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數學折線統計圖說課稿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么優秀的說課稿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數學折線統計圖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數學折線統計圖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折線統計圖》一課是四年級下冊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的基本方法,會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結果的基礎上,又一次認識一種新的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除了可以表示一個數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個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本課內容又為以后的復式折線統計圖作準備,通過正確地認讀統計圖,為今后的統計圖分析打下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認識,我把本課《折線統計圖》的教學目標定位于以下幾點
1.在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初步了解繪制統計圖的過程。
2.根據折線統計圖,學生能描述,分析數據,解決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根據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會根據數據的變化,學會預測問題的結果或趨勢,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現實的作用。
4.在學習探索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奧運事業的愛國之情。
本課的教學重點設計為: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學會制作折線統計圖。
教學的難點則放在: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三、說教學理念
我確立了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設計理念
基于這一理念,我在教學過程中力求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從學生感興趣的素材,設計新穎的導入與例題教學,打破了傳統數學課的`枯燥無味,給數學課富予新的生命力。導入用奧運會,畫圖用樂樂的體溫表,練習用老總選擇人員進行進修等,從而構建一種自主探究、和諧合作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和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四、說教法
針對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以及他們現在的知識水平。我主要采用了談話法、演示法、練習法、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讓盡可能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課堂上教師要成為學生的學習伙伴,與學生同甘共苦一起體驗成功的喜悅,創造一個輕松,高效的學習氛圍。特別是采用了課件演示描點的過程使學生清晰地認識到畫圖的過程,和課件演示線段的的上升、下降及傾斜角度決定增減幅度的特點,從而突破畫圖和歸納折線統計圖的難點。
五、說學法
教學時,我通過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入,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數學,使學生體會到觀察、概括、想象、遷移等數學學習方法,在師生互動中讓每個學生都動口,動手,動腦。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六、說教學過程:
本課分成激趣導入探究新知實踐應用總結特征運用知識五塊內容,
1、在激趣導入部分:通過今年奧運會的知識進行激發學生興趣,從統計表、條形統計圖來直接引入折線統計圖。
2、在探究新知部分:復習統計圖的各部分名稱,了解統計圖的制作過程,把統計圖補充完整和根據變化趨勢預測下一屆奧運會中國的金牌數量。
3、在實踐應用環節,我設計了樂樂的體溫統計表:讓學生制作折線統計圖,除了能讀懂圖外,還初步理解傾斜角度是決定了數量的增減幅度。從而總結特點:先通過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異同點的對比,真正理解把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4、從不同點來歸納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觀察折線統計圖中線段上升數量增加,下降減少,傾斜角度增減幅度,從而引出不僅能表示出數量的多少,還清晰能表示出數量的增減變化。
5、最后,在運用環節,設計了三個練習內容:
一是找生活中的折線統計圖并簡單分析數量的變化(股票圖、心電圖)。
二是用江南車城兩個銷售員的的統計圖來選擇進修的名額,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現實的作用。
三是比較兩個內容,從而來選擇哪一個內容適合用折線統計圖來表示。主要是為進一步進一步突出折線統計圖能清晰地反映出數量增減變化的特點。
七、說板書設計
我設計的板書既簡潔明了,又一目了然,體現了這一節課的重點與難點。
這節課,我認為學生動手了,但小組合作,討論得還不夠。
數學折線統計圖說課稿2
一、聯系課標說教材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通過數學學習“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能對現實生活中有關的數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釋,會用數、字母和圖表描述并解決現實世界中的簡單問題。”
學習“復式折線統計圖”,就是要求引導學生學會用“圖表”描述并解決現實生活的簡單問題。“復式折線統計圖”是第六單元第二項內容。本單元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認識眾數,理解眾數統計的意義。二是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了解其特點,并對數據進行簡單分析和推測。本單元教材體現了兩方面的特點:一是注意所學知識的聯系;二是提供豐富的生活素材,凸現統計知識的價值。復式統計圖是在復式條形統計圖及單式折線統計圖基礎上的拓展延伸。教材以體育方面的素材為例,通過讓學生比較兩組數據的變化情況,感受到折線統計圖的局現性,進而了解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二、結合教材說目標
通過本單元內容的學習需達到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復式折線統計圖描述數據的過程,了解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學會在縱軸的方格圖上用折線表示出相應數量的多少和變化情況。
2、使學生能看懂復式折線統計圖,能根據復式折線統計圖中的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比較和判斷、推理,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提高統計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增強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以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將把第2個學習目標作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三、說教法與學法
教法與學法預設:情境導入——觀察感知——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拓展延伸。
四、以生為本說流程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是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也將是我本節課的基本指導思想。其教學過程預設如下:
㈠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激情談話:同學們,在亞運會、奧運會等國際性大型體育競賽中,當鮮艷的五星紅旗隨著嘹亮的國歌冉冉升起時,你們的心情怎樣?你曾為中國運動員助過威嗎?(學生自由交流:高興、興奮、激動……)
2、深情引導:同學的表現真不錯,都有一顆強烈的愛國之心。下面老師想考考大家,在上屆韓國釜山亞運會,中國代表團共獲得幾枚金牌?
