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1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么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老師,各位同事,大家早上好!我是一年級數學老師岳銀,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認識圖形》,我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一、研讀課本說教材
《認識圖形》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認識圖形》中的第一課時,是課本70—71頁的內容。本節是學生認識立體圖形的起始課,教材主要通過分類、觀察、動手操作等活動,引導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初步認識它們的特點,并知道它們的名稱。為充分運用學生的已有經驗,教材所呈現的物品都是學生十分熟悉的,安排的活動也都是學生可以操作的,旨在讓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進一步增加感性認識,為深刻認識立體圖形的特征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結合學情說目標
在入學前,孩子們已經開始接觸各種形狀的物體,他們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這幾種幾何體有了一些不同程度的感性認識,有的甚至可以叫出它們的名字。可以說在生活中他們已經積累了一些關于幾何體的經驗,但是由于個人生活背景不同,他們對這部分知識的認識存在很大的差異。學生雖然已經有形狀方面的初步感知和體驗,對這部分知識的學習不會太難,但要他們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根據課程標準對本學段教學目標的規定,結合以上對教材的研讀和分析,以及對學情的把握,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在分類、觀察、動手操作等活動中,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初步認識這些立體圖形的特點,并知道它們的名稱。
2、結合分一分、認一認、玩一玩等學習活動,積累觀察、思考、交流的學習經驗,感受分類思想。
3、培養觀察、表達和歸納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根據教材特點,本節課教學重點為: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明確這些基本立體圖形的特征。結合學生認知水平,本節課難點確定為:在生活中逐步抽象、辨認出基本的立體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三、師生共進說教法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學生,根據兒童年齡、心理及認知規律的特點,結合本節課的相關內容,我采用了引導觀察法、合作交流法、操作發現法等多種方法結合,來引導學生展開對立體圖形特征的探究,并在操作活動中加深認識,發展思維。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是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而是一個有目的的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為此我十分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本節課學生學習的方法為:觀察發現法,合作交流法,動手操作法。讓他們在觀察,發現,交流,操作中,親身感受立體圖形的特征,積累認識立體圖形的數學活動經驗。
四、立足課堂說過程
為了體現教材編寫意圖,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結合學生認知規律,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主要設計了以下5個教學環節:
1、聯系生活———分圖形
結合生活中的常見物品,讓學生根據已有生活經驗進行分類,感受分類思想,不僅使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這四類物體的外觀形狀有了初步的認識,也培養了學生觀察,比較的能力。
2、交流對比———認圖形
這是本節課的中心環節,為了體現生本理念,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我安排了方法指引,合作探究,反饋辨析這三個層次進行教學。
第一個層次:方法指引。引導學生利用手中的長方體學具,先看一看它的形狀,再摸一摸面的特點,最后滾一滾,看是否能滾動,從而得出長方體的特征,并在操作的過程中,學會探究立體圖形特點的方法。
第二個層次:合作探究。鼓勵學生,同桌兩人合作,利用剛才的看一看,摸一摸,滾一滾,繼續研究其他立體圖形的特征,再次體會探究的方法,積累經驗。
第三個層次:反饋辨析。通過學生的反饋,質疑,補充,總結,加深認識,并在此基礎上,對長方體和正方體,圓柱和球進行特點辨析,鞏固理解。
3、游戲鞏固————辨圖形
本環節設計的猜物游戲,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再次鞏固四種立體圖形的特征,最后落腳到特殊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辨析上,即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不是正方體,讓學生在觀察,發現,交流,總結中加深對立體圖形的認識。
4、聯系生活—————找圖形
通過生活中常見物品,建筑的展示,讓學生根據形狀特點抽象出立體圖形的數學模型,溝通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加深了學生對這幾種立體圖形特征的理解和認識,也讓學生感受到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5、學以致用—————用圖形
本環節通過“為什么不把足球設計成正方體形狀的?”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利用今天所學習的立體圖形的特征解決問題,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
五、順應理念說評價
課程標準指出,評價既要關注知識的掌握,也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根據這一理念,本節課中我將通過各種激勵式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幫助學生建立數學概念,體驗數學學習的快樂。
本節課板書以教學內容為主,力求一目了然。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初步預設,具體實施過程將根據學生的課堂生成進行適當調整。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2
一、用常識經驗來學習數學知識。
一年級的孩子盡管剛開始學數學,但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積累了一定的數學活動經驗,從學生已經知道的出發,就是要善于把學生在生活中積累的常識性知識或經驗轉化成一種可操作、討論、思考的學習材料。這樣一方面有利于對數學學習過程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使他們感到親切,思維很快被激活,從而產生好學、樂學的動力。如,在[片段一]中,這些食品都是學生每天能吃到或看到的,,是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這樣的題材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之上,我們的數學必須基于學生的生活經驗,來自身邊的熟悉情景,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學也保證了學生對探究內容的理解深度,為進一步構建知識奠定了基礎。
二、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問題
向學生提供現實的、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數學學習內容。這是符合學生年齡持點和認識規律的,數學是比較抽象的學科,但數學又是十分現實的。抽象的內容需要以生動有趣的事例,展示所學的內容。如[片段二]讓同學們根據佳倩家中的餐廳的大小,為她籌措餐桌,椅的選購與配套方案。其間,涉及餐廳桌椅合理布置,實用與美觀,敬老與來客諸因素、多角度、多方案,既有教學直覺估算的知識,更激活學生道德、審美、統籌等的綜合經驗,給學生提供更大思維開放的空間和創造性進行問題解決的機會。學生圍繞著教師精心創設的情境展開討論,讓每個同學均以自己的方式投入;有人說、有人聽、有人反對、有人補充、有人質疑、有人解釋……此時教師也完全以一個合作者,引尋者和參與者的身份與學生平等交往,形成了一個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在這個活動中,由于學生沒有了解到佳倩家幾口人的信息,少購了椅子,造成“有人站著吃飯”害得全班人哄堂大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用生活問題來體驗數學價值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是指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應當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內容,什么是有價值的數學?任何數學知識都有自身價值,但不同的數學對學生來說其價值不同。比如:[片段一]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已有所接觸,但一般都是無意的,通過學習“分類”以后,開啟了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的進行探究,幫助學生在頭腦中主動構建知識的模式及其思考方法,促使學生對新知識的認識逐步趨于完整,并在應用中初步體驗“分類”的應用價值。
又如:[片段二]在學習“估算”之后,上了一堂數學活動課,設置了為一間餐廳配置了一套合適的餐桌的實例。讓學生理解如何配套較合理想及一些綜合的思維過程,由于題材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富有時代氣息,又富有挑戰性,課堂氣氛活躍,使學生體驗到數學就在身邊和學好數學的價值。
教學的實驗證明,小學數學教學與生動豐富的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系,有利于發掘數學自身的魅力,以引發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自由意識和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的思維感情,也便于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思索、理解和掌握。本文中的兩個題材,引發學生一次又一次的學習激情,學生在感受成功喜悅。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3
說教材分析
《認識人民幣》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5單元的教學內容。人民幣是我國法定的貨幣,在人們的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讓一年級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掌握的對100以內數的認知,認識人民幣。一方面使學生初步知道人民幣的基本知識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幣,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對100以內數的概念的理解,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一年級兒童年齡小,缺乏社會經驗,上市場購物的機會也少,對人民幣只是初步的認識,對于要用到錢才能買到東西這一樸素的等價交換的原則只有初步的意識。本節課的教學會使學生對人民幣有進一步的認識,使學生在簡單的活動中感知人民幣的幣值和人民幣的商品功能。
說設計理念
數學知識要加強與社會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使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適當調整教材的呈現方式,力爭體現《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課堂上以聰聰和明明兩個小精靈為主線,讓它們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幫助學生解決難題;當它們自己遇到難題時,讓學生幫助解決,進一步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說教學目標
1.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2.培養實際生活中的購物能力,提高社會交往和社會實踐能力。
3.通過購物活動,初步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商品交換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愛護人民幣。
多媒體課件、玩具熊,筆、橡皮、尺、練習本等。
每個學生一個錢袋(內裝各種面值的人民幣)。
說教學流程
一、導入:從生活出發,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1.老師出示一件物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師:猜一猜,用多少錢買來的?
