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小學數學“梯形面積”說課稿

時間:2022-12-02 10:57:12 數學說課稿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梯形面積”說課稿(精選7篇)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于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梯形面積”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梯形面積”說課稿(精選7篇)

小學數學“梯形面積”說課稿1

  一、教材:

  1、說課內容:五年制小學課本第八冊第三章第3節。[數學網更多小學數學說課稿]

  2、教材簡析:梯形的面積計算是在梯的認識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以后學習圖形面積計算的基礎。

  3、教學目標:

  (1)理解的基礎上掌握面積的計算公式,能夠正確計算梯形的面積。

  (2)通過做圖觀察比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

  4、教學重難點:

  重點:梯形面積公式。

  難點:熟練正確的進行應用。

  5、教具:課件、小黑板

  學具:兩個三角形,兩個梯形。

  二、教學:

  在這堂課中設計過程中,我采用目標教學,在本課教學中,我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講解法:在本課教學中,梯形面積的計算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我通過學習(三角形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推導過程)進行梯形面積計算的教學,提高學生的推導能力。

  2、引導發現法:運用邊講邊提問的方法組織教學,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在積極獲取新知。

  3、討論法:由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熟練掌握是本節課的難點,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又使學生能將本節課的新學的知識進行消化吸收,我采用了討論法、操作法,通過討論互相學習,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練習法:通過各種形式分角度練習,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保證了知識的鞏固和技能的形成。

  三、學法:

  1、在教師的引導下,運用知識遷移的規律學習知識,讓學生初步理解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

  2、通過教師的啟發講解,提問教會學生觀察區分相似事物之間的規律,通過對問題的分析、培養、總結、歸納、概括能力,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培養學生的判斷力、應變能力。

  四、教學過程:

  1、復習鋪墊,又促遷移: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我們在教學中安排以下幾個過程。

  〈一〉、前提測評:

  師: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什么圖形?

  生:平行四邊形

  為了喚起學生的舊知識,促進遷移,上課一開始出示拼一拼和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

  師: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什么?

  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出示課件1)

  師:看,老師把平行四邊形分成兩個完全一樣的什么圖形?

  生:分成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梯形面積的計算。

  板書:梯形的面積

  [設計意圖]這樣安排教學,既復習了舊知識,又為學新知識打下了基礎。

  2、引導發現,歸納總結。

 。1)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拼一拼,和學生觀察知道一個平行四邊形可以分成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這樣把梯形面積的計算轉化成以學過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

  (2)教師讓學生觀察課件和自己拼的平行四邊形,學生展開討論交流: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面積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與拼成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么關系?總結梯形面積公式。學生回答師板書: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教師說明如果用a表示梯形上底,b表示下底,h表示高,那么字母公式應怎樣寫?學生回答,師出示例題理解橫截面積,指名說出題目告訴我們什么了?你是怎樣想的?學生回答集體練習訂正。

 。3)為了鞏固梯形面積的計算,做“做一做”,學生練習集體訂正,這樣有利于學生熟練掌握公式。

  [設計意圖]本環節教學目的在于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和利用以前學過的知識總結梯形面積的公式,從而在理解梯形公式的推導過程的基礎上進行熟記,正確求出面積。

  3、多種形式練習。

  1、做一做:(課件)

  2、下面是河堤壩的橫截面圖,它的面積是多少?(課件)

  3、求下面梯形的面積:(只列算式,不計算)

 。1)上底是1.8分米,下底是4.6分米,高是3分米。

 。2)上底是32厘米,下底是47厘米,高是14厘米。

 。3)上底是4.2分米,下底是3.6分米,高是5分米。

 。4)上底是18米,下底是26米,高是8.4米。

  4、選擇:(將正確的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求下圖的面積,正確的算式是( )(課件)

  A、(13+15)×7÷2

  B、(13+15)×4÷2

  C、(4+7)×13÷2

  D、(4+7)×15÷2

 。2)一塊梯形草地,上底為75米,比下底短20米,高為25米,計算它的面積的正確算式是( )

  A、(75+20)×25÷2

  B、(75-25+75)×25÷2

  C、(75+25+75)×20÷2

  D、(75+20+75)×25÷2

  5、梯形的面積是120cm2,如果高是6cm,那么它的上底、下底之和是( )cm。

  6、梯形的面積是70dm2,上底為8dm,高為4dm,則梯形的下底是( )dm。

  7、求下面梯形的面積:(學生自己討論)(課件)

