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時間:2022-11-16 09:21:15 數學教學計劃 我要投稿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精】

  光陰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的工作又將迎來新的進步,現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計劃,就是在準備做計劃吧。什么樣的計劃才是好的計劃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精】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1

  一、學生知識現狀的分析

  本班學生共有xx人,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后,具有一定的觀察、比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積累了一些較淺顯的生活經驗,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識和較好的學習習慣。但是,由于學生年齡小,好說好動,精力難以集中,思維跳躍性大,課堂常規較差,尤其是傾聽的習慣和隨便插嘴的習慣。因此,本學期要立足于端正學習態度,提高積極性,抓好基礎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材簡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xx以內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xx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xx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一),認識時間,找規律,統計,數學實踐活動。教材以學生已有的經驗為基礎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獲得對知識的理解;內容的展開盡量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數與計算的教學重視發展學生的數感,體現算法多樣化;提供關于物體空間關系的更豐富的內容和素材,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注意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1、認識xx以內的數及加減法的計算,培養學生的數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使學生經歷和體驗學習的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統計意識,學會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3、養成良好的觀察、書寫、思考、傾聽、提問等學習習慣。

  四、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xx”和“xx”,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掌握xx以內數,會讀寫xx以內數。掌握xx以內數的組成、順序和大小,會用xx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熟練計算xx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xx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xx元=xx角,xx角=xx分,愛護人民幣。

  5、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xx時=xx分,知道珍惜時間。

  6、會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

  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初步形成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五、教學措施

  1、結合具體情境,運用小棒、圖片等教(學)具進行直觀教學,并充分利用電教媒體。

  2、主動與每個學生交談,了解每個學生的情況。教學中,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多鼓勵學生良好的行為,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3、提出具體的要求,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傾聽習慣、交流習慣。加強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

  4、聯系生活實際和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通過學習喜聞樂見的游戲、童話、故事、卡通等形式,創設活動情境。

  5、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6、在實踐活動中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在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

  7、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

  8、課堂上關注學困生的學習情況,以鼓勵、激勵為主,重視課堂上輔導督促工作。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2

  一、教學內容

  按照一年級剛入學兒童的學習水平,一年級上冊教材具體安排了“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和“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個方面的教學內容包括。具體如下:

  (1)數與代數領域。知識與技能:認識20以內的數。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包括連加、連減);加法和減法的含義。認識鐘面及鐘面上整時。解決問題:聯系加法和減法的含義,解決求和、求剩余的實際問題。

  (2)空間與圖形領域。知識與技能:比較物體的長、短,高、矮,大、小,輕、重。認識上、下、前、后、左、右。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解決問題:簡單幾何體的分類。確定和描述物體所在的相對位置。

  (3)統計與概率領域。知識與技能:物體的簡單分類。象形統計圖。簡易統計表。解決問題:對簡單事物進行分類、整理,用象形圖或簡易表格表示整理的結果。對統計結果進行簡單的說明。

  (4)實踐與綜合應用。有趣的拼搭(實踐活動)。豐收的果園(綜合應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愉快的周末(綜合應用本冊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上述內容可以看出,與過去的第一冊教材相比,不僅“數與代數”領域的內容有許多變化,而且還大幅度增加了“空間與 圖形”、“統計與概率”這兩個領域的內容,并加強了實踐活動和綜合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以適應課程改革與學生發展的需求。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1)結合現實場景,經歷數數并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各數;聯系實際問題認識加法和減法,探索10以內的加、減法及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相應的加、減計算;能應用所學的計算解決簡單的求和與求剩余(或另一部分)的 實際問題。認、寫20以內的數,讀、會20以內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知道20以內數的組成,掌握 20以內數的順序,初步知道幾和第幾,初步學會用數表示事物的順序。認識數0,體會0的含義,知0在生活中的一些簡單應用。認識符號和=的含義,能夠用符號或詞語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了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能正確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20以內的進位加法,以及相應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計算;初步感受簡單的估計方法。初步學會解決把兩部分合起來求一共是多少或從總數里去掉一些求還剩多少的單實際問題。認識鐘面上的時針、分針,會正確說出鐘面上整時的和接近整時的時刻。 能判斷日常生活中常見物體的輕重。能探索一些簡單現象中隱含的規律。

  (2)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長短、高矮;聯系生活經驗初步認識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通過觀察、比較,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能比較簡單物體的長短和高矮。聯系生活經驗,在具體的情境中初步認識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能用學過的方位詞描述簡單的物體位置關系。能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并在日常生活中初步感知它們的基本特征。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形狀的物體。

  (3)聯系具體情境,經歷把物體進行分類和整理的過程,認識簡單的統計表和簡單的象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結果回復一些簡單的問題。能根據物體的用途、顏色、形狀或其他的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整理。 初步體會收集、整理數據的基本方法,會用簡單的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表示分類整理后的數據。能根據簡單的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回答一些簡單問題。

  2、數學思考方面。

  (1)在認數的過程中建立初步的數感,發展初步的思維能力。在數物體個數的活動中,認識數的含義,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簡單的事物;在操作學具的活動中感受數的組成,具有初步的“分”與“合”的思想,發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較兩種物體個數、比較兩個數大小的活動中體會初步的對應思想,掌握簡單的比較方法,具有用語言或符號描述數的大小關系的初步能力。

  (2)在理解加、減法含義以及探索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通過分析實際問題中的簡單數量關系,選用恰當的方法進行計算,初步學會有根據地思考;通過對10以內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計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嘗試解釋自己的思考過程,初步感受思維活動的條理性;通過在多樣化算法中選擇適合自己的算法,體會思維過程的靈活性。

  (3)認識常見的幾何形體的過程中,感知物體的形狀、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4)在把不同的物體分類、整理的過程中,培養初步的觀察、比較能力,初步體會統計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初步培養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識。

  (5)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簡單的分析、推理,學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實際情境或問題,發展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能力。

  3、解決問題方面。

  (1)能用20以內的數描述、交流生活中的簡單事物。

  (2)初步學會從實際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并聯系已經掌握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體驗解決問題的一些不同方法。

  (3)能與同學交流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方法,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4、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教師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情產生好奇和興趣,有喜歡數學學習的情感體驗。

