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時間:2024-06-06 18:16:42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范例15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范例15篇]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掌握含有中括號算式的運算順序,正確計算三步式題。

  2.能根據數量關系和運算順序,列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解決實際問題收獲到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難點

  1.掌握含有中括號的算式的運算順序。

  2.列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學生獨立完成并匯報答案,老師講評。)

  1.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 ),再算( )。

  2.在有括號的算式里,要先算( ),再算( )。

  3.在計算(65-33)×4時,要先算( )法,再算( )法。

  4.在計算34÷(2+13×3)時,先算( )的( )法和( )法,最后再算( )法。

  5.在計算2×(180-78÷3)時,先算( )法,再算( )法,最后算( )法。

  【設計意圖】

  通過設置不同層次的課前練習,喚起學生對已學知識的記憶,為學習新知做好心理和知識方面的準備。

  二、探究新知

  1.根據算式說運算順序,再計算。

  96÷(12+4)×2

  2.如果要先算加法,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應該怎么辦?

 。1)嘗試:96÷((12+4)×2)

 。2)介紹:這種算式里有兩個小括號,容易混淆,其實數學家還發明了另一種表示符號,就是把外面的小括號改成中括號“[ ]”,算式變成96÷[(12+4)×2]

  (3)你知道小括號和中括號的由來嗎?

  小括號“( )”是公元17世紀由荷蘭人古拉特首先使用的.。

  中括號“[ ]” 是公元17世紀由英國數學家瓦里士最先使用的。在以后的學習中還會用到大括號“{ }”,又稱為花括號。大括號是法國數學家韋達在1593年首先使用的。

  師:本節課我們又認識了一個新朋友--“[ ]”,(板書課題:含有中括號的四則運算)

  3.說說該算式的運算順序?并計算出來?

  96÷[(12+4)×2]

  =96÷[16×2]

 。96÷32

 。3

  4.小結。

  師:如果算式中既有中括號,又有小括號?運算順序又是怎樣的呢?(在一個算式里,既有小括號,又有中括號,要先算小括號里的,再算中括號里面的。)

  【設計意圖】

  通過情景串聯把枯燥的計算融入到有趣的實際問題中,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探究新知。

  三、練習鞏固

  1.完成第9頁做一做。

  先說一說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2.完成教材練習三第1題。

  先說一說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3.完成教材練習三第2題。

  先說一說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4.拓展練習。

  根據運算順序添上小括號或中括號。

  (1)32 × 800 - 400 ÷ 25 先減再乘最后除。

  (2)32 × 800 - 400 ÷ 25 先除再減最后乘。

 。3)32 × 800 - 400 ÷ 25 先減再除最后乘。

  師:本題實際就是按照要求的順序進行先添小括號,再添加中括號,添加完后檢查運算順序。

  【設計意圖】

  本節課設置了層次多樣的練習,而且設置了幾道獨立練習鍛煉了學生獨立完成的能力,也再次鞏固和反饋學生學習新知的情況。

  四、練習作業

  完成教材練習三第4、5題。

  五、評價總結

  總結:做四則混合運算時應按照運算順序一步一步的計算。

  教后思考: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2

  一、教學內容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小數加、減法、混合運算以及整數的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以上內容具體編排如下表:豎式計算,理解算理

  簡單的小數加減法小數加減法的一般計算方法

  小數連加、連減的計算

  小數加減混合計算一般的小數混合加減運算

  帶括號的小數加減混合計算

  整數運算定律在小數小數加減簡便計算

  加減混合計算的推廣能應用合適的運算定律進行

  小數加減法的簡算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自主探索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理解計算的算理并能正確地進行小數加、減混合運算。

  2、使學生理解整數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同樣適用,并會運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小數的簡便計算,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3、使學生體會小數加、減運算在生活、學習中的廣泛應用,提高小數加、減計算能力的自覺性。

  三、教學重點

  理解小數加、減法的豎式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小數豎式計算和加、減混合運算。

  四、教學難點

  能運用運算定律中的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推廣到小數中靈活進行簡便計算。

  五、教學策略

  1、對于小數加減法,因為學生已經在三年級就已經通過元、角、分的加減初步認識了小數加減法的豎式計算方法,并且在第四單元學習了小數的產生及意義和

  計數單位。所以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應是讓學生聯系整數加減法的'算理和小數的意義理解小數加減法豎式計算方法及法則。本單元意圖讓學生學會把知識的特殊性向一般性轉化,遵循小學生由淺入深的漸進式學習特點,把小數加減法剝離具體情境抽象出小數加減的計算法則,是一個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

  2、本學期第一單元學生就已經學了整數混合運算,本單元讓學生理解整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在小數混合運算中同樣適用。同時學生已經在本冊書第三單元學了整數運算定律,本單元主要是將整數運算定律中的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推廣到小數中應用。通過推廣,幫助學生拓展定律的使用范圍拓寬自己的知識框架,產生知識的正遷移,使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連貫性和聯系特性。

  3、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數位不容易對齊。特別要注意數位不一一對應的加減法,小數部分不夠減的情況,不少學生則容易把這種不夠減的減法計算做成加法,特別是整數減小數的情況。在教學中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六、教學時間

  新課和練習6課時、單元測驗2課時,合計8課時。

  第一課時小數加減法

  教學內容:

  教材第95—97頁例1、2,“做一做”。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掌握小數加、減法的方法。

  2、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3、培養學生細心檢查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退位減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目標導入

  1、出示學習目標: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要理解掌握小數加、減法的方法。

 。2)通過計算逐步提高計算能力。

 。3)養成細心檢查的好習慣。

  2、出示自學提示。

  仔細看數學書95、96、97頁例1、例2。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3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

  2.使學生初步了解小數性質的應用。

  3.培養學生觀察,判斷能力。

  教學重、難點:小數的性質實質上是說明小數在什么情況下是相等的,它是小數運算的基礎,因此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是教學重點。應用小數的性質把一個數化簡或需要在小數末尾添0時,學生容易出錯,這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創設情境

  我們已經理解了小數的意義,當你們在商場中看到每件商品的標簽這樣寫,你知道這是多少錢嗎?為什么可以這樣寫呢?

  二、學習新課

  今天繼續研究小數的性質。(板書課題:小數的性質)

  1.理解小數的性質。

  (1)例1比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啟發提問:

  ①0.1米是幾個幾分之一米?可以用哪個比較小的單位來表示?(1個十分之一米,1分米)

 、0.10米是幾個幾分之一米?可以用哪個比較小的單位來表示?(10個百分之一米,10厘米)

  ③0.100米是幾個幾分之一米?可以用哪個比較小的單位來表示?(100個千分之一米,是100毫米)

  ④觀察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它們的長度怎樣?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它們的長度是一樣的)可以得出:

  [因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板書)]

  請同學們繼續觀察這3個小數。

 、傩档哪┪灿惺裁醋兓?

