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數學說課稿

時間:2022-11-17 10:48:12 數學說課稿 我要投稿

【薦】數學說課稿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說課稿有助于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數學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薦】數學說課稿

數學說課稿1

  教材說明

  這是一節小學六年級的數學課。

  學生分析

  學生整體上思維敏捷,在新授課上總是表現出較濃的興趣,課堂反應與接受較快。

  本節課將要教學的“成數與折扣”,大多數同學在日常生活中通過新聞媒體、交往、購物等多少都有所接觸、了解。但學生的這種認識還只是憑借生活經驗產生的感性認識。如打折,學生都能想到是便宜了,比原價少了,但問其所以然,能解釋清楚的并不多。所以對成數、折扣知識概念學生并未真正理解。另外,學生很少會將這種生活中的商業折扣、農業成數與數學、與課本上的百分數數學知識相聯系,欠缺知識間溝通互化的意識。所以,需要教師規范、指導形成系統的概念,聯系生活實踐來展開教學。

  教學目標

  1、明確成數、折扣的含義。

  2、能熟練地把成數、折扣寫成分數、百分數。

  3、正確解答有關成數、折扣應用題。

  4、學會合理、靈活地選擇方法,鍛煉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電腦課件一份,學生準備計算器。

  教學流程

  一、聯系主活,導入新課。

  師:我們剛剛度過一個有意義的寒假。愉快的寒假結束了,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過去了,就在春節過后,各商家又會搞些什么樣的促銷活動呢?學生匯報調查情況。

  二、在生活情境中,講授新知。

  1、教學折扣的含義,會把折扣改寫成百分數。

  (1)談話,探學情。

  師:剛才大家調查到的打折是商家常用的手段,是一個商業用語,那么你所調查到的打折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說打“七折”,你怎么理解?學生回答。

  師:你們舉的例子都很好,老師也搜集到某商場打七折的售價標簽。

  (電腦顯示)

 、俅笠,原價:1000元,現價:700元。

 、趪,原價:100元,現價:70元。

 、坫U筆盒,原價:10元,現價:?

 、芟鹌,原價:1元,現價:?

  師:動腦筋想一想。如果原價是10元的鉛筆盒,打七折,猜一猜現價會是多少?如果原價是1元的橡皮,打七折,現價又是多少?

  學生回答。

  師:仔細觀察,商品在打七折時,原價與現價有一個什么樣的關系?帶著這樣的問題,拿出你手中調查到的打七折的標簽,可以利用計算器,也可以借助課本,四人小組一起試著找到答案。

  (2)討論,找規律。

  學生動手操作、計算,并在計算或討論中發現規律。

  師:說說你們組尋找的方法。

  學生的方法有:利用計算器,原價乘以70%恰好是標簽的售價;或現價除以原價大約都是70%;或查書,等等。

  (3)歸納,得定義。

  師:通過小組討論,誰能說說打七折是什么意思?打八折是什么意思?打九折呢?打八五折呢?

  學生回答。

  師:概括地講,打折是什么意思?如果用分母是十的分數,該怎樣表示?

  師小結:“幾折”是就是十分之幾,也就是百分之幾十。

  (4)練習。

  ①四折是十分之,改寫成百分數是。

  ②六折是十分之,改寫成百分數是。

 、燮呶逭凼鞘种,改寫成百分數是。

  ④九二折是十分之,改寫成百分數是。

  2、運用折扣含義解決實際問題。

  例1:商店出售錄音機,每臺原價430元,現價打九折出售,比原價便宜多少元?

  (1)出示提綱。

 、俅蚓耪墼趺蠢斫?

 、谑且哉l為單位“1”?

 、劭梢愿膶懗梢坏涝鯓拥膽妙}?

 、芤蟊阋硕嗌僭?也就是要求什么?

  (2)學生試做,講評。

  (3)練習,做一做。

  3、教學成數的含義,把成數改寫成百

  分數。

  (1)新聞,探學情。

  (電腦顯示:一則新聞《毛阿敏八成不能來晉演出》)

  師:看了這則新聞,你想到什么?是肯定不能來嗎?從哪兒看出來的?你認為八成表示有多大的把握?

  學生回答。

  師:大家說得都很好。如果把肯定來晉看作100%的話,八成就相當于80%。這種說法除了日常生活之外,在工農業生產中也經常用到。

  (2)自學,得意義。

  打開書自學課本相關內容。

  學生匯報情況,概括成數的含義。

  (3)練習。

  師:就要單元測試了,能不能用含有成數的句子表達你對這次測試有多大的信心?

 、偎某墒鞘种,改寫成百分數。

 、诙晌迨鞘种,改寫成百分數。

 、燮叱晌迨鞘种,改寫成百分數。

 、馨顺善呤鞘种,改寫成百分數。

  4、運用成數含義解決實際問題。

  例2:小華家承包了一塊菜田,前年收白菜41、6噸,去年比前年多收了二成五,去年收白菜多少噸?

  學生試做、匯報、講評。

  三、鞏固練習、應用所學。

  1、判斷。

  (1)成數表示兩數之間的倍數關系。

  (2)五成八改寫成百分數是5、8%。

  (3)商品打折扣都是以原商品價格為單位“1”,即標準量。

  (4)某縣今年蔬菜比去年增產四成,這里的四成是把去年看作單位“1”。

  (5)一件上衣現在打八折出售,就是說比原價降低10%。

  2、做課本中的相關練習題。

  四、全課總結。

  今天你又知道了什么知識?

  板書:

  折扣

  例1:430×(1-90%)

  =430×0、1

  =43(元)

  答:比原價便宜43元。

  成數:

  例2:41、6×(1+25%)

  =41、6×1、25

  =52(噸)

  答:去年收白菜52噸。

  評析

  這是非實驗年級教師嘗試用新理念教老教材的一節課。

  本節課的教學注重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觸手可及的商場購物、新聞消息等,創設教學氛圍,讓學生既體會到數學源于生活,又認識到所學數學可應用于生活。同時,教師引導學生大膽地猜測,積極地討論,主動地探索,勇敢地嘗試,將教學活動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所以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得起勁,學得主動。但在成數、折扣應用題的教學上,個別學困生還是有理解較慢的情況。由此看來,教師應在講授新課前,適當增加對百分數應用題的復習。

數學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用除法解決問題”一節,即教學如何用除法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教材布置在教學用7~9的乘法口訣求商之后,我想,編者之所以這樣布置,匠心不只在于加深同學對除法含義的理解,有更多機會練習除法計算,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同學了解除法計算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培養同學應用數學的意識,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

  為了讓同學更好地理解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系,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教材還遵循了由淺入深的編排原則。其邏輯順序如下:

  例2,通過擺飛機模型的操作活動,讓同學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

  例3,引導同學根據倍的概念和除法的含義,分析推理,探究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一般解法。

  這樣的例題編排,為同學展示了一幅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由直觀操作到分析推理的邏輯畫面。它遵循了同學的認知規律,為引導同學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有條理的考慮,設計了拾級而上的臺階。

  2、本課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規范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54~55頁的內容。

  3、教具準備:課件、小棒等。

  4、教學目標。

  本課教學目標的確定力圖體現“發展為本”的理念,不只注重雙基的落實,還要注重同學的學習過程,因此本課教學目標從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加以考慮有以下三點。

 。1)通過實踐活動使同學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體會數量之間的相互聯系。

 。2)使同學經歷將“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求一個數里含有幾個另一個數”的數學問題的過程,初步學會用轉化的方法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同學的合作意識,提高同學的探究能力。

  5、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同學經歷從實際問題中籠統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數量關系的過程,會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技能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應用分析推理將“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數量關系轉化為“一個數里面含有幾個另一個數的除法含義”。

  二、說教法

  根據以上分析,教學時,我采取丁“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通過電化教學、實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學手段,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與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讓同學經歷將一個具體問題籠統為數學問題的教學過程時,在同學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中,經歷運用除法含義確定算法的過程。采取多種教學手段使同學初步懂得應如何考慮問題,如何用數學方法來處置有關的信息,合理地解決問題。

  三、說學法

  1、通過操作活動,讓同學體會生活中的許多數量之間都存在著倍數關系。

  2、運用獨立考慮和合作交流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引導同學用簡潔的語言有條理地表達自身的考慮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本課教學充沛依靠教材的編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編排特點,分以下環節進行教學。

 。ㄒ唬┞撓祵嶋H,復習舊知

  以本班同學參與課外活動的人數為例,我設計了三道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復習題,如第1題:二年級三班學習舞蹈的有3人,學習繪畫的人數是學習舞蹈人數的2倍,學習繪畫的有多少人?同學說出答案后,講一講考慮過程。這時,教師請學習繪畫的6位同學向大家揮揮手,再匯報一下自身的學習成果,教師向取得優異成果的同學表示祝賀。

