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數學說課稿:認識乘法

時間:2022-12-02 13:03:29 數學說課稿 我要投稿

數學說課稿:認識乘法10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說課稿:認識乘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學說課稿:認識乘法10篇

數學說課稿:認識乘法1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三冊第19-20頁的例1以及練習五中的第1~3題。

  2.教材簡析:

  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這一節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于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而且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況下,教材一開始就專列了這一節內容。使學生知道乘法的含義,為以后學習乘法的其它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

  教材十分重視讓學生實際操作,首先提出了讓學生擺一擺、算一算。通過實物圖、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相對照)乘法算式的寫法、意義與加法算式相對照。這樣形數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在認識乘法過程中學會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得出二個知識點:一是初步認識相同加數及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入乘祛,這是本節課教學的一條主線。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

  3.教學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要求學生達到以下三個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2)會讀寫乘法算式。

  (3)口述乘法算式的意義。

  4.教學重、難點及關鍵: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能根據要求正確寫出乘法算式是本節課的重點;理解乘號前、后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是本節課的難點。其中識別相同加數是本節課的關鍵。

  二、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教學設計從四導入手,導入新課、導學新知、導練、導總結。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起著帶路人向導作用,學生困惑時給予啟發,阻塞時給予點撥,上臺階時給予鋪墊。攀登時,給予鼓勁。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地發現新知,探究新知。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

  (一)、聯系實際,設疑導新。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新課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一堂課成功的起點。本節課一開始從生活實例引入,讓學生看圖,聽錄音,算一算本班捐款情況。這樣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起來,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起來有用處,就容易激發興趣。然后設疑,問學生在“解答的過程中遇到什么困難?””怎么解決這種困難?”讓學生產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強烈欲望,從而導入新課,學生躍躍欲進,激發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為探求新知創下良好的開端。

  (二)、由"扶"到"放",導學探究

  葉圣陶先生曾說:”當教師像是幫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隨時準備放,能放手就放手。"

  例1的教學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師生共同擺紅花,教師指導寫乘法算式。第二個層次是讓學生自己擺方塊,嘗試寫乘法算式。第三個層次是學生看圖說留意,獨立寫乘法算式:這樣由“扶”到“放”,逐步讓學生探究新知。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也是先由教師指導寫算式的方法,然后讓學生小組交流小結寫乘法算式的方法。"一看、二數",到運用"一看、二數"的方法讓學生獨立寫乘法算式。教師始終處于客體地位,把學生推到主體地位。教師只在關鍵處啟發、點撥,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知識的全過程,領悟到知識的真諦。同時,在由“扶”到“放”的過程中,始終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由具體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比較到動口說一說,概括出乘法的含義,建立表象,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思維品質,促進思維的發展。

  (三).合理設計練習導練,強化新知。

  要達到學生掌握知識。最終發展能力的目的,學生的思維就必須經過反復多次,循序漸進的實際應用。本節課的練習有兩個層次,第一個是基本練習,是讓學生看圖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使學生初步掌握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還可以用乘法算,并能正確寫出乘法算式。第二個層次是綜合練習。形式上多種多樣,生動有趣,符合一年級小朋友的心理特征,讓他們在動中學,玩中學,游戲中學,使他們對新知的認識升華一步,進而形成技能。

  (四).指導學生學會歸納總結。

  新課后,教師引導學生對新課前提出的那幾個學習目標進行總結,這種總結既有知識的總結,又有學習方法的總結。這樣由新課開始想學什么到結束時回憶總結學會什么,這種做法,對整課的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的作用。幫助學生把新知識納入到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去,同時,增強學的目標意識,有利于提高學生整體思考能力和概括總結的能力。

  三、教學程序設計

  1.復習鋪墊,孕伏新知,設疑導新。

  (1)讓學生看圖,聽錄音,從本班具體捐款的事實中算出本班捐款的情況,產生下列三道連加的算式:

  2十2十2=6

  3+3+3+3=12

  5+5+5+5+5+5=30

  (2)師:剛才解答的過程中,遇到什么困難?

  從中揭示知識生長點,為認識乘法作知識遷移。

  (3)導新:有一種方法比較簡便,只要一步就可以解答,同學們想不想學?這種方法就是乘法,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揭示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

  2.引導探究,掌握新知

  (一)檢查學生預習情況,讓學生說說你想學什么?從而揭示學習目標。這樣,既增強學生的學習目標意識,也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教學例1

  通過直觀,讓學生動手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掌握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具體采用以下模式:

  動手操作、敘述圖意(感知階段)——列加法算式,觀察說出加數的特點(建立表象)——寫出乘法算式(形成新的概念)。

  (1)師生共同擺紅花,師指導寫乘法算式。

  (2)學生自己擺方塊,嘗試寫乘法算式。

  (3)學生看圖說圖意,獨立寫乘法算式。

  (4)分析比較,揭示本質。

  指導學生觀察比較黑板上的板書:

  用加法算用乘法算

  2+2+2=62×3=6

  3+3+3+3=123×4=12

  4+4+4+4+4=204×5=20

  (1)讓學生看一看這三道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2)讓學生比一比這兩種算式,哪一種比較簡便?

  (3)讓學生說一說"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這個結論。

  這樣通過分析比較,不僅揭示了本質特點,同時也有利于學生抓住知識的內在聯系。構建新的認知結構。

  (三)分層導練,鞏固新知

  1.做課本Pll0“做一做”的第1題。

  2.先讀算式,再用圓片擺一擺。

  2×33×2

  3.根據乘法算式,有節奏地做拍手游戲。

  2×65×2

  4.說一說下面兩個算式有什么不同?然后做“找朋友”游戲。

  4×33×4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設計上面這組生動有趣的有梯度的練習,可以鞏固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技能技巧。

  (四)引導總結,強化新知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哪些知識,學到哪些方法?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探討解決。

  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歸納小結,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提煉升華的作用,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幫助學生建立新的知識結構。

  知識擴展:

  第一學期上冊教學期末工作總結|年終總結第二學期下冊教學期末工作總結|年終總結

數學說課稿:認識乘法2

  今天上午有幸聽了劉爽老師的講課,講了一節二年級數學上冊關于“乘法的初步認識”。不論是課的設計,還是教師引導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還練習的方式,都給我了較多的啟示。

  從聽課中可以總結出以下幾點:

  1、生動的情境不但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為學生學習乘法提供了豐富的現實情境模型,并讓學生認識到,同數連加的情境在生活中是廣泛存在的。劉老師充分挖掘的課本的情景導圖,從圖中引出本節的數學知識內容,一方面鍛煉學生觀察的能力,另一方面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設計上為后面引出乘法做了充分的鋪墊。

  2、本節課的重點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并會根據加法算式寫乘法算式和讀乘法算式。難點是由加法算式寫乘法算式的方法。

  那么,在新知識的學習中劉老師不斷重復連加的特點,反復讓學生數加數的個數,采取逐步開放的形式,讓學生將“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情境與算式用“幾個幾”的形式表征出來”。突出強調了乘法意義的本質。一是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到底有什么聯系?即如何去確定乘法算式中的兩個因數(初步領會乘法的意義)二是什么樣的加法算式才能寫成乘法算式(深入領會乘法的意義——只有相同的數連加才能寫成加法的簡便計算形式,即乘法算式)。

  劉老師一次次在數中提示學生的一個作用是防止學生在書寫乘法算式中避免寫錯乘數,另一個作用就是讓學生反復鞏固乘法算式中的兩個乘數是如何得來的,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細微之處講的非常到位。

  3、整堂課的設計安排比較合理,層次清晰,設計體現學生逐層深入的認知規律和知識發展的規律。每一個教學環節都能體現出重點知識,教學策略應用相對熟練,很自然的從加法過渡到乘法,乘法的書寫、意義和演練、提升訓練,每個銜接都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課堂中處理學生的問題及時到位,遇到學生不會的又返回頭從加法中尋找,一直圍繞著主題解決問題。這也是提高數學學習有效性的重要舉措。

  4、注重了思維過程的展示。數學的本質是發展學生的思維。怎樣發展其思維?在哪里發展思維?在哪里培養思維能力?課中給了我們很多答案。老師在提問后,比較關注學生的答案,如一個學生答到了3+3還可以寫成2×3,老師趕緊追問:“你是怎么知道的?”6個3相加學生說可以寫成6×3,老師認真問到了:“你是怎么想的?為什么可以寫成這個樣子?”等等。我認為,只有學生將自己對新知的理解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了,才說明他是真正的對所學知識理解透了,否則就是一知半解,久而久之,就是不知不解。老師對這個細節的重視,也是關注數學學習有效性的愿望之一。

  5、練習上也不斷出花樣,從不同的角度讓學生反復訓練和做題,從小組中的進行比賽演練,活躍氣氛,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參與度,結合實際操作練習,動手做一做,從做中學,豐富了課堂的內容,讓學生體會到乘法算式的意義,練習創新能力。

  對本節課的意見和建議:

  1、對于回答錯的學生可以多說說為什么,讓其他學生幫助解決問題后再讓他說說看,充分發揮開始時反復強調的方法,改正學生的錯誤觀點,掌握本課的內容。

  2、在乘法算式中老師可以舉一些相同結果的式子,如3個4相加是3×4=12,而4個3相加是4×3=12,兩個意義是不同的,可以讓學生對比體會,從而再起強調的本課的重點,了解到兩個乘數的意義,或者給出一個乘法算式讓學生自己編一編這個算式代表的意義和問題,反過來考學生。

  3、動手操作更應重視對數學問題的思考。課中教師雖講明了要求后再做,這是對動手有效性的關注,值得我們去借鑒。但你的要求中唯一缺少就是“擺后想一想怎樣求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這一數學問題。好像使操作活動顯得有些多余,價值有些欠佳。

  4、“相同數連加”這一重要條件在改寫成乘法算式中的重要作用突顯得不夠,也就是加法算式到底與乘法算式之間有什么樣千絲萬縷的聯系,學生尚不明確。教師剛好做了一件本末倒

數學說課稿:認識乘法3

  說教材:

  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這一節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于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加之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況下,教材一開始就專列了一節"乘法的初步認識",使學生知道乘法的含義,為以后學習乘法的其它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

  說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的意義,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2、培養學生分析、比較、綜合、抽象概括初步邏輯思維能力。

  3、滲透數學知識來源于實踐,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說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乘法的意義,能把相同加數連加改寫成乘法算式。

  說教學難點:

  理解乘號前后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

  說學生: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我校數學教育專業二年級的學生,他們的學習興趣比較高,但存在兩個學習誤區:1、渴求實踐,排斥理論。這種輕視、討厭、逃避、拒絕理論的學習心理直接影響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興趣和效果;2.強于接受,弱于研究。我們的學生已習慣于被老師“灌輸”和“填充”,對研究型的學習方式很不適應。而這對于培養能適應新課程改革需要的師資十分不利。

  說教法學法:

  1、理論解析法:由教師運用講解的方式,向學生介紹必要的理論知識,引領學生初步感受理論的價值。

  2、案例分析法:理論必須用起來,學生才會感受到它的真正價值。案例分析,為實踐與理論之間架設起了聯系的橋梁,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思考,有助于學生把理論逐漸內化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工具。

  3、問題研討法:問題是學習的心臟,運用問題研討法,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說教學過程:

  抓準新舊知識的聯系,促進學生學習的正遷移.本節教學內容與相同加數連加有著相互依賴的關系,是在認清相同加數和相同加數的個數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因此再現和再強化相同加數連加是十分必要的 。

  1、出示:5+5+5+5+5+5這些算式寫起來比較長,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種新的簡單的方法來表示它.(板書課題)通過準備題,使學生進一步建立起相同加數的概念,掌握相同加數連加式題的特征,并能初步認識到:相同加數連加,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從而為學習乘法做了孕伏。

  2、加強直觀,借助演示。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例題的處理要借助卡片(紅花卡片、正方形卡片和圓形卡片)的直觀演示、操作來達到初步理解乘法意義的目的.具體可采用以下程序:演示操作--列連加算式--找出相同加數的個數--寫出乘法算式,并指導算式的寫法、讀法和定義,并認識“×”號.認識“乘法算式”要通過教師的直觀演示、學生實際操作、認真的觀察分析來完成.

  3、鞏固練習,強化新知。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注意設計出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層次分明、饒有趣味的練習,這樣可以鞏固和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技能技巧.

