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

時間:2022-12-19 17:08:08 數學說課稿 我要投稿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說課稿13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那么優秀的說課稿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說課稿13篇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說課稿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本節課教學內容是分數的初步認識。是今后進一步學習分數的大小比較、分數的加減計算等知識的基礎,因此擬定教學目標為以下三點:

  (1)結合具體情境和直觀操作,讓學生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感知出分數的過程,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并會認、讀、寫簡單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體會分數的作用。

  (2)會用折紙、涂色等一系列的數學學習活動表示簡單的分數。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主動參與、合作交流的樂趣,培養自主探索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通過直觀操作感知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敘述操作過程和對這幾個分數的感知。

  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從認識整數發展到認識分數,是一次飛躍。分數意義理解較困難。建立概念的過程也很慢,語言的敘述更是存在問題。所以本節課設計在多媒體的環境下進行教學活動。

  以下是本節課的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問題驅動

  二、操作實踐理性認識

  三、設計分數深化理解

  四、認識分數鞏固練習

  五、總結歸納拓展延伸

  五、整合點及解決方法

 。ㄏ旅嬷饕槍虒W過程中的整合點以及解決方法談談自己的做法與感受)

  1、多媒體的使用為課堂的導入增添了魅力

  低年級學生大多活潑、好動,有意注意時間比較短。數學課堂上枯燥的數字,板書,本節課抽象的平均分含義滿足不了學生多變活躍的心理需求,使他們沒有求知的欲望。課堂的導入環節決定了學生的思維能否活躍起來,能否將興趣牽引到對新知的渴望上,使教學達到理想的效果。所以本課導入環節我采用多媒體手段通過聲像,動畫這種學生樂聽、愛看的形式,創設即將開運動會的生活情境,拉近了數學與生活的距離,把所有學生們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了過來。請看教學片段(視頻1)

  淘氣和笑笑分食物的故事情節,把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帶入到數學課堂,同時緊緊抓住新舊知識的連接點,由4個橘子,2盒餅干的整數平均分過渡到1個蘋果平均分的問題上。通過直觀的演示不斷帶給學生新的刺激新的問題,生動形象的動畫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望,1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人,平均分給5個人,平均分給20個人都應該用什么樣的數字表示呢?此時孩子們迫不及待的想進一步學習新知識,這就為下一步認識理解分數創造了良好的開端。

  2、多媒體的使用為突破教學難點提供了方便

  課堂教學的難點是學生對知識理解的障礙,在教學分數意義這一環節時,概念比較抽象,如果僅憑老師枯燥的講解學生機械的記憶,孩子們肯定不能真正理解,更談不上用準確的語言去描述。如果利用自制教具呈現出不同的分數費時費力,操作起來比較麻煩,也會影響教學效果。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利用多媒體課件,以其速度快、儲存量大、易操作等優點輕而易舉的解決了這一難題。由計算機將一塊蛋糕平均分成8份,取出其中的3份同時出示分母8、分子3,學生通過觀察分的過程和分母分子的相應出示,再一次理解了分數所表示的意義。然后再次利用同一蛋糕平均分出八份之五,六分之五,在演示過程中,學生在觀察,在比較,直觀地感受到分母就是平均分的份數,分子就是取出的份數,進一步加深了對分數的意義理解。

  多媒體的使用讓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形象化,不僅降低了知識的難度,使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在視覺、聽覺等感觀上受到沖擊,使學生有新鮮感與直觀感,激發他們的興趣和創造性,為下一步自己設計喜歡的分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而提高教學效率,變“苦學”為“樂學”。(視頻3)這是孩子們真正理解后在小組內交流自己設計的分數的情景,從課堂效果來看,這一信息技術的運用使學生動手操作的正確率提高了,同時也真正明白了只有在平均分的前提下才能用分數表示它其中的一部分。(視頻4)生動的動畫畫面清晰的展示了一個分數的由來,因此在孩子們匯報自己設計的分數時候語言運用的準確具體,表達到位。從而減少了常規教學中由于學生表達不準確教師反復糾正而浪費的時間。

  六、教學效果

  本節課整合點的正確診斷,多媒體課件的合理使用,幫助我們把枯燥的數學問題生動化,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把乏味的數學課堂趣味化,把生硬的數學學習輕松化。充分發揮了信息技術在數學課堂中顯著作用。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說課稿2

  各位評委、各位領導:你們辛苦了!我叫***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小樹有多少棵》,它是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的內容,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設計、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簡要闡述我的教學思路。

  教學內容:

  《小樹有多少棵》這一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五冊第一單元第2、3頁的內容。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上學期已經熟練掌握乘法口訣基礎上,新學期的第一節課。教材利用三捆小樹的具體情境,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探索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口算方法,也是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口算方法的基礎,為第四單元、第六單元學習筆算乘除法打基礎?谒阍谌粘I钪杏兄鴱V泛的應用。通過口算訓練,既能培養學生迅速的口算能力,發展學生的注意、記憶和思維能力,同時也是學習筆算的基礎。

  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前一階段的學習已經能熟練掌握一位數乘一位數的表內乘法,能運用已學乘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并對用乘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有著濃厚的興趣。

  教學目標:

 、盘剿鞑⒄莆照、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平Y合具體情境,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體驗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正確計算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

  教學難點:

  發現規律,將乘數是整十數的口算方法,遷移到乘數是整百、整千數的口算乘法中。

  教法學法: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發現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個“發現者”。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充分展開思維,發現方法,發現規律,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2.練習法,練習在數學教學中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本節課在新課后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通過一系列靈活多樣,一定量化的訓練,使學生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3.遷移法,由于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十分緊密,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就應當運用遷移規律,抓住新舊知識的連接點,以舊引新。乘數是整百、整千數的口算方法,就可以從乘數是整十數的口算方法中進行遷移,這樣的知識遷移,最后轉化為技能技巧,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首先我用激勵的語言祝賀孩子們成為三年級的小學生,歡迎他們重新回到學校。

  以美化身邊的環境為契機引出情境圖。

  1.探索新知

 。1)仔細觀察并說出數學信息。(2)根據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3)試著解決問題:3捆小樹一共有多少棵?

 。ò鍟n題:小樹有多少棵)引出:20×3=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是教學的必要手段,讓學生在情境中提出問題,嘗試解決問題,并鞏固復習乘法的意義,為新課的教學奠定基礎。

  2.討論算法。(學生經過獨立思考,交流算法)

 。1)20+20+20=60(2)2個十乘3是6個十,就是60。(3)2×3=6,20×3=60 先不看20后面的“0”,2×3=6,乘完后再在6的后面加一個“0”,所以就等于60.

  3.優化算法:以上算法你認為哪種更簡單?

