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說課稿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么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說課稿1
一、 說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的內容,本節課是讓學生初步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的計算方法,教材通過“跳繩”這個游戲來教授新知識,即方便又實用。教材根據兒童的認知特點,抓住所有兒童的天性-----“好玩”來設計。取材于學生所熟悉喜愛的活動,讓學生感到親切、生動有趣。讓學生自己提問,自己解決,體現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化。
二、 說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位數減一位數、兩位數加減整十數以及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等多種計算方法,能熟練進行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計算,也能夠較為熟練的運用豎式計算,已理解并牢記豎式計算中應注意的問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探索并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用運數學語言表達計算思維過程;提高學生觀察、思維、計算的能力。
2.讓學生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獨立性。
3.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生活化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輕松愉快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并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
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退位的算理,掌握退位的方法。
三、 說教學流程
1.從游戲“跳繩”開始,即復習以前學習的內容,有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2.由“第一屆陽光體育節”引出課題,出示情景圖,讓學生獲取信息,引發問題。
3.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利用學具先撥一撥,說一說。再列豎式解決。在列豎式時,需要注意哪些?和學生一起邊回憶邊寫。最后小結列豎式的要求。
4.掌握方法后,通過一系列的游戲,讓學生在玩中學,即玩的高興,又學到知識,將枯燥的計算教學,變得很輕松,玩的高興,學的輕松,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中所萌發出的滿足感、學習信心,中主動意識。是教學的成功所在。
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方程的意義及等式的性質的基礎上進行的,主要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方程的計算方法。學好本節課的內容不僅為以后學運用方程解決小數,分數的問題奠定基礎,而且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好的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
2.教學目標
結合新課標對方程這一部分的要求,本節課的具體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結合實際情景,理解和掌握方程的解法并正確的計算
(2)在探索中,培養學生用方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在學習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合作能力
3.教學重難點:依據本節課的具體情況和教學目標,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培養學生正確解方程,并能用方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教法
本課的教學以自主探究為主線,以發展創新為宗旨,主要采用談話法,引導探究法和觀察發現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全面,全程,全心參與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充分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具:多媒體課件
三、學法
根據《新課標》對學生學習方式的要求,本節課學生主要以嘗試法,自主探索法,合作交流法進行學習,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總體思路,我設計了激趣導入約3’、探索新知約20’、鞏固應用約15’、課堂總結約2’,四個環節進行教學,具體過程如下:
1.激趣導入
我是這樣導入的:大屏幕出示情境圖,一天笑笑和淘氣在做猜數游戲,笑笑:把你心里想的數乘2,再加上20,等于多少?淘氣:等于80。笑笑:你想的數是30。淘氣:你是怎么知道的?同學們你知道笑笑是怎么知道的嗎?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猜數游戲》問題(教師板書)這一環節,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發現問題,使學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培養學生用數學的角度觀察事物。
2.探索新知
這一環節我分三步進行教學
第一步自主探索方程的解法
同學們,在上面的情景中你能得出什么樣的等量關系呢?你能用一個是子把它表示出來嗎?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匯報結果:在上面的情境中我發現了心里想的數×2+20=80,如果我們把心里想的數看
成是x這個使等式可以改寫成什么?生:這一環節讓學生自己動腦思考和探索,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了學生合作和探索的精神。
第二步學生匯報,師生交流
現在大家自己動腦試試看你能不能把這個方程解出來?教師提示:如果用等式的性質來解該怎么做呢?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匯報結果2x+20=80,我先在等式兩邊同事減去20就變成2x=60,再在等式兩邊同事除以2得出x=30(教師板書)非常好,剛才他說出了解方程的過程,在解方程中有些步驟是可以省略的,下面老師把這個方程完整的解給大家看:因為原題中沒有x,所以我們在列式前要先把x設出來,解:設這個數為x 2x+20=80 2x=60 x=30 答:這個數為30。
在解方程過程中,等號要對齊,計算完了不要忘記寫答。現在你知道笑笑是怎么猜到了吧!這一環節讓學生從具體問題出發,主動參與有效的保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第三步驗證結果,鞏固知識
我們能不能驗證一下我們的結果是否正確呢?怎么驗證呢?引導學生把x換成30進行驗證2×30+20=80,所以我們的結果是對的,現在同學們倆人一組也來做一下猜數游戲吧!這一環節讓學生嘗試驗證計算結果使知識及時內化到學生的認知結構中
以上三步,引發學生帶著問題獨立思考,小組交流,教師適時點撥,小結,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教學目標
3.鞏固應用
練習是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徑,為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我設計了三種練習:
(1)基本練習:解方程6道題讓學生獨立思考,集體訂正,鞏固對知識的掌握
(2)變式練習:解決問題1.2題,讓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集體訂正,進一步鞏固對知識的掌握
(3)拓展練習:拓展題先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在全班交流經驗,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五、板書設計
這樣的板書設計,突出重點,使教學目標一目了然,便于學生觀察、比較。
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說課稿3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數學第一冊第一單元8、9頁的內容。本課是在了解兒童的認數、數數情況,以及1~5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小貓釣魚這一生活情境讓學生觀察、思考、交流,理解0的含義,即0可以表示一個物體也沒有,也可以表示起點和(或)分界點,學會讀、寫0。教科書的編排是先認識0的意義(表示什么物體也沒有),再認識、理解0的其他含義,最后書寫0,并將知識拓展到課外,尋找生活中用到0的地方。根據一年級新生喜歡聽故事和做游戲的特點,通過生動有趣的游戲活動,使學生樂學、愛學。
二、說學前分析
對0的認識,許多學生只把0理解為什么都沒有,對0可以表示起點(或分界點)基本沒有接觸過,因而對0的更深刻的認識,單獨安排一節是十分必要的。通過對0的認識和理解,學生可以認識到一個數所表示意義的多樣性,體會答案的不惟一性。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使學生初步知道0的三個含義,通過直尺認識0在數中的順序,會讀寫0.能力目標:
2、指導學生規范寫0,培養學生書寫能力。
3、體會數的意義的多樣性,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4、通過探究活動發展的求異思維和創新能力。
情感目標:
在生活中會運用,初步培養學生的運用意識;進一步體會數與生活的聯系。引導學生做事要認真的態度。
教學重點:
1.初步知道0的含義,0在數中的順序,會讀寫0.
