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時間:2023-06-15 18:01:37 數學教學計劃 我要投稿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時光飛逝,時間在慢慢推演,迎接我們的將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戰,做好計劃可是讓你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喔!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計劃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1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一共分為十個單元:數一數、比一比、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及總復習和二個數學活動:數學樂園和我們的校園。本冊的教學重點是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10以內的加減法,難點是進位加法,這兩部分知識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基礎,同時它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本冊教材是義務教育的實驗教材,是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進行的實驗課本,本冊教材主要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數感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學習習慣、合作與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養,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自己有用的知識,對學生進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學習方法、思考方式。

  二、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lt;”“gt;”,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了解鐘表,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

  四、課時安排:共計約61課時

  1、數一數………………………………………………約1課時

  2、比一比………………………………………………約2課時

  3、1—5的認識和加減法………………………………約10課時

  4、認識物體和圖形……………………………………約3課時

  5、分類…………………………………………………約2課時

  6、6—10的認識和加減法……………………………約21課時

  7、11—20各數的認識…………………………………約4課時

  8、認識鐘表……………………………………………約2課時

  9、20以內的進位加法………………………………約12課時

  10、總復習………………………………………………約4課時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2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一年級一班,共45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25人。學生天真、活潑、可愛、單純,具有極強的可塑性。在經過了三年幼兒園的學習,學生雖然具有了一些上課的常規意識及紀律常識,但由于他們的年齡特點等原因在課堂上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大多數孩子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知識經驗方面,學生在幼兒園里已經認識了20以內的數并會數,部分同學還會計算20以內數的加、減法;認識了一些簡單的幾何圖形:長方形、正方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等;對上下、前后、左右等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在數學學習上已具有初步的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和問題意識,具有了一定的觀察、想象和操作能力。

  在全力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無論是學校、社會,還是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全面發展,認識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所以家長特別關心和重視孩子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以上這些因素為孩子學習數學創設了良好的環境。以上這些都有利于數學的教學。

  學生年齡小,也有少數孩子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自控能力稍差,但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不統一,本冊有些知識內容比較抽象,學生的讀圖能力差,部分同學沒接受學前教育,對顏色、方位等不會辨認,20以內數不會讀寫,給這學期學習20以內數的加減法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班內有一些內

  向的學生,他們不愛說話,不敢發表自己的見解,有待于老師的耐心引導和鼓勵。

  一年級是新入學的班級,教師對學生情況不熟悉,不太了解學生在知識、能力以及家庭各方面的情況。雖然在學歷上有一定的優勢,但我們對教學一年級沒有足夠豐富的教學經驗。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要多向老教師請教他們豐富的教學經驗,多學習新課改方面的知識,研究教材、教法,滲透教學新理念,培養優生、輔導學困生,使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提高各種數學能力,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二、教材分析:

  1、本冊教學內容包括:數數;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2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分類與比較;認識圖形;圖形與位置;統計。準備單元:數數。正確的數數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本領,更是學生認數和計算的基礎。入學前,多數學生初步具有了數數的經驗和技能,知道一些簡單的數數方法。這一內容的設計目的是激起孩子的好奇心,使他們產生學習的欲望,通過簡單的數數,全面了解學生對計數、方位還有分類、大小、位置、比較、圖形及觀察、動手和表達等多方面的`情況,為后面的系統學習做準備。

  第一單元:10以內數的認識。是數學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開始,也是學習“數與代數”知識的起始階段,對建立初步的數感、符號感以及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重要意義。因此,教材根據剛入學兒童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為學生提供親身體

  驗和動手操作的機會,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

  第二單元:分類與比較。分類與比較都是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也是學生學習其他數學知識的基礎,在今后的認數與計算、認識圖形、簡單的統計等學習活動中,經常會用到分類的思想和方法。學生在第一單元已經學習了比較數的大小,具備了初步的比較意識,為本單元進一步學習比較長短、高矮、粗細、厚薄等打下了基礎。

  第三單元:10以內數的加減法。本單元是在學生認識了10以內數的基礎上來學習的。它是學習20以內數的加減法的主要認知基礎,也是今后學習更復雜計算的重要基礎。本單元內容是全冊教材的重點之一,在整個小學數學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第四單元:認識圖形。本單元是“空間與圖形”領域的起始單元。小學生在入學前就開始接觸各種形狀的物體,入學后逐步將他們已有的感性經驗進行抽象,這對學生形成初步的觀察能力和空間觀念非常重要。在低年級,加強對各種形體的直觀感知,積累大量的感性認識將對今后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五單元:11—20各數的認識。是在認識了10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11—20各數。它是認數的繼續和發展,對引導學生建立初步的數感有有重要的意義。學生掌握好本單元知識,也為后面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以及對多位數的認識打下基礎。因此,指導學生加強學具操作,深入理解數的意義,切實掌握好本單元的知識非常重要。

  第六單元:圖形與位置。本單元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起始階段,對引導學生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培養對數學的興趣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七單元: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本單元是在10以內數的加減法及20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它是學習多位數計算的基礎,也是進一步學習其他數學知識必須具備的基礎,在整個小學數學學習階段占非常重要的地位。本單元內容既是全冊教材的重點,也是難點。這一部分知識學習得好壞,將對今后繼續學習口算和筆算產生直接的影響。加法和減法在解決實際問題這,應用很廣泛。在開始階段注重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對領會加減法的含義和今后解決稍復雜的問題十分有益,因此要重視本單元內容的教學。

