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15篇(熱門)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數學教案1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二單元P29、P30百分數的應用(四)
【教學目標】
1、能利用百分數的有關知識,解決一些與儲蓄有關的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結合儲蓄等活動,學習合理理財,逐步養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教學重點】
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百分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具準備】
CAI課件。
【學具準備】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教學過程說明
一、談話引入。
課前布置學生分小組到銀行去調查利率并了解有關儲蓄的知識。
師:課前同學們到銀行調查了有關儲蓄的知識,哪個小組愿意和大家交流你們的調查情況。
組1:我知道人們把錢放到銀行是有好處的。可以得到一些利息。
組2:現在銀行可以辦各種儲蓄卡,如果到外地出差,不用帶現金,只帶卡就可以了,既方便又安全
組3:我們調查了存款的年利率。
存期(整存整取)年利率%
一年2.25
二年2.70
三年3.24
五年3.60
組4:我們知道國債和教育儲蓄不收利息稅,其他的要交20%的利息稅。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了解了這么多。老師知道同學們在過年的時候,得到了一些壓歲錢,你覺得怎樣處理這些壓歲錢呢?
生:當然是存到銀行了。
二、探究思考。
師:是啊,存到銀行不但能支援國家建設,到期還能得到利息。根據存款的種類和時間的長短,利率是不一樣的。咱們就以笑笑的300元為例,如果你有300元錢,打算怎樣存款,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想存三年整存整取,時間長一些利息就會多。
生:我存一年的整存整取,如果時間太長,需要用錢時取出來,就按活期存款計算利息了,那樣利息就少了。
師:你知道得真多,活期存款的利率低一些。
師:同學們想得很周到,我們存錢時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怎樣存,剛才同學們說的存款方式,到期后利息究竟是多少呢?我們一起來計算。
(教師給出計算利息公式:利息=本金x年利率x年限,并給出年利率表,學生計算300元存一年和三年整存整取的利息。)
小學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在游戲中體會事件的可能性,并進一步體會到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2、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來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3、通過活動,激發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求知欲,幫助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體驗到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態度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通過游戲活動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發生不確定的。
教學難點:
理解“可能”“不可能”“一定”,并會用這些詞語表達生活的事件。
活動準備:
課件、球、盒子、硬幣、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促學。
師:同學們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小故事,想聽嗎?(點擊課件)請看屏幕:迪尼斯樂園舉行比賽,米奇和唐老鴨都決定回去看看,可是只有一張門票,讓誰去呢?最后它們決定用拋硬幣的方法來做決定。(板書:拋硬幣)
師:你們認為誰會去呢?
生1:米奇。
生2:唐老鴨。
師:到底是誰去呀,意見不統一,正好老師這里有一個1元硬幣,我們先來認一認硬幣的正反面。誰能識別硬幣的正面和反面?
師:印有1元字樣的這一面是正面,有花的這一面是反面。現在老師想來拋下這枚硬幣,正面就由米奇去,反面就由唐老鴨去。怎么樣?我請一位同學上來幫忙,誰來?
師:你的任務是老師拋完后要大聲告訴同學們你看到的是哪一面,好嗎?準備好了嗎?(師拋硬幣遮住,問學生)
師:同學們猜猜是哪一面朝上?
師:大聲告訴大家,哪面朝上?
生:正面。
師:正面朝上,這下米奇可高興了,因為它可以去觀看比賽。(猜對的學生很高興)
師:如果再拋一次,一定是米奇去嗎?
生1:是,一定是米奇去。
生2:不是,也有可能是唐老鴨去。
師:你確定嗎?你也上來拋一拋。(再指名生拋硬幣)
生:反面朝上。(猜對的學生歡呼)
師:反面朝上,唐老鴨高興得又蹦又跳。(生回座位)
師:同學們,在剛才的拋硬幣游戲中,你發現了什么小秘密?
生1:硬幣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
生2:米奇和唐老鴨都有可能去觀看比賽。
師:同學們可真了不起呀!你們想來試試拋硬幣嗎?(想)
師:請聽游戲規則:(略)
師:(拍手示意學生坐好)同學們剛才通過玩拋硬幣的游戲,你們看到硬幣落下后是什么情況?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通過游戲我們發現硬幣落下后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也就是說正面或反面,這兩種可能都有。(板書:可能也可能)。
組織課堂:請組長收好硬幣,放回抽屜。
(設計意圖:由拋硬幣游戲開始感受事物的不確定性,學生在觀察、拋擲、猜測等活動中,初次體會硬幣落地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嘗試用“可能”、“也可能”等詞匯進行數學表達,在知識、情感上為后面學習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二、展開活動、自主探究。
1、師:同學們,剛才大家都玩得很開心,接下來我們再來玩個摸球游戲,好嗎?師生摸球。
師:(出示盒子)看,這是什么?
師:(指盒上標簽)對,里面有三個白球和三個黃球,誰愿意上臺和老師一起玩?
(生踴躍舉手,一位學生上臺)
師:咱們兩人這樣分工:我摸,你猜我摸出來的是什么顏色的球。
(臺下同學聚精會神,饒有興趣地看。師動作夸張地做出不看盒子的樣子,摸出一個球捏在手上)
生:(白色)
(師展開手掌正好是。臺下同學鼓起掌來,猜中了!第二次、第三次過程同上,猜中的學生鼓掌,沒猜中的有點失望)
師:你們也想這樣摸一摸、猜一猜嗎?(想)
2、學生小組合作摸球。(體驗不可能)
師:老師給每組同學都準備了一個小袋子,每個袋子里裝的都是3個白球和3個黃球。摸球之前,請聽好游戲規則:
1、小組其他成員猜會摸到什么顏色的球。
2、每人每次只摸一個球,摸球時眼睛不能看,也別讓猜的同學看見,每人連續摸兩次。
3、把摸到的球給大家看,不能爭不能搶,更不能讓球掉地上,要有團結協作、互相謙讓的精神。
4、組長負責把每個同學摸球的情況打鉤記錄下來。
5、把球放回袋子里,等組長記錄好,換個同學再摸。最后想一想,每次你都猜對了嗎?為什么?