2.日常生活,哪些地方要使用錢?(請學生回答。)
師:好的,下面我們來看一段錄像。教師邊看邊問: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3.出示一位小朋友存錢的示意圖,問:零花錢可以用來干什么?
【滲透德育:保管好錢,積少成多,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品質,獻愛心等!
小結:我們國家的錢叫人民幣。(板書:認識人民幣。)
。ǹ凑n件)今天,老師請來了兩位小朋友:
(課件播放配音)我叫聰聰。我叫明明。嗨!大家好,認識我們嗎?我們一起來認識人民幣。比一比,看誰學得好。
師:同學們,加油呀,可不能輸給聰聰和明明。
二、新授:認識人民幣。
1.認識人民幣。
師:我們現在使用的是我國發行的第5套人民幣(出示課件)。
請同學們仔細看,這些錢你們都認識嗎?
。1)區別新版和舊版:以10元為例。
①課件顯示放大的10元,問:這是多少錢?你是怎么認識的?點擊數字10和漢字拾,點擊單位圓(大寫)。
②課件顯示放大的10元(新版),問:這是多少錢?你是怎么認識的?
小結:對!看人民幣上的數字和數字后的單位就能知道它的面值。
③區別:這兩張10元的人民幣有什么不同?(圖案、大小、顏色,等等。)
④聯系實際:10元錢可以用來干什么?
。2)區別紙幣和硬幣。
①課件顯示5角紙幣,問:你是怎樣認識的?
、谡n件顯示5角硬幣,認一認。
、壅n件同時出現5角紙幣和硬幣,區別不同。
、苷n件出示背面,問:背面是什么?(國徽。)
小結:國徽是我們國家的標志。人民幣上都有國徽,所以我們應該愛護它,不要隨意損壞它。
2.隨意點幾張大額人民幣,集體回答。
20元,50元(新、舊版),100(新、舊版)。
3.老師給每位小朋友準備了一些人民幣,把它拿出來。
活動形式:兩人一組,一個拿,一個認。
4.分類:這么多的錢放在一起,多不整齊,請小朋友想辦法分類整理一下。
(1)按單位分:元、角、分(板書)。
。2)按質地分:紙幣、硬幣。
(3)按數字大小分。
。4)按新版、舊版分。
請學生匯報:展示臺上展示。
5.請小朋友們把錢推到左上角,將書翻到第47頁,你發現書上的人民幣和我們平時所見到的人民幣有什么不一樣?(課件顯示。)
小結:像這樣,在人民幣的左下角有一道紅色斜線,這樣叫樣幣,是不可以使用的。
三、換錢游戲:進行簡單的計算。
1.師:我們已經認識了人民幣,不知道聰聰、明明認識了沒有?
。ㄕn件播放配音)我們已經認識了人民幣,還知道人民幣按單位有元、角、分。那么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讓我們來做一個換錢游戲,好嗎?
一張2角可以換________個1角。
一張5角可以換________個1角。
小朋友們,動手換一換吧!
活動形式:兩人一組,可以左右兩人一組,也可以前后兩人一組。
。ㄒ龑В┬∨笥眩覀兛绰斅、明明在干什么呢?
2.情景對話:出示課件并配音。
聰聰:明明,明明,你到哪去?明明(手里拿著一堆錢):我拿10個1角錢去買一把尺。
聰聰:你拿這么多1角錢,丟了一個多可惜呀!那怎么辦呢?誰來幫幫我?
請學生回答。
明明:謝謝你!現在我知道了。1元錢可以換10個1角錢。
。ò鍟1元=10角)
四、實踐活動。
。ㄕn件顯示,配音)我們不僅認識了人民幣,還知道元、角之間的關系,同學們想不想活動活動,老師準備了一些小獎品,獎給活動中表現好的同學。
1.師生互換:老師手中有1元錢,能換你手中幾張2角錢?(同桌可以互相幫忙。)
2.生生互換(解決不同的付錢方法):找方法多的和最簡便的。
師:(拿一件玩具)買這件玩具要花1元1角,有幾種付錢方法?
四人小組合作交流討論。
請小組匯報(組員可以幫忙),發給點子最多那組獎品,表揚他們團結合作的精神。
許多種方法,再說出哪種方法最簡便。
3.(課件播放配音)小朋友們想不想用自已手中的錢去買自已想要的東西?好,讓我們去小小超市看一看吧!
選四名售貨員,開始自由下座位買。
【購物時要守秩序,講文明,用過錢后洗干凈手,買自己需要的東西,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五、總結。
。ㄕn件配音)小朋友,這節課我們上得真愉快,學會了很多知識,你們都學會了什么?
