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小學數學說課稿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么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說課稿1
平面圖形的拼組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內容。本單元內容是在上學期“認識物體和圖形”的基礎上教學的,通過上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經能夠辨認和區分所學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和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體)。這里主要通過一些操作活動,讓學生初步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的特征,并感知平面圖形之間的聯系,和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一些關系。本課時的內容是平面圖形的拼組。教材通過讓學生折一折、剪一剪、做一做的活動,體會和發現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并感知平面圖形之間的互相轉化過程,如:在做風車的過程中,讓學生先把長方形的紙轉化成正方形的紙,再把正方形的紙剪成做風車葉片用的三角形,做成的風車轉起來的軌跡形成圓形;再如教材在做一做中設計了這樣一道題,怎樣把一個圓形剪成正方形,教師在處理這道題時,還可以讓學生把剪成的圓形再剪成正方形。同時教材還通過擺一擺、拼一拼的活動讓學生感知平面圖形間的關系,從而學習用聯系變化的觀點看事物。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正方形邊的特征。
2、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
3、通過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
4、 通過學生大量拼擺圖形,發現圖形可由簡單到復雜的變化及聯系,感受圖形美。
【教學重難點】
體會平面圖形的特征,感知平面圖形間的關系。
【教法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數學為其他學科提供了語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術發明的基礎。學生是開放的、有創造性的個體,他們會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靈感和興趣參與課堂的師生交往;他們會用自己的猜想、驗證來豐富課堂,使數學課堂充滿活力、充滿生命氣息。因此,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體驗數學學習充滿著創造,感受到數學的嚴謹性和結論的確定性,進而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思想方法思考問題的意識。這正是學生適應未來生活必須的基本素質。帶著這些對新課程的認識,在《圖形的拼組》教學中,我采用猜想、驗證、操作等方法,具體如下:
1、運用猜想、驗證的數學思維方法:對于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的特征,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感受,在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先大膽的猜想長、正方形邊的特征,再運用語言引導學生想辦法驗證猜想,從而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的思維方法,感知數學的嚴謹性。
2、動手操作,積極互動法:教師組織學生動手折、剪、拼等,運用多種感官理解圖形的特征和聯系,在實踐中進行探究性學習,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應用能力。
3、觀察討論、交流合作法:新課程倡導自主、探究、合作、實踐的學習方法,要求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小組合作交流,并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提出交流的方法和步驟,讓學生有序、有目的、有方法的交流,提高交流的實效性。
【說教學流程】
。ㄒ唬﹦撛O情景
出示風車。問:“這是什么?”(風車)“喜歡玩風車嗎?”(喜歡)“誰給大家介紹一下做這樣的風車需要哪些材料?”(小棒、釘子、紙……)
“用什么形狀的紙呢?”(正方形的紙)。
(二)探究新知
師:“小朋友們說的很對,做風車要用正方形的紙,正方形我們上學期已經認識過了,它是我們的老朋友了,回憶一下我們還認識了哪些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
1、探究長方形的邊特征。
“我們先看長方形(課件出示一個長方形介紹對邊)在長方形里上面的邊與下面的邊相對,象這樣的一組邊叫做一組對邊。找找看長方形里還有哪兩條邊也是一組對邊?一個長方形里有幾組對邊?”(讓學生指出來)
“請你觀察一下,你認為長方形的對邊有什么特點?(對邊一樣長)你能想辦法證明嗎?”
教學設想:對于長方形邊的特點,學生已有感性的認識,這一環節,從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出發,先激活學生對長方形邊的特點的感性認識——猜想階段,再讓學生驗證猜想。
“解決這個問題前,老師提出一個要求:
(1)請每一個同學都獨立思考,盡可能多的找出不同的方法。
學生讀要求后,拿出準備的長方形紙操作,尋找方法。
小組交流匯報:
師:大家稍停一下,很多同學都想出辦法來了,下面小組交流。請看要求:
。2)小組內的同學一個一個輪流說,聽不懂要問。前面同學說過的后面同學不要重復說。
。3)小組整理成果,準備向全班匯報:(你們小組想出那些辦法?)
。▍R報交流,教師總結并板書:對邊相等。)
教學設想:在學生猜想階段,教師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小組合作,每一步的要求明確具體,可操作性強,教給學生合作的技巧,增加合作的實效性。
2、正方形的邊的特點。
“小朋友真能干,自己找出長方形邊的特點,老師想出道小題考考你們,敢做嗎?你能把長方形紙變成做風車用的正方形紙嗎?誰愿意上前來表演?”(要求邊剪邊說過程)
“你能說說正方形里有幾組對邊嗎?(要求學生指出來)你認為正方形的四條邊有什么特點呢?(四條邊一樣長)你能想辦法證明嗎?”(注意引導,怎樣能讓四條邊對齊)
匯報交流,總結并板書,四邊相等。(過程同上)
3、做風車感受圖形的轉換
“小朋友們不僅能干而且聰明,現在我們放松一下,做個風車玩玩,誰愿意上來教大家做?(要求觀察:正方形可以剪出四個一樣的三角形)吹一吹,讓你的風車轉起來?匆豢达L車轉起來象什么形狀?”
“你們做的風車真漂亮!老師有個建議,希望你們把風車送給我,讓我布置學校的展覽室,好嗎?”(收集風車)
教學設想:做風車的過程,就是讓學生感受平面圖形之間的相互轉化。學生作完風車后,教師設計用風車布置展覽室的情景,既避免學生在下面的學習中轉移注意力,有培養學生愛學校的意識。
(三)簡單圖形的轉換
“我們只是用一張紙做了一個簡簡單單的風車,就發現正方形可以剪成四個一樣的三角形,三角形一折,做成風車,風車轉起來是個圓。你能用我們學過的圖形拼出更多的圖形嗎?”(學生用學具拼擺圖形,展示。)
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如:我發現兩個一樣的長方形可以拼成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
教學設想:通過動手操作,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用相同的圖形拼擺出各種各樣的圖形,感受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和數學中的圖形美。
。ㄋ模╈柟虘
1、“你們的表現讓我忍不住要送給你們一件禮物,希望你們能用它們拼出一個新的圖案!苯o學生送禮物(29頁的1題:用8個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出什么形狀?)要求小組合作。
各小組展示匯報,評議哪組好,評出最佳合作小組。
2、“你們用自己靈巧的小手設計那么多的漂亮的圖案,簡直就是小小的設計師。老師想請小設計師幫我個忙,行嗎?老師搬家要鋪地板磚,你能幫我設計一下地板磚的花色嗎?”(學生用地板磚模型動手設計。完成教材29頁2題。)
展示,交流,你認為老師選哪一種呢?
。ㄎ澹﹫A形轉化成正方形
“你們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拼出各種各樣的圖形,可是圓形一直沒用,它可不高興啦,我們現在把它請出來好嗎?(課件出示圓形)瞧圓形給你們出了一道難題,它說你能把我轉化成一個正方形嗎?(學生思考,嘗試,在學生實在沒有辦法時,要求看書。)著急了吧,別急,讓咱們的好朋友——數學書幫幫我們吧!保ㄍ瓿28頁做一做)
“看書前,老師給大家提出要求: (4)請仔細看書,看懂后說給同桌聽。不懂的地方向同學請教。
學生仔細看書,交流,請同學向全班解釋。
根據書中提供的方法拿出圓形紙剪一剪。請一個同學示范講解,帶領大家一起完成。
你有什么收獲?你能把正方形再轉化成圓形嗎?