  (2)在數學探索活動中,體會數學思考方法的合理性,感受數學思考的價值。

  (3)能在教師與同學的幫助下,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一些困難,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初步具有學好數學的信心,初步具有獨立思考并獲得數學知識的體驗。

  (4)在觀察、操作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 與生活的聯系,知道數學能解決生活中的有關問題。

  三.教學重點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四、教學措施

  1.把解決問題寓于認數與計算、空間與圖形、統計內容的教學過程中。

  2. 安排兩次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提出 并解決數學問題。

  3.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

  4.通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并初步感受到同一 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

  5.聯系實際幫助學生理解數的意義,較多的用實物、圖形、 小棒、數字表示數的內容,引導學生用學到的數描述身邊的事情 并用數交流信息。

  6.通過交流算法相互影響、相互吸收、相互評價,為學生 保留較大的探索算法、交流算法、選用算法的空間。

  五、課時安排:

  一. 數一數1課時

  二.比一比1課時

  三. 分一分1課時

  四. 認位置1課時

  五.認數(一)10課時

  六.認識物體2課時

  七.分與合6課時

  八.加法和減法21課時

  九.統計1課時

  十.認數(二)5課時

  十一.認識鐘表1課時

  十二.加法5

  十三.期末復習4課時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3

  一、 指導思想:

  繼續深化“實施反思性教學,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課題研究,提倡反思性教學,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和數學課程標準的精神,加強數學課堂教學的研究,培養師生主動探究的精神。以課堂教學為中心,提高教師教學質量。

  二、 教研的重點:

  以教材鉆研為途徑,開展“同研一堂課、共議一主題”的教研活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精心組織好每周一次的“周交流”活動,做到“四個一”。

  1、 開展教育名言學習,每周教研活動前由組員輪流向大家推薦一句教育名言;

  2、 教學經驗文章學習,每周由組長向大家推薦一篇數學教學經驗文章,組員做好業務筆記;

  3、 每周由組員就一個案例及教育教學實踐進行反思,與其它教師交流;

  4、 每月就一位教師的課組織聽課、評課活動。

  三、 教研安排:

  周次

  內 容

  1

  制訂教研活動計劃

  2

  聽“個人專業發展規劃應從哪幾方面考慮”報告

  3

  自我診斷,寫個人專業發展規劃

  4

  集體備課,研討五年級數學課

  5

  ①聽五年級數學研究課

  ②集體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備課研討四年級數學課

  6

  ①教學論壇:“感受最深之事”——教學中

  ②聽報告:新理念下的教學設計

  7

  ①聽四年級數學研究課

  ②集體備課研討三年級數學課

  8

  聽報告:“關于反思性教學”

  9

  ①聽三年級數學研究課

  ②集體備課研討二年級數學課

  10

  教學論壇:“感受最深之事”——教育中

  11

  ①聽二年級數學研究課

  ②集體備課研討一年級數學課

  12

  聽一年級數學研究課

  13

  ①參加課題組觀摩研討課展示活動

  ②教學論壇:“缺憾之事”——教學中

  14

  圍繞《美麗的教育》進行讀書心得交流

  15

  制定復習計劃事宜

  16

  教學論壇:“缺憾之事”——教育中

  17

  自我診斷撰寫個人經驗總結

  18

  教研工作總結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4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最新培優補差教學計劃_新世紀呼喚新課改,小學數學教學正處在一個大的變革之中,作為教師,我們要努力探討如何在數學教學中進行素質教育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如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好基礎。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不一,要想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全面創新數學課堂,就要切實抓好班級的培養補潛工作。

  通過測試進一步了解到班上學生的情況,圍繞學校工作目標,除了認真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定期評定學生成績、優質完成每一節課的教學外,應采取課內外培優補差措施,制定培優補差計劃,并且更有目的的制定培優補差方案:

  第一步深入了解基本情況,學生情況分析:綜合素質、學習態度、學習方法。

  第二步制訂培優補差目標,對于優秀生學習的主要目標放在能力培養和數學素養上(分析、解決問題遷移能力,而學困生的主要目標是放在基礎知識掌握和基本能力上。

  第三步培優補差基本思路及措施:

  一、指導思想

  以教師特別的愛奉獻給特別的學生。“幫學生一把,帶他們一同上路”。對差生高看一眼,厚愛三分,以最大限度的耐心和恒心補出成效。

  二、差生原因分析

  尋找根源,發現造成學習困難的原因有生理因素,也有心理因素,但更多的是學生自身原因。

  1、志向性障礙:學習無目的性、無積極性和主動性,對自己的日常學習抱自暴自棄的態度,把接受在校教育的活動看作是套在自己身上的精神枷鎖。

  2、情感性障礙:缺乏積極的學習動機,成天無精打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隨著時間的推移,知識欠帳日益增加,成績每況愈下。上課有自卑心理,不敢舉手發言,課上不敢正視教師的目光,班集體生活中存有恐慌感。久而久之成為學習困難學生。

  3、不良的學習習慣:學習困難學生通常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缺乏興趣,把學習當作完成父母教師交給的差事。他們一般貪玩,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較隨便,上課不聽講,練習不完成,課前不預習,課后不復習,作業不能獨立完成,甚至抄襲作業,拖拉作業常有發生,即使有不懂的問題也很少請教他人。不能用正常的邏輯思維和合理的推理分析來對待學習。他們對自己要求不高,甚至單純為應付老師家長,學習并沒有變成他們內在的需要。

  4、環境因素:其中家庭教育因素是造成學生學習困難的一個突出因素。父母的文化程度較低,期望水平低,他們大多缺乏輔導能力。有的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方式簡單粗暴,缺乏耐心;有的缺乏教育,缺少關心,放縱孩子,甚至認為讀書無所謂,有的說:“我不識字不也過得很好。”這大大挫傷了孩子的上進心。有的家長長年在外打工,孩子在家無人管束……總之,家庭的文化氛圍差,使學生的學習受到了干擾,造成了學習上的困難。

  三、采取措施

  由于各種不同的原因造成了學生的學習困難,從而使這些學生自卑,自暴自棄。但是,他們真的是不想上進嗎?不是。有句格言說得好:沒有不想成為好孩子的兒童。我們要讓他們都抬起頭來走路。因此,我們針對造成學習困難的原因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引導學習困難學生正確認識自我。