生:自由交流。此時學生結合教材一定能迅速回答出150枚金牌。
師:那么,你還想自1982年第9屆亞運會以來,我國運動員在歷次亞運會共獲得多少枚金牌?(生自由交流)如果你不太清楚也沒有關系,下面老師就要向大家介紹中國代表團和咱們的勁敵韓國代表團近幾屆亞運會上獲得金牌的數量。
教師在此環節教學中一是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興趣,更重要的是還要注重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為農村的孩子看電視的興趣有些單一,他們對體育節目也許興趣并不濃厚,于是對有關亞運知識及中國在歷次亞運的金牌數不一定清楚。當學生出現無法回答的窘態時,教師切忌焦燥!
㈡觀察圖表,繪制研究
1、出示數據。課件出示第x~xx屆亞運會中國和韓國獲得金牌情況統計表。
2、繪制圖表
教師引導談話:同學們,我從你們剛才的表情再一次感受到了你們的愛國之情。因為你們看到歷屆亞運會中國獲得的金牌總數都韓國的多。那么你們想用統計圖把它們分別表示出來嗎?
(學生自由交流)請大家再想一想,用什么統計圖表最能表現數量的增減變化呢?
生:用折線統計圖。師:下面就請大家分學習小組,用折線統計圖紙,完成兩個國家金牌數量的折線統計圖。
3、交流圖表。對圖表繪制準確規范的學習小組要予以表揚。
課件展示兩幅折線統計圖。
㈢細觀圖表,交流感受
1、教師提問:在你剛才繪制圖表的過程中,從你觀察這兩幅圖表中,你們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學生交流學習收獲。學生的回答可能會涉及到的內容:知道了兩個國家的在歷屆亞運會的金牌總數;我們國家在第11屆亞運會上獲得的金牌數量最多;韓國隊自11屆亞運始金牌總數在逐年上升;我還知道在第10屆亞運會上韓國隊的金牌總數與中國隊只差一枚……
3、教師小結談話,肯定學生的學習態度。
㈣引發思考,揭示課題
1、激勵談話:如果我們想方便地了解兩國獲得的金牌數量的變化,我們應該怎樣做?
2、自由交流:生:設法把兩幅圖“重疊”在一起;既然兩
幅條形統計圖能畫在一起,那么兩幅折線統計圖應該也能畫在一起。
3、揭示課題:折線統計圖
㈤合作探究,動手作圖
1、出示圖表。教師出示課本第127面中尚未完成的第x~xx屆亞運會中國隊和韓隊獲得金牌情況的.統計圖表。(“——”表示中國隊、“---------”表示韓國隊)
2、觀察圖表,交流所得。
從圖表中學生不難看出:橫軸表示第幾屆亞運會,縱軸表示的是獲得金牌的總數。中國的隊的金牌是用實線表示的。
3、相機引導:如果把韓國隊的金牌數也畫在這張表,你們打算怎樣表示?