【教學反思】
數學教學的歸宿是:教為了不教,學為了會學。會學習是學生進一步發展的終身學習所必備的基本技能,其關鍵是要讓學生理解學習的方法,并在應用方法中感悟學習方法的優越性,進而使學生心里產生“我會學”的成就感,激勵學生進一步主動學習。讓學生在40分鐘里得到的不僅是數學知識,更主要的是數學學習的方法。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感悟到:
一、結合生活進行教學,選取學生身邊的教學素材。
學生學習數學有兩種體驗:成功體驗和生活體驗。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見的情景在教學中以不同形式再現時,學生就會有興趣,有沖動感。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做 “風車”,讓學生拼擺各種圖形、設計地板磚的花樣等,這些活動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圖形可由簡單到復雜的變化及聯系,感受圖形美。
二、讓學生親身經歷過程,感受數學的嚴謹性。
關注學習過程,有助于學生學會學習。在教學中,教師充分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尊重學生認知水平和已有經驗。如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點時,教師采用先猜測再證明的方法,先用眼看邊有什么特點,再用自己已有經驗想辦法證明自己說的沒錯。從而是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嚴謹性。
三、重視小組合作的實效性。
新課程倡導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在教學中教師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提出具體合作要求,使合作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同時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了合作的技巧。
小學數學說課稿2
【問候】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上午好!我是今天面試的1號考生,我面試的科目是小學數學,面試的課題是”億以上數的認識”,接下來我將正式開始我的說課。
【教學背景分析】首先是對教材背景的分析,包括以下3個方面的內容:1是教材分析;2是教學目標;3是重難點。
教材分析:“億以上數的認識”節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節的內容,本節內容主要圍繞培養學生認、讀億以上數的能力展開。并且經過前面對億以內數的學習,學生們已積累大量了關于大數的知識,因此經過本節課的學習,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和符號感。
過渡:以上便是對教材的分析,同時考慮到義務教育階段數學教育應遵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多從實際出發,因此我制定了以下3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目標1:學生應理解數的意義,同時會用不同方法表示并讀數;目標2:綜合應用情景設置、小組合作的方法,提高對億以上數的認、讀能力;目標3:學生積極的參與教學活動,并能在學習中增強團隊合作意識。
過渡: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教學目標和新課標要求,我設置了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重難點:本節課的重點應放在對照數位順序表學會讀寫億以上的數,而難點則是探索讀書規律,培養學習遷移能力。
過渡:以上便是對教學背景的全面闡述,接下來我將就教學評價理念進行說明。
【教學評價】在本節課的講授中,我綜合應用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的方式,使得數學教學評價,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同時也關注他們在學習中的情感與態度。
過渡:根據以上教學背景及評價理念,接下來我將重點闡述我的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應充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多從實踐出發,因此我的教學設計具體如下:
環節1:情景導入
引入生活中常見的比億大的數,比如全球人口數(板書:6100000000),世界博覽會投資金額數(板書:10040002000),我國青少年上網人數(板書:400305000000)。接著設問:同學們,這些數據你們都會讀嗎?進而引入新課內容: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億以上數的認識”(板書)
環節2:合作學習,主要分為2大步驟:
1是教學讀法:將采用小組討論方式,讓學生4人一組,每個小組同學各自說出自己的讀法,最后根據學生討論結果,總結出讀數方法的3個要點:首先寫出數位順序表,并分級;接著對照數位順序表,由高級到低級讀數;并且注意每級末位的0不用讀出,其他數位只讀一個0。
2是教學寫法,我采用自主探索教學方式,接著出示例題(板書:三億、三億九千萬零四、三億零二十萬),并鼓勵學生大膽到黑板上板眼和說出自己的寫法,然后根據學生寫的情況進行評價,并總結出寫數的3個要點:首先寫出數位順序表,接著對照數位順序表,在每個數位上由高級到低級填充數字,并且沒有數字的數位用0填充。
環節3:鞏固練習
首先是讀數練習:讓學生們自主嘗試讀課本22頁第一題的數,再指名讀,并讓其他同學評價讀法正確。
其次練習寫法:讓小組內同學相互出題,相互指出寫法的正誤。
環節4:全課總結
首先利用幾分鐘,引導學生共同回顧這一節所學知識,并對學生獨立思考,共同合作的精神予以表揚。
最后引導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環節5:作業布置
讓學生課后借助網絡、圖書、搜索一些生活中億以上數的實例,并試著讀、寫這些數。
首尾呼應:以上便是教學過程的設計,本設計始終圍繞新課標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及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板書設計】
讀法:
6100000000:六十一億
10040002000:一百億零四千萬零兩千
400305000000:四千零三億零五百萬
寫法:
三億=300000000
三億九千萬零四=390000004
三億零二十萬=30020000
小學數學說課稿3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十二冊第三單元第三課時的教學(課本35頁,例題2、例題3、及做一做。)
2、教材分析
《解比例》教學設計緊緊抓住“比例的基本性質”在比例與簡易方程之間起到橋梁作用這一點展開,較好的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為學生提供了很多參與教學過程、展示才華的機會,從而受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3、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六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確定以下教學目標:課時教學目標分三個圍度:
(1)、認知:使學生認識解比例的意義,學會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
(2)、能力: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比和比例的意義,進一步認識比例的基本性質。
(3)、情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4、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材的安排特點,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確定以下教學重難點1、認識解比例的意義。2、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
5、說教法:
根據本節教材內容和編排特點,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主要讓學生在“計算——觀察、比較——概括——應用”的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
6、說學情、學法:
學生是在學習了比、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質后學習解比例的,對比例的內項和外項已經認識,為了更好的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主要采用了以練習法、講解法和自學輔導法等。
二、說程序設計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獲得,能力發展的重要途徑;诖,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想不想去旅游?(想)現在跟老師一起去北京世界公園去看一看,好不好!(課件出示相關圖片,并讓學生說圖片的認識,適當教育)(這樣設計主要是引起學生對這節課的注意。)
復習引新出示按1:25制成,模型高度是5.86米,實際高度是146.5米的金字塔圖片
(1)同學們請用這四個數寫一個比例,(請學生展示作品)。
(2)比例同學們已經寫出來了,那么誰來說說什么叫比例?(表揚學生)
(3)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么?(學生齊說)
2.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把上面的比例改寫成積相等的式子。(板書)
(二) 教學新課
1、出示例2。
(1)、提問:這道例題和剛才的復習題有什么不同?你能用比例的基本性質來求出未知項x嗎?(自己先想一想,再動筆寫一寫。)
(2)、學生匯報解答過程。
(3)、揭示課題 例題2就是求比例中的未知項。(板書:求比例里的未知項)從例題2可以看出,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項.就可以求出這個比例里另外一個未知項.這種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就叫做解比例。(板書課題)
同學們你會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來解比例了嗎?(能)
出示練習題 8U12=XU45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教學例3。
出示例3:(略)
請同學們用比例的基本性質來解這個比例,求出未知項x,自己先想一想,有沒有辦法做。再試著做做看。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讓學生說說怎樣想的,第一步的根據是什么,并向學生說明解比例的書寫格式。
然后教師指出:解比例一般按比例的基本性質寫出積相等的式子,再求未知數x。
3.出示練習題 (略)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4.小結方法。提問:你認為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要怎樣解比例?
練習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課堂小結。:
這堂課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是怎樣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
說板書設計: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更容易掌握本節課所學知識。我設計以下板書。
小學數學說課稿4
一、教材簡析
1、教學基礎
《猜生日》是北師大版第五冊第七單元的內容,這節課是在學生已初步了解年、月、日的有關知識,會判斷大月、小月及第幾季度、會看日歷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創設了過生日的情境,通過猜生日這一活動,讓學生運用大月、小月等有關知識判斷,推算出某一個人的生日,為以后一天的時間、24時計時法,形成有關時間的知識系統打下基礎。
2、教學目標
①知識目標:結合具體活動,推算出某一個人的生日,從數學角度看待與時間有關的問題。
、谀芰δ繕耍涸诤献鹘涣髦,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觀點,及認真傾聽別人意見的能力。
、矍楦心繕耍后w會數學與生活聯系,培養學生尊敬長輩關心他人的情感。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結合具體活動,推算出某人的生日。
教學難點:對推算方法的理解、掌握。
二、教學過程
、骞适录とぃ瑢胝n題。
把學生熟悉的小紅帽故事編出繼集,7月1日,放暑假了,小紅帽要去外婆家為外婆過生日,再過一星期就是外婆的生日了,創設情境復習大月、小月,季度等有關知識,激發學生的信心與興趣。最后同事實導出課題“外婆的生日是哪一天呢”?我們一起來“猜生日”。
、鎰撛O情境,自主探索。
1、猜猜外婆的生日——“再過一星期就是外婆的生日了!
學生自主探索;卮,師板書出學生的推導過程。
、僖恍瞧谟7天。1+7=8,所以是7月8日。
、谝惶煲惶斓臄。(師和學生一起邊翻日歷邊齊數。)
2、猜熊奶奶的生日。
創設情境:熊奶奶也來為外婆祝賀生日,小紅帽問熊奶奶的生日,熊奶奶說:“我的生日是上個月的最后一天。”
學生思考:“上個月的最后一天是幾月幾日!鄙饚煱鍟。
7月的上個月是6月,6月的最后一天6月30日。
3、猜小帽的生日。
調皮的小紅帽要考考大家,她要大家猜猜他的生日,“今天是7月8日再過30天就是我的生日了!
用小組討論的形式來解決。
生回答出幾種推算的方法,師板書出來。
、7月是大月,7月8日中有31天,用8日減去一天,給30天,湊成31天,8日少了一天成了7日,就是8月7日。( )
②在日歷上一天一天的數。數過30天,就到了8月7日。
③8+30=38 38-31=7 得出8月7日。( )
、7月8日再過23天,滿31天,30-23=7,剩下的7天就是8月份的,得出8月7日。
最后引導學生說說哪種方法,最簡便,并總結:抓住了7月是大月有31天,( )先湊出31天,剩下的7天,就是8月份的了。
4、猜老師的生日,“老師的生日在一年中的倒數第3天。
讓學生猜出老師的生日,寫在卡片上,并寫上一句祝福的話。
學生出現兩種答案:12月28日,12月29日。
師引導學生倒數:31、30、29,得出正確答案是12月29日,并引導學生得出倒數第3天是指導經過了兩天,到了第3天,應該用31-2=29。而不能用31-3=28。
、缤卣惯\用,解決問題
1、合作探究,互猜生日。[+ _ xxJXSJ. +}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把自己的生日編成一句話,讓別人也來猜一猜。
2、思考:豆豆12周歲,只過了3個生日為什么?
