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時間:2023-11-03 16:13:02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

  教學內容:

  教材第32頁的例5及“做一做”,練習六第1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具體的生活情境去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

  難點: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法與學法:

  教法:嘗試指導法。

  學法:小組合作交流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境

  (1)談話:同學們,休息日的.時候,你最喜歡做什么?

  (2)出示教材32頁情境圖。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

  教師適當啟發引導:他們在畫畫,其中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問題。

  二、探求新知

  (1)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情境圖。

  (2)明確畫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談話:看到這個畫面你有什么想問的?學生自由發言。(男生有多少人?美術興趣小組一共有多少人?)

  (3)小組交流討論。

  ①應該怎樣計算一共有多少人?

  ②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③選派代表在班級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男生人數:

  14-5=9(人)

  美術興趣小組人數:

  9+14=23(人)

  (5)觀察比較兩個算式的聯系。

  明確要解決第二個問題必須先解決第一個問題。

  (6)提問:你能用一個算式直接求出美術小組的人數嗎?

  學生自己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4-5+14=23(人)

  交流:你是怎樣想的?

  (7)小結。

  三、鞏固應用

  (1)教材32頁“做一做”,讓學生說明題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獨立列式解答。

  (2)練習六的第1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

  (3)在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問題可以用本節課學的知識來解答?學生自編題目,互相解答。

  全課總結

  這節課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簡單的兩步加減法應用題

  男生人數:14-5=9(人)

  美術興趣小組人數:

  9+14=23(人)

  14-5+14=23(人)

  答:男生有9人,美術興趣小組一共有23人。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2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2、3頁“認識長度單位-厘米”

  【教材分析】

  知識解讀:測量是“空間與圖形”的重要內容之一。“認識厘米”是學生認識長度單位的開始,是今后學習其它長度單位和有關測量問題的基礎。本節課是學生第一次正式接觸長度單位,教材以古代人們用身體尺為測量工具,測量課桌的長度得到不同的結果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體會建立統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接著,教材介紹學生比較熟悉的尺子,指出量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厘米”為單位,并通過看、量、畫等學習活動逐步讓學生形成對厘米的長度表象。這樣的安排意在讓學生主動參與,并通過動手實踐體會測量的方法,經歷測量的過程,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知識,增強了學生的空間概念和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情解讀:學生在一年級的學習中認識了比較物體的長、短,本節課是他們第一次正式接觸長度單位“厘米”。在此之前,學生對長度單位及測量知識的了解均來自生活中一些瑣碎的、不系統的經驗。對什么是長度單位、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1厘米有所長都缺乏準確的認識。

  目標解讀:

  1、創設情境,從中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在觀察、比較、估計、測量等活動中,實際感知1厘米有多長,通過具體方法,體會測量長度的本質,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3、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初步感受測量長度和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1、在觀察、比較、估計、測量等活動中,實際感知1厘米有多長,通過具體方法,體會測量長度的本質,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2、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初步感受測量長度和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教學預案】

  一、創設情境,引發沖突

  〖教學預設〗

  1、師談話引入,課件播放故事。

  2、引導思考:為什么同樣是5步,熊二卻找不到蜂蜜呢?

  3、引出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設計思考〗

  以有趣的故事為素材,讓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通過有聲有色的故事講述,提出“這是為什么呢?”的問題,引發認知沖突,充分體會到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激發探究和解決問題的濃厚的興趣,自然地進入到對新知的探究中。

  二、借助直觀、建立1厘米的概念

  〖教學預設〗

  1、借助模型、建立表象

  師出示1厘米的學具,感受厘米是測量比較短物體的長度單位。

  (1)記憶1厘米的長度

  (2)找生活中的1厘米

  2、認識幾厘米

  理解:幾個1厘米就是幾厘米。

  〖設計思考〗

  認識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通過標準的1厘米小棒,同桌競猜記憶1厘米、尋找生活中的1厘米、認識幾厘米等活動,積累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驗,讓學生經歷“充分感知--豐富表象--領悟內涵”的過程,幫助學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的長度觀念,理解幾個1厘米就是幾厘米的概念,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自制直尺,認識幾厘米

  〖教學預設〗

  1、同桌合作、制作直尺

  2、拿出直尺,與自制尺子作比較。

  (1)認識尺子上的元素:刻度、數字、單位(厘米cm)

  (2)在直尺上認識1厘米

  3、明確不同尺子的1cm的長度一樣。

  4、認識尺子上的幾厘米

  〖設計思考〗

  引導學生經歷“造”尺子的過程,讓學生在測量、操作的過程中體驗測量的本質,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的意識。

  四、實踐運用、學會測量

  〖教學預設〗

  1、探究測量方法

  思考:你能用直尺量出這張名片的長邊是幾厘米嗎?

