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四年級數學優秀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四年級數學優秀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四年級數學優秀教案1
教學目標
1.掌握億以內數的寫法,能根據數級正確地寫出億以內的數。
2.經歷寫較大數的過程,培養遷移能力。
3.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體會大數的用途,培養數感。
重點難點
重點:億以內數的寫法。
難點:億以內中間或末尾有0的數的寫法。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1.引導學生回顧萬以內數的寫法。
課件出示信息。
某河流全長三千六百二十三米。
某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達四千零五十五米。
提問:從題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這些信息中有一些數據,你能寫出來嗎?想一想,萬以內的數怎么寫。
三千六百二十三寫作:3623
四千零五十五寫作:4055
2.引出課題,明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我們已經學過了萬以內數的寫法,學會了億以內數的讀法,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僅僅會讀這些大數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必須會寫這些數,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億以內數的'寫法。
自主探究(20分鐘)
課件出示例4,引導學生探究億以內的數的寫法。
1.組織學生運用數位順序表,試著寫出第一個數,并在小組中相互討論。
2.學生匯報,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指導學生寫數。
提問:該數有幾級?先寫哪一級,再寫哪一級,怎么寫?數位上沒有計數單位的怎么辦?
(答:該數分兩級,先寫萬級,再寫個級,對準數位一位一位地往下寫,如果哪一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寫0占位。)
讓學生自己寫出后面的三個數,提出存在的問題,重點提問0的寫法。
結合數位順序表幫助寫數,邊講解邊板書:
3.結合寫數的經歷,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含有兩級的數的寫法。
小結:含有兩個數級的數的寫法:
(1)先寫萬級,再寫個級;
(2)哪個數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在那個數位上寫0占位。
課堂練習
鞏固提高
1.完成教材第7頁“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8頁“練習一”第4題。
3.完成教材第9頁“練習一”第5題。
4.完成教材第9頁“練習一”第6題。
課堂小結
課后作業
1.(1)教師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2)學生談本節課學習的收獲。
2.布置作業。
見本書配套練習題。
小學四年級數學優秀教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
2.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及邏輯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
發現和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
教學難點
移動小數點時位數不夠的問題.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回答:
0.4米=( )分米 0.06米=( )毫米
4分米=( )厘米=( )毫米
0.6米=( )厘米=( )毫米
2.比較下面各組中兩個數的大小.
0.84和0.8402.54和25.4
二、探究新知.
1.導入新課.
教師:小數點告訴我們小數的大小會發生變化,那么它們是怎樣變化的呢?小數大小的變化有什么規律嗎?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探討這個問題.(板書課題: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
2.教學例1.
出示例1:把0.004米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兩位,三位,小數的大小有什么變化?
(1)引導學生讀題,理解題意.(板書:0.004米)
教師提問:0.004米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變成了多少米?(板書0.04米)
同桌討論:把0.004米的小數點轉化為0.04米,小數點是如何變化的?小數的.大小有什么變化呢?
教師讓學生把0.004米和0.04米化成以毫米為單位的數.
(教師板書:0.004米=4毫米
0.04米=40毫米)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從4毫米和到40毫米大小有什么變化?.
使學生認識到: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原來的數擴大10倍.
教師提問:把0.004米的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三位,得到什么樣的小數?
教師讓學生把這兩個小數轉化成為毫米為單位的數.
(板書0.4米=400毫米
4米=4000毫米)
小組討論: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三位,小數有什么變化規律?
使學生明確: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三位,原來的數就擴大100倍,1000倍.
(2)讓學生從上往下觀察這四個式子,并把二、三、四個式子同第一個式子比較,引導學生找出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兩位、三位,原來的數就擴大10倍、100倍、1000倍.
(3)完善結論.
教師提問:在例題中的省略號是什么意思?
教師總結概括: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二位、三位原來的數就擴大10倍、100倍、1000倍
(4)練習.
下面的數同0.372比較,各擴大多少倍?
3.7237237.2
3.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小數點向左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
(l)教師提問:例1中的四個式子,如果從下往上看,4米變化為0.4米,0.04米,0.004米,小數點是怎樣移動的?原來的數是怎樣變化的?
(2)學生分組討論,互相交流.
(3)引導學生概括小數點向左移動的規律:
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兩位、三位原來的數就縮小10倍、100倍、1000倍
(4)做一做.
下面的數,同506比較,各縮小多少倍?
5.06 0.50650.6 0.0506
4.教學例2.
(1)出示例2.
(2)引導學生分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并填書.
5.教學例3.
(1)出示例3.
(2)引導學生分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并填書.
三、鞏固發展.
1.下面的數,如果去掉小數點,小數的大小有什么變化?
0.70.250.006 0.5062.4
2.下面的數,如果小數點都有移到最高位數字的左邊,小數的大小有什么變化?
36.8 5.41 7.295 128.6
3.填空題.
(1)6.03的小數點向右移動( )位是60.3,擴大( )倍.
(2)84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是( ),縮小( )倍.
(3)去掉1.04的小數點,原來的數就( )( )倍.
(4)將128.6的小數點移到最高位數字的右下角,原來的數就( )( ).
四、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它的變化規律是:
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兩位、三位原來的數就擴大10倍、100倍、1000倍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二位、三位原來的數就縮小10倍、100倍、1000倍
五、布置作業.
把3.54改寫成下面各數,它的大小各有什么變化?
