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么什么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于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教科書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時《大數的認識》。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準備、過程設計六個方面進行詳細闡述:
(一)教材分析
“大數的認識”是在學生認識和掌握了萬以內數的基礎上學習的,是萬以內數的認識的鞏固和發展,本節課內容是今后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和其他學科知識的重要基礎。
(二)學情分析
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萬以內的數。在日常生活中也碰到過比萬更大的數,具有一定的知識基礎,但大數的讀寫對于學生來說比較抽象,數位、數級增多,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三)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對本節課教材和學情的分析,結合以學定教的教學原則,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和“億”,掌握數位順序表,知道億以內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能夠根據數級正確地讀出億以內的數,
2、在認數的過程中,結合現實素材,使學生感受億以內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較大的計數單位,掌握億以內數數位順序表。
教學難點是:能夠根據數級正確地讀出億以內的數。
(四)教法、學法
本節課所采用的教法是游戲激趣、情景體驗、知識講授。
學法是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獨立思考。
(五)教學準備
在本節課中所需要的學具是撥珠計數器,教具是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這節課,為了體現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我以學生的“學“為立足點,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突出需求
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是創造的`先導。因此,上課一開始,我就出示了一組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儀式現場直播收視率的有關報道:國內騰訊等多家視頻網站對閱兵進行了網上直播。截至9月3日19時,各大視頻網站“閱兵”主題視頻共1381個,拿優酷網舉例,累計觀看人次超過25881296人,最高峰同時在線人數超2323500人,再次創下直播時段內歷史新高。
出示的這組數據中有一個是學生已學過的萬以內的數,有兩個數是將要學習的億以內的數,提問學生:這兩個大數你會讀嗎?
用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在躍躍欲試的情態下進入新課的學習。此時我順勢引出課題:億以內數的認識
二、自主探索,合作探究
這一環節是本課的中心環節,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安排了以下4個學習步驟:
1、創造計數單位“萬”和“十萬”
在剛才復習了有關數的知識的基礎上,我向學生提出挑戰性問題:9999的最高位是千位,那么比千更大的計數單位還有嗎?怎樣在計數器上表示出來呢?
讓學生帶著思考在計數器上撥珠數數,創造出新的計數單位“萬和十萬”,學生在撥珠的過程中也明確了10個一萬是十萬。
2、創造更大的計數單位
奧蘇泊爾說過:只有學生親身經歷、感受的東西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我大膽放手給學生,讓學生小組合作,,想一想,運用計數器撥一撥,想辦法創造出更大的計數單位,學生有了前面的認知基礎,在撥珠過程中在創造等大的計數單位的同時就比較容易理解10個十萬是一百萬,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10個一千萬是一億(教師板書),從而進一步得出結論: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為了讓學生真切感受到一億究竟有多大,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數概念,我出示多媒體課件將“一億”具體形象化,讓學生學會了用數學的眼光看生活。
3、整理數位順序表
課標指出,教師應重視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因此,我放手給學生,讓學生自學課本第3頁有關數位順序表的知識,在學生自學后再互相交流,從而讓學生在輕松的自學交流中完善了數位順序表,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4、學習億以內數的讀法
讓學生借助數位順序表讀數和脫離數位順序表直接讀數,并讓學生思考:大數怎樣讀才能讀得又對又快?從而引導學生發現:在讀大數時,可以從個位起每四個數位進行分級,然后再讀就比較容易了。這樣的教學設計,使“億以內數的讀法”在學生的自主探索中像一卷畫軸一樣,徐徐拉開展現在學生的面前。
三、拓展應用,思維提升
我本著“重基礎、驗能力、拓思維”的原則,設計了如下幾道練習:
1、小游戲(同時用課件出示):用數一數的方法求出一艘游艇的價格(這時要給學生提出數數要求:95萬以上,一萬一萬的數,是103萬)、一列火車的價格(20xx萬以下,一百萬一百萬倒著數,是1400萬)
2、課件給學生提供一些生活中的信息套餐,讓學生讀一讀信息中的大數,并說出橫線上的數字表示的含義。
練習的設計,鞏固了學生的所學知識,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練習的需求。
四、課堂總結、感情升華
提問學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以及課件演示每人節約一粒米、一分錢、一滴水的生活情境,再次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意識到大數都是積少成多的,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
五、說板書設計
各位評委老師請看,這一部分就是我對這節課的板書設計:
億以內數的認識:10個一萬是十萬10個十萬是一百萬;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10個一千萬是一億;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十。
六、教學風格
教育家波利亞曾經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現。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立足學生的發展”,組織學生在有效地數學活動中認識大數,體驗大數,應用大數,讓每位學生親歷新知的動態生成過程,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不知我以上的觀點與分析是否合理、到位,敬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我的說課就到這里,謝謝大家!(鞠躬,擦黑板)
