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程、時間與速度》數學說課稿3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路程、時間與速度》數學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路程、時間與速度》數學說課稿1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小學數學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62-64頁的《路程、時間與速度》,下面我從五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路程、時間與速度”是在學生學習了“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這一運算技能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的解釋與運用,由以往第一學段的圖畫情境應用題的數模學習過渡到現在第二學段的文字應用題的數模學習。通過教材這種概括的、單列的數量關系向學生提供一種新的數學模型(即數量關系式),這種數學模型將應用到以后文字應用題的學習中去。
2、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編寫意圖、學生知識的基礎和心理發展的規律,我確定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
(1)在實際情境中,理解并掌握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2)結合實際情況,根據路程、時間、速度三者之間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的問題。
(3)樹立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思想。
3、教學重點、難點及關鍵:
(1)重點: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2)難點:掌握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并運用這些數量關系分析與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關鍵:通過生活中的實際情境,讓學生感知與形成“路程、時間、速度”這三個概念,并切身體會每個物體的快慢與路程和時間都有關系。
4、教學準備:
小學生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思維形式,再向抽象思維轉化。為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本節課我借助下面的教具幫助教學:
(1)多媒體教學課件。
(2)皮尺、秒表。
二、說教法:
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根據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我用演示法、情境教學法、引導發現法、多媒體電教法、嘗試教學法、反饋法等教學方法的有機結合。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這三個概念。并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時間與速度三者之間的關系,整節課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三、說學法:
因為“速度”這個概念比較抽象,學生在理解時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難,故而教師創設一個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課件演示),幫助學生經歷一系列的觀察、實踐、探索、分析、思考、交流的過程,逐步讓學生理解“路程、時間、速度”這三個概念,并建立這個問題的數學模型(數量關系式),然后運用這個模型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材提供的練習和教師補充的習題)。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我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從而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標準》所提出:展現知識的產生和應用過程,形成“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與應用”的基本敘述模式,我將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四個環節進行。
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一、聯系生活實際,初步感知和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這三個概念。
1、情境導入:劉翔奧運會比賽實況。
師:看完錄像,你想說什么?從錄像中你搜集到了哪些數學信息?引導學生從錄像中找出相關數據,并分析數據所表示的含義,學生自己總結出名稱。(板書:路程、時間、速度)
初步感知“速度”:你知道劉翔的速度有多快嗎?老師通過計算知道他平均每秒大約跑8.5米(板書:平均每秒大約跑8.5米) 。從我們教室的后墻到講臺大約是8.5米,也就是“滴答”這短短的一秒,劉翔已經從教室的后墻跑到講臺這了,他的速度確實驚人。
巧妙的利用現實生活中熱點的賽況情境,通過讓學生觀看、分析錄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初步感知、理解“速度”這個概念(速度實際上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內物體的行程,行程大則稱為“快”,行程小則稱為“慢”),幫助學生建立“速度”的數學模型。達到了新課初始便分散這節課的難點。
2、揭示課題。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什么是路程、時間與速度,以及他它們之間的關系。
向學生明確表示本節課所學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3、聯系生活實際理解三個概念。
⑴教師舉例,學生辨別各個量表示的含義:
①老師從學校走回家的距離
②我坐摩托車用了10分鐘
③小汽車平均每小時行60千米
⑵學生聯系生活嘗試模仿老師的例子自己來舉例表示這三個概念。
⑶練習:(課件演示)你能分辨出路程、時間與速度嗎?并說說為什么?
①從百草堂到盈信最近的路大約有900米,走路大約需要15分鐘。
②一輛面包車3小時一共走了210千米,平均每小時行駛70千米。
通過教師的舉例、學生的模仿、課件的演示,從中捕捉學生的好奇心,并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與空間,將這種好奇心發揮到極致,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理解、區分這三個概念。這個過程培養了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歸納概括的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二、探究路程、時間與速度三者之間的關系
1、進一步理解速度的含義和由來。
(1)師:森林里的小動物也進行了一次賽跑比賽,我們來看看他們的比賽成績。(課件演示)
①小狗5分跑了300米;
②小兔4分跑了280米;
③小猴5分跑了250米;
(2)師:圖中告訴了我們什么?(時間、路程)你還想知道什么?(誰跑得快,就是“速度”。)
(3)師:怎樣才能解決問題呢?你有什么辦法?學生獨立思考后各抒己見,計算出各動物每分鐘奔跑的路程,比較出快慢。
(4)師指導:他們每分鐘奔跑的路程實際就是他們的速度。
(5)師:速度是怎么求出來的呢?它與路程和時間之間是什么關系呢?
