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集合1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數學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1
一、說教材。
。薄⒔滩姆治觯
《垂直與平行》是現行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第一節課,教學內容在教材的64—65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初步理解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特殊的位置關系,初步認識垂線和平行線。
。ǎ玻┻^程與方法:通過“擺筷子”和“折紙”等活動培養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合作探究新知的能力;培養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能力。
。ǎ常┣楦袘B度與價值觀: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和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和數學的重要作用。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正確理解“同一平面”“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難點:相關現象的正確理解(尤其是對看似不相交,而實際上是相交現象的理解)。
二、說策略。
。薄W情分析:這個知識點既建立在學生已經學過的直線和角的知識的基礎上,同時又要為進一步學好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等重要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小學數學中的平面幾何知識體系里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因為是幾何知識,自然具有了直觀但抽象、易記但難懂的特點,加上教材提供的主題圖在我們廣大農村小學也是陌生事物,比如我們學校就只有一組單杠,這無疑又為學生理解這個知識點設下了障礙。
2、設計理念:解決“抽象”這一難點的最佳方法莫過于動手操作,我想只有貼近學生生活的才是最易被學生接受的,只有學生親自動手得來的才是真正理解不易遺忘的。結合我區數學教研組提出的“做數學”的先進理念,我在本課的設計中主要體現的是“擺一擺——畫一畫——想一想”、“折一折——畫一畫——想一想”的兩段式三維教學理念,意圖放緩坡度,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學習之中對本知識點做到既能意會又可言傳。
。、教法設計:我在教學中主要設計了“擺筷子”和“折紙”兩個操作性學習環節,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動筆描繪、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闡述五個層面的梯度性學習,系統深入地掌握知識,以拉近知識與學生的距離。
。、學法設計:在“擺筷子”活動中,主要是體現開放性動手操作的學習方法,讓學生有空間把可能出現的情況全面的展現出來,為準確地提取和掌握知識點做好充分的準備;在“折紙”活動中,主要是體現多元性動手操作的學習方法,讓學生有能力把應該出現的情況全部挖掘出來,并能準確地理解三條直線的特殊位置關系;在學習概念性知識的時候,主要是體現抓住重要詞語進行理解的學習方法,讓學生通過交流全面掌握所學的知識。
。怠⒔虒W準備:每生筷子5支、白紙5張、彩筆1支。
三、說過程。
(一)、擺筷子活動
。、導入:(1)利用手中的筷子擺圖形。
要求:①應用筷子支數不限;
②所擺圖形不限。
。2)學生匯報。
本環節主要是通過學生熟悉的筷子和最喜歡的動手操作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的狀態。學生會擺出圖形、字母、漢字等多種情況。
。病⑦^渡:(1)增加難度,只用兩支筷子擺圖形。
。2)學生匯報。
本環節增加難度,縮小范圍,學生只能擺出預想范圍內的各種情況,請看屏幕,這為下一步通過分類的學習方式對平行和垂直的知識進行研究進行了鋪墊。
3、活動:(1)小組合作對所擺的圖形進行分類。
。2)學生匯報。
①相交、不相交;
②現在相交、將會相交、永不相交;
③相交、垂直相交、不相交;
本環節學生的分類方式會有好幾種,教學時要重點引導學生把所擺的圖形畫在紙上進行研究,以便于學生迅速分類,在分類時教師重點指導學生理解“將會相交”這一特殊情況,為理解平行線“永不相交”的特點打下基礎。這個把知識抽象出來的過程也是本課設計上的點睛之筆。
4、小結:P65中間部分。
(1)相交線:*互相垂直*、垂線、垂足;
(2)不相交線:*互相平行*
永不相交
在同一平面內 舉起筷子看一下
。3)判斷:—— a
—— b a是平行線
b a是垂線
本環節重點理解本課知識點,使學生能夠正確地分辨和表述垂直和平行兩種現象,知道這是兩條直線在同一平面內的兩種特殊的位置關系。
。怠U展:(1)先擺兩支互相平行的筷子,再擺一支筷
子與其中一支平行,你發現了什么?
(2)先擺兩支互相平行的筷子,再擺一支筷
子與其中一支垂直,你發現了什么?
本環節再次通過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認識同一平面內三條直線之間的相互平行、垂直的關系,既可加深學生對本課知識的理解,又為下一步學習平行線和垂線的畫法打下基礎。
(二) 折紙游戲
。、觀察教室中哪些地方有垂直或平行的現象?
引導說出:一張方形紙上就有平行和垂直存在。
本環節是把從具體的擺筷子活動中抽象出來的知識再次還原到生活之中,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和運用。
2、 按要求折紙:
(1)折兩次,使兩道折痕互相平行。
。2)折兩次,使兩道折痕互相垂直。
。3)折三次,使三道折痕互相平行。
。4)折三次,使三道折痕中既有互相平行又有互相垂直。
本環節通過再次動手操作讓學生在自己創造平行和垂直的過程中完全地掌握這個平面幾何體系中至關重要的知識點,徹底完成教學任務。
(三)、考考你學會了嗎?
1、考眼力:P68—1 加圖
本環節是考查學生的分辨能力,看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本課知識。
2、考口才:P68—2
本環節是考查學生的表述能力,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正確理解。
3、考記憶: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本環節主要是全面總結本課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情況,為下一步的學習做好準備。
四、說反思。
1、在兩次實際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在動手操作過程中學生對于“平行”的理解要優于對“垂直”的理解,原因是學生對于直角的認識不夠深刻、完整,加上在本課的設計中缺乏直角尺的應用環節。
2、在對實際生活中的平行和垂直現象的描述中我沒有強調“把什么看作同一平面”的重點描述,給部分學生在認識上留下了障礙,這是今后應加強的。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2
各位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是小學教材第三冊的《秋游》。
教材分析:
這是一片情景交融的散文。全文生動地描繪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郊外游玩的情景,表現了孩子們沉浸在秋天大自然的歡快心情。全文共有4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簡要敘述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郊外秋游。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別描寫了秋天的天空和田野的美麗景象。作者按照從天上到地面的順序,抓住秋天里天空、白云、稻子、高粱、棉花等形態和色彩上的特點,描繪了一幅充滿生氣的秋景圖。第四自然段敘述了同學們秋游時在草地上盡情玩耍的情景,充分展現了同學們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盡情享受的愉快心情。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會用“有的……有的……有的……”說一句話。
教學重點: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緊扣文中的詞句,把觀察、想象、朗讀結合起來。讓學生感悟意境美和語音美培養其語感。
教法學法:
整堂課的教學運用了多媒體課件創設了生動的情境,以讀代講,在讀的過程中緊扣文中的詞句,把觀察、想象、朗讀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學法與教法相適應,采用“看看——讀讀——想想——說說“的學習方法,讓學生用心體驗,用情表達。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揭示課題
小朋友們,炎熱的夏季過去了,秋姑娘已悄悄來到我們身邊,你發現了嗎?(生自由說)在這金風送爽、天朗氣清的美好的季節,有一群小學生,跟著老師去郊外游玩。想不想知道他們去哪游玩,看到了什么,玩的開心嗎?(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創設情境,朗讀感悟
1、師范讀第一自然段 。理解“漸漸”,指導讀好"漸漸"。用"漸漸"說一句話。指導朗讀。
2、(課件播放藍天白云畫面),你們看到什么?覺得秋天的天空怎么樣?(美)課文的哪一個自然段描寫秋天的天空?女生讀課文。生討論交流
。1)秋天的天空是怎么樣的?
。2)除了藍天還寫了什么?白云像什么?