(1)請組長拿出袋子和表格
(2)師指導摸球填表格
3、全班交流。
師:同學們摸了這么多次球,也猜了這么多次,我請小組長來告訴老師,你們小組摸球的情況如何?
(1)各小組匯報情況
(2)老師幻燈出示匯總表,根據組長匯報情況填表
師:同學們你們每次都猜對了嗎?(生:沒有)
師:怎么這么多同學沒有全猜對呢?從這張表格中可以看出是什么原因呢?
(因為袋子里有白球和黃球,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黃球。)
師:淘氣和笑笑也做了摸球游戲請看(點擊課件)笑笑可能從盒子里摸到什么顏色的球?(可能是黃球也可能是白球)齊讀一遍
(設計意圖:小組內摸球猜球活動,意在使學生體驗從袋中摸一個球可能摸到黃球,也可能摸到白球,再次感受這種不確定性現象。學生摸得積極,猜得高興,較好地體會到了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
4、體驗不可能
智慧老人給小朋友們帶來了小問題
可能從這個袋子中摸到黑球嗎?(不可能)齊讀
可能從這個袋子中摸到紅球嗎?(不可能)
可能從這個袋子中摸到除白球和黃球以外其它顏色的球嗎?(不可能)
為什么?
師小結:同學們真聰明,因為袋子里只有黃球和白球,所以,我們不可能從中摸到除黃球和白球以外其它顏色的球。(板書:不可能)小結
5、再次摸球。(袋子里都是黃球)(體驗一定)
師:老師最近學了一樣新本領,無論誰從這個盒子里摸球,我都可能猜到是什么顏色。大家信嗎?不信,我們試試。這個盒子里面裝的也是6個球。這回我們換一個玩法,我請每個大組里最乖的小朋友來摸球,老師來猜。誰愿意和老師玩?(多次猜黃球)
(教師注意觀察學生的反映:是不是有不滿。)
師:怎么了,你們想說什么?(里面都是黃球)
師:很多同學都說對了,老師的確知道里面裝的都是黃球。所以,摸出一個一定是黃球。
如果盒子里裝的是6個白球呢?(摸出一個,一定是白球)如果盒子里裝的.是6個紅球呢?(一定是紅球)
(板書:一定)
師小結:剛才通過拋硬幣和摸球的游戲,我們知道了有的事件可能發生,有的事件不可能發生,有的事件一定發生。
(設計意圖:本小節讓學生在動腦思考中體驗到事件的確定性,在師生的趣味互動中既學新知又交流感情,調節課堂氣氛)
三、促成體悟,拓展延伸。
1、數學書第93頁:連一連。
小朋友們喜歡這樣的摸球游戲嗎?我們的好朋友淘氣、機靈狗和笑笑也來參加了。你們看!數學書第93頁的連一連。讀題,請同學們打開數學書本93頁
(1)先讀題目要求和內容,獨立完成。
(2)匯報交流
師:現在來看看哪個小朋友最聰明不通過實驗也能判斷正確嗎?淘氣的盒子中摸出的是什么呢?
生:10個黃球,摸出來的一定是黃球。
師:那會摸到黑球嗎?
生:不可能摸到黑球。師:機靈狗的盒子呢?
生:10個白球,摸到的不可能是黃球。
師:那會是什么球?
生:一定是白球。師:那么笑笑的盒子摸出來的球會是什么?
生:5個黃球,5個白球,摸出來的可能是黃球。
師:也可能是什么球?
生:也可能是白球。
師:能完整的說一說嗎?
生:5個黃球,5個白球,摸出來的可能是黃球,也可能是白球。
2、聽要求起立。看看誰最機靈。
師:接下來,我們來課間休息,再玩個游戲,全體同學請注意,聽清老師的要求好嗎?我們玩的游戲是聽要求起立,看看誰最機靈。準備好了沒?有沒有信心?(有)
(1)站起來的同學中老師任意摸到一個同學一定是女同學。
(2)站起來的同學中老師任意摸到一個同學不可能是男同學。
(3)站起來的同學中老師任意摸到一個同學可能是女同學,也可能是男同學。
師:同學們可真厲害,請給自己一些掌聲鼓勵吧!
(設計意圖:本環節及時對新課知識進行補充和鞏固,使學生形成表象。并設計活動應用反饋,既調節了課堂氣氛,又加深了知識理解,形成一種教學互動)
四、聯系生活,內化提高
聰明屋
師:同學們,在我們的身邊,每天都會有很多事情在發生。現在,老師又要考考聰明的小朋友,你覺得什么事情一定會發生,什么事情可能發生,什么事情不可能發生呢?請看屏幕,這里的題目你會嗎?誰來告訴老師。
學生說,老師注意評價。課堂小結
師:今天我們一起研究了有關可能性的問題,大家開心嗎?小朋友們,這節課你們學到了什么?
(設計意圖:新課標提倡學習生活數學,要求數學與生活緊密相聯,通過練習對事情發生的情況進行牢固地加深,學生對生活中的確定事件和不確定事件的描述,能進一步掌握用數學語言進行準確的描述事件的可能性,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小學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初步體會收集、、分析數據的方法,會把出的數據填在簡單的統計表里,能對統計結果進行簡單的分析、判斷。
2、使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積累初步的收集、數據的經驗,發展初步的數學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在參與統計活動的過程中,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產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自己選擇記錄方法作記錄,并在交流中體會畫“√”作記錄的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具學具:
硬幣、題紙、課件。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舊知
1、春天,是外出的好季節,你們喜歡春游嗎?
2、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春游。看我們班女同學準備了什么好吃的?
你能用什么辦法讓大家一眼就看出來每種食物各有多少嗎?
