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
一、談話引入
師:“今天我們的學習內容是《解決問題的策略》,同學們知道這里的“策略”是什么意思嗎?
生1:“就是辦法。”
生2:“列表。”
師:“這里的策略可以簡單理解為解決問題時用到的一些方法、手段。”
“上星期我們學校舉行了一場運動會,很多同學都踴躍報了名(展示以文字方式記錄的報名情況),你知道老師是用什么方法整理這些信息,讓人很容易看出各個項目都有誰參加了?”
生:“可以列表整理。”
(根據學生回答展示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后的結果)。
師:“現在看起來怎么樣?”
生:“更加清楚,更有條理。“
師:“列表的好處是方便我們對一些信息進行歸類整理。今天我們來看看列表對解決實際問題有什么幫助。”
二、新授
1、出示場景圖
師:“這一天,幾位小朋友來到文具店,他們要買一種筆記本(呈現教學情景:小明:我買3本筆記本用了18元;小華:我買了5本;白菜老師:小華用了多少元?小軍用42元能賣多少本?)”
師:“你看到哪些數學信息?”
生:“我知道小明我買3本筆記本用了18元;小華買了5本不知道用了多少錢;小軍用42元求能賣多少本?”師:“怎樣摘錄這些信息?”(學生說,老師用文字簡要摘錄數學信息:小明:3本18元;小華:5本?元;小軍:42元?本)
師:“用什么方法來整理,使這些信息更有條理?(確定用列表整理)”
生:“可以列表。”
師:“同桌商量這個表可以怎樣列。”
學生自己列表整理信息。
2、展示整理的結果,探討怎樣列表更合理。
“在巡視的過程中發現有同學是這樣整理的:
小明3本18元
小華5本?元
小軍42元?本
師:“這個表格能把題目的信息反映出來嗎?”
生:“可以把題目的信息反映出來。”
師:“大家對這個表格有什么意見?”
生1:“把小軍那一欄的‘42元和’‘?本’的位置交換;”
生2:“在第二列中加一條豎線把整個表格分為三列。”師:“列表格要注意分類和對應。”
3、比較。
師:“認真閱讀整理好的表格,表格和文字敘述相比,你覺得用表格整理怎樣?”
生:“表格整理更家簡潔清楚。”
師:“要解決小華用了多少元?和小軍買了多少本?可以怎樣想,跟同學說說。”
生1:“‘小明的3本18元’求出每本多少元,再用6乘5等于30元。”
生2:“‘要求5本多少元?’和‘42元能買多少本?’,必須先求出一本筆記本的價錢。”
師:“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從條件出發:根據‘小明的3本18元’求出每本多少元,再利用這個結果解答后面的問題;或者從問題入手:‘要求5本多少元?’和‘42元能買多少本?’,必須先求出一本筆記本的價錢。)師:“同學們都認為要解決這兩個問題,必須先求出一本筆記本的價錢,現在你知道為什么要在表格里列
上小明的信息嗎?作用是什么?”
生:“根據‘小明的3本18元’求出一本的價錢,才能求后面的問題。”
5、學生列式解答這兩個問題,然后集體評價。
6、提取表格中的數量關系
師:“我們題目的數量關系提取出來用箭頭表示它們的對應關系:
3本→18元
5本→ ( )元
( )本→42元
填一填,讀一讀,你發現了什么?”
生:“我發現左邊是3、5、7,一個比一個多2本;右邊是18、30、42,一個比一個多12元。”師:“為什么右邊會一個比一個多12元?”
生:“左邊每一次多2個6元,所以右邊每次多12元。”
生:“本數越多,對應的總價越多。”
生:??
7、小結:
師:“回顧整個解題的過程,說說利用列表的方法解決問題有什么好處?”生1:“有利于我們更好地整理信息。”
生2:“幫助我們理解數量之間的關系,理清解題思路。”
生3:“有利于我們檢查。”
三、練習。
1、展示想想做做1的情景:(6本字典高168毫米。15本這樣的字典摞在一起高多少毫米?這一摞的'高度是504毫米,有多少本字典?)師:“看到哪些數學信息?”
“請你列表整理這些信息,并列式解答。”
(展示用表格整理信息的結果和解答的算式,請幾個學生講講自己的思考過程。肯定學生能正確列表和解答。)
2、這一天,老師來到了體育用品店,(出示想想做做2的情景:足球每個56元,籃球每個48元。老師:我帶的錢正好可以買6個足球或8個排球。一個排球多少錢?都買籃球可以買多少個?)
師:“看到什么數學信息?”“這里的信息真多,怎么辦?”
生:“可以用表格進行整理。”
師:“先列表整理。”
(展示整理結果,并結合表格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師:“‘我帶的錢正好可以買6個足球或8個排球。’是什么意思?”
生:“老師帶的錢剛好能買6個足球,也剛好能買8個排球。”
師:“結合表格,哪些條件可以求老師帶了多少錢?”