2.指導學生規范書寫,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教學難點:
理解0的三種含義
四、說教法,說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將以多媒體為教學手段,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等實踐活動中完成教學,并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情境導入法:創設富有情趣的活動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的濃厚興趣與動機。一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小,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容易疲勞,因此,我以釣魚游戲的形式為切入點,將數學知識融于他們感興趣的活動之中,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學生很自然地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引入多媒體教學,
設計小貓釣魚的情景圖,以鮮活的圖片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3、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為了更好的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我通過出示直尺、溫度計等實物引導學生
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在開放性的討論中架起從已知到未知的橋梁,去獲取新的知識,讓學生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和探索方法的過程中,發現新舊知識的聯系,發現不同于常規的思維方法和途徑。
學法可歸納為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好學。
(二)舉例說明法:學生說出生活中用0的例子,理解0的含義,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感悟數學的應用價值。
(三)操作觀察法:利用直尺、溫度計、臺秤等實物或圖片讓學生通過觀察來直觀感知0表示起點和分界線的意義,突破學習的難點。
(四)活動練習法:把練習設計成各種活動,使學生樂于參與,激發學生樂學的欲望。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播放數字歌)
(一)組織學生做釣魚游戲,并計數,比比看在一定的時間里誰釣的魚最多?多者獲勝。利用游戲的形式開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今天,小貓們也舉行了一場釣魚比賽,你們想不想去看看比賽的情況呀?我們來幫小貓記一記,四只小貓分別釣了幾條魚,好嗎?(出示主題圖).
(點評:“借助小貓釣魚”的有趣情境,呈現一組情景圖,使學生直觀形象地看到變化過程.我在這里注意聯系學生的兒童心理特點,通過學生喜歡的童話形式,豐富學生的感性積累,發展學生的數感.)
二、新知探究:教學0的含義。
(一)0表示沒有。
你們能把這些數(小貓釣的魚的條數)寫在下面的田字格里嗎?
1.出示圖片
(1)學生在書上寫數.
(2)展示
教師:你認為他哪寫的好,哪還需要改進呢?
(點評:學生之間的評價也很重要,在學生評價中我有意識的進行引導,讓學生可以看到其他同學的優點,引導學生正確的進行互評.)
教師:小黃貓一只也沒釣著,在他的下面應該寫幾呢?(寫0)它怎么一條魚也沒有釣著呀?(因為做事不認真,三心二意……)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我們做事時不能像小黃貓一樣,應該認真做事,專心致志……
教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0”的認識.(板書:0的認識)
教師:你們的知識可真豐富!0也和1、2、3這些數一樣,也是一個數.
師指著小貓下面的0問:在這里0表示什么呢?(沒有)板書:沒有
2、實踐體會0表示沒有的意思。
(1)猜鉛筆的游戲。先是師生猜再由學生小組合作活動猜一猜,注意要創造出用0表示的。
(2)教師舉例讓學生理解:如小猴吃桃、放飛氣球等。
(3)學生舉例:在什么情況下可以用0表示。(我有一支鉛筆用玩了,剩下0枝。媽媽給我了三個蘋果,我一天吃完了,我還有0個蘋果……)通過這一環節,不但使學生可以清楚地理解0表示沒有的含義以及在什么情況下就可以用0表示,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教師對說得好的學生應及時給與表揚和獎勵。
3、教學書寫0。
1、教師:我們剛才已經認識了0,那么0像什么呀?說一說,你會寫0嗎?
2、課件演示:0的寫法,學生認真觀察。
3、教師在黑板上邊演示邊講解,強調格式,學生書空。
4、描紅,練習書上的第8頁寫一寫,寫完后進行展示。
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說課稿4
一、說教材
《數鉛筆》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材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數》的內容。在一年級上冊的學習內容中,學生已經熟練掌握了20內數的數數、比較及加減運算,對20以內數的組成也有了初步認識。本課教材安排了“數鉛筆”這一情景和一些相關的練習題。意圖是讓學生通過用不同方法數數,認識 100以內數的組成,會數、會讀100以內的數。并在具體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數感,體驗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運用不同的方法數出100以內的數,通過數實物、表示結果、圈一圈的活動,感知以10當一的優越性。
2、過程與方法:通過選擇合適的方法數數,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的能力。增強學生優化算法的意識。
3、情感與態度:通過小組調查、數數活動,初步體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
教學難點:
感知以10當一的優越性,自主建構新的計數單位“十”。理解計數單位“一”和“十”。
課前準備:
1、學具:小棒100根。
2、課前調查活動:調查生活中哪些方面存在數。
二、說教法與學法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動手操作為主,讓學生的操作中啟迪思維,在合作交流活動中體驗數學,體現自主探索的優越感。感受數學活動的有趣性,初步滲透數學的生活性。
三、說教學流程
(一)檢查課前調查并復習
師:上學期我們學習了20以內的數。我想問問小朋友一個數從右邊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教學預設:學生說出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
師:同學們,老師布置你們回去調查生活中哪些方面存在數,現在請你們四人小組里面互相說說你發現生活中哪些方面存在數。并且說說這些數個位上是幾,十位上是幾,這個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巡視指導)。
[教學預設:學生能說出類似我家有8盆花,8只有個位,是由8個一組成的;這棟樓有16戶人家,16的個位上是6,十位是1,16是由1個十和6個一組成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并對20以內數的組成進行復習,對新課進行鋪墊。]
師:剛才有的小朋友說的物體的個數超過了20個,你們還會數嗎?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數100以內的數。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知學習新課的必要性]
(二)探究新知
1、數一數。
(1)師:這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說一說你是怎么數的?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分組討論,然后每個小組選一個代表向全班匯報數小棒的方法。
[教學預設: 1根1根數;2根2根數;5根5根數;10根10根數等,此時就讓全班學生接數。對每一種數法給予肯定]
[設計意圖:學生先獨立思考,再通過小組內合作數數,了解數序互相提示、檢查。尊重學生富有個性的學習成果,培養學生合作意識。通過交流感受數法多樣化。]
(2)優化數法,練習10根10根數,邊擺邊數。
師:你最喜歡哪種數法?為什么?
[教學預設:10根10根數,因為最快。]
那我們也像那個小朋友一樣,10根10根數,并且我們利用帶來的皮筋,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
[設計意圖: 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呈現不同的表示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各種方法的異同,培養學生優化意識。通過對比幾種數法,體現以10當一的優越性。]
師:小朋友們想一想,1捆是10根小棒,那么10個一就表示1個什么?2捆小棒表示2個什么?5捆,8捆又表示什么?數一數一共捆了多少捆小棒。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計數單位“十”和“一”]
(3)學生跟著老師在一次十根十根數100根小棒。并用皮筋把10捆捆在一起。
(4)明確十進關系。
10個一是1個十,10個十是一百。
2、圈一圈,數一數。
數P2練習。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從實物到數點子,從規則排列地數到混合排列的數的過程。數的時候,可以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數,引導學生十個十個地數。]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第3頁練一練,第1題,
2、完成練一練第2題。
3、游戲:接力賽
教師說清游戲規則:兩人做游戲 ,一人說出3個有規律排列的數(如34、36、38)另一人接著按規律再數出3個數。
4、練習5(開放題)。
[設計意圖:主要體現幾點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以游戲的形式鞏固練習,讓學生不覺得累;讓學生感受成功。激勵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體現數學的趣味性與多樣性]
四、總結
談自己本課所學到的知識
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說課稿5
尊敬的各位領導和老師:
大家好!