其實你就是要把他們分類。那我們一看結果,數一數他們的數量。
我們還可以把結果填在統計表里,大家一起來說。
上學期我們就是用這種先分類后數的方法來進行統計的。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有關“統計”的新知識。(板書:統計)
1、探索統計策略
(1)男同學也帶來了他們喜歡的水果,看,他們帶來了什么,每種水果各有多少個呢?
他們也向我進行了匯報,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比比誰最聰明,能一邊聽,一邊數出來。(第一次放錄音)
你們數清楚了嗎?老師也沒有數清楚,你們能想想辦法嗎?怎樣就能記下來。可以4人小組商量一下。
(2)好,下面就用你想好的方法來記一記,可以記在這張紙上。(第二次放錄音)
誰記下來了?他們各有多少個?說說你的方法。(學生匯報)
你們真聰明,想出了這么多的方法,那你喜歡哪種呢?
(3)看來大家都選到了自己最喜歡的方法,接下來就用這種方法再記錄一次,比一比誰的結果最正確。(第三次放錄音)
學生匯報。
看來孩子們感覺到了,記錄的時候符號越簡單就越方便、清楚。
剛才,我們是在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收集數據。
2、呈現統計數據
下面我們把這些數據在表格里。
3、分析統計結果
我們來分析一下統計結果,從這個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三、豐富練習,鞏固新知
1、鞏固新方法
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幫老師統計出了各種食物的數量,帶上這些好吃的,我們出發吧!
一路上,我們將會遇到很多這樣的交通標志,你們認識嗎?
那我們就來統計一下遇到的路標吧!這次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完成,老師讀,大家記,記在題紙上的第一個表里。
學生匯報。
2、直接應用,解決身邊的問題
坐著汽車一路顛簸,我們終于來到游樂園了,你看到了哪些好玩的?
可老師不知道你們喜歡什么項目,怎么買票呀?
那我們就現場統計。
聽好要求:
(1)每人只能報一項自己最想玩的項目。
(2)別人說的.時候,你要認真地記在題紙的上。
(3)自己報的時候,也不要忘了記下來。
開火車,輪流報。
把結果填在下面的統計表里。
從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剛才,我們用學到的知識解決了自己遇到的問題。
3、動手操作,親自體驗
下面我們放松一下,你們喜歡玩游戲嗎?
那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拋硬幣”的游戲。
(1)介紹游戲方法
(2)介紹游戲規則
誰來匯報你記錄的結果?
觀察每組數據,你發現了什么?
如果統計的次數足夠多的話,可以看出正、反面出現的次數差不多,也就是說正、反面出現的概率相等。
4、拓展練習,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時間不早了,該返程了!有交警叔叔正在路上統計過往汽車的數量,我們用今天學到的知識,幫幫他們,好嗎?
先看看有幾種車?
那你可得看清楚了,這次沒有人來幫你報。
這個路口1分鐘內通過的汽車,我們一起來記錄。
看了這個表,你想說什么?
交警叔叔謝謝你們的幫忙,一天的旅途該結束了,你們玩得開心嗎?
四、全課
我們在玩中學到了知識,又在玩中運用了知識,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4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秒”,熟記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時間觀念,秒的認識。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3.進一步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從一分一秒做起。
教學重點
認識時間單位秒及秒與分的進率。
教學用具
演示用的實物鐘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口答。
(1)分針走1小格是多少時間?走一圈呢?
(2)時針從上一個數字走到下一個數字是多少時間?
(3)1時等于多少分?
2.說出下面鐘面上的時刻,并寫出來。
二、揭示課題
計算很短的時間,如運動會60米、100米比賽所用的時間,做20道口算題所用的時間等,一般不用時和分計時,而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這節課就來學習“秒的認識”,小學數學教案《秒的認識》。(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三、教學新課
1.認識時間單位“秒”。
出示帶有秒針的實物鐘,讓學生觀察后提問:鐘面上有幾根針?哪一根針走得最快?
指出:這根最長最細走得最快的.針叫做“秒針”。秒針走一小格的時間是1秒。我們平時聽到的“嘀嗒”、“嘀嗒”的聲音,每“嘀嗒”一下就是1秒。
2.認識分與秒的進率。
教師把分針和秒針都撥在12上,然后慢慢地撥動秒針走一圈,讓學生觀察分針走了幾個小格。
提問:(1)秒針走一圈走了多少小格?是多少秒?
(2)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了幾小格?是多少分?
(3)那么1分是多少秒?
板書:1分=60秒
3.體驗1秒時間有多長。
(1)教師報秒數,讓學生從1寫到10,看需要用幾秒鐘?
(2)你呼吸一次,用幾秒?
四、鞏固練習
1.填空。
(1)鐘面上有( )個數,有( )根針,比較短的針叫( )針,比較長的針叫( )針,又細又長的針叫( )針。
(2)鐘面上有( )個大格,有( )個小格,時針走1大格是( )小時,分針走1小格是( )分。
(3)60分=( )時 60秒=( )分
2.練習教材第72頁下面的做一做。
五、課堂小結
教師在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進行回顧的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
1.到目前為止,我們一共認識了三個時間單位,那就是時、分、秒。
2.時、分、秒間的關系是:1時=60分,1分=60秒。
3.時間正是一秒一秒地積累起來的,因此,同學們從小就要珍惜時間,要從珍惜一分一秒開始。
六、布置作業
練習十九第5、6、7題。
七、思考練習
練習十九第9題。
小學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借助情境圖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引入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計算。
2.借助相同加數連加的計算,體會乘法的意義。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歷幾個相同的數相加的學習過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根據圖意列出相應的加法算式,體會乘法的意義,體現算法多樣化。教學方法:談話法,講授法。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具:課本、電腦,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魔術表演嗎?
生:喜歡。
師:今天我們一起去看看精彩的魔術表演吧。
(出示主題圖)
二、新授,解決問題。
1、初步感知畫面。
師:多神奇的`魔術表演啊,你都看到了什么?同學們這里會也藏著很多奇妙的數學知識,不信大家仔細的觀察一下。
2、提問題。
師:小朋友觀察得很仔細請你們接著看圖,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和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學生可能回答:
一共有多少朵花?一共有多少條魚?一共有多少個燈籠?