生:“每個足球56元,買6個。”
師:“要求‘一個排球多少錢?’可以怎樣想?跟同學說說你的想法。”
師:“‘可以買多少個籃球?’又可以怎樣想?”
列式解答,集體評價。
四、總結全課
師:“本節課學習了什么內容?解題的一般思路是怎樣的?”
板書:
解決問題的策略(列表)
小明3本18元
小華5本?元
小軍?本42元
先求一本?元3本→18元
18÷3=6(元) 1 8÷3×5=30(元)5本→( 30)元
6×5=30(元) 42÷(18÷3)=7(元)5本→( 30)元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2
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方法。
【教學重點】
根據數字特點及實際需要靈活選擇估算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準備學習
課件出示例3情境圖,并注明“桃園里有桃樹64棵,平均每棵收桃48千克。”
教師:同學們,今天讓我們繼續走進豐收的果園。你能估算一下這個桃園大約能收桃多少千克嗎?怎樣列式?
學生:64×48。(課件顯示算式)
教師:怎樣估算?
學生:把64看作60,把48看作50,因為60×50=3000,所以桃園大約能收桃3000千克。(課件同步顯示估算方法及結果)
課件出示:桃園里有桃樹64棵變為647棵。
教師:估算一下桃園大約能收桃多少千克,又怎樣列式?
學生:647×48。(課件顯示算式)
教師:現在又該怎樣估算呢?這節課我們繼續研究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板書課題: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探究例3
(1)討論交流
教師:請大家討論一下,你準備如何對647×48進行估算?在練習本上試一試。
學生討論,教師巡視發現不同做法,并確定好發言順序。學生完成后指名匯報。
學生1:可以把647看作600,48看作50,約等于30000千克。
學生2:可以把647看作650,48看作50,約等于32500千克。
(學生匯報時,課件同步顯示估算方法及答案)
(2)總結方法
教師:這種估算方法和前面學習的估算方法有相同的地方嗎?
引導學生說出這些估算都是把不是整十、整百數看作接近這個數的整十、整百數來算。(課件顯示)同時教師強調寫結果時要用“≈”,表示這是一個近似值。
(3)比較算法
教師: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來估算,在這些估算方法中,你更喜歡哪種估算方法呢?為什么?
小組交流,展開討論,反饋交流情況。鼓勵學生有不同的見解。
學生1:第一種,因為這樣算很簡便。
學生2:第一種,因為把第一個數看小,把第二個數看大,更接近準確答案。
……
2.探究議一議
教師:下面我們再來探討一個問題,怎樣估算45×496?
引導學生提出多種估算方法:把45年作50或40,把496看作500。(學生匯報后,教師小結并用課件展示這兩種估算方法)
教師:估算出結果,看相差多少?
學生估算出結果分別是25000和20000,相差5000。(課件顯示結果)
教師:怎樣會差異那么大呢?
引導學生得出:由于45看成40和50都相差5,把45看成40來算少算了5個500,就是2500;把45看成50來算多算了5個500,就是2500,所以兩種結果相差5000。
教師:我們在進行估算時,有時要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進行估算。比如下面這個題目,你認為采用哪種估算方法更適合呢?為什么?
課件出示:動物園每張門票45元,496個小朋友去參觀,大約需要準備多少錢呢?
引導學生討論出用第一種估算方法好(課件顯示),因為第一種方法把兩個因數都看大了一點,這樣估算出來的結果肯定大于45×496的積,還有多余的一點錢,以備他用。
教師:我們在進行估算時,可以靈活地選擇估算方法。但在實際生活中,要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進行估算。(課件顯示)
三、練習提高,加深理解
指導學生完成76頁課堂活動1、2題。(課件依次出示題目及答案)
四、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五、布置作業
練習十四5-10題。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數畫角,并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角的有關知識。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3、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教學重點:會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數畫角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用具:量角器、活動角、尺或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出示各種各樣的角,說出各是哪一種角。
2、我們已經認識角,會用量角器量角,會進行角的分類,怎樣畫角呢?今天我們來學習畫角。
板書課題:畫角
二、探究新知
1、教學角的畫法
問:量角的工具是什么?
說明要畫一個指定度數的`角,也要用量角器來畫。
出示例題:畫一個65的角
(1)請同學自學角的畫法,書P42
(2)試一試
讓學生拿出量角器、鉛筆、練習本,按書上的步驟一步一步地畫一畫。
請學生說說你是怎么畫的?學生一邊說,教師在黑板上示范,最后教師講解說明。
2、做一做(P42、2)分別畫出75、105的角。讓一名較好的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在練習本上畫。教師巡視,注意畫的步驟。
三、鞏固練習
1、P43、2選擇合適的方法畫出下列各角,并說說它們分別是哪一種角。
10 45 60 90 105 120
2、P44、6用一副三角尺,分別畫出15、75、150 165的角。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說一說。
五、課后作業:
P44、7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4
【教學內容】:教材第13頁例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準確數、近似數的含義,知道它們與日常生活的聯系。
2.學會用“四舍五入”法把一個億以內數的萬位后面的尾數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數。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的方法。
難點:省略尾數時怎樣進行“舍”和“入”。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我們班有48名同學,有多少人去過萬里長城?你們對萬里長城有哪些了解?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出示:
長城距今大約有2500年的歷史,長城大約有1萬里長。我們班有48名同學,去過長城的有13人。
2.觀察上面的數據,你發現了什么?