(3)天上的白云真有趣,它們有時像白兔,有時像綿羊,聯系平時所看到的來說說天上的云還像什么?句式練習(課件出示句子):藍藍的天空一望無邊,幾朵白云有時像( ),有時像( ),有時像( )。指導朗讀。
3、(課件播放田野畫面)說說農田的景色。課文哪個自然段寫了農田的美景,男生讀。小朋友,你們覺得農田美嗎?美在哪里?(學生自由討論,師相機板書)你能來說一說,田野里稻子黃了,黃得怎么樣?高粱紅了,紅得怎么樣?棉花白了,白得怎樣嗎?可以只說一種,也可以說兩種,能說三種就更好了。(課件出示句式):農田里,稻子黃了( );高粱紅了( );棉花白了( )。學生練說。(各自練,指名說)指導朗讀。
4、(課件播放田野畫面)同學們在郊外玩得怎樣?書上是怎么寫的?師引讀第四自然段。大家玩得開心嗎?(板書:開心)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大家玩得十分開心?請小朋友邊讀課文邊圈畫相關的詞語。指導理解。練習用“有的……有的……有的……”說話。齊讀第四自然段。
三、課外拓展,深化主題
1、(課件播放秋天果園的畫面),看后練說秋天到了,果園里( ),( ),( )。
2、(課件播放秋天的山村畫面看后練說,秋天到了,大雁( ),楓葉( ),許多樹都( )。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3
尊敬的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三節的內容。接下來,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我的說課。
【說教材】:
本課是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中的學習內容,它是在學生認識了兩條直線的垂直關系的基礎上安排的。教材在例題中呈現了從一點向已知直線所畫的一條垂直線段和幾條不垂直的線段,讓學生通過度量,發現在這幾條線段中垂直的線段最短,這是垂直線段的性質。接著揭示了點到直線距離的概念:從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所畫的垂直線段的長度,叫做這點到這條直線的距離!跋胂胱鲎觥卑才帕4道題,第一題讓學生測量點到直線的距離;第二題讓學生在兩條平行線之間畫幾條與平行線垂直的線段,并測量這些線段的長度,發現這些線段同樣長;第3、4兩題是點到直線的距離和垂直線段的性質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運用。
【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讓學生經歷垂直線段的性質的探索過程,知道從直線外一點到已知直線所畫的線段中垂直線段最短,知道點到直線的距離。會測量點到直線的距離,會利用垂直線段的性質解釋一些生活現象。
2、過程與方法目標: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發展觀察能力、實踐能力,體會數與形的聯系,發展空間觀念。
3、情感與態度目標: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和現實生活的聯系,進一步培養數學應用意識和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發現垂直線段的性質,理解點到直線的距離的概念。
【教學難點】:
認識點到直線的距離,并能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
【說教法和學法】:
新課標要求我們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應“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意識,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本節課借助多媒體,讓學生結合具體生活情境充分感知垂直線段最短,形成點到直線距離的概念。通過讓學生在畫一畫、量一量的操作活動中加深學生對點到直線距離概念及垂直線段性質的認識。在操作活動中,不僅培養學生學會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還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參與程度。
【說教學過程】:
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體驗出發,我從三個環節來詮釋整個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復習舊知
通過提問和作圖幫助學生梳理了本單元已學的知識,并為下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第二環節:創設情境,學習新知
1、通過預設的接力賽跑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2、提出比賽規則,出示比賽場景圖,讓學生初步發現垂直線段最短。
3、讓學生自己測量5條線段的長度,并發現其中的垂直線段最短,認識垂直線段的性質。
4、教師指出點到直線的距離概念,指名學生說說什么叫“點到直線的距離”幫助學生更好理解概念。
第三環節:鞏固新知,深化認識
1、第一題讓學生說說什么叫“點到直線的距離”,再測量點到直線的距離,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并發展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2、第二題讓學生在兩條平行線之間畫幾條與平行線垂直的線段,并測量這些線段的長度,發現這些線段同樣長;
3、第3、4兩題是點到直線的距離和垂直線段的性質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運用。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使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培養其數學應用意識。
第四環節:全課總結。
首先讓學生自己說說,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學會了什么?學生自己小結,對所學過的知識進行整理,既能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又能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教師及時給予評價,讓學生體驗成功,增強學習的信心。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4
一、說教材、說學情。
“字母表示數”是小學生學習代數初步知識的啟蒙課,是后續學習簡易方程以及中學進一步學習代數知識的前提和基礎,在數學知識整體結構和學生學習過程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用字母表示數這一內容,看似淺顯,平淡,但它是由具體的數和運算符號組成的式子過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轉折點,也是認識過程上的一次飛躍。教材通過三個情境,學習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及數量關系,并體會其方法和作用,學會用字母表示學過的有關圖形計算公式和運算定律,體現了由具體到抽象、由淺入深、層層推進的意圖與特點。
四年級學生已經有了用字母表示一定一種事物或含義的生活經驗以及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的知識經驗,但是用字母表示數是由個別到一般的抽象化過程,是學生認識上的一次飛躍,所以對學生來講有很大難度。因此,我將教材進行了一些處理:
1.加法交換律激活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初步體會字母表示數的優越性和必要性。
2.將算淘氣媽媽的年齡改為貼近學生實際的“猜老師”年齡,以此激發學生興趣,深入學習內容,更好解決問題。
3.將“青蛙兒歌”整體呈現分段進行,作為拓展練習,減緩學生認知上的坡度,培養學生靈活解決問題能力。
二、說學習目標
依據《課標》與學生實際,我將本課的學習目標確立如下:
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學會用字母表示數,學會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簡寫、略寫方法。
過程與方法:經歷觀察、發現、交流、歸納的過程,發展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學習過程中逐步感受符號化思想,發展學生的數感,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滲透函數思想。
教學重點:探索用字母表示數的過程,理解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學會用字母表示數。
教學難點: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正確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間的關系。
三、說教法和學法
《數學新課標解讀》中要求:“要盡可能的從實際問題引入,使學生感受到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币约啊白寣W生經歷數學知識形成與應用的過程!睘榇,我在教法運用和學法指導上努力做到三個注重:注重創設貼近生活實際的問題情境;注重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注重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和傳統方式的結合。結合上述分析,我將教學流程設計如下:
四、教學流程
。ㄒ唬┙Y合生活實際導入
本環節,我以字母a、b引入,激活學生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已有的知識經驗,引出課題《字母表示數》使學生初步感知字母表示數的簡潔性和必要性,激發學生繼續探索字母還可以表示什么的學習積極性。
。ǘ﹦撛O情境探究新知
這部分,我結合教材,創設三個教學情境來完成。
情境一:數青蛙
這個環節中我從學生喜歡的兒歌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意識,明晰課堂教學。
首先出示課件《數青蛙》,學生共同說兒歌,在意識到這樣說下去永遠也說不完,激發學生想辦法把說不完的話表示出來,結合學生的回答,區別n只青蛙n張嘴和n只青蛙m張嘴兩種說法的不同,使學生明確,第二種說法不能表達出青蛙只數和嘴的張數之間的關系,所以不采納,然后讓學生試著用其他字母代替說一說,同時使學生明確兩種量相等時可以用同一個字母表示。
然后繼續出示課件《數青蛙》,學生共同說兒歌,然后老師說出一個數字18只青蛙,學生已經沒有前面的說的快了,但通過計算也能接下去,接著我又說了54只,126只,學生速度越來越慢,但明白都能通過計算得出來青蛙腿的條數。這個時候讓學生明白,不管有多少只青蛙,它的腿的條數永遠是只數的4倍,這樣學生就輕輕松松理解了青蛙腿數和只數的關系,水到渠成的用n只青蛙4×n條腿來表示這首兒歌。
情境二:學簡寫
當學生用4×n表示青蛙條數時,我告訴他們我還有一種更簡單的寫法,問他們想不想知道,一下吊起來了他們的胃口,接著我出示自學資料,學生讀一讀和同桌交流一下,學生在交流自學中馬上找到了4n這種簡單的寫法。
情境三:猜年齡
因為在課前交流是學生已經猜過老師的年齡,并已經揭示了老師的年齡,所以在這個環節中,我先偷偷的告訴一個學生我兒子的年齡和我的關系,學生迅速算出我兒子的年齡,然后讓其它學生猜一猜我告訴了那個學生哪句話?在學生知曉了我和兒子的年齡關系后,引導學生用字母來表示年齡,再通過換位思考:老師b歲時,兒子的年齡怎樣表示?促進學生有效思考的同時學會字母表示數,懂得字母的取值要符合實際生活,體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個結果及兩個數量間的關系。此環節設計更貼近生活實際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