  4、課外延伸,拓展學習時空。

  在進行課堂小結之后,布置課后作業。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有經驗的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好像是微微打開一個通往一望無際的科學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東西有意地留下來不講。”我想,課堂學習時間的結束不代表學生學習活動的停止,作為教師,我們有必要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外拓展作業,讓學生在完成課外作業的過程中,進一步地開闊視野,豐富經驗,生成智慧,增強素質,體會那種由自主學習所帶來的愉悅感和成就感。

  板書設計:

  認識乘法

  ① 加法算式

  2+2+2=6

  乘法算式:2×3=6 讀作2乘3

  表示3個2相加

  2表示相同的加數是2,

  3表示相同加數的個數是3個。

  ② 加法算式

  3+3+3+3=12

  乘法算式:3×4=12 讀作3乘4

  表示4個3相加

  3表示相同的加數是3,

  4表示相同加數的個數是4個。

  總結: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比較簡便。

數學說課稿:認識乘法4

  1、教材簡析: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乘法知識體系的起點,也是整數四則運算系列中的一個重點概念。學生掌握了乘法的意義,可以幫助理解乘法口訣的和意義,為解決相關的乘法的實際問題提供依據,也是以后學習表內除法的基礎,具有統領全局的作用。

  二年級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也學習了找規律、分類等一些數學認知策略,具備了一定的知識經驗。對學生來說“乘法”這個概念較難建立,因此需要在大量的具體情境中分析、理解、抽象、概括乘法的意義。教材首先展示了一個熱鬧歡快的游樂園的主題圖,圖中蘊含豐富的“相同加數”的因素,為引入乘法的意義做準備。然后,例1 以學生的操作活動入手,展示學生用小棒擺出的作品。這樣編排幫助學生建立乘法的概念,為以后繼續學習乘法打下基礎。

  2.教學目標:我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從知識、能力、情感態度三個方面制訂以下幾個教學目標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較簡便。

  (2)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3)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體驗探究的樂趣,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分析、推理能力。

  3.教學重、難點: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能根據要求正確寫出乘法算式是本節課的重點;理解乘號前、后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是本節課的難點。其中識別相同加數是本節課的關鍵。

  二、說教法和學法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教師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造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心理、認知規律特點及新課改要求,我采用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同時注重運用引導法、觀察法、討論法等進行教學。

  根據學生與教材的特點,本節課我準備指導學生用“發現探究”的方法開展學習活動。在探究發現中,學生成為“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參與學習過程,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使他們學的愉快,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三、說教學思路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所以第一環節的教學設計是引導學生探究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第二環節是安排形式多樣,靈活有趣的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與鞏固乘法的含義和讀寫。第三環節是引導幫助學生自己總結對乘法的認識。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思路,我設計了如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激趣引新,讓學生親近數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概念的引入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關系到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接受。小學生學習概念一般是以感知具體事物,獲得感性認識開始的。因此在開課時,我利用多媒體展示一幅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樂園場景。“看,游樂園多熱鬧!仔細觀察,你看到了什么?”當學生說出有坐摩天輪的,玩過山車的,還有坐火車的后,這時我再問“誰能觀察的更仔細些?發現其中蘊含的數學信息。”引導學生從數量上觀察。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發現:摩天輪有5節吊廂,每節吊廂坐4人;過山車有6排座位,每排坐2人;小火車有4個車廂,每個車廂坐3人;有3個桌子,每個桌子擺了3把椅子。最后再提出 “兒童樂園里藏著許多數學問題,誰能試著提一個?”

  (二) 探究體驗,讓學生經歷乘法

  第一步:建立乘法的表象

  通過看圖提問和列加法算式解決問題,從中積累對相同加數相加的感性認識,為學習乘法作知識遷移。然后讓學生觀察、比較這些算式有什么特點,并舉出這樣的例子,比一比看誰說的長,教師抓住學生好勝的心理讓學生說得越長越好,假如學生說5+5+5……等學生說完后老師馬上拋出問題:誰能完整地重復一遍!學生可能說著說著停下來,因為他說得太長只記得加5,卻不知道幾個5相加,可能有的學生會重復,教師可以趁勢利導問你是怎樣記住的,學生要想記住必須數一數他說了幾個5。整個過程中,學生親身感受到的,并不是老師在傳授知識,而是我們自己的需要。

  第二步:感知乘法的意義

  當學生對幾個幾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以后,老師和學生一起寫20個5相加,然后交流寫算式的感受。學生通過和老師的交流會發現用加法算式表示太麻煩了,使學生體驗到,要列出的加法算式會很長,寫起來很麻煩,自然產生“如果有一種簡便的寫法該多好啊”的想法,這時把時間交給學生讓他們創造簡單形式來表示20個5相加。然后交流、評價各種寫法,這樣就自然地引出乘法。板書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乘法的知識并不是教師硬塞給學生的,而是學生在體驗了簡化加法,才呈現出來的。教學不是在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在不斷思考、探索和創新中得到新發現、獲得新知識,感受成功體驗的過程。

  學生在上面知道求幾個幾相加是多少用乘法表示比較方便,如何表示呢?教師講解6個3相加,可以在3和6的中間寫乘號,告訴學生×叫乘號,然后讓學生觀察乘號像什么,可能學生會說像錯號,像漢語拼音里的x。想象力豐富的孩子會說把加號變斜就是乘號。這樣讓學生把抽象的知識與自己的生活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加深理解。下面教學乘法算式的讀寫法。6個3相加等于18,所以3×6=18,也可以寫成乘法算6×3=18。讓學生試著讀出乘法算式。

  第三步:抽象概括乘法。此步驟是引導學生根據前面的學習,發揮主體圖的作用,再次回到主體圖,讓學生說說前面哪些問題可以用乘法解決?再一起改寫前面的`加法算式,并重點說明什么樣的算式能改寫成乘法算式。進一步鞏固乘法的具體含義。最后觀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體會哪種寫法簡便。

  (三)應用拓展,鞏固乘法的意義

  心理學原理告訴我們,概念一旦獲得,如果不及時鞏固,就會被遺忘。概念被我們抽象概括出來了,此時須有一個及時知識內化的過程。通過各種形式的訓練,促使學生的知識在發展中飛躍,學生的能力在鞏固中得到發展。我在這一環節主要采取直觀反饋、推理判斷等形式,鞏固乘法意義。練習九的第二題,用于鞏固乘法算式的讀法。課前我制作了卡片,并適當豐富內容。采用“開火車”形式練習,盡可能給每個學生展示的機會。使學生在游戲中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接著完成46頁的做一做和練習九的第一題。這兩題都是情景應用題,要求學生根據畫面情景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并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再次體會乘法的意義和鞏固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四)課末總結,梳理乘法

