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合集15篇)
時間過得真快,總在不經意間流逝,成績已屬于過去,新一輪的工作即將來臨,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計劃了。那么計劃怎么擬定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1
一、班內情況分析
班內共有28人,基礎比較扎實,課后能認真完成作業,但自覺性不高,在計算方面準確率有待提高,在實踐操作方面有欠缺。本學期在堅持學好基礎知識的同時,更加注重發展學生的智力,對知識的靈活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不斷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在培優輔差方面下功夫。
二、教學內容
本冊教學內容:除法、混合運算、方向與位置、生活中的大數、測量、整理與復習、加與減、認識圖形、時分秒、數學好玩、調查與記錄。
三、教學重點:有余數的除法、加與減、時分秒。
四、教學難點:加與減、時分秒。
五、教學目標:
(一)數與代數
1.《除法》是在表內除法的基礎上學習有余數除法(商是一位數)。結合分物的實操活動,是學生體會到生活中把一些物體平均分后有時會有余數,進一步體會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正確掌握商是一位數的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探索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和正確求商,體會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并能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生活中的大數》,感受大數的實際意義,通過實際操作和觀察,使學生體會驗到“一千”、“一萬”有多大,能結合實際,對萬以內的數進行估計,能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認識萬以內數的數位順序;會讀、會寫萬以內的數,會比較數的大小,培養學生的數感。
3.《加與減》、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加減的口算,探索計算萬以內數加減法及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培養估算意識,并能運用估算對計算結果的大致范圍進行確定,形成習慣。能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能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空間與圖形
1.《方向與位置》,借助實踐活動,認識八個方向;能給定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測量》,通過動手測量操作和實際活動,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長,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系,能根據具體情景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
3.《認識圖形》,通過生活情境認識角,會借助三角尺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三種角;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會用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圖形設計圖案。
(三)統計
《調查與記錄》,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統計,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并做出簡單的預測。
另外本學期的學習,還安排了一系列實踐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初步獲得一些數學活動的經驗,了解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應用,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六、教學措施
1.加強學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課前速算、聽算、對手互考等形式。
2.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同時充分利用學具,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多照顧學困生以及思維偏慢等的學生,給其進行查漏補缺,釋疑解難,在平時的生活中多用多練,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的道理,激發學習興趣。
4.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在掌握所學的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學中,結合課后練習的一些帶思考性的題目,引導學生啟動思維思考問題,獨立解決問題,掌握科學、靈活的方法。
5.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與家長進行適時溝通,讓家長用正確、適當的方法指導孩子學習。
6.與語文教師做好時間上的協調,平時多在一起交流、分析學生情況。特別是偏科生,多想辦法,盡量的做到優的更優,差的努力補上去。
七、教學課時
1.除法----------------------------------------------------------6課時
2.方向與位置---------------------------------------------------4課時
3.生活中的大數----------------------------------------------8課時
4.測量---------------------------------------------------------5課時
5.加與減(一)------------------------------------------------16課時
6.認識圖形-----------------------------------------------------7課時
7.時分秒--------------------------------------------------------8課時
8.調查與記錄----------------------------------------------------5課時
總復習------------------------------------------------------------5課時
八、教學進度安排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2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愉快的寒假生活已經結束。在新學期中我將以嶄新的面貌面對新學期的數學教育教學工作,為了使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能夠順利地進行,特制定本學期數學教學工作計劃,如下:
一.教學內容
本冊的教學內容有:
① 表內乘法和表內除法(二)
② 萬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
③ 分米、厘米、毫米和克的認識
④ 直線和線段
⑤ 萬以內的加法
本冊的教學重點是:7-9的乘法口訣和用口訣求商,倍數關系的三類應用題,萬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萬以內的加法。
本冊的教學難點是:7-9的乘法口訣和倍數關系的三類應用題。
二、級情況分析:
201班的孩子在經過一年半的學習生活后,已養成了很好的學習習慣。基本上能做到認真聽講,及時上交作業,檢查和訂正作業的習慣也逐漸養成。個別后進生也能在老師的幫助下完成學習任務。有幾個孩子對奧數有著濃厚的興趣。204班的孩子生源比較復雜,相對調皮了許多。大多數學生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認真聽講,及時完成作業。但數學方面冒尖的孩子很少。后進生比較多,但經過一年半的努力,已有長足進步。
三、教學目標
1、進一步了解乘除法的含義及其相互關系,掌握全部乘法口訣,能熟練地計算表內乘除法。掌握除數是一位數、商也是一位數的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2、認識計數單位百、千和萬,了解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學會比較數的大小,掌握萬以內的數位順序,能比較熟練地讀、寫萬以內的數。
3、掌握加法的筆算法則和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能比較熟練地進行萬以內的加法筆算和百以內的加法口算。掌握用調換加數位置驗算加法的方法,初步具有驗算的習慣。
4、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厘米、毫米和質量單位克,掌握相鄰單位間的進率,學會簡單的化聚。直觀認識直線和線段,會量線段的長度,會畫指定長度的線段。
5、通過教學,使學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心理品質。
四、教學特色
1、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兒歌形式教學乘法口訣,從編兒歌再編口訣,降低口訣的難度。
2、在課堂中適當穿插一些數學日記,通過尋找其中的數學知識,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以致用的意識。
3、尊重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師的指導下,爭取做到自己能學懂的知識,讓他們自己學,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探索、交流和練習,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4、在具體教學時,要注意教學的開放性,引導學生暴露思維過程,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充分利用思考題,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激發學生動腦筋鉆研問題的興趣,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在開發智力上有促進作用。
以上這些是我本學期將對學生進行的綜合訓練,培養他們多種綜合能力。同時我會在校領導的正確指引下,按照學校的工作計劃,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更好地開展本學期的數學教學工作的。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3
一、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經過一年半的數學學習,基本上具備一定的數學意識、數學理解能力及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大多數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有較強的自律性,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高,興趣濃;大部分學生對計算比較熟練,個別在計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異。但由于新教材“解決問題”等教材編排的特殊性,大多數學生對如何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和分析問題上存在欠缺。但在解決簡單問題上,學生初步形成數學意識,能發現生活中簡單的數學問題,并進行分析和解決,具有初步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一年多的學習,他們的學習習慣初步形成。因此,本學期重點要抓學習習慣的鞏固,繼續培養學生“傾聽”、“合作”、“交流”等能力和習慣,養成認真做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其次,要使學
生在獲得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建立學習數學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內容變動情況
1.降低了難度。主要體現在第一單元和第三單元內容的變化上。
第一單元是統計的內容,原來二年級下冊主要是教學復式統計表以及以1
當5的條形統計圖,現在重點學習調查的方法和記錄整理數據的方法。第三單元是圖形的運動,現在只讓學生直觀認識軸對稱圖形、平移現象和旋轉現象,刪掉了原來要求畫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紙上辨認圖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內容。
2.完善結構體系。主要體現在第五、六單元內容的變化上。首先及時安排了
混合運算單元,其次是將“有余數的除法”這一單元從三年級上冊移到了二年級下冊,這樣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數的除法”和“表內除法”的聯系。
(二)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數據收集整理,表內除法(一),圖形的運動,表內除法(二),混合運算,有余數的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克和千克,簡單的推理,
用數學解決問題和數學實踐活動小小設計師等。
(三)編排特點
1.各領域內容穿插編排,互相搭配。
2.繼續加強學生對知識整理能力的培養。
3.繼續注重體現數學背景知識。
4.在完整的過程中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5.練習的層次、功能分明。
6.為教學評價提供線索。
三、教學目標
1.了解統計的意義,學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會讀、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
算式各部分的名稱。能夠比較熟練地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使學生初步認識乘、除法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 使學生學會辨認軸對稱圖形;結合實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
4. 讓學生在熟練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基礎上,綜合應用表內乘除法的計算技能解訣一些簡單和稍復雜的涉及乘、除運算的實際問題。
5.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二級運算的混合式題的運算順序,學會計算含有
乘除混合以及帶有小括號的兩步式題。
6. 使學生經歷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現象抽象為有余數除法的過程,初步理
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認識余數。掌握除數是一位數,商也是一位數的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知道余數要比除數小。
7. 結合生活實際,體會生活中有大數,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經歷數數