(生:可以用虛線或者是不同顏色的線)
4、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制作復式折線統計圖
5、展示圖表。提問:復式折線統計圖與單式折線統計圖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6、歸納小結:制作復式折線統計圖與單式折線統計圖的步驟相同,但復式折線統計圖要用折線分別表示兩個或兩個了上不同的數據,為了區別,要用不同的折線來表示,并標明圖例。
㈤指導練習,鞏固新知
教師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28面的“做一做”,請學生根據統計圖表,回答問題。
著重說明:李欣和劉云跳繩的成績都呈逐步上升趨勢,但上升的情況不同。……
㈥聯系生活,拓展知識
1、出示數據,制作圖表
表1:高橋小學7—12周歲男、女生平均身高統計表
年齡.身高789101112
男生125132136140145150
女生123127135141145152
表2:某超市兩種品牌飲料第一季度銷售情況統計表
月份箱數
品牌一月二月三月
甲90120150
乙1xxxx080
2、展示統計圖表,交流制作收獲。
㈦課堂總結,暢談收獲
教師可這樣設問:單式折線統計圖和復式折線統計圖有何異同點?繪制兩個或兩個以上項目的數據復式折線統計圖應注意什么?本節課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八)布置作業,感受統計
學生可根據練習二十五中第4題、第5題提供的數據,制作復式折線統計圖。
五、運用所學,課外延伸
上網查問資料,了解西藏自和平解放以來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收集重要數據,制作折單式折線統計圖。
六、聯系流程,說反思
教學反思,可分為課前反思,課中反思和課后反思。在此,我想結合流程設計,做如下反思:
1、正確把握“動態生成”與“靜態預設”的關系。教學流程,只是教師課前的預設,課堂的“生成”能否達到“預設”的目標?這就要靠教師具有駕馭課堂的能力。當課堂中動態“生成”出現教師“預設”意想不到的情況時,教師一定要冷靜處理。切忌浮燥。
2、正確把握“主體”與“主導”的關系。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流程的設計盡力突出了以生為本的主體地位。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全班交流、設疑解疑等教學方法以達到這一目標。
3、正確處理好知識間的相互銜接。教學中通過表格統計法、單式折線統計法自然過程到復式折線統計法,使知識間相互銜接、環環相扣。
4、正確突出數學生活化的教學特點。通過制作亞運會中、韓兩金牌總數復式折線統計圖、男女學生身高復式折線統計圖等方式,讓學生把所學新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
5、正確把握教學的重點。看懂單式折線統計圖中的信息,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制作且也能看懂復式折線統計圖是教學的難點。為突出這一難點,教師主要是采取由淺入深的教學方式,先制作單式線統計圖,再用不同的線條在同一張表上畫出第二個或兩上以上折線統計圖,以此達到突破難點之目的。
數學折線統計圖說課稿3
“復式折線統計圖”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統計”的教學內容。這部分教材可分兩課時教學,第一課時教學第74-75頁的例題,完成隨后的“練一練”和練習十三的第1題。第二課時完成練習十三的第2-6題。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學復式折線統計圖。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用單式折線統計圖表示統計數據,會根據單式折線統計圖進行簡單的分析和判斷;也曾學習過復式統計表和復式條形統計圖。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可以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描述數據的一些方法,增強數據處理的能力,進一步了解統計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發展統計觀念。在以信息和技術為基礎的社會里,數據日益成為一種重要的信息。復式統計圖里一般同時表達兩組數據,它們有共同的主題,各反映一個內容,分別畫成兩條折線,便于人們根據折線的形態以及兩條折線的位置關系,對兩組數據進行比較、分析,獲得需要的信息。例題和習題選擇寬廣的題材,讓學生充分感受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體會它的應用價值。
1、巧妙地引出復式折線統計圖,凸現特點。
例題先用兩幅折線統計圖分別表示青島、昆明兩個城市xxxx年各月的降水量,引起對折線統計圖的回憶。提出的問題是這兩個城市哪個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這些問題僅在一幅統計圖里找不到答案,需要把兩幅統計圖中相對應的數據進行比較,逐月計算兩個城市降水量的相差數,才能找到答案。在學生感覺這種方法非常麻煩的時候,教材把兩幅折線統計圖合在一起,巧妙地引出復式折線統計圖,讓學生初步感受復式統計圖與單式統計圖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通過三個問題,逐步教學復式統計圖的知識。
2、重視發展統計觀念。
練習十三配合例題,看重進行三個方面的練習。
(1)繪制復式折線統計圖。第1題和第6題都是畫圖練習,要根據統計表里的數據,在圖上描點、連線。在教學單式折線統計圖時,已經進行過這樣的練習。
(2)利用統計圖里的信息進行比較和判斷。統計活動不能停留在數據的獲得和呈現上,其價值更體現在對數據的利用上。第2、3題為此而設計。
(3)聯系課外活動應用統計知識,培養統計觀念。小學生的統計觀念是初步的,表現為對統計活動有興趣,能應用習得的統計知識開展統計活動,能通過收集、分析數據研究現實生活中的某些簡單現象。第4、5題為此而設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用復式折線統計圖描述數據的過程,了解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能看懂復式折線統計圖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據要求完成復式折線統計圖。
2、使學生能根據復式折線統計圖中的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比較和判斷、推理,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提高統計能力。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形成初步的統計意識,能運用復式折線統計圖解決問題,會分析統計圖中的信息
教學過程:
一、回憶鋪墊
1.分別出示表示青島市和昆明市xxxx年各月降水量的單式條形統計圖。
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如果把這兩張統計圖合并成一張,那是怎樣的呢?