  復習環節的設計意圖有三,一是喚起同學對已有“倍”的知識的回憶,為學習新知做好知識和心理上的準備,二是復習時密切聯系同學的生活實際,師生情感交融,使同學發生愉悅的學習心情。三是為同學創設一種用數學眼光去觀察分析日常生活問題的情境,激發了同學的學習欲望。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在課的新授局部,我結合例2的電化教學,設計了一個讓同學參與的用小棒擺飛機的游戲活動。主要過程是這樣的:先以動畫形式出示第54頁例2主題圖(三位同學在用小棒擺飛機)并演示5根小棒擺一架飛機的過程。這時老師問:“你們想參與這個游戲活動嗎?”引導同學親自參與到動手擺飛機的活動中來。同學在音樂聲中擺完飛機以后,匯報結果,如“我用5根小棒擺了一架飛機”“我用15根小棒擺了3架飛機”等等。在此基礎上教師又適時提出問題“根據你擺的飛機,誰能提個問題讓大家猜一猜?”同學興趣盎然,提出了諸如“我用10根小棒擺幾架飛機”的問題,由此引出“求一個數里含有幾個另一個數的除法含義”,為學習“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奠定了基礎。在同學動手操作、動眼觀察的基礎上,課件出示例題中小強提出的問題:“我擺了3架飛機,我用的小棒根數是小紅的幾倍?”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我請同學在小組里討論,在動腦考慮、充沛探究中找到了“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解題思路,即“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就是“求一個數里含有幾個另一個數”,用除法計算,15÷5=3。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同學經歷了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了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實際問題,學會了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培養了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ㄈ┻\用知識,解決問題

  由于倍概念的復習和例2的學習,同學已經理解了用除法計算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問題的解題思路,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我完全放手讓同學自身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課件首先出示例3情境圖:35人唱歌、7人跳舞、5人看節目,請同學根據畫面提出用除法計算的問題,如“唱歌的是跳舞的幾倍?”“唱歌的是看節目的幾倍?”等等,根據所提問題,小組討論解決方法,同學獨立列式解答后,講解題思路,這樣不只使同學更牢固地掌握知識,還能體會合作交流給自身帶來的收獲。

  此環節的優秀教案,摒棄了保守應用題教學過程中分析數量關系,尋找解題方法的套路,把應用題和運算教學結合起來,重點引導同學解決問題的過程。因為同學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快速獲得正確答案,而是著重探索和研究的活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尋求發明性的問題解決方式。

 。ㄋ模╈柟躺罨|疑拓展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練習,有基本練習、變式練習、開放練習等幾個層次,目的是鞏固新知,協助同學更進一步理清解題的思路,達到融會貫通。

 。ㄎ澹┌l展評價

  讓同學暢談自身在本課中的表示和收獲,體現了新的課程理念,給同學充沛表示自身的機會。

數學說課稿3

  說教材

  小熊購物這一課實際上是孩子們初步接觸混合運算,是在學生學習了加、減、乘、除法的基礎上進行的,本課創設了“小熊購物”的情景,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并探究混合運算的方法和規律,解決有加減又有乘除的解題方法,通過教學的不同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鞏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學生已經熟練的掌握了表內的乘除法,能熟練地進行加減,乘除的運算,打是由于學生的知識背景及個性差異,學生會從不同的角度出發來理解混合運算的方法,因此,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多交流方法加深算法的理解。

  教學內容

  教材第12頁至第13頁“小熊購物”及“試一試”練習題。

  教學目標

  1.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先算乘除,后算加減”運算順序規定合理性,體會到數學與實際的密切聯系。

  2.能正確計算有關的兩步試題。

  3.通過“小熊購物”的問題情景,發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掌握先乘法、后加減的運算順序。

  說教法學法

  根據二年級的孩子年齡較小,思維比較直觀的特點,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的手段,采用問題探究、發現、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去探尋問題、發現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給學生創設了一個輕松愉快的數學學習環境,讓學生積極主動快樂的在其中探求新知。

  說教學過程

  首先我以小朋友們喜歡的小故事開頭,引出小熊樂樂和好朋友胖胖的購物情景,展示商店里的食品,讓孩子們觀察發現其中的數學信息,并把自己當成商店的顧客進行選購提出數學問題,共同探討!提高孩子們的數學興趣!

  第二步引出小熊胖胖提出數學問題:小熊胖胖想買4個面包和1瓶飲料應付多少錢呢?讓孩子們共同去探討,孩子都會很容易的就想到分步計算:先算出4個面包的錢4×3=12(元)再算出一共的錢12+6=18(元)在這里讓孩子說清楚每個算式的意思是很重要的,接下來根據12+6=18(元)這個算式提出問題:12是怎么來的?可以用4×3來代替12我們就可以把兩個算式合并成一個綜合算式4×3+6.讓孩子自主探索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并引導學生認識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

  第三步引出樂樂提出數學問題:有20元錢,買3包餅干應找回多少錢?讓孩子獨立思考,說出自己的方法。先分步計算再列出綜合算式20—3×4,這里是讓孩子自己去探索綜合算式,最后讓孩子小結發現有減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乘法再算減法。觀察上面的綜合算式讓學生體會綜合算式比分步計算簡便一些鼓勵孩子列綜合算式解題!

數學說課稿4

  一、說教材

  大班數學活動《誰先吃桃子》根據數學繪本改編而成。繪本幽默生動、結尾出人意料,故事中六個動物圍繞誰先吃桃子展開了有意思的爭論,并且根據各自明顯的特征進行排序。PPT教學在活動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次活動利用自制的P盯畫面形象地展示了小動物爭論排序的全過程,并展示調整作品與幼兒經驗的契入面,同樣的幾次排序活動,由易到難,層層深入,Plyf的直觀形象設計巧妙地推動幼兒對于排序經驗、比重經驗的不斷建構。

  二、說教學目標

  1 、結合動物的某一特征按指定要求進行排序,初步體驗序列中物體的相對性和可變性。

  2 、學習運用觀察、比較、類推等方法比較動物的輕重。

  3 、能細致操作,并大膽講述操作結果。

  三、說教學準備:

  (1)PPT課件:《誰先吃桃子》

  (2)動物圖卡、記錄卡、動物與石頭的比較圖、鉛筆橡皮若干。

  四、說教法

  本活動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1、觀察法2 、提問法3 、直觀演示法五、說活動過程

  結合活動流程,

  重點介紹P盯課件在整個環節中重要的作用;顒恿鞒蹋h節分析

  第一環節:初步了解動物的主要特征。師(點擊課件):它們都是誰?(PPT出示六種動物畫面)這些動物朋友都有一個最大的特征,你能把它的特征和它們的名字一塊兒說出來嗎?(長耳朵小兔、大嘴巴餌魚、高個子長頸鹿、長尾巴猴子、大肚皮犀牛、小小的毛毛蟲)這是什么呢?這是一個怎樣的桃子?(PPT出示桃子畫面)

  師:動物們看到這個桃子,饞得口水都快流出來了,都想先吃到這個桃子,哪誰先吃好呢?

  本環節通過觀察六種動物的典型特征,為接下來的“按動物的某一特征進行排序”作好鋪墊。而桃子的引出,既“勾”起了幼兒品嘗桃子的欲望,又“喚”起了幼兒對動物看到桃子后急切品嘗心情的理解,適時、巧妙的引出了本次活動的一條暗藏線索“讓誰先吃好呢?"

  在課件中,出示六種動物和桃子的畫面,讓幼兒看到生動形象的動物,細致地觀察畫面的動物特征。

  第二環節:按動物的某一特征排序。截取繪本中的圖片做成PPT

  1 、觀察按動物嘴巴大小、耳朵長短排序圖

  師:(出示按嘴巴從大到小PPT排序圖)一開始娜魚要按照嘴巴的大小來吃桃子,嘴巴最大的第一個吃,嘴巴最小的最后吃。看看,誰的嘴巴最大呢?接下來是誰?

  師:兔子不同意,猜猜長耳朵兔子想按照什么順序來吃桃子?(出示按耳朵從長到短PPT排序圖)小動物們是怎么排的?誰在第一,誰在最后?

  2 、按動物個子的高矮排序長頸鹿不答應了,它要按照動物個子的高矮來排序,他們這樣比公平嗎?(出示PPT圖片)那應該怎么比才公平呢?