的過程,能認識萬以內的數,結合實際物體知道這些數的組成與分解。
8.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滲透數學模型思想。
9. 通過一系列的猜測、比較、推理等活動,使學生感受簡單推理的過程,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與組合數。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2.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除法。
2、萬以內數的認識。
3、用數學解決問題。
難點:培養生學會獨立審題的能力;學會解決各種應用題。
五、教學措施
1.科學安排解決問題的教學,重視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應用意
識。
2.萬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教學重視發展學生的數感。
3.改進表內除法教學的編排,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加強教學過程的探索性。
4.提供關于空間與圖形的豐富素材,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5.提供豐富的、現實的、具有探索性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逐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六、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3課時)
(1)數據收集整理。(2課時)
(2)練習一(1課時)
第二單元(12課時)
(1) 除法的初步認識(6課時)
(2) 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5課時)
(3) 整理和復習(1課時)
第三單元(4課時)
(1) 軸對稱圖形的認識(1課時)
(2) 平移和旋轉(1課時)
(3) 實踐活動:剪一剪(1課時)
(4) 練習七(1課時)
第四單元(5課時)
(1) 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2課時)
(2) 解決問題(2課時)
(3) 整理和復習(1課時)
第五單元(7課時)
(1) 混合運算(4課時)
(2) 解決問題(2課時)
(3) 整理和復習(1課時)
第六單元(9課時)
(1) 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和計算(4課時)
(2) 解決問題(3課時)
(3) 整理和復習(1課時)
(4) 小小設計師(1課時)
第七單元(14課時)
(1)1000以內數的認識(4課時)
(2)10000以內數的認識(6課時)
(3)整百、整千數加減法(3課時)
(4)整理和復習(1課時)
第八單元(4課時)
(1) 認識克(1課時)
(2) 認識千克(1課時)
(3) 解決問題(1課時)
(4) 練習二十(1課時)
第九單元(2課時)
(1) 猜一猜(一)(1課時)
(2) 猜一猜(二)(1課時)
第十單元(4課時)
(1) 復習表內除法及混合運算(1課時)
(2) 復習萬以內數的認識及加減法(1課時)
(3) 復習克和千克及圖形的運動(1課時)
(4) 復習解決和統計(1課時) 徐相穩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4
一、同學情況分析:
本年級同學23人,家庭學習環境良好,家長有一定輔導能力的約占50%,其余同學全靠課堂教學進行數學學習。上期考試結果,及格率100%,優生率49%。總體來看,同學在100以內的加減法,表內乘法的計算方面基本達到教學要求,但少數同學的計算速度和正確率仍需提高。在數學知識的應用方面,同學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但一部分同學欠仔細、靈活。在數學的學習習慣上,聽課習慣、作業習慣都有一定進步,但同學在學會審題上還需要培養和訓練。
二、教材分析:
教學內容
內容: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簡單的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圖形與變換,克和千克,統計,找規律,用數學解決問題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三、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百”和“千”,知道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掌握萬以內的位數順序,會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萬以內數的組成,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理解并認識萬以內的近似數。
2、會口算百以內的兩位數加、減法,會進行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計算,并能結合實際進行估算。
3、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個部分的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系;能夠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
4、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知道小刮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刮號。
5、會辨認銳角、鈍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會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平移。
6、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5個單位)和簡單的復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能進行簡單的分析。
8、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有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有運用數學去創造沒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教學重點:
1、表內除法。
2、萬以內數的認識。
3、用數學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培養生學會獨立審題的能力;學會解決各種應用題。教學用具:
表內除法練習表、萬以內數位表、學習平移、旋轉的操作學具、口算練習表等
五、教學措施:
1、鉆研好《新課標》,精心備好課,確保課堂教學質量。
2、教學任務在課內完成,課外盡量不留作業,或只留興趣性、發展性作業。
3、對同學的要求要合理,充分肯定每一個同學的優點,不用一個刻度要求每一個同學,作業布置分層進行,避免部分同學過重的作業負擔和心理負擔。
六、課時安排:
各部分教學內容教學課時大致安排如下:
(一)解決問題(4課時)
(二)表內除法(一)(13課時)
1.除法的初步認識
平均分(2課時左右)
除法(3課時左右 )
2.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7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1課時
(三)圖形與變換(4課時)
剪一剪(1課時)
(四)、表內除法(二)(9課時)
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3課時左右)
解決問題(4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2課時左右)
(五)、萬以內數的認識(8課時)
(六)、克和千克(2課時)
(七)、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7課時)
有多重(1課時)
(八)、統計(3課時)
(九)、找規律(4課時)
(十)、總復習(4課時)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5
(一)概述
【研究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克和千克》
【課時安排】 本單元安排2課時課堂教學+課外克和千克體驗活動,其中課堂教學分新授課和練習課。
(二)《克和千克》課程規劃
【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是在二(下)年級將“克”和“千克”兩個內容集中學習。這部分內容主要學習克和千克兩個質量單位,是后面學習“噸的認識”的前提和基礎,雖然學生在生活中接觸過質量問題,但質量單位還是第一次接觸,還缺乏認識。而且質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觀察得到,因此,使學生初步建立起質量的觀念既是教學中的重點,也是教學中的難點。
教材首先通過呈現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在超市購物,引出質量單位,說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單位”,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材還注意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事物,“從市場買回的蘋果、雞蛋和魚的質量”,讓學生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使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數學知識的含義。給學生建立重量的初步觀念,使學生明白要知道物品的輕重不能單靠眼睛觀察,必須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稱一稱。
接著教材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克和千克是兩個基本的質量單位,如果學生對這兩個單位的實際“大小”形成了較鮮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確運用他們進行估測或實測,也容易掌握單位間的進率。反過來,學生在進行實際測量的活動中,也能進一步加深和鞏固這兩個質量單位的觀念。質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眼睛觀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覺來感知。為了達到這種相互促進的效果,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教材采取了這樣一些措施:
(1)通過活動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如,借助一個2分硬幣和一袋1千克的鹽,讓學生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讓學生說出大約重1千克的物體,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2)給學生提供測量實際物品的機會。如說明“要知道物品的輕重,可以用秤稱”,介紹一些常用的秤,讓學生認識測量的工具。再如,讓學生稱從家里帶來的各種物品。讓他們在認識一些不同的秤后,實際練習讀取盤秤、彈簧秤等常用的秤上的數值,充實實際測量的經驗并鞏固重量觀念。
(3)培養估測意識。如,在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后,給他們提供了先估測再實測的練習,讓學生比較估測與實際測量所得結果的差別,從而修正自己的估測策略。
教材提供的這些學生比較熟悉的例子,著重幫助學生建立克與千克的重量觀念。
【學情分析】
(一)學生基礎:
1. 生活經驗:克和千克是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模糊的、直觀的、片面的。
2. 技能基礎:學生所必須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二年級學生都有點基礎了,但發現問題,探索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待培養。
(二)學習動力源:
1. 目的:學生通過預習可以明確本課知識學習目標,但通過此課要達到的能力目標還不甚理解,教學中,教師應有意滲透能力培養。
2. 興趣:通過課堂內外的學習,讓學生參與調查、討論、操作、比較、游戲等活動來學習知識,克和千克體驗活動可以發展學生能力,使學生興趣很濃。
(三)習慣和能力培養:
學習習慣和能力的培養對小學生是很重要的。二年級學生經過近兩年的學習已經具備了初級水平的學習能力,學習能力參差不齊是老師應該面對的實際問題,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有意識的培養。
【單元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學生知道簡單的用秤稱物體的方法。
2. 過程與方法:
通過掂一掂、稱一稱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重點】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掌握千克與克之間的進率。
【難點】
認識1克有多重和建立1千克質量的觀念。
【課時安排】
本單元安排2課時課堂教學+課外克和千克體驗活動,其中課堂教學分新授課和練習課。
【教學策略】
教學重難點突破的關鍵:
利用主體實踐體驗活動,采用掂一掂、估一估、稱一稱、數一數、比一比、算一算等多種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手、口、眼、耳、腦等多種感觀,讓學生全方位反復感知質量單位。
新課教學之后,學校開展“克和千克體驗活動”,直觀、立體式的把課內知識延伸到課外,讓數學再回歸生活,這種濃濃的數學味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教法、學法設計:
教育家說:“學習數學唯一正確的方法是讓學生進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本人通過體驗活動,自己去感覺發現,比知識灌輸更重要。所以“不要立即吐露你的全部秘密,讓學生在你說出來之前先去猜,盡量讓他們自己找出來。”因此,活動體驗教學法為主,知識灌輸為輔,寓教于樂,進行教學。這樣才更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運用“體驗—交流—再體驗—類比—鞏固—應用”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知識、練技能、發思維、長能力、展特長,達到知識能力雙豐收。
鞏固練習設計:
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練習設計有層次性、趣味性、參與性、開放性為一體。課后安排看一看、問一問、稱一稱的調查活動,開放性的作業讓學生把數學知識回歸生活。
項目研究內容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克和千克》,本單元共2個課時課堂教學+課外克和千克體驗活動,課堂教學分新授課和練習課。
我們的特色是學習和實踐相結合,寓教于樂,活動育人。通過“克和千克體驗活動”使學生更立體、直觀、有效的認識克和千克。
我們的優勢在于把知識形成體系,構建校本課程,以校園網為展示平臺,牽手網絡,資源共享,博眾所長,使單元知識系統化、數字化、特色化。
我們在研究過程中,突破單一的教學方式,以有趣有效的數學活動為數學學習的主要形式,讓學生在活動中通過類比比較、大膽猜測,實驗推理,合作交流,積極思考,逐步建立學生的質量概念以及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并初步形成了“克和千克”低年段教學三步走的教學模式,突顯趣味性、靈活性、開放性、可操作性、可持續性等特點。
體驗、操作
情境導學——演繹歸納 推理、驗證——實踐應用
