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教案【必備】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數學教學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學教學教案1
設計意圖:
游戲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形式,幼兒游戲中蘊藏著發展的需要和教育契機,新《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基于這一理念,我把猜想游戲定為該教案的主要游戲形式。同時,中班幼兒注意集中時間短,如果注意對象單調無變化,不符合幼兒興趣,注意的穩定性就小,為了讓幼兒“復習10以內的數”這一抽象的數學概念,我設置除了以猜想游戲的形式,我還設置了情境化,采用水果娃娃這些幼兒生活常見的事物來引起幼兒的注意。從猜水果娃娃的數字、給水果娃娃的數字排序、點數結合拼水果、運水果等環節,讓幼兒在猜猜、想想、看看、數數的輕松的游戲中自我探索復習10以內的數。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提高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在猜猜、想想、看看、數數的游戲中復習10以內的數,體驗相鄰兩數的數差關系。
2、在觀察水果和數字的同時,培養對事物的專注、記憶能力。
3.愿意傾聽老師與同伴的講述,能按要求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教具:課件;學具:水果的背面有圓點和數字,塑封條。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出示水果,引起興趣。“這是誰呀?小熊在果園里摘了許多的果子,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些什么水果?”(蘋果、梨子、草莓、香蕉、櫻桃、菠蘿)我們來數數,一共有幾種水果娃娃呢?6種。
二、水果游戲
(一)猜猜水果身上的`數字
1、這些水果要和小朋友玩個猜數的游戲,每個水果的身上都藏有一個不同數字,而且這些數字是在5—10之間的,你們知道5—10之間有哪幾個數字呢?
A、蘋果說“我是5—10之間最小的一個數字?我的數字就是5”。
提問:“蘋果的數字是幾?為什么?剛才蘋果怎么說的?
B、梨子說“我比5多1”,誰知道這個數字是幾呢?6
C、香蕉娃娃說“我比7多1”,那是幾呢?8
D、草莓娃娃說“我比8少1”那是幾呢?7
E、“你們看看5————10數字中還剩下哪兩個數呢?9和10,那櫻桃和菠蘿誰是9誰是10呢?”
櫻桃說:“我的數字比菠蘿小,誰能告訴大家是幾?9那菠蘿娃娃是數字幾?10
2、現在老師看看你們記住了沒有,師指認每個水果娃娃,讓幼兒說出背后的數字。
提問:你是怎么記住的?
3、猜猜少了哪個數?
現在老師任意拿走一樣水果,問少了幾,是什么水果,重復指認水果和數字。
(二)給水果排排隊
1、水果娃娃后面的數字都出來了,那現在水果娃娃想考考大家,想請你們按照水果娃娃身上的數字來排隊?誰愿意來排隊。
2、幼兒上來為數字排隊,說說你是按照什么順序排隊的?
3、這個小朋友是按照從小大的順序來排隊的,那么你們想不想看看后面的水果會按照什么來排隊呢?
4、小結:水果是按紅黃紅黃的規律來排的。
5、還有沒有不同的排法?那水果會是按照什么規律排隊的呢?
三、拼貼水果
1、教師講解作業。
小熊在果園里還摘了許多的果子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老師這兒有一張帶有圓點的卡片,看看上面的數字是幾?數數看上面有幾個圓點,那夠嗎?除了看數字外,還要看看卡片的顏色相不相同,這下對了,猜猜老師手里的會是什么水果呢?
2、幼兒動手拼水果。
現在請小朋友也取一張有圓點的卡片,數數有幾個圓點,再找它的另一半,看看顏色對嗎?反過來就是一個水果,你別說出來,呆會讓我來猜猜好嗎?
3、教師評價作業。
你們都拼好了嗎?誰愿意讓我來猜猜你的水果是什么?當老師猜出幼兒的水果后,讓幼兒把水果送到第幾輛卡車上去,游戲重復幾次。
四、品嘗水果
小朋友今天真能干,和水果一起完了猜數的游戲,那老師想請大家一起品嘗美味可口的水果。
活動反思:
這節課上下來,感覺選材還是比較好的,比較貼近生活,而且課堂上內容大部分孩子都會。只是我自己覺得又要白板,又要兼顧小朋友課堂上的呼應,所以感覺離孩子有些遠。另外,由于我選擇全班小朋友上,所以紀律不是很好,到操作部分,有的孩子第一次看見投影儀,很新鮮,一直跑到投影儀處張望。同時,聽課的老師也向我提出了幾點建議:水果的對話可以錄在課件里,不需要老師一直說。
數學教學教案2
一、教學內容
本單元主要教學三位數減三位數的計算。
教材分四段安排教學內容:
第一段,第52~53頁的例題和想想做做,教學不退位的三位數減三位數的筆算方法;
第二段,第54~57頁的例題、試一試、想想做做和練習七,教學需要退位的三位數減三位數的筆算方法;
第三段,第58~61頁的例題、試一試想想做做和練習八,教學需要隔位退位的三位數減三位數的筆算方法;
第四段,第62~63頁的復習,是對本單元教學內容的整理與綜合練習。
二、教材的編寫特點和教學建議
1.要引導學生把筆算加法的經驗遷移到減法筆算中來。
如果我們把本單元的教學內容與第四單元作個比較,那么至少可以發現如下一些共同點:第一,列豎式時都要把數位對齊;第二,都要從個位算起;第三,計算后都需要認真進行驗算;第四,加、減法的基本估算方法是一致的。教學時,首先要激活學生已有的計算經驗,鼓勵學生自主探索筆算三位數減三位數的方法;其次要啟發學生用已經掌握的知識去解釋減法筆算的方法;再次要通過比較,引導學生歸納三位數加、減三位數的內在一致性。
2.要幫助學生理解為什么可以用加法驗算減法。
本單元教材也是首次明確要求學生在筆算減法后進行驗算。和加法驗算不同之處在于:交換加數位置和不變,比較容易理解;而差與減數相加得被減數,理解的難度要大一些。適當幫助學生理解差+減數=被減數,有利于學生真正掌握并自覺進行減法的驗算。教學時,可以在學生計算三位數減三位數后,提出:把得到的差與減數相加,你能發現什么?在學生初步發現差加減數得被減數后,進一步啟發:是不是其他的減法題也有這樣的規律?你能舉例說明其中的道理嗎?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概括出:在減法算式中,差加上減數等于被減數。此外,也要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驗算減法。如,可以用被減數減差,看結果是否等于減數;也可以在原來的減法豎式上再算一次,看得數是否相同等等。