2、出示表示青島市和昆明市xxxx年各月降水量的復式條形統計圖。
說說從圖中你又能知道什么?重點引導學生對兩個城市的降水量進行比較。說說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3、我們還學過什么統計圖呢?
揭題:我們已經學習過折線統計圖。今天這節課,我們要繼續學習折線統計圖。(板書:折線統計圖)
二、教學例題
1、分別出示表示青島市和昆明市xxxx年各月降水量的單式折線統計圖。
提問:根據第一幅統計圖,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你能根據圖中折線的整體形態,說說青島市xxxx年各月降水量的'變化情況嗎?根據第二幅統計圖,你又能知道些什么?
如果要比較這兩個城市xxxx年哪個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你打算怎么辦?
引導:以前我們曾經學習過復式條形統計圖,那么這兩幅統計圖是不是也能合在一起而成為復式折線統計圖呢?
小結:正如同學們所說,這兩幅統計圖確實可以合在一起而成為復式折線統計圖。(在板書的“折線統計圖”前添上“復式”,完成課題板書)
3.出示表示青島市和昆明市xxxx年各月降水量的復式折線統計圖
提問:你能看懂這幅統計圖嗎?表示青島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別是哪條折線?你是怎么看出來的?明確圖例表示的意思
啟發:從這幅統計圖上,你能很快看出這兩個城市哪個月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降水量相差最多嗎?
追問:你是怎么想的?表示七月份降水量的兩個點距離最小,說明了什么?表示四月份降水量的兩個點距離最大,又說明了什么?
指出:從復式折線統計圖中,不僅能看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而且便于對兩組相關數據進行比較。
進一步討論:從圖中你還能獲得哪些信息?
引導學生分別從每個城市各月降水量的變化情況以及兩個城市全年降水情況的共同點和差異等方面進行觀察、交流。
三、鞏固練習
(一)完成“練一練”
1.學生分別看圖,并根據圖下的問題在小組里交流。
2.組織全班交流。
(1)圖中哪條折線表示男生平均身高的變化情況?哪條折線表示女生平均身高的變化情況?
(2)這里男生或女生平均身高的變化情況是指某一個男生或某一個女生嗎?
(3)從圖上看,從幾歲到幾歲之間男生平均身高比女生高?從幾歲開始,女生平均身高超過了男生?
(4)你現在的身高是多少厘米?與同齡男生(或女生)的平均身高比,怎么樣?
(5)從圖中你還獲得哪些信息?
(二)、完成練習十三的第1題
1、學生自主審題。提問:這道題讓我們做什么?你有信心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統計圖嗎?
2.討論:你打算先畫表示哪組數據的折線?表示“最高氣溫”的這條折線應畫成實線,還是虛線?
