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時間:2024-05-16 12:46:57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

  單元教學計劃

  單元教學內容:20以內的退位減法

  單元教材簡析: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有兩個:一是十幾減幾需要退位的減法,簡稱“20以內的退位減法”;二是用“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以前學過的進位加法解決螽鐵實際問題,即“用數學”。口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對進一步學習多位計算和其他數學知識,與20以內的進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基礎知識。因此,學生學習這部分內容時,必須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會計算方法,并通過合理的練習達到一一的熟練程度,切實為以后后學習打好基礎。學會計算并動用于生活中解決問題,對理解運算的意義,體會數學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同時在本單元的教學中,要注意1、重視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2、引導學生動手操作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學習知識;3、處理好算法多樣化的教學;4、采取靈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計算練習的效果;5、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

  單元教學要求:

  1、學生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能夠比較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

  2、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

  單元教學重、難點:

  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并能夠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

  單元課時安排:約12課時

  例1………………………………3課時左右

  例2………………………………4課進左右

  例3………………………………2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3課進左右

  NO:1

  教學內容:第10-----12頁的內容(十幾減9的減法)

  教學目標 :

  A:知識技能性目標:

  1、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使學生在已有經驗基礎上自己得出計算十幾減9的各種方法;通過比較,使學生體驗比較簡便的計算方法。

  2、使學生理解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的思維過程,并能正確進行十幾減9的計算。

  B:過程性目標

  1、經歷收集信息的過程,發現數學問題,初步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理解數學的價值

  2、初步滲透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的.觀點。

  3、通過不同方法的選擇,體驗獲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經歷探討計算方法的過程

  2、能正確地、比較熟練地進行十幾減9的計算

  教學準備:課件 小鳥卡片 房子卡片 題紙一張 一支彩筆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引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

  師:前幾天,我們剛過完了“正月十五”,小精靈那天也參加了一次生動有趣的游藝活動,活動中有一些獎品,你們想去看看嗎?(電腦出示主題圖)

  二、探索方法,解決問題

  1、觀察主題圖,提出問題

  師:仔細觀察,小朋友正在進行哪些活動準備頒發哪些獎品?(觀察后指名回答)

  點擊電腦出現畫外音:

  泡泡:同學們,在這幅圖里,我發現了很多的數學問題,你們愿意和我一起解決嗎?

  那好,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小明和他的小伙伴們正在干什么?(電腦出示套圈圖)

  師:這是什么活動?讓學生介紹。

  泡泡:小明投了14個圈,有9個圈沒套中,套中了幾個?師:泡泡提出了什么數學問題?你們能幫助他解決嗎?如何列式?為什么要用14-9呢?14-9怎樣算?把你的想法告訴你小組的同學們,看哪一個小組的計算方法最多?

  2、小組交流,探討算法

  指名回答,教師將算法板書在黑板上

  師:請同學們觀察這些算法,你最喜歡哪一種?請用你最喜歡的方法再說一說這道題。

  師:今后在計算的時候,你就可以選擇你最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

  (電腦出示泡泡伴有畫外音)

  泡泡:咦,那邊怎么那么熱鬧,同學樣,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電腦出示汽球圖)

  3、選擇算法,進行計算

  (出現畫外音)

  (1)泡泡:哦,原來老師正在發獎品,數一數,老師手中一共有多少個氣球?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手中的氣球發生了什么變化?

  (電腦演示分氣球的過程)

  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怎么列式?板書:15-9=

  等于幾?你是怎樣想的?并讓幾個學生說出不同的計算方法。

  (2)師:頑皮的小泡泡又不見了,讓我們找一找,它跑到哪里去啦?(電腦出示謎語圖)

  原來泡泡在猜謎語,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幅圖,能試著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同桌互相說一說,并列式

  (有13條謎語,猜出了9條,還有幾條沒有猜出?或者說:還差幾條就猜完了?然后指名學生向全班匯報)

  三、熟練算法,進行應用

  1、看圖列算式(第12頁)

  要求:看懂圖意,獨立列式,指名上臺進行訂正

  2、圈一圈,算一算(第13頁)

  要求:讓學生獨立完成,說說為什么要這樣圈?

  四、觀察算式,找出特點,發現規律

  1、師:同學們,仔細觀察黑板上的這些算式,它們都有什么特點?

  2、除了這些,你還能寫出十幾減9的算式嗎?誰能給這些算式排排隊,讓它一個也不少。(指名板演)

  3、再觀察,你還能發現什么?

  師:那我們找到這些規律,有什么用處呢?

  4、搶答練習

  利用找出的規律,同桌進行練習

  如:學生A:13-9 學生B:4

  五、游戲 小鳥找房子(第13頁的圖)

  游戲要求:先讓學生計算出小鳥身上的算式,然后和房子上的號碼一一配對;

  游戲形式:小組合作,全班訂正;

  游戲結果:有一只小鳥沒有房子,同學們幫它建造一座。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2

  1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能夠正確地數出數量是6、7的物體的個數,會讀、會寫數字6、7,并會用這兩個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會比較它們的大小。

  體驗“發現生活中的數的樂趣,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熱愛勞動及分工合作的意識。

  通過學生觀察、操作、發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

  2學情分析

  通過學生觀察、操作、發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

  3重點難點

  學生能正確數出數量是6和7的物體的'個數,會讀、會寫數字。

  學生會正確書寫數字6。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一、情境導入

  1、猜數游戲

  老師伸手指學生猜數(前面學習了的數字2、4、0、3、5、1)

  學生活動齊說2、4、0、3、5、1。

  2、給數字排序

  生0、1、2、3、4、5(從小到大)

  生5、4、3、2、1、0(從大到小)

  3、導出6和7,揭示課題

  師你想知道5的后面是誰嗎你想知道它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6和7。 (板書課題6和7的認識)

  活動2【講授】講授

  (一)數數

  課件出示39頁認識6和7的主題圖,并讓學生仔細觀察。

  1、圖上有些什么請小朋友們數一數,同桌說一說。

  2、學生匯報觀察結果有桌椅、老師、同學、黑板。

  師追問物體和人的個數。

  生匯報桌子(6)、椅子(7)、老師(1)、同學(6)等。

  3、你是怎樣數的還可以怎樣數、

  4、小結小朋友,我們要做一個講衛生、愛集體、愛勞動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嗎我們剛才都是按照1、2、3、4、5、6、7的順序數數的。在數數中我們發現,數5個以后再數1個就是6個,接著6再數1個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二)認數

  同桌互數人物圖和點子圖。

  (1)師同學們再數一數第39頁下面的人物圖和點子圖,看分別有多少個。

  教學活動貼出數字卡片6和7。

  (2)師你能拿出表示6的學具嗎你能用它們擺成你喜歡的圖形嗎

  (三)數序

  導語你知道6是怎么來的嗎5的后面又該是數字幾呢

  1、師出示計數器,演示先撥1個珠子。

  學生活動齊數1、2、3、4、5。

  師5個珠子再添1顆是幾(齊讀5添1是6)

  師6個珠子再添1顆是幾(齊讀6添上1是7)

  2、出示直尺圖,鞏固數序。

  師直尺的起點是用哪個數字表示只寫出0、1、2、3、4、5、( )、( ),你知道( )里填什么(填6和7,6寫在5的后面,7寫在6的后面)

  3、數序。

  (1)師誰能從1數到7,從7倒數到1

  學生活動指名數。?

