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說課稿[經典15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么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數學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數學說課稿1
我說課的題目是冀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時《垂線》。下面我從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學設計: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1、教材分析:
垂線在生產、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垂線的概念、性質是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數學的基礎,在教材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大多數學生感到數學枯燥,學習興趣不高。我所教的班一直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基本養成了良好的預習習慣。這節課利用普通的多媒體教室,靈活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通過實例的展示及動畫演示,讓學生充分感知圖形中蘊含的垂線特征,使知識的生成過程更直觀更形象。對學生的認知、理解以及教學重難點突破起到了關鍵作用。
2、根據以上分析,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與技能包括垂直的定義垂線的畫法與性質。
數學思考包括
探索垂線的性質,發展學生的幾何直覺,培養學生的猜想能力。并通過“做數學”,讓學生對猜想進行檢驗,作出正確判斷。
解決問題包括
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解決問題時的'合作意識和習慣。
情感與態度包括
讓學生體驗數學充滿著探索和創造,感受數學趣味,獲得發現的喜悅。
鼓勵學生感想敢說,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垂直概念的建立、垂線的畫法與性質。
教學難點:
用數學語言描述垂直的定義以及學生猜想能力的培養。
二、教學過程設計:
根據這節課的特點,我把整堂課分為課題導入、合作探究、課堂小結、拓展創新四個環節,靈活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突出重點,化解難點。為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設立了預習導航,準備了大量有關本節課的學習資料,并鼓勵學生自己到網上查閱資料,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1、課題導入
課題導入運用多媒體展示學生熟悉的馬路、籬笆、小棒等實物形象,并提出問題:仔細觀察各組圖形中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有什么共同點?讓學生感到數學貼近生活,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
2、合作探究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質疑、學會發現。合作探究分為垂直的定義、課堂練習、試試身手、垂線性質、你來當老師、走進生活五個小版塊。其中,垂線的定義鼓勵學生自己概括,并積極與大家交流。課堂練習梯度明顯,答案靈活,盡量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收獲。“試試身手”讓學生走上講臺,展示自己的發現,學生在輕松愉悅中很容易發現垂線的性質。“你來當老師”、“各抒己見”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發表自己的見解,營造平等、民主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探求的欲望,給學生一份自信,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質疑、學會發現!白哌M生活”借助多媒體把學生的生活體驗真實的再現給學生,讓學生體驗學有用的數學,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課堂小結”讓學生自己總結,談本節課的收獲、體會、本節課還有什么問題、新發現。鼓勵學生大膽發言、鍛煉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語言概括能力。
4、探究創新:“創新園”讓學生利用本節課所學知識,課后去思考、去動手制作、去創新發現。既能激發學生課后去學習、去探索的欲望,又能讓學生感悟數學來源于生活,并反作用于生活的道理。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創新意識,我想,只要我們教師用心,精心培育,創新園一定能育出創新果。
初中數學說課稿2
各位評委: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 ____,所選用的教材為浙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于本節課,我將以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學方法分析,教學過程分析四個方面加以說明。(或加教學評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教材是初中數學____ 年級第____章第____節的內容,是初中數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一方面,這是在學習了____ 的基礎上,對____的進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為學習____ 等知識奠定了基礎,是進一步研究____的工具性內容。因此本節課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2、學情分析
從心理特征來說,初中階段的學生邏輯思維從經驗型逐步向理論型發展,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隨著迅速發展。但同時,這一階段的學生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這些特點,一方面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發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從認知狀況來說,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習了____,對____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為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打下了基礎,但對于____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較高,)學生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困難,所以教學中應予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
3、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學情分析,結合新課標對本節課的要求,我將本節課的重點確定為:______________難點確定為: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我確立了如下的三維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初步掌握____,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2. 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探索____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分析、類比歸納的探究能力,加深對函數與方程、數形結合、從特殊到一般、類比與轉化、分類討論等數學思想的認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通過主動探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體驗,體會數學的合理性和嚴謹性,使學生養成積極思考,獨立思考的好習慣,并且同時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三、教學方法分析
本節課我將采用啟發式、討論式以及講練結合的教學方法,以問題的提出、問題的解決為主線,始終在學生知識的"最近發展區"設置問題,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實踐活動,以獨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在引導分析時,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聯想、探索,從真正意義上完成對知識的自我建構。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直觀呈現教學素材,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四、教學過程分析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間互動的過程,是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為有序、有效地進行教學,本節課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學環節:
。1) 復習就舊,溫故知新
設計意圖:建構主義主張教學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出發,____是本節課深入研究____的認知基礎,這樣設計有利于引導學生順利地進入學習情境。
。2)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以問題串的形式創設情境,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對舊知識產生設疑,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通過情境創設,學生已激發了強烈的求知欲望,產生了強勁的學習動力,此時我把學生帶入下一環節———
(3) 發現問題,探求新知
設計意圖:現代數學教學論指出,教學必須在學生自主探索,經驗歸納的基礎上獲得,教學中必須展現思維的過程性,在這里,通過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小組交流等活動,引導學生歸納。
。4) 分析思考,加深理解
設計意圖:數學教學論指出,數學概念(定理等)要明確其內涵和外延(條件、結論、應用范圍等),通過對定義的幾個重要方面的闡述,使學生的認知結構得到優化,知識體系得到完善,使學生的數學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維的難點。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基本把握了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此時,他們急于尋找一塊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體驗成功,于是我把學生導入第____環節。
(5) 強化訓練,鞏固雙基
設計意圖:幾道例題及練習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各有側重,其中例1……例2……,體現新課標提出的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發展的教學理念。這一環節總的設計意圖是反饋教學,內化知識。
(6) 小結歸納,拓展深化
我的理解是,小結歸納不應該僅僅是知識的簡單羅列,而應該是優化認知結構,完善知識體系的一種有效手段,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學習的知識、方法、體驗三個方面進行歸納,我設計了這么三個問題:
、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最大的體驗是什么;
、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掌握了哪些學習數學的方法?
。7) 布置作業,提高升華
以作業的鞏固性和發展性為出發點,我設計了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是對本節課內容的一個反饋,選做題是對本節課知識的一個延伸?偟脑O計意圖是反饋教學,鞏固提高。
以上幾個環節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并充分體現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在教師的整體調控下,學生通過動腦思考、層層遞進,對知識的理解逐步深入,使課堂效益達到最佳狀態。
初中數學說課稿3
一、教材分析
。ㄒ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章可以看成是以后學習代數內容的起始章,是學習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以及解三角形的基礎,因此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通過本章的學習,學生對數的認識就由有理數擴大到實數,而無理數的概念正是由數的平方根和立方根引入的。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數的平方根,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無理數,為后面學習實數奠定基礎。