3.學生各自在教材上畫出表示兩組數據的折線。提醒學生,先要認真細心地確定表示每天最高氣溫數據的點的位置,用實線連接各點;再認真細致地確定表示每天最低氣溫數據的點的位置,用虛線連接各點,畫好折線后,不要忘記填寫制圖日期。
4、展示學生的作業,引導互相評價,肯定優點,指出不足;再讓學生根據交流的情況,進一步修改或完善所畫的統計圖。
5、引導學生看圖回答教材提出的問題,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數學折線統計圖說課稿4
教材分析
教材內容:認識折線統計圖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單元是在學生學習了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引入的一種新的統計圖——折線統計圖。它不僅豐富了統計的內容,還為今后的復式折線統計圖與扇形統計圖的學習作好知識貯備;通過正確地認讀分析統計圖,為今后的統計圖分析打下基礎。
目標分析
認知目標:
讓學生認識單式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技能目標:
培養學生在統計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及進行合理推測的能力。
情感目標:
①通過對現實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統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②通過對東營市各項資料的分析與認識,加強環保教育,提高環保意識。
學情分析
學生已掌握了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基本方法;
會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結果;
能根據統計圖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建立了統計的觀念。
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教學難點:總結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并能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法學法分析
實踐操作法
演示引導法
觀察對比法
合作交流法
拓展練習法
傳統教學方式內容單一、知識“死板”、以老師的講授學生的傾聽為主、生生交流少、課容量少效率低;而在信息環境下的`多媒體教學取材廣泛、內容豐富、“死板”的知識可以通過課件的演示“運功”起來,讓學生更容易體會到知識形成的過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容量方面更是超出傳統課堂的幾倍,有效的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利用多媒體,我將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設計為以下三個環節:
復習舊知
情境導入:利用小學生的好奇心,用簡單的問句——你想知道老師在忙什么嗎?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輕松的學習環境。這時候老師出示通過網絡資源搜集到的東營市交通工具的數據(這在以前是辦不到的),進一步讓學生整理并完成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的繪制。在學生展示時,進行提問: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特點?溫故舊知的同時深化對條形統計圖特點的認識,為下面的對比教學做下鋪墊。
學習新知
在傳統的課堂中死板的統計圖不可能將統計圖的特點一一直觀、清晰、形象的展示出來,不易于學生發現和掌握,為此我借助多媒體,將折線統計圖的繪制過程演示出來,利用這一優勢,不僅使學生了解了折線統計圖的繪圖過程,更能突出圖形的特點,為觀察對比折線統計圖與條形統計圖的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有效地烘托學習的氣氛。
通過多媒體演示折線統計圖的繪制過程和學生的復述,學生對折線統計圖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認識,清楚的知道了它是由點、線構成的,再讓學生根據圖形形狀的特點,給該圖起個形象的名字,同時板書課題,加深對它的認識。為更進一步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我設計了折線統計圖與條形統計圖對比這一環節,在這里受學生學習經驗和認知水平的差異,學生觀察到的,表現出不全面性,這正好可以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運用小組成員的集體智慧,各抒己見,有效總結,形成較為完整的結論。
在小組合作前:我向他們提供了合作交流的建議:
1、每位同學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
2、請一位同學擔當記錄員,記錄本組同學的意見,避免重復性敘述。這樣即沒有破壞合作交流的形式,又對學生的活動作了指導,有效地提高了合作的效率。合作中實實在在的看到了成果,而不是流于熱鬧的形式,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是小組的成果,雖書寫不夠工整,但卻看到了學生智慧的結晶。
讓學生說說生活中你在哪見過折線統計圖,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是有用的學科。
在練習的選取上,舍棄課本提供的資料,利用網絡資源搜集了關于東營市的各項統計資料,使學生感到學習的資源就來源于我們身邊的事物,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讓學生進一步認識我們的家園——東營,感受到東營的發展變化。
第一題的練習目的是讓學生體會折線的起伏,反應數量增減的變化,完善對折線統計圖的認識。
第二題目的是讓學生能根據統計圖的整體變化預測出今后氣溫變化的可能性,是升高?還是下降?哪種可能性大,滲透概率論的知識;并分析導致氣溫升高的原因,結合北京2008奧運會這一舉國大事,進行環保教育。接下來是
東營市20xx~20xx年公共綠地面積統計圖
東營市20xx~20xx年廢水排放量統計圖
東營市20xx~20xx年耕地面積統計圖
都是圍繞著東營的環境變化和基礎建設開展的。
拓展練習
總結新知,收獲體驗
我設計了兩個問題:
①折線統計圖有何特點?與前面所學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相比,折線統計圖有什么優點?畫龍點睛的問題,讓學生清楚的認識到本節課應掌握的數學知識和學習的內容。
②這節課你有什么新收獲?讓學生回憶本節課除了數學知識外,還積累了哪些新的學習經驗,有了怎樣的體會?這樣不僅重視了對數學知識的總結,還注意到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
布置作業:
本節課學生對折線統計圖的繪制過程有了深刻的認識,安排作業時,我考慮到不僅要培養學生收集數據整理數據的能力,還要能鞏固新知識點,又要為下一步的畫圖,做一個預習,因此設計了這一作業,可為一舉三得。
板書設計
在學生起名后,板書課題;在小組代表總結后,板書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以上是我的說課內容,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謝謝!