  請小朋友在記錄板上操作,提醒孩子要把動物放在同一水平線上進行比較,然后按“從高到矮”的順序進行排序。(點擊畫面)

  為了引發孩子仔細觀察及比較,在進行PPT畫面觀察時,特意把動物的嘴巴和耳朵進行了處理,讓它們動起來,這樣既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又可以提醒幼兒進行細致的比較,進一步凸顯P盯的功能。

  “怎樣比才公平?”是孩子認知的關鍵點,在引發孩子討論的基礎上,為了讓孩子獲取公平比高矮的經驗,首先突出了“小動物和什么比?",使幼兒掌握了高矮比較中參照對象的統一性,同時在P盯畫面上運用紅色橫線讓孩子進一步明確比高矮要站在同一水平線上進行比較才是公平的道理,這樣可讓幼兒掌握科學比高矮方法。在操作卡設計上,同樣通過紅線加以提示。

  3 、按動物的輕重排序。

  (1)討論比較輕重的方法。師:犀牛說“不行,我要按照體重的重和輕來決定吃桃子的順序,最重的第一個吃,最輕的最后一個吃。那體重應該怎么比呢?你有什么好辦法?(點擊畫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小猴子跟石頭比體重,誰重誰輕呢?蹺得高的一頭表示重還是輕?蹺得低呢?如果蹺蹺板是平的,又說明什么?師:小動物用蹺蹺板來比體重了,一頭坐小動物,一頭放與動物體重相接近的石頭,石頭多的表示什么?石頭少的呢?(繼續點擊畫面,出示記錄單)

  (2)第一次操作

  每個幼兒一張操作卡,引導幼兒觀察石頭的數量,然后用數字進行記錄。(提醒孩子把數字記錄在對應的動物

  本環節比較動物的輕重是活動的難點,所以在畫面的處理上要既簡潔又清晰,便于孩子觀察。特別在示范猴子與石頭比輕重時,讓蹺蹺板同真的一樣翹起來,使孩子鞏固已有的認知經驗,知道怎樣來比較誰重誰輕,為接下去的活動做好了鋪墊。接著再出示所有動物比輕重的畫面,請孩子進行觀察記錄,學習根據記錄的石頭的數量來給動物們從重到輕排隊。

  數一數幾塊石頭,就在下面對應的空格中填上數字。

  展示個別孩子的記錄單,請其他孩子對照驗證自己記錄結果。

  幼兒操作活動在這里采用了記錄單,在記錄單的設計上基于對大班孩子認知能力的考慮,設計了兩個障礙,這樣孩子既要總體參考石頭數量的多少進行比較,又要通過兩兩比較類推來進行判斷,使活動更加具有挑戰性。為了突破活動難點,首先讓孩子運用已有經驗,討論運用蹺蹺板比輕重的方法,然后借助記錄單的方式直觀展示給孩子,點擊畫面出現了一個答案,更直觀地讓幼兒理解記錄的要求。

 。3)第二次操作

  引導孩子根據石頭數量的記錄和蹺蹺板圖,幫小動物來比比誰重誰輕?

 。4)講解操作卡:重點與孩子討論為什么猴子和兔子都是三塊石頭,小猴比小兔重?長頸鹿和鱷魚都是九塊石頭,為什么長頸鹿比鱷魚重?

 。5)操作錯誤的孩子進行糾錯。

  對孩子操作結果的展示通過投影儀來完成,特別對操作錯誤的記錄單大家一起通過投影儀的展示來進行集體糾錯。

  4 、初步了解逆向排序

  師:毛毛蟲不答應了,猜猜為什么它不答應?

  師:如果反過來排的話,會怎么樣呢?

  首先出示正向排序(點擊畫面,按身高從高到矮排列),再一起給動物從矮到高排(點擊畫面)然后出示正逆排序圖(點擊畫面)讓孩子感知逆向排序后,毛毛蟲都是第一名。

  師:你們覺得毛毛蟲說得有道理嗎?為什么?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從小排到大、從矮排到高、從短排到長”的情況發生?(排隊、坐座位、做操時)第三環節:品嘗挑子

  1、師(點擊圖片):最后毛毛蟲與其它動物一起分享又大又紅又香的桃子。

  2、教師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的比較方法,只要你認真觀察,你就會找到許許多多的排列方式。(繼續引發孩子對排列的探究欲望)

  在這里借助PPT畫面,把正向排序和逆向排序的畫面放在一起,整個畫面對比強烈,較好地讓孩子感知正逆排序的相對性和可變性,從而領悟大小、長短、高矮、輕重正逆排序的實際意義,在師幼、幼幼的拋接中,活動重點迎刃而解。

  最后環節“大家一起品嘗桃子”是一個有趣的結尾,讓幼兒在感受分享的同時,又使“讓誰先吃好呢?”的線索貫穿始終。

數學說課稿5

  寫說課稿一定要有正確的思路,下面一起去看看小編為你整理的初中數學萬能說課稿吧,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說教材

  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是北師大版九年級上冊第二章第四節內容,是中學數學的主要內容之一,在初中數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們從知識的發展來看,學生通過一元二次方程的學習,可以對已學過實數、一元一次方程、整式、二次根式等知識加以鞏固,同時一元二次方程又是今后學習可化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二次函數等知識打下良好基礎。

  二、說學情

  任何一個教學過程都是以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和激發興趣為目的的。中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當他們在解決實際問題時,發現要解的方程不再是以前所學過的一元一次方程或是可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其他方程時,他們自然會想進一步研究和探索解方程的配方法問題。而從學生的認知結構上來看,前面我們已經系統的研究了完全平方公式,二次根式,用配方法公式法后,這就為我們繼續研究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奠定了基礎。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掌握應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會正確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過程與方法】

  通過利用因式分解法將一元二次方程轉化成兩個一元一次方程的過程,體會“等價轉化”“降次”的數學思想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討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體會“降次”化歸的思想,逐步養成主動探究的精神與積極參與的意識。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

  運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難點】

  發現與理解分解因式的方法。

  五、說教法、學法

  本節課我主要采用啟發式、類比法、探究式的教學方法。教學中力求體現“類比---探究-----歸納”的模式。有計劃的逐步展示知識的產生過程,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由于學生配平方的能力有限,所以,本節課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指導學生通過觀察與演示,總結因式分解規律,從而突破難點。

  同時學生經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進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有效發揮學生的思維能力,發揮學生的自覺性、活動性和創造性。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因為數學來源與生活,所以以學生的實際生活背景為素材創設情景,易于被學生接受、感知。通過課件演示課本中的實例,并應用多媒體對其進行分析,充分顯示多媒體演示中的生動性、靈活性,增強直觀性;同時幫助學生從實際問題中提煉出數學問題,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概念和抽象能力。由因式分解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順利地進入新課。

  (二)探索新知

  問題1:一個數的平方與這個數的3倍有可能相等嗎?如果相等,這個數是幾?你是怎樣求出來的?

  學生小組討論,探究后,展示三種做法。

  問題:小穎用的什么法?——公式法

  小明的解法對嗎?為什么?——違背了等式的性質,x可能是零。

  小亮的解法對嗎?其依據是什么——兩個數相乘,如果積等于零,那么這兩個數中至少有一個為零。

  問題2:學生探討哪種方法對,哪種方法錯;錯的原因在哪?你會用哪種方法簡便]

  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

  如果a·b=0,那么a=0或b=0

  (如果兩個因式的積為零,則至少有一個因式為零,反之,如果兩個因式有一個等于零,它們的積也就等于零。)

  “或”有下列三層含義

 、賏=0且b≠0 ②a≠0且b=0 ③a=0且b=0

  問題3:

  (1)什么樣的一元二次方程可以用因式分解法來解?

  (2)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其關鍵是什么?

  (3)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論依據是什么?

  (4)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方程,必須要先化成一般形式嗎?

  因式分解法:當一元二次方程的一邊是0,而另一邊易于分解成兩個一次因式的乘積時,我們就可以用分解因式的方法求解。這種用分解因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稱為因式分解法。

  這是我會提示學生:1.用分解因式法的條件是:方程左邊易于分解,而右邊等于零;2.關鍵是熟練掌握因式分解的知識;3.理論依舊是“如果兩個因式的積等于零,那么至少有一個因式等于零!

  (三)鞏固提高

  在這個環節,我遵循鞏固與發展相結合的原則,先引導學生練習,練習如下:

  用分解因式法解下列方程嗎?

