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小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時間:2022-11-24 14:32:49 數學說課稿 我要投稿

【薦】小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薦】小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小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今天我說課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九單元《統計》的內容。

  教材分析:學生在一年級上冊已經學習了用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初步認識了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本冊的統計,以整理數據為主要內容。讓學生經歷簡單的統計過程,繼續探索收集、整理數據的方法。通過比較,引導學生用畫“√”的方法記錄,為以后學習用畫“正”的方法記錄打下基礎。教材在編排上有以下特點:

  1)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直接關系統計的結果是否正確。收集和整理數據時,往往要把數據進行分類和計數。本單元教材沒有把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方法灌輸給學生,而是讓他們在熟悉的問題情境中產生分一分、數一數的愿望。收集信息和計數往往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教材沒有明確規定哪一種比較好,而是讓學生在整理數據的實踐中體會,在同學間的交流中比較和選擇。

  2)讓學生到生活中去調查和收集數據。收集數據是統計過程中十分重要的環節,教材很重視收集數據,把它作為統計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材要學生到小組里收集鉛筆、橡皮、直尺的數量,到課程表中收集一些學科的周課時數等,讓學生邊調查、邊收集、邊分類、邊計數,實實在在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3)改變傳統的數學教材片面關注制作統計圖、表技能的現象,讓學生經歷統計的全過程。教材重視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情境中產生統計需求,初步形成統計策略,在調查、收集信息和整理數據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統計方法,利用整理后的數據作簡單的分析、判斷,在統計的全過程中培養初步的統計觀念。

  2、教學目標:1)讓學生經歷簡單的統計過程,初步學習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方法,會把整理出來的數據填在簡單的統計表里,能利用統計表里的數據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2)使學生在統計教學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2、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自己選擇記錄方法作記錄,并在合作交流中體會哪種記錄方法既清楚又方便。本節課突破重難點的關鍵是: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在老師的引導下及彼此的交流中選取最為恰當的統計方法。

  二、說教法

  在全新教育理念的指導下,課堂教學以“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 為宗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數學課程標準》中強調: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學習形式是培養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學習的有效途徑。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我將先以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為背景,組織學生進行動手實踐、自主探索性學習,自己觀察、自己發現,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然后進行廣泛交流,體現數學課堂的開放性。

  說學生:

  全班37名學生。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有一定合作交流學習的能力。教師所要做的就是設計、組織學

  生進行有價值的統計活動。

  三、說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一是安排學習小組。二是每個學習小組準備學具,把5個正方形、7個三角形和4個圓混雜著放在一個盒子里。

  1、引入新課。出示雜亂地貼在黑板上的圖形,先讓學生說說有哪些圖形,然后讓學生利用自己的方法分一分、排一排來知道每種圖形有多少個。

  (以此來復習舊的統計方法來引入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2、進行新課。

  1) 以小組為單位利用自己的方法來統計盒子里各種圖形的個數,并把統計的結果的結果填在表內。

  2) 交流統計方法。請學生說一說自己利用的什么統計方法,如何操作的。如果教科書中的方法學生沒有想到,可以讓他們看看書上的插圖,說說圖中的學生是怎樣整理的,并讓他們照書上的方法再做一做。完成以后把學生的各種記法以及畫“√”的記法進行比較,說說各種記法的特點,比一比哪種記法既清楚又方便。

  (在此我依照學生課堂的實際情況來操作,以學生的意愿為統計的主要策略,但在交流中,我會引導學生在多種的統計方法中選取比較方便清楚的,讓學生自己交流比較,選擇出適合的統計方法。)

  3) 分析數據。根據統計表里填寫的內容回答書上的問題,并思考還能知道什么?(培養學生充分利用統計數據的意識,不光要學會回答問題,還要能提出問題并解答。)

  3、組織練習。

  1) 統計小組里的鉛筆、橡皮、直尺各有多少。小組同學互相合作收集整理數據,并填寫表格。

  2) 請組長介紹統計方法和結果,并把結果填寫在黑板上預先畫好的表格里,并回答課本上提出的問題。

  3) 通過結果,你想說點什么?如果我是文具店的經理,你們想對我說些什么?

  (作為老師,在此環節中充當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參與者,充分培養數學課堂中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反思:

  1、統計是數學課程標準規定的四個領域之一。傳統上比較注重統計圖表等知識和根據統計圖表回答問題的教學,而課程標準則更加重視學生對數據統計過程的體驗,學習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

  認識統計的作用和意義。這部分內容比較繁瑣,分小組進行合作學習是有效的學習方式。

  2、教師將教科書的盆花變各種圖形,努力為學生創設一些數據,使教材更具有實用性。

  3、教師要善于捕捉課堂上學生的反饋信息,創設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

  4、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統計,使他們的情感、態度在其中得到了充分體驗。

  5、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善于把握課堂激勵機制,使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

  6、明確要求,才能“有的放矢”。課堂上的每一個環節,教師都應讓學生先明確要求,先做什么,再做什么,這樣,課堂上的討論、操作等活動才不會流于形式而落到實處。

小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2

  【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P81例1及P82做一做的第1題。

  2、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節課要認識的是分針正好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時間及1時與60分的關系,是在學生初步認識整時、半時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掌握本課知識既為下一課學習用1分1分數的方法讀出某一時間做好準備,又為以后學習時、分、秒的認識及相關計算打下基礎。

  3、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會讀、寫分針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時間,知道1時=60分。

  能力目標:通過觀察、操作、思考、討論等活動,初步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合作意識。

  情感目標:在學習活動中體驗成功的愉悅,并自覺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4、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重點:會讀、寫分針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時間,理解時、分的進率。

  難點:認識每個大格刻度各代表幾分。

  【教法、學法選擇】

  1、針對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把故事、游戲貫穿于各教學環節中,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2、發揮課件的輔助教學功能,增強教學過程的趣味性、直觀性和形象性,賦予抽象的時間概念以鮮活的感性支撐,學生通過認真觀察、合作探究對知識進行遷移、重組,達到認識、理解知識發生、發展過程的目的。

  【教學程序設計】

  一、創設情境,設疑導入

  1、談話引入:這個學期,數學王國里的兩位小精靈聰聰和明明一直陪伴在我們身邊,和我們一起上課、做游戲。今天為了準時的和我們見面,他倆特地起個大早,讓我們瞧一瞧,他倆是什么時候起床?什么時候出發去學校?(課件出示掛鐘,學生讀時間)喲,聰聰和明明可真準時,剛到學校上課鈴就響了。(課件出示P81的主題圖)

  2、質疑:面對主題圖,學生發現鐘面上的時間既不是整時,也不是半時,便產生了一種認知上的沖突,他們會根據鐘面猜測、爭辯,急于弄清楚學校是什么時候開始上課的,老師就此點明課題并板書。

  【這一環節巧妙地從聰聰和明明的作息安排進行認整時、半時的復習,選擇了學生最熟悉的上課情景來導入新課,讓學生利用已有經驗進行猜測,在出現不同意見時進行質疑,激起學生想弄懂知識的欲望,心理上產生了強烈的“我要學”的沖動。】

  二、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1、認識鐘面刻度

  (1)學生觀察學具鐘,小組交流,老師巡視。

  (2)匯報、補充,課件演示學生反饋的結果。

  (3)討論:時針走多少是1時?分針走多少是1分?時針走到刻度1上表示什么?分針走到刻度1上又表示什么?

  (4)數一數,算一算:分針從12走到每個大格刻度上各經過幾小格?每個大格刻度分別表示多少分?分針走一圈,一共經過了多少分?

  (5)課件演示:分針走到刻度1經過了5小格,刻度1表示5分,走到刻度2經過10小格,刻度2表示10分

  ……

  (6)學生把結果填在P81的鐘面刻度圖上,嘗試用最快的速度記住每個大格刻度各表示幾分。

  (7)交流記憶方法。

  【認識每個大格刻度表示幾分是本節課的難點,因為學生們還沒有學過乘法口訣,只能用1小格1小格地數或5小格5小格地加的原始方法,因此我在這環節中采用逐層疏理的方式進行教學,先讓學生從靜態的鐘面上得到1大格里有5小格,一共有60個小格的新認識、新發現,然后再通過議一議、數一數、算一算,從動態的鐘面上理解分針指在每個大格刻度所表示的意義,為正確讀取時間做好鋪墊。】

  2、認讀分針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時間

  (1)釋疑:學校到底什么時候開始上課呢?(8時15分)愿意把你認識時間的方法介紹給同學們嗎?

  在小組中互相說一說吧。

  (2)指名學生介紹方法,教師進行小結。

  (3)(把例1的3個鐘面帖在黑板上)指名學生讀出時間。

  (4)學生試用兩種表示方法把黑板上三個鐘面的時間寫在練習本上。

  (5)指名學生上黑板寫,其它學生進行評價,找出寫時間時應注意的問題。

  (6)游戲:擊鼓傳花。鼓響花傳時間跑,鼓停花停時間停,執花學生讀出課件上鐘面表示的時間。

  【在這一環節中,由學生自己組織語言介紹認讀時間的方法,既有利于學生間相互學習、優化各種不同的認讀方法,又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在試寫時間時,學生參與評價,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表達能力,學會用贊賞的目光去看待同伴,還由于評價過程留下的深刻印象,使全體學生注意到了準確、整潔、美觀等問題,特別記住了分鐘數不到10,就要在分鐘數的前面加0。而擊鼓傳花的游戲則寓練習于玩樂之中,避免了單純練習的枯燥乏味,更使課堂氣氛瞬間活躍起來。】

  5、認識時、分的關系

  (1)童話故事:老師發現同學們真了不起,不僅有一雙會認時間的慧眼,還有一雙會寫時間的巧手,為此老師給大家講個故事作為獎勵。你們都聽說過龜兔賽跑的故事吧,上一次小白兔輸得非常不服氣,于是它又約了小烏龜到周圍種著12棵樹的圓形運動上來比賽,大家猜一猜,這一次誰贏了?好,讓我們一起到比賽現場看一看。(課件演示在相同時間里,小白兔跑了一圈,小烏龜只跑到第二棵樹下。)其實,在我們今天認識的鐘面上,時針和分針也一直在進行著這樣的龜兔賽跑。(龜兔跑場景變成一個鐘面)