一、說教材、教學內容
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數學新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加減法(一)第八課時《分蘋果》。本節課是在學生理解了加減法含義,對加法交換律有一定認識并掌握9以內的加減法的基礎上展開。同時,本課10以內的加法與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后續學習20以內加減法應用以及100以內加減法應用的基礎知識,需要每一個學生切實掌握。
教材編寫首先通過分蘋果為學生積累對10的加減法的感性認識奠定基礎,教材創設豐富多彩的練習活動,不斷強化數的分與合的意識。有關10以內的加減法在計算教學中十分重要,讓學生將每次的分配過程用數據記錄下來,從而引入10的各種分配方法。接下來通過練一練中連一連以及口算進一步鞏固掌握10的加減法。爬臺階、說一說,填一填等環節的設置讓學生開闊思維自主探索,結合教師的引導,鍛煉從而提高學生的對運算學習的興趣、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思維方式及運用數學運算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二、說學生
本課教學的對象是受過學前教育的兒童。他們對新知識有很高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但年齡小,認識與思維方式仍處于直觀形象的階段。在教學中要注重聯系學生的實際,重視直觀實物操作與言語解說引導相結合,采用多種練習方式,設計不同層次教學習題,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其中,激發興趣鞏固所學,并培養學生運用所學解決簡單問題的思維方法和能力。學生們通過本章節前幾節課程的學習和練習,已經理解加減法的含義,體會到加法的交換律,掌握9以內的加減法以及一定的運算思維方法,教學時要在這些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逐步構建完善自己的認知結構。
三、教學目標
1. 在分蘋果的操作活動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實際意義,逐步發展解決問題的意識。
2. 初步掌握10的加減法,并能正確計算。
3. 發展有條理思考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重點難點
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說課稿6
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有趣的圖形》第一課時。
一、教材簡析
《認識圖形》這部分內容,是本冊教材《有趣的圖形》這一單元的起始課,是在第一冊認識了立體圖形的基礎上,讓學生初步認識平面圖形,為以后學習更深層的幾何知識打下基礎。教材體現了從立體到平面的設計思路,注重讓學生通過操作活動體會面與體之間的關系。
1、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并辨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
能力目標: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形成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
情感目標:通過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2、教學重點
會辨認這四種圖形。
3、教學難點
體會“面”在“體”上。
4、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立體圖形實物若干、平面圖形若干、白紙、彩筆等。
二.教法學法
本次教學活動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與應用”的模式呈現教學內容,注重讓學生體驗“從立體到平面”的探究、建模過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強調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融觀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學習方法為一體,注重讓學生在操作體驗中學習。
三.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我們的好朋友淘氣帶我們來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這座城堡里,住著各種形狀的圖形,請小朋友們認一認,說一說這些圖形的名字。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都是立體圖形。在圖形的城堡里,除了立體圖形家族,還住著一個龐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圖形。
(課件出示:平面圖形)
學生嘗試說說認識的圖形名字。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認識這些平面圖形。
(板書:認識圖形)
(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從常見的物體出發,再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平面圖形,豐富學生對平面圖形的感性認識。)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體”上
(1)觀察操作。
提出要求:這些平面圖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體中,請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說一說,趕快行動吧!
(2)匯報交流
說一說:你在什么物體上找到了什么圖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圖形的面,有什么感覺?(引導學生說出“面”的主要特點是平。)
(通過“摸”的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體會到物體的每個面都是平的。)
(3)引導發現
(課件演示“面”在“體”上的分離過程)
師:通過剛才的觀察發現,這些平面圖形的家都住在立體圖形上。
(通過“看”,初步體會面在體上)
2、動手操作,合作學習
(1)教師啟發:誰能想出一個好辦法,把這些平面圖形從立體圖形上請出來,留在桌上的白紙上呢?
(這一要求既有挑戰性,也有探索性,同時具有操作性。)
(2)小組合作完成
(3)匯報、交流不同的方法
引導學生想出多種辦法(可用描、畫、印等方法),給予贊揚。
(充分給學生“說”的機會,讓學生陳述操作過程,表達親身感受,培養語言的條理性,促進思維的邏輯性。)
(通過這種“做中學”,讓學生積極參與操作過程,親身體驗面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建立平面圖形的空間觀念,突破本課難點。實現數學學習的親歷性,突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實現教與學方式的變革,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課程價值觀。)
3、小結
我們從長方體上找到了長方形,從正方體上找到了正方形,從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圓柱上找到了圓形。我們還發現,這些圖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個面,所以,就把這些圖形叫做平面圖形。
4、游戲:我說你想
試試你掌握的本領。老師說一個圖形的名字,請你閉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樣子,一邊想一邊用手指畫一畫。
同桌之間可進行互動練習。
(通過讓學生閉眼想象所學
的圖形,培養空間想象力,有效地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鞏固加深,遷移拓展
1、連一連:將圖形與名字連線
(變式圖形的呈現,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將獲得的性質特征概括到同類對象中去,使學生在概括中獲得對圖形進一步的理解。)
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里還見過這樣的圖形?
(教師先引導學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體上有這樣的圖形,可離開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發現告訴大家。)
師:其實,在我們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這些圖形,現在,我們一起去馬路上看看吧!
說一說:這些交通標志牌是什么形狀?
(課件演示:介紹交通標志牌的作用,滲透交通安全教育)
(將數學課上認識的圖形與生活中的物體融合,加深對這些圖形的認識。借助生活中的真實情境,引導學生對生活的觀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3、找朋友(進一步體驗“面”由“體”得。)
4、數一數數一數每個圖形分別是由哪些平面圖形組成的?
5、拼一拼
今天這節課小朋友學得很好,胡老師要獎勵給每個小組一份禮物。請打開禮品袋(袋內裝有平面圖形若干),用里面的圖形拼出你最喜歡的東西。
(1)小組合作 評課稿連接: pkg/
(2)交流展示。說一說,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圖形?
(拓展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滿足學生的創造欲,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通過作品的展示,讓學生學會自我欣賞和互相欣賞,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6、全課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認為這節課最有趣的是什么?