3、課后小結:師生談話。
、璨贾米鳂I
回家后,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起來玩猜生日的游戲,比比看,誰猜得又對又快。
三、教學方法選擇
、寰膭撛O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猜生日》這節課,教材中只有3句話“我的生日在這個月的最后一天”、“再過30天就是我的生日了”,“我的生日在一年中的倒數第三天”。看似簡單,其實可挖掘的內容很多,為了讓孩子有高昂的學習興趣旺盛的求知欲,我構思了“小紅帽”的續編故事,用現代教學手段,電腦課件呈現,把教育內容溶于其中,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教學內容有層次的逐步展開,寓教教于樂,不斷的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
、孀⒅伢w驗,激勵自主探索。
我采用了談話方法進行教學,充分尊重學生經驗的豐富性和差異性。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主探索設計了小組活動,讓學生通過交流探討。使不同知識水平的學生在小組學習中互補互學。進一步學會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交流中,使學生體會算法的多樣化,并讓學生選擇最優化算化,滲透最優化的思想。
、缱寣W生體會數學的生活化。
生日與生活密切聯系,通過猜故事人物的生日,猜老師的生日,同學之間的互猜生日等活動,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感受到數學知識,源于生活還可以運用于活的樂趣,體會數學的生活化,最后,我布置實踐作業,讓學生回家與家長玩猜生日的游戲,進一步突顯數學的生活化,讓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達到課雖盡,趣猶在的良好效果。
四、板書設計
。ㄍ馄诺念^像): (熊奶奶頭像):
7月1日 7月8日 7月6月 6月30日
。ㄐ〖t帽頭像): (老師頭像): 12月29日
7月8日 8月7日 31-2=29
小學數學說課稿5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是來應聘小學數學教師的考生xx。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數的加法與減法》,以下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五個方面進行具體的闡述。
一、首先,我對教材進行了簡單的分析:
《小數加法與減法》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教科書(++版)五年級上冊第++頁的內容。學生在學習此內容之前,已經學過了小數的性質以及整數加法與減法的計算方法,為學習這部分內容做好了有力的知識支撐。學好這部分內容,為學習后面的相關內容積累了知識經驗,并且在今后的生活和進一步的學習中有廣泛的運用。
根據對教材的理解與分析,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以及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心理年齡特點,我制定了一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能夠理解并掌握小數加法與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進行正確的計算。
(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經歷探索小數加法與減法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教材提供的素材,是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產生對數學的興趣,形成積極的數學情感。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以及《小數加法與減法》這一知識的地位和作用,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掌握小數加法與減法的計算方法,根據五年級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理解小數點對齊數位對齊的道理。
二、接下來說說本節課的教法與學法
新課標指出,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有效地學習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由于他們已經是五年級的學生,他們的主觀性和能動性都有了較大的提高,并且他們開始有意識的主動的去探索周圍未知的世界,同時,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也有明顯的提高,寫一些關于學生的特征)根據他們的這些特征,我設計了創設情景法、自主探索法、合作交流法等數學教學方法,使學生經歷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具體的情境中親自體驗小數加法與減法的計算過程。
新課標指出教育必須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必須以學生為中心,采用多樣化的學習方式。為此,本課教學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為主,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比較驗證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全面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
三、為了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環節。
其他的都差不多,就是說教法那里要加上學情的分析,還有就是有一些新理念好的。
在這一過程中,我將探究知識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總結規律、解決問題,達到會學習、能學習、愛學習的目的。
有一些讓學生自己去探究的,新課標指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在這個環節中,我力求體現由扶到放的思想,讓學生通過……等學習活動,逐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能力。
歸納總結方面,通過歸納總結,讓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再次進行系統的整理與鞏固,突出本課的重點,構建了知識結構,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能力,并且通過學生自己回答,讓他們學會自我評價,體現了新課標評價的多樣性,還可以訓練學生的語言發展能力。
最后關于探索方面的,入第二個環節是自主探索,感悟新知,你可以借用這句話,布魯納提出,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倡導探索性的學,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獲取過程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理念。
小學數學說課稿6
一、說教材
首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比的意義》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節的內容,本節課的內容是認識比、比的意義和理解比、分數、除法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除法、分數等知識以后進行學習的,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基礎。本節課的學習也為后面學習比的性質以及利用比解決實際問題起到鋪墊的作用,同時本節課的學習為生活提供了幫助。
二、說學情
接下來談談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新課標指出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所以要成為符合新課標要求的教師,深入了解所面對的學生可以說是必修課。本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分析、歸納、類比等能力,能夠將一些抽象的事物具體化,而且在生活中也為本節課積累了很多經驗。所以,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是相對比較容易的。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以及對學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理解比的意義,會讀寫比;認識比的各部分名稱;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準確的求出比值;理解比、分數、除法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和思考,理解數學知識之間是相互聯系的,體會變中有不變的思想。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提高對數學的興趣。
四、說教學重難點
我認為一節好的數學課,從教學內容上說一定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而教學重點的確立與我本節課的內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據授課內容可以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比的意義。教學難點是:理解比和分數、除法之間的關系。
五、說教法和學法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根據這一教學理念,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本節課我采用講授法、練習法、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
六、說教學過程
下面我將重點談談我對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新課導入
首先是導入環節,我會展示這樣兩個問題。
1.六(一)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幾倍?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幾分之幾?
2.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160km,汽車行駛100分鐘可以到達,汽車行駛的速度是多少?
復習利用除法解決問題的應用題,為后面比的相關知識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新知探索
接下來是教學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環節,我主要采用講解法、小組合作、啟發法等。
我先播放“天宮一號”發射過程視頻。并介紹20xx年10月15日,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順利升空。宇航員楊利偉叔叔在飛船里向人們展示了聯合國旗和我國國旗。
提問:這面國旗就是楊利偉叔叔展示的國旗,長15 cm,寬10 cm。比較這面國旗長和寬的關系,你會提出怎樣的問題?
我預設學生會有如下答案。
預設1:長比寬多幾厘米?寬比長少幾厘米?15-10=5(cm)
預設2:長是寬的幾倍?15÷10
預設3:寬是長的幾分之幾?10÷15
根據學生的回答我會追問1:剛才我們用15÷10來表示長是寬的幾倍,我們又可以把它們之間的關系說成長和寬的比是15比10。請同學們想一想,10÷15表示寬是長的幾分之幾又可以怎么說?15比10和10比15一樣嗎?能隨便調換兩個數字的順序嗎?
在學生充分回答了以后,我介紹“神州”五號進入運行軌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做圓周運動,平均90分鐘繞地球一周,大約運行42252km。那么飛船進入軌道后平均每分鐘飛行多少千米?引導學生用比來表示。
接下來讓學生思考,比較上面兩個例子,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并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
根據學生的討論,我們共同總結出。相同點,都用除法,又都能說成幾比幾;
不同點,第一個例子中的比是同類量的比,第二個例子中的比是不同類量的比,不同類量的比得到的是一種新的量如路程和時間的比表示的是速度。
接下來讓同桌交流:誰能歸納一下,兩個數的比表示什么意思?
師生共同總結:比的概念以及各項的名稱,什么是比值以及如何求比值。
在兩個數的比中,比號前面的數叫做比的前項,比號后面的數叫做比的后項。比的`前項除以后項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比值通常用分數表示,也可以用小數或整數表示。
為了讓學生對于比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提問:大家現在對“比”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誰能舉幾個生活中的“比”的例子?
屏幕出示足球比賽場景圖片,比分為2:0。
追問:這是比分,這里的2:0是什么意思?你們覺得這個“比”想說明的意思和我們今天學的“比”一樣嗎?
引導學生發現比的后項相當于除法中的除數,分數中的分母,不能為0。
追問:比的后項相當于除法中的除數、分數中的分母,那前項呢?比號呢?
共同總結除法、分數、比三者之間的關系。
至此本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已經完成,做到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講解的過程中,一直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這一課改理念,讓學生充分理解本節課的知識。
(三)課堂練習
接下來是鞏固提高環節。
1.小敏和小亮在文具店買同樣的練習本。小敏買了6本,共花了1.8元。小亮買了8本,共花了2.4元。小敏和小亮的練習本數之比是( ):( ),比值是( );花的錢數之比是( ):( ),比值是( )。
2.3:( )=24 ( ):8=0.5
這樣的問題的設置,讓學生對知識進一步鞏固,讓學生逐漸熟練掌握。
(四)小結作業在課程的最后我會提問:今天有什么收獲?本節課的課后作業我設計為:課后練習1、2、3題。這樣的設計能讓學生理解本節課的核心,達到活學活用的目的。七、說板書設計我的板書設計遵循簡介明了突出重點部
小學數學說課稿7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同仁: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測量”的第一課時,“毫米的認識”。
一、教材分析
“毫米的認識”這部分內容,從知識方面來講有厘米的認識做基礎,從經驗方面來講,學生經常用到學生尺,也有用尺子進行測量的經歷。這時,水到渠成的學習“毫米的認識”,能讓學生對長度單位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這部分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是學生身邊的數學。因此,本節教學不僅是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的重要基礎,也為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二、教材目標
根據小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和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會用毫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
2、使學生經歷毫米的含義以及1毫米長度單位觀念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3、使學生體會數學和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向學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于實踐又應用于實踐的觀念。
三、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
重點是:認識長度單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
難點是:讓學生建立毫米的長度觀念。
四、教學準備(為了開展教學活動,我打算做如下教學準備。)
1、電教媒體
2、為每小組準備一張估測記錄單和一把沒有毫米刻度的硬紙版做的尺子。
3、教師準備一把米尺、一枚一分硬幣、一張電話卡等。學生自己準備常用直尺。
五、教學程序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學法的選擇,我把本節課的教學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在這一階段里,我按照談話引入、復習舊知—→實踐活動、引起沖突—→現實需要、引入新課這一流程開展活動。
1、談話引入,復習舊知
我抓住這一節課是新學期開始的第一節課這個契機,圍繞“學生身高的變化”這一話題展開討論。我準備這樣設計談話: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老師有個驚喜的發現,發現大家都長高啦!你知道你現在有多高嗎?請大家估一估,這個同學的身高是多少?然后讓學生進行實際測量。并提問:剛才我們測量的數據中,有幾個學過的長度單位,你能給大家說說這些長度單位嗎?