3.要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和積累基本的'數量關系。
結合計算教學,教材在想想做做和練習中安排了很多可以用加、減法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量關系。教學時,可著重采取以下幾個方面的教學措施:第一,啟發學生把不同情境中的具體數量關系抽象成相似的數學表達。如,一件毛衣原價154元,現價110元,要求現在比原來便宜多少元,就是求154與110相差多少元;而女宇航員把在太空生活的記錄提高了多少天,也是求兩個數相差多少。第二,引導學生把已有的關于加減數量關系的經驗適當類化。大體說來,學生已經掌握的加減數量關系有兩類:一類涉及部分數與總數的關系,一類涉及兩個數的差比。可以結合具體問題使學生對上述分類有所認識。第三,要鼓勵學生在開放的問題情境中,提出不同的問題并解答。如第53頁第4題,第57頁第9題等。
4.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隔位退位的算理與算法。
隔位退位是筆算減法教學中的一大難點。那么,這個難點究竟難在哪里?仔細分析,不難發現主要有兩點:一是這里的算理、算法與學生已有的退一作十的認知經驗差距較大;二是計算過程中短時記憶的信息量有所增加。
為幫助學生突破這一難點,教學時可以采用以下一些辦法:第一,借助計數器的操作,讓學生直觀地理解計算過程。第二,用形象的比喻分散難點。如,個位上4減8不夠減,怎么辦?向十位借十位沒有可借的數,怎么辦?向百位借百位的1到了十位變成了幾個十?從10個十中借1個十給個位,還剩幾個十?第三,用多樣化的算法驗證。如,計算204-108,可以先算199-108得91,再算91+5得96;也可以先算208-108得100,再算100-4得96等。
數學教學教案3
活動目標
1.認識“<和>”,理解符號的含義。
2.會比較10以內的數字大小。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填寫對應的數字
2.數字卡1-10,符號卡片“> < ”兩套。
活動過程
一、復習數字1-10
1.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數字卡片,你能說出是數字幾嗎?
是數字幾,你就可以拍幾下手?
2.幼兒看數字幾,并用拍手表示數量。
二、認識>號和<號
1.教師出示數卡6和7,引導幼兒判斷誰大誰小。
(1)提問:6和7中間可以放哪種符號?
(<放在6和7中間)
(2)小結:<這是小于符號,小屁股撅給小數看,所以6小于7。
2.練習:出示數字7和8
(1)哪個大?哪個小?中間放的什么符號?為什么?應該怎么讀呢?
(2)小結:8大7小,中間放小于符號,因為屁股尖尖對著小數,所以7小于8.
3.出示6和5
(1)提問:這是數字幾和幾?哪個大哪個小?
(2)教師把“>“符號放在6和5的中間,告訴幼兒這是大于符號,大嘴巴朝著大數笑,所以6小于5。.
4.比較符號、觀察不同
請小朋友看一看這兩個符號有什么不同?
三、游戲鞏固
1.請兩個小朋友各選一個數字,再請一位小朋友上來選符號站在他們中間。
2.請一個小朋友拿著符號,讓兩個孩子分別站兩邊。
3.請小朋友看一看,他們站得對不對。
四、趣味練習:填寫對應的數字
1.講解作業要求
2.教師指導
3.小結:今天我們認識了兩個新朋友,他們是大于符號和小于符號,用他們可以來比較數字大。
活動反思:
今天的.活動主要是引導孩子認識“〉”和“〈”,能準確區分“〉”符號和“〈”符號。整個活動的層次比較清晰,孩子通過觀察、比較認識了“〉”和“〈”,通過老師的引導以及操作的過程,大部分孩子能正確區分符號,并能準確的在兩個數字中選擇符號,雖然孩子能進行區分,但在表達上有些孩子會出現讀錯現象,主要是對符號的認識還不夠,我將在區域活動中進行個別輔導及幫助,讓孩子在正確區分的基礎上并能掌握正確的讀法。
數學教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理解反比例函數,并能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反比例關系的函數解析式;
2、會畫出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并結合圖象分析總結出反比例函數的性質;
3、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及普遍聯系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4、體會數學從實踐中來又到實際中去的研究、應用過程;
5、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數學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結合圖象分析總結出反比例函數的性質;
教學難點:描點畫出反比例函數的圖象
教學用具:直尺
教學方法:小組合作、探究式
教學過程:
1、從實際引出反比例函數的概念
我們在小學學過反比例關系.例如:當路程S一定時,時間t與速度v成反比例
即vt=S(S是常數);
當矩形面積S一定時,長a與寬b成反比例,即ab=S(S是常數)
從函數的觀點看,在運動變化的.過程中,有兩個變量可以分別看成自變量與函數,寫成:
(S是常數)
(S是常數)
一般地,函數 (k是常數, )叫做反比例函數.
如上例,當路程S是常數時,時間t就是v的反比例函數.當矩形面積S是常數時,長a是寬b的反比例函數.
在現實生活中,也有許多反比例關系的例子.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下面的例子僅供
2、列表、描點畫出反比例函數的圖象
例1、畫出反比例函數 與 的圖象
解:列表
說明:由于學生第一次接觸反比例函數,無法推測出它的大致圖象.取點的時候最好多取幾個,正負可以對稱著取分別畫點描圖
一般地反比例函數 (k是常數, )的圖象由兩條曲線組成,叫做雙曲線.
3、觀察圖象,歸納、總結出反比例函數的性質
前面學習了三類基本的初等函數,有了一定的基礎,這里可視學生的程度或展開全面的討論,或在老師的引導下完成知識的學習.
顯示這兩個函數的圖象,提出問題:你能從圖象上發現什么有關反比例函數的性質呢?并能從解析式或列表中得到論證.(下列答案僅供參考)
(1) 的圖象在第一、三象限.可以擴展到k 0時的情形,即k0時,雙曲線兩支各在第一和第三象限.從解析式中,也可以得出這個結論:xy=k,即x與y同號,因此,圖象在第一、三象限.
的討論與此類似.
抓住機會,說明數與形的統一,也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方法.體現了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過程.