。ㄕn件配音)你們說得真好,小朋友們再見。
生:聰聰、明明再見!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4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小學數學《100以內數的認識》
一、教材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在入學前,經過了學前教育,很多孩子在未學習這一課前,已能數出100以內數,而且在他們的生活體驗中,常常會接觸到100以內的數。但孩子們的頭腦中,還未有100以內數的概念,這一課教學就是要幫助孩子建立100以內數的概念,為以后學習數學其他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
教材很注重學生數感的建立,主題圖給了學生100這個數有多大的概念,通過估計和比較建立數感。教材還十分重視讓學生實際操作,例題1、2、3的教學都是在學生的動手實踐中進行,通過操作建立100以內數的概念,初步掌握數100以內數的方法。
經過對教材的理解的分析,確定以下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已有知識基礎上,學會數100以內數,建立100以內數的概念,能夠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
2、引導學生觀察、操作,初步體驗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精神。
3、與實際生活相聯系,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教學重點:建立100以內數概念,正確數出100以內數。
教學難點:數數時接近整十數到整十數的過渡。
二、教法和學法
1、動手操作學習,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各種感官協同活動,做到在觀察中思維,在思維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體到抽象,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合作學習,師生合作,生生合作貫穿教學全過程,注意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營造平等、互助的學習氛圍。
三、教學過程
1、本課學習是建立在學生20以內數的認識和已有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的,
他們對100以內數看似了解,卻概念模糊,教師在引入時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給孩子們送來禮物,100顆星星,通過觀察、估計、比較逐步建立數感。
2、數植物的種子
首先向學生展示1粒種子的大小,接著讓孩子抓一把進行估數,這時也是想通過操作建立數感,但這數感建立已進一步擴展到了視覺,觸覺,和空間的范圍,然后動手數一數,通過數數達到要驗證估計是否準確,學生主動探索數數方法的目的。最后以匯報的形式與全體進行交流。學生數數的方法多種多樣,有些是方便快捷,也有些是繁鎖緩慢,在這時,對于各種方法的優劣我不進行評論,而是讓各種方法得以展示,至于哪一種方法較好,孩子們在操作中是能夠體會到的。
3、數100
這一環節以學生的操作學具為主,要求就更進一步了,物品選擇,正好要數出100,還得讓人一眼看出有100。提出這些要求的目的在于引導孩子們選擇自己認為是方便、快捷的方法把任務完成得又快又好,并在操作中發現,10個十是100,100里面有10個十這一知識點。通過數出數量是100的實物,讓孩子經歷數1到100的過程,建立100以內數的概念,逐步突破本課的難點,數接近整十數到整十數的過渡。
在這插入課本36頁的練習題2這幅小皮球圖,我認為并不重在數出100,而在于用什么方法來數,由于有格子,整齊排列,又有色彩間隔,學生可以較好的去思考以不同方法數出皮球的數量,可能會五個五個數,十個十個數,二十個二十個數,五十個五十個數,前面所學知識既得到鞏固,又得到發展。
4、數數
邊擺小棒邊數數,讓學生在操作中體會到十的形成,學會數100以內的數,通過操作突破本課難點,數數時接近整十數到整十數的過渡。
以競賽形式練習數數,使得課堂氣氛熱烈、愉快。孩子的學習興趣高漲。知識在有趣的活動中得到鞏固。
猜數游戲的設計意圖在于培養孩子的數感。游戲中部分孩子不斷提醒同伴“猜得太大了,大了,小了,很接近了……”另一部分孩子在幫助下所猜出的數不斷接近目標數,直到猜中。游戲過程中學生的數感得到培養,對100以內數的認識越來越深刻。
5、生活中的數
100以內數生活中有很多,通過學生的說一說,讓孩子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是如此貼近,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5
一、教材分析
1.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單元為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這一單元是在學生已學過“比長短”,對長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并學會直觀比較一些物體長短的基礎上來學習一些計量長度的知識,幫助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并初步認識線段。
1.2教材知識結構和內容分析
本節課主要有兩方面的知識,首先由測量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引出統一長度單位的重要性,然后進一步引出長度單位厘米和米。(介于同學們對日常生活中具體的物體長度有直觀的理解,所以本節課著重點應放在借助實際動手測量來幫助他們理解統一長度單位的重要性,進而引出國際長度單位厘米和米。方便他們以后對測量的學習和應用)
二、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經過一年學習,已經認識了100以內的數,學會了兩位數加減一位數、整十數,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這些平面圖形,認識了圓柱、球、長方體、正方體這些立體圖形,認識了人民幣,并學會了一些簡單的統計方法。這些知識儲備和學習習慣為我們進一步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使用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讓學生初步學會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3、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知道厘米和米的進率關系。
能力目標:
能選用合適的測量工具進行測量。
情感目標:
1、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團結合作的習慣。
2、進一步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教學重、難點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量的計量應用越來越廣泛。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是統一長度單位以及厘米和米。本節課先由測量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引出統一長度單位的重要性,然后進一步引出長度單位厘米和米。本節課教學的關鍵是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通過種實際操作,加深學生對長度單位厘米和米的認識。
五、教法和學法
教法:這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二年級學生,雖然他們已經養成一定的學習習慣,由于年齡較小,好動、好玩、好奇心強,根據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應以情境教學法為主,創設學生喜歡、熟悉的游戲情境、活動情境,以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讓他們充分去感受、發現獲取新知識,此外還采用啟發式教學、直觀教學法,實現學生的多樣化學習。
學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多樣化學習方式,在學習中讓學生積極動手、動口、動腦,在課堂上采用多種形式的活動,讓他們在主動參與、自主探究以及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感悟新知。
六、教學步驟
(1)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在古代,就有了計量的需要,最初是直接比較。比如,拿兩條繩子比一比哪一條長,有時很不方便,人們就選取自己身體的一部分長度作為計量的標準,把要比較的物體同身體上選定的那一部分長度來比較,這樣就產生了計量的單位。如一寸、一尺就是根據人體的一部分長度來確定的,把中指頂端一節定為一寸,把大拇指和中指張開的長度定為一尺(現在叫一扎)。裁縫在量一塊布的長度的時候,有的用腳,有的用扎。同學們看這座漂亮的房子,我們想知道它有多長,也需要來量一量。
(2)操作探究,感悟新知
現在我們來測量數學課本的長度,有的同學選用小方塊,有的同學選用三角形紙片,有的同學選用小刀,同一本數學書,他們的測量結果卻是不一樣的,同學們總結出了這是因為選用的長度單位不同,所以我們要統一長度單位。
(3)鞏固操練
選用統一的長度單位小木塊,來測量這些擺放整齊的物品。(通過使用統一的長度單位實際測量以后,體會到測量活動中統一長度單位的重要性,從而引出國際同意長度單位的新知)
(4)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
(5)練習 我們統一選用小方塊來作為長度單位,測量一下這些物體的長度。用直尺測量鉛筆的長度。(設計以上兩個練習,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七、課堂小結
在練習結束后,讓學生來總結本節課有什么收獲和感想。充分肯定學生的學習成績并提出新的要求,這能使學生有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同時又引發學生積極探索的欲望。
八、課堂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教學以動手實踐為主線,遵循具體到抽象的教學原則,讓學生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經歷了 “質疑—探究—釋疑”的過程。教學中不僅關注到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而且關注到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力、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發展。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6
一、教材結構與內容簡析
本節內容是北師大版數學實驗教材第一冊的教學內容。這是新教材增加的一個新體系,這部分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它是本冊教材第四單元“分類”中第二部分的內容。這節課的教學是學生在學習了“整理房間”的基礎上學習的又一種分類活動。學生在通過“整理房間” 的活動后,已經感知和體驗了分類的含義及方法,學生能按指定的分類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并初步感受到分類在生活中的用途。這一內容的學習,是讓學生通過實際的分類活動,使學生體驗分類標準的多樣性,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有不同的分類。由于這部分教材與學生的實際學習和生活聯系緊密,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高。課本是以數學活動的形式呈現教材,體現數學學習是學生經歷數學活動過程的課程新理念。
二、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在活動中,讓學生體會分類的思想方法,感受分類在生活中的用途,增加學習數學的興趣。
2、在給事物分類的過程中,體驗活動的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不同標準的多樣性: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學生養成有條理地整理事物的習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全體學生經歷分類的過程,學會按一定標準或自定標準進行分類。
難點:使學生體驗分類標準的多樣性,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有不同的分類。
關鍵:結合學生熟悉的事物,讓學生經歷分類的活動。
下面,為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說教法、學法