3、解決問題。
師:小朋友們很了不起,提出了這么多有價值的數學問題,誰來解決第一個問題?
生:2+2+2=6(朵)
第二題:4+4+4+4=16(條)
第三題:3+3+3+3+3+3=15(個)
師:同學們說得不錯,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幾個算式,你發現有什么特點?生:都是連加
生1:加數相同。
師:對每一題的加數都相同。2+2+2是幾個2相加?
生:3個2相加,(依次說出后幾個算式。)
師:請同學說一說20串燈籠的個數,怎么寫算式?
生動手寫:3+3+3+3??
師:你覺得寫起來怎么樣?
生:很麻煩。
師:怎么就不麻煩了?
生:用乘法。
師:你真愛學習。這個內容我們在下節課里學。
三、鞏固練習
1、出示圖:生說,師判斷
2、出示圖:師說題意,生填寫,集體訂正。
四、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知道了什么?你覺得自己的表現怎么樣?
五、布置作業。
提前預習下一課。
板書設計:乘法的初步認識。
教學反思:本節課我把教學重點放在了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上,引出多種不用的解決方法,然后著重認識幾個幾連加。引導學生充分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這樣對學生思維的發展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都是非常有益的。
2課題體驗相同加數連加
課型:練習課。
小學數學教案6
旋轉與平移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觀察、交流等活動,經歷認識旋轉、平移現象的過程。
2、結合實例,初步感知旋轉、平移現象。在對物體旋轉、平移運動探索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3、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認識旋轉、平移現象。
教學過程:
一、認識旋轉現象。
(一)做風車:
1、指導學生動手用正方形彩紙做風車。
2、讓學生將自己親手制作的風車玩一玩。觀察風車轉動的情形,說說風車轉動有什么特點。學生在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使學生了解風車是繞一個點或一個軸轉動的,說明風車的`轉動就是旋轉。
(二)說一說:
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可直接鼓勵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出在生活中見過哪些旋轉現象。
二、認識平移現象。
(一)做一做:
1、在教師的帶領下,師生共同操作。
2、讓學生交流自己取書、推書的動作。
3、討論:
取書、推書的動作以及書的移動有什么特點?
使學生了解書是沿一個方向做平移運動。
(二)說一說:
1、先讓學生觀察教材中的事例,說出平移現象。
2、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一說在生活中還看到過哪些平移現象。
三、練一練:
第1題:鼓勵學生用多種方式做平移、旋轉動作。
第2題:給學生充分的觀察、交流空間。
第3題:先讓同桌討論,再全班交流。先讓學生指出事物的運動情況,再說出哪些是平移現象,哪些是旋轉現象。重點了解學生用不同的符號表示的情況。
四、作業:
課本第4頁的第4題。
小學數學教案7
教學內容:
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教學目的:
1、通過創設生動的情境……“小數點搬家”這一童話故事,使學生探索出小數點向左、右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2、能運用這一規律計算相關的小數乘除法。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和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探索、概括出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
教學難點:
能夠應用這一規律計算小數乘除法。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小數點搬家”、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老師這里有三張卡片(出示三張寫有100的卡片),你能在適當位置添上小數點,使這個數最大嗎?(100。)最小呢?(1.00)還可以是多少?(10.0)小數點位置不一樣,它們的大小也就不一樣了。是呀,小數點真重要,今天我們就來探討有關小數點方面的知識(板書:小數點搬家)看了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么?(生答)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走進山羊快餐廳。
二、童話激趣,發現變化。
1、出示三張情境圖:同學們,請看屏幕,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學生講述,老師隨機板書:4.00元、0.40元、0.04元。
2、提問(1)這些小數的.實際價格是多少?生說,師板書。(2)請同學們認真觀察4.00、0.40、0.04小數點的位置有什么變化?它們的大小又有什么變化?請你們在小組里討論一下吧。
3、小組匯報:
匯報交流,師適時板書:
小數點大小變化
向左移動一位縮小10倍(縮小到原來的)
向左移動二位縮小100倍(縮小到原來的)
向左移動三位縮小1000倍(縮小到原來的)
4、來了這么多客人,山羊真開心呀,可月底一算,虧本了,熱心的小數點知道自己闖禍了,趕緊往右搬家,請想一想:小數點向右移動小數的大小有什么變化?小組討論后完成課本40頁“試一試”。
小組合作討論之后,全班交流。
從而得出:小數點向右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
小學數學教案8
教學內容: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導過程,明白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0。
2、在探索體積單位進率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學習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推導過程。
教學難點:
歸納相鄰體積單位間換算的方法。
課前準備:
正方體教法學法實踐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談話: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2、引導學生回憶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單位間的進率。
3、提問:
(1)常用的長度單位有米、分米、厘米,相鄰的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2)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相鄰的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3)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猜想今天我們學習的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可能是多少?
二、引入新課
到底你們的猜想對不對呢?讓我們一起驗證一下。
猜想
1、認識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1)出示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提問:體積是多少?
給一條棱涂色,提問:棱長多少厘米?(10厘米。)
提問:體積是多少?
(101010=1000(立方厘米)。)
教師:由此可知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學生口答后老師板書: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教師:如果把剛才的圖理解為棱長1米,即體積為1立方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學生口答老師板書: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請生說一說推導過程。
教師:能說一說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嗎?(1000。)
(3)完成課本34頁表格,進一步區分長度、面積、體積單位及進率。
2、體積單位的互化。
(1)教師: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經常需要把體積單位進行轉化,現在來學習這個問題。
出示例3:3.8立方米是多少立方分米?
教師:看一看問題是從高級單位向低級單位轉換,還是低級單位向高級單位轉換?如何計算?并說出這樣計算的理由。
學生邊討論邊試算。然后歸納,老師:大化小,乘進率。
3.81000=3800立方分米
(2)2400立方厘米是多少立方分米?