(2)函數 的圖象,在每一個象限內,y隨x的增大而減小;
從圖象中可以看出,當x從左向右變化時,圖象呈下坡趨勢.從列表中也可以看出這樣的變化趨勢.有理數除法說明了同樣的道理,被除數一定時,若除數大于零,除數越大,商越小;若除數小于零,同樣是除數越大,商越小.由此可歸納出,當k0時,函數 的圖象,在每一個象限內,y隨x的增大而減小.
同樣可以推出 的圖象的性質.
(3)函數 的圖象不經過原點,且不與x軸、y軸交.從解析式中也可以看出, .如果x取值越來越大時,y的值越來越小,趨近于零;如果x取負值且越來越小時,y的值也越來越趨近于零.因此,呈現的是雙曲線的樣子.同理,抽象出 圖象的性質.
函數 的圖象性質的討論與次類似.
4、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反比例函數的概念及其圖象的性質.大家展開了充分的討論,對函數的概念,函數的圖象的性質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數學學習要求我們要深刻地理解,找出事物間的普遍聯系和發展規律,能數學地發現問題,并能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給以一定的解釋.即數學是世界的一個部分,同時又隱藏在世界中.
5、布置作業 習題13.8 1-4
數學教學教案5
【學習目標】
1、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 通過觀察、操作與交流,體會比例尺的實際意義,了解比例尺的含義。
3、 運用比例尺的有關知識,通過測量、繪圖、估算、計算等活動,學會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4、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的意識,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的習慣。
【教學重點】正確理解比例尺的含義。
【教學難點】運用比例尺的有關知識,通過觀察、操作與交流,體會比例尺的實際意義,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畫圖產生疑問、引入新知
1、畫圖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在上新課前先來畫一畫圖,請同學們翻開課堂練習本,拿出尺子。
請在本子上畫出一條長5厘米的線段。
請在本子上畫出一條長12厘米的線段。
請大家在本紙上畫一條長1米的線段。(生面有難色)
師:怎么不畫了?有什么疑問嗎?(本子沒有1米長)那該怎么辦呢?
(把1米長的線段縮短后,畫在本子上)(生畫)
2、引入新知
師:說一說,你是怎么畫的?(生:10厘米、5厘米、或1厘米長的表示(板書)
師:看來同學們的表示方法各不相同,像2厘米、5厘米、10厘米這些在圖上畫出的線段的長度,我們叫“圖上距離”,而這1米就叫“實際距離”。
師:但是如果把黑板上的數據1米擦去,只把本子上的2厘米、5厘米線段圖給別人看,別人能知道你表示的實際距離是1米嗎??那么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它就是《比例尺》!(板書)
二、自主探究,理解比例尺的意義
1、理解比例尺意義
師:大家請看笑笑同學就根據比例尺的知識畫出了他家的平面圖,你看他圖中的比例尺是?你知道1:100是什么意思嗎?同學們思考一下,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說一說(生思考交流)
生匯報:1表示圖上距離、100表示實際距離
圖上的1厘米的線段,表示實際的100厘米,
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100倍。
師:對,圖上的1厘米,表示實際的100厘米,因此比例尺實際上就等于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板書: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生讀一讀
2、生活中的比例尺
師: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有見過比例尺?)黃老師也收集了一些,請同學們看一看(出示各圖,分別讓學生讀出圖中的比例尺并說出它們表示的意義)
3、自己寫一個比例尺
師:現在你們自己在本子上寫一個比例尺,并向同桌說一說它表示的意思
生匯報
4、總結比例尺的特點
師:我們現在初步的認識了比例尺,你有沒有發現比例尺有什么樣的特點?(生說)總結:是一個比; 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單位是統一的;比例尺的前項一般為1
三、運用知識,嘗試解決問題。
1、解決第2小題
師:同學們,笑笑按比例尺1:100畫出了她家的平面圖,他想帶我們看看他的臥室,請大家把書翻到30頁,先請大家量出他臥室長寬的圖上距離是多少吧?(課件)
(1) 量出笑笑臥室的長和寬
師:你們量出了笑笑臥室長是?寬是?那你們算出笑笑臥室實際的長和寬嗎和面積嗎?(課件出示)試一試,并把你的解題思路寫在練習本上。
(2)算出笑笑算一算笑笑臥室實際的長是()米,寬是()米,面積是()平方米。
a : 學生獨立完成。(師巡視)
b : 學生匯報計算方法。(展示儀展示)
小結回顧
想一想,我們剛才在求笑笑臥室面積的過程中都經歷了哪些程序?(先量出圖上距離,在求出實際距離,然后才能算出面積)
2、解決笑笑家的總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先讓學生討論一下,再匯報方法,然后再計算
學生匯報計算方法。(展示儀展示)
3、解決第4題
師:笑笑在設計圖時還遇到了難題,我們一起來幫幫她吧!
(課件出示在父母臥室的南墻正中有一扇寬為2米的窗戶,在平面圖上標出來。)
(1)分析題意,讓學生說一說(這道題什么意思呢?誰來說一說)
(1) 學生交流想法。
(2) 學生獨立完成。
生1:2米=200厘米 200/100=2厘米
生2:200÷100=0。02米 0。02米=2厘米
師:同學們的表現都非常的出色,笑笑還為我們出了道難題,大家敢于應戰嗎?
4、解決第5題
(課件出示:笑笑的臥室長4米,畫在圖紙上,她用8厘米表示自己臥室的長。)
1、 圖上1厘米表示的實際距離是多少厘米?
2、 她畫的平面圖的比例尺是多少?
生:小組合作、討論、探究、反饋匯報。
四:全課總結
師:通過前面的學習,你能談談自己的收獲
數學教學教案6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數與物的關系,幫助幼兒積累有關數的感性經驗。
2、學習運用數字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從中體驗活動的活動。
3、激發對數字的興趣,培養幼兒積極關注身邊事物的情感態度。
4、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初步感知數與物的關系,幫助幼兒積累有關數的感性經驗。
2、活動難點:學習運用數字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活動準備:
1、收集生活中常見的有數字的物品進行展覽。
2、教具:0-9數字卡以及物體卡片若干套。
3、錄象資料:如汽車牌照、居民住宅樓、紅綠燈。
活動過程:
(一)參觀數字展覽區
1、通過參觀展覽,讓小朋友發現物品上的數字。
2、相互交流:你發現哪些物品上有哪些數字?(組織幼兒用語言進行表述)
3、請你們猜猜:如果這些物品沒有了數字會怎么樣?