數學是一門培養人的思維,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都處于一個引導者、組織者與合作者的位置,把學生當作是學習的主體,努力創設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經歷分類的活動,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與空間 進行學習,使學生在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中認識和體會到分類的必要性。在給定標準對事物進行分類活動中,體驗活動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讓學生自主選擇某種標準對事物進行比較、分類活動,體驗活動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最后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五、說教學過程
1、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學習,拓寬教學的時空。①②③
。1)“分類”是一個學生實踐性的活動,因此在課前我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親自去整理房間,體會分類的方法,感受分類在生活中的用處,學會做一些事情。
。2)課后讓學生去觀察和尋找實際生活中運用到分類的`一些現象,體會分類的必要性,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2、在課堂教學的設計當中努力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活動為主線、思維為核心”的原則,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利用比賽、猜想,分一分等多個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生是學得輕松,學得愉快,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的表現,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 創設問題情境 一開課我就讓學生進行了一個小比賽,請同學們按老師的要求拿出指定的物品就站起來,并讓每一位學生對結果進行猜想,為什么有些同學拿得快。從而引入了這節課的內容。一下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進行思考與觀察,然后利用教材提供的內容,化靜為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 自主探究,構建模型
[1]、動手實踐,分類整理書包 首先教師請大家把書包里所有的東西都放在桌面上,然后提問:通過上節課的學習知道在整理物品之前,最好先做什么?(學生會回答:給物體分類)接著就請同學們先分類整理,然后同桌兩人相互說一說,你是怎樣整理的。(學生動手實踐操作,教師對與學生的整理過程可以給予過程性評價)。
[2]、介紹討論不同的分類方法 讓學生說說是怎樣分的,我們可以知道有些學生是按學科的不同分的,有些學生按用途的不同分成書和本子兩類等。接著引導學生看書上的笑笑和淘氣是怎樣分的,你和誰的分法一樣?并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分法。
[3]、整理好書包并初步體會分類的好處 請學生把自己已經分類整理好的書、本子再放回到書包里,再比一比看誰拿得快,讓學生感受這次拿和上次比一比有什么不同。學生會知道這一次方便多了,不像以前那么亂,書包里比以前整齊多了,原來分類整理有這么多的好處。
。3) 解釋與應用 在做練習中要注重學生的思維訓練!皵祵W是思維的體操”,教學中給學生思維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進行猜想推測活動,分類之前學會先思考后再行動,這既是做事情的一種好習慣,也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分類活動中要讓學生學會思維方法: ·按什么分?(理由是什么?) ·如何分? ·這樣分好不好?(有必要嗎?)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體現了“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的過程”這一課改新理念。整節課的教學都是圍繞活動進行,“整理書包”,“分帽子”、“分車子”、“給老師和同學分一分”,學生是全程參與,全員參與分類活動,而且每一個活動中都安排有同學之間的交流,“說說你是怎樣整理房間的”、“你認為誰拿書會快一些,為什么?”、“說說你是怎樣整理書包的?”、“說出你分帽子、車子和人的方法”。充分利用學生之間的差異,利用學生之間的資源組織教學。
教學中盡量鼓勵學生一人能用多種方法進行分類,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引導學生總結出事物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來分類,而且分類跟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希望學生在今后的學習與生活中,能夠真正把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際中,學會自己分類整理書包,分類房間和其他物品,做一個“生活的小主人”! 說課是教師面對同行和其它聽眾口頭講述具體課題的教學設想及其根據的新的教學研究形式。
以上,我僅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上說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闡明了“為什么這樣教”。說課對我們已不算是新事物了,今后我將進一步說好課,并希望各位專家領導對本堂說課提出寶貴意見。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7
一、確立目標,分析內容――說教材
《猜數游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第三單元第四課34、35頁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5以內加減法及0的認識,對加減法的意義有了初步了解,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本節內容通過猜數游戲歸納出6的加減法,讓學生繼續了解加減法的含義。學習本節內容后,為后面加減法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所以學習好本節內容十分重要,它是本章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之一。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我將制定以下三個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觀察和操作等學習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意義,能解決簡單的問題,并正確計算得數是6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
2.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觀察、語言表達、動手操作和初步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生動活潑的情境和游戲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主動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
學會6的加減法,突破方法是引導學生在游戲中,通過合作與交流使學生掌握所有的算式。
教學難點:
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計算的熟練程度,突破方法是組織多種形式的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6的計算。
二、了解學生,因材施教――說學情
由于學生入校時間不長,尤其是正式上課時間才一個月,很多的習慣和學習方式還不能與老師的要求同步。所以,組織教學會占用老師很多的時間,影響上課的進度。從思維方式來看,他們的認識與思維方式仍處于直觀形象的階段,在抽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思考的全面性方面需要老師的進一步引導。學生由于本課是游戲引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生活中,從而產生學習的動機和興趣,預期學生是可以理解并掌握的。
三、遵循規律,合理運用――說教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但比起看屏幕和活動,學生活動更利于老師掌控一些;诖宋覝蕚洳捎玫慕谭ㄊ腔顒右。即復習5以內的加減法→活動引導學習有關6的加減法及6的組成→學生動手操作,分一分、得出6的組成的結論→教師總結→學生練習反饋
四、合理安排,循序漸進――說程序
本著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構建高效課堂,面向全體學生達成教學目標的原則,為落實學生自主學習、展示交流、互動探究的新課改精神,我在教學中主要設計了5個教學環節:組織教學、復習鞏固、猜數活動、總結、實際應用。(教學過程見教學設計)
五、查漏補缺,自我提高――說反思
作為一名新調入青東小學的教師,第七周我上了一節匯報課,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將這一節課進行自我反思。
成功之處:
1、本節課最大的特點就是數學游戲貫徹于課堂教學活動中,在游戲中激發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著孩子們主動地參與。
2、組織教學:我班的課堂組織教學在一個月時間的不間斷的強化訓練下,已經初見成效,學生基本能夠參與課堂活動,學習的意識和積極性較好。學習時,大部分學生思維活躍、態度端正。
3、在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能夠及時給予評價。
不足之處:
1、教學設計:對6的加法的探索學生掌握加法的意義就行,但為了后面整個單元的內容有序學習,我又加入了探索規律這一環節。從教學效果來看,雖然使教學內容有了深度,但這部分教材的整合有些畫蛇添足。更應該把這部分內容放到課后的練習或者思維練習中。因為占用了一定的時間,導致后面的練習沒有完成,課堂環節不夠完整嚴謹,練習的容量也有些小。因為練習少,所以少了些給學生自我展示的機會。
2、學生對6的減法基本掌握,但對減法的意義————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數,求另一個數,應用和理解都需要進一步加強。
3、基于對學生學習習慣的擔心,對學生抓的過緊,課堂還不夠活,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學中從收開始到放,駕馭課堂的能力和藝術性要進一步提高。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8
一、教材分析
《跳繩》是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第三單元的一節新授課,本課是在7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8的加減法教學的。學生基本掌握了簡單的說和算。
二、學生分析
在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0-10并掌握了7以內的加減法,已具備了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這個班的學生大部分上過學前班,數的組成也基本上知道;大部分的學生會看圖說算式。所以這節課的重點是培養學生提出相關的加減法問題的能力,組織學生交流加減法算式,體會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三、說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并掌握“8”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讓學生能根據實際情境列出算式,并能說出算式的含義,培養學生的數感。
3、指導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和語言表達能力。
4.初步養成仔細觀察、主動思考、認真傾聽、大膽交流的良好學習習慣。
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正確計算“8”的加減法,掌握計算方法。
難點:能用“8”的加減法解決問題。
四、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我采取情景演示法,自主探究法,引導學生結合情景圖,鼓勵學生仔細觀察、主動思考,然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說出算法,掌握8
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五、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口算。
。ǘ﹦撛O情景引入。
。ㄈ⿲W習新知。
課件出示課本第38頁主題圖
1、仔細觀察圖,從圖中你發現了那些數學信息?