0.354 35.40.03543540
小學四年級數學優秀教案3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討論感知生活中的垂直與平行的現象。
2.幫助學生初步理解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位置關系,初步認識垂線和平行線。
3.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及空間想象能力,引導學生樹立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
[教學重點]
正確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難點]
相交現象的正確理解(尤其是對看似不相交而實際上是相交現象的理解)。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水彩筆,尺子,三角板,量角器,小棒,淡粉色的紙片,雙面膠。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上冊64~65頁的內容。
[教學過程]
一、畫圖感知,研究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導入: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直線,知道了直線的特點,今天咱們繼續學習直線的有關知識。
(一)學生想象在無限大的平面上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師:老師這兒有一張紙,如果把這個面兒無限擴大,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它是什么樣子的?在這個無
限大的平面上,出現了一條直線,又出現一條直線。想一想,這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是怎樣的.?會有哪 幾種不同的情況?(學生想象)
(二)學生畫出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各種位置關系
師:每個同學手中都有這樣的白紙,現在咱們就把它當成一個無限大的平面,把你剛才的想法畫下來。 注意,一張白紙上只畫一種情況。開始吧。(學生試畫,教師巡視)
二、觀察分類,了解平行與垂直的特征
(一)展示各種情況
師:畫完了嗎?在小組中交流一下,看看你們組誰的想法與眾不同?(小組交流)
師:哪個小組愿意上來把你們的想法展示給大家看看?(小組展示,將畫好的圖貼到黑板上) 師:仔細觀察,你們畫的跟他們一樣嗎?如果不一樣,可以上來補充!(學生補充不同情況)
(二)進行分類
師:同學們的想象力可真豐富,畫出來這么多種情況。能把它們分分類嗎?在小組中交流交流。 (小組討論、交流)
1.小組匯報分類情況。
預案:
a.分為兩類:交叉的一類,不交叉的一類;
b.分為三類:交叉的一類,快要交叉的一類,不交叉的一類;
c.分為四類:交叉的一類,快要交叉的一類,不交叉一類,交叉成直角的一類。
當學生在匯報過程中出現“交叉”一詞時,教師隨即解釋:也就是說兩條線碰一塊兒了。在數學上我們把 交叉稱為相交,相交就是相互交叉。(并在適當時機板書:相交)
2.引導學生分類。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分為相交、不相交兩類。
3.(學生說出自己小組的分法后)師:對于他們小組的這種分法,你們有問題嗎?
設想:當出現“b”情況后,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通過想象直線是可以無限延伸的,并把直線 畫得長一些,使學生明白,看起來快要相交的一類實際上也屬于相交,只是我們在畫直線時,無法把直 線全部畫出。
當出現“c”的分法時,開始同“b”的做法一樣,先使學生明確快要相交的一類也屬于兩條直線相交的情
況。再使學生明確分類時要統一標準。相交的一類,快要相交的一類,不相交一類,這樣分類是以相交與否為分類標準。而相交成直角是根據兩條直線相交后所成角度來分類的。二者不是同一標準,所以這種分法是不正確的。從而達成分類的統一,即相交的一類、不相交的一類。總之,在分類過程中重點引導學生弄清看似兩條直線不相交而事實上是相交的情況。先想象是否相交,再請一兩名學生動手畫一畫,從而達成共識。
三、歸納認識,明確平行與垂直的含義
(一)揭示平行的概念
師:那剩下的這組直線相交了嗎?(沒有)想象一下,畫長點,相交了嗎?(沒有)再長一點,相交了
嗎?(沒有)無限長,會不會相交?(不會)
(邊提問邊用課件演示)
師:這種情況你們知道在數學上叫什么嗎?我們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板書:互相平行)知道為什么要加“互相”嗎?
(學生回答)誰能說說什么是互相平行?(學生試說不完整的概念)
小結:在同一平面內,畫兩條直線會出現幾種情況?
(二)揭示垂直的概念
師:咱們再來看看兩條直線相交的情況。你們發現了什么?(都形成了四個角)
師:你認為在這些相交的情況中哪種最特殊?(相交形成了四個直角)
師: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而其他情況相交形成的都不是直角,有的是銳角有的是鈍角。
師:你是怎么知道他們相交后形成了四個直角呢?(學生驗證:三角板、量角器)
(板書:成直角、不成直角)
師:像這樣的兩條直線,我們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這兩條 直線的交點叫做垂足。用自己的語言說說什么是互相垂直。(學生試說后指名回答)
(課件出示互相垂直的概念)
四、練習鞏固,深化對垂直與平行的理解
1.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垂直與平行的現象,你能舉幾個例子嗎?(學生舉例后教師可適當添加一兩個 沒想到的例子。
2.我們看看運動場上還有這樣的現象嗎?(出示主題圖)
3.咱們看看幾何圖形中有沒有垂直和平行的現象?(出示幾何圖形)
五、拓展延伸,發展空間觀念
師:下面咱們一起來做個游戲,(出示小棒)每根小棒代表一條直線。
1.擺出兩根紅色小棒與綠色小棒平行,想象有多少條直線跟綠色小棒平行。觀察發現規律。
2.擺出兩根紅色小棒與綠色小棒垂直,想象有多少條直線跟綠色小棒垂直。觀察發現規律。
六、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四年級數學優秀教案4
1.聯系生活,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數學來源于生活,應和實際生活緊密聯系,所以一開始創設了跳高和跳遠比賽的生活情境,使學生馬上投入到學習中來,在這個具體的情境中,由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
2.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學習空間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機會。
在學習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的過程中,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的原則,以學生合作探究為主線,并借助一些圖示,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小數數位順序表 直尺
教學過程
⊙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教材9頁例題情境圖。
1.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獲取數學信息。
師:運動會上學生們正在進行跳高和跳遠比賽,讓我們去看看吧。說一說你們獲取了哪些數學信息。
2.提出問題。
師:根據圖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預設 生1:誰跳得高?
生2:誰跳得最遠?
……
師:下面請同學們來當小裁判,評出誰是第一名。(板書課題:比大小)
設計意圖:通過例題情境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根據數學信息提出問題,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引發學生思考,從而使學生有了主動學習的熱情,并且初步感知了小數有大有小,體會比較小數大小在生活中的意義。
⊙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學習比較整數部分是“0”的兩個小數的`大小。
(1)大膽猜測。
師:在跳高比賽中,王紅跳了0.69米,李娜跳了0.8米。她們誰跳得高一些呢?