初中數學說課稿萬能

  在學生做練習時,進行巡看,及時掌握學生的練習情況,以便進行有針對性的評講。個別題目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對本課知識進行鞏固,不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增強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意識和集體榮譽感,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學生完成課本練習后,補充一道習題,目的是提升學生對因式分解法的理解。同時也起到了分層次教學的作用。

  (四)小結作業

  最后是小結環節,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整個過程讓學生自己進行,以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的能力?紤]帶學生在知識、技能、能力等方面的發展都不盡相同,因此,我分層次布置作業,作業分為必做、選做兩類,以便同時兼顧到學有困難和學有余力的學生。

  七、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本著清晰、簡潔、直觀的原則,呈現知識的內在聯系,板書如下:

數學說課稿6

  一、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六冊——《認識分數》第一課時:分一分(一),教學課本P53—55頁的內容及相應的“練一練”。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萬以內整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內容是這一單元的起始課,也是這一單元的核心,對以后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學情分析

  學生從認識整數發展到認識分數是一次飛躍,學生在生活中聽說過1/2,1/3,但是他們并不理解,分數的產生是從等分某個不可分的單位開始的,兒童生活里有這樣的經驗,但不會用分數來表述。教學中要注意讓學生從實際生活出發,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獲取知識。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學分數的必要性,會認、讀、寫簡單的分數。結合直觀操作,會用折紙、涂色等方式表示簡單的分數。

  2、過程與方法方面:從日常生活實例中抽象出數的過程,通過操作、討論等學習活動體會認識分數的基本途徑和方法。

  3、情感與態度方面:感受主動參與、合作交流的樂趣,培養自主探索的學習習慣。

  4、教學重點:理解分數的意義。

  5、教學難點:讓學生初步建立分數的概念,會用折紙、涂色等方式表示簡單的分數。

  三、說教法與學法

 。ㄒ唬、教法方面

  1、注意新舊知識的銜接,以故事創設情境導入,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學。

  2、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學具,引導學生觀察,適時總結,配合發現法、談話法、講授法進行啟發式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ǘ、學法方面

  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動手操作,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在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注意同桌互學,集體交流。

 。ㄈ、教具與學具準備

  1、教師準備:小黑板1塊;涂一涂的圖;長方形紙3張;正方形紙8張;蘋果4個;彩色粉筆1盒。

  2、學生準備:彩色蠟筆;長方形紙3張;正方形紙4張

  四、教學程序

 。ㄒ唬、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故事導入,以舊引新。一節新課,往往是從舊知識引入,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抓住“分數的初步認識”必須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的。教學一開始我是這樣設計的,談話:有一天,淘氣和笑笑到你家做客,媽媽拿出4個蘋果來招待他們(教師出示4個蘋果),你幫媽媽想一想怎樣分蘋果才能讓兩人都滿意?

  學生:每人分2個蘋果。老師:兩人得到的蘋果同樣多,這樣的分法叫什么分?學生回答:平均分。板書:平均分。再問:如果媽媽只準備了兩個蘋果,應該怎樣平均分呢?學生:每人分1個。如果只有一個蘋果,要把它平均分給淘氣和笑笑(老師出示1個蘋果),他們每人能得到幾個蘋果?學生:半個。教師說半個能用一個什么數來表示呢?告訴學生半個可以用1/2來表示,師板書:1/2。這個數我們以前沒有學過,這個數叫做分數。

  揭題,板書課題:認識分數。通過熟悉的生活情境由整數引入分數。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認識1/2

  ①小黑板出示課本53頁“涂一涂”中的圖,談話:你能用平均分的方法涂出它們的1/2嗎?(也就是涂出它們的一半)。在動手之前,提示學生:先用眼觀察,花瓶、臉譜、六邊形、圓形、正方形這些都是前面學過的什么圖形呢?學生答:軸對稱圖形。我們只要畫出什么就能涂出圖形的1/2(只要畫出對稱軸)。通過涂一涂,讓學生體會1/2不僅可以表示半個蘋果,還可以表示半個花瓶、半個臉譜、半張紙等,感受數學模型的作用,還可通過反例進一步突出“平均分”在分數概念中的核心作用。

 、谡奂堄螒颍鹤灾鲄⑴c,讓學生拿出一張正方形紙,動手折一折,涂上顏色表示它的1/2。學生動手折、涂好后,老師選出幾幅不同的1/2圖貼在黑板上,告訴學生它們的折法不同,涂色部分也不同,但都可以用1/2來表示。肯定表揚不同做法的同學,講清涂色部分是這張正方形的1/2,為今后學習分率埋下伏筆。通過游戲,發揮學生創造不同涂法。

  2、認識四分之幾

  過渡:除了能折出這些紙的1/2,你能不能用這張正方形紙折出它的1/4?(板書:

 、僮寣W生分小組合作,每人折出一種1/4,并在1/4部分涂上顏色,動手折后,問:你在正方形紙中深色占幾份?你是怎么折的?指名上臺演示1/4不同的折法,同桌互相試著說說1/4的意義,老師適時引導說出:把一張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張紙的1/4。

 、谧寣W生涂出自己折的正方形紙的2/4、3/4、4/4,分別讓學生上臺說一說,對多種折法給予肯定。

  通過折一折,涂一涂活動,認識1/4、2/4、3/4、4/4等分數的意義。

  3、創造分數

  過渡:在分數王國里有沒有其它的分數?有你喜歡的嗎?讓學生說出自己喜歡的分數,并用長方形紙折出,讓學生邊折邊說。展示作品,如:老師喜歡的分數是2/8,我用長方形紙折出八份,取其中的二份,用分數2/8表示。

  通過自己創造,在創作中拓寬知識,認識新的分數。

  4、介紹分數各部分名稱、分數讀、寫法及各部分表示的意思。

  讓學生自學,自學要求:1、看課本54頁紅色欄的文字內容,互相說一說,你學到了有關分數的哪些知識?

  2、學生介紹,老師板書,像1/4、2/4、3/4、4/4……都是分數。

  ……分子

  ……分數線 讀作:四分之三

  ……分母

  3、老師介紹寫法,先寫中間的分數線,再寫分數線下的分母4,最后寫分數線上的分子3。讓學生書空寫3/4。

  4、老師小結:實際上,分數就表示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了幾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幾份的數。

  三、分層練習、鞏固新知

  練習是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徑之一,根據大綱要求:練習的設計要有層次、有坡度、難易知度,結合本班學生的學習基礎,設計下列練習。

  1、模仿練習,完成54頁的“說一說”。

  先讓學生讀一讀,寫一寫這三個分數,再讓學生說一說每個分數的意義。如:三分之一讀作:三分之一,三分之一表示把一根繩子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1份表示這根繩子的三分之一,通過讀、寫讓學生加深對分數的認識,會認、讀、寫簡單的分數。

  2、基礎學習,完成55頁練一練第1題,(出示小黑板)

  先讓學生仔細觀察每個圖形平均分成了幾份,再用分數表示涂色的部分,練習后,指名回答,集體訂正,教育學生仔細審題,養成認真做題的學習習慣。

  3、涂色練習,完成練一練第2題。

  讓學生看清楚每個分數的分數,再結合圖涂上準確的格子。指名板演,其余練習。做完后,指名回答,有錯讓學生糾錯,通過動手涂色進一步鞏固對分數的認識,強化所學知識。

  4、診斷練習:完成練一練第3題

  先讓學生自己當一回小法官,判斷圖中的陰影表示是否正確,設計讓學生搶答,把課堂推向高潮,要讓學生說出一、二小題錯誤的原因是:沒有平均分。

  5、對號入座,加深學生對1/2的認識,訓練學生的思維及觀察能力。

  四、全課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引導學生結合板書說出本節課認識了分數,如認識了1/2、1/4……等這些分數。會用折紙、涂色表示分數,認識了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及意義,會讀寫簡單的分數。

  五、板書設計

  板書設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板書突出教學的生、難點。為學生掌握知識打下基礎。我在設計板書時注意以下兩點:

  1、圖文并茂,條理清晰。

  2、突出重點與課堂小結相呼應。

  認 識 分 數

 。ㄆ骄郑

  ……分子

  ……分數線 讀作:四分之三

數學說課稿7

  一、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論,稱為集合論,是近、現代數學的一個重要的基礎,一方面,許多重要的數學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論的基礎上。另一方面,集合論及其所反映的數學思想,在越來越廣泛的領域種得到應用。

  二、目標分析: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集合的含義與表示方法。難點:表示法的恰當選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例,了解集合的含義,體會元素與集合的屬于關系;

 。2)知道常用數集及其專用記號;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確定性;ギ愋。無序性;

 。4)會用集合語言表示有關數學對象;

  2、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經歷從集合實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過程,感知集合的含義。

  (2)讓學生歸納整理本節所學知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感受到學習集合的必要性,增強學習的積極性。

  三、教法分析

  1、教學方法:學生通過閱讀教材,自主學習。思考。交流。討論和概括,從而更好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2、教學手段:在教學中使用投影儀來輔助教學。

  四、過程分析

 。ㄒ唬﹦撛O情景,揭示課題

  1、教師首先提出問題:(1)介紹自己的家庭、原來就讀的學校、現在的班級。

  (2)問題:像“家庭”、“學!、“班級”等,有什么共同特征?

