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長方體和正方體》數學說課稿

時間:2023-06-20 15:20:19 曉怡 數學說課稿 我要投稿

《長方體和正方體》數學說課稿(精選16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數學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長方體和正方體》數學說課稿(精選16篇)

  《長方體和正方體》數學說課稿 1

  一、教材分析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過去初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礎上,進一步教學的。這是學生比較深入地研究立體幾何圖形的開始。由研究平面圖形擴展到研究立體圖形,是學生發展空間觀念的一次飛躍。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幾何圖形。通過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可以使學生對自己周圍的空間和空間中的物體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是進一步學習其他立體幾何圖形的基礎。

  為了使學生較好地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間觀念,教材強調要學生自己多動手。除了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量一量,來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以外,還要求學生動手用硬紙板做一長方體和正方體,這樣既鞏固了所學的知識,也為后面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做了準備。

  二、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三、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四、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2、能力目標:能識別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實物,會看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直觀圖,會用直尺測量長方體的長、寬、高。

  3、情感目標:通過操作、觀察、想象等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滲透學習目的性教育。

  五、教學用具

  長方體、正方體的實物、框架、火柴盒、電腦課件。

  六、教學流程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逐步形成空間觀念,教學中我從復習平面圖形入手,然后認識立體圖形,進而認識長方體、正方體。這樣有利于學生分清長方形和長方體的概念,便于學生逐步形成有關立體圖形的空間概念。然后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量一量,畫一畫來具體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并抽象概括出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最后,讓學生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用集合圖形表示它們的關系。

  在創新應用上,我讓學生動手用硬紙板做一長方體和正方體,并實際進行測量。通過做一做,擺一擺,說一說,練一練等方式,鞏固所學的知識,加深學生的理解,同時又教給了學生認識事物的方法,從而大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圓滿完成本節課的教學。

  《長方體和正方體》數學說課稿 2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長方體和正方體》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47~49頁的內容。

  2、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長方體和正方體是在前面的平面圖形的基礎上編寫的,在這一單元主要分成四塊: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征、表面積、體積及體積單位和容積。從直觀形象的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需要借助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因此空間感知能力的培養也是這一單元的教學目標。

  整理復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意義,表面積的計算,體積的概念和常用的體積單位。單位進率等知識間的聯系與區別,使其知識系統化。因此,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表面積的計算必須掌握熟練。

  通過學生聯系生活事例復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知識,應用這些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通過整理復習,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知識來源于實踐、用于實踐的道理,學習一些復習整理的方法。

  這部分教材是對長方體和正方體進行全面系統的整理和復習。幫助學生梳理知識網絡,復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概念、表面積、體積計算公式是為今后的圓柱體,圓錐體,甚至更復雜的形體知識打下扎實的基礎。

  3、教學目標的確定:

  經歷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系統化的整理,加深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征,區分清表面積和體積的不同。理解它們的意義,熟練地運用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要在復習整理知識的過程中,學習復習整理的方法,通過學習知識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逐步形成他們的空間觀念。

  4、教材編排特點:

  這部分教材的編排可分兩部分,即長方體和正方體知識的整理過程和知識的應用過程。

  5、本節課的重難點:

  幫助學生梳理長方體、正方體知識,使之系統化。理解提體積和表面積的意義,并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從感性認識出發,經過思維活動上升到理性認識。

  6、教學目標:

  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查漏補缺,綜合所學知識,是學生獲得整體認識。在能力及情感態度方面,不僅讓學生復習鞏固所學知識,并且能聯系生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達到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目的。

  (1)、經歷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系統化的整理,加深對長方體正方體的形體特征的認識,分清表面積和體積的概念,能熟練地掌握形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容積)的計算,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通過學生觀察想象能力、討論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豐富對現實形體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培養學生知識的自我總結能力。

  (3)、初步學會用形體知識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學生應用意識、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通過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相關,使學生形成積極參與數學教學活動,并積極與人合作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與勇氣。

  二、說教法

  在教學中長方體、正方體復習整理的教學,采用情景教學法。從李老師要搬家,她家的小金鯨魚也要搬家這樣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入手引出問題。解決問題。直到小金魚住進新家,欲通過這樣一條主線,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從中解決一系列問題。讓學生親自動手整理有關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體積、容積讓學生通過計算,區別表面積、體積、容積三個概念,物體的表面積、體積發生變化的規律。因此根據本節課的特點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是:

  1、有目的的運用情景教學法。創設有趣的童話故事引入新課,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2、我擬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親自經歷知識的整理過程,讓學生觀察比較,從而發現它們體積和表面積的不同。

  3、利用多變的練習,加深學生對公式的理解,注意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由簡到繁。

  3、注重學法的直到。教給學生復習整理的方法。

  4、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引導學生獨立地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5、自主解決問題。通過又層次的拓展練習,讓學生的自主解決問題,從學習過程中體會成功的快樂。

  三、說學法

  課堂教學中,不是老師單純地傳授知識,而是在老師的指引下,讓學生自主學習。因此要把教法融于學法中,在學法中體現教法。

  本節課的教學,使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

  1、以學生自學為主,教給學生復習整理的方法。

  2、找出知識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并能聯系實際,區別運用。

  3、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及概括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對本節課的教學,我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激情引入:

  從李老師要搬家,她家的小金鯨魚也要搬家這樣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入手引出問題。目的是:讓學生自主整理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教給學生不同的復習整理方法。

  同學們,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李老師要搬新家了。你們替老師高興嗎?可李老師家的小金魚和小烏龜有了意見。(播放課件,小金魚和小烏龜的話),要想幫小金魚和小烏龜做一個合適的家,我們要知道哪些知識。(長方體的長寬高,正方體的棱長,長方體或正方體的特征),那么,這節課我們就來整理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

  一節課教學效果如何,與學生學習的`心理狀態有關,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我聯系實際生活中經常遇到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問題,揭示課題,激勵學生上進好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地探究新知。

  通過以上復習,鞏固了舊知識,使學生獲得整體系統的認識,同時為下面的內容做好了鋪墊。

  (二)回憶整理,實施教學目標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1)學生口答特征,教師適時板書,不完整的請同學補充完整。

  (2)課件介紹其他兩種整理方法。文字整理法和框架式整理法。閱讀兩種整理方法。

  以后,我們在整理知識的時候,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整理。

  我們已經知道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那么給他們做一個家,我們還要知道什么知識?下面我們請設計師和我們一起給小金魚和小烏龜設計家。

  2、整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的知識。

  要給小金魚和小烏龜做一個家,我們還要知道些什么知識?(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和體積的知識)

  下面我們用自己喜歡的整理知識的方法來整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1)四人小組合作整理,并記錄下來。一小組板演

  (2)集體交流合作整理的成果,并將不完整的補充完整。

  教師重點重復強調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并板書課題。

  展示其他的整理方法。并評一評哪個小組整理的最好,最完整。

  (3)基本練習

  課件出示小金魚和小烏龜的家

  看課件,男同學幫小金魚算出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和體積。女同學幫小烏龜算出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和體積。