(生各抒己見)
(2)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師:你們都認為李娜跳得高一些,你們是怎么想的?在小組內說一說你這樣比較的理由。(學生討論、交流后匯報比較的方法)
方法一 單位換算比較大小。因為0.69米=6分米9厘米,0.8米=8分米,8分米大于6分米9厘米,所以0.8>0.69。
方法二 根據小數的意義比較。因為0.69是69個0.01,0.8是80個0.01,80>69,所以0.8>0.69。
方法三 化成分數比較。因為0.69=,0.8=0.80=,>,所以0.8>0.69。
方法四 畫圖比較。(畫教材9頁中間的小數直觀圖)通過畫圖就可以知道0.8>0.69。
設計意圖: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獨立思考,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
2.學習比較三個小數的大小的方法。(課件出示教材9頁例題情境圖及跳遠成績表)
師:誰跳得最遠?
(學生討論交流后,匯報比較的方法)
師:用單位換算和畫圖的方法雖然容易理解,但是操作起來很麻煩,有沒有更簡捷的比較方法呢?
(課件出示小數數位順序表)
借助小數數位順序表,師生共同明確2.97,3.13,3.08的整數部分分別是2,3,3,所以可以先判斷出最小的是2.97,要比較3.13和3.08的大小,應該看它們的十分位,3.13十分位上的數是1,3.08十分位上的數是0,因為01,所以3.13大。
師:可不可以用數線上的點來比較呢?(學生利用數線上的點來表示數的位置,然后比較大小)
師:你們能將這三名同學的成績按順序排列起來嗎?你們認為應該按怎樣的順序來排?為什么?(出示課堂活動卡,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反饋)
小學四年級數學優秀教案5
【教學目標】
1.通過合作探究,找到兩個物體間隔排列時,兩端的物體比中間的多1,中間的物體比兩端的少1這一規律。
2.能夠利用這一規律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學生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交流合作中,掌握觀察、分析、比較的方法。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的思想。培養學生發現與應用規律的積極性和好奇心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生經歷間隔排列規律的探索過程,找到兩種物體間隔排列時,兩端的物體比中間的物體多1,中間的物體比兩端的物體少1這一規律。
【教學難點】
學生能用恰當的方式表述找到的規律。
【課前準備】
每小組若干小棒和圓片,課件,表格。
課前談話,感知規律:
師:今天在這里上課和我們平時有什么不同啊?
(預設:學生:教室大,有很多老師來聽課,座位進行了調整)
師:今天的座位安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學生初步感知間隔排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探索規律。
1.尋找規律:
出示例題里的場景圖
師: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這幅圖中有這樣三組排列。這些排列都蘊涵著規律,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找規律。
師:每幅圖中兩種物體是怎樣排列的?
師:這屬于一種間隔排列,圖1中夾子排在開始和最后,我們把它看作兩端的物體,手帕排在中間,我們把它看作中間的物體。
誰能說說下面兩幅圖中,兩端的物體和中間的物體各是什么?
2.探究規律:
師:看到這三組排列,你還想提出什么問題?
課件出示:每組排列中兩種物體的數目有什么關系?(先獨立完成表格,再在小組里說一說)
兩端的物體 數目 中間的物體 數目
夾子 手帕
兔子 蘑菇
木樁 籬笆
你發現了什么規律?在小組里說一說。
小組匯報。
二、動手操作,驗證規律。
1.師:是不是這樣排列的兩種物體都有這樣的規律呢?下面我們動手驗證一下。
2.動手操作:
課件出示要求:任意拿幾根小棒,在桌上擺成一排,再在每兩根小棒中間擺1個圓。數數小棒的.根數與圓的個數,看看有什么關系。
3.集體交流:
師:誰來和大家說說你是怎樣擺的?你發現了什么?
小結:其實這里的小棒就可以代表一切兩端的物體,圓片就可以代表一切中間的物體。像這樣排列,它們都有這樣的規律:兩端的物體比中間的物體多1。
三、聯系實際,應用規律。
1.列舉規律:
師:生活中你見到過有這種規律的現象嗎?
2.應用規律:
(1)基本練習:
①出示一組排列。
填空:兩端的物體是( ),中間的物體是(),( )比()多1個。
②這根繩子被打了6個結,這根繩子被分成了多少段?你是怎么想的?
③經過了15個白天,那么經過了多少個黑夜?
(2)變式練習:
①間隔問題:(課件出示劉翔跨欄圖)
師:看!這是誰?劉翔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一舉奪得男子110米欄的冠軍,成為中國人心中的驕傲。其實在劉翔的運動場地上也有咱們今天研究的規律呢。
出示:110米跨欄,10個欄中間有多少個間隔?
②鋸木料問題:想想做做第2題
把一根木料鋸3次,能鋸成多少段?
引導學生用圖表示出鋸木料的過程,再結合所學的規律來分析。
③圓周問題:
欣賞:西湖蘇堤春曉圖
師:人們常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的美在于西湖的美,前人在蘇堤的岸邊栽了一行柳樹,再在每棵柳樹中間栽一棵桃樹,這樣就有了桃柳夾岸,桃紅柳綠之說。
如果在西湖的一周栽75棵柳樹,每兩棵柳樹中間栽一棵桃樹,可以栽桃樹多少棵?
a:質疑:有的同學說74棵,有的同學說75棵,還有的說76棵,那像這樣栽柳樹和桃樹,它們的棵數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呢?
b:探究規律:你們能想辦法找出來嗎?在小組內試一試。
c:匯報小結:誰給大家介紹介紹你們小組想到的方法,你們發現了什么?