(二)、學情分析,學生已經比較熟練的掌握了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質,能用根號表示一個數的平方根,學生的學習態度比較端正,個性活潑,思維比較活躍,對一些數學問題已具有自主探究的能力,但班上的這些學生結構參差不齊,個體差異比較明顯,部分學生的思維已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化,但形象思維仍占主導地位。
。ㄈ⒏鶕滩囊蟠_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倭私饬⒎礁烷_立方的概念;
、谡莆樟⒎礁男再|;
、蹠酶柋硎疽粋數的立方根;
、軙笠粋數的立方根。
⑤通過用類比的方法探尋出立方根的運算及表示方法,并能自我總結出平方根與立方根的異同。
、尥ㄟ^學習立方根,培養學生理解概念并用定義解題的能力。
、甙l展學生的求同存異思維,使他們能在復雜的環境中明辨是非,并做出正確的處理。
、嗤ㄟ^探究活動,鍛煉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提高學習熱情。
。ㄋ模⒔虒W重難點 根據學生的認識發展水平和教材特點,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我認為教學的重點是立方根的概念及性質;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求一個數的立方根。
二、教法學法分析
。ㄒ唬┙谭ǚ治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發展水平及教學內容的特點,在教學的方法上,我以探究式體驗教學為主,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情景,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了解知識,加深理解。同時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在各個環節進行幫輔式教學。
。ǘ⿲W法分析 從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認識能力出發,用類比及引導探索法由淺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立方根的定義,將定義的應用融入到探究活動中。使學生由學會,變得會學、樂學。通過啟發、疏導、點拔、評價的方法讓學生很輕松的接受新知識。
。ㄈ┙虒W手段 在教學中采用多媒體教學,直觀展示立方根的表示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增大教學容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三、教學過程分析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我班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教學流程:創設情境復舊引新;啟發誘導,探索新知;引導探究,延伸新知; 歸納小結,深化新知;布置作業,鞏固新知。
首先我們進入第一個環節,創設情景,復習舊知識引導新知識。新課標要求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應該在生動的情景中學習,享受學習數學的美,情景創設實際上是最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所以我在教學中設計了兩個問題,問題一的設計我改變了傳統的固定問題方式,給學生以思考的空間,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把學習知識的事情當作自己問題的發現,從而找到學習數學的成功感,消除學習新知識的畏懼心態。讓學生做一個容積為125立方厘米方體,此題對學生有一個計算過程,學生容易得出答案,根據計算結果做出棱長為5厘米的正方體,老師對學生的制作給予肯定,給予鼓勵,從熟悉的立體圖形引入立方根,提高學生學習的激情,激起他們的求知欲;然后提出下一個問題:做一個容積為50立方分米,高是底面直徑的4倍的圓柱體容器,那它的底面直徑是多少?怎么求?學生容易列出式子,出現了=≈15.92,學生在制作上出現了難題,學生百思不得其解。老師根據學生的焦急心情給予學生一個臺階,只要我們學習了這節課的內容你們就會解決了。在此讓學生進一步認識這個等式中的值,就是已知冪是15.92,指數是3時求底數的值,讓學生明白它是立方運算的一種逆運算。從身邊熟悉的事物引入立方根的概念,說明學習立方根的意義,立方根可以用來解決我們身邊的很多實際問題。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望,強勁的學習動力。接著出示一個小練習,為概念的引入作準備并滲透從特殊到一般的規律。
2、然后啟發誘導,探索新知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讓學生根據剛才列式以及平方根的定義試著給數的立方根下定義。在給立方根下定義時,利用立方根與平方根的類比的方法,既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立方根概念的理解,并讓學生了解開立方與立方互為逆運算,弄清兩者的區別與聯系,讓學生把知識學得更好,又可以提高教學效益,節損教學時間。再出示練一練,讓學生用類比的方法求數的立方根,認識求一個數的立方根的運算與立方的聯系與區別,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注意訓練學生用“∵”、“∴”的推理格式書寫,培養學生用概念進行思維的訓練,著眼于弄清立方根的概念和符號表示,在練習的過程中要求學生采用語言敘述和符號表示互相補充的方法書寫過程。強調指出根指數3,不能省略;接著根據立方根的意義填空,目的在于讓學生鞏固熟悉立方根的概念,讓學生在練習中發揮小組的.集體力量討論完成表格,從而得出立方根的性質。(在學生得出立方根的性質有難度時,教師可以從正數的立方根,0的立方根,負數的立方根三個方面給予提示);通過提示中偏下的學生也能完成表格,結合平方根讓學生對立方根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再通過做一做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此題目相對復雜點,題(2)中同時出現立方根和平方根,突出了立方根和平方根的對比,以利于弄清兩者的區別和聯系)。然后用一個挑戰自我的題目深化所學內容,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歸納能力,馬上用體驗一刻通過練習,使學生熟悉并掌握剛才的兩條公式,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下一步,引導探究,延伸知識 ,讓學生通過練習、觀察、探究,總結出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a與-a的立方根的關系,培養學生的自我歸納能力和總結能力,通過他們的合作學習,體會到獲得知識的成功感,增強學習數學的愿望,信心。
4、現在進入到小結歸納,深化新知,我的理解是小結歸納不應該是對知識的簡單羅列,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學習的知識、方法體驗上,三個方面進行歸納,因此我設計了這么三個問題: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獲得了哪些知識?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最大的體驗是什么?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掌握了那些學習數學的方法?讓學生在明確掌握了重難點的同時消化本節課所學的內容,總結出平方根與立方根的異同。
5、接下來就是布置作業,鞏固新知,為了鞏固新知識,作業設計分為必作題和選作題,必作題是對本節課所學內容的反饋,選作題是本節課所學知識的延伸、拓展,注重知識的連貫性,設計題目學以制用,鞏固提高。
7、板書設計,用來再現教學過程,突出教學重點,加深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對本節課的知識形成整體框架。
四、評價分析
我認為上好一堂課的著眼點應該放在引導學生如何獲得知識、探究知識上,讓學生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由于學生的參差不齊老師要全盤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對教學中出現的突發事件;做到因勢利導,隨機應變。對于學生的評價;做到反映性評價與反饋性評價相結合,促進學生的自我評價,把握評價的時機,實施評價的主題和形式的多樣化,使課堂教學達到最佳狀態
本節內容設計了兩課時完成,在第二課時學習用計算器求一個數的立方根及立方根在解方程中的運用。我的說課結束,望各位老師指導。
初中數學說課稿4
一、 說教材
《平移與旋轉》是人教版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第四冊P41-42頁的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會辨認銳角、鈍角,建立了有關幾何圖形概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今后的幾何學習打下基礎。圖形的平移和旋轉在學生的生活中并不陌生,而作為新課程新的教學內容則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因此教材從生活實例入手,在大量感知的基礎上,讓學生體會和發現平移與旋轉的運動規律,并通過動手操作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方法以及學會分辨平移和旋轉。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使學生結合實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
2、會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能積極參與對旋轉與平移現象的探究活動,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對身邊與旋轉和平移有關的某些事物產生好奇心。
過程與方法目標:
初步滲透了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是感知平移、旋轉現象;學會在方格紙上平移圖形
教學難點是在方格紙上平移圖形
二、 說教法與學法
1、實踐操作法
二年級的學生還處于形象思維階段,建構主義學也認為,小學生學習數學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不是被動地吸收課本上的現成結論,而是一個親自參與的充滿豐富而生動的思維活動。因此,本節課設計了讓學生看一看、說一說、剪一剪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動,運用多感官參與學習,解決了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小學生思維多依賴直觀這樣一個矛盾,促進學生思維的不斷發展。
2、游戲教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因此,本教學設計注重創設圖片情境,以激趣為基點,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鞏固所學新知識。教育心理學中也說游戲是兒童的本性,結合本課教學內容抽象性的特點,我以圖片和游戲作為載體由淺入深地引入平移和旋轉的概念。
學法
1、情境學習法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因此,我讓學生從身邊事例中找出平移、旋轉的物體,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
2、小組合作法
通過合作交流培養學生能數學地進行交流,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使學生從自己的經驗出發,在合作中探索、發現和發展,使學生從被動服從向主動參與轉化,從而形成師生平等、協作的課堂氣氛,使教師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三、 說教學過程
依據以上的教法學法,本課設計了如下四個教學環節:
1、 實物導入,初步感知
新課標認為學生經驗是發展空間觀念的基礎。學生的空間知識來自豐富的現實原型,與現實生活關系非常緊密,這是他們理解和發展空間觀念的寶貴資源。而且兒童的注意力有強烈的直觀性和色彩性的特點,容易被生動有趣的事物所吸引,所以在開始的時候我就利用窗戶和鐘表揭示平移和旋轉的現象。
課伊始,我就引導學生觀察窗戶上窗的移動情況,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窗戶的運動情況并讓學生用手畫出窗戶的移動路線,形成對平移概念初步的感知。接著,我再出示鐘表,讓學生觀察秒針的運動情況的同時讓學生用手畫出秒針的運動路線,形成對旋轉概念的初步感知。
2、 創設情境,感受體驗
在學生形成初步感知后,我再創設圖片情境加深理解解(利用主題圖及課本中的`圖片揭示平移、旋轉現象)
當今的建構主義者主張,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對于世界的理解和賦予意義卻是由每個人自己決定的。我們是以自己的經驗為基礎來建構知識的,所以他們更關注如何以原有的經驗、心理結構和信念為基礎來建構知識,他們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社會性和情境性。因此,我利用學生生活中的例子創設有關平移和旋轉現象的情境。
我用幻燈機展示本單元的主題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帶入游樂園的情境中,然后就問學生:游樂園里各種游樂項目的運動變化相同嗎?(不同)你能根據他們不同的運動變化分分類嗎?