板書設計:
認識圖形
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
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說課稿7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第三單元“摘果子”一課。
一、說教材
本課是學生學習減法的開始,學生對減法的含義體會不深。教材從學生日常生活入手,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解決問題的濃厚興趣及必要性。初步體會減法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因此,我根據教學要求,學生特點確定教學目的為:
知識目標、初步體會減法與生活的聯系。
在具體情境和活動中,體會減法含義;能正確列出并讀出算式。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與語言交流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大膽發言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體會減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體會減法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具:多媒體課件,小黑板
二、說教法
本課我采用觀察操作,練習,討論多種方法交進行教學。目的是使學生在“摘果子”這一生活情境中初步感知減法含義。
三、說學法
學生本課中通過觀察操作,提出問題,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加深對減法的理解。
四、說教學流程
根據數學“創境——探究”教學模式,我把教學過程分為四個階段。
(一)復習準備,創設情境
l 在這一環節,我充分利用“摘果子”這一情境。“秋天是豐收的季節,園,自然過子里的果子成熟了,蘭蘭提這籃子來摘果子。她請我們一起去,你們說好嗎?那我們出發吧!這樣學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調動起來渡到第二階段。
(二)探究新知,總結規律
首先讓學生看圖觀察,樹上原來有幾個果子?蘭蘭摘走幾個?還剩幾個?教師引導學生講圖意提問題,這樣即可以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提問題能力,又為以后學習減法應用題打下基礎。接著指名列式計算,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自己讀算式,認識減號。為了加深對減法的理解,我問:“你是怎樣知道
還剩3個果子?為什么用減法算?”學生對減法的理解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我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尋求不同解法。
為使每個學生對減法含義的理解,建立在親身體驗和動手操作的基礎上,我設計了同桌擺鉛筆的小練習。一人說另一人擺。最后我引導學生:生活中還有很多事情與減法有關,你能舉例說明嗎?讓學生找找身邊的減法,初步體會減法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再進行小結質疑:蘭蘭見到同學們學得這樣好高興得忘了剛才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誰能告訴她?如果沒有問題進行第三街段。
(三)鞏固練習,形成技能
練習是發展智力,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練習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突出重難點。因此我設計了這樣的練習題1看圖填算式。讓學生對本課知識點進一步掌握。2算一算檢查學生離開圖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3到5題也是看圖計算。其中4,5題答案會有不同的結果,只要學生解釋合理,我都給予肯定。為了培養學生分析,比較的能力我設計第6題是比較大小。這道題我采用同桌合作學習,讓學生通過互相幫助合作解決困難,讓他們每個人都產生成功的喜悅,調動了學生的非智力 因素。最后是學生們喜聞樂見的形式游戲“摘果子”讓孩子們在玩玩,笑笑,算算中結束本節課。
(四)全課總結,強化新知
一堂課的結束,要讓學生明確所學的知識,建立知識網絡。我問;“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培養學生概括能力。
這節課我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同時,自主感受,協調發展。力求圓滿完成教學任務,使課堂教學優質高效。
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說課稿8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二冊第七單元加與減(三)第一課時76頁《套圈游戲》。這節課是在學生學完“100以內加減”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我通過課件創設“套圈游戲”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活動中體驗數學和理解數學,強調數學與社會的聯系,通過學生數學活動的參與,目的是讓學生探索并掌握100以內數連加的計算方法,進一步體驗算法的多樣化,并滲透估算意識的培養。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100以內數連加的計算方法,進一步體驗算法多樣化。
2、發展初步的估算意識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感受數的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并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重點:探究并掌握100以內數連加的計算方法。
難點: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
二、說學情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還是以無意注意為主,教學時盡可能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密切知識與生活的聯系,使知識變成學生的切身需要,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使他們在玩中學,在動中求知,通過探究、交流去探索創新。
三、說教法、學法
本節課屬于計算教學。為了避免單純計算而帶來的枯燥無味,我抓住低年級學生好動愛玩,好奇心強這一特點,按排了四種教學方法來完成教學,運用觀察法-獲取已知的條件,用估測法-體會估算必要性,用引導法-體驗算法多樣化,用游戲法-擴展學生的思維,讓計算教學也生動豐富起來。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按以下四個環節進行: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以六一活動為切入點,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
(二)驗證猜測,探索算法
估算。學生通過分析統計表上的數據,初步估計淘氣是贏家,培養學生初步的估算意識和能力。此處,學生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采用多種估算方法去進行估計。(1)比較每一次得分的多少;(2)比較贏的次數;(3)通過移多補少比較贏的次數;小朋友說得都真不錯!但是你的估計真的對了嗎?我們用什么樣的方法來驗證一下呢?
(1)學生說方法:可以先算出三次比賽結束后,淘氣共得了多少分?
再算出三次比賽結束后,笑笑共得了多少分?然后再比較。
(2)揭示課題。生說師板書:淘氣共得多少分?24+29+44=
觀察這個算式有什么特點呢?(三個數連加)以前我們也學過,你知道連加的運算順序是什么呢?(生:從左到右計算)
2、探索算法。(1)學生自己探索算法。(學生通過對前面所學知識的遷移,自己嘗試計算三個兩位數連加)
(2)反饋,交流算法。學生上臺介紹自己的方法。教師適時講解。
(3)優化算法。讓孩子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法,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出三次比賽結束后,笑笑共得了多少分?