生獨自完成,集體訂正,說明計算過程。
(3)說一說這兩道題有什么不同?學生討論后歸納,老師小結。
高級單位低級單位,用進率高級單位的數。
低級單位高級單位,用低級單位的數進率。
三、鞏固提高
1、試解下面幾題
①2米380立方分米=()立方米;
教師可作提示:哪部分需要轉化?沒轉化的部分如何辦?
②5.34立方分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課本做一做
四、總結
今天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作業布置課本P36練習八:
1、(寫出轉化過程)
板書設計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高級單位低級單位,用進率高級單位的數。
低級單位高級單位,用低級單位的數進率。
小學數學教案9
活動目標
1.學習按一定特征給物體多次分類并統計、記錄。
2.能用恰當的語言表達分類的方法和結果。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兩種不同大小、顏色、形狀的樹葉模切卡片每人一套,分類記錄卡。
2.音樂《找朋友》。
3.幼兒學習資源3第20頁。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討論確定分類標準。
幼兒操作模切卡片,將樹葉摳下,仔細觀察,討論這些樹葉的大小、顏色、形狀有什么不同,如果把這些樹葉分成兩組,有幾種不同的分法。
2.清幼兒給樹葉分類,并記錄分類結果。
3.匯報交流,分享成果。
(1)請2~3名幼兒給大家講講是怎么分類的,分的結果如何。鼓勵幼兒大膽連貫講述,并進行集體驗證。
(2)引導幼兒知道同樣的樹葉可以有多種不同的分類方法,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
4.請幼兒閱讀幼兒學習資源3第20頁,分類并記錄,相互交流分類的方法及結果。
5.游戲:“我的朋友在哪里”。
(1)玩法:幼兒站成一圈,請出6位幼兒站到圈里找朋友。《找朋友》音樂開始,幼兒隨音樂節奏拍手,找朋友的幼兒邊拍手邊找和自己有相同特征的幼兒手拉手成為好朋友,音樂結束時請幼兒說一說找到的好朋友是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游戲可進行3次,教師提醒幼兒按衣著、性別、頭發等特征來找好朋友。
活動延伸
1.關注生活中的分類現象,如家庭中櫥柜的物品、超市中各種物品的'擺放等
2.活動結束時,請幼兒分類收整玩具和材料。
活動反思
設計本課時,我以主題內一個故事的內容激趣引入,幼兒興致很高,在探討分類的方法時,幼兒紛紛發言,在指名板演時欲欲躍試。在操作過程中,幼兒能通過協商的方法按某一特征把樹葉分類,掌握分類的方法,結束時,設計送樹葉回家這個游戲,既進一步強化了分類,又使幼兒認識“葉落歸根”的自然規律了,增長知識。整堂課,幼兒在游戲的情境中學習,掌握了分類的方法,發展了語言表達能力,學會了合作交流,享受了成功的樂趣。本課存在的不足是,對幼兒自主探索的重視不夠,如果一開始直接去撿樹葉回來就讓他們試一試分類,效果是否會更好呢?
小學數學教案10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為指導,引導新生入數學之門,依據教育學、心理學有關知識,針對低齡聾生特點,采用多種手法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建立數的概念,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我班有學生45人。經過半年的在校學習,學生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有了很大的進步。但仍有少數學生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跟不上,導致學習成績跟不上。學生們都是活潑可愛,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強,整體上是一個積極向上的班級。為更好的開展數學教學工作,特制訂本學期教學計劃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數與代數(共5個單元)第三單元——認識100以內的數;第四單元——認識人民幣;第五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第七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第八單元——探索樂園(找規律)。空間與圖形(共3個單元)第一單元——位置;第二單元——認識鐘表;第六單元——認識圖形。
1、根據《標準》調整了教學內容,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了更豐富的知識。
2、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3、認數和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的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4、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數感。
5、計算數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采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6、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7、安排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四、教學目標:
這一冊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
1、能認、讀、寫100以內的數,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
2、會用>、<、=等符合和詞語來描述100以內數的大小。
3、能說出個、十、百數位的名稱,識別100以內各數位上數字的含義。
4、結合具體物品感受100以內數表示的量。
5、能運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進行交流。
6、能與他人交流各自的算法。
7、圖形的認識:辨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簡單圖形;會用它們拼圖。
8、圖形與位置: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9、認識鐘表,會看整時、半時,結合具體事例,了解整時剛過一點或差一點到整時叫大約幾時,初步了解時間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遵守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10、在現實情境中,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認識元、角、分,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1元=10角,一角=10分;結合熟悉的購物活動,學會人民幣的簡單計算,能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并解決簡單的實際問。
五、教學重點:
能認、讀、寫100以內的數,運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進行交流。能辨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簡單圖形。認識鐘表和人民幣。
六、教學難點:
時間的認識和人民幣之間的換算、圖形進行比較和排列。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七、教學措施
1、努力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2、盡量注意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信息。幫助學生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時常注意強調學生認真做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的習慣。
4、課堂教學與家庭教學實踐相結合。
小學數學教案11
教學課題:
十幾減9。
教學內容:
十幾減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計算十幾減9。
2.培養學生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
重點難點:
通過實際操作理解算理,學會“破+法”“連減法”,掌握“想加算減法”,感悟算法的多樣性。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口算。
9+3 9+7 9+4 9+6 9+9 9+2 9+5 9+8
2.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數。
9+( )=12 9+( )=13 9+( )=14 9+( )=15 9+( )=16 9+( )=17
二、探究交流,展示匯報
1.出示教科書P10的圖。引導學生看圖,提問:誰能說一說這幅圖的意思?(有15個氣球,買了9個,還有幾個?)
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算法的多樣化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計算?該怎樣列式?