(有的數據前面加了“大約”,說明不是準確的數據;有的是準確的數據)
這是為什么呢?這節課我們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自主探究
1.教學運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
(1)理解“四舍五入”法。
A.投影出示:光明小學有1105名學生,紅華小學有1920名學生。
教師:如果以“千”作單位,你認為光明小學和紅華小學各大約有幾千名學生?為什么?(光明小學大約有1千名學生,紅華小學大約有2千名學生。因為1105接近于1千,1920接近于2千)
B.教師:求一個數的近似數,可以根據要求舍去這個數某一位后面的尾數。如果尾數的最高位小于5(如4,3,2,1,0),就直接把尾數舍去,改成0;如果尾數的最高位大于或等于5(如5,6,7,8,9),舍去尾數改寫成0后,還要向它的前一位進1。
例如:1105≈1000
↑
尾數的最高位小于5,把尾數舍去,改寫成0。
1920≈20xx
↑
尾數的最高位大于5,把尾數舍去改寫成0,向前一位進1。
(2)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數,求近似數。
3250 4608 7432 6501 3849
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議一議,相互交流,再指名匯報,并說明求近似數的過程。
教師:這種求近似數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
(板書:“四舍五入”法)
2.教學例7。
教師:如果省略萬位后面的尾數求近似數,又該怎樣求呢?
(1)投影出示例7。
先指名讀出地球和太陽的直徑各是多少,再引導學生理解“大約是多少萬千米”的意思,就是省略萬位后面的尾數求近似數。
讓學生獨立做一做,再在小組中相互交流。
指名匯報求近似數的過程,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板書:
12756≈10000=1萬1389000≈1390000=139萬
(2)教師指出:第一步是求近似數,改變了數的大小,使用的是約等號,而第二步是改寫成用“萬”作單位,大小沒有變,因此用等號。
3.教材第13頁“做一做”。
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議一議題目中不同的`要求,應怎樣求近似數,再共同練一練,然后組織匯報,集體訂正。
4.討論:怎樣求億以內數的近似數呢?
引導學生歸納出求近似數的方法和步驟:先找到要省略的尾數,再找到尾數的最高位,用“四舍五入”法決定是舍去還是向前一位進1。
三、實踐應用
1.教材“練習二”第2題。
組織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再在小組中議一議。
2.教材“練習二”第3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并在小組中相互交流檢查。
3.教材“練習二”第4題。
組織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活動,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從課堂上學習的反應來看,大家對這部分知識理解是比較輕松的。在教學中,教師始終將學生當學習的主人,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使學生通過親自實踐,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5
第5單元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第6課時 四邊形之間的關系
【教學內容】:教材第66頁例4。
【教學目標】:
鞏固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探討學過的幾種四邊形之間的關系,并會用集合圖表示。
【重點難點】:
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我們認識了哪些四邊形?
2.這些圖形各有什么特點?
指名回答后,繼續提問。
3.長方形和正方形可以看成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嗎?這些圖形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呢?這就是我們要探討的問題。
(板書課題:四邊形之間的關系)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4。
根據學生前面的回答,出示幾個不同的四邊形。
2.探討圖形之間的關系。
師:同學們,每一個圖形都有自己的特點,請你仔細觀察一下,這幾個圖形之間又有什么聯系呢?
學生回答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共同之處。
教師演示:一個平行四邊形框,手拿它的兩個對角拉動它,邊拉邊問是什么圖形,繼續拉到四個角變為直角的位置。問學生:現在是什么形狀?
師:有同學說是長方形,有同學說是平行四邊形,那我們一起來看:平行四邊形兩組對邊分別互相平行,現在這個圖形的兩組對邊分別互相平行嗎?
師:它符合平行四邊形的特點,它就是平行四邊形,只不過它比起剛才的平行四邊形特殊了一點,你知道它特殊在哪兒嗎?
學生回答出角的特點,四個角都是直角。
師:這種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叫做長方形,現在你知道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關系嗎?