(6)引導學生觀察算式,自己發現各部分關系,總結關系式:速度=路程÷時間。全班齊讀。
先通過多媒體的聲、形、色的動畫動感演示三只小動物的賽跑比賽,從“速度”這個難點入手,再通過解決問題引導學生自己發現(路程、時間、速度)三個量之間的關系,從而總結出第一個數量關系式,建立第一個數學模型,由此培養學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并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學習習慣。
2、學習速度的正確寫法和讀法。
(1)師:為了準確的表示速度,我們在60米后面加上“/分”,表示小狗每分鐘跑60米。
(2)讓學生自己寫出其他動物和劉翔的速度,再讀一讀。
教師再進行速度單位書寫的指導和關于速度知識的補充,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速度這個抽象的概念。
3、學生活動:現場測試學生步行的速度,讓學生進一步感受“速度”的概念。
在教室里選擇一段距離讓2-3名學生分別來行走,教師用秒表記時,用計算器計算出行走的速度。
通過學生的親身活動,讓學生切身感受:只要有運動就會產生速度。
4、課外知識補充:了解一些關于速度的知識。(課件演示)
學生觀看課件,師:你知道嗎?
①人步行的速度大約為4千米/時。
②飛機飛行的速度大約為12千米/分。
③為什么我們會先看到閃電才聽到打雷呢?聲音傳播的速度大約為340米/秒。
光傳播的速度大約為30萬千米/秒。
④地球以500米/秒的速度自轉。
⑤人心跳的速度為80次/分左右,新生兒呼吸的頻率大約為40-50次/分,成人大約為16-20次/分,人眨眼的速度約為22次/分。
通過課外知識的補充,讓學生了解“速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常見的數量,從而體現“生活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身邊”。
5、探索三者的其它關系。
⑴師:那速度與路程、時間除了我們發現的關系之外,他們之間還有沒有別的關系呢?
學生自主發現、總結。(路程=速度×時間、時間=路程÷速度)
⑵到底同學們自己總結的對不對呢,讓我們來看下面一組例題(教材63頁“試一試”第1題)。(課件演示)
從學校到少年宮的路程是多少?
甲地
乙地
速度是70千米/時
140千米
題目二:
從甲地到乙地需要多少時?
①師:誰來說說圖意?你怎么解答?為什么用乘法(除法)?
學生看課件口述圖意。學生分析題目給出的已知條件,找出解決問題方法。
②通過計算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自己總結、發現三者之間的另外兩個關系式:
路程=速度×時間
時間=路程÷速度
在學生自主發現了第一個數學模型后,通過這一組的例題,讓學生嘗試分析、思考、解決其中的數學問題,并在這個過程中探究出第二個和第三個數學模型。本次的例題以線段圖的形式出現,體現了幫助學生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轉化,由此進一步的培養了學生探索的精神、探究能力以及分析、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意識,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6、全班齊讀三個關系式。
三、聯系生活,解決實際問題
1、數學書P63第2題:
一輛汽車的行駛速度為60千米/時,從甲地開往乙地需要3小時。
①60×3=180表示什么?
②180÷3=60表示什么?
③180÷60=3表示什么?
學生獨立思考后同桌互相說。
要求:說清算式中每個數字分別表示什么?算式又表示什么?
三個練習的難度由淺入深,訓練的側重點由理解概念到選擇計算的方法再到運用三者之間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既讓學生體會了生活中的數學,幫助學生進一步加深理解三個概念,又訓練學生思維的方式和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表格練習:(課件演示)你會列式嗎?