  由于學習過乘法的意義,所以學生會根據已有的經驗排除加法,很自然地選擇第三種方法。而第三種方法是本節課希望學生掌握的口算方法,所以教師抓住機會及時總結、強化。

  4.小結:在乘的時候先不看乘數末尾的“0”,乘完以后再在積的末尾添上同樣多的“0”。

  5.師生共同將題目補充完整,教師板書為學生做好示范,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6.追加問題:4捆小樹有多少棵?5捆呢?(讓學生獨立完成題目進一步強化口算的方法。)

  二、 遷移應用,探索規律。

  1.出示練習

  3×2 5×4 6×7

  30×2 50×4 6×70

  300×2 500×4 6×700

  學生通過獨立計算,得出算式的結果,引導學生觀察比較這幾組題目,找一找豎列算式的規律,用自己的話說說發現了什么?學生能夠發現,一個乘數不變,另一個乘數的末尾依次多一個“0”,積的末尾也多一個“0”。學生已經把整十數乘一位數的方法遷移到整百數乘一位數,此時進行方法的強化,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概括計算的方法,既訓練學生的思維,又發展學生的語言。

  2.拓展訓練

  1、3000×2 5000×4 6×7000

  在學生總結出整百數乘一位數口算方法的基礎上,隨即出示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學生能夠類推出相同的方法,使學生真正理解添上同樣多的“0”的含義,并且把這種口算的方法熟記于心,達到內化的目的。

  2.數學游戲

  教師事先準備好卡片,以同桌為單位開展游戲活動。

  游戲規則:一位學生取一位數,另一位學生取整十、整百或整千數,然后兩個學生都計算這兩個數相乘的結果,看誰算得又快又準確。

  (設計意圖創設游戲環節,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培養學生的思維獨立性和靈活性。)

  三、 變式練習,積累內化。

  1.口算練習:(學生獨立計算,指名說說算理。)

  2頁3題30×4 50×8 9×600 40×5 60×7 800×4

  3頁2題70×8 30×6 600×9 4×60 20×7 3×800

  90×5 8×50 700×4

  2.歸納鞏固

  整十數、整百數、整千數乘一位數,先不看()末尾的“0”,乘完以后再在()的末尾添上()的“0”。

  2、布置作業。

  解決問題:3頁3題(利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鞏固復習乘法的意義)

  四、說板書設計

  小樹有多少棵

  20×3=

 、 20+20+20=60

 、 2個十乘3是6個十,就是60。

 、 2×3=6,20×3=60

  【設計理念:簡潔明了,能讓學生一目了然,黑板的右邊空出來,方便學生自由練習!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說課稿3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0×5=?》。

  教材分析:

  《0×5=?》是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二個內容。學生先學習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然后再發現有關0的乘法規律的基礎上學習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乘法,最后學習連乘!0×5=?》這部分內容比較抽象,因為一個數和0相乘得0,學生不易理解,容易和加法混淆,乘積怎樣寫也容易出現錯誤;幾乘0得0后,很容易忘記加進位上來的數。為了分散難點,教材把一個因數中間有 0和一個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安排在學生學會了一位數乘二、三位數的一般運算方法之后進行講練,這樣可使難點分散,便于學生集中精力學習在乘的過程中,0的具體處理方法。學習《0×5=?》,有利于學生完整地掌握整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并為以后進一步學習連乘乃至于學習小數乘法打好基礎。

  教法學法:

  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更好的學。計算教學都是從簡單到復雜螺旋上升的,最基礎的計算原理和方法支持了這樣的發展提高。本節課的教學以學生為主課件情景為背景,通過探索每盤蘋果順次減少至0的過程,計算蘋果總數,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通過試一試計算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乘法,引導學生動腦,動眼,動手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計算知識和經驗,把新舊知識結合在一起,體會計算時的相同點,促進認知同化,完善認知結構。把數學課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教學目標:

  1. 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數相乘都等于“0”的規律。

  2. 探索并掌握一個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計算方法,理解算理。

  3. 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學習中的簡單問題,培養學生應用的意識和能力。

  4、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培養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教學重點:

  1. 掌握“0”和任何數相乘都等“0”的規律。

  2. 掌握一個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努力營造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從這種設計理念出發,為了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增強教學效果,使學生計算能力得到真正發展,我對本節課設計有以下幾個環節:復習,問題情景,建立模型,解釋應用,全課總結五個環節。

  一、復習

  通過口答一個五是( ) 二個五是( ) 三個五是( )口答完畢讓學生說說第2、3題的加法和乘法算式,口算7×5= 4×5= 8×5 = 5×5 = 9×5 = 6×5 = ,口答完畢讓學生說說任意2題表示的意思。目的是讓學生回憶整數乘法的意義,熟練掌握整數乘法的意義

  二、問題情景

  通過創設情境

  (1)5個盤子,每盤放3個蘋果,提問:這里有幾盤蘋果?每盤有幾個?一共有幾個蘋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然后每盤蘋果順次減少至0,都讓學生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目的是讓學生真正弄懂0的基本含義,整數乘法的意義。用有趣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推理歸納。

  根據0×5=0想一想:0×6,0×7,0×8!质堑枚嗌倌?

  學生回答后,讓學生做課本P34“算一算”3道題,然后指名學生回答口算結果。(0×3=0,7×0=0,0×26=0)

  引導學生歸納“0與任何數相乘,結果都是0”的結論。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推理歸納能力。

 。3)小結、深化。

  再次引導學生認識:0乘幾和幾乘0都得0,0乘0也得0,所以0和任何數相乘都是0。目的是強化0與任何數相乘,結果都是0的規律。

  三、建立模型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教師指導完成課本P34“試一試”中1、2題,讓學生初次掌握一個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計算方法,理解算理。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精神。

  四、解釋應用

  1、課本第35頁練一練。(要求用豎式計算)

  學生獨立完成后進行全班交流。

  2、用你喜歡的方法算。

  21×3 43×2

  201×3 403×2

  210×3 430×2

  全班完成后交流,把你的算法告訴其他同學,讓學生體驗算法多樣化。

  3、練習設計。

  我買20枝鉛筆和30本書,每枝6元,每本9元,一共需要多少錢?

  目的是檢驗學生是否會用學過的方法計算一個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乘法,是否會解決涉及到的簡單的實際問題。

  五、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你認為一個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乘法豎式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說課稿4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北師大版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54~55頁“分桃子”。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豎式計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方法,懂得算理,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2.結合具體情境,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讓學生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培養合作學習的能力。

  3.感知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導探究。

  1、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今天猴山上有件喜事,猴王給小猴子們分桃子了,那么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課件展示48個桃子和兩只猴子)

  讓生充分讀取圖中的信息,并說出要分的桃子的數量,為了公平要平均分等信息。

  師:同學們請看,你看到了什么?從圖中你知道哪些數學信息?

  預設生1:我知道有兩只猴子。

  預設生2:我看到一些桃子。

  師:那么有幾個桃子?

  生:有48個桃子

  師:那么他們怎么分才公平?

  生齊說:平均分

  2、提出問題

  師展示題目的一半:有48個桃子,平均分給兩只猴子

  師:那么根據這些信息,能提出數學問題嗎?

  生:有48個桃子,平均分給兩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個?(師展示全題)

  師:說的真好,請坐!

  生齊讀題!

  二、探索新知:探究48÷2的算法和算理

  1、動畫激趣,引導分法

  師:同學們請想一想,怎么把這48個桃子平均分成2份呢?請同學們用小棒代替桃子,在桌面上將這些小棒平均分成2份,現在動手分一分吧。

  生匯報分法:

  生:先分整籃的每只猴子分到兩籃桃子,然后再分單個的每只猴子分4個桃子(生匯報師課件演示分的過程)

  師:他說的好不好?

  師:那你們都同意先分整籃的,再分單個的,對嗎啊?