  學習困難學生不善于自我評價、自我判斷和自我反應,因而容易降低學習目標,放棄堅持不懈的學習努力。教師有責任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我,形成恰當的自我意識。幫助他們尋找學習困難的真正原因,以利于取長補短,擺脫學習困難的困境。

  2、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

  正確的學習態度是提高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學習態度端正的學生一般學習較為持久、認真,即使是自己不感興趣的科目和內容,他也可以對它持比較積極的態度,克服困難,堅持學習。所以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要注重學生學習態度的培養。

  3、優化課堂教學的手段。

  學習困難學生的形成有一個過程。因此他們的轉變也只能是逐步進行的,這是一個漸變的過程。教學由易到難,使學生層層有進展,處于積極學習狀態。師生活動交替進行,多為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對學生進步及時鼓勵,發現問題即刻糾正。對待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4、教育他們學會如何學習。

  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習困難學生的最大困難是不知道如何學習,幫助他們學會如何學習的關鍵應該是掌握學習策略。應結合語文學科的知識特點,幫助他們掌握控制自己知覺、注意、記憶和思維活動的普通認知策略、解決本學科問題的特殊策略、反省認知策略和學習努力程度調控策略等,對學習困難學生改進學習肯定是有益的。

  5、激發好奇心,引發求知欲。

  在講授教學內容之前,先提出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實際生活問題,引起他們的好奇心。為學習困難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問題要小而具體,新穎有趣,有啟發性,并有適當的難度,使他們“跳一跳摘到桃子”。引發學習困難學生的求知欲,也要注意知識的積累。他們的基礎知識較差,只有當某一知識領域內的知識累積到一定程度時,才有可能使他們對這一領域的知識產生求知欲望。

  6、加強個別輔導,提高個別輔導的質量。

  幫助學習困難學生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在課堂教學中要能照顧到這些學生,針對他們的實際情況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對在課堂上沒有解決的問題,老師幫助補缺。為了補缺補差,我們要利用空堂課、自習課對學習困難學生進行補課。作業要做到區別對待。還應積極開展同桌教學,伙伴教學,合作教學,以優帶差,幫助他們一起進步。

  7、提倡積極鼓勵評價。

  學習困難學生的問題通常不是一天兩天就形成的,而是在多年批評聲中、訓斥聲的逆境中成長起來的,他們很少被人表揚和贊許,逐漸產生悲觀、失望、缺乏自信等消極情緒。“哀莫大于心死”,這就要求我們對他們特別厚愛,要化腐朽為神奇,要把這些生銹的鎖一把一把地打開,用真誠喚醒他們的自信,用摯愛催生他們的自尊,鼓勵他們抬起頭來走路。因此,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重視學生的存在,平等對待每位學生,經常與學生溝通。對他們的點滴進步,哪怕是微小的進步也及時肯定和表揚,進步大的還要獎勵。

  8、給予學生成功的機會。

  學習困難學生遭遇到的各種挫折和失敗甚多,容易體驗到焦慮不安、氣憤等消極的情緒。這些消極情緒反過來又阻礙他們的學習。相反,成功感卻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學習,增加學習興趣。學習困難學生并非什么都差,他們往往具有某些別人比不上的長處。我們的老師應創造條件讓他們展露自己的特點,包括課內增加學生動手、動口、閱讀的機會,課外開展形式多樣的興趣活動,使他們在享受成功體驗后,努力改變他們其他方面的落后狀態。

  通過補差,使學生掌握該學科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從而提高學習能力與學習成績。shuxueba128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5

  一、情況分析

  本學期是本年級學生初中學習階段的第二學期。新授課程主要有相交線與平行線、平面直角坐標系、三角形、二元一次方程組、不等式與不等式組、數據收集。現行教材、教學大綱要求學生從身邊的實際問題出發,乘坐“觀察”、“思考”、“探究”、“討論”、“歸納”之舟,去探索、發現數學的奧妙,用學到的本領去解決“復習鞏固”、“綜合運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層次的問題。教師在靈活選用現有教材的基礎上,應適度引用新例,把初中數學各單元的知識明晰化、條理化、規律化,激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培養學習興趣和習慣品質。

  二、目標要求

  本學期的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實際問題出發,積極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探究”、“討論”、“歸納”數學問題,要鼓勵學生去探索、發現數學的奧妙,用學到的本領去解決“復習鞏固”、“綜合運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層次的問題。教學中既要注意知識的覆蓋面,關注中考的重點、熱點和難點,又要突出數學知識在社會、科技中的運用,讓學生在學習、練習中熟記知識要點、考試內容,掌握應試技巧和數學思想方法,提高綜合素質,培養創新意識和探索能力。在期末考試中力爭生均分60分左右,合格率50%以上,并將低分率控制到10%以。

  三、教學措施

  1、認真鉆研教材,積極捕捉課改信息,盡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個性品質。

  2、把握學生思想動態,及時與學生溝通,搞好師生關系。

  3、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幫助學生理解教學重難點,訓練考點、熱點,強化記憶,形成能力,提高成績。

  4、改進教學方法,用電腦,掛圖,實物創設情景進行教學,力求課堂的多樣化、生活化和開放化,力爭有更多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機會。

  5、精講多練,在教學新知識的同時,注重舊知識的復習,使所學知識系統化,條理化,讓學生在練習、測試中鞏固提高,減少遺忘。

  6、開辟第二課堂,在不加重學生負擔的前提下,積極引導學生閱讀課外書,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培養興趣,提高能力。

  7、加強培優補中促差生的個別輔導,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長。特別要多鼓勵后進生,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1)課前預習習慣;

  (2)積極思考,主動發言習慣;

  (3)自主作業習慣;

  (4)課后復習習慣。

  8、改進階段考試形式,改進評價方法,注重學習過程的評價,基礎知識技能“推遲判斷”,讓學生有再次考試的機會,成功的喜悅,重視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評價。

  四、教學進度

  三月份:(1—5周,約30課時)

  相交線與平行線、三角形結束新課。并進行階段測試。

  結束新課月考,初定在4月2日前后

  四月份:(6—10周,約25課時)

  平面直角坐標系、。并進行階段復習。期中考試初定在4月28—29日。

  五月份:(11—15周,約25課時)

  二元一次方程組結束新課

  不等式與不等式組結束新課。并進行階段測試。

  結束新課月考,初定在6月2日前后

  六月份:(16—19周,約20課時)