  (1)操作、交流

  (2)呈現各種量法,比較量法的優劣。

  (3)小結正確的測量方法,理解從0刻度線開始測量的好處。

  2、測量身體上的數據

  師:測量自己手掌的寬度、拇指的長度、一拃的長度等

  (1)學生選一個部位進行測量。

  (2)填寫測量記錄單

  (3)交流測量方法

  〖設計思考〗

  在測量長度過程中,學生通過各種方式的測量,尋找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并通過交流,比較,辨析、評判,逐步完善測量的方法。在學生積累了實際測量的經驗后,將學生的認識延伸到“身體”這把尺子上,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在開放性的活動中得到培養。

  五、全課總結。

  六、板書設計:

  認識厘米(cm)

  尺子:刻度線、數字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3

  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本單元的最后一節新課,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應用乘法口訣解決實際問題。針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特點,我特做如下設計:

  1、為新知做好知識鋪墊。

  復習能幫助學生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分散難點,從而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教學中應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適時、適度地安排復習,在“短、精、新”上下功夫,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教學效果,使后面的“好戲”順理成章。在課前復習環節,我精心設計了兩道復習題目,旨在喚起學生對前面知識的回憶,為新知的'學習打下知識基礎。我首先出示一組加法與乘法的對比練習,讓學生感受到加法與乘法的意義有所不同;然后設計一道與新課密切相關的題目,既能復習乘法和加法的意義,又能為新課中畫圖解決問題做好知識鋪墊。

  2、在自主探究中經歷學習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讓學生經歷數學學習的過程與獲得數學結論同樣重要。為此,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究、思考、操作等活動對于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首先讓學生找出兩道例題的異同,并動筆嘗試計算。然后設計了“兩道題目中都有4和5,為什么解答方法不同”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通過分組討論、設計擺學具的方法,將兩道題目的條件和問題表示出來,使具體問題抽象為數學模型。接著讓學生說出兩幅圖的意思,突出理解乘法和加法的意義,使學生有理有據地選擇計算方法。這樣的設計能讓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情檢測卡

  學生準備 正方形紙板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直接寫得數。

  5+4=    6+6+6=    3+4=

  5×4=   6×3=    3×4=

  (引導學生說出每組算式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看圖列式計算。

  ■■■■■■■■■■■■

  ■■■■■■■■■

  ■■■■■■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解決關于乘法和加法的一些實際問題,請同學們認真讀題、審題,理清題中的數量關系。(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復習乘法和加法計算題,為本節課做好知識上的鋪墊,使學生更容易接受本節課的知識。

  ⊙探究新知

  1、引導學生讀題,對比兩道題目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例7

  比較下面兩道題,選擇合適的方法解答。

  (1)有4排桌子,每排5張,一共有多少張?

  (2)有2排桌子,一排5張,另一排4張,一共有多少張?

  預設

  生1:兩道題目的數量相同,所求的問題相同。

  生2:(1)題中的4表示4排,5表示每排有5張桌子;(2)題中的4和5都表示桌子的張數。

  2、自主解題。

  (1)提問:根據剛才分析的數量關系,同學們打算怎樣解決這兩個問題?

  (2)學生分組討論、匯報。

  預設

  生1:(1)題是把4個5加起來,可以列乘法算式。

  5×4=20(張)

  生2:(2)題是把4和5合起來,用加法計算。

  5+4=9(張)

  (3)討論:兩道題目中都有4和5,為什么解答方法不同呢?

  (學生分組討論,利用學具擺一擺,表示出兩道題目的條件和問題,明確原因)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認識直線、線段、射線及它們的聯系和區別、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比較角的大小,會用尺子畫角。

  2。通過教學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發展生學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

  理解角的概念、用尺子畫角。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演示動畫角的認識。

  2。師:今天老師要和同學們一起來認識一個新朋友角。

  (揭示并板書課題角的認識)

  二、引導探究

  1。(1)演示動畫直線、射線、線段

  (2)啟發提問:手電筒、太陽光射出來的光線都可以看成是射線。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可以看作射線呢?

  (3)小組討論:直線、線段、射線有什么聯系?又有什么區別?