  集體訂正,說一說為什么要這樣列式。

  為了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課堂留給學生學習的空間,以小組合作板演、搶答等形式,有效的調控以改善學生的學習。

  (三)總結全課,深化教學目標

  深化練習

  1、小法官

  逐個出示五道判斷題,一一用手勢判斷并說明理由。

  (1)、長方體水箱的三條棱就是它的長寬高。

  (2)、如果制作的水箱是棱長為6分米的正方體,它的表面積和體積一樣。

  (3)、一根長方體木料長2米,橫截面是面積8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這根木料的體積是16立方厘米。

  (4)、體積就是容積。

  (5)、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2、快樂ABC

  相信大家做完了快樂ABC后,很快能幫它們做出一個合適的家。

  1、如果做的魚缸的長8分米,寬6分米,高是4分米,它的最大占地面積是()平方分米

  A24B48C32

  2、把一塊長方體木頭鋸成兩個小長方體后表面積比以前()

  A減少了B增加了C不變

  3、如果正方體魚缸的棱長之和為36厘米,它的體積是()立方厘米

  A27B3C9D12

  3、小金魚回家了

  如果在魚缸中加入15升的水,水面的高度應是多少分米?

  獨立計算,集體訂正時一人說說是怎么想的。

  4、小金魚回到它的新家,發現水面上升0.4分米,你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

  小金魚占了多大的空間?

  教師適時播放課件,獨立思考,如果不會的同桌可以商量。

  集體訂正,一名同學給大家講解。

  5、智力大比拼

  學有余力的同學完成。

  2、教師總結。

  這樣設計目的對新知識進行一次全面的回顧,梳理,內化的過程,同時培養學生總結概括能力。

  (1)請你們說說這節課你們認為自己有什么收獲呢?

  (2)你還有什么問題嗎?學生質疑問難。

  (3)你認為誰在這節課表現的好呢?

  結合板書,引導學生說出本課所學的內容,我是這樣設計的: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有什么問題是你知道了的,有什么是你不知道的或者是還不清楚的,要向其他人請教的。然后教師歸納,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新知識的得來是通過已學的知識來解決的,以后希望同學們多動腦,勤思考,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好多問題需要利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的,望同學們能學會運用,善于用轉化的思想來武裝自己的頭腦,思考問題。

  《長方體和正方體》數學說課稿 3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冊教科書第31~33頁的內容,完成“做一做”中的題目和練習七的第4~7題。

  2、教學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圖形,在認識了一些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立體圖形,是學生認識上的一次飛躍。在第二冊的認識圖形中,雖然已經接觸到長方體和正方體,但那只是直觀形象的認識,要上升到理性認識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本單元前幾課時已經基本上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性質,學習了表面積的計算,掌握了體積的概念和常用的體積單位。這節課要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認識體積公式的來源,掌握公式的意義和用法。

  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是學習體積單位進率的基礎,更是以后學習容積的基礎。因此,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必須掌握熟練。

  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通過學生聯系實際的操作活動,學習一些測量計算知識,可以幫助學習在今后的生產和生活中,實際測量和計算一些物體的體積,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通過學習體積的計算,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知識來源于實踐、用于實踐的道理,學習一些研究問題的方法。并且對學習空間觀念的形成有著重要的意義。

  3、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前面所述,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是今后繼續學習幾何知識的基礎,因此,本節課應當讓學習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的來源,理解它的意義,熟練地運用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要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學生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樹立“實踐第一”的觀點,學習一些研究問題的方法,通過學習知識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逐步形成他們的空間觀念。

  4.教材編排特點:

  本節教材的編排可分兩部分,即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

  長方體體積計算的教學,采用直觀教學法。要求學生用若干個體積單位(1立方厘米)擺成一個長方體,通過這樣從整體到部分,從部分到整體的認識過程,讓學生認識到一個長方體可以看作若干個體積單位組成的。再啟發學生觀察思考長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寬、高的關系,得出計算長方體體積的文字公式: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和字母公式:V=abh。最后是指導運用公式,解答例1。

  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是利用長方體體積計算的過渡得來的。通過讓學生復習正方體的長、寬、高都相等,都叫做棱長的知識,直接得出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同時講解a3表示的意義。最后指導運用,解答例2。本課知識結構的編排具有一定的科學性,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5.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兩部分內容應當以第一部分為重點。長方體的體積計算中,重點是理解體積公式的.意義并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難點是理解公式的意義。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關鍵是通過反復操作,了解公式的來源,從感性認識出發,經過思維活動上升到理性認識。

  二、教法和學法的選擇

  教法和學法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教師的“教”應適應學生的“學”,而學生的學又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教學方法應當滲透在教學過程之中,要附合知識的科學性,還要適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才能使學生理解并掌握知識。

  1.要有充分的直觀操作。

  學生思維的特點一般的是從感性認識開始,然后形成表象,通過一系列的思維活動,上升到理性認識。本課的教學采用直觀操作法,是一個重要的環節。

  2.啟發學生獨立思考。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引導學生獨立地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操作的基礎上,讓學生觀察、分組討論:每排個數、每層排數、層數是長方體的什么?長方體的長、寬、高與它的體積有什么關系,是總結公式、理解公式的重要途徑。

  3.講練結合。

  本節課教學內容分為兩部分,學完長方體的體積,做完例1,可以出一組練習題,讓學生熟練掌握長方體的體積公式。然后教學正方體的體積,做完例2以后再出示一組練習題,讓學生熟練掌握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最后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簡單的總結,再讓學生進行綜合練習。

  4.充分運用知識的遷移規律,引導學生掌握新知識。

  學習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時,可以把長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直接遷移過來,讓學生獨立地得出正方體的體積公式。

  三、教學程序設計

  (一)復舊引新,創設情境

  任何新知識都是在原有知識系為依托,因此在復習中我設計的習題是為本課做好鋪墊。

  1.什么叫體積,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什么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教師出示體積單位的模型)

  完成此題,使學生進一步樹立空間觀念,為這一節課做好鋪墊。

  2.有了體積單位,我們就可以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投影出示)

  問:①這個長方體你能算出它的體積是多少嗎?