為了使學生進一步區別平移與旋轉,我將為同學們提供的生活素材依次出現在屏幕上,然后讓學生自己進行區分,在比較中體會平移和旋轉的不同特點。
當學生能看圖區分出平移和旋轉以后,我就讓學生發揮想象說出身邊有關平移和旋轉的例子,讓學生學以致用。
3、 游戲探究,鞏固新知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說:“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得不到發展!倍,二年級的學生的思維還處于形象階段,只有借助多感官的參與學習才能更好的鞏固所學內容。同時,在這一環節教學后進行的是本課的重難點教學,經過了前三環節的教學,許多學生已經感覺疲憊,不免注意力有所下降。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讓學生自己動手創作平移和旋轉的手工,生動有趣的活動能再次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不僅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而且使學生在課堂后半段時間學習更加有效。
首先,我先和學生做一個游戲,我先點名叫一個學生做示范,讓他聽我口令運動。例如:我說:“某某同學向右平移兩個座位,然后旋轉一圈,再向左平移兩個座位!碑斘易鐾晔痉兑院罂梢越幸慌磐瑢W聽命令,然后再全班同學一起做,這樣由點到面的練習,不僅能更好地控制課堂,也可以使學生用身體來加深體會。
接著,我讓學生進行有關平移與旋轉的手工制作大比拼。
4、 情境練習,啟智培能
在這一環節的練習中,我創設小魚找媽媽的情境,激發學生的童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在方格紙上平移物體這一重難點上。
我出示方格紙后說:“喲,這條小魚正著急地找它的媽媽呢。它們該怎樣游,向什么方向游多少格才能碰面呢?要嘴對嘴才算碰面哦。請你們兩人一組幫它們設計路線,并把路線記錄下來。”
讓學生感受到了在方格紙上移動物體的樂趣后,我繼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我再創設房子會搬家的情境,讓學生都參與數一數的練習。
在最后的時候讓學生自己總結本課所學的內容,改變過去由老師總結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及時內化,成為自己的知識。
四、 板書設計
本課運用了直觀比較的形式設計板書,簡單直觀的設計有利于學生進行比較和記憶,幫助學生了解知識的整體結構,掌握所學內容間的聯系和區別。
平移與旋轉
平移 找點→連點→移點
旋轉
整節課的教學設計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中緊密結合教材內容,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征,有意識的進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初中數學說課稿5
一、課題名稱:
7.5多項式的乘法。
二、教學目的:
⒈會敘述多項式相乘的法則.
、仓蓝囗検较喑说姆▌t是兩次運用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法則得到的
、衬馨炊囗検匠朔ú襟E進行較簡單的多項式乘法的運算.
三、重點:多項式的乘法法則及其應用;
難點:靈活運用多項的乘法法則進行計算.
四、講授新課:
、鍙土
⒈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法則
、庞梦淖謹⑹觯
、朴米帜副硎荆
、菙祵W模型(矩形的面積和):
、沧⒁猓憾囗検绞菃雾検降拇鷶岛停鲉雾検綉ㄇ懊娴姆。
、嫣岢鰡栴}
問題Ⅰ(簡單)嘗試解決問題。
計算:
方法一、原式==15
方法二、原式===9+6=15
方法三、原式=
=3+6+2+4=15
問題Ⅱ
=am+an+bm+bn
嘗試的依據:效果相同。
、、歸納、小結(多項式的乘法法則)
⑴用字母表示:
、朴梦淖謹⑹觯阂话愕,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先用一個多項式的每一項乘以另一個多項式的第一項,再把所得的積相加.
、菙祵W模型(矩形的面積和):
、葘降恼w上理解:
①轉化:多項式的乘法,可看作兩次運用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法到.
②積的項數:(在未合并同類項之前其項數)
是這兩個多項式的項數的積。
㈣鞏固、提高
例1計算:
⑴⑵⑶
解:
注意:
、狈e中各項的符號(多項式是單項式的和,每一項都包括前面的符號).
⒉最后結果應對同類項進行合并.
初中數學說課稿6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函數的概念》。
新課標指出: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都能得到不同的發展。今天我將貫徹這一理念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首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本節課的內容是函數概念。函數內容是初中數學學習的一條主線,它貫穿整個初中數學學習中。又是溝通代數、方程、、不等式、數列、三角函數、解析幾何、導數等內容的橋梁,同時也是今后進一步學習高等數學的基礎。函數學習過程經歷了直觀感知、觀察分析、歸納類比、抽象概括等思維過程,通過學習可以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二、說學情
接下來談談學生的實際情況。新課標指出學生是教學主體,所以要成為符合新課標要求的教師,深入了解所面對的學生可以說是必修課。本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分析能力,以及邏輯推理能力。所以,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是相對比較容易的。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對教材分析以及對學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理解函數概念,能對具體函數指出定義域、對應法則、值域,能夠正確使用“區間”符號表示某些函數的定義域、值域。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例,進一步體會函數是描述變量之間的依賴關系的重要數學模型,在此基礎上學習用集合與對應的語言來刻畫函數,體會對應關系在刻畫函數概念中的作用進一步加深集合與對應數學思想方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自主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說教學重難點
我認為一節好的數學課,從教學內容上說一定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而教學重點的確立與我本節課的內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據授課內容可以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函數的模型化思想,函數的三要素。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符號“y=f(x)”的含義,函數定義域、值域的區間表示,從具體實例中抽象出函數概念。
五、說教法和學法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根據這一教學理念,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征與認知規律以問題為主線,我采用啟發法、講授法、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等教學方法。
六、說教學過程
下面我將重點談談我對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新課導入
首先是導入環節,提問:關于函數你知道什么?在初中階段對函數是如何下定義的?你能否舉一個例子。從而引出本節課的課題《函數概念》。
利用初中的函數概念進行導入,拉近學生與新知識之間的距離,幫助學生進一步完善知識框架行程知識體系。
(二)新知探索
接下來是教學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環節,我主要采用講解法、小組合作、自主探究法等。
首先利用多媒體展示生活實例
(1)某山的海拔高度與氣溫的變化關系;
(2)汽車勻速行駛,路程和時間的變化關系;
(3)沸點和氣壓的變化關系。
引導學生分析歸納以上三個實例,他們之間有什么共同點,并根據初中所學函數的概念,判斷各個實例中的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是否為函數關系。
預設:①都有兩個非空數集A、B;②兩個數集之間都有一種確定的對應關系;③對于數集A中的每一個x,按照某種對應關系f,在數集B中都有唯一確定的y值和它對應。
接下來引導學生思考通過對上述實例的共同點并結合課本歸納函數的概念。組織學生閱讀課本,在閱讀過程中注意思考以下問題
問題1:函數的概念是什么?初中與初中對函數概念的定義的異同點是什么?符號“ ”的含義是什么?
問題2:構成函數的三要素是什么?
問題3:區間的概念是什么?區間與集合的關系是什么?在數軸上如何表示區間?
十分鐘過后,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
預設:函數的概念:給定兩個非空數集A和B,如果按照某個對應關系f,對于集合A中任何一個數x,在集合B中都存在唯一確定的數f(x)與之對應,那么就把這對應關系f叫作定義在幾何A上的函數,記作f:A→B,或y=f(x),x∈A。此時,x叫做自變量,集合A叫做函數的定義域,集合{f(x)▏x∈A}叫作函數的值域。
函數的'三要素包括:定義域、值域、對應法則。
區間:
追問1:初中的函數概念與初中的函數概念有什么異同點?
講解過程中注意強調,函數的本質為兩個數集之間都有一種確定的對應關系,而且是一對一,或者多對一,不能一對多。
追問2:符號“y=f(x)”的含義是什么?“y=g(x)”可以表示函數嗎?
講解過程中注意強調,符號“y=f(x)”是函數符號,可以用任意的字母表示,f(x)表示與x對應的函數值,一個數不是f與x相乘。
追問3:對應關系f可以是什么形式?
講解過程中注意強調,對應關系f可以是解析式、圖象、表格
追問4:函數的三要素可以缺失嗎?指出三個實例中的三要素分別是什么。
講解過程中注意強調,函數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追問5:用區間表示三個實例的定義域和值域。
設計意圖: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將課堂完全交給學生,教師發揮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在運用啟發性的原則,學生能夠獨立思考問題,動手操作,還能在這個過程中和同學之間討論,加強了學生們之間的交流,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們的合作意識和探究能力。
(三)課堂練習
接下來是鞏固提高環節。
組織學生自己列舉幾個生活中有關函數的例子,并用定義加以描述,指出函數的定義域和值域并用區間表示。
這樣的問題的設置,讓學生對知識進一步鞏固,讓學生逐漸熟練掌握。
(四)小結作業
在課程的最后我會提問:今天有什么收獲?