長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用同樣的方法讓學生發現正方形和長方形之間的關系)
師:同學們通過觀察、思考,理解了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之間的關系,我們能不能用一種形式清楚地表示出來呢?請大家想一想。
學生用各種形式表示:語言敘述、畫圖表示……
師:大家一起來看(點擊課件),我們就可以把四邊形看成是一個大家庭,但其中不僅僅包括這四種圖形,還有任意四邊形。教師用集合圖的形式表示這些圖形之間的相互關系,你有什么問題嗎?用語言敘述他們之間的關系。
課件出示:
3.鞏固練習:
教材“練習十一”第8題。
判斷,并說明理由。學生獨立練習,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三、實踐應用
1.教材“練習十一”第9題。
學生動手擺一擺,小組內互相說一說,重疊的部分是什么圖形?有沒有不同的意見?
多擺幾次,驗證一下。
2.教材“練習十一”第10題。
先說說各是什么圖形,再量出各圖形中每個角的度數,并填表,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動手測量,小組內合作完成,檢查交流測量結果,再議一議:發現了什么?再任意畫一個四邊形試一試,結論相同嗎?
小組代表匯報、展示。
四邊形四個角的度數和是360°。
3.教材“練習十一”第14?*題。
圖中有哪些我們學過的圖形?每種圖形有幾個?看誰最細心,數得又準又快。
小組合作交流,再數數看。
4.教材“練習十一”第11、12、13題。
小組內合作交流,說一說自己的想法,組內互相檢查學習。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6
第9單元總復習
第2課時公頃和平方千米
【教學內容】:教材第115頁練習二十一第17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公頃和平方千米的概念。
2.通過復習使學生能比較形象地感受1公頃和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
【重點難點】;
重、難點:平方米、公頃和平方千米之間的簡單換算。
【教學過程】:
一、回顧整理
1.公頃的認識。
邊長100米的正方形的土地面積是1公頃。(我們學校的占地面積大約1公頃)
1公頃=10000平方米10000平方米=1公頃
新學的公頃與平方米之間的進率是10000,與以前學過的三個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有什么不同?
(以前學習的三個面積單位每相鄰兩個的進率是100)
2.平方千米的認識。
邊長是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是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公頃=1000000平方米
平方千米是一個較大的面積單位,它一般用于計量一個城市、省、國家等的面積。
3.單位關系表示如圖:
二、實踐應用
完成教材第115頁練習二十一第17題。
學生小組討論,舉例來形象化1公頃和1平方千米。
三、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復習,你是否對這兩個面積單位更加熟悉了呢?
【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一節復習課,主要復習公頃和平方千米的相關知識,對這一部分的知識,學生要在理解公頃和平方千米的概念的基礎上掌握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通過對知識的梳理,大部分學生已經掌握了這節課的重點,但仍有少量的學生存在疑惑。他們在具體的做題過程中總是會混淆面積單位的進率,導致答案出錯。究其原因,是因為他們沒有很好地對知識進行消化,只是單純地記住單位間的進率,至于為什么進率是100或10000,沒有很好地理解。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認識量角器、角的度量單位,會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數,會用量角器量角
2、通過一些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通過聯系生活,使學生理解量角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操作學習活動,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時使學生經歷和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教學重難點: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量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出示下列三種椅子問學生:你喜歡坐哪種椅子,為什么?
學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結:根據剛才同學們的交流,看來椅子靠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種椅子就是專門給登月的宇航員設計的,要造這樣的.椅子就要知道靠背的角度,你有辦法知道它的角度嗎?(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課題: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認識量角器。
1、認識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線、內外圈刻度。
(1)師:量角用什么工具?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自己的量角器,認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發現。
(2)小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學生匯報研究的結果。注意這里要盡量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問題還可以讓學生來解答。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要說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線及內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據回答作出下列板書:中心、0度刻度線
使學生認識量角器的構造和角的度量單位
內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學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教師可提下列問題啟發:根據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數,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2、建立1°角的觀念。
(1)讓學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對的角用細絲游戲棒(在一種塑料掃帚上剪下的)在課桌上擺一擺大約有多大。
(2)與學生共同討論,得出同學們剛才擺出的這個角就是1°角。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8
教學內容:
第9頁例2、“試一試”和練習二第6-9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自主探索三位數除以整十數的筆算方法,學會估計商的大致范圍;
2、讓學生在計算中體會數量間相依互變的關系,通過學到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利用討論、交流等形式展開小組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養質疑和驗證科學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三位數除以整十數的筆算方法。
難點:三位數除以整十數的筆算算理。
課前準備:
課件,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準備訓練
用豎式計算。(投影出示)
87÷30 67÷20 42÷30
分組計算,讓三名學生板演。請板演的學生分別說一說計算過程,注重強調商的書寫位置和“余數必須比除數小”。
二、探索新知
1、教學例題。
(1)出示情境圖,提問:從圖中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讓我們解決什么問題?(學校新買來380根跳繩,每班分30根。可以分給多少個班,還剩多少根?)
提問:想一想可以怎樣列式解決這個問題呢?
(2)學生獨立思考,口算算式。教師板書:380÷30。
(3)引導估計。
提問:在算出結果前你能先估計一下商大約是多少嗎?