  課末小結不僅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幫助學生掌握數學思想和方法,還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和求知欲望。教師通過提問:“求什么可以用乘法計算?寫乘法算式時要注意什么?按什么順序讀乘法算式?”讓學生回憶所學知識的內容,并幫助學生加以梳理,辨清相同數相加與乘法之間的聯系,促進學生對乘法意義的認識,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最后鼓勵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用數學的頭腦思考問題。

數學說課稿:認識乘法5

  教材簡析:

  教材的第一道例題是幾個相同的數連加,通過求一共有幾只兔和一共有幾只雞的實際問題列出兩道連加算式,引導學生從3個2相加和4個3相加的角度理解連加算式的特征,為教學乘法的意義作準備。例題后的“試一試”,繼續加強學生對幾個幾相加的認識,并讓學生注意到3個5相加和5個3相加的的數是相同的。

  第二道例題在相同數連加的基礎上教學乘法,包括乘法的意義、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在教學乘法的意義時,“還可以用乘法算”是例題的重點。例題后的“試一試”既要用加法算,也要用乘法,教材指點學生把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比一比,哪種寫法比較簡便,引導學生體會乘法的意義。

  “想想做做”中的1—8題由看圖找幾個幾再列加法算式最后列乘法算式,到直接列乘法算式計算,幫助學生理解乘法的意義。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的意義,知道幾個幾相加用乘法計算比較簡單。

  2、能根據一個加法算式寫出兩個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3、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習慣。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乘法和改寫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怎樣改寫乘法。

  教學準備:CAI

  設計理念:

  這節課,我將教材進行了一定的處理,把“認識乘法”創設在一個童話情景中,并將乘法意義的兩個內涵:在幾個相同數相加時才能用乘法算;列乘法算式往往比加法算式簡便。分開突破,不增加學生的難度與負擔。整節課營造出一個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練習設計的難易程度也是由淺入深,開放性題趣味十足,同時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導入部分,首先提出:“小朋友都認識‘小紅帽’嗎?”讓學生回憶起童話故事,從而調動學生的興趣,因為小學生尤其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積極性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他們對學習素材的感受與興趣,現實的,有趣的,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容易激活學生學習的愿望。緊接著,創設情境,“數學課上老師也帶小朋友來看看小紅帽的家。”《新課程標準》中提出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生活環境,創設生動有趣的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現實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所以在導入部分中,我根據兒童心理,喜歡玩,喜歡小動物,卡通人物。時時調動著學生的積極性并且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教師都是用一個完整的情境貫穿始終。

  《新課程標準》提出重視問題情境的創設,給學生提供現實有趣的學習背景,把新知的學習建立在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具體情況呈現問題,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根據建構主義的理論:“你要把孩子引導到新的地方,你首先得知道孩子現在所處的位置。”學生學習數學是學生生活的系統化,離不開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對學生來說,數學知識并不是“新知識”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舊知識”在他們的生活中已經有許多數學知識的體驗。課堂上的數學學習是他們生活中有關數學現象的經驗的總結與升華。因此,老師在數學教學中要從學生的現實數學世界出發,與教材的內容發生相互作用。創設問題情境,構建數學知識。而乘法和加法是有密切聯系的,掌握了加法就具備繼續學習乘法的條件。在100以內的加法中,學生比較熟悉的是兩個數相加和三個不相同的一位數連加,對幾個相同的數連加,由于接觸少,顯得比較生疏。為此,在教學中設計了“小雞”,“小兔,“雞蛋”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列出幾個相同的數連加的算式,并讓學生通過觀察,模仿說出許多相同的數連加的算式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計算幾個相同的數連加的能力。

  設計“雞蛋”這一問題情境,首先是提高學生計算幾個相同的一位數連加的能力,為學習乘法掃除障礙,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是培養學生算法的多樣化。《新課標》中對計算的要求不再是以前的又快,有準,而是看準的方法多,即“算法多樣化”。這樣學生就可以帶著解決問題的渴望去學習新知識,形成新技能。學生根據“雞蛋圖”分別列出了3個5相加(橫著看的),5個3相加(豎著看的)的連加算式。甚至也會有學生斜著看來列算式,或6個6個的看等等各種方法,學生通過自己動腦想出的方法,學生能夠理解,也記憶深刻。

  我在教學中,在新授中讓學生將幾個相同加數相加的算式改寫為乘法算式外,在練習中,并出現了“5+6+6”這類不能改寫成乘法算式的加法,通過比較,從而讓學生在現實活動中積累有關概念的感性認識——把感性認識加工成表象或抽象成概念——在實踐中應用概念并進一步鞏固概念。

  緊接著我設計了小紅帽過生日的情境,來一個人要兩支筷子,來50個人要準備多少支筷子?學生中大多數用乘法,我提問;“為什么不用加法呢?”學生都感受到太長了,麻煩。從而將乘法的意義突破。

  《新課標》提出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中得到不同的發展。在練習設計中,教師遵循由淺入深教學的原則,由基礎題到提高題。首先讓學生看一副圖,說出是幾個幾相加,并列出加法算式,再根據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過渡到看到相同數連加的算式列出乘法算式,最后提高到看一幅圖直接列乘法算式。最后,教師設計了一道開放性題。讓學生在開放性題中體會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多樣的,有些問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2+3+5+5”這一題,剛開始學生會以為它沒辦法改寫成乘法算式,因為它不是幾個相同加數相加的算式,但通過自己的探索,教師和學生的交流,使學生知道先算出2+3=5,這樣就變成3個5相加,從而可以改寫成3×5,5×3;接下來“3+3+6”這道算式就可以變成2個6相加的加法算式,進而可以改寫為2×6,6×2的乘法算式,同時“3+3+6”這道題可以把6拆成兩個3使原來的加法算式變為4個3相加,可列出3×4或4×3的乘法算式:最后是一道字母題:A+A+A+A。其目的都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進而再一次的鞏固學生對乘法意義的理解。

  總之,把數學教學建立在學生認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有利于學生經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真正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有利于教師發揮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課后感受:

  學生的積極性比較高,大部分學生理解了乘法的意義,當然也有學生還出于一知半解的狀態,我覺得對于這節課,應允許學生出現這種情況,因為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同,有的學生很快就理解了,更能在新知的基礎上加以創新;有的學生當堂課不明白,說不定回到家卻突然知道了,后知后覺。