  引導學生互相交流。與此同時,教師對學生的活動給予評價。

  2、活動:(1)列舉生活中的集合的例子;(2)分析、概括各實例的共同特征

  由此引出這節要學的內容。

  設計意圖:既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又為新知作好鋪墊

 。ǘ┭刑叫轮嫺拍

  1、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投影出下面7個實例:

 。1)1—20以內的所有質數;

  (2)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

 。3)所有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4)所有的正方形;

  (5)海南省在20xx年9月之前建成的所有立交橋;

  (6)到一個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所有的點;

 。7)國興中學20xx年9月入學的高一學生的全體。

  2、教師組織學生分組討論:這7個實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每個小組選出——位同學發表本組的討論結果,在此基礎上,師生共同概括出7個實例的特征,并給出集合的含義。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對象的全體稱為集合(簡稱為集)。集合中的每個對象叫作這個集合的元素。

  4、教師指出:集合常用大寫字母A,B,C,D,?表示,元素常用小寫字母a,b,c,d?表示。

  設計意圖:通過實例讓學生感受集合的概念,激發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樂于求索的精神

  (三)質疑答辯,發展思維

  1、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的相關內容,思考:集合中元素有什么特點?并注意個別輔導,解答學生疑難。使學生明確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即:確定性;ギ愋院蜔o序性。只要構成兩個集合的元素是一樣的,我們就稱這兩個集合相等。

  2、教師組織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判斷以下元素的全體是否組成集合,并說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數;(2)我國的小河流。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建解。

  3、讓學生自己舉出一些能夠構成集合的例子以及不能構成集合的例子,并說明理由。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活動給予及時的評價。

  4、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

  b是(1)如果用A表示高—(3)班全體學生組成的集合,用a表示高一(3)班的一位同學,

  高一(4)班的一位同學,那么a,b與集合A分別有什么關系?由此引導學生得出元素與集合的關系有兩種:屬于和不屬于。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屬于集合A,記作a?A。

  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不屬于集合A,記作a?A。

 。2)如果用A表示“所有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組成的集合,則中國。日本與集合A的關系分別是什么?請用數學符號分別表示。

 。3)讓學生完成教材第6頁練習第1題。

  5、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數集擴充過程,然后閱讀教材中的相交內容,寫出常用數集的記號。并讓學生完成習題1。1A組第1題。

  6、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的相關內容,并思考。討論下列問題:

 。1)要表示一個集合共有幾種方式?

 。2)試比較自然語言。列舉法和描述法在表示集合時,各自的特點?適用的對象是什么?

 。3)如何根據問題選擇適當的集合表示法?

  使學生弄清楚三種表示方式的優缺點和體會它們存在的必要性和適用對象。

  設計意圖:明確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使學生弄清楚三種表示方式的優缺點,從而突破難點。

  (四)鞏固深化,反饋矯正

  教師投影學習:

  (1)用自然語言描述集合{1,3,5,7,9};(2)用例舉法表示集合A?{x?N|1?x?8}

  (3)試選擇適當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教材第6頁練習第2題。

  設計意圖:使學生及時鞏固所學新知,體會三種表示方式存在的必要性和適用對象

 。ㄎ澹w納小結,布置作業

  小結:在師生互動中,讓學生了解或體會下例問題:

  1、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內容?

  2、你認為學習集合有什么意義?

  3、選擇集合的表示法時應注意些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對概念的發生與發展過程有清晰的認識,回顧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及集合的三種表示方式。

  作業:1、課后書面作業:第13頁習題1.1A組第4題。

  2、元素與集合的關系有多少種?如何表示?類似地集合與集合間的關系又有多少種

  呢?如何表示?請同學們通過預習教材。

  五\板書分析

數學說課稿8

  一、說教材

  《小數乘整數》是在整數乘法、積的變化規律等知識的基礎上教學的,同時為后面學習小數乘小數、小數除法等知識作鋪墊。

  我根據教材的知識建構和學生思維特點,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經歷將小數乘整數轉化為整數乘整數的過程,體會轉化的方法,能正確計算并能對其中的算理作合適的解釋。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用轉化的方法學習小數乘法。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理解算理。

  二、說教法

  1、情境教學法

  2、啟發質疑法

  3、學練結合法

  三、說學法

  1、自主探究法

  2、聯系實際法

  (怎么教才能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實現上述目標呢?我準備采用“情境教學法”、 “啟發質疑法”、“學練結合法”“物質化的和非物質化的教學手段的運用(如:多媒體體課件整合各種音相資源、自制卡片、小磁鐵、教師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肢體動作等)以期望學生能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聯系實際,自主探究,正確遷移類推,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開拓創新的能力。)

  四、說教學設計

  依據教參,緊扣教本,我充分利用語言的親和力、電腦課件和自制卡片等物質化和非物質化手段,整合各種教育資源安排我的教學: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課堂伊始,怎樣才能迅速抓住學生的心,讓學生很快的進入課堂學習呢?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蔽页浞滞诰蛑黝}圖的內涵,創設明明一家準備進行戶外放飛風箏前的采購活動,用聲情并茂的話語把學生帶入現實生活的情境中,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學生熟知的購買食品入手,(意在復習整數乘法,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后提出明明家準備購買三個喜鵲風箏,要學生幫助算要多少錢,還要學生談想法,這時學生的情緒高漲。老師要學生先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能寫幾種就寫幾種。教師巡視,走近學生,傾聽心聲,幫助有困難的學生,融洽師生間的關系,當學生和老師的親近感進一步增強時,他們自然會踴躍發言,急于把自己的想法與老師分享、與同學們分享。并主動參與購買風箏的行列中。這時老師唯一能做的就是與學生一起快樂分享他們的智慧,凸顯計算策略多樣化,并引導分析比較得出將小數化為整數的這種方法是比較簡便的,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學會了知識!叭绻悄,你會怎樣買?買幾個?共需多少錢?”更是把此次購買活動推向了高潮。學練結合及結合情景圖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就像春雨潤物細無聲。

數學說課稿9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游戲中的數學”,這是一個游戲活動,這個游戲的名稱叫“小鴨回家”。下面我從設計理念,活動目標和活動過程三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設計理念

  因為我們的孩子剛剛結束幼兒園生活,邁入我們學校,對于小學,孩子們既熟悉又陌生,在這幼小銜接期間,不僅給孩子們設計一些他們感興趣的游戲,還注重了一些能力的培養!靶▲喕丶摇 這個游戲雖然動作簡單,卻富有趣味性,孩子們邊念兒歌邊行走,手、腳、口同時進行,這不僅培養孩子們的肢體協調能力,還培養了團結協作的精神。

  二、活動目標:

  1.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2.培養孩子團結協作的精神;

  3.滲透教學思想,體會數學無處不在;

  4.體現成功的喜悅和競爭意識。

  三、活動過程:

 。ㄒ唬﹦撛O情境

  孩子們,你們知道小鴨子嗎?它們是怎么走路的,知道嗎?誰愿意上來表演給大家看?

  (這一層次從提問到表演,選擇孩子喜歡做的事,激起孩子的興趣。)

 。ǘ┙M織活動

  1.介紹玩法和規則。

  全班51人分成兩隊,比如快樂隊和智慧隊,各自排成縱隊,每隊各派四名孩子,后面的人用雙手抱住前面人的腰,屈膝站在起跑線后。其他孩子原地蹲下說兒歌:“小鴨子,嘎嘎嘎,排著隊伍走回家!闭f第二遍時開始走。每個人都像小鴨子一樣屈膝走,整個隊伍要左右腳步一致,先到終點的隊為獲勝,可以得到一朵小紅花。如果中途散架,要重新搭好方可繼續前進。

 。ㄟ@一層次借助講解,演示,培養了孩子的傾聽能力和觀察能力。)

  2.四人組合游戲

  兩隊的孩子準備好,站在起跑線上,聽老師口令,其他孩子念兒歌,游戲開始,比完一組,再組合后面的孩子繼續比。哪一隊獲勝,就給那一隊一朵小紅花。

  3.五人組合游戲

  方法同上。

 。ㄟ@一層次讓孩子自己經歷,體驗,培養了孩子團結協作的精神。)

  4.自由組合

  找幾個你認識的小伙伴,組成一組“小鴨子”和對方比賽。

  (這一層次為孩子創設選擇的空間,讓孩子體會選擇的輕松和快樂。)

  在每一組比完之后,有意地讓孩子看一看各隊得到的小紅花。

 。ㄈ┰u比總結

  1.評選冠軍隊

  你知道哪一個隊是冠軍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ㄟ@一層次通過數數、觀察、比較等活動,對孩子滲透了數學思想。)

  2.推選“最佳搭檔”

  你推薦哪一組為“最佳搭檔”?為什么推薦他們?

  (這一層次的又一次提問,既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培養了語言表達能力。)

  3.發獎品

  4.老師總結:

  孩子們,你們真棒!這節課玩得開心嗎?

  其實在游戲中,也有很多數學知識,是不是?那以后我們一起去控索數學,快樂學習,好嗎?