關于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課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是以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為基礎,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和算法都將直接遷徙到三位數乘兩位數中來,因此,學生對算理和算法的明白和探索關不會感觸困難。但是,由于因數數位的增長,盤算的難度也會相應的增長,盤算中就會出現種種差別和環境。因此,這一課的'學習對學生來說也黑白常須要的。課本在擺設這一部門內容時,有如許一些特點:(1)建立與教學內容相融的學習情境,在辦理題目標歷程中教學盤算,并在生存中找到它的原型。(2)注意學生的自主探索,造就學生遷徙類推能力。(3)適當加大練習量,同時體現彈性要求。
2、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過程,掌握筆算的方法。
2)使學生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及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經歷與他人交流筆算的過程,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習慣。
3、教學重難點:
重點: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難點:乘數是兩位數乘法的積的定位。
二、說教法、學法
針對這樣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在教法上,我個人認為,在教學中應當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啟發、引導、設疑等教學手段及方法進行教學。
在學法指導上,讓學生掌握觀察、比較、發現、交流、合作等學習方法。
三、說教學設想
我這節課是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合作學習,探究方法、實踐與應用幾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以“同學們,你們愛不愛旅游”問題出發,引入本課例題教學。出示例題,讓學生尋找數學信息,直接列出算式,然后引出課題。
(二)合作學習,探究方法:
在這個環節中,進行以下四個層次的教學:
1、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145×12
在這個過程中,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并且允許小組間可以互相討論。
2、交流算法,讓學生自己說說自己的想法和思考過程
在這一過程中,充分讓學生說,只要學生說的是對的,不管是復雜還是簡單,教師到給予肯定,這也體現了算法的多樣化。
3、師生共同探究筆算方法
重點讓學生明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樣寫積?最后算什么?
4、師生共同總結計算方法。
(三)實踐與應用
1、計算:124×35
改錯關鍵:這個關鍵計同等個數學醫院的改錯訓練,通過改錯又一次的夸大了細致點,而這細致點正是本課的難點。
2、改錯關鍵:這個關鍵計同等個數學醫院的改錯訓練,通過改錯又一次的夸大了細致點,而這細致點正是本課的難點。
(四)歸納總結,拓展延伸:
本節課你學到了那些知識?三位數呈兩位數的算法是怎樣的?。
教學無定法,還請老師在教學中因材施教,使學生的成績早些提高。
關于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3
一、 教材分析(說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行四邊形是在學習了平行線和三角形之后編排的,是平行線和三角形知識的應用和深化。同時又是為了后面學習矩形、菱形、正方形、圓,甚至高中立體幾何打基礎的,起著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
平行四邊形在生產生活實踐中應用也很廣泛,學習他可以把理論和實際聯系起來,更好地為實現科技現代化服務。
在前一章《三角形》的學習中,學生對幾何"證明"開始入門,通過本章的學習可以使學生的推理論證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提高,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有一定的幫助。
為此,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編寫教材的意圖,結合學生認知規律和素質教育的要求,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如下:
2. 教學目標:
(1) 雙基目標:使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和性質,理解平行線間距離,并會運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解決簡單的問題。
(2)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猜想、歸納知識的自學能力和培養學生聯想、類比、轉化、推導、論證、演繹、抽象知識的數學思維品質。
(3) 非智力目標(思想目標):滲透從具體到抽象,特殊到一般,未知到已知的數學思想以及事物之間互相轉化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3. 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概念、性質以及性質的應用。
4. 教學難點:平行四邊形性質的靈活應用。
二、 教法(說教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行之有效的教法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保證,按教學論中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原則,教師的任務是制定目標,組織教學活動,控制教學活動的進程,并隨機應變、排除障礙,承認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了適應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能力,本節課采用"五點"教學法。具體如下:
1. 以"問題"為學生學習?"起點";
2. 以"范式"為學生學習的"焦點";
3.以"變式"為學生學習的"重點";
4.以"創新"為學生學習的"難點";
5.以"評價"為學生學習的"疑點";
三、 學法(說學法)
教學活動是教與學的雙邊相互促進的活動。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為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科學的方法,真正做到課堂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針對本課內容和以上教法,采用的學法如下:
四、 教學程序(說過程)。
1. 設問激趣,導入新課(起點):
首先復習四邊形的概念、明確四邊形的性質,然后用特殊化方法設計一問題:若四邊形的兩組對邊分別平行,則該四邊形是什么樣的四邊形?這樣導入新課的目的是使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去探索數學發展的規律,達到用問題創設數學情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并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讓學生敢于探索和猜想。