  ②將它切成棱長是1厘米的小正方體,數一數這個長方體是由多少個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組成的,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用投影出示)

  小結:把長方體切成棱長1厘米的小長方體,可以數出它的體積。

  (二)、激情引趣,揭示課題。

  一節課教學效果如何,與學生學習的心理狀態有關,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我聯系實際生活中經常遇到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問題,如果要生產電視機、電冰箱的包裝箱,必須知道電視機、電冰箱的體積。如果要計量一池水的體積,還能切開數嗎?“切開數”這種方法在實際生活中是行不通的。那么怎么辦?這就是今天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揭示課題,激勵學生上進好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地探究新知。

  (三)、操作想象,推導公式。

  1.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根據這一特點,先利用直觀學具,引導學生進行直觀操作、思考,并且具體操作、思維和語言表達緊密地結合起來,然后逐步脫離操作直觀,利用表象逐步抽象化。具體的過程是:

  師用投影出示長方體

  (1)請同學們拿出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出這個長方體,擺的時候思考,①每排擺了幾個?②每層擺了幾排?③擺了幾層?④一共擺了多少個?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2)學生操作思考,教師出示表格,如下

  長方體總個數每排個數每層排數層數

  ①

  ②

  ③

  (3)學生口答結果,師依次板書在表格中。

  (4)前面說過,有多少個體積單位,體積就是多少,所以可以用“體積”代替“總個數”(教師在“總個數”下板書“體積”)

  (5)想一想,怎樣才能很快知道總個數?

  2.教師出示長方體。

  請同學們還用剛才的小正方體擺出這個長方體,擺的時候思考,每排擺幾個?每層擺了幾排?擺了幾層?一共擺了多少個?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你是怎樣很快算出總個數?

  3.通過以上兩次操作,想一想:①每排個數,每層排數,層數與總個數間有什么關系,引導學生總結出:總個數=每排個數×每層排數×層數②如果每排擺6,每層擺4排,排5層,擺成的長方體含有多少個小正方體,它的體積就是多少。讓學生口答,通過學生動手操作,首先吸引學生,刺激感官,啟迪思維,提高興趣,也是引導學生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程。

  (四)、依據規律,歸納公式。

  為了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我引導學生觀察長方體,分組討論下面問題:

  ①每排個數,每層排數,層數是長方體的什么?(長、寬、高)

  ②通過上面的實驗,你發現長方體所含體積單位的個數與它的長、寬、高有什么關系?

  學生各抒已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總結出:總個數=長×寬×高,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如果用“V”表示長方體的體積,用“a、b、h”分別表示長方體的長、寬、高。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可以寫成V=abh。進一步讓學生默記公式,指名說一說求長方體的體積,必須要知道什么條件?通過引導學生得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讓學生計算例1。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通過計算使學生正確熟練地掌握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最后把例1填完整。

  (五)、利用關系,類推公式

  教學的成功與否從反饋信息中去判斷,通過練習及時反饋,進行矯正,有效的調控以改善學生的學習,優化教學過程,我設計了下表,要求學生口算長方體的體積。

  長方體長(厘米)寬(厘米)高(厘米)體積(立方厘米)

  ①421

  ②432

  ③444

  讓學生口答后,提問:3號長方體的長、寬、高有何特點?這種長方體又叫什么?它的體積怎樣計算?為什么這樣算?學生進行討論,交流,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正方體的體積公式。

  正方體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如果用V表示正方體的體積,用字母“a”表示棱長,求正方體的體積的公式應該是什么?V=a·a·a,也可以寫成a3讀作a的立方,表示三個a相乘,不要誤認為а與3相乘。寫“а3”時,3寫在a的右上角。要寫小些,所以正方體的體積公式一般寫成:

  V=а3

  這樣的教學是加強新舊知識的銜接,使學生感覺新知識不新,新知識不難,實現平穩過渡,使學生樹立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信心,讓學生獨立完成例2,教師巡視,注意學生把“53”是否寫正確,解答后集體訂正。

  (六)、鞏固練習,運用公式。

  練習是數學中教學鞏固新知,形成技能,發展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手段,為了加強學生的理解,使學生能正確運用公式,我設計了多層次的練習:

  1.通過讓學生完成教科書第33頁的“做一做”的第一題,先讓學生動作操作,這樣有助于學生理解長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寬、高的關系,記住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

  2.做第33頁“做一做”的第二題,先學生獨立完成,這道題是鞏固剛學過的“立方”的知識,要使學生弄清,什么情況下可以寫成一個數的立方,一個數立方應該怎樣計算。做題時,如果發現學生把3個相同數連加與連乘混淆起來,教師應及時糾正。

  3.完成練習七第1題,讓學生運用公式計算。

  4.完成練習七的第7題,要注意這道題算式的運算順序。

  5.教師出示火柴盒,計算出它的體積。

  問:這個火柴盒沒有數量該怎樣計算?學生明確應量出它的長、寬、高后,讓學生動手量一量并計算。這樣設計,既能使學生加深對計算長方體的計算方法的掌握,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七)、全課總結。

  (1)讓學生說說這節課學習了什么?

  (2)教師總結。

  這樣設計目的對新知識進行一次全面的回顧,梳理,內化的過程,同時培養學生總結概括能力。

  ㈦作業。練習七的第5題。

  附板書設計: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

  長方體總個數=每排個數×每層排數×層數

  體積長寬高

  143112

  243224

  3645120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abhV=a·a·a

  V=a3

  《長方體和正方體》數學說課稿 4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一、說教材《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十冊第三單元的教學內容。本課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礎上,第一次學習立體幾何圖形的有關知識。幾何知識具有很高的抽象性,而這節課又是學生初次較深入研究立體幾何圖形,因此有一定難度。根據本節課的內容和小學生形象思維空間薄弱的特點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使學生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長、寬、高。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看立體圖形的能力。并逐步形成空間觀念。

  3、情感目標;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難點是讓學生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棱、頂點的特征,認識其長、寬、高,教學難點是讓學生初步建立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空間概念。

  二、說教法、學法針對幾何知識教學的特點,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以及小學生空間觀念薄弱的特點,我打算采用講授法、觀察發現法,以及分組討論合作探究的形式進行教學,并運用多媒體輔導教學。

  為了使學生較好地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間觀念,除了讓學生通過,來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以外,讓學生在觀察實物的基礎上,通過動手操作,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量一量,做一做來學習新知,同時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生活中的物體(有禮品盒、煙盒等)

  同學們,你們看,屏幕上都展示了哪些物體,這些物體是什么形狀的?

  學生回答

  教師肯定:對,它們都是長方體。

  多媒體展示長方體圖形。

  這些物體的大小不同,可它們都是長方體。今天我們就來進一步認識長方體。

  (通過對現實生活中物體形狀的觀察,抽象出長方體的圖形,使學生了解到生活中很多物體的形狀都是長方體。教會學生用數學眼光去觀察生活。)

  (二)、探究新知

  1、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請拿出你準備的長方體,閉上眼睛摸一摸,看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摸

  學生匯報自己的發現

  教師拿出長方體模型,邊摸邊說明:同學們們的發現可真不少,長方體上平平的面,我們把它叫做長方體的面;兩個不同平面相交的一條邊,叫做長方體的棱;這個尖尖的點也就是三條棱相交的一點就是長方體的頂點。

  (在這里讓學生閉上眼睛動手摸長方體,讓學生更加深刻直觀認識了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

  2、研究長方體的特征

  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體,那么,長方體的面、棱、頂點都有什么特征呢?

  下面我們首先來研究長方體的面有什么特征?

  出示學習提綱,請學生根據提示來研究長方體的面

  1、長方體有幾個面?