 、谛档拇笮∮惺裁醋兓?

 、勰隳艿贸鍪裁唇Y論?

  引導學生討論后歸納出: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小數的大小不變。

  (2)例2比較0.30和0.3的大小。

  出示投影片:

  啟發提問:

 、0.30表示幾個幾分之一?左圖應平均分成多少份?用多少份來表示?

  ③兩個圖形所占面積大小怎樣?(移動投影片,學生易看出0.30=0.3)

  ④為什么這兩個數相等?

  啟發學生歸納出:在小數的末尾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3)引導學生歸納、概括。

  通過對例1、例2的研究,你能把上面的兩個結論歸納成為一句話嗎?

  啟發學生概括出: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叫做小數的性質。(教師板書)

  理解小數性質的時候,要注意什么?(要在小數的末尾添“0”或去“0”,小數中間的0不能去掉)。

  (4)加深理解概念。

  提問:

 、偃绻谡麛5后面添上一個“0”或者在50的后面去掉一個“0”,原數大小變了嗎?發生什么變化?為什么會發生這種變化?

  通過討論使學生懂得:在整數的末尾添上一個“0”,這個數就擴大10倍......:去掉一個“0”就縮小10倍......因為數字所在的`數位發生了變化,所以原數大小也就變了。

  ②如果在0.6這個小數的小數點后面添上一個“0”,原數大小發生變化了嗎?發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

  同樣通過學生實踐,討論后明確:在小數點后面點上“0”,小數中的數字所在的數位發生了變化,所以小數大小才發生了變化。因此,只有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才能使小數的大小不變。

  2.小數性質的應用。(板書:將課題補充完整)

  我們學習了小數的性質,遇到小數末尾有“0”的時候,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數化簡。

  (1)教學例3把0.70和105.0900化簡。

  啟發學生根據小數的性質可以得出:

  0.70=0.7105.0900=105.09

  有時根據需要,可以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還可以在整數的個位右下角點上小數點,再添上“0”,把整數改寫成小數的形式。

  例如2.5元可改寫成2.50元。3元改寫成3.00元。

  (2)教學例4不改變數的大小,把0.2、4.08、3改寫成小數部分是三位的小數。

  學生獨立改寫,集體訂正。

  0.2=0.20xx.08=4.0803=3.000

  反饋:第92頁“做一做”。

  3.小結。

  啟發性提問:

  (1)什么叫小數的性質?

  (2)學習了小數的性質怎樣應用?

  (3)運用小數性質時應注意什么?

  三、鞏固反饋

  1.做練習二十一第1題,第2題。

  2.判斷下面幾種說法對不對?

  (1)在一個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2)在小數點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3)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4)把小數末尾的“0”去掉,它的計數單位就發生了變化。()

  四、作業

  練習二十一第3-6題。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并能夠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2、使學生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過程,通過舉例、觀察、發現、驗證并概括出運算定律。

  3、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

  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習慣。

  學情分析

  對學生而言,加法交換律并不陌生,描述和總結不是難點。通過本節課的學習,目的是加深學生對加法運算的理解,并感受數學與實際運用的結合,使學生真正感受到“猜想-驗證-歸納”的數學內涵和魅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能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難點:使學生經歷探索加法結合律和交換律的過程,發現并概括運算律。

  教學流程

  活動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游戲激趣

  師:今天,咱們先做一個游戲,先聽清老師要求,老師舉左手,同桌兩個同學交換位置,老師舉右手,前后兩個同學交換位置。

  2、引發思考,感知規律

  提問: 在游戲過程中,什么發生了改變?什么沒有發生變化?

  引導學生說出“交換”。

  板書:交換

  活動2:合作探究 ,尋找規律

  一、 加法交換律

  1.出示例題,引發思考

  騎車是一項有益健康的運動,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騎車旅行呢!他打算騎自行車旅行5天,這是他第一天的騎行情況。(多媒體演示:李叔叔騎車旅行的場景)

  問題1:從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W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口頭匯報。)

  問題2:要計算李叔叔一天騎車共走多少千米?應怎樣列算式?

 。1)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問:兩個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數怎樣?○里填什么符號?

  40+56○56+40

 。2)你能照樣子再舉幾個例子嗎?

  2.總結提升,引出規律

 。1)從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規律?請用最簡潔的話語概括出來。

  (2)反饋交流。

  幻燈片出示并板書: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

 。3)揭示定律。

  問:①知道這條規律叫什么嗎?

 、诎鸭訑祿Q成其他任意的數,交換律還成立嗎?

  ③怎樣表示任意兩數相加,交換加數位置和不變呢?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示,好嗎?(同桌輕聲交流。)

 、芙涣鞣答,然后看書:看看課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說的。

  二 、加法結合律

  多媒體出示:李叔叔三天騎車的路程統計。

 。1)找出信息解決問題。 問:你能解決李叔叔提出的問題嗎? 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展示線段圖:根據學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線段先后出現。

  問:通過線段圖的.演示,你們發現什么?(不論哪兩天的路程先相加,總長度不變。)

  我們來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連加的算式,可以怎樣計算:

  同學們用自己的智慧幫李叔叔解決了這個問題后,李叔叔繼續前行。下面是他前三天的騎行情況,通過這幅圖你知道了什么?

  求這三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請同學們列式計算。教師巡視,指名板演。

  觀察這兩個算式,說說是怎么想的?

  兩個算式的結果相同,說明這兩個算式什么關系?用什么連接?

  板書:88+104+96=88+(104+96)

  出示:(69+72)+28 ○69+(72+28) ;

  55+(45+27)○(55+45)+27 ;

  (2)你能再舉幾個這樣的例子嗎?

  問:觀察、比較這些算式,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秘密?(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

  (3)揭示規律

  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這就是加法結合律。

 。4)用符號表示。(學生獨立完成,集體核對。)

  (▲+★)+●=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

  (5)問:①用語言表達與用字母表示,哪一種更一目了然?

  ②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數?

  活動3:鞏固練習

  1. 應用加法交換律,用線連一連。

  2. 根據加法交換律填空

  300+600=600+_______; _______+65=65+35;

  78+_______=43+_______; a+12=12+_______;

  3. 根據加法結合律填空。

 。25+68)+32=25+(_______+_______);

  130+(70+4)=(130+_______)+_______;

  4.下面算式分別運用了那些運算定律?請你寫出來。

  51+85+49=51+49+85;

  59+74+126=59+(74+126);

  56+24+44=24+(56+44);

  77+84+16+23=(77+23)+(84+16);

  活動4:梳理知識,總結升華

  1.今天我們發現了什么數學規律?