  (聯系:都是直的,線段是直線的一部分。

  區別:端點數不同,線段的測量長度直線、射線是無限長的,無法測量)

  2。初步認識角

  (1)演示課件角的認識。(從一點引出4條射線)

  提問:①你能從中找出多少個角?(最多6個)

  ②如果只想得到一個角?該怎么辦?

  (2)板書: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叫做角。

  (3)繼續演示課件角的認識,演示角各部分名稱。

  (4)引導學生利用兩根硬紙條和一個小釘子擺角。

  教師引導學生邊操作邊思考:

  ①怎樣可以得到一個角?

  ②怎樣可以得到一個較大的角?

  ③怎樣可以得到一個較小的角?

  3。聯系實際,深入感知。

  (1)提問:聯系實際想一想,生活中哪有角?

  (2)啟發學生用不規則的紙折出或剪出一個角。

  全班進行比賽,看誰的角最標準。

  摸一摸自己得到的角的頂點和邊、感受角,教師選擇有代表的角巾在黑板上展示。

  (3)觀察黑板上的角,按照角的大小請同學們排出順序。

  (4)當學生在敘述順序語言表達困難時,適時出示角的表示方法。(強調和的不同)

  4。討論嘗試,比較大小。

  (1)演示動畫角的大小比較。通過故事,引出問題。

  (2)同學討論、嘗試比較角大小的方法。

  (3)繼續演示動畫角的大小比較。

  (4)由學生小結比較角大小的方法。

  (先把兩個角的頂點和一條邊重合,然后看另一條邊的`位置,哪個角的另一條邊在外面哪個角就大。如果另一條邊也重合,說明兩個角相等。)

  5。體驗畫角。

  (1)由學生嘗試用尺子畫角,教師巡視。

  (2)小結角的畫法。(先畫頂點,再從頂點起畫兩條射線)

  三、鞏固練習

  完成第126頁第1題。

  下面的圖形,哪些是直線?哪些是射線?哪些是線段?

  2。比一比看誰的眼力好。哪些是角?哪些不是?

  3。一張長方形紙、剪去一個角還有幾個角?

  四、質疑小結

  提問:通過今天的學習,你都學會了什么?(射線、線段、什么叫角,角的各部分

  名稱、比較兩角大小的方法和角的畫法)

  課后總結。教師出示順口溜:

  小小角,真簡單,

  一個頂點兩條邊,

  畫角時,要牢記,

  先畫頂點后畫邊。

  五、布置作業

  從一條射線的端點開始,截取一條4厘米長的線段。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5

  一、復習內容:

  數學第四冊教材P122第13、14、題,P126第11、12、13、題。

  二、復習目標:

  通過復習,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復習過程:

  (一)用一步計算解決問題。

  1、從情境中了解信息。(教材P122第13、題)

  2、把上面的信息和問題串連起來,再讀一讀感受一下題意。

  “玩碰碰車每人每次用3元,小明用12元可以玩幾次?”

  引導學生理解12元里面有幾個3元,就可以玩幾次。

  3、要求學生寫出解答過程。(注意書寫格式)

  4、學生討論完成:

  (1)“小強有8個碗,18根筷子,一次可以給幾位客人。為什么?”

  (2)教材P126第11、題。

  (3)比較(1)、(2)的異同點。

  (二)用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1、二(3)班有男生22人,女生20人,每7人坐一個小組,全班同學可以分成幾個小組?

  2、有同學在公路兩邊種樹,每邊都種8棵,如果每組種4棵,需要幾個小組?

  3、討論以上兩題的解題思路。

  (三)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1、教材P122第14、題

  2、A型襪子15元可買5雙,B型襪子5元可買1雙,C型襪子12元可買3雙,這三種襪子你認為哪一種襪子?

  (1)你是怎么知道那一種便宜?

  (2)如果是你購買,你會買哪一種?為什么

  (由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后,再各別提問,只要講出道理即可。)

  (四)根據各班學生情況,可以另行補充或深或淺的應用題練習。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6

  復習內容:

  長度單位,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角的初步認識,表內乘法,觀察物體,鐘表的認識和數學廣角。

  復習目標:

  1、進一步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的計算方法和估算方法,能夠正確,迅速地進行計算和進一步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2、進一步理解乘法的含義,能熟練運用乘法口決進行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

  3、通過復習進一步理解米和厘米厘米的長度概念,熟記1米=100厘米,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并形成估計長度的意識。

  4、進一步認識線段,會量整厘米線段的長度,熟悉角的各部分名稱,能用三角板迅速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和畫線段、角和直角。