交流、歸納
實踐證明,運用三步走教學策略是行之有效的。通過問卷調查和水平測試抽樣分析,我們的教學效果達到了預期。學生方面,質量觀念得到提升,思維變得開闊,敢于創新,善于變通;教師方面,通過研究學習,開拓了視野,提升了能力,對專業成長促進較大。在研究過程中,大家齊心協力,取長補短,資源共享,及時反思與建議,形成了一種開拓進取、團結奮進的教育教研新風貌。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6
一、學生情況分析:
今年繼續教二(2)、二(3)兩個班的數學,兩個班共有102名學生。二年級的孩子經過了一年多的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知識與技能的掌握以及學習習慣等相對來說已有了較大的轉變;完成作業情況也較好,大部分同學作業清楚,態度端正,對數學表現出了較大的興趣。但沒有養成認真檢查的學習習慣,而且分析表達能力也不夠強;學生樂于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不注意審清,急于動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沒有很好的解決問題。需要更加的嚴格要求,多動手,多思考。培養學生更好的投入到學習中來。有個別學困生基礎差,學的死板不靈活,學起來比較吃力。今后還是加強學習習慣培養,如學前的自習、課后的復習等。在書寫上還要繼續提高要求,只有讓學生在認真書寫的基礎上才有可能認真思考。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簡單的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圖形與變換,克和千克,統計,找規律,用數學解決問題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二)目的要求
1、認識計數單位"百"和"千",知道相信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掌握萬以內的數位順序,會讀、寫以內的數;知道萬以內數的組成,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理解并認識萬以內的近似數。
2、會口算百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會進行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計算,并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
3、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系;能夠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
4、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5、會辨認銳角、鈍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會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平移。
6、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5個單位)和簡單的復式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能進行簡單的分析。
8、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有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教學重點: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
教學難點: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以及數學思維的訓練。
三、課程標準對二年級第二學期的基本要求:
1、數與代數:
①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會用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
②能說出各數位的名稱,識別各數位上的數字的意義。
③結合現實素材感受大數的意義,羨慕能進行估計
④能熟練的口算100以內數的加減法和表內乘除法。
⑤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
⑥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認識克和千克,羨慕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⑦發現給定的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律。
2、空間與圖形:
①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會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
②結合實例,感知平移、旋轉、對稱現象。
③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3、統計與概率:
①通過實例,認識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并完成相應的圖表。
②對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過程有所體驗。
③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能和同伴交換自己的想法。
4、實踐活動:
①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
②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學重點工作思路(措施)
(1)落實教學具體措施特別重視的地方
1、認真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
2、扎扎實實開展教研活動,充分發揮集體教研的作用。
3、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4、定期進行測試,及時反饋總結。
5、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6、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活動中學習數學。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活動中學習數學。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
7、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幫助學生積累參加數學活動的經驗。在具體的數學活動中,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勇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善于傾聽別人的意見,與同伴進行交流。同時引導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數學活動的律。
8、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以及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冊教材提供了很多要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的實際問題,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素材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9、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根據學科特點,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有機地進行思想品德教學和相關思想的滲透。
10、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學中,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根據本班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確定合理的教學起點和重點,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生活經驗選擇適當的教學素材創設教學情境,同時,適時地記錄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以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
(2)、自身業務提高方面
1、加強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
2、多鉆研教材,上課選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電教媒體。
4、有效地組織練習,講究練習形式。對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要拓寬知識面。
5、不滿足于講一節好課,要通過備課、說課、評課等環節努力地學習和應用教學理論知識,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
8、及時將教學中的點滴記錄下來,將課堂生成和反思提升得到補充,并積極投稿,以期在刊物上發表。
9、積極參加各類活動和比賽。
10、在學校領導的有力領導下,積極完成各項任務。
五、提高效果所采取的措施:
1、繼續加強學習常規和學習習慣的培養,比如認真審題和計算、重視驗算、規范書寫格式等的教育。
2、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活動中學習數學。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活動中學習數學。
3、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幫助學生積累參加數學活動的經驗。在具體的數學活動中,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勇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善于傾聽別人的意見,與同伴進行交流。同時引導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數學活動的紀律。
4、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以及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冊教材提供了很多要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的實際問題,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素材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5、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根據學科特點,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有機地進行思想品德教學和相關思想的滲透。
6、在教學中,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同時,適時地記錄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以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
7、加強對學困生的輔導和優等生的培養。采取生生互幫與教師輔導相結合、數學學習與其他學科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層面的對學困生進行輔導。
六、培優輔差主要策略
對于優秀生學習的主要目標放在能力培養和數學素養上(分析、解決問題遷移能力),而學困生的主要目標是放在基礎知識掌握和基本能力上。
1、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經常和學生談心,關心他們,關愛他們,讓學生覺得老師是重視他們的,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了解學生們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等。
2、定期與學生家長、班主任聯系,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家庭、生活、思想、課堂等各方面的情況。
3、安排座位時堅持“好差同桌”結為學習對子。即“兵教兵”。
4、課堂練習分成三個層次:第一層“必做題”—基礎題,第二層:“選做題”—中等題,第三層“思考題”——拓廣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
5、培優補差過程必須優化備課,功在課前,效在課上,成果鞏固在課后培優。培優補差盡可能“耗費最少的必要時間和必要精力”。備好學生、備好教材、備好練習,才能上好課,才能保證培優補差的效果。要精編習題、習題教學要有四度。習題設計要有梯度,緊扣重點、難點、疑點和熱點,面向大多數學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利于鞏固“雙基”,有利于啟發學生思維;解答習題要有多角度,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多題一解,擴展思路,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廣闊性、變通性;解題訓練要講新穎靈活的典型題,有代表性和針對性的題,練不在數量而在質量,訓練要有多樣化。
在培優補差中注意幾點:
1、不歧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不縱容優秀的學生,一視同仁。
2、根據優差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學習方案,比如優秀生可以給他們一定難度的題目讓他們進行練習,學困生則根據他們的程度給與相應的題目進行練習和講解,已達到循序漸進的目的。
3、要講究教法。要認真上好每一節課,研究不同課型的教法。如上復習課時,要把知識進行網絡,把知識進行列表比較,把知識系統,便于學生掌握;上習題評講課時,做到既評又講,評有代表性的學生答題情況,講知識的重點、易混點、熱點及考點。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極大的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優生率。
4、對于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要及時地檢查,并做出評價。
5、經常與家長聯系,相互了解學生在家與在校的一些情況,共同促進學生的作業情況,培養學習興趣,樹立對學習的信心。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7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內容: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簡單的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圖形與變換,克與千克,統計,找規律,用數學解決問題和數學實踐活動等。這冊教材的重點內容是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及用數學解決問題。