  2、這些面是什么圖形?

  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學生研究完了,可以和同桌交流

  學生反饋自己的研究成果,學生能回答出:長方體有6個面,這些面都是長方形,相對的面相等。展示特殊的長方體:有2個面是正方形

  教師利用課件進行總結

  長方體有6個面,這些面是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正方形。相對的面相等。

  同學們剛才合作的非常認真,下面自己拿出自己的長方體研究一下棱有什么特征?

  出示學習提綱:

  1、長方體有幾條棱?

  2、哪些棱長度相等?

  學生研究

  挑學生反饋:長方體有12條棱,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那么,這些同學研究的對不對呢?

  動畫演示,教師總結;長方體有12條棱,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我們研究完了長方體的面和棱,那長方體有幾個頂點呢?

  出示學習提綱,學生研究、反饋

  教師利用多媒體進行總結

  長方體有8個頂點

  (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比一比等活動,引導學生認識了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的特征,從而讓學生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

  剛才我們把三條棱相交的一點叫做頂點,那么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分別叫什么呢?

  同學給三條棱起名字

  教師總結: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認識長方體直觀圖

  師:下面請同學們再次拿出長方體學具,將它放在眼前的不同方位,觀察:你看到了長方體的幾個面?都是什么圖形?學生反饋(1個面、2個面、3個面。有長方形、平行四邊形)

  同學們觀察的`非常細致。(電腦演示直觀圖)我們在作圖時,除了前面和后面外,其它各面都畫成平行四邊形,但實際上是長方形。看不見的棱用虛線來表示。

  (從實物中抽象出幾何圖形,有效地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也教給學生識圖的方法。)

  師:想一想:如果將長方體的長、寬、高調整,使長、寬、高相等,會得到什么形體呢?(教師演示將長方體變成一個正方體)它也叫立方體。

  出示魔方:它有什么特征呢?能不能用研究長方體特征的方法去觀察思考?

  出示自學提綱:

  1、正方體有幾個面?大小怎樣?

  2、正方體有幾條棱?長短有什么關系?

  3、正方體有幾個頂點?

  學生反饋

  教師總結

  (學生對長方體特征有一定認識后,運用遷移規律,自學歸納正方體特征。)

  誰來說一說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學生先同桌互說、然后挑學生反饋

  教師總結:正方體是長、寬、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長方體。我們可以用集合圖表示它們的關系。

  多媒體演示

  (三)、反饋練習

  1、說出下面每個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長、寬、高。

  2、下圖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是由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的,它們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3、用一根鐵絲圍成一個棱長3分米的正方體框架,這根鐵絲長多少分米?

  (通過練習,進一步加強了學生的識圖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

  (四)、整理回顧

  想一想,我們這節課研究了什么?你的收獲是什么?

  學生說

  四、說板書設計

  本節課的板書設計簡明扼要,清晰地將本課的內容傳遞給學生,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長方體和正方體》數學說課稿 5

  一、教材分析

  1、說課內容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是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概念和例1以及練習六的第1—4題。

  2、教材簡析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數學第十冊第二單元第二小節的內容,它是在學生認識并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安排了3個例題,使學生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有關知識,本節課只要求學生學習例1,掌握長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教材先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把一個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的6個面展開,幫助學生認識表面積的概念。接著通過例1,教學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并通過練習,鞏固、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概念。

  2、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3、會用長方體表面積計算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培養學生概括能力、推理能力。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探索精神。

  3、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情感目標: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體驗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4、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5、教學難點

  根據給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確定每個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

  6、教學準備

  學生每人準備一個長方體和一個正方體紙盒,一把剪刀。

  教師準備一套多媒體課件。

  二、教法、學法

  本課時依據現代認識科學理論及新課程標準倡導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在教學中教師運用創設情境,引入探究式的教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以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通過動手操作、觀察、討論等方法主動地獲取知識。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與他人合作意識,學會探究問題的方法。

  三、教學設計

  本節課,我的基本教學思路是:通過“創設一個情境,進行兩次探究活動,設計三組層次訓練”的教學步驟,通過六個環節來完成教學任務,達成教學目標。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豐富的生活場景;一些長方體、正方體紙盒;漂亮的禮品盒。)

  教師讓學生觀察,然后提出問題:

  ①前面我們看到的主要是什么形狀的物體?

  ②單獨出示一個漂亮的禮品盒(出示圖:長6厘米、寬5厘米、高4厘米)。

  學生指出長方體的長、寬、高。

  教師指出小紅想做一個這樣的紙盒,可她不知道至少需要多少硬紙板,同學們,你們知道嗎?

  2、動手操作,理解概念

  這次探究活動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學生剪一剪、看一看、想一想概括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概念。首先教師用課件示范,把一個長方體紙盒沿棱剪開,再展開,看看展開后的形狀然后讓學生自己動手剪開一個長方體紙盒和一個正方體紙盒,展開放在桌上。(學生在剪的時候,教師巡視,進行指導)

  當學生都把展開的圖放在桌上時,教師讓學生用“上、下、前、后、左、右”六個字標明6個面。把標得又快又好的學生作品貼在黑板上,然后指著黑板上兩個展開圖,引導學生概括出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概念。(揭示課題并板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接著,讓學生觀察展開后的圖形,思考兩個問題:

  ①在長方體中哪些面的面積相等?

  ②每個面的長和寬與長方體的長、寬、高有什么關系?

  3、合作交流,掌握方法

  這次探究活動的主要有兩項任務:一是通過學生觀察思考根據給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指出每個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二是通過學生合作、交流總結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出示例1,學生讀題后,明確這道題就是求長方體的表面積,然后出示想的過程,提出要求:同桌合作、討論,完成P26例1下面想的過程。

  抽生匯報,并說說每個面的長、寬各是多少,同時,課件在長方體圖中進行閃爍。

  接下來,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總結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最后,把學生的不同方法,特別是下面三種方法板書出來(課件出示)

  ①6×5+6×4+5×4+6×5+6×4+5×4

  ②6×5×2+6×4×2+5×4×2

  ③(6×5+6×4+5×4)×2

  并試著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說出算式的理由。

  接著引導學生對這三種方法進行比較,得出簡便的解法。

  4、引導總結,歸納學法

  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概念和表面積計算方法進行總結,讓學生發現剛才的學習主要是通過動手操作、小組合作交流進行的`,從而實現對學習方法的歸納。

  5、分層訓練,鞏固運用

  第一層次——導練:(課件出示)練習六第1、2題,主要解決長方體每個面的長和寬是多少

  的問題。

  第二層次——議練:練習六第3題,P26“做一做”用兩種方法計算,主要鞏固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第三層次——自練:P28第4題,主要讓學生運用剛學過的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6、結合板書,全課總結