  (2)師5的后面是誰6的后面是誰7的前面是誰誰和誰是5的相鄰數誰和誰是6的相鄰數誰是5和7的中間數

  (四)比較大小

  1、出示點子圖這幾幅點子圖可以用數字幾表示(5、6、7)

  前面我們認識了5,今天又認識了6和7,那你知道誰大誰小嗎

  學生活動先觀察再比較,說發現。

  5和6比誰多誰少6和7比呢你還能看出誰比誰少6比7小反過來可以怎么說

  2、完成書40頁填空

  師它們用什么符號表示?

  學生活動填符號

  3、學生匯報,集體訂正。

  教師活動板書56,67,65,76

  (五)序數

  教師活動教師獎勵學生紅花,先發5朵,再發1朵,問學生是幾朵。

  學生活動6名學生到前面。

  師從左數第6個同學指的是誰從右數第6個同學是誰(指名回答)

  生……

  教師出示金魚圖一共有()缸魚,左數第7缸有()條魚,有7條魚的是第()缸。

  1、觀察40頁金魚圖,找準起點,數一數這里有幾缸金魚

  2、先找一找那一缸裝了7條金魚從左邊數起看一看是第幾缸

  3、從左邊數起找到第7缸,再數一數缸里有多少條金魚

  4、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并解答。

  (六)書寫6和7

  1、指導書寫數字6。

  (1)學生觀察字形特點,6像什么

  (2)記住,6的筆順與0一樣,都是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再從下到上,所不同的是,它的圓形占的是下邊的一半。注意的是6要寫得圓滑。

  2、指導書寫數字7。

  7像什么(7的字形像鐮刀)起筆,在上線的中間靠左一點寫橫,再接著像寫1那樣寫,注意橫要平。

  3、學生練寫

  三、鞏固拓展

  1、練習43頁第1、2、3題。

  2、看看身邊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或7來表示的。

  3、游戲。

  師生互動舉身邊不同的物體(粉筆、板擦、書本等),生配合老師舉的物體說數字。

  四、全課總結

  5以后再數1個就是6,接著6再數1個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乘車情境中,進一步體會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的意義。

  2、能掌握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并能進行正確計算。

  3、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發展初步的探索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計算順序。

  教學難點:

  理解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含義。

  教學資源: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1、課件出示情境圖(課本第47頁練一練第4題)

  (1)引導學生讀懂圖意,先試著讓學生說一說。

  (2)小組交流,發現數學信息。試著提出問題。

  (3)獨立解決問題。

  2、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連加、連減的實際問題。

  課件出示乘車情境圖三

  1、模擬演示情境圖,理解漸漸混合的實際意義。

  (1)學生說說圖意,請學生模擬演示上車,下車的情境。(課件動態演示)

  (2)學生試著用學具擺一擺,結合情境邊擺邊說。

  2、列式解決問題

  學生獨立完成,并結合情境說一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及每一步的意思。

  3、聯系拓展

  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加減混合的.實際問題。

  1、比一比(課本第47頁練一練第5題)

  學生獨立完成。

  2、計算大比拼(課本第47頁練一練第6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5+4+1=4+3+()=2+3+()10-3-()=3+2+1=9-8+()

  小朋友們,通過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連加,連減及加減混合的運算,能夠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老師相信,你們的收獲一定也很多,請把你的收獲告訴給你的小伙伴們。

  學生觀察圖,說說數學信息。

  列式計算。

  教學小結:

  說說自己本節課的收獲。

  鞏固復習學過的知識。

  學生按順序觀察,用一句話說清圖意,

  表達要完整、清楚,聲音要適中。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在操作活動中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探索等活動,經歷圖形從“體”移到“面”上去的過程,從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精神及小組合作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生動手、動口、動腦,激發學生認識圖形的興趣,使學生具有積極的情感體驗,及安全意識,體會到平面圖形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學情分析

  同學們在幼兒園已積累大量豐富感性經驗,對于這四種平面圖形,一點也不陌生。優越的家庭條件,完善的學校配套設施,給學生的學習創造了有利的前提條件,但學生對這四種平面圖形的具體特征、本質所在以及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關系還不明確。為此,我認為:創設有趣味的情境活動,讓學生動起來,在實際操作中解決本課學習目標。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正確辨認四種平面圖形。

  教學難點:

  體會這些圖形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感知圖形,正確辨認平面圖形

  1、巧用資源,讓學生在活動中初步感知。(課件演示安全標志,猜猜什么意思,及時滲透安全教育)

  2、進一步感知、揭示課題

  ①認一認。(借用上面標志,讓學生說出圖形名稱,教師點擊課件,刪去標志的內容,出示平面圖形,并出示相應的.圖形貼在黑板上,板書圖形名稱,板書課題:認識圖形)

  ②記一記。通過同新朋友平面圖形打招呼,加深對圖形的印象。

  ③分一分。把圖形歸類,于此同時,強調分圖形時,要有序進行,才不會漏選。

  ④理一理。引導學生說出各種平面圖形的特點,并重點說出長方形、正方形的區別,各種三角形的相同之處。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一)觀察發現,感知“面在體上”。

  1.找一找,說一說

  讓學生在桌面上的積木中,找出平面圖形,摸一摸、說一說摸到的感覺。

  2.看一看,想一想

  面跟體的關系(課件演示——面在體上及分離過程。演示過程引導學生說出:在長方體上能夠找到長方形……)

  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1.啟發引思

  通過觀察發現這些圖形的家都安在立體圖形上,讓學生想辦法把平面圖形的家從立體圖形上搬到紙上。

  ①想一想:學生獨立思考

  ②議一議:同桌交流

  ③說一說:有哪些好辦法?

  ④看一看:你們想的辦法和書上小朋友的一樣嗎?

  小結:同學們真聰明,想的辦法比書上小朋友的還要多,真棒!

  2.動手操作,深化認知。

  ①談話激趣:課本35頁,小朋友們利用圖形創造出美麗的圖案,請同學們用剛才想的辦法(描、印、折、畫、摁)或其它的方法,小組合作,用這些平面圖形創作出更有趣的畫。

  ②小組匯報,展示作品

  教師展示同學們通過小組合作創作的作品,并進行點評。③師自創畫。(在畫的過程讓學生猜老師要畫的是什么圖形,并小結圖形特征,再數數老師的畫,由哪些圖形組成,它們各有幾個。)

  3、體會生活中的平面圖形

  平面圖形不僅在立體圖形的表面,在生活中,很多物體的表面上也能找到這些圖形。像我們剛才的安全標志就有這些平面圖形,教室里也有,請同學們找一找。

  四、習題設計

  1.游戲

  ①舉一舉:教師說出平面圖形名稱,學生根據要求舉起圖形。

  ②搶答:教師出示各種圖形、學生搶答(說出圖形名稱)

  ③摸一摸,猜圖形:讓學生更進一步感知圖形的特點,加深印象。

  教師拿出一些物體讓學生閉上眼睛摸一摸,說說你摸到物體的面是什么圖形,看誰最聰明,摸的準,猜的準。

  2.“連一連”。建立圖形與名稱的聯系。

  把四種圖形與對應的名稱連起來。(學生先連一連,然后課件演示。)

  五、學習反思、品味收獲

  你今天學習什么知識,你有什么收獲?在哪些方面你表現最出色?在哪些方面需要改進?

  六、布置作業,課后延伸

  1、在回家的路上或在家里找一找哪些物體上有我們今天學習的平面圖形。

  2、同爸爸,媽媽玩圖形游戲。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5

  課題:加減混合(教材67頁例題)

  教學目標:

  1、認識加、減混合運算式題,掌握加、減混合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能正確計算加、減混合式題。

  2、能看圖列出加、減混合算式。

  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培養學生認真做題,計算正確、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5、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掌握加、減混合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記住第一次的運算結果。

  教、學具準備:例題圖,口算卡片、小棒。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播放丑小鴨動畫片斷

  你看過這個故事嗎?丑小鴨講的是它在小時候因為長的丑處處被人欺負,后來經過自己頑強的努力終于變成了美麗的白天鵝,那你知道美麗的白天鵝生活在哪里嗎?

