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元宵節的趣事
元宵節將至,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燈節。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元宵節的趣事,希望大家有所收獲。
元宵節的趣事:
1.元宵姑娘
漢武帝的寵臣東方朔風趣而善良。一日冬天去御花園賞梅,遇一宮女欲投井。東方朔搭救后問明原因,原來宮女名叫元宵,因進宮后長久不能見到親人而思念,遂起輕生念頭。東方朔同情并答應幫忙。東方朔擺攤占卜,所有人問卦結果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長安城大恐慌。漢武帝向東方朔請教,朔言:“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苯忉屨f:正月十五晚家家掛燈吃元宵,城外百姓進城看燈,好似滿城大火,以瞞玉帝。于是正月十五晚上,元宵雙親進城觀燈。在東方朔的幫助下一家終于團圓。
2.皮影相思
相傳,漢武帝愛妃李夫人死后,漢武帝非常想念她,于是一位宮女就穿上李夫人的衣服在月光下翩翩起舞。皇帝看到這位宮女影子以解思念之情。后人做詩:“張燈作戲調翻新,顧影徘徊卻逼真,環佩姍姍蓮步穩,帳前活見李夫人。”說的就是漢武帝思念李夫人的典故,這也是皮影戲的最初來源。
3.破鏡重圓
隋朝滅南陳時,南陳昌樂公主與丈夫徐德言打破一面銅鏡,各執一半,作為以后相見的憑證。并約定在正月十五元宵節賣鏡于市,以探對方消息。
隋滅南陳后,昌樂公主入楊素府做妾,次年元宵節徐德言果真在街市上看到一個老頭在叫賣半片銅鏡,價錢昂貴,無人問津。徐德言在破鏡上題詩:“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楊素得知,成人之美,昌樂夫妻終于團圓。
4.雙喜臨門
王安石20歲時進京趕考,元宵節時路過一地,一大戶人家懸燈出題招親。聯曰:“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王安石不會答,卻記在心中。
到京后誰知主考官所出之聯竟是:“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蓖醢彩峁P就以招親聯作答,得中進士。衣錦還鄉時發現那聯居然仍未有人會答,王安石便又以考題聯作答,竟又得了個漂亮媳婦,實是雙喜臨門。
元宵節的起源和來歷
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根據史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太一:主宰世界一切的神),被后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
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后。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于形成過元宵節的風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1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著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漸在中國擴展開來。
又有一說元宵節起源于“火把節”,漢代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直到今天,中國西南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群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谷場跳舞。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是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元宵節的習俗起源
1.元宵節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國由來己久的習俗,元宵即“湯圓”,它的做法成份風味各異,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義卻相同。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俗語有句話叫和氣生財。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團圓對于一個完整的家庭來講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節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2.元宵節“送花燈”
“送花燈”簡稱為“送燈”,其實質意義就是送孩兒燈。即在元宵節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表示希望女兒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愿女兒孕期平安。
3.元宵節耍龍燈
龍是中華的圖騰,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舞龍燈,載歌載舞的喜氣氛圍,流傳于很多的地方。
4.元宵節舞獅子
舞獅,又稱“獅子舞”、“獅燈”、“舞獅子”,多在年節和喜慶活動中表演。獅子在中國人心目中為瑞獸,象征著吉祥如意,從而在舞獅活動中寄托著民眾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的美好意愿。
5.元宵節猜燈謎
每逢元宵節,各個地方都打出燈謎,希望今年能喜氣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唐宋時燈市上開始出現各式雜耍技藝。明清兩代的燈市上除有燈謎與百戲歌舞之外,又增設了戲曲表演的內容。
6.元宵節踩高蹺
高蹺會一般由群眾自發串連組織起來的。正月十一、十二開始踩街,寓意告知人們在眾多的民間花會中,今年掛個號。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結束。
7.元宵節祭門、祭戶
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是,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8.元宵節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夜婦女相約出游,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