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和同桌互相交流估計情況。教師巡視,及時了解學生估計的情況和方法。
組織學生全班交流,相機穿插提問:你是怎么估計出來的?學生可能的估計方法和結果:①每班分到的根數比10根多;②每班分到的根數比20根少;③分的根數的范圍在10到20之間。
在學生估計的基礎上小結:看來380÷30的商是兩位數,是十幾。
(4)探索筆算方法。
談話:380÷30結果究竟是多少呢?我們還可以用豎式來進行計算。請同學們聯系剛才復習題中的38÷30的計算方法,想一想380÷30可以怎樣計算。
學生思考后進行嘗試計算。教師巡視,注重了解學生嘗試計算。
“試一試”:425÷30 425÷50
學生獨立用豎式計算這兩題,同時讓兩名學生板演。教師巡視了解學生計算的情況。集體講評,指名說一說筆算過程。
組織比較:觀察這兩道題有什么不同呢?(它們的商一個是兩位數,一個是一位數)
提問:同樣是除以一個整十數,為什么一個商是一位數,而另一個則是兩位數呢?(前一題是前兩位夠除以除數,所以商在十位;后一題前兩位不夠除,所以要用前三位數去除以除數,因而商在個位)怎樣辨別被除數的前兩位夠除還是不夠除呢?
提問:這兩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學生回答后板書課題:三位數除以整十數)想一想三位數除以整十數可以怎么計算?
先同桌互相討論,再指名概括,最后師生共同作比較完整的'口頭概括:三位數除以整十數,先看被除數的前兩位,如果被除數的前兩位數比除數大或等于被除數,就先在商的十位上寫商,然后繼續除;如果被除數的前兩位數比除數小,就在商的個位上寫商。
(5)“練一練”。
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二”第6題。
寫在書上,然后訂正。
2、練習二第7題。
先做第1組兩小題。學生獨立計算,然后提問:這兩題在計算過程中有什么不同?(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商的首位書寫的位置)完成其他各題。
四、課堂小結 :
今天你學會了什么?
五、布置作業。
練習二第8-9題。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9
第1單元 大數的認識
第6課時 億以內數的改寫
【教學內容】: 教材第12頁例6。
【教學目標】:
學會將整萬的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將整萬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的方法。
難點:理解整萬數改寫的方法和依據。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我們學會了讀數和寫數,現在大家來比一比,看誰能很快地寫出投影題目中的數據。
(1)光的速度是每秒三十萬千米。
(2)我國國土面積是九百六十萬平方千米。
(3)我國有七十八萬所中小學。
(4)某鄉鎮去年的財政總收入是六千零二十萬。
2.說說你寫出的幾個數?寫數時有什么感受?引導學生說出寫這些整萬數時,寫0很麻煩。
3.引入新課: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要寫一些大數,像這樣的大數有簡單的計數方法嗎?這節課我們來探討這個問題。
(板書課題:億以內數的改寫)
二、自主探究
1.教師將以下的數寫在黑板上:
300000 9600000 780000 60200000 39360000
觀察思考:這些數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都是整萬的`數)
2.如果要簡單記下這些數,你想怎樣寫呢?
(1)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討論,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再指名匯報。
(2)教師引導學生明確:這些數分別可以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萬”字寫在對應的數的后面。
教師邊講解邊板書:
30萬 960萬 78萬 6020萬 3936萬
并說明改寫前后,數的大小沒有發生變化,可以用“=”連起來。
300000=30萬 9600000=960萬 780000=78萬
60200000=6020萬 39360000=3936萬
3.討論:把一個整萬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應怎樣改寫?
讓學生歸納出改寫的方法:先找到萬位,再把萬位后面的4個“0”去掉,加一個“萬”字。
4.教學例6。
(1)投影出示例6。
從例6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知道了哪些知識?
讓學生說一說血液中白細胞和紅細胞各自的作用以及它們的數量。
教師及時對學生開展關心生命、關心他人的思想教育。
(2)讀出這兩個數,并將它們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
學生在教材上完成,并相互檢查訂正。
三、實踐應用
1.教材第12頁“做一做”第1題。
組織學生獨立完成,并說一說你是怎樣改寫的,集體訂正。?
2.教材第12頁“做一做”第2題。
組織學生獨立完成在教材上,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3.教材“練習二”第6題。
了解浩瀚的宇宙。
(1)你知道太陽系中有哪八大行星嗎?
(2)讀題,理解題意。
(3)組織學生在小組中共同完成,再指名匯報,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又學到了什么本領?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0
教學內容:大數的認識 p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進一步鞏固多位數的計數單位及相應數位
2.能夠較熟練的按照四位一級的分級方法,正確讀出多位數
3.掌握多位數各個數級中末尾“0”及中間“0”的正確讀法
過程與方法
1.以舊引新,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
2.引導學生大膽探索,掌握規律,培養學生抽象、歸納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之間的聯系。
教學重難點:
1.學習億級數的讀法。
2.讀中間和末尾有零的數。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常規積累。
填空1:
(1)10個一萬是( )10個一百萬是( )
(2)10個一億是( )10個十億是( )
(3)一百萬里有10個( )有100個( )
填空2:
(1)2100350里有( )個一
(2)1023003405里有( )個億 ( )個萬和( )個一
師:你是怎么想的?