車型速度(千米/時)時間(時)
路程(千米)
自行車1512?
摩托車60?
120汽車?2160
要求:學生根據所給條件口答算式并說出計算依據。
3、生活實際問題:一輛開往天津的在看到距離天津還有225千米的路牌后,它的速度是多少?
師:從題目你得到了那些信息?它們實際是什么,你會計算嗎?
(引導學生學會分析題目所給的已知條件并利用這些條件之間的關系來解決問題。)
4、擴展練習:老師在上班時遇到了一個困難,你能幫助老師嗎?(課件演示)
從我家到學校的路程大約是600米,我步行的速度大約為60米/分,我從家出發步行9分鐘能否到達?(你有什么不同的方法?)
師:從題目你得到了那些信息?你估計能到達嗎?你打算怎樣解決?
⑴學生獨立思考。
⑵四人小組交流不同的方法。
⑶學生匯報:
③計算應該用的時間來進行判斷
②計算9分能走的路程來進行判斷
③計算9分走完所需的速度來進行判斷
要求:學生靈活運用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從不同的角度、運用不同的方法來思考問題、解決生活中的難題。
這道拓展題讓學生運用今天所學的三個數量關系式(或是三個概念之間的關系)從不同的思維角度來分析、思考、解決生活中的難題。讓學生通過這個過程,體會到處理實際問題的策略多樣性、算法多樣化(即:從不同的角度看同一個問題,可以有多種的理解,解決它也有多種的方法)。
四、回顧反思
1、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弄懂了什么?想對同學們說什么?
學生總結自己的收獲及對自己的評價。
給學生提供一個空間和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在說說、找找中領悟本節課的內容,再一次理解與整理“路程、時間、速度”三者之間的關系以及三者構造成的三個數量關系,并由衷的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
2、教師小結:今天這節課我們通過觀察、分析、發現、自主探究弄清了什么是路程、時間、速度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同學們自己總結出了三個數量關系式,并利用這些關系解決了生活中的很多問題,收獲不小。希望同學們能繼續保持這種探索的態度,從生活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感受生活中的數學,數學中的生活。
五、布置作業
數學書63頁第3題、64頁第5題。
鞏固新知,形成技能,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說板書:
本課的板書設計,配合多媒體,能簡明扼要,畫龍點睛地展現教學內容的'重、難點。板書展示了什么是“速度”,“速度”的表示方法、讀法;展現了“路程、時間、速度”三者之間的關系以及它們所構造成的三個數量關系式;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一目了然,留下深刻的印象。
路程、時間與速度
劉翔:平均每秒大約跑8.5米(8.5米/秒)
誰跑的快?
路程÷時間=速度速度的表示方法:
小狗:300 ÷ 5=60米小狗:60米/分
小兔:280 ÷ 4=70米速度=路程÷時間小兔:70米/分
小猴:250 ÷ 5=50米小猴:50米/分
小兔跑得最快,平均每分鐘跑70米。(讀法)
另外兩個數量關系式:路程=速度×時間
時間=路程÷速度
《路程、時間與速度》數學說課稿2
課程標準:
1.體會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運用數學的思維進行思考,增強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從現實生活或情境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能夠用自己的話說出什么是速度、時間與路程,知道速度的單位,會正確讀寫速度單位。
2、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構建速度×時間=路程的數學模型,理解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系。
3、運用速度,時間與路程之間的關系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熟悉和掌握時間,速度和路程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對速度,速度單位的熟悉和掌握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具備了除數是整十數除法的計算能力,能獨立解答求每分鐘行多少米的應用題,在已有的生活實踐中,經歷過路程、時間與速度,能模糊地感覺到它們之間可能存在一定關系,這些知識、能力及經驗為學生掌握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建構行程問題中的數量關系模型,解決相應的應用題提供了前提條件。
教學策略:
1)助學單先行,以學定教,教師的教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學生對這個課題已經知道多少、存在哪些障礙?如何做能協助學生輕松、有效的實現目標?這些是我進行教學方法設計的出發點與著力點。
2)體現“五主一輔”原則。本節課我遵循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思維訓練為主線,以教材素材為主載,以學生情感的升華為主旨,以趣味性的故事情節和多媒體資源的聲像圖為輔的原則,創設問題情境,啟迪學生的抽象思維,促進學生主動、和諧的發展,最后達到建模。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和你的家人從網上買過東西嗎?