數學說課稿:認識乘法6

  《認識乘法》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的內容。本課的目標是通過教學使學生在認識幾個幾的基礎上學習乘法的含義,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乘法算式。能初步用乘法概念觀察現象,在與加法的比較中體會用乘法寫比較簡便。同時要培養學生的觀察推理能力和學習數學的興趣及合作意識。教學重點是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體會乘法和加法的聯系。教學難點是能正確用乘法表示“幾個幾相加”。因此溝通幾個幾相加與乘法的聯系是本課的一個著力點。

  在備課時,我主要關注了以下四個方面:

  一、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幾個幾。

  一年級學生雖然經常見到幾個幾的現象,但很少用幾個幾來描述,在以前學過的加法中雖然也學過同數相加,但也并不要求說出幾個幾。在復習后,我帶領同學參觀動物樂園,分四個層次認識了幾個幾。第一層次,讓學生按群數出兔和雞的數量,兔有4個2只,雞有3個3只,根據圖列出連加算式,學生對幾個相同數連加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第二層次,讓學生人人動手操作擺小棒,先表示出4個2和2個4,然后按自己的想法每堆擺一樣多,擺出幾個幾,這樣就將剛剛形成的感性認識加工成表象,在親自操作中體驗幾個幾。第三層次,通過一個花片圖,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分別說出幾個幾并列出連加算式,這樣就使學生在比較中進一步理解幾個幾的實際含義。第四層次,讓學生在身邊找找可以幾個幾個數的現象,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幾個幾。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看圖數數,操作體驗,比較感知,聯系實際,在鮮活的具體情境中初步建立了幾個幾的表象。

  二、在現實問題中引入乘法。

  數學概念課的教學容易陷入枯燥、灌輸的現象中,只有賦予抽象的概念以實際含義,發揮學生已有學習經驗和學習方法,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合作意識。本課中乘法知識的教學分三步進行,在數數、連加等方法后,自然引出乘法,使學生了解了乘法產生的背景。

  一是從實際問題里抽象出數學問題。從圖中看,每張桌上有2臺電腦,4張桌上一共有4個2臺,8張桌子就是8個2,100張桌子上就有100個2臺電腦。這時提示學生“還可以用乘法計算”,在引出乘法的時候就突出它是相同加數連加的新算法。二是教學乘法的基礎知識。讓學生有意義地接受“4個2相加可以寫成4×2=8”。利用實例,把相同加數連加的數學問題與乘法準確地聯系起來,初步教學乘法的含義。然后讓學生自學教材,認識乘號,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三是給教學留出了反思的空間。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把黑板上同數相加的算式改寫成乘法,使學生體會,相同加數相加時可以用乘法表示。

  三、在強烈反差中感知幾個幾相加用乘法比較簡便。

  教材的意圖是,在電腦房里有4個2臺電腦那里揭示乘法算式,在教學中我略作改動,我連續出現了三個電腦房,分別解決4個2相加,8個2相加,100個2相加的實際問題,使學生體會到100個2相加用加法太煩了,這時教師指出,求幾個幾相加還可以用另一種計算方法,即乘法。使學生在強烈的反差中體會到乘法的必要性和簡便性。

  四、在應用中培養學生的乘法意識。

  有效的數學應著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我們要用數學的眼光和數學的思維去觀察、分析生活現象,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乘法意識作為數學意識的一種,在學生初步學習乘法的時候就應該進行培養。在整堂課中,我結合乘法知識的學習,始終注意培養學生自覺地溝通幾個幾的經驗和乘法的聯系,讓學生不斷聯系生活實際,用乘法的眼光去觀察生活現象,解決實際問題。比如在認識幾個幾的最后一層次,讓學生找找身邊可以幾個幾個數的現象,在全課的最后環節,讓學生用乘法的眼光找找乘法現象時,學生可以聯系實際,展開豐富的聯想。

數學說課稿:認識乘法7

  一、說教材

  (一)說教學內容:

  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第二冊第三單元“表內乘法(一)”中的“乘法的初步認識”一節,是一節新授課。

  (二)教材簡析:

  在座的數學老師都很清楚,“表內乘法”是數學中最基礎的知識,而“乘法的初步認識”又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由于學生年齡小,理解能力弱,建立“乘法”概念較為困難。所以教材結合具體活動情境,從讓學生認識相同數相加開始,并結合具體的事例,溝通同數相加和乘法的關系。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探究等學習活動,使他們逐步體會乘法的意義,從而幫助學生牢固扎實地建立“乘法”的概念,為以后學習多位數乘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重點和難點:

  我們都知道,新概念的建立對于每個人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況對于六、七歲的孩子來說,就更為困難。因此,我針對他們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把“使學生知道乘法的意義”作為教學重點,把“使學生理解乘法的含義”作為教學難點。

  二、說教學目標

  我們教育學生的目的無非是提高學生的素質,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這一點被大家所共識。因此,我依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教材和學生的特點,從情、能、知三方面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

  通過學生在各種情境中的學習,進一步培養他們對數學的興趣,從而更加熱愛數學。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觀察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3、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并理解乘法的含義,初步建立“乘法”概念。

  三、說教法、學法

  因為乘法的意義是最重要的數學基礎知識,而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就要特別重視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通過多種活動參與學習。基于這一點,本節課我準備主要采用創設情境,引導探究的方法進行教學,并運用大量的觀察、操作、交流等形式輔助教學。同時,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各種情境的發生、發展過程中學習數學。

  根據學生與教材的特點,本節課我準備指導學生用“發現探究”的方法開展學習活動。在探究發現中,學生成為“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參與學習過程,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使他們學有成功、學的愉快,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四、說教具、學具準備

  根據教學的需要與學生的年齡特點,本節課我準備的教具、學具有:多媒體課件一套,每個學生50根小棒。

  五、說教學過程

  (一)說整體設計。

  在長期的教學中,大家都能體會到: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善于記憶具體事物。所以,我將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通過各種教學方法與手段,啟發誘導學生按照直觀感知——表象認識——概念形成——拓展運用的規律組織教學。因此,本節課的設計有四個層次。

  第一層:創設情境,激發情意(約7分鐘)

  第二層:引導探究,概念形成(約15分鐘)

  第三層:鞏固練習,促進同化(約8分鐘)

  第四層:遷移運用,深化新知(約10分鐘)

  (二)說局部設計

  1、創設情境,激發情意。

  在平常的教學實踐中,我深深地體會到:如果課一開始就能夠為學生設計一個有趣的、有用的、可探索的情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還可以使學生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因此,我一上課,準備為學生創設這樣一個情境。

  師:小朋友,在剛剛過去的“十一”假期里,你們的爸爸媽媽都帶你們出去玩了嗎?都到什么地方玩了呀?