  (2)小組合作:撥動鬧鐘的分針走一圈,認真觀察時針的變化,探究1時和60分的關系。

  (3)課件動態演示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大格的過程,驗證學生的結論。

  【這一環節用龜兔賽跑的故事再次燃起學生探究的熱情,學生迫切希望能揭開鐘面上“龜兔賽跑”的秘密,通過動手撥一撥終于發現了1時=60分,而課件的生動演示,既驗證了學生的發現,又使學生興趣盎然。】

  三、動手實踐,鞏固新知

  1、老師報時間,學生撥學具鐘。

  2、同桌合作,一個同學撥出自己的作息時間,另一個同學讀時間。

  【通過動手撥一撥,動口說一說,充分調動了眼、手、腦等感官,培養了學生動手、動腦的好習慣,還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受到了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教育。】

  四、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1、完成課本P82“做一做”的第1題。

  2、游戲:開火車。課件出現火車的畫面,伴著火車聲,全班學生排著隊開火車,火車聲一停,老師提問,學生根據畫面提示回答問題。如“嗚——火車開到哪里去?”“火車開到廣州去。”“開到廣州是幾時?”“開到廣州是11時20分。”

  【新課標要求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在這一環節中,結合生活實際,設計了開火車的游戲,使學生感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師生共同參與的游戲把課堂氣氛推向了高潮。】

  五、課堂總結,課外延伸。

  (1)實踐作業:20xx年10月12日早上9時,一個令所有中國人驕傲與自豪的時刻,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勝利升空。現在讓我們一起回顧這激動人心的場面吧。(播放神舟六號發射的資料影片)我們的神舟六號在太空上遨游了幾天后,安全著陸的那一刻也牽動著千千萬萬中國人的心,你們知道它是什么時候返回著陸嗎?請上網查找它著陸的準確時間,設計一個漂亮的鐘面,把這個時間表示出來,下節數學課我們將用這些作品辦一個鐘表展覽,好嗎?

  【課后實踐作業充滿挑戰性與創造性,由于神六返回著陸的時間是4時33分,又一次造成了學生的認知沖突,為了完成作業,學生必須自覺地運用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去探究新知,學生思維的翅膀才會愈張愈開、越飛越高。】

  整一節課,我盡量把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組織他們動手操作、合作交流,鼓勵他們去猜想、概括,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出色的發現者、勇敢的探索者和快樂的創造者。

小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3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蘇教版第二冊的內容。一年級兒童年齡雖小,但對于要用錢才能買到東西這一樸素的等價交換的商品意識是有的。因此我根據教材先了解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程度,緊接著來認識面值不同的人民幣的幣值,通過換算人民幣明白人民幣單位間的十進位關系,最后開展主要用元、角、分為人民幣單位進行各種兌換練習。

  2、教學目標:

  ①使學生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1角=10分,并會進行簡單的計算。

  ②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③培養學生合理使用和愛護人民幣的意識。

  3、教學重點:在現實情境中認識元、角、分。

  教學難點:元、角、分之間的換算關系:1元=10角,1角=10分。

  二、關于教法

  本節課屬于認知教學,因此在教法上我力求體現以下兩點:

  1、創設生動具體的生活情境,使學生在愉悅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知識。

  2、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開展三個游戲活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索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并與同伴交流,親身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三、關于學法

  依據新的課程標準,必須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三點:

  1、在情景中經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探索的成功。

  2、在動手操作進行實踐活動中獨立思考。

  3、聯系生活實際解決問題。

  四、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導入新課,引出課題,全面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

  2、探究新知,解決問題。

  ①學生自主認識1元,1角,1分的人民幣。

  首先進行活動一:老師給你們每個小組都準備了一個存錢罐,里面裝了各種各樣的錢,請你們把它們分一分類。分完了之后,每個小組派一個代表說一說,你們是怎樣分的。

  分組活動,以小組為單位分類,然后選一個代表來匯報結果,你認識哪些人民幣,怎樣認識的?

  ②買文具。出示情景圖。

  小組內交流:你想買什么文具?怎么付錢?

  如:有的同學想買柜臺中1元錢的圓珠筆,有的同學想買1角錢的橡皮,可以怎樣付錢?有幾種方法?

  全班交流,把不同的付錢方法寫在黑板上。

  問:看到同學們的付錢方法,你有什么想法嗎?

  引導學生為什么不同的付錢方法都可以呢?從中讓學生發現1元=10角,1角=10分的進位關系

  閱讀課本,質疑問難?書上47頁印的人民幣和我們用的人民幣有什么地方不同?學生能找出書上印的人民幣的左下角有一條紅色斜線,為什么會有斜線呢?在此基礎上告訴學生,書上印的人民幣是樣幣,是給我們看的,是不能使用的。

  ③小組內做兌換人民幣的游戲。如用1元換10角,1角換10分,1張5元的幣換5張1元的幣等等,在游戲中學習小面額人民幣的換算關系。

  ④出示情境圖,問:1元錢可以買什么東西?能找回多少錢?讓學生說一說。

  3、猜價格游戲

  師:今天小朋友們表現得非常好,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個小獎品要送給大家,但是獎品太少了,送給誰好呢?如果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猜出物品的價格,我就把物品送給誰,好不好?

  (教師先給出價格的范圍,再根據學生猜的價格,老師給出高了或是低了的提示)

  4、課堂小結。

  說說這節課你學習了什么新知識?

小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4

  尊敬的評委、在座老師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團隊課堂教學再現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認識物體和圖形》。我團隊在確定內容后首先理解教材:《認識物體和圖形》是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開始,(課件出示結構圖)主要從形狀這一角度來使學生初步認識物體和圖形。這一單元包括:立體圖形的初步認識和平面圖形的初步認識。這是教材的編排特點(課件出示)它體現了新課標的兩大理念:注重知識與生活的聯系;注重在活動中學習知識,通過學生親自動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學習過程,掌握知識。

  在理解了教材后我們進行了課前調查了解學生,據我們課前調查,學生大多是六歲,年齡偏小,處在這一年齡段的學生對形狀的知覺是通過視覺、觸覺、運動覺協同運動的。關于這節課內容學生學前班雖然也認識過這些圖形,但很多孩子將“長方體”說成“長方形”,將“正方體”說成“正方形”,也有將“圓柱”說成“長方形”的,將“球”說成“圓”的更多,所以教學目標不能定得太高

  擬定目標

  基于以上的認識,根據教材的編排特點、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將教學目標定為:(課件)

  1、通過操作、觀察,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知道它們的名稱,會辨認這幾種物體和圖形(這是知識與技能方面的目標);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及觀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這是數學思考方面的目標);

  3、通過學生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和創新意識。(這是情感與態度方面的目標)

  教學重點與難點是: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與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在教學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現上,我選用多媒體課件、各種立體模型、學具,等,來作為這節課的教具和學具。

  學法與教法

  接下來我來說一說本節課的教法與學法:新課標還強調:要讓學生從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親身經歷、體驗、探索,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體驗——就成為新課標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在教學中,我安排學生在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玩一玩、這些活動中來親身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我綜合運用啟發式教學法、情景教學法,嘗試教學法、活動教學法等,來促進學生對新知的建構,在合理選擇教法的同時,我還注重對學生進行學法的指導,使學生不僅學會,還要會學,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融觀察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學習方法為一體,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基于以上的理解我們將本課的教學設計為五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激趣導入

  (課件播放導入環節)

  師:今天的數學課我請來一位朋友,瞧!它來了?(展示機器人)

  師:是啊,這么漂亮的玩具機器人就是由平時許多廢棄的物品拼成的`,這就是變廢為寶,這不僅讓我們有了漂亮的玩具,更做到了“廢物利用”。為環保貢獻了一份力量。不知不覺我們成了“環保小衛士”真是一舉多得。

  這里用拼裝機器人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還滲透環保知識,使學生有一種親切感,并能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第二個環節:組織活動,探索新知

  這個環節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新課標強調:要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進行探索性的學習,根據這一理念,我設計了三個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

  1、分一分

  小組活動,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

  (課件)師:叮叮要考考我們,他說:師強調: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請小朋友合作分一分,動手吧!

  2、揭示概念。

  待學生分好類后,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直接把物體形狀抽象成圖形,并揭示各種圖形名稱,

  經過第一個活動,學生有了一些感性的經驗,這時教師揭示名稱,出示一般模型,幫助學生將感性認識抽象化。

  3、操作感知特征。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1)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這些實物,然后用自己話說一說各種圖形的樣子與同桌交流。

  這里我采取讓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再同桌交流的形式進行,我會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希望他們通過動腦、動手、動口來親身體驗,

  (2)在班上匯報交流。

  學生在匯報時有的說了(播放視頻)

  這里,我想通過摸得活動,讓學生體驗這幾個面都是特點,

  (3)讓孩子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說一說等活動中找到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相同點一不同點;發現圓柱和球的共同點和區別點,在動手操作實踐中直觀感知長方體和正方體不能滾動、圓柱和球能滾動等特征。

  前面的小組活動學生以實物和模型為研究對象,,經過認真觀察,親自去摸一摸,玩一玩,對幾種立體圖形有了比較多的感性、直觀的認識然后和同學的交流即使學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補,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還培養、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又有利于豐富對這些立體圖形的認識。

  第三個環節:游戲

  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圖形特征,加深對圖形特征的記憶。

  游戲(1):找朋友

  分別請4位同學手執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嘴里說兒歌:找啊找啊找朋友,我是長方體,我的朋友在那里?其它學生拿出讓學生拿出相應的實物,彼此辨認誰拿錯形狀了。用游戲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快樂地學習,對幾種立體圖形的特征有更豐富的體驗。

  兩人游戲(2):你摸到的是什么?