2、提出問題并解決
。1)一共有幾個小朋友?你能列算式解決嗎?
。2)你能說一說算式中各數字的含義嗎?
(3)你是怎么計算出來的?能給大家講講嗎?
。4)根據剛才找到的數學信息,你還能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嗎?你能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么嗎?
(5)你能提出一個用減法解決的問題嗎?
3、師寫算式學生猜算式表示的意義。
4、“8”的組成。
學生動手操作將8個桃子分給兩只猴子。
5、說一說。
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結合給出的算式3+5=□進行交流。
練習
1、課本練一練1、2題。
2、手指游戲:同桌兩人進行,要求兩人的手指合起來是8個。
。ㄋ模┬〗Y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的表現怎么樣?
(五)作業布置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9
一、說教材
本課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一冊第五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初步感知分類,通過操作學會分類的方法。
能力目標:
2、通過分一分、看一看,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情感目標:
4、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學會對物體進行分類的方法,并能正確的分類。
教學資源:學具袋、掛圖、小黑板
二、說教法
教學方法:演示法 討論法 練習法
教法的思路:復習鋪墊,激趣導課——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展示匯報,質疑點撥——鞏固新知——拓展提高
學法的思路:自主探索——動手實踐——活中學,學中用
三、說教學過程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激趣導課
1、出示小黑板(做習題)
復習前一節課學過的知識,在學生數圖形時無形中就把圖形分了類,所以我找準新舊知識的聯系點,為新知識的獲取做好鋪墊。
2、出示掛圖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甯兄诸
1、你看到了什么?發現了什么?
。ㄐ〗M討論,交流匯報結果)
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和圖中所見,充分發揮小組合作交流的優勢,通過生生之間的交流,讓學生思維互補,都能感知什么分類。并且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引導:商場是把一樣的物品放在一起。
、婷鞔_分類
1、像售貨員阿姨把同樣的物品放在一起,就叫分類。(引出課題)
2、小組合作整理學具,讓學生體驗分類。
3、討論、匯報。
在小組展示分類情況后,并說明分類的理由,總結分類的方法。
三、展示匯報,質疑點撥
1、小組里同學把自己所有的鉛筆拿出來,放在一起。
2、互相說一說這些鉛筆可以怎樣分類。
讓學生在一次動手操作,把本組所有學生的鉛筆根據不同的標準進行多次分類,從而使分類過程細畫,讓學生體會按不同標準分類的意識。比如:可以按長短、按顏色都是正確的。
3、匯報交流。
4、游戲:整理我的小書包
(先自己整理,然后同桌交流是怎樣整理的)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滿數學。所以我在實際生活中尋找數學題材,讓學生整理自己的書包,進一步鞏固體驗分類的方法,讓數學走進生活、接觸數學。
四、鞏固新知
1、做教材第39頁的"做一做"
。ǔ鍪緢D片,板演)
在這個環節中我把書中的圖做成能活動的,讓學生親自來前面動手操作,給學生提供一個分類活動的平臺,這樣更讓學生一目了然。
2、做練習六的第1題,把同類的圈起來。
(先自己觀察,在小組交流,說說是怎樣圈的,為什么這樣圈)
3、做練習六第2題,涂色
。ㄏ茸寣W生自己涂,然后同桌互查)
4、做練習六第3題。
。ǔ鍪緬靾D,集體做,說出那個不同,為什么不同)
五、展示提高
1、今天我們學習了分類的知識,課后能運用這一知識做些什么?
2、實踐作業:整理自己的小書包,還有回家把自己的玩具分分類。
最后再次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去尋找數學,接觸數學,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后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了許多游戲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中,加深了對分類的認識,重點是讓學生學會了選擇不同的分類標準的方法。開闊性、活動性的練習讓課堂洋溢著愉快的學習氛圍,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更為重要的是獲得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1、從生活切入數學,激發學習欲望。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習內容和學生的生活背景越按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導入,容易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整節課始終注意從生活中取材,無論是整理學具、觀察超市,還是開闊的練習,都賦予有趣的生活情境。由于是發生在身邊的事例,學生很容易產生親切感,激發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很自然地形成數學與生活的鏈接。同時開闊學生思維,讓學生說說分類的好處、找找生活中的分類現象,使數學不只是局限在課本上,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應該為生活服務。
2、以游戲收獲知識,調動學習興趣。
《新課標》提出:"教師就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游戲是一種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游戲讓他們的注意力更持久,游戲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到知識,.因此,教學中努力開展形式多樣的數學游戲,使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數學游戲中來,在游戲中樂學,在獲得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同時,基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諸方面都能得到發展。如案例中游戲之一:比賽整理學習用品,讓學生在整理的過程中認識到把文具分類擺放會更好看、更方便。在好勝心的驅使下,學生迫不及待地動腦、動手整理,不知不覺中鞏固了所學知識。
在本節課的教學實踐中,既產生了我所意想不到的驚喜,也留下了值得我進一步思考的問題:游戲中如何靈活、有機地處理好課堂中的"動"與"靜";如何讓學生的思維更開闊、更活躍,形成更具生機和活力。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10
《發新書》是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中的一課,本節課教材在編排上注意體現新的教學理念。設計的情境既切合學生生活實際,又能吸引學生興趣,讓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本課教材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供教師選擇。體現了算法多樣化,學生再通過分析比較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要使學生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本課教學是從兒童的生活實際中抽象出數學算式,楊老師依托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對教材進行了新的組合、加工和創造。
一、創設情境感悟計算方法,體現算法多樣化
《發新書》這節課的教學是建立在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基礎上實施的,學生對于此課的重難點的認識有了很好的知識儲備。針對這個特點,楊老師設計了本節課的教學思路。首先,楊老師問:“我們班有男生19人,女生18人,每人發一本,40本夠不夠?”設計了一個與生活實際聯系相結合的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情景,針對情景自然而然的產生了新的問題,要知道40本書夠不夠,應該算出什么?學生的解決問題的欲望被調動起來了。接著楊老師用課件出示發新書的情景過程,這一情景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很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感受其情景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已找出數學信息,并提出數學問題。接著讓學生思考“你能解決19+18這個問題嗎?”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探討計算方法上。學生由于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會出現多種不同算法。先讓學生把自己的算法在小組內交流后再全班交流。在學生感悟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的不同算法后,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體現算法多樣化。
二、培養學生根據實際情況,提出數學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教學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楊老師結合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教學中指導學生選擇信息,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并能進行解答。教材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楊老師也充分利用這些資源,指導學生選擇一定的信息,提出問題并抽象出加法算式:19+18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結果。通過這一環節。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交流合作,學會選擇