(二)了解數字的用途
1、這些物品上的.數字有什么用呢?
2、你覺得數字在我們生活中還有那些用處呢?(請幼兒回憶講述生活中見過的數字)
3、觀看錄象,了解生活中常見的數字。
(三)數字游戲
(找座位)——要求找到比手里的數字多1的座位號坐下。
(四)延伸活動:
你能用這些數字組合成一個有意義的編碼嗎?(比如:1、1、0、組合成110)
(五)小結:
原來我們生活中到處有數字,可以說我們生活在一個“數字”的世界中,而且,數字對我們又是那么重要。
活動反思
數字是無處不在的,它們的存在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方便。
數學教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的產生
2引導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3通過分數的學習,培養學生觀察、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
4通過分數的產生,使學生體會到分數就在我們身邊,運用分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分數意義的理解
教學難點:對單位“1”的理解
教具學具:水果圖片若干,實物(4個蘋果),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分數的產生)
1.出示4個蘋果,問:如果把它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那么每人分得幾個?(2個)
2.出示2個蘋果,問:如果把它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那么每人分得幾個?(1個)
3.出示1個蘋果,問:如果把它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那么每人分得幾個?(半個或1/2個)
這里的1/2是什么數?
在實際生產和生活中,人們在進行測量和計算的時候,往往不能得到整數的結果,常常就會用到分數。分數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那么,究竟什么叫做分數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題)
二教學新課
1引探分數的意義
剛才老師把1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每人分得1/2個。(板書:貼蘋果圖片,平均分成兩份,表示這樣的一份1/2)
現在老師要讓你們隨意說一個分數,并說說這個分數表示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板書:大餅3份1份/2份1/32/3
剛才我們分的都是一個物體,現在老師這里有一條線段,如果我把它平均分成五份,那么其中的一份,表示幾分之幾?其中的4份呢?
指名回答,板書:—————5份1份/4份1/54/5
小結: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2份、3份、5份等等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者幾份都可以用分數表示。板書:若干份一份或者幾份
2進一步認識分數的意義
出示蘋果圖片(4個),把它看成一個整體,并演示把4個蘋果裝進一個袋子里,問:這表示什么?(一袋蘋果)是一個整體。我們可以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多少份,每份是幾個蘋果?1個蘋果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3個蘋果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
把4個蘋果看作一個整體,還可以平均分成多少份?每份是幾個蘋果?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
板書:4份1份/2份1/42/4
2份1份1/2
這里的2/4是幾個蘋果?1/2是幾個蘋果?
2/4和1/2表示的蘋果個數相同,意義相同嗎?(不同)
小結: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者幾份也可以用分數來表示。
3歸納分數的意義
(1)單位“1”
看來我們不僅可以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拿來平均分,還可以把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拿來平均分,這樣的一份或幾份也可以用分數來表示。這里的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或一個整體,我們可以把它取名叫做單位“1”板書:單位“1”
誰能說說單位“1”的含義?
(2)完整概念
什么叫做分數?誰能用一句話表述出來?板書:叫做分數
(3)練習
教材76頁練習十三第3題
4理解分數各部分意義、寫法
剛才我們把一條線段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1份是1/5,4份是4/5,那么3份是幾分之幾?板書:3/5
說出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并說出各個名稱表示的含義
板書:分數線分母分子
寫分數應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用手指描描
拿出筆來寫寫分數,任務是8個。學生在寫的`過程中,老師突然叫停。問:你寫了幾個?能用一個分數表示你任務的完成情況嗎?請學生用分數來表示其任務的完成情況,其他人猜其寫了幾個。
三鞏固練習
1教材74頁練一練
2教材76頁練習十三第一題
3摘桃子游戲
(1)把6個桃子看作一個整體,請一
名學生隨意摘幾個桃子,其他人說摘了幾分之幾
(2)師說一個分數,請學生上來摘
四課堂小結
1什么叫單位“1”?
2分數的意義是什么?
3分數個部分名稱是什么?
五課堂作業
教材76-77頁練習十三第四題
教學反思:
本課是在學生已有“分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我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進行教學,其教學特點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1、力求數學問題生活化
本節課,我所選的教學內容,盡量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教學,如學生喜歡的蘋果桃子等水果進行教學,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變傳統的“書本中學數學”為“生活中學數學”。
2、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本節課,我對一些重點和難點的地方,盡量讓學生結合各種操作活動,講透和理解透,讓學生多說,老師只起引導作用。如在教學把幾個物體組成的整體看作單位“1”時,教師利用學生感興趣的4個蘋果,把它放在一個袋里,這里的“一袋蘋果”就可以看作“單位1”,這里就讓學生很好地突破了這一知識點。這里形象的引導操作使學生非常明了,所以一下子使學生舉了好多例子。
3、學生的主體意識較強。在讓學生探究分數意義時,學生學習積極性較高,興趣較濃,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如在摘桃子游戲中,一學生到前面摘桃子,其他學生能根據前一位學生摘的桃子個數很快說出表示哪個分數,且方法多樣。這里充分體現了學生的參與意識與主體精神。又如在總結分數的意義時,教師沒有把書上完整的概念出示出來,而是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逐步歸納、修正、完善概念,也使學生真正理解了分數的意義。這里也較好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實踐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數學教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掌握用豎式書寫表內除法和有余數除法的方法和要求。
2、結合具體操作,理解豎式中每一步的含義,能對除法豎式作出合理的解釋。
3、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除法豎式的正確書寫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豎式中各個部分的含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用小棒擺正方形,今天我們繼續擺一擺,請同學們拿出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組,看看結果怎樣?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1)能分幾組,有剩余嗎?(能分3組,剩1根)
(2)怎樣列式表示?13÷4=3(組)……1(根)
(3)回憶一下,我們在學習加法、減法和乘法的時候,除了列橫式之外,還可以怎么列式?(豎式)
沒錯,除法和它們一樣,也可以寫成豎式的,那么,怎么寫除法的豎式呢?
二、探究新知
教學例3,出示除法豎式。
1、這道除法算式可以寫成這樣的豎式。(結合教材圖片)像漢字“廠”的符號表示除號,除號里面的`是被除數,一撇的左邊寫除數,商放在最上面,被除數下面寫除數和商的積,橫線表示相減,最后是余數。
也就是:4……商
除數……413……被除數
12……43的積
1……余數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個豎式,你知道豎式中的每個數的含義嗎?