。ㄈ╈柟叹毩
結合《課標》的要求,因此我把練習題的目的定位于對本節知識點的強化,共設計了三種形式的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練習題。
1.小練習:
。1)笑笑有20元錢,買書包用去a元,還剩()元。
(2)一個儲錢罐里有a元錢,平均分給4人,每人分()元。
。3)同學們做早操,每排站了a人,共站了a排,共有()人做早操。
(4)操場上有a個小朋友在跑步,又來了a個小朋友,現在操場上共有()人在跑步。
通過練習,使學生明白字母表示數可以是多少、倍數關系,并引導學生區分2a和a2意義的不同。
2.課堂檢測
(1)你能用一句話說說下面的兒歌嗎?與同伴交流你的想法。
。2)填空。
通過課堂檢測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生在交流對改過程中,如有答案不統一的在組內討論交流解決,組內解決不了的在課堂進行集體討論解決。
讓學生進行自評、互評,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ㄋ模┦崂硇轮,歸納總結
此環節讓學生說一說本節課的收獲,是為了讓學生經歷一次再學習、再鞏固的過程,達到充分吸收鞏固的目的。
。ㄎ澹┩卣固嵘
4a還能解決生活中哪些問題?舉例說一說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5
一、 說教材
《認數》是國標本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十單元“認數”86頁至87頁的教學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萬以內的數,并能正確讀、寫和比較萬以內的數的大小的基礎上,教學整萬數的認識。同時這一節的內容為學生繼續學習含有萬級和個級的數以及億以上數的認識作了鋪墊。教材分為三段安排教學內容。第一段,教學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和“千萬”。第二段,教學整萬數的含義及讀寫。第三段,教學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確定各數位所對應的名稱。
二、說教學目標:
1、憑借學生的生活和知識經驗,使學生在認識個級數的基礎上,認識萬級的數,認識記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掌握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確定各數位所對應的名稱;掌握整萬數的含義和讀、寫的方法。
2、通過操作、交流等活動,使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感受大數目在生活和學習中的價值,增強應用意識,提高應用能力。
3、培養學生學習大數目的興趣和認識大數目的自信心;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識和情感。
教學重點:掌握億以內的數位順序,正確讀、寫整萬數。
教學難點:了解整萬數的含義,感受大數目的數值。
三、說教法和學法
由于整萬數相對較大,不便以具體形象的實物進行操作,加上學生已經較多的認數經驗,所以我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采用借助于直觀教具計數器,幫助學生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理解每個數位上的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并且結合多媒體,展示生活中這樣的大數目,讓學生感受整萬數在生活和學習中的價值,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同時開展游戲活動,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
四、說教學過程:
為了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在課前我安排學生搜集生活中的一些大數。讓學生對大數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同時也為新課的教學作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新課導入時,用課件出示同學們的家鄉——明光市的有關數據,讓學生通過閱讀這些有意義的數據,既感受到大數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同時也適時地對學生進行了愛家鄉、愛祖國的教育。
在學生感受了這些大數后,通過這樣的提問:“二千三百三十五、六十三萬、十九億、三千二百七十,這些數中哪些是你學過的,哪些你沒有學過。那么你沒有學過的這些數是多少呢?怎么寫呢?”
學起于思,通過這樣設疑提問來引發學生的思考,激發他們的求知欲,以便來引入第二環節的教學“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 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
學生對于相鄰數位間的進率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通過計數器一萬一萬地數,從一萬數到十萬,理解10個一萬是十萬;十萬十萬地數,從十萬數到一百萬,理解10個十萬是一百萬;一百萬一百萬地數,理解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通過師生共同合作、探討,認識更大的計數單位,充分體現了知識的一個逐步形成過程,使學生容易接受,從而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了解整萬數的含義,學習寫數、讀數。
在撥數的基礎上,我再趁勝追擊,讓學生在計數器上分別撥出例題中的三個數,并讓學生充分地說說你能很快撥出這些數的方法是什么。在學生交流的過程幫助學生理解多少萬就是多少個萬,因此需要在萬級上撥出多少。再讓學生撥好后對照計數器寫一寫,讀一讀,并交流讀、寫的方法,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充分感悟到,寫數時只要在萬級上寫上多少,而個級上全部是用0補足。
接著再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通過計數器上的數與所寫的數之間的對應關系,進一步鞏固寫法、讀法。
3、認識數位順序表
學生已經有了萬以內的數位順序表的經驗,可以讓學生直接結合計數器,自己探索寫出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老師適時地向學生介紹我們習慣采用四位一級的分級方法,讓學生說說:從數位順序表上看,依此有哪些數級?個級有哪些數位?萬級有哪些數位?此時再出示“想想做做”第3題,請學生讀一讀,然后將每組中的兩個數進行比較,感悟萬級數的讀法與個級數的讀法類似,只要在萬級數的后面讀出“萬”字。
三、聯系生活、深化新知
數學教學要善于走出“書本數學”,回歸“生活數學”之中。整萬數究竟有多大,對學生而言比較抽象,也較難理解,通過讀寫生活中的大數目,不僅可以讓學生鞏固數的讀法和寫法,也初步體會到了整萬數究竟有多大。
在“想想做做”第4題可以引導學生比較自己熟悉的教室或校園的占地面積,從而去感受天安門廣場和頤和園實際占地面積的大小。最后讓學生再次出示課前收集有關大數目的信息,請學生來讀一讀,教師可以結合學生交流情況作出及時評價。使學生深刻地體會到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整萬數,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學數學的目的也是為生活服務的。
四、總結歸納
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小結,說說你在今天的這節課中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疑問。使學生在交流中互相補充,共同完善,有助于知識的積累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由于本人的教學水平有限,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肯定會出現一些不足,敬請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謝謝大家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6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教材的是青島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我主要從說課標、說教材、說建議三個方面進行說課。說課標包括課程目標、內容標準。說教材包括編寫特點,編寫體例及目的,內容結構,知識和技能的立體式整合。說建議包括教學建議,評價建議和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建議。
一、說課標
根據學生發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將九年的學習時間劃分為三個學段,四年級處于第二學段。
《數學課程標準》從"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四個維度對本冊的學習提出了具體要求,
知識技能目標
1.能認、讀、寫萬以上的數。能熟練掌握兩位數乘、除兩三位數的口算和筆算;會計算含有兩級的混合運算。3.能區分直線、射線、線段。了解平面內兩直線的平行和相交位置關系。
數學思考目標
1.經歷從生活情境中發現大數的過程,初步建立數感。
2.經歷探索兩位數乘除兩、三位數計算的過程,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識。
3.經歷探索平行和相交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問題解決
在具體的情境中,提出用四則混合運算解決的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在探索和交流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多樣化。
情感態度
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學習數學的作用。
內容標準:包括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四個部分。
數與代數;
數的認識要求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萬以上數的意義,能認、讀、寫萬以上的數;數的運算要求學生能計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除法。探索規律要求學生能探索簡單的變化規律。
圖形與幾何:
圖形的認識要求學生了解線段、射線和直線。了解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關系。
統計與概率:
要求學生能認識并制作簡單的條形統計圖。
綜合與實踐:
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二、說教材
我將從編寫特點、編寫體例目的、內容結構、知識與的立體整合四個方面系統介紹本冊教材。
。ㄒ唬┚帉懱攸c
本冊教材直觀形象,圖文并茂,它的編寫特點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1.時代性主題、組成"情境串"
時代性、現實性突出的情景,構成單元一系列"信息窗"是青島版小學數學教材獨創的呈現形式。比如第二單元泰山黃金周、第三單元楊帆奧運、第六單元長大我也去航天。
一個單元通常由幾個信息窗組成,幾個信息窗相互關聯,反映的是同一個內容。比如第五單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共包括五個信息窗:"耕地-播種-管理-豐收-收獲",五個情境反映的都是和農田耕作的主題。這些信息窗組成了青島版數學教材所特有的"情境串".