通過估測學生身高這一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喚起學生對已知長度單位有關知識的回顧和對經驗的總結,架好了學習新知識的橋梁。
2、實踐活動,引起沖突
接著,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剛才通過測量,我們知道了這個同學的身高,那么測量在生活中還有什么作用呢?
學生可能會說:老師我覺得測量能知道自己到底長高了沒有,還有的同學可能會說:測量能知道我們到底要穿多少號的衣服,更有的同學會說:老師,我覺得測量能讓我們知道房子呀、樹木哇都有多高,能讓我們更清楚的認識周圍的事物,也能使我們更好的做事情。等等
我由學生身高測量這一個體事件擴展開來,引導學生放眼周圍,通過對生活現象的舉例,使學生對測量的重要性和生活中測量應用的廣泛性有一個感性的認識,體會到掌握測量方法的必要性。
然后,組織學生小組合作,估計數學課本的長、寬、厚,并填寫記錄單。
最后,我發給每小組一把特制的沒有毫米刻度的紙尺,要求學生對數學課本的長、寬、厚進行測量。學生測量時,將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互相討論如何表述測量的結果。
紙尺上只有厘米的刻度,學生精確測量非常困難。我有意制造這個矛盾,是為了使學生的現有知識和現實需要發生矛盾沖突,讓學生體會到:只有米和厘米兩個長度單位是遠遠不夠的,要想準確的量出物體的長度還必須尋找一個更小的長度單位,從而產生要探索新知識的強烈欲望。這就為下面新知識的探索設置了有利的懸念。
3、現實需要,引入新課
這時我很自然的提出問題:同學們,要想精確知道它的長度,有什么好辦法嗎?在小組討論內一下。
學生經過一翻思考會提出這樣的設想:我們能不能把1厘米分得小一些,或找一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就好了,有的學生也可能會直接說出可以用毫米做單位。
這時我就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引導:
你從哪兒知道毫米的?大家都認為厘米作單位太大了,要創造一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剛才有同學說用毫米作單位,他說對了。毫米是怎么來的呢?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
從而進入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探究體驗,形成知識(在這個階段,我根據教學目標設計了如下版塊)
版塊1、認識毫米及毫米和厘米的關系
這一階段,首先讓學生獨立觀察直尺,然后配合學生的匯報我準備采用多媒體進行演示。(這是一個放大的直尺)通過動畫,清晰的反映出毫米和厘米的關系,對學生的有意注意進行正確的導向,提高課堂效率,突出了“1厘米等于10毫米”這個教學重點。
版塊2、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我準備組織學生進行如下活動)
(1)讓學生回憶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大約1毫米。
(2)我借助1分硬幣、電話卡等讓學生明白這些東西的厚度大約1毫米。
(3)讓學生閉眼想象并用手勢表示1毫米的長度。
(4)讓學生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寬度、厚度大約1毫米。
(5)用手勢表示2毫米、5毫米、10毫米的長度。
(6)說一說,測量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長度一般用毫米做單位。
(7)完成p3做一做,讓學生體驗測量的過程。
設計這一系列的活動,目的是使學生借助實物進行類比,幫助學生更好的建立毫米這一長度單位的表象,使學生對毫米的認識逐步深入,從而突破教學難點。這樣不僅提高了估測的能力,而且還能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又能為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服務的思想。
版塊3、小結
我由學生自主小結,暢談這節課的收獲。
第三階段:實踐應用,拓展深化
首先,我組織學生完成教材第5面練習一的第一題和第二題。
然后,讓學生量數學課本的厚度(用毫米做單位)
接著,要求學生估一估課本中的紙多少頁的厚度是1毫米?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驗證一下。
設計這一實踐活動的意圖,是想通過估計、測量、驗證的活動,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長度單位毫米的理解,有利于學生毫米長度觀念的形成,不僅培養了學生用毫米做單位進行測量的能力,而且還使學生體驗了逐步逼近的數學思想,有利于數學思想和方法的形成。其中量數學書的厚度解決了學生先前遇到的問題,也起到了前后呼應的作用,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
最后讓學生在成功的體驗中結束本節課的教學。
整節課的教學設計,我采用“做”數學的教育理念,主要注重新課的引入,注重學生活動的開放性、有序性和有效性。總的設計思路為:以學生身高的變化為切入點展開教學;接著,在測量數學課本的長、寬、厚的活動中引起認知沖突;然后讓學生用眼觀察直尺、結合課件認識毫米和厘米的關系;接下來,讓學生在類比聯想中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最后,讓學生在實際測量活動中深化拓展知識。當然這是我預設的教學程序,實際上教學流程還要隨著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而變化。
小學數學說課稿8
一、說教材
我所執教的"分米、厘米、毫米"的認識這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四冊第三單元的內容。
1、教材簡析
本課是這一單元的起始課,它是在學生認識了長度單位米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習分米、厘米、毫米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長度單位的認識,為以后進一步學習長度單位的換算及其他幾何知識打下基礎,它也是實際應用所必需的。
2 、教學目標
認識分米、厘米、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厘米 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這些單位間的進率。
通過直觀操作、小組交流等形式的學習,使學生形成初步的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觀察和認識周圍事物的興趣和意識,使學生感受教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3 、教學重點:認識分米、厘米、毫米,知道它們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建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
二、教學設想
1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所以我根據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即認識1 米的基礎上,打亂原有教材安排的先認識厘米,再認識分米、毫米這樣的順序,重新組織教材,讓學生先認識分米,再認識厘米,最后認識毫米。這樣教學之后,不需教師再花時間讓學生去比較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大小,在學生的頭腦中已無形之中形成了一個不等式:米>分米>厘米>毫米。這樣有利于學生有序的建立數量觀念,為學生以后學習數量打好基礎。
2 、數學生活化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設計本節課時,我堅持從低年級學生的年齡實際出發,以"感受生活化的數學"和"體驗數學的生活化"為教學理念,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讓數學貼近生活,使學生感受數學的實用性,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本課一開始,從清明節扎小白花剩下的鉛絲引入,使學生感受到長度單位與我們現實生活是密切聯系的,消除對這一數學知識的距離感。
教學活動中,也都注重數學知識跟現實生活相聯系,如在學生認識了1分米、1厘米, 1毫米之后,讓學生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哪些東西長度是1分米、1厘米,1 毫米,哪些物體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數學知識學習之后,應該讓這一數學知識回歸生活,所以在練習中我讓學生判斷身邊物體的高度、長度,如:旗桿高 10米 ,鉛筆長 10厘米 ,身高 120 厘米 等等。
3、親身體驗,從中感悟
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教師只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學生才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我在設計本課時,采取看一看、數一數、猜一猜、量一量、摸一摸、想一想等實踐操作和空間想像相結合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閱讀能力、實際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4 、內容分層細化,著眼一個"實"字
這一課主要分三段進行教學,第一段是認識分米,第二段是認識厘米,最后是認識毫米,課的知識量較大,所以教學時我把主要著眼點放在"厘米"的教學上,分米和毫米的認識花的時間相對較少。
認識分米時,我先讓學生觀察米尺得出從"0"刻度線到"10"刻度線的這一段長就是1分米,再讓學生用手比一比 1分米有多長,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體大約1分米,充分感知1分米的長度,在此基礎上落實米和分米間的單位進率。
認識厘米時,從三角板入手,觀察得出1厘米 的長度,同樣讓學生認識幾厘米的長度,其中安排了一個游戲,通過小組合作看一看、摸一摸、評一評,既讓學生充分感悟到各單位長度,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最后安排了量文具盒,讓學生既鞏固量的方法,又可初步讓學生感知立體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認識毫米時,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1毫米 有多長,初步建立1毫米 的觀念。
5、重過程教學
一般教學在教學新課后都非常注重對新知的練習鞏固,有基本訓練、專項訓練、深化訓練,使學生在練中達到教師所期望達到的教學效果。現代數學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中重結果,輕過程的思想,轉而重視過程教學,重視學生知識構建的過程。所以在教學這一課時,我把主要時間集中于學生對1分米、1厘米 1毫米 的認識及建立它們的長度觀念,只留少量的時間做些簡單的鞏固練習。
小學數學說課稿9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 ),下面我從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準備、說教學流程、說板書設計五個方面對本課時的教學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
( )是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 )年級()冊第( )單元的內容!窘滩牡匚弧俊!咀饔谩俊
根據以上分析,本節課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⒈ 知識與技能目標:
⒉ 過程與方法目標:
、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教學難點是()。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課教學內容,在教學中注重啟發式教學,采用(以情景教學法、觀察發現法為主,以多媒體演示法為輔)的教學方法。講授法、直觀演示
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本節課我通過( )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鼓勵學生發現并提出問題,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嘗試解決問題,學習新知;鼓勵學生動手實踐、合作交流。
三、教具學具準備:
本節課需要準備多媒體課件以及()等直觀教具。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準備( )等學具。
四、說教學流程:
我是如何教學生的。
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什么。
為了較好的落實本節課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安排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即:
(復習舊知)——創設情景,提出問題——嘗試探究,學習新知——多層訓練,深化知識——質疑總結,反思評價。
首先,我設計了這樣一組題目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