小結:把桃樹和柳樹像這樣栽成一周,桃樹和柳樹的棵數怎么樣?那在西湖的一周栽75棵柳樹,中間間隔著栽桃樹,可以栽多少棵桃樹?
d:對比聯系:
師:前面發現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兩端的物體比中間的物體多1,而在圓周上,它們為什么又是相等的呢?
(課件演示:把直線轉化成圓周,兩端的物體重合)
④機動練習:
師:國慶節就要到了,學校計劃在校園主干道一邊按照一一間隔的規律來擺設鮮花美化校園。(課件出示圖)
有25盆藍花,猜猜看有多少盆紅花?你是怎么想的?還有其他的想法嗎?
師:大家想到了三種方案,這些方案都是可行的,看來,你們要是做美化設計師還是挺稱職的。課后大家可以利用今天學的規律來設計美化教室或者自己的臥室。
四、總結評價。
師:今天我們研究了一些排列的規律,當我們面對新的事物或者更復雜的情況時,要學會尋求方法來探索規律解決問題。
小學四年級數學優秀教案6
教學內容:
教材第88---90頁
教學目標:
1、結合情境,了解方程的意義;
2、會用方程表示簡單的等量關系;
3、在列方程的過程中,體會方程與現實世界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
1、了解方程的意義;
2、會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系。
教學準備:
情境圖、課件、卡片(等式、不等式、方程….)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設疑導入
1、為什么學習方程?
2、方程是什么?
二、帶著問題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建立方程概念
問題一:為什么學方程?
(一)出示天平,建立等量概念:
左邊=右邊
(二)出示情境圖分組學習(如書88頁稱藥丸、稱月餅、倒水)
1、小組合作,看圖找出等量關系,用式子表示出來
2、小組匯報,并將式子板書在黑板上
小結:剛剛我們每一小組用式子表達情境問題中的等量關系,說說我們用的式子和以前用的式子有什么相同、不同之處?
問題二:什么是方程?
根據小結板書: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
1、讀一讀:
師:你認為這句話中哪些詞語比較重要,試著用聲音傳達給大家。
2、圈一圈:
師:根據這句話找一找,黑板上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呢?把它們圈出來吧。
3、寫一寫:
師:在數學世界里只有這幾個方程了嗎?你還能寫幾個呢?(無數個)(學生獨立完成板書在黑板上)
4、試一試:
含有未知數的式子就是方程嗎?舉個例子。
等式一定是方程嗎?舉例。
5、游戲鞏固:聽口令做動作
游戲目的:使學生更清楚地認識方程的兩個要素:未知數和等式
游戲規則:請幾位學生手拿卡片聽口令,如:發令者說:“等式”跳一跳,拿著等式卡片的人就要跳一跳,其他的人不能動。
三、課堂小結:
1、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第89頁練一練第1、2題。
四、布置作業
小學四年級數學優秀教案7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了解直線、射線、線段、角的概念,并引導學生對這些概念進行辨析,使學生進一步明晰直線、射線、線段、角的聯系與區別,建立知識的網絡結構。
2.能力目標:學生通過活動能夠區分線段、射線與直線,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三個圖形的特征。
3.情感目標:讓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和形象思維,積累認識圖形的經驗,增強動手操作的能力。
重點難點:
1.體會線段、涉嫌與直線的區別與聯系,會用字母準確讀出線段、射線和直線,會數簡單圖形的線段。
2.理解三種線的特征,掌握三種線的讀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手電筒,直尺,毛線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出示一根毛線
師:同學們,這是什么?如果說我把這根彎曲的線拉直,你可以看成我們以前學過的什么?
生:線段
師:哎,線段,好了,老師把整個它記下來。線段是我們以前碰到過的,對吧?那誰來說說看線段有什么特點?(引導學生說出線段有兩個端點、線是直直的、可以度量、不可以無限延伸)
師:誰來畫一條線段。抽生黑板上畫線段其他同學認真觀察看他在黑板上是怎樣畫的。
一生學生畫線段,其他學生認真觀察
師:誰看清楚他是怎樣畫的線段?
生1:他是先畫的一條線,再畫的'兩個端點。
生2:他是先畫了一個端點,然后畫的一條線,最后在另一個地方畫的端點。
師:哎,他是先畫了一個端點,然后畫的一條線,最后在這個地方畫另一個端點。但是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先畫兩個端點,然后畫線連接兩個端點。因為,我們一般讓點來確定我們需要畫線的位置,兩點確定一條線段。
師:哎,到現在我們就只知道這些有關線的知識了吧。那現在請大家看大屏幕。
二、探究新知
1、直線的教學
課件出示
師:這是兩條直直的線,給它們表上號,上面是1號,下面是2號,哎,仔細看這兩條線,幾號線是線段?為什么你叫1號線為線段?
生:因為1號線有兩個端點, 有一條直的線,不能無限延伸。
小學四年級數學優秀教案8
教學內容:
兩位數乘一位數(積在100以內)和幾百幾十的數的口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整數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養學生類推遷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學生經歷整數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4、培養學生養成認真口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5、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整數乘法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養成認真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具準備:
圖片、題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你們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運行速度嗎?(出示六種交通工具的時速的圖片)
2、你還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嗎?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人騎自行車1小時約行16千米。
特快列車1小時約行160千米。
1)人騎自行車3小時可以行多少千米?
提問:計算這道題時怎樣想?怎樣列式?如何計算?
小組交流討論。小組匯報
問:30小時行多少千米?
練一練: 184= 243= 252= 146=
2)特快列車3小時可以行多少千米?怎么列式
提問:計算這道題時怎樣想?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組織學生匯報交流。
比較兩種方法,你認為哪種方法簡便?
練習:1305= 2380= 1506= 713= 4602=
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么?