2、優化單元知識結構
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優化單元知識結構。比如第三單元"楊帆奧運—三位數乘兩位數",由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到整百數乘整十數口算,到三位數乘兩位數估算,到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到一個因數末尾有零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因數的位數在不斷的增加,同時又關注了學生口算、估算、筆算的綜合計算能力。在此基礎之上,適時編入了四則混合運算,使學生的計算能力得到進一步應用與鞏固。
3.解決問題 生成新知
通過解決現實情境中的問題,引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比如:在學習"平行與相交"時,主題圖呈現的是"我跟爸爸學設計",教材沒有直接呈現概念,而是由"怎樣畫線"的問題引入,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通過動手實踐,先認識線段,又通過線段認識直線和射線。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既掌握了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倡導多樣化的教與學方式,促進課堂教學改革
本冊教材的編寫思路、呈現方式和欄目設置都積極倡導新型的教與學方式,努力促進師生教與學方式的轉變。
比如第一單元"大數知多少—萬以上數的認識",教材呈現的是學生交流調查生活中用到大數的情景,這樣的形式提示我們,可以以學生的實踐活動為載體開展教學。
再比如第六單元"長大我也去航天——統計",教材只提供了活動的形式,()數據都要來源于學生的實踐,在教學中組織合適的活動,由學生收集數據,參與統計過程,自主學習。
5.充分探究、學會學習
隨著知識的加深,教材也注重學習方法的滲透與培養。通過一些提示性的語言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探究。如第五單元:"農田里的數學—除數是兩位數除法"在學習"商不變的規律"時,教材給出問題情境之后,并沒有過細的指導,而是通過問題"這是不是個規律呢?"引導學生經歷"猜想-舉例-發現"等活動獲取新知。
以上五條是教材的編寫特點。
(二)編寫體例
在青島版教材的特色中,其欄目的設置可謂是獨具匠心、特色鮮明。信息窗、合作探索、問題口袋、自主練習、你知道嗎、我學會了嗎、豐收園、課外實踐、聰明小屋等等。他們在整套教材中發揮著畫龍點睛的作用。同時,每一個欄目,教材都賦予了它一定的內涵和功能。下面我就逐一進行解讀。
信息窗:通過情境串、故事串、問題串等形式,引導學生從中獲取數學信息,啟發學生主動思考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
合作探索:學生提出的問題通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種形式共同解決,充分發揮個人的積極主動性和團隊力量。
問題口袋:對于有價值但不屬于本課所學習的問題,暫時放入"問題口袋",從而保護學生提問題的積極性。一旦具備解決能力,隨時取出加以解決。
自主練習:形式多樣,有針對性的練習題,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及時鞏固和練習所學知識。
你知道嗎:讓學生了解更多與數學相關的資料,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寬知識面。了解數學文化。
我學會了嗎:每單元一個,讓學生了解自己對本單元知識的掌握情況,然后做出自我評價。
豐收園:左邊籃子里的5個蘋果功能各不相同,"積極、合作、會問、會想、會用"是對四維目標的詮釋,右邊是學生的自我反思和交流,在這里學生可以暢談本單元的收獲。
與之前所用過的北師大版、人教版、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相比較,我發現青島版教材較其他三版教材,有更多的欄目設置更加巧妙。
。ㄈ﹥热萁Y構
本冊教材共編排了七個單元和兩個實踐活動。
按照數學學科的四大領域來劃分,其中,第一單元萬以上數的認識、第二單元計算器、第三單元三位數乘兩位數、第五單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屬于數與代數領域。這四個單元的內容也是本冊教材的重點內容。
第四單元平行與相交屬于圖形與幾何領域。
第六單元統計屬于統計與概率領域。
實踐活動蕩秋千和紙與我們的生活屬于綜合與實踐領域。
。ㄋ模┲R和技能的立體整合
從橫向角度來看,整冊內容由淺入深,呈階梯狀上升,在第二學段的教學中起到了奠定基礎的作用。
從縱向角度來看,各方面知識都在第一學段的基礎上,有所深化,為第二學段及之后的學習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總之,教材的編排始終秉承著,既對前面所學的知識加以總結和利用,又為今后繼續學習更復雜的內容奠定了基礎,體現了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數學思維規律。
三、說建議
基于我校"先學后導、互助提升"的數學教學模式,結合青島版數學教材的特點,我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說說我的建議。
。ㄒ唬┙虒W建議3條
1.巧妙運用信息窗的情境圖
信息窗是青島版教材的一大特色,教學中深入研究教材的編寫意圖,理解設計思路,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靈活運用教材,比如:第三單元第一課時《我跟爸爸學設計——線段、直線、射線》一課,情境中提出的"怎樣畫出設計圖"的問題很現實,通過問題的解決,學生不知不覺學習了新知!
再比如:第六單元《長大我也去航天——統計》一課,通過學生做轉圈的實驗完成實踐活動,并畫出條形統計圖。
2.提升學生質疑的質量。
匯報質疑是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的重要體現,此環節把課堂教學推向一個高潮,學生質疑的語言一般情況下這樣說:"大家對我的講解還有什么疑問嗎?""……還有沒有問題?……有沒有補充?" 隨之而來的是補充、建議、追問等……這種對話是讓學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維情況,在交流中溝通不同的思路,并通過比較分析尋找相對合理和最優的問題解決方法。
3.建立學生典型錯題集
在教學中,搜集典型錯例錦集。比如,第一單元"大數知多少"關于0的讀寫:
(1)0在"級末"或"非級末"位置上的不同讀法,
(2)一個數中某一級前面有0的寫數。第三單元"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中的連續進位乘法,有的學生計算時,乘完之后忘記加進位數的;第五單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運用四舍五入法試商,調商的過程等,這些內容難度較大,容易出現錯誤,教學時進行針對性的練習強化。
。ǘ┰u價建議
結合課程標準,談一下我在教學中的評價建議。
1.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評價。
我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畫"知識樹"、做數學手抄報、寫數學日記等活動,來評價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2.評價方法多樣化
(1)口頭評價與肢體評價相結合。運用這種評價方式時教師把握課堂評價的時機,比如說當學生提出一些富有創意的問題和有獨特見解時,我對學生伸出大拇指并在學生的書上印上智慧星,并作為期末考核依據。如果學生的智慧星積累到一定數量,可到教師處換取一些小禮物。
。2)語言評價與"等級"評價相結合
在學生課堂作業時,可采用評語與"等級"評價相結合。如用"你的解法很獨特!""你的字真漂亮"等簡短、熱情的話語激勵學生,使之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3.多元化教學評價
近幾年來,我校一直實施"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特色教學改革,數學方面,主要包括口算課課練、口算能力測試、解決問題、動手能力測試以及階段性測試等評價活動。根據不同的測試活動結果,評比出不同類型的"學科小標兵""口算大王""解決問題小能手".