3、小結:通過計算,可以驗證我們的估計是對的,其實估算在我們的生活中起很大的作用,我們經常要運用它。
4、及時練習書上的練一練的第一題的兩道
(三)鞏固新知,運用新知。1、套圈游戲繼續猜想70分可能套中哪兩只動物?要想贏第三次會套中哪只發散學生思維2、出示文藝演出的題目以學生生活為背景,有意識地將計算知識與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緊密結合起來。積極引導學生發現原型以外的知識,賦予學生在數學深層次上思考的機會。3、奧運會估算意識問題意識的培養。
(四)交流評價,課堂總結
這一環節是全課的總結部分。我以“這節課你學會什么?”這一問題引導學生交流本節課學習的內容,使他們強化對新知的理解。
以上是我對《套圈游戲》這節課的教學設想,突出了以問題為教學線索,以學生為課堂主體,以情緒為學生動力的特色。
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說課稿9
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小學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今天我當家》。
一、教材分析與學生分析:
《數學課程標準》的總體目標中提出,要讓學生“經歷將一些實際問題抽象為數與代數問題的過程,掌握數與代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通過活動體會數學、了解數學、認識數學,所以教科書設計了《今天我當家》的情境。借助有趣的情境,在實踐活動中綜合復習了100以內的兩位數加減法、連加、連減以及加減混合運算,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同時也可以提出有趣的問題,并能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加以解決。在這一活動中,滲透了對學生進行愛勞動的教育。
計算對學生來說可以說一件枯燥無味的事情,但如果在有趣的情境中就不一樣了。一年級的小孩子喜歡活動,讓孩子們在買東西的模擬情境中經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而使孩子們感到數學就在身邊,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和數學的價值。
一、 教學設計理念:
1.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實
踐活動,讓學生在模擬情境中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2.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數學知識的作用在于實際生活中的運用。讓孩子們感受到生活中需要數學,用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孩子們明確學數學還要用數學。
3.解決問題要成為數學教學的核心,而解決問題的核心是要引起學生的數學思維。解決問題實際上是一個探索、研究和創新的過程,是學生進行數學思考的歷程。
4.自主為本,合作協作。把每一個人的能量凝聚為團隊精神,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培養學生的合作競爭的意識。
二、 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根據以上設計理念,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在“今天我當家”的模擬情境中,讓孩子們靈活運用100以內
的加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發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經歷“我當家”的過程,培養良好的合作、傾聽意識,勇于思考、大膽嘗試的意識。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的教育。
教學重點是:在具體情境中靈活運用100以內的加減法發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是對提出的問題能正確解答,培養孩子們勇于思考,大膽嘗試的意識。
三、 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
在本節課中教師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導,把孩子們引入到購物和吃
飯的模擬活動中,引導孩子們在小組活動中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并在解決問題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學習數學最主要的是要有學習的興趣,在購物和吃飯這樣的模擬活動中,足以能調動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有了學習的興趣,孩子們就會用原有的數學經驗在活動中自主地提出問題,并能對提出的問題加以解決。同時引入小組競爭機制,開展小組之間的比賽,能進一步保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吸引孩子們參與到活動中來。也正是因為孩子們有了學習的興趣,有了參與活動的熱情,對于他們提出的問題中有些也可能是不可預料的,所以孩子們的學習過程不再是簡單的接受,而是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也只有這樣的學習方式,才會充分挖掘孩子們的資源。
四、 教學手段與評價方式:
為了給孩子們一個更真實的實踐活動情境,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我把教材中的圖片情境設計成模擬商店的情境。在課前,布置每個孩子都帶一些商品實物,對于雞、鴨、魚、肉比較難帶的實物,可以讓孩子們設計成一幅圖。這樣課堂上會出現一個小小的購物模擬商店。除了準備商品實物外,還要準備一些假鈔,用掃描儀掃出來的鈔票,為學生在購物活動中做準備。
教師的評價對孩子來說是最具有震撼力的`,所以我不會吝嗇我的語言,會給他們鼓勵。同時會培養孩子們之間的相互評價、相互欣賞的能力。
五、 教學過程設想:
(一)、導入新課:(1分鐘)
同學們,平時都是爸爸媽媽為我們買菜做飯,爸爸媽媽很辛苦,今天讓我們也當回家,讓我們自己去采購自己動手為爸爸媽媽做一頓可口的飯菜,好嗎?(板書課題:今天我當家)
用這樣的話導入,讓孩子們體會到爸爸媽媽勞動的辛苦,激發孩子們學習的欲望,并直奔課題。
(二)、實踐活動:(25分鐘左右)
這是四個小組第一次比賽:在比賽購物前讓孩子們說說,這頓晚飯要做什么?打算買哪些東西?買東西時要注意什么?讓孩子
們說這些問題,實際上是各小組確定方案的過程,確定自己要買什么,誰買誰賣,并注意在買東西過程中不要算錯錢。
接下來四個小組分頭進行模擬購物活動。我們班是34個學生,分成四個小組,每組大約是8、9個學生。每組可以有2-----3個售貨員,其他的是小小購物員。教師參與活動,詢問有沒有要包餃子的小組,如果有就參與其中,如果沒有教師建議其中一個小組今天的晚餐包餃子,為后面在“吃飯”這個情境中也有數學問題做準備。
各小組進行匯報:各小組說說買了哪些東西,怎樣買的?在買東西過程中遇到什么問題嗎?在學生匯報過程中引導學生互相說說匯報得怎樣,如果有聽課教師,可以讓孩子詢問聽課教師的意見,可以這樣說:“老師,您好!您認為我們小組的同學匯報得如何?您給我們小組打多少分呢?”這樣可以鍛煉孩子們的膽量,使各小組的比賽更激烈。
接下來各小組根據自己買的東西,設計今天的晚餐,設計在一張4開紙上,可以畫、可以寫。教師巡視各小組,給出建議,并引導想能否在晚餐中找出數學問題。
各小組展示自己的晚餐內容,在展示中注意是否與自己買的東西相符,在展示中看哪小組發現了數學問題。在給各小組打分時可以像前面讓聽課教師來打分。如果沒有聽課教師,教者即是裁判。
在整個“今天我當家”的模擬實踐活動中,讓孩子們通過有趣的
購物活動靈活地運用100以內的加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培養良好的合作、傾聽意識,體會到學習數學是快樂的,并進行熱愛勞動的教育。
(三)、小組對抗:(13分鐘左右)
給各小組時間和機會,根據模擬商店的情境以及各小組的晚餐情境提出數學問題互相考一考,采取搶答的方式。提出正確的數學問題加10分,答對了加20分。如果學生不能提出“30元可以買些什么?”這樣的問題,教師可以這樣說:“老師也想到了
一個問題,不知道怎樣解決,你們能幫助一下我嗎?”像這樣開放性的問題,只要學生的答案合理就給予鼓勵。
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們自由地開放地提出數學問題,培養學生勇于思考、大膽嘗試的意識,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最后進行總結,評選出優勝小組,說說他們為什么會取勝?讓孩子們知道團結合作的重要,培養學生的合作競爭的意識。
(四)、課外延伸:(1分鐘)
回家后在父母的幫助下真正“當一回家”,去幫助父母買菜或買其他的東西。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我希望在我的課堂中讓孩子們感受到學習數學是快樂的,能夠運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孩子們在互動有序、活而不亂的課堂氛圍中敢想、敢說、敢爭議。
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說課稿10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教材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三課《小貓釣魚》
教材分析:
本課時是在了解兒童的認數、數數情況,以及15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小貓釣魚這一生活情境讓學生觀察、思考、交流,理解0的含義,即0可以表示一個物體也沒有,也可以表示起點(或)分界點,學會讀、寫0。教科書的編排是先認識0的意義(什么物體也沒有時),再學習書寫0,最后認識、理解0的其他含義,并將知識拓展到課外,尋找生活中用到0的地方。根據一年級新生喜歡聽故事的特點,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使學生樂學、愛說。
學情分析:
對0的認識,許多學生只把0理解為什么都沒有,對0可以表示起點(或分界點)基本沒有接觸過,因而對0的集訓,單獨安排一節是十分必要的。通過對0的認識和理解,學生可以認識到一個數所表示意義的多樣性,體會答案的不惟一性。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的情境,體會從有到無的變化過程,理解0的意義,知道0和1、2、3.....一樣,也是一個數。指導學生規范寫0,培養學生書寫能力,使學生初步知道生活中0所表示的幾種常見意義。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觀察圖,感悟數學知識的魅力.
教學重點:
1.初步知道0的含義,0在數中的順序,會讀寫0.