  2.這個運算定律是怎樣發現、歸納的?

  3.對于加法的交換律,我們已經知道的有哪些?

  活動5:作業布置:

  P13頁第3、4題。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5

  課題:小數的大小比較

  教學內容:教科書40頁例5.做一做。

  教學目標

  1.學生熟練掌握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和步驟,并能根據要求排列幾個數的大小。

  2.通過對小數大小的比較,加深學生對小數意義的理解。

  3.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和步驟。

  教學難點:小數位數不同時比較大小容易與整數比較大小的方法混淆。

  教學設計:

  一、復習引入

  832○799 6124○6214 1003○999

  說說怎樣比較整數的大小?

  師:我們已經掌握了整數比較大小的方法,那么小數比較大小的方法也是從高位比起,一位一位地比較。今天就來研究小數比較大小的方法。(板書課題:小數大小的比較)

  二、學習新課

  1、出示例5:姓 名 成績/m

  小 明 3.05

  小 紅 2.84

  小 莉 2.88

  小 軍 2.93

  問:你能給他們排出名次嗎?

  明確:先比較整數部分

  3>2,所以3.05是最大的。

  整數部分相同,再比較小數部分:2.84、2.88、2.93整數部分都相同,則比較小數部分十分位,9>8,所以2.93>2.8()

  十分位相同,再比較百分位,8>4,所以2.88>2.84

  最后比較結果:3.05>2.93>2.88>2.84

  2、根據剛才的比較,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引導學生概括: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先看它們的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那個數就大;當整數部分相同時,看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就大;整數部分和十分位上的數都相同,要看百分位上的數,百分位上數大的那個數就大。

  3、練習:P41做一做

  三、鞏固練習:練習十

  四、課堂總結

  今天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

  練習十6、7題。

  板書設計

  小數的大小比較

  比較小數的大小,先看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小數就大。如果整數部分相同,就比較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小數就大。十分位相同就看百分位,直到比較出大小為止。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和實際測量活動了解小數的產生,體會小數產生的必要性。

  2、利用直觀的圖片,建構小數和分數的聯系,經歷小數意義的歸納過程,學會小數之間的轉換。

  3、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以及良好的數學學習品質。

  教學重點:

  理解小數的意義,知道小數的計數單位及每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

  教學難點:

  理解一位、兩位、三位小數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展示一根繩子)猜猜它有多長?

  生猜:1米……

  師:要想知道準確的結果,怎么辦?

  生:量一量。

  師:誰愿意來測量一下它的長度?

  兩名學生合作測量。

  師:把你們測量的結果匯報一下。

  生:一米。

  師:剛才誰猜對了?大家的眼力真不錯,很會觀察,下面加大難度,你能猜一猜課桌面的寬嗎?

  生猜并測量驗證。

  師:通過測量我們發現,繩子的長度是1米,課桌面的寬度是41厘米,那么課桌面的寬度仍用“米”做單位,還能用整數表示嗎?

  生:不能。

  師:為什么不能用整數了?

  生匯報

  師:也就是說,在進行測量時,如果不能得到整數的結果,我們就要用其他的數來表示,也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小數。(板書:小數)

  師:那你們說說在哪些地方還見過小數。

  生匯報

  師:看來小數在生活中的用處真是不小,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小數的意義”。(補充板書)

  二、探索交流,建構新識:

  (一)理解一位小數的意義。

  1.師:請同學們任意說一個小數。

  生匯報師板書

  師:那老師也來寫幾個。

  0.1 0.01

  師:猜一猜老師接下來會寫什么?

  生:0.001

  師:同學們真的是很會推理。

  2.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小數的意義,那我們就從0.1開始研究好不好,那0.1的意義你知道嗎?它表示什么?

  生匯報

  師:對于0.1同學們都有不同的認識。老師帶來了一個正方形,如果我們用一張正方形表示1的話,請你估計一下,0.1該有多大,用手比劃一下。

  師:請同學們在這張紙上分一分并用陰影涂色表示出0.1。老師看哪些同學的速度最快。

  3.生展示、匯報

  展示若干組學生的畫法。

 。ň幪,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

  師:你認為哪位同學表示出了0.1那么大小。

  生:1號;3號;2號;4號。

  師:到底哪位同學的表示出了0.1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出示課件)這個紙杯的售價為0.1元,如果你是顧客,你應該付給售貨員多少錢?(1角)。明明是0.1元,為什么你要付1角錢呢?(生匯報:0.1元就是1角)師出示課件。那一角錢還可以用()/()元(生匯報)

  師:1角=元,1角=0.1元,那元和0.1元是什么關系?看來,0.1=。

  師:現在我們再來回頭看剛才幾位同學的作品,哪位同學的涂色部分表示出了0.1?(生匯報:3號和4號。)

  師:現在我們再一起來理順一下。(出示課件)一個正方形用1表示,要想表示0.1我們先把這個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涂出來就是0.1。

  師:那現在誰來說說0.1到底表示什么?

  生匯報師小結:說簡單點0.1就表示。(板書)

  師:涂色部分為0.1那空白部分用哪個小數表示呢?

  生匯報:0.9。

  師:怎么看出0.9的?

  生匯報

  師:那0.9表示什么?()0.9里面有幾個0.1?(9個)我們一起來數一數。把0.1和0.9合在一起是多少?

  生:1

  師:現在我們明白了1里面有(10)個0.1。(板書)

  4.再涂1塊能看到哪兩個小數?

  生:0.2、0.8。

  師:他們的分數朋友分別是誰?(生匯報師板書),把它們合在一起是多少?(1)

  師:(指板書)仔細觀察,這些小數有什么特點?(小數點后有一位數的小數叫做一位小數。)(板書:一位小數)這些分數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分母都是10、都是十分之幾……

  師:那我們就可以說一位小數表示的就是十分之幾。(板書)

 。ǔ鍪菊n件)其中的一份,就是一位小數的計數單位。也就是說一位小數的計數單位是(十分之一),寫作(0.1)。這就是我們認識的一位小數。

 。ǘ├斫鈨晌恍档囊饬x。

  1.師手指0.01,0.01表示什么呢?如果還是把這張紙看做1,要找出0.01你會怎么做?

  同桌交流討論。

  生匯報:把它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的一份。

  預設:如果學生有分歧,可用一元和一分的關系來驗證幫助學生理解。

  師:同學們的想法非常正確,我們要想在正方形中找到0.01,就要先把這個正方形(出示平均分成100份的正方形)

  師:0.01就表示。還看到了哪個小數?

  生:0.99。

  師:0.99里面有幾個0.01。

  生:99個。

  師:把他們合起來是多少?那1里面有多少個0.01?(100個)師板書

  2.如何表示0.25呢?