  [設計意圖]本環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1)熟記梯形面積計算公式,并能進行實際應用。(2)養成認真做題,正確書寫作圖的良好習慣。

小學數學“梯形面積”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五年制小學數學第七冊《梯形面積的計算》。

  2、教材簡析:梯形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的基礎上教學的。學生學好這部分內容,既發展了空間觀念,又培養了運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更為今后學習幾何知識奠定了基礎。

  3、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掌握梯形面積公式,理解推導過程。

 。2)能力訓練:通過操作、觀察、比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3)素質培養:滲透旋轉和平移的思想,讓學生在拼剪中感受數學知識的內在美,培養團隊合作意識。

  4、教學重點:理解梯形面積公式,掌握計算方法。

  5、教學難點:通過圖形的轉化推導面積公式。

  6、教學關鍵:借助圖形之間的轉化,溝通知識間的聯系,合理使用多媒體,促進學生獨立推導出面積公式。

  7、教具準備:電教多媒體、實物投影。

  學具準備:各種梯形卡片若干、小刀、膠水。

  二、說教學策略及教法

  這節課主要本著“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活動為主線,以創新為主導”的思想。主要教法有引導法、直觀演示法和討論法等。在教學策略上,把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化為學生“拼、剪、畫、說“的活動,通過小組活動、操作實踐等手段借助多媒體的演示,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使抽象的知識變得直觀形象,給學生一個創新的空間。變“講堂”為“學堂”,從而從根本上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建構一種新型的現代教育模式。

  三、說學法

  在教學中注重指導學生的自主學習,把學習的鑰匙交給學生,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授以科學的思維方法,這節課學生主要采用以下兩種學法進行探究學習:

  1、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運用這種方法,便于培養學生的參與合作精神。例如,讓學生尋求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看誰想出的辦法多,學生在組內合作交流,互相可以得到啟發,共同理清思路。

  2、遷移嘗試法: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模仿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運用轉化的方法推出梯形面積計算公式。學生在模仿、遷移、推導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思考,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說教學程序

  本節課屬于幾何知識中公式推導教學。根據內容特點和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特點,教學程序可分為五大環節: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導入

  聯系學生熟悉的例子,創設一個能激起學生認知沖突的問題情境,讓學生計算一個上底3厘米、下底5厘米,高4厘米的梯形彩紙的面積。這時大多數學生會束手無策,就在學生產生認知沖突時導入課題:同學們,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內容“梯形面積的計算”。精心設計好這個開端,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入新知的學習環節。這樣既激發了學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又使學生明確了探索目標與方向。

  第二環節:搭建腳手架,激活思維

  這一環節主要是針對學生求梯形面積時遇到的困難而設計的。這樣一來就為學生解決新問題做了認知上的鋪墊。這一環節共分兩步進行:第一步操作鋪墊;第二步再現舊知。操作鋪勢是先讓學生將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任意擺成各種各樣的圖形,然后再要求學生擺成一個學過的圖形:如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等!昂脛印笔呛⒆拥奶煨,圖形的拼擺操作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對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的操作驗證,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積累了豐富的表象,使學生獨立思考,自由探索有了基礎;第二步再現舊知,先讓學生說一說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公式是什么?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又是怎樣?再用多媒體演示,揭示圖形的轉化方法,為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提供內在的類比推理。接著問學生:回顧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你受到了什么啟發?這時安排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交流,讓學生從中感悟到用轉化的方法可以解決新問題,從而對學生的學法做了有力地指導,使學生更好地自己把握自己學習的活動。

  第三環節: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建構主義學說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主體主動建構的過程。在這一環節的學習中,要充分相信學生,并為之提供主動建構的過程,從而使“有意義學習”的實現成為可能。這一環節也分兩步進行:第一步,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各種梯形,鼓勵學生操作,尋找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讓學生拼拼剪剪中實現轉換,比一比哪一組同學想出的辦法多。由于剛才提出的問題比較大,答案不唯一,這樣整個課堂就完全放開了,讓學生自己去找。這時學生就開始動手操作了,剪得剪,拼得拼,教師在這個時候,會積極參與小組的討論之中,并引導組織好學生的學習活動,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體;第二步,交流驗證是學生在小組間相互交流,展示不同的思考方法。除了這些方法外,可能還有其它的方法,那么學生匯報時要充分肯定他們的推理與計算。學生在交流與展示中相互得到啟發,這樣學生就經歷了一個學習再創造的過程,使學生創新思維得到更好的發展,也就可以收到“保底不封頂”的效果。