2.指導學生規范書寫,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教學難點:
理解0的不同含義
教學準備:
課件,魚形卡片,直尺,溫度計。
課型
數的認識授新
教學時間分配:
見教學過程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實踐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談話: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一個幸福的家,你們看!(出示課件)小貓也有自己幸福的家,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貓爺爺帶領著他們一家人外出釣魚,說一說你們都看到了什么?
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說課稿1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認識圖形》,下面我向大家匯報一下我的教學設想。
一、教學分析
1、教材分析:《認識圖形》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二冊第四單元《有趣的圖形》的起始課,是在第一冊認識了立體圖形的基礎上,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這些平面圖形,體現了從立體到平面的思路。認識這幾種圖形不僅是今后學習其特征、周長、面積的重要基礎,而且有助于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對培養學生的觀察、動手操作和交流的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2、學情分析:本課面對一年級的學生進行教學。低年級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上學期,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這些立體圖形,形成一定的空間觀念;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比較關注自己周圍的事物。能夠根據老師的具體要求進行有目的的嘗試,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會用鼠標進行計算機基本操作。有初步的小組合作意識,有一定的觀察問題和發現問題的能力等。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并辨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
過程與方法: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形成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融觀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學習方法為一體,注重讓學生在操作體驗中學習。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會正確辨認四種圖形。
教學難點:體會“面”在“體”上。
四、教學環境及資源準備
教學環境:計算機網絡教室。
教學資源:多媒體課件、各種立體圖型、平面圖形的學具等。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設計過程:1、出示五種立體圖形,請同學們找一找熟悉的好朋友。
2、在認識新朋友之前你想知道什么?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回憶舊知,為學習新知作鋪墊,同時介紹三棱柱,掃清學前障礙。
(二)組織活動,探索新知
活動一:認識新朋友
設計過程:1、創設拼圖寶寶情境,請同學們找一找,再分分類,看看一共有幾種圖形。
2、你能叫出這些圖形的名字嗎?
3、概括:這些圖形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就是平面圖形。
整合點:用多媒體演示分類過程,摒棄了傳統教學中在黑板上逐一粘貼的繁瑣,方便快捷,一目了然。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動態過程會與多數學生猜測的思維過程完全吻合,從新課開始就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突出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新課程理念。
活動二:了解新朋友
設計過程:1、這些新朋友的家在什么地方?我們到哪里找他們?
2、長方體的這個面是什么形狀?你能從這些立體圖形上找出長方形嗎?
3、你能從這些立體圖形上找出其他平面圖形嗎?
4、摸一摸立體圖形的每個面,說說摸的時候有什么感受?
整合點:多數學生在生活中已經知道這幾種平面圖形,但對體和面的關系了解的不透徹,通過多媒體演示“面”從“體”分離的過程,能夠直觀的、生動的體現出體和面的關系,即“從體上找面,面在體上”。幫助學生深刻理解這一點,從而化難為簡的解決了本課的教學難點:讓學生體會“面”在“體”上。
活動三:給新朋友畫像
設計過程:1、小組討論,看誰能想出一個好辦法把新朋友從立體圖形上請出來。
2、學生活動,提出要求:請選擇一種合適的方法得到這些新朋友。
教學評價及效果:經過交流,學生想到折、印、畫、圈等方法。再一次深化了教學難點,體會到“面在體上”。在探究合作的過程中,學生的觀察、動手操作、語言表達、合作交流等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并體會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樣性。
活動四:找朋友
設計過程:1、生活中你在哪里還見過這些圖形呢?
2、找出交通標志牌上的平面圖形。
整合點:傳統教學中,只能是一名學生說,其他同學在腦中想象,但是借助多媒體的演示,學生能夠真實的看到生活中的圖形和交通標志,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的體會到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在生活中普遍性,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在知識與生活間精心搭設了一座橋梁,生動體現了數學的生活化。
(三)練習實踐應用,拓展延伸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這個環節是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手段效果最佳的環節,充分體現了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完美整合。結合學生生性好玩的特點,我用游戲的形式設置不同層次的練習。
練習一分餅干
整合點:利用多媒體教學,讓每一名學生都參與其中,提高了學生對圖形的辨別能力。同時彌補了傳統教學中的不足,讓教師在短時間內根據分圖形的情況,準確掌握了所有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做到教學反饋。
練習二火眼金睛
整合點:象這種圖形套著圖形的題,學生找全是個難點,教師在黑板上畫會出現圖形重合的現象,學生看得也就不是很清楚,但是,教師用多媒體演示數的過程,讓學生一目了然,加深了學生對圖形的認識。
練習三小小設計師
整合點:比起傳統教學的拼圖設計,這個練習讓學生操作簡便,省時省力,在拼組過程中又可以加深對圖形的認識,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效果及評價:三個游戲練習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形式,讓學生在游戲中鞏固強化了教學重點:即正確辨認四種圖形。這種化靜為動,變無聲為有聲的教學方式,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寓教于樂,學生學得輕松愉快。
(四)小結 總結反思,深化認識
你打算怎樣把這些圖形介紹給爸爸媽媽呢?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說出平面圖形各自的基本特征,初步滲透圖形特征,為下節課學習作鋪墊。
六、教學評價:
本著對發展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有利的原則,這節課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評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1.學習過程評價。主要是指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生的激勵性評價。主要內容包括學生的學習態度、語言表達和合作精神。評價的方式有自評、互評和師評。
2.學習效果評價。主要是指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發揮學習的激勵作用,因材施教,適時指導,讓學生在評價中取長補短,有更大進步。
七、教學反思:
1、將數學知識與信息技術合理恰當的整合在一起,突出重點,解決難點,提高了學習效
率和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學生更有效的學習知識,教學達到了最佳效果。
2、多媒體資料的引用。文字、圖片、影音和動畫練習等,有助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3、教學方式注意結合兒童的年齡特點,活動方式靈活多樣。在學會知識的同時,讓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發揮和鍛煉。正是新課改精神的體現。
總之,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我運用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對教學活動進行創造性設計,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的學科特點結合起來,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樣化、視覺化,使數學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老師耐心的聆聽,不足之處請予以指正,謝謝!