  這簡單的兩句話,就會把小孩子的表現欲望充分地激發出來,肯定個個都想把自己的“不平常”經歷炫耀給其他同學。正在他們的興奮中我會趁勢話鋒一轉,說:有一個非常美麗的公園,你們肯定沒去過,想去嗎?現在老師就帶你們這些聰明的孩子去逛一逛。(課件演示教科書P44的情境圖,P45的情境圖也被濃縮成一個極微小又不易看清的圖像,置于情境圖中的一棵大樹下)。

  聽完這句話,看到這幅圖,孩子們可能都會“哇”的一聲瞪大雙眼,不由自主地投入到特定的學習情境之中。正當他們驚嘆這美麗的畫面時,我將提出問題:

  “在公園里,你們都發現了什么?”

  “小火車上的人是怎么坐的呢?”

  引導他們說小火車上每節車廂坐著3個人,摩天飛輪的每個吊廂里坐著4個人等等,使他們初步體會“相同加數”,為引入乘法做準備。

  由于P45的情境圖被濃縮的非常小,可能不容易被觀察事物只會直觀地看表面的小學生發現,所以我就會繼續引導他們觀察:“仔細看看,你還發現了什么?”

  這時可能就會有學生提出“還有些人好像在遠處下棋”,或者可能會說“看不清楚他們在干什么?”

  抓住這一時機,我說:“他們究竟在干什么呢?咱們一起過去看看”。(課件把P45的情境圖放大演示)

  當學生看清是在拼擺圖形之后,我將激勵學生:你們帶小棒了嗎?想不想試一試?請用小棒擺出一種你最喜歡的圖形,并照著這一種學擺幾個,給你們兩分鐘的時間,看誰擺得又好、又多。(在學生擺的同時,我會巡視一圈)

  我這樣設計的讓學生在“看中學、說中學、做中學”,不但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通過他們自己親眼看一看、親口說一說、親手做一做,獲得了真切、可信的感性認識,同時,又滿足了小孩子強烈的表現欲、求知欲,學習興趣也就油然而生。自然地進入教學的第二個環節。

  2、引導探究,概念形成。

  在這一環節,我準備先讓學生在小組里(同桌兩人為一組)互相說說自己都擺了幾個什么樣的圖形?每個圖形用了幾根小棒?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

  然后在全班交流時,我將找有代表性的幾個同學說一說,根據他們的回答我將板書幾個有同數連加的和沒有同數連加的等式,以便于下邊的比較學習。由于二年級小學生的生活經驗非常少,空間觀念還很弱,他們頭腦中再現的一般都是他所見過的或學過的一些簡單的圖形,可能會擺一些三角形、正方形或者簡單的房子、樹、魚、船等等。所以就可能出現以下算式。例如:像這樣的

  3+3+3+3=12(三角形)

  7+9+4=20(一座房子、一條魚、一棵樹)

  7+7+7=21(小船)

  5+5+5=15(三座小房子)

  現在新課標倡導要師生互動,共同參與學習。因此,我說:“老師剛才巡視了一圈,看到你們的作品都很優秀,看著你們這些優秀的作品,我也想露一手,所以我也擺了一種圖形,請看大屏幕”(課件展示)。

  為了從小培養學生的想像力,發展他們的空間觀念,我準備先讓他們看這些圖形像什么,然后說出每個圖形用了多少根小棒,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并說出加法算式。

  4+4+4+4+4+4=24

  接著,我將為學生出一道難以逾越的障礙:

  “如果老師擺了50個這樣的圖形,要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看誰能很快地把算式寫出來。

  這時學生肯定會個個眼疾手快、大顯身手,半分鐘后我提問:

  “寫完了嗎?沒有一個人寫完呀!為什么?”

  學生可能會議論紛紛,抓住這一契機,我再說:

  “老師有一種方法可以在5秒鐘之內就可以把這50個4連加用算式表示出來,信不信?”

  由于學生通過剛才的親目驗證,他們肯定大多數都認為不可能,所以會不相信,這時,我會趁勢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之后引出“乘號”教學,我將這樣提問學生:

  “乘法既然是一種新的計算方法,它肯定就有一種新的運算符號,大家猜一猜,它可能叫什么?”

  我這樣設計主要是讓學生運用知識的遷移規律,所以大多數學生可能都會猜到叫“乘號”。然后我邊說邊寫乘號,并讓他們觀察乘號的樣子像什么?

  因為低年級兒童的想像都是以具體形象的事物為基礎,所以他們的想像富于模仿性、再現性,也因此他們可能會說出:像風車、、像雪花、像錯號、像拼音X等等,我都將給予肯定。在學生認識乘號的基礎上,我再開始教學乘法算式的改寫。

  我準備以6個4連加這道算式為例,先讓他們觀察這個算式顯著的特點,由此認識相同加數4(板書相同加數)然后讓他們看一看、數一數有幾個4。(板書個數)

  在此基礎上,我會說:“像這樣6個4連加,我們就把相同加數4寫在乘號的一邊(板書4×),把4的個數6寫在乘號的另一邊(4×6=24)”。在完成乘法算式之后,讓學生對照加法算式說說4和6分別表示的是什么?然后再告訴學生6個4連加還可以用6×4=24來表示。最后教學乘法算式的讀法。

  由于乘法的含義是本節課的重難點,所以我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學生喜歡的拼圖活動之中,并通過實物圖,同數相加的算式與乘法算式對照,讓學生完成對乘法的初步認識。這樣,使概念教學成為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既有利于學生體會乘法的意義,又可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都能體會到,小時候學東西學得快忘得也快。所以,針對小孩子的認知特點,及時地進行反饋練習就是一種幫助學生掌握新知的好方法。因此,我準備讓他們進行以下練習,課件演示:

  2+2+2+2+2+2=()×()或()×()

  4+4+4=()×()或()×()

  6+6+6+6=()×()或()×()

  在完成練習后,我將提出問題:

  “通過剛才的改寫,誰能說說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能改寫成乘法算式呢?它必須具有什么樣的特點呢?”

