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時間:2022-11-15 15:40:07 數學教學計劃 我要投稿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15篇)

  光陰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的工作同時也在不斷更新迭代中,現在就讓我們制定一份計劃,好好地規劃一下吧。我們該怎么擬定計劃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歡迎大家分享。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15篇)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1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一年級(4)班、(5)班的數學教學。其中一(4)班有40名學生,男生21人,女生19人,一(5)班有42人,男生人,女生人。

  1、知識掌握情況:兩個班的學生對10以內的數數都掌握地挺好,一半以上的學生都能數100以內的數,知識方面可能對他們來說不會存在太大困難。但兩個班還是存在一部分后進生,如一(4)班的金翔,范晨剛等。

  2、能力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除了簡單的計算能力、數數,其它的數學思想方法基本上沒有,特別是數學語言的表述,由于年齡的關系,沒有任何的表述能力。

  3、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學生在幼兒園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養成不好,上課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剛跨入小學,對數學課堂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適應,但他們天真、活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強。

  相信通過本學期的教學和努力,會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并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有效地提高。

  兩個班的數學知識和能力及素質都會得到更好地提高。

  二、教材總體分析:

  (一)本冊教材內容包括:數一數、比一比、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及總復習和二個數學活動(數學樂園和我們的校園。)共十個單元。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2、難點:用正確的數學語言表述比較的結果,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會口述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思維過程。

  (三)教材編排特點:

  1、每一單元后面都跟有綜合練習,形式靈活多樣,能很好的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

  2、數學樂園很好的體現主體性原則,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3、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4、認數與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5、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6、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采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7、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8、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9、體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創造性,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三、單元教學要點分析:

  第一單元“數一數”教材設計了一個“美麗的校園”情景,一方面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內各數,體會數存在于我們生活當中,使教師初步了解學生數數、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情況,為以后教學做好準備。

  本單元教學重、難點是使學生充分感知10以內的數,關鍵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和生活情境讓學生充分數數。

  第二單“比一比”是學習認數、計算和量的準備性知識。

  重點是初步感知“多少、長短、高矮”的含義。難點是學會比較物體多少長短高矮的方法。關鍵是掌握比一比的方法。

  第三單元“1—5的認識和加減法”是數概念中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開始。

  重點:教學生寫數字和初步建立數感、符號感。難點:建立數感、符號感。關鍵:使學生經歷數概念的形成過程。

  第四單元“認識物體和圖形”是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開始,主要是從形狀這一角度使學生初步認識物體和圖形。

  重、難點:掌握圖形特征,建立空間觀念。關鍵:通過直觀操作,感受圖形特征。

  第五單元“分類”能力的發展對于將來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統化的知識,形成科學、嚴謹的思維方式很有益處。

  重、難點:確定分類標準,掌握分類方法。關鍵:掌握初步的分類方法。

  第六單元“6—10的認識和加減法”是學生進一步學習2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計算最直接的基礎。

  重、難點:建立數感、符號感,掌握6—10的加減法。關鍵: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

  第七單元“11—20各數的認識”為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做準備。

  重、難點:認識數位和計數單位,掌握數的組成。關鍵:通過直觀操作,逐步形成數概念。

  第八單元“認識鐘表”主要是使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會看整時和半時,初步認識鐘面。

  重、難點:會看整時和半時。關鍵:掌握看整時和半時的方法。

  第九單元“20以內的進位加法”是20以內退位減法和多位數計算的基礎,也是進一步學好數學必須練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既有利于學生在用數學中領悟加減法的含義,又可以為以后發現和解決稍復雜的問題打下基礎。

  重點:掌握20以內的進位加法。難點: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關鍵:掌握一種20以內進位加法的方法。

  四、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的內容和我班的實驗情況,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這四個方面確定全冊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能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會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能比較數的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與20以內數的組成,能認、讀、寫0-20各數。

  2.初步了解數位和計數單位:知道個位、十位上的數各表示什么意義。

  3.結合具體情境,初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

  4.知道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初步體會加減法之間的互逆關系,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

  5.認識符號“>”、“<”、“=”,會用這些符號表示20以內數的大小。

  6.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立體圖形,能辨認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圓等平面圖形,會用這些圖形進行拼圖。

  7.初步了解事物比較和分類的方法,結合實際,能把同類事物進行比較和分類。

  8.初步認識鐘表,會認整時和半時。

  9.初步學習對日常生活中的數據進行收集和整理,會看、填寫簡單的統計圖和統計表。

  10.初步培養學生操作、觀察、比較、辯析、整理、概括、語言表達、用數學交流的能力。

  (二)數學思考

  1.結合現實素材抽象出0-20各數,感受0~20各數的意義,能用符號和詞語來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初步建立數感。

  2.能按一定的順序整理和記憶:10以內數的組成和分解,10以內數的加減法,20以內的進位加法。

  3.能按照自己喜歡的方法,想10以內的數的組成、分解,想10以內加減法的得數和20以內進位加法的得數,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4.能簡單地、有條理地思考20以內數的認識和計算中的應用問題。

  5.通過拼、擺、畫、想各種圖形,感受和描述各種圖形的特征,通過對幾何形體的分類,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6.能用對應、比較等方法,比較出兩個事物的多少、長短、高矮。

  7.能根據事物的同一類型的特點把一些事物分類。

  8.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動手操作、自已探究、實踐活動等,發展學生探究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9.通過數學活動,初步發展學生對應、統計等數學思想方法。

  10.初步學習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發展數學意識。

  (三)解決問題

  1.能用0—20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10以內的加減、20以內的進位加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3.能比較出學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內)數量的多少、長短和高矮,能給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類。

  4.結合自已的生活經驗,初步體驗1時、幾時、半時的長短。

  5.能根據簡單統計圖表的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6.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四)情感、態度、價值觀

  1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

  ⑴會看。會看數學書,能在書上找到要學習的內容。

  ⑵會聽。能聽懂老師和學生的講話,能邊聽、邊想。

  ⑶會想。能根據一些信息想出數學問題;會根據數學問題,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⑷會說。能把自己想的說出來,會說三句完整的話。