  今天我們請來了白天鵝為大家做向導帶大家去做客吧。

  二、合作探究

  1、教學天鵝例題1

  播放動畫

  看:湖里有幾只天鵝?

  演示:又飛來3只

  現在呢?誰能說出完整圖意

  演示:又飛走2只

  說出正確圖意,然后老師演示完整圖意

  湖里有4只,飛來3只,又飛來2只,現在有幾只天鵝?

  誰能把圖意完整的'說一遍?

  你知道怎樣列式嗎?求先飛來3只,怎么辦?

  問:一共有幾只天鵝?怎樣列式?(4十3)

  又飛走2只又該怎么辦?

  問:飛走幾只天鵝?怎樣列式來表示飛走的2只?

  學生回答后老師在“4十3”的后面寫“—2”。

  師:這個算式們以前學的連加、連減有哪些不同呢?

  師:這個算式里有加法也有減法,是加和減混合在一起,我們把它叫做加減混合式題(板書:加減混合)

  這樣的算式讀做:4加3再減2。(學生齊讀算式一遍。)

  師:加減混合式題怎樣計算呢?你知道嗎?

  根據圖意想一想,先算什么?

  你怎么知道先算4+3接著什么?用哪個數減去2?誰能說說4+3-2的意義?演示課件,鼓勵學生把這道題計算過程說一說。

  (這道題是加在前面,減在后面,就先算4加3得7,然后再算7減2得5。)

  2、教學天鵝例題2

  咱們再來看看另一個湖里的天鵝吧,演示:先有4只飛走2只,又飛來3只

  學生在小組里互相說出圖意,獨立列式后集體訂正

  師:這道算式也是有加法,有減法,也是加減混合式題,要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學生在書的方框里填數,指定學生說計算過程。

  3、小結:同學們真聰明,看看我們學習的和前面學過的連加連減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嗎?

  剛才計算兩題都是加減混合式題,第l題是加法在前還是減法在前?先算什么?第2題是加法在前還是減法在前面?先算什么?

  師概括:計算加減混合式題,加法在前面就先算加法,如果是減法在前面就先算減法。像這樣的算式叫加減混合

  三、鞏固練習。

  (1)做課本67頁“做一做”題。

  指定學生說圖意。指名列算式。

  問:這道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接著學生計算,填方框里的數。做完后訂正。

  (2)、做練習十五第1題。

  引導學生仔細看圖,說題意,邊講邊填,集體訂正。

  學生說計算過程。

  四、課堂練習

  1、練習十五的第2題。指導學生規范書寫算式。

  2、練習十五的第3題。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五、總結:加減混合運算應怎樣計算?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6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學生能夠理解并掌握4和5的組成,能夠熟練地說出5以內數的組成。

  2、經歷探索與交流的過程,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得到提升。學生能夠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任務:

  1、通過動手操作、練習等形式完成對目標1的檢測。

  2、通過口頭提問、練習等形式完成對目標2的檢測。

  教學重點:

  通過實踐活動直觀地了解4、5的數的組成。

  教學難點:

  熟練地說出5以內數的組成。

  教法學法:

  為了實現學習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注重通過設置多種問題情境來營造輕松、有趣的課堂氛圍。學生可以經歷具體抽象的探索過程。所以我采用談話法、觀察法、演示法、練習法等教學方法,并且使用數學課件、教具圖等直觀教具。

  關于學法,新課程的最高理念為:一切為了每一位孩子,學生應該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可以做到好學、樂學。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幫助者。并且新課程提倡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法。學生經歷了探索、交流的過程,才能牢固掌握知識,提升技能。

  教學過程:

  一、憶舊迎新 趣味導入

  出示課件,復習鞏固。

  二、利用情境 探索新知

  1. 情境導入

  師:大家復習得真好,大家掌聲鼓勵鼓勵自己。

  小朋友們在鼓掌時是怎么拍手的,誰來示范一下? (一個學生主動示范)

  師:那大家也照樣子慢慢地做幾次拍手動作,好嗎?(集體模仿)

  師:現在你能說一說我們鼓掌時是怎么拍手的嗎? (兩只手先分開來,再合起來,然后又分開來,再合起來。)

  師:看來兩只手要有分有合才能拍響。

  在數學王國里呀,也經常用到分與合的知識,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數的組成。(板書課題:分與合)

  2. 探索4的組成

  出示籃子和向日葵的教具,孩子們上臺來分一分,擺一擺,經歷動手操作的過程。

  3. 了解4的`組成

  總結孩子們擺的結果,4可以分成1和3,1和3組成4;4可以分成2和2,2和2組成4;4可以分成3和1,3和1組成4.

  4. 探索5的組成

  出示盤子和玉米的教具,孩子們上臺分一分、擺一擺。

  5.師生共同玩猜球游戲,探索3的組成

  三、自學指導 展示評價(對數游戲)

  對數游戲:介紹游戲規則:老師報4,同桌一人說我出1,另一人說我出3,兩人一起說4可以分成1和3,1和3組成4,這樣既可鞏固有關數的分與合知識,又可以增強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

  四、引導總結 交流收獲

  出示4和5的組成的教具,孩子們讀一讀,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

  五、鞏固診斷 夯實基礎

  出示練習題。

  課堂總結:

  你今天都學習了什么?能不能回家跟你的爸爸媽媽說一說?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7

  教學內容:

  課本第34--35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通過把物體分成兩部分的活動中,探索并掌握2-5各數的分與合,進一步加深對2~5各數的理解。

  2、使學生經歷由具體到抽象認識數的分與合的過程,體會分與合的思想,培養初步的觀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逐步發展合作學習的意識,對分與合的聯系有初步體會,初步形成對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2~5的分與合。

  教學難點:

  體會分與合的思想。

  課前準備:

  課件、教學光盤、學具盒。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今天呀,小猴家可熱鬧了,原來小猴今天過生日,想邀請我們的'小朋友和他一起過好嗎?

  2、老師今天也給小猴準備了禮物呢!(師出示3個氣球)。

  3、設疑:教師將3個氣球拿在一只手上。如果要用兩只手來拿,每只手都不能空,你打算怎么拿?

  4、指名拿,拿好后要求學生說一說左手拿了幾個,右手拿了幾個。

  5、提問:你還能想出別的拿法嗎?

  6、老師一個轉身的動作就可以表示出第二種分法。

  7、講述:通過自己動手,我們可以發現很多數學問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在自己動手拿一拿、擺一擺中學習新的數學知識:分與合。

  二、探索交流

  過渡:猴子最喜歡吃什么啊?老師還給小猴帶來了4個桃子呢?

  1、師出示4個桃,放在兩個盤子里,要求每個盤里都要有桃,有哪幾種分法呢?

  2、指名學生用桃卡片和兩個盤子擺一擺,探索4的分與合。

  3、學生示范上臺來演示。

  4、問:根據剛才的拿法,你能說說4可以分成幾和幾嗎?

  5、剛才小朋友說的比較亂,誰能按順序一個不漏地說出來呢?

  6、學生回答,師板書。學生讀一讀4可以分成幾和幾。追問:幾和幾合成4呢?

  7、集體讀一讀。

  過渡:生日宴會還有幾分鐘的時間,咱們小朋友來玩個游戲怎樣啊?