  第八單元:統計。統計是一種數學思想,也是認識客觀事物常用的一種方法。本單元的初步統計知識是在前面滲透統計思想的基礎上編排的,是學生第一次正式接觸統計知識,對學生形成初步的統計意識非常重要。

  第九單元:總復習。本單元是全冊學習內容的總復習,對學生回顧整理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形成初步歸納整理的能力、養成回顧與反思的學習習慣具有重要的意義。

  2、教材的編寫特點: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選取學生身邊的、學生熟悉的、具有新穎性和趣味性的內容為素材,目的是有計劃的引

  導學生認識自己、認識家庭、認識學校、認識社會、了解自然。使學生能觀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體會學習數學的現實意義。

  根據單元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每個單元都設計了幾個密切聯系的情境。每個情境又是包含有多個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現形式是把這些學生感興趣的現實活動,劃分為幾個情節,編排成“故事串”,從而引出一系列相對獨立的問題;也可以把一個現實活動的各個環節完整的反映出來,從而引出一系列有邏輯聯系的問題——形成“問題串”。

  本冊教材所構建的“板塊”編排方式,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在一個單元里,減少例題,強化基本數學思想方法的作用,擴大教與學的空間;二是指減少欄目設置,構建了如下編排結構:自主練習

  本冊教材打破過于嚴格的知識體系的束縛,由解決現實情境中的問題引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又把學習新知識作為解決新情境中問題的工具,讓學生把解決問題與知識學習融合在同一過程中,形成以解決問題為線索的學習框架。

  教材在綜合信息圖、自主練習及實踐活動等方面都注重培養學生的“信息感”,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分析并解決問題。此外,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3

  一、學生情況分析

  羊口鎮臥鋪小學一年級總計144人,學生因年齡小,好動、易興奮、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剛入學時,40分鐘的課堂學習對于他們來說真的很難。針對這些特點,我得想方設法運用各種手段來激發學生專心聽講的興趣,從而培養好習慣。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及時個別輔導,對于優秀生盡量讓他“吃得飽”。一年級學生剛進入小學學習,新的學習和生活對孩子們來說充滿了好奇和有趣,對學校的一切都充滿了新鮮感。此時正是對他們進行養成教育的關鍵時刻,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以愛心、恒心來引導學生,指導家長,共同讓孩子們慢慢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養成良好的習慣。

  二、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發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選取學生熟悉的、新穎的、感興趣的內容為素材,目的是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認識家庭、認識學校、認識社會、了解自然。使學生能觀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體會學習數學的現實意義。主要包括以下教學內容:數與代數領域:海底世界——數數;

  一、快樂的校園——10以內數的認識;

  二、媽媽的小幫手——分類和比較;

  三、走進花果山——10以內數的加減法;

  四、誰的手兒巧——認識圖形;

  五、海鷗回來了——11~20各數的認識; 六、有趣的游戲——圖形與位置;統計與概率:

  七、小小運動會——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空間與圖形:

  八、我換牙了——統計;實踐與綜合應用:實踐活動——找找周圍的數;實踐活動——大蒜有幾瓣。教材生活性強,生動有趣。

  四、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能熟練地認讀、寫20以內的數,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位置與順序,初步形成數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較數的大小的過程,建立初步的.符號感和對應思想。

  2、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加減法的意義;能熟練地口算20以內數的加減法;結合現實素材,進行初步的估算,形成估算意識。

  3、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辨認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4、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和分類;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動中,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

  5、通過簡單的統計活動,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統計表,并從中知道簡單統計的結果,初步了解一些簡單的數據處理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統計觀念。

  6、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用20以內數的加減法解決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在探索、交流計算方法的過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形成初步的創新意識。

  7、在與同伴交流認數與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培養合作意識。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產生好奇心和興趣,初步喜歡學習數學,養成觀察并提出問題的習慣。

  8、在數學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能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五、教學重、難點:重點:1、20以內加減法及應用。2、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難點:1、培養學生積極動腦、勇于創新的學習習慣。2、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讓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六、教學措施: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七、教學進度表:周次時間教學進度課時備注9.3-9.11開學教育、海底世界——數數一、 快樂的校園——10以內數的認識9.12-9.18一、快樂校園——10以內數的認識

  9.119-9.25一、快樂的校園——10以內數的認識

  9.26-9.30二、媽媽的小幫手——分類與比較

  10.4-10.7三、走進花果山——10以內數的加減法

  10.10-10.16三、走進花果山——10以內數的加減法

  10.17-10.23三、走進花果山——10以內數的加減法

  10.24-10.30三、走進花果山——10以內數的加減法四、誰的手兒巧——認識圖形2+210.31-11.6復習4

  11.7-11.13課堂教學成果檢測

  11.14-11.20五、海鷗回來了——11-20各數的認識3

  11.21-11.27六、有趣的游戲——圖形與位置3

  11.28-12.4七、小小運動會——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4

  12.5-12.11七、小小運動會——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4

  12.12-12.18七、小小運動會——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4

  12.19-12.25七、小小運動會—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4

  12.26-1.1八、我換牙了—統計3元旦放假

  1.2—1.8九、雪山樂園——總復習4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4

  二、全冊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認數和計算,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使學生獲得數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三、教學內容分析:

  20以內的數的認識與計算是本冊的重點教學內容。它們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是學習較大數的認識和計算的基礎。在小學數學中處于最基礎的地位,是學生適應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除了認數和計算外,本冊教科書還安排了簡單的分類、認識常見的物體和實踐活動等內容。學生對這些內容的學習,有助于他們加深對20以內數的認識、計算的理解與掌握,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增強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領域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認識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二)解決問題領域