  ⑸會用。會用學具學習一些數學內容。

  ⑹會做。會做數學作業,書寫規范,格式正確,認真細心,能自己出題自己做,能檢查。

  ⑺能討論。能與同學討論數學問題。

  ⑻能評價。能作自我評價與評價他人。

  2.在合作交流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積極思考,爭取發言,尊重別人,認真傾聽他人發言,有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3.養成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良好美德。

  4.愛護學具、文具、數學書、作業本、書包,養成勤學習、有條理、講究美的好習慣。

  5.初步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感受用數學的樂趣,與同伴交流的樂趣。

  6受到關心集體、熱愛家鄉、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等思想教育,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等方面健康發展。

  五、綜合實踐活動:

  1、內容:本冊教材安排了兩個數學綜合應用的實踐活動,“數學樂園”和“我們的校園”。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的一種數學實踐活動情境,都是一些具有現實性和趣味性的活動材料,讓學生在活動中可以進一步經歷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感受自己身邊的數學知識,體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2、具體安排

  “數學樂園”是安排在第10周。通過生動有趣的“數學樂園”的活動,使學生加深對10以內數的認識,進一步鞏固10以內的加、減法,充分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練習,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培養數學意識。

  “我們的校園”安排在第周,借助“我們的校園”這一學生熟悉的題材,啟發學生根據各種活動的內容和情景,提出并解決數學問題,使學生加深理解本冊教材所學的內容并學會簡單的數據整理和看簡單的統計圖。讓學生體驗校園生活中存在的數學,感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培養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提出數學問題的能力和“用數學”的意識。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2

  一、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了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這些內容也很重要,有利于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數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回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回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表,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樂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教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編排特點

  1、根據標準調整教學內容。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更豐富的知識。

  2、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3、認數與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4、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5、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采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6、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7、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8、安排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9、體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創造性、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四、教學措施

  1、結合教學內容,選擇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學習目的性的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

  2、針對計算教學這一教學重點,教學時注意:

  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探究計算方法,提倡計算方法多樣化。

  鼓勵學生因題而異靈活采用不同的計算方法解決問題。

  加強基本訓練,打好計算基礎。

  培養認真、仔細地計算和及時檢查的學習習慣。

  3、結合本冊的數學知識、加強對學生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

  4、要充分體現教學的開放性和創造性,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學習能力。

  五、本學期教改思路

  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托,積極開展教改實驗,盡快轉變教學行為。引導學生開展自我學習,探索學習,合作學習和創新學習。讓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充分培養學生自主創新的學習能力。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3

  一、班級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剛踏入小學,對小學生活還不適應,學生的行為學習習慣都沒有形成,所以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學習習慣的養成至關重要。

  二、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一),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各數的認識,數學樂園,認識鐘表,20以內進位加法,總復習。認數和計算,比較多少、認識立體圖形,以及初步認識鐘面,使學生獲得數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三、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認識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6、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7、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8、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0以內的加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識數的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五、教學措施:

  1、要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不光憑經驗,過去怎樣提,現在也怎樣提;也不能搬課本,凡是課本上的有的內容,都作統一的教學要求,而應該根據教學指導綱要,結合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要防止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

  2、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學數學,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如游戲、講故事、直觀表演、模擬表演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同時充分利用學具,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多照顧學困生以及思維偏慢等的學生,給其進行查漏補缺,釋疑解難,在平時的生活中多用多練,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的道理,激發學習興趣。

  4、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在掌握所學的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學中,結合課后練習的一些帶思考性的題目,引導學生啟動思維思考問題,獨立解決問題,掌握科學、靈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5、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與家長進行適時溝通,讓家長用正確、適當的方法指導孩子學習。

  6、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充分挖掘各種網上教學資源,用好各種教學媒體,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首先從學習的內容和形式上吸引學生。引導學生養成獨立思考、敢于提問、善于傾聽、樂于表達的內在品質。

  六、教學進度安排

  1、生活中的數8課時

  2、比較4課時

  3、加與減(一)17課時

  4、分類3課時

  5、位置與順序4課時

  6、認識物體2課時

  7、加與減(二)8課時

  8、認識鐘表1課時

  9、總復習5課時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4

  一、教學內容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 準備課, 10以內的數的認識和加減法,數學樂園;認識圖形(一),活動園地;11~20各數的認識, 2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最簡單的加減法應用題,我們的校園,數學實踐活動;總復習。

  二、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在本學期,我將更深刻地學習會議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認真學習和鉆研教材與《數學課程標準》。多讀課改知識,多參加課改活動,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力爭把工作搞得更好。

  1、根據兒童發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發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三、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使學生正確地數出不同物體的個數。逐步抽象出數,能區分“幾個”和“第幾個”熟練地掌握10以內的組成,會正確,工整地書寫數字。

  2、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和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能熟練地數出20以內的數,正確地讀、寫20以內的數,掌握20以內的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的數的順序,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校

  3、使學生初步認識=、>、<三種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校

  4、使學生初步知道加和減法的含義,直觀地了解加法交換律和加法與減法的關系,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式題。

  5、使學生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解答比較容易的加減法一步計算的圖文應用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會列出算式,注明得數的單位名稱,口述答案,能看實物或直觀圖口述題意,簡單的講述和與求剩余的數量關系。

  6、使學生直觀地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對這些圖形有初步的了解。

  7、結合主題圖和插圖及有關數據,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科學的教育,培養學生認真做題,正確計算,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并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孝位置關系、運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使學生從小養成認真學習、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5、每月進行作業評比活動一次,比一比看誰學習進步快。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5

  一、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認知水平處于啟蒙階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由于學生所特有的年齡特點,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以形象思維為主。從整體上看一年級學生都比較活躍,大多數學生上課基本上能夠跟上教師講課的思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較高,個別孩子經常思維游離于課堂之外。學習習慣比較隨意,可塑性較強,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

  對于他們數學知識和能力掌握情況的分析

  1、對于一年級的數學學習,新生無論在數學知識上還是數學能力上都有所準備。

  就數的認識來看,新生二十以內的數數非常流利和連貫,可以正數倒數。

  學生在這方面具有良好的知識準備的原因之一是學生受過這方面的訓練,在幼兒園中大部分學生學習過十以內的加減法,同時在一些家長在家中也進行過輔導,另一方面,數數和十以內數的分解組合學生在生活中有機會使用,因此這方面的準備比較好。