  生:對

  2、根據問題列出算式

  師:那這道題目怎么列呢?

  生:48÷2=(師板書)

  師:同意嗎?(同意)

  師:為什么用除法呢?

  生:因為除法表示平均分。

  3、生用口算的方法表示出分桃子的過程

  讓學生明白口算過程正好與分桃子的順序對應

  師:那這個怎么算呢?會算嗎?

  生:會

  師:趕快動手,看看誰的算法最多

  生探究算法,師巡視,生解說自己的算法師板書

  師:好了。算出來了嗎?

  生:算出來了。先40÷2=20(個)再8÷2=4(個)最后20+4=24(個)(師板書)

  師:對嗎?

  生:對

  師:她算的過程跟我們分的過程一樣嗎?

  生:一樣

  師:他也是先分整籃的。再分單個的。然后再把它們合起來。

  4、嘗試探究列豎式

  教師講解48÷2=24的豎式計算過程及算理:

  (在分析算理的過程中,合理地把分桃子(分兩次)-口算(兩步算式)-豎式(兩層)三個過程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夠理解列豎式計算除法的想的過程跟分桃子、口算的過程是一樣的。)

  師:還有什么方法?

  生:寫豎式的方法

  師請生說出寫除法豎式的順序(師板書)

  生:先把除號寫好。再寫被除數。再寫除數

  生:先算十位,2商在十位。再算個位,4商在個位。

  生說師板書計算過程。師解釋沒全部分完,十位上的0暫時不寫。8落下來。4商個位。最后余數寫0

  (豎式計算算法:先分整籃的,每只猴子分到2個10,,所以在十位上商2,接著分個位上的8,每只猴子分到4個,在商的個位上寫4,2×4=8,全部分完沒有剩余,所以最后寫0。)

  師:說的真好,太棒了。他把我們分的過程和口算的過程用什么記錄下來了?

  生:用豎式

  師:豎式的計算過程有兩步。跟我們分的過程一樣的。

  師:那么你們的豎式都是先算的十位再算的個位嗎?

  生:是

  師:那么如果他們不告訴你分的過程,你們從豎式上一眼能看出先分的十位再分的個位嗎?(能)

  師:列豎式更能看出我們分的過程。不正確的同學請改正過來

  師:答:每只猴子分24個桃子(生說,師板書)

  總結豎式:孩子們。我們剛才用豎式計算了除法,那么豎式計算的時候先算什么位?(十位)商寫在什么位上?(十位)。再算個位。個位上的數字對齊落下來。商寫在個位上。

  5、完成試一試,集體訂正。

  48÷4=69÷3=86÷2=

  三、情境延伸,深入探究48÷3的算法和算理

  1、根據情境提出問題

  師:猴王正想按你們的方法把48個桃子平均分給兩只小猴時候,這時候,又來了一只猴子,他也嚷嚷著要分桃子。猴王只好把桃子分給3只小猴。

  師:每只小猴分多少個呢?想一想。他們每個人還能分24個嗎?

  生:不能

  師:為什么呢?

  生:因為來分桃子的猴子多了一只。

  師:那我們來研究第二個問題,出示第二個問題:有48個桃子,平均分給3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個?(出示題目)

  師請生列算式:48÷3(師板書)

  2、探索分法

  師:那我們先幫猴子分一分。拿出你們的小棒代替桃子。想一想,怎么分。請開始。我看看那組的小朋友合作的。

  生操作分桃子,師巡視。

  師:分好了嗎?

  生:分好了

  師:哪個小朋友上來跟大家說說你是怎么分的?

  生上前演示

  師:聽清楚了嗎(清楚了)

  生說過程,師(課件演示分的過程)

  每只猴子先各拿一籃。拿走了3籃。把剩下的一籃10個,和8個合起來再分。每個猴子拿6個。(課件演示)

  3、研究算法

  師:誰能把你分的過程用除法豎式寫出來呢?

  生匯報豎式步驟,師板書并解釋每步的含義。

  師:余數1是什么?(1用紅筆描出)

  生:表示1個10,余下的1個10和8合起來再分。

  師:這樣做的請舉手。師評價(1在十位上表示1個10,)

  4、鞏固練習。

  65÷5=84÷6=

  四、總結豎式除法計算方法。

  1.觀察,對比48÷2和48÷3這兩道題豎式的不同

  提問:請生觀察兩個豎式,請問有什么不同呢?

  生:第一個十位都除的盡。第二個十位上有余數。

  2、小結豎式計算除法的方法

  筆算除法時,應從被除數的位除起,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寫在哪一位的上面。被除數十位余下的數要與個位上的數合并,再繼續除。

  師小結:我們今天研究的是什么豎式呀?

  生: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師板書副標題:兩位數除以一位數)

  師:再看看這兩道題448÷4=和726÷6=

  學生獨立完成,師巡視

  師小結:今天我們不僅學會了兩位數除以一位數,也學會了三位數除以一位數。(補齊副標題: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其實他們的算法是一樣的,只是位數不同。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說課稿5

  教材內容:

  大家好,今天我要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課標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可能性》。

  教材分析:

  在現實世界中,為了幫助學生認識現實生活中的確定現象和隨機現象,《課程標準》第一學段新增了屬于概率知識范疇的內容《可能性》。旨在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活中的現象,初步體驗現實世界中存在著不確定現象,認識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教材選取了摸球游戲的現實情境,引入本單元的學習內容。通過主題圖的教學,使學生初步體驗在現實世界中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設計思路:

  1.用學生感興趣的游戲活動作為教學素材,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引導學生經歷做數學的過程,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驗不確定現象和可能性。

  教學目標:

  1、通過猜測試驗分析試驗數據,經歷事件發生可能性大小的探索過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讓學生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

  3.在活動交流中發展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難點:

  理解可能性,建立正確的隨機概念。

 。ㄔ诒菊n教學中我運用了以下的教法):創設愉快的教學情境,利用有趣的數學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挖掘教材及學生的潛在因素,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使每一位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本節課主要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組內設有組長、匯報員、記錄員來組織和調控整個學習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通過親自動手操作,獲得對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體驗,同時養成學生樂于與同伴合作、交流的習慣。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說課稿6

  本課是對于分數的進一步認識。由于學生易受整數大小比較方法的負遷移影響,對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比較學習肯定要遇到一定困擾。因此,我對教材進行了加工與改造,讓學生直接面對可能出現的錯誤,把它們放在一起比較,激起學生的認知沖突,然后在現實背景中幫助學生建立兩者之間的聯系,使學生不僅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讓學生掌握系統化思考問題的方法。

  設計本課時,我注重為學生創設恰當的參與,實踐探究必備的空間,讓學生在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有效思考,撐握簡單分數大小比較的方法,活動重在讓學生經歷探索與發現的過程,使其在課堂中既有獲取知識,能力也得到了培養。本科課堂教學我從學生感興趣的游戲和故事兩方面入手:游戲對于孩子一直是感興趣的話題,同分母分數比較大小在了解分數的意義之后,對于學生學習這一部分來說是比較簡單的,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脫離書本這一載體設計了莫分數比大小這一游戲,在課堂上學生自主地參與活動,通過讓學生動手做、動腦想:你想摸到幾顆棋子?為什么?、動口說:比這個分數大的分數還有?比這個分數小的分數還有?,使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問題分母相同的分數如何比較大。繉で笠幝煞帜赶嗤姆謹当容^大小的方法。