  數據收集結束新課,進入綜合復習,并進行階段測試。

  初定在6月28—29日前后期末考試。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6

  原有情況分析(雙基掌握程度、智力水平和學習態度、習慣等)

  本年級學生100多名,一年級學生由于剛進校,因此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剛接觸了一段時間發現,大多數學生思維活躍,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于參加各種數學學習活動,有一定的學習習慣。對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也有一部分學生學習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對數學有著一定的求知欲,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并逐步引導他們的思維想象、體驗所獲得的成功給予的喜悅。

  本冊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點、難點)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20以內的數和最基礎的加、減法口算,幾何形體、簡單的統計、認鐘表等教學內容。本冊教科書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在認識10以內的數之前,先安排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等本文來自小草范文網內容的教學;在10以內加、減法之前,先安排分與合的教學。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通過比長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輕重,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比較;通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并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通過認位置,讓學生認識簡單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體的位置是相對的;通過分與合***的教學,為建立加、減法概念和正確進行加減法口算作準備。這里所體現的比較思想、分類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學習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等知識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書設置小單元,把各領域的內容交叉安排。這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心理的特點,有利于各知識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構合理的認識結構。本冊教材還安排了兩次實踐活動,分別是“有趣的拼搭”“豐收的果園”。主要是讓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從而培養應用意識、合作意識,獲得數學活動的積極情感。

  難點:能根據加減的含義和算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本學期教學目標(包括知識、智能、情意)

  1、經歷數物體個數的活動,認識20以內各數,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初步知道幾和第幾;認識數0,知道0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應用;結合計數器初步認識個位、十位;認識符號=、>、<的含義,能夠用符號或詞語來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在分與合的活動中理解10以內數的組成;聯系把兩部分物體合起來求一共是多少和從總數里去掉一些求剩下***多少的實際問題,理解加、減法的含義,熟練地口算一位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聯系實際問題理解連加、連減和混合兩步計算。結合鐘面認識時針、分針,會正確說出鐘面上的整時時間,會說出鐘面上接近整時時間大約是幾時。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2、在認數的過程中建立數感和發展思維能力。在理解加、減法含義和學習加、減法計算的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在對實際問題進行數量關系分析的基礎上,選用恰當的數學方法計算;在計算練習中發展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在認識常見的幾何形體的過程中,通過各種活動,在物體的形狀、大小、相互位置等方面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在把物體分一分、理一理、數一數的過程中,感受到統計是分析事物、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處理信息、表達統計結果的能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簡單的觀察、分析。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4、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教學措施

  1.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獲得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2.在教學中盡量體現學生學習數學的知識形成過程,讓學生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

  3.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氛圍中學習。通過活動,讓學生感受和體會數學知識的含義。

  4.注重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問題的能力,從而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5.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6.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作業分層設計。

  7.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7

  一、指導思想

  新學期我們將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目標,以實施新課程改革和提高教育質量為重點,在學校工作的統一部署下,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工

  作,最終促進老師、學生共同發展。

  二、工作重點:

  1、認真落實并自覺執行學校有關規章制度,通過教研組的理論學習、備課、聽課與評課、作業批改等活動,把教研組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2、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心理及生理特點,制訂出適合他們的教學計劃。抓好平時的課堂教學,提高平時的課堂教學質量。抓好學生的學習常規,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貫穿于整個教學的全過程。抓好學生的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3、嚴格按照學校教學工作的要求,加大備精品課的力度,深入分析教材,從教材本身著手,拓展數學的外延,切實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4、充分發揮教研組功能,開展集體備課活動,交流心得體會,互學互助。

  5、結合一年級數學的教學目標,努力工作爭取達到目標。再次優化教學計劃、教研計劃和培優輔差計劃。

  6、加強團隊建設,努力爭創優秀團隊。

  三、教研措施

  1、認真學習課程標準,研究新課標、新教材。全體教師通過進一步解讀新課標,以新的教學理念來指導教學,積極實踐、探索新課程下的課堂教育教學規律。立足于課堂教學實踐,用好新教材,通過反復探索、研究、反思、實踐,把課程改革的精神扎扎實實地落實到具體的課堂教學中。

  2、加強教材研討、集體備課的研討,在教學中堅持以備課研究為重點,以課例研究為核心。教案以手寫為主。

  3、優化課堂教學,強化質量意識。本學期將把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作為我組的重點工作。教學后寫出深刻的教學感悟和體會,反思要深刻。通過互相聽課、評課,取長補短,不斷提升自己的教科研能力。

  4、開展多樣化教研活動,除每周開展一次教研組活動外,還多開展民間活動,以教研活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5、充分利用采用集中學習、教師自學、網絡學習的方法,使教師及時了解最前沿的教改信息,擴展教師知識視野,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豐富教師的教育教學理論,提升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教學教研水平。

  6、加強及格率、優生率的監控,找準后進生的后進點,因人制宜制定合理的補差計劃。給后進生多創設機會,品嘗成功,樹信心。多與后進生談心,多做情感交流。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8

  一、學情分析:

  本班人數22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12人。班上大部分學生會數10以內的各數,會認這些數,會寫這些數;少部分學生已能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但也有一部分學生對課堂學習不太適應,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較短,根據這些情況,在教學時,我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注意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讓學生愛教師、愛數學,并通過以后的學習,體會到學數學的樂趣和作用。

  二、教學理念:

  讓不同的孩子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三、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人教版)。

  四、教材分析:

  本冊實驗教材是以《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所規定內容為依據。一共分為十個單元:數一數、比一比、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及總復習和兩個數學活動(數學樂園和我們的校園。)

  第一單元“數一數”教材設計了一個“美麗的校園”情景,一方面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內各數,體會數存在于我們生活當中,使教師初步了解學生數

  數、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情況,為以后教學做好準備。本單元教學重、難點是使學生充分感知10以內的數,關鍵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和生活情境讓學生充分數數。

  第二單“比一比”是學習認數、計算和量的準備性知識,重點是初步感知“多少、長短、高矮”的含義。難點是學會比較物體多少長短高矮的方法。關鍵是掌握比一比的方法。

  第三單元“1—5的認識和加減法”是數概念中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開始。重點:教學生寫數字和初步建立數感、符號感。難點:建立數感、符號感。關鍵:使學生經歷數概念的形成過程。