引導學生回顧:函數的概念、函數的三要素、區間的表示。
初中數學說課稿7
大家好!所選用的教材為浙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于本節課,我將以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學方法分析,教學過程分析四個方面加以說明。(或加教學評價)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教材是初中數學 年級 第 章第 節的內容,是初中數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一方面,這是在學習了 的基礎上,對 的進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為學習 等知識奠定了基礎,是進一步研究 的工具性內容。鑒于這種認識,我認為,本節課不僅有著廣泛的實際應用,而且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2、學情分析
從心理特征來說,初中階段的學生邏輯思維從經驗型逐步向理論型發展,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隨著迅速發展。但同時,這一階段的學生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這些特點,一方面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發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從認知狀況來說,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習了 ,對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為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打下了基礎,
但對于 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較高,)學生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困難,所以教學中應予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
3、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學情分析,結合新課標對本節課的要求,我將本節課的重點確定為:
難點確定為:
二、 教學目標分析
新課標指出,教學目標應包括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與態度目標這三個方面,而這三維目標又應是緊密聯系的一個有機整體,學生學會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這告訴我們,在教學中應以知識與技能為主線,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并把前面兩者充分體現在過程與方法中。借此,我將三維目標進行整合,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 (了解、理解、熟記、初步掌握、會運用 對 進行 等);
2. 通過的學習,培養學生 觀察分析、類比歸納的探究 能力,加深對 函數與方程、數形結合、從特殊到一般、類比與轉化、分類討論 等數學思想的認識。
3. 通過主動探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體驗,體會數學的合理性和嚴謹性,使學生養成積極思考,獨立思考的好習慣,并且同時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三、 教學方法分析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言道者,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根據這一教學理念,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本節課我采用啟發式、討論式以及講練結合的教學方法,以問題的提出、問題的解決為主線,始終在學生知識的“最近發展區”設置問題,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實踐活動,以獨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在引導分析時,給學生流出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聯想、探索,從真正意義上完成對知識的自我建構。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直觀呈現教學素材,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四、教學過程分析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間互動的過程,是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為有序、有效地進行教學,本節課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學環節:
(1) 復習就知,溫故知新
設計意圖:建構注意主張教學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出發, 是本節課深入研究 的認知基礎,這樣設計有利于引導學生順利地進入學習情境。
(2)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以問題串的形式創設情境,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對舊知識產生設疑,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通過情境創設,學生已激發了強烈的求知欲望,產生了強勁的學習動力,此時我把學生帶入下一環節———
(3) 發現問題,探求新知
設計意圖:現代數學教學論指出,的教學必須在學生自主探索,經驗歸納的基礎上獲得,教學中必須展現思維的過程性,在這里,通過 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小組交流 等活動,引導學生歸納 。
(4) 分析思考,加深理解
設計意圖:數學教學論指出, 數學概念(定理等) 要明確其 內涵和外延(條件、結論、應用范圍等) ,通過對 定義 的幾個重要方面的闡述,使學生的認知結構得到優化,知識體系得到完善,使學生的數學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維的難點。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基本把握了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此時,他們急于尋找一塊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體驗成功,于是我把學生導入第 環節。
(5) 強化訓練,鞏固雙基
設計意圖:幾道例題及練習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各有側重,其中例1??例2??,體現新課標提出的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發展的教學理念。這一環節總的設計意圖是反饋教學,內化知識。
(6) 小結歸納,拓展深化
我的理解是,小結歸納不應該僅僅是知識的簡單羅列,而應該是優化認知結構,完善知識體系的一種有效手段,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題作用,從學習的知識、方法、體驗是那個方面進行歸納,我設計了這么三個問題:
、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最大的體驗是什么;
③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掌握了哪些學習數學的方法?
(7) 布置作業,提高升華
以作業的鞏固性和發展性為出發點,我設計了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是對本節課內容的一個反饋,選做題是對本節課知識的一個延伸。總的設計意圖是反饋教學,鞏固提高。
以上幾個環節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并充分體現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在教師的整體調控下,學生通過動腦思考、層層遞進,對知識的理解逐步深入,使課堂效益達到最佳狀態.
初中數學說課稿8
說教材:
1.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是北師版初中數學初一下冊第五章《三角形》的第一節。目的是讓學生在對三角形已有的認識的基礎上,經歷從現實世界中探究出幾何模型的過程,科學認識三角形的相關知識、基本要素及其表示方法,然后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比較等操作活動來探究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系;是"數學來源于生活,而又應用于生活"的重要體現,是對三角形認識的深化,也是今后繼續系統探究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識的基礎。
2.教學目標:
根據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結合課程標準要求"教學內容應體現基礎性,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數學學習活動,讓學生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理念。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
結合具體實例,經歷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幾何模型的過程,小學語文教學視頻進一步認識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經歷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的過程,掌握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系。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師生互動探究,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教學中滲透數學美、數學分類思想,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熱情;同時樹立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觀點。
3.教學重難點:
由于學生在小學的學習,對三角形已有所認識,生活中也看到不少的三角形模型,也有了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的生活經驗。因此,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可能并不是特別困難,但對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幾何模型,"數學生活化"思想的理解,以及建立模型后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種學習方式,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由眾多特例總結歸納三角形三邊關系的理解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難點為:
教學重點:
、僬J識三角形的概念、基本要素及表示方法。
、谌切稳呹P系的探究與理解。
教學難點:三角形三邊關系的探究與理解。
4.教材處理: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對教材做了部分調整,以"猜謎、擺圖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生活中的三角形"為切入口,滲透"數學來源于生活,而又應用于生活"的數學理念。讓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到之后的實驗探索中,主動獲取知識。在練習題上巧設坡度,降低難度,弱化學習障礙的影響。
