疾病與記憶障礙的關系,紐約西奈山醫學院的科學家研究了一些患者老年時的狀況。
科學家選擇一些二戰期間納粹大屠殺的幸存者為研究對象,并用一組普通人作為對照。這些大屠殺幸存者都曾患有創傷后應激障礙。
在研究對象67歲和72歲時,科學家分別對他們進行一次關于記憶力的測試,要求他們記住一些常用詞語之間的聯系。以前曾經發現,隨著年齡增長,人在這方面的記憶能力會下降。
測試顯示,從未經歷巨大心理創傷的普通人在兩次測試中幾乎都得了滿分,而曾患有創傷后應激障礙的人在67歲時所得分數就明顯比普通人低,72歲時更是只能答對一半的問題,后一種情況在普通人中通常在80歲以后才會出現。
這顯示,心理創傷會埋下隱患,使大腦提前衰老。這有可能是因為,人在經歷災難或戰爭等事件時,體內會產生大量腎上腺素。這種激素作用于大腦主管記憶的海馬區域,使之萎縮。
你是否經常偏頭痛(特別是遇到事情時),而且不管怎樣檢查、治療都幾乎不起作用?
你是否會在睡覺或躺著時有一種后背特別緊或者疼的感覺?
你是否會在一些特定的事件(比如同事之間小小的沖突)發生時,很生氣、很生氣?
開車(或乘車)時里發生塞車或忽然有車插到前面的狀況,你是否會特別憤怒?
在親密關系中間,當你們發生沖突時,你是否會特別想分手?
這些都可能是創傷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影響,只是我們未發覺。我們可能只知以上這些表現是因著每個人的性格特點不同而紛繁復雜,卻很少可能也無從去思索它們的冰山之下是如何活動的,與創傷又有著怎樣千絲萬縷的聯系。那么創傷,究竟是如何影響我們的呢?
首先,創傷會打破我們掌控的感覺。
我們喜歡身邊的一切都可以掌控,這讓我們覺得安全。而若我們掌控的感覺被打破,就會非常焦慮。比如生活中遇到事情之時,很多人不知道該不該去做、做了以后其結果是什么,這就讓我們如坐針氈,非常煎熬。
其次,創傷會影響我們軀體的感受。
我們所說的軀體感受是什么?舉個例子:有個個案,他只要遇到難題就會莫名其妙地頭疼,而且集中在某個部位。我讓他做一些自由聯想,他回憶起在他很小的時候媽媽對他的方式是,只要做不出題媽媽就在后腦勺“啪”地打他一下,然后這記憶一直封存在那里。從此,只要他碰到難題或其它沒有辦法解決的事情、抑或他沒有自信時,相同部位就會出現疼痛的感覺。在那一刻,他幼時被懲罰的感受重現了,變成了一種軀體的記憶。這是一種潛意識的軀體記憶,它不被意識到;他去做身體檢查沒有任何陽性發現,而且平時也并未有這種疼痛。這就是創傷會影響我們軀體的.感受。
第三,創傷會直接打破我們的自我價值感和自尊。
有的時候我們會覺得什么事情都做不好,跟別人交往時也低人一等。甚至當我們看到一個自己喜歡的人,第一反應就是TA可能不會喜歡我,或者覺得他根本就不會關注到我。這個現象是怎么產生的呢?其實,我們的這些感覺,或說我們的認知,跟我們的創傷是有關系的,因為創傷會直接打破我們的自我價值和自尊。比如有很多做姐姐的女性,她們從小到大都在扮演一個照顧別人的角色,這種現象在中國尤為突出(中國的文化里面重男輕女)。她們中間很多人不明白自己為什么只能扮演一個拼命照顧別人的角色。而她們自己,通常在想要別人照顧的時候她不敢說,一旦到她出口之際,基本就已是忍無可忍了,她會很憤怒:“為什么我為你做了這么多你就不能為我做一點點呢?”她沒有辦法用一種平和的方式表達出來,因為創傷在她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經存在了。具體來說,就是她的價值出生時就已被剝奪:她不是一個男孩。她的性別不符合父母的期待,父母自然不會鄭重待她,這會讓她產生低價值感。對于她們來說,不管角色是拯救者也好,完全的付出者也好,她們始終感覺自己內心的核心價值很低,甚至到了說“我為什么是你家的一個保姆呢?為什么我不是一個人呢?“這樣話的程度。這就是創傷影響到了我們的自尊和價值。
最后,創傷會打破我們的親密關系。
為什么兩個人一吵架,其中一方就會說“我要跟你分開,我不要跟你過了,實在沒有辦法跟你過了”這樣決絕的話?什么樣的創傷類型會引發這樣的情形呢?先來舉個例子:我們經常在馬路上遇到這樣的情景:一個孩子躺在地上耍潑,他媽媽在旁邊非常淡定,冷冷地對孩子說:“你起不起來?你不起來我就走了。”這樣“風景”很多見吧?其實那個媽媽是希望用這種方式讓孩子就范。但是她不知道,她這話給孩子帶來多么嚴重的心理創傷。這個孩子在聽到這句話的時候,他也許真的認為媽媽會離開他(他很小,只有兩歲多)。如果這個孩子長期在這種“自己犯錯-他人忽略自己“的模式強化下成長,日后若跟人建立起了親密關系,會有諸多折磨與痛苦。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假如他心里知道自己犯了一點點錯誤,他會覺得對方會怎樣對待他?他會認為自己與自己的感受都不重要,對方會把自己完全忽視,只丟下一句話:我不要你了。而應對這種“我不要你”的感覺是很痛苦的。作為一個孩子,如果媽媽不要他的話,他是會死掉的,那是多么令人恐懼的事情。而我們作為成年人則不會如此,地球離了誰都照轉,我也不可能因為誰不要我了就死掉。但現實中很多成人的感受并非如此,他們認為:你若離開,我無法存活。這就是幼年時期的感受直接復制到了我們的成年生活。那既然這樣你離開我我不能活,我該怎么應對呢?我用什么樣的方式能夠活下來呢?既然你離開我我不能活,那好啊,我先離開你。被離開的那個感覺是很痛苦的,那我主動離開總好了吧,最起碼那個耍賴時媽媽要離開的孩子的感受,我就不用再體驗了。所以很多的親密關系中間就出現了每逢矛盾沖突就有一方先行主動離開(或只是揚言要離開)的情形,也回答了本段開篇的問題。這就是創傷打破了我們的親密關系。
創傷大概通過以上幾種形式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點點滴滴,幽深微妙,并難以察覺。如何學會自我覺察這些創傷的存在,并不是為我們自己的情緒或者行為推脫,而更是完成了解自己。我們不需要為自己的摔倒負責,但我們總要學會為自己如何站起來負責。承認TA存在,接受過去,當我們知道黑洞客觀存在且跨不過去,那就盡量繞過去吧。
【心理創傷會加速老年健忘】相關文章:
老年人婚變的心理因素有哪些02-17
容易感到心理壓力的人更容易患老年癡呆癥02-17
老年人牙齒松動是怎么回事呢02-17
心理減壓法是什么02-17
逆反心理的輔導策略02-17
色彩該如何操控心理意識02-17
教你怎么調適虛榮心理02-17
該如何減輕心理壓力02-17
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原因02-17
怎么造就人的自卑心理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