[通過這些題目及時復習××的方法,為本節課學習××做好鋪墊。]
第一環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首先,我出示情境圖,接著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提出與有關的數學問題。教師指出本課要重點研究的幾個問題是:()。
[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在這個環節中,我從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引入,更接近學生生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鼓勵學生認真觀察數學信息,發現并提出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第二環節:嘗試探究,學習新知。
1、嘗試解決問題。
首先我會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并嘗試解決問題。在學生解決問題過程中,老師及時對學生進行巡視指導。
然后,安排同學在小組內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2、交流匯報。
安排同學交流匯報解決問題的方法。我預設學生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做法。生1:生2:……同時對于有困難的同學,問同學們誰能幫幫這位同學。
接下來,安排學生來評價這幾種不同的做法,討論交流哪種方法是正確的,對其他方法進行補充。同時對××這一重點內容,我利用多媒體(實物)直觀呈現,讓學生直觀感受××的過程。有效突破了教學難點。
3、小結鞏固
接下來,對××方法及時進行小結,總結××的一般方法是×,為強化這一方法,我讓同學們給同位相互說一說。
[設計意圖]
第三環節:多層訓練,深化知識。
第一組基礎練習。
第二組練習注重能力提升。
這樣的練習設計有以下優點:第一組做到面向全體,鞏固本節課教學目標,強化本課的教學重點。通過第二組拔高練習,側重學有余力,抽象思維能力強的學生,注重因材施教,讓學有余力的同學得到更好的發展。
第四環節:質疑總結,反思評價。
這一環節,我利用課件展示以下幾個問題:
、 今天你學會了什么?⑵ 你有什么收獲?(3) 你還有什么疑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位學生充分發言,交流學習所得。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是:通過交流學習所得,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信心,培養學生敢于質疑、勇于創新的精神。]
五、說板書設計。
以上是我的板書設計,板書設計既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同時又條理清楚、簡單明了、一目了然,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幫助作用。
以上是我對( )這部分知識的分析與教學設計。希望各位評委老師多加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小學數學說課稿10
一、 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處于數學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第三章最后一節。從這一章開始利用字母表示數(即符號化),它深刻揭示存在于一類實際問題中的共性。有助于人們對顯示世界的認識,它的各種表示方法(如公式法、表格法、圖象法等),不僅為解決實際問題提供了重要策略,而且為數學交流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它的模型化方法、函數思想以及推理的方法也為數學本身和其它學科的研究提供了基礎。
二、 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中"強調學生的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數感、符號感及應用意識"確定了如下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
1.經歷探索數量關系,運用符號表示規律,通過運算、驗證規律的過程。
2.會用代數式表示簡單問題中的數量關系,能用合并同類項、去括號等法則驗證所探索的規律。
3.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根據"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的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確定了如下的情感目標:通過學生動手、動腦、利用轉化、類比的方法去探索、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交往協作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歸納概括能力、創新能力。
三。教材重點、難點的確定:
根據"材設計關注的是學生是否理解字母表示的含義,能否用字母表示和能否積極從事數量關系的探索過程",從而確定了教學重點是能將探索發現數學規律并能正確驗證。對于剛剛接觸用字母表示數的學生來說,整個過程需要大膽進行探索、猜想、歸納、驗證等能力的培養比較困難,因此發現數學規律也是本節的教學難點。
如何突出重點和難點71頁
教法:根據本節課的特點,()采用探究式的教學法。
學法:根據初一學生知識儲備量小、學生性格好動的特點,采用分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
四。教學流程:
1.巧用情景引入課題,通過兒歌"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兩只青蛙兩張嘴,四只眼睛八條腿…"引出問題"n只青蛙幾張嘴,幾只眼睛幾條腿?"從中鼓勵學生發現規律,嘗試用字母符號表達規律。
2.講授新課:首先出示某年某月的日歷,然后根據問題探討日歷中的規律。由于這是本節的重點和難點,根據學生情況,為了突破難點,對于課本的編排從新調整。提出了如下的幾個問題:①日歷中同一行中連續三個數之間有什么關系?②日歷中同一列中相鄰三個數之間有什么關系?③日歷中斜著的三個數之間有什么關系?④用長方形框住的四個數有什么關系?⑤用正方形框住的九個數有什么關系?先讓學生用具體的數來回答問題,然后上升到用字母來反映規律。從而讓學生體會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
教師評價:71頁另外教師不斷鼓勵學生發現、表達、合理解釋。
以上主要采用教師啟發引導式的方法。
其次,讓學生動手折紙完成課后隨堂練習第2題,目的是換一種活動方式。本題主要由學生獨立完成。
最后,通過以上的日歷、折紙,對學生分組完成做一做。本題采用分組合作的方式進行。
五。 學情預測:
優點:問題的層次遞進符號學生的實際情況。
缺點:規律找到但是表達不準或不正確,如去括號問題,另外缺乏驗證。
針對缺點采用的彌補方法是:適當布置有關去括號知識的問題,強調規律探索中的驗證這一環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六?偨Y反思和理念:
探索規律要用到歸納、推理,它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維方法,數學史上的一些發現如哥德巴赫猜想等都是通過探索、總結、猜想而得到的,但是要注意猜想的驗證。
小學數學說課稿11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的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17、18頁例2、例3,小數除以整數。
一、說教材
(一)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整數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小數加減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在生活中學生也積累了一些小數除法的初步經驗。它是在整數除法意義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擴展,同時,它既是整數除法學習的發展,也是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和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學習的基礎。
(二)教材重難、點的確定
教學重難點:學生自己探索獲得“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因為培養學生自己探索的能力,即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一方面是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另一方面是為了使學生由“學會”向“會學”轉變,更有利于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
教學關鍵:緊緊依托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順應探索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取向,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探索、積極思考和討論交流,在不斷地“產生疑問、進行嘗試探索、釋疑、運用”這一循環過程中,自然地發現“商的小數點要和被乘數的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進一步理解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正確、熟練地進行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并能對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釋。
過程與方法目標:使學生經歷嘗試探索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的過程,同時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嘗試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使學生體會小數除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數學,發現數學的魅力,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積極的學習態度。
三、說教法、學法
如何突破重難點,完成上述三維目標呢?新的課程標準提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谶@一認識的基礎上,設計教案的時候,考慮最多的還是怎么設計教學才能真正的在嘗試中成為課堂的主人,怎樣才能讓自己的課像名師上課一樣,行云流水,不知不覺中讓生嘗試探索中學會新知?同時,更想通過嘗試的教學模式,堅持以學生的嘗試為核心,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大膽嘗試,勇于創新的縱橫馳騁的天地。所以,我努力的為學生創設開放的問題背景下的探索活動根據教材的特點,學法上,采用以自主探究發現問題、嘗試自學、討論交流為主要方式進行教學。在教學中創設情境,以生活中的事件為原型為學生提供較豐富、直觀的觀察材料,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自主嘗試、觀察、討論、探究中獲取知識,把課堂還給了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求解簡單小數除以整數時遇到的兩種不同困難的結果,并應用解決實際問題。整個教學按以下四個環節組織進行:①創設情境,激趣導入,②嘗試探究,明理獲知,③ 深化運用,鞏固新知,④回顧小結,質疑問難。主要學習方法:轉化。另外還有遷移、猜測——驗證、歸納。主要教學方法:引領、提升。
四、說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開門見山。(上課一開始就進行基本練習,使學生立即投入緊張的練習中,能安定學生的情趣,起到組織教學的作用。
1.口算。
6.5÷5 7.2÷4 9.6÷8
14×0.5 0.12×3 12.5÷5
2.筆算。
16.8÷12
教師先提問:“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計算時應注意什么?”然后讓學生獨立完成。
(過渡題,從準備題過渡到嘗試題經舊引新,為學習新知鋪路架橋,同時,是學生一開始就明確這堂課學的是什么,要求是什么,這一步時間不長,但很重要。只要一、二分鐘,開門見山,立即轉入新課。)
點出課題,板書課題
(二) 嘗試探究,明理獲知
在這個環節中,我一邊出示例題課件,一邊幽默語言導入:上節課我班我們替趙虎解決了一個大問題,可趙虎又出現了狀況,看!
1、進一步理解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的第一種情況:
解答上面的問題,他每天要跑多少千米?因為有上節課的已有知識,學生很自信的獨立列式,也自信的計算了,
第一次嘗試:
(1)充分放手讓生計算,適時觀察,選對和錯的兩種豎式的同學上黑板板演,同時,做完的學生對照并討論各自的方法的理由,在學生匯報時,有的根據意義計算,有的運用商的變化規律計算,有的用豎式計算……。教師重點關注用豎式計算的方法,發現兩種,爭論的焦點就出現了:商的整數部分該不該商0呢?