2. 誘導思維,以誘達思(焦點):
其次通過設問、質疑,進一步引導學生區分平行四邊形與一般四邊形,進而猜想出平行四邊形的特殊性質。同時教師整理出一種推導平行四邊形性質的范式,再讓學生聯想范式,演繹其他推導模式,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去 觀察、猜想出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在教師的范式的有誘導下,達到演繹數學論證過程的能力。
3. 變式問題,突出"重點":
通過具體問題的觀察、猜想、演繹出一些不同于一般四邊形的性質,進一步由學生歸納總結得到平行四邊形的性質。通過投影不同層次的典型習題給不同層次的學生練習,讓學生自己去掌握"重點"。
4. 引導創新,化解"難點":
設計"無圖形"和"無結論"問題,引導學生讀題、審題、畫圖、觀分析、猜想、歸納,然后把問題中所有可能的結論推導出來,通過這種開放式問題的解決,既達到突出"重點",又化解"難點"的目的。
5. 反饋補缺,消除"疑點":
在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過程中,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時,教師做適當的評價和提示,以彌補學習不足之處,從而達到消除"難點"的目的。
6. 總觀全課,找到收獲:
教師對此課學生的表現作一小結、評價,特別是對"兩頭"的學生予以表揚,告訴學生本節是本章及以后學習的基礎,要求他們在以后學習中會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去解決實際問題。
7.板書設計:
4.3平行四邊形性質及應用
1、平行四邊形的定義:
2、平行四邊形表示方法:
3、平行四邊形的性質:
(1)從邊看;
(2)從角看;
(3)從對角線看;
4、平行線間的距離
關于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4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路程、時間與速度”是在學生學習了“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這一運算技能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的解釋與運用,由以往第一學段的圖畫情境應用題的數模學習過渡到現在第二學段的文字應用題的數模學習。通過教材這種概括的、單列的數量關系向學生提供一種新的數學模型(即數量關系式),這種數學模型將應用到以后文字應用題的學習中去。
2、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編寫意圖、學生知識的基礎和心理發展的規律,我確定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
(1)在實際情境中,理解并掌握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2)結合實際情況,根據路程、時間、速度三者之間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的問題。
(3)樹立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思想。
3、教學重點、難點及關鍵:
(1)重點: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2)難點:掌握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并運用這些數量關系分析與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關鍵:通過生活中的實際情境,讓學生感知與形成“路程、時間、速度”這三個概念,并切身體會每個物體的快慢與路程和時間都有關系。
4、教學準備:
小學生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思維形式,再向抽象思維轉化。為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本節課我借助下面的教具幫助教學:
(1)多媒體教學課件。
(2)皮尺、秒表。
二、說教法:
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根據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我用演示法、情境教學法、引導發現法、多媒體電教法、嘗試教學法、反饋法等教學方法的有機結合。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這三個概念。并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時間與速度三者之間的關系,整節課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三、說學法:
因為“速度”這個概念比較抽象,學生在理解時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難,故而教師創設一個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課件演示),幫助學生經歷一系列的觀察、實踐、探索、分析、思考、交流的過程,逐步讓學生理解“路程、時間、速度”這三個概念,并建立這個問題的數學模型(數量關系式),然后運用這個模型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材提供的練習和教師補充的習題)。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我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從而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標準》所提出:展現知識的產生和應用過程,形成“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與應用”的基本敘述模式,我將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四個環節進行。
關于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5
尊敬的各位評委,你們好!我說課的題目是《你寄過賀卡嗎?》。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110,111頁,下面我從三個方面來談對這節課的設計。
一、教材分析
這節課安排在第六單元統計的最后一節課,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數據的收集、整理之后,教材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出發,安排了你寄過賀卡嗎? 這一實踐活動課。這節課要求學生通過閱讀資料、運用統計和估算等數學知識,發現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并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交流,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同時付諸實施,使學生體驗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另一方面,通過整個活動,使學生從身邊的小事中,發現它背后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敏銳眼光,增強學生環保的意識,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整個這節實踐活動課,我把它大體分為三部分,在這三個部分中,通過課本中的閱讀材料,要求學生能夠感受到寄賀卡與環保之間的聯系,即發現問題;通過小組學生調查,利用身邊的數據,運用統計和估算等方法得出結論,即分析問題;最后一部分是解決問題,這部分教學內容是在學生發現了問題,分析問題之后,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問題的方案。