數學說課稿10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小學數學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欣賞與設計》。

  2、教材分析:本單元把平移、旋轉與軸對稱等圖形的變換作為學習與研究的內容,從運動變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認識空間與圖形。

  3、教學對象分析:五年級學生已具有了一定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對網絡具有濃厚的興趣。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等概念性教學比較抽象,僅僅借助于書本和黑板等靜態工具不易于學生理解。計算機能動態地展示軸對稱、平移和旋轉的特征,可以突破平日課堂教學中無法解決的問題。所以,我選擇在網絡環境下對這一部分知識進行教學。

  4、教學目標:

  結合教材特點,五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心理特點以及認知規律,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在欣賞與設計圖案的過程中體會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在圖案中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學生運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在計算機中設計精美圖案。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在欣賞與設計圖案的過程中感受圖案的美。

  5、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在欣賞與設計圖案的過程中,體會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在圖案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運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圖形的變換在計算機上設計精美圖案。

  二、說教法:

  數學是一門培養人的思維,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知其然,更要讓他們知其所以然。為了讓學生更形象、深刻地理解掌握本課內容,教學中借助動畫的直觀演示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創設主動參與的環境,運用媒體技術體驗移動知識的生成,突破靠單一講解帶來的不易于理解的重難點,從而促進認識的深化。

  三、說教學過程

 。ㄒ唬⿵土晫

  開課時用PPT幻燈片展示一組圖片,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圖案說一說它有什么特點,引導學生從興趣出發,初步感知本課的學習內容。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找一找身邊還有哪些這樣的例子。使學生樂于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把教學內容放入到生活情境之中,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同化、索引出當前知識。這樣,不僅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同時,也在無形之中發展了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

  本課的難點是運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圖形的變換在計算機上設計精美圖案。運用傳統的教學手段無法形象地呈現過程,在設計這個環節中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形象直觀地演示了由一個圖形平移、旋轉之后得出新圖案的過程,讓圖像媒體與實際操作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信息技術介入課堂教學,構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學習方式,充分顯示了信息交流的多向性,豐富性和快捷性。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機互動等多種友好合作方式,為學生提供立體式的多向交流的機會,有利于學生自主合作精神的培養。

  學生在網絡教學環境中,把計算機當作數學學習的工具,借助教師提供的圖片素材,自主創作,設計出精美的圖案。而且精美的圖片素材也能激起學生的設計興趣,為空間觀念的發展提供了平臺。

  欣賞部分出示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看看從圖片中能數出幾匹馬,之后思考:這幅圖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效果,它是怎樣設計出來的。這是對學生發散思維的訓練。

 。ǘ┩卣寡由

  首先展示教師從網絡上搜集到的各種不同的圖片資料,再次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平移、旋轉和對稱現象,獲得更直觀的經驗。接著讓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搜集本課內容相關的知識資料,進行交流討論。

  網絡教學環境下學生的思維是不斷涌動的,網絡世界知識的容量是無限的。學生在收集、整理、交流、欣賞的過程中感受圖案的美,進一步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所學。

  四、評價

  本課是在網絡教學環境下的一節數學課。教學過程中體現了 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數學,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物入手,在實踐活動中強化概念。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有機整合給我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生機,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手段和向學生傳遞信息的途徑,我們的課堂因信息技術的應用變得生動有趣。有效地調動了學習積極性,拓展了學生的思維,促進了知識結構的完美,激發了學生的情感,課堂教學也因此而變得生動活潑、趣意盎然。我們有理由相信: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有效整合會讓我們的學生收獲更多。

數學說課稿11

  我今天說課的主題是:需要產生數學。

  根據數學課標中“人人學有用的數學”這一理念,以及“面積和面積單位”的應用價值,我確定了本節課的設計主題:需要產生數學。這里面有兩層意思:

  1、生活中需要知道一些面的大小,所以我們要學習“面積”這一概念。

  2、測量面積單位需要有統一的標準,所以我們要學習面積單位。正是基于這樣的理念,才有了如下的設計思路:

  一、面積概念的教學。

  從線段的長度有長短引出面有大小,然后通過看一看,摸一摸,讓學生體驗封閉圖形有大有小,物體的表面也有大有小,從而概括出面積的概念。

  二、面積單位的教學。

  1、以比較兩張卡紙的面積為載體,引導學生用熟悉的圖形去擺一擺,讓學生在自主操作的過程中體驗到選用正方形擺比較方便,為后面揭示三個面積單位的概念做了鋪墊。

  2、根據學生不同的測量結果比較,使學生認識到測量面積需要有統一的標準。

  3、通過測量課桌面的面積和估測教室的面積,使學生感悟到不同大小的面積需要用合適的測量工具去測量。從而為下一步為什么學習不同大小的面積單位做了鋪墊。也從中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觀。

  4、教學三個面積單位。

  通過上述幾個步驟的教學,此時揭示三個面積單位的概念,就水到渠成了。

  三、體驗鞏固。

  最后通過體驗鞏固,將面積單位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深入體驗面積單位的概念及其現實意義,同時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另外,讓學生經歷充分的體驗過程是本節課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在實際的教學中,對面積概念的體驗安排了兩個層次:

 。、看一看,摸一摸。

 。、擺一擺。

  對面積單位的體驗有三個層次:

  1、擺一擺。

  2、測量。

  3、和估計。

  還有,讓學生選擇不同大小的正方形去測量不同大小的面積,為了讓學生體驗到為什么要學習大小不同的面積單位搭建平臺。

  下面,就如何設計各種層次的需要,逐步引導學生建立面積單位的概念,說說我的想法:

  一、創設原始問題情境——“需要”初現

  產生面積單位的原始問題情境就是比較兩個平面的大小。因此,在教學了面積的概念以后,通過以下的教學環節,讓學生體驗到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要借助于一定的測量工具以及這個測量工具最合理的形狀:

  首先拋出大問題進行質疑:那么這兩張紙,到底哪一張的面積大,哪一張的面積小呢?你有什么好辦法?

  這個環節中,我給學生提供了多種圖形,如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親身體驗到選用正方形作為測量工具比較方便。從課堂反饋情況來看,學生基本都全用了正方形,體驗還是比較深刻的。在學生體驗到選用正方形去測量最方便的之后,“如何再進一步凸現測量面積需要有統一的標準”就是我設計的第二步。

  二、重現知識建構過程——“需要”凸現

  任何數學知識的形成,都有一個原始的建構過程,以傳授間接經驗為主要形式的現代數學教學往往忽視這一建構的過程,沒有給學生創設充分體驗的機會,學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一般的“面積單位”的教學往往把面積單位概念的教學作為重點,而忽視了“測量面積要用統一的標準”這一思想的體驗,學生也就無法充分地認識到面積單位的意義所在,他們只會用面積單位進行機械的測量和計算。因此,我們必須重現知識建構的過程,讓學生親歷這一過程,從而凸現要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要用統一的測量標準來測量。因此,讓學生操作后把學生的操作結果呈現。讓學生觀察分析這些測量結果哪些能直接比較。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發現25個1號和24個1號能直接比較從課堂生成的情況看,學生能體驗到第1種情況都用1號正方形擺的,而這個1號正方形就是一個統一的標準。通過以上的操作分析活動使測量面積需要用統一的標準這一“需要”進一步凸現。

  三、解決問題追求合理——“需要”細化

  在實際應用中有了統一的標準難道就夠了嗎?大家也都知道,在實際測量中,大的面積用大的面積單位,小的面積用小的面積單位比較合適。那么就應該通過各種細化了的需要讓學生體驗到產生多種面積單位的必要性。所以課上通過讓學生用老師提供的材料量一量課桌面積的大小和教室地面面積的大小。

  讓學生在測量大小不同的面積的過程中,產生由總體需要所派生出來的各種細化了的需要,促使學生學習更豐富、更深層次的知識。這些細化了的“需要”正是學生繼續深入進行學習的動力。

  在這節課中存在這很多問題。比如說:

  1、1平方米面積單位的得出中,當學生講它的面積是4米時,我是引導學生把面積和周長的兩個概念區分開來。但是揭示1平方米概念的同時,我沒有就面積指的是這個正方形的哪一部分作進一步強調。而是直接揭示了1平方米這一概念。如果此時我能及時在這個正方形紙上再比畫一下,我想學生對1平方米這個概念認識會更加深刻。

  2、讓學生測量教室地面面積過程中,當我提出要求后學生的第一反應是使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我通過“那我們需要擺到什么時候?”一句話簡單的暗示了學生需要選擇更大的正方形。如果此時順著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在地面上擺一擺,那么學生會很深地體驗到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擺太麻煩了。此時他們會自然而然想到需要產生更大的正方形去擺。他們的體驗也就更加深刻。

  本節課還有許多不足之處,請各位專家、領導、老師們批評指正多提寶貴意見!