師:那你們知道我們買過的東西是怎樣交到我們的手里的嗎?
師:其實快遞也是物流,關于物流,老師這里有一段視頻,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學生觀看視頻)
師:正是因為物流中心有著這么多的作用,所以每天那都是車來車往,你看摩托車、大貨車,小貨車都在趕著往物理中心送貨呢。
師:你發現了那些數學信息?
師:根據這兩條信息你能提出一個什么數學問題?
生1:車站與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
師:經過觀察,咱們發現并提出了數學問題,下面咱們就分析和解決問題。
二、活動促思
1.探究速度時間與路程
師:同學們,這是助學單的第一個問題,先請大家回憶一下,你昨天是怎么想的?現在請大家在組內交流你的想法。
師:哪個小組愿意交流一下你們的想法?
學生小組展示,并且進行互動
師:同學們討論的非常熱烈,剛才大家提到一個非常關鍵的幾個詞(板書速度、時間、路程),請大家結合實例想一想什么是速度?什么是路程?
同學們緊互動交流。
總結:這樣我們把每分鐘、每小時等等這樣的時間可以叫做單位時間 單位時間行駛的米數或千米數就可以叫做(速度)
師:那速度單位應該怎么寫呢?哪位同學愿意當小老師給大家講一講?
學生講解
師:學會了嗎?那老師可要考考大家。
課件出示:李老師騎自行車走了9千米,這里的9千米表示的是李老師騎自行車的速度。
師:看來表示速度的時候,一定要表示清楚那個單位時間行駛的速度
課件出示:劉翔的速度是9米/秒,蝸牛的速度是9米/時,兩個速度相等
師:哪里錯了?
師:我們如果讓劉翔和蝸牛比賽,滴答一聲誰出去了?誰還在后面慢慢的爬呀?
2.探究三者之間的關系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了速度、時間和路程,想一想老師接下來會提問什么問題?
學生猜測
師:沒錯,我們開始解決助學單的第三個問題,結合實例說一說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系?現在先想一想,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一下。
學生互動交流
師:同學們經過互動交流,我們理清了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系,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速度×時間=路程 路程÷時間=速度、路程÷速度=時間,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
師:現在請同桌兩人再互相說一說。
三、拓展延趣
師:看大家學的這么認真,老師獎勵大家去玩一個闖關游戲,看誰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上,可是可愛的熊大熊二被光頭強綁架了,你們愿意參與營救活動嗎?
四、鞏固練習
1、第一關:先說說路程、速度、時間的關系再填寫下表(課本100頁的1)
師:這是三種交通工具的形式情況,仔細觀察,解決第一個你打算用到了什么關系式?
生:因為路程÷時間=速度,所以用30÷2=15
師:第二個有關摩托車的,你能解決嗎?第三個呢?
師:恭喜大家順利闖過第一關,下面進入第二關
2、第二關:甲地離乙地有240千米,一輛汽車的行駛速度是60千米/時,從甲地到乙地行駛了4小時,
(1)60×4=240米
(2)240÷4=60千米/時
(3)240÷60=4小時
師:請問第一個表示什么意思?第二個?第三個?
師:同學們真厲害,這兩道題都沒難住大家,接下來我們接受更大的挑戰,請看
3、第三關:平均每小時可以做紙花25朵,3小時可以做紙花多少朵?
生:25×3=75朵
師:說說你的想法
師:每小時做得朵數×時間=一共的朵數
小明打作文,平均每分鐘打100個字,5分鐘可以打完,他的作文有多少個字?
生:100×5=500 (個)
師:你能像上個題一樣說說這個題的關系式嗎?
生:每分鐘打的字數×時間=一共打字個數
師:恭喜同學們成功營救出熊大熊二,老師為你們點贊。
師:仔細觀察剛才解決的這兩個問題,然后回憶下剛上課時我們解決的這個問題,你發現他們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系?