  5、繼續辯認從不同位置觀察簡單物體的形狀和進一步認識軸對稱現象。

  6、進一步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形成有順序地、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復習的.具體措施:

  1、首先組織學生回顧與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收獲。讓學生說一說在這一學期里都學了哪些內容,哪些內容最有趣,覺得哪些內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覺學習比較困難的是什么內容,問題中還有什么問題沒解決,等等。學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學習情況,明確再努力的目標,教師更全面地了解了學生的學習情況,為有針對性地復習輔導指明方向。

  2、復習要將知識進行整理,形成知識網絡,要分幾條線把新舊知識系統起來,把知識縱橫聯系起來。本冊教學內容可以分計算和應用題兩條線,把知識串起來,確立復習的重點,有的放矢的搞好復習工作。

  3、以練習活動為主進行復習。復習表內乘法(一)、(二)及100以內加減法時,讓學生熟練的運用乘法口訣進行計算。在復習乘法口訣時,既要注意全面,同時,要注意有所側重。如7—9的乘法口訣,數目比較大,學生容易出現錯誤,應該多讓學生做些練習。又如加減法計算的復習,不能出現單純的題海練習,這樣學生會厭倦的。可以設計多種多樣的活動,也可創和情境,學生邊玩邊熟練加減法的正確計算,是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計算方法。

  4、以實踐操作為主進行總復習。實踐操作是本班學生最喜歡的數學學習活動形式。如在復習角的認識、鐘表的認識及觀察物體時,通過畫一畫,擺一擺,量一量、看一看等操作活動加深知識的理解。在復習長度單位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活動加深“米”和“厘米”的認識,如引導學生進一步用自己身體的其他部位表示這些長度。也可引導學生觀察周圍的事物,借助某一具體實物形成長度單位的表象,使學生在腦中形成米和厘米的實際含義。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7

  教學內容分析:

  搭配就是排列與組合,這樣的思想方法不僅應用廣泛,而且是以后學習概率統計知識的基礎,同時也是發展學生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好素材。本節課我試圖在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方面探索和研究,通過學生日常生活中簡單的事例呈現出來,并運用操作、演示等直觀手段解決問題。在向學生滲透這些數學思想和方法的同時,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解決問題的意識。

  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喜歡思考,具有簡單的分析、判斷、推理能力。但是學生合作意識不強,膽子也較小,思考問題不夠全面,有序性不強。本節內容,學生才開始接觸,但在學習生活中,經常遇到,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啟發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歸納以及合作交流,從而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操作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

  2、使學生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規律的過程,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3、在自主嘗試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在數學活動中養成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搭配的方法,并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的問題。

  教學難點:怎樣排列可以不重復、不遺漏。理解簡單事物搭配中的有序、無序的不同。

  教具準備:數字卡片、課件等。

  學具準備:數字卡片、彩筆。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

  1、同學們,老師聽說咱班的同學特別喜歡學數學,今天老師就帶大家到數學廣角去逛一逛。

  2、數學廣角的城堡可真漂亮,我們走近點吧!可是,大門被一把密碼鎖鎖住了。小朋友們你們有信心解開嗎?生:有

  二、探究新知

  1、師:可是剛才的密碼鎖太簡單啦,還有一個超級密碼鎖呢!看

  獅子大王提醒我們:密碼是由1、2、3其中的兩個數拼成的兩位數,每個兩位數的`十位和個位上的數字不一樣。你認為密碼會是多少呢?

  請你們小組合作,用數字卡片擺一擺。

  (課件出示)要求:利用手中的三張數字卡片,同桌兩人合作,一人擺數,一人把數寫在練習紙上,最后數出一共擺了幾個兩位數。比一比哪個組寫的最全。

  2、匯報總結

  同桌兩人匯報記錄的結果,師找具有代表性的寫法,在展示臺上出示:如有學生遺漏的,幫助補上。

  ①有順序的從這3個數字中選擇2個數字,組成兩位數,再把位置交換,又組成另外一個兩位數。12、21、23、32、13、31

  ②先確定十位,再將個位變動。12、13、21、23、31、32

  ③先確定個位,再將十位變動。21、31、12、32、13、23

  (全班同學交流,注意突破:在組成兩位數時有數字重復或者遺漏這一難點)

  師:超級密碼現在有六種可能,到底是那個呢?獅子大王又給我們新的提示:十位和個位相加是5(將答案縮小范圍到32和23。提醒排列的順序也很重要(板書:有序)),并且個位比十位小揭曉答案:32。

  如果老師換幾個數字0、2、3,你能組成幾個不同的兩位數呢?