  1、說明游戲規則:兩人一小組擺花片,將花片分成兩堆,可以怎樣分?

  2、讓學生兩人一組通過擺5個圓片,探究5的分與合。

  3、在學生把5個圓片分成4個和1個時,引導學生從不同方位觀察,得到兩種表述。教師巡視幫助有困難的小組。

  4、讓學生在六人大組內交流兩人得出的結論。

  5、小組內推薦出代表交流本組探索的結果,對能按照一定順序說的和使用聯想方法的學生給予鼓勵。

  6、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有次序地記住5的所有分法。

  三、反饋完善

  游戲一:吃蛋糕。

  1、過渡:小朋友們學的真棒,下面,讓咱們一起跟它們來分享快樂吧!(放音樂:生日歌)猴媽媽搬來了許多快小蛋糕(出示花片圖)。

  2、說明要求:選擇蛋糕,說出兩個數合成幾,說對了,就可以吃到蛋糕!

  游戲二:對口令(想想做做2)。

  1、師生對口令:黑板上出示4,師出示卡片1,學生說出的數字與老師的合起來是4等等。

  2、生生對口令:黑板上出示5,一學生說1,另一學生說出的數字與1合起來是5等等。

  游戲三:坐火車。

  過渡:生日宴會結束了,我們要做上火車回家了。(想想做做3)

  1、明確要求,說出是幾的分與合再進行填數。

  2、先填一填,再說一說幾可以分成幾和幾,幾和幾合成幾。

  四、全課總結,自我評價。

  1、談話: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知道了什么?

  2、你還想知道那些數的分與合?

  板書設計:

  5以內數的分與合

  2=1+1

  3=1+2 3=2+1

  4=1+3 4=2+2 4=3+1

  5=1+4 5=2+3 5=3+2 5=4+1

  教學反思:

  一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針對這一特點,數的分與合可以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思索,從而獲取抽象的知識。教學中,設計“分桃子”這一活動,從分具體可觸的實物入手,抽象出數的組成,讓學生充分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體會分與合的思想,發現數的分與合的規律。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8

  教學內容:

  可愛的校園

  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體會數的意義。

  2.初步形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3.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到學習數學是有趣的,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重點難點:

  1.使學生初步體會到數具有表示物體個數的含義和作用。

  2.初步形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有序化。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教學。

  談話引入:小朋友們,從今天開始你們就是小學生了。我們要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一起游戲。你們喜歡我們的學校嗎?

  活動一:我們的校園

  1.在我們的校園里你都看到了什么?

  (我們的校園里有操場,我們的學校里有老師,我們的學校里有小朋友)

  2.你能用一句帶有數字的話說一說你都看到了什么嗎?

  教師:對了!你們說的真好!我們的校園里還有許多的樹、許多的花、許多的教室和老師,我們要在校園里共同生活學習,老師是你們的大朋友,如果你有什么困難就來找我好嗎?

  活動二:動物王國的校園

  教師:動物王國的.動物學校也開學了,小動物們都高興地來到學校,你們想到它們的學校看看嗎?(想)

  1.出示主題圖

  2.觀察小動物

  (1)你們都看到有哪些小動物來上學了?(小熊、小松鼠、小兔子)

  (2)你們能數一數這些小動物都有幾只嗎?(有6只小熊)

  (3)我們一起數一數,看看是6只小熊嗎?(師生共同數)

  (4)有幾只小松鼠呢?(有4只小松鼠)

  (5)小兔子呢?(有2只小兔子)

  (6)它們的老師是誰呀?(大象)

  (7)有幾位老師呀?(1位)

  3.用帶有數量的話說一說

  在動物王國的學校里你還看到了什么?能用帶有數量的話說說嗎?

  怎么數就能不丟不落?(可以把數過的標上記號,也可以從左到右數)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9

  教學目標:

  1、在數一數、比一比的活動中,初步體驗對應思想。

  2、認識符號>、<、=,知道它們的含義,并能用符號來表示比較的結果。

  3、能正確比較10以內數的大小,能判斷生活中具體物體之間的大小與多少。

  教學重點:

  1、認識符號、、=,知道它們的含義;

  2、學會比較10以內數大小的方法。

  教學難點:

  能用>、<正確表示10以內數比較大小的結果。

  教學準備:

  課件、各種動物頭像圖片、三角形和正方形各5個、0~10的數字卡片。

  學具準備:

  三角形5個、正方形7個、0~10的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你們去過動物園嗎?你們在動物園看到過什么動物?你們最喜歡哪種動物?為什么?

  生1:我喜歡大象,大象鼻子長長的,可以舉起很重的東西。

  生2:我喜歡小猴子,小猴子聰明、愛動腦。

  生3:我喜歡孔雀,孔雀開屏很美麗。

  師:你們還想看看這些可愛的小動物們嗎?今天,動物樂園要舉行盛大的慶典活動,小動物們都到動物樂園去幫忙了。可熱鬧了!我們也一起去看看。

  二、發現問題,自主探索

  1、數一數

  課件出示動物樂園情境圖。

  師:你從圖中都看到哪些動物?它們各有幾只?先在自己心里數一數,一會兒再告訴大家。

  學生匯報,教師出示動物圖片,并出示相應的數量。

  師:你們數的這么快,是怎么數的呢?

  生1:我用手指著一個一個數的。

  生2:我是數一個就在旁邊做個記號。

  生3:我是按從左到右的順序數的。

  生4:我是按從上到下的順序數的,樹上一只小猴子,洞里一只小猴子,還有一只小猴子在地上跑。

  生5:我是先數跟前的小熊,再數遠處的小熊。

  師:大家用不同的方法數出了每種動物的只數,真不錯!學習數學就應該掌握方法,學會有序的觀察。

  2、比一比

  ⑴、學習誰與誰同樣多

  ①、情境導入

  師:小動物們忙活了半天,老師想送4朵小紅花獎勵它們,但是只能送給一種小動物,使這種小動物每只都能得到一朵,你認為送給哪種小動物最合適?

  生1:給小猴,它最機靈了。

  生2:4朵紅花3只小猴,還多出了一朵花。應該給小鹿,小鹿正好有4只,一只一朵,不多也不少。

  生3:還可以給小熊,小熊也是4只,一只小熊一朵正好。

  師:為什么送給小鹿合適,送給小熊也合適?(或小熊有4只,小鹿也有4只,說明它們的只數怎樣?)

  教師貼出4張小熊頭像圖,問:怎樣貼小鹿圖片才能清楚地看出小熊和小鹿的只數一樣多呢?

  生:一個對著一個貼。讓學生上臺演示貼法。

  師:這個方法不錯,這就是一一對應的方法。第一只小熊對應第一只小鹿后面再沒有多余的小熊或小鹿時,我們就說小熊和小鹿的只數一樣多。一樣多還可以怎么說?

  生1:小熊和小鹿的只數同樣多。

  生2:它們的只數不多也不少。

  ②、認識=

  師:4和4同樣多,能用什么符號來表示呢?(或誰能創造一個符號來表示同樣多?)

  師:同學們雖然沒有想出來,但老師知道你們已經動了腦筋,科學家為我們發明了一個符號,它就是=。

  教師板書:4=4。

  師:這個符號叫等號,學生跟說1遍。這個式子讀作4等于4,學生齊讀2遍。

  師邊示范邊講解:等號表示一樣多,在田字格的中書寫時要寫在中間位置,兩根橫線要寫的直直地,一樣長。表揚看得認真的孩子:只有看得認真才能寫得漂亮。

  師帶領學生舉起手來一起寫,再讓學生在P12田字格中書空。

  ③、舉例

  師:我們學會了用等于號表示4=4,你還知道幾等于幾?根據匯報,教師板書。

  師:看黑板上這些式子,你發現了什么?(等號兩邊的數一樣)

  師小結:兩邊相同用等號表示。

  ⑵、學習誰比誰大

  ①、嘗試比較

  師:剛才我們比較了小熊和小鹿的只數,你還想比比哪兩種動物的只數?