  1.學生能在教師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開始具有一定的問題意識。

  2.學生初步了解到同意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

  3.學生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初步體驗。

  4.學生初步學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三)情感與態度領域

  1.學生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

  2.學生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學生可以用20以內的數和長方形、正方形、圓柱形、球等幾何體,描述某些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4.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5.學生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5

  一、基本情景分析

  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后,學生的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到達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了必須的興趣,樂于參加各種學習活動。可是一年級學生畢竟年齡小,注意力易分散,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使學生已經基本構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堅持,在歡樂學習中進一步體驗思維的樂趣、成功的樂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資料:認識圖形、20以內的退位減法、分類與整理、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找規律,這冊教材的重點教學資料是: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在學生掌握了20以內各數的基礎上,這冊教材把認數的范圍擴大到100,使學生初步理解數位的概念,學會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弄清100以內數的組成和大小,會用這些數來表達和交流,構成初步的數感。在量的計量方面,本冊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的認識外,還安排了學習具體時刻幾時幾分的'讀、寫方法。"找規律"和"統計"是兩部分新的教學資料。"找規律"引導學生探索一些圖形或數字的簡單排列規律,初步培養學生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統計是正式教學統計初步知識的開始,讓學生學習收集和整理數據的簡單方法,認識最簡單的統計圖表,經歷用統計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經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本事。

  三、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地數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2、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數,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我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學的圖形之間的關系。

  5、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明白1元=10角,1角=10分;明白愛護人民幣。

  6、會讀、寫幾時幾分,明白1時=60分,明白珍惜時間。

  7、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經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教學要求及重難點

  1、能夠熟練地數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2、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數,

  3、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明白1元=10角,1角=10分;明白愛護人民幣。

  4、會讀、寫幾時幾分,明白1時=60分,明白珍惜時間

  五、教學措施

  1、認真鉆研教材,真正做到備好課、備好學生,因材施教,教學中努力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放手多給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

  2、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養成"敢想、敢說、敢做"的習慣。

  3、充分利用課外教輔材料,盡量讓不一樣程度的學生都能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

  4、上課鼓勵學生進取發表自我的見解,對于精彩的發言給予表揚,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本事。

  5、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6、加強演示、觀察與操作,讓學生經歷用數字和數學符號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對思維活躍、學習本事強的學生要拓寬知識面。

  7、重視基本口算和筆算的訓練,培養和逐步提高學生的計算本事。

  8、利用家長聯系本加強與家長的聯系和溝通,適當交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數學的方法。

  六、轉變后進生方法及措施

  1、堅持多表揚少批評,及時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幫忙其樹立信心;

  2、幫忙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逐步培養他們的自覺性及上進心;

  3、利用課余時間給予耐心輔導,安排成績好的和他們坐一塊,以便幫忙他們學習,共同提高成績。

  4、與家長聯系,使學校與家庭達成共識,共同培養好學生。

  七、課時安排:

  (略)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6

  一、教學內容:

  1.數與代數

  (1)20以內的數的組成、順序、大小、讀法和寫法。

  >、<和=。

  (2)加法的含義、減法的含義。

  (3)和在10以內的加法與相應的減法,和在20以內的進位加法。

  (4)比較物體的輕重。

  (5)鐘面的認識,看幾時和大約幾時。

  (6)求兩個數一共是多少的實際問題。

  (7)從總數里去掉一部分,求還剩多少(或另一部分)的實際問題。

  2.空間與圖形

  (1)比較物體的長短、高矮。

  (2)上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直觀認識。

  (3)下、前后、左右等方位的認識。

  3.統計與概率

  (1)按用途、顏色、形狀或其他特征把一些熟悉的物體分類。

  (2)物體個數的簡單整理,簡單的象形統計圖。

  (3)簡單的統計表。

  (4)統計結果作初步分析或說明。

  4.實踐與綜合應用

  (1)有趣的拼搭(在活動中初步體會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基本特征)。

  (2)豐收的果園(用方位知識、10以內的數、10以內的加、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1)結合現實場景,經歷數數并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各數;聯系實際問題認識加法和減法,探索10以內的加、減法及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相應的加、減計算;能應用所學的計算解決簡單的求和與求剩余(或另一部分)的實際問題。

  認、讀、寫20以內的數,會用20以內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知道20以內數的組成,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初步知道幾和第幾,初步學會用數表示事物的順序。

  認識數0,體會0的含義,知0在生活中的一些簡單應用。

  認識符號>、<和=的含義,能夠用符號或詞語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

  了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能正確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20以內的進位加法,以及相應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計算;初步感受簡單的估計方法。

  初步學會解決把兩部分合起來求一共是多少或從總數里去掉一些求還剩多少的單實際問題。

  認識鐘面上的時針、分針,會正確說出鐘面上整時的和接近整時的時刻。

  能判斷日常生活中常見物體的輕重。

  能探索一些簡單現象中隱含的規律。

  (2)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長短、高矮;聯系生活經驗初步認識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通過觀察、比較,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能比較簡單物體的長短和高矮。

  聯系生活經驗,在具體的情境中初步認識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能用學過的方位詞描述簡單的物體位置關系。

  能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并在日常生活中初步感知它們的基本特征。

  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形狀的物體。

  (3)聯系具體情境,經歷把物體進行分類和整理的過程,認識簡單的統計表和簡單的象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結果回復一些簡單的問題。