表內除法的編排體現了兩個特點,第一,在學生已經比較熟練地掌握了表內乘法的基礎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內除法的教學。第二,不再明確區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和感悟兩種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個蘋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從而使學生理解除法的含義。
萬以內數的認識改變了原有的編排結構,先教學1000以內的數,再教學萬以內的數,出現了數位順序表和近似數。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編排具有過渡的特點:在上一冊百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教學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教學三位數(幾百幾十)的筆算加、減法,為進一步學習多位數加、減法作好準備。本單元還結合幾百幾十的加、減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學內容,讓學生進一步學習根據具體情況,運用估算解決實際問題。
解決問題主要包括了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安排了解決問題教學單元,以學生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內容為素材,展示學生在實際活動中碰到的各種問題;二結合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教學,適時安排解決問題的有關內容,讓學生在掌握了一些數與計算知識后,學習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圖形與變換一章,內容包括“銳角和鈍角”“平移與旋轉”。與原有教材相比,“銳角和鈍角”的認識明顯提前了,“平移與旋轉”是新增加的內容。在量的計量方面,教學克和千克,突出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通過自主探索和動手實踐的活動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質量觀念。在統計知識方面,讓學生進一步學習統計的意義,學習簡單的數據和整理的方法,認識以一當五的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復式統計表。本冊教材還安排了“找規律”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探索圖形和數的排列規律。不僅使學生知道現實生活中事物有規律的排列隱含著數學知識,同時培養學生觀察、操作及歸納推理的能力,發現和欣賞數學美、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
二、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百”和“千”,知道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掌握萬以內的位數順序,會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萬以內數的組成,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理解并認識萬以內的近似數。
2、會口算百以內的兩位數加、減法,會進行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計算,并能結合實際進行估算。
3、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個部分的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系;能夠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
4、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知道小刮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刮號。
5、會辨認銳角、鈍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會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平移。
6、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5個單位)和簡單的復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能進行簡單的分析。
8、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有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有運用數學去創造沒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教學重點:
1、表內除法。
2、萬以內數的認識。
3、用數學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培養生學會獨立審題的能力;學會解決各種應用題。
教學用具:
表內除法練習表、萬以內數位表、學習平移、旋轉的操作學具、口算練習表等
四、教學措施:
1、鉆研好《新課標》,精心備好課,確保課堂教學質量。
2、教學任務在課內完成,課外盡量不留作業,或只留興趣性、發展性作業。
3、對學生的要求要合理,充分肯定每一個學生的優點,不用一個刻度要求每一個學生,作業布置分層進行,避免部分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和心理負擔。
五、課時安排:
各部分教學內容教學課時大致安排如下:
(一)解決問題(4課時)
(二)表內除法(一)(13課時)
1.除法的初步認識
平均分(2課時左右)
除法(3課時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7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1課時
(三)圖形與變換(4課時)
剪一剪(1課時)
(四)、表內除法(二)(9課時)
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3課時左右)
解決問題(4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2課時左右)
(五)、萬以內數的認識(8課時)
(六)、克和千克(2課時)
(七)、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7課時)
有多重(1課時)
(八)、統計(3課時)
(九)、找規律(4課時)
(十)、總復習(4課時)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8
一、班級情況分析
從上學期的期末學習檢測來看,學生的基礎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比較濃厚的興趣,樂于參加學習活動中去。部分學生的綜合素質較差,綜合能力有待提高。
經過前三個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經基本適應了課堂學習方式,有小部分學生養成了課前預習、課后認真練習鞏固的良好學習習慣,大部分學生養成了上課認真聽講,注意傾聽他人發言,遇到不懂得地方及時向老師和其他同學請教,會通過獨立思考、同桌討論、小組交流解決學習中的難題。大多數學生學習習慣較好,能獨立思考問題,按時完成作業,書寫工整,讀書、寫字姿勢正確。
數與代數這部分知識:90%學生都掌握了100以內的數的加減法,以及表內乘除計算,初步理解乘除法的意義,能夠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但整體上的估算意識較薄弱,同時個別學困生計算速度較慢,出錯率也比較高。對于空間與圖形的這一大部分知識掌握的比較好,而統計方面的知識,學生已體會到統計的必要性,會收集數據、簡單處理數據,會看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并對統計活動具有較濃的興趣。
二、本學期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一)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除法》是在表內除法的基礎上學習有余數除法(商是一位數)。結合分物的實操活動,是學生體會到生活中把一些物體平均分后有時會有余數,進一步體會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正確掌握商是一位數的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探索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和正確求商,體會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并能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第二單元《混合運算》(乘加、乘減、除加、除減、加減混合以及兩步有括號式題)。結合實際情境,初步感受混合運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能運用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也使學生體會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減”及“有括號的先算括號里面”的運算順序,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運算順序,以及小括號在運算中的作用,并掌握相應的運算。
3、第四單元《生活中的大數》,感受大數的實際意義,通過實際操作和觀察,使學生體會驗到“一千”、“一萬”有多大,能結合實際,對萬以內的數進行估計,能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認識萬以內數的數位順序;會讀、會寫萬以內的數,會比較數的大小,培養學生的數感。
4、第六單元《加與減(一)》、第八單元《加與減(二)》。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加減的口算,探索計算萬以內數加減法及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培養估算意識,并能運用估算對計算結果的大致范圍進行確定,形成習慣。能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能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空間與圖形
1、第三單元《方向與路線》,借助實踐活動,認識八個方向;能給定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認識簡單的線路圖,能根據線路圖說出出發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離和經過的地方,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第五單元《測量》,通過動手測量操作和實際活動,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長,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系,能根據具體情景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
3、第七單元《認識圖形》,通過生活情境認識角,會借助三角尺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三種角;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會用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圖形設計圖案。
(三)統計第九單元《統計》,認識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并能完成相應的圖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
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并做出簡單的預測。
另外本學期的學習,還安排了一系列實踐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初步獲得一些數學活動的經驗,了解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應用,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三、教學具體措施
1、加強學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課前速算、聽算、對手互考等形式。
2、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學數學,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如游戲、講故事、直觀表演、模擬表演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同時充分利用學具,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多照顧學困生以及思維偏慢等的學生,給其進行查漏補缺,釋疑解難,在平時的生活中多用多練,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的道理,激發學習興趣。
4、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在掌握所學的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學中,結合課后練習的一些帶思考性的題目,引導學生啟動思維思考問題,獨立解決問題,掌握科學、靈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5、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與家長進行適時溝通,讓家長用正確、適當的方法指導孩子學習。
6、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充分挖掘各種網上教學資源,用好各種教學媒體,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首先從學習的內容和形式上吸引學生。引導學生養成獨立思考、敢于提問、善于傾聽、樂于表達的內在品質。
7、增加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四、教學進度表注:
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課時安排。
一、除法
課題:分蘋果
教學目標
1、通過分蘋果等實際操作,初步體會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通過實際操作抽象出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
3、提高學生分析觀察、推理、判斷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體驗除法的意義及乘法豎式的計算過程。
2.通過分蘋果的實際操作,總結出除法豎式的書寫過程,使學生體會到除法豎式每一步的實際含義。
教學準備:
蘋果實物、盤子、小圓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星星幼兒園又到分水果的時間了,猜一猜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什么水果?看來大家想吃的水果特別多。不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的是水果之王——蘋果。誰來數一數這里有多少個蘋果?