  第四環節:點撥歸納、解決問題

  學生經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的悟出了梯形面積公式,但不一定講得清道理,有的學生在公式的理解上存在障礙,基本處于“悱”、“憤”狀態。這時應抓住時機,引導學生梳理思路找出最簡便的解題方法,接著就重點演示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讓學生觀察原梯形和所拼圖形之間有什么關系?師生共同推導出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出來,這時候計算公式的得出,也就水到渠成了。接著讓學生看書質疑,理解公式。最后進行課堂小結: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還想出什么問題,這樣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第五環節:綜合練習、拓展延伸

  練習是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徑,為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層次的練習:

  1、自命題練習:學生自己出題自己解答,并進行自評互評。這樣擺脫了由老師出題,學生依次解答,一貫做法。老師只在關鍵的地方加以點撥、引導。這樣設計,學生不但感興趣,而且這個出題與解題的過程,更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鞏固。

  2、鞏固練習:先讓學生以搶答形式練習,直接用公式求面積,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一道實踐與計算相結合的綜合性題目。

  3、對學有余力的學生設計一道思考題,供他們解答。這些練習緊扣教學重點,既有層次,又有梯度,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學生學好知識的自信心。

  五、板書設計

  這樣的設計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又做到了重點突出。

小學數學“梯形面積”說課稿3

  一、教材分析:

  1.關于大綱對幾何知識的教學要求。

  大綱指出:“幾何初步知識的教學要充分利用和創造各種條件,引導學生通過對物體、模型等的觀察、測量、拼擺、畫圖、制作、實驗等活動,掌握形體的基本特征和面積、體積的計算方法,并注意在實踐中應用,以利于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2.關于本課知識在整個學段,在本冊教材知識體系中的地位、作用。

  本課知識是對前面所學的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知識的發展、鞏固和應用,梯形的面積是小學階段的幾何知識的重要內容,為后面的組合圖形的求積知識以及進一步學習立體幾何知識做好鋪墊。學習梯形的面積能夠較好地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本領,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

  3.關于教材的編排意圖:

  (1)本課教學的知識點是掌握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2)本課知識在編排時是按照知識的內在的邏輯順序和學生的認知順序進行有序編排的。第九冊中的幾何初步知識是在學生學過直線和線段、角和垂線、平行線、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的基礎上進行講解的,而梯形的面積計算是在學生學習了梯形的概念、特征及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之后進行的,尤其是在學習過三角形的面積之后,學生對用兩個完全一樣的圖形拼成一個新的已學過的圖形的計算方法已初步掌握,這為本課學習求梯形面積的思想方法打下了基礎,所以教學時一定要放手指導學生根據舊知識自己發現規律,在掌握運用規律的同時發展學生的思維。

  4.關于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來源,能夠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梯形的面積,并會計算一些簡單的有關梯形面積的實際問題。

  (2)初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

  (3)結合教材教育學生,梯形面積計算在實際中有廣泛的應用,要認真學好這些知識,以后更好地為社會服務。同時通過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思想,使學生初步懂得用運動、變化的觀點來觀察事物。

  5.關于教學重點:掌握和應用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6.關于教學難點: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二、教學指導思想及教法、學法設計:

  (一)教學的指導思想和教改意圖

  1.充分體現現代素質教育的指導思想,把數學學習過程變為數學活動過程,讓學生去主動探索發現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以體現素質教育的精神和數學教學的新觀念,改變傳統的以傳授法為主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

 。玻浞煮w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讓學生在教師有目的地指導下親自擺一擺、拼一拼、剪一剪、想一想、看一看,通過動手、動口、動腦、動耳,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注意訓練學生的數學心理素質,加深數學知識的印象,提高學習效率。

 。常浞煮w現練好雙基、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指導思想。在練好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適時滲透遷移、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思考策略,對數學知識進行抽象概括、分析綜合、比較推理,提高學生的初步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

  (二)教法、學法設計

  1.運用電教、實物演示、操作等直觀教學手段進行教學。

  利用投影儀顯示圖形的合并、分化過程,將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再將一個平行四邊形切分成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讓學生在剪拼圖形的實踐活動中感知梯形面積的推導過程。

  2.巧妙地創設探究問題的情景。

  在導入新課時,通過拼圖游戲的形式讓學生自己去操作發現“將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的數學思想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投身于數學規律的探索之中。

  3.運用遷移規律學習數學新知。

  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公式知識是學習本課的知識基礎,教學中必須充分利用這兩個基礎知識以及學習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培養學生運用舊知識學習新知識的能力,有效地進行知識的正遷移。