師生歸納總結口算方法;一位數與幾百幾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數,再在乘積的后面添上一個0。
板書課題:口算乘法
三、鞏固新知
1、練習六第1題。將得數寫在樹葉旁邊。
2、練習六第1題和第2題。應用乘法口算解決實際問題。
3、練習六第4題和第5題 口算練習(略)
四、總結:今天你學會了什么?
五、作業: 第48頁6--9。
小學四年級數學優秀教案9
一、說教材
(一)教育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第二小節“小數的性質和小數大小的比較”的第二課時。“小數大小的比較”包括:①小數位相同的小數的大小比較,②小數位數不同的小數的大小比較。
(二)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由于進一步學習“小數大小的比較”是學生從直觀形象的比較到抽象思維形成比較的掌握過程,即學生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對發展學生的類推能力有著重要作用。因此,“小數大小的比較”是本節的重點,其中“小數位數不同的小數的'大小比較”學生往往仿照比較整數大小的方法,只根據小數位的多少來判斷小數的大小,容易出現錯誤,所以講清“小數位數不同的小數的大小比較”是本課的難點。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小數位數相同的小數的大小比較”。
2、使學生掌握“小數位數不同的小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同時培養學生有順序地思考問題的習慣。
二、說教法
運用知識遷移的規律,啟發引導的方法組織教學,層層深入促使學生在積極的思維中獲得新知。
采用直觀、啟發、討論、搶答、嘗試、練習等多種教學法,充分調動學生動腦、動口、動眼、動手,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從而達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鞏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三、說學法
我通過本的教學,在使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
學會通過觀察、比較、歸納,最后概括出一些規律性的結論。
通過學習本節內容,培養學生有順序地思考問題的習慣。
通過指導學生閱讀看書,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教學共分五個環節進行:①溫故互查引入新課;②設問導讀學習新知;③自我檢測發現問題;④鞏固練習總結;⑤課堂檢測。
(一)溫故互查引入新課
通過2人小組復述回憶整數大小的比較的方法;即當整數位數不同時,位數多的那個數就大。當整數數位相同時,從高位開始比較,按數位順序一位一位地比,哪一位的數大,那個數就大,就不再比下一位了。利用3、小明帶了14元8角,到自然選商場買一支鋼筆,結果發現一支鋼筆的價錢是13.50元,那么小明帶的錢夠嗎?引出課題今天開始學習“小數大小的比較”。板書課題然后設問學生:“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是否同整數一樣從高位起一位一位地比較呢?學生回答:“是”這時老師有意不表達,留下懸念,激起學生對知識的求和欲望,從而使學生進入的學習狀態,老師利用這一機會,進行嘗試教學。
(二)設問導讀學習新知
1、出示教科書的例題4的圖。
你能給他們排出名次嗎?
(1)教師:到底誰是第一名呢?我們的裁判員會怎么做呢?
(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后匯報討論的結果)
匯報:誰跳得最遠,誰就是第一名,因此我們只要兩個的比較小數的大小就可以了。
(2)如何比較3.05米、2.84米、2.93米的大小呢?請同學們聯系我們學過的整數比大小的方法,以四人為一個小組進行討論。
匯報:先看這四個數的整數部分,因為3>2,所以3.05米>2.□□,得出小明跳得最遠。
接著看2.84米、2.88米、2.93米這三個小數,客觀存在們的整數部分都是2,那我們就看它們的十分位,因為8
最后再看2.84米,它們倆的整數部分是2,十分位都是8,那我們就看它們的百分位,因4
得出結論:小明第一名。小軍第二名,小莉第三名,小紅第四名。
我采取討論、嘗試、搶答、直觀、記發等多種教學法,層層深入地應用知識的遷移規律,完成從形象到抽象的類推比較過程。
3、概括總結
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先看它們的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那個數就大,如果整數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數就大,如果十分位上的數相同,百分位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就大……
并提問:結論最后為什么不用句號而用省略號,此問題告訴學生后面的數位還可發類推下去。
(三)自我檢測發現問題
通過自我檢測發現問題,及時講解。同時讓學生明確,比較小數大小與比較整數的大小有什么異同點?
(比較小數大小與比較整數的大小的相同點是,也是從高位比起,一位一位的比較。不同點是:整數比大小,如果位數不同,數位多的就比較大;而小數不能只看小數的位數的多少)
(四)鞏固練習總結
教師講評時重點讓學生說說怎樣比較幾個數的大小的?
(比較幾個小數的大小時,可采用排列的方法,將幾個數豎著排下來,注意數位對齊,也就是小數點對齊,這樣比較起來較快,又不容易產生錯誤)
鞏固練習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過程,這一階段是學生礬固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發展智力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注意抓住學生的求勝心理進行練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確保學習任務的圓滿完成。
(五)課堂檢測
從檢測結果看,效果較好,課后還有待于繼續練習。
小學四年級數學優秀教案10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在學生初步認識分數和小數的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認識小數的計數單位及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
(二)過程與方法
在操作中使學生體會小數產生的必要性。通過觀察、比較,以及自主探究建立小數與分數之間的聯系。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和遷移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小數的意義,理解小數的計數單位及它們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理解小數的計數單位及它們間的進率。
三、教學準備
米尺、彩帶、磁條。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在前面的學習過程中已經學習了長度單位,還會用工具測量物體的長度,估一估,課桌面的長度是多少?
2.你們估計得對不對呢?讓我們一起用直尺來驗證一下。
3.誰愿意把你測量的結果告訴大家?