你們來幫幼兒園的老師算一算,如果每5個放一盤,20個可以放幾盤?
二、探究新知
1、想一想、算一算。
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入手,獨立思考解決。
20個蘋果,每盤放5個,可以放幾盤,你會算嗎?
2、算一算、議一議。
由具體到抽象,幫助學生掌握豎式計算的方法。20÷5=4可以列豎式計算,試著算一算。給同桌講一講豎式中每一步所表達的含義。
3、試一試。
進一步熟練掌握豎式計算的方法。完成第2頁試一試中的8道題。
三、小結
教學反思:本課是在表內乘法的基礎上,學習用豎式計算沒有余數的除法。由于學生口訣掌握的不錯,所以學習起來沒有多大的障礙,只是學生對豎式中每一個數意義的理解上有一些困難,以后在學生理解能力方面要多加訓練。
課題:分橘子
教學目標:
1.探索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積累有余數除法的試商經驗。
2.運用有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聯系生活實際解決簡單的問題,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難點:
1.經歷試商的過程,積累試商的經驗,逐步達到熟練程度。
2.理解和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體會余數要比除數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小熊家里來了4位小客人,好客的小熊拿出14個橘子來招待小伙伴們,每人分到幾個橘子?
二、動手操作
1、用你手中的學具分一分,可以小組合作。
2、小組匯報。(我們組分給每位客人3個橘子,還剩2個。)
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之后還要剩余的情況,誰能給大家舉個例子?(可以找兩個同學說一說。)
把14個橘子平均分給4位客人,每人分到3個,還剩2個,我們可以用算式14÷4=3(個)??2(個)來表示。
4、我們已經學過了用豎式來表示除法,那么像這樣的有余數除法,怎樣用豎式來表示呢?同學們,試一試好嗎?
(學生獨立嘗試,動手寫一寫,然后小組內交流。)
5、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有余數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每一步表示什么?介紹余數的名稱和商的位置。6、我們怎樣來檢查剛才的計算結果呢?
每人分3個,4人共分到12個,再加上剩下的2個,正好是14個,算對了。
三、探究規律
完成第4頁“算一算,想一想”中的四道題,你發現了什么?每道題的余數和除數有什么關系?
逐一檢查學生的書寫格式。
四、拓展練習
1、4頁第1題。2、5頁第2題。3.用豎式計算
9÷421÷514÷319÷6
4.釘一件上衣需要5個扣子,現有23個扣子,能釘幾件上衣,還剩幾個扣子?
板書設計
14÷4=3(個)??2(個)
余數
答:每人分到3個,還剩下2個。
教學反思:
本課是在表內乘法的基礎上,學習用豎式計算有余數的除法。由于上學期我們加強乘法算式中填最大的數的練習,所以學習起來沒有多大的障礙,只是學生對豎式中每一個數意義的理解上有一些困難,特別是對余數的理解,所以我運用實物操作分一分,讓學生在操作中明白余數的意義,效果顯著。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9
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一共有39名學生,全是農村子女,家長對教育教學不夠支持。在升二年級時從上一個年級降下來5個差生,讀完一年級后轉來了3名差生在第一學期上課時基本都沒心向學,再加上一年級時一個差生都有,本班大多數學生學習環境比較差,種種原因,這對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只有向困難挑戰,努力工作吧。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面向”為指針,以唯物辯證法為基礎的指導思想,以現代教學理論和心理學為依據,正確處理需要與可能,適應數學學科特點與兒童特點,教與學,因材施教。
二、教學內容
1、數據收集整理
2、表內除法
3、圖形的運動
4、表內除法
5、混合運算
6、有余數的除法
7、萬以內數的認識
8、克和千克
9、數學廣角
10、總復習
三、教學目標
理解數學問題的基本含義,學會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能用乘法口訣求商。能認讀萬以內的數,正確計算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學會用除法解決問題,認識質量單位克與千克,了解統計的意義,會在圖形中找規律。
三、方法措施
學生易對具體、生動、鮮明的形象產生興趣,在教學中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培養學生的理解、記憶、應用能力。要充分利用新舊知識的聯系遷移,全面教學與分層教學相結合。
教材分析
認識計數單位"百"和"千",知道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掌握萬以內的數位順序,會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萬以內的數的組成,會比較大小,理解并認識萬以內數的大小,近似數。了解除法的含義;能熟悉地用乘法口訣求商。辨認銳角、鈍角;認識質量單位,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通過活動感受知識,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教學的實際應用。
本冊教材注意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出發,利用各種學習內容為學生提供充分的、現實的數學探究活動以及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獲得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的同時,逐步形成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創新的意識,逐步發展數學思維能力,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單元《表內除法一》和第四單元《表內除法二》有密切的聯系,因此可以將這兩個單元整合起來,學過《表內除法》后,學生已熟練地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在表內除法中用7--9的乘法口訣求商教學,讓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自己探索,練習所有的表內除法題的計算方法。這樣安排既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的能力,又可以培養學生理解,遷移能力,還可以省時。
培養學生的辨別、分析及空間想象能力;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判斷及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樂趣、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培養學生的數感和估算能力;培養學生的互相合作、獨立探索新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10
一、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經過一年半的數學學習,基本上具備一定的數學意識、數學理解能力及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大多數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有較強的自律性,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高,興趣濃;大部分學生對計算比較熟練,個別在計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異。但由于新教材“解決問題”等教材編排的特殊性,大多數學生對如何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和分析問題上存在欠缺。但在解決簡單問題上,學生初步形成數學意識,能發現生活中簡單的數學問題,并進行分析和解決,具有初步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一年多的學習,他們的學習習慣初步形成。因此,本學期重點要抓學習習慣的鞏固,繼續培養學生“傾聽”、“合作”、“交流”等能力和習慣,養成認真做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其次,要使學生在獲得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建立學習數學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數據收集整理,表內除法(一),圖形的運動,表內除法(二),混合運算,有余數的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克和千克,簡單的推理,用數學解決問題和數學實踐活動小小設計師等。
三、教學目標
1、了解統計的意義,學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會讀、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能夠比較熟練地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使學生初步認識乘、除法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使學生學會辨認軸對稱圖形;結合實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
4、讓學生在熟練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基礎上,綜合應用表內乘除法的計算技能解訣一些簡單和稍復雜的涉及乘、除運算的實際問題。
5、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二級運算的混合式題的運算順序,學會計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帶有小括號的兩步式題。
6、使學生經歷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現象抽象為有余數除法的過程,初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認識余數。掌握除數是一位數,商也是一位數的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知道余數要比除數小。
7、結合生活實際,體會生活中有大數,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經歷數數的過程,能認識萬以內的數,結合實際物體知道這些數的組成與分解。
8、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滲透數學模型思想。
9、通過一系列的猜測、比較、推理等活動,使學生感受簡單推理的過程,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與組合數。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2、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除法。
2、萬以內數的認識。
3、用數學解決問題。
難點:培養生學會獨立審題的能力;學會解決各種應用題。
五、教學措施
1、科學安排解決問題的教學,重視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應用意識。
2、萬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教學重視發展學生的數感。
3、改進表內除法教學的編排,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加強教學過程的探索性。