  師:你們真是細心的孩子,恭喜大家成為密碼破解達人!

  三、靈活運用,解決問題。

  師:恭喜你們,闖關成功,門打開了,里面有什么呢?(課件出示任務)

  1、任務一:涂顏色。(教材第97頁“做一做”)

  (1)全班學生獨立思考完成。

  (2)指名學生(有代表性的)到前面展示。

  (3)先獨自思考,再全班交流。

  (4)交流評價,理解方法。

  2、數學廣角的風景如此美麗,我們一起合影留念吧!3名同學坐成一排合影,有多少種坐法?

  師:坐在位上的同學也別閑著,我們來當攝影師吧!攝影師除了拿相機照相還得干些什么?

  引導學生第一個位置不動,后面兩人交換位置。做出4種不同的排列方法,讓學生發現規律。

  (透過這道題讓學生體會固定位置與交換位置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有序排列)

  3、老師還想考考你們的語文知識學的怎么樣?用“讀、好、書”三個字一共有幾種讀法?(要求:不遺漏,不重復)

  四、歸納總結,拓展延伸。

  今天你們在數學廣角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學會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你們能到做嗎?只要你們細心觀察,就能發現更多有趣的數學問題,掌握了這些知識,我們就可以把生活裝點得更加美麗!

  五、板書設計

  十位個位十位個位十位個位

  121221

  211331

  132112

  312332

  323113

  233223

  交換位置確定十位確定個位

  不重復、不遺漏

  六、課后反思

  本節課的內容與生活聯系密切,但以前學生不會全面、有序地考慮問題,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著重讓學生理解和掌握“不重復也不遺漏”的方法以及搭配時有序與無序的特點。用數字的排列來理解不重復、不遺漏,具體、簡單,效果很好。在整個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學習的興趣都很濃厚,合作交流積極。但要一個人說出全部的組合數仍然有困難,所以還要給予學生更多思考的機會和練習。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8

  一、復習目的:

  1、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探索并理解乘法口訣,能熟練口算表內乘除法,并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學生在通過觀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動中熟練認識幾邊形,會測量具體物體的長度,并會敘述第幾排第幾個,描述物體的位置。

  3、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并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4、會用東南西北等詞語描述物體之間的相應的位置關系。

  5、學會認讀鐘面上的時刻。

  6、感受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會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二、復習重難點

  復習重點:

  使學生在理解乘除法含義的基礎上探索并理解乘法口訣,能熟練的口算表內乘除法,并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復習難點:

  初步體驗數據的整理過程,認識簡單的統計表和象形統計表,會填補相應的圖表,并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并且回答簡單的問題,以及認讀幾時幾分的方法、經過的時間。

  三、復習措施

  1、將學生的零散知識集中起來,使知識縱成行、橫成片,形成互相練習的知識網絡。

  2、采用變換練習的方法,開展游戲活動等多種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加強表內乘除法的練習。

  4、加強對中下生的個別輔導。

  四、復習內容

  (一)說一說與乘除法

  1、加法:幾個相同加數相加

  2、乘法的意義:幾個相同加數相加的和的簡便運算。(幾個幾相加)

  3、記住乘除法的各部分名稱。

  (二)乘除法

  1、熟背九九表內的乘法口訣計算乘除法。

  2、學會根據口訣或一個數寫出幾個算式。

  3、運用表內的乘法口訣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五、觀察物體

  1、弄清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看到的面是不同的。

  2、知道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

  六、方向與位置

  1、知道平面上的四個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2、運用四個方向說說:誰在誰的哪面、向哪個方向走到哪。

  七、時分秒

  1、知道時分秒的有關知識。

  2、鞏固時分秒之間的進率:

  分針走一圈是60分,正好是1時,即1時=60分

  秒針走一圈是60秒,正好是1分,即1分=60秒

  3、能正確認讀、寫幾時幾分的時刻。

  整時: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讀幾時。

  幾時幾分:時針走過幾就是幾時,分針走過幾小格就是幾分,合起來就讀幾時幾分。

  八、統計與猜測

  1、復習統計的方法:調查、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

  2、猜測可能性:一定、可能、不可能。

  3、應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說一句話和解決問題。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9

  教學目標:

  1、明白東南西北的方向概念。

  2、能夠正確辨別物體的方向。

  3、能夠利用東南西北來描述物體的方位。

  4、通過學習東南西北的知識來感受我們祖國的地大物博,認識到生活中處處都存在數學的道理。

  教學重點:

  1、正確辨別物體的方向。

  2、利用東南西北來描述物體的方位。

  教學難點:

  1、建立東南西北的方向概念。

  2、在實際生活中正確運用東南西北的知識來為生活服務,特別是同一物體相對于不同參照物的方向的體會。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卡片,學生課前收集生活中判斷方向的'物體。

  教學設計:

  一、活動引入

  1、學生根據老師口令做動作。

  2、提問引入,提示課題。

  二、初步感受東、南、西、北的相對位置

  1、為學生分組并命名:東方隊,南方隊,西方隊,北方隊,中心隊。

  2、說一說:中心隊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隊?