  生匯報

  師:還能想到哪個小數?他們的分數朋友分別是誰?

  生:0.75,分數朋友:

  3.(拿出平均分成100份的正方形紙)請你在方格紙上創造一個新的小數,再同桌間說一說這個小數表示什么意思,看到這個小數,你又想到了那個小數?

  4.師提問:

 。1)你涂了哪個小數?

  生匯報。

  師:猜一猜他涂了幾格,還能找到另外一個小數嗎?

 。2)你涂了幾格?誰能知道他寫的是哪個小數?

  5.師:(指板書)剛才我們研究的小數都有什么特點?他們都表示什么?

  生匯報師小結板書:兩位小數表示的就是百分之幾。(出示課件)其中的一份,就是一位小數的計數單位。也就是說兩位小數的計數單位是(百分之一),寫作(0.01)。

 。ㄈ├斫馊恍档囊饬x。

  1.師:我們已經知道了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那0.001是幾位小數?(三位小數)。那三位小數又表示什么呢?生:它表示千分之幾。(師板書)

  師:那它的分數朋友是多少?()

  師:那0.237表示什么?它的分數朋友是誰?

  生:

  師:小數是多少?

  生匯報

  2.師:誰能找一個大一點的三位小數?

  生:0.999 =

  師:要在正方形紙上涂上0.999會有什么感覺?

  生匯報

  如果再涂多少就涂滿了?(0.001)

  師:那也就是說(1000)個0.001是1。

  師小結:三位小數表示的就是千分之幾。(出示課件)其中的一份,就是三位小數的計數單位。也就是說三位小數的計數單位是(千分之一),寫作(0.001)。

  3.延伸:師:那如果把1平均分成10000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用幾位小數表示?(四位小數)。把1平均分成100000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用幾位小數表示?(五位小數)

  ……

  師:看來同學們的類推能力都很強,能夠根據前面所學的知識來回答老師的'問題了。

 。ㄋ模┨釤捫狄饬x

  1.請同學們回想剛才的學習過程,說一說小數的意義到底是什么?

  生匯報

  小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都可以用小數表示(課件出示)。其實這就是小數的意義。

  2.思考:(課件出示)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小數的計數單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別寫作0.1、0.01、0.001 ‥‥‥那這幾個相鄰的計數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呢?如果老師把正方體看做1的話,你能用分數和小數表示出涂色部分嗎?

  0.1里面有多少個0.01?0.01里面有多少個0.001?也就是說小數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

  3.師:大家回答的都不錯,其實今天我們學習的小數在產生的過程中經歷了一段較長的歷史。同學們,請看(出示課件)

  三、鞏固內化:

  師:今天有關小數的知識大家都學會了嗎?那接下來咱們做幾道題檢驗一下同學們的學習成果,好不好?

  出示課件練習題。

  1、填一填。

  2、填上合適的數。

  四、回顧反思:

  1.師:一節課就快要結束了,下面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我們剛才的學習過程。(出示課件)

  2.自我評價:如果最好的表現是1,最不好的表現用0表示,你打算用什么數來表示自己的表現?

  3.最后老師想送給同學們一段話--小知識:人類對自己大腦的利用水平卻極低,普通人只利用了大腦的百分之二(0.02)到百分之五(0.05)左右,就連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也只利用了大腦的十分之一(0.1)。

  師:老師希望同學們能夠盡可能的發揮自己的潛能,去暢游我們的數學王國。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7

  一、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P64-P65

  二、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在用多種方法表示等量關系的活動中了解等量關系,知道同一個等量關系可以有不同的表現形式。

  2、初步體會等量關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存在,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在用多種方法表示等量關系的活動中了解等量關系。

  教學難點

  知道同一等量關系可以用不同的表示形式。

  三、學生的學習基礎

  學生已學會了加與減的互逆關系、乘與除的互逆關系。學生在解決問題學習中積累的數量關系的學習經驗。

  四、教學設想

  將數學概念“嵌入”數學學習背景與結構之中,讓學生感受所學的概念位于數學背景的“哪個”位置,這對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系統

  是極其重要的。

  五、教學思路

  關系——數量關系——等量關系

  六、教學過程:

  1、制造沖突,聚焦“數量關系”

  ⑴課件出示

 、聘鶕@兩個已知的數量,同學們猜猜要求的數量可能是什么?

 、菍W生找出求和、求差、倍數三個問題?

 、日故咎詺鈫栴},鴨的質量有多少千克?

 、蓪W生討論、交流為什么算不出來?

 、式處熜〗Y,已知數量與要求數量之間沒有關系。

  2、辨別比較,引入“等量關系”

 、沤處熖釂枺绻嘘P系是不是就能算呢?

 、品謩e出示兩種關系

 、钦f一說它們之間的關系。

 、冗@個關系能確定鴨有多重嗎?

 、蓪W生交流、討論

  ⑹教師小結:上面兩個關系不能確定鴨有多重,但是能確定鴨的質量的范圍。

 、私處煟耗阌X得什么樣的關系就能確定鴨的質量呢?試著用手比劃一下。

 、陶n件出示:

  3、自由創造,感知“等量關系”

  (1)出示學習單,學生自主填寫相等的關系。

  (2)分別展示以下三種情況

  鴨鴨鵝雞雞鴨雞鴨鵝

 。3)學生根據相等的關系分別算出鴨的質量。

  (4)小結:在數學里我們把這樣相等的關系叫做等量關系。

  4、自主嘗試,表示“等量關系”

 。1)出示

  (2)這個等量關系,誰能用一句話說清楚。

  (3)你能不能用一個式子表示這個等量關系?

  (4)小結:鴨的質量×2=鵝的.質量

 。5)有不同的式子表示嗎?

 。6)小結,像這樣的式子叫做等量關系式。

  5、數形結合,感悟“等量關系”

  (1)出示

  (2)請看,這三個人的身高有關系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3)請你表示出妹妹身高與姚明、笑笑身高的關系?

 。4)學生自主完成。

 。5)交流表示方式:等量關系式、線段圖

  妹妹身高×2=姚明身高

  妹妹身高+20=笑笑身高

  ……

 。6)對比線段圖和式子,發現用圖表示更直觀。

  (7)展示下面的等量關系,進行交流和討論

  6、走進生活,尋找“等量關系”

  (1)課后練習

  (2)動畫中尋找等量關系

 。3)尋找教室里的等量關系

  七、板書設計

  等量關系

 。ㄖ庇^)

  鴨的質量×2=鵝的質量

  妹妹身高×2=姚明身高

  妹妹身高+20=笑笑身高

  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

  笑笑身高-20=妹妹身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

  【教學內容】

  教材第17頁例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并能夠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

  過程與方法:能運用加法交換律解答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說理、推理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發現知識的內在規律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重點難點】

  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換律。

  【教法與學法】

  教法:創設情境,質疑引導。

  學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自主探索,分組交流討論。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案

  課型:新授課。課時:1課時

  【情境導入】

  1.游戲引入:換位子。

  ①師舉左手,左右換位子;

 、趲熍e右手,前后換位子。

  根據老師手勢的變化交換位子。

  2.在交換位子的過程中,什么發生了變化?什么沒變?