數學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是國標版蘇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第7單元中的內容。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是運算中進行簡便計算的兩種必要的理論依據,他們是學生正確、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的思維素質,掌握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學生今后的簡便計算和計算速度。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過的加法計算和驗算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從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內容。教材安排兩個運算定律教學時,采用了不完全的歸納推理,教材從學生熟悉的實際問題的解答引入新課,列出兩個不同的算式組成等式,再例舉類似的等式進行分析、比較、找到共同點,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教材有意識地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經歷運算律的發現過程,使學生在合作與交流中對運算律的認識由感性逐步發展到理性,合理的構建知識。然后安排了一些基本練習,以填空、判斷等形式鞏固對加法運算的理解,接著通過題組對比和湊整等練習,為學習簡便計算作適當滲透和鋪墊。

  二、說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過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初步感知加法運算律的價值,發展應用意識。

  2、使學生在學習用符號、字母表示自己發現的運算律的過程中,初步發展符號感,初步培養歸納、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維能力。

  3、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能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教學難點:使學生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過程,發現并概括出運算定律。

  四、說教學過程

 。ㄒ唬┕适聦,激發興趣:

 。úシ拧冻核摹芬曨l)師:同學們,聽了這個故事你想說什么?猴子很笨,同學們很聰明,栗子的總顆數有沒有變化呢?什么發生變化?

  引入:這個故事的名字叫《朝三暮四》,在數學中也有類似《朝三暮四》故事里的規律,同學們想不想研究一下?

  【設計意圖:故事導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初步體驗加法交換律,喚起求知欲!

 。ǘ﹦撛O情境,聯系生活

  談話:天氣漸漸轉涼,學校要組織大家參加冬季比賽了,看,四年級同學正在操場上開展體育活動。

 。ㄕn件出示例題情境圖)

  提問:從圖中你了解到哪些數學信息?(指名說一說)

  提問:你能提出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

  學生提到的問題可能有:跳繩的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

  設計意圖:創設貼近學生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提問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同時學生提出的問題,作為后繼探究的學習材料,符合新課程“創造性使用教材”的理念。

  談話: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都非常好,下面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

  (三)探索加法交換律,初步感知

  課件出示問題(1)要求參加跳繩的有多少人?

  提問:應該怎樣列式?

  指名口答,教師板書:28+17=45(人)

  提問:還可怎么列式?板書:17+28=45(人)

  提問:這兩道算式都是求什么的人數?(跳繩的人數)結果都是多少?

  談話:既然得數相同,我們就可以把這兩個算式用“=”連接起來。改寫成28+17=17+28

  板書:28+17=17+28(學生齊讀這個等式)

  提問:比較這兩個算式,你有什么發現?(引導學生說出:加數相同,得數也一樣,只不過是把加數的位置調換了一下)。

  提問:你能照樣子再寫出幾個像這樣的等式嗎?試試看。(學生動筆寫,指名學生回答,教師把學生說的等式有序地板書在黑板上,板書三個)。

  提問:像這樣的等式你能寫得完嗎?

  談話:既然寫不完,可以用省略號表示(板書省略號)

  提問: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等式,你發現每一組的兩個算式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同桌交流)?

  提問: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出像這樣的等式嗎?可以用符號、字母、文字等等表示,試試看。

  師:在數學上,我們通常是用字母a、b來表示兩個加數,說來說說怎么表示?

  生:a+b=b+a

  提問:a和b分別代表什么?

  小結:兩個數相加,交換這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這是加法運算律中的一條很重要的規律加法交換律。

  設計意圖:本環節能緊密圍繞并運用問題情境,師生之間積極互動,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去感知規律,發現規律,并學會用字母表示。整個過程,學生在觀察中感知,在模仿中理解,在探索中發現,培養了學生的抽象括能力。

  師:下面老師想考考大家。

  考考你

 。1)您能在()里填上合適的數字嗎?

  96+35=35+()204+57=()+204

  指名回答,為什么?

 。2)下面的等式符合加法交換律嗎?為什么?

  75+25=25+75

  46+59=46+59

  90+10=5+95

 。]有交換加數的位置;等號兩邊的加數不同。)

 。3)同學們學的真不錯,接下來我們來玩個游戲,看看同

  學們的反應快不快。游戲:對口令

  師:83+17=生:17+83=

  97+44=35+65=

  88+75=300+600=

  a+b=785+68=

  設計意圖:加深學生對加法交換律的理解,知道加法交換律只是交換加數的位置,其余的不變。

 。4)提問:同學們,想一想:過去我們學過的計算中,哪些地方應用過加法交換律?

  下面一道題357+218,請同學們計算并用加法交換律進行驗算。

 。ㄋ模┨剿骷臃ńY合律,自主合作

  談話:同學們,剛才我們通過解決“跳繩的有多少人”這個問題,得到了加法交換律,現在我們再來研究同學提到的問題,看看有什么發現。

  出示問題(2):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

  提問:你會列綜合算式解決這個問題嗎?

  指名回答,教師板書:28+17+23

  提問:如果老師想突出強調先算跳繩的人數,可以怎么做?

  生:添上小括號

  教師給28+17加上小括號。

  提問:還是這個式子28+17+23,如果要先算參加活動的女生人數,應該怎么辦?

  學生同桌交流,指名說說。

  教師添上括號:28+(17+23)。

  提問:比較這兩道算式: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數學符號相同,得數相同,但運算順序不同)

  師:既然得數相同,我們可以寫成等式:

  板書:(28+17)+23=28+(17+23)

  課件出示: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上等號嗎?

 。45+25)+13○45+(25+13)

  (36+18)+22○36+(18+22)

  指名學生口答。

  歸納加法結合律:

  提問:觀察這三個等式,每組的兩個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從這些等式中能發現怎樣的規律?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提問:你能用字母a、b、c代表這三個加數,把上面的規律表示出來嗎?(學生獨立寫一寫)教師板書:(a+b)+c=a+(b+c)

  小結: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與第三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再與第一個數相加,它們的和不變。這就是我們今天所學的加法的第二個運算律——加法結合律。(板書:加法結合律)

  考考你:運用加法結合律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數字

  (45+36)+64=45+(□+□)

  560+(140+70)=(560+□)+□

  總結: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知道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還知道了三個數連加,改變運算順序和不變。

  設計意圖:圍繞“變與不變”這一關鍵點,通過比較每組的兩個算式,初步感受規律。接著再經過學生個性化的驗證及交流,從而確認加法結合律并學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來表示。這樣發展了學生分析、比較、歸納、概括的能力。

 。ㄎ澹╈柟虘,擴展提高

  同學們剛才的表現真棒!那現在想不想和老師一起去闖關呀。我們的闖關開始啦!

  1、第一關:火眼金睛

  下面的等式各運用了加法的什么運算律?

  82+0=0+82

  47+(30+8)=(47+30)+8

 。84+68)+32=84+(68+32)

  75+(48+25)=(75+28)+48

  2、第二關:大顯身手

  在途中,小熊遇到了麻煩,它想把樹上的蘋果摘下來,可是它必須答對問題,才能拿到蘋果,你能幫助它嗎?

  相加等于100?

  3、第三關:勇奪第一,想想做做4

  38+76+2438+(76+24)

  全班男生完成第1題,女生完成第2題。

  提問:為什么每組兩道題的得數相同?哪種方法簡便,為什么?

  觀察(88+45)+1245+(88+12),哪題運算簡便。

  小結:可見,合理地運用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設計意圖:幾個層次的練習,為學生提供了具有價值的學習內容,開放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思維含量,學生在觀察辨析中比較,在思考對比中升華,促進學生靈活地理解和掌握知識。

  (六)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應用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有時可以使計算簡便。下一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

  設計意圖:及時總結、鞏固所學知識。使學生在自己的整理總結中再次鞏固了本節課的重難點。同時為學生以后的學習作好了鋪墊。

數學說課稿13

  “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又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因為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分數概念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不容易一次學好。所以,分數的知識是分段教學的,本單元只是“初步認識幾分之一”。認識幾分之一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后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節新課,往往是從舊知識引入,關鍵是要牢牢抓住舊知識與新知識的切入點,“分數的初步認識”必須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學一開始,我先讓學生拍掌回答把4個蘋果和2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分幾個?把4個蘋果、兩個蘋果“平均分”成兩份后,每一份的個數可以用整數表示。把1個蘋果平均分成兩份,學生就無法用拍掌回答,就問老師半個怎么拍啊!于是我就抓住機會由此引入新課。從上課的情行來看這方面做的是比較成功的,通過拍手使得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上來,而且使課堂的氣氛變的很好,對整堂課的教學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教學四分之一時我先確定操作要求,把一張正方形紙對折兩次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然后學生操作。由于實踐目的明確,方法得當,把學生的認識推向深入,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折法,課堂上出現了三種類型正確折法,又請學生觀察教師的另一種折法,并提問:所表示的部分是這個正方形的四分之一嗎?這時不失時機的引導學生分組進行討論。為什么折的方法不同,形狀不同,但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呢?學生按說出:因為把這張紙都“平均分”成了四份,