  學生在毫無壓力的游戲中學會了方法,學生樂學,愛學掌握知識扎實有效。在學習分子是一的分數比較大小時我是以故事引入的,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就能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能一石激起千層浪,更好地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更好地為學習新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為了激起他們參與學習的熱情,讓學生想學、樂學。具體地說就是先創設一個問題情境,從情境中發現、提出數學問題,然后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讓學生分析、探討,逐步讓學生建立解決這一問題的數學模型,最后用這一模型去解釋、解決生活中的現象、問題。采用學生喜歡《西游記》為背景,創設分西瓜的情景,這天唐僧師徒4人走到一座山腳下,由于正是午時,天氣悶熱,八戒只化緣來一個西瓜,4個人,只有一個西瓜,怎么辦好呢?唐僧建議平均分,每個人分到西瓜的1/4,八戒一聽急了,自己辛苦找來的西瓜只得到1/4,說什么也不同意,吵著要1/8,可切開后,見到師父和師兄的1/4就大呼上當了,說師父、師兄欺負他?為什么八戒自己吵著要1/8,可見到切開的西瓜后,就后悔了呢?直嚷嚷師兄欺負他呢?你們想知道為什么嗎?學生探知的欲望被激起,自然過渡操作體驗,探索規律

  探究分子是1分數大小的比較。

  讓學生用自己手中的學具紙,通過折一折,涂一涂,剪一剪,和同桌完成1/4和1/8的比較。練習1/2和1/4,1/8和1/6,你發現這些分數有什么相同之處?在比較這樣的分數時有什么規律?引導學生總結分子是1分數大小的比較方法。

  鞏固練習我還是以游戲為主!伴_火車”,由某一列第一個同學說出一個分子是1的分數,后面的同學說一個分子也是1,但要比它大(或比它。

  同樣開動第二列火車,由第一個同學說一個分數,后面的同學按這個同學的要求說一個比它大(或比它。┑模帜赶嗤姆謹。

  “分蘋果”紙卡出示一個分數,讓學生說一個比這個分數大的分數,一個比它小的分數。

  讓學生嘗試比較3/5和3/4的大小,學生經歷了發現簡單分數大小比較的規律,主要是為發展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驗,但要靈活應用這一規律還不能做普遍的要求,這一練習的設計是為了滿足部分學生學習的需要,也了解一下,在本次課堂教學活動中有多少學生可以超越教材。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說課稿7

  說教材分析:

  本單元學習除法的豎式計算,“買新書”這節課的主要內容是連除和乘除的混合運算,是本學期學習解決問題的一個難點。教學時應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提出問題并選擇適當的方法解決問題。我知道解析應用題的核心是分析數量關系。因此在教學中用三個環節處理這個問題,首先采用看圖找信息、根據信息提問、讀題、找關鍵句子等過程讓學生理解題目的意思上;其次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采用了讓學生匯報思路想法,教師點撥的方式,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學生學情分析:

  學生在此之前學習過很多有關應用題的問題,如:比多比少問題、連乘法問題等;也曾學習了兩位數、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有關計算。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理解,最大的困難不是計算的問題,而是分析數量關系。學生學習數學時能正確分析把握數量關系一直是個難點。需要對加、減、乘、除的意義有深刻的理解,而且需要從實際生活事件中進行抽象。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了乘加、乘減、除加、除減、連乘等兩步運算,而對于連除法數量關系是第一次接觸。面對這種實際情況,要達到預期的目標要求,就需要借助一些直觀的手段和一定的方法。學生由于個性的影響,遇到解決問題的題型,個別學生沒有搞清題意就著急動手計算;再有部分學生不分析數量關系,因此理解題意不夠準確。

  教學目標:

  1、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理解連除、乘除混合式題的運算順序,能夠正確運算。

  2、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經過獨立分析,合作交流的過程獲得良好的情感的體驗,感受到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理解連除、乘除混合式題的運算順序,能夠正確運算。

  教學難點: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講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這節課我們主要來學習運用以前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問題一:管理圖書室的劉老師在整理圖書時,遇到了一個數學問題,板書:“學校圖書室買來200本書,放在2個書架上,每個書架有4層!蹦隳芨鶕@幾個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嗎?

  1、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師適時板書。

  2、我們先來解決“平均每層放多少本書?”這個問題。

  3、師:誰能把這些信息和剛才的問題完整的描述一遍。

 。ㄏ戎该x,然后全班齊讀題目。)

  4、師:同學們思考這個問題怎么解決?

 。ㄓ兴悸返耐瑢W把手舉起來,試著在練習本上列出算式。)

  5、匯報:找不同的寫法到黑板板書。

 。1)200÷2=100(本);100÷4=25(本)。

  師:這樣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呢?請結合這道題的信息,給大家講講。

 。2)200÷2÷4=100÷4=25(本)。

  師:這樣列算式解決問題的想法和(1)這種想法一樣嗎?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說課稿8

  一、說教材:

  《認識幾分之幾》是小學數學教材三年級上冊的一課。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一個物體或許多物體的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的基礎上,借助小圓片(小棒)“分一分”“拿一拿”等實際操作來學習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

  教材先在具體情境中讓學生借助學具探索“12個蘑菇的是多少個?”進而學會列算式,學會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課后“想想做做”中也安排了類似的練習,幫助學生鞏固知識。

  二、說學生

  本班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物體的幾分之幾和一個數的幾分之一是多少的相關知識,也理解了分數的實際意義,大部分學生應該能夠快速掌握本節課的知識。但介于本班有部分同學基礎較弱,缺乏一定的理解能力,教師安排了擺小棒和在圖中分一分圈一圈的活動,結合細致的課件,幫助這部分學生理解、掌握本節課的知識,能夠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三、說教學目標

  1、能運用分數的知識,學會解決簡單的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可以用語言來解釋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每道算式的含義。

  2、體會分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初步了解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積極參與具體的數學活動,獲得與他人合作交流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數學的應用意識。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的解題方法。

  難點:運用掌握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解決具體問題。

  五、說教法

  通過擺小棒、在圖中分一分圈一圈等比較直觀的實際操作,幫助學生理解“幾份”和“幾個”,即一些物體的幾分之幾和一些物體的幾分之幾是多少,進而推導出算式。使學生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進而達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應用新知、鞏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運用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直觀的動畫生動地展示了解決問題的過程,幫助學生思考、理解;鼓勵學生積極發言,自己動手、動腦、動口解決問題。

  六、說教學過程

  1、復習導入

  請一位同學說分數,同桌來說說這個分數的含義!

  (突出“一個物體”和“一些物體”的概念,明確分數的意義)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分兩個層次引導學生學習。

  談話:(課件展示)兔媽媽帶著兔寶寶在森林里采蘑菇,兔媽媽有個問題考考小兔子(出示問題“將這些蘑菇的給你們”),可是小兔子犯了糊涂,這些蘑菇的是多少呢?你們能幫幫它們嗎?

  (1)讓學生拿出12個小棒擺一擺、分一分、拿一拿。

  (2)談話:我們可以分一分得到12個蘑菇的,是9個蘑菇,我們還能算一算。怎樣算呢?