  第四單元“認識物體和圖形”是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開始,主要是從形狀這一角度使學生初步認識物體和圖形。重、難點:掌握圖形特征,建立空間觀念。關鍵:通過直觀操作,感受圖形特征。

  第五單元“分類”能力的發展對于將來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統化的知識,形成科學、嚴謹的思維方式很有益處。重、難點:確定分類標準,掌握分類方法。關鍵:掌握初步的分類方法。

  第六單元“6—10的認識和加減法”是學生進一步學習2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計算最直接的基礎。重、難點:建立數感、符號感,掌握6—10的加減法。關鍵: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

  第七單元“11—20各數的認識”為學習2

  0以內的加減法做準備。重、難點:認識數位和計數單位,掌握數的組成。關鍵:通過直觀操作,逐步形成數概念。

  第八單元“認識鐘表”主要是使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會看整時和半時,初步認識鐘面。重、難點:會看整時和半時。關鍵:掌握看整時和半時的方法。第九單元“20以內的進位加法”是20以內退位減法和多位數計算的基礎,也是進一步學好數學必須練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既有利于學生在用數學中領悟加減法的含義,又可以為以后發現和解決稍復雜的問題打下基礎。重點:掌握20以內的進位加法。難點: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關鍵:掌握一種20以內進位加法的方法。

  五、重點

  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

  六、難點

  用正確的數學語言表述比較的結果,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會口述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思維過程。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知識與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除了認數和計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內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六、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的內容和我班的實驗情況,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這四個方面確定全冊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能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會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能比較數的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與20以內數的組成,能認、讀、寫0-20各數。

  2、初步了解數位和計數單位:知道個位、十位上的數各表示什么意義。

  3、結合具體情境,初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

  4、知道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初步體會加減法之間的互逆關系,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

  5、認識符號“>”、“<”、“=”,會用這些符號表示20以內數的大小。>

  7、初步了解事物比較和分類的方法,結合實際,能把同類事物進行比較和分類。

  8、初步認識鐘表,會認整時和半時。

  9、初步學習對日常生活中的數據進行收集和整理,會看、填寫簡單的統計圖和統計表。

  10、初步培養學生操作、觀察、比較、辯析、整理、概括、語言表達、用數學交流的能力。

  (二)數學思考

  1、結合現實素材抽象出0-20各數,感受0~20各數的意義,能用符號和詞語來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初步建立數感。

  2、能按一定的順序整理和記憶:10以內數的組成和分解,10以內數的加減法,20以內的進位加法。

  3、能按照自己喜歡的方法,想10以內的數的組成、分解,想10以內加減法的得數和20以內進位加法的得數,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4、能簡單地、有條理地思考20以內數的認識和計算中的應用問題。

  5、通過拼、擺、畫、想各種圖形,感受和描述各種圖形的特征,通過對幾何形體的分類,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6、能用對應、比較等方法,比較出兩個事物的多少、長短、高矮。

  7、能根據事物的同一類型的特點把一些事物分類。

  8、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動手操作、自已探究、實踐活動等,發展學生探究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9、通過數學活動,初步發展學生對應、統計等數學思想方法。

  10、初步學習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發展數學意識。

  (三)解決問題

  1、能用0—20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10以內的加減、20以內的進位加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3、能比較出學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內)數量的多少、長短和高矮,能給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類。

  4、結合自已的生活經驗,初步體驗1時、幾時、半時的長短。

  5、能根據簡單統計圖表的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6、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四)情感、態度、價值觀

  1、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

  ⑴會看。會看數學書,能在書上找到要學習的內容。

  ⑵會聽。能聽懂老師和學生的講話,能邊聽、邊想。

  ⑶會想。能根據一些信息想出數學問題;會根據數學問題,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⑷會說。能把自己想的說出來,會說三句完整的話。

  ⑸會用。會用學具學習一些數學內容。

  ⑹會做。會做數學作業,書寫規范,格式正確,認真細心,能自己出題自己做,能檢查。

  ⑺能討論。能與同學討論數學問題。 ⑻能評價。能作自我評價與評價他人。

  2、在合作交流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積極思考,爭取發言,尊重別人,認真傾聽他人發言,有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3、養成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良好美德。

  4、愛護學具、文具、數學書、作業本、書包,養成勤學習、有條理、講究美的好習慣。

  5、初步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感受用數學的樂趣,與同伴交流的樂趣。

  6、受到關心集體、熱愛家鄉、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等思想教育,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等方面健康發展。

  七、質量目標:

  及格率達95%以上,優秀率達到85%以上。

  八、方法與措施:

  1、認真研究《標準》和教科書,提升教學理念,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尋找學生熟悉的數學生活,使之進入課堂。

  2、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加強演示、觀察與操作,讓學生經歷用數字和數學符號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

  4、在學習方式上倡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偏、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6、結合教學內容,適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進行作業評比活動一次,比一比看誰學習進步快。

  8、對學生堅持正面評價,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九、德育與數學

  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優化教學過程。發揮教材本身思想教育功能,不失時機地潛移默化地滲透。教師應善于從教材中挖掘、提煉其蘊涵的德育因素,把顯性的教學問題和隱性的德育影響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實現數學的育人功能。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9

  根據學校教務處教學計劃的要求,結合高一分部教師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為順利完成學校下達的教學任務,全面提高數學教師的教學能力和高一新生的數學學習能力。特制訂高中數學教學計劃(高一分部)。

  一、教學內容

  高中必修1及必修2的部分教學內容。通過教學,要使學生把數學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掌握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意識,良好個性品質以及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指導思想

  二、學情及教材分析

  高中教學內容深,學生接受起來很困難。所以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面對全體,因材施教,對學習有障礙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以優待差,發揮學生群體的作用。抓好三類生的教學,促進尖子生,帶好中等生,扶好下等生。順利完成初高中的銜接教學。

  三、方法措施

  1、本學期我繼續采取的教學模式是:四點------學知識點、抓重點、找疑點、攻難點。

  學知識點-----學會本節課應該學會的知識點、本單元的知識點、本冊的知識點。熟知應掌握的概念、法則、定理、公式等。

  抓重點--------抓住本節課本單元本冊的的重點。并靈活地運用其中的公式定理法則等學以致用,會做相應的習題,特別是重點習題。

  找疑點--------每節課都讓學生找出自己的疑問、疑點,教師采取相應的措施幫助學生解疑化難。

  攻難點-------對于本節課,本單元的難點及重點,教師要集中精力對學生加強訓練,引導學生反復練習,形成數學能力,化解難點。

  2、總結學習方法。針對學生接受知識困難、又非常容易遺忘的特點,在教學中最關鍵的是要總結好學習方法。只有總結好了方法才會學有所獲。

  3、在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加強引導,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培養學生興趣和主動性。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勇于探索。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努力提高學生成績。