在教學中,通過分組活動,讓學生在互相交流中學習聽取別人的意見,并對別人的算法進行理解,使學生的思維空間更為廣闊,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在多樣化的算法之中,有一些是比較簡單或比較適合學生的,如:豎式計算、口算,楊老師也注重引導選擇恰當的方法。注意到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老師擔任的是引導者的角色。如在討論算法多樣化時,充分讓學生說出自己的觀點,只是在他們表達不清時幫助他們理清思路、說明,充分發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
四、呈現方式多樣,體現趣味性
這節課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擺小棒活動,培養了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真正讓學生體會到在學中樂、樂中學。學生在激烈的比賽氣氛中,興趣盎然地、積極樂意地完成練習,這是所有老師都期望的學習場面。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進一步體會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數學意識,發展數學思考,培養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及合作精神。
我認為楊老師的課是一節寓教于樂的成功課,值得我自己借鑒的地方很多。
我認為,這堂課欠缺的是:楊老師在講解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的豎式計算時,應注意強調滿十進一的書寫格式,及十位數相加時不要忘記加進位一。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11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二冊第七單元加與減(三)第一課時76頁《套圈游戲》。這節課是在學生學完100以內加減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我通過課件創設套圈游戲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活動中體驗數學和理解數學,強調數學與社會的聯系,通過學生數學活動的參與,目的是讓學生探索并掌握100以內數連加的計算方法,進一步體驗算法的多樣化,并滲透估算意識的培養。
教學目標
⑴認知目標:結合教學情境,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加法的意義;探究并掌握100以內數連加的計算方法,掌握連加豎式的寫法;進一步體驗算法多樣化。
。2)能力目標:發展初步的估算意識和能力。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探索與解決問題,激發并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究并掌握100以內數連加的計算方法。
難點: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
二、 說學情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還是以無意注意為主,教學時盡可能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密切知識與生活的聯系,使知識變成學生的切身需要,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使他們在玩中學,在動中求知,通過探究、交流去探索創新。
三、說教法、學法
本節課屬于計算教學。為了避免單純計算而帶來的枯燥無味,我抓住低年級學生好動愛玩,好奇心強這一特點,按排了四種教學方法來完成教學,運用觀察法-獲取已知的條件,用估測法-體會估算必要性,用引導法-體驗算法多樣化,用游戲法-擴展學生的思維,讓計算教學也生動豐富起來。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按以下四個環節進行: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上課前和學生課前談話問學生平時喜歡玩什么游戲?引出課文所學內容。出示課件讓學生觀看后提問。你能狜狜誰會贏。
(二)驗證猜測,探索算法
1、估算.
學生通過分析統計表上的數據,初步估計淘氣是贏家,培養學生初步的估算意識和能力。此處,學生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采用多種估算方法去進行估計。
。1)、比較每一次得分的多少;
。2)、比較贏的次數;
。3)、通過移多補少比較贏的次數;
小朋友說得都真不錯!但是你的估計真的對了嗎?我們用什么樣的方法來驗證一下呢?
。1)學生說方法:可以先算出三次比賽結束后,淘氣共得了多少分?
再算出三次比賽結束后,笑笑共得了多少分?然后再比較。
。2)揭示課題. 生說師板書:淘氣共得多少分?24+29+44=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一年級下冊數學《套圈游戲》說課稿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一年級下冊數學《套圈游戲》說課稿觀察這個算式有什么特點呢?(三個數連加)以前我們也學過,你知道連加的運算順序是什么呢?(生:從左到右計算)
師: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100以內數的連加。(板書課題:連加)
2、探索算法.
(1)學生自己探索算法。(學生通過預習,通過對前面所學知識的遷移,自己嘗試計算三個兩位數連加)
(2)反饋,交流算法. 學生上臺介紹自己的方法。教師適時講解。
(3)優化算法. 讓孩子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法,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出三次比賽結束后,笑笑共得了多少分?
3、小結:
通過計算,可以驗證我們的估計是對的,其實估算在我們的生活中起很大的作用,我們經常要運用它。
。ㄈ╈柟绦轮,運用新知
出示一個舉重運動員參加比賽時的情境,讓學生記錄課件中運動員每回所得的分數。當裁判,觀看比賽,記錄分數。先估估誰會贏。然后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此處以學生生活為背景,有意識地將計算知識與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緊密結合起來。積極引導學生發現原型以外的知識,賦予學生在數學深層次上思考的機會。
(四)交流評價,課堂總結
這一環節是全課的總結部分。我以這節課你學會什么?這一問題引導學生交流本節課學習的內容,使他們強化對新知的理解。
五,板書設計:
本節課我采用了這樣的板書設計,簡明扼要,一目了然,重點突出,充分強調了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以上是我對《套圈游戲》這節課的教學設想,突出了以問題為教學線索,以學生為課堂主體,以情緒為學生動力的特色。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12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28---29頁“小貓吃魚”。
教材分析:
材料中安排的“小貓吃魚”是一組動態的連續故事情景,通過這一故事情景,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減法的意義。同時也通過一組動態情景,逐步引出得數是零的減法算式。由于減法的意義對于一年級學生而言,是比較抽象的,如何把這個抽象的概念變為學生能夠體會的食物呢?這就需要我們教師來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靈活把握。
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的動手能力較強,生活經驗也較豐富,對“小貓吃魚”.“小雞吃食”.“吹泡泡”等有自身的經驗。利用這些具體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鞏固對減法的認識。
2.理解得數是0的減法算式的實際意義,并能正確計算5以內數的加減法。
3.初步體驗加減法呼你關系的思想。
4.通過合作交流,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積極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點難點:
進一步體會減法的含義。
說教法與學法:
1.根據本節課的意圖主題圖特點,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通過課堂游戲.互相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自主探索,是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學會知識。
2.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是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學法
讓學生學會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說教學過程:
讓學生親生經歷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他們積極主動的參與.解決數學問題。所以本課在教學思路上淡化教師教的痕跡,突出學生學的過程。從而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知識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由于學生熟悉和喜歡的“過生日”的場面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原課題“小貓吃魚”改為“小貓過生日”,體現了以活動為主線進行教學。
(二)細看畫面,展開想象
告訴學生今天是小貓的生日,貓媽媽特意為它準備了最愛吃的小魚。然后提問:1.數一數,盤子里有幾條魚?
2.看著小魚,小貓心里會怎么想呢?3.猜一猜,小貓會吃掉幾條小魚?