  2、在數的計算中,學生對于十以內數的計算較為熟練,這和學生的生活需要、學習需要有關。

  3、新生在數感方面的發展是不平衡的。

  數感——學生對數的意義理解有一定困難。

  通過個別訪談,了解到學生對于蘊涵在實際生活中的數的意義的理解較為準確,例如對于“你的小組中有幾個小朋友,從前往后數,你是第幾個,從后往前數,你是第幾個,第幾個小朋友是誰”這樣的問題,學生的解答沒有問題,都能根據實際情況作出正確的回答,但是對于圖形,學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難。這可能是學生對圖形的認識造成了對數的基數序數意義理解的干擾。

  4、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普遍學生關注的范圍比較小,角度單一。

  針對以上情況,我本學期的任務主要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喜歡上課,喜歡數學。在課堂上,我充分利用教具,運用各種小游戲讓學生掌握數學技能和數學知識。

  二、教材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立體圖形,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解決問題,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

  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見的立體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位置,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的內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材簡析

  原實驗教材的內容安排,以《標準(實驗稿)》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為依據,適當擴展知識的范圍,注重內容的豐富性和開放性,體現鮮明的時代感。本次教材修訂與實驗教材相比較,其主要變化體現為如下幾點。

  為了加強學生學習的準備性,設置了“準備課”單元。準備課單元的內容為實驗教材的“數一數”單元和“比一比”單元的“比多少”內容合并而成。設置準備課的目的在于了解學生數數的情況和經驗。通過具體事物的數量比較,學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事物的多少,為后面學習正確數數和比較數的大小做好準備。而實驗教材“比一比”單元的“比高矮”“比長短”與數學學習的關系不大,因而被去掉。

  “數與代數”的內容與編排結構與實驗教材的基本相同。

  “圖形與幾何”的內容和編排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一是將實驗教材一年級下冊的“位置”單元提前到一年級上冊,保留了其中的“上下、前后、左右”,體現了準備性。二是對實驗教材一年級上冊“認識物體和圖形”單元和一年級下冊“圖形的拼組”單元進行整合,將認識立體圖形及立體圖形的.拼組等內容安排在一年級上冊,將認識平面圖形和平面圖形的拼組安排在一年級下冊;分散了一年級上冊圖形認識的教學難點。

  “統計與概率”的內容和編排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將實驗教材一年級上冊“分類”單元的教學內容移到一年級下冊,與統計結合編排形成“分類與整理”單元,體現分類與統計的關系。在一年級上冊中只對數據的收集、統計圖表進行了一定的滲透。

  “綜合與實踐”的編排有所調整。一是根據一年級學生學習特點和所學內容及實踐經驗,一年級的每冊教材只編排了一個“綜合與實踐”的主題活動。二是對一年級上冊的“數學樂園”活動進行了重新設計,加強了綜合性和實踐性。

  四、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6、會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7、初步認識鐘表,會認識整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綜合與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11、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知道數學與環保與環保科學知識有著密切的聯系,并培養學生養成“愛綠護綠”的良好習慣。

  五、教學重難點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六、教學措施

  1、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2、認數與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3、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4、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采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6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2)班有42人。雖然大部分入學前,接受過學前教育,但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特別有少數幾個學生的數學成績較差。而且學生在幼兒園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養成不好。剛從幼兒園進入小學一年級的小朋友,天真可愛,對學校的一切都覺得好奇,從“游戲”到“學習”的轉變,使他們對“學習”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別是在新鮮感過后,同時也對學習存著一種壓力。他們有著兒童散漫、好動的天性,有著極強的可塑性。這些孩子大部分家里都很寵愛,養成了他們的任性、自私、嬌氣、自我等一些不良習慣。大部分孩子課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行為習慣比較隨意,有的上課把腳放在凳子上的。因為是剛進入一年級進行學習,課堂常規對于孩子來說是一個陌生的過程,怎樣收拾書包、怎樣擺放上課用的學習用品、怎樣舉手回答問題、什么是課堂作業、什么是家庭作業、怎樣記家庭作業,上課什么時間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這個學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習慣的,特別是良好的聽、說、讀、寫和獨立思考的習慣,都是需要我們開始進行引導和培養的。這些孩子對數學有很強的學習欲望的,有較好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這一學期以在課堂上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動靜結合,多表揚鼓勵,不斷強化學生的課堂常規,保護、發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工作重心。

  二、知識結構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數學樂園、總復習。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以及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見的立體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位置,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的內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

  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6)會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7)初步認識鐘表,會認識整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綜合與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全冊重、難點:

  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

  五、全冊課時安排:共計約61課時

  1、準備課 數一數 比一比 約3課時

  2、位置 約3課時

  3、1—5的認識和加減法 約10課時

  4、認識物體和圖形 約3課時

  5、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約21課時

  6、11—20各數的認識 約4課時

  7、認識鐘表 約2課時

  8、20以內的進位加法 約12課時

  9、總復習 約4課時`

  六、完成教學目標、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學習的常規、培養和訓練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從擺放學習用品起,怎樣聽講、怎樣書寫、怎樣記作業,以及簡單的檢驗作業的方法等都是學習習慣的內容。課堂上要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引導學生會獨立思考、敢于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通過本學期的學習,建立一個良好的開端,以后的學習中仍應充分關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將這一目標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中。

  2、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

  學生剛剛入學,對一切都很陌生,教學是要注意根據孩子年齡特征,設計一些孩子感興趣的環節,如游戲,故事,比賽等,注意從生活中找素材,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教學中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童話、故事、卡通等形式,豐富學生的感性積累,發展學生的數感和初步的空間觀念。通過提供具體的學習

  情境,設計富有情趣的數學活動,鼓勵每個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數學的學習過程。

  3、結合學生的實際進行教學。

  剛入學的學生個體差異相對較大,可能有些學生已經不同程度地具備了一些簡單的數學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和進度做適當的調整,創設豐富有趣的學習活動,以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應從學生的發展狀況和具體需要出發組織教學,既關注個體又不影響全體。