  4、照顧全體學生,提高尖子生;帶好中等生;抓住后進生。以優帶差,共同提高。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讓學生快樂地學習。

  5、教師千方百計想出最直觀的教學方法,把課程講明白,直到學生弄明白為止。多使用直觀簡捷的教學方法,注重興趣教學。

  6、根據學生容易遺忘的特點,要及時有效地搞好復習。課前提問抓住重點,每周的自習課搞好一周的復習鞏固,做好每個單元的訓練。

  7、教師一定要有耐心、信心,相信學生會學好的。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10

  一、 學情分析

  今年我教一年級兩個班級的數學教學工作,一個普通班級和寄宿部的工作,分別是55人和45人。因為一年級的學生剛踏入學校,學生的行為習慣都沒有成行。同時還有繁重的教學任務,可以說是要兩面都要俱到。(1)班的女孩子人數比較多,管理起來相對方便一些。(3)班的男孩子和女孩子只相差1個人,半托占了三分之二,全托占了三分之一。針對這種情況,我認為要注意加強學生在校寫完作業的效率。

  二、全冊教學要求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認識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8、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9、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全冊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認數和計算,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使學生獲得數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四、全冊教學重點、難點

  10以內的加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識數的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事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五、改進教法提高教學質量的設想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過程。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得到相應的發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益。

  (一)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

  在本學段的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數學學習過程充滿著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范、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進行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師應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敢于質疑,樂于交流與合作。要防止學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強調在個人獨立思考基礎上的合作,以及通過合作與交流來開拓思路。

  (三)加強估算,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價值。

  教學中應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征,允許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采用不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是因材施教、促進每一個學生充分發展的有效途徑。例如,在學習兩位數乘法時,可以鼓勵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背景,探求計算結果,而不宜教師首先示范,講解豎式筆算的法則和算理,限制學生的思維。

  (四)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本學段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和態度都處在淺顯的階段,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綜合應用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索與合作學習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通過下面案例的教學過程,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注重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

  在評價學習的過程時,要關注學生的參與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識與情感、態度的發展。同時,也要重視考察學生的數學思維過程。對參與程度的評價,應從學生能否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等方面進行考察。對學生合作交流意識的評價,應從學生是否主動地與同學合作、是否認識到自己在集體中的作用、是否愿意與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等方面考察。對學生情感與態度的評價,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過程和問題情境,隨時了解每一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對數學的興趣。對數學思維過程的評價,通過平時觀察了解學生思維的合理性和靈活性,考察學生是否能夠清晰地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等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11

  一、班級情況分析:

  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兩個班級的學生基本上都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能遵守課堂常規,大膽發言,積極回答問題。也有幾名學生學習自控能力差,需要教師和家長的督促。

  二、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20以內的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認識時間、找規律、統計,數學實踐活動。

  三、本冊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

  1.數與代數:

  (1)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100以內的數;初步認識計數單位“一”、“十”和“百”;初步認識數位和數位順序;初步理解100以內數的組成,掌握數序,會比較兩個數的大小。

  (2)經歷探索兩位數加、減整十數以及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口算方法的過程,并能比較熟練地進行口算。

  (4) 在現實情境中,認識元、角、分,并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2.空間與圖形:

  (l )經歷觀察常見平面圖形的過程,直觀認識這些圖形,能正確識別這些圖形。

  (2)能在釘子板上圍出和方格紙上畫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

  3.統計與概率:

  (1) 經歷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能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現象進行簡單的分類,學會用簡單的符號收集、整理數據,并把統計結果填入簡單的統計表。

  (2) 能看懂簡單的統計表,并初步能對表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判斷和推理。

  4.情感與態度

  (1)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聯系學到的數學知識對身邊的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地參與觀察、發現并解決數學問題的活動。

  (2) 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逐步形成學好數學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數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現象,初步體會可以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4) 有初步的經過思考獲得數學知識的體驗,有初步的與同學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學習數學知識的體驗。

  (二)教學重點:

  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

  (三)教學難點:

  1、10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2、會看讀寫幾時幾分。

  3、人民幣單位間的換算。

  4、用數學。

  5、發展空間觀念。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12

  一、 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有學生28人。其中 女生16人,男生12人。由于不及齡和插班生比較多,各方面的養成習慣參差不齊 ,幾乎每個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帶著幾年幼兒園生活所養成學習和生活習慣。如:上課隨意走動;隨意說話,不聽老師指揮;做小動作等。 這些都需要和班主任及其他任課老師一起慢慢引導,讓每個孩子都能盡快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和生活。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在認識10以內的數之前,先安排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等內容的教學;在10以內加、減法之前,先安排分與合的教學。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通過比長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輕重,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比較;通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通過認位置,讓學生認識簡單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體的位置是相對的;通過分與合的教學,為建立加、減法概念和正確進行加減法口算作準備。這里所體現的比較思想、分類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學習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等知識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書設置小單元,把各領域的內容交叉安排。這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心理的特點,有利于各知識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構合理的認識結構。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并學會讀寫;初步理解20以內數的組成,認識符號<、=、>的含義,會用符號或語言描述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經歷探索一位數加法和相應減法的口算方法的過程,能熟練地口算一位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初步學會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認識鐘面及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結合具體的情境認識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觀念。通過具體物體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認識這些形體相應的圖形,通過實踐活動體會這些形體的一些特征,能正確識別這些形體。感受并會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大小和輕重。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易統計表,通過實踐初步學會簡單的分類,經歷和體驗數據的收集和統計的過程,并完成相應的圖表。根據統計的數據回答簡單的問題,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數學思想方面:初步學會從數學思維的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如數出物體的個數,比較事物的多少,比較簡單的長短、大小、輕重等。在數的概念形成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如在認識20以內數時通過比較、排列發現這些數之間的聯系,在學習“分與合”時發展學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認鐘表”時進行比較、綜合和判斷等。能用“分”與“合”的思想進行初步的數學思考,能聯系具體情境探索一位數加、減法,并經歷與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正確地、有條理地說明自己的算法;對估計的過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釋。在探索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和物體之間位置關系的過程式中,發展空間觀念。感受簡單的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具有對簡單事物和簡單信息進行比較分類的意識,具有簡單的統計思想。