  一人蒙上眼,摸一摸別人給出的一種實物,判斷它的形狀。

  這一組活動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四種立體圖形的表象,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第四環節:聽故事感受圖形在生活中的應用

  結合一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征,我設計了故事欣賞讓學生邊欣賞邊感受圖形與生活的聯系

  笑笑、淘氣、機靈狗在山下游玩,山腳下有各種形狀的建筑材料,他們一路高歌來到了山上,山上的風景太漂亮了,有野花,有蜜蜂,還有飛舞的蝴蝶,他們商量在山上建造一座小房子。回到山下,笑笑和淘氣找來了一只長方體的箱子,往里面堆放了磚塊,兩人抬著氣喘吁吁的往山上走,“哎喲!哎喲!”快抬不動了,他們只好放下來歇歇。機靈狗推著一只球在旁邊滾來滾去,笑笑和淘氣看看機靈狗這么輕松,決定想辦法,他們決定給箱子裝上輪子,淘氣拿來正方體一裝,推一推,推不動,好不容易推動了,箱子里的東西都跳出來了。機靈狗把球送過來了,兩人把球裝上去,車子搖搖晃晃,方向不好控制。

  淘氣和笑笑又在想辦法,找來了圓柱體的輪子裝上,推一推可輕松了。他們輕松的推著車子來到了山上。來到了山上,笑笑和淘氣開始建房子,他們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磚砌墻,用圓柱體的木材做房粱,很快一幢漂亮的房子建好了。智慧爺爺過來了,他夸淘氣和笑笑聰明能干,大家盡情的玩著,享受著勞動的收獲和快樂。

  1、師:聽了這個故事,你想說什么?(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在生活中的作用可大了。

  2、說說下面物體的形狀

  3、讓學生說一說日常生活中見過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

  安排這一環節是引導學生將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培養學生數學思考的意識和能力。

  第五個環節:總結反思,深化認識

  今天我們學習認識那些形狀?(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體)它們分別有怎樣的特征?我想通過這個環節來及時反饋本節課的教學效果,引導學生說出這幾個平面圖形的基本特征。還有一首好聽的兒歌,我們來念一念,回到家里把這首好聽的兒歌念給你爸爸、媽媽聽聽。(課件)

  ②、唱兒歌

  圓圓滾滾圓柱體,正正方方正方體,長長方方長方體,骨碌

  骨碌是球體,誰最有用比一比。長方體,來做墻。正方體,

  來做窗。圓柱體,做屋梁。圓圓球體來裝飾。面包房子真漂亮。

  在課程結束時,把所學的圖形特點編寫成一首兒歌,讓學生在歌聲中結束課,這樣,不僅幫助記憶圖形特點,也增加的知識的趣味

小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5

  一、 說教材分析

  1、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第二課時:上下。

  2、 教材簡析

  在新課程標準中,有明確指出各個學段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具體目標。本單元是通過在具體的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與順序,從而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屬于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第一學段。本節內容“上下”是學生學完“前后”的位置與順序學習的,繼續培養學生按一定的順序觀察、描述事物的好習慣,學會用上下正確描述物體的位置關系,進而初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以后的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

  3、 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標準》中對數學課程的總體目標具體化為四個方面: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根據以上四點,結合本節課的實際,我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活動中,讓學生體驗上下的位置與順序,體驗上、下位置關系的相對性,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知識技能目標)

  (2)、初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簡單的空間推理能力。(能力培養目標)

  (3)初步培養學生按一定順序進行觀察的習慣。(素質培養目標)

  (4)在活動中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推理等思考活動,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身邊,學習數學是有趣的,以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情感態度目標)

  教學重點:學會確定物體上、下的位置與順序。

  教學難點:體會上下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二、 說教法與學法設計

  本節課要讓學生在具體活動的過程中獲得相關體驗,不能把它作為單純的知識點來講授,而要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獲得體驗和理解。結合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求知欲強和本節課學習素材的特點,實現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我設計了以下的教法和學法,既重視選擇靈活的教法,又注重對學生學法的指導。

  1、 創設情境,直觀形象法。創設小動物去大樹爺爺家做客這一情境,引導學生觀察主題畫,讓學生能直觀地明確三種動物的位置關系,體驗到上下的位置關系,并創設三種動物變換位置關系的情境理解上下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2、 觀察討論,互動合作法。

  新課標特別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實踐的學習方式,要求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堂上引導學生觀察討論,說說教室的物品的位置關系,緊扣學生的生活經驗開展教學,引導學生通過互動合作給動物分房子等活動,進一步理解上下的位置關系,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增強合作意識。

  3、 動手操作,積極活動法。通過老師下口令,學生擺物品、整理書架、給動物分房子等活動,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等多種感官去加深理解“上下”的位置關系,及理解其位置的相對性,初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具準備:主題畫 投影儀 小書架

  學具準備:剪刀 膠水

  三、 說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趣引疑。

  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創設了這一情境導入新課:今天,天氣晴朗,森林里特別熱鬧,原來大樹爺爺今天請客.小兔和小鳥一大早就到了.(出示主題畫,先出示小兔和小鳥)讓學生觀察直觀到小鳥和小兔的位置不一樣,我順勢引出課題:“上下”。通過設疑引出課題,能讓學生有發現問題的機會。

  第二環節:觀察思考,探究新知。

  1、 觀察思考。先引導學生觀察主題畫,仔細觀察小鳥和小兔的位置,讓學生自由說說小鳥在小兔的哪個位置上,小兔在小鳥的哪個位置上,讓學生初步理解上下的位置關系。

  2、 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對性。

  引入松鼠,思考:松鼠站在哪?讓學生體驗由于參照物不同,上、下位置關系是相對的。我注意使用淺顯生動的語言向學生說明小動物位置關系的相對性,再讓學生描述松鼠的正確位置,從而體會上下位置的相對性。

  (由于理解上下的位置關系與相對性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這時教師要發揮引導作用,有必要作出適當的說明,對學生理解新知很有幫助。)

  3、換換位置,加深理解上下的相對性。

  讓學生動手換一換小鳥和松鼠的位置,要求學生互相說說三種動物各自的位置關系。(學生能在變化中進一步體驗上、下位置關系的相對性,學會舉一反三,培養他們思維的靈活性。)

  4、 指導看書,書寫。

  指導學生根據判斷的三種動物的相對位置,填寫好書本的內容,注意上下的書寫,培養學生正確書寫的習慣。

  第三環節: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這一環節,我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學會應用新知去解決問題。

  1、聯系身邊的例子說一說。

  觀察教室,討論哪些物體的位置關系可以用“上下”來描述。學生自由觀察,自由發表意見。(設計意圖:聯系學生身邊的例子來應用新知,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學習數學是有趣的,以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2、 聽口令,擺物品。要求每人準備好數學書,練習本,文具盒和鉛筆等學習用品。老師下口令,學生擺物品,可以設計以下口令:數學書放在桌面上,文具盒放在數學書的上面,練習本放在數學書的下面等等。(因地制宜地組織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識。)

  3、整理書架。每個小組一個小書架,一些書和其他學習用品。要求:小組內互相商量如何擺放這些物品,然后動手一起擺一擺,在擺的過程中說出物品的上下位置關系。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活動,培養學生實踐的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識。

  4、參觀小明的房間。(課本練一練第1題)

  先引導學生說一說看到了什么?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再根據自己觀察到的,把各種物品的上下關系補充完整,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借助這一情境,要求學生回去整理自己的房間,養成物品擺放整齊的良好行為習慣。

  (以上活動是根據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設計的。)

  5、鞏固練習,內化新知。

  (1) 課本第59頁練一練第2題。注意引導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在寫數過程中,讓學生說說哪個數在上,哪個數在下。

  (2) 課本第59 頁練一練第3題:說一說。

  利用圖畫組織學生討論,引導學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這是一道有一定開放性的題目,有多種的說法和答案,如船在橋的下面,人在橋的上面,橋在船的上面等。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應用知識的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第四環節: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完成第59頁練一練第4題)。

  1、活動要求:先引導學生弄懂題意,然后指導學生剪下附頁中的動物頭像,按照自己的意愿給小動物安排房子。

  2、活動形式:學生可以在小組中合作完成,分完后,與小組同學交流是如何安排的,說一說它們的上下位置關系與順序。這樣做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增強交流合作的意識。

  第五環節:拓展思維,強化新知。(第59頁練一練第5題)

  這是一道有一定難度的題目,不做統一的要求。目的是培養學生簡單的空間推理能力。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反饋的過程中,適當引導學生有條理說出自己的推理過程。

  第六環節:總結深化,自我評價。

  結合新課標里提出新的評價體系,我在這一個環節設計了一張表格,讓學生對自己這節課的表現做個評價,每人一張評價表,在認為自己做得好的那格畫上一個笑臉。

  對學習數學有興趣

  積極參與小組的討論交流

  能積極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

  樂意傾聽其他小朋友的意見

  通過以上六個環節的教學,我認為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樂意學習,主動參與數學活動,學生的空間觀念得到初步培養,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小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6

  一、說教材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在入學之前,經過了學前教育,有很多孩子在沒有學習這一課之前,對于100以內的數已經有了初步的感知,而且在他們的生活中常常會接觸到100以內的數。但在孩子們的頭腦中,對于100以內的數的概念還比較模糊。這一課教學就是要幫助孩子建立100以內的數的概念,通過估計和比較建立數感,為以后學習數學其他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0以內的數的過程,感受100以內的數的大小,感受100以內的數就在身邊。

  2、使學生獨立的數100個物體,知道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百,對“個”“十” ”“百”有一個感性認識。

  3、通過生動有趣的活動,經歷數的概念的形成過程,并能夠結合實際進行估計,發展學生的數感。

  4、在認識100以內的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探究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三、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讓學生能夠靈活的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數出100以內的數。

  難點:數數過程中整十數的連接。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材內容的編排意圖,本節課主要采用了學生動手操作、師生合作、學生合作的教法和學法。這樣安排的目的,就是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各種感官協同活動,做到在觀察中思維,在思維中操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營造平等互助的學習氛圍。

  四、教具和學具:為了順利完成教學目標,在教具和學具的選擇上,盡量提供學生熟悉的素材,如紅豆、鉛筆、巧克力豆……這些材料作為學習的對象,學生既熟悉又新奇,可以提高學生數數的興趣。