  通過教師的適量啟發與學生的親身體驗,使他們進一步體會并理解了“乘法”的含義。在此基礎上,我讓他們用手勢來判斷輔板書上的算式,哪此算式能改寫成乘法算式,哪些不能改寫成乘法算式,并說出為什么,然后讓他們挑一道自己喜歡的算式,把它改寫成乘法算式。

  這樣,乘法概念輕輕松松地就被建立在學生的腦海中,又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其實就這么簡單”,重難點也迎刃而解。教學效果不言而喻,同時學生的個性也得到張揚。

  我們都知道,無論是在生活中、游戲中,還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新技能的掌握和發揮會使學生產生愉悅的情感,而重復使用新技能會使兒童有可能構筑或重新構筑情感圖式。這就像我們小時候剛學會騎自行車,我們會洋洋得意地一趟一趟地來回騎一樣。對于他們來說,展示新學到的技能就是一種樂趣,因此,我設計了第三個教學環節。

  3、鞏固練習,促進同化。(課件展示)(先用小黑板)

  (1)看圖填空:

  ()個()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或()

  ()個()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或()

  (2)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1、2+2+2()×()

  2、3+3+3+3()×()

  3、4+4+4+4+4()×()

  4、5+5+5+5()×()

  5、6+6+6+6+6()×()

  我這樣安排,主要是給他們及時提供了“用武之地”,并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而成功的歡樂又可以轉化為一種巨大的力量,成為學生繼續學習的動力。

  在座的老師都知道,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使知識真正為我們的學習、生活服務,這是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因此,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知識、體會知識價值,還可以從深層上喚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基于此,我設計了第四個環節。

  4、遷移運用,深化新知

  我準備讓學生重新觀察風景秀麗的公園這幅情境圖,之后,我先提出一個數學問題。

數學說課稿:認識乘法8

各位評委老師:

  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乘法的初步認識》,下面我將從說教材學情、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等四個方面來進行我的說課。

  教材學情:

  本節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是乘法教學的第一節課,也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學習本節課是為以后學習表內乘法打下基礎。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習過加減法,也學習過找規律、分類等一些數學策略,具備一定的知識經驗。但對學生來說,乘法這個概念較難確立,因此需要在大量情境中分析、理解、抽象、概括乘法的含義。

  根據以上教材學情分析,遵照新課標的基本理念,結合本課的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立了如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初步體會乘法含義,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2、過程與方法目標: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與伙伴交流合作中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與信心。

  教學重點: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理解乘法含義。

  教法學法:

  目標就在前面,要突破還要在教法學法上下一番功夫。

  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教法上,根據二年級學生年齡、心理認知規律特點,結合新課改要求,我主要采用創設情境、引導探究的方法。教學活動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為本。在學法上,我把課堂還給學生,體現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能動性,使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去理解和掌握知識。

  教學過程: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結合教法學法,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第一個環節:情境導入

  我將出示課件圖片,創設情境,班級去游樂場玩,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結合舊的加法知識引出新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

  第二個環節:探究新知

  1、從課件回到學生身邊,由遠到近,讓學生動手用小棒擺出相同圖形,寫出加法算式。

  2、小組交流總結黑板加法算式相同點,引出乘法,教學乘號、讀寫乘法算式。

  第三個環節:鞏固提升

  我將設置第一題基礎題,第二題提升題;面向全體學生,提升鞏固新知識。

  第四個環節:課堂小結

  在此環節中,我將設置暢所欲言談收獲,讓學生說一說這節課你都收獲了什么?

  第五個環節:作業布置

  在家里用小棒擺出多個相同的圖形,并畫下來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收獲和爸爸媽媽分享下。

  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包括課題、知識點。板書重點突出,簡潔明了,能幫助學生清晰理解教學內容。

數學說課稿:認識乘法9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乘法的初步認識》。

  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我設計了以下四方面的說課內容。一、學習目標的敘寫 二、評價任務 三、學習流程 四、板書設計 。

  一學習目標的敘寫

  本節課我將依據課程標準、教材、學情三方面來敘寫學習目標。

  1、基于課程標準

  《乘法的初步認識》這節課,在《課程標準》中是這樣要求的:結合具體生活情境,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2、基于教材

  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加減法的基礎上教學的,是乘法學習的起始部分,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直接基礎,也對今后學習表內乘除法及多位數乘除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3、基于學情

  通過課前調查發現,學生對乘法并不太陌生,甚至還有少部分學生能背出乘法口訣,但對于什么是乘法,乘法的作用是什么,意義是什么,乘法和加法是否有關系,學生不太清楚。這就需要給學生搭建認知的橋梁,創設具體、形象、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通過學生自己的探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得新的知識。

  學習目標的敘寫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制定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1) 結合具體情境,通過觀察、思考、交流,會列出同數連加算式,會把同數連加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并能說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2、通過觀察,認識乘號,會正確地讀出乘法算式。

  學習重點: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學習難點:探究乘法的意義。

  二、說評價任務

  1、通過觀察情境圖能發現信息,提出問題,列出加法算式,把加法算式歸納為幾個幾,會用乘法算式表示,并能說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2、結合乘法算式,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三、說學習流程:

  為了達成學習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努力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在此學習流程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環節(一)創設情景,引入新知

  低年級學生好玩、好動、好奇心強,創設有趣的課堂教學情景十分必要。為此,我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分三步進行:第一步:認真觀察游樂園里有哪些好玩的項目。第二步:從圖中發現哪些數學信息?第三步根據信息提出問題:

  1、小飛機里共有多少人?

  2、小火車里共有多少人?

  3、過山車里共有多少人?

  這樣設計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我也有意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主動思考、提問題的好習慣。

  環節(二):探究新知,滲透意義。

  這一環節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為了達成目標,突出重點,為此,我分三步進行教學的:

  活動一、教學例1,感受同數連加。

  第一步:老師引導學生先解決小飛機里有多少人?的問題。

  出示課件學生再認真觀察小飛機里的數學信息獨立思考列出同數連加算式。

  教師板書:5個3 3+3+3+3+3=15

  教師提問幾個3相加?這里的3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突出個數和相同加數。

  第二步:知識遷移,用上述方法解決小火車里共有多少人?

  過山車里共有多少人?的問題。

  教師板書:

  4個6 6+6+6+6=24

  7個2 2+2+2+2+2+2+2=14

  教師提問每個算式都是幾個幾相加?(學生回答,教師板書)。4、6、7、2分別表示什么?再次突出個數和相同的加數。為改寫乘法做很好的鋪墊。

  活動二、學習讀寫乘法算式。

  第一步: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黑板上這些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點?(小組討論、發言),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每一個加法算式中的加數都是相同的。教師直接說出像這樣加數相同的加法,我們就可以用乘法來計算。這節課我們主要來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板書課題)

  第二步:引導學生分析最后一個加法算式:加數都是幾?有幾個2相加?得多少?