  3、解決問題方面: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并能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解決問題;能對簡單的幾何體進行簡單的分類,能聯系情境描述一些物體的相對位置;能在教師的組織下收集有效信息并進行分類、整理,用簡單的統計方法表示問題解決的結果等。體驗與同桌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56556986

  4、情感與態度方面: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產生好奇心,有學習數學的熱情,有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能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四、本冊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

  1、理解20以內數的意義各數的組成,能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按照給定的標注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能進行簡單的統計活動,并能對數據簡單分析;認識整時、半時,會用“快幾時了、剛過幾時”描述時間。

  難點:

  1、熟練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2、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五、教學措施

  1、加強學習,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

  2、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3、不斷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讓每個孩子喜愛老師、喜歡數學

  4、對思維敏捷、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要拓寬知識面。對一些差生要耐心的輔導。

  5、重視學困生的補 缺補漏,充分發揮優生的作用。

  6、充分利用家校聯系,共同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數學吧搜集整理

  六、課時安排:(65課時)

  1、數一數,1課時

  2、比一比,2課時

  3、分一分,1課時

  4、認位置,2課時

  5、認數(一),7課時

  6、認物體,2課時

  *有趣的拼搭,1課時

  7、分與合,5課時

  8、加和減(一),18課時

  *豐收的果園,1課時

  9、統計,1課時

  10、認數(二),4課時11、認鐘表,1課時12、加和減(二),

  13、期末復習,4課時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13

  一、基本情況

  一年級學生由于只經歷了一個學期的學習還在處于活潑好動的階段。大部分學生對課堂學習不太適應,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較短。根據這些情況,我覺得在教學時,應主要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使學生對數學學習感興趣,再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有了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和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也就使學生邁向了數學學習成功的第一步。

  二、指導思想

  通過學生數學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以及樹立數學到處可見的觀念。

  三、教學內容分析

  x以內的數的認識與計算是本冊的重點教學內容。它們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是學習較大數的認識和計算的基礎。在小學數學中處于最基礎的地位,是學生適應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除了認數和計算外,本冊教科書還安排了簡單的分類、認識常見的物體和實踐活動等內容。學生對這些內容的學習,有助于他們加深對xx以內數的認識、計算的理解與掌握,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增強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領域:

  1、學生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xx以內數的過程,認識xx以內的數,初步了解加法、減法運算的意義,會計算xx以內的加、減法。

  2、學生經歷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柱形、球等簡單幾何體的過程,了解這些常見的幾何體。

  解決問題領域:

  1、學生能在教師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開始具有一定的問題意識。

  2、學生初步了解到同意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

  3、學生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初步體驗。

  4、學生初步學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情感與態度領域。

  5、學生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

  6、學生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7、學生可以用xx以內的數和長方形、正方形、圓柱形、球等幾何體,描述某些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8、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9、學生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五、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xx的加減法。

  2、xx以內的進位加法。

  難點:

  1、xx以內數的組成。

  2、湊xx法。這是學生學xx以內僅為加法的計算方法之一,學好這部分內容將對學生計栓產生積極影響。

  六、主要教學策略

  1、加強直觀教學,增強操作、觀察、實踐等教學手段的應用,充分利用電教媒體。

  2、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選用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動手操作,小組討論等方法,讓學生了解數的組成,以及xx以內的家法的計算方法。

  3、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4、加強知識的遷移作用,降低難度,分散難點,減小教學步子。

  5、對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要拓寬知識面。

  6、不斷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14

  一、課程標準的目標和要求

  (一)總體目標

  透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夠:

  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

  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明白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潛質,在情感態度和一般潛質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具體闡述如下:

  知識與技能

  經歷將一些實際問題抽象為數與代數問題的過程,掌握數與代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經歷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聯和變換的過程,掌握空間與圖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經歷提出問題、收集和處理數據、作出決策和預測的過程,掌握統計與概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數學思考

  經歷運用數學符號和圖形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建立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感,發展抽象思維。豐富對現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經歷運用數據描述信息、作出推斷的過程,發展統計觀念。

  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發展合情推理潛質和初步的演繹推理潛質,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解決問題

  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明白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構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潛質與創新精神。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初步構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情感與態度

  能用心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欲。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及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感受數學的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構成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以上四個方面的目標是一個密切聯系的有機整體,對人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們是在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中實現的。其中,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的發展離不開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同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務必以有利于其他目標的實現為前提。

  (二)學段目標

  第一學段(1—3年級)

  知識與技能

  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萬以內的數、小數、簡單的分數和常見的量;了解四則運算的好處,掌握必要的運算(包括估算)技能。

  經歷直觀認識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過程,了解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感受平移、旋轉、對稱現象,能初步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獲得初步的測量(包括估測)、識圖、作圖等技能。

  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有所體驗,掌握一些簡單的數據處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確定現象

  數學思考

  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的數字信息作出解釋,并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在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聯、戶外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在教師的幫忙下,初步學會選取有用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與類比。

  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

  解決問題

  能在教師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

  了解同一問題能夠有不一樣的解決辦法。

  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忙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夠用心參與生動、直觀的數學活動。

  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忙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了解能夠用數和形來描述某些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二、全冊教學要求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認識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聯,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8、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9、透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全冊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方一些資料: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認數和計算,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使學生獲得數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潛質,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潛質,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四、全冊教學重點、難點

  10以內的加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資料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識數的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事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資料,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務必讓學生切實掌握。

  五、課時安排

  (一)數一數1課時

  (二)比一比2課時

  (三)1—5的認識和加減法10課時

  1、1—5的認識3課時

  2、加減法的初步認識5課時

  3、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2課時

  (四)認識物體和圖形3課時

  (五)分類2課時

  (六)6—10的認識和加減法20課時

  1、6、7的認識和加減法5課時

  2、8、9的認識和加減法5課時

  3、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4課時

  4、連加、連減、加減混合4課時

  整理和復習2課時

  實踐活動1課時

  (七)11-20各數的認識4課時

  (八)認識鐘表2課時

  (九)20以內的進位加法11課時

  1、9加幾3課時

  2、8、7、6加幾4課時

  3、5、4、3、2加幾3課時

  整理和復習1課時

  實踐活動1課時

  (十)總復習4課時

  六、改善教法提高教學質量的設想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透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思維潛質,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用心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過程。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得到相應的發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益。