  4、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比如教學10以內的加減法時,大部分孩子已經會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但不能夠把題意表述清楚,所以教學時重點就要放在培養孩子口頭表達能力,讓他們把話說完整;提高孩子的計算速度等。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采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5、做練習、寫作業是數學課堂教學中鞏固知識、習得技能的必要環節。

  (1)、發現困難生要及時幫助,利用各種形式激發興趣。

  (2)、積極開發學生對學習興趣,利用情境培養學習數學的愿望。

  (3)、鼓勵學生多提問,多發言,對優秀的表現要及時表揚,利用獎章制度樹立班級學習榜樣,結合班級的評比制度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7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的小學生剛進入校園,他們天真爛漫,對學校的一切都充滿著好奇,因此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還很高。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心理和年齡特點:注意力維持時間較短(一般為10~15分鐘);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愛表現自己;自控力差等。而學生之間的差異性較大(不少本地的學生都上過幼兒園;而許多外來人員的子女,由于種種因素,沒有接受過幼兒教育)。所以,我在教學設計時,必須考慮到這些因素,已期更好地完成這個學期的教學任務。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具體內容包括:數數,比較,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教科書設置小單元,把各領域的內容交叉安排。這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心理的特點,有利于各知識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構合理的認識結構。

  (一)教學重點與難點:

  會讀寫20以內的數,熟練地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理解20以內各數的組成,初步領會“個位”和“十位”的含義。 20以內的退位減法。

  (二)教材的編寫特點:

  1、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更豐富的知識。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2、認數和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3、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4、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采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5、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6、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7、安排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8、體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創造性,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三、教學總目標

  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主要的教學措施和教改思路

  1 、改進教學方法。通過學習,改變自己呆板的形象,使用兒童化語言,尋找適合低年級兒童的方法,使學生喜歡上我的課。發展學生能力,努力激發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主動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問題,為學生將來的發展打下基礎。

  2 、重視培養習慣。好的習慣使學生學習數學事半功倍。在平時的教學中想方設法培養學生認真書寫,快速口算,使用尺子,認真思考等良好習慣,形成自覺行為。

  3 、提高教學效率。提高課堂效率,合理利用時間,在課堂上獲取方法,解決問題,實現解決問題能力和基礎知識同步發展。學生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4 、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實踐活動。數學實踐活動通過有計劃、有步驟的自主學習和實踐,使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形式上要活潑有趣,課內外結合,鞏固所學知識,逐步提高數學能力。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8

  一、學情份析

  本學期由于一年級的學生剛踏入小學,對小學數學的熟悉未幾,學生的學習行為與習慣都還沒有構成,所以,一年級教學上冊教學任務的計劃,我是按本班學生的學習基礎低和學習習慣還沒有構成制定的。

  二、全冊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預備課;位置;1——5的熟悉和加減法;熟悉圖形(一);6——10的熟悉和加減法;11——20各數的熟悉;數學樂園;熟悉鐘表;20之內進位加法;總溫習。認數和計算,比較多少、熟悉立體圖形,和初步熟悉鐘面,使學生取得數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利用數學的愛好和信心。

  三、全冊教學要求

  1、熟練地數出數目在20之內的物體的個數,會辨別幾個和第幾個,把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把握10之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熟悉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份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之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題目。

  4、熟悉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熟悉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6、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進步學習數學的愛好,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7、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8、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平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全冊教學重點、難點

  10之內的加法和20之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份內容和20之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熟悉數的計算的開始。在平常生活中有廣泛的利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畢生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把握。

  五、改進教法進步教學質量的假想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進程。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動身,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換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縱、歸納、類比、猜想、交換、反思等活動,取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思惟能力,激起學生的學習愛好,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合適學生發展的教學進程。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得到相應的發展;要因地制宜、公道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進步教學效益。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9

  指導思想:

  在本學期教學中,我將在全面貫徹數學課程標準的前提下,根據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編寫意圖,結合本地區、本班級的實際情況,解放思想,大膽創新,探索適合于新時期課程的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和評價方式,并用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檢驗教材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對教材的建設作出貢獻。

  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1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圖形、分與合、11~20各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本冊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在認識10以內的數之前,先安排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等內容的教學;在10以內加、減法之前,先安排分與合的教學。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通過比較長短、高矮、輕重,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比較;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等。這里所體現的比較思想、分類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學習數與運算等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書設置小單元,把各領域的內容交叉安排,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心理的特點。

  教材重點: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教材難點:

  1、會讀寫20以內的數。

  2、熟練地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

  3、理解20以內各數的組成,初步領會“個位”和“十位”的含義。

  4、10以內的加減法、20以內的進位加法。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打開學生學習竅門。

  2、掌握解題技巧,開拓解題思路。

  3、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4、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教學手法:

  以自主合作和探究為導向,提供教學互動方法。

  教學設想及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加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求難、求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教學進度安排:

  一、數一數1課時

  二、比一比1課時

  三、分一分2課時

  四、認位置1課時

  五、認識10以內的數8課時

  六、認識圖形(一)2課時

  有趣的拼搭1課時

  七、分與合6課時

  八、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18課時

  九、認識11~20各數5課時

  十、20以內進位加法10課時

  十一、期末復習4課時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10

  一、學情分析:

  雖然大部分同學入學前,接受過學教育,但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而且學生在幼兒園還未養成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對學校的常規管理還不適應。從學前班步入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大部分學生會數10以內的各數,會認這些數,會寫這些數;少部分學生已能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大部分學生對課堂學習不太適應,課堂上集中注意力時間較短,根據這些情況,在教學時,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注意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讓學生愛教師、愛數學,并通過以后的學習,體會到學數學的樂趣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二、教學內容:

  本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10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11—20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數學樂園,我們的校園,總復習。

  1、熟練的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1~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的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表,會人士證實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教材分析:

  本冊實驗教材是以《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所規定內容為依據。一共分為十個單元:數一數、比一比、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及總復習和二個數學活動(數學樂園和我們的校園。)

  本冊教材的教學重點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難點是用正確的數學語言表述比較的結果,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會口述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思維過程。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知識與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除了認數和計算外,教材還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內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的內容和我班的實驗情況,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這四個方面確定全冊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能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會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能比較數的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與20以內數的組成,能認、讀、寫0-20各數。