  能根據物體的用途、顏色、形狀或其他的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整理。

  初步體會收集、整理數據的基本方法,會用簡單的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表示分類整理后的數據。

  能根據簡單的.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回答一些簡單問題。

  2、數學思考方面。

  (1)在認數的過程中建立初步的數感,發展初步的思維能力。在數物體個數的活動中,認識數的含義,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簡單的事物;在操作學具的活動中感受數的組成,具有初步的“分”與“合”的思想,發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較兩種物體個數、比較兩個數大小的活動中體會初步的對應思想,掌握簡單的比較方法,具有用語言或符號描述數的大小關系的初步能力。

  (2)在理解加、減法含義以及探索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通過分析實際問題中的簡單數量關系,選用恰當的方法進行計算,初步學會有根據地思考;通過對10以內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計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嘗試解釋自己的思考過程,初步感受思維活動的條理性;通過在多樣化算法中選擇適合自己的算法,體會思維過程的靈活性。

  (3)認識常見的幾何形體的過程中,感知物體的形狀、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4)在把不同的物體分類、整理的過程中,培養初步的觀察、比較能力,初步體會統計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初步培養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識。

  (5)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簡單的分析、推理,學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實際情境或問題,發展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能力。

  3、解決問題方面。

  (1)能用20以內的數描述、交流生活中的簡單事物。

  (2)初步學會從實際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并聯系已經掌握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體驗解決問題的一些不同方法。

  (3)能與同學交流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方法,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4、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教師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情產生好奇和興趣,有喜歡數學學習的情感體驗。

  (2)在數學探索活動中,體會數學思考方法的合理性,感受數學思考的價值。

  (3)能在教師與同學的幫助下,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一些困難,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初步具有學好數學的信心,初步具有獨立思考并獲得數學知識的體驗。

  (4)在觀察、操作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知道數學能解決生活中的有關問題。

  三、教學措施

  1.把解決問題寓于認數與計算、空間與圖形、統計內容的教學過程中。

  2.安排兩次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提出并解決數學問題。

  3.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

  4.通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并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

  5.聯系實際幫助學生理解數的意義,較多的用實物、圖形、小棒、數字表示數的內容,引導學生用學到的數描述身邊的事情并用數交流信息。

  6.通過交流算法相互影響、相互吸收、相互評價,為學生保留較大的探索算法、交流算法、選用算法的空間。

  四、課時安排:

  66課時。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7

  一、情況分析

  一(1)班有學生47人。全部進入學前班,接受過學前教育,但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有少數幾個學生的數學成績較差。因為學前班學生學習習慣、行為習慣養成不好,因此有待加強養成教育。學生們都活潑可愛,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強,整體上是一個積極向上的班級。

  二、目的要求

  這一冊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

  1、熟練的數出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名稱,比較熟練的計算一位數的加減法;會解決一些實

  問題。

  3、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

  方形、三角形。

  4、初步認識鐘面,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進位加法,用數學實踐活動。

  1、根據《標準》調整了教學內容,為學生學習數學提

  供了更豐富的知識。

  2、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3、認數和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的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4、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數感。

  5、計算數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采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6、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7、安排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四、教學措施

  1、努力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2、盡量注意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信息。幫助學生建立學好

  數學的信心。

  3、時常注意強調學生認真做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的習慣。

  4、課堂教學與家庭教學實踐相結合。

  五、教學安排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8

  教材分析

  本單元《認識鐘表》的內容有認識鐘表、認識整時(鐘表和電子表)、認識半時(鐘表和電子表)。《認識鐘表》屬于準備性筨,為以后進一步學習有關時間的知識——如二年級的時、分、秒,三年胡學習的24時計時法做了鋪墊。

  本單元的編排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提供了豐富的與兒童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關注學生的經驗和興趣。

  第二、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通過學習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

  第三、強調學生的數學活動,媽展學生的九感和符號感。

  數感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能用多種方法表示數

  (2)能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

  (3)能為解決問題而選擇適當的算法。

  (4)能估計運算結果。

  符號感主要表現在以下二個方面:

  (1)能從具體的情境中抽象出數量關系

  (2)能從具體的情境中抽象出變化規律。第四特點: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的'數學信息,作出解釋,并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學會數學思考。

  第五個特點:適時滲透思想教育。

  教學目標

  一、知識技能目標:

  1、初步認識鐘面,認識時針和分針。

  2、使學生結合生活經驗會看、會寫鐘表和電子表上整時和半時的時刻。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二、過程性目標

  1、通過撥表、觀察等實踐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念。

  2、通過操作、觀察、分析、推理等活動,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精神。

  3、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成珍惜和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

  重點

  1、認識鐘表,區別鐘表上的時針和分針

  2、會看、會寫整時、半時。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難點

  半時的認識

  課時安排

  2課時

  認識鐘表(整時)…………………1課時

  認識半點…………………………1課時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9

  教學目標 :以游玩花果山為主線,使學生初步認識加法的意義,加號。會讀寫算式。能根 據具體情境寫加法算式,初步學會解釋自己的思考過程和計算方法。

  教學重難點: 認識加法的意義,認識加號,會讀寫加法算式,能夠解釋自己的

  學情預測 :學生能初步認識加法的意義,加號。會讀寫算式。能根據具體情境寫加法算式,能解釋自己的思考過程和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圖片若干張,信封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談話導入(課件1)

  小朋友,這是唐僧師徒四人,你們都熟悉他們嗎?老師猜你們最喜歡孫悟空,對吧?老師告訴你,孫悟空的老家-花果山,就在我們連云港,是全世界著名的旅游景點之一。今天老師帶著小朋友們一起去游玩花果山。要坐景區的專車,那就先搶答老師的問題。

  二、互動探究,認識加法

  1.創設情境(課件2)

  談話:我們排好隊,過了檢票口,大約走5分鐘,就會看到平坦的大路左邊有個“花果山放生池”,里面有很多的錦鯉。這是老師請得小導游,正在等我們呢!