預設:
(1)13表示一共有13根小棒,4表示每份分成幾根,3表示13根小棒,每份分4根最終分成的份數。
(2)12表示分掉的12根小棒,就是4和3的乘積,1表示余下的一根小棒。
師生總結:除法豎式的一般寫法分為三步:一除二乘三減。
2、指導學生練習書寫豎式,師巡視訂正。
師:同學們,我們剛剛學的除法豎式,大家會寫了嗎,我們是怎樣寫除法豎式的?我們回顧一下。(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說一說寫豎式的步驟以及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3、師: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組,結果怎樣?豎式怎么寫?
學生動手分小棒,然后集體討論,反饋信息。
預設:
(1)16根小棒正好分完,沒有剩余。
(2)可以寫算式16÷4=4(組)
(3)它的豎式可以仿照前面的方法來寫,被除數換成16,除數不變,商是4,除數和商的積是16,這里沒有余數,相當于余數是0,表示沒有余數。
三、鞏固練習
1、完成“做一做”第1、2題。
指導學生分別拿出11、12根小棒,每3根一組分一分,根據分得的結果,確定商和余數,然后書寫除法橫式和相應的除法豎式,先寫在書本上,然后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2、完成“練習十四”第3題。
用小棒代替棒棒糖,分一分,寫一寫豎式,師根據學生反饋板書,然后指名說說豎式中每個數的含義。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你的收獲是什么?
數學教學教案9
一、指導思想:
本期數學教學仍以新課標精神為指導,注重有創新、開放精神的主動學習,同時,努力培養學生嚴謹、塌實的優良習慣,從而達到二年級應掌握的知識、技能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要求。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年級學生67人,總體來看,學生在100以內的加減法,表內乘法的計算方面基本達到教學要求,但少數學生的計算速度和正確率仍需提高。在數學知識的應用方面,學生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但一部分學生欠仔細、靈活。在數學的學習習慣上,聽課習慣、作業習慣都有一定進步,但學生在學會審題上還需要培養和訓練。
三、本期教學內容:
以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為教材。
(一)教學要求:
1.認識計數單位“百”和“千”,知道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掌握萬以內的數位順序,會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萬以內數的組成,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理解并認識萬以內的近似數。
2.會口算百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會進行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計算,并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
3.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系;能夠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
4.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5.會辨認銳角、鈍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會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平移。
6.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l千克=1000克。
7.了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5個單位)和簡單的復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能進行簡單的分析。
8.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有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有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建立學好數
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教學重點:
1、表內除法。
3、用數學解決問題。
(三)教學難點:
培養生學會獨立審題的能力;學會解決各種應用題。
四、培優補差措施:
1、認真備好課,夯實基礎知識,確保每一個學生扎實掌握新知,鞏固舊知。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多給關注,多給發言機會,激發其參與熱情。
2、在課堂教學中確保雙基的基礎上,注意適時發展優生的思維,培養優生的能力,從而也帶動中差生的發展。培優主要體現在兩個途徑上:
(1)、在每堂課的新知教學后,安排適量發展練習題。
(2)、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每個知識點上,適時引導,相機點撥,給學生“摘桃”的機會。
(3)、利用每周的思維訓練時間,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組織愉快的思維訓練。
五、減負提質措施:
1、鉆研好《新課標》,精心備好課,確保課堂教學質量。
2、教學任務在課內完成,課外盡量不留作業,或只留興趣性、發展性作業。
3、對學生的要求要合理,充分肯定每一個學生的優點,不用一個刻度要求每一個學生,作業布置分層進行,避免部分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和心理負擔。
數學教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通過觀察實驗,使學生理解圓的對稱性.
2.掌握垂徑定理及其推論,理解其證明,并會用它解決有關的證明與計算問題.
過程方法1.利用操作幾何的方法,理解圓是軸對稱圖形,過圓心的直線都是它的對稱軸.
2.經歷探索垂徑定理及其推論的過程,進一步和理解研究幾何圖形的各種方法.
情感態度
激發學生觀察、探究、發現數學問題的興趣和欲望.
教學重點
垂徑定理及其運用.
教學難點
發現并證明垂徑定理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程序及教學內容師生行為設計意圖
一、導語:直徑是圓中特殊的弦,研究直徑是研究圓的重要突破口,這節課我們就從對直徑的研究開始來研究圓的性質.
二、探究新知
(一)圓的對稱性
沿著圓的任意一條直徑所在直線對折,重復做幾次,看看你能發現什么結論?
得到:把圓沿著它的任意一條直徑所在直線對折,直徑兩旁的兩個半圓就會重合在一起,因此,圓是軸對稱圖形,任何一條直徑所在的'直線都是圓的對稱軸.
(二)、垂徑定理
完成課本思考
分析:1.如何說明圖24.1-7是軸對稱圖形?
2.你能用不同方法說明圖中的線段相等,弧相等嗎?
?垂徑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徑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
即:直徑CD垂直于弦AB則CD平分弦AB,并且平分弦AB所對的兩條弧.
推理驗證:可以連結OA、OB,證其與AE、BE構成的兩個全等三角形,進一步得到不同的等量關系.
分析:垂徑定理是由哪幾個已知條件得到哪幾條結論?
即一條直線若滿足過圓心、垂直于弦、則可以推出平分弦、平分弦所對的優弧,平分弦所對的劣弧.
?垂徑定理推論
平分弦(不是直徑)的直徑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
思考:1.這條推論是由哪幾個已知條件得到哪幾條結論?
2.為什么要求“弦不是直徑”?否則會出現什么情況?
?垂徑定理的進一步推廣
思考:類似推論的結論還有嗎?若有,有幾個?分別用語言敘述出來.
歸納:只要已知一條直線滿足“垂直于弦、過圓心、平分弦、平分弦所對的優弧,平分弦所對的劣弧.”中的兩個條件,就可以得到另外三個結論.
(三)、垂徑定理、推論的應用
完成課本趙州橋問題
分析:1.根據橋的實物圖畫出的幾何圖形應是怎樣的?
2.結合所畫圖形思考:圓的半徑r、弦心距d、弦長a,弓形高h有怎樣的數量關系?