  3、說一說:四周各隊的對面各是什么隊?體會北方隊與南隊,東方隊與西方隊是相對的。

  三、在地圖上認識東、南、西、北

  1、觀察地圖,認識方向標。

  2、通過內蒙古自治區,海南,西藏,上海四個地方,在地圖上認識東南西北。

  3、 小結:面對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4、活動記憶。

  四、闖關大行動

  第一關:“五岳”命名我能行!

  第二關:東、南、西、北我能辨!

  第三關:靈活運用我最棒!

  第四關:智慧生活我能行!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0

  一、教學目標

  1.學生進一步掌握筆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計算方法,明確算理,能正確計算。

  2.在練習過程中,經歷比較進位加法與不進位加法的異同的過程,加深對筆算加法計算過程的理解,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應用數學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進一步掌握筆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比較熟練地筆算。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第一層次練習

  (課件出示) 口算:30+20 50+26 92+4 61+25

  35+32 3+45 13+72 44+53

  (二)第二層次練習

  1.請每位小朋友寫兩道100以內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加法算式。

  2.寫完后每位小朋友用豎式算一算。

  3.把小組內同學的題分分類,有什么相同點或不同點?

  相同點:都是加法、算理都一樣。

  不同點:有的需要進位,有的'不需要進位。

  小結:筆算加法要注意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

  (三)第三層次練習

  闖關游戲

  1.第一關:計算 (課件出示)

  4 3 2 9 4 0 6 2

  + 3 4 +4 4 +3 8 +2 9

  (先各自練,再指名板演,然后校對)

  2.第二關:分蘑菇

  課件出示第8題: 兔媽媽采了很多蘑菇,準備分給兔寶寶們。于是兔媽媽先分給每個兔寶寶一只籃子,咦?蘑菇上怎么有道數學題呀?原來兔寶寶們要找到蘑菇上算式的結果與籃子里的數相同才能吃到它。這下兔寶寶們可著急了,你們能幫幫小兔嗎?

  3.第三關: 在○里填上“>”、“<”、或“=”

  4+38○40+38 76+21○99-5 67+9○69+7

  83-3○83-8 57-5○38+17 25+47○35+35

  提示:讓學生比較兩個算式結果的大小,有的題可以依據算理不計算直接比較,培養學生計算能力和簡單推理能力。

  4.第四關:實際應用

  書柜里上層有38本書,中層有26本書,下層有34本書?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并解答?

  提示:學生能夠選擇需要的相關信息進行正確計算。

  (四)小結并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對兩位數加兩位數進行了練習,也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其實用兩位數加兩位數可以幫我們生活中的很多實際問題呢。(板書課題)

  2.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1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39頁例1、例2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初步建立平面圖形——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

  2、指導學生學會用直尺畫角。

  3、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感受到角是有大小的。

  4、引導學生注意從數學的角度去關注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重點:

  初步建立角的正確表象。

  教學難點:

  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感受到角是有大有小的。

  教學準備:

  課件、小棒、直尺、活動角等。

  教學過程:

  一、憶形,引角。

  1、回憶再現學過的幾何圖形

  小朋友們,我們已經學過了很多圖形,你會辯證嗎?(課件依次出現: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

  2、試擺小棒引入新課

  你會用小棒擺三角形嗎?桌上有3根小棒,看誰能最快地擺出一個三角形。

  請大家在擺好的圖形里任意地拿走一根小棒,然后看看桌上的這個圖形,有誰認識它?

  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個新的平面圖形——角。

  二、找角

  1、學生尋找身邊物體表面上的角。

  請同學們仔細地找一找,看看身邊哪些物體的表面有角,先說給同桌聽聽,再舉手說給全班同學聽。(讓學生說)

  2、教師示范指角方法,讓學生初步感知角的幾何形狀。

  大家剛才找到的角究竟是物體表面上的哪一部分呢?這就需要我們注意指角的方法。

  老師也找到一個角(出示一塊三角板),它有許多的角,老師指的其中的一個,請認真看老師是怎么指的(教師示范,學生模仿)。

  在我們數學中的角,它又會是什么樣子的,大家想知道嗎?