  五、教學過程

  “將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努力營造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有獨立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成為課堂教學中的重要參與者和創造者,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自主探究”。秉承著這樣的指導思想,在整個教學設計上力求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我安排了一下幾個教學環節:

  A、激趣導入

  這個環節我主要安排了一個師生互助的活動,老師和學生進行數數比賽,而且在數的過程中要用手勢比劃出所數的數,之所以要用手勢進行配合,是考慮到對學生進行“手口一致”的訓練。在數的時候,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口型和手勢,如果學生是一個一個的數,老師就兩個兩個的數,如果學生是兩個兩個的數,老師就五個五個的數,甚至十個十個的數。這樣安排,從學生知識角度和思維趨勢進行探底,既了解學生的起點,把我教學起點,又能使學生感受數數方法的多樣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B、操作探究

  根據教材的編排體系,這個環節分為三個部分進行教學。

  1、第一次數、估數、初步感知100

  讓學生建立數感是義務教育階段數學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而學生數感的建立主要依賴于豐富多彩的生活實際。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為學生提供了他們熟悉的素材,紅豆、巧克力豆,并合理利用這些素材進行教學。

  (1)數出20粒紅豆,讓學生看一看,20粒紅豆就是這么多,先感受20粒紅豆的多少,在提出問題:100粒有多少呢?自然而然的把學生引到教學情境中進行思考,學生的數感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建立。

  (2)讓學生抓一把紅豆,估計一下夠不夠100粒,如果不夠,就再抓一把,直到認為夠了為止。

  (3)驗證結果,每組一個一個的數一數,看看哪一組估計的最準確。通過學生自主的數出100以內的各數,體會到數是在數物體的過程中產生的,為脫離實物抽象數數做準備。

  (4)估一估,一袋巧克力豆大約有多少顆?通過這個步驟,進一步訓練學生們估數能力,并進一步體會估數在生活中的重要,感受生活中的數學。

  2、再次數,建立對計數單位的感性認識,進一步認識100

  雖然同樣是數數,但對學生的要求卻提高了。剛好數出100,又要讓人一眼看出是100。提出了這些要求的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能用自己認為的方便、快捷的方法數數,并在操作中,發現十個一是十,十個十是百。

  3、第三次數,理解數的組成

  教材把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數數過程中整十數的連接,以及數的組成這兩個知識,安排了兩個例題進行教學,這一環節教學可以分為以下四個層次:

  (1)實物數出35根小棒(鉛筆),要求學生邊擺邊說出有幾個十和幾個一。接著擺到42,當擺到39的時候,問:39里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9個一再擺一個是多少?一共有幾個十?是幾十?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本節課的難點,同時加深對數的組成的理解。

  (2)脫離實物,強化訓練。想一想,57里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從57數到73,數到59時,強調上面提過的類似的問題。通過再次訓練,學生對于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具體到抽象,從而突破本節課的難點。

  (3)小游戲。師生互說,學生互說的數數游戲和數的組成訓練,既可以提高學生數數的興趣,也可以幫助老師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4)小練習,用學的數說一句話。通過學生用學的數說一句話,促使學生有意識的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問題聯系起來,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促進了數感的培養。

  我今天的說課內容就這些,謝謝大家。

小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7

  一、全面分析單元知識結構,準確把握學習標準

  本單元教材分為“數數和數的組成”、“讀數和寫數”、“數的順序和比較大小”、“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等四個部分,這四個部分按照知識間的邏輯順序和兒童學習的認識順序,經過適當的擴充和有序的編排,構成了如下相對完整的單元知識結構:

  (附圖{圖})

  從上述結構圖不難發現,前面三部分可概括為100以內數的認識,它是全單元教學內容的主體和核心,也是教學的重點。第四部分雖是100以內簡單的加減法計算,但實際上可看成100以內數的概念的進一步鞏固,因為整十數加一位數的不進位加法和相應的減法,就其本質而言剛好反映了100以內數的組成和分解的特征。

  上述結構圖還從另一個側面向我們全面展示了學生在本單元學習中,只有達到以下學習標準,才算是對100以內數的概念的真正掌握。

  ①熟練地數數。既要能熟練地結合買物數數,又要會準確地抽象數數,特別是接近整十數時能連續正確地數數。在數數時,不僅要能一個一個地數,還要能十個十個地數。

  ②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既要知道一個兩位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又要明確幾個十和幾個一合起來組成幾十幾。

  ③正確理解數位概念。數位概念在本單元學習中特別重要,它包括知道100以內數的數位名稱及排列順序,了解100以內數的計數單位,知道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等內容。

  ④正確理解“讀數和寫數,都從高位起”的基本規則,并能根據這一規則熟練地讀寫100以內各數。

  ⑤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能正確地進行大小比較。

  上述學習標準告訴我們:本單元教學不只是單純地引導學生掌握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問題,而是要幫助學生全面建立100以內數的概念,形成完整的認知結構。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發揮這些學習標準的導向作用,引導學生系統掌握100以內數的概念所包括的內容,確保他們對100以內數的概念的掌握真正落到實處。

  二、抓好數位概念的建立,通過數位概念促進學生掌握100以內數的讀寫方法

  數位是指數中各個數字所占的特定位置,一個數的數值意義就在于這種數字和數位的有機結合。任何數學,都只有賦于具體的位置值后才有大小的意義,也只有在此基礎上我們才有可能從數值意義上對其進行讀數和寫數。顯然,正確理解數位意義,切實建立數位概念,是正確讀、寫數的必要前提。因此,在本單元教學中應把數位概念和讀數寫數看作一個有機的整體,引導學生通過建立數位概念去促進讀數、寫數基本規則的理解和掌握。

  1.突出“數位”教學、幫助學生切實建立個位、十位等數位概念。

  在“數位”教學中,首先應利用學生熟悉的100以內數的組成的有關概念,引導他們按照數的組成方式去觀察、認識排列的小棒或小棒圖,為數位概念的建立提供感性材料。其次要充分利用計數器,特別是計數器珠子下面數位表的中介作用,讓學生主動從小棒和珠子中抽象出數,并突出各個數學所占的具體位置,從而幫助學生在頭腦里建立起個位、十位、百位等數位概念的表象。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初步讀出抽象出來的各個具體的數,讓他們在讀數中初步體會數學與數位的有機結合,并從中了解每位數位上的計數單位。(如十位上的計數單位是“十”)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感知自然數是數字和數位的高度統一,還應引導學生對照數位表對“11”等特殊數作深入觀察和思考,使他們進一步認識同一個數字由于所在數位不同所表示的大小也就不同的道理,由此讓學生對數位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最后對照數位表幫助學生了解每個數位的具體名稱,并熟練地掌握其排列規律。這樣,學生從具體到抽象獲得對100以內數的數位的完整認識,他們頭腦里關于個位、十位、百位等數位的概念也就比較清晰了。

  2.正確理解讀數和寫數的基本規則,較熟練地掌握100以內數讀寫的一般方法。

  教材在幫助學生初步建立數位概念以后,明確給出了“讀數和寫數,都從高位起”的結論,這一結論概括了整數(甚至小數)讀數和寫數的基本規則。由于這一規則是直接建立在數位概念基礎上的,所以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生原有認知基礎,引導他們用已獲得的數位概念去正確理解這一規則的含義,然后用規則去指導讀數和寫數。

  ①正確理解“高位”的含義。“高位”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對三位數來說百位是高位,對兩位數來說,則十位就是高位。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通過具體的讀數和寫數理解這種相對意義,要防止他們用靜止的觀點去片面理解它的含義。

  ②引導學生在讀數和寫數的活動中主動概括其規則,并在理解的基礎上記住這一規則。

  ③引導學生及時將概括出來的基本規則廣泛運用于讀數和寫數的活動中去,促進其讀數、寫數水平的不斷提高。

  三、以數的組成為中介、實現認數和計算的有機統一

  在本單元教學中,數的組成和數位概念是處于同等地位的核心內容,它不僅是理解100以內數的大小和數位意義的重要基礎,同時又是計算整十數加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減法最直接的理論根據。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它在知識結構中的這種中介作用,進一步密切100以內數的概念和計算之間的關系,促進學生對100以內數的概念及其計算的整體把握。

  1.在數的組成教學中適當滲透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減法的計算思路。

  學生在數數基礎上對兩位數有了初步認識以后,教師應適當注意引導他們按照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減法的計算思路去觀察和分析數的組成與分解。如教學數“35”的組成時,除要求學生“35由3個十和5個一組成”的思路去思考和表述外,還可引導他們按照“3個十和5個一合起來組成35”的思路進行敘述。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對數的組成有較全面的理解,而且可以從計算方法上為后面的計算作必要的孕狀。

  2.在計算中突出數的組成算理的指導作用。

  在教學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減法的復習題之前,要高度重視教材所安排的題的準備作用,通過復習題引導學生從數的組成的角度去認識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減法的計算,使他們對其計算過程與方法有實質性的理解。如在“405”的教學中,可引導學生按照45的組成的思路計算出結果。這樣,使學生在計算中既明確意識到數的組成算理的指導作用,又把數的概念和計算兩者高度結合起來,實現數的概念和計算知識內容的整體掌握。

小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8

  一、說教材

  《擺一擺想一想》是一個純數學探索實踐活動課。這個教學內容是在學習了100以內數的認識之后安排的一次實踐活動。通過學生用棋子擺一擺,進一步認識100以內數的組成、數位和位值的概念。一年級的學生剛接觸100以內的數,最基礎的知識是數的順序;要弄清楚同一個數字放在不同的數位上,表示出來的數就不同;還要弄清楚一個數的組成,它可以分成兩個不大于9的數(或兩個數字)之和。鑒于學生的年齡小,以上內容學起來較難理解,這個實踐活動充分利用兒童喜好動手玩的心理,把好玩的習慣引導到學習上,設計出生動有趣形象的“玩法”,使兒童在動手操作中感悟100以內的數和領會、理解有關的基礎知識,并得到美的感受。這節課就是使抽象枯燥的數讓學生“玩”出數學道理來。