初中數學說課稿9
首先我用蘇軾的《題西林壁》巧妙地喚起學生的生活感受,讓他們認識到視圖的知識在生活中我們早有親身體驗,只是還沒有形成概念,然后我再用“粉筆”這一簡單的教具,讓學生再次體會,加深認識,這樣,教學與生活緊密相連,既有自然地導入課題,又消除學生對新知識的恐懼,同時還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然后,我不適時地出示“三視圖”這一概念,通過實驗,讓學生認識到視圖就是由立體圖形轉化成的平面圖形,并不斷地訓練、討論、總結,得出畫三視圖的正確方法。這時教師要巧妙點撥,學生如何從正面、上面、側面三個角度來觀察,既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突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鍛煉了學生的動手操能力。
由視圖到立體圖形與上面的過程恰恰相反,需要學生根據視圖進行想象,在大腦中構建一個立體形象。我引導學生利用直觀形象與生活中的實物進行聯系,通過歸納、總結、對比的方法,有效的突破這一難點。
為了進一步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可以讓學生用一些小立方體隨意擺出幾種組合并描繪出它的視圖,再由視圖到立體圖形的課堂訓練。
最后,讓學生歸納所學知識,進一步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使知識系統化。
以上設計如有不妥之處,望老師們不吝賜教,我不勝感激。
評課記錄
開發區李玉:于坤老師這節課有幾個突出特點:
1、給學生創設了生動的問題情境。本節課用宋朝文學家蘇軾的一首著名的詩《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來引入課題,從橫、側、遠、近、高、低等不同角度來觀察廬山,引出如何觀察生活中的立體圖形,這個切入點非常好,一下子就能抓住學生的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平日的教學中,我們也應該多找這樣的例子。如在教七年級《代數式》時,有的老師這樣引入“童年是美好而幸福的,大家還記得那首“唱不完的兒歌吧”,然后同學們一起念“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撲騰一聲跳下水;兩只青蛙兩張嘴,四只眼睛八條腿,撲騰兩聲跳下水;三只青蛙三張嘴,六只眼睛12條腿,撲騰三聲跳下水……”,然后問:你能不能用一句話來唱完這首兒歌?引發學生思考的興趣,有的學生通過思考得出:n只青蛙n張嘴,2n只眼睛4n條腿,撲騰n聲跳下水,將字母表示數的優點一下子表現出來,令學生頓覺耳目一新。
2、注重過程教學和學法指導
在教學畫圓柱體、長方體、球體和圓錐體的三視圖時,老師不是直接給學生講解它們的三視圖是什么,然后讓學生記憶、變式練習,而是引導學生通過看書、觀察老師手中的教具、學生自己的學具或學生自制的模型,再找學生回答、小組討論,然后教師和學生一起確定答案。這種教學模式:提出問題,創設問題情境———觀察實物或學生看書、計算、畫圖、獨立思考、猜想———小組討論交流———讓一個小組代表發言,其它小組補充說明———師生交流總結———拓展應用的模式,比較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能讓學生經歷探索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及在合作學習中學會與他人交流,不僅學會了知識,而且能鍛煉學生的各種能力。
3、體現學生主體地位,注重學法指導
教師在本節課上處處關注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學生自始至終處于被肯定、被激勵之中,時時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給學生留有較大的學習的空間:如觀察、討論、動手擺放學具等,提出問題后讓學生充分思考并給予適時的點撥。
初中數學說課稿10
教材分析
學情分析
教學目標
方法手段
教學程序
板書設計
本節數學活動課要講授的是滬科版七年級數學課 本 第73-74頁的內容 ,它包括兩個方面問題:(1)課本中的數學活動Ⅱ,一個兩位數,將它的個位與十位上的數字對調,得到的新兩位數與原兩位數的和、差分別是11的倍數和9的倍數。(2)是閱讀與思考,它通過歸納,猜想把數學模型中蘊涵的數學規律進行總結,概括出來。這些數學規律也是相關的用代數式表示一個量,整式的加減運算等內容。
本節數學活動課是在學生學習完整式的加減之后學習的,它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化代數式的相關知識很有用處。它的入點低,學生具有整式及小學數學的基本知識就可以解決本節課的問題,不論成績好壞,絕大多數的同學都可以參與進來,后面的歸納推理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十分有利,它能促進學生從具體的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
教學內容
地位作用
重點難點
重點: 1、發現兩位數互換位置后得到新的兩位數與原兩位數的和、差的整除性質及理由。
2、對歸納推理的理解和簡單的運用。
難點:1、怎樣用整式的加減及整除方面知識證明兩位數互換后得到的新兩位數與原兩位數的
和、差、可被 11、9整除;
2、對正方形拼圖的理解
我現在教授的七年級11班是我校的藝術班,學生基本素質不錯,學生的運算能力、閱讀理解能力、簡單的邏輯推理能力較強,大部分同學的求知欲強,思考積極,前面的一節活動課學生反映較好。
數學活動課是希望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進來,本節課要求學生的運算能力較低,學生基本都具有。后面的歸納、推理部分,正方形的拼圖問題題目較長,要求學生們具備相當的閱讀理解能力,在這一點上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細致認真閱讀題目,分析題意,相信同學也是沒有問題的。
本節課的前面學生已學習用代數式表示一個整數、整式的加減、小學中的整數的某些整除性質,這對學習第一個問題的知識儲備是充分的。從小學階段到初一,學生對拼圖、填數問題已具有相當的經驗,也有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但對第二個問題中的理解由正方形拼圖而得的規律以及完成后面的練習還是有點難度的,需要在教師的鋪墊、引導下完成。
知識準備
能力儲備
學生情況
努力創設課堂中的愉悅情境,使學生處在積極思考、大膽猜想的氛圍之中,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通過拼圖來體會、理解歸納推理的原理。
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皆有數學,數學學習不是枯燥乏味的。深入之中,就發現它有無窮的樂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嚴謹治學的精神。
(1)通過用代數式表示兩位數,掌握兩位數與交換其位置后的兩位數它們的和能被11整
除,差能被9整除的規律及其理由。
(2)利用正方形的拼圖,讓學生理解其中蘊涵的數學原理,逐步認識數學中的歸納推 理。
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第一問題由幻燈片展示兩位數的和、差及得到的整除性質,第二個問題要利用多媒體動畫,展示正方形疊加及其中蘊涵的數學原理。得出的結論及相關練習用幻燈片展示,練習中有幾條直線的交點數問題可在黑板上通過逐步加直線得到交點數的變化規律來解決。
本節課第一個問題通過啟發引導來解決,第二個問題要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類比推理的基礎上,教師加以點撥、引導來完成。
教學時對第一個問題,可把課本的例子再類似的舉幾個,通過計算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然后引導學生通過用代數式的表達、整式的加減,取得理論上的證明。對第二個問題,可以通過動畫讓學生體會到正方體的疊加,實際上就是一組從1開始的連續奇數的和,進而得到從1開始連續奇數和就等于奇數個數的平方這一規律,要先從直觀拼圖再到抽象概括。
教學方法
學法指導
教學手段
教學程序
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
初中數學活動課說課稿
。1)首先通過上次數學活動課中研究過的六位數419419的整除性質,讓學生回憶它的理由
設計意圖:學生對這樣特殊的六位數特點本來就覺得好玩,一下子就可以抓住學生,同時也復習到用代數式怎樣表示它們,被7、11、13整除有什么要求等,對本節課第一個問題的引入,教學都有利。
。2)用幻燈片展示一組算式, 比課本中多2
個算式,讓學生去觀察、計算,并請同學歸納出它們的規律。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積極思考的良好習慣。
設計意圖:逐步撥高,讓學生既夠得著又需費點力,學生在這樣的提問中會興趣盎然地積極思考下去,同時也能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得到理性上的論證。
(4)幻燈展示:兩位數10a+b,交換位置后10b+a,它們的和是11a+11b=11(a+b),差是9 a-9b=9(a-b),分別是11的倍數和9的倍數。
設計意圖:給學生一個完整的結論,嚴密的證明,培養學生嚴謹、細致的治學精神。
。5)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鞏固所學知識,再給學生帶兩個問題回去研究。
、僖粋整數如果各位數上的數字和是3的倍數,則這個數是3倍數,數字和是9倍數,這個數是9倍數。
、谝粋整數,如果它的后兩位數是4倍數,則這個數是4的`倍數
。3)提出問題:上述規律是否任意兩位數都有用,理由是什么,若它們不是和而是差,還具有什么樣的規律?理由又是什么?
教學程序
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
初中數學活動課說課稿
第二個問題
(1)用幻燈展示問題2,并作細致的講解,由問題1過渡到問題2時注意用語言自然過渡過來。
2、同學們仔細觀察圖形,討論一下填寫上面表格。
(1)
。2)
。3)
。4)
。5)
。2)演示動畫,讓學生分析動畫中蘊涵的數學原理
設計意圖:讓學生理解理正方形拼圖中的數學原理有一定難度,學生不太好理解,通過動畫讓學生感受到正方形的層層疊加,先把1、2、3個圖形疊加,用算式表示陰影正方形個數及結果,再類比地讓學生得到4、5兩個圖形的陰影正方形個數及結果,再得到第K個圖形疊加的陰影正方形個數及結果。
3、我們把S1表示第一個圖中的陰影正方形個數,S2表示第1、2兩個圖中陰影正方形的個數和,S3表示第1、2、3三個圖中陰影正方形的個數和S4、S5、……Sk類推,請同學們想一想,填寫下表:
S1= S4=
S2= S5=
S3= ……
Sk=
設計意圖:用恰當、富有挑戰性的語言把學生自然過渡到問題2上來,讓學生在懸疑中集中注意力,提高興趣,同時問題2的題意比較繞口,容易混,要引導學生讀題,并填寫表格,在填寫第4、5兩個圖時就要讓學生分析它們陰影正方形的個數是多少,你是怎樣算出來的,你有幾種方法,鍛煉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最后再由特殊一般,得到第K個圖形的情形。
。3)把得到的算式及結果用幻燈展示,讓學生思考總結得到一般性規律,同時讓學生理解這樣把數學規律進行推理概括就叫歸納推理。
(4)出示幻燈片:找出規律,填數①1,2,4,8,16,32, , ;
②20,18,16,14, 12, , ;
、1,1,2,3,5,8, , ;
設計意圖:作簡單的鞏固練習
。5)出示幻燈片
設計意圖:這個問題仍是鞏固練習,因有難度,需通過在黑板上演示兩條直線最多有一個交點,每次加一條直線逐步變成三、四條直線相交,找出交點的規律,歸納出n條直線相交時最多的交點個數,總結出一般性結論。
平面上2條直線最多有幾個交點?當直線是3條、4條、n條時最多有多少個交點?
。6)出示幻燈片:
如圖是用五角星擺成的三角形圖案,每條邊上有n(n>1)個五角星,每個
圖案上的五角星個數用s表示.
。ǎ保┯^察圖案當n=5時,s= ;
。ǎ玻┊攏=100時,猜想s= ;
。ǎ常┠隳艿贸鲈鯓拥囊幝?(用n表示s)
n=5
先讓學生計算n=5時,圖形中的五角星個數,分析計算的方法,計算方法有多種,要讓學生充分地展示。
再進一步類比得到n=100時的五角星個數,并用n表示一般性規律。
設計意圖:本題也是鞏固練習,學生計算n=5的五角星個數時,會得到很多不同的計算方法,能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積極思考,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7)出示幻燈片,小結本節課內容
。8)出示幻燈片布置課外作業
1、說明一個四位數,如果各數位上的數字和是3的倍數則這個數是3的倍數,數字和是9的倍數,這個數是9的倍數。
2、在線段AB之間加上一個點,則原線段成3條線段,加入2個點則原線段就有6條線段,試寫出線段AB之間分別加3個點、4個點、n個點時原線段中所有的全部線段數各是多少?