3.在圓中解決有關弦的問題時,常常需要作垂直于弦的直徑,作為輔助線,這樣就可以把垂徑定理和勾股定理結合起來,得到圓的半徑r、弦心距d、弦長a的一半之間的關系式:
三、課堂訓練
完成課本88頁練習
補充:
1.如圖,一條公路的轉彎處是一段圓弧,點O是圓心,其中CD=600m,E為圓O上一點,OE⊥CD,垂足為F,EF=90m,求這段彎路的半徑.
2.有一石拱橋的橋拱是圓弧形,如圖所示,正常水位下水面寬AB=60m,水面到拱頂距離CD=18m,當洪水泛濫時,水面寬MN=32m時是否需要采取緊急措施?請說明理由.(當水面距拱頂3米以內時需要采取緊急措施)
四、小結歸納
1. 垂徑定理和推論及它們的應用
2. 垂徑定理和勾股定理相結合,將圓的問題轉化為直角三角形問題.
3.圓中常作輔助線:半徑、過圓心的弦的垂線段
五、作業設計
作業:課本94頁 1,95頁 9,12
補充:已知:在半徑為5?的⊙O中,兩條平行弦AB,CD分別長8?,6?.求兩條平行弦間的距離.教師從直徑引出課題,引起學生思考
學生用紙剪一個圓,按教師要求操作,觀察,思考,交流,嘗試發現結論.
學生觀察圖形,結合圓的對稱性和相關知識進行思考,嘗試得出垂徑定理,并從不同角度加以解釋.再進行嚴格的幾何證明.
師生分析,進一步理解定理,析出定理的題設和結論.
教師引導學生類比定理獨立用類似的方法進行探究,得到推論
學生根據問題進行思考,更好的理解定理和推論,并弄明白它們的區別與聯系
學生審題,嘗試自己畫圖,理清題中的數量關系,并思考解決方法,由本節課知識想到作輔助線辦法,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練習,教師巡回檢查,集體交流評價,教師指導學生寫出解答過程,方法,規律.
引導學生分析:要求當洪水到來時,水面寬MN=32m是否需要采取緊急措施,只要求出DE的長,因此只要求半徑R,然后運用幾何代數解求R.
讓學生嘗試歸納,,發言,體會,反思,教師點評匯總
通過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發現圓的對稱性,為后續探究打下基礎
通過該問題引起學生思考,進行探究,發現垂徑定理,初步感知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解題能力.
為繼續探究其推論奠定基礎
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全面的理解和掌握垂徑定理和它的推論,并進行推廣,得到其他幾個定理,完整的把握所學知識.
體會轉化思想,化未知為已知,從而解決本題,同時把握一類題型的解題方法,作輔助線方法.
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應用,鞏固知識,形成做題技巧
讓學生通過練習進一步理解,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能力
歸納提升,加強學習反思,幫助學生養成系統整理知識的習慣
鞏固深化提高
板 書 設 計
課題
垂徑定理垂徑定理的進一步推廣
趙州橋問題歸納
數學教學教案1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49頁,例3、例4。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探究、合作學習,知道以元為單位的各種面值人民幣之間的關系,能進行正確的換算。知道1角=10分。
2、逐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索、主動與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識,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3、學生逐步地把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合理支配自己的零用錢,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以元為單位的各種面值人民幣之間的正確換算。
教學難點:合理靈活地使用人民幣。
設計思路:
這節課是《人民幣認識》的第二節課,加上學生一定的生活經驗,本課的整體思路是能放的盡量放。做到學生自己能發現的教師決不提示,學生自己能解決的教師絕不引導,學生自己能學會的教師決不示范,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課堂上,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學習方式,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教師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實踐活動的機會,在活動中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享受學習成功的喜悅,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盡量體現新課標的'教學理念。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鋪墊準備。
1、師:通過一節課的學習,小朋友對人民幣已經有了一些初步的認識,你能把上節課所學到的知識向大家匯報一下嗎?
2、辨認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課件出示,學生回答。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給予及時評價和補充。
二、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師;大家知道無人售票車嗎?在無人售票車里怎樣付車費?(學生如果知道,就讓學生講;不知道,老師講:無人售票車要求乘客預先準備好硬幣,放到指定的箱子里。)
學生明白生活中有時必須把大額面值的人民幣換成小額面值的人民幣,否則會碰到一些麻煩。
2、師:今天我們首先就來解決這個問題,學習不同面值人民幣之間的兌換。
三、合作探究,兌錢成功。
1、首次合作,初步探究。
A、電腦出示:
一張2元可以換 張1元
一張5元可以換 張1元
一張10元可以換 張1元
B、同桌合作討論,并互相交換相應的人民幣。(如條件有限,沒有準備足夠的人民幣,可讓學生用紙片代替一下。)
C、抽兩個小組匯報討論結果,大家進行評價。
D、口頭兌換。如,一個同學說:我給你2元,另一個同學說:我給你1元、1元、共兩張一元,同時結合手勢進行。
2、再次合作,體驗成功。
A、師:大家觀察,剛才的3道題有什么共同特點?(都是換成一元面值的人民幣。)
B、師:生活中換錢時都是換成一元的嗎?
在學生的回答中,得知生活中換錢并不是都換成1元的,有時需要換成2元、5元、10元等。
師:誰能編幾題較大面額人民幣之間的換算題目。
學生如有困難,教師適當引導。如:一張20元可以換 張10元。
C、學生編題,教師有選擇的板書。例:
一張50元可以換 張10元
一張100元可以換 張10元
一張100元可以換 張50元
一張100元可以換 張20元
……
D、四人小組或同桌討論以上問題。
E、意見匯總,說說是怎樣思考的。
課間休息,聽一段音樂。
四、前后聯系,學習例4。
1、師:我們已經知道1元=10角,大家知道1角=( )分嗎?
學生回答后,課件演示。板書:1角=10分。
2、師:把1元=10角,1角=10分進行比較,你發現了什么?
3、教師說明: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生活中,1分、2分、5分的人民幣已經用得很少了,以元為單位的人民幣用得最多。
五、購物活動,體驗生活。
1、課件出示一些文具的價格:練習簿1元;卷筆刀2元、文具盒10元、鋼筆5元。
師:如果爸爸給你10元錢買上面這些文具,你會怎樣買?
學生討論,教師觀察、傾聽、指導。
2、匯報。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的10元錢買了什么?