  學生回答,師邊板書邊總結:7個2相加就可以寫成7×2=14,或2×7=14。教師提問算式中的2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教師小結加數相同的加法改乘法必須是用相同的加數和個數相乘。

  第三步:認識“×”并教學乘法算式的讀法。(教師范讀、指名讀、同桌互讀)

  第四步:知識遷移學生根據以上方法列出下面幾組乘法算式并讀出。

  環節(三)闖關比賽,鞏固新知

  第一關、先用小棒擺一擺再寫出乘法算式,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在小組內交流。(做一做第一題)

  第二關、看圖填一填(做一做第二題)

  第三關、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做一做第三題)

  第四關、讀一讀(練習九第四題)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鞏固新知、理解乘法意義,我將練習設計成了學生喜愛的比賽形式,淡化了“練”的痕跡,這樣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到寓教于樂,寓學于樂,“樂在活動”中。

  ?總結全課,點明目標。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哪些收獲?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總結:我們知道了加數相同的加法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并能把加數相同的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認識了“×”,還知道了乘法算式的讀法。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即對全課的教學內容起到了梳理概括,畫龍點睛的作用。同時也增強學生的目標意識,有利于提高學生整體思考能力和概括總結能力。

  四、說板書設計

  這就是我這節課的板書它比較簡潔、清楚、有層次的精縮了本節課的主要內容,使學生對本節課學習內容一目了然。

  乘法的初步認識

  例1、加法: 5個33+3+3+3+3=15

  4個6 6+6+6+6=24

  7個22+2+2+2+2+2+2=14

  乘法:2× 7=14讀作:2乘7等于14

  7× 2=14讀作:7乘2等于14

  乘號

數學說課稿:認識乘法10

  一、教材簡析

  本節課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課,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也是對今后學習表內乘除法及多位數乘除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乘法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一個新認知的內容,如果將抽象的概念意義湛透到形象、直觀、簡單的操作活動中,那就能幫助學生體會乘法的意義,理解同數連加與乘法的關系了。在這種情況下,教材十分重視結合學生生活實際中具體活動情景,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教材首先展示了一個熱鬧歡快的游樂園的主題圖,通過這一學生熟悉而又特別喜愛的場景,揭示出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相同數量。這樣設計使數學貼近了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拉近了生活與數學的聯系。學生用所學的加法算出每種游樂項目的人數,從學生認識相同數相加開始,結合具體的事例,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探究等學習活動,逐步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這樣在學生活動中由相同加數相加的計算引出乘法,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乘法”產生親切感,從而進一步領會乘法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初步體會乘法的意義,掌握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2、通過動手操作,幫助學生理解同數連加與乘法的關系.

  3、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比較、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初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數學問題,理解問題,并能解決問題。

  4、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能根據要求正確寫出乘法算式。

  難點:理解乘號前、后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識別相同加數。

  四、教法和學法

  深刻體會教材編排意圖,一方面充分運用了教材所呈現的教學資源,另一方面又根據《新課程標準》新理念,對教材資源做了適當的補充與調整。力圖為學生創設一個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自主探索,自主實踐,相互質疑,相互評價,最后獲取成功。

  1、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新課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一堂課成功的起點。《標準》提出: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聯系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觀察、操作、解決問題。創設的情境是為了給學生建立一種感性的認識,根據學生好玩、好動、好勝心強的心理特點,本節課一開始我就利用主題圖,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讓學生在數的過程中初步感受相同加數,感受幾個幾相加的加法算式。

  2、觀察實踐,探究新知

  這是本節課的中心環節。分四個層次進行教學,第一個層次是讓學生用小棒創作出美麗的作品,第二個層次是讓學生計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列出一些加法算式,算一算擺出自己畫的圖形需要準備多少根小棒;第三個層次是通過觀察加法算式,展開想像:“如果擺100個圖案,所寫的算式會怎么樣呢?”使學生體驗到,要列出的加法算式會很長,寫起來會很麻煩。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使學生自然產生“如果有一種簡便的寫法該多好”的愿望,教師根據學生的展示匯報情況,適時地引出乘法。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之中自然而然也就體會到了乘法算式的簡便之處。這樣的教學設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四個層次是教師展示學生的作品,在這環節中落實乘號、乘法算式中各數字表示的意義、算式意義,感受乘法計算比加法計算簡便,突出加數相同情況下才能寫出乘法算式。這樣的教學設計使學生可以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乘法的知識并不是教師硬塞給學生的,而是學生在體驗了簡化加法,有了自己的簡化方法之后才呈現出來的。教學不再是教師機械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學生在不斷思考、探索和創新中得到新發現,獲得新知識,感受成功體驗的過程。

  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也是先由教師指導寫算式的方法,接著讓學生小組交流,合作探討寫乘法算式的方法,然后由學生獨立寫出乘法算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主體地位,教師只在關鍵處啟發、點撥,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知識的全過程,領悟到知識的真諦。

  3、合理練習,強化新知。

  要達到學生掌握知識,最終發展能力的目的,學生的思維就必須經過反復多次,循序漸進的訓練。因此,在練習時我始終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由具體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比較到動口說一說,做一做,從而建立表象,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在出示游樂場圖時,引導學生觀察,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并不是教師把問題強加于人,而是開放教學,讓學生主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接著通過拍手游戲、找朋友游戲等練習,讓他們動手、動口、動腦等多種感官參與,在玩中學,游戲中學,使他們對新知的認識升華一步,進而形成技能。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思維品質,促進思維的發展。

  4、指導總結,鞏固新知。

  新課后,教師引導學生對本節課所學內容進行總結,這對全課的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的作用。幫助學生把新知識納入到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去,同時,增強學生的目標意識,有利于提高學生整體思考能力和概括總結的能力。

【數學說課稿:認識乘法】相關文章:

《認識乘法》數學說課稿11-21

數學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01-29

數學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11-01

數學《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08-27

數學《認識乘法》說課稿范文02-17

數學說課稿:認識乘法12-02

小學數學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11-17

《乘法的初步認識》數學說課稿08-14

小學數學說課稿 《認識乘法》10-31

《乘法的初步認識》數學說課稿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