  發現:位置發生了變化,班級總人數沒變。

  3.明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板書課題:加法運算定律(1)--加法交換律

  【新課講授】

  1.教學例1

  李叔叔今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出示幻燈片)

  ①陽春三月,春暖花開,正是外出旅行的好時節,(利用出行滲透環保教育和健身思想)李叔叔準備騎車開始一個星期的旅行。李叔叔今天上午騎了40千米,下午騎了56千米。(出示課件)根據所給的條件,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嗎?

  ②提問:今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應該怎樣列式解答?請同學們在自己的練習本上解答一下吧?(生在本子上解答)

  誰起來說一下你是怎么解答的?(40+56)

  還有其他方法嗎?(56+40)

 、劢處煟耗沁@兩個算式分別表示什么意義?(第一個是上午和下午的路程和是多少?第二個是下午和上午的路程和是多少?得數是一樣的。)

  我們可以把這兩個算式用什么符號連接起來呢?(等號)觀察每組算式等號兩邊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數沒變,符號沒有變,只是加數位置發生了變化。)

  2.歸納定律。

 、俳處煟菏遣皇侨我鈨蓚數相加,交換位置和都不變呢?這只是我們的猜想,還需要我們來驗證,先請同桌之間相互舉例。哪些同學能寫出像上面一樣的算式來呢?

  (例如:8+6=6+8等等)。這個式子也是等式嗎?數不變位置發生變化不影響計算結果。

 、谫|疑:觀察這幾個算式,把你觀察到的可以用文字來描述一下嗎?(兩個數相加交換位置和不變。)

 、坌〗Y: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這叫做加法交換律。

  3.談論交流。

  ①請你與同桌交流一下,用自己喜歡方式表示加法交換律。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

  如:(○+△=△+○ ☆+★=★+☆ ■+▼=▼+■甲數+乙數=乙數+甲數a+b=b+a)

  ②通常我們數學上可以用字母表示數。今天我們就選字母a和b來表示兩個加數。a表示第一個加數,b表示第二個加數。用字母就可以表示成:a+b=b+a

  學了這么多的知識,每個同學都信心十足。敢不敢接受挑戰?

  【鞏固練習】

  1.應用加法交換律在下面□中填上適當的數。

  29+17=□+29 128+□=15+□

  □+□=323+186 54+x=□+□

  2.填空。(1)一個數+0=()+()

 。2)兩個加數()位置,()不變,這叫做加法()。

  3.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換律?符合的.畫“√”。

 。1)276+124=180+220()

  (2)a+20=400+a()

  (3)550+240=240+550()

 。4)a+c=c+a()

  4.計算下面各題,并用加法交換律驗算。

  38+456=驗算:

  307+348=驗算:

  【課堂小結】

  (1)這節課上,同學們個個表現都很棒,積極思考,踴躍回答問題,學習熱情不斷高漲,數學家們總結的規律,我們也能發現,同學們真棒。想一想我們探索加法交換律的過程,你有什么收獲呢?

  (2)看來這節課同學們對加法計算的規律了解了不少,在加法的計算過程中還有很多的規律,比如說25+32+75怎樣計算更簡便呢?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的思考來迎接下一節課吧!

  【課后作業】

  1.教材第19頁練習五第2題。

  2.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加法運算定律(1)--加法交換律

  40+56=96 56+40=96

  40+56=56+40

  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這叫做加法交換律。

  用字母表示:a+b=b+a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9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學生經歷用平均數知識解決簡單生活問題的過程,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方法,發展統計觀念。初步感知“移多補少”“對應”等數學思想。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感受平均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體驗學習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

  教學重點:

  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移多補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實際意義和應用。

  教學難點: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靈活運用平均數的相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師: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平均數,(播放例子)那什么是平均數呢?怎樣求平均數呢?今天我們就來探索平均數的奧秘。(板書:平均數)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平均數的意義和求法。

  師:讀情境圖,從圖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根據統計圖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生1:從情景圖中可以讀出小紅、小蘭、小亮、小明分別收集了14、12、11和15個塑料瓶。

  生2:所解答的問題是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

  師:你能解釋“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的意思嗎? (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意思是把收集到的這些塑料瓶按照人數進行平均分配。也就是把收集瓶子數量較多的轉移給數量較少的,最后達成每人收集的個數同樣多。

  師:你能理解“同樣多”是什么意思嗎?

  生:每人收集的個數一樣。

  師:那有什么方法能使每人收集的個數一樣呢?

  生:像這樣,通過把多的礦泉水瓶移出來,補給少的,使得每個人的礦泉水瓶數量同樣多。師:這種方法叫“移多補少”,得到的這個相等的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平均數。

  師:還有其他方法能知道平均數嗎?

  生:觀察上圖發現,還可以先求出塑料瓶的總數量,然后進行平均分配,可以求出平均每人收集的塑料瓶的個數。

  師:請用算式表示出來。

  生:(14+12+11+15)÷4

  =52÷4

  =13(個)

  答:平均每人收集了13個。

  師:剛才我們通過移多補少和計算,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13個礦泉水瓶,它是不是每個人真正收集的礦泉水瓶數量?引導學生體會13不是每個人真正收集的礦泉水瓶數量,而是4個人的總體水平。

  小結:平均收集13個礦泉水瓶,不是每個人真正收集的數量,是一個“虛擬”的數,反映了這組收集礦泉水瓶數的情況。

  剛剛我們初步學會了平均數的計算方法,接下來老師碰到了一個問題,你能幫我解決嗎?

  2、進一步強調平均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出示教材第91頁情境圖和統計表)

  師:讀圖表,你能找出哪些數學信息?(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生1:已知第4小組男生隊和女生隊踢毽比賽成績表。

  生2:所求的問題是男、女兩隊,哪個隊成績好?(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師:怎樣列式解答呢?(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生:男生隊平均每人踢毽個數女生隊平均每人踢毽個數

  (19+15+16+20+15)÷5 (18+20+19+19)÷4

  =85÷5 =76÷4

  =17(個) =19(個)

  17<19

  答:女生隊的成績好些。

  師:那我們來看看這兩位小朋友做的。他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同意哪種方法?為什么呢?