數學折線統計圖說課稿5
說教材
《折線統計圖》一課是四年級下冊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的基本方法,會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結果的基礎上,又一次認識一種新的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除了可以表示一個數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個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本課內容又為以后的復式折線統計圖作準備,通過正確地認讀統計圖,為今后的統計圖分析打下基礎。
說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認識,我把本課《折線統計圖》的教學目標定位于以下幾點
1.在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初步了解繪制統計圖的過程。
2.根據折線統計圖,學生能描述,分析數據,解決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根據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會根據數據的變化,學會預測問題的結果或趨勢,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現實的作用。
4.在學習探索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奧運事業的愛國之情。
本課的教學重點設計為: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學會制作折線統計圖。
教學的難點則放在: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說教學理念
我確立了“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設計理念
基于這一理念,我在教學過程中力求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從學生感興趣的素材,設計新穎的導入與例題教學,打破了傳統數學課的枯燥無味,給數學課富予新的生命力。導入用奧運會,畫圖用樂樂的體溫表,練習用老總選擇人員進行進修等,從而構建一種自主探究、和諧合作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和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說教法
針對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以及他們現在的知識水平。我主要采用了談話法、演示法、練習法、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讓盡可能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課堂上教師要成為學生的學習伙伴,與學生“同甘共苦”一起體驗成功的喜悅,創造一個輕松,高效的學習氛圍。特別是采用了課件演示描點的過程使學生清晰地認識到畫圖的過程,和課件演示線段的的上升、下降及傾斜角度決定增減幅度的特點,從而突破畫圖和歸納折線統計圖的難點。
說學法
教學時,我通過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入,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數學,使學生體會到觀察、概括、想象、遷移等數學學習方法,在師生互動中讓每個學生都動口,動手,動腦。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說教學過程:
本課分成激趣導入——探究新知——實踐應用——總結特征——運用知識五塊內容,
在激趣導入部分:通過今年奧運會的知識進行激發學生興趣,從統計表、條形統計圖來直接引入“折線統計圖”。
在探究新知部分:復習統計圖的各部分名稱,了解統計圖的制作過程,把統計圖補充完整和根據變化趨勢預測下一屆奧運會中國的金牌數量。
在實踐應用環節,我設計了樂樂的體溫統計表:讓學生制作折線統計圖,除了能讀懂圖外,還初步理解傾斜角度是決定了數量的增減幅度。從而總結特點:
先通過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異同點的對比,真正理解把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從不同點來歸納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觀察折線統計圖中線段上升——數量增加,下降——減少,傾斜角度——增減幅度,從而引出不僅能表示出數量的多少,還清晰能表示出數量的增減變化。
最后,在運用環節,設計了三個練習內容:
一是找生活中的折線統計圖并簡單分析數量的變化(股票圖、心電圖)。
二是用江南車城兩個銷售員的的統計圖來選擇進修的名額,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現實的作用。
三是比較兩個內容,從而來選擇哪一個內容適合用折線統計圖來表示。主要是為進一步進一步突出折線統計圖能清晰地反映出數量增減變化的特點。
說板書設計
我設計的板書既簡潔明了,又一目了然,體現了這一節課的重點與難點。
這節課,我認為學生動手了,但小組合作,討論得還不夠
數學折線統計圖說課稿6
我說課的資料是六年制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一課時《折線統計圖》。我將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折線統計圖》這一單元是四年級下冊的資料,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的基本方法,會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結果的基礎上,又一次認識一種新的統計圖——折線統計圖,學生的統計知識在這一課后將再一次得到發展。而本節課是這一單元的第一課時,主要是認識折線統計圖,并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基于以上認識,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于以下幾點: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在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折線統計圖,并明白其特點。
2、能從折線統計圖中發現數學問題,同時能夠依據數據變化的特征進行合理的推測。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經歷探索折線統計圖特點與作用的過程,感受從"具體"到"一般"的數學思想方法。
情感與價值觀:
經過對數據的簡單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價值。
本課的教學重點設計為:
認識折線統計圖并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的特點