學生思考回答后,教師板書:15—9=
提問:如果沒有圖,要算15減9等于幾,該怎樣想?(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互相商量。教師可提示學生聯系舊知識進行計算。)
[鼓勵學生用學具擺一擺或在直觀圖中圈一圈的方法理解算理。]
學生匯報討論結果,可能有以下幾種情況
(1)9加6得15,15減9等于65想加算減法
(2)15可以分成9和6,15減9等于6;連減法
(3)10減9等于1,l加5等于6;破+法
(4)15減5等于10,再減4等于6。連減法
教師對學生的不同想法,應及時給予表揚,鼓勵學生多動腦筋多思考。
[進一步提問:這么多的想法都是對的,那么你覺得哪一種方法又快又好呢?
(鼓勵學生用想加算減的'方法:想9加幾得15,15減9得6)同時板書得數“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戲,投了14個圈,有9個沒套中,套中了幾個?提問
(1)要求套中了幾個,該怎樣列式?(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14-9=)
(2)得多少?怎樣想的?教師板書得數“ 5”。
3.小結: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什么內容?(十幾減9)教師板書課題。該怎樣計算這些題目呢?
[教師指題,引導學生總結出想加算減的方法,同時也鼓勵學生可選擇自己喜愛的方法進行計算。]
三、檢測與反饋
1.完成教科書P10“做一做”第1題。
讓學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擺一擺,邊操作邊小聲地說想的過程。然后指名說,再在方框里填上數。
2.完成教科書P10“做一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
3.完成教科書P10“做一做”第3題。
學生先獨立完成,再任指幾題,讓學生說一說最喜歡用什么方法計算。
四、課堂練習
1.完成教科書P11練習二第1、2題。
2.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十幾減9
15-9=
10-9=1 9+6=15
1+5=6 15-9=6
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上展開學習的。教學本課時引導學生從情景入手收集信息,發現問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圈一圈,畫一畫的方法理解+幾減9的不同算法,在比較中發現想加算減法是計算又快又對的一種方法,為今后的學習做了鋪墊。
小學數學教案12
教學課題:
十幾減7、6
教學內容:
十幾減7、6
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學會計算十幾減7、6。
2、使學生通過練習,進一步理解計算退位減法的思考方法。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數據的觀察直接說出“想加算減法”的思考過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11-8 14-9 13-8 15-9 11-9 17-9 12-8 16-8
2、看卡片,說出( )里應填多少。
6+( )=12 8+( )=13 5+( )=11 7+( )=14 9+( )=16 6+( )=13
3、12-8=4,說一說想的過程。
二、新授
1、出示例3。
(1)觀察畫面,理解圖意,用自己的語言敘述畫面內容。
(2)出示魚缸畫面,請學生數一數,魚缸里有多少條金魚?(13條)(移動畫面,黑金魚隱藏到水草后)再讓學生猜一猜隱藏到水草后的紅金魚有幾條?(學生分組討論,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3)學生匯報討論結果,列出算式。13-7=6談一談你是怎樣想的
10-7=3 7+6=13 3+3=6 13-7=6
[誰有不同的想法?讓大家看看你的算式,猜猜你是怎么想的?]
(4)小結:剛才大家動腦筋想出了四種不同的思考方法,這幾種方法都很好。
(5)改變題意:一共有13條金魚,6條黑金魚,紅金魚有多少條?
(6)學生獨立列式,并說一說思考的過程。
l3-6=7
想:10-6=4 4+3=7
還可以這樣算;
7+6=13 13-7=6 13-6=7
三、檢測與反饋
1、完成P14頁的“做一做”第1題。
[讓學生口算,全班集體訂正,個別題目讓學生說說思考過程。]
2、做一做第2題。
[觀察比較使學生感受“想加算減法”的簡捷性。兩個不同的減法算式利用的是同一個加法算式。]
3、完成P14頁“做一做”的.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提問上下兩個□間的關系。]
四、總結并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十幾減7、6
13-7=6 13-6=7 10-7=3 7+6=13 10-6=4 3+3=6 13-7=6 4+3=7
還可以這樣算;
7+6=13
13-7=6
13-6=7
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的學習,在四種算法的比較中,學生已習慣使用想加算減法來口算,體會到了想加算減法的簡捷性,體會到了算法的多樣化。
小學數學教案13
教學內容:
億以上數的改寫(教科書第20頁例3,21頁例4)。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掌握將整億數改寫成以“億”為單位的數的方法,并能正確地改寫。
2、理解、掌握將非整億數用“四舍五入”法改寫成以“億”作單位的數,并能正確地改寫。
3、進一步理解“改寫”和“略寫”的含義。
(二)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知識經驗,通過交流優化寫法,正確改寫。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活動中積極地探索并理解數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教學重點:
整億數的改寫,非整億數的略寫。
教學難點:
正確使用“四舍五入”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把下面各數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
250000 20000000 581200000
(1)由學生獨立完成。展示個別學生的改寫結果。
(2)你是怎樣改寫的?這樣改寫,原數的大小變了嗎?
引導回顧
①先找準“萬”位。
②看千位上的數,以五為準,按照“四舍五入”原則改寫。
③注意“≈”號的使用。
④最后添上“萬”字。
二、探究新知
學習億以上數的改寫。
1、出示例3:(1)200000000=()億
①學生嘗試獨立完成。
②展示、交流改寫方法。
③歸納方法:改寫成以“億”作單位的數和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的方法相類似。
練習:1000000000=()億530500000000=()億
小結:改寫整億數,先分級,再找到億位,然后把億位后面的8個零去掉,改成“億”字。
(2)完成20頁做一做第3題。
2、學習例4
1034500000≈()億
①學生嘗試改寫。
②展示、交流改寫方法。
③為什么要用“≈”
3、非整億數的改寫方法
(1)分級,找到億位上的數。
(2)看億位右邊的數是比5小,還是
大于或等于5,進行四舍五入。
(3)去掉尾數,寫上“億”字,寫上約等號。
4、把9876540000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億位后面的尾數。
①學生獨立完成。
②教師巡視、指導。
③展示交流。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21頁的“做一做”。
2、自主設計練習。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研究了改寫和省略,對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想法?