  (出示板書并簡單進行說明)教師結合本課時板書,引導學生總結本課時主要內容。學生回顧學習情況,質疑解疑,教師肯定學生優點,提出希望。

  本節課的教學,通過合理地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巨大優勢,使靜止的變為動態的,復雜的變為簡單的,抽象的變為具體的,有效地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顯示了教學過程,啟迪了學生思維。通過“創設一個情境,進行兩次探究活動,設計三組層次訓練”的教學步驟,安排六個環節來完成教學任務,達成教學目標。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既理解了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意義,又掌握了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還學到了學習的方法,享受了數學學習的樂趣。

  《長方體和正方體》數學說課稿 6

  活動準備:

  1、長方體、正方體的禮盒若干。

  2、正方體、長方體平面圖。

  3、作業紙若干。

  長方體和正方體教案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以新年快要到了,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許多的禮物,激發幼兒的興趣。

  二、幼兒辨別長方體、正方體。

  1、教師根據禮盒講解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

  2、請幼兒重申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進行鞏固。

  三、讓幼兒學會數。

  1、出示擺好的長方體和長方體禮盒。

  2、教師和幼兒共同數一數是幾個。

  3、重新擺好再讓幼兒數(連續進行幾次)。

  四、讓幼兒自己擺一擺,數一數。

  五、出示平面圖數一數。

  1、教師幼兒共同數一數。

  2、幼兒自己數一數。

  六、學會記錄。

  1、讓幼兒把自己所數的個數記錄到作業紙上。

  2、教師點評,共同數一數。

  長方體和正方體教案活動目標效果:

  1、根據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會辨別長方體和正方體。

  2、學會抽象的數和記錄長方體和正方體個數。

  《長方體和正方體》數學說課稿 7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能正確地認識正方體與長方體的名稱及特征。

  2、能在活動中培養自己的觀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3、使在探索活動中提高對認識立體圖體的興趣。

  4、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5、能與同伴合作,并嘗試記錄結果。

  活動準備:

  正方體、長方體制作材料紙若干張,正方體、長方體積木若干塊。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觀察兩張制作材料,講述異同。“小朋友看老師帶來了兩張紙,請你仔細觀察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點:都有6個圖形組成。不同點:一張紙上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組成。還有一張紙上有正方形和長方形組成。)

  2、幼兒操作活動。

  “今天老師就要請小朋友用這兩張紙來變魔術,怎么做呢?”

  (1)介紹制作形體的方法。

  出示示意圖,教師簡單講述制作方法。

  (2)制作后講述異同,介紹形體名稱。(正方體、長方體。)“你們做的兩件東西像什么?“(積木、盒子)“它們一樣嗎?”(不一樣)“怎么不一樣?”(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形還有長方形。

  老師手指正方體的一面,這就叫面。我們一起數數它有幾個面。(6個)“這6個面都是怎樣的?”(同樣大小的正方形。)由6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形體它的名字就叫正方體。“請你把你做的正方體找出來,說說它是什么樣的?”現在請你們拿出你制作的另一個形體,數數上面有幾個面?每個面一樣嗎?(不一樣。)怎么不一樣?(6個面里有正方形和長方形。)它也有名字,叫長方體。

  歸納小結:正方體的6個面是一樣大小的正方形。長方體的6個面,有的都是長方形(面對面的一樣大);有的4個面是長方形(面對面的一樣大),2個面是正方形。

  3、按特征標記將正方體與長方體分類。

  出示貼有正方體與長方體標記的兩個籃子。“這里有兩個籃子,籃子上分別貼有什么樣的標記?”(正方體、長方體。)請你們把桌子上的'各種形體送進帶有特征標記的籃子,并說說你送的是什么形體。

  4、搭積木游戲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通過比較法、觀察法、對比法,讓幼兒能直觀看到形與體的區別和本質聯系,從而了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點,從而解決活動的重難點使活動有效開展。

  小百科:用六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叫正方體。側面和底面均為正方形的直平行六面體叫正方體,即棱長都相等的六面體,又稱“立方體”“正六面體”。

  《長方體和正方體》數學說課稿 8

  一、教學目的

  1.通過學生的自主發現掌握長方體的特征,會辨認長方體。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觀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精心組織學生活動,激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體現數學充滿著探索與創新,感受數學的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二、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的特征。

  三、教學難點

  建立立體圖形的空間觀念。

  四、教具準備

  教具:長方體框架、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臺、長方臺等;投影片;電腦動畫軟件。

  學具: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紙盒。

  五、教學過程

  1.分類、操作、引出新知

  (1)教師出示一幅圖:你能將它們根據一定標準分類嗎?

  (2)師生共同概括:像粉筆盒等長方體和正方體,和排球、土豆等都占據一定空間把它們稱為立體圖形。

  請同學們說說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

  (板書:長方體的認識)

  長方體我們從哪些方面來認識呢?

  (3)拿出一塊橡皮,橫切一刀,露出一個面,讓學生觸摸,并說說感覺,教師明確這部分叫面。再切一刀,再讓學生觸摸兩面相交的線,說出感覺,明確這在立體圖形中叫做棱。什么叫棱?

  將橡皮的一個面扣放在桌面上,與兩個面垂直再切一刀,觸摸三條棱相交的點,說出感受,明確它叫頂點。什么叫頂點?

  (4)找實物指出它的長、寬、高。

  今天,我們就從面、棱、頂點三個方面來學習長方體的認識。

  2.實踐操作,探究新知

  (1)認識長方體的特征。

  那么長方體的特征是什么?請同學們自己數一數、量一量、比——比后,完成表格。

  (提示:放手讓學生運用各種感官和學習用具獨立探究、自主發現面、棱、頂點的知識。)

  (2)教師巡回指導,指導要點如下:

  ①數面、棱、頂點時,如何數比較科學。

  ②采用多種學習方法。

  (提示:如測量、計算、比較及用身體某個部分去接觸面、棱、頂點等。)

  ③獨立填寫“我的發現”一表。

  面

  棱長

  頂點

  (學生在學習時,采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多種學習方法,既學到了知識又培養了能力。)

  匯報:師生共同歸納。

  (除了各部分的數量外,還要引導學生認識。)

  a.按棱的長度可分為3組,每組內4條棱平等且長度相等;

  b.相交于一個頂點的棱有3條,長度不一定相等;

  c.相交于一個頂點的3條棱的長度分別叫長方體的長、寬、高;

  d.長方體的形狀、大小是由長方體的'長、寬、高決定的;

  e.面的特殊情況。

  完成做一做,反饋訂正。

  小結。

  五、課堂練習

  拿一個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長、寬、高各是多少?然后說一說每個面的長和寬是多少?計算棱長總和。

  綜合練習

  (1)長方體的六個面一定是長方形。()

  (2)長方體的三條棱長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3)有六個面、十二條棱、八個頂點的形體一定是長方形。()

  (4)長方形紙是長方形不是長方體。()

  (5)有6個面,且6個面都是長方形,它一定是長方體。()

  實踐與應用

  (1)一個長方體的棱長總和是96厘米,已知長是8厘米,高是7厘米,寬是多少厘米?