教學的難點則放在:
能夠根據統計圖和數據進行數據變化趨勢的分析。
教學關鍵:
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三、說教學理念
本節課,我確立了"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設計理念。基于這一理念,本節我精心選取了很多的生活素材,使統計知識與生活建立了緊密的聯系。供給富有現實意義的素材,讓學生在分析數據、解讀數據的過程中,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發現數學知識,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針對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以及他們此刻的知識水平,本節課的教學以自主探究為主線,我主要采用了創設情境、引導探究、小組合作、組織交流等教學方法,讓盡可能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為學生創造一個簡便,高效的學習氛圍。
學法:《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的依靠模仿和記憶,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時,我經過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入,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數學,使學生體會到觀察、概括、想象、遷移等數學學習方法,在師生互動中讓每個學生都動口,動手,動腦。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五、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從生活實際出發,出示曲阜旅游圖片,引出近幾年來孔廟旅游的人數統計。激發學生興趣,從統計表、條形統計圖直接引入"折線統計圖"。
二、探究新知:
1、學生自主整體觀察,初步認識折線折線統計圖。明白統計圖的名稱及折線統計圖的構成。
2、在此基礎上出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小組合作討論、研究,在合作過程中讓學生體會能夠經過點看出數據的多少,而經過折線的起伏則能夠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在匯報時要讓學生用手勢描繪一下折線的起伏。初步體會傾斜角度決定了數量的增減幅度。進一步認識折線統計圖。
3、這時同時出示兩種統計圖讓學生自主觀察比較,思考兩種統計圖的異同,自由發言。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教師適時總結經過觀察比較認識到條形統計圖能夠清楚的看出數量的多少,而折線統計圖不但能夠清楚地看出數量的'多少,并且還能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比較本事又鍛煉了他們的歸納概況本事。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下頭就進入第三環節
三、知識應用:
1、利用病人體溫變化折線統計圖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現實作用。
2、我國24到29屆奧運會獲得金牌統計。在那里我安排了一個我國奧運健兒得金牌升國旗的短視頻,目的是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中放松片刻,并經過這個視頻再一次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3、小小辨析師。經過辨別這樣繪制統計圖適宜嗎,讓學生進一步明確折線統計圖的優勢在于能清楚的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而這個統計資料主要是統計各種文具的數量,所以不適宜。從而讓學生明白要根據統計的資料選擇適宜的統計圖。靈活運用知識。
一節課既要要大部分孩子吃飽,還要讓一部分孩子吃好,所以我設計了第四部分
四、知識拓展:經過你明白嗎?讓學生了解統計知識的來歷、發展,豐富學生的數學素養。
一節課是零散的知識拼湊在一齊的,為了讓學生對知識有一個整體認識,最終我設計了第五環節。
五、課堂總結。讓學生對本節課進行回顧,說說收獲。到達梳理知識,構成知識體系的目的。
六、說板書設計
在板書設計上力求簡潔明了,一目了然,充分體現這一節課的重點與難點。
板書設計:
點:數量的多少
線:數量的變化
折線統計圖不但能夠看出數量的多少,并且能夠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
數學折線統計圖說課稿7
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二課時復式折線統計圖。這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單式折線統計圖和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以體育方面的素材為例,通過第x~x屆亞運會中國和韓國獲金牌情況的對比,使學生感受到單式折線統計圖的局限性,進而了解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讓學生親身經歷處理數據的過程,充分認識統計的現實意義,增強民族自豪感。
根據以上教材分析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使學生經歷用復式折線統計圖描述數據的過程,了解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能看懂復式折線統計圖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據要求完成復式折線統計圖。
2、使學生能根據復式折線統計圖中的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比較和判斷、推理,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提高統計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增強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以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根據教學目標,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
讓學生形成初步的統計意識,能運用復式折線統計圖解決問題,會分析統計圖中的信息;教學難點是:制作復式折線統計圖,能根據折線的變化進行簡單的分析和推測。
教學理念
1、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合理整合媒體資源,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把枯橾單調的教學內容教活;