設計意圖:前面也有讓學生課下思考3和9的倍數問題,但學生對n位的整數用代數式表示有困難,對它同學們容易理解意義,但不好表達,為了讓學生方便表示,就降低了難度,選一個四位數加以證明。四位數能完整地證明,則本節課中學習的用代數式表示數,整式的加減及整除性質就基本掌握了,在線段中加點數線段的個數與直線的交點問題同屬一類,有點難度,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本節課堂中的歸納推理。
直線相交的交點個數
正方形問題中的第4、 5圖
疊加的計算算式。
K時的情形。
逐步展示正方形中的陰影正方形
陰影正方形個數以及在
及用n表示的一般性規律
n=5時的個數計算
方法
n=100計算公式
五角星問題
初中數學說課稿11
一、教材分析
“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整數是單位“1”的疊加,而分數是單位“1”的均分,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是學生認識數的一次質的飛躍。
本節課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幾分之一既是一個分數,又是一個分數單位,對以后認識幾分之幾、分數大小的比較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基于本課教學內容在本單元的地位與作用及教材編排意圖,我擬定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初步認識分數,能結合具體圖形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會讀寫幾分之一,能直觀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幾分之一的認識過程,體驗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獲得數學學習的活動經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具體實例,感受到數由整數向分數的擴展,體會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幾分之一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產生分數,建立幾分之一的表象。
教學關鍵:結合具體圖形理解并描述幾分之一的含義。
三、教學方法
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被谶@一理念,本節課我采用了情境教學法、直觀演示法、操作實驗法、觀察法和討論法等教學方法,通過設計豐富多彩的分月餅、折紙片、涂顏色、找分數等數學活動,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主動構建數學知識。
教學準備:多媒體,彩筆,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紙片,1分米長的線段,兩分米長的繩子。
四、教學過程
本節課分四個環節完成:(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二)自主探索,合作學習;(三)學以致用,解決問題;(四)總結提高,拓展延伸。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利用小朋友喜歡的動畫片人物喜羊羊創設一個分東西的情景:
。1)有4個蘋果,平均分給懶羊羊和美羊羊,每只羊分幾個?
。2)有2個草莓,平均分給懶羊羊和美羊羊,每只羊分幾個?
這兩個問題,學生很自然的用2、1等整數來描述分的結果,這時我出示第三個問題:1個月餅,平均分給懶羊羊和美羊羊,每只羊分幾個?學生會說每只羊分半個,“半個”還能像剛才那樣用整數來表示嗎?那該用什么樣的數來表示呢?這個問題成為教學的出發點和矛盾產生的創生點,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此時教師揭示本節課教學內容并板書課題:分數——認識幾分之一(板書)
。ǘ┳灾魈剿、合作學習。
1、認識
。1)電腦演示,初步認識:
多媒體演示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的過程。指出: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這個月餅的一半。用數學的語言來說,就是這個月餅的二分之一,寫作1/2。(板書:二分之一 1/2 )
接著引導學生明白:中間短短的橫線叫分數線,表示平均分;分數線下的“2”表示平均分成兩份,分數線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再讓學生一起讀一讀,讓學生借助月餅圖說一說你是怎么理解1/2的,剩下的那一份是這個月餅的1/2嗎?明白平均分成的兩份中,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2)動手操作,促進內化:
、僮寣W生動手用各種圖形來表示出1/2,體驗不同折法。
、谧寣W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要求學生運用準確的數學語言描述1/2所表示的意義,特別要講清是誰的1/2。并啟發思考:折法不同,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但它們都可以用1/2 來表示,那是為什么?理解只要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兩份,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壅故緵]有平均分的例子,引導學生進行討論,通過這些反例來突出“平均分”在分數概念中的核心作用,形成有意義的建構。
這一環節著眼一個“動”字, 通過教師有意識的引導,讓學生主動地從不同的角度去進一步認識1/2,豐富1/2 的表象,建構1/2 的意義,使學生對數的認識由整數擴展到了1/2,也為后面學習其他分數提供思路和方法。
2、認識幾分之一
(1)猜想:分數是否只有1/2這一個呢?除了能折出這些紙的1/2,你還能折出它們的幾分之一呢?(板書:1/3 、1/4 、1/5 ……)
。2)探究:讓學生利用紙片等材料通過折一折、畫一畫,表示自己喜歡的分數,并請部分學生將自己的作品貼在黑板上相應的分數下面,說說分數表示的意思。這一極具探究空間的.開放性活動,再次提供給學生自主創造的機會,在“做分數”和交流的過程中得到了更多新的幾分之一,對分數的認識也由1/2擴展到了幾分之一。
。3)舉例:讓學生說說生活中見到的幾分之一。
指出:像1/2、1/3 、1/4 、1/5……這樣的數,都是分數。
3、比較分數的大小
通過把同樣長的繩子反復對折,再比較其中的一份。
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使學生體會和感悟:分數的個數是無限的;同一個物體,平均分的份數越多,得到的每一份就越少,完善學生對幾分之一的認識。
。ㄈ⿷眯轮鉀Q問題
針對學生的認知特點,我把練習按照基礎——提高——拓展分成了三個層次,意在能讓學生更好的鞏固新知,并能在此基礎上有所提高和拓展,做到有趣、有益、有層、有度。
1、基本練習:
。1)說出紅色小正方形在下圖中分別用哪個數表示:
學生回答后,追問:為什么同樣的一個正方形卻用不同的數來表示?加深對分數的認識。
。2)下列陰影部分用分數表示正確嗎?正確的畫√,不正確的畫×。
2、提高練習:設計了一道喜羊羊分西瓜的小故事:三個同樣大的西瓜,逐個平均分成2份、3份、4份,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3、拓展練習:看主題圖,在圖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分數表示?使學生感受到分數與生活的聯系和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最后選取圖中的一個多邊形問學生:圖中涂色部分還能用分數表示嗎?這一問題無疑會與學生剛剛建立的新知產生矛盾,在學生的爭執中,教師拋出答案:不能用幾分之一表示,但可以用幾分之幾表示,這將是我們后面要繼續學習的內容。這個練習力圖滲透分數由幾分之一到幾分之幾的擴展。
(四)總結提高,拓展延伸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通過回顧、交流,對情感態度、學習方式等進行自我評價,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體驗成功的樂趣。
五、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設計,重點突出,展現了學生對幾分之一的逐步認識和理解的過程。
板書設計:
分數——幾分之一
1 …………其中的一份
二分之一 —— …………平均分
2 …………平均分的份數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以上就是我對本課教學的一些認識,不當之處敬請大家指教。謝謝大家!
初中數學說課稿12
一、本課數學內容的本質、地位、作用分析:
《從問題到方程》是蘇科版數學教材七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一節的內容。
方程是中學數學的重要內容,方程思想也是中學數學的重要思想之一。這節課設計的主要意圖是想讓學生意識到方程的出現是源于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是刻畫現實世界的有效的數學模型,為后面解一元一次方程以及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作鋪墊,是后續學習的基礎。從數學學科本身來看,方程是代數學的核心內容;從數學教學來看,它對于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意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體現數學的應用價值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能力目標:
①探索實際問題中的相等關系,并用方程描述;通過對多種實際問題中數量關系的分析,使學生初步感受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有效模型。
、谠趯W生根據問題尋找相等關系并根據相等關系列出方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讓學生經歷將一些實際問題抽象為方程問題的過程。經歷運用數學符號和圖形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偻ㄟ^對多種實際問題的分析,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
、隗w驗在生活中學數學、用數學的價值,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4、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理解題意,尋求數量間的相等關系并列出方程。
2、讓學生初步感受方程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難點:尋找實際問題中的相等關系。
三、教學問題診斷:
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來完成教學的。
在(一)“體驗問題,感受方程魅力”環節中,我現場用學生的年齡和老師的年齡編題,并設置了兩個問題:
問題(1):算老師的年齡,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借此拉近老師和學生情感上的距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問題(2):沒有立刻解決,而是設置了一個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出了本課課題:從問題到方程!