  教科書出示了活動的兩個范例,學生可以仿照教科書上的樣子進行活動。首先由小精靈提出問題:“能用2個●表示不同的數嗎?”(由于到目前為止,學生學過的數只限于100以內,所以這里的數只指一位數和兩位數。)下面展示了四名學生小組活動的情景,其中三名學生在數位表上擺圓片,根據十位和個位上圓片的數量說出擺出的數,例如,兩個圓片都放在個位,說明個位上數字是2,這個數就是2;兩個圓片都放在十位,說明十位上數字是2,個位數是0,這個數是20;十位和個位各放一個圓片,說明十位數和個位數都是1,這個數就是11。另外一名學生通過列表的方式把這三種答案綜合起來,表的左邊是所用的圓片數,右邊是擺出的三個數。在這里,要求學生理解不同數位的位值概念(十位上的2表示2個十,個位上的2表示2個一),同時熟練掌握2的組成(和是2的加法):2=0 2,2=1 1,2=2 0,就能不重復、不遺漏地擺出、說出所有答案。

  接下來,用同樣的方法,用3個●擺出不同的數。三名負責擺的同學已經擺出3、12、21這三個數,負責列表的同學已經把他們的答案都寫在紙上,但認為還有沒擺出來的數,提示學生思考除了上面這三個數,用3個●還能擺出什么數。接下來,小精靈提出問題“用4個●、5個●……分別能表示哪些不同的數?”提示學生用同樣的方法實際擺一擺,把列表中的其他情形補充完整。最后,教材讓學生不用擺,說出用9個●能表示哪些數。這就要求學生在擺的過程中找出規律,利用歸納的方法來得出答案。

  根據新的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生特點和教材特點,我從情感、能力、知識三方面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通過這個實踐活動,使學生從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的情感和探求知識的欲望,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和競爭的心理,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2)通過探索活動,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和觀察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初步的歸納和抽象思維能力。(3)通過這個活動,使學生鞏固對100以內數的認識,讓學生在主動探索的過程中,學會歸納整理。

  二、說教法、學法

  由于本堂課是一節數學活動課,主要以學生活動為主,所以本堂課主要采取小組合作活動的形式,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師只是起著一個引導者的作用。

  三、教學過程

  按照以上教學目標,我對本課進行了下面的設計。

  1.復習鋪墊。

  由于這個活動要求學生對數位和位值的概念比較熟悉,所以在開始活動前,我就利用數位表和計數器對相關知識進行復習。例如,計數器的十位和個位都是兩顆珠子,讓學生說一說著兩顆珠子分別代表什么。

  2.激發興趣,探索求知。

  利用學生熟悉的兩個可愛的小精靈聰聰和明明提問題來引入新課。例如,這兩個數學王國里的小精靈也來參加我們這個活動了,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注意發揮四人小組合作,注意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動手操作,讓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中獲取知識,體驗成功的快樂。

  3.導放結合,培養學生的能力。

  在這個活動中,我注意盡量多給學生留一些活動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去觀察,去思考,去發現規律,去歸納整理。努力做到:凡是學生能解決的問題,師決不代替;動手讓學生做,動口讓學生說。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等方式去獲取知識,達到培養學生多種能力的目的。

  總之,這節課的設計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為指導,努力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全過程,讓學生學的輕松,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發覺自己的聰明才智.

  談話激趣

  師:今天有那么多老師來聽課,大家高興嗎?那么老師要看一看我們班哪個小朋友表現最好,最聰明,最愛動腦筋,能得到老師發的智慧花。

  復習鋪墊

  1.數位順序。

  2.師:首先,老師提一個問題,前邊我們學過了100以內數的認識,誰能告訴大家,數位順序哪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呢?

  師:個位上的數表示什么?十位上的數表示什么?百位上的數呢?

  2.用計數器撥數。

  師:現在老師在計數器上撥一個數,看仔細,十位和個位都撥上2個珠子,這個數是多少?誰能說一說這兩個數位上的2分別代表什么?(學生回答。)你說的真好,大家給他鼓鼓掌。

  師:現在請小朋友們拿出你的計數器,我說數你撥珠,注意要邊撥邊說4,13,22,31,40。

  生:4,個位撥4。13,十位撥1,個位撥3。22,十位撥2,個位撥2。

  師:剛才小朋友們在撥這幾個數時,你有什么發現?

  上的數加起來都是4。每個數與前面

  相鄰的數相比,都是個位少一,十位多一,相差都是9。)

  師:你們說的真好!聽了你們的發言老師真高興,大家給他鼓鼓掌。下面請你們把計數器放在桌角,把數位表和準備的圓片拿出來,我們來搞一個有趣的活動。這個活動我們就叫“擺一擺,想一想”(出示課題)。在這個活動中大家要善于動腦筋,找規律,使我們的活動進行的又快又好。

  激發興趣,合作求知

  師:瞧!我們的好朋友誰來了?(聰聰和明明。)這兩個數學王國里的小精靈呀,也來參加我們的活動了。(出示問題。)看,聰聰給我們提問題了“你們能用2個圓片表示不同的數嗎?”

  1.用2個圓片擺數。

  師:大家能不能呀?提醒一點,到目前為止,我們學過的數只限于100以內。所以,在數位表上只能擺一位數和兩位數,不擺三位數,大家開始,用2個圓片看能擺哪幾個數?

  師:擺好的同學,誰來告訴大家你是怎么擺的?要說清楚,你把圓片放在哪一個數位上,這個數是多少?

  預生1:我把2個圓片都放在個位上,就是2。

  生2:我把2個圓片都放在十位上,個位上沒有,就是20。

  生3:我把1個圓片放在十位上,1個放在個位上,就是11。

  板書:2個圓片。2,11,20。

  師:大家想一想,為什么2個圓片擺在個位上得到的數是2?而擺在十位上得到的數是20呢?

  生4:因為擺在個位上表示2個一,所以是2,而擺在十位上表示2個十,所以是20。

  師:你講的真好!大家給他鼓鼓掌。接下來,我告訴大家,看!咱們另一個好朋友小精靈也來湊熱鬧了,他是誰呀?(明明)對,小精靈明明他也要給大家提問題(出示問題)。(1)你能用3個圓片表示不同的數嗎?大家能回答他嗎?(2)用3個圓片擺數,請動手擺一擺,看能擺出幾個數?說一說你是怎么擺的?

  板書:3個圓片,3,12,21,30。

  師:從剛才擺的這兩組數中,你發現些什么?怎樣才能知道擺出的數不遺漏?回答的真好(鼓掌),你真聰明。

  2.用4個圓片,5個圓片擺數。

  師:看,這兩個小家伙又給大家提出了更難的問題“用4個圓片,5個圓片……分別表示哪些不同的數”。

  好!大家真勇敢!你們不怕困難,勇于探索的精神讓老師佩服。

  3.小組合作,共同探索。

  師:下面,咱們分四個小組合作,共同研究討論幾個圓片都能擺出哪幾個數。每一小組老師發一個匯總表,分工合作,3個同學在數位表上擺圓片,小組長在匯總表上作記錄,表的左邊是圓片的個數,右邊是擺出來的數。

  師:注意:作記錄的同學要綜合你們小組這三個同學擺的數。不要有重復的數。比比看,哪一組擺的又快,寫的又好,寫字的同學字要大一些,寫工整,活動開始。(教師巡視。)

  師:大家在擺的時候呀,要善于動腦筋,善于發現規律,這樣擺起來既快,又不容易遺漏。

  4.學生匯報。

  師:4個圓片能擺出哪幾個數,哪一組給大家匯報?

  生:我們用4個圓片擺出了5個數(板書:4個圓片,4,13,22,31,40)。

  師:介紹介紹經驗,你們怎么擺的這么快。(表揚這一組。)

  師:5個圓片能擺出哪幾個數?(板書:5個圓片,5,14,23,32,41,50)哪一組要補充?

  5.勇于想象,探索規律。

  師:從剛才小朋友們用圓片擺數的過程,你發現有沒有規律?下面我們不擺圓片,能不能在腦子里想擺圓片的方法,直接寫出6個圓片,7個圓片,8個圓片,9個圓片都能表示些數?好,四個人合作,看哪一組填寫的又快又好!學生匯報,教師板書(略)。

  總之,要鼓勵學生開動腦筋,想出盡可能多的方法,并形成交流。

  師:是不是所有的小組都擺完了,四人小組長請到前面來,把你們組的作品展示給大家,大家互相評一評好嗎?

  師:大家都擺完了嗎?一齊看黑板,從以上我們所擺的圓片個數和寫出來的數來看,同學們觀察到有什么規律了嗎?誰能說一說。

  小結

  師:誰能說一說今天研究的什么?你都有哪些收獲?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學習中要學會觀察,善于動腦,發現規律,使我們的學習能提高效率。

小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9

  一、教材分析

  《圖形的拼組》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一年紀下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課文。

  教學重點與難點:平面圖形的特征和轉化

  教具學具準備:

  2張長方形的紙、1把剪刀、1張正方形的紙、1根小木棍、1顆針.20根小棒

  教學目的:

  1:通過操作活動,使學生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

  2: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

  二、教法學法

  舉例法、實驗法、講解法。

  三、教學過程:

  第一:引入

  賞賜課我們所學的內容是20以內的退位減法,我們來復習一下。說算式讓學生搶答。

  隨意的說。

  第二:先動手做一個折風車的活動

  讓學生體會和理解平面圖形的特征。(教材27頁第一題:沿虛線折一折)

  教師用紙當場做給學生看,教學生一起來,邊做邊講。

  最后讓學生明白:

  長方形的特征:對邊相等。正方形的特征:四邊相等。

  第三:用幾個平面圖形來拼組一個平面圖形。

  使學生明白他們之間的轉換關系。(教材28頁做一做)

  教師用紙當場做給學生看,教學生一起來,邊做邊講。

  平面圖形之間的相互轉換:圓變正方形、正方形變長方形等等。

小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10

  一、 說課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64

  頁到65頁《10的認識》。

  二、 我對教材的理解

  1、 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0的認識的編排與前面8、9的認識基本相同,教材先是顯示一幅主題圖供學生數數并抽象出數10,再認識10、10以內數的順序,比較相鄰兩個數的大小,最后學習10的組成和寫數。由于我們采用的計數法是十進制計數法,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因此10的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進一步認識100以內、萬以內及多位數的基礎。