(2)引發學生的思考,在交流中,教師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暢談自己的算法與想法,評講討論,嘗試的講算理,在越辯越清晰的狀況下,學生對整數部分是不夠商1時要用0來占位,商的大小才不變,水到渠成的明白了 。
教師充分尊重學生,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創造性地參與到計算的探索過程中來,把各種不同的算法與想法展示給全班學生,讓其產生思維的碰撞與沖突,為其留下思維的空間。
(3)鞏固練習。
完成教科書第17頁的“做一做”的第(1)小題,方式:比賽,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三)再次嘗試,循序漸進
1、進一步理解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的第二種情況:
(1)課件出示例3:
討論確定用哪個條件合適?
生獨立列式,并計算,
第二次嘗試:
(2)當學生計算中發現問題了:做不下去了,師問:“為什么?”
討論:接下來怎么除?自己試一試和同桌商量商量
關注新知,透徹理解。你是怎么想的?展示各種算法。通過發問引發學生的討論,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計算方法,使學生理解算理。教師適時的給予肯定。
(3)試探練習,錯題剖析(這一步是解決中差生學習新知時的思想誤區,可以說:“進行新課“的延續,又為下一步課堂獨立作業掃除障礙。)
(四)深化運用,鞏固新知
再次比賽:17頁做一做(2)
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已經逐步融入了運用,不僅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層次練習中理解小數除法的意義,體會解決小數除法實際問題的喜悅。
(五)回顧小結,質疑問難
回顧本節課你們解決了那幾個問題?有疑問嗎?
總之,本課力求改變以往計算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少,以計算技能的培養為主,以正確計算為最終目標的教學方法,而是始終關注學生的發展,變”先講后練”為”先練后講”,努力創設發現問題、嘗試辯析問題,到最后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活動。創設各種條件讓學生參與到知識的產生、形成、發展、運用過程中,通過嘗試學習、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和多向探索,去發現和創造小數除法的算理和算法,從而使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學習思維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養和發展,使數學思想方法得到滲透。
反思:嘗試學習中同學之間的交流起到了互補的作用,你會一點,我會一點,相互競爭又共同進步,我們教師如點火器,把學生的“發動機“啟動,就像潤滑油,保證發動機的正常運行,同時學生也體會到自我成功的喜悅,增加了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小學數學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決問題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的內容。本節內容安排了兩個例題,分2課時進行教學,今天我說的是其中的第1課時。解決問題是小數除法單元的一小節,讓學生學習用小數乘、除法計算解決常見的實際問題,使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計算教學單元得到扎扎實實的落實。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量關系及解決問題的經驗,了解了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本課大膽地創新使用教材,改用生活中常見的滴水龍頭為例題來學習,主要是呈現生活情景,提供生活信息,收集、整理數學信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中的數量關系,解決類似歸
一、歸總的實際問題。不僅可以使學生體會計算在解決問題中的實際作用和價值,同時可使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策略的訓練,自主探索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從而逐步提高數學素養。
。ǘ⿲W情分析
本課所研究解決的數學問題,學生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在生活的實踐體悟中都曾滲及過,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經驗,在前幾冊的數學學習中已經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五年級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自然和社會現象有一定的好奇心,教師有目的地引導把學生的好奇心轉變為求知欲,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欲望。
二、說教學目標
目標定位,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及本課的知識特點,預定如下幾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正確運用小數除法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運用相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采用獨立思考和小組交流的方式進行教學。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讓學生懂得解決問題的多樣化,體會小數除法的應用價值。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正確運用小數除法,培養觀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
難點:提高學生分析歸納的能力,培養學生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說教法、學法
根據對本課教學過程的預設,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將盡可能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學生創設生活和活動情景,以創境激趣為關鍵,以解決問題為核心,以自主探索為主線展開的多維合作活動。為他們提供各種機會,采用獨立思考和小組交流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經歷思維沖撞、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動,使學生體驗探索的過程,體會學數學的樂趣。
五、說教學程序:
鑒于本課教學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及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實際情況,預設如下幾個部分展開學習。
(一)、創設情景、收集信息
1、以與學生談話的方式,引導學生說說在生活中有沒有見過這樣的情景,如果你家滴水龍頭未關緊或忘了關,會浪費多少水,假設:小戴家有3個滴水龍頭上周因為未關緊流失了725、76千克的水。那么請問小戴家平均每個滴水龍頭一天流失多少千克的水呢?
2、導入:這一節課我們一起來幫助小戴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出示課題:解決問題。
。ㄔO計意圖: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類似歸一的實際問題生活中素材很多。創境激趣,把學生帶入到實際生活中,突破了數學教學的封閉狀態,拓展了學生學習的時空,將課內外結合起來,將學生置身于一種動態、開放、多元的學習環境中,使學生逐步豐富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二)、整理信息、提出問題
1、出示例題:小戴家有3個滴水龍頭上周流失了725.76千克的水。
。1)大家能從中得到什么數學信息?
引導學生挖掘題中隱含的重要信息上周,提問:上周是什么意思?告訴我們什么條件?(上周實際是告訴我們7天這個隱藏的條件。)
。2)提出問題:小戴家平均每個滴水龍頭一天流失多少千克的水呢?
(設計意圖:創設提問題的情境,體會提問題在生活中的應用,提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感受數學問題在生活中的存在。)
。ㄈ⒆灾骱献、探究問題
1、深入分析
。1)教師:現在同學們能計算出每個滴水龍頭1天的流失量嗎?引導學生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
(2)想一想: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結合課本上的相似例題11提示。
2、學生結合信息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幫助學生從量的角度對數量進行分析,自主得出答案。(教師巡查,確定學生發言)
。ㄔO計意圖: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數學交流,激活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的思路,把握小組合作學習情況,創設恰當氛圍,組織學生交流,并同時引導學生用適當的方式理解數學問題。組織引導各小組提出不同的方法,發現新的思路、方法及時擴散,并給予及時評價和指導)
(四)、交流方法、解決問題
1、指名說板,呈現不同的解題過程。
第一種:可以先算1個滴水龍頭一周滴水的流失量
725.76〔3=241.92(千克)
再算平均1個滴水龍頭1天流失多少千克的水。
241.92〔7=34.56(千克)
答:每個滴水龍頭一天流失34.56千克的水。
第二種:可以先算3個滴水龍頭一天滴水的流失量725、76〔7=103、68(千克)再算平均1個滴水龍頭1天流失多少千克的水。 103、68〔3=34、56(千克)
答:每個滴水龍頭一天流失34.56千克的水。
2、小結:分析問題時,我們要弄清楚題目的數量關系,再選擇適當的方法進行解答。解答的每一步是求什么,心中都要很清楚。
(設計意圖:將小組共同的認識成果轉化為全班共有,激勵創新,拓展思維。呈現學生的不同解法,讓學生在體驗到探究的樂趣后,享受成功的快樂。形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發現問題的良性循環。讓學生學會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又帶著問題走出課堂,走向更廣闊的空間。)
。ㄎ澹、嘗試訓練、反饋評價
1、出示課本例題11
張燕家養的3頭奶牛上周的產奶量是220、5千克,每頭奶牛一天產奶多少千克?
(1)先讓學生自己獨立分析題目的數學信息并提出問題。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完成課本空白練習。
。3)小組交流,集體訂正。
2、出示做一做的情景圖
小毅家上個月的用水量是14、5噸,每噸水的價格是2、50元、小毅家有4口人,平均每人付水費多少元?
(1)先讓學生自己獨立分析題目的數學信息和問題。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完成練習。
。3)小組交流討論,著重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系
。ㄔO計意圖::教師為學生創設充分自主探究的空間,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本課知識,形成技能,讓學生在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鞏固新知,訓練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創造性,使學生的分析、綜合、歸納問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培養與提高。并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讓學生感受解決問題的樂趣。)
(六)、布置課外作業
小學數學說課稿13
數學說課稿通用模板
各位評委,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___________。首先,介紹下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結構與內容簡析
本節內容在全書及章節的地位:《____________》是初中數學新教材第___冊(__)第___章第____節。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__________________,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本節內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部分,因此,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占據_______的地位。
數學思想方法分析:作為一名數學老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給學生數學思想、數學意識,因此本節課在教學中力圖向學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
2、能力訓練目標:
3、創新素質目標:
4、個性品質目標:
三、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本著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立了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過______________突出重點
難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過______________突破難點
關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為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教法
數學是一門培養人的思維,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知識和方法的思維過程。基于本節課的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應著重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教學方法。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 指導。
1、理論:
2、實踐
3、能力:
最后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教學程序及設想
1、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入: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成為“猜想”,繼而緊張地沉思,期待尋找理由和證明過程。
在實際情況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與經驗,同化和索引出當前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的知識,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遷移到陌生的問題情境中。
對于本題:
2、由實例得出本課新的知識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講解例題。
我們在講解例題時,不僅在于怎樣解,更在于為什么這樣解,而及時對解題方法和規律進行概括,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 維能力。在題中:
4、能力訓練。
課后練習______
使學生能鞏固羨慕自覺運用所學知識與解題思想方法。
5、總結結論,強化認識。
知識性內容的小結,可把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盡快化為學生的素質;數學思想方法的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思想方法在解題中的地位和應用,并且逐漸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個性品質目標。
6、變式延伸,進行重構。
重視課本例題,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例題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累積、加工,從而達到舉一 反三的效果。
7、板書
8、布置作業。
針對學生素質的差異進行分層訓練,既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使學有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 減負”的目的。
結束:說課是教師面對同行和其它聽眾口頭講述具體課題的教學設想及其根據的新的教學研究形式。以上,我僅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上說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闡明了“為什么這樣教”。說課對我來說仍是新事物,今后我也將進一步說好課,并希望各位專家領導對本堂說課提出寶貴意見。
相關閱讀:小學《植樹問題》說課稿
一、說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數學廣角》第一課時。
二、說學習目標:
讓學生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出植樹問題模型的過程,掌握種樹棵數與間隔數之間的關系。
會應用植樹問題的模型解決一些相關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感悟構建數學模型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方法之一。
三、說學習重點:
讓學生發現植樹的棵數和間隔數之間的關系,并用發現的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四、說學習方法: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五、學習過程:
一、初步感知間隔的含義
1導入:我們已經是四年級的學生了,做操,上體育課都少不了要排隊,你會不會派隊呢?