  2.初步了解數位和計數單位:知道個位、十位上的數各表示什么意義。

  3.結合具體情境,初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

  4.知道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初步體會加減法之間的互逆關系,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

  5.認識符號“>”、“

  6.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立體圖形,能辨認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圓等平面圖形,會用這些圖形進行拼圖。

  7.初步了解事物比較和分類的方法,結合實際,能把同類事物進行比較和分類。

  8.初步認識鐘表,會認整時和半時。

  9.初步學習對日常生活中的數據進行收集和整理,會看、填寫簡單的統計圖和統計表。

  10.初步培養學生操作、觀察、比較、辯析、整理、概括、語言表達、用數學交流的能力。

  (二)數學思考

  1.結合現實素材抽象出0-20各數,感受0~20各數的意義,能用符號和詞語來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初步建立數感。

  2.能按一定的順序整理和記憶:10以內數的組成和分解,10以內數的加減法,20以內的進位加法。

  3.能按照自己喜歡的方法,想10以內的數的組成、分解,想10以內加減法的得數和20以內進位加法的得數,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4.能簡單地、有條理地思考20以內數的認識和計算中的應用問題。

  5.通過拼、擺、畫、想各種圖形,感受和描述各種圖形的特征,通過對幾何形體的分類,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6.能用對應、比較等方法,比較出兩個事物的多少、長短、高矮。

  7.能根據事物的同一類型的特點把一些事物分類。

  8.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動手操作、自已探究、實踐活動等,發展學生探究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9.通過數學活動,初步發展學生對應、統計等數學思想方法。

  10.初步學習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發展數學意識。

  (三)解決問題

  1.能用0—20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10以內的加減、20以內的進位加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3.能比較出學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內)數量的多少、長短和高矮,能給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類。

  4.結合自已的生活經驗,初步體驗1時、幾時、半時的長短。

  5.能根據簡單統計圖表的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6.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四)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5 、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 、使學生從小養成認真學習、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五、方法與措施:

  1.認真研究《標準》和教科書,提升教學理念,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尋找學生熟悉的數學生活,使之進入課堂。

  2.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加強演示、觀察與操作,讓學生經歷用數字和數學符號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

  4.在學習方式上倡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偏、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6、.結合教學內容,適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進行作業評比活動一次,比一比看誰學習進步快。

  8、對學生堅持正面評價,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日期教學內容課時19.2 — 9.3《數一數》1課時29.5 — 9.9《比一比》、《1至5的認識》4課時39.12—9.16《1至5的認識》

  《加減法的初步認識》4課時

  49.19—9.23《加減法的初步認識》

  《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4課時59.26—9.30《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4課時610.4—10.7《分類》、《6、7的認識和加減法》4課時

  710.11—10.14 《6、7的認識和加減法》《8、9的認識和加減法》4課時

  810.17—10.21 《8、9的認識和加減法》《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4課時

  10 10.24—10.28 《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4課時10.31—11.4《連加、連減、加減混合》、《整理復習》4課時

  1111.7—11.11《實踐活動:數學樂園》、《數11-20各數、讀數和寫數》、《10加幾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4課時

  1211.14—11.18 《10加幾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

  《認識鐘表》、《9加幾》4課時

  1311.21—11.25《9加幾》、《8、7、6加幾》4課時1411.28—12.2《8、7、6加幾》、《5、4、3、2、加幾》4課時1512.5—12.9《5、4、3、2、加幾》、《整理和復習》

  《實踐活動:我們的校園》、《總復習》4課時

  1612.19—12.23《總復習》、期末復習4課時1712.26—12.30期末復習4課時

  181.2--1.6期末復習4課時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11

  一、情況分析:

  今年教學一(7)班和一(8)班,每個班級都是60幾名學生。雖然大部分入學前,接受過學前教育,但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大部分學生會數10以內的各數,會認這些數,會寫這些數;少部分學生已能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但也有一部分學生對課堂學習不太適應,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較短。

  而且學生在幼兒園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養成不好。剛跨入小學,對學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適應,但他們天真、活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強。所以這一學期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工作重心。

  根據這些情況,在教學時,我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注意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讓學生愛教師、愛數學,并通過以后的學習,體會到學數學的樂趣和作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教科書第一冊的內容和我班的實際情況,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這四個方面確定全冊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能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會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能比較數的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與20以內數的組成,能認、讀、寫0-20各數。

  2.初步了解數位和計數單位:知道個位、十位上的數各表示什么意義。

  3.結合具體情境,初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

  4.知道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初步體會加減法之間的互逆關系,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

  5.認識符號“>”、“<”、“=”,會用這些符號表示20以內數的大小。

  6.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立體圖形,能辨認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圓等平面圖形,會用這些圖形進行拼圖。

  7.初步了解事物比較和分類的方法,結合實際,能把同類事物進行比較和分類。

  8.初步認識鐘表,會認整時和半時。

  9.初步學習對日常生活中的數據進行收集和整理,會看、填寫簡單的統計圖和統計表。

  10.初步培養學生操作、觀察、比較、辯析、整理、概括、語言表達、用數學交流的能力。

  (二)數學思考

  1.結合現實素材抽象出0-20各數,感受0~20各數的意義,能用符號和詞語來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初步建立數感。

  2.能按一定的順序整理和記憶:10以內數的組成和分解,10以內數的加減法,20以內的進位加法。

  3.能按照自己喜歡的方法?想10以內的數的組成、分解,想10以內加減法的得數和20以內進位加法的得數,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4.能簡單地、有條理地思考20以內數的認識和計算中的應用問題。

  5.通過拼、擺、畫、想各種圖形,感受和描述各種圖形的特征,通過對幾何形體的分類,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6.能用對應、比較等方法,比較出兩個事物的多少、長短、高矮。

  7.能根據事物的同一類型的特點把一些事物分類。

  8.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動手操作、自已探究、實踐活動等,發展學生探究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9.通過數學活動,初步發展學生對應、統計等數學思想方法。

  10.初步學習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發展數學意識。

  (三)解決問題

  1.能用0—20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10以內的加減、20以內的進位加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3.能比較出學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內)數量的多少、長短和高矮,能給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類。

  4.結合自已的生活經驗,初步體驗1時、幾時、半時的長短。

  5.能根據簡單統計圖表的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6.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四)情感、態度、價值觀