  生:小X和小Y比。

  師貼出小X和小Y頭像各1張。

  師:小X有幾只?如果我用三角形代表小X,應該貼幾個三角形?師貼出三角形。

  師:小Y有幾只?如果用正方形代表小Y,應該貼幾個正方形?問:怎樣貼正方形才能很清楚的看出誰多誰少?師對著三角形一一貼出正方形。

  師:它們誰多?誰少?你是怎樣知道的?

  ②、認識>

  師:a比b多,在a和b的.中間要用一個什么符號表示?等號行嗎?

  師:這時左右兩邊的數字不一樣大了,我們就把這個等號變一變, 把等號左邊的口張大點,右邊的口合攏,就成了大于號。課件演示等號變大于號。

  師:這個數學符號就是大于號,學生跟說1遍。這個式子讀作a大于b,表示a比b多。學生齊讀2遍式子。

  師邊示范邊講解在田字格的中書寫大于號。

  師帶領學生舉起手來一起寫,再讓學生在P13的田字格中書寫。

  ③、比一比

  師:你還想比較哪兩種動物的數量?拿出學具來向剛才那樣擺一擺,看一看誰比誰多?

  學生獨立擺、比。

  同位交流,說說:比的哪兩種動物,各有幾只,幾大于幾。

  指名匯報,教師板書,課件演示。

  師:觀察這些式子,你發現了什么?

  生1:左邊的數字大,右邊的數字小。

  生2:>一邊有個尖角,一邊有個開口,尖角對著小數,開口對著大數。

  師小結:左邊數字大,右邊數字小,用大于號表示。

  ⑶、學習誰比誰小

  ①、認識<

  師:a只小X比b只小Y多,還可以怎么說?(b只小Y比a只小X少)板書b、a。

  師:可以用什么符號來表示b比a少呢?有誰會寫小于號嗎?指名板書<。

  師:這個式子怎么讀?指名讀,再齊讀2遍。

  ②、辨別>與<

  思考:大于號與小于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生1:大于號與小于號是相反的。

  生2:大于號開口朝著左邊,小于號開口朝著右邊。

  生3:大于號左邊數字大,右邊數字小;小于號左邊數字小,右邊數字大。

  生4:大于號開口對著數字大的,小于號開口也對著數字大的。

  師小結:無論是大于號還是小于號,符號開口總是對著大數,尖尖角總是對著小數。出示兒歌:大口朝大數,尖角朝小數,大口朝左大于號,大口朝右小于號,兩邊相同用等號帶學生朗讀,并教學生用手勢表示大于號與小于號。

  教師強調小于號的寫法,并帶領學生舉手書寫<,再在P13田字格中書空。

  ③、填一填(P13、⑵)

  火眼金睛,比一比,看誰填的又快又正確。

  學生獨立填符號,教師巡視。

  指名回答,課件展示。

  ⑷、認識最多和最少

  師:剛才我們學會了比較兩種動物的數量,那你知道在這所有的動物中,哪種動物數量最多?哪種動物數量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練習鞏固,學以致用

  1、游戲

  ⑴、排排隊游戲

  請5位學生上來當數字娃娃0、2、4、6、8,小朋友們,你們能給他們排排隊嗎?

  按從小到大排或按從大到小排,排后讀一讀。

  說說是幾個幾個數的,誰最大?誰最小?

  ⑵、數字卡片游戲

  請一個學生與老師示范玩抽數字卡片游戲,老師出一張,小朋友也出一張,看看兩個數的大小,說說幾大于幾或幾小于幾,并用手勢做出相應的符號。

  同桌同學一起做數字卡片游戲。

  ⑶、擺圖游戲

  ①、教師出示3個三角形,學生擺正方形,要與三角形個數同樣多。

  ②、教師出示4個三角形,學生擺正方形,要比三角形個數少。

  想想:有幾種擺法?

  ③、教師出示5個三角形和8個五角星,學生擺正方形,要比三角形多比五角星少。

  想想:有幾種擺法?

  學生擺后,指名回答,課件展示。

  2、數學故事

  出示P15誰喝得多情境圖,學生看圖編故事。

  思考:誰喝得多?你是怎么想的?

  3、獨立練習

  《課堂作業》P6、3、4。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生1:今天我認識了三個新朋友:=><。

  生2:用>和<時,只要記住兒歌大口朝大數,尖角朝小數就行了。

  師:今天我們把動物樂園里的小動物數量進行了比較,在我們生活中也會常用到比較。下課后大家觀察一下我們的教室,或者回家看一看,有哪些東西和哪些東西是可以比的?誰的數量多,誰的數量少?幾大于幾,幾小于幾,幾等于幾?然后說給你的好朋友聽,或跟爸爸媽媽說一說。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0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比高矮 。

  教學目標:

  1.通過比較高矮、長短的活動,讓學生感受教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良好習慣.

  2.使學生經歷比較事物的高矮、長短的過程,體驗一些具體的比較方法.

  3.讓學生經歷簡單的推理活動,培養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經歷簡單的推理活動,體驗具體的比較方法.

  教學難點:

  經歷簡單的推理活動,體驗具體的比較方法.

  教學過程:

  一、感知高矮的關系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黑板一棵大樹,樹上掛滿蘋果,有高有矮。)

  秋天來啦,蘋果都熟了,老師想請小朋友們把蘋果摘下來放到籃子里,誰愿意來?(學生摘到下方的蘋果,怎么都拿不到黑板上方的蘋果。這時,老師輕松地將蘋果拿下來。)

  xxx為什么沒能摘到蘋果,而老師為什么能摘到呢?

  對,老師和xxx比,老師比xxx高,xxx比老師矮。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比高矮。(板書:比高矮)請跟老師讀。

  2、例舉生活中的高矮。

  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能想到哪些物體能比高矮嗎?

  二、體驗比較的方法。

  剛才小朋友們一眼就看出來老師比XX高,現在,你們想跟小伙伴們比比高矮嗎?好,請聽清楚要求:想想你要和小組內哪個同學比?你想跟他怎么比?比好之后,快速回位坐好!開始!

  1、學生活動,探討比較方法。

  2、學生匯報,展示不同方法。

  誰來告訴老師你是怎么和身邊的小朋友比高矮的?請你和你的小伙伴出來演示給大家看好嗎?

  學生每匯報一種,教師及時加以正確指導。

  3、游戲。

  下面,咱們來做個小游戲,請小朋友們猜一猜,誰長得高些?

  看看,到底誰長得高些?

  請你再看看是誰高?

  他們比身高的方法對嗎?那你們說正確的應該怎么比?

  4、小結。

  看來比身高的方法有很多,但比較時必須要注意:一是兩個人的腳要放在同一個平面上;二是人要立正站直,可以用背靠背的'辦法比,也可以用面對面的辦法比;三是用做記號的辦法時,人還要貼著墻壁。現在你們會比身高了嗎?

  三、活動鞏固。

  我請坐得最好的小朋友到前面來排排隊。誰愿意來給他們排隊?

  你是按什么順序排的?誰最高?誰最矮?誰第二高?(老師加入)現在他還是最高的嗎?你能找出三個比你高的小朋友嗎?