  4.運用嘗試教學法。

 、僭谔剿魈菪蚊娣e公式時,進行嘗試;

 、趯W習例

  3進行嘗試。

  5.運用化歸的思維方法學習本課知識。

  化歸法就是將當前有待解決的問題,經過轉化,歸結為已經解決或容易解決的問題。本課教學中,先把梯形的面積轉化為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時,又把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轉化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和梯形的高,從而推導出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這樣可以緊緊抓住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和分化點,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

  6.講練結合,及時進行反饋、矯正。

  在新授過程中依*學生的實踐活動來探索規律;揭示公式之后,立即學習例3鞏固新知;在鞏固練習中,設計有坡度的題目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當堂完成,及時反饋,培養學生正確的技能和思維能力。

  (三)教具、學具準備:投影儀及若干制好的圖片,鉛筆刀、粉筆。學生自制若干梯形圖片、一個平行四邊形圖片、一個一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圖片、剪刀一把。

  三、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的教材分析、教學的指導思想及教學設計,本課按以下幾個教學步驟進行教學:

  (一)復習鋪墊,準備遷移。(約3分鐘)

  首先投影出示一組平行四邊形圖形,并復習平行四邊形公式,板書: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然后投影出示一組三角形圖形,并復習它的面積計算公式,板書: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再投影出示一組包括一般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的各種梯形,提問這是什么圖形?怎樣判斷它們是梯形,指出它們的底和高。這一過程為知識的遷移做好鋪墊準備工作。

  (二)游戲導入,激趣引新。(約4分鐘)

  先讓學生用準備好的若干梯形紙片拼圖,并有目的地選擇幾個圖形在投影中顯示,如圖:

 。◢復ぃㄝ喆ㄅ_燈)(飛機)

  然后讓學生用準備好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圖片分別在圖中的各種梯形中“鋪”方格,提問能否很快準確數出究竟有多少個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

  在此基礎上,教師巧妙提問:“能不能把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我們熟悉的圖形,來探索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呢?”此時,教師用彩筆將圖中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圈起來,學生定會受到三角形面積公式推導方法的啟發,積極動手拼圖。這一過程可以較好地創設探究問題的情景,使學生的思維處于憤悱狀態。

  (三)操作思考,探索規律。(約12分鐘)

  第一步:學生在自己座位上動手操作,將游戲拼圖中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或正方形。

  第二步:將學生操作過程反映在投影上,觀察雙片投影演示:先顯示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再抽移轉動圖片,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然后出示思考題。

 、僭瓉硎菐讉什么圖形?拼成一個什么圖形?

 、谄闯傻钠叫兴倪呅蔚牡缀透吲c梯形的上、下底及高有什么關系?

  提問板書:平行四邊形的底=梯形上底+梯形下底

  平行四邊形的高=梯形的高

  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梯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提問后板書:梯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2

  第三步是學生再觀察教師將一個平行四邊形切分成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然后教師指導學生將自帶的平行四邊形也剪成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思考:

  ①把平行四邊形剪開后得到什么圖形?

 、诩舫龅奶菪紊系、下底、高與平行四邊形的底、高有什么關系?

 、奂舫龅囊粋梯形面積與平行四邊形面積有什么關系?

  第四步是判斷推理、得出規律。提問根據板書和操作,你認為梯形面積怎么求:

  根據提問板書:

  梯形面積=平行四邊形面積÷2=底×高÷2(平行四邊形)=(上底+下底)×高÷2(梯形)

  第五步是將梯形的面積公式與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加以對比,強調“÷2”的道理。

  第六步是看書進一步驗證自己推導公式的思考方法是否正確。

  這一過程通過“拼”和“剪”的兩個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并適時進行轉化,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通過看、聽、動、思等活動充分感知公式的推導過程。加深對公式中“上底+下底”和“÷2”的理解。

  (四)學習例題,運用規律。(約5分鐘)

  先提問要求梯形的面積必須知道什么條件,同時告訴學生梯形面積公式在生產實踐中有廣泛的應用,我們要學好它,為祖國建設服務,然后出示例3,讀題后教師用鉛筆刀垂直切下一支粉筆,告訴學生小刀切后出現的圖形叫做“橫截面”,最后讓學生獨立嘗試解題,計算后看書對照。

  這一過程是教育學生梯形面積公式在實際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再讓學生嘗試運用公式進行解題,理解并運用公式。

  (五)及時練習,反饋鞏固。(設計課堂檢測,約8分鐘)