學生匯報預設:
學生1:我測量課桌面的長度是120厘米。
學生2:我測量課桌面的長度是1米2分米。
教師:課桌的長度如果以米為單位就是1.2米。
(1)在生活中,人們進行測量和計算時,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時常用小數表示。
(2)認識小數嗎?在哪兒見過小數?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小數的意義。
【設計意圖】聯系生活實際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在實際測量和記錄的過程中發現有時得不到整數結果,從而引發認知沖突,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感受小數產生的必要性。
小學四年級數學優秀教案11
本單元教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點以及它們的高。學生在第一學段直觀認識了平行四邊形,而梯形則是第一次學習。全單元的內容分成兩部分編排: 先教學平行四邊形,再教學梯形。編寫的一篇你知道嗎介紹了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的特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安排的一道思考題讓學生體會應用圖形的平移和旋轉可以把平行四邊形剪拼成長方形、把梯形剪拼成長方形、把長方形剪拼成三角形。
1、 讓學生通過做圖形發現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點。
《標準》要求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短短一句話,指出了學生學習圖形特征的方法和途徑: 要以發現為主,而不是僅靠接受。
(1) 第43頁例題要求學生憑已有的直觀認識想辦法做一個平行四邊形,他們做的方法一定很多,教材里呈現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很可能還有別的做法。做圖形的目的是體會平行四邊形的特點,教學時要注意四點:
① 課前要有充分的物質準備,如小棒、釘子板、方格紙這些材料可以是教師準備的,也可以是學生準備的。有些材料是預設的,有些材料是教學中即時想到的。
② 在做中發現特征,要讓學生說說做的體會。做圖形的目的是感受圖形的形狀特征,所以,要組織學生交流做法與思考。如用小棒擺平行四邊形,上、下兩根小棒一樣長,左、右兩根小棒也一樣長。在方格紙上畫平行四邊形,上、下兩條邊互相平行,左、右兩條邊也互相平行
③ 要抓住平行四邊形的主要特征進行教學。平行四邊形有許多特點,如對角相等、鄰角和是180等。例題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建立平行四邊形的概念,所以要抓主要特點兩組對邊分別平行,兩組對邊長度分別相等。至于其他特點,不必提出過多的要求。
兩組對邊分別平行是平行四邊形的本質特征,必須使學生充分體會。不僅憑眼睛看,還要用畫平行線的工具和方法進行驗證。兩組對邊長度分別相等是平行四邊形的重要特點,在以后計算面積時經常用到。也要讓學生通過度量發現或驗證。
④ 要促進學生在交流中集思廣益、互補共享。每個學生的發現往往是點滴的,用小棒擺容易發現對邊相等,不注意對邊平行;用直尺畫容易體會對邊平行,不注意長度相等。因此,相互傾聽、相互評價、相互吸收、共享發現成果尤為必要。聽聽別人的發現,看看自己做的平行四邊形是不是也這樣,就能做到互補共享。教師參與學生一起交流,要幫助學生提高語言水平,如把上、下兩條邊互相平行,左、右兩條邊互相平行概括地說成兩組對邊分別平行。
(2) 在活動中體會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關系,進一步認識這兩種圖形。想想做做第3、4題都是把一個平行四邊形通過分移拼的活動變成一個長方形,讓學生一方面體會到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形狀不相同,另一方面體會到變化前后的兩個圖形的面積相同。這些都為以后探索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作了準備。第6題把4根飲料管先串成一個長方形,再拉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這些操作活動幫助學生發現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都是四邊形,兩組對邊都互相平行且長度相等。它們的不同點主要表現在四個角上。
(3) 第一次教學梯形,先讓學生觀察屋頂的一個面、梯子、清潔箱的拋物口、足球門的側面,形成對梯形的直觀感知。然后通過做梯形體會它的特點。教學線索和主要活動與平行四邊形基本相同,僅有兩點變化: 一是白菜卡通的提問方式變了,不是問梯形有什么特點,而是問梯形與平行四邊形比較,有什么區別;二是多了辣椒卡通在回答問題。這些變化是引導學生尋找梯形的本質特征,幫助他們建立準確的梯形概念。
學生有想辦法做出一個平行四邊形的活動體驗,現在做一個梯形,教學可以放得更開一些。如做的材料自己尋找、做的方法自己設計,并要求學生通過做了解梯形的.特點。在交流梯形的特點時,要緊扣教材中的問題進行,突出梯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
2、 精心設計高的教學。
四年級(上冊)教學平行的時候,曾經讓學生在兩條互相平行的直線中間畫幾條與兩條直線都垂直的線段,通過度量還發現了畫出的所有垂直線段長度都相等。那時候讓學生做這道題的目的是體會平行與垂直是不同的位置關系。并通過平行線之間的垂直線段長度相等,體會兩條平行的直線永遠不會相交。這道題又可以成為本單元教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高的起點。
(1) 平行四邊形有兩組互相平行的對邊,有兩條長度不等的高。教材把兩條高分兩步教學,先講平行四邊形上、下一組對邊間的高,再講左、右一組對邊間的高。
第44頁例題要求學生量出平行四邊形上、下一組對邊間的距離。這兩條邊之間的距離是它們之間垂直線段的長度,量距離要先畫出垂直線段。畫垂直線段的方法一般是在一條邊上確定一點,從這一點向對邊作垂線。學生經過這樣的過程,理解教材中關于平行四邊形高的描述式定義就有了感性認識。所以,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是兩條紅線間的距離,并畫一畫兩條紅線間的垂直線段。
試一試的左邊一題仍然是上、下兩條邊之間的高,通過這題鞏固對平行四邊形高的初步認識。同時看到,畫高的時候要在上面一條邊上任意確定一點,這任意一點也可以是上面一條邊的一個端點,即平行四邊形的一個頂點。右邊兩題是左、右兩條邊之間的高,要讓學生想一想: 圖中的紅線是平行四邊形的高嗎,為什么?抓住高的本質特征思考,從而進一步理解平行四邊形的高。
(2) 第47頁教學梯形的高,教材的編寫線索和安排的教學活動與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高基本相同,有利于學生利用已有經驗學習新知識。不同的地方有兩處: 一是結合教學梯形的高講了梯形的上底、下底和腰。二是例題里的梯形的底是上、下兩條互相平行的邊,試一試里出現底是左、右兩條互相平行的邊的梯形,還有直角梯形。直角梯形的高是垂直于底的那條腰。與畫平行四邊形的高相同,畫梯形的高要在一條底上任意選一點。如果選的點是梯形的頂點,那么這條高把梯形分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梯形;如果選的點不是梯形的頂點,那么這條高把梯形分成兩個較小的梯形。第48頁第3題就為此而設計。