據此,我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 通過閱讀材料和進行調查,使學生體驗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
2、 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從身邊的小事中發現它背后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敏銳眼光。
3、 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環保意識,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重點難點:
通過學生對課本閱讀材料中內容的閱讀,和對調查統計的數據進行分析,最后達到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法和學法
教法和學法是體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本節課的教法和學法體現如下特點:
1、以學生的觀察、調查、討論為主,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運用多媒體等各種手段激發學生學習欲望和興趣,組織學生活動,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全過程。
2、切實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討論、操作、歸納,提高學生對統計結果和估算等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觀察討論,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學生得到獲得新知識的成功感受,從而激發學生鉆研新知識的欲望。
三、教學程序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體現在,學生對身邊事物的觀察以及學生的動手、動腦等方面,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心理,教學程序設計如下:
(一)創設情境 發現問題
1、問題引入,你寄過賀卡嗎?、你知道你們平時寄賀卡與環保有什么聯系嗎?(演示)這樣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好奇心與求知欲。
2、然后播放一段造紙動畫片(演示)。這個動畫直觀、形象,學生一看便知道紙是用什么造出來的,這主要是為學生進一步理解后面閱讀材料中的數據打下基礎,減輕學生的理解。因為我懷疑,如果沒有此動畫片,學生對紙是由樹木造出來的不太相信,播放此動畫片能直接打消學生的疑慮,進入樂學狀態。
3、繼續播放影片(演示),出示閱讀材料,通過學生的閱讀、思考和教師的引導,使學生理解平時寄賀卡的行為消耗了大量的木材,對廢紙的有效回收是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
(二)分析問題 感知教材
分析問題的過程就是根據閱讀材料中的內容,以及對調查統計結果數據分析的過程。這部分內容,貫穿了對統計結果和估算等數學知識的運用,需要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對這部分的教學,我是這樣安排的:
1、將我個人的調查結果公布(演示),再根據學生已掌握的方法,引導學生分別求出它們的總數和平均數。
2、全班同學每五人為一小組討論五個問題(演示),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達到人人參與的效果。每個小組還可以把討論的結果拿到全班交流,進一步引發學生對現有的統計數據進行思考,合作探索解決問題。我相信,通過學生的合作、交流、探索,他們能得到樣一個結論:為保護森林,應該少寄賀卡。在這些討論問題中,第五個問題,誰能說說少寄賀卡,除了能保護森林之外,還有什么好處嗎?這一問題可以引發學生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達到拓展的目的。
(三)解決問題 升華提高
這部分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分析問題之后的又一討論活動,主要是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根據這部分的教學內容,我再次將學生分成小組,要求每組討論出節約用紙、拯救森林的具體措施。對討論中出現的情況可采取互評、互議的形式,在互評互議中出現的具有代表性的問題,我采取全班討論的形式予以解決,以此突出教學重點。為此我選擇了幾個具有代表性的結論做成動畫(演示),充分肯定學生的討論結果,另外,為了拓展學生的思維,我還特意制作了一個調皮學生,他說他知道,就是不說。這樣設計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去思考,去探究其它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目的。
在學生討論的時候,根據這部分的教學特點,我制作了一首《高山流水》背景音樂放在里面,可根據教學的需要適當播放。這首音樂聽上去本身就有一種讓人回歸大自然的感受。
(四)歸納總結 練習反饋
引導學生對知識要點進行總結,梳理學習思路(演示)。并布置學生課后練習:仿照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做一張你喜歡的賀卡送給同學。(如生日賀卡、新年賀卡等)
本節課意在創設愉悅和諧的樂學氣氛,優化教學手段,借助電教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加強師生間的合作,營造一種學生敢想、敢說、敢問的課堂氣氛,讓全體學生都能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培養。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07-29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說課稿11-19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11-18
四年級上冊數學《大數的認識》說課稿06-24
四年級上冊數學《大數的認識》說課稿11-29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的說課稿06-20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說課稿02-07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說課稿范文04-20
《天平游戲》說課稿四年級上冊數學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