五、作業
完成練習冊11、12頁。
板書設計:
億以上數的改寫
整億數的改寫:先分級,再找到億位,然后把億位后面的8個零去掉,改成“億”字。
非整億數的改寫方法
(1)分級,找到億位上的數。
(2)看億位右邊的數是比5小,還是大于或等于5,進行四舍五入。
(3)去掉尾數,寫上“億”字,寫上約等號。
小學數學教案14
有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四年級上冊第4頁例3。
【教學目標】
1掌握有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進行計算。
2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經歷探索有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計算方法的過程。
3在計算中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讓學生體會四則混合運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體會四則混合運算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有括號的兩步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或掛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說—說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124÷4+13600—30×172
播放課件:小紅與媽媽一起到服裝商場去買衣服。媽媽告訴售貨員買一件成人衣服,售貨員報價:78元。媽媽:再買3件同樣的兒童服裝。售貨員:一共要213元。小紅:兒童服裝多少錢—件呢
教師:這個問題該怎樣解答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四則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二、引導探究
1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解決。怎樣才能求出兒童服裝的價錢呢
2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方法,并說說是怎么想的。
3全班交流匯報,總結方法。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213—78÷3213÷3-78(213-78)÷34引導學生分析對比,得出正確的算法。
教師:第一種方法和第二種方法,應該先算什么呢“78÷3”、“213÷3”分別表示什么
學生1:“78÷3”表示把成人衣服的價錢平均分成3份。
學生2:“214÷3”表示把買一件成人衣服和3件兒童衣服的總價平均分成3份。
教師:這樣求出來的,是一件兒童服裝的價錢嗎
學生:不是。
教師:第三種方法應該怎么算呢先算什么“213—78”表示什么再除以3呢
學生1:先算“213—78”,表示3件兒童服裝一共要多少錢。
學生2:再除以3就是求一件兒童服裝要多少錢。
教師:第三種方法與第一種方法比較,有什么不同呢
學生1:第三種方法有括號,第一種方法沒有。
學生2:第一種方法先算除法,第三種方法先算減法。
學生3:第三種方法有括號,要先算括號里面的,第一種方法沒有括號,要先算除法。
教師:同學們說得真好。算式里有了小括號,就要先算括號里面的。小括號的作用就是改變原來的運算順序。
4嘗試練習。
教師:請看,你知道這兩道題應該先算什么嗎同桌互相說說。(125—87)×25455÷(102-97)
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這兩道題后,集體訂正。
[點評:本段教學以學生熟悉的購物活動為素材,從生活情景中提出數學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對解掌握有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進行計算。]
三、鞏固運用
1算一算,并說說有什么不同。100—72÷4(100—72)÷4學生獨立完成后,讓學生說說這兩個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兩種混合運算的方法及小括號的作用。
2第7頁,練習一,第4題。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來讀這兩個算式,通過讀讓學生體會它們運算順序的不同。
(1)100加10乘10的積,和是多少
(2)100加10的和,再乘10,積是多少可以讓學生反復讀兩遍,體會運算順序的不同,然后再計算。
3第8頁,練習一,第5題。這是兩種混合運算的綜合練習,通過練習讓學生能分清它們的運算順序,并正確進行計算,以利更熟練地掌握兩步四則混合運算的方法。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四、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呢
(本案例由王蜀川提供)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第5~6頁例4、例5及課堂活動,練習一第11題。
【教學目的】
1經歷用兩步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獲得解決問題的實際體驗。
2會解決涉及倍數關系的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計算下面各題,并說一說運算順序。125×4+54340×2—120(90—25)×32
情境引入
教師:你知道哪些動物可以稱得上是森林醫生嗎
學學生:啄木鳥、山雀。課件出示例4的情境圖讓學生觀察,觀察后提出問題(或讓學生直接觀察教科書上的插圖)。
學生:啄木鳥每天吃多少只害蟲
教師:我們學習了混合運算,今天我們就來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
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點評:注重問題情境的創設和對解決問題所需知識的復習,為學生解決問題做準備。]
二、自主探索
1、教學例4。
教師:從這個情境中你知道哪些數量他們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學生1:山雀每天吃害蟲165只。學生2:啄木鳥每天吃的害蟲比山雀的3倍少45只。
教師:啄木鳥每天吃害蟲有山雀的3倍那樣多嗎
學生:沒有,比3倍少。
教師:你能用圖(最好是線段圖)表示出他們每天吃害蟲的關65×3得到山雀吃害蟲只數的3倍是多少,但是啄木鳥每天吃害蟲的只數沒有山雀的3倍那樣多,而是比3倍少45只,所以,還要在此基礎上減去45只才得到啄木鳥每天吃害蟲的只數。
指導學生寫出答語。
教師將例4中的少45只改成多45只,學生畫線段圖并獨立解決,然后交流。
學生1:我的線段圖這樣畫:學生2:我是這樣列式的:165×3+45。
教師:你發現這兩個問題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呢
學生:相同點是啄木鳥每天吃害蟲的只數與山雀吃害蟲的只數都有倍數關系。但一個是比山雀的3倍少45只,所以計算出3倍后要減去45只;一個比3倍多45只,所以要計算出3倍后要加上45只。
[點評:本環節一是注重學生對問題情境的理解,掃除解決問題的`障礙;二是注重讓學生獨立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三是教師注意對學生探索的指導,特別是對畫線段圖的指導,讓學生掌握分析問題的基本方法。]
2、教學例5。
教師:剛才我們解決了森林醫生吃害蟲的問題,下面我們來解決小朋友在集郵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課件出示例5(或讓學生直接觀察例題插圖),并提出數學問題。學生獨立解決,再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解決方法。全班交流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學生1:我這樣思考:要求小青有多少張郵票,必須先知道小明有多少張郵票,因為題中告訴了小青的郵票張數是小明的3倍。而要求小明有多少張郵票,可以直接用80減去15,因為題中告訴了小明比小華少15張。由此可以這樣列式:(80—15)×3。
學生2:我這樣思考,根據小明比小華少15張郵票,可以求出小明的郵票張數為:80—15=65張。根據小青的郵票是小明的3倍可以求出小青的郵票張數,即:65×3=195張。列成綜合算式是:(80—15)×3。指導學生寫答語。
[點評:學生有例4解決問題的實際體驗,這里先放手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再交流,既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注意強化分析法和綜合法這兩種分析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