  所以每一份就表示這張紙的四分之一。如果分成四分的大小不相等呢?它不是平均分,就不能用分數表示,這樣就突出了分數概念中相當重要的前提“平均分”的概念,為以后學習分數的意義奠定了基礎。但是在教學之中也有一些使我感到遺憾的事,在教學四分之三時我把圖畫成了八分之五,當有學生說老師可以把每個小正方形再平均分成兩份,應該是八分之五。我才發現少圖了一半,沒有對這個聰明的學生加以表揚,而是直接把少圖的地方補了上去,錯失了一個非常好的機會,說明在實際的教學之中還缺乏一定的教學機智。

數學說課稿14

  說教材:

  新《綱要》明確提出幼兒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體現: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而好奇心和想象力又是幼兒主動學習動力。為了引發他們強烈的學習動機,利用玩具和游戲寓教于樂,是幼兒最容易接受,最樂于參與的一種學習模式。因此我選擇了游戲性較強的《數學宮》,本次活動撇開了以往數學活動枯燥乏味的特點,整個活動以游戲的形式貫穿幼兒通過刺激性的闖關游戲,使幼兒進一步的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

  說目標:

  本次活動我設計了兩個目標,

  目標一是:復習10以內的加減法,能準確的進行運算。

  目標二是:發展幼兒的靈敏性,培養幼兒良好的游戲秩序。

  說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目標一既是活動的重點也是活動的難點。

  說準備:

  本次活動需要準備的材料有:胸飾24份,每份胸飾上有算式題,彩旗3面(上面有數字)數學宮牌子,停車場標志,皺紙,1--10數字卡24張(貼在停車場,請幼兒對號停車),每人一套數字卡(1--10),白紙,記號筆,卡片3張(用于寫闖關的要求,貼在每一關的入口)

  說過程:

  本次活動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導入游戲,由老師提議"今天的天氣真好啊,讓我們開著汽車一起到數學宮玩玩吧!幼兒隨著老師的話,聽著輕快的音樂進入活動室,進入活動室后,老師提要求,"讓我們把車停到停車場吧,小朋友胸口算式的得數就是你的車位號,千萬別停錯!"車子停好后老師帶著幼兒一起進入數學宮。

  第二部分是闖關游戲:請配班老師模仿錄音說:"歡迎來到數學宮,請闖第一關:對暗號。老師打開第一關的要求卡,和幼兒一起看看第一關的要求是什么,即老師說一個數,小朋友對一個數,兩數合起來的數是小旗幟上的數,這樣就能順利闖關。這一關我設計了3面小旗幟,幼兒答對后進入第二關。進入第二關時,再請配班老師說"小朋友你們真棒!歡迎進入第二關:占圈。"這樣可以激發幼兒的強烈的探索欲望,進入第二關后,老師再次打開要求卡,讀出要求卡中的要求:老師說題目,小朋友心算出答案,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去占對應得數的圈,這個游戲可根據時間反復多次。第二關結束后,請配班老師說出第三關的名稱"小朋友你們真能干,快快來闖最后一關吧!第三關:看誰寫的多。老師帶小朋友來到第三關的場地上,打開要求卡和幼兒一起讀要求:聽一個數,請你寫寫有哪些算式的得數等于它 ,請小朋友把算式寫在事先準備好的白紙上,然后老師逐個檢查,這一關相對來說比較難,因此不要求小朋友把所有的算式都寫出來,能寫幾個就寫幾個。

  第三部分是結束部分,祝賀小朋友們闖關成功。博士爺爺啊在教室里給你們準備了很多禮物,小朋友開好汽車跟我一起去拿吧。小朋友聽音樂離開活動室。

數學說課稿1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題是新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教科書七年級·下冊·第六章·第二節“平方根”第二課時的內容。是在七年級學習了乘方運算的基礎上安排的,是學習實數的準備知識。運算方面,在乘方的基礎上以引入了開方運算,使代數運算得以完善。因此,本節課是有助于了解n次方根的概念,為今后學習根式運算、方程、函數等知識作出了鋪墊,提供了知識積累。

  2、教學目標

 、拧⒅R與技能

  幫助學生了解平方根的概念,會進行有關平方根的運算;理解算術平方根與平方根的聯系和區別。

  ⑵、教學思考

  在具體問題中抽象出平方根的概念,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解決問題

  通過舉例使學生明確平方根是靠它的逆運算平方來進行,發展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取⑶楦袘B度與價值觀

  通過主動參與使學生勇于面對困難并能夠解決困難,發展合作交流意識。

  3、教學重點、難點與關鍵:

  重點: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質難點:平方根的概念和表示的理解。

  關鍵:求平方根(即開平方)運算要靠它的逆運算平方來進行。

  二、學情分析

  根據教學中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我從學生現有知識基礎、學習現狀等方面分析。

  1、學生的現有基礎

  在“平方根”的學習中,學生在七年級時已學過了乘方的運算,上節課又學習了算術平方根的運算,初步理解了根號的表示,有助于本節的學習活動進行。

  2、學習的現狀

  此階段的學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強烈的“自我”和自我發展的意識,因此對新鮮事物或新內容特別感興趣,但缺乏學習的方法。

  三、說教法與學法

  教法:

 。1)情境教學法:目的就是使學生盡快“走進課堂”,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思考.

 。2)對比教學法:即把新舊知識,把二次方與平方根的概念,計算過程等對比起來進行教學.即使他們掌握了概念的本質,又完善了學生的知識結構,從而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

 。3)經驗交流法:即使學生在獨立練習、思考的基礎上,學會與人交流,與人合作,經驗共享.

  學法: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我們應該把過程還給學生,讓過程與結果并重。新課程也強調學生的學習應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據此學生的學法我定為小組交流合作法和自主學習法.這樣,既能形成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學習氛圍,又能為學生搭建一個展示個人魅力的平臺.

  四、教學程序:

 。ㄒ唬﹦撛O情境,激發興趣

  首先,我動畫的形式,用多媒體示出問題情境:

 。1)()2=9,()2=9;()2=0.64,()2=0.64.

  (2)如果一個正數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這個正數x就叫做a的;

 。3)如果一個數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這個數x就叫做a的。

  總結得出平方根的概念:如果一個數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這個數x就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二次方根)。這樣的設計,其目的是通過填空,與算術平方根比較引出平方根的概念,溝通二者之間的關系,與乘方相結合,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

 。ǘ┖献鹘涣,理解概念

  1、填空:

 。1)32=(),(-3)2=(),22=(),(-2)2=(),02=()

 。2)()2=&

  nbsp;9,()2=4,()2=0(3)有沒有一個數的平方等于負數的?

  2、想一想

  (1)正數的平方根有()個,它們互為();(2)0有()個平方根,它是();

 。3)負數______平方根(填“有”或“沒有”)

 。ㄈ┚C合訓練,突出重點

  1、出示例3求下例各數的平方根:

  (1)64;(2);(3)0.0004;(4)(-25)2;(5)11

  2、為了加深對平方根的理解,我出示課本P42頁“想一想”:

 。1)()2=();()2=();()2=()(2)對于正數a,()2=()

 。ㄋ模┱n后小結

  (五)作業P47第3和第4題

  五、板書設計平方根

  平方根概念:……例3:---------------

  開平方概念:……解:(板演詳細解題過程)……

  法則:……

  六、設計說明:

 。ㄒ唬、指導思想:

  依據學生已有的基礎及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遵循現代教學思想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在教學中讓學生在學習知識技能的同時,注意數學思想方法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思想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個人品質;使學生體驗數學的“實踐第一”和數學來源于實踐,又服務于實踐的思想。

  (二)、關于教法和學法

  采用啟發式教學法及情感教學,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用實例和生活語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節學習情緒,讓學生在乘方運算及其逆運算及平方根性質法則的比較中主動發現問題;應用數學思想方法分析討論,解決問題;在練習訓練中提高解題能力,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同時,采用媒體輔助教學,增大教學密度,更好地揭示了問題的本質,突破教學難點,提高教學效率。(三)、關于教學程序的設計

  在教學程序設計上,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突出以下幾個注重:

 、僮⒅啬繕丝刂疲嫦蛉w學生,啟發式與探究式教學。

  ②注重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體驗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

 、圩⒅貛熒g、同學間的互動協作,共同提高。

 、茏⒅刂芙y一,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掌握方法,靈活運用。

【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數學的說課稿02-22

數學《數學廣角》說課稿模板07-13

小學數學《數學廣角》說課稿02-13

“用數學”數學說課稿03-20

數學比的認識說課稿11-12

數學《數軸》說課稿10-27

《用數學》說課稿08-05

數學統計說課稿06-26

數學說課稿05-31

《數學樂園》說課稿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