4、提供關于空間與圖形的豐富素材,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5、提供豐富的、現實的、具有探索性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逐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二年級下冊數學科教研組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組成員將本著“努力工作,愉快工作,享受工作”的工作態度,認真學習貫徹學校工作要點,以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導,加強本組的教研實效,精誠合作,齊心協力,互相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熱愛、關心和幫助每一位學生,挖掘其潛能,讓每一位學生在數學方面有進一步的發展與提高。
二、工作目標:
1、加強教研組的合作精神,增強教研組的凝聚力。讓本組教師成為一支思想素質、業務素質過硬,能適應新課標要求的數學教師隊伍。
2、嚴把教學質量,以課題促進研究,以評價提高質量,使學生在成績、能力以及為人處世等方面都有較大的提高。
3、加強每個單元的考核,扎扎實實地落實到每一個學生身上,為學生的發展負責。
4、開展教研組業務學習活動,在全組形成教研之風、互幫互學之風,共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三、具體工作措施
圍繞本學期學校教研工作重點:“探索有效課堂教學,全面提高學科教學質量”開展教研組工作,認真抓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和學科教學質量的提高。組內每位教師都要牢固樹立教學的規范意識,踏踏實實做好日常的教學工作。并以提高課堂效率為目的、以自主教育為模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目標,搞好本組教育教學工作。提倡教師上完每一節課,及時對所上的課進行教后分析和反思。
四、具體工作安排:
2月、3月份:
1、學習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討論和擬訂本組教研工作計劃。
2、認真分析教材,學習課標,制定教學計劃和進度。
3、確定組內研究課內容和形式。
4月份:
1、組織本年級教師參加校聽課活動。
2、學習教育教學理論。
3、做好聽課和評課工作。
4、學習學科相關理論或課改實施中的熱點問題等文章。
5月份:
1、作業自查。
2、期中考試復習方案。
3、做好聽課和評課工作。
4、綜合實踐成果展。
6月份:
1、集體備課第八、九單元。
2、制定期末復習計劃。
3、對本學期的工作進行全面地回顧和總結,寫好教研組工作總結。
7月份:
1、學習心得交流。
2、教學工作檢查。
3、期末檢測,質量分析。
4、收集案例,反思,課題工作總結。
5、教學總結,教研組工作總結。文章來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11
教學目標
1.探索并初步掌握三位數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探索三位數減法的驗算方法,逐漸養成驗算的良好習慣。
3.能結合具體情境提出問題,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積極思考的良好習慣,使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探索并掌握三位數減法(退位減法)的豎式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探索并掌握三位數減法(退位減法)的豎式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投影、課件
教學板塊 教與學預設
(師生活動) 教學重構
(修改意見)
前置性作業
課前三分鐘
最早的圖書館——亞述巴尼拔圖書館
根據考古學家的發掘成果,我們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圖書館也在美索不達米亞。而聞名于世的是亞述巴尼拔圖書館。這是現今已發掘的古文明遺址中,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書籍最齊全的圖書館。在時間上要比埃及著名的亞歷山大圖書館早400年,而且由于泥版圖書的特殊性,沒有像亞歷山大圖書館一樣毀于戰火,大部分都保存了下來。
我國的圖書館歷史悠久。只是起初并不稱做“圖書館”,而是稱為“府”、“閣”、“觀”、“臺”、“殿”、“院”、“堂”、“齋”、“樓”罷了。如西周的盟府、兩漢的石渠閣、東觀和蘭臺、隋朝的觀文殿、宋朝的崇文院、明代的澹生堂、清朝的四庫全書七閣等等。“圖書館”是一個外來語,于19世紀末從日本傳到我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小小圖書館”主題圖。讓學生仔細觀察,說說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根據這些信息,能提出哪些關于減法的數學問題?怎樣列式?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239-118 118-57 239-57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問題一:故事書比連環畫多多少本?
① 根據算式“239-118”,估計得數。(說出自己是如何估計的)
“120本”是估計的結果,準確的得數是多少?你能算出來嗎?請大家試一試。
② 先獨立探索計算方法。
③ 小組匯報個性算法。
△撥珠計算法。
△湊整十法。
239-118=239-119+1=120+1=121
239-118=239-120+2=119+2=121
△分解數法。
239-118=(200-100)+(39-18)= 100+21= 121
④豎式算法。
239
- 118
121
讓學生講一講自己的算理。
(重點強調:十位不夠減,從百位退1,在十位上加“10”再減。百位上退掉的“1”,要在被減數的上方用小圓點標示出來。)
問題二:科技書比連環畫少多少本?
問題三:故事書比科技書多多少本?
選一題在練習本上完成。
①根據算式“118-57,239-57”,說一說如何估計出得數。
②“豎式”算法展示,:(重點強調:十位上1減8不夠減怎么辦?)
三、鞏固深化
四、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小小圖書館
----三位數筆算減法
故事書比連環畫多多少本?
239-118=121(本)
答:故事書比連環畫多121本。
教后隨記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12
一、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上學期期末考試中與別的班級有一定的差距,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后,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已基本上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一定的興趣,特別是動手操作的學習內容興趣更高。但是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問題時,學生思維就打不開。因此本期應該關注引導學生體驗的思維的樂趣及成功獲得的樂趣,從而進一步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冊課本共分為8個教學單元,具體分析如下:
第一單元:萬以內數的認識 這是在學生在一年級(上)“20以內數的認識”、一年級(下)“100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安排了數數、寫讀、讀數、數的大小比較、較大數的估計等內容,目的在于為學生整體建構科學的數的概念,更好地認識萬以內的數。這是本冊書的重點,讀寫數中涉及“0”的讀寫是學生學習的難點,要特別注意。
第二單元:認識圖形 這是在一年級(下)初步感知和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基礎上進行的,通過實際操作、觀察、體驗,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平形四邊形,并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圓拼組圖形。
第三單元:三位數的加減法 這是以20以內數,100以內數的加減法為基礎的,主要有整十、整百數的加減(口算)、加減法的估算,三位數的加減法及“探索規律、解決問題”等內容。這也是本冊書的重點,加減計算中的連續進位和連續退位,變化多、學生計算正確性差,探索規律和解決問題思考性強,這些是學生學習中的難點,要特別注意。
第四單元:千米 毫米 這是在上學期認識了米、厘米,分米的基礎上,認識長度單位千米、介紹毫米的。對毫米學習的要求要低一點,《標準》表述的是“認識千米,知道毫米”。
第五單元:有余數的除法 上學期學生學習了表內除法(用口訣求商),三年級(上)將要學習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用豎式求商。而有余數的除法,正是溝通和連接這兩部分知識,內容有除法豎式和認識、理解有余數的除法。
第六單元:時 分 秒 這是在一年級(下)“認識鐘表”的基礎上,讓學生在活動中建立“時、分、秒”的實際概念,并結合“時、分、秒”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第七單元:統計 學生在一年級(下)經歷、體驗數據最簡單最直觀的分類,本單元內容有數據的分類整理,初步接觸最簡單的統計表、統計圖(僅限于一個方格表示一個數量)。
第八單元:總復習這是對本冊課本所學知識的鞏固,進一步鞏固與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了解。
三、目的要求
1、認萬以內的數,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會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
2、能用符號和詞語來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能結合具體情境感受較大數的意義,能估計
3、正確計算三位數的加減法,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
4、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認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能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或圓拼圖。
5、體會千米的含義,知道毫米,會進行簡單的換算,會恰當地選擇長度單位,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
6、認識有余數的除法,理解“余數必須小于除數”,會寫除法豎式,能解決簡單的有余數的實際問題。
7、認識鐘表,能在活動中體會時、分、秒的長短,能結合具體情境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8、經歷整理數據的過程,學習最簡單的整理方法,認識最簡單的統計圖形。
四、教學重難點
在本冊課本中,萬以內數的認識和三位數加減法是本冊教科書的重點。萬以數的認識中關于中間或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和寫法是難點;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理解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聯系與區別是認識圖形的重難點;三位數加減法中重點是讓學生掌握三位數的筆算加減法和估算,難點是筆算時的進位和退位問題以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認識千米、毫米中進行簡單的換算是學生學習時的難點;有余數的除法中重點理解掌握筆算及余數比除數小,難點是筆算時的試商方法和算理及有余數除法應用題單位名稱的寫法;能進行簡單時分秒的換算及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是第六單元的重難點;在統計中,數據的調查、收集和整理是學習的難點。
五、具體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引導學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經驗來主動構建知識。
5、開展課前3分鐘口算,增強學生的可算能力,從而提高計算能力。
6、加強估算與解決問題的教學,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六、教學用具