  1.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

  ⑴會看。會看數學書,能在書上找到要學習的內容。

  ⑵會聽。能聽懂老師和學生的講話,能邊聽、邊想。

  ⑶會想。能根據一些信息想出數學問題;會根據數學問題,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⑷會說。能把自己想的說出來,會說三句完整的話。

  ⑸會用。會用學具學習一些數學內容。

  ⑹會做。會做數學作業,書寫規范,格式正確,認真細心,能自己出題自己做,能檢查。

  ⑺能討論。能與同學討論數學問題。

  ⑻能評價。能作自我評價與評價他人。

  2.在合作交流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積極思考,爭取發言,尊重別人,認真傾聽他人發言,有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3.養成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良好美德。

  4.愛護學具、文具、數學書、作業本、書包,養成勤學習、有條理、講究美的好習慣。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12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剛剛升入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非常強,培養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在一年級顯得尤為重要。一年級的學生都是活潑可愛的,對任何事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在新學期要讓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真正感興趣,喜歡學數學,做到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所以為了更好的開展數學教學工作,特制訂本學期教學計劃。

  二、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包括:20以內數的認識(共2個單元)第二單元——10以內數的認識;第七單元——11—20各數的認識。20以內的加減法(共5個單元)第四單元——合與分;第五單元——10以內數的認識;第八單元——20以內的加法;第九單元——20以內的減法;第十單元——探索樂園(加減計算中的規律)。空間與圖形(共3個單元):第一單元——比一比;第三單元——認識圖形(一);第六單元——分類。?

  1、根據《標準》調整了教學內容,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了更豐富的知識。

  2、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3、認數和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的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4、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數感。

  5、計算數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采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6、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7、安排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三、教學目標

  這一冊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

  1、會比較大小、長短、輕重、高矮。

  2、熟練的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個數的組成,會讀、會寫0---20各數。

  3、初步知道加、減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的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4、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5、認識符號

  =、>、<,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6、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7、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具體教學措施

  1、努力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2、盡量注意創設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信息,幫助學生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4、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5、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五、教學進度計劃表

  本冊教科書各單元內容和課時安排如下。

  周次

  日期

  教學內容

  備注

  第一周

  9.2

  前后左右

  9.3

  數一數

  9.4

  1.1

  高矮、長短比一比

  9.5

  1.2

  大小、輕重比一比

  9.6

  第一單元測試

  第二周

  9.9

  試卷講評

  9.10

  2.1

  1-5各數的認識

  9.11

  2.2

  6-9各數的認識

  9.12

  2.3

  多些、少些、同樣多

  9.13

  2.4

  認識

  >、<

  和

  =

  第三周

  9.16

  2.5

  0的認識

  9.17

  2.6

  10的認識

  9.18

  2.7

  認識幾個和第幾個

  9.19

  2.8

  10以內數的順序

  9.20

  第二單元測試

  第四周

  9.22

  試卷分析

  9.23

  3.1

  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9.24

  3.2

  搭積木

  9.25

  第三單元測試

  9.26

  試卷分析

  第五周

  9.27

  4.1

  2-6各數的合

  9.28

  4.2

  7、8、9的合與分

  9.29

  4.3

  10的合與分

  9.30

  第四單元測試

  第六周

  10.8

  試卷分析

  10.9

  復習1—4單元

  10.10

  月考

  10.11

  試卷分析

  10.12

  月考

  第七周

  10.14

  試卷分析

  10.15

  5.1

  加法的初步認識

  10.16

  5.2

  5以內的加法

  10.17

  5.3

  減法的初步認識以及5以內的減法

  10.18

  5.4

  6、7的加減法

  第八周

  10.21

  5.5

  8、9的加減法

  10.22

  5.6

  10的加減法

  10.23

  5.7

  0的加減法

  10.24

  5.8

  動物樂園

  10.25

  5.9

  第九周

  10.28

  5.10

  10.29

  5.11

  有趣的數字

  10.30

  第五單元測試

  10.31

  試卷分析

  第十周

  11.4

  6.1

  分類的初步認識和按給定的標準分類

  11.5

  6.2

  按不同標準分類

  11.6

  第六單元測試

  11.7

  試卷分析

  11.8

  7.1

  認識11-20各數

  第十一周

  11.11

  7.2

  認識計數單位“十”、11-20各數的組成

  11.12

  7.3

  用小棒表示11-20各數,并比較大小

  11.13

  第七單元測試

  11.14

  試卷分析

  11.15

  復習5—7單元

  第十二周

  11.18

  期中測試

  11.19

  試卷分析

  11.20

  8.1

  不進位加法

  11.21

  8.2

  9加幾

  11.22

  8.3

  8加幾

  第十三周

  11.25

  8.4

  7加幾、6加幾

  11.26

  8.5

  連加

  11.27

  8.6

  整理和復習

  11.28

  第八單元測試

  11.29

  試卷分析

  第十四周

  12.2

  9.1

  不退位減法

  12.3

  9.2

  11減幾

  12.4

  9.3

  12減幾

  12.5

  9.4

  13、14減幾

  第十五周

  12.9

  9.5

  15-17減幾

  12.10

  9.6

  連減

  12.11

  9.7

  加減混合

  12.12

  9.8

  整理與復習

  12.13

  9.9

  玩撲克

  做數學

  第十六周

  12.16

  第九單元測試

  12.17

  試卷分析

  12.18

  10.1

  簡單事物中的規律

  12.19

  10.2

  加減計算中的規律

  12.20

  第十單元測試

  第十七周

  12.23

  試卷分析

  12.24

  z.1

  認識20以內的數

  12.25

  z.2

  12.26

  z.2

  12.27

  z.3

  比一比、認識圖形、分類

  第十八周

  12.30

  12.31

  試卷分析

  1.2

  1.3

  試卷分析

  1.6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13

  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材主要由“6、7的認識和加減法”、“8、9的認識和加減法”、“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連加和連減”、“加減混合”等內容構成。這些內容不僅在日常生活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而且也是學生進一步學習2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計算最直接的基礎。本單元內容是全冊教材的重點內容之一,在整個小學數學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教學中,可加強操作和觀察活動,高度重視學生對實物、模型、圖畫的深入觀察和學具拼擺,引導學生親身經歷觀察、操作的活動過程,讓他們在活動中建立起6-10的數概念和加減法計算的知識表象,讓學生全面感受數概念的形成過程,通過多種途徑掌握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熟練地數出6-10各數,會讀、會寫這些數,并會用這些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