  第一題是基本題,一個梯形的上底是5米,下底是8米,高是6米,面積是平方米。讓學生對照條件將數字帶入公式進行計算。

  第2題指出拼圖游戲中的一個梯形的上、下底和高的長度,口頭列式求它的面積,這樣照應開頭。

  第3題是對各種不同類型的、變式的梯形進行口頭列式求出面積。

  第4題是課本第71頁第3題,看圖中堤壩中的數字進行列式解答。

  第5題是選擇填空(如下圖)。目的在于讓學生正確地找出圖中的上底、下底和高,求出面積。

  題目是:正確的求積算式①(15+8)×4÷2

  是()②(15+8)×10÷2

 、(4+10)×15÷2

 、(4+10)×8÷2

  第6題是設計一條發展智能的提高題給學生練習,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題目是:將三個邊長是5厘米的正方形連接橫放,后鋸掉兩邊正方形的一個角,形成一個梯形(如圖),求梯形的面積。

  這一過程設計的目的是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鞏固本課所學知識,提高學生運用公式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前面1、2、3題是口頭回答,第4題完整解答,第5題進行討論解答,第6題是智能發展題,一部分學生可以在課外完成。

  (六)完成課堂作業,進行課堂總結。(約8分鐘)

  課堂作業是練習二十第1題三條題目,課后完成練習二十第2題。

  課堂總結提問:

 。保裉煳覀儗W習了什么知識?

 。玻菪蚊娣e公式中為什么要“除以2”?它與三角形面積公式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這一過程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獨立進行課內作業,當堂完成,檢測課堂教學效果,及時嬌正。課堂總結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并進一步理解公式中“除以2”的道理。

  附:板書設計:

  梯形的面積

  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

  平行四邊形的底=梯形的上底+梯形的下底

  三角形面積=底×高÷2平行四邊形的高=梯形的高

  梯形面積=平行四邊形面積÷2=底×高÷2=(上底+下底)×高÷2

小學數學“梯形面積”說課稿4

  一、說教材

  梯形的面積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梯形的特征,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因此教材沒有安排數方格的方法求梯形的面積,而是直接給出一個梯形,引導學生思考,怎樣仿照求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的方法,把梯形轉化成我們已經學過的圖形來計算它的面積,讓學生在主動參與探索的過程中,發現并掌握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讓學生在教學的再創造過程中實現對新知識的意義構建,解決新問題,獲得新發展。

  課標要求學生在學習梯形的面積時,要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經歷探索梯形面積計算方法的過程,并能運用面積計算公式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問題,并在探索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中,獲得探索學習的經驗。

  二、說學情

  學生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和“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后,所掌握的不僅僅是面積計算的公式,在知識學習過程中,學生更獲得了數學的轉化思想,教師的重要任務在于通過各種方法手段讓學生有效的實施正遷移。設計本課時,教師突破了傳統教學中只進行“拼合轉化”的思想束縛,大膽的讓學生合作學習、動手轉化、作品展示,結合電教媒體的使用,理清學生的思路,通過學生的自主活動,完成知識的構建。

  三、根據以上分析我擬定本節課教學目標及重難點如下:

 。ㄒ唬┙虒W目標

  1、在實際情境中,認識計算梯形面積的必要性。

  2、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實驗觀察等方法,自主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積公式,經歷推導梯形面積公式的過程。

  3、讓學生會用面積公式計算梯形的面積,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熱愛數學的興趣。

 。ǘ┙虒W重難點

  本節課教學重點是在自主探索中,經歷推導梯形面積公式的過程,難點是能運用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四、說教學流程

 。ㄒ唬⿵土暸f知、導入新課

  本節課教學中,我首先出示了課中主題圖這一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計算梯形面積的必要性,接著出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轉化過程,讓學生通過復習,從而喚起學生的已有經驗,為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奠定基礎。

 。ǘ﹦邮謱嵺`、合作探究

  “轉化”是數學學習和研究的一種重要思想方法,在這一單元的學習中一直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所以本節課繼續以圖形內在聯系為線索,以未知轉化為已知的基本方法開展學習。有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基礎,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探究,學生自然會想到要把梯形轉化為學過的圖形進行推導。具體怎樣轉化,轉化成什么圖形,全部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生拿出準備好的梯形分小組進行操作活動,他們借助前面學習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公式的“轉化圖形、尋找等量、推導公式”三步曲的學習方法,通過小組合作共同探究出梯形的面積公式,親身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不僅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培養,又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運用轉化的方法推導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可以有多種途徑和方法,課堂上我并沒有把學生的思維限制在一種固定或簡單的途徑或方法上,而是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探索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配以白板和課件的直觀演示酌情介紹了幾種不同的推導方法,拓寬了學生的思路。