(三)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教材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重要依據,因此,教師要做教材的開發者、創造者,讓教材更貼近學生生活。
1、運用生活資源:我們在學習教材內容時,可以巧妙的結合生活,利用生活資源。比如在學習"平行與相交"一課時,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物品來進行講解,形象、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2、利用其他學科資源:其他學科與數學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我們要從其他學科中開發資源,來促進數學教學。
3、開發網絡資源:隨著移動數碼產品和無線網絡的普及,基于微課的移動學習、遠程學習、在線學習將會越來越普及,微課必將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所以我們可以開發一個單元或一個專題的系列微課,能幫助學生課前預習或課后鞏固,是學好數學的重要資源。
各位領導、老師們,以上是我對四年級上冊教材的研讀。鉆研教材,吃透教材,挖掘教材,利用教材,以教材為載體把握課標,構建煥發生命活力的課堂,是我永遠的追求。謝謝大家聆聽。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7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教科書(西師版)四年級下冊第40至43頁的內容及相關練習題。
2.教材簡析
“三角形分類”是新課程教材中“空間與圖形”領域內容的一部分。學生在學習此內容之前,已經學習了三角形的認識,能夠在物體的面中找出三角形,學習了角的知識,認識了常見的角,為學生學習三角形的特征從角和邊的不同角度對三角形進行分類做好了有力的知識支撐。三角形是最簡單也是最基本的多邊形,一切多邊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學好這部分內容,為學習其他多邊形積累了知識經驗,為進一步學習三角形的有關知識打下基礎。
3.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心理年齡特點,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學習活動,發現三角形和邊的特征會給三角形的分類,理解并掌握各種三角形的特征。
。2)培養學生觀察,操作和抽象概括能力。
(3)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自我探索意識和創新精神。
4.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
根據《三角形分類》這一知識的地位和作用,本課設計的“觀察、操作、比較、小組討論”等教學環節都是為了使學生能根據角的特點給三角形分類,因此這是教學重點。根據學生的認識水平和年齡特點,如何引導學生歸納出各種三角形的特征,這是學生掌握本課知識的一個質的飛躍。因而,“能理解并掌握各種三角形的特征”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5.教學準備
三角板、多媒體課件、學生用表格等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以直觀教學為主,運用觀察動手操作,小組討論等多種方法,結合教材,讓學生在“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說一說”的自主探索過程中發揮學生相互之間的作用,讓學生自己在動腦、動手、動口中促進思維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自學能力。在教學中,首先把握新舊知識的銜接點,利用教材6個三角形組成的圖案,讓學生說說自己對三角形的認識,引出課題“三角形的分類”。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小組討論交流,尋找三角形分類的方法,最后讓學生說說自己歸類的依據,歸納出各種三角形的特征,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了以下的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揭示課題
由學生對三角形的認識引入課題,即為學生接受新知識做好鋪墊,也讓學生明確學習內容直奔放主題。
(二)動手操作,探討三角形分類方法
1.根據角的特點,對三角形進行分類。
新課標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把學習變成人的主動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
我設計了如下環節:
。1)學生先是獨立思考、獨立操作,獨立探索分類。(事先給每個學生準備一個學袋:一張表格)
①學生根據表格對這個三角形進行觀察,再填表。填完表格,再對表格中的數據進行觀察,就能容易地進行分類。
②把分類的結果填在表中。
小組交流
學生在小組內分別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說說自己的分類依據。
(3)展示學生代表作品,學生互評。
。4)師小結歸納(邊把分類依據板書出來)
。5)鼓勵學生給自己分類的三角形取個名字。
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就是學習的主人,體驗勞動成果的喜悅心情,增強學習的信心。
。6)引導學生對三類的三角形進行比較,得出相同點:每個三角形至少有兩個銳角。
。ㄈ┲笇瓿烧n堂活動及練習十一第1至3題。主要目的是鞏固復習更好引領后進生掌握按角對三角形分類。
。ㄋ模┤n總結
讓學生學會自我評價,體現了新課標評價的多樣性,還可以訓練學生的語言發展能力。
。ㄎ澹┱f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意在突出重點,解決知識難點,有學生分類的作品展示,有教師板書的知識點。教學內容一目了然,也便于學生觀察、比較。
。┳鳂I設計。
目的加強鞏固,能更好的掌握本課知識點。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8
一、教學任務分析:
這課在教材編排上分三個層次:第一,以生活情境提供條件,從而引出口算除法的算式。第二,根據除法算式,學生根據不同的算法說出不同的算理。第三,做一做(1、2兩題)。在對本課教材進行分析時,基于我對教材的理解與不同地區學生的差異性,對教材進行了如下的處理:
1、由于主題圖與學生的生活相差較遠,所以采用學校最近開展的一系列活動作為信息讓學生解決問題。
2、此課之前,學生已有表內除法與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數的乘法口算作為基礎,學生對“除數是一位數,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數“的除法口算應該不是很難,重要的是讓學生理解它的算理,并運用算理進行快速的口算。
二、設計理念:
如何讓枯燥的口算內容變得豐富,讓乏味的算理變得有情趣,使學生由間接接受轉化為直接參與,從而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等方面得到發展呢?我設計此課時,將重點放在引題、算理的推導與練習的設計上。引用學校開展的活動與學生進行聊天,取學生熟悉的素材進行導課,然后與學生一起探討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口算算理,最后設計了幾道練習,主要是訓練學生的口算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三、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口算除法的含義,理解用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數的除法口算算理,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正確口算。
2、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滲透轉化、遷移類推的數學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理解“除數昌一位數,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數”的除法口算算理。
教學難點:商末尾比被除數末尾少一個0的除法口算。
四、教學過程:
這節課,我想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學會新知識,不僅僅滿足于讓學生掌握計算法則,學會計算,而更注重讓學生主動探索、自主參與算理、算法的探索過程,注意轉化、遷移類推的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使學生的學習情感態度、價值觀和學習能力得以培養和發展。
(1)注重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探索計算方法、理解算理
計算知識是人們在長期生產實踐中逐步發展起來的,原本是十分生動的數學活動。把計算教學置于現實情境之中,把探討計算方法的活動與解決實際問題融為一體,從而使計算教學成為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2)注重讓學生主動探索、合作交流
在本節課中,我盡量讓學生參與“探索、交流”的學習過程。學生利用已有知識獨立思考得出80÷20的不同口算方法,重點理解80÷20這種口算方法的算理。在學生獨立探索的基礎上,再讓同桌交流口算方法、說算理,讓每個學生有說話的機會。通過“說”提升學生對口算過程的認識,通過“說”培養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使學生在合作交流中拓寬思路,彼此受益。
。3)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由于學生的個別差異,部分學生的領悟能力較強,但也有個別同學的理解能力不強,所以明算理時,教師借用直觀的小棒圖來幫助有些學生的理解,化抽象為直觀,加深學生對算理的理解,真正完成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和諧過渡。
商末尾比被除數末尾少一個0的除法,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很多學生往往利用前面學習的經驗,看被除數的末尾有幾個0,就在商的末尾添幾個0。這里,我不僅讓學生說清算理,還安排了判斷練習,讓學生在比較中加深對算理的理解。
。4)注重練習多樣化
口算是一種不借助計算工具、不表述計算過程而直接通過思維算出結果的一種計算方式,是一種抽象的思維活動。因而需要學生集中注意力,積極思維。如果學生對口算產生濃厚興趣,他們就會自覺積極地參與。于是,我在教學中注意練習的多樣化,既有學生平時最熟悉的口算比賽,還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又安排了拓展題,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進行學習,富有趣味性,做到寓學于樂。
劉瑞濤些學生的理解,化抽象為直觀,加深學生對算理的理解,真正完成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和諧過渡。