設計意圖:一數一猜一想,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
(三)套圈游戲
教師引導為了給小貓生日助興,小方已經迫不及待的表演套圈了,認真看圖,你能根據圖和所給的加法算式,列一道減法算式碼?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欣賞表演中學習,即可是學生放松身心,又可獲得知識。
。ㄋ模┐蹬菖萦螒
引導:小朋友,你們玩過“吹泡泡”的游戲嗎?下面小明要給小貓表演吹泡泡了,認真觀察圖畫,思考,互相交流。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自己親身經歷過的游戲中學習,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和積極思考的精神,初步理解“0”在減法中的意義,從而是學生知道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ㄎ澹⿺[學具游戲
同學們,你們看小方和小明都給小貓表演了自己精心準備的節目,我們是不是也應該表示表示呀?聽老師的口令……..
設計意圖:結合學習內容,設計學生喜歡的擺小棒實踐活動,既可以是學生放松身心,又可以獲得知識,進一步理解得數是0的減法算式的實際意義。
。┓值案猓瑢W會合作
小貓要請大家吃蛋糕了,小朋友們高興嗎?
請出5個小朋友,其中一個演小貓,請大家吃蛋糕。
設計意圖: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設計吃蛋糕這一環節,讓學生感知數學就在自己身邊,通過小組活動,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合作與交流的機會。
。ㄆ撸┛偨Y
回想這節課,我們都玩了哪些游戲,通過這些游戲你有哪些收獲?學生談收獲。
。ò耍┞撓祰鴳c,體驗快樂
明天就是10月1日了你知道10月1日是誰的生日嗎?
設計意圖:由小貓的生日自然過渡到為祖國媽媽祝賀生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ň牛┎贾米鳂I
課本第29頁第一題和第二題
以上,是我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上說明了“叫什么”和“怎么教”,闡明了“為什么這樣教”。并希望各位老師對本堂說課提出寶貴意見。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13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小兔請客》,《小兔請客》選自北師大數學教材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加與減》(二)的第一個內容,這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20以內加減法和100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安排的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一節課,本節課從學生感興趣的小兔請客這一情境中抽象出加減法算式,體會加減法的意義,學習掌握計算的方法理解算理。這節課為學生繼續學習加減法計算起著重要的鋪墊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體會算法的多樣性。
3、認識加減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4、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說重點、難點
重點:計算是低年級教學的重要內容,探索并掌握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理解算理則是本節課的重點。
難點:在實際情境中通過動手操作,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四、說教法、學法
教學中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三維目標?新課標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的依賴記憶和模仿,而要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才是學習的重要方式,本節課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年齡特征我運用多媒體,采用實際操作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直接感觸的基礎上,體會算理,掌握多樣的計算方法,體會加減法的意義。具體設計了以下環節:
溫故、知新、鞏固、拓展,體現了我!耙欢摹苯虒W模式中的四個步驟,從復習到作業的布置展示了課前、課中、課后的三個環節。
五、說教學程序
引入情境、仔細觀察、尋找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列式解答、進行小結這樣一個流程完成知新這個環節。在突破重難點的過程中我設計了“想一想”、“數一數”、“撥一撥”三項活動,讓學生積極動手、動腦。采用探究、交流的形式掌握新知,突破重點難點。接著設計了闖關活動進行鞏固練習,最后一關進行了拓展讓學生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最后進行了總結,并且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
六、說反思
時間安排上不夠合理,拖了幾分鐘;總結計算方法時語言不夠精準,忘了布置作業。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14
一、說課內容人
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64
頁到65頁《10的認識》。
二、我對教材的理解
1、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0的認識的編排與前面8、9的認識基本相同,教材先是顯示一幅主題圖供學生數數并抽象出數10,再認識10、10以內數的順序,比較相鄰兩個數的大小,最后學習10的組成和寫數。由于我們采用的計數法是十進制計數法,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因此10的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進一步認識100以內、萬以內及多位數的基礎。
2、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分析和新課標的要求,本節課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如下:
(1)引導學生經歷認識10的過程,初步建立10的數感。
。2)學會10的數數、認數、讀數、寫數、比較大小和組成,對10的數概念獲得全面認識和掌握。
。3)結合數概念的學習,讓學生感受數10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4)培養學生愛科學、愛祖國的情感。
3、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掌握10的組成
教學難點:讓學生能從一組組成想到另一組組成。
4、教具、學具準備
Flash課件,為每兩個學生準備一張記錄紙和十個卡片蘋果。
三、教法設想
小學低年級學生正處于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他們的思維往住還要借助于形象直觀的實物圖象或實踐操作的體驗活動作為認識的基礎,因此本節課教學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運用直觀教學法,操作發現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準確把握概念內涵。
四、學法滲透
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讓學生數一數、擺一擺、比一比、分一分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課的教學活動,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的小主人。
五、說教學程序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認知水平,我設計了如下教學過程:
。ㄒ唬﹦撛O情境、故事引入
激發學生的學習愿望和參與動機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這里設計了一個小朋友都喜歡的故事——“猜一猜”引入課堂,故事主要是說“在數字王國里,9以為自己是最大的數,常常欺負比它小的數,后來1和0想出了一個辦法來對付9……”課件演示到這,我就讓學生來猜一猜,究竟“1”和“0”想出了什么辦法來對付9?這么一問,學生的思維就像被激活了一樣,同學們都紛紛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學生在這一環節中興致盎然,對數學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積極性高。同時,學生感悟到兩個數字可以組成一個新的數,數和數之間是有聯系的,是可以組合的。比如:1和0站在一塊兒就變成“10”,然后就板書課題:10的認識。
。ǘ┳灾骱献鳎剿餍轮
1、數一數
有趣的情境是孩子學習新知的有效平臺,在這一環節中,我就設計了孩子們喜愛的魔術表演情境,讓學生邊看魔術表演邊復習1?——9的數數過程,并體會“9添上1就變成10”的過程。還引導學生多角度地認真觀察,讓學生說說畫面中還有什么東西的數量也可以用“10”來觀察,如“畫面上有10朵花、10顆星星……”最后讓學生用“10”來說一句話,這樣設計,學生經歷了由物抽象到數的過程,感悟到數與生活的聯系,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數字娃娃找家”
在這一環節中,我就把教學直尺圖這一枯燥的內容改為小朋友非常喜愛的“數字娃娃找家”。這里先是課件演示“0——10”各數字娃娃在玩耍的情況,到了回家時,其它數字娃娃都回到了家,只有數字娃“5、6、9、10”不會回家,還在走來走去。然后,我就請小朋友幫這些數字娃找到自己的家,數字娃娃都找到家以后,我就讓小朋友說10以內數的順序,如:5相鄰的前面一個數是誰?這一教學形式新穎,富有趣味性,深受學生的喜愛,同時也有助于學習目標的落實。
為了鞏固學生10以內數的順序,我還創設了神舟六號發射現場倒計時的情境,學生們熱情高漲,為了這個偉大的時刻而自豪,為了能夠與宇航員一起倒計時而喝彩。整節課的氣氛到了高潮時刻,學生們紛紛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日后的學習態度,這不正是同時和他們進行了一次有效的科學思想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嗎?