 。ㄈ┻\用新知、解決問題

  通過不同的練習,鞏固拓展已學知識,讓學生再次體驗梯形面積公式在生活中的運用及重要性,感悟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了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ㄋ模┱n堂回顧,歸納總結

  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化、條理化整理的過程,不僅促進學生掌握了知識、領悟了方法,還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歸納概括能力,關注了學生情感的體驗。

小學數學“梯形面積”說課稿5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新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三節新授課《梯形的面積》。它屬于“空間與圖形”學習領域的一節課,是多邊形面積計算中的一部分。

  這一教學內容是在學生經歷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公示的推導基礎上通過轉化的方法將梯形轉化為已經學過的并且會計算面積的圖形。但這節課比前兩節課又有所提高,他要求學生用學過的方法推導,但又沒有指明具體的方法不再給出具體的方法,從教材中學生的操作可以看出,方法與途徑多了,可以用分割的方法,也可以用拼擺的方法;可以轉化為三角形進行推導,也可以轉化成平行四邊形進行推導。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聯系前面兩節的教學內容,不難看出,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與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關系最密切,且兩者的教學思路也相似,同時梯形面積的教學與三角形面積的教學其公式的基本推導方法相同,除以2的道理也一樣,所以它是三角形面積公式推導方法的拓展和延伸,并為今后學習圓面積、立體圖形表面積及解答求積應用題打下堅實的基礎。

  從學情來看,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以及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具有了一定探索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經驗,但對轉化這種數學學習的方法和思想并不熟悉。所以開課時利用課件對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公式得推導過稱的回顧再次向學生滲透數學“轉化”的思想。加深對“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應用,這些都為學生自主研究、探索“梯形的面積”這一新的學習任務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基于以上對教材的理解與分析,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如下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教學目標:

 、边\用遷移規律,利用學具進行自主探究,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正確運用所掌握的梯形面積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才囵B運用“轉化”的思想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遷移類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⒊感受知識來源于實踐,認識事物之間相互聯系,可以互相轉化的。

 、赐ㄟ^合作學習,培養團結協作和勇于創新的精神。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認真、嚴謹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理解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學生用到的學具有:自制的兩個梯形圖片、剪刀、直尺、教科書等。

  我用到的教具:梯形圖片、剪刀、實物展臺、多媒體課件等。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不只做教材忠實的實施者,而應該做教材的開發者和建設者,教材的教育價值和智力價值能否得到充分發揮,關鍵在與教師對教材的把握!短菪蚊娣e的計算》一課,為了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識,探索、驗證,從而獲得新知,給每個學生提供思考、表現、創造的機會,使他們成為知識的發現者、創造者,培養學生自我探究和實踐能力。因次我將教學流程預設為四個環節:

  一、以回顧舊知為導入,明確新知任務及探究方法。

  我引導學生回顧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公示的推導過程,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引導學生明白在解決新問題時學會用轉化的方法,從而打開學生探究梯形面積公式的思路,為學生在后邊的動手操作過程中,借助不同的舊知解決新問題做好鋪墊。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在推導梯形面積計算公式時,想讓學生自己利用手中學具將梯形轉化成學過的圖形。在讓學生交流自己的轉化成果。并進行全班展示。并讓學生觀察找出轉化后的圖形與原來梯形之間的聯系,然后再選取其中的一到三種進行推導驗證,使學生明白不論用哪一種轉化后的圖形進行推導最終都會歸結為一種,就是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除以2.通過兩個層次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自參與了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真正做到“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且思維能力、空間感受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鍛煉和提高。

  三、推導驗證,完善建構。

  四、鞏固練習。加深記憶。

  五、總結完善,自我反思。

  在本課教學中,我比較注重培養學生的推理、操作探究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在動手操作以及推理歸納的學習過程中,多種感觀參與學習,既理解、掌握了梯形的有關知識,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在推導驗證的過程中,學生表達得不夠清晰,對于推導的過程理解得還不夠透徹。如果讓他們充分地操作體會,時間又不允許。如何解決這樣的矛盾,也是我需要反思的問題。

小學數學“梯形面積”說課稿6

  【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五年制小學數學第七冊《梯形面積的計算》。

  2、教材簡析:梯形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的基礎上教學的。學生學好這部分內容,既發展了空間觀念,又培養了運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更為今后學習幾何知識奠定了基礎。