2、把課堂還給學生,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課堂上以學生討論交流為主,老師的引導、揭示為輔,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3、注重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且應用于生活,從而進一步調動學生人人都來積極學習有用的數學。
關于教學過程,我打算根據小學數學“探究式”四環節新授課的教學策略進行。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從本屆亞運會獎牌切入,輔以激動人心的圖片介紹,激發學生對亞運會的關切,感受祖國的強大,話鋒一轉再出示9—14屆亞運會中國韓國獲金牌情況統計表:在歷屆亞運會中,你用什么方法才能一目了然地看出我們國家取得成績的發展變化情況呢?你能很快比較出兩國獲得金牌數量的變化情況嗎?我這樣設計的依據是:數學依賴于生活,并從生活中抽象和升華。讓學生學習大眾的數學,學習生活的數學,這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觀。
第二環節,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在這個環節中,我打算分為3個步驟進行教學。
第一個步驟: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先課件出示中國韓國單式折線統計圖,把兩幅單式折線統計圖放到一起,再提出疑問:你能很快看出兩個國家那一屆金牌數最接近,那一屆金牌數相差最多嗎?由于強調的很快,學生觀察并產生認知矛盾:即不能很快地比較出兩個國家歷屆奧運會金牌數最接近或相差最多。意識到在以前學習過的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想到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利用更好的方法,把兩幅圖合并成一幅圖,那么合并成的統計圖應該叫什么統計圖呢?我告訴學生,像這樣的統計圖就叫做復式折線統計圖。(板書課題)
接著,我出示兩國金牌量統計圖,讓學生觀察、比較兩條折線,自主探索解決方法,教師因勢利導指導繪制復式折線統計圖。日常生活中手工繪制統計圖表的需要越來越少。新課標從實際出發,降低了對學生繪制復式折線統計圖的要求,只讓學生在已經確定了縱軸、橫軸并畫好格線的圖中畫不同的折線表示相關的數據,這樣既突出了繪制復式折線統計圖的關鍵環節,又能使學生更加關注統計的過程,從而更加全面地理解統計方法。因此,我先出示畫好的格線,并啟發學生思考:是先把表示兩個國家金牌的數據點都描出來以后再連線好,還是先把其中一個國家的金牌數據點描出來連線,再把第二個國家金牌數據點描出來連線好?為什么?再將復式折線統計圖合并過程用課件演示給學生看,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為復式折線統計圖的教學打下伏筆,同時提醒學生注意標題的變化、日期的填寫、圖例的位置及表示不同城市的線型:一條用實線,一條用虛線,也可用不同顏色的線來表
然后指導學生完成了復式折線統計圖(其中韓國的金牌折線圖讓學生在書上獨立完成)讓學生看著自己制作的統計圖小有成就感,再帶著興趣去充分觀察、比較單式折線統計圖與復式折線統計圖的不同點。讓學生對單式折線統計圖和復式折線統計圖進行比較,可以加深學生對復式折線統計圖的認識。
最后引導學生對課本上的3個問題展開討論和交流。交流的過程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因此我打算積極要參與到交流中去,隨時“捕捉”學生真實的思維狀況,以便對自己的教學預設作出適當的調整;
第一個問題,抓住復式和單式折線統計圖最基本的區別,讓學生明白圖中兩條不同的折線分別表示的是哪一組數據,認識圖例;第二個問題突出對兩組數據進行比較,使學生在比較中體會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第三個問題,引導學生繼續觀察統計圖,從中尋找其他的信息,進一步感受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學生充分分析、思考、發言,感受民族的進步,體驗民族自豪感,激發愛國熱情。
第三環節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本環節的主要任務是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在應用的過程中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產生策略,提高認識,發展思維,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因此關于習題的設計,我分了兩大類型:基本練習和綜合應用。充分體現了練習題設計的目的性和現實性。例如通過分析李欣和劉云兩名同學10天里進行1分鐘跳繩訓練的復式折線統計圖,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可以比較方便地比較兩組數據的變化趨勢。同時學習分析折線統計圖包含的信息:再結合練習二十五的第4題,給出AA、B兩種品牌彩電的銷售量統計表,讓學生據此畫出折線統計圖,通過分析折線統計圖,進一步體會折線統計圖比統計表更直觀、更便于比較的特點,并嘗試解決一些問題,體會統計的實際意義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時,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作出準確推測,提出合理建議,使學生再次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第四環節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提出:通過今天學習,大家有什么收獲?這一問題,讓學生在交流反饋的過程中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最后以奧運總結,呼喚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完成本課情感目標。
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會努力嘗試和諧的教學環境,師生的和諧,生生的和諧,以及課堂中動靜的和諧。學生在四人小組或同桌交流前,先讓學生獨立思考一些時間,使學生帶著自己的想法去進行交流、討論,避免為了形式而討論,真正的提高小組或同桌合作的效率。不過,這也是嘗試而已,在實際教學當中肯定很多的不足,請各位專家、老師多多指教。
最后說一說我的板書設計:我的板書是在和學生共同制作和交流復式折線統計圖的過程中擇要而記的,內容雖少,卻重點突出了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結構、特征及作用。
【數學折線統計圖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折線統計圖》的說課稿05-13
數學教學折線統計圖說課稿06-12
《折線統計圖》的說課稿05-22
《折線統計圖》說課稿11-26
折線統計圖說課稿09-25
折線統計圖說課稿01-06
《折線統計圖》的說課稿06-10
折線統計圖說課稿07-25
《折線統計圖》的說課稿02-16
《折線統計圖》的說課稿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