  小結: 小朋友們合作得很好,隊伍排得很整齊,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這種排隊的方法是很重要的。

  四、拓展練習.

  1、小動物們看見小朋友這么熱鬧,它們也想來比高矮,看!這是?

  (大象和犀牛)你能用學過的知識說一句話嗎?

  (長頸鹿)這是?現在你想讓誰和誰比?這時大象還是最高的嗎?三只動物比,誰最高?誰最矮?

  2、(出示三只兔子圖片)3只兔子都站在了領獎臺上,怎樣才能比出他們誰長得高?誰長得矮呢?用我們剛才所說的比較方法行不行?為什么?怎么比呢?

  3、(出示圖片)汽車能從橋下通過嗎?要想使汽車順利通過大橋下,可以怎樣做呢?

  五、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會了?(比高矮)

  請你在班級中找出三個比你高的同學。

  教學反思:

  一、能采用合作的方式讓學生主動探索,體現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化。

  我在教學時把比高矮方法的任務交給學生自己來完成。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進行比較,探討,而且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想出了多種比的方法,既體現了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化,也增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學習的意識。

  二、能創設一定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體會數學就在身邊。

  我在引入時用了摘蘋果的小游戲,使學生感受到了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并初步感知了高和矮。而在學會比高矮之后,又安排了排隊游戲,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解決生活中或平時要遇到的問題。這樣有力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存在不足:

  在合作比較、探討時,有的小朋友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也不知道怎么聽別人的發言,顯得有點亂,討論后學生不能很快靜下來,時間也花得比較多。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1

  一、教材簡析。

  本單元結合學生生活中整理文具和學具的經驗,讓學生初步體會分類的意義,學會按一定標準對事物進行分類的方法,初步接觸選擇標準給事物分類,為今后進一步學習數學知識、運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奠定基礎。

  二、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按一定的標準分類,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應用。

  2、體驗分類的數學思想方法。

  3、初步認識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三、教學過程。

  (一)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分類需求。

  1、CAI故事引入。

  兩位小主人公自我介紹:我是寶寶,我是貝貝,我倆是好朋友,我們長大了!上小學了!我們很想認識更多的新朋友!

  (1)談話:你們想認識他們嗎?寶寶和貝貝邀請我們一起到他們家里做客。

  (2)CAI出示:寶寶和貝貝的書桌。

  貝貝的書桌上散放著文具和學具,寶寶的書桌上放著整齊的文具盒和學具盒,盒蓋打開著。

  (3)提問:你們喜歡誰的書桌?為什么?

  (4)CAI出示:貝貝的媽媽對貝貝說:貝貝你上小學了,自己的東西應該學會自己整理。

  貝貝皺著眉說:應該怎樣整理呢?你們愿意幫助我嗎?

  2、學生嘗試操作,形成分類方法。

  (1)提問:如果你是貝貝,會怎樣整理這些東西呢?小朋友們先自己理一理,然后和同桌的小朋友說一說,你是怎樣幫助貝貝整理的。

  (2)學生個人整理,同桌交流。

  (3)學生在實物展臺下操作匯報怎樣整理的,集體評議。

  (4)CAI演示貝貝的操作,貝貝:謝謝大家教我的好辦法,書桌上的物品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放在學具盒里,一類放在鉛筆盒里。這樣分一分就整齊了。

  (二)聯系生活實際,形成分類方法。

  1、購物中的分類。

  (1)CAI演示:貝貝媽媽:貝貝你真棒!瞧瞧媽媽在超市買的這些東西,你能幫著分一分,整理一下嗎?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的物品。

  (2)CAI演示:貝貝:行!都有哪些東西?同桌學生互相交流貝貝提出的問題。

  (3)CAI演示:貝貝:把這些東西放在兩個袋子里,你知道怎樣放合適嗎?四人小組討論并操作。

  (4)學生匯報。

  (5)CAI演示貝貝的操作方法,媽媽說:一袋裝吃的,一袋裝用的,你們是這樣分的嗎?

  2、交通工具的分類。

  (1)CAI演示:貝貝媽媽:貝貝真行!獎勵你去看一會兒書吧。

  貝貝打開百科全書交通工具,出現課本中想想做做第3題中的各種交通工具。貝貝:小朋友,你認識這些交通工具嗎?同桌學生互說。

  (2)百科全書說:小朋友,你知道它們各在哪里行駛嗎?學生獨立利用學具卡片分一分,然后和好朋友交流:你是怎樣分的?

  (3)學生操作課件(拖動相關交通工具圖標),匯報分類方法。

  學生正確分類后,CAI演示:各種交通工具分別在天空、陸地、江河里行駛。

  (4)CAI演示:百科全書:小朋友,只要你做有心人,仔細觀察,在生活中,你能發現很多物體可以按一定標準分類,有的可以分成兩類,有的還可以分成三類、四類等。

  (三)走進大自然,掌握分類方法。

  1、CAI演示百科全書中的動物篇(想想做做第1題,改變部分動物,突出三種生活環境:水中、陸地、天空),貝貝:大自然中的這些動物可以分類嗎?

  (1)小組討論交流:你認識哪些動物?你知道它們生活在哪里嗎?

  (2)學生每人用學具卡片操作分類。

  (3)學生匯報,CAI演示學生分類結果,集體講評。

  小結:小朋友說得有道理,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這些動物就有不同的分類結果。 2. CAI演示百科全書中的植物篇(想想做做第4題)。

  (1)提問:這些植物你認識嗎?先在小組內把自己認識的介紹給其他小朋友,然后自己動手擺一擺,可以怎樣分呢?比一比,哪個小組的分法多?

  (2)學生在展臺下操作匯報,集體評議。

  總結:小朋友們開動腦筋,不僅幫助貝貝學會了分一分整理學習用品的方法,還想出不同的分類標準把植物、動物進行分類。你們真聰明!

  (四)向課外延伸,活用分類方法。

  談話:分一分的這種方法對于我們做什么事有幫助呢?明天上課時告訴大家,你用這種方法做了什么事,好嗎?

  總評:

  1、從學生實際出發,創造性運用教材。

  分一分是學生進入小學生活初期的.一個教學內容。課前,教師通過調查了解到:約半數以上的學生在家里或幼兒園有過分類整理玩具、物品的經驗,但有主動分類整理習慣的不到四分之一;約四分之三的學生有超市購物經歷;對常見各類動物生活習性有初步認識的學生約占三分之二。

  根據此項調查,教師從學生已有生活背景出發進行教學設計,首先,改變教材例題中直接提出問題(哪些東西放在學具盒里?哪些東西放在文具盒里?)的方式,以故事情境呈現零亂、整齊的兩種場景對比,讓學生感受分類整理的必要性,同時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埋下伏筆。其次,將想想做做第1題。

  2、把學生個體間差異作為教學資源利用,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由于學前教育、家庭環境等多種因素,學生間個體差異明顯。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學生間的差異作為教學資源,創設了充分地進行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突出了學生在學習過程的主體地位,力圖使每一個個體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獲得成功體驗。

  教學中教師安排學生五次獨立思考、操作探索、合作交流的機會。第一次活動,喚起學生生活中曾有的分類整理的經驗,個體操作,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方法,獲得自我肯定;第二次活動,四人小組合作,聯系過去的購物經驗進行操作,達成分類的共識,形成方法;后三次活動,重在發揮學生個體優勢,向組內成員介紹自己認識的交通工具、各種動物、植物,然后獨立操作分類,再與好朋友分享自己的方法。

  集體評議時,教師給學生時間充分發表意見,讓學生在互相爭辯中明理,交流討論中創新。寬容、輕松的教學氛圍,為學生創設了愉悅的學習心理環境,學生學得積極,學得主動,充分體驗著參與的快樂,思維的興趣,成功的欣喜。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正確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的物體的個數,知道這些數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初步了解十進制計數法;初步培養數感。

  2、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積極動手操作和樂于思考的習慣。

  3、使學生初步體會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認識11~20各數,能正確數數、讀數和寫數,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數的大小。

  教學難點:

  寫數,體驗計數單位十。

  教學準備:

  課件、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主題圖引入

  1、談話引入

  教師(課件出示主題圖情境):我們熟悉的學具和水果卡片來和我們做游戲了。

  (1)引導觀察。

  教師:這幅圖中有什么?試著數一數分別有多少個。

  教師:圖中學具的數量有的超過10了,是哪一種?它們各是多少個?