小學四年級數學優秀教案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商不變的規律。
2.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等能力。
3.通過體會變與不變的數學現象,引導學生感受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
教學重點:理解商不變的規律。
教學難點:歸納商不變規律的過程。
教具準備:投影片、卡片。
教學過程
一、以疑激趣,導人新課口算(投影片出示)
(1)2412=
(2)2400012000=引導學生大膽猜測第(2)題的結果。教師因勢利導,讓學生思考它與第(1)題有什么關系,這節課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評析:提出新穎的、有一定難度的、與新知聯系密切的問題,讓學生產生疑問、猜想,有效地激發學習動機。]
二、探索發現規律
1.觀察算式,說出各部分的名稱。2412=2被除數除數商2.觀察算式,分類整理。學生口算下列各題(卡片):
(242)(122)=
(244)(124)=
(243)(123)=
(2410)(1210)=
(24-8)(12-8)=
(246)(126)=
(242)(122)=
(243)(122)=
(245)(125)=
思考:與2412=2相比,上面哪些算題的商沒有變化?再根據商的變化情況給這些題目分類。
重點引導學生觀察商不變的這組題目,再次提出問題:商不變,誰在變?(被除數、除數在變)你能根據被除數、除數的變化情況,再一次把這組題目進行分類嗎?為什么這樣分類?組織學生在小組討論后,分成下面兩類:
第一類:(242)(122)=2
(245)(125)=2
(2410)(1210)=2
第二類:(243)(123)=2
(244)(124)=2
(246)(126)=2
教師陳述:被除數、除數都乘幾,可以說被除數、除數都擴大了幾倍;被除數、除數都除以幾,可以說被除數、除數都縮小了幾倍。板書:擴大縮小
3.觀察算式,發現規律
(1)引導學生小組討論:以2412=2為標準,分別觀察上面兩組題目的被除數、除數是怎樣變化的?
(2)學生討論匯報:
生1:我發現被除數、除數都擴大2倍,商沒有變。追問:都是什么意思?
生2:都的意思是被除數擴大2倍、除數也擴大2倍。
引導:被除數、除數都擴大2倍,可以這樣說:被除數、除數同時擴大2倍。
生3:我發現被除數、除數同時擴大10倍,商不變。
生4:我發現被除數、除數同時縮小3倍,商不變。
組織學生用完整的話說出上面的規律,并與書上的規律比較。
板書:在除法里,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商不變。
(3)組織學生舉例驗證,并板書課題:商不變規律。
(4)討論:為什么(24一8)(12一8),(242)(122),(243)(122)的商發生變化呢?在同時、相同的.倍數下面畫著重號,引起學生重視。
[評析:有目的地放手對一些算式進行各層次的分類,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綜合,從而概括得出商不變的規律,構思新穎、設計巧妙、步步深入、層層逼近,充分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體現了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緊密結合,體現了講一點而學很多的教學策略。]
三、反饋練習,深化認識
1.以故事激發興趣,加深理解。師生一起欣賞一段錄像故事《猴子分桃》。花果山風景秀麗,氣候宜人,那兒住著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讓小猴分桃子。猴王說:給你6個桃子,平均分給3只小猴子。小猴子一聽,連連搖頭,心想每只小猴才分到2個桃子呀,不行,太少了!太少了!小猴子喊了起來。猴王緩了口氣說:那好吧,給你60個桃子平均分給30只猴子怎么樣啊?小猴子得寸進尺,撓了撓頭試探地說:大王請開恩,再多給點行不行呀?這時猴王一準桌子顯出慷慨的樣子:那好吧,給你600個桃子去平均分給300只小猴子,你總該滿意了吧!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
引導:同學們也笑了,誰的笑是聰明的笑?為什么?
引導學生思考:2400012000等于多少?根據是什么?
2.口算。
3.根據312002600=12很快說出下列各題的結果。
31226= 3120260= 156001300= 31200026000= 15600013000=
4.搶答。
(1)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數除以5,除數也除以5,商( )。
(2)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數乘10,要使商不變,除數( )。
(3)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除數除以100,要使商不變,被除數( )。
5.已知4812=4,判斷下列各式是否正確。如果不對,怎樣改一下就對了。
(1)(485)(125)=4( )
(2)(483)(124)=4( ).
(3)(484)(124)=4( )
(4)(486)(126)=4( )
(5)(483)(123)=4( )
(6)(484)(124)=4( )
(7)(482)(122)=4( )
(8)(482)(122)=4( )
6.填空,看誰填得又對又快。
(1)9030=(90口)(302)
(2)(405)(20○5)=2
(3)(1200口)(40005)=3
(4)(120004)(40004)=3
(5)(12000口)(4000口)=3
7.小游戲找朋友。
方法:一位同學手執328=4的卡片,說:愿意和我做朋友的請到臺上來。對手執(324)(84)的卡片反問:你怎樣改動一下,我們就可以成為好朋友?還可以怎么改呢?在做過一些類似的活動后小結:祝賀你們找到了這么多的好朋友,愿我們班成為一個團結協作的大集體。
四、課堂總結提問:這節課我們一起研究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總結:同學們通過認真觀察、思考、比較,在被除數、除數的變化申看到了商不變的規律,這種觀察和思考問題的方法會使我們變得越來越聰明。
[評析:鞏固練習的形式多樣,不拘一格,效果明顯,既實又活。猴王分桃的故事,寓意深而頗有情趣,給數學內容賦予了情感色彩,讓學生始終在愉悅、和諧的氣氛中獲取新知。判斷練習,讓學生說錯在哪里,怎樣改一下就對了,不僅加深了對商不變規律的理解,而且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敢于爭辯、善于表達的能力。
小學四年級數學優秀教案13
教學目標:
1、結合問題情境,理解并掌握小數進、退位的加減法。
2、能運用本課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一、創設問題情境
學校每年都安排學生進行體檢,第一關是量體重。只聽見淘氣說,我的體重是45千克;丁丁說,我的體重是33.4千克。我們可以提什么問題?