  【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掌握梯形面積公式,理解推導過程。

  能力訓練:通過操作、觀察、比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素質培養:滲透旋轉和平移的思想,讓學生在拼剪中感受數學知識的內在美,培養團隊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梯形面積公式,掌握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通過圖形的轉化推導面積公式。

  【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電教多媒體、實物投影。

  學具準備:各種梯形卡片若干、小刀、膠水。

  【教學教法】

  這節課主要本著“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活動為主線,以創新為主導”的思想。主要教法有引導法、直觀演示法和討論法等。在教學策略上,把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化為學生“拼、剪、畫、說“的活動,通過小組活動、操作實踐等手段借助多媒體的演示,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使抽象的知識變得直觀形象,給學生一個創新的空間。變“講堂”為“學堂”,從而從根本上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建構一種新型的現代教育模式。

  【教學學法】

  在教學中注重指導學生的自主學習,把學習的鑰匙交給學生,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授以科學的思維方法,這節課學生主要采用以下兩種學法進行探究學習:

  1、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運用這種方法,便于培養學生的參與合作精神。例如,讓學生尋求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看誰想出的辦法多,學生在組內合作交流,互相可以得到啟發,共同理清思路。

  2、遷移嘗試法: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模仿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運用轉化的方法推出梯形面積計算公式。學生在模仿、遷移、推導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思考,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學程序】

  本節課屬于幾何知識中公式推導教學。根據內容特點和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特點,教學程序可分為五大環節: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導入。

  聯系學生熟悉的例子,創設一個能激起學生認知沖突的問題情境,讓學生計算一個上底3厘米、下底5厘米,高4厘米的梯形彩紙的面積。這時大多數學生會束手無策,就在學生產生認知沖突時導入課題:同學們,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內容“梯形面積的計算”。精心設計好這個開端,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入新知的學習環節。這樣既激發了學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又使學生明確了探索目標與方向。

  第二環節:搭建腳手架,激活思維。

  這一環節主要是針對學生求梯形面積時遇到的困難而設計的。這樣一來就為學生解決新問題做了認知上的鋪墊。這一環節共分兩步進行:第一步操作鋪墊;第二步再現舊知。

  第三環節: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建構主義學說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主體主動建構的過程。在這一環節的學習中,要充分相信學生,并為之提供主動建構的過程,從而使“有意義學習”的實現成為可能。這一環節也分兩步進行:第一步,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各種梯形,鼓勵學生操作,尋找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讓學生拼拼剪剪中實現轉換,比一比哪一組同學想出的辦法多。第二步,交流驗證是學生在小組間相互交流,展示不同的思考方法。除了這些方法外,可能還有其它的方法,那么學生匯報時要充分肯定他們的推理與計算。學生在交流與展示中相互得到啟發,這樣學生就經歷了一個學習再創造的過程,使學生創新思維得到更好的發展,也就可以收到“保底不封頂”的效果。

  第四環節:點撥歸納、解決問題。

  學生經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的悟出了梯形面積公式,但不一定講得清道理,有的學生在公式的理解上存在障礙,基本處于“悱”、“憤”狀態。這時應抓住時機,引導學生梳理思路找出最簡便的解題方法,接著就重點演示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讓學生觀察原梯形和所拼圖形之間有什么關系?師生共同推導出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出來,這時候計算公式的得出,也就水到渠成了。接著讓學生看書質疑,理解公式。最后進行課堂小結: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還想出什么問題,這樣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第五環節:綜合練習、拓展延伸。

  練習是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徑,為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層次的練習:

  1、自命題練習:學生自己出題自己解答,并進行自評互評。這樣擺脫了由老師出題,學生依次解答,一貫做法。老師只在關鍵的地方加以點撥、引導。這樣設計,學生不但感興趣,而且這個出題與解題的過程,更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鞏固。

  2、鞏固練習:先讓學生以搶答形式練習,直接用公式求面積,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一道實踐與計算相結合的綜合性題目。

  3、對學有余力的學生設計一道思考題,供他們解答。這些練習緊扣教學重點,既有層次,又有梯度,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學生學好知識的自信心。

小學數學“梯形面積”說課稿7

  我將分以下五個部分進行說課

  一、對本課的理解和思考

  二、對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把握

  三、對教學設計的思考

  四、對教法、學法的理解

  五、說教學過程

  一、對本課的理解和思考

  1、對教材的理解

  教材地位和作用

  梯形面積的計算是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特征以及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基礎上學習的。本單元知識的學習,能滿足解決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的實際問題的需要,要進一步學習圓的面積和立體圖形的表面積的基礎。