商末尾比被除數末尾少一個0的除法,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很多學生往往利用前面學習的經驗,看被除數的末尾有幾個0,就在商的末尾添幾個0。這里,我不僅讓學生說清算理,還安排了判斷練習,讓學生在比較中加深對算理的理解。
。4)注重練習多樣化
口算是一種不借助計算工具、不表述計算過程而直接通過思維算出結果的一種計算方式,是一種抽象的思維活動。因而需要學生集中注意力,積極思維。如果學生對口算產生濃厚興趣,他們就會自覺積極地參與。于是,我在教學中注意練習的多樣化,既有學生平時最熟悉的口算比賽,還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又安排了拓展題,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進行學習,富有趣味性,做到寓學于樂。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9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課標版小學數學第八冊第五單元的內容,三角形是平面圖形中最簡單也是最基本的多邊形,一切多邊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來推導有關的性質。因此,三角形的認識是學習平面圖形知識的起點,也為學習平面幾何、立體幾何打下基礎。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線段、角和直觀認識了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所以本節課是三角形認識的第二階段。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據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三角形的定義,掌握三角形特征和特性,并會給三角形畫高。
2、能力目標:學會通過觀察、操作、分析和概括去獲得的學習方法,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操作的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情感目標:在小組合作、探究與交流的過程中,增強學生創新意識和團結協助的精神。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三角形的定義,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教學難點:給三角形確定高和畫高。
(四)教具準備:三角板、課件、數學用具盒、幻燈片
(五)學具準備:三角尺、數學用具盒、圖紙。
三、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
本節課我根據“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這一理念,以學生參與活動為主線,創建新型的教學結構。先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讓學生自學課本,獨立探索,再讓學生操作實踐,合作交流,從而達到概念的自主建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數學之美。
2、說學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法,我主要采用獨立探索、合作交流、實踐操作相結合的學習方法,讓學生通過動腦、動口、動手來親身經歷“做數學”的過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建立學習成就感和信心,使學生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四、說教學過程
這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是秉著新課標的精神,在整個教學流程設計上力求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我將教學思路擬定為“創設情境、誘發興趣——合作交流、探索新知——深化訓練,拓展延伸——質疑反思,總結評價”,努力構建探索型的和諧課堂教學模式。
五、說板書設計
本節課的板書精簡明了,突出重點,體現本課時的內在聯系,更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的認識。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10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理解小數的意義。
2、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小數的計數單位及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
3、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準備:
每個學生空白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十份的正方形和平均分成了一百份的正方形紙各一張。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1、出示100,問:認識嗎?一起說(100)、把100縮小10倍是多少?(板書:10)、把10縮小10倍是(1),把1再縮小10倍,你知道是多少嗎(0.1或),把0.1縮小10倍,又是多少呢?(板書:0.01或),接下去是……?(板書:0.001或)
2、師:像這樣,我們可以一直地寫下去(用省略號表示)。
3、這里的0.1、0.01、0.001表示什么意思,他們之間的進率又是多少嗎?引出課題《小數的意義》
二、探究意義
(一)教學0.1
1、如果我們用一張正方形表示1的話,請你估計一下,0.1該有多大,用手比劃一下。請將你心目中的0.1在這張白紙上用顏色涂出來。(電腦演示正方形紙、1)
2、(展示、匯報)說說你是怎么表示出0.1的。小結:要想準確地表示出0.1,我們應該先把這個正方形平均分成十份,再涂出其中的一份,就是0.1。還可以用什么數來表示?
3、取出一張平均分成了十份的正方形,準確地表示出0.1。
4、請涂出其中的3份,涂色部分用小數怎樣表示?用分數表示是(),0.3里面有多少個0.1,空白部分呢?(用小數表示,用分數表示)
5、投影:陰影部分用小數怎樣表示?有多少個0.1,空白部分呢?
6、想一想,1里面有()個0.1。
(二)教學0.01
1、回顧一下,剛才我們是怎樣得到0.1的?
2、你能在紙上表示出0.01嗎?請你在格字圖上表示出來(生取出平均分成一百份的正方形紙片)。說說你是怎么表示的?空白的部分呢?(電腦演示過程)
3、請看老師這張圖片,你想到了什么小數?
4、看到0.23,你還想到了什么小數。
5、請你在方格紙上創造一個新的小數,再同桌間說一說這個小數表示什么意思,看到這個小數,你又想到了那個小數?
6、生匯報
(三)教學0、001
1、對于0.001,你有什么想說?2.黑板上掩飾0.001
3、看到0.001,你會想到哪些小數?
三、提煉小數意義
1、請你觀察這三組的數,你有什么新的發現?(得出:一位小數、十分之幾,兩位小數、百分之幾,三位小數、千分之幾等等)板書: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
2、小結:像這些用來表示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的數,我們把它叫做小數。(完善板書)
3、師:其中的一份,如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我們把它叫做計數單位,也可以寫作0.1、0.01、0.001等等。如0.3的計數單位是0.1,它有3個0.1。0.25的計數單位是(),它有()個0.01。
4、思考:(電腦)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
四、解決問題練習
五、總結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11
一、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教材第6冊第23頁上的內容
二、教材分析:
小數的意義是一節概念教學課,是在學習了“分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學習小數的意義。掌握小數的意義,是這單元教學的重點,直接關系到小數的性質、小數的大小比較、小數的加減法等相關知識。學生對小數意義的學習過程是一個建構的過程,這一過程需要學生主動投入學習活動。本節課就是以學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經驗為背景,讓學生經歷認、讀、寫小數的學習過程并理解小數的意義,體會小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從而實現認識的提升。
三、教學目標:
①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小數的意義,體會小數的特征。
、谀苷J、讀、寫簡單的小數。
、叟囵B學生觀察,思考以及與同伴交流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重點:
①能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小數的意義。
②具體認識小數的特征。
、蹖W生能正確讀、寫、認小數。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的情境理解小數的意義。
五、設計理念:
因為本課中學生第一次正式接觸小數。為了完成從分數到小數的過渡,我力求在課上體現以下幾點:
1、注重數學教學的生活化。測量長度單位的結果不是整米數,物品的價格不是整元數,這些都是生活中用到小數的最常見的情況。本節課選用從學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經驗出發,緊密結合“笑笑買文具”這一具體情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又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小數的現實作用。
2、體現數學教學的樸素與真實。從“數學課本的單價是多少?”引出“小數的認識”“小數的讀法”“小數的意義”“小數的寫法”等知識內容,很有數學味。
3、注重學生的主體性發揮。教學中小數的認識及小數特征的探索,力求在學生自我觀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完成,教師應在其中起到引導者及合的作用。
4、在課堂設計中注重層次性和思考性。教學過程的設計應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從對小數的理解到對小數特征的體會,應具有層次性。重視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讓學生在思考的基礎上進行交流,使學生互相啟發,共同提高。
六、教學過程:
。ㄒ唬﹦撛O情境,引入小數。
揭示課題:認識小數。
(在這個環節中,我引領學生輕輕松松走進生活,走近小數,初步感受小數在現實生活中地應用。另外還可以了解學生的認知基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聯系實際,探究發現。
。、小數的認識。
(1)觀察情景
。2)在班內匯報交流,讓學生讀出小數:
(在這個環節中,注重讓學生充分交流想法,因為小數表示價格在生活中比較常見,許多學生已經有體驗,并已了解部分相關知識,讓學生交流互學,效果會比較好。)
。3)你能說說小數的特征嗎?