  (2)用一根168厘米的鐵絲,焊接成一個長方體教具,長20厘米,寬12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3)用一根長100厘米的鐵絲,做成一個長·9厘米,寬6厘米,高4厘米的長方體后,還剩多少厘米?

  《長方體和正方體》數學說課稿 9

  教材分析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過去初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礎上,進一步教學的。這是學生比較深入地研究立體幾何圖形的開始。由研究平面圖形擴展到研究立體圖形,是學生發展空間觀念的一次飛躍。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幾何圖形。通過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可以使學生對自己周圍的空間和空間中的物體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是進一步學習其他立體幾何圖形的基礎。

  為了使學生較好地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間觀念,教材強調要學生自己多動手。除了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量一量,來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以外,還要求學生動手用硬紙板做一長方體和正方體,這樣既鞏固了所學的知識,也為后面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做了準備。

  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以前的學習,已經能識別長方體和正方體,本節課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它們的特征。立體圖形的具體研究,學生是第一次,所以首先要讓學生了解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區別;然后再引導學生通過感受、觀察、比較,認識到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以及它們二者的關系。平面圖上的立體圖形,學生接受比較困難,在教案設計中,安排實物觀察、動畫圖像的.生動演示,來加深學生對圖上虛實線畫法的理解,這樣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初步形成立體圖形的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看立體圖的能力。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目標:

  1.在合作中發現長方體的特征,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2.通過尋找生活中的長方體,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中。

  知識、技能目標:

  1.使學生知道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的含義。

  2.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知道它們之間的關系,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正方體的棱長)。

  過程、方法目標:

  1.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2.滲透子集思想,并進行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探索、發現長、正方體的特征及長、正方體的關系,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正方體的棱長)。

  教學過程

  《長方體和正方體》數學說課稿 10

  學習內容:

  P58~59頁的內容

  學習目標:

  1、通過活動,我鞏固了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通過活動,我能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理方案。

  3、通過活動,我具備了分工合作的能力,以及統籌的能力。

  學習重難點:

  我會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獨學檢測

  小組展示在自學中不懂的問題。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如果要粉刷教室的墻壁,我們需要調查哪些數據呢?

  (1)教室的長、寬、高教室5個面的面積

  (2)門的長、寬2個門的面積

  (3)黑板的長、寬2個黑板的面積

  (4)窗戶的'長、寬4個窗戶的面積

  2、為什么要調查這些數據?我們要粉刷的面積是哪些?

  3、根據上面的數據算出要粉刷的面積。

  4、到底要買多少涂料?怎樣購買呢?

  5、算一算粉刷教室需要多少涂料?花多少錢嗎?

  6、匯報計算方法。

  《長方體和正方體》數學說課稿 11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2.能運用長、正方體的體積計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歸納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

  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

  教學用具:

  教具:1立方厘米的立方體24塊,1立方分米的立方體1塊。

  學具:1立方厘米的立方體20塊。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提問:什么是體積?

  2.請每位同學拿出4個1立方厘米的立方體,把它們拼在一起,擺成一排。

  教師提問:拼成了一個什么形體?(長方體)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4立方厘米)你是怎樣知道的?(因為這個長方體由4個1厘米3的正方體拼成)如果再拼上一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呢?(5立方厘米)

  談話引入: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今天我們來學習怎樣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板書課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二、學習新課

  (一)長方體的體積【演示動畫長方體體積1】

  1.拼擺長方體:

  請同學們四人為一組,用12個小正方體來拼擺長方體,并分別記下擺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

  2.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教師提問:這些長方體有什么共同點?(體積相等)不同點?(數據不同)為什么形狀不同而體積相等呢?(因為它們都含有同樣多的體積單位12個1立方厘米)教師引導:請觀察自己擺出的長方體長、寬、高的數,除了表示出長方體的長、寬、高的長度外,還表示什么?

  師生共同歸納:表示長的數,如4,除了表示4厘米長外,還表示出一排擺了4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同樣的道理,表示寬的數還表示擺了幾排,表示高的數還表示有幾層。

  3.【演示動畫長方體體積2】

  第一組:請同學們擺出一個長4厘米,寬3厘米,高2厘米的長方體,說出它的體積。一排擺出4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一共擺了三排擺兩層

  第二組:同上要求擺出長3厘米,寬3厘米,高2厘米的長方體。一排擺出3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一共擺了3排擺2層

  第三組:想象一個長5厘米,寬4厘米,高3厘米的長方體,說出體積。一排擺出5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一共擺了4排擺2層

  思考:請觀察這些從實際操作中得出的數據,結合拼擺成的圖形,看一看這些數據與長方體的體積有沒有關系?是什么關系?(長方體的`體積正好等于它的長、寬、高的乘積)

  教師板書: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教師:用V表示體積,a表示長,b表示寬,h表示高,公式可以寫成:

  板書:V=abh出示投影圖:

  4.自學例1。

  一個長方體,長7厘米,寬4厘米,高3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743=84(立方厘米)

  答:它的體積是84立方厘米。

  (二)正方體體積。

  1.【演示課件正方體體積】教師提問:此時的長,寬,高各是多少?變成了什么圖形?這個正方體的體積可以求出來嗎?

  2.練習棱長為2分米,它的體積是多少平方分米?222=8(立方分米)棱長為4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平方厘米?444=64(立方厘米)

  3.歸納正方體體積公式。

  教師板書:正方體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用V表體積,a表示棱長V=aaa或者V=a3

  4.獨立解答例2。

  光明紙盒廠生產一種正方體紙板箱,棱長是5分米,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分米3)

  答:體積是125立方分米。

  (三)討論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是否相同。

  學生歸納:因為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在正方體中長,寬,高都相等,所以公式中b,h都變為a.變換后,雖然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寫出來不相同,但計算方法的實質是一樣的,都是長寬高。

  三、鞏固反饋

  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

  一個長方體,長5分米,寬4分米,高3厘米,它的體積是60分米。()

  四、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新知識?誰來說一說?

  《長方體和正方體》數學說課稿 12

  活動目標:

  1、認識長方體與正方體,能區分長方體與正方體。

  2、感受行與體的不同,發展空間知覺。

  3、培養動手動腦及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長方體紙盒若干個、畫有花的長方形若干;

  2、正方體、長方體物品若干;

  3、幻燈片。

  活動過程:

  一、認識長方體

  1、觀察桌面上的操作材料小朋友們,你們看看桌子上有什么呀?今天老師要請小朋友用這些東西來玩個"找朋友"的。

  2、教師講解操作要求這個紙盒老師給它們穿上了漂亮的衣服,等會兒請小朋友們先將紙盒的衣服"脫"下來,數一數它總共有幾件衣服,再幫衣服找出和它自己同樣大小的衣服做好朋友,然后請你把這對好朋友身上的花涂上相同的顏色,涂好后再將這些衣服穿回到紙盒的身上。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4、分析幼兒操作結果

  (1)將每組幼兒的長方體展示在上面,教師與幼兒一起來觀察。

  (2)剛才我們小朋友都將紙盒的衣服"脫"下來過了,你們說它有幾件衣服呀?(6件)我們來看看到底是不是6件。教師逐一將衣服"脫"下展示在黑板上。那你們說這個紙盒有幾個面啊?