  本單元包括四部分內容: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三角形的面積、梯形的面積和組合圖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教學是以長方形面積計算做基礎的,先借助數方格的方法,得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再通過割補、平移,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繼而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又是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做基礎的。最后是梯形的面積,既可以轉化成三角形,又可以以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做基礎。三種基礎圖形面積計算的聯系比較緊密,探索的要求逐步提高,組合圖形的面積更是以這些基本圖形為基礎來計算的

  2、對學生的分析

  學情分析

 。1)學生已有的能力基礎:

  五年級學生,善于獨立思考,樂于合作交流,語言表達能力較強,十分愿意發表獨立見解,有較好的學習數學的能力,他們已經掌握了梯形的特征和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以及三角形的面積推導過程,知道了拼擺、割補、平移的基本操作方法,也理解了數學的“轉化”思想。這些都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學生能力的增長點:

  學生對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有一定的困難。讓學生理解由梯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的方法來求面積是一個難點,需要學生在探索活動中,循序漸進地進行操作與觀察,從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平面圖形之間的轉換關系,發展空間觀念。

 。3)困惑點:

  學生對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是否能呈現多樣,即使方法呈現多樣,公式推導存在困難。

  二、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知識與能力:

  掌握梯形面積公式,會用公式計算梯形的面積。

  過程與方法:

  經歷小組探索、討論、歸納等探索梯形面積公式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梯形面積公式推導過程的探索性和方法的多樣化,增強數學學習的信心。

  教學重點:理解梯形面積公式,掌握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通過圖形的轉化推導梯形面積公式。

  三、對教學設計的思考

  1)提出問題、關注學生生活經驗。

  2)遷移類推、遵循學生認知規律。

  3)有放有收、捕捉學生課堂生成。

  4)練習梯度、促使學生各有所獲。

  四、對教法、學法的理解

  教學方法:本課采用引導法、嘗試教學法、直觀演示法、合作探究法等方法。

  學習方法:本課運用、知識遷移類推、動手操作、小組合作學習等學習方法。

  五、說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情境引入

  學生認真觀察情景圖,了解車窗的形狀,

  師:車窗的玻璃是什么形狀?要做這塊玻璃需要多大面積的玻璃?(讓學生明確要求梯形的面積。)

  師:梯形的面積怎樣計算呢?有沒有計算公式呢?這節課就一起來研究“梯形面積的計算”

  (二)遷移類推、主動探究

  1、回顧舊知,深化“轉化”思想

  師: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的?它是怎樣的推導出來的?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的?它是怎樣的推導出來的?

  學生交流、教師用課件演示推導過程,加深學生對三角形的面積公式的理解和記憶。 )

  2、小組合作,歸納推理

  指導操作實驗,推倒梯形面積公式。

 。1)師:梯形的公式能不能借助前面學過的圖形面積推導方法來研究呢?

  提出小組合作的要求:

  (2)反饋交流,學生反饋和課件同步。

  (3)導出公式。

  ①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與原梯形的兩底是什么關系?

  ②平行四邊形的高與原梯形的高又是什么關系?

 。4)不同推導方法的交流,教師評價。

  3、生活運用、實例解答

  ①出示例3,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谀贸龃髩文P,認識橫截面,使學生明白大壩橫截面是一個平面。

  ③學生試做。

 、苡喺。提問:你是怎樣想的?為什么要“除以2”

  (三)交互反饋、鞏固練習

  (1)第89頁做一做

 。2)第90頁的第一題

 。3)科技小組制作飛機模型,機翼的平面圖是由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組成的,它的面積是多少?

 。4)一條新挖的渠道,橫截面是梯形(如圖)。渠口寬2.8米,渠底寬1.4米,渠深1.2米。它的橫截面積多少平方米?

 。ㄋ模╅_放延伸、拓展訓練

  (1)第90頁的第3題

 。2)第90頁的第4題

【小學數學“梯形面積”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梯形面積說課稿10-27

小學數學梯形的面積說課稿04-07

小學數學“梯形面積”說課稿12-02

小學數學《梯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12-20

小學數學《梯形面積計算》說課稿10-25

《梯形的面積》的小學數學說課稿01-30

小學數學《梯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01-05

《梯形的面積》的小學數學說課稿06-12

《梯形的面積》的小學數學說課稿范文04-10

小學數學“梯形面積”說課稿7篇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