現在老師請三位同學到前面按照老師的要排隊,誰愿意來?
出示要求:1面向老師排成一路縱隊
2每兩位同學之間相隔一米
告訴學生:第一個同學到最后一個同學的距離叫隊伍的長,兩個同學之間的距離叫間隔.
提問:這路縱隊長幾米?你是怎么知道的?如果我們把剛才的三位同學看成三棵樹苗的話,那么三棵樹苗之間有幾個間隔?你能用線段圖表示出來嗎?師生共同總結得出結論:排隊人數比間隔多一,間隔比人數少一
2過度語:其實,這樣的數學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
3再次感悟:讓學生觀察自己的左手,互相說說手指與間隔之間的關系。比如:5個手指之間有幾個空格?也就是說,5個手指之間有幾個間隔?4個間隔是在幾個手指之間?
如果我們把五個手指當成五棵小樹苗的話,五棵樹苗之間應有幾個間隔呢?四個間隔在幾棵樹苗之間呢?你能用一個圖表示出來嗎?
提問找生回答:如果畫了8棵樹,他們之間有幾個間隔?9棵樹之間有幾個間隔?那你們再想象一下,如果從頭到尾有10棵樹,他們之間又會有幾個間隔呢?那20棵樹呢?
仔細觀察,你發現植樹棵樹和間隔數之間有什么規律呢?(自己先想想,再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4根據學生的反饋板書:兩端要栽時,植樹棵數-間隔數+1,間隔數=植樹棵樹-1。
小結:同學們不僅會觀察,而且還能發現其中蘊含的規律,真不錯,那就讓我們一起進入今天的數學廣角運用這些規律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吧!
二、新授
出示例題:同學們在全長10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指導學生讀題:
1.從題目你們知道了什么?(說一說)
2.題目中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
3.題目中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嗎?(兩端要栽)
4.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你能自己想辦法找到問題答案嗎?有困難的同學可以借助線段圖畫一畫。
5.交流。
6.反饋。
。1)請你們兩人把你們的方法寫到黑板上展示給大家看看,好嗎?
。2)學生分別說想法。
7.剛才我們要求路的兩端都要栽時,得出植樹棵數=間隔數+1,間隔數=植樹棵樹-1。知道了怎樣求路的長度。如果知道了棵數與間隔數,你呢感求出路的長度嗎?(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
如果兩端都不栽的情況下,棵樹與間隔數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我們還以這道題為例來研究一下:
(1)同學們在全長10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不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2)分小組交流,也可以借助線段圖分析
。3)反饋
。4)展示結果:兩端不栽時,植樹棵數=間隔數-1,間隔數=植樹棵樹+1
小結:生活中有許多問題都可以用方法解決,如鋸木頭,上樓梯,插彩旗,擺花等等
四、聯系實際、拓展應用
1一根木頭長10米,平均分成5段,每鋸一段要8分鐘,共要花多長時間?
2王村到李村一共有16根高壓電線桿,相鄰兩根的距離平均是200米。王村到李村大約有多遠?
3每隔6米種一棵樹,共種了36棵,從第一棵到最后一棵有多遠?
4從一層到三層共48個臺級,如從一層到六層共多少個臺級?
5公路一旁每隔50米有一根電線桿(包括兩端)共10根,求路長?
六、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與間隔有關的數學問題,在數學上我們統稱為植樹問題,(板書)植樹問題不只在植樹當中才有,植樹只是其中的一個典型,像鋸木頭,上樓梯,插彩旗,擺花等現象中都含有植樹問題。今天我們學習的植樹問題僅僅是兩端都栽時和兩端都不栽時的情況。在以后的學習中,我們還會學到一端栽一端不栽和封閉圖形的植樹問題。
七、反思: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不但注重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來源于生活,也應用于生活的道理。比如:用排隊人數與間隔數的關系抽象出植樹問題中棵數與間隔之間的關系,既有趣味性又貼近學生的生活。
教材在編寫時,都是給出路的長度,求間隔或棵數,但在練習時,很多題都是給出間隔和棵數,求路的長度。如:王村到李村一共有16根高壓電線桿,相鄰兩根的距離平均是200米。
王村到李村大約有多遠?練習題3從一層到三層共48個臺級,如從一層到六層共多少個臺級?由于學生初次接觸植樹問題,還不能融匯貫通,所以做起來有些難度。他們不明白從一樓到二樓算一層,很多學生認為樓梯的拐角處也該算一層,后來我在另一個班上課之前就先讓學生分成小組,去觀察,體驗,感受,然后討論,學生經歷了這樣一個認知過程,就不會出現前面的問題了。還有一道時鐘的問題,五時時鐘敲響5下,需要8秒,12時時敲響12下,需要幾秒?要想做好這類題,就得讓學生明白,需要的時間應該是第一次鐘響與第二次鐘響間隔的時間。避免上節課出現問題的同時我還針對上節課出現的問題對學生提出質疑,讓生生互評或師生互評,重點表揚大部分學得好的同學使每一個學生獲得參與的機會、培養學生探究精神體驗成功的感覺,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榮譽感,使他們更加熱愛數學。
小學數學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北師大版第十二冊第三單元總復習中的內容《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總復習》
(這部分內容是在繼前一課時,已經復習各種平面圖形的概念、特征、性質以及各種圖形之間的聯系基礎上,系統復習小學數學中學習過的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梳理溝通各種圖形周長、面積之間內在的關系,同時構建知識網絡,形成知識體系,從而使學生數學知識得到鞏固,又使學生的數學能力得到培養和訓練。這對于學生系統地掌握小學階段的平面幾何知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學生進一步學習其它平面幾何知識與立體幾何知識的基礎。根據本班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學習能力、數學《課程標準》的精神以及教材要求,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引導學生回憶、整理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的意義及其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并能熟練地應用公式計算。
能力目標:通過小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參與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學習能力。
情感目標:滲透“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的”等辨證唯物主義觀點,引導學生探尋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構建知識網絡,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從中學會整理知識,學會學習方法。
。ㄟ@樣的目標設計,打破了傳統公式教學的規律,從過于注重知識本身轉化到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情感體驗,立足教學目標多元化。不僅要使學生掌握認知目標,還要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發展各方面的能力,體會“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的”等辨證唯物主義觀點,而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
教學重點:整理完善知識結構,正確解決實際問題。(根據教材的特點,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
教學難點:理解平面圖形周長、面積計算公式之間的內在聯系。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六個平面圖形紙片、三張白紙。
三、說教法、學法:
教法:
情景教學法、指導點撥法、觀察法、歸納法
。ㄐ抡n程標準指出,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新課程標準還指出,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因此,教師應擺正自己的位置,盡量創造條件和氛圍讓學生去說、去想、去做,使學生經歷回憶、整理、建構的思維過程。(數學教案 )于是,在教學中,我采用情景教學法、指導點撥法、觀察法、歸納法等方法,借助多媒體課件和教具直觀形象的表象,動態生成的效果,對比與歸納事物的內在聯系和變化規律。同時,充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使教學形式更加生動、活潑,教學過程更加緊湊、高效。)
學法:
自主、合作、探究回憶整理—→形成知識網絡—→探究實際問題
。▽W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在學習活動中的參與狀態和參與度是決定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是單純的依賴模仿和記憶,而是有目的的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因此,在學法的選擇上體現讓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回憶整理—→形成知識網絡—→探究實際問題的系列學習活動,經歷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達到掌握知識、培養能力、獲取積極情感體驗目標。)
。ㄟ@節課為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我以學生的學為立足點,設計了如下教學程序。)
二、說教學程序:
。ㄒ唬、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出示一幅畫)
師:怎樣能把它掛在墻上又能保存更久?(討論、交流、匯報)
生:鑲個鏡框,加塊玻璃
師:這是個好辦法,如果鑲個鏡框我要多長的木條(或鋁合金),加塊多大的玻璃呢?這要用到我們學過的什么知識呢?