9.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卜蠶桑,并占眾事。每到迎紫姑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真實地反映了勞苦民眾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10.逐鼠
逐鼠在農歷的正月十五舉行。養蠶的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粘糊糊的粥,有的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將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沒的頂棚、墻角、邊放嘴里還邊念念有詞,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不得好死。傳說這樣做,本年的老鼠就不會吃蠶寶寶。
元宵節習俗
話燈聯:元宵張燈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習俗。古往今來,不僅有大量膾炙人口的元宵詠燈詩,而且也留下了無數情趣盎然的元宵吟燈聯。
傳說,有一年元宵節,乾隆皇帝帶著一群文武大臣,興致勃勃前去觀看燈會。左看各種燈籠五顏六色,美不勝收;右瞧各種燈籠別致風趣,耐人尋味?吹礁吲d時,乾隆皇帝陪他的大臣們也出了一謎聯,讓大家猜一猜。隨同的學士紀曉嵐稍思片刻,就揮筆在宮燈上寫了一副對聯
黑不是,白不是,紅黃更不是。和狐狼貓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獸。
詩不是,詞不是,論語也不是。對東西南北模糊,雖為短品,也是妙文。
乾隆皇帝看了冥思苦想,文武大臣一個個抓耳撓腮,怎么也猜不出來,最后還是紀曉嵐自己揭了謎底:猜謎。
賞燈詩:“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歷代文人墨客贊美元宵花燈的詩句數不勝數,如今讀來仍趣味無窮。
食俗:元宵又名湯圓、說團、圓子等。元宵節吃湯圓,最早見南宋詩人宋必大的《平園續稿》,書中有“元宵煮食浮闊子,前輩似未曾賦此”的記載。宋時的浮圈子,亦名湯團。到南宋,僅臨安的上元節食品,便有乳糖圓子、山藥圓子、珍珠圓子、澄沙圓子、金桔水團、澄粉水團和湯圓等。那么,這類似米粉為料的“圓子”為什么能成為上元的應節食品呢?原來,元宵節必吃元宵,以取“團團如月”的吉祥意思。
觀燈: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后,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即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
舞獅:舞獅子,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于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據傳說,它最早是從西域傳入的,獅子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隨著佛教傳入中國,舞獅子的活動也輸入中國。獅子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帶回的貢品。而獅舞的技藝卻是引自西涼的“假面戲”,也有人認為獅舞是五世紀時產生于軍隊,后來傳入民間的。兩種說法都各有依據,今天已很難判斷其是非。不過,唐代時獅舞已成為盛行于宮廷、軍旅、民間的一項活動。唐段安節《樂府雜尋》中說:“戲有五方獅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獅子,有十二人,戴紅抹額,衣畫衣,執紅拂子,謂之獅子郎,舞太平樂曲!痹娙税拙右住段鳑黾俊吩娭袑Υ擞猩鷦拥拿枥L:“西涼伎,西涼伎,假面胡人假獅子?棠緸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帖齒。奮迅毛衣擺雙耳,如從流沙來萬里!痹娭忻枋龅氖钱敃r舞獅的情景。
元宵節習俗
一、吃元宵
吃元宵是一個古老的漢族傳統節日習俗,多在元宵節吃,也有當點心吃,一般有多種餡料,其中豆沙餡的最為多,元宵除了一般的,還有酒釀小圓子等種類。意喻團團圓圓、平平安安。
二、觀燈
觀燈是元宵節期間的漢族傳統民俗活動。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后,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漢族民間。即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
三、猜燈謎
猜燈謎又稱打燈謎,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漢族民俗文娛活動形式,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每逢農歷正月十五,漢族民間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后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日氣氛,所以響應的人眾多,而后猜謎逐漸成為元宵節不可缺少的節目。燈謎增添節日氣氛,展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耍龍燈
耍龍燈又稱舞龍、龍燈舞,是中國獨具特色的漢族民俗娛樂活動。從春節到元宵燈節,中國城鄉廣大地區都有耍龍燈的習俗。經過千百年的沿襲、發展,耍龍燈已成為一種形式活潑、表演優美、帶有浪漫色彩的漢族舞蹈。
五、舞獅
舞獅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舞獅來助興、舞獅有南北之分,南方以廣東的舞獅表演最為有名。獅子是由彩布條制作而成的。每頭獅子有兩個人合作表演,一人舞頭,一人舞尾。表演者在鑼鼓音樂下,裝扮成獅子的樣子,做出獅子的各種形態動作。在表演過程中,舞獅者要以各種招式來表現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陽剛之氣。
【元宵節的趣事】相關文章:
元宵節日記趣事09-23
元宵節趣事作文11-09
元宵節的趣事作文02-04
元宵節的趣事作文范文04-02
那些元宵節的趣事作文06-19
元宵節趣事學生作文12-31
元宵節趣事作文(精選48篇)02-04
元宵節的趣事作文(精選16篇)07-06
元宵節趣事450字作文04-12
元宵節趣事作文15篇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