。ā靶怠睂τ趯W生來說,是第一次真正地去接觸認識。對于小數各部分的認識應以教師的介紹和強調作為重點,不必讓為學生盲目地去猜想和討論,以免誤導。)
2、小數的讀法
。ㄗx小數和寫小數的學習過程要求每個學生都開口讀一讀,動手寫一寫,才能使知識落實到位。)
3、小數可以表示什么
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
師做小結:整數部分是幾就是幾元,小數點后的第一位數是幾就是幾角,第二位數是幾就是幾分。
4、小數的寫法。
重點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
學生獨立完成后在班內反饋。對做全對的學生進行鼓勵。
(三)鞏固新知,拓展應用。
1、完成書上練一練
。、實踐活動。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12
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要為大家說的課題是: 連減的簡便計算
一、教材分析
《連減的簡便計算》這一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冊四年級下冊數學第三單元P39的內容。讓學生體會到運算定律在簡便計算中的意義的基礎上學習減法的簡便計算。教材緊密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體會減法的性質,體現算法多樣化。使學生能根據運算特點和數據特點,靈活選用合理簡便的計算方法,它為后面學習除法的簡便計算做了鋪墊。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認識一個數連續減去兩個數,可以改為減去兩個數的和,還可以先減去后一個數再減前一個數這兩種減法的簡便計算方法。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中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探索、研究數學的意識與能力。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減法運算性質用性質進行簡算。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減法運算性質簡便運算。
四、學生分析:
1、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學習了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特別是對于加法、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這些經驗構成了學習本單元知識的認知基礎。
2、將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的內容集中在一個單元學習,雖然系統性很強,但是教師教學難度增大,部分學生接受知識有困難,知識內容易混淆,課時安排也顯得比較緊。我故適當調整課時安排,并充分考慮學生練習中可能出現的錯誤,加強易混知識的辨析練習。
五、說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聯系實際安排教學內容。采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學導式討論教學法。
1、緊密聯系生活,創設"幫助李叔叔解決數學問題"這一情境,把簡便計算的討論與實際問題的解決有機地結合起來,便于學生理解筭理,掌握簡便的計算方法。
2、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
3、設計多種形式的練習,讓學生理解和體會減法的簡便算法的多樣化。如"、判斷題、連線、簡便算法、等等"在練習中掌握減法的性質,體會簡算的意義,領悟計算方法。
。ǘ、說學法
1、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體會算法多樣化。
本節課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小組合作,自主探索計算方法。使學生理解解題思路和方法,明確了連減的簡便方法,在探索交流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2、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進一步掌握減法的簡便計算,明確一個數連續減去幾個數等于這個數減去這幾個數的和,會根據題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算法。
六、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探索新知
本節課以"幫助李叔叔解決數學問題"為背景,引出問題"昨天看了66頁,今天看了34頁,這本書共有234頁,還剩多少頁?"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
。ㄔO計理由:借助讀書這一生活中的現實問題,讓學生關注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體現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理念。預設學生讀題后能找到其中的數學信息和所要求的問題。)
2、小組合作交流解題思路,探究不同的解題方法。
引出問題情境,讓學生自主探究解題方法,"你會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嗎?然后讓學生小組交流算法,"看看你的解題方法符合題意嗎?同學之間互相交流一下",
。ㄔO計意圖:放手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通過小組討論,為學生提供適當的思考空間,引導學生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為產生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提供了條件和空間。同時培養了學生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最后全班匯報交流,教師板書每一種算法,讓學生說說每一種解法的思路,判斷是否符合題意。
隨學生板書:234-66-34、234-(66+34)、234-34-66
師: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講得很有道理,那李叔叔到底還剩多少頁沒看呢?好,請拿出練習本,請你從這三個算式中選擇一個進行計算,然后在小組里交流一下。"
( 設計意圖: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鼓勵學生用各種方法解決問題,體現了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理念,培養學生多角度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組長的回報,讓其他學生更明白了算理。)
3、小組合作交流總結算法,得出簡便算法
讓學生觀察三種方法,三個算式,"方法不同,結果相同,可以用什么符號連起來?"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得出連減的計算方法,在計算連減時,有多種多種方法,可以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出可以把減數加起來,再從被減數里去減;還可以先減去后面的減數,再減去前面的。我們可以根據算式中數據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算法,進行連減的計算。然后觀察算式,說說哪種方法簡便,明確根據算式中數據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簡便算法。
你喜歡用哪種方法,為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說讓同學認識到哪種方法簡便,為什么?)使學生在討論交流的基礎上,理解連減得簡便計算,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和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4、練習鞏固
練習題設計了五個層次的練習。1、判斷題,讓學生明確連續減去兩個數等于減去這兩個數的和。培養學生對減法性質的掌握;
2、連線題。
3、在() 里和橫線上填寫相應的運算符號和數。
4、用簡便方法計算。根據題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方法,讓學生在簡算中明確方法,掌握方法。
。ㄔO計意圖:是培養學生的數感,從而找出簡便計算的方法;)
5、拓展練習
。ㄕ麄聯系設計有坡度有層次,由易到難,適合不同層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使每個學生對所學知識都有收獲。)
6、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在總結中回顧所學,升華所學知識。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條理清楚,是學生一眼看出本節課所學內容,連減有幾種算法,簡便方法有幾種,在什么情況下用什么方法解答最簡便,一目了然;連減得簡便計算用字母如何表示,都比較清晰,板書能緊扣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便于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理解掌握。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平行和相交》是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的教學內容。平行和相交是在學生認識了線段、直線、射線和角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平行和相交在我們聲說中運用廣泛,因此讓學生把對平行和相交的認識與我們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顯得十分重要。因此我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學生能正確判斷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相交和平行關系;能利用不同工具畫出已知直線的平行線。
過程性目標:學生能在親身經歷畫平行線的過程中不斷總結出平行線的畫法,從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情感目標:學生能感受到平行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本課的重點是學生能正確判斷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相交和平行的位置關系,并能發現生活中的平行現象。
本課的難點是學生能經過一點畫出已知直線的平行線。