  2、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分析和新課標的要求,本節課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如下:

  (1)引導學生經歷認識10的過程,初步建立10的數感。

  (2)學會10的數數、認數、讀數、寫數、比較大小和組成,對10的數概念獲得全面認識和掌握。

  (3)結合數概念的學習,讓學生感受數10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4)培養學生愛科學、愛祖國的情感。

  3、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掌握10的組成

  教學難點:讓學生能從一組組成想到另一組組成。

  4、教具、學具準備

  Flash課件,為每兩個學生準備一張記錄紙和十個卡片蘋果。

  三、 教法設想

  小學低年級學生正處于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他們的思維往住還要借助于形象直觀的實物圖象或實踐操作的體驗活動作為認識的基礎,因此本節課教學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運用直觀教學法,操作發現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準確把握概念內涵。

  四、 學法滲透

  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學生學習數

  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讓學生數一數、擺一擺、比一比、分一分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課的教學活動,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的小主人。

  五、 說教學程序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認知水平,我設計了如下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故事引入

  激發學生的學習愿望和參與動機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這里設計了一個小朋友都喜歡的故事——“猜一猜”引入課堂,故事主要是說“在數字王國里,9以為自己是最大的數,常常欺負比它小的數,后來1和0想出了一個辦法來對付9……”課件演示到這,我就讓學生來猜一猜,究竟“1”和“0”想出了什么辦法來對付9?這么一問,學生的思維就像被激活了一樣,同學們都紛紛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學生在這一環節中興致盎然,對數學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積極性高。同時,學生感悟到兩個數字可以組成一個新的數,數和數之間是有聯系的,是可以組合的。比如:1和0站在一塊兒就變成“10”,然后就板書課題:10的認識。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1、數一數

  有趣的情境是孩子學習新知的有效平臺,在這一環節中,我就設計了孩子們喜愛的魔術表演情境,讓學生邊看魔術表演邊復習1?——9的數數過程,并體會“9添上1就變成10”的過程。還引導學生多角度地認真觀察,讓學生說說畫面中還有什么東西的數量也可以用“10”來觀察,如“畫面上有10朵花、10顆星星……”最后讓學生用“10”來說一句話,這樣設計,學生經歷了由物抽象到數的過程,感悟到數與生活的聯系,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數字娃娃找家”

  在這一環節中,我就把教學直尺圖這一枯燥的內容改為小朋友非常喜愛的“數字娃娃找家”。這里先是課件演示“0——10”各數字娃娃在玩耍的情況,到了回家時,其它數字娃娃都回到了家,只有數字娃“5、6、9、10”不會回家,還在走來走去。然后,我就請小朋友幫這些數字娃找到自己的家,數字娃娃都找到家以后,我就讓小朋友說10以內數的順序,如:5相鄰的前面一個數是誰?這一教學形式新穎,富有趣味性,深受學生的喜愛,同時也有助于學習目標的落實。

  為了鞏固學生10以內數的順序,我還創設了神舟六號發射現場倒計時的情境,學生們熱情高漲,為了這個偉大的時刻而自豪,為了能夠與宇航員一起倒計時而喝彩。整節課的氣氛到了高潮時刻,學生們紛紛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日后的學習態度,這不正是同時和他們進行了一次有效的科學思想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嗎?

  3、比較10和9的大小。

  我就利用課件出示點子圖的,著重強調9添上1就是10,讓學生比較10與9的大小時,我要求學生說出為什么要填大于號、為什么要填小于號?這樣一來不但可以訓練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而且也培養了他們的概括能力和有序思維。

  4、教學10的組成和分解。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在這一教學過程我努力挖掘數學的“應用性”。學習“10的組成”是本課的難點,尤其是讓學生從一組組成想到另一組組成的抽象思維過程。因此,我就設計了“分蘋果”這一手腦并用的活動來沖破難點。活動時我是這樣引入的:“小朋友,現在是蘋果成熟的季節了,果園里的叔叔想請全班同學來幫忙摘蘋果,但蘋果摘下來以后,要把它們放到這2個筐子里,同學們想想,如果讓你來放的話,可以怎么放?”學生以同桌2人為一組,自己進行分工:一個負責寫記錄表,一個負責分蘋果,然后,讓學生看著這些分法,說說自己的發現并匯報展示,學生說出了10的組成的記憶方法是:看到一組組成想到另一組組成,最后把10的組成進行板書,學生看著板書很快就發現到:左右兩邊的數合起來都是“10”,而且左邊的數越小,右邊的數就越大,這樣安排,不僅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平臺,同時還給學生充分發揮自己潛能的機會,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發散思維,提升了本節課學習的思維性,達到了知識的內化。為了鞏固學生們對10的組成的學習,我分別設計了猜糖游戲和對口令游戲。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主體。

  5、10的書寫

  在教學10的書寫時,我先讓學生觀察10和我們前面學過的數有什么不同?讓學生比較得出10是由兩個數組成的,而且左邊的1和右邊的0與我們以前學過的“1”和“0”寫法一樣,然后教師范寫數字“10”,最后讓學生練寫。這樣設計是遵循了兒童的認識規律,因為寫數是一年級學生學習中的難點之一,教師的示范十分重要。尤其是10是由1和0兩個數字符號組成的,跟前面寫的0——9有不同之處。

  (三)鞏固練習,強化新知

  練習是使學生牢固地掌握知識、形成熟練的技能,技巧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所以我就讓學生完成了書本第65頁“做一做”和第67頁的練習。

  (四)課堂總結

  通過老師的提問:今天你認識了哪位朋友呢?今天你學得最高興的是哪一部分的內容?師生共同總結學習收獲,既能引導學生理順知識,又體現了能力的培養和知識的延伸。

  (五)板書設計

  本節課的板書,突出重點、難點、又便于學生觀察,提高教學效率。

小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11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今天我上的是“義務教育階段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分類與整理”第一課時教材27頁的內容。

  2、教材簡介《標準xxxx》將分類放在了“統計與概率”領域,突出了分類與統計的密切聯系,這也是本套教材第一次出現統計的內容。例1主要是讓學生理解分類的含義,掌握分類計數的方法,并會表達分類計數的結果,為以后學習統計打下基礎。

  3、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根據給定的標準進行分類,掌握分類的方法,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

  (2)經歷簡單的數據收集和整理的過程,能過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圖畫、表格等)呈現收集的數據。

  (3)在分類的過程中體驗分類結果在單一標準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4、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根據給定的標準進行分類,掌握分類的方法,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

  5、教學難點經歷簡單的數據收集和整理的過程,能過用自己的方式呈現收集的數據。

  6、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氣球教具二、教法學法教學中通過具體的情境,組織學生進行充分地探究,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圖畫、表格等)呈現分類計數的結果,從而使學生經歷完整的分類和收集、整理、描述數據的過程,為后面的統計教學積累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為學生提供充分地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從中體會分類的意義。

  三、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體會分類整理的意義課件出示兩個書架:整理前的書架整理后的書架問題:如果要看《365夜故事》,你更愿意從哪個書架上找?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

  (二)分類計數認識象形統計圖

  1、借助情境進行分類出示例1

  2、選定標準分類計數按形狀進行分類

  3、動手操作表示結果引導學生進行數據收集和整理,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圖畫、表格等)呈現收集的數據

  。4、認識象形統計圖讀圖回答問題引導學生分析數據回答哪種氣球最多,哪種氣球最少

  5、研討其他標準再按顏色分類

  (三)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出示教材習題

  (四)小結

  (五)布置作業反思

  教材,的,標準,說課稿,教學

小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12

  說教材:

  《分與合》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1~5各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本部分內容為以后學習5以內的加減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在整個第三單元的學習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為學生了解數學的用處和體會學習的樂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說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學生能夠理解并掌握4和5的組成,能夠熟練地說出5以內數的組成。

  2.經歷探索與交流的過程,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得到提升。學生能夠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說教學重點:

  通過實踐活動直觀地了解4、5的數的組成。

  說教學難點:

  熟練地說出5以內數的組成。

  說教法學法:

  為了實現學習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注重通過設置多種問題情境來營造輕松、有趣的課堂氛圍。學生可以經歷“具體→抽象”的探索過程。所以我采用“談話法、觀察法、演示法、練習法”等教學方法,并且使用“數學課件、教具圖”等直觀教具。

  關于學法,新課程的最高理念為:一切為了每一位孩子,學生應該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可以做到好學、樂學。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幫助者。并且新課程提倡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法。學生經歷了探索、交流的過程,才能牢固掌握知識,提升技能。

  說教學過程:

  學習過程分為五個環節。

  1、憶舊迎新趣味導入。

  2、利用情境探索新知。

  3、自學指導展示評價。

  4、引導總結交流收獲

  5、鞏固診斷夯實基礎。

  出示課題,開始新課

  環節一、憶舊迎新趣味導入

  出示課件,復習鞏固。

  環節二、利用情境探索新知

  1.情境導入。

  師:大家復習得真好,大家掌聲鼓勵鼓勵自己。

  小朋友們在鼓掌時是怎么拍手的,誰來示范一下?(一個學生主動示范)

  師:那大家也照樣子慢慢地做幾次拍手動作,好嗎?(集體模仿)

  師:現在你能說一說我們鼓掌時是怎么拍手的嗎?(兩只手先分開來,再合起來,然后又分開來,再合起來。)

  師:看來兩只手要有分有合才能拍響。

  在數學王國里呀,也經常用到分與合的知識,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數的組成。(板書課題:分與合)

  2.探索4的組成。

  出示籃子和向日葵的教具,孩子們上臺來分一分,擺一擺,經歷動手操作的過程。

  3.了解4的組成。

  總結孩子們擺的結果,4可以分成1和3,1和3組成4;4可以分成2和2,2和2組成4;4可以分成3和1,3和1組成4.

