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怎么使孩子的心理焦慮降到最低
在中國,說起,恐怕大部分家長都深有體會,是個難忘的經歷吧。
在中國準備“”,一個最關鍵的因素是考試。在美國,則沒有考試的因素。我不是說面臨升學的孩子完全不考試。比如,麻省和大多數州一樣,有州一級的統一考試,以檢測教學效果。女兒從三年級就開始參加這種考試。但是,這是每年的例行公事,和升學無關,更不會因為升學增加若干考試項目。從我這個家長的眼睛觀察,美國的學校更多考慮的是孩子如何適應升學所帶來的環境變化的問題,并為之進行精心的準備。美國的大學乃至高中,都有隆重的畢業典禮,大家穿袍戴帽,致辭歡呼,標記著人生的里程碑。“”則沒有這些。學校讓家長們選擇孩子從小到大幾幅經典照片,讓孩子寫下自己的興趣、志向、喜歡的課程、音樂、電影、以及美好回憶等等個人信息,然后編成紀念冊印發。全畢業班的同學還聚集在大禮堂,通過幻燈片一起分享這些照片。所有這一切,是為了讓每個孩子感到自己到目前為止的生活是多么“輝煌”、是多么讓所有的人珍視。建立起這種生活的信心,孩子對未來環境的變化才更好適應。
美國的“”對許多孩子而言確實是個不小的變化。一般美國的學區總是高中少,初中多些,小學最多。我們原來住的鎮四萬多人,在這方面非常典型:一個高中,一個初中,五個小學。這意味著小學多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小朋友泡在一起,關系親密融洽。“”時,幾個小學的孩子都集中在一個初中,學校的規模一夜之間翻了幾倍,相對于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來,更多的是陌生人。另外,小學生受到的照顧比較多,不能獨立行動,受到成人全天候的監護。到了初中高年級則“自由”了。五年級的孩子在小學里是“老大”,進入初中這一“大世界”中,一下子成為“老小”,心理壓力很大。小學的孩子多喜歡“賣小”,以贏得家長和老師的注意;初中的孩子則要“充大”,以對付同伴的壓力。另外,欺負人的問題在中學開始大量出現,戀愛也漸漸開始,學業越來越動真格兒的了??總之,對于有些孩子,壓力是鋪天蓋地而來的。
我們在女兒前一年搬家“擇校”,到了農村一個不足六千人的小鎮定居。因為地方小,全鎮就一個小學,一個初中和高中組成的中學。也就是說,孩子“”沒有那種和幾個小學的孩子匯合到大中學的“震撼”,不過是過了條馬路,到對面更大的建筑里上學而已。從小學的一年級到高中的十二年級,一個年級穩定在一百人左右,孩子們很容易彼此相識。即使如此,在五年級下半學期,學校還是為孩子進行環境轉換的準備,最重要的是組織學生到中學參觀,和中學的師生見面,并聽取對中學的課程、課外活動等方方面面的介紹。
女兒告訴我,她在那里看到中學生樂隊的排練,自己躍躍欲試。而她們一隊吵吵嚷嚷的小學生還闖入一間正在進行西班牙語考試的教室,導致考試臨時中斷。經過這樣的“到此一游”后,特別是和中學的大孩子接觸以后,孩子們對新環境不再感到陌生,信心強了許多。
不僅如此,女兒在畢業前還接到老師分派的任務:向前來參觀的幼兒園的孩子們介紹自己的小學。也就是說,在她自己進行環境轉換的過程中,要幫助更小的孩子們適應他們的環境轉換。這一下子增加了她的責任感,覺得自己長大了,覺得自己面臨的轉換將帶來成長的喜悅。她一位同班同學特別迫不及待地希望趕快升入中學。我問他為什么。他說:“我對人們總把我當個嬰幼兒看待已經不耐煩了。”他渴望著到中學去當“大人”。
女兒在美國“”的正式經驗,大體就這么多,和順次升級幾乎無異。學校強調的是,把環境轉換給孩子帶來的心理焦慮降低到最低程度。在這平淡無奇的程序背后的教育哲學,和中國有著驚人的不同。中國的教育是以學校為中心,“”要考試,要家長幕后運作,經過復雜的“擇校”,最后才能安頓下來。在這種環境下,孩子被督促做各種努力以達到大人的要求,然后等著被大人選擇,甚至會感到生活中有許多不可逾越的門檻,進而喪失了對自己生活的把握,容易變得被動,產生無助感。美國的“”,則是完全以孩子為中心,孩子們感到自己被關心、被鼓勵、看得清未來生活道路上的路標,于是比較有信心,生活和學習態度比較主動。
女兒在這些過程中,總是變得越來越喜歡學校。從這個角度看,中國“”的擇校戰和考試,對孩子最大的心理傷害恐怕就是讓他們感到自己的生活要聽任他人安排。一旦有了這種感覺,孩子就可能喪失主動性和創造力。他們中許多人恐怕在十幾年后甚至整個生命中,都無法走出“”的陰影。
這恐怕就是現在中國的現狀吧。
【怎么使孩子的心理焦慮降到最低】相關文章:
中考前孩子焦慮家長怎么辦12-19
孩子心理脆弱怎么辦02-18
緩解我們對孩子的說教焦慮03-15
孩子的行為與心理問題04-13
怎么讓孩子愛上勞動04-20
孩子厭學怎么處理06-16
怎么培養孩子的情商08-20
父母離異對孩子的心理影響05-13
怎么提高孩子的抗壓能力03-07
家長怎么正確的給孩子洗手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