回憶數位順序表。
生歸納:上節課所學的計數單位及相鄰計數單位間的進率
復習從右起每四個數是一級, 個級表示多少個一;萬級表示多少個萬;億級表示多少個億
設計意圖:
為學生為后面的學習做準備。
二、核心推進。
1.師:認識了數位順序表,我們一起來嘗試讀讀這些大數。
出示:上海人口16767700
總結億以內數的讀法:
1.分級1676,7700
2.從高位讀起
3.每級按個級讀法讀
4.萬級讀完加萬字
教師板書:一千六百七十六萬七千七百
出示:5600000000
按步驟做
(1)分級;
(2)5和6在什么級上? 怎么讀?讀完之后加什么字?
(3)試讀;
(4)總結:億以上的大數怎樣讀?
3.難點練習
①103|0000 ②13|0030
③3693|0000 ④1005|0432
師:哪些0要讀,哪些0不需要讀?為什么?
4.讀一讀 填一填
60000006 60006000
60600606 60000060
60060006 600600665
只讀一個零( ),讀出兩個零( ),讀出三個零( ), 一個零也不讀( )。
師: 你認為讀哪些數的時候大家可能遇到困難?
2.想一想,讀一讀
8500和85000000
805 0和80500000
8005和80050000
(1)小組討論:“萬以內的'數中”0“的讀法是怎樣的?而在多位數中出現一個或若干個”0“該怎樣讀?得出規律后,讀一讀每組數體會一下
(2)生歸納:
(3)全班讀一讀這3組數,體會一下多位數中”0“的讀法
師:第一組數中為什么一個”0“也不讀?(在末尾)
第三組數中為什么中間的”0“只讀一個?(是連續的)
小白兔的話:每一級末尾所有的”0“都不讀。
設計意圖:
理解萬以上兩級大數的讀法,體會億以上三級大數 的讀法。
按照0在各個數級中的不同位置進行大數的讀數,突破讀數難點。
三、鞏固練習
1.先分級,說出最高位,讀一讀:
370500 5108000
2030082400 135648
20100590 100140000060
2.完成書本p15/5
學生回答交流。
學生獨立練習。
設計意圖:
練習鞏固
四、總結
1.說說今天你學會哪些讀數的方法?
2.關于大數中0的讀法,你有什么方法記住它?
同桌互相說一說。
設計意圖:
梳理知識點。
教學反思:
補充練習:
1.判斷
1) 個位、十位、百位……都是計數單位。 ( )
2) 7040600讀作:七百零四零六百。 ( )
3) 1個萬、1個千和1個十組成的數是10000100010。 ( )
4) 讀404000時,一個零也不讀。 ( )
2.選擇題
1) 由4個百萬、6個萬組成的數是 ( )
(a)4060000 (b)4600000 (c)4006000
2) 個級包括 ( )
(a)個、十、百、千 (b)個位、十位、百位、千位 (c)都不對
3) 687000是由 ( )
(a)6個十萬、8個萬、7個千組成的 (b)68個萬組成的 (c)68個十萬、7個千組成的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經歷筆算乘法計算的全過程,掌握算理和計算的方法
2、培養學生類推遷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教學重點:使學生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使學生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并正確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口算:
152×2= 231×4= 321×2= 415×3= 298×3= 523×3=
2、筆算
24×12= 44×59= 63×52=
說一說筆算的方法是什么?
3、這節課繼續學習筆算乘法
板書課題:筆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例1.李叔叔從某城市乘火車去北京用了12小時,火車1小時約行145千米。該城市到北京大約有多少千米?
問:說一說這題如何列式?這是一道什么樣的乘法算式?
板書課題補充;三位數乘兩位數
145×12估計一下大約是多少?怎么計算出準確的結果?能不能用我們以前學過的舊知識來解決這道題,自己試一試。
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積的書寫位置怎樣?最后算什么?
問:如何檢驗自己的運算結果?
小結:兩位數乘法,先用一個乘數個位上的數去乘另一個乘數,得數的'末尾和個位對齊;再用這個乘數十位上的數去乘另一個乘數,得數的末尾和十位對齊,最后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
三、鞏固練習:
1、書后做一做
134×12= 176×47 425×36 237×82
2、練習七的1、2獨立完成
四、課堂總結
今天你都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練習七第3題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2
第6單元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第3課時 練習課
【教學內容】:教材第74~75頁練習十三第4、7、9~12*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并鞏固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2.通過本節內容的教學,進一步培養學生估計商所在位置的能力。
【重點難點】:
重、難點:掌握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
教師:這段時間我們學習了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除法,誰能說說它的計算方法?