  生:如果比較兩隊的總成績,有失公平,因為兩隊的人數不同,所以比較兩隊的平均成績比較公平些。

  師:對!在人數不等的情況下,用平均數表示各隊的成績更公平更好一些。

  師:那么問題來了,你覺得這個平均數會比原來的數的最大數大嗎?會比最小的數小嗎?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在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很多用到平均數的地方。接下來老師來考考你們學習的如何。

  四、作業

  1、做一做第1題

  2、判斷題

  (1)某小學全體同學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那么,全校每個同學一定都捐了3元。 ( )內容來自閃亮兒童網

  (2)學校排球隊隊員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有的隊員身高會超過160厘米,有的隊員身高不到160厘米。 ( )

  (3)小明所在的1班學生平均身高1、4米,小強所在的2班平均身高1、5米。小明一定比小強矮。 ( )

  3、做一做第2題

  4、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20厘米,小明身高140厘米,他在游泳池中學游泳,會不會有危險?為什么?

  五、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師:通過本課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0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小數的含義。

  2.學生認識單名數和復名數,在明確各種計量單位和單位間進率的基礎上,會進行簡單的名數改寫。

  3.通過收集生活中的小數,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單名數與復名數改寫的方法,熟練的進行單名數與復名數改寫。

  教學難點:

  熟練的進行時間單位單名數與復名數的改寫。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復習引入:

  1千米=( )米 1千克=( )克

  1米=( )厘米 1噸=( )千克

  1時=( )分 1分= ( )秒

  1平方米= (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在課前大家都收集了一些資料,把你收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數說給小組同學聽。

  找一組同學匯報他們收集的數據。

  二、新課學習

  1.名數

  老師也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小數,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件出示。

  糖果的質量是0.5千克,小明的身高是1.35米,小紅體操得分是9.25分,小麗的體溫是38.5度。

  這些小數分別表示什么意思呢?你能說說自己收集的小數的含義嗎?

  在計量長度、面積、重量、時間時,得到的數都帶有單位名稱,如1米30厘米,125厘米,32千克,30.4千克等.通常把量得的數和單位名稱合起來叫做名數。

  觀察同學們說出的這些名數,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都是測量的結果,有數有單位;

  不同點:有的名數只帶有一個單位名稱,有的名數帶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位名稱。

  帶有一個單位名稱的名數,叫做單名數;帶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單位名稱的'叫做復名數。

  大家能舉出一些單名數和復名數的例子嗎?

  3分鐘、7千米、6時15分、78平方米、4噸50千克、5米6分米、20平方厘米、9年、5千米60米。

  2.例1

 。1)80厘米= 米

  引導學生觀察:從這道算式中你發現了什么?

  低級單位的名數能否轉化為高級單位的名數呢?

  應該怎樣改寫?學生匯報: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教師說明:因為100厘米=1米,80厘米=

  米=0.80米,還可以這么算,80厘米=80100米=0.80米,其中的80100可以利用小數點移動的規律進行計算,縮小100倍也就是小數點向左移動2位,所以80100=0.80。

  說一說你更喜歡哪種方法?

  討論:比較轉化前后,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單位名稱變了,數的大小變了,實際的多少沒變。

  讓學生舉出幾個由低級單位轉化為高級單位的例子。

  歸納方法:用低級單位的數除以進率,商就是高級單位的數,余數就是低級單位的數。

  練一練

  (2)教師出示1米45厘米=( )米

  這道題與上面的題相比有什么不同?(是復名數改寫成單名數)

  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怎樣將復名數改寫成單名數?你是怎樣想的?

  首先把1米45厘米寫成1. 米,因為1米等于1米,所以1米再加45厘米就等于1.45米。還可以這么想,1米45厘米是145厘米,145100=1.45米。

  練一練:

  4千米180米=( )千米 7米6厘米=( )米

  3.例2

  0.95米=( )厘米

  可以怎樣想?由高級單位名稱改定成低級單位名稱時,要用高級單位的數乘以進率,再加上低級單位的數.

  想一想:1.32米=( )厘米

  可以這么想:1.32米=1米+0.32米=100厘米+32厘米=132厘米,還可以這么算:1.32米=1.32100厘米=132厘米。

  三、鞏固練習

  1.直接寫出得數。

  0.4510= 1.6100= 0.0561000= 40.5100=

  7.81000= 0.710= 3.0610= 3.0610=

  2.小剛檢查調查表時發現了許多錯誤,你能幫忙把錯誤改正過來嗎?

  張佳佳:

  體重 3.85千克

  身高 14.3米

  早晨喝 0.005千克牛奶。

  四、課堂總結

  1.這節課的學習內容是什么?

  2.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3.還有什么疑問?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1

  教學目標:

  使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認識小數的計數單位,會讀、寫小數,會比較小數的大小。

  教學過程:

  1、小數的產生和意義

  (1)主題圖。簡要地呈現了"小數產生"的過程。

  (2)例1。

 、龠x用了米尺作為教學小數意義的直觀教具,以長度單位為例說明小數實質上是十進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

 、诜秩齻層次編排:先通過分米數改寫成米數,說明十分之幾的數用一位小數來表示;再通過厘米數改寫成米數,說明百分之幾的數用兩位小數來表示;然后通過毫米數改寫成米數,說明千分之幾的數用三位小數來表示。三個層次的內容共同說明,把低級單位的數改寫成高級單位的數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表示,再進一步用小數表示。

  ③在上面的基礎上抽象、概括出小數的意義。使學生明確: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可以用小數表示。最后教材說明小數的計數單位,單位間的進率由學生自己填出。

  2、小數的讀法和寫法

  (1)小數數位順序表的整理。

  由三個具體的不同位數的小數,說明小數由整數部分、小數點、小數部分構成;然后說明小數各數位上的數的含義。

  在此基礎上,整理出小數的數位順序表。通過表的形式很直觀地把小數的'數位名稱和相應的計數單位分別對應起來,同時也把整數部分和小數部分的數位關系表示出來,使學生熟悉每個小數數位的位置和所表示的數是多少。

  完成數位順序表。

  (2)例2,教學小數的讀法。

  小數的讀法有兩種,一種是直接讀法,即整數部分按整數的讀法來讀,小數部分要順次讀出每一位上的數。這種方法簡便易學,且便于寫出小數。另一種讀法是按分數意義讀,這與十進分數一致,有利于理解小數的意義?紤]到目前學生的分數知識較少,教材中只教學小數的直接讀法。

  注意強調:①整數部分是0的小數,整數部分就讀"零"。

  ②小數部分有幾個0就讀出幾個零。這可以通過創設不同形式的練習讓學生理解、鞏固。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2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位置與方向的整理與復習》。

  教學目標:

  1、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體會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了解確定位置的方法。

  2、使學生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并能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3、通過多種活動,提高學生的空間能力、生活技能。

  教學重點:

  對各知識點的知識的整理與復習。

  教學難點:

  如何有序的整理知識。

  教學過程:

  一、回憶梳理,構建網絡。

  師:同學們,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數學無處不在。我們剛學習的第二單元與我們的現實生活密切相關,誰能說一說第二單元都學了哪些知識?