  同桌討論。教師課件展示過程,出示算式,并請學生回答每一步所對應的含義。

  這兩個層次的設計,主要是創設情境,自主學習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

  鞏固練習

  (1)青椒的是多少個?

  (2)桃子的是多少個?

  先讓學生在圖中分一分、圈一圈,接著列出算式;請學生說每一步算式的含義,教師邊聽邊對應播放動畫、出示算式,幫助學生鞏固新知,加深對解題思路的理解。

  最后總結出解決求一個物體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的方法和解題思路。

  深化認識

  (1)猴寶寶要送禮物給媽媽,你們看,兩只猴寶寶送的蘋果的個數一樣嗎?(出示課件)

  你怎樣知道是不一樣的呢?(列算式計算)

  思考:為什么不一樣?

  總結:因為總數不一樣,雖然分得份數一樣,但是每份的個數不一樣,所以它們的不一樣。

  通過這樣有趣的環節設置,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解決問題的思路,同時明確,總數不同,就算分的份數相同拿出的份數相同,最后的個數也不會相同。

  (2)1時的是多少分?

  (思考關于鐘面的相關知識)

  前后單位一樣嗎?(不一樣)

  不一樣該怎么辦?(先單位換算)

  播放課件

  總結:單位不一樣,先將1時換算成60分鐘,是將60分鐘平均分成兩份,不是將1時平均分成兩份。

  在平時做題時,要注意是將誰當做總數,也就是平均分的對象。

  1時的是多少分?

  (學生先講,后播放課件,再請學生板演)

  全課總結

  (1)幾分之幾的分數意義

  (2)有條理地解釋解決問題的思考過程

  (3)計算出一些物體的幾分之幾有多少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說課稿9

  教材分析:本節課是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活動課“數學好玩”

  第3課時的內容。這種類型的問題原本只出現在數學奧林匹克教材中。如今,這些生動有趣而又易于學生接受的`知識溶入數學課本中,也是新教材在編排上一個大膽的嘗試與創新。本節課立足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在問題設計的難度上不是很大,一般都有一個可以直接判斷的條件,學生只要找準關系句,就能較為輕松地推理出其他的相關結論。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究欲,讓學生親身經歷對不確定現象的判斷過程,從而鍛煉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也是教材編寫的重要目的之一。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p65~66頁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經歷對生活中的某些現象進行推理、

  判斷的過程,能夠對這些現象進行合理的分析。

  2.方法與途徑目標:學會運用列表、嘗試、操作等解決問題的策略進行推理,發展推理能力。

  3.情感與評價:能夠用語言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推理過程,在經歷推理判斷的過程中樹立自信,體會生活中這些現象中蘊含的數學道理。

  4.現代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清晰的演示推理的過程。

  教學重難點:

  重點:經歷對生活中某些現象進行推理、判斷的過程。

  難點:能對生活中的某些現象按一定的方法進行邏輯推理,判斷其結果。

  教法:引導討論,交流。

  學法:小組討論,交流,觀察。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

  每人一張練習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好!今天老師要帶大家一起玩一個數學游戲,想玩嗎?生:想。好,坐端正,精彩的游戲馬上開始。課件出示圖片:猜猜他是誰?

  這是一張師生合影,老師要找的人就在其中,你們能很快猜出他是誰嗎?生:不能,人太多了無法進行判斷

  那么老師給你們提供第一條信息:他穿著校服,根據這條信息你們能排除掉(老師和不穿校服的同學),能猜出他是誰嗎?(生:不能)

  師:還需要信息,對吧?

  那么第二條信息:他在第一排,尋找范圍縮小了,你們把目標鎖定在(第一排兩個穿校服同學的身上),現在能確定他是誰嗎?生:不能,那么第三條信息:他是男生.(仔細觀察,第一排只有一個男生,所以我們要找的就是他),生:..........

  小結:你們太棒了!剛才同學們根據老師提供的三條信息,進行連續的思考,利用排除法把范圍逐漸縮小,最終找到正確答案,這個過程就是數學中的推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趣的推理(板書)

  其實在我們生活當中有很多這樣有趣的推理,今天我們的老朋友笑笑、淘氣、奇思要來咱們班做客了,而且還給我們帶來一個新的推理問題,你們有信心解決嗎?(生:有),你們底氣非常足,那我們就一起看看吧!

  (設計思考:以學生熟知的找人小游戲作為導入情境,通過多媒體的生動演示,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仿佛真的來到了小伙伴中間。拉近了問題與學生的距離,有效地激發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

  (二)探究新知

  1、自主探索

  課件出示情境圖:學校組織了足球、航模和電腦興趣小組,淘氣、笑笑和奇思分別參加了其中的一組。他們三人都不在一個組。(齊讀)

  師:你們從中獲得哪些數學信息?(生:興趣小組有3個,有3人要參加......)

  師:我有個問題:“分別參加其中一組”是什么意思?(生:每人只能參加一個小組,而且每組只能有一個人)。

  師: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推理出那么他們分別參加的哪個興趣小組呢?(生:不能)。

  師:還需要一些信息,對嗎?好!老師再給大家提供一些信息。

  信息:

  1、笑笑不喜歡踢足球,

  2、淘氣不是電腦小組的,

  3、奇思喜歡航模。

  師:現在有了這些信息,現在你們能推理出他們分別參加哪一個興趣小組嗎?(生:能)

  2、同桌交流

  師:那好,請大家與你的同桌交流一下,把你思考的過程用你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如:寫一寫、連一連、畫一畫等都可以)。拿出練習卡:把你喜歡的方式記錄在上面

  3、分享成果,完善自我

  師;現在我邀請一位同學將你的想法給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1)展示結果——自我矯正

  (2)交流方法——連線法

  師:請×把你推理的過程給大家介紹一下,好嗎?(生......)

  師引導表達交流:我首先根據......信息,推出......;然后根據......信息,推出她可能是.....也可能是.....又因奇思是航模小組的,所以推出......信息;最后根據......信息,推出他可能是....也可能是.....又因奇思是航模小組的,所以推出......信息。

  師:你們聽明白了嗎?(生:聽明白了)剛才×是運用連線法來記錄推理過程的,不知剛才大家注意到沒有,×首先是根據哪條信息直接得出一個結論的?(生:奇思喜歡航模)她為什么要先選擇這條信息呢?(因為奇思喜歡航模,說明她一定是航模小組的),像這樣能直接確定結果的信息是我們解題的關鍵,我們抓住了這樣的關鍵信息,才能使接下來的推理變得容易多了。因此,今后我們再來分析這類推理性題目時,首先抓住關鍵信息得出一種結論,再依次進行推理其他信息,最終得到答案。(板書:)

  師:誰能再次將×的推理過程,學著用以下的句式來介紹一下嗎?(我首先根據......信息,推出......;然后根據......信息,推出她可能是.....也可能是.....又因奇思是航模小組的,所以推出......信息;最后根據......信息,推出他可能是....也可能是.....又因奇思是航模小組的,所以推出......信息)。

  師:說的好不好?我覺得這里可以來些掌聲。

  師:好!謝謝你們的分享。

  師:其實剛才這種記錄推理的方法就是文字表述法

  師:看來我們班同學很棒!不僅會連線法還會文字表述法,除了這兩種,還有其它方法嗎?