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指名匯報。
二、指導練習
1.課件出示教材第74頁練習十三第4題。
指名學生先回答,再上臺將豎式計算寫出來,然后集體訂正。
2.課件出示教材第74頁練習十三第7題。
(1)指名學生讀一讀題目,并指出題目給出的已知條件。
(2)想一想這個問題怎么解決,小組議一議,再寫出答案。
(3)一個小組派出代表向其他學生演示筆算的過程。
3.課件出示:小學四年級463名同學到科技館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每輛車可坐60人,要租幾輛車?
教師要求學生讀題并指出有用信息,隨便抽兩名學生在黑板上寫出答案,其他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集體訂正。
學生可能有兩種做法:
(1)463÷60=7(輛)……43(人)
答:一共要租7輛車,還剩43人。
(2)463÷60=7(輛)……43(人)
7+1=8(輛)
答:一共要租8輛車。
讓第二種做法的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教師要肯定并向學生強調這種結合實際靈活解題的做法。
三、實踐應用
1.完成教材第75頁練習十三第9題。
引導學生看清題中信息和問題,再獨立完成,指名板演,然后集體訂正。
2.完成教材第75頁練習十三第10、11題。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集體訂正。
3.完成教材第75頁練習十三第12?*題。
引導學生分小組討論,教師巡視。
四、課堂小結
今天同學們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教學反思】:
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是三位數除以兩位數中難度并不大的知識點。學生在學習中,如果通過練習,是可以強化計算方法的理解的,但是往往就是有許多學生在筆算的過程中出現以前的法則中所描述的錯誤,特別是確定商的'位置。問題是教材中沒有文字計算法則,教學中要不要歸納?這個問題要依據具體的課程中的內容才能確定,但作為教師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的知識進行引導,讓學生自己在學習中歸納出計算的規則。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3
三位數除以整十數的口算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四年級上冊第100頁例1,課堂活動以及練習十九第1~4題。
【教學目標】
1.掌握整百數及幾百幾十的數除以整十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口算。
2.聯系已有知識經驗理解三位數除以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3.體驗整百數及幾百幾十的數除以整十數的口算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的價值。
【教具學具準備】
主題圖片、視頻展示臺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認知鋪墊
出示主題圖:學校組織大家秋游,如果每輛車限乘40人,每2人乘坐一排,你知道每輛車有多少排座位嗎?
1.口答列式:40÷2=
2.說一說你是怎樣計算的。
抓兩個要點:(1)因為20×2=40,所以40÷2=20。
(2)因為40里面有20個2,所以40÷2=20。
3.小結:這是我們已經學習過的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口算,今天我們繼續探討口算除法。
(板書:口算)
[點評:切實抓住學生已有知識經驗,找出知識的生長點和最近發展區。為本課的學生的自主學習做好充分的'認知準備。]
二、獨立嘗試、合作研究
1.呈現主題圖。教師:如果將題目改為“有200名師生。”
(出示主題圖)你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自主提出問題: (1)一共要坐多少輛車? (2)平均每人花車費多少元?
2. 學生自主探索算法。
(1)探索200÷40=教師:一共需要租多少輛車?該怎樣列式?學生獨立嘗試解決
(板書:一共需要租多少輛車)。
(2)交流:同桌交流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3)匯報:集體交流——分兩個層面。
第一,為什么要這樣列式?(這是求200里有多少個40)
第二,你是怎樣得出這個答案的?
(借助學生已有知識基礎,抓兩個要點:①因為40×5=200,所以200÷40=5。②因為20÷5=4所以200÷40=5。)
2.如果再增加一個條件“每輛車的租車費為840元”并將問題改為“平均每人需要車費多少元”你們能列式嗎?
(1)解釋:為什么“÷40”?(這是將840元平均分成40份求每份是多少)
(2)交流:同桌交流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3)匯報:集體交流——你是怎樣得出這個答案的?(借助學生已有基礎知識,抓兩個要點:①因為21×40=840,所以840÷40=21。②840÷4=210,840÷40=21。)
方法二可利用生活實例進行解釋,把40人分成10組則每組有4人,他們一共需要交納840元,則每組為840÷10=84元,每人為84÷4=21元,練一練。先口算,再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600÷30=450÷90=640÷40= 都可以利用想乘法算除法來解釋,也都可以利用先“÷10”再除以一位數來進行計算。
[點評:建構主義認為“在實際有意義的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自己已有的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同化和順應當前學習到的新知識。”本環節的教學問題與情境緊密結合,注重讓學生利用已有知識經驗去自主探索口算方法,凸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練習鞏固、熟練口算
1.教科書第100頁課堂活動,完成計算后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
2.第102頁練習十九1~4題。
(本案例由黃世魚提供)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4
第1課時公頃的認識
【教學內容】:教材第34頁例1。
【教學目標】:
1.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公頃;通過實際觀察和推算,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知道1公頃=10000平方米,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2.應用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和有關面積單位換算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通過積極參與觀察、推算、分析的過程,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意識,提高與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學習中獲得快樂的情感體驗。
【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公頃的含義。
難點:體會公頃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公頃
1.談話引入: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了一些常用的面積單位。你知道教室的地面有多大嗎?用什么面積單位計量比較合適?先請同學們欣賞下面一些圖片(呈現“鳥巢”、中華世紀壇、臺灣日月潭和我國大片森林的畫面,并出示相應的文字說明),讓學生自己讀一讀圖片中的文字。
2.教師提問:這些文字中都使用了什么面積單位?