本學期主要用到的教學用具:計數器、一些長方形、正方形圖片、實物及自制的可以拉動的長方形、米尺、時鐘及口算卡片
七、教學課時和進度安排
一、第一 大周:萬以內數的認識 10課時
二、第二大周:識圖形 5課時
三、第二、三大周:三位數的加減法 20課時
四、第四大周:千米 毫米 5課時
五、第四、五大周:期中復習及期中考試
六、第六大周:有余數的除法 3課時
時 分 秒 5課時
七、第七大周:統計 5課時
總復習 5課時
八、第八大周:期末復習及期末考試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13
一、教材分析
本冊包括以下資料:
1、有余數的除法
2、時、分、秒
3、認識方向、測定方向
4、認識萬以內的數
5、分米和毫米
6、兩、三位時的加法和減法7、角的初步認識
8、數據的收集和整理 、了解你的好朋友
9、期末復習。
二、班級情景分析
本班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較好,上課認真聽講、進取動腦,能認真完成作業,對于他們來說,學習是一件簡便愉快的事情。也有一些學生上課紀律欠缺,他們上課不愿意動腦,不舉手發言,作業質量也不盡如人意,成為班級中的后進生,對于這些學生,改正他們的學習習慣是關鍵。
對于上學期的知識掌握尚可,同時也存在著個別人計算可是關、走進生活題說理不清、變化題不懂思考方法等問題。經過本冊知識的學習,鍛煉他們的思維、口頭敘述的本事、動手操作的本事是一個重要的時刻。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方面
1、經過把一些物體進行平均分的操作活動,體會余數產生的過程,初步理解余數的含義;探索并掌握有余數除法的求商方法,明白余數必須比除數小,會用豎式計算除數和商都是一位數的有余數除法的式題,會用有余數除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經過對鐘面的觀察,認識時光的單位:時、分、秒,明白1時=60分,1分=60秒,并能說出鐘面上所顯示的時刻,初步建立時光觀念,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3、經過學具操作,認識1000以內的數,明白千以內的數位順序,明白千以內數的計數單位以及相鄰單位間的進率;會讀、寫千以內的數,會比較千以內數的大小;能根據數的意義口算整百數加整百數(和在1000以內)以及相應的減法,整百數加整十數以及相應的減法。
4、經過自主探索,掌握三位數加、減三位數的筆算方法,會用豎式計算和在1000以內的加法以及相應的減法式題,會口算整十數加整十數(和超過100)以及相應的減法,會估算一些三位數加、減三位數的式題,會對加、減法的計算進行驗算。
5、在現實情境中,進一步理解數量之間的相差關系,能應用加、減法正確解答“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是多少”的簡單實際問題。
6、聯系乘法含義,理解“倍”的概念,會解答“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以及“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簡單實際問題。
7、在現實情境中,初步掌握分析數量關系的方法,能運用乘法和加(減)法正確解答一些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8、聯系生活經驗,在觀察和操作活動中認識分米和毫米,明白分米、毫米與米、厘米之間的關系,會進行一些長度單位之間的簡單換算,會選擇適宜的長度單位測量并描述物體的長度。
9、聯系對東、南、西、北的已有認識,進一步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能運用學過的方位詞合理描述現實情境或簡單平面圖上物體之間的位置關系;能看懂簡單的路線圖,并能根據要求描述簡單的行走路線。
10、聯系一些典型物體的面,初步認識角和直角,明白角有頂點和邊,明白角是有大小的,會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會在方格紙上畫出角。
11、會對同一組數據按照不一樣的標準分類。明白填表格和描方塊都是呈現統計結果的方法,會利用統計結果進行簡單的確定、聯想和預測。
(二)、情感與態度方面。
1、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的意義與作用。在教師的組織下,能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積累對數學的興趣和求知欲。
2、初步具有認真思考的習慣,在教師、同學的鼓勵幫忙下,努力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掌握有余數除法的基本求商方法。
2、掌握三位數減三位數的計算及驗算方法,發展估算的策略。
3、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逐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難點:
1、理解和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
2、能認、讀、寫千以內的數,會比較千以內數的大小,會口算整百數加、減整百數,整百數加整十數及相應的減法,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3、比較角的大小
五、教學措施
1、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吃透教材,學習資料,更好地發揮教材的作用。
2、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兒歌形式教學乘法口訣,從編兒歌再編口訣,降低口訣的難度。
3、在課堂中適當穿插一些數學日記,經過尋找其中的數學知識,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以致用的意識。
4、尊重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師的指導下,爭取做到自我能學懂的知識,讓他們自我學,把課堂中更多的時光留給學生探索、交流和練習,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本事。
5、在具體教學時,要注意教學的開放性,引導學生暴露思維過程,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充分利用思考題,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本事,激發學生動腦筋鉆研問題的興趣,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在開發智力上有促進作用。
六、課時安排共計62課時,各單元課時安排如下:
1、余數的除法—————————————————5課時
2、時、分、秒—————————————————— ——8課時
3、認識方向——————————————————2課時
4、測定方向———————————————————1課時
5、認識萬以內的數————————————————7課時
6、分米和毫米——————————————————3課時
7、兩、三位數的加法和減法————————12課時
8、角的初步認識——————————————————2課時
9、數據的收集和整理(一)————————11課時
10、了解你的好朋友——————————————————— 1課時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14
本學期我教二年級兩個班的數學,在經過了一年半的數學學習后,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于參加到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的成績都不錯,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他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在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的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狀況。因此對這些同學,我應該更多關注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并逐步讓同學在思維中成功體驗所獲得的樂趣。
一、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
本冊教學內容有:
第一單元有余數的除法;第二單元萬以內數的認識;第三單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認識;第四單元萬以內數的加減法(一);第五單元萬以內數的加減法(二);第六單元圖形與拼組;第七單元混合運算;第八單元時、分、秒的認識;第九單元統計;第十單元總復習。
(一)數與代數
1、有余數的除法:
⑴有余數除法的認識。
⑵有余數除法的筆算。
2、萬以內數的認識:
⑴千以內數的認識。
⑵萬以內數的認識。
⑶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近似數。
⑷估算。
⑸整百、整千數的加減法,幾千幾百加減幾百。
3、萬以內數的加減法(一):
⑴百以內數的加減法口算。
⑵簡單的萬以內數的加減法的筆算、估算。
⑶稍復雜的萬以內數的加減法的筆算。
⑷萬以內數的加減法的驗算。
4、萬以內加減法(二):
⑴較復雜的萬以內數的加減法的筆算。
⑵估算。
⑶應用萬以內數的加減法解決問題。
⑷回顧整理。
5、混合運算:
⑴兩步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
⑵帶小括號的兩步加減混合運算。
⑶應用加減運算解決問題。
6、時、分、秒的認識:認識時、分、秒。
(二)、空間與圖形
1、千米、分米、毫米的認識:
⑴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分米、毫米。
⑵長度單位的進率和簡單的換算。
2、對稱:認識對稱現象。
3、圖形與拼組:
⑴平面圖形的認識:
①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②五邊形、六邊形的初步認識。
⑵圖形的拼組。
(三)統計與概率
統計:分段統計。
(四)實踐與綜合應用
1、奇妙的動物世界:加深對長度單位的認識。
2、戶外活動:加深對統計過程的體驗,鞏固分段統計的方法。
(五)回顧與整理:回顧整理全冊內容。
本學期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數與代數:
①結合具體情境,理解萬以內數的意義,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能說出各數的名稱,識別各數位上數字的意義。
②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理解運算的意義,會口算表內有余數除法、百以內加減法、能計算三位數的加減法及兩步的加減法混合運算。結合現實素材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
③能正確辨認鐘面上指示的時刻,認識時、分、秒,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并進行簡單的換算。
2、空間與圖形:
①通過觀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認識五邊形、六邊形。
②結合生活實際,體會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當地選擇長度單位,并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會估測、測量一些物體的長度。
③結合實例,感知對稱現象。
3、統計與概率:
①能用合適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
②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掌握分段統計的方法。
4、實踐與綜合運用:
①加深對萬以內數的認識及長度單位的認識。
②加深對統計意義的理解,鞏固分段統計的方法。
(二)數學思考
1、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2、經歷從生活情境中認識較大數的過程,能用萬以內數描述具體的事物,發展初步的觀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感。