  2、使學生掌握6—10數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熟練地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

  3、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的含義,知道用這些符號來表示數的大小。

  4、使學生比較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

  5、使學生比較熟練地進行10以內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計算。

  6、使學生用10以內的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7、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熱愛家鄉、熱愛自然、保護環境、講衛生等方面的教育,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等方面的健康發展。

  重點

  6—10的各數的認識和加減法。

  難點

  1、數概念的形成。

  2、6—10的加減

  課時安排

  約21課時

  1、6、7的認識和加減法5課時

  2、8、9的認識和加減法5課時

  3、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4課時

  4、連加、連減、加減混合4課時

  5、整理和復習 2課時

  實踐活動:數學樂園(1課時)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14

  一、 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有學生28人。其中 女生16人,男生12人。由于不及齡和插班生比較多,各方面的養成習慣參差不齊 ,幾乎每個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帶著幾年幼兒園生活所養成學習和生活習慣。如:上課隨意走動;隨意說話,不聽老師指揮;做小動作等。 這些都需要和班主任及其他任課老師一起慢慢引導,讓每個孩子都能盡快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和生活。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在認識10以內的數之前,先安排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等內容的教學;在10以內加、減法之前,先安排分與合的教學。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通過比長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輕重,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比較;通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通過認位置,讓學生認識簡單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體的位置是相對的;通過分與合的教學,為建立加、減法概念和正確進行加減法口算作準備。這里所體現的比較思想、分類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學習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等知識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書設置小單元,把各領域的內容交叉安排。這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心理的特點,有利于各知識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構合理的認識結構。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并學會讀寫;初步理解20以內數的組成,認識符號<、=、>的含義,會用符號或語言描述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經歷探索一位數加法和相應減法的口算方法的過程,能熟練地口算一位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初步學會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認識鐘面及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結合具體的情境認識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觀念。通過具體物體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認識這些形體相應的圖形,通過實踐活動體會這些形體的一些特征,能正確識別這些形體。感受并會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大小和輕重。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易統計表,通過實踐初步學會簡單的分類,經歷和體驗數據的收集和統計的過程,并完成相應的圖表。根據統計的數據回答簡單的問題,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數學思想方面:初步學會從數學思維的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如數出物體的個數,比較事物的多少,比較簡單的長短、大小、輕重等。在數的概念形成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如在認識20以內數時通過比較、排列發現這些數之間的聯系,在學習“分與合”時發展學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認鐘表”時進行比較、綜合和判斷等。能用“分”與“合”的思想進行初步的數學思考,能聯系具體情境探索一位數加、減法,并經歷與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正確地、有條理地說明自己的算法;對估計的過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釋。在探索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和物體之間位置關系的過程式中,發展空間觀念。感受簡單的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具有對簡單事物和簡單信息進行比較分類的意識,具有簡單的統計思想。

  3、解決問題方面: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并能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解決問題;能對簡單的幾何體進行簡單的分類,能聯系情境描述一些物體的相對位置;能在教師的組織下收集有效信息并進行分類、整理,用簡單的統計方法表示問題解決的結果等。體驗與同桌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56556986

  4、情感與態度方面: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產生好奇心,有學習數學的熱情,有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能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四、本冊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

  1、理解20以內數的意義各數的組成,能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按照給定的標注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能進行簡單的統計活動,并能對數據簡單分析;認識整時、半時,會用“快幾時了、剛過幾時”描述時間。

  難點:

  1、熟練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2、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五、教學措施

  1、加強學習,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

  2、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3、不斷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讓每個孩子喜愛老師、喜歡數學

  4、對思維敏捷、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要拓寬知識面。對一些差生要耐心的輔導。

  5、重視學困生的補 缺補漏,充分發揮優生的作用。

  6、充分利用家校聯系,共同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數學吧搜集整理

  六、課時安排:(65課時)

  1、數一數,1課時

  2、比一比,2課時

  3、分一分,1課時

  4、認位置,2課時

  5、認數(一),7課時

  6、認物體,2課時

  *有趣的拼搭,1課時

  7、分與合,5課時

  8、加和減(一),18課時

  *豐收的果園,1課時

  9、統計,1課時

  10、認數(二),4課時11、認鐘表,1課時12、加和減(二),

  13、期末復習,4課時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15

  一、本班學情分析

  剛從幼兒園進入小學一年級的小朋友,天真可愛,對學校的一切都覺得好奇,從“游戲”到“學習”的轉變,使他們對“學習”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別是在新鮮感過后,同時也對學習存著一種壓力。他們有著兒童散漫、好動的天性,有著極強的可塑性。這些孩子大部分家境都非常富裕,家里都很寵愛,養成了他們的任性、自私、嬌氣,自我等一些不良習慣。他們學前教育程度參差不齊,對這冊的數學知識有不同程度的掌握,但整體水平一般,兩極分化較明顯,有個別的孩子連一些簡單加減法都不會的。甚至個別學生連數字也不能正確書寫。一周觀察下來大部分孩子課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行為習慣比較隨意,個別孩子課堂上隨意下位的情況嚴重。因為是剛進入一年級進行學習,課堂常規對于孩子來說是一個陌生的過程,怎樣收拾書包、怎樣擺放上課用的學習用品、怎樣舉手回答問題、什么是課堂作業、什么是家庭作業、怎樣記家庭作業,上課什么時間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這個學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習慣的,特別是良好的聽、說、讀、寫和獨立思考的習慣,都是需要我們開始進行引導和培養的。這些孩子對數學有很強的學習欲望的,有較好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課堂上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動靜結合,多表揚鼓勵,不斷強化學生的課堂常規,保護、發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體系分析

  本冊教材安排9個小單元,主要教學內容包括:

  (一)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數》。基于兒童數數的經驗,結合具體的情景認識10以內的數的意義,會認、會讀、會寫0——10的數,會用它們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初步體會基數與序數的含義,初步感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第二單元《比較》。通過比較具體數量多少的數學活動,獲得對“>、<、=”等符號的意義的理解,并會用這些符號表示10以內的數的大小;經歷比高矮、比輕重、比長短等實踐操作或數學思考活動,體驗“比”的方法的多樣性與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傾聽各自思考過程的交流中,體會學會有條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學會傾聽的重要性。

  3、第三單元《加減法〈一〉》。經歷從實際問題抽象10以內的加減算式,并加以解釋和應用的過程,體會加減法的含義,初步感受加減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能正確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掌握10以內數的分解與合成的技能;通過整理加、減法算式,并探索其間規律性的活動,培養與發展數感。

  4、第七單元《加減法〈二〉》。經歷表示11——20的數的具體操作及其概括過程,初步體會用十進制記數的位值原理,會數、讀、寫20日內數,掌握它們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結合解決問題的活動,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經歷與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體會算法的多樣性,學會20以內的進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練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感受加減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5、第八單元《認識鐘表》。結合日常作息時間,學會認讀鐘面上表示整時、半時的時刻,了解記時的書寫方法,并會用“快幾時了”或“剛過幾時”等詞語描述時間,經歷簡單而熟悉的操作活動,體驗時間的長短,培養珍惜時間的態度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二)空間與圖形

  1、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結合生動有趣的情境或活動,體會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與順序,會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2、第六單元《認識物體》。通過對實物和模型的觀察、操作、分類等活動,獲得對簡單幾何體的直觀經驗,能直觀辨認它們的形狀是長方形、正方形、圓柱或球,能直觀辨認長方形、正方形、圓柱或球等立體圖形。

  (三)統計與概率

  1、第四單元《分類》。結合日常生活中必須進行的分類活動,感受分類的必要性,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排列和分類,并在這些活動中體驗活動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2、第九單元《統計》。根據簡單的現實的問題進行統計活動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過程,感受統計的必要性;結合實例,認識統計表和形象統計圖,會填補相應當圖標;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會認、會讀、會寫0——10的數

  2、對“>、<、=”等符號的意義的理解,并會用這些符號表示10以內的數的大小

  3、正確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掌握10以內數的分解與合成的技能

  4、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排列和分類,并在這些活動中體驗活動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5、體會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與順序,會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6、能直觀辨認長方形、正方形、圓柱或球等立體圖形。

  7、熟練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

  8、學會認讀鐘面上表示整時、半時的時刻,了解記時的書寫方法

  教學難點

  1、認識10以內的數的意義

  2、體驗“比”的方法的多樣性與合理性

  3、通過整理加、減法算式,并探索其間規律性的活動,培養與發展數感。

  4、體驗分類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5、會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6、體會用十進制記數的位值原理

  7、會用“快幾時了”或“剛過幾時”等詞語描述時間

  三、本期教學目標:(應掌握的基本技能和應培養的能力。)

  1、認識0~20各數,能正確數數、讀數和寫數,并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初步體會基數與序數的含義。

  2、初步了解十進制,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3、學會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并能解決與此相關的應用問題。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四則運算的意義。

  4、認識符號>,<,=的含義,能夠用符號和詞語來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

  5、能說出個位和十位的名稱,識別各數位上數字的意義。

  6、能確定物體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與順序,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7、使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知道這些幾何體的名稱,并能識別。

  8、結合生活經驗學會看鐘表;會認讀整時、半時,體會整時過一點或差一點到整時。

  9、初步體驗數據的整理過程,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四、本期教學措施

  1、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學習的常規的培養和訓練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從擺放學習用品起,怎樣聽講、怎樣書寫、怎樣記作業,以及的簡單的檢驗作業的方法等都是學習習慣的內容。課堂上要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引導學生會獨立思考、敢于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通過本學期的學習,建立一個良好的開端,以后的學習中仍應充分關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將這一目標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中。

  2、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根據《標準》調整教學內容,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更豐富的知識。學生剛剛入學,對一切都很陌生,教學是要注意根據孩子年齡特征,設計一些孩子感興趣的環節,如游戲,故事,比賽等,注意從生活中找素材,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教學中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童話、故事、卡通等形式,豐富學生的感性積累,發展學生的數感和初步的空間觀念。通過提供具體的學習情境,設計富有情趣的數學活動,鼓勵每個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數學的學習過程。

  3、結合學生的實際進行教學。剛入學的學生個體差異相對較大,可能有些學生已經不同程度地具備了一些簡單的數學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和進度做適當的調整,創設豐富有趣的學習活動,以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應從學生的發展狀況和具體需要出發組織教學,既關注個體又不影響全體。

  4、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比如教學10以內的加減法時,大部分孩子已經會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但不能夠把題意表述清楚,所以教學時重點就要放在培養孩子口頭表達能力,讓他們把話說完整;提高孩子的計算速度上等。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采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5、做練習、寫作業是數學課堂教學中鞏固知識、習得技能的必要環節。

  (1)、發現困難生要及時幫助,利用各種形式激發興趣。

  (2)、積極開發學生對學習興趣,利用情境培養學習數學的愿望。

  (3)、鼓勵學生多提問,多發言,對優秀的表現要及時表揚,利用獎章制度樹立班級學習榜樣,結合班級的評比制度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五、綜合實踐活動安排

  本冊教材的正文和習題中提供了許多適合一年級小學生的實踐活動或小調查。例如:

  1、找一找,說一說。“我找3個比我高的人”“我找2個和我同歲的人”“我找……”

  2、說一說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說一說你在生活中發現的加法問題。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間,向同伴說一說你是怎樣整理的。

  5、到圖書館或書店看一看,圖書是怎么分類的,并與同伴說一說。

  6、調查太陽剛升起,大約是幾時?太陽剛落下,大約是幾時?調查你們班每個小組男生、女生人數,并試著提出一些數學問題。

  7、調查你們班10名同學的上學情況。(1)乘車上學,還是步行上學?(2)結伴走還是單獨走?等等

  學生經歷上述觀察、調查等實踐活動,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中的作用。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小學數學教學計劃12-25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04-02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07-10

一年級上冊數學的教學計劃07-12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05-08

數學一年級上冊教學計劃04-11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05-08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05-15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01-16

小學一年級上冊的數學教學計劃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