  (3)你們看看這6個面誰和誰是好朋友?也就是它倆的大小是一樣的?(教師將6個面是一對的`兩兩放在一起)

  (4)現在我將它們都穿回去,這個面在這里,這個面……

  (5)上下兩個面是一樣大的,左右兩個是一樣大的,前后兩個是一樣大的。

  5、教師小結:像紙巾盒、牛奶盒這樣的盒子,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相對的兩個面大小一樣的形體我們叫長方體(出示字體:長方體)

  二、認識正方體

  1、(教師出示正方體)小朋友們,你們看這個是長方體嗎?是的請舉手。

  2、那它倒底是不是呢?我們來看看,一起數數它有幾個面?(6個),它每個面都是正方形,這6個正方形它們的大小都一樣,像這樣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而且這6個正方形的大小都一樣,這樣的形體我們叫正方體(出示正方體字體),正方體也是長方體。

  三、區分正方體和長方體

  1、小朋友們,剛才我們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老師在后面為小朋友們準備了很多的物體,請你到后面去挑選一個長方體或是正方體,看哪個小朋友能又快又好的挑來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來。

  2、提問個別小朋友他挑了什么,是什么體?

  3、請幼兒將手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分別放入兩筐子。

  四、尋找生活中長方體和正方體

  1、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也是長方體或者是正方體?

  2、觀看放映幻燈片。

  五、延伸活動(教師出示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老師這里還有一個長方體,這個長方體它這兩個面是正方形,請小朋友回去后可以為它也去穿穿衣服,你也會發現一個秘密。

  《長方體和正方體》數學說課稿 13

  教學目標

  (一)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認識它們之間的關系。

  (二)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三)滲透事物是相互聯系,發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二)立體圖形的識圖。

  教具準備

  教具:長方體框架、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臺、長方臺等;投影片;電腦動畫軟件。

  學具: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請同學們自己畫一個已經學習過的平面圖形;再請每位同學用手摸一摸畫出的圖形;然后老師說明這些圖形都在一個平面上,叫做平面圖形。

  教師擺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臺、長方臺、墨水瓶盒等。請學生先觀察,再請兩三位來摸一摸,然后問:這些物體的各部分都在一個面上嗎?學生:它們的各部分不在一個面上。

  教師:我們看到的這些物體,它們的各部分不在一個面上,它們的形狀都是立體圖形。

  教師:這些物體在原來的位置不動,我們還能在它們所占的位置上放別的物體嗎?(請一位同學演示。)

  學生:不能。

  教師:可見立體圖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間。

  教師請學生從教具中挑出長方體后,說明本節課要進一步認識長方體有什么特征,并板書課題:長方體的認識(留出寫正方體的空)。

  (二)學習新課

  1.長方體的特征。

  (1)請同學取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

  教師:請用手摸一摸長方體是由什么圍成的?

  學生:面。(教師板書:面)

  教師:請用手摸一摸兩個面相交處有什么?

  學生:有一條邊。

  教師:這條邊稱為棱。(板書:棱)

  教師:請摸一摸三條棱相交處有什么?

  學生:尖。

  教師:相交的這點稱為頂。(板書:頂。)

  (2)教師:請同學們用自己的長方體,參考討論提綱來研究長方體的特征。

  投影片出示討論提綱:

  ①長方體有幾個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關系?

  ②長方體有多少條棱?校的位置、長短有什么關系?

  ③長方體有多少個頂?

  學生討論并歸納后,教師板書:長方體:

  面:6個,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條,相對的4條棱長度相等。

  頂:8個。

  請學生觀看動畫圖(用電腦軟件或實物展示)

  出示有一組對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展示同上,要表示有四個面相等;

  第三步:出示8個頂點。

  教師:請完整地說一說長方體的特征?(先請同桌兩人互相說,然后請一兩位同學拿著學具給全班同學說。)

  (3)老師:長方體是立體圖形,畫在紙上如何與平面圖形區別呢?

  教師:(拿一個長方體正對學生)請觀察,你能看到幾個面?哪幾個面?

  請幾位觀察角度不同的'同學回答。

  教師:看不見的棱畫在圖紙上用虛線表示,最后面畫出的是長方形,其它的面畫出的是平行四邊形。(介紹的同時用動畫圖像展示。)

  教師:出示長方體框架請觀察,再出示框架的投影圖。(如圖)請指出框架上的12條棱分幾組?并指出哪幾條棱是一組的?

  請指出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

  教師:請量一量自己的長方體上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看一看長度是否相等?

  教師: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練習:請分別說出下面兩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第二個長方體與第一個長方體有什么區別?(投影片)  

  2.正方體特征。

  (1)展示動畫圖像:(或抽拉投影圖)

  第一步:長方體中的長邊縮短,使長、寬、高相等;

  第二步:長方體中的短邊伸長,使長、寬、高相等。

  教師:看一看新得到的長方體與原來長方體比較有什么變化?

  學生:長、寬、高變為相等,六個面都變成了正方形,長方體變為正方體。

  教師:請同學取出自己準備的正方體,(也叫立方體)觀察,對照長方體的特征來研究正方體的特征。(把課題補充完整加上正方體。)

  學生討論、歸納后,教師板書:正方體:

  面: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條棱長度都相等。

  頂:8個。

  請看動畫圖像。

  (2)教師:請對比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說一說它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學生討論后歸納:長方體和正方體在面、棱、頂點的數量上都相同;在面的形狀、面積、棱的長度方面不相同。

  教師:看一看長方體的特征正方體是否都有?試說一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學生: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長方體和正方體》數學說課稿 14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體積的意義,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2、使學生知道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個體積單位。

  教學重點:

  1、建立體積概念。

  2、認識體積單位。

  教學難點:

  建立體積概念。

  教學用具:學具袋。

  教學過程:

  一、導入:你們都聽說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吧,聰明的烏鴉是怎么喝到水的?這其中有什么道理?

  二、新授:

  1、體積的意義。

  (1)、準備:我們也來做一個實驗,取兩個同樣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個杯子里倒滿水;取一塊鵝卵石放入另一個杯子,再把第一個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個杯子里,會出現什么情況?為什么?這說明了什么?(鵝卵石占了一定的空間。)

  (2)、每一個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下面的電視機、影碟機和手機,哪個所占的空間大?

  〔3〕、啟發學生概括: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

  上面三個物體,哪個體積最大?哪個體積最小?

  (4)、比較:用學生手中的文具比。誰的體積大?誰的體積小?