  三、描角,想角

  1、描角想角,體驗角的抽象過程。

  剛才我們在三角板上找到了角,現在老師就把這部分在黑板上描了出來。(教師描出三角板其中一個角)

  現在老師把三角板移開以后,留在黑板上的會是一個什么樣子的圖形呢?(移開三角板)像這樣的圖形,就是我們數學中的角。

  2、課件演示,形成角的正確表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看到許多物體表面上某一部分形狀是一個角。比如:房子的頂部,五星紅旗,剪刀張開的這部分形狀是一個角,鐘面上時針和分針組成的圖形也是一個角。(課件演示實物的角到數學的角的抽象過程)。

  四、學角,畫角

  1、觀察對比,知道角的特征。

  通過大家的.想象和仔細觀察,我們得到了許多的角,下面,老師請大家再仔細地觀察課件的演示,看看這些角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我們把這一點叫做角的頂點,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

  想想,每個角都有幾個頂點和幾條邊?(一個頂點,兩條邊)

  誰來指指黑板上這個角的頂點和邊?

  我們指角的時候一定要把角的頂點和邊準確的指出來。

  完成練習:(1)下面的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下面的圖形是角的打“√”,不是角的打“×”

  2、學習畫角,強化角的特性。

  我們已經知道角是個怎樣的圖形,為了更好地認識它,我們還需要學會把它畫出來。

  想想,畫角的時候,要畫什么?

  請大家翻開書第39頁看看例題2是怎么說的,想想例2那句話的意思是讓我們畫角的時候要先畫什么?再畫什么?想好的,可以自己試著畫一個角。

  剛才同學們都畫好了,現在老師也想畫個角,但老師想請全班的同學一起來幫老師畫好這個角,愿意嗎?

  (1)先畫什么?再畫什么?

  (2)用什么工具才能畫好角的邊?從哪里開始畫?

  (3)另一邊怎么畫?誰來幫老師擺尺子?

  (先畫頂點,再從頂點出發,畫出角的兩條邊)

  看完老師和大家畫的這個角,如果覺得剛才自己在畫角的過程中有什么不滿意的同學,現在可以再畫一個。

  五、演示,擺角

  1、演示角從小到大,感受角的大小。

  教師演示滑動角,做一個銳角,請同學們看老師這里的這個角,請同學擺一個跟老師這個角差不多的,你會擺嗎?(點擊課件)

  再演示滑動角,做一個直角,再讓學生擺直角。(點擊課件,出示直角)。

  再演示滑動角,做一個鈍角,讓學生擺。(點擊課件)。

  剛才我們造出了三個角,它們都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誰發現這三個角有什么不同呢?(有大有小)

  你們覺得哪個角最大,哪個角最小?說說你們的理由。

  :一號角最小,說明角的兩條邊張開得小;三號角最大,說明角的兩條邊張開得大。原來角是有大有小的。

  2、師生操作活動角,進一步感受角的大小。

  學生用活動角造角:

  (1)任意造出一個角。

  (2)按要求造角:老師造出一個這么大的角,你們要造一個比老師這個角要小的角。

  (3)同桌互相玩玩。

  3、擺角指角,深化角的認識。

  請每個同學都拿出兩根小棒,擺出一個有角的圖形,然后在圖形中找到角,并指出每個角的頂點和邊。

  六、議角,

  現在請大家回想一下,我們都學習有關角的哪些知識?

  今天這節課大家表現都非常好,老師想用一個“√”來大家的表現,這個符號里有角嗎?其實角就在我們身邊。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整理,進一步理解乘法運算的意義。通過知識的系統復習,溝通乘法口訣與乘法算式之間的聯系,發現并整理乘法表中的規律,能正確、合理、靈活地運用發現的規律解決問題。

  2.在經歷整理、找規律、合作研究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體會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教學思想。

  3.滲透數形結合思想,感受數學規律美。

  學情分析

  這節課是學生已經學習了1~9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對乘法口訣進行整理與復習。人教版教材第101頁第2題主要安排了三個層次的內容:一是借助乘法數表鞏固乘法口訣,使得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記乘法口訣。二是發現規律。通過觀察發現乘法數表中的規律,進一步熟記乘法口訣,并感受其中的思想方法。三是運用規律。應用發現的規律完成一些變式練習。在學習本課內容時,學生已系統地學習完了表內乘法,對乘法口訣基本上都已熟悉,學生基本上已了解乘法的意義,乘法口訣的含義,也進行了關于乘法口訣的各種形式的練習。