  (一)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明白數學

  在本學段的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構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用心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數學學習過程充滿著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范、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進行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師應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敢于質疑,樂于交流與合作。要防止學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強調在個人獨立思考基礎上的合作,以及透過合作與交流來開拓思路。

  (三)加強估算,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潛質,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價值。

  教學中應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征,允許不一樣的學生從不一樣的角度認識問題,采用不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一樣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是因材施教、促進每一個學生充分發展的有效途徑。例如,在學習兩位數乘法時,能夠鼓勵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背景,探求計算結果,而不宜教師首先示范,講解豎式筆算的法則和算理,限制學生的思維。

  (四)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潛質

  本學段學生的知識、潛質、情感和態度都處在淺顯的階段,就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綜合應用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索與合作學習的重要途徑,教師能夠透過下方案例的教學過程,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潛質。

  (五)注重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

  在評價學習的過程時,要關注學生的參與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識與情感、態度的發展。同時,也要重視考察學生的數學思維過程。對參與程度的評價,應從學生能否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等方面進行考察。對學生合作交流意識的評價,應從學生是否主動地與同學合作、是否認識到自己在群眾中的作用、是否愿意與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等方面考察。對學生情感與態度的評價,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過程和問題情境,隨時了解每一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對數學的興趣。對數學思維過程的評價,透過平時觀察了解學生思維的合理性和靈活性,考察學生是否能夠清晰地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等。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15

  一、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內容分為9個單元:

  1、位置;

  2、20以內的退位減法;

  3、圖形的拼組;

  4、100以內數的認識;

  5、認識人民幣;

  6、100以內的加分和減法;

  7、認識時間;

  8、找規律;

  9、統計。

  二、教學重點、難點。

  1、100以內數的認識。

  2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

  三、編寫意圖

  這冊實驗教材的編寫,是以《標準》的基本理念和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為依據,在總結現行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教材研究和使用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編排。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征,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經驗,反應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努力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材料與環境。同時,還繼承了現行九年義務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經驗,行之有效的措施,只學生在獲得教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的數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盒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會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逐步感知所學的圖形之間的關系。

  (5)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愛護人民幣。

  (6)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知道珍惜時間。

  (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初步形成發展和欣賞數字美得意識。

  (8)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

  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2、數學思想方面:初步學會從數學思維的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在數的概念形成的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

  3、解決問題方面: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和情境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并能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解決問題。

  4、情感與態度方面

  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對身邊與數學的某些事物產生好奇心,有學習數學的熱情,有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逐步樹立學好數學動的自信心。四、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58人,大多數同學興趣濃厚,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但也有少數學生能力差,課堂上注意力分散,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地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五、教學措施:

  1、勇于創新,堅持認真教學。

  2、因材施教,選用有效地教學方法。

  3、對學生進行目的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4、對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要拓寬知識面。

  要練說,得練聽。聽是說的前提,聽得準確,才有條件正確模仿,才能不斷地掌握高一級水平的語言。我在教學中,注意聽說結合,訓練幼兒聽的能力,課堂上,我特別重視教師的語言,我對幼兒說話,注意聲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揚有致,富有吸引力,這樣能引起幼兒的注意。當我發現有的幼兒不專心聽別人發言時,就隨時表揚那些靜聽的幼兒,或是讓他重復別人說過的內容,抓住教育時機,要求他們專心聽,用心記。平時我還通過各種趣味活動,培養幼兒邊聽邊記,邊聽邊想,邊聽邊說的能力,如聽詞對詞,聽詞句說意思,聽句子辯正誤,聽故事講述故事,聽謎語猜謎底,聽智力故事,動腦筋,出主意,聽兒歌上句,接兒歌下句等,這樣幼兒學得生動活潑,輕松愉快,既訓練了聽的能力,強化了記憶,又發展了思維,為說打下了基礎。

  5、重視對后進生的輔導。

  我國古代的讀書人,從上學之日起,就日誦不輟,一般在幾年內就能識記幾千個漢字,熟記幾百篇文章,寫出的詩文也是字斟句酌,瑯瑯上口,成為滿腹經綸的文人。為什么在現代化教學的今天,我們念了十幾年書的高中畢業生甚至大學生,竟提起作文就頭疼,寫不出像樣的文章呢?呂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銳地提出:“中小學語文教學效果差,中學語文畢業生語文水平低,……十幾年上課總時數是9160課時,語文是2749課時,恰好是30%,十年的時間,二千七百多課時,用來學本國語文,卻是大多數不過關,豈非咄咄怪事!”尋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無物。特別是寫議論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學生都知道議論文的“三要素”是論點、論據、論證,也通曉議論文的基本結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但真正動起筆來就犯難了。知道“是這樣”,就是講不出“為什么”。根本原因還是無“米”下“鍋”。于是便翻開作文集錦之類的書大段抄起來,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參考作文書就很難寫出像樣的文章。所以,詞匯貧乏、內容空洞、千篇1律便成了中學生作文的通病。要解決這個問題,不能單在布局謀篇等寫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須認識到“死記硬背”的重要性,讓學生積累足夠的“米”。以上就是查字典數學網為大家提供的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希望對大家的教學工作有幫助!單靠“死”記還不行,還得“活”用,姑且稱之為“先死后活”吧。讓學生把一周看到或聽到的新鮮事記下來,摒棄那些假話套話空話,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篇幅可長可短,并要求運用積累的成語、名言警句等,定期檢查點評,選擇優秀篇目在班里朗讀或展出。這樣,即鞏固了所學的材料,又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等等,達到“一石多鳥”的效果。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小學數學教學計劃12-25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小學數學教學計劃12-25

一年級的數學教學計劃06-13

精選一年級的數學教學計劃04-09

一年級的數學教學計劃06-24

一年級的數學教學計劃11-02

一年級的數學教學計劃08-05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教學計劃-小學數學教學計劃12-25

一年級下學期數學教學計劃-數學教學計劃12-25

青島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數學教學計劃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