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說課稿12
一、集體備課的思路
統計知識在一年級主要是讓學生感受統計的重要性,初步培養統計的觀念,并在初步學習收集、整理和分析數據的基礎上,認識統計圖表,充分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一年級上冊通過最喜歡的水果這一真實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并根據圖表中的數據提出簡單問題并回答問題。
《組織比賽》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數學一年級下冊統計的第一課時,在教材中先后安排了學生所熟悉的組織比賽買氣球調查你們組同學最喜歡的電視節目三個活動,使學生體會統計的必要性,鼓勵學生經歷統計活動的全過程,增長統計活動的經驗。
本課是在學生認識了象形統計圖的基礎上,繼續學習有關的統計知識。讓學生運用已經學過的收集數據、整理數據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并能用條形統計圖(1格代表1個單位)的形式呈現數據;在此基礎上,學生學會繪制條形統計圖,這與一年級上學期繪制的象形統計圖相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另外在對統計圖的分析中,學生通過閱讀條形統計圖作出合理的判斷,從而為決策提供依據,進一步體會統計的必要性。
根據數學新課程標準、本課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借助真實、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感受到統計的必要性,發展統計觀念。
2、使學生經歷收集和整理數據的過程,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
3、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和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根據信息做出判斷和決策。
4、學會與人合作,積累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培養合作、交流的意識,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本節課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及方法
根據"新一輪課程改革實驗"的思想理念,為了有效的促進師生互動、共同發展,落實課堂教學效果,展現真實的課堂教學,我本著以生為本,發展能力的原則,從教學內容、學生思維特點和年齡特征考慮,采取以下教學方法:
(一)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教學活動能否激發興趣,使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之所在。為此,我充分利用一年級學生好奇、好動的心理特征。由奧運和福娃引入"組織什么比賽好呢",讓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去尋找、發現、探究,認識和掌握數學,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 從而明確,統計的必要性。
(二)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數學,強調自主,注重合作交流。小組活動中收集數據時,方法多種多樣,學生邊調查、邊收集、邊整理數據,在愉悅的動手中了解了同學們都喜歡什么活動好,又互相啟發,共同進步,增強了合作意識。再根據統計圖上的的信息做出決策:組織參與人數最多的那項活動才好,又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從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該為生活服務。"在學生初步掌握了整理數據的方法后,我聯系課堂實際設計練習,讓學生在小組里統計得到獎勵的福娃,要求學生分析統計結果,作出比較,切實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本節課是北師版教材一年級上冊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已經學習了比較、分類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統計的初步知識,體驗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
“最喜歡的水果”的情境是學生學習象形統計圖的載體,教材通過設置這一活動性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深入的體會到,統計圖對數據處理的方便,從而體會到學習這些知識的必要性。
2、教學目標
(1)、借助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培養初步的統計意識。
(2)、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過程,認識象形統計圖,并能根據圖表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難點: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的培養。
二、說教法、學法
1、設計思路
由于一年級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于統計活動會有一些接觸,雖然學生是第一次接觸統計知識,但對于本課的學習他們不會感到陌生,所以設計了一個“小熊請客”的情境,讓學生幫小熊調查朋友們最喜歡吃的水果,在他們動手操作進行收集、整理信息的過程中,逐步形成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
2、教法
這節課主要采用開放式的教學活動,放手讓學生在小組內收集數據,進行整理,在班內展示;通過全班交流,得出制作統計圖表的基本方法。
3、學法
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上,我力求體現: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發現問題,感受到統計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和方法。
三、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分三部分進行教學。
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教材簡析:
《最喜歡的水果》是北師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九單元統計中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分類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統計的初步知識,體驗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
“最喜歡的水果”的情境是學生學習統計圖的載體,教材通過設置這一活動性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深入的體會到,統計圖對數據處理的方便,從而體會到學習這些知識的必要性。
根據大綱的要求
1、創設有趣的情景,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培養學生初步的統計意識。
2、讓學生經歷統計過程,學習用分一分、擺一擺、數一數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結果回答簡單的問題。
3、初步學會與同伴的合作,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而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
初步感受數據的整理過程,認識簡單的統計圖表。
根據教材的特點,結合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能根據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教學中要用到的多媒體課件、統計圖表、水果圖片是我這節課要準備的教具和學具
二、說教法、學法
1、設計思路
由于一年級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于統計活動會有一些接觸,雖然學生是第一次接觸統計知識,但對于本課的學習他們不會感到陌生,所以設計了一個“慶元旦聯歡會”的情境,讓學生幫老師調查同學們最喜歡吃的水果,在他們動手操作進行收集、整理信息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統計圖和統計表。
2、教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合作者,根據這一理念,這節課主要采用開放式的教學活動,放手讓學生在小組內收集數據,進行整理,得出制作統計圖表的基本方法。
3、學法
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上,我力求體現: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發現問題,感受到統計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和方法。這節課為了體現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我以學生的學為立足點,設計了如下的教學程序:
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主動參與,探索新知
綜合實踐,學以致用
學生回顧,教師小結
第一個環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以慶元旦舉行聯歡會為契機,老師要給同學們買一些水果,可是老師該怎么買呢?哪種水果買多些?哪種水果買少些呢?
讓學生幫老師調查同學們最喜歡吃的水果,從而引出課題。
第二個環節是:主動參與,探索新知