  2.認識加法(課件3)

  提問:小導游手里的魚食吸引了好多魚來到岸邊。大家仔細看,有幾條魚?師引導學生用完整話表達。多找生說。

  提問:瞧,又來了幾條魚?師引導學生用完整話表達,多找學生說。

  提問:誰能把剛才2句話連起來說一說?多找學生說。

  剛才2句話都是你們說,現在聽老師說一句,一共有幾條魚?跟著老師說一遍。誰能把你們說的2句,和老師說的1句話,連起來說一遍?試試看!多找人說,可以同桌互相說。

  教師檢查學生說的.結果后,告訴學生:最后一句話就是問題,我們所要求的問題。

  提問:一共有幾條魚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怎么想的呢?

  學生答案估計有:一個一個數,看圖的,3條魚和2條魚合起來的,當學生回答是從合的角度考慮時,教師及時給予肯定,并告之學生,可以從學過的合成來解釋,并用手勢表示合,讓學生多說。

  教師講解:“3條魚和2條魚合起來就是5條魚,”這句話可以用一種算式來表示,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加法算式。(引出課題,教師板書)

  3 + 2 = 5

  ↓

  加號

  讀作:3加2等于5.

  教師指導學生認識“+”,其表示合起來的意思。它代表一種計算方法—加法,意義是兩部分合起來,一共是多少。

  3.理解算法

  誰再來說說,計算3+2=5時,你是怎么知道是有5條的?

  讓學生結合圖意,再互相說一說3+2=5表示什么意思。因為3和2合成5,所以3+2=5.

  4.教學試一試(課件4)

  誰來說一說,這2張圖是什么意思?用你的話,告訴大家。引導學生仿例題說3句話,鼓勵說完整話,讓學生多說。

  先來了1條魚,又來了2條魚,現在有幾條魚?

  提問:要算現有幾條魚,就是把1條魚和2條魚怎么樣呢?(教師手勢表示合)

  追問:1條和2條合起來,可以寫什么算式?

  互相說說,指名口答,教師板書。要求學生說說為什么用 計算,是怎樣算的,引導學生說出:因為1和2合成3,所以1+2=3.

  5.小結

  “3+2”表示把幾和幾合成幾?“1+2”呢?可以怎樣算出它們的得數?

  我們在魚池邊待的太久了,別忘了我們是來游玩花果山的,還是請小導游帶路吧

  三、糾正反饋,遷移鞏固

  (課件5)談話:我們經過山門,往上走就會看到巨大的石像,介紹《西游記》作者,并借用小導游的話“想見美猴王嗎?那就接受我的挑戰吧!”

  1.指導完成“想想做做” 1(6)

  教師指導學生看懂圖意,會用完整話表達,可以寫什么算式?為什么可以寫加法算式?你是怎么想的呢?

  引導學生從合的角度考慮,讓學生多說。

  2.指導完成“想想做做”2 (課件7)

  以前我們學過用擺小棒的方法來認識數的分與合,那么我們也可以用畫圓的方法算出加法得數)

  指導學生看懂題目要求,教師示范第一小題,要求學生說說老師先畫了幾個圓,再畫幾個圓,最后算出得數。其余2小題學生獨立完成,并找學生板書。

  3.指導完成“想想做做”3(課件8-信若干封)

  過渡:小導游豎起大拇指直夸我們了不起哦,真是太聰明了!很樂意做我們的小導游。帶領我們參觀三元宮,來到水簾洞口,她先進去跟美猴王打聲招呼,出來后:“美猴王有客人,先去招呼了,請我們稍等片刻,他給我們準備了好多新鮮的草莓呢。而且也給我們留了信,我們看看信里說了什么!”

  信封里裝有習題,要求算出得數,并說說是怎么想的,突出用“幾和幾合起來是幾”來口算。小組合作,匯報交流,答對獎勵。

  四、全課總結(課件9)

  這個客人是誰呢?哦,原來是豬八戒啊!瞧,美猴王跟我們問好呢!借用美猴王的話,讓學生說說這節課,學會了什么計算方法。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10

  一年級學生由于剛進校,因此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大多數人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少數同學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欲,所以要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并學會讀寫;初步理解20以內數的組成,認識符號<、=、>的含義,會用符號或語言描述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經歷探索一位數加法和相應減法的口算方法,能熟練地口算一位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初步學會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認識鐘面及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結合具體的情境認識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觀念。通過具體物體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認識這些形體相應的圖形,通過實踐活動體會這些形體的一些特征,感受并會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大小和輕重。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統計表,通過實踐初步學會簡單的分類,經歷和體驗數據的收集和統計的過程,并完成相應的圖表。根據統計的數據回答簡單的問題,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數學思想方面:初步學會從數學思維的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如數出物體的個數,比較事物的多少,比較簡單的長短、大小、輕重等。在數的概念形成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如在認識20以內數時通過比較、排列發現這些數之間的聯系,在學習“分與合”時發展學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認鐘表”時進行比較、綜合和判斷等。能用“分”與“合”的思想進行初步的數學思考,能聯系具體情境探索一位數加、減法,并經歷與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有條理地說明自己的算法;對估計的過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釋。在探索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和物體之間位置關系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感受簡單的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具有對簡單事物和簡單信息進行比較分類的意識,具有簡單的統計思想。