淘氣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二、探究計算方法
1、根據所提問題,列式計算。
2、討論:怎么算?
3、智慧老人說,小數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為了計算需要,45可以怎么寫?
4、自主計算,檢查反饋。
三、鞏固與應用
1、獨立完成第17頁1、4
2、第17頁2、5
四、總結
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拓展
第17頁3、6
小學四年級數學優秀教案14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會使用計算器。
2、會利用計算器探索一些數學規律。
教學重點:
認識并會使用計算器。
教學難點:
會利用計算器探究一些數學規律。
教學過程:
一、提示課題
1.教師取出電子計算器,讓學生也拿出自己的計算器。教師:猜一猜,今天,這一節劉我們一起學習什么?學生:認識計算器。
2.教師:你知道如何使用計算器嗎?
二、引導探索
1.讓學生說一說他自己所掌握的使用計算器的方法。
2. 認識一些功能鍵。(1)
由學生來說明。(2)
集中說明一些功能鍵的作用。
①開關及清除鍵。按一下此鍵,打開計算器,再按一下就關贛計算器。
②運處符號鍵。只要介紹“+、-、×、/“鍵的使用方法。
③數學鍵數字鍵的使用。如按1 2 。顯示屏就顯示“1 2”。
④等號鍵按下數字鍵及運算符號鍵后,按下此鍵,顯示屏就顯示出輸入算式的計算結果。
⑤小數點鍵按下此鍵,就呈現一個小數點還可以向學生介紹如:時間鍵、日期鍵、括號鍵、存儲運算鍵等。
3. 嘗試練習。
(1)計算25×4 操作過程:輸入25→×→4→=,屏幕上呈現100,就是計算的結果。
(2)計算一份菜單的價錢。
①呈現:酒;14元 涼拌豆腐:3元
肉絲:5元 青菜:3元
清蒸魚16元 三鮮湯:12元 甜點8元
②讓學生用計算器計算。
③反饋計算結果。
4. 探索一些數學規律。
(1)呈現計算題。
①1+2+3+4……+98+99+100
②999×9 9999×9 99999×9
(2)讓學生獨立用計算器計算,教師巡視課堂。
(3)反饋計算結果。
(4)引導提問:通過計算,你有什么發現(特別指導觀察第②題中各算式的計算結果,并進行比較)?你有什么感想和體會?發現:積的個位都是1;積的位都是8;中間幾位數都是9,9的個數比第1個因數中的9個數少一個。接著,讓學生說一說以下幾個算式的.結果。
999999×9 9999999×9 99999999×9 通過以上活動,讓學生觀察計算結果、發現規律,同時突出了運用簡便方法計算很可能比計算器還要快定瞇,充分體現了計算方法的靈活性,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課堂活動課本第36頁的“練一練”。
板書設計:
神奇的計算工具
計算器的組成。
屏幕、數字鍵、功能鍵、運算符號鍵等
小學四年級數學優秀教案15
教學目標:
1.通過分類活動,整理與疏通運算定律、性質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弄清簡便計算的來龍去脈,體悟到湊整思想。
2.通過錯例診斷、跟進練習,在真實場景中查漏補缺、自我反省,提高簡便計算能力。
3.通過另眼鑒賞,從另一個視野體驗運算定律的應用價值。
教學流程:
一、激活知識、整理疏通
1.收集課前學生出的可以簡便計算的.試題。并校對反饋
12598
72+93+28
21254
(3/8+4/12)24
546+541/5
3/8+5.36+4.64
2.對試題按一定標準分類。(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交流等方式讓學生自主探索分類。)
3.全班反饋。
預計學生會出現如下幾種請款
(1)按照各種運算定律各一類。(五類,在黑板上貼出來)
(2)按照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分成三類。
二、查漏補缺、跟進練習
1.猜測前測題中哪些題錯誤的人數最多?
762.50.4
4.425
2/53.6-2/52.1
2564125
3/5+2/53/5+2/5
2.出示全班每題出錯的統計數據,說一說感受。
3.錯例診斷:通過讓學生圈一圈、想一想、評一評等診斷與反思手段,達到對知識的查漏補缺,進一步完善運算定律與性質。
4.滲透簡便計算的策略多樣化與優化。
5.跟進練習
(1)怎樣簡便就怎樣算
2-5/7+2/7
(0.7+0.7+0.7+0.7)25
5.80.125+11.6
(11+14)7.60.4
(2)選一選
1/381/38的正確答案選( )
(3/7+7/11) 711的簡便計算方法是( )
三、回顧整理,提煉思想。
對復習方法以及簡便計算的思想作梳理與提煉
四、另眼鑒賞,拓展提升
【小學四年級數學優秀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優秀教案01-16
小學數學優秀教案09-15
小學數學優秀教案07-19
小學數學教案優秀10-11
人教版小學數學優秀教案09-28
小學數學教案【優秀】07-05
【優秀】小學數學教案07-05
[優秀]小學數學教案01-19
小學數學優秀教案【精】02-14
小學數學優秀教案【熱門】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