3、比較10和9的大小。
我就利用課件出示點子圖的,著重強調9添上1就是10,讓學生比較10與9的大小時,我要求學生說出為什么要填大于號、為什么要填小于號?這樣一來不但可以訓練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而且也培養了他們的概括能力和有序思維。
4、教學10的組成和分解。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痹谶@一教學過程我努力挖掘數學的“應用性”。學習“10的組成”是本課的難點,尤其是讓學生從一組組成想到另一組組成的抽象思維過程。因此,我就設計了“分蘋果”這一手腦并用的活動來沖破難點。活動時我是這樣引入的:“小朋友,現在是蘋果成熟的季節了,果園里的叔叔想請全班同學來幫忙摘蘋果,但蘋果摘下來以后,要把它們放到這2個筐子里,同學們想想,如果讓你來放的話,可以怎么放?”學生以同桌2人為一組,自己進行分工:一個負責寫記錄表,一個負責分蘋果,然后,讓學生看著這些分法,說說自己的發現并匯報展示,學生說出了10的組成的記憶方法是:看到一組組成想到另一組組成,最后把10的組成進行板書,學生看著板書很快就發現到:左右兩邊的數合起來都是“10”,而且左邊的數越小,右邊的數就越大,這樣安排,不僅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平臺,同時還給學生充分發揮自己潛能的機會,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發散思維,提升了本節課學習的思維性,達到了知識的內化。為了鞏固學生們對10的組成的學習,我分別設計了猜糖游戲和對口令游戲。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主體。
5、10的書寫
在教學10的書寫時,我先讓學生觀察10和我們前面學過的數有什么不同?讓學生比較得出10是由兩個數組成的,而且左邊的1和右邊的0與我們以前學過的“1”和“0”寫法一樣,然后教師范寫數字“10”,最后讓學生練寫。這樣設計是遵循了兒童的認識規律,因為寫數是一年級學生學習中的難點之一,教師的示范十分重要。尤其是10是由1和0兩個數字符號組成的,跟前面寫的0——9有不同之處。
。ㄈ╈柟叹毩暎瑥娀轮
練習是使學生牢固地掌握知識、形成熟練的技能,技巧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所以我就讓學生完成了書本第65頁“做一做”和第67頁的練習。
。ㄋ模┱n堂總結
通過老師的提問:今天你認識了哪位朋友呢?今天你學得最高興的是哪一部分的內容?師生共同總結學習收獲,既能引導學生理順知識,又體現了能力的培養和知識的延伸。
。ㄎ澹┌鍟O計
本節課的板書,突出重點、難點、又便于學生觀察,提高教學效率。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15
一、說教材
教材簡析:
《最喜歡的水果》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八單元調查與記錄中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觀察他人的方法的基礎上,嘗試親歷數據收集整理的活動,體會調查與收集、整理數據的必要性。
最喜歡的水果的情境是學生學習統計的載體,教材通過設置這一活動性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深入的體會調查的必要性及其與現實生活的密切關系。
根據大綱的要求,設計教學目標如下:
1、借助為聯歡會購買的水果情境,引導學生體會統計調查的必要性,并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表示整理數據的結果。
2、結合調查數據的記錄,能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提出簡單的決策建議。在解決熟悉的問題中,體會調查與收集、整理數據的必要性。
3、初步學會與同伴的合作,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而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
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表示整理數據的結果,體會統計與調查的必要性,根據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將本節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結合調查數據的記錄,能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提出簡單的決策建議。教學中要用到的多媒體課件是這節課要準備的教具。
二、說教法、學法
1、設計思路
由于二年級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于統計活動會有一些接觸,雖然學生是第一次接觸統計知識,但對于本課的學習他們不會感到陌生,所以設計了一個慶元旦聯歡會的情境,讓學生幫老師調查同學們最喜歡吃的水果,在他們調查、記錄數據的過程中,體會調查與收集、整理數據的必要性。
2、教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合作者,根據這一理念,這節課主要采用開放式的教學活動,放手讓學生在小組內嘗試調查活動,記錄數據。
3、學法
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上,力求體現: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發現問題,感受到統計調查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和方法。這節課為了體現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以學生的學為立足點,設計了如下的教學程序:
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主動參與,探索新知
綜合實踐,學以致用
學生回顧,教師小結
第一個環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以慶元旦舉行聯歡會為契機,老師要給同學們買一些水果,可是老師該怎么買呢?哪種水果買多些?哪種水果買少些呢?
讓學生幫老師調查同學們最喜歡吃的水果,從而引出課題。
第二個環節是:主動參與,探索新知
讓同學們從事先準備好的四種水果圖片中選出一種你最喜歡的水果圖片。選好后先請第一小組的同學將各自所選的水果圖片貼在黑板上,再請同學們觀察這樣貼能不能一眼看出第一組的小朋友最喜歡什么水果,如果這樣擺不好,你覺得怎樣擺比較清楚明了。并上黑板擺放圖片,并說明這樣擺的理由
然后教師小結:像這樣就是我們第一組同學最喜歡的水果的統計圖,通過這個統計圖我們一眼就能看出喜歡什么水果的多,喜歡什么水果的少,那老師要想知道我們全班小朋友喜歡水果的情況是不是也可以這樣制作一個統計圖呢?隨即教師課件出示最喜歡的水果統計圖,由學生匯報,教師將全班學生喜歡的水果圖片填入統計圖中。再根據統計圖師生一起填寫統計表。
然后學生根據統計圖和統計表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并解答。
第三個環節是:綜合實踐,學以致用
由于我班的同學都在學校吃早餐,可食堂的工人師傅們并不知道同學們最喜歡吃什么樣的早餐,所以有時侯做了同學們都不喜歡吃的飯菜時,就會剩下很多,造成很大的浪費。怎樣來解決這個浪費的問題呢?由此引導學生說出可以利用剛才學到的統計知識統計出同學們最喜歡的早餐。
2、教師給每小組發一張早餐統計圖,讓學生在喜歡的早餐上畫三角符號,由小組組長將本組的統計結果貼在黑板上,然后集體填寫全班學生喜歡的早餐統計圖和統計表?粗@張統計圖和統計表請學生說說你想對食堂的管理人員提點什么建議?希望他們怎么做?
第四個環節是:學生回顧,教師小結
小朋友們,學了這節課你們知道要比較東西的多少的時候,畫什么圖比較好啊?(統計圖)那在畫統計圖時要注意些什么呀?(先把東西分一分,再擺一擺,擺的時候注意要把東西擺放整齊)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一年級數學《數學樂園》說課稿07-14
一年級數學《用數學》說課稿范文02-06
《生活中的數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11-03
小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數學樂園04-11
數學樂園小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02-05
數學一年級《生活中的數學》說課稿范文11-05
《數學樂園》小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09-24
數學樂園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說課稿06-12
一年級數學上冊《用數學》說課稿01-27
一年級數學《購物》說課稿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