讓同學們從事先準備好的四種水果圖片中選出一種你最喜歡的水果圖片。選好后先請第一小組的同學將各自所選的水果圖片貼在黑板上,再請同學們觀察這樣貼能不能一眼看出第一組的小朋友最喜歡什么水果,如果這樣擺不好,你覺得怎樣擺比較清楚明了。并上黑板擺放圖片,并說明這樣擺的理由
然后教師小結:像這樣就是我們第一組同學最喜歡的水果的統計圖,通過這個統計圖我們一眼就能看出喜歡什么水果的多,喜歡什么水果的少,那老師要想知道我們全班小朋友喜歡水果的情況是不是也可以這樣制作一個統計圖呢?隨即教師課件出示最喜歡的水果統計圖,由學生匯報,教師將全班學生喜歡的水果圖片填入統計圖中。再根據統計圖師生一起填寫統計表。
然后學生根據統計圖和統計表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并解答。
第三個環節是:綜合實踐,學以致用
由于我班的同學都在學校吃早餐,可食堂的工人師傅們并不知道同學們最喜歡吃什么樣的早餐,所以有時侯做了同學們都不喜歡吃的飯菜時,就會剩下很多,造成很大的浪費。怎樣來解決這個浪費的問題呢?由此引導學生說出可以利用剛才學到的統計知識統計出同學們最喜歡的早餐。
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說課稿15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8單元第85頁“組織比賽”。
教材分析
“就像讀書和寫的能力一樣,將來有一天統計的思維方法會成為效率公民的必備能力。培養小學生統計思想和方法的重要性從這句話可見一斑。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第八單元《統計與概率》中的《組織比賽》是今天我要和一年級同學共同學習的內容。關于統計,學生在第一冊中初步接觸了形象的統計圖表,統計的對象是每個學生最喜歡的水果,他們在數量上是確定的,而今天我們要統計的“比賽”,也是利用統計對象的確定性教學統計表,不僅充分考慮了一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且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簡單統計表,為后來即將學習的統計對象更多地具有隨機性,如“一個月內共丟棄多少個塑料袋”這樣的抽樣統計打基礎。
教學目標與重點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經歷數據收集與整理過程,體會統計的重要性。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能描述統計結果,根據結果合理思考猜測。看教材內容,不外乎在條形統計圖中涂上顏色表示出指定數據,幾分鐘就可以完成。但在研究了教材、課標觀看了教學輔導光盤后,我將教學目標細化,分別為:
1、經歷數據搜集與整理過程,體會統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根據數據進行合理的估測。2、通過數據整理后呈現方式的比較,體會條形統計圖的優越性。
3、了解本課認識的條形統計圖一格表示一個單位,描述統計結果
4、通過對即將進行的比賽調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實踐能力。由于學生的小組合作剛剛起步,借助條形統計圖的學習以簡單的活動促使人人參與、人人關注,來體驗簡單統計的一般過程和基本方法,是本課的重點。
學情分析
知識基礎:學生在一年級上學期學習了給物品分類,認識了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并回答一些問題。
認知特點:學生對于經歷過的事情會印象深刻,他們善于在親身體驗過的情境中獲得知識、方法和情感體驗。
學習困難:
1、學生統計整理數據時,面臨紛繁的信息,有統計不準確的現象。
2、學生繪制條形統計圖時可能會出現涂色方法不科學的現象。
3、描述統計結果有局限。
4、統計思維訓練還在起始階段,學生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思考和消化,課堂節奏會平緩。
教學方法、學習方法
1、創設合理現實的生活情景,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給老師提建議引發學生爭議,在爭議和交流實踐中感受統計的必要性。
2、大膽放手讓學生調查,經歷統計過程,了解統計基本方法,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化靜的知識為動的體驗和思考過程。
3、利用學生已有經驗與新問題的對立,引起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為解決自己的問題而積極思維。
4、必要的講解穿插其中。
5、保護學生求實、求新、求異心理。不失時機地組織學生合作、交流、檢查,讓學生在學數學、實踐數學中都有所收獲。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出統計
1、師:小朋友,還記得上學期我們舉行了一次運動會嗎?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課件展示)
【設計意圖】:從學生所熟悉的、喜愛的運動會開始,營造愉快的學習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樂于思考,積極交流。
2、那我們班也來組織一次比賽好不好?(板書:組織比賽)這幾個項目,你喜歡哪一項?(生自由發表意見,意見不一致)
師:那老師可為難了,誰能幫老師想個比較合理的方法呢?
師:你真了不起,這個建議好。但是,我怎樣才能知道喜歡哪項比賽的人是最多的呢?
師:哦,怎樣調查呢?誰幫老師出出主意?
【設計意圖】創設“喜歡哪項體育項目的人數最多呢?”的問題情境,意見不一致,引導學生尋找有效的解決辦法——統計。讓學生體會統計的實用性,必要性。
(二)小組探究,合作交流,體驗統計過程。
師:同學們的方法真多。那現在請你們來當小小調查員,以小組為單位,一起來調查好嗎?為了方便大家調查,老師請來了一個好幫手,她想跟大家說幾句悄悄話:(大家好,我是大家的老朋友――統計表。我今天要幫助大家調查你們最喜歡的體育比賽。)
1、請大家在組長的帶領下依次說出自己最喜歡的體育比賽;
2、每個人只能說一項;
3、一位同學說的時候,其余人要認真聽,組長在我的第二排中作記號,比如用“√” “×”“○”“△”等方式;
4、把每項比賽的總人數寫在“( )”里。
師:聽清楚了嗎?調查完,請各小組長把你們的調查結果填到老師的這張表上,比一比哪個小組最會合作,完成得又快又準確。那我們開始吧。
統計表
項目 拔河 跳繩 籃球 跑步 呼啦圈
人數 ( )人 ( )人 ( )人 ( )人 ( )人
【設計意圖】通過比賽的形式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加強合作意識。同時,還使學生意識到在進行統計的過程中必須會更加認真,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認識統計圖并和老師一起填涂統計圖
師:其實我們不光可以用統計表來記錄喜歡每個項目的人數,還可以用統計圖來表示。(屏幕展示)大家觀察一下,統計圖上有什么?(比賽項目、格子、橫線、名稱)看到名稱我們就知道這個統計圖統計的是什么內容。那怎樣在統計圖上表示喜歡每個項目的人數呢?是的,可以涂格子。我們一起來涂涂看。跑步有20人,涂多少格合適呢?是的,一個格子代表一人那么我們就從下往上涂20個格。注意哦,涂的時候要把格子涂滿,不涂出格。
師:看著這張統計圖,你發現了什么?這樣,我們就來組織跑步比賽
師:像這樣的統計圖我們把它叫條形統計圖。條形統計可以幫助我們一眼就看出喜歡什么項目的人最多。這是它最明顯的特征。(板書:條形統計圖)
師:從這個統計圖中,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動手操作體會條形統計圖的制作方法,利用和老師比賽以及選出最漂亮的統計圖貼在黑板上的形式,既在突破重點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以及時間觀念,競爭意識。
(三)應用實踐,提升統計觀念。
師:同學們真聰明,表現真好。老師準備買些獎品獎勵大家,有,漂亮的尺子、可愛的削筆刀……,你最喜歡哪樣呢?
師:我每樣買的一樣多,行嗎?那怎么辦呢?你真聰明,能用今天學的統計知識來解決。
師:那我們一起來用站隊的辦法,調查喜歡每個獎品的人數。
師:通過調查,老師知道該怎樣買獎品了,謝謝你們。
師:你能根據統計表上的數據制作一個統計圖嗎?比一比哪個同學完成的美觀又準確。誰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大家看看。
師:誰來說說,條形統計圖有什么好處?(我們可以一眼看出喜歡什么項目的人最多?喜歡哪個項目比哪個項目的同學多一些或少一些)。
【設計意圖】這個練習的設計再次從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讓學生直接應用所學的解決問題,進一步鞏固新知識,認識到統計在生活中的必要性,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感受統計的樂趣。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關于統計的知識,在生活中,你還可以利用統計的知識調查身邊的事情,比如:一個月的天氣情況?全班同學最喜歡看什么動畫片?等等。只要我們用明亮的眼睛仔細觀察,用智慧的大腦認真思考,就會發現統計時時刻刻都在我們身邊。
【設計意圖】課末,把學生學習的目光從課內引向課外,指給學生課外統計的內容和方向;把思考的余地留在課外,暗示數學學習的廣闊天地在生活中。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一年級數學《數學樂園》說課稿07-14
一年級數學《用數學》說課稿范文02-06
《數學樂園》小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09-24
《生活中的數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11-03
小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數學樂園04-11
數學樂園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說課稿06-12
數學樂園小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02-05
數學一年級《生活中的數學》說課稿范文11-05
一年級數學上冊《用數學》說課稿01-27
一年級數學《購物》說課稿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