3.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公頃”這一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
二、自主探究,認識公頃
1.教學例1。
(1)認識1公頃的含義。
(2)談話:100米有多長?你能結合實際說一說嗎?想象一下,邊長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有多大?指出:像這樣的正方形的`面積就是1公頃。
(3)引導:1公頃有多少平方米呢?先獨立算一算,再與同桌交流。在交流的基礎上得出:1公頃=10000平方米。
2.出示教材第34頁“做一做”。
(1)邊長是10米的正方形,面積有多大?多少塊這么大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公頃?引導學生推算出結果。
(2)提問: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1公頃,下面我們再去實際感受一下(把學生帶到操場)。讓學生先量出邊長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再讓學生數一數圍的人數,再把這塊土地的大小估一估,說明這么大是100平方米。剛才我們已經計算出100個這樣的正方形面積大約是1公頃,讓學生閉眼想一想1公頃有多大。(也可以將學生帶到籃球場)
三、實踐應用
1.教材“練習六”第1題。
教師提供數據(或學生課前準備),學生獨立計算出學校操場的面積,看夠不夠1公頃。
2.教材“練習六”第2、3題。
(1)第2題先由學生獨立完成,然后讓學生說說這兩題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提醒學生進行單位換算時,要根據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
(2)第3題在學生完成后,及時組織反饋,幫助計算錯誤的學生分析原因,指導他們訂正。
小結:進行單位轉換時,要先想清楚這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如果把高級單位改寫成低級單位要乘進率,如果把低級單位改寫成高級單位要除以進率。
3.教材“練習六”第4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交流計算的結果和思考過程。
四、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借助情景認識線段,射線,直線
情感目標: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技能目標:在活動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重點:認識直線、線段、射線
難點:體會直線、射線、線段的區別與聯系。
教學過程:
談話引入
同學們,看看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一根線)
生活中,到處有線存在,你能否說說在哪里看到線的存在。
(多媒體演示:各種線,引出有限和無限)
創設情境,感知直線、射線、線段
認識線段
演示:將紅外線手電筒的光線射到墻壁上。
問:墻壁上的亮點與燈泡之間的光線大約有多長?用手勢表示一下。
請你們畫一畫這條線大約的長度。
這個長度是固定的嗎?如何來表示這條線長度的固定性呢?
小結:科學家想到要把這條線堵住,截住,就用兩個端點,把它固定住。像這樣的線就是我們已學過的線段。誰來說說線段的特點.
認識射線
演示:將手電筒的光線射向天空,你看到線了嗎?
用手勢表示一下你看到的線?
請你再一次畫一畫這條線。
怎樣表示這條線是向一邊無限延長的呢?
為什么不在另一邊畫端點?
師:像這樣的線叫射線。
射線有什么特點?
練習:把線段怎樣改變可以得到一條射線?
(引出:一條線段,將它的一端無限的延長,所形成的圖形叫射線)
能否在射線上找到一條線段?
線段與射線有什么關系?
認識直線
剛才把一條線段額一端無限延長,可得到一條射線。如把線段的兩端無限延長,結果是什么?
(引出將一條線段的'兩端無限延長,所形成的圖形叫直線)
1.說說直線有什么特點。
練習:能否在直線上找到一條線段和射線?
說說射線、線段和直線的關系?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認識了線段射線直線,他們有什么區別?
長度(無限或有限)端點度量與直線的關系
線段
射線
直線
鞏固練習
下面哪些線是線段、射線、直線
2、判斷
一條直線長5厘米。
線段是直線的一部分。
黑板的邊長是一條射線。
線段有兩個端點,射線沒有端點。
射線比直線短。
數一數,下列共有幾條線段
總結:今天學習后,對線你們有什么新的認識?
板書
長度(無限或有限)端點度量與直線的關系
線段
不可延長兩個端點可以度量是直線的一部分
射線
一端可無限延長一個端點不可度量是直線的一部分
直線
兩端可無限延長無端點不可度量是一條直線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1-05
【熱】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2-20
【推薦】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2-27
【精】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2-27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薦】12-27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推薦】01-05
【薦】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1-05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優秀10-26
【熱門】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2-27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熱門】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