生:這幅畫的周長和面積
揭示課題:平面圖形的周長與面積總復習
。ㄔ诒菊n開始,我出示了一幅畫,并告訴學生,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幅畫,請學生幫忙想想辦法,怎樣能把它掛在墻上又能保存更久,讓學生去討論、交流,然后全班匯報。很多學生都說要給它鑲個鏡框,加塊玻璃。而鑲鏡框要用到周長知識,裝玻璃又要用到面積知識,自然引出本課所要復習的內容:平面圖形的周長與面積,這很好地抓住了學生的興奮點,大大激活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積淀,使學生以良好的心理態勢進入后繼的梳理復習。)
(二)、分步梳理,引導建構
師:看到課題,你想到了什么?生:……
(課件出示六種平面圖形)
1、復習周長和面積概念
周長:圍成圖形所有邊長的總和面積:圖形所占平面的大小
出示了兩組圖形,分別讓學生觀
察,比較、討論。通過這兩組圖形的比較,引導學生發現:
。1)、面積相等的圖形,周長不一定相等。(2)、周長相等的圖形,面積不一定相等
(梳理知識是復習課中很重要的一環。讓學生在老師點撥下自己整理,及時反饋,從而理清知識間的脈絡,及時查漏補缺,找準各平面圖形周長與面積的意義、計算公式,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形成清晰的知識網絡。
板書完課題之后,我說:看到課題,你想到了什么?這樣,讓學生在記憶庫中再現已學過的平面圖形,然后分層次先復習平面圖形的周長與面積概念,緊扣“所有邊長的總和”和“所占平面的大小”突出了“有、無計算公式”的思考方法,使學生的思路更為清晰、明朗。然后,我出示了兩組圖形,分別讓學生觀察,比較、討論。通過這兩組圖形的比較,引導學生發現:
。1)、面積相等的圖形,周長不一定相等。
。2)、周長相等的圖形,面積不一定相等)
2、復習平面圖形的面積(我接著再復習平面圖形的面積,強調了“各面積公式的推導”,喚醒學生的思維鏈接,促使學生的理解更全面。
在復習平面圖形的面積時,我是這樣做的:
首先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利用學習材料中的六種平面圖形選擇自己印象深刻的一個,進行思考,交流它面積的推導過程,然后,根據它們在推導過程中的關系,認識到最基本的圖形——長方形,體驗轉化思想,對知識進一步高度概括,還滲透了學法指導。讓學生知道構建網絡圖也是一種復(2)、怎樣剪下一個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各是多少?
。3)、怎樣在這個正方形紙上剪下一個最大的圓?你是怎樣確定圓心的?圓的周長是多少和面積各是多少?(我設計這題的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觀察、動手操作,弄清這三種圖形之間的內在聯系)
有意義的學習是建立在學生的主觀愿望和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的。在課堂教學中,除了要注重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還要注意培養學生吸取別人意見、與人合作的精神。在前面的教學過程中,我有意識安排了三次小組合作交流,讓學生在合作中回憶周長、面積意義、公式;讓學生在合作中回想各平面圖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讓學生在合作中思考各平面圖形面積公式之間的聯系等。同時教師把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位置上,與學生融為一體,既分工又合作,這樣既能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思維,獲得成功的體驗,又使學生學會協作,互助互補,活躍思維,同時培養學生思維的辯證性。
通過前面三次討論,這時,學生的知識網絡已形成。
(三)、綜合實踐,學以致用“數學的價值在于應用”,數學即生活。于是,我設計了這樣一些與生活實際緊密相聯的練習:
第一層應用公式基本練習
第二層——聯系生活,綜合應用3、猜一猜誰先到達終點。
一天,楊爺爺和喜洋洋相約到建材市場買建材。它們以同樣的速度同時從家里出發,分別沿著各自的路去線建材市場買建材。,先想想看,誰先到達終點?然后想辦法驗證自己的想法。(而設計這道題,則是為了讓學生明白我們看待事物不能光看表面就下定論,要通過分析再下結論。)
第三層————數學探究,總結規律學習整理知識的好方法
三、說全課小結,交流評價
這節課的交流評價主要分為學生互相評價和自我評價,評價對學生而言是很重要的。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這種需要正是學生在精神上特別強烈需求的。”引導學生到評價的過程中,正是為學生提供了發現、研究、探索的空間。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傾聽別人發言,進行評價交流,深入學習,最終獲得知識,這也正是布魯納所說的“知識的學習”的一種手段。因此學生課堂上的互相評價也是他們展開自主學習的過程。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還說過:“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學生通過對自己在課堂上的學習狀況的總結和正確認識,對他人成功經驗的借鑒和不斷內化的自我估量,構筑自己的認知結構,提高自己的學習水平的過程。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和發展學生在學習上的自我評價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開發他們的學習潛能,發展他們的個性特長,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自我評價是一種內在教育,不僅僅是個人對其身心活動的評價,而且還包括別人對自己的影響的認識,以便在學習的過程中正確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提高自己。
四、說板書設計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ㄏ旅嬲f一下我的板書設計,這樣的板書設計,摒棄了傳統數學復習板書的多與雜,力求做到知識性與整潔性的統一,讓人一目了然,體現本節課的重點。)
。〝祵W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無論在課始還是課終,教師都應該讓學生面對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經歷“生活問題——-數學問題——-生活問題”的變化過程,使學生在在實踐和應用中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使學生感受到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充滿數學的世界,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數學)
小學數學說課稿15
一、簡析教材
循環小數是個新知識。這部分內容概念較多,又比較抽象,是教學的一個難點。教材通過例7和例8,先讓學生做除法。通過實際計算,發現這些除法無論除到小數點后面多少位都除不盡。根據學生計算出的除法豎式,讓學生觀察它們商和余數的關系,由于余數是重復出現,商也重復出現,而且這樣的重復是循環不斷的,從而引出循環小數的概念。進而簡單介紹循環小數的簡寫。接著,教材通過兩個數相除時商的兩種情況介紹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的概念。最后簡單教學循環小數的近似值。
以前學生對小數概念的認識僅限于有限小數,學了循環小數等概念,小數概念的內涵進一步擴展了,學生認識到除了有限小數以外,還有無限小數。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和掌握循環小數的概念;掌握循環小數的計算方法。
2、能力目標:培養觀察能力,提高計算能力。
3、思想目標: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法學法
依據新課程的理念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在教學中采用了如下的教學學法。
1、以趣激趣,引入新課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斯基指出:“如果教師不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只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情懷,沒有學習的興趣,學習就會成為學生的負擔!笨梢,新課導入中激趣的重要性。新課開始,我采用故事情境法,讓學生體驗“循環”的意思,從而說說生活中的“循環現象”,深入理解循環的意義,為后面學習新知作個好的鋪墊。
2、主動探索,建立認知
新課程指出: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依據這一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一個小組計算的動手情境,讓學生動手計算,引導學生主動探索,通過讓學生試算、觀察、比較、討論等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讓學生全面參與新知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幫助學生在大腦中建立多層次多網絡,讓學生更深入理解小數還可以分成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無限小數中還有循環小數等。
3、練習中滲透數學思想
好的練習設計能夠鞏固學生的知識,進而延伸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學完新知后,我設計了三類練習,一類是填“有限小數、無限小數、循環小數”,在學生填完后我適當進行總結,深入滲透“循環小數是無限小數,但無限小數不一定循環小數;有限小數一定不是循環小數”的思想。第二類是練習循環節的近似值,這也是本課的教學內容之一,主要讓學生理解循環小數的簡寫形式時進一步鞏固以前學過的求近似值,加強知識間的聯系。最后我設計了一道“趣味數學” 題,一方面讓學生學研究循環小數的規律,另一方面感受數學給我們帶來的內在美。
四、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
1、講故事“從前有座山……”讓生說說為什么這個故事講不完?
2、揭示“循環”,讓生舉例生活中的循環現象。
3、引入到數學現象中。
以故事引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也是現在課堂所追求的一種情境教學。并讓學生結合生活說說循環現象,為新知教學架梁鋪橋。
(二)探索新知
1、小組合作計算四道題目,其中一道的商是除的盡的,三道的商的是除不盡的。并組織討論:將這些商分分類,你們發現了什么?
2、交流總結得出: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以及循環小數。
3、重點研究:循環小數的特征(得出定義及探索是怎樣發現它是循環小數的)
4、讓學生出題判斷是否是循環小數,加強理解循環小數的定義。
5、深入得出:循環小數一定是無限小數,無限小數不一定是循環小數,有限小數一定不是循環小數。(并舉例證明)
6、看書并教學循環小數的簡寫形式。
這部分內容是本課的重點,我采用小組合作探索的方法讓學生自主地研究小數的兩種形式: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及循環小數。這充分體現新課標提出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最后一個環節的設計DD看書質疑,對新知及時進行鞏固,并讓學生提出想學習循環小數的簡寫形式,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小學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數學廣角》說課稿02-13
小學數學周長說課稿07-13
小學數學《圓》說課稿06-12
關于小學數學的說課稿06-12
小學數學《折扣》說課稿06-12
小學數學《約分》說課稿06-16
小學數學說課稿11-02
小學數學《約分》說課稿12-24
小學數學說課稿08-29
小學數學《方程》說課稿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