  (2)引入新課。

  教師: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比10多的數,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樣的數。(板書課題:11~20各數的認識。)

  2、初步感知

  教師:請你想一想,這些學具卡片放置散亂,怎樣就能讓別人一眼看出有多少?

  教師組織學生討論后得出:所數的物品超過10個時,把10個看作一份更清楚。

  教師:下面我們通過數小棒來繼續研究11~20各數。

  二、探究新知

  1、教學11~20各數的數法和讀法

  (1)教學11。

  教師指導學生先數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

  教師:捆成一擱,10個一就變成了1個十。接著該怎么數呢?

  教師指導學生在1捆小棒的基礎上再添加1根。

  教師:10根小棒捆成1捆,就是1個十,讀十;1根小棒是1個一,1個十和1個一合起來是11,讀作十一。

  (2)教學12。

  教師:剛才我們已經數出11根小棒了,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師:1個十和2個一,是12,讀作十二。

  (3)教學13~19。

  教師指導學生在11的基礎上1根1根地繼續添加小棒,學生邊數邊說:1個十和3個一,是13,讀作十三;1個十和4個一,是14,讀作十四;1個十和5個一,是15,讀作十五1個十和9個一,是19,讀作十九。

  數完后,教師引導學生發現規律: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1個十,再添加幾根小棒,合起來就是十幾。11~20各數都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4)教學20。

  教師:19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怎樣能更清楚地看出是20根?

  學生討論后明確:19根小棒再添上1根,散著的小棒又夠10根,把這10根再捆成1捆,就有2捆小棒,是2個十,即20。讀作二十。

  教師:夠10根就捆成1捆,這樣表示數更清楚(滲透以十為新的計數單位)。

  2、教學11~20各數的數序

  (1)教學20以內各數的順序和大小。

  教師(出示標有0~10各數的直尺):請同學們讀一讀。

  教師:今天我們認識的11~20各數也想在直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請大家來幫忙。

  讓學生分別幫11~20各數在直尺上確定位置。由此認識11~20各數從小到大排列的順序是:11,12,13,14,15,16,17,18,19,20。

  教師先引導學生各自讀一讀0~20各數,再集體齊讀,加強對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的整體感知。

  (2)在活動中強化學生對數序的認識。

  先整體認識11~20各數,如13前一個數是多少,13的后一個數是多少11比13大還是小17和19的中間數是多少16的`相鄰數是多少等。

  其次可以在游戲活動中深入思考:在0~20各數中,哪個數離18最近、哪個數離18最遠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升

  1、做一做第1題

  教師:在數數的過程中為了有序、不重復也不遺漏有什么好辦法?(使學生懂得要認真仔細,按照一定順序去點數,幫助學生積累數數經驗,熟練掌握點數的方法。初步培養學生的數感。)

  2、做一做第2題

  指導學生按照題中提示練習分段數數,讓同桌或好朋友互相數給對方聽。從一數到二十;從七數到十三。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增加數數練習。

  3、做一做第3題

  指導學生準確認出、讀出題目中給定的數。

  4、拓展練習

  教師:同學們已經認識了11~20各數,讓我們來幫小動物解決問題吧一一猜休息室門牌號。

  教師(課件出示休息室和小動物):森林里,小動物們正要舉行運動會,這是小動物的休息室,請你根據老師提供的信息猜一猜小動物們的休息室的門牌號各是多少。

  教師提供信息,學生來猜,具體如下。

  (1)小兔子的門牌號是由1個十和4個一組成的。小兔子的門牌號是多少?

  (2)小豬的門牌號是11和13的中間數。小豬的門牌號是多少?

  (3)小羊的門牌號是16前面的那個數。小羊的門牌號是多少?

  (上面關于組成的練習也可以設計為本班學生參與的游戲活動。如給學生胸前分別配戴11~20各數的號牌,由教師或學生說組成,請學生猜是誰的號牌。以此吸引學生,并在游戲中強化對組成的認識。)

  四、聯系生活實際

  1、展示生活中的數

  教師:其實生活中有許多地方會用到11~20這些數。

  教師課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數的資料。

  教師:生活中經常要用到11~20各數。如:溫度計上的刻度;限速牌上的限速標志;日歷上的日期都會用到11~20各數。

  2、讓學生在生活中去發現11~20各數

  教師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在生活中見到過的11~20各數,并充分肯定學生合理的發言,鼓勵學生多留心觀察生活。

  五、全課小結

  (1)鼓勵學生交流本課時學習的內容和收獲。

  (2)教師對全課時的知識內容和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總結。總結時注重激發學生認識數、發現數的興趣,為后續學習做準備。

  六、板書設計如下。

  11~20各數的認識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會正確使用

  2、初步培養學生具有辨證唯物思想。

  教學重難點:

  比一比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美麗的春天到了,花園內開了許多美麗的花,花兒真鎂,引來了許多可愛的.小動物,瞧,誰飛來了?

  你能用那些數字表示圖中的小動物和花?學生數并且填在書上

  學生用學具擺花兒和動物,并且比較多少。

  小組交流后學生匯報自己的擺法和結果

  怎樣更容易看出物品的多少?

  今天,我們要學會一個一個對著擺的方法來比較物品的多少?

  二、探索

  1、比較同樣、多

  動手操作;一個一個對著擺花和蜜蜂,觀察,你發現了什麼?

  老師:蜜蜂的只數3,花兒的朵數也3,3和3同樣多,我們就說3等于3,用3=3表示,中間的符號是等號,學生練習讀并且書空

  練習:老師擺4個圓,學生擺同樣多的三角形,說誰和誰同樣多,幾等于幾?

  你能在說一個幾等于幾的式子嗎?

  2、比較多與少

  動手操作:一個一個對著擺蜻蜓和蜜蜂,你發現了什麼?

  蜻蜓的只數是4。蜜蜂是3,4比3多,我們就說4大于3,寫做4〉3,中間的符號是大于符號。學生練習讀,并且書空

  蜜蜂十。蜻蜓4,3比4少,就說3小于4,寫作3〈4,中間的符號是小于符號。

  學生讀并且書空

  3、觀察討論

  4〉3 3〈4,你發現了什麼?

  小結:蜻蜓比蜜蜂多,4大于3,蜜蜂比蜻蜓少,3小于4

  花兒和蜻蜓的比較方法一樣,你會嗎?