  (3)交流方法——表格法

  師:你是用什么方法......(表格)還有用表格的嗎?

  師:用表格來記錄推理過程,是我們數學當中常用的,我得把它畫出來,請看大屏幕!

  師:表畫好后,我們要在第一行上填上......(小組名稱),然后在第一列上填上......(三個同學的名字)(當然它們的位置是可以互換的)

  師引導:首先根據(奇思喜歡航模)我們直接在這一格中打√;笑笑說:她不喜歡足球我們就在這一格里打×;淘氣說:他不是電腦小組的,我們也在這一格里打×。

  4、綜合比較

  三種方法:連線法、文字法和表格法

  (三)鞏固練習

  現在航模小組遇到困難了,我們一起幫幫他們吧!

  課件出示情境圖:飛機航模分別放在了柜子的什么位置。

  航模小組有6個飛機模型:淘氣號、奇思號、妙想號、笑笑號、樂樂號和教練號。請你根據下面的信息,找到他們的位置。

  學生自讀信息生分小組討論后匯報。

  師:想想我們應該首先抓住什么信息進行判斷?

  最先找到誰的位置?又依次找到誰的位置?

  (四)總結

  通過這節課學習,你收獲了什么?生:..................

  師總結:這節課我們主要講了推理:

  抓住關鍵信息——直接得出一種結論——再對其它信息進行依次推理

  希望大家能把推理的知識應用到生活當中去,用你們敏銳的眼睛發現問題,聰慧的頭腦解決問題,做一個“生活中的小推理家”好嗎?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說課稿10

  教材分析:

  《地磚的周長》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周長》的第四課時。本節課突出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了解、認識正方形的周長,解決實際問題。本節是本單元的第四節課,由于學生對周長的概念、以及怎樣計算圖形的周長已經有一定的認識和生活經驗,因此教材中創設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情境——幫我的女兒丫丫測量和計算裝修房間所需的相關數據,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探索和歸納出計算正方形周長的正確方法。通過“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說一說”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充分掌握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并能運用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以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掌握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2。能夠運用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3、培養學生通過數學實踐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的能力。

  教學設想:

  通過計算“地磚的周長”這一真實、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掌握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然后通過量、算、歸納、說、拼等手段,加深學生對正方形的周長的認識。在此過程中,教師不斷創設情境,讓學生掌握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并能運用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同時,培養學生樂于助人的愛心意識,從小樹立“我能行”的自信心,也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學無處不在,將數學課與生活融合在一起。

  教具準備:

  正方形圖片、實物(地磚)、題單、課件。

  學具準備:實物(地磚)、尺子。

  教學流程:

  一、復習舊知。

  1。師:同學們師:同學們,前兩天大家已經初步認識了圖形的周長,那誰能用一句話告訴老師,什么是周長?怎樣求圖形的周長?

  2。出示正方形。

  師:請說出圖形的名稱。

  正方形的特點是什么?

  如果要計算正方形的周長,需要測量它的哪些邊的數據?

  師:真是一群能干的孩子,那現在林老師遇到了一些問題,你們愿意用你們學到的這些本領來幫助林老師,做一個能干、又有愛心的孩子嗎?

  【設計意圖:鞏固舊知,為今天的新課做好鋪墊,奠定基礎!

  二、創設情境,教學新知。

  1。談話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老師有一個非?蓯鄣男∨畠海醒狙,就快滿五歲了,和你們一樣,她非常非?释麚碛幸婚g屬于自己的漂亮房間,所以呢,我按照裝修師父的要求買了一些材料,需要同學們來幫助老師測量和計算一些數據,你們可以嗎?

  【設計意圖:情境的創設,是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知道數學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同時,幫他們樹立信心,讓他們知道原本屬于大人的世界,小孩子也可以參與,并有能力去解決一些問題,更在情境創設中培養他們樂于助人的愛心意識。】

  2。教學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A。展示實物(地磚),請生觀察其形狀。(板書:地磚的)

  B。學生分組測量地磚邊長數據,(提示:測量是盡可能的取整厘米數。)并用至少兩種不同的方法計算出地磚的周長。抽生說算理,師板書。

  方法一:10+10+10+10=40(厘米)

  方法二:10×2+10×2=40(厘米)

  方法三:10×4=40(厘米)

  C。全班討論:你覺得那種方法最好記憶,最簡便?為什么?

  如果正方形的邊長是20厘米、30厘米、40厘米呢?

  由此得出:(板書)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生齊讀公式兩遍,并在題單上默寫。

  師:邊長代表什么?4代表什么?

  師:要求正方形的周長,必須知道什么?知道正方形的邊長,就可以求出什么?

  【設計意圖:從實際情境出發,充分放手讓學生動手、動嘴、動腦、獨立思考,通過探索、交流、觀察、歸納等形式推導出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

  三、練一練

  判斷題:

  (1)正方形的周長等于它的邊長的4倍。

 。2)兩個正方形的邊長相等,周長也相等。

  (3)邊長5厘米的正方形,周長是25厘米。

 。4)一個正方形的周長是24米,邊長是6米。

  【設計意圖:對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加以鞏固!

  四、數學與生活:

  丫丫的一張正方形照片,邊長30厘米,要給這張照片做一個邊框,邊框有多長?

  丫丫的正方形窗簾,邊長為100厘米,給三邊做漂亮的花邊,需要多長的花邊?如果做兩層呢?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檢測學生是否掌握正方形周長計算方法,并能在此基礎上加以靈活運用,同時,為學生樹立“我能行”的自信心!

  五、實踐活動:

  (1)學生分組用2個地磚拼大的長方形。

 。2)計算其周長。

  (3)請生說說想法。

 。4)與原來兩塊地磚的周長相比,拼成的長方形的周長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親手“拼一拼”的操作,再求出新拼成的長方形的周長,并組織小組及小組間的交流,肯定不同的方法,提倡多角度、多層次的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策略,逐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說課稿11

  翻開《數學課程標準》,在第三部分的具體目標中赫然呈現著對計算教學的要求,這些目標是分學段來制定的,但具體到每一節課的目標,還需要我們來理解細化。

  我在參加希望杯比賽的時候,選擇了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節起始課——《分桃子》,本課屬于“數與代數”領域“數的運算”范疇,主要內容是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三)位數的筆算方法。選擇這樣一節有挑戰性的計算課,源于自己的好奇和好勝,都說計算課難講,都說算理講不清,我就是要試一試。熱情是有的,但接下來的探尋之路卻讓我感慨萬千卻也收獲頗豐。

  一、讀懂教材。

  教材旨在引導學生探索理解一位數除兩位數的算理、基本的運算思路掌握其豎式的寫法!袄1”中被除數各個數位上的數都能被整除,主要解決除的順序和豎式寫法的問題;之后“試一試”中的3道豎式除法題目旨在對“例1”的內容特別是豎式的寫法進行鞏固練習;“例2”中除到被除數十位上時有余數,主要解決除法的基本運算思路問題;之后的“試一試”中首先呈現了4道豎式題目且要求估算,前兩道是對例題的鞏固練習,后兩道則是要求學生在探索學習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基礎上對知識進行遷移,獨立嘗試解決三位數除以一位數;“試一試第2題”重在應用,發展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讀懂學生。