  師:教室是一個較大的空間,課桌、講臺、同學、老師等占教室空間的一部分。整個學校是一個大空間,教師、辦公室、操場、花池、領操臺、旗座等都占有一定的空間,既有自己的體積。而整個宇宙是一個大空間,地球只是宇宙空間的一部分,而地球上的山、川、河流、一切建筑物、人等占地球的一部分。

  2、體積單位:

  (1)、講:測量長度要用長度單位,測量面積要用面積單位,測量體積要用體積單位。(板書)

  認識體積單位:

  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可以分別寫成

  (2)、認識立方厘米:

  出示:棱長是1厘米的正方體,量一量它的棱長是多少?

  說明:它的體積是1立方厘米。

  誰的體積近似的接近1立方厘米?(色子或一個手指尖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厘米)

  (3)、認識立方分米:(方法同立方厘米)

  粉筆盒的體積接近于1立方分米。

  (4)、認識立方米:

  ①出示1立方米的棱長的教具。觀察后總結:邊長是1米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米。

  ②認識1立方米的空間大小。

  1立方米水約可以裝滿500個暖瓶。1立方米的.木材約可以做課桌50張。

  小結:

  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哪個體積單位大?哪個體積單位小?

  體積單位的用途是什么?

  (5)、練一練:選擇恰當的單位:

  橡皮的體積用(),火車的體積用(),書包的體積用()。

  (6)、比一比:

  到現在為止,我們都了學哪些測量單位?(板書)

  長度、面積、體積三種單位的區別:

  (7)、練習:

  ①說一說:測量籃球場的大小用()單位。

  測量學校旗桿的高度用()單位

  測量一只木箱的體積要用()單位。

  ②、一個正方體的棱長是1(),表面積是(),體積是()。(你想怎樣填?)

  ③、判斷:一只長方體紙箱,表面積是52平方分米,體積是24立方分米,它的表面積大。()

  3、體積初步認識:

  ①決定體積大小,是看它含有體積單位的個數。

  A、演示:用棱長1厘米的4個正方體,拼一個長方體,說出它的體積是多少?

  B、說出下面物體的體積(3個體積單位,4個體積單位,)

  C、擺一擺:請你也擺出一個體積是3立方厘米的物體。擺出體積是4立方厘米的物體。

  D、小結:怎樣知道一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同一個體積數,可以擺出不同的形狀。

  ②動手擺一擺:

  請大家用手中的小正方體拼一個體積是8立方厘米的長方體(或正方體)。(想一想你拼的物體體積是多少?)可以怎么擺?

  三、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體積的意義和體積單位。你有什么收獲?

  四、作業:

  課后小結:

  《長方體和正方體》數學說課稿 15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長方體的特征,初步掌握長方體的概念,建立和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的能力。

  3.通過學生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教師:我們已經學習了一些平面圖形,都有哪些圖形呢?

  二、新授

  1.導入

  教師出示教具,導入新課。

  2.學習長方體的特征。

  (1)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

  (2)研究長方體的特征。

  (3)認識長方體的立體圖形。

  3.教學例2

  三、鞏固練習

  1.下列圖中哪些是長方體,哪些不是長方體,是長方體的指出它的長、寬、高。

  2.判斷題

  (1)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2)長方體有可能相鄰的兩個面的面積相等。()

  (3)長方體的每一個面一定是長方形。()

  3.說出下面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厘米?

  四、家庭作業:第23頁第1、2、3題。

  (2)正方體的認識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掌握正方體的特征,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2.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

  3.滲透事物是相互聯系、發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長方體有()個面,()條棱,()個頂點。長方體的6個面一般都是()形,也有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形,()面積相等;()長度相等。

  2.有一個長方體,長5分米,寬3分米,高2分米,它所有棱的棱長之和是()。

  二、新授

  教學正方體的特征

  1.展示動畫圖像:

  (1)將長方體的較長邊縮短,使長、寬、高都相等。

  (2)將長方體的較短邊延長,使長、寬、高都相等。

  2.觀察學具正方體。

  3.繼續展示動畫圖像,進一步明確:

  (1)正方體的六個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2)正方體的12條棱長度相等;

  (3)有8個頂點。

  4.對比長方體和正方體,說出它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5.填表。

  三、鞏固練習

  1.判斷題。

  (1)正方體的六個面面積一定相等。()

  (2)相交于一點的三條棱相等的長方體一定是正方體。()

  (3)長方體是特殊的正方體。()

  2.一個正方體每條棱長3分米,它的棱長之和是多少分米?

  3.用一條長48厘米的鐵絲折成一個正方體的框架,這個正方體的棱長是多少厘米?

  四、家庭作業:第23頁4——10題。

  《長方體和正方體》數學說課稿 16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計算”是六年制五年級小學教學第十冊第二單元的內容。這節課是學生全面系統地學習體積計算問題的開始,是學生的空間觀念從二維向三維的一次飛躍,是學生形成體積的概念和掌握體積的計量單位的基礎,也為今后學習圓柱體體積計算作了鋪墊。

  2.教學目標:根據教材以及小學數學教學大綱的要求:我擬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和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并能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會通過實踐、觀察、比析、綜合、概括去獲得知識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積極探究的科學態度和與人合作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教學重難點:體積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新概念,由認識平面圖形到認識立體圖形,是學生空間觀念的一次發展。學生對怎樣計量物體的體積不易理解,為此,我認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和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那么,怎么找到計算長方體喝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學生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把“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定為本節課的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這節課我首先運用設疑導入法引入新課;其次,運用實驗探究法、嘗試教學法,讓學生在操作中感知----探究中學知----在練習中用知,從直觀教學入手,培養學生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讓學生自始至終在知識形成的過程之中,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說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揭示課題,明確任務

  理想的新課導入,能喚起學生的記憶思維,激發他們求知欲望,能誘導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上課一開始,我就拿出一個長方體和一個正方體的.木塊,問大家:“你們能算出這兩個物體的體積嗎?想不想找到一個計算體積的方法?這節課請大家自己動手、動腦推導出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計算公式。”并由此揭示課題,讓學生明確學習任務,興趣盎然地進入最佳學習狀態。

  (二)操作感知,探究規律,鞏固深化

  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點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根據這一特點,先利用直觀教具和學具,師生一起進行操作活動,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比較,把學生的具體操作思維與語言表達緊密結合起來,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新知識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做操作感知

  先讓學生用學具(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方木塊)擺一擺,坐下面3個實驗并作實驗記錄:

  實驗1:每排擺4個方木塊,擺3排,方木塊的總數是()個。

  實驗2:擺這樣的2層,公用方木塊()個。

  實驗3:要擺成一個長5厘米,寬4厘米,高3厘米的長方格,應怎樣擺?共要方塊()個。

  小組匯報實驗結果,并填入表中:

【《長方體和正方體》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長方體和正方體》數學說課稿11-13

長方體和正方體說課稿03-03

《長方體和正方體》數學說課稿(10篇)11-13

《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說課稿12-02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數學說課稿11-30

《長方體和正方體》數學說課稿通用10篇11-13

《長方體和正方體》數學說課稿合集10篇11-14

《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認識》數學說課稿12-29

數學說課稿《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認識》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