3、經歷探索三位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識。在進行估算的過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識。
4、在解決簡單的混合運算問題中,體會分析問題的基本思想方法,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
5、在對長方形及正方形特征的探索過程中,提高同學的觀察、操作能力,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6、經歷對數據的搜集、整理、分析過程,體會統計的工具性,培養初步的統計意識和能力。
(三)解決問題
1、能用加減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能用加減混合運算的知識解決兩步計算的簡單的實際問題。
3、能用統計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有關問題。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初步學會與同伴合作。
(四)情感與態度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有好奇和興趣,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2、了解可以用數和形來描述某些生活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學習數學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一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發現錯誤并及時改正,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本冊教材重點內容分析:
結合教學內容的類別分析,我認為“數與代數”中的認識萬以內數及這些數的大小比較;有余數除法、萬以內數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樣性是重點教學內容。在“空間與圖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認識及換算,認識對稱現象,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重點教學內容。在“統計與概率”中分段統計是重點教學內容。
本冊教學難點分析:
在教學“數與代數”教學內容中,關鍵是給同學創設良好的生活情境,使他們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體會出“萬以內數的意義及在生活中的應用廣泛性和有余數除法及萬以內數的加減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必要性”,在這個基礎上,同學才會較好地理解算理和計算方法,所以說在該類知識中,教學的難點是同學會結合具體情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即計算方法和算理的掌握。在教學“空間與圖形”這部分內容時,認識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間觀念和單位之間的換算是教學的難點。同學認識生活中的對稱現象是教學上一個難點部分。在時、分、秒之間的換算是教學上的一大難點知識。在“統計與概率”部分中,分段統計的表現形式和方法是教學的難點。
三、教學的具體措施
1、加強同學的口算能力。采取課前速算、聽算、對手互考等形式。
2、根據同學的年齡特點,設計形式多樣的練習和游戲。
3、充分利用學具,讓同學充分理解所學的內容,培養同學的動手操作能力。
4、聯系同學生活實際,理解所學內容。例如:萬以內數認識。讓同學收集超市的一些宣傳單上一些物品的價格來加深對三、四位數的認識,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的道理。
5、增加實踐活動,培養同學應用數學的意識。
6、結合本冊的數學知識,加強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四、突破本冊教材重難點的可行性教學策略
(一)將“數與代數”的知識摞列到一個知識板塊去教學。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去教學。
(二)在“空間與圖形”時,可以借助實物培養同學的空間想象力,在探索過程中,提高同學的觀察、操作能力,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三)在“統計與概率”中,可以以同學周圍的數據作為統計的資料,以事情發展的順序來引導同學分段統計,并逐步學會統計的方法。
五、建議
我建議首先以新的課標為依據,站在為同學終身發展的高度來思考自己的教學工作。我們的教學不只是教會同學知識的,更重要的是引領同學如何愉快地度過自己幸福的童年,并掌握了基本的數學知識和較強的各項能力。在具體的教學各個環節中,創設同學生活中熟悉的情境,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培養同學的問題意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我想無論再難的知識,大家只要有了超前的理念,教學工作都能干的很出色。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15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43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22人。孩子在經過一年半的學習生活后,已養成了較好的學習習慣,大部分同學數學基礎較好,對數學有著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認真,對他們繼續學習數學是個有利條件。上學期,有兩個同學成績不及格,這和他們不良習慣和智力有關,要幫助他們改正缺點,養成良好習慣。總之,要使所有的同學喜歡學數學,使他們在原有的水平上都得到不同的發展,都樹立起學習數學的信心。
二、教學內容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解決問題、表內除法(一)、圖形與變化、表內除(二)、萬以內數的認識、克和千克的認識、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統計、找規律、總復習等。本冊的教學重點是: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以及用數學解決問題。本冊的教學難點是:量的計量方面;給學生初步建立質量觀念,使學生初步認識克和千克;圖形圖形和變換。
這冊教材的計算教學內容是萬以內的加、減法筆算和表內除法。這兩部分內容都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重要基礎。因此,表內除法同20以內的加、減法一樣,是小學數學的重要基礎知識,是小學生需要掌握的除法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解決問題時經常用到的數學知識與技能。因此,在這兩部分計算教學中,教材安排了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的教學,使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這不僅有助于學生了解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也有助于培養學生應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量的計量方面,本冊教材出現克和千克的認識,讓學生通過各種自主探索的學習活動,理解使用統一的重量單位。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觀念。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圖形和變化等教學內容,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平移、旋轉現象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安排的是簡單的數據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認識以一當五的條形統計圖,讓學生經歷用統計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數學廣角”介紹了簡單的組合思想和邏輯推理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2、 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系;能夠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
3、會辨認銳角、鈍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會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平移。
4、認識計數單位“百”和“千”,知道相信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掌握萬以內的數位順序,會讀、寫以內的數;知道萬以內數的組成,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理解并認識萬以內的近似數。
5、 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6、會口算百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會進行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計算,并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
7、了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5個單位)和簡單的復式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能進行簡單的分析。
8、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有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措施
1、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吃透教材,學習資料,更好地發揮教材的作用。
2、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兒歌形式教學乘法口訣,從編兒歌再編口訣,降低口訣的難度。
3、在課堂中適當穿插一些數學日記,通過尋找其中的數學知識,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以致用的意識。
4、尊重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師的指導下,爭取做到自己能學懂的知識,讓他們自己學,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探索、交流和練習,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5、在具體教學時,要注意教學的開放性,引導學生暴露思維過程,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充分利用思考題,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激發學生動腦筋鉆研問題的興趣,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在開發智力上有促進作用。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數學下冊教學計劃12-12
數學下冊教學計劃01-11
數學下冊教學計劃06-25
數學下冊教學計劃12-12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06-13
小學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數學教學計劃12-25
小學數學下冊教學計劃03-24
小學數學下冊教學計劃06-21
初中數學下冊教學計劃03-27
下冊數學教學計劃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