  4.探索5的組成。

  出示盤子和玉米的教具,孩子們上臺分一分、擺一擺。

  5.師生共同玩猜球游戲,探索3的組成。

  環節三、自學指導展示評價(對數游戲)

  對數游戲:介紹游戲規則:老師報4,同桌一人說“我出1”,另一人說“我出3”,兩人一起說“4可以分成1和3,1和3組成4”,這樣既可鞏固有關數的分與合知識,又可以增強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

  環節四、引導總結交流收獲

  出示4和5的組成的教具,孩子們讀一讀,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

  環節五、鞏固診斷夯實基礎

  出示練習題。

  課堂總結:你今天都學習了什么?能不能回家跟你的爸爸媽媽說一說?

小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西師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的《數數數的組成》(板書課題),該內容的知識基礎是20以內數的認識,同時又為20以內讀數、寫數以及萬以內數的認識作鋪墊,就像一座彩虹橋,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教材在此處安排100以內的數數、數的組成,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的認知發生一個飛躍,那就是引領學生的思維從一個一個數發展到一十一十數,感悟幾個十組成幾十,幾個十和幾個十組成幾十幾。

  二、說目標

  結合學生實際、教材內容,站在學生發展的角度,我預設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生會一十一十數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

  2、經歷數數的過程,讓學生的思維在具體情景中從一個一個數發展到一十一十數,并感悟出幾個十組成幾十,幾個十和幾個幾組成幾十幾,掌握“數群”策略,體現數群思想。

  3、提供交流、活動平臺,營造寬松愉悅氛圍,讓學生感受數的奧妙,體驗學習的樂趣。

  這樣一來,三維目標有機融合,形成一種活力。其中讓學生會一十一十地數數及數的組成是重點,建立“10個一是一十”的數群策略是難點。

  三、說學情

  為了能較好的落實這些教學目標,在上課之前,我還將充分了解學情,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那就是很多孩子都能從1數到100,但只是淺層次的數,沒有思維的深度,因此可以提供展示平臺,做到個性發展和群體提高。對于那些平時思維能力比較弱的學生,鼓勵他們大膽動手、勤于思考,讓他們以飽滿的熱情參與到整個探究活動中。當然,對于思維能力比較強的學生來說,要積極引導他們學會合作,學會交流,養成善于展示、勇于創新的學習品質。

  四、說教法

  但是這一切的關鍵是要采用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才能達到目的。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我只是一個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針對100以內數數及組成和學生的具體情況,我將采用觀察法、發現法、合作法、展示法、歸納法等。不過,教無定法,只要是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會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調整和選擇教法。

  五、說設計思路

  我的設計思路是啟動、互動、自動、整合。啟動就是激起數數興趣和動力,互動就是探究出數數方法,形成“數群”策略,自動就是運用數群策略感悟數的組成,整合就是鞏固、拓展、升華。

  六、說教學流程

  (一)啟動

  數學知識從那里來?從生活中來,從學生已知發展而來。我首先給學生提供了數數平臺:四人一組,每組提供一堆零散的小棒(46根)。

  小朋友們,請數一數你們的小棒,到底有多少根呢?

  這是學生們已經擁有的知識和能力,每組的小朋友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數著小棒,并爭先恐后地說著最后的結果“46根”。在學生數的過程中,老師千萬不能閑著,要到他們中間去走一走、看一看,摸清學生的思維脈搏,那就是大多數學生的數數方法是“一個一個地數”。這是學生思維從一個一個地數發展到一十一十地數的生長點,探究活動就從這兒開始,接下來進入互動部分。

  (二)互動

  1、肯定:老師微笑著肯定著學生的成功,并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數數方法:一根一根數(并板書:一個一個數)

  2、再次提供數數平臺:(出示10枝裝的鉛筆整整4盒,盒子外面還零散著6枝鉛筆)你能數出這些鉛筆一共有多少枝嗎?

  學生一會兒就能報出準確的結果:46枝!這時老師千萬不能只關注“46枝”這個結果,一定要把住學生思維的跳動:他們會一根一根地數嗎?應該不可能!因為學生只能通過觀察,發現10枝一盒,4盒40枝,盒外的6枝也可以一眼看出,不必也不需要一根一根地數,而是一群一群地數,即采用“數群”策略,得出“46枝”。這個情景把學生逼到了思維的邊緣,在潤物無聲的思維沖突中從“一根一根數”突圍而出,發展到“十根十根數”,可謂一個飛躍,全新的教學理念就體現在這樣的細節上。

  3、導出“數群”策略:“十根十根數”

  當老師追問學生的數數方法時,學生會驚喜地發現自己居然采用了“十個十個數”的方法,學生能不高興嗎?(并板書:一十一十數)在快樂的學習中,學生“創造”了數數的方法,有了成就感和自豪感,“數群

  ”思想不知不覺滲透到學生的腦海中。這樣,我充分尊重學生,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和認識。這正體現了一種理念,那就是:真正的數學學習,是讓學生自己學會而不是教師教會,是讓學生想懂而不是老師講懂。自己學會才是真會,自己想懂,才是真懂。

  (三)自動

  當得出“一十一十數”是數數的好方法時,學生的學習內動力更加強勁,一切水到渠成,進入自動狀態。

  1、數小棒(請小朋友們拿出開始的46根小棒):這時我們來數這些小棒,你準備采用什么數數方法呢?

  我們可以大膽地預測,學生大多數會認可“一十一十數”的方法。此時此刻老師組織每組學生合作將每十根小棒捆成一捆,每組4捆零6根。學生會在觀察、操作中深刻地思考:10個一是一十。這種有觀察、有思考的操作活動就是“做數學”。捆完之后,請他們看著自己的操作成果一起數一數,學生會興高采烈地數著:一十、二十、三十、四十、四十六,體驗著數數的快樂。

  2、數動物:出示例2的主題圖(灰兔、白兔、黑羊、白羊數量不一,依次排列,每行10只,共10列。)

  讓學生說出各種動物的只數,彰顯數數方法及數的組成。比如:灰兔有多少只?(28只)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數的?(十只十只數)你知道28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嗎?(2個十和8個一)……

  當說到灰兔、白兔、黑羊、白羊一共有多少只時,老師要特別留心,因為學生可能出現兩種思維,一種是四種動物的只數相加(28272322=100),另一種是在圖上數,剛好10個十,10個十是一百。這時老師要把住學生的思維,不否定“只數相加”的方法,但要張揚“10個10個數”的方法,讓學生在“一十一十數”的基礎上感悟10個十是一百,一百就是由10個十組成的。還可以安排學生一捆一捆地數小棒,深化知識:10個十是一百,一百就是由10個十組成的。這是從10到100的飛躍,是“數群”策略的進一步發展。

  (四)整合

  1、數數活動:一個一個數,從66數到88;一十一十數,從10數到100,再從100數到10。感受著兩種數數方法的策略。

  2、數的組成:例3的情景圖(乒乓球、鋼筆、月餅),運用、鞏固幾個十組成幾十,幾個十、幾個一組成幾十幾的認知。

  3、說說生活中你用到的數(幾十或幾十幾),學生激動地說著。

  4、延伸:老師話峰一轉,如果我們遇到很大很大的數,你還會采用一十一十數的方法嗎?請小朋友們課外去交流交流。此時讓學生的思維又有了一個新的生長點,那就是:遇到很大很大的數,能一十一十數嗎?假如不能,又會是怎樣的數數方法呢?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簡單明了,適合一年級小學生的特點,能呈現出學生思維發展的過程。

  數數數的組成

  一個一個數:

  一十一十數:

小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14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2單元《20以內退位減法》的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掌握計算十幾減9的基本思維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正確計算。

  2.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與別人合作學習的能力。

  3.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及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對比歸納能力等。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10以內減法的基礎上進行的,而且十幾減9是20以內退位減法的第一課時,因此在這節課中,目標之一是讓學生探索和掌握十幾減9的基本思維方法。學生掌握了十幾減9的基本思維方法,為后面學習十幾減8、減7等其他20以內的退位減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也能發展學生的個性思維,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目標之三是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交流、合作和發展,獲取信息的能力,以上3個目標的制定都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學生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去公園玩嗎?星期天,許多小朋友也來到公園,(課件顯示情景)你們看他們在干什么?

  學生可能回答:有的買氣球,有的買風車。

  1.觀察情景(一)。

  師:根據買氣球的情景,你能提什么問題?(學生回答。)這個小朋友也是這樣想的。(課件顯示:還剩幾個?)根據買風車的情景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學生回答后,課件顯示:還有幾個風車?)

  師:求這兩個問題,怎樣列算式?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15-9

  16-9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豐富情景資源進行再加工,讓學生觀察圖中自己喜聞樂見的賣氣球、賣風車、猜謎、玩套圈的情景,學生比較感興趣,從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還剩幾個氣球?還有幾個風車?還有幾個字謎沒猜中?等等,自然而然地引出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這樣既尊重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讓學生從自己比較熟悉的情景入手,提出數學問題,又能更好地激發學生解決自己發現問題的欲望。】

  2.觀察情景(二)。

  師:在公園的這一角,同學們提出了兩個問題,并列出了算式。下面我們再到公園的另一角看看,那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

  學生通過觀察,可能回答:有的在猜字謎,有的在玩套圈。

  師:根據猜字謎的游戲,可以提什么問題?套圈游戲中,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回答后(課件顯示:還有幾個沒猜中?還有幾個沒套中?)

  師:求這兩個問題分別怎樣列式?