學生匯報,并說說你為什么要這樣買?大家評價,隨時鼓勵。
師:錢可以買很多東西,但小朋友平時能亂花錢嗎?
(教育學生要節約用錢、合理用錢。)
六、課堂總結,課后延伸。
師:學習了今天的知識,你有什么收獲?想對大家說些什么?
生:……
師:我們要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成為生活的主人,在生活中學到更多的本領。
要求:和爸爸媽媽一起購物,并觀察一些商品的價格。
數學教學教案12
目標:
1、知道6可以分成5和1,4和2,3和3,1和5,2和4
2、在操作活動中歸納、總結、學習6的組成
3、愿意積極動腦,大膽嘗試。
準備:
活動過程:
一、復習1~5的組成
1、師:今天我們來玩上次老師教過的"碰球"游戲,再復習一下我們學過的2~5的組成。
2、教師在黑板上寫上要玩的數字的碰球師:嗨嗨,我的一球碰幾球?
幼:嗨嗨,你的一球碰一球。
3、教師與幼兒分全體和個人玩這個游戲大班數學 6的組成(復習)目標:
1、復習6的組成,知道6的.組成有5種不同的分法,學習按序分合。
2、根據教師的出示的數熟練的說出能組成6的另一個數。
3、初步感知數的分合的有序性。
準備:6個玩具活動過程:
一、復習6的組成
1、請個別幼兒起立玩碰球游戲
2、以3桌為一組,請其中一組說出小于6的數,另一組找到與其組成6的數字
二、玩游戲,鞏固6的組成
(一)猜猜我的手上有多少
1、教師講明游戲規則:教師手上一共有6片雪花片,教師出示其中一只手的雪花片,請幼兒說說教師另一只手有多少雪花片
2、分幼兒全體和個人進行游戲3、請幼兒回答為什么能準確的說出答案,教師對幼兒的答案小結
(二)開火車回答幼兒按順序快速回答教師另一手中雪花片的數量(不能快速回答的幼兒由大家幫忙)
三、做作業
1、教師講明作業做法
2、幼兒獨立完成
數學教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會把一個合數分解質因數。
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獨立探索掌握分解質因數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在探索學習過程中增強學生的數感,提高學生探索能力。
教學重點:
把一個合數分解質因數。
教學難點:
掌握質數與合數的區別和聯系。
教學過程:
一、 利用舊知導入新課。
1、 指名說一說怎樣找一個數的倍數?一個數的倍數是有限的 還是無限的?
2、 10的最小倍數是幾?有最大倍數嗎?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找一個數的因數。板書:因數。
二、 探索新知。
1、 探索找一個數因數的方法。(多媒體出示例1) 師:把12寫成兩個數相乘的形式。
學生在練習本上寫出來,多媒體展臺展示。 生1:12=1×12 生2:12=2×6 生3:12=3×4 師:兩個數相乘,乘數也叫因數,所以1、2、3、4、6、12這些 數又叫12的因數。
2、 學生探討:什么是一個數的因數?
生1:兩個自然數相乘得到一個數,那么這兩個數就叫這個數的因數。
生2:可以用字母表示因數與積的關系,如a、b、c都是自然數,且a×b=c,那么a、b就叫c的因數。
3、 試一試: 師:18的因數有哪些?
4、 探索一個數因數的特征。
師:在練習本上寫出1~10各數的所有因數。 讓學生觀察這些數的因數,有什么特點?
生1:我發現這些數的因數都有1和它本身。
生2:我發現有些數的因數只有兩個因數,有些數的因數不止兩個。
生3:我發現1只有一個因數就是它本身。 ……
師生共同概括出:像這種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的`數叫質數;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還有其他因數的數叫合數。
師:根據質數和合數的意義,你認為1是質數還是合數?
生: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三、 練一練。
1、 師指名回答,并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2、 學生利用數表,在書上圈出質數。再集體訂正。
四、 拓展練習。
1、 同桌各出一個數,讓對方說一說這個數的因數。
2、 找出50~100的自然數中的質數。相互交流想法。
五、 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都學會了什么?
板書設計:
一個數最大的因數是它本身,
最小因數是1。
1的因數有:1
2的因數有:1、2
4的因數有:1、2、4
3的因數有:1、3
6的因數有:1、2、3、6
5的因數有:1、5
8的因數有:1、2、4、8
7的因數有:1、7
9的因數有:1、3、9
10的因數有:1、2、5、10
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的數叫質數;
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
還有其他因數的數叫合數,
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數學教學教案14
中班科學活動:動物找家
設計意圖:《幼兒園課程》指出,要“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 。動物找家是主題《可愛的動物》中的一節科學活動。而中班幼兒對科學活動有了一定的經驗,因此在設計這個教案時,我把操作活動與情景活動進行整合,以情景貫穿活動。以客人做客、陪客人游戲、幫客人找家的情境,讓幼兒始終處于操作游戲的.環境中。幼兒在相應的環境中通過感知、操作等活動,與物體相互作用,使幼兒全身心地投入活動,從而獲得大量的科學經驗。
教學目標:
1.會依據動物的居住地和生活習性為動物找家。 2.能夠積極思考,大膽講述,參與給小動物找家的活動。
3.初步感知動物是大自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保護它們。
教學準備:
1.PPT課件。
2.操作材料:動物找家(4份)。 3.游戲胸飾若干、背景圖4副。
活動過程:
一、演示課件,通過動物圖片來引發幼兒興趣。 1.出示動物圖片,認識動物。
今天有小動物要來做客,我們看看是誰呀?它們喜歡干什么?它們生活在哪里?我們一起和它們跳舞做游戲吧。
2.引出活動主題,為小動物找家。
師:玩了一會,小動物們累了,想回家了,請小朋友來把它們送回家,好嗎?(出示背景圖)
師:小魚的家在哪?你怎么知道小魚的家在小河里???好朋友們都走了,只剩下小蝸牛,小朋友,小蝸牛的家在哪里呢?
二、操作歸類:幫動物找家。
1.介紹操作方法。
師:小動物們都回家了,好高興呀,老師請來了一些其他的小動物,它們是誰呀?我們也給它們找找家吧?
(每組三張背景圖,請小朋友把小動物的圖片貼在背景圖上。)
2.幼兒操作,老師巡回指導。
3.引導幼兒講述自己的擺放理由。
問:你怎么知道小魚的家在水里?