  3、解決問題方面: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并能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解決問題;能對簡單的幾何體進行簡單的分類,能聯系情境描述一些物體的.相對位置;能在教師的組織下收集有效信息并進行分類、整理,用簡單的統計方法表示問題解決的結果等。體驗與同桌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與態度方面: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產生好奇心,有學習數學的熱情,有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能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會讀寫20以內的數

  2、熟練地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

  3、理解20以內各數的組成,初步領會“個位”和“十位”的含義。

  4、20以內的退位減法。

  三、滲透教育

  1、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2、結合有關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集體、愛大自然的教育。

  四、教學措施

  1、教者要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勇于創新。

  2、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選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電教媒體。

  3、不斷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4、對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要拓寬知識面。

  5、重視學困生的補課工作。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11

  一、基本情況分析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36名同學在一學期的一年級學習中積累了一定的學習基礎,如對數字的認識、簡單的加減法運算都有一定的基礎。從同學們的學習跟考試檢測中發現影響本班學習掌握的因素較多。

  (二)教材內容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方向與位置、認識圖形、100以內的數、認識人民幣、100以內進位加法跟退位減法

  (三)、認識鐘表,統計,數學實踐活動。

  二、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跟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跟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三、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跟技能方面

  1、認識計數單位“一”跟“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掌握100以內數,會讀寫100以內數。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順序跟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會進行簡單的估計跟交流。

  2、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跟整十數,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愛護人民幣。

  4、會認讀整時、幾時半,會寫時間,知道珍惜時間。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并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跟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進行恰當的描述、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跟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跟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跟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跟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0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

  教學難點: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以及數學思維的訓練。

  五、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作業分層設計。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12

  一、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增加聯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二、情況分析: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班學生24名,從上期期末檢測試卷分析,學生對解決問題中拿去多少,剩下多少,求原來有多少的題型解決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對20以內的加減法計算掌握還好。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學生的成績都不錯,但是與優秀班級比較,還存在一定差距;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后,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于參加到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問題時,學生思維就打不開。因此本期我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并逐步引導學生體驗的思維的樂趣及成功獲得的樂趣,從而進一步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100以內數的認識、方向與位置、認識圖形、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一)、認識鐘表、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二)、統計和總復習以及三個數學實踐活動。本冊的重點是100以內數的認識和100以內的加減法,難點是10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以及從不同方位感受物體的相對位置。全冊教材是以10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為主要內容去聯系各部分知識,不僅體現了數學知識結構內部的邏輯性,同時還體現了學生認知發展過程,是數學知識結構與兒童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有機結合的整體體現。

  三、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掌握100以內數,會讀寫100以內數。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順序和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在現實情景中認識元、角、分,并了解它們之間的十進制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和應用。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愛護人民幣。

  3、會口算100以內的不進位加和不退位減,能用豎式計算10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能進行100以內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

  4、認識鐘面、時針和分針,掌握整時、幾時半和大約幾時在鐘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認讀這些時間,了解時間在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珍惜時間。

  5、能辨認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并用這些方向來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用第幾排第幾行描述同學所在的位置,會辨認從正面、背面和側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6能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初步感知一些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聯系與區別,會用這些平面圖形拼圖。

  7、認識象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的需要進行簡單的分類,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數學問題,會進行生活中的一些最簡單的統計活動,完成簡單的統計圖表。

  (二)、數學思考: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做出解釋,并初步學會用100以內的數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在100以內數的認識和100以內的加減法的學習探討過程中初步學會簡單的歸納、類比和有條理的思考。

  3、在統計過程中學會提取需要的數據并對統計結果進行簡單的解釋,逐步形成初步的統計觀念。

  4、在認識圖形以及辨認方向與位置的過程中,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00以內數的認識和100以內的加減法。

  教學難點:10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以及從不同方位感受物體的相對位置,以及數學思維的訓練。

  五、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13

  一、教材分析:

  1、本冊教學內容包括:數數;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2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分類與比較;認識圖形;認識位置;總復習。

  準備單元:數數。正確的數數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本領,更是學生認數和計算的基礎。入學前,多數學生初步具有了數數的經驗和技能,知道一些簡單的數數方法。這一內容的設計目的是激起孩子的好奇心,使他們產生學習的欲望,通過簡單的數數,全面了解學生對計數、方位還有分類、大小、位置、比較、圖形及觀察、動手和表達等多方面的情況,為后面的系統學習做準備。

  第一單元:10以內數的認識。是數學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開始,也是學習“數與代數”知識的起始階段,對建立初步的數感、符號感以及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重要意義。因此,教材根據剛入學兒童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為學生提供親身體驗和動手操作的機會,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

  第二單元:分類與比較。分類與比較都是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也是學生學習其他數學知識的基礎,在今后的認數與計算、認識圖形、簡單的統計等學習活動中,經常會用到分類的思想和方法。學生在第一單元已經學習了比較數的大小,具備了初步的比較意識,為本單元進一步學習比較長短、高矮、粗細、厚薄等打下了基礎。