  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1、小組交流。

  2、匯報:展示學生所寫的,并引導學生說板書。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課題及相應關鍵詞。

  課題:位置與方向的整理與復習

  二、典型例題,溝通聯系。

  1、根據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分析問題:

  A島在 偏 的方向上,距離是 千米;

  B島在 偏 的方向上,距離是 千米。

  2、根據方向和距離,在圖上標出物體的位置。

  出示問題:海軍的潛水艇現在在A處。請在平面圖上確定船只的位置。

  在我潛水艇西偏北35°方向上,約1500米處發現一艘船只。

  3、以不同的地點為觀測點判斷方向——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出示問題:小強看小林在( ),小林看小強在( )。

  A、北偏東50° B、東偏北50° C、西偏南40°

  4、描述路線圖,繪制路線圖。

  出示問題:沙漠驅車越野

  根據所給信息畫出越野路線

  A、在起點的東偏北40°方向距離350千米的地方是點1。

  B、在點1的西偏北25°方向距離200千米的'地方是點2。

  C、終點在點2的西偏南20 °方向距離它300千米的地方

  (1)點1的西北方是 ,終點在起點的 方向,點2在起點的 方向。

  (2)說出具體路線

  三、知識應用,能力拓展。

  車站

  1、填一填。

  (1)以車站為觀測點,學校的位置是( )偏( )( )度,距離車站( )米。

  (2)銀行的位置是( )偏( )( )度,距離車站( )米。

  (3)郵局的位置是( )偏( )( )度,距離車站( )米。

  2、在平面圖上標出各建筑物的位置。(用1厘米代表100米)

  百貨大樓

  (1)超市在百貨大樓的正北方向 方向200米處。

  (2)醫院在百貨大樓的南偏西30度方向250米處。

  (3)書店在百貨大樓的東偏北40度方向150米處

  (4)小萍家在百貨大樓北偏西45度方向200米處。

  (5)小梅家在百貨大樓東偏南20度方向100米處。

  3、看圖完成問題。

  (1)體育場在廣場的 偏 的方向上,距離約是 米;廣場在體育場的 偏 的方向上。

  (2)從圖中,你還能得到哪些信息?請寫下來。

  4、師:用你喜歡的游樂項目設計一個“開心游樂園”好嗎?并描述各個游樂項目的位置。相信你一定是個富有創意的設計師。

  (1)學生自己創設。

  (2)匯報交流:學生作品展示。

  四、小結質疑

  師:剛才同學們表現的真不錯,誰來說說剛才我們都復習了哪些內容?哪些地方最容易出錯,你想提醒同學們注意哪些地方?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3

  第1課時

  不含小括號的兩步混合計算

  教學內容:

  課本第13頁中的例1、例2及相應的說一說、算一算、想一想。

  教學目標:

  1、通過購物的'問題情境,初步感受混合運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習興趣,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2、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

  3、能正確計算有關(不含括號)的兩步式題,掌握脫式計算的方法。

  教學重點:

  掌握兩步(不含括號)混合運算的順序。

  教學難點:

  按運算順序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準備:

  展示臺展示例1、例2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展示第1頁上的圖,引導觀察,問:你們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生匯報,談話導入新課。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出示例1教學情境圖,引導學生認真觀察。

 。1)理解圖示內容。

  問:從圖上你能獲得哪些些信息?問題是什么?

 。2)引導解決問題。

  ①先讓學生獨立解決。

 、谧寣W生試著用一個算式解決問題,并說說每一步的含義,從而探討運算順序,強調書寫格式。

  ③練習:書第2頁上的試一試。

  2、教學例2.

  出示例2教學情境圖,引導學生認真觀察。(1)理解圖示內容。

  問:從圖上你能獲得哪些些信息?問題是什么?

 。2)引導解決問題。

 、傧茸寣W生獨立解決。

  ②讓學生試著用一個算式解決每個足球比每個籃球多多少元這個問題,并說說每一步的含義,從而引導探討運算順序。

 、劬毩暎簳2頁中間的試一試。

  3對比、發現

  引導對比所練習題,發現有何相通之處?

  從而引導歸納出(不含括號)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先乘除、后加減。

  4指導完成第3頁下面的議一議試一試中的題。

  三、鞏固應用。

  第3頁課堂活動。

 、畔茸寣W生說一說。

 、普_計算。

  四、全課小結。

  說說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五、作業布置。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4

  教學目的:

  1、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發現三角形角和邊的特征,會給三角形分類,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種類特征,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靈活的思維能力。

  3、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自我探索意識和創新精神。

  重點:

  會按角和邊的特征給三角形分類。

  難點:

  區別掌握各種三角形的特征。

  關鍵:

  引導學生自己觀察、操作、比較、發現三角形角和邊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準備練習:(自制課件)

  1、看大屏幕填空:

 。ǎ┑扔诮凶鲋苯。

  ()叫做銳角。

 。ǎ┙凶鲡g角。

  2、三角形有三個特點:有()邊,()角,()頂點。依據這個特點指出下列圖形中的三角形

  3、在三角形這個大家族里,你若仔細觀察,會發現它們的角和邊各有特點,這節課咱們根據三角形角和邊的特點給它們分分類,好不好?

  二、嘗試探究、總結規律

  1、取出第一個信封里的'三角形卡片,認真觀察它們的角有什么特點,再分類擺放,并說說你分類的依據是什么?