  分頁標題#e#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13-9

  14-9

  【在兩個不同的情景中培養了學生從身邊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簡單數學問題的能力,并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

  3.揭示課題。

  師:剛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都是從一個數里面去掉一個數,都用減法計算,而且都要用減幾的方法?(減9的方法。)

  這節課我們主要來研究一下十幾減9的方法好不好?(板書課題:十幾減9)

  二、小組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探究學習“15-9”的計算方法。

  下面我們就重點研究第一個問題。

  (1)學生自主探究。

  師:怎樣計算15-9?下面請你獨立思考,想辦法進行計算,也可以用學具擺一擺,看誰算得又對又快?(教師巡視。)

  (2)小組討論交流計算方法。

  師:看來同學們都有自己的計算方法,請你先在小組內交流一下,然后每一個小組派一名代表介紹你們組的好方法。(教師巡視。)

  (3)全班匯報交流。

  學生匯報時,教師有選擇地板書,學生的計算方法如:

  ①因為9+6=15,所以15-9=6(想加法算減法)。

  ②10-9=1,5+1=6(破十法)。

  ③5-5=0,10-4=6,0+6=6(連減)。

  ④15-10+1=6

  ……

  【本節課以15-9為突破口,在重點研究十幾減9的基本思路時,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借助手中的學具,擺一擺、想一想,然后在小組內討論交流所用的方法。這樣,學生既有獨立思考的機會,又有和同伴交流合作學習的機會,最后在全班交流匯報。在匯報交流中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此時,計算15-9的基本思維方法得以充分展現,有的學生用“破十法”,有的學生用“連減法”,有的學生“想加法算減法”,還有的學生用“15-10+1”。方法的多樣化為學生提供了獨立思考的空間,尊重了學生的個性,使不同層次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發展。】

  2.學生小組討論喜歡的方法。

  師:計算15-9時,同學們想出了這么多方法,你們最喜歡哪種方法呢?先在小組內交流一下,你們認為哪種方法最好?

  (1)學生小組討論。

  (2)學生匯報喜歡的方法。

  教師提問:為什么喜歡這種方法?

  【針對出現的多種計算方法,教師又為學生提供了一次對比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斷比較、分析,從而優化自己的計算方法。然后再在全班交流自己喜歡的方法。這樣,好的計算方法更為明朗化,更為突出。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學會了計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了搜集、獲取有價值信息的能力,學會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分頁標題#e#

  (3)教師小結。

  師:(結合板書的方法)通過同學們的交流,老師知道了,有的同學喜歡用以前學過的加法算減法,有的同學喜歡用10-9=1,1+5=6,有的同學喜歡用15-10=5,5+1=6,有的同學喜歡用15-5=10,10-4=6。這些方法都正確。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這幾個問題嗎?

  3.遷移練習。

  (1)小組先交流解決16-9、12-9、14-9,有困難的學生可以借助學具擺一擺。

  (2)讓個別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得數,并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3)學生還知道哪些十幾減9的算式?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算式,并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然后同桌互相說說這四道題,自己是怎樣想的?通過剛才的計算,現在自己最喜歡哪種方法?

  學生個別回答。

  師:看來對于十幾減9的題,同學們都有自己喜歡的方法了。

  【在學生獲得了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后,讓學生解決其他的十幾減9的問題,既能使學生把15-9的計算方法遷移到其他問題中,使計算方法得以靈活運用和鞏固,又能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樂趣,注重了學生價值觀的培養。】

  三、鞏固練習。

  1.圈水果。

  師:下面我們就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做個圈水果的游戲好不好?(課件顯示水果。)

  請拿出自己的練習題紙,想一想,圈一圈,算一算。把得數填在方框里,看誰算得最正確?

  學生做完后,教師把學生做的題放在投影儀上反饋糾正。

  2.跳木樁比賽。

  師:動物學校正在進行跳樁比賽,看看現在該誰上場了?(課件顯示小兔。)你能幫小兔跳過木樁嗎?

  練習:11-9,12-9,13-9,14-9,15-9,16-9,17-9,18-9。

  學生計算,幫小兔順利跳過了木樁。

  3.小螞蟻回家(混合練習)。

  師:工作了一天的小螞蟻要回家了,你知道它們的家在哪里嗎?

  學生回答后,教師點擊課件。

  師:同學們用學過的知識準確地幫小螞蟻找到了家,小螞蟻也很感激同學們,夸獎你們是助人為樂的好學生。

  【(1)圈水果的游戲。借助直觀的水果圖,再一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建立計算十幾減9的表象。

  (2)跳木樁比賽。不僅能讓學生直接看到算式,抽象出思維方法,掌握扎實的計算技能,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樂于助人的品質。這樣由第1題的具體到第2題的抽象,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3)幫螞蟻回家。是加減混合練習,它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總之,整個練習生動、有趣,層次分明。這樣設計既符合兒童的特點,又為學生的思維提供足夠的素材、足夠的空間,使每個學生觀察的能力、思考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充分激發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取得了一般教學所達不到的效果。】分頁標題#e#

  四、小結。

  師: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你們學會了什么?

  課后總結

  1.備課時,無論對教材的處理,還是教學環節的設計,都要注重學生的已有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尊重學生的個性思維特點,時時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不要只為新鮮而做表面文章。

  2.學生合作學習的方式不要走過場,流于形式,要最大限度地引導學生參與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這樣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

  3.在學生匯報探索研究的結果時,教師扮演的角色應是參與者、引導者,而不是裁判。教師要把每一次反饋評價的權利都交給學生,如:“你們聽明白他的意思嗎?誰來重復一遍?”“就用他的方法試一試。”“你最喜歡哪種方法?”等等,看似簡簡單單的幾句話,教學民主卻隨處可見。

  4.本節課的目標是建立基本的思維方法,在計算速度上不要對學生要求過高,那應是下一節鞏固練習所要達到的目標。

小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15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又離不開數學。低年級的數學本身所涉及的都是一些具體問題,這些具體問題都離不開學生的日常生活。因此,低年級數學教學就應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且用于生活的理念,給學生一雙“數學的眼睛”,使學生在生活實際中體會到數學的用途。

  國家數學課程標準認為:好的數學教學應從學習者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使他們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這足以證明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一、說教材

  “左右”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第60—61頁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前后”、“上下”的位置與順序,理解了位置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左右》是前后上下的延續性學習。但認識左右比認識前后上下要困難一些。“左右”的含義及其相對性要具有更強的空間觀念。它為以后認識立體圖形建立空間立體感打好基礎。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興趣愛好以及認知水平,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目標:認識“左右”的位置關系,理解和掌握其相對性。初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同時培養學生遵守交通法規的意識。

  2、能力目標:通過有趣的具體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與表達能力,傾聽與交流能力,質疑與評價能力,以及初步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用生活中有關“左右”的情景,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滲透“事物之間相對性”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難點:

  依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

  認識“左右”位置的關系,準確確定“左右”。

  教學難點:

  理解“左右”的相對性。

  二、說教學法

  1、說教法

  本節課,在教學方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方面:

  (1)從生活情景出發,為學生創設探究學習的情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創設各種情景,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況下體驗左右的位置,會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探索性,使課堂充滿了歡樂的氣氛,學生在愉快的“玩”中鞏固了知識。

  (2)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并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4)練習形式多樣,使學生從多種方式感受物體的位置,同時尋求解決問題的多種辦法。

  (5)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教學內容是豐富的、生動活潑的。數學教學也應該是靈活多樣的、精彩紛呈的。所以本節課利用多種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引導學生積極探索與創新,讓更多的學生對數學的情感與態度達到最高層次。

  2、說學法

  新課標指出,必須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聯系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2)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

  (3)通過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和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活動,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

  (4)通過靈活、有趣的游戲和練習,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尋求解決問題的多種辦法。

  三、說教學程序

  一)、創境激疑

  新課開始,我利用課賽情境,讓高興的同學舉手。從而引出課題:《左右》。

  二)、互動解疑

  1、說一說

  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舉例說一說常用左右手做哪些事情?

  學生舉例的過程,既是教師了解學生認知基礎的過程,也就是他們自己熟悉左右的過程。讓學生在自己的身上找一找,看看還有哪些象左右手這樣的好朋友?這樣,利用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中,充分感知自身的左和右,讓他們在各自原有的經驗的基礎上去主動建構知識體系。

  2、玩一玩

  通過帶著學生玩“舉右手,抬左腿、摸左耳??”這些“聽口令,做動作”的游戲,幫助學生借助身體器官認識并正確分辨左右。在這一環節中,我以實際生活為出發點,選擇學生最熟悉的左手、右手為突破口,借助身體的器官,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體驗,領會左右的含義,分辨左右的位置關系。通過自主尋找、合作討論、游戲反饋等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意識,合作交流的能力,體現了數學學習的自主性與合作性。

  3、擺一擺。

  讓學生根據老師的敘述擺學具,通過擺的活動,讓學生把身體的左右遷移到生活中來,使學生學會確定物體的左右。在聽老師的敘述的過程中,初步感受如何用語言來敘述物體的左右位置關系。說一說。從左數,橡皮是第幾個?從右數,橡皮是第幾個?通過回答問題,讓學生體會到同樣的東西,按左右不同的方向去數,順序也就不同。

  三)、啟思導疑

  教師與學生面對面,握手,請學生判斷,老師是用右手握手嗎?為什么?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后,老師與學生同向,證實結論,我們面對面站著,因為方向

  相對,用右手握手方向剛好相反。通過質疑、釋疑,讓學生發現“左右”的相對性。

  四)、實踐運用

  1、說一說你相鄰的同學是誰?

  2、從右數大客車是第5輛,一共有()輛車。(課本61頁練一練第3題)

  3、我問你答

  4、拓展延伸

  有一個小朋友要上樓,你能告訴他應該走哪邊嗎?

  如果他不走右邊會發生什么情況呢?(學生自由發言)

  你知道為什么“上下樓梯要靠右行”了嗎?

  公路上來來往往的車輛,他們都是靠哪邊走的?

  走路時我們要注意什么?(結合內容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小結: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交通規則,我國規定每個公民都靠自己的右邊行走或行車。現在請同學們都靠自己的右邊來回走一走歌謠:同學們,請記住,上下樓梯靠右走,不追逐,不打鬧。走馬路,也靠右,安全第一永記住。

  四、總結評價

  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你認為自己表現得怎么樣?

  在我們的生活中,認識左右可以給我們提供很多幫助,就讓我們到生活中去體會吧!

【小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數學廣角》說課稿02-13

《數學樂園》小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09-24

小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數學樂園04-11

數學樂園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說課稿06-12

數學樂園小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02-05

小學數學周長說課稿07-13

小學數學統計說課稿10-30

小學數學《方程》說課稿01-11

小學數學說課稿08-29

小學數學《圓》說課稿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