師:老師等等你,仔細考慮一下
師:在數學上能用聯系的眼光看待問題,這對我們的數學學習非常的重要。
師:這么多不同的數學問題,都可以歸結到一個關系式上。希望你帶著發現的眼睛繼續去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五、總結回顧
師:這節課馬上要結束了,回一下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師:同學們的收獲可真不少,課下請把本節課知識整理在思維導圖本上,善于總結的孩子才會有更大的進步。
《路程、時間與速度》數學說課稿3
一、說教材 :
《路程、時間與速度》是九義教材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
1、說學情分析
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具備了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計算能力,能獨立解答求每分鐘行多少米的應用題,在已有的生活實踐中,經歷了初步感知路程、時間、速度的生活經驗,能模糊地感覺到它們之間可能存在的一定關系,這些知識、能力及經驗為學生掌握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建構行程問題中的數量關系模型,解決相應的應用題提供了前提條件,并為以后學習較復雜的行程問題奠定了基礎。
2、說預期效果
根據教材結構與內容的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征,本節課預想達成的教學效果如下:
(1) 知識目標:通過對生活材料的分析,幫助學生理解速度的含義,掌握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2) 能力目標:根據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系,會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3) 情感目標:養成學生積極關注、收集、處理生活中數學信息的習慣,體驗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快樂。
3 、說教學重、難點
要想達成預期的效果,教學中必須解決本課的重、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的數量關系,會運用數量關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是理解速度的含義,掌握速度單位的表示方法。
對個九、十歲的孩子來說,“速度”的概念比較抽象,不像路程那么明確,不像時間那么常見,并且速度的單位是由兩部分組成的,它的表示形式學生們從未見過,因此,教學關鍵是讓學生從大量的生活實例中感知并理解速度的含義,歸納出行程問題中的數量關系,掌握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內在聯系。
二、說教學方法
1、教法:本節課我運用了遷移法、復合的現實數學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手段。
2、學法:教學中運用了分析綜合法、經驗歸納法以及小組合作探究法指導學習。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更好的達成預期效果,我準備從以下四個環節展開教學。
(一) 再現生活情境,導入新課。
教育心理學認為:教學時應設法為學生創設逼真的問題情境,喚起學生思考的欲望。因此本節課一開始就再現了同學們都非常熟悉和喜愛的運動會場景,“今年10月,我校舉行了第八屆運動會,學校打算選出一位運動員參加省‘徑賽明星’的比賽,你會怎么選?”同學們當然會選跑的快的運動員。由此自然地進入第二環節。
(二)主動探究模型,探究新知。
觀察運動員的兩張比賽成績表,從表中你能得出哪些數學信息?誰跑的最快呢?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觀察、分析、比較、思考,從表1中得出200米徑賽中張方最快,因為他用的時間最少,而1分鐘定時往返跑中丁勇跑的路程最長,所以他跑的最快,從而領會“路程一定時,時間越短速度越快;時間一定時,路程越長速度越快。”在上面的兩組快慢比較中,表面上看是比較路程或時間,實質上比的就是速度。怎樣讓學生透過表面看實質呢?于是我創設了一個問題情境:現在學校要在這兩名運動員中選出一名參加省‘徑賽明星’的比賽,該選誰呢?一石激起千層浪!是啊,路程、時間都不相同,又怎么比呢?情境條件和已有知識的矛盾、沖突,點燃了學生的好奇心和發現欲,也激發了他們暢談選擇理由的愿望,積極調動原有知識和經驗來解決問題----那就是要找一個統一的標準:他們每秒鐘各跑了多少米?速度的概念應運而生。 要比快慢,先求速度,通過列式,計算出他們每秒鐘跑多少米。(板書:每秒各跑多少米?200÷40=5(米)360÷60=6(米))這些數量各表示什么?一起聽智慧老人說說吧!