  第三單元:10以內數的加減法。本單元是在學生認識了10以內數的基礎上來學習的。它是學習20以內數的加減法的主要認知基礎,也是今后學習更復雜計算的重要基礎。本單元內容是全冊教材的重點之一,在整個小學數學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第四單元:認識位置。本單元是學習“空間”知識的起始階段,對引導學生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培養對數學的興趣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五單元:11—20各數的認識。是在認識了10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11—20各數。它是認數的繼續和發展,對引導學生建立初步的數感有有重要的意義。學生掌握好本單元知識,也為后面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以及對多位數的.認識打下基礎。因此,指導學生加強學具操作,深入理解數的意義,切實掌握好本單元的知識非常重要。

  第六單元:認識圖形。本單元是“空間與圖形”領域的起始單元。小學生在入學前就開始接觸各種形狀的物體,入學后逐步將他們已有的感性經驗進行抽象,這對學生形成初步的觀察能力和空間觀念非常重要。在低年級,加強對各種形體的直觀感知,積累大量的感性認識將對今后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七單元: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本單元是在10以內數的加減法及20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它是學習多位數計算的基礎,也是進一步學習其他數學知識必須具備的基礎,在整個小學數學學習階段占非常重要的地位。本單元內容既是全冊教材的重點,也是難點。這一部分知識學習得好壞,將對今后繼續學習口算和筆算產生直接的影響。加法和減法在解決實際問題這,應用很廣泛。在開始階段注重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對領會加減法的含義和今后解決稍復雜的問題十分有益,因此要重視本單元內容的教學。

  第八單元:總復習。本單元是全冊學習內容的總復習,對學生回顧整理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形成初步歸納整理的能力、養成回顧與反思的學習習慣具有重要的意義。

  2、教材的編寫特點: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選取學生身邊的、學生熟悉的、具有新穎性和趣味性的內容為素材,目的是有計劃的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認識家庭、認識學校、認識社會、了解自然。使學生能觀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體會學習數學的現實意義。

  根據單元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每個單元都設計了幾個密切聯系的情境。每個情境又是包含有多個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現形式是把這些學生感興趣的現實活動,劃分為幾個情節,編排成“故事串”,從而引出一系列相對獨立的問題;也可以把一個現實活動的各個環節完整的反映出來,從而引出一系列有邏輯聯系的問題——形成“問題串”。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1) 結合現實場景,經歷數數并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聯系實際問題認識加法和減法,探索10以內的加、減法以及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相應的加、減計算,能應用所學的計算解決簡單的求和與求剩余的實際問題。

  *認、讀、寫20以內的數,會用20以內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知道20以內數的組成,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初步知道幾和第幾,初步學會用數表示事物的順序。

  *認識數0,體會0的含義,知道0在生活中的一些簡單應用。

  *認識符號,〈、〉、和=的含義,能夠用符號或詞語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

  *了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能正確、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20以內的進位加法,以及相應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計算;初步感受簡單的估算方法。

  *初步學會解決把兩部分合起來求一共多少或從總數里去掉一些求還剩多少的簡單實際問題。

  *能判斷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體輕重。 *能探索一些簡單現象中隱含的規律。

  (2)在具體情景中認識長短、高矮;聯系生活經驗初步認識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通過觀察、比較,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能比較簡單物體的長短和高矮。

  *聯系生活經驗,在具體情景中認識上下、前后等方位,能用學過的方位詞描述簡單的物體位置關系。

  *能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并在活動中初步感知他們的基本特征。

  (3) 聯系具體情景,經歷把物體進行分類和整理的過程,認識簡單的統計表和簡單的象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結果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能根據物體的用途、形狀、顏色或其他的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整理。

  *初步體會收集、整理數據的基本方法,會用簡單的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表示分類整理后的數據。

  2、數學思考方面。

  (1)在認數過程中建立初步的數感,發展初步的思維能力。在數物體個數的活動中,認識數的含義,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簡單的事物;在操作學具的活動中感受數的組成,具有初步的“分”與“合”的思想發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2)在理解加法和減法含義以及探索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通過分析實際問題中的簡單數量關系,選用恰當的方法進行計算,初步學會有根據的思考;通過對10以內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計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嘗試解釋自己的思考過程,初步感受思維活動的條理性、靈活性。

  (3)在認識常見幾何體的活動中,感知物體的形狀、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4)在把不同物體分類整理的過程中,培養初步的觀察、比較能力,初步體會統計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初步培養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識。

  (5)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簡單的分析、推理,學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實際情景和問題,發展簡單的合理推理和演繹推理能力。

  3、解決問題方面。

  (1)能用20以內的數描述、交流生活中的簡單事物。

  (2)初步學會從實際生活和顯示情景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并聯系已經掌握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體驗解決問題的一些不同方法。

  (3)能與同學交流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方法,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4、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教師的幫助與鼓勵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產生好奇與興趣,有喜歡數學學習的情感體驗。

  (2)在數學探索活動中,體驗數學思考方法的合理性,感受數學思考的價值。

  (3)能在教師與同學的幫助下,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一些困難,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初步具有學好數學的信心,初步具有獨立思考并獲得數學知識的體驗。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14

  一、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剛進入小學學習,新的學習和生活對孩子們來說充滿了好奇和有趣,對學校、對環境、對老師、對同學、對課堂、對學習、對學校的要求都充滿了新鮮感。此時正是對他們進行養成教育的關鍵時刻,我得好好把握,但同時我也認識到良好的習慣是不可能在短時期內可以形成的,必須打持久戰,而急于求成,效果會適得其反。因此,作為教師的我一定要以愛心、恒心來引導學生,指導家長,共同讓孩子們慢慢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養成良好的習慣。