  學生雖然已有除法豎式的基礎,但現狀是他們對一位數除兩位數的算理、基本的運算思路和豎式寫法存在很大困難,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層樓”的形式,那其實并不是筆算,而是在口算出結果后改寫成筆算的一種形式,在運算思路上與筆算完全脫離。

  因此教學時重在從筆算除法的運算思路上入手,讓學生在觀察、思考、動手操作、語言表述、課件演示等充分的感官體驗基礎上建立表象,并逐步抽象成筆算除法的模型,從而達到理解算理,掌握基本的運算思路和豎式寫法的目的。

  三、制定目標

  基于以上的兩個“讀懂”,結合課標中的要求,我制訂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①探索并掌握用豎式計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位數)的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②結合情境,發展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過程與方法——①通過分一分等活動,親歷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算理的探索發現過程;

 、趯⒕唧w的實踐操作和抽象的算式結合起來,理解算理,初步建立解決問題的數學模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活動發展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是探索掌握用豎式計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位數);難點是理解算理,正確規范地書寫豎式。

  四、讀懂課堂

  總的來說,關鍵在“算理”,這是計算教學的本質,也是大家都眾所周知的。

  但卻總是在實踐中很迷茫,很困惑。

  在我自己試講這節課前,先聽其它老師講了一節,她的整個課堂是這樣的:“復習口算——出示情境圖——引導學生呈現數學問題——列出算式——學生思考計算方法——展示計算方法——教師講解算理——學生練習計算并演板——再次講解算理——再次練習反饋”。

  我注意到學生們都準備了小棒,看來老師是有意識讓學生動手實踐的,但整節課中小棒形同虛設,學生根本沒有碰一下。在課后研討的時候,該教師的解釋是由于一名學生出現的錯誤算法超出了自己的預設,所以打亂了自己的教學思路,結果教學效果大打折扣。這樣一節較為失敗的課讓我對自己來講這節課有了更大的心理負擔,眼見為實,原來算理這么難講啊。

  之后就是我自己的第一次試講,我很重視學生動手實踐,旨在讓他們在實踐的過程中理解算理,但課上起來也并不順利,操作浪費了很多時間,在練習時發現有學生不理解算理,教師便開始“走回頭路”,結果整節課結束教學內容只進行了60%多,這讓我很是郁悶,曾一度想放棄“分小棒”的環節。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聽了師兄的這節課,他的課堂就沒有讓學生“分小棒”,而是利用口算的“算理”來遷移講解了筆算的“算理”,這樣的計算教學節省了時間,學生似乎也理解了。還有一位師姐是這樣講的,她在學生動手“分小棒”之后,并沒有讓學生匯報展示,而是用電腦操作演示了“分小棒”的過程,然后讓學生列豎式。和我的不太一樣,我是在學生動手“分小棒”之后請了一名學生到前面演示分的過程,讓下面的學生說過程,同時教師板演豎式的呈現過程。我這樣的方法給人的感覺就是比較亂。課后研討時我們總結了3種幫助學生理解算理的方法:①師兄的方法——結合口算;②師姐的方法——先分再列豎式;③我的方法——動手實踐、語言描述、抽象豎式三者相結合。從大家的反應來看,我的方法似乎支持者甚少,但是沒有做課堂后測,我無法看到到底哪種方法對學生的理解最有幫助,但是在我的內心還是傾向于自己“三結合”的方法。

  之后我又進行了一次校內的試講,雖然很不情愿,但還是學習了師姐的方法,也就是先分再列豎式,因為這樣課堂看起來不亂,但課后研討時同事們的批評之詞鋪天蓋地。為此我翻閱了人教版的相關教學內容,也是借助“分小棒”來幫助學生理解算理,而且每一步都呈現的很清楚,這讓我對自己的方法又有了信心。恰好中心組又組織了兩位師姐再來講這節課,她們倆的方法正好一個是“借助口算”,一個是“先分再計算”。課后我們進行了后測,結果是觸目驚心的,完全正確率還不到30%,這讓我們陷入了深思:究竟什么是“算理”,怎么這么難講?

  通過研討和尋找理論幫助,我知道:掌握算法和探究算理是計算教學的兩大任務,算法是解決問題的操作程序,算理是算法賴于成立的數學原理。算理的缺失,難以支撐算法的牢固。《課標》在計算教學上提出了“計算教學時,應通過解決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增進理解算法的理解。”由此可見,計算教學只有在感悟算理的基礎上掌握算法,才能形成真正的計算技能,不明白算理的算法是機械的算法,對計算技能的形成是不牢固的、脆弱的。

  因此在我的第三次試講中,我大膽的在多媒體技術的支撐下又一次嘗試了“分、說、寫”三合一的方法,效果顯示學生對算理的理解是有所進步的。但又出現了新的問題:算法要總結嗎?大家的意見不太統一。又要再次尋求幫助:輕算理重算法會使教學失去計算所賦予的教學功能,重算理輕算法又無法達成扎實的計算技能!墩n標》將課程目標分成了知識技能目標與過程性目標兩大類,如果片面理解課程目標,那必定是在兩個誤區間來回走動。因此,算理與算法兩者不可偏頗。

  有位心理學家曾說過:初次感知知識時,進入大腦的信息可以不受干擾,能在學生的大腦皮層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首次感知不準確,那么造成的不良后果在短期內是難以清除的。在計算教學時,只有讓學生清晰地理解計算的算理,揭示不同知識背景下的本質聯系(算理就是計算教學的本質聯系),才能真正掌握計算的算法。因此,不可偏頗,但要先算理后算法。

  有了這樣的理論引領,我的第四次、第五次試講,以及最后的現場比賽,就越來越得心應手,雖然還不夠完美,但是我目前為止所行走的最遠的地方。

  五、反思升華

  回想和學生一起研究算理的過程,我深感:計算教學,特別是算理的理解,需要學生的切身體驗。因為算理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邏輯性導致計算教學的枯燥與乏味,學生學起來枯燥必將引發學生失去可持續學習發展的張力。這就要求計算教學須結合學生的實際,構建有利于揭示理解算理的途徑,幫助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中經歷計算過程、體驗算理、感悟算法。

  1、在語言描述中體驗算理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在具體的問題解決過程中理解抽象的算理,確實具有一定的難度。不妨讓學生對解決問題的具體過程用數學語言綜合描述,把具體的感知通過語言的加工描述最后概括形成算法。這個抽象描述的過程就是學生體驗算理的過程,從而達到感悟算法。

  2、在動手操作中體驗算理

  數學的抽象性和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認知水平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矛盾,動手操作是解決這一矛盾的重要手段,可以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理解較抽象的數學概念。在計算教學中,可根據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與提供的定向指導,通過動手操作活動來探究數學問題的內在聯系、理解算理,F代教學論的認為,數學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結論,還要讓學生了解知識的發生過程。新課標雖對計算教學的要求和訓練強度相對降低,但重視學生的數感發展,計算教學時須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以動促思,自主體驗算理、理解算法。

  “兒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 (蘇霍姆林基語)闡明了操作是智力的起源,是思維的起點!澳サ恫徽`砍柴工”,教師不能怕操作費時,只有讓學生 “做數學”,動手擺一擺、拼一拼,量一量,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的活動中,親身體驗,才能理解新知識,提高數學能力。動手操作可以幫助學生把抽象的數學思維外顯為直觀的活動,同時在活動中體驗、感悟、發現,最終達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是幫助學生探索算法,抽象算法的重要手段。