小結:每個小動物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性,他們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保護它們生活的地方。
三、趣味游戲活動:動物找家。
1.教師講述游戲方法。
師:請你拿一張動物圖片,你拿的是什么動物,那你就代表了那只動物。
師:請你們隨音樂在中間活動,可以做你們所代表的動物的動作。音樂停止時,要快速地回到“家里”,看誰的動作快而準確。
2.帶領幼兒進行游戲。
3.游戲第二次,教師扮演“大灰狼”,加大游戲的難度的趣味性。
四、結束活動
師:生活中還有許多小動物也有自己的家,請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
數學教學教案15
一、情境導入
談話:小朋友們,今天這節課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做游戲,好嗎?我們還設立了得星榜,要比一比3個小組中,哪個小組得星最多,合作得最默契。先來玩第一個游戲,猜猜禮袋里裝著什么?
學生有的猜。。,有的猜。。。。。
提問:一定是嗎?(不一定)
小結:也就是說,現在你們只能是猜測,可能會是。。。,也可能會是。。。。,這就是我們生活中的可能性(板書:可能性)
二、摸球游戲
1.用一定來描述摸球的結果,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
談話:那么袋子里究竟是什么呢?
指名學生上臺并指導摸球:先攪幾下,摸一個,拿出來。放進去。攪一攪,再摸一個,拿出來
引導:怎么他每次摸到的都是紅球呢?(生猜測:里面都是紅球)同意他的猜測嗎?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吧!(請XXX把里袋拎出來)
小結:對了,你們真聰明,一下就猜到了。袋子里裝的`都是紅球,那我任意摸一個球,結果會是?(紅)一定嗎?(板書:一定)
2。 談話:你們也想來玩摸球游戲嗎?好,請組長拿出袋子。不過,在摸球之前先講清楚摸球規則:由組長先摸,摸前手在口袋里攪幾下,然后任意摸出一個,并告訴你們小組的同學摸到的是什么球,再把球放入袋中并做好記錄,依次傳給其他組員摸,明白了嗎?就讓我們比一比哪組合作得最好?開始吧!
(讓學生分組摸球,教師巡視指導)
匯報摸球情況:每組派代表說一說,你們一組摸到了什么球呢?(黃球和綠球)
猜一猜,袋子里是什么顏色的球?(黃球和綠球)
組長倒球驗證,(師作出摸球的動作)輪到我摸了,我從這個袋里任意摸一個,結果會是?(黃,綠)一定嗎?(不一定)那要怎么說?(可能是黃,也可能是綠)(板書:可能)
提問:那能在這個袋子里摸到紅球嗎?為什么?(板書:不可能)
3。小結:通過摸球游戲,我們發現如果袋子里都是紅球,任意摸一個,一定是紅球。
如果袋子里有黃球和綠球,任意摸一個,可能是黃球,也可能是綠球。但不可能是紅球。
三、實踐拓展
1.練一練。
(1)(出示裝有2個紅球和3個黃球的袋子)瞧,在這個口袋里,任意摸一個球,一定黃球嗎?那會怎樣呢?
(2)(出示有2個綠球和3個紅球的袋子)那從這個袋子里一定能摸出黃球嗎?為什么?
(3)(出示裝有5個黃球的袋子)這個袋子呢?為什么?
小結:讓我們來看看現在各小組的得星情況,問:猜一猜哪組有可能奪得今天的最佳合作獎?那這一組一定會是今天的冠軍嗎?對!在比賽還沒有結束前,我們每個小組都有可能獲勝,大家可要繼續努力啊 ! 2.裝球游戲。
談話:前面我們玩了摸球游戲,接下來我們要來裝球,根據老師出示的要求,請先在小組內討論,應該放什么球,不應該放什么球。討論好了請組長把小籃里的球裝在透明袋里,比一比哪個小組合作得又好又快!
安排3次裝球活動,依次出示要求:
(1)任意摸一個球,一定是綠球。該怎么放呢?(學生討論,放球,師巡視)
說說你是怎么放的?放3個5個都可以嗎?
師表揚,說的好,只要全部是綠球,那摸到的一定是綠球。
(2)任意摸一個球,不可能是綠球。該怎么放呢?(學生討論,放球,師巡視)
誰愿意來說一說?這么多放法都對嗎?只要怎樣?(不放綠球)
交流:任意摸一個,不可能是綠球,應該怎樣裝?裝球時是怎樣想的?
小結:任意摸一個,不可能是紅球。有很多種裝法,可以裝一種、兩種、三種甚至更多種顏色的球,但是不能裝綠色的球。
(3)任意摸一個球,可能是綠球。
(每次裝球后,請組長把透明袋舉起,展示本組裝球情況,并說說為什么這樣裝球,老師相機引導、鼓勵)
3。轉盤搖獎活動
1、猜測:(師出示紅黃藍三色轉盤)觀察轉盤,有幾種顏色?想一想,轉盤停止轉動后,指針會指在哪里?能肯定嗎?那應該怎么說?(轉盤停止轉動后,指針可能會指著紅色,可能會指著黃色,還可能會指著藍色。)
2、體驗:是不是真的會出現這些情況呢?剛才裝球最快的那一小組的小朋友上來,請你們輪流拔動轉盤試試看,
4.聯系生活。
談話:小朋友們,今天我們通過玩一玩、猜一猜、說一說,學會了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來表述游戲中的各種情況,那在我們的生活中,同樣有些事情是一定會發生,有些事情是不可能發生,也有些事情可能會發生。下面請小朋友們舉例說說!
小結:我們來看看今天的冠軍是哪一組?那下次他們也一定是冠軍嗎?可能會出現什么情況呢?
四、總結談話
1、今天,我們一起研究了可能性的問題,你學得開心嗎?學到了哪些新知識?
2、回家后把學到的新知識講給爸爸媽媽聽,再調查一下,看看生活中還有哪些事情可能發生,哪些事情不可能發生或一定會發生,一星期后舉行一個交流會,比比誰講得多講得好!
【數學教學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教學教案02-25
數學教學教案04-03
小學數學教學教案04-09
小學數學教學教案05-31
數學教學設計教案03-21
幼兒數學教學教案02-25
數學教學教案優秀02-01
中班的數學教學教案09-13
初中數學教學設計教案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