(智慧老人講解路程、時間與速度的定義)路程、時間與速度這三個相關聯的量,學生原來只能模糊地感知,不能清晰地表達,所以,我借助智慧老人之口,直截了當地揭示概念,多媒體的演示,既能形象地幫助學生建立概念,又節省了時間,建立了速度的概念,我進一步引導學生觀察速度的單位,每秒跑5米,,每秒跑6米,用另一種形式說是5米/秒,6米/秒。那么速度單位可以寫成……(板書速度單位)通過提問:速度單位與我們學過的單位有什么不同?剖析出速度的單位是由長度單位和時間單位共同組成的,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速度的含義,知道速度是單位時間內所行駛的長度,這樣就架構起行程問題中三個數量之間聯系的橋梁。 接著提問:你還知道哪些速度單位呢?引導學生創造出其他的速度單位,并進行板書。接下來展示生活中常見的速度,同學們想知道你寫的這些速度哪里會用到嗎?讓大家讀一讀,它們分別表示人、飛機、聲音、光的速度。以上的“說一說、讀一讀”能讓學生聯系生活,從大量的生活實例中感知并理解速度的含義,掌握速度單位的表示方法,并讓學生認識了更多的速度單位,突破難點。在學生充分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這三個量的基礎上,提出問題:這些數分別表示什么?根據回答進行板書。那怎樣求速度呢?在這個教學重點環節里,我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探究,通過小組討論總結、歸納數量關系,進而得出:路程÷時間=速度,這里圍繞“總結---歸納”二個環節進行學法指導,幫助學生深刻領會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密切聯系。 為了讓學生體驗生活數學,我充分借助現代教育技術,開始情境的延伸:(課件)用線段圖表示題中數量,能使它們之間的數量關系更只管、更形象,解答問題后,通過提問:每道算式分別表示什么?讓學生總結歸納出路程和時間的關系式:路程÷速度=時間,速度×時間=路程,仔細觀察這三道數量關系式,它們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通過對比,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路程、時間、速度這三個數量之間的緊密聯系。
(三)多元分層訓練,鞏固內化。 在鞏固練習中,我遵循由易到難的規律,設計了分層訓練。第一層:基本訓練,通過練習明確,已知路程、時間、速度中的任意兩個數量,就可以求出第三個數量。第二層:綜合訓練,這三道圖文結合題,通過學生觀察、分析,從紛繁復雜的條件中獲取有價值的信息解決問題。第一題求時間,第二題求速度,提別是第三題,它的解答方法多樣化,可以比路程,也可以比時間,還可以比速度。在練習中選取一些學生熟悉的事物,能讓他們積極地思考,輕松地練習,感受著數學的魅力,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
(四)聯系實際應用,拓展提高。
通過前面的學與練,學生對路程、時間與速度的含義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有比較深刻的理解,到底學的這些知識有什么作用呢?生活中還有哪些方面應用這些數學知識呢?
(1) 限速標志我知道 這是高速公路上限制速度快慢的標志牌。看看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限速牌?
(2) 為什么人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再聽到雷聲呢? 其實光的速度比聲音的速度快得多,所以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再聽到雷聲。 (3) 氣象臺預測臺風到達的時間 臺風給人們帶來了嚴重的災難。 ①今年8月,臺風“泰利”在西太平洋生成,沿西北方向在我國登陸,臺風距離大陸2160千米,中心最大風速60米/秒,你能預測臺風到達的時間嗎? ②現在臺風距九江約900千米,預計24小時后到達九江,你能估計臺風的速度嗎? 這一環節充分利用數學學科與信息技術的整合,讓學生看到自己學到的知識在生活中處處可見,增強了數學應用意識,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愿望!
四、板書設計
路程、時間與速度 路程=時間×速度 速度=路程÷時間
【《路程、時間與速度》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路程、時間與速度》數學說課稿06-10
《路程時間與速度》數學說課稿01-16
路程時間與速度說課稿04-09
《路程時間與速度》說課稿10-21
《路程、時間與速度》說課稿09-27
《路程時間與速度》說課稿05-20
《路程、時間與速度》說課稿08-15
《路程和時間與速度》說課稿03-24
《路程時間與速度》說課稿范文12-04
《路程時間與速度》的說課稿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