三、活動思考
(完成第6頁課堂活動)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先在組內交流思考方法,再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全班交流。
學生:相乘或與9相乘的積在80與100之間,由此我想到了90與99,由題中告知:按3顆或9顆的拿都要剩1顆,由此這些糖可能是91或100顆,但是題中又說到這些糖要比100顆少,所以應是91顆。
四、獨立練習
學生完成練習一第10題,做后交流。
五、小結教師
通過今天的問題解決,你有什么收獲
(本案例由付秋萍提供)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教案選用
小學數學教案15
一、說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象形統計圖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對統計知識的的進一步擴充,又是今后學生進一步會學習統計的基礎。《組織比賽》是以生活中的情境為題材讓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進一步體會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二、說學生分析
我班的學生對統計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他們好奇、好動、求知欲強,有一定的競爭意識,但注意力不能持久,因此,教學時我設計了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自始至終,興趣深厚,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教學目標:
1、經歷數據的收集和整理數據的過程,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并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和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感受到統計的必要性。
2、初步培養學生有序觀察與思考的習慣,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教學重點:
初步了解數據的整理過程,會把統計的結果在方格圖上表示出來。
教學難點:
根據統計圖提出和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三、說教學準備
課件、統計表、條形統計圖、水彩筆。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分析,我將本節課的教學流程分四個環節進行。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本節課我從學生的課間活動入手,創設了組織比賽的情境,新課開始,我為學生播放這樣一段錄像,學生在操場上正在進行拍球、踢毽子、跳繩、丟沙包這四項活動。教師提議:我們班想在這四項活動中選擇其中的一項來組織比賽,你們說組織哪一項比賽好呢?這時學生會各抒已見,想法不一。教師及時引出問題:大家的意見不統一,你們說該怎么辦呢?利用這一問題,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領悟到在這種情況下需要統計哪一項比賽的`同學最多,然后才能作出決定。
[設計意圖:統計在生活中應用廣泛,可以統計的素材也很多。教材中提供的素材貼近學生生活,但如果選擇學生喜歡的喜歡的事物,他們會更感興趣。因此我選擇"組織什么比賽"作為統計素材,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潛移默化地滲透愛國思想,又讓學生感覺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第二環節:自主探索,合作體驗。
在此環節上我引導學生在動手操作與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去自主構建知識的形成體系。我將這一環節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自主探索,合作體驗
當同學們提出,要想知道組織哪一項比賽,必須統計大家的意見,那么你們想用什么方法來統計呢?這時學生就會交流各自的調查方法,他們可能會想到:舉手表決、問一問、站走來等多種方法,只要方法合理,教師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使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多樣化。然后教師鼓勵學生在小組內有順序地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統計,并將調查結果填在調查單內在小組內展示,這時要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讓他們自己去感悟、體驗從而使學生認識到統計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第二步:整理數據,繪制統計圖
先是小組匯報,使學生體會到統計圖可以將調查的結果更清楚的表示出來,同時也為象形統計圖向條形統計圖過渡做好鋪墊。教師出示一張統計圖,指出今天,我們要用一種新的方式——涂顏色來繪制統計圖,你們認為應該怎么樣舉顏色呢?學生已經有了繪制象形的基礎,所以他們會很快得出一格代表一人的制圖方法,然后教師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顏色在手中的統計圖中涂一涂,制成條形統計圖。全班展示,開展互評。
第三步:繪制全班統計圖,解決問題。
在各組調查統計的基礎上,師生共同來完成全班統計圖。我引導學生觀察統計圖后進行二方面的思考:
1、在統計圖中,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2、根據圖中的情況,你認為我們班應該組織哪項比賽?從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及根據信息做出決策和預測的能力。
[設計意圖:在本環節中,我為學生提供了從事數學實踐活動的機會,學生經歷并初步體驗了數據收集、整理、描述的過程,通過數、涂、填,全體學生都參與到了知識形成的過程中,這也是本課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教給學生什么要比怎樣教更為重要。所以我讓學生親身經歷統計的全過程,使學生體會到統計的作用和意義。]
第三環節:應用實踐,提高認識。
我抓住學生喜愛吃小食品這一心理,為學生選擇了四種食品有餅干、薯片、巧克力、棒棒糖作為比賽的獎品,開展“統計最喜愛的食品”這一活動,將數學與孩子的生活融合在一起,為學生提供實踐、應用的機會,使他們進一步體驗統計的過程,強化統計的思想。
[設計意圖:在這一過程中,我請學生統計全班同學最喜歡的食品,創設了開放的學習空間,為學生提供了探索的平臺,學生體會到收集數據的方式、方法的多樣性。學生自主選擇記錄方法來統計,經歷了初步的數據收集、整理的過程。學生在分析統計數據的過程中,積累了統計活動的經驗,發展了統計觀念,真正體會到了統計的必要性。]
第四環節:聯系生活,拓展延伸。
這一環節中我先讓學生欣賞一下常見的幾種統計圖,然后再把統計知識延伸到學生的生活中,讓學生知道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統計,我們的生活是高不開統計的,請同學們到生活中找一找還有哪兒用到了統計的知識。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目的是鼓勵學生從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發現統計問題,由課內的應該拓展到課的實踐,激發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
效果預測
本課以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為主線,學生在“數一數” 、“涂一涂” 、“填一填”和“說一說”的過程中,探索了統計的方法;在實踐與探索中提高了學習能力。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8-24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8-10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8-14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5-30
【薦】小學數學教案09-15
實用的小學數學教案07-25
小學數學教案模板07-29
小學數學教案【熱】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