二、說教法、學法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注重學生的充分感知和動手實踐,讓學生在感知中體會平行的特征,在實踐中加深對互相平行的理解,聯系設計有層次,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
三、說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情境圖,教師說出導入語:在我們的生活中沒,到處都有數學現象,在這些現象中隱藏著豐富的數學知識。從圖中你發現了哪些數學知識?學生根據經驗會說出有線段和角,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回憶出直線、線段、射線的相關知識,為后面的學習作鋪墊。
(二) 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認識相交、平行
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圖意畫出三組直線,引導學生觀察,三組直線哪些是相交的,哪些是平行的。學生能夠很順利的判斷出藍色的兩條直線是相交的,紅色的直線不相交,而在綠色直線上產生沖突,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在討論中,學生根據舊知,知道直線是可以無限延長的,從而得出綠色直線也是相交的結論。教師適時總結出: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其中一條直線是另一條直線的平行線;然后教師讓學會僧用自己的方式說說對兩條直線相交和平行的理解。生活中有很多互相平行的離子,你知道哪些呢?學生根據生活經驗會說出黑板的上下兩條邊是互相平行的,秋千架的兩根吊繩也是互相平行的,跑道直道上的線也是互相平行的,五線譜的橫線也是互相平行的,門的對邊互相平行,數學作業本上的線也是互相平行的……學生的思維在這里碰撞,教師隨即提問:如果他們中的線沒有平行關系,將會有什么后果呢?學生會說出,黑板就是不規則的,不美觀;音樂家也無法譜曲;運動員跑步的時候將亂作一團等等。學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平行現象,而且我們生活中也離不開平行。
2.畫平行線
師:既然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平行線,你能用自己的方法創造出一組平行線嗎?學生小組合作用各自的方法創造出平行線,有的說可以在方格紙上畫,有的說可以利用直尺的兩條對邊來畫,有的說可以借助數學書的對邊來畫,學生利用不同的工具創造出一組組平行線,而這些方法都是借助某些物體中的平行現象來畫的,有的時候借助這些工具來畫會有一定的誤差,不夠規范,由此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利用三角板和直尺來畫平行線的方法。先讓學生模仿畫,在模仿的過程中完成“試一試”,在不斷的模仿中體會畫的方法,然后學生自己總結方法。如果直接讓教師教給學生怎么畫,學生對于畫的方法理解不深,是外加的,而不是自己的方法,因此我采用由學生模仿到練習的方法,由練習然后總結出方法,這樣學生掌握的更牢固。
(三)練習鞏固
1. 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這一題對于學生來說比較形象直觀,難度不大,學生很容易判斷。
2. 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讓學生在學國的圖形中找出互相平行的線段,學會是呢感能更深地理解對邊平行的涵義,隨即教師可以出示一張長方形紙讓學生指一指圖中有哪幾組線段互相平行,學生會找出有兩組,“你能在這張紙上再創造出一組平行線嗎?”學生通過合作交流發現能用折的方法創造出平行線段。
3. 想想做做第4題。
這一題是讓學生根據要求畫平行線,對于學生的要求又有所提高,先讓學生自己嘗試畫,然后交流畫法。
4.根據要求畫圖。
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把小房圖向左平移3格,然后指一指平移前后的兩個圖形中的平行線。這一題是開放的,有的學生會用到平移的知識來畫,從中復習平移的相關知識,還有的學生會利用今天所學的平行知識來畫,不僅鞏固了新知識,也給了學生更大的思考空間。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手拉手》這一課呈現了兩個小朋友為希望小學的同學提供幫助的生活情境,使學生體會小數計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體驗到學有價值的數學的態度觀,同時也讓學生受到一定的愛心教育和環保教育。
二、分析學情
學生已學了整數乘法的運算律,本節課把整數乘法的運算律遷移到小數乘法中,大部分學生易于接受。
教學目標:
1、知道整數乘法的運算律在小數乘法運算中仍然適用。
2、能運用乘法的運算律讓小數乘法計算簡便。
3、結合教材提供的素材,對學生進行愛心教育和環保教育。
教學重點:
知道整數乘法的運算律在小數乘法運算中仍然適用。
教學難點:
能運用乘法的運算律讓小數乘法計算簡便。
三、說教法和學法
1.情境創設法。這節課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情境,把數學學習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從而體會小數計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2.比較、遷移、歸納法。 課堂中,我引導學生將整數簡算與小數的進行比較,通過觀察比較、遷移類推,使學生順理成章的歸納得出整數的運算定律在小數中也適用。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遵循這一主旨,我在本節課中,著重以下學法的指導:
1.敢于質疑法。 新課程倡導學生在學習中敢于提出問題,敢于質疑。所以,在出示生活情境后,我讓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進一步培養了學生敢于質疑的學習態度。
2.合作、交流、探究法 有了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作為前提,合作、交流、與探究在學習中更必不可少。這節課中,我適時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討論、體驗探究、比較歸納,使學生發現其中的規律,利用規律解決問題。
四、說教學流程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我從四個環節設計了教學流程:
(一)復習舊知 導入新課
。ǘ┳灾魈骄,構建新知
1、結合情境獨立嘗試解決問題。
2、具體計算,探索計算方法。
3、對照比較,總結方法。
。ㄈ╈柟叹毩,應用提升。
(四)總結收獲,拓展延伸。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15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找規律》。
(一)說教材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找規律》的第一課時。蘇教版教材從四年級開始,安排“找規律”的單元,引導學生探索現實生活中一些簡單的數學規律,并應用規律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本課是讓學生探索兩種物體間隔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并進行簡單應用。學習“找規律”后,可以使學生運用已有的數學學習方法和經驗,發現數學規律,感受數學的探索性,以及數學的價值與奇妙,進一步體驗學習數學需要運用觀察、分析、綜合、歸納和抽象、概括等方法,提高學習數學的能力,并通過發現規律體驗成功,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所以,學好本課是比較重要的,是為以后學習其他的“規律”打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基于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本人將該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1)通過觀察,初步認識兩種物體一一間隔排列的規律。(2)通過合作探究,找到“兩個物體間隔排列時,兩端的物體比中間的多1,中間的物體比兩端的少1”這一規律。能夠利用這一規律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3)在學習中,體會數學的抽象性與概括性。(4)培養學生努力鉆研的學習精神以及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三)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在于經歷間隔現象中簡單規律的探索過程,得出這種規律中的兩種物體的數量關系;難點是用恰當的方式描述這一規律,并利用規律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四)教法和學法
因為這一節內容是小學數學中比較適宜讓學生探究的課題,因此我主要采取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提供自主探究的素材,讓學生通過小組成員間的合作、交流、討論,得到自己的思考途徑和學習成果。
(五)說教學過程
下面,我重點來介紹這堂課的教學過程。本節課我將分為四大環節進行。第一部分通過游戲,導入新課,引出規律的特點;第二部分通過主題圖的觀察以及填寫表格,探索規律;第三部分通過練習,使學生對這類規律的認識得到提升,并聯系生活尋找規律,體會規律的廣泛性,鞏固和深化學生對規律的認識;第四部分是總結評價,延伸規律。
一、游戲引入新知
在課的一開始,我經過拍手動作引領學生注意觀察,激發其學習興趣并提出疑問:這里有一個秘密,是什么呢?(師再次拍手)能跟老師一起學嗎?再次提問:能不能再拍一組跟老師的不一樣的?
通過提問,引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引入課題:規律。
[在這里,我從簡單的生活現象中,初步感受生活中規律的存在,為找規律奠定心理基礎。]
接著經過擺小棒和小圓片活動,讓學生自主探究這種規律,親身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二、觀察學習
在這環節中分為四小步驟展開。
1、認識概念
師:間隔排列的規律其實還有很多很多,今天我們只來學習其中的一種。哪一種呢?像這個,一根小棒一個圓片一根小棒一個圓片排列的。
師生同讀,師板書:|○|○|○|○|○|○|○|○|
師:一直這么畫下去,我們會看到最后是?(生:直線)那我們注意看這組中首尾都是什么?(小棒)它們都是一樣的,我們給它起一個名字,叫什么呢?兩端物體(師生同讀師板書)
出示|○|
師:像這個呢?也叫兩端物體。那夾在中間的是什么?(生:圓片)我們也給它起個名字,叫什么呢?(師生同讀:中間物體)
師板書
2、觀察學習
師:我們剛學習了間隔排列的規律,知道了什么是中間物體和兩端物體。像這種規律在我們的書本上還有很多很多。好,請翻開課本第48頁,看看你能不能找到。
板書:找
課件出示主題圖,學生觀察、思考。
師:看看,圖中畫了哪些事物?哪兩個事物間是有聯系的?你發現他們之間有什么規律嗎?
師:這幅圖中有這樣三組排列。這些排列都蘊涵著同一種規律。你找到了嗎?
學生匯報,師出示表格。
組 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