最后通過天平的動畫演示讓學生感受方程是表達數量之間相等關系的“天平”,讓學生對方程有直觀的感受。
在(二)“解剖問題,建立方程模型”環節中,我也設計了兩個問題:
問題一:排球聯賽的題目:
這道題目是以問題串的形式呈現,從最簡單的問題入手,不急于告訴學生是用方程來解決問題,而是由易到難,讓學生逐步體會方程解法的優越性。
關于學生對問題(3)的解答,我預設了兩種情況:
1、如果學生只會用算術方法,就繼續讓學生思考能否只列一個式子就能把問題解決,再進一步引導學生找出實際問題中的相等關系列出方程。
2、如果有個別學生用方程解法,就因勢利導,讓他和算術方法比較,感受方程解法在解決這個問題時更簡便,體會方程解法的優越。
排球聯賽的問題主要是讓學生感到用算術方法解決復雜問題時的困難,體會方程解法的優越。
問題二:試一試的題目:
這是一開始上課時設置的疑問,通過對前一個問題的剖析,讓學生嘗試用方程來解決剛才設置年齡問題的懸念,體會到用方程方法解決這個問題簡單易懂。同時師生共同歸納出用方程解決問題的幾個關鍵步驟,為下面的教學做了鋪墊。
在(三)“探究問題,領悟方程內涵”環節中,我設計一道有關氣溫變化的題目。用白居易的詩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引出,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離不開生活。我的預設如下:
1、這題由學生獨立完成。學生在分析問題、尋找相等關系時,可能思路不同,得出的相等關系不同,從而所列方程也不同。只要是正確的,我都會加以鼓勵,讓學生都能體驗成功的喜悅。
2、這里有一個難點就是如何理解“海拔每升高100m,氣溫下降0.60度”。我利用動畫演示當海拔升高100米、升高200米、…升高xm時氣溫下降高度的變化,從而分化難點。
3、師生通過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從問題到方程的一般步驟,培養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為后面用方程解決問題埋下伏筆。
在(四)“運用模型,實踐方程作用”環節中,我設計了兩個問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實踐方程作用。
學生可能會直接列方程而沒有設出未知數,也可能在間接設未知數時不知道選擇最簡便的方法。所以本環節一方面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規范解題格式,鞏固所學內容。同時使學生進一步經歷列方程研究實際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的能力,再次感受數學源于生活。
在學習感悟的環節中,主要讓學生圍繞兩個問題談談自己在這節課中的收獲。目的是明確知識,培養抽象概括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
最后以數學大師笛卡爾的名言小結,“夸大”方程的作用,在學生心目中產生名人效應,對今后方程的學習與應用更加充滿興趣,同時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文化素養。
四、本節課的教法特點以及預期效果分析
本節課主要采用師生共同探究學習法進行教學,由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觀察、歸納。在教學設計中,以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例來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事。在課堂上努力營造一種學生自主探究的'氛圍,引導學生去分析思考和歸納總結,進而達到對知識的“發現”和接受的目的。有意識地給學生創造一個欣賞數學、探索數學的平臺,滲透給學生由實際問題抽象為方程模型這一過程中蘊涵的符號化、模型化的思想。利用多媒體和動感天平演示來輔助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做了新的嘗試:
1、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本設計中,教師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的地位,讓學生通過對列算式與列方程這兩種主要方法進行比較,分別歸納出它們的特點,讓學生感受到從算術方法到代數方法是數學的進步,讓學生通過合作與交流,得出同一個問題的不同解答方法,讓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方法、注意點等進行歸納。
2、體現學生思維的層次性。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嘗試用算術方法解決問題,然后再逐步引導學生列出含未知數的式子,尋找相等關系列出方程。在尋找相等關系、設未知數及作業的布置等環節中,讓學生展示不同層次的思維活動,經歷合作探究新知的過程。
3、滲透方程建模的思想。把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用方程形式表示出來,就是建立一種數學模型,教師有意識地按設未知數、列方程等步驟組織學生學習,就是培養學生由實際問題抽象出方程模型的能力。
初中數學說課稿13
教材簡析
《統計》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蘇教版)一年級上冊第九單元的內容。教材首先出現實際場景生日聚會,引導同學們學習分類整理,初步學習統計,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教材還安排了想想做做,內容是整理小組里同學們最喜歡吃的幾種水果的人數。目的是讓同學們相互協同、合作學習,體會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進一步體會統計的過程及作用,逐步培養同學們的實踐能力。
這一課時的教學重點是通過實踐活動使同學們感受數據的整理過程。
教學的難點是初步感受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
設計理念
同學們是學習的主人,新課程要求遵循同學們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同學們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同學們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督y計》這一課意在讓同學們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并通過親手實踐,經歷和體會整理簡單數據的過程,初步認識統計的思想和方法。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數據整理,感知數學在生活里的作用。
2.經歷數據的整理過程,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獲得簡單統計的結果。
3.感受統計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體會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
4.學會有序觀察、有條理地思考。
5.在合作與交流的學習中,學會肯定自己和傾聽他人的意見。
教學流程
一、提供質疑的時機,喚起主角意識。
師:同學們,你們每年都過生日嗎?過生日時你邀請哪些好朋友呢?爸爸媽媽是怎樣為你過生日的呢?(出示主題圖)今天是大象的生日?戳诉@張圖,你們想提什么問題?
生:大象家來了哪些客人?客人送給大象哪些花呢
【這一層次從同學們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同學們身邊的、感興趣的過生日這一事件,讓同學們自己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通過生生互問、師生互問,實現角色轉換。喚起同學們的主角意識!
二、提供探索的機會,激活主角意識。
1.動手實踐、自主探索。
。1)分類理一理。
師:這些問題都提得很好,那么誰又能解決這些問題呢?你能一眼看出每種小動物各有多少只嗎?怎么辦?(讓同學們在小組內討論后說說。)
生:只要把小狗放在一起,小猴放在一起,小豬放在一起。(讓同學們四人小組合作操作,把小動物分類理一理,在實際場景圖上找到一個動物,就在下面擺一個動物。)
指名同學們到黑板前分類整理,有的同學們將小動物分類后擺成一堆一堆的,有的同學們將小動物分類后一個對一個排成一排一排的,有的同學們是從下往上排的,有的同學們是從上往下排的。
哪種擺法比較好?通過比較,同學們知道擺成一堆一堆的不能很快看出每種小動物各有多少只。而將小動物分類后一個對一個地排好,就能比較容易地看出每種小動物有多少只。
師:分類后一個對一個地排好,我們就說是分類理一理。
【這一層次讓同學們自己來思考、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同學們的操作與實踐去發現、經歷和體會分類整理的過程,從而形成表象,激活了主角的表現力和創造力!
。2)語言描述。
看了這張圖你能告訴大象什么呢?請你和同桌說一說,同桌在說的時候,你要仔細聽,聽聽他說的是否和你說的一樣。(同學們互相說。)
剛才同學們交流得很認真,現在誰能站起來響亮地說給大家聽。
像這樣整理有什么好處?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借助語言可使動作思維內化為智力活動,讓同學們用同桌交流、全班交流的形式反復描述,既提高了同學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又有利于操作表象的形成,同時激活了主角的'評價能力!
2.獨立操作、體會過程。
師:紅花、黃花、綠花、紫花各有多少朵呢?請你從附頁中把它們剪下來,分顏色理一理。
同學們匯報分類整理的結果。教師在四種顏色的花下板書花的朵數,再畫上線,并讓同學們說說從表中知道了什么?先同桌說,再指名說。
師:我們把小動物分類理一理,把花分顏色理一理,這就是統計。(揭示課題:統計)
【這一部分通過獨立操作的學習方式,使同學們感受數據的整理過程,進一步培養主角意識!
三、創設選擇的空間,積淀主角意識。
師:同學們真聰明,為了獎勵大家,大象拿出水果招待大家,你喜歡吃哪一種水果?把它從附頁中剪下來,以組為單位理一理,并說說 從這張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給同學們提供一些貼近生活的統計表,如聽課老師年齡統計表、小組男女生人數統計表、本節課教具、學具統計表等,讓同學們進行調查、整理。同學們可以獨立做,也可以合作做,然后把自己最為滿意的一張表介紹給大家。
【在紛繁復雜的現實世界中,每個人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選擇。培養同學們的選擇意識和選擇能力,對同學們以后適應社會甚為重要。在這一層次,教師為同學們創設選擇的空間,讓同學們體味自由選擇的輕松和快樂,這是積淀主角意識的有效方式。同時讓同學們統計喜歡吃水果的人數,也使同學們初步感受了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
四、賦予總結評價權利,豐富主角意識。
引導同學們自己總結:今天你學到了什么知識?是怎么學到的?
【讓同學們自己總結,不但使同學們懂得了操作實踐、合作交流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而且提高了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豐富了主角意識!