  練習:1)擺3個圓,5個三角形,比較大小

  2)11頁1,圖上畫了什么?比較小狗和小毛的數量,在填一填

  三、鞏固練習

  1、填空,13頁4

  2、卡片游戲,11頁2

  3、開放練習,13頁5

  4、比較生活中的物體

  課后記: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4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P91—93認識鐘表。

  二、教學準備

  實物鐘、課件、學具鐘

  三、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一)教學目標

  鐘表是我們的日常生活用品,盡管學生是第一次學習“認識鐘表”,但對學生而言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經課前調查,大部分學生已會看整時,幾時半對少數學生來說也不算難(特別是城鎮的孩子)。尊重學生的學習起點是我們教師備課時首先應面對的,而且知識間的對比也有利于學生牢固掌握看時間的方法。因此,我決定把認識整時和幾時半放在一節課內完成,將認識鐘面和整時較快帶過,把重點放在認識幾時半上。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結合生活經驗認識鐘面,知道鐘面上有時針、分針、12大格、12個數。通過觀察與討論,發現整時和幾時半鐘面上指針的規律,學會看整時和幾時半。

  2、通過觀察、思考和交流等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觀察、動手能力及探索意識和合作。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發展數學應用意識;初步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成珍惜時間,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

  (二)教學策略

  在學生已有知識基礎上,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利用知識間的`內在聯系進行對比教學,使學生在輕松有趣的氛圍中掌握所學知識。首先,通過觀察兩個小朋友的周末作息時間表,學會看整時和幾時半,再利用這兩個不同時間表的對比,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教育。使整個教學過程立足于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緊密聯系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思考、交流等活動,出看整時和幾時半的方法,變枯燥的教學活動為有趣的學習活動。

  四、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教學流程

  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1、聽一聽(課件演示:鐘表的嘀嗒聲)

  2、猜一猜:這是什么聲音?(鐘表)

  3、揭題:認識鐘表

  你還在哪里見到過鐘表?

  4、欣賞古今鐘表圖片:老師這里收集了一些鐘表的圖片,一看吧!(課件演示)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設計、制造了各式各樣的鐘表,給生活帶來了方便,也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麗了。

  (二)聯系生活,認識鐘表

  1、認識鐘面

  看一看鐘面都有什么?

  小組觀察

  小組交流、匯報

  (三)認識整時

  1、你會看時間嗎?我們來看看晨曦小朋友(本班同學)

  星期六的時間是怎樣安排的:起床學習吃飯睡覺

  (1)與同桌說一說晨曦小朋友什么時候干什么?

  a、個別匯報

  用鐘表的“嘀嗒”聲把學生課間分散的注意力馬上吸引到課堂中來,通過問:“猜一猜,這是什么聲音?”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很自然地切入課的主題。

  讓學生欣賞古今鐘表圖片,一方面是讓學生體會人類科學的迅猛發展,另一方面體現了數學的人文性。

  把認識鐘面這部分知識直接交給學生自已解決,既充分暴露了學生已有經驗,又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探索欲望。

  運用同班同學的的作息時間情景圖作為學習材料,學生感到既新鮮又親切,快速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將示范學生良好的作息時間作為典范,不但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其他學生,而且對示范學生也是莫大的鼓勵。

  b、教學整時的讀法和文字記錄法:小朋友們都說對了,其實幾點鐘還可以說成幾時。(板書:7時、9時、11時、8時)

  c、這些時間你都是怎樣看出來的呢?

  d、個別匯報

  (2)仔細看看四個鐘面上的指針,你發現了什么?(課件集中出現以上四個鐘面)

  a、獨立思考

  b、同桌交流

  c、匯報

  (3)歸納: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剛好幾時。

  (4)鞏固:從7時到10時,時針、分針分別從哪兒走到哪兒呢?(實物鐘演示)

  這時你大概在干什么?(板書:上午10時、晚上10時)

  (四)認識幾時半

  1、初步感知幾時半的指針特征:

  (1)現在我們再來看看小明起床了沒有:

  (實物鐘動態演示從7時到7時半)

  (2)再看他接下來干些什么?

  (先獨立思考,再個別發言)

  板書:7時半9時半11時半晚上10時半

  2、看看這些指針,你又發現了什么?(同時出現4個鐘面)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5

  教學目標:

  1、通過情境體驗與參與,使學生感知自然數序數的含義,知道自然數除了可用來表示事物有多少外,還可以用來表示事物的次序。

  2、通過教學,培養學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紀的良好品德。

  3、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習的樂趣和自信心。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8頁“做一做”及相關練習。

  教具學具:

  主題課件,學具卡片。

  教學設計:

  教學第18頁“購票圖”

  一、創設動畫情境,引導學生觀察。

  1、師:暑假快要結束了,一個人在鄉下姥姥家玩的聰聰就要讀一年級了,為了不耽誤爸爸、媽媽的工作,聰聰決定一個人從鄉下乘車回家,不讓大人接送,于是他一個人來到車站買票上車……

  [將數學與生活情境緊密聯系,讓初入學的小學生真切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學習產生親切感。]

  a.教師演示“買票”課件。

  b.學生觀察畫面,然后以小組為單位,每個人都說一說畫面上有哪些人,一共有多少個?

  如果以紅衣服排第一,再說一說誰排第二,小聰聰后面的解放軍叔叔排第幾,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幾?

  學生說的時候教師到處各組巡視、傾聽,并加以指導。

  c.各小組抽代表匯報交流。

  d.師:看到聰聰一個人排隊買票的情境,同學們除了知道一共有5個人在排隊買票,以及每個人所處的位置外,你還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引導學生明白

  自己已經是小學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去做,在外出的時候,要養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紀的良好品德。

  [充分利用教材的可教育資源,適時對學生進行遵守社會公共秩序、文明守紀的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學生易于接受。]

  2、動畫展示:穿紅衣服的阿姨買好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a.教師提問:“這時有幾個有在買票?誰排第一?小聰聰排第幾?聰聰后面的兩位叔叔呢?”讓學生再一次在具體環境中區分“幾個”和“第幾個”,同樣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

  b.教師操作課件,出示正確答案,強調觀察的順序和方向。

  二、鞏固練習,強化對自然序數的理解

  1、多媒體演示:全家福照片(教材第18頁“做一做”),學生根據要求,自己思考,然后匯報結果。

  2、出示第21頁的第4題,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共尋規律,完成填空。

  [適時安排兩道基礎性的練習,強化和鞏固了學生對“第幾”的感知和認識。]

  三、動手操作,深化感知

  1、學生拿出4個正方形學具片和1個圓片,先獨立擺一擺,把擺的結果在小組內與同學說一說,看看圓片可以放在哪些位置上?

  2、教師說要求,學生擺學具。

  a.讓學生試試把圓片放在第2的位置上,可以怎樣放?

  b.學生擺,教師觀察、巡視。

  c.對學生的以下兩種擺法,提出討論:為什么把○放在第2位會產生兩種不同擺法?

  引導學生體會“第幾”的相對性。

  “第幾”是相對的。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讓其在具體的操作中感知和體驗“第幾”的相對性,使知識得以向縱深發展,同時鼓勵并肯定學生豐富多樣的.拼擺,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

  四、寓教于樂,拓展應用知識

  師:剛才同學們學習很認真,下面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游戲──開火車。選出幾名學生跟在教師身后,組成一列“火車”,圍繞教室內的過道緩慢“行駛”。

  1、其余學生觀察組成“火車”的人數以及教師和每位同學在隊列中的位置,并與同桌交流。

  2、“火車”改變前進的方向,“火車頭”變為“火車尾”,觀察并說出這時老師和每個同學在隊列中的位置。

  3、引導學生明白:數數時,數的方向不同,其結果也就不同。

  [以游戲為載體進行教育,能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愉悅,從而實現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深化感知。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的教案03-08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02-22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7-21

一年級上冊人教版數學教案04-17

一年級上冊數學負數教案09-22

一年級上冊數學加法教案01-03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02-27

一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01-13

一年級人教版數學上冊教案02-13

一年級上冊人教版數學教案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