  “智慧自動作發端”(皮亞杰),動手操作是最易于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想象的一種活動,在這一過程中,把學生的外部操作與內部的數學思維緊密結合起來,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教師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站在學生的角度,安排操作的最佳時機。

  這就是我的計算教學之路,基于自己的實踐、思考、學習、反思的過程,在過程中成長進步,我永遠不會停下腳步。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什么是面積”是北師大版版第六冊第四單元面積的第一課時,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它們的周長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轉化的開始,學生掌握好這部分內容,能為他們進一步學習長、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打下良好的基礎。是整個小學數學幾何知識的基礎內容。對物體表面大小的認識,學生在生活中有較為豐富的經驗和體會。因此教材在編排上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分二個層次引導學生逐步認識和體會。先安排圖色比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引入課題;接著進一步比較手掌、硬幣、數學課本與練習本等實物面積的大小,并說說生活中其他物體表面的面積大小,讓學生獲得初步的面積概念。第二層次讓學生用不同方法比較一個正方形與一個長方形圖形的面積,通過比較,既使學生進一步豐富對面積概念的理解,又使學生體會到計量面積最基本的方法,為后繼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這與老教材的編排有很大不同。

  因此,教學中采用了觀察、操作、估計和直觀推理等活動,讓學生從活動中逐步感知,逐步體驗,通過師生、生生相互間的互動作用來完成。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實例和畫圖活動,理解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2)、經歷比較兩個圖形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3)、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間概念。

  教學重點:認識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

  教學關鍵:結合教材提供的實例,通過教具的演示和學具的操作讓學生在觀察比較及操作過程上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從而初步感知面積的含義。

  二、說教法、學法

  教法(1)情境教學法:課一開始,創設“涂色”比賽形式導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為學習新知作了較好的鋪墊。

  (2)直觀教學法:充分利用實物、學具、教具,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愉快學習新知。

  (3)認知沖突教學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低中年級操作隨意性大,對學生的操作必須適當指導啟發,另外根據認知沖突論,教學中我不斷設置矛盾沖突,激活學生思維,鼓勵學生主動探究。

  探究、合作、操作學習法:切實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加強操作實踐活動,提供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通過觀察,比較、歸納理解概念。充分調動學生手、口、眼等多種器官參與探究學習活動。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

  三、說教學過程:

 。ㄒ唬﹦撛O情境引入:

  1、比賽活動:教師出示一個小正方形和一個大正方形,挑選男女生各一名,進行涂色比賽。

  2、學生比賽。

  3師問:你們覺得比賽公平嗎?

  生:不公平,圖形一大一小,大圖形花的時間要多。

  師:那么圖形的大小指的是圖形的什么呢?(生:面、面積)

  4、引出課題

  師: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物體的面積。(板書課題:面積)

 。ㄓ蓪W生感興趣的比賽活動情景引入,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又很自然地引入新知)

 。ǘ┏醪礁兄娣e概念

  1、說一說:你們生活中都見過哪些面呢?生:黑板的面、桌子的面、冰箱的面、……

  2、摸一摸:鉛筆盒的面、數學書封面、桌子的面

  3、比一比:

  ①教師的手掌和學生的手掌。

  讓一個學生上臺展示自己的手掌,教師同時也展示自己的手掌,讓全班其他同學比一比兩個手掌表面的大小。

 、1元硬幣和5角硬幣。

 、蹟祵W課本的面和數學練習本的面。

  師:我們在比它們的什么?(生:面的大小)

  小結:通過觀察、操作與比較我們知道了物體表面怎樣?

  生:面有大有小。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說課稿13

  設計說明:

  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能用點子圖計算兩位數乘一位數,并理解了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算理。本節的教學內容,學生用知識遷移的方法就能掌握,所以在教學設計上有以下特色:

  1.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時間和空間。在教學中,讓每個學生都能在點子圖上操作,給學生足夠的思考和探究時間與空間,使他們經歷完整的探究的過程,體會探究的樂趣,從而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自信心。

  2.注重對算法的展示和理解。在探究過程中,學生會發現多種計算方法,也會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在教學中,給學生提供足夠的展示自己想法和算法的機會,激發學生探究和思考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內容:

  隊列表演(一)(課本第32—33頁.)

  教學目標:

  1.結合“隊列表演”的具體情境,利用點子圖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理解算理。

  2.經歷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體驗算法多樣化。

  3.正確進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橫式筆算,并選擇正確簡潔的運算途徑。

  教學重難點:

  理解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點子圖。

  學生準備:點子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學

  1.出示閱兵儀式的隊列圖片,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2.學校舉行隊列表演,一共有行,每行有14人(課件出示教材第32頁的主題圖)

  二、探究新知、展示算法

  1.獨立提出數學問題,搞清楚要解決的是什么問題,要列什么樣的算式解決,為什么這樣列式?

  2.引導發現:這個算式和前面學過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板書知識性課題。

  3.估一估:乘積大約是多少?

  4.引導學生利用點子圖算出14×12的結果。

  師:還記得我們學過的把整體分塊求積的方法嗎?請你們在點子圖上圈一圈,看看能否算出14×12(或12×14)的得數。

  (1)學生獨立思考,利用點子圖圈一圈、根據圈的過程寫出算式。

  (2)小組交流。

  (3)展示學生的想法:(課件出示教材第32頁的例1)

  師:你們算出得數了嗎?能說說你們的算法嗎?

  請學生說說自己的算法,把圈點子圖的過程和算式對應說明。

  方法一:把12拆成6乘2的形式進行口算,轉化成兩位數乘一位數的連乘計算。

  方法二:把12拆成10和2,再進行口算。

  方法三:把14、12都拆成整十數和一位數,進行口算。

  5.出示P32表格,引導學生理解。(課件出示教材第32頁的例2)

  (1)這個表格你能看懂嗎?說一說。

  (2)討論交流:表格中的數據是怎么得到的?

  (3)能看出表格中的數與點子圖及算式之間的聯系嗎?在學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后,歸納與指導。

  三、知識歸納、精講點撥

  1.歸納提升,引出轉化法:

  師:面臨兩位數乘兩位數計算這個新問題師,我們把其中的一個乘數分成兩個一位數,用連乘法計算;蛘甙哑渲械囊粋乘數分成一個整十數和一個一位數,用另一個乘數分別與這兩個數先乘,再把積相加,都是轉化成舊知識來解決。

  2.完成算一算:(課件出示教材第32頁的算一算)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

  (2)指名匯報學生的想法。

  四、拓展應用

  完成練一練第1題。

  鼓勵學生獨立地解決問題,提倡算法多樣化。

  五、課后小結

  師:這節課,你們有什么收獲?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數學的說課稿02-22

數學的說課稿11-30

三年級數學《交通與數學》說課稿11-05

說課稿數學說課稿初中11-28

小學數學《數學廣角》說課稿02-13

“用數學”數學說課稿03-20

數學《數學廣角》說課稿模板07-13

《數學樂園》的說課稿06-11

《用數學》的說課稿04-04

數學教學的說課稿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