  〈1〉、獨立嘗試,看一看、比一比、分一分。

  〈2〉、小組內交流分幾類,依據什么。

  〈3〉、集中匯報,到前面視頻展臺演示分法,說明依據。此處注意點撥不同分法,激發學生探索求異,勇于創新的精神。

  板書銳角三角形:三個銳角

  三角形按角分直角三角形:一個直角

  鈍角三角形:一個鈍角

  〈4〉、看課本體驗成功感,小結填表格(計算機課件大屏幕出示)

  三角形

  2、再取出第二個信封里的三角形卡片,小組內動手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看一看各邊有什么關系?再分類。

  小組派代表匯報(視頻展臺演示直尺量,細線比,對折)

  〈1〉、三邊都不等。

  〈2〉、兩邊相等,相機認識等腰三角形各部分名稱及特點(課件演示)。再填空練習,進一步掌握(課件演示)

  〈3〉、三邊都相等,認識等邊三角形的特點。板書:

  〈4〉、小結填表格(計算機課件大屏幕演示)

  〈5〉、認識三角形的高和底,看書自學,再到黑板上畫高找底。

  三、再次嘗試,鞏固練習

  1、請用線連接正確答案(看大屏幕,自制課件)

  2、判斷下列說法正確嗎?(自制課件)

  (1)、一個三角形里如果有兩個銳角,必定是一個銳角三角形。()

 。2)、所有的等邊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

  (3)、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銳角三角形。()

  (4)、等腰三角形都是等邊三角形。()

  3、拿出一個三角形卡片,分別從各個角的頂點向對邊作高。

  4、哪種物體的面既是直角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哪種物體的面既是鈍角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

  5、思考題

  圖中分別有()個銳角三角形,()個鈍角三角形,()個直角三角形。

  四、全課總結,強化新知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自主作業:(略)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

  一、說教材

  (一)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及意義:

  《小數加減法的混合運算》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四則運算、小數的意義、性質以及簡單的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本節課內容是在生產和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掌握這部分知識對今后學習和解決實際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

  1、掌握小數的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正確計算小數加減法法混合運算。

  2、能運用小數加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習慣。

  教學重點:小數的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選擇正確合理的計算方法

  教學資源:多媒體課件

  二、說學法:

  根據四年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及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特征,學生在三年級下期已學過簡單的小數加減法,已掌握了一位小數的加減法,多數的同學對于兩位及以上的小數加減法也能正確計算,而且四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因此,本節課采用嘗試探索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可以運用遷移規律,抓住新舊知識的連接點,認舊引新。小數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完全可以從整數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中進行遷移,進而掌握小數加減法的運算順序,這樣知識再次遷移,最后轉化為技能技巧,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發現法,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充分展開思維,發現方法,發現聯系,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練習法,使教師及時獲得反饋信息,有效的調控教學過程。本課時的練習,是在例題教學后安排的,有針對小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進行的題組練習,通過分組比賽再講評訂正 ,及聯系實際生活的應用題,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小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提高其計算和靈活運用的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設計:

  一、溫故互查

  1、口算(出示口算題紙卡)

  0.4+8.7= 7.1-3.5= 9.7-7=

  1.4-0.9= 0.28+0.54= 1-0.6=

  4.5+3.6= 5-2.7= 5+6.5=

  2、說說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

  48-35+76 41+58-90 695-(1000-745)

  說說整數的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

  3、同學們,你們喜歡嗎?你們喜歡看什么體育比賽項目?你們喜歡看自行車比賽嗎?今天,老師就會同學們一起去看自行車越野比賽。

  設計了口算、說說下列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簡便計算的題目及創設情境導入新課,這樣安排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復習,歸類總結,對已學過的知識進行梳理,激活思維,為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

  二、設問導讀

  1、觀看自行車越野賽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自行車越野賽到底是一個怎樣的體育比賽項目。(意義市場已“低碳環保,綠色出行”,強身健體等。設有起點站和終點站,共有幾站;每個賽段的比賽日期和路程;整個比賽的路程。)

  2、出示自行車越野賽資料一覽表

  師:你能看懂這張表嗎?把你了解到的信息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學生交流)

  師:誰愿意把你知道的信息和大家交流一下。(學生匯報)

  師:評價學生反饋的信息。今天是幾號呀?(27日)今天正好是第二段比賽,F在第二賽段比賽也結束了,我們先一起來看看這兩天的比賽情況。第一個賽段,自行車運動員騎了多少千米?第二個賽段自行車運動員又騎了多少千米呢?看到這里,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學生提問題口頭回答)

  當學生在處在急于求實的狀態時,及時揭示課題,展示學習目標,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后面的教學活動就緊緊圍繞著目標展開。

  師:當第二個賽程結束后,運動員最想了解什么呢?

  (引導學生回答:第二個賽段結束后,運動員還要騎多少千米?)

  師:你這個問題提的非常好,這正是觀眾們所關心的問題,也是我們這節課同學們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3、出示問題:第二個賽段結束后,運動員還要騎多少千米?

  (1)、全班學生齊讀題目——獨立解決——互相交流

  (2)、找3名學生板演,并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483.4-(39.5+98.8) 165+80.7+99.4 483.4-39.5-98.8

  =483.4-138.3 =245.7+99.4 =443.9-98.8

  =345.1(千米) =345.1(千米) =345.1(千米)

  以學生自主探索為主,讓學生在探索過程中發現規律,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3)、三名同學分別用了不同的方法解決了同一個問題,同學們你們觀察一下這三個算式,有什么發現?把你的發現和同桌說一說。(學生討論)

  (4)、哪個同學來說一說你的哪些發現?(小組匯報)

  小結: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再算括號外面的,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減,應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對嗎?從而我們可以看出小數加減法的運算順序和整數加減法的運算順序是一樣的。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運算。(板書課題)小數的加減混合運算

  (5)、師總結運算順序,生也說一遍。

  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反饋及教師點撥等手段,類推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

  三、自我檢測

  計算下面各題

  8.3+6.75+3.08 4.75+0.53+2.48

  5-2.89+3.76 7.6-(2.75+1.87)

  四、鞏固練習

  1.下面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7.5-2.4-1.3

  =7.5-1.1

  =6.4( )

  52.9-(7.8+6.4)

  =45.1+6.4

  =51.5( )

  5.18-(2.36+1.24)

  =5.18-3.6

  =1.58( )

  2.解決問題

  五、拓展練習

  一只蝸牛要爬到一棵高11.5米的樹上。它白天能爬3.5米,但是每到晚上又滑下1.5米,這只蝸牛第幾天才能爬到樹頂?

  六、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新知識?你有什么收獲?

  (學習小數的加減混合運算,小數的加減混合運算同整數的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相同。)

  通過分組比賽和“變式練習、開放練習”考察學生對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 這樣設計練習題,主要體現了練習的針對性、層次性和由易到難的原則。既達到了教學目標,又發散了學生思維。

  七、課堂檢測

  9-4.37-1.63 9-(4.37+1.63)

  6.48-(4.48+0.9) 6.48-4.48-0.9

  八、 板書設計

  小數的加減混合運算

  483.4-(39.5+98.8) 165+80.7+99.4 483.4-39.5-98.8

  =483.4-138.3 =245.7+99.4 =443.9-98.8

  =345.1(千米) =345.1(千米) =345.1(千米)

  小數的加減混合運算同整數的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相同

  設計了以上板書內容,目的是突出本節課的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對學習內容一目了然。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6-17

四年級蘇教版數學下冊教案07-20

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01-31

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05-28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1-07

數學下冊教案(精選15篇)01-20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2-27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3-07

四年級下冊數學優秀教案09-28

四年級的數學人教版下冊教案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