初中數學說課稿14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平方根》的第一課時內容:算術平方根。新課標指出: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都能得到不同的發展。今天我將貫徹這一理念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本節課選自人教版初中數學七年級下冊第六章第一節內容《平方根》。算術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質的教學是對無理數的認識,數域從有理數到實數范圍擴充的一個前提,也是之后學習二次根式及其運算的一個基礎,在整個代數學習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說學情
接下來談談學生的實際情況。七年級的學生已經有著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時能積極的思考,主動、創造性的學習,而且各個方面都已經發展的比較完善,具備了一定的分析問題能力和解決問題的經驗,對于教學相對比較順暢。所以教學中,盡量將課堂交給學生。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以及對學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了解算術平方根的概念,會用根號表示正數的算術平方根,并了解算術平方根的非負性。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算術平方根概念的形成過程和求完全平方數的算術平方根的過程,發展數感。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提高學習熱情。
四、說教學重難點
我認為一節好的數學課,從教學內容上一定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而教學重點的確立與我本節課的內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根據授課內容可以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算術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教學難點是:算術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
五、說教法和學法
數學教學要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通過教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始終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立足點,借助多媒體,引導學生觀察、探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創設情境,給學生機會去自主探究,把課堂還給學生。
六、說教學過程
下面我將重點談談我對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導入新課
首先是導入環節,我將采用創設情境的導入方法。講述教材中給到的問題:美術比賽需要剪裁畫布的情境,并請學生幫助小鷗同學解決畫布邊長的問題。由于學生之前已經掌握了乘法口訣表以內的完全平方數,根據正方形的面積和邊長之間的關系,學生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由此我會繼續提問:為什么是這樣呢?引發學生思考從而導入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情境的導入方式,將生活中的問題放到數學課堂上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請學生幫助解決問題可以有效建立學生學習的信心,最后通過提問引發學生思考,有效引入課題。
(二)講解新知
接下來是教學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環節,我主要采用講解法、小組討論法等。
首先我會提問:請說一說,你是怎樣算出畫布的邊長等于5dm的呢?學生已經掌握了乘法口訣表內的完全平方數,而且也知道正方形面積和邊長的關系,所以對于這個問題,學生可以解決,我預設學生會根據這兩個知識點解釋為何畫布的邊長等于5。
接著為了多一些觀察的數字,我會組織學生完成已知正方形面積求正方形邊長的表格的填寫。完成表格填寫之后,我會引導學生觀察表格中的數字特點,并提問:填寫這個表格的過程是一個已知什么求什么的過程?并組織學生小組討論,然后請小組派代表回答。通過討論學生能夠發現:邊長和面積的關系實際上就是已知一個正數的平方,求這個正數的問題。然后基于此,我會進行總結,總結內容包括算術平方根的概念,被開方數的概念,以及算術平方根的寫法和讀法。
接著告訴學生0的算術平方根是0,并提出問題:負數有算數平方根嗎?為什么?由此引發學生思考,這個問題比較簡單,學生能夠知道一個數的平方不可能是負數,所以負數沒有算術平方根。
至此學生已經知道了算術平方根的概念。接著我會出一道例題,檢驗學習成果,也加強學生對算術平方根的理解與記憶。請學生求下列個數的算術平方根,分別是100、1、49/64、0.0001,并請學生說一說過程。通過求解完全平方數的算術平方根,我會引導學生觀察上述計算過程和結果,并通過問題“被開方數的大小與對應的算術平方根的大小之間有什么關系呢?”引導學生去思考,然后師生共同總結:對所有正數,被開方數越大,對應的算術平方根也越大。
至此,本節課要講的新知內容已經在師生共同配合下學習完畢。
在新知過程中,我通過讓學生觀察多組完全平方數及其算術平方根,引導學生共同得出算術平方根的概念及其相關知識,讓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而且在觀察的過程中組織學生小組討論,說一說他們觀察到的特點,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三)課堂練習
接下來是鞏固提高環節。我設置了幾道判斷題,請學生判斷對錯。包括:5是25的算術平方根;-6是36的算術平方根;0的算術平方根是0;0.01是0.1的算術平方根;-3是-9的算術平方根等。通過這樣的問題的設置,讓學生對算術平方根的知識進一步鞏固,為后面開平方奠定基礎。
(四)小結作業
最后是小結作業環節,我會提問學生今天有什么收獲?
課后作業是教科書6.1習題第1、2題。
這樣的總結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還能夠便于我進一步掌握學生本節課的學習情況。
七、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設計遵循簡潔明了的原則,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部分。
初中數學說課稿15
一、教材分析
1、從教材的地位與作用看:
、疟竟澱n的主要內容是平方差公式的推導和平方差公式在整式乘法中的應用。 ⑵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單項式乘法、多項式乘法基礎上的拓展和創造性應用;
、鞘菍Χ囗検匠朔ㄖ谐霈F的較為特殊的算式的第一種歸納、總結;是從一般到特殊的認識過程的范例。
、人鼞檬謴V泛,通過乘法公式的學習,可以豐富教學內容,開拓學生視野。更是今后學習因式公解、分式運算及其它代數式變形的重要基礎。
2、從學生學習過程的角度看:
⑴ 學生剛學過多項式的乘法,已經具備學習和運用平方差公式的知識結構;
、 由于學生初次學習乘法公式,認清公式結構并不容易,因此,教學時不可拔高要求,追求一步到位;
⑶ 學生在本節課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錯誤,迸發出的思維火花、情感都是本節課較好的教學資源。
3、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
1、經歷探索平方差公式的過程、
2、會推導平方差公式,并能運用公式進行簡單的運算、
。2)過程與方法
1、在探索平方差公式的過程中,培養符號感和推理能力、
2、培養學生觀察、歸納、概括的能力、
3、情感與價值觀要求
在計算過程中發現規律,并能用符號表示,從而體會數學的簡捷美、
讓學生在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生敢于挑戰、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善于觀察、大膽創新的思維品質。
教學重點
平方差公式的推導和應用、
教學難點
理解平方差公式的結構特征,靈活應用平方差公式、
教學關鍵:“認清結構,找準a、b”。
二、教學程序分析
教學流程安排:
活動1:創設情境 激趣引入
活動2:自主探究 歸納發現
活動3:解釋運用 解決問題
活動4:反饋練習 拓展應用
活動5:反思小結 布置作業
三、教法學法分析
1、學情透視:
(1)有利因素:
學生已經具備了導出平方差公式的知識與技能;同時,有了對整式運算“快”,“準”的積極心理;
學生獨立探索,合作交流的習慣正逐漸養成。
(2)不利因素:
兩個多項式相乘的形式復雜多變,學生較易被假象所迷惑;
部分學生對多項式相乘還不夠熟練和細心,學生學習能力也參差不齊。
2、學法指導:對于數與代數的學習來說,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探究模式、發現規律、而不是死記結論,死套公式和法則。[]只有經過自己的探索,才能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獲得知識,懂得公式的意義,掌握公式的應用。而且通過探究公式的活動,可以提高探索能力,也有利于掌握數與代數的運算和規律。因此通過創設“速算”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1)自主探究:指導學生認真思考,細心觀察,大膽發現得出平方差公式,學會探索,學會學習。遵循知識產生過程,從特殊→一般→特殊,將所學的知識用于實踐中
。2)合作交流: 有學生之間的交流,也有師生之間的交流,在課堂中構建和諧,民主的氣氛。
3、教學構思:
(1)教學方法:我采用的是探究性學習教學模式,利用多項式的乘法,探索歸納出平方差公式,領會a,b 的含義,從操作活動中探索公式的幾何背景,讓學生帶著原有的知識背景、生活體驗和理解走進學習活動,并通過自己的主動探索,與同學合作交流、反思等,構建對知識的形成和運用。這樣不僅能夠理解、歸納平方差公式的特點,而且充分感受到數學演繹的過程和數學知識的整體性,學會進行有條理的表達。使教法、學法和諧統一,形成由感性到理性認知過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突破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設計說明與思考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學生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的職責在于向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家機會,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引導學生積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痹诮虒W設計時,以課標理念為指導思想,以多媒體教學課件為輔助手段,突出對平方差公式的推導和應用。自主探究、舉一反三、語言敘述、推導驗證、幾何解釋、應用鞏固等活動都是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所學知識的特征,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以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
在教學活動的組織中始終注意:
。1)以問題為活動的核心。在組織活動前,結合學習內容和學生實際,更好地使用教科書,創設問題情境。
。2)探究是一個活動過程也是學生的思維過程,對學生的發展來說是最重要的。在對比中學,在對比中用,在對比中再進行比較,從基本類型的題目到變化多端的題目,從單一題型到復雜題型,從式中的位置、符號、系數、指數、項數等逐一對比,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抓住公式、法則的實質,達到運用自如的效果。讓學生認知內化,形成能力。
。3)促進學生發展是活動的目的。數學教育要以獲取知識為首要目標轉變為首先關注人的發展,這是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出發點。因此,本節課組織上活動的目的,不是為了單純地傳授知識,而是注意讓學生在參與平方差公式的探究推導、歸納證明、解釋應用的過程中促進學生代數推理能力、表達能力、與人合作意識、數學思想方法等各方面的進一步發展。
我緊緊抓住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平方差公式的推導和應用;突破一個難點:理解平方差公式的結構特征,靈活應用平方差公式,注意符號問題;在例題教學中,讓學生深刻理解這節課的關鍵:識別完全相同的項a和互為相反數b;精心選擇練習題,培養學生熟練運用公式能力,盡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
通過這節課我認為今后的教學還需要備好學生、備好教材(要深挖),設計好自己的教案,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滲透數學想方法,把握好知識的發生過程,不是機械的記憶,簡單的疊加,而要做到理解的基礎上記憶,符合認知規律的重新構建,設計時注意要有階梯,且要適度,提高自己的點撥技巧,為上好每一節課而不懈努力。
【初中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說課稿數學說課稿初中11-28
初中數學優秀說課稿07-30
初中數學說課稿11-25
初中數學優秀說課稿06-25
初中數學《數軸》說課稿06-25
初中數學說課稿11-24
初中數學《圓》說課稿03-19
初中數學《數軸》說課稿01-22
初中數學說課稿03-23
初中的數學分式說課稿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