  一年級小學生年齡小,好動、易興奮、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剛入學時,40分鐘的課堂學習對于他們來說真的很難!然而“學會傾聽”是新課標中對一年級小學生提出的一項重要目標。現代心理學證明,注意力集中的學生,聽課效率和學習水平遠遠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學生。針對這些特點,我得想方設法運用各種手段來激發學生專心聽講的興趣,從而培養好習慣。首先在課堂語言上要力求兒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讓學生有盡可能多的回答問題的機會,促使他們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

  二、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立體圖形,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解決問題,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

  2、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6)會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7)初步認識鐘表,會認識整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綜合與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教學重點

  6—10的加減法以及20以內的進位加法。

  4、教學難點

  10以內數的.組成與湊10法。

  三、教學措施

  1、加強直觀教學,增強操作、觀察、時間等教學手段的應用。

  2、通過動手操作,小組討論等方法,讓學生了解數的組成,以及20以內的家法的計算方法。

  3、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4、加強知識的遷移作用,降低難度,分散難點,減小教學步子

  5、努力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6、盡量注意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信息。幫助學生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7、時常注意強調學生認真做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的習慣。

  8、課堂教學與家庭教學實踐相結合。

  四、教學進度表

  周次

  日期

  教學內容

  課時

  1

  9.2—9.6

  準備課

  (3課時)

  2

  9.10—9.14

  位置

  (3課時)

  3

  9.17—9.21

  1-5的認識和加減法

  (4課時)

  4

  9.24—9.29

  1-5的認識和加減法

  (4課時)

  5

  9.30—10.7

  國慶放假

  6

  10.8—10.12

  認識圖形

  (4課時)

  7

  10.15—10.19

  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4課時)

  8

  10.22—10.26

  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4課時)

  9

  10.29—11.2

  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4課時)

  10

  11.5—11.9

  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4課時)

  11

  11.12—11.16

  11-20各數的認識

  (4課時)

  12

  11.19—11.20

  11-20各數的認識、數學樂園

  (2課時)

  13

  11.26—11.30

  期中復習

  14

  12.3—12.7

  認識鐘表

  (3課時)

  15

  12.10—12.14

  20以內的進位加法

  (4課時)

  16

  12.17—12.21

  20以內的進位加法

  (4課時)

  17

  12.24—12.28

  20以內的進位加法

  (4課時)

  18

  12.31—1.4

  20以內的進位加法

  (4課時)

  19

  1.7—1.11

  復習

  20

  1.14—1.18

  復習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15

  一、指導思想

  準確把握《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的各項基本要求,立足于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注意參透教學思想和方法,針對學生實際,不斷研究數學教學,改進教法,指導學法。

  數學目標要求

  1、理解集合及充要條件的有關知識,掌握不等式的性質,一元二次不等式、絕對值不等的解法,掌握函數的概念及指數函數,對函數和幕函數的性質和圖象。

  2、理解角的概念的推廣和三角函數的定義,掌握基本的三角函數公式和三角函數巔峰性質、圖像,理解三角函數的周期性

  3、理解數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的性質,并會求等差數列、等比數列前n項的和。

  4、掌握平面向量時有關概念和運算,掌握直線和圓的方程的求法。

  5、掌握空間幾何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及其判定方法。

  6、掌握概率與統計初步里的計數原理,理解三種抽樣方法,會求簡單問題的概率。

  二、教學建議

  1、深入鉆研教材。以教材為核心,深入研究教材中章節知識的內外結構,熟練掌握知識和邏輯體系,細致領悟教材改革的精髓,逐步明確教材教學形式,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影響。

  2、準確吧握新大綱。新大綱修改了部分內容的教學要求層次,把握新大綱對知識點的基本要求,防止自覺不自覺地對教材加深加寬。同時,在整體上要重視數學應用;重視教學思想方法的參透。

  3、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念。學生的發展是課程實施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材,以學生為賬戶提,構建新的認識體系,營造有利于學生的氛圍。

  4、發揮教材的多種教學功能。用好章頭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揮閱讀材料的功能,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組織好研究性課題的教學,讓學生感受社會生活之所需;小結和復習是培養學生自學的好材料。

  5、加強課堂研究,科學設計教學方法。根據教材的內容和特征,實行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發揚教學民主,師生雙方親切合作,交流互動,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根據材料個章節的重難點制定教學專題,積累教學經驗。

  6、落實課外活動內容,組織和加強數學興趣小組的活動內容,加強對高層次學生的競賽輔導,培養拔尖人才。

  三、教學進度

  高一上學期

  高一下學期

  周次內容

  周次內容

  1—4復習初中知識和集合1—3數列

  5充要條件

  4—6平面向量

  6—7不等式

  7—9直線的方程

  8—10函數

  10期中考試

  11期中考試

  11—12圓的方程

  12—14指數函數與對數函數

  13—15立體幾何

  15—18三角函數

  16—18概率與統計初步

  19—20期末、總復習、考試

  19—20總復習與期末考試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一年級的數學教學計劃11-02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05-10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08-06

一年級下期的數學教學計劃12-10

一年級人教版數學教學計劃07-09

一年級班數學教學計劃02-07

數學一年級教學計劃02-21

一年級春季數學教學計劃02-15

小學一年級的數學教學計劃11-10

一年級學期教學計劃數學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