  重點難點

  重點:

  進一步理解乘法口訣與乘法算式之間的聯系,發現乘法表中的規律

  難點:

  運用乘法表中的規律進行填數

  教學過程

  活動1【活動】一、建構乘法數表

  1.出示1、4、9、16、25、36、49、64、81

  師:今天老師請來了9個數寶寶,我們一起輕輕地讀一讀這些數。

  生讀

  師:這些數讓你想到了什么?

  生:乘法口訣、乘法算式

  2.揭題:今天我們要對表內乘法進行復習,板書:表內乘法復習

  3.溝通乘法口訣與乘法算式的聯系

  出示空的表格

  師:你看得懂這張表格嗎?如果現在要把9填在表格中,你知道它在哪兒嗎?為什么填在這兒?

  生可能有:1×9=9?????9×1=9?????3×3=9

  師:1×9=9?和?9×1=9都可以用哪句口訣計算?3×3=9呢?

  師:9我們找到了3個位置,那16呢?你又能找到幾個位置呢?

  指名上來指一指

  師:猜他可能想到了哪句口訣?

  根據生的`交流板書:四四十六????二八十六

  師:看來有時候看到一個數可以讓我們想到兩句不同的口訣。

  師:那你知道二八十六可以計算哪兩道算式嗎?四四十六呢?為什么二八十六可以計算兩道算式,而四四十六只能計算一道算式呢?

  生:四四十六是同數相乘。

  師:二八十六這句口訣表示什么意思呢?你能畫圖表示它的意思嗎?

  生畫圖后展示

  師:看來二八十六既可能表示2個8相加,也可以表示8個2相加。

  4.指導填表

  師:1、4、25、36、49、64、81這7個數寶寶,它們的位置又在哪兒呢?你能找到它們的位置嗎?

  師:看到25,讓你想到了幾和幾?看到36呢,你又想到了哪句口訣?

  指名指一指,師課件演示7個數寶寶的位置。

  師小結:看來想口訣可以幫助我們找到這些數寶寶的位置。

  5.獨立填寫表格

  出示要求:

  ①想一想,怎樣填又對又快。

  ②查一查,是否已全部填對。(同桌檢查)

  ③找一找,有什么規律。

  師:你覺得怎樣填可以填得又對又快?

  指名交流,生交流師課件演示

  師:我們可以一行一行地填,也可以一列一列地填。

  師:現在你能獨立完成這張表格嗎?我們來比賽看誰填得又對又快,計時開始。

  生獨立填寫后同桌檢查。(預計4分鐘)

  師出示完整的口訣表

  師:說說你是怎么填得那么快的?引導學生說出口訣和順序。

  師小結:看來乘法口訣非常重要,想口訣可以快速完成表格。

  活動2【活動】二、探究規律

  1.自主探究規律

  師:剛才在填表格的時候,有很多小朋友發現了許多秘密,現在請你們仔細觀察一下,看誰找的規律多。

  活動規則:

  ①找一找,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②與同桌說一說你發現的規律

  2.反饋:

  預設:①橫著看,第一行逐漸加1,第二行逐漸加2……

  追問:你知道為什么第二行為逐漸加2嗎?

  生:第二行都是與2有關的口訣。

  師追問:第5行會逐漸加幾?

  師小結:橫著看,第幾行就是幾的乘法口訣,所以就多幾。

  ②豎著看,第一列逐漸加1,第二列逐漸加2……

  追問:你知道為什么第四列為逐漸加4嗎?

  生:第四列都是與4有關的口訣。

  追問:第8列會逐漸加幾?

  根據學生的交流課件演示

  師小結:豎著看,第幾列就是幾的乘法口訣,所以就多幾。

  師:原來橫著看和豎著看的規律是一樣的(課件將兩張橫看豎看的表格合并在一起)

  師小結:不管是橫著看還是豎著看,第幾行或第幾列就會多幾。

  ③斜著看,1、4、9、16、25、36、49、64、81都是同數相乘的積。

  生說出相應的口訣。

  師:這些口訣能計算幾道乘法算式?為什么?

  師:斜線上的這些數都是由兩個相同的乘數相乘得到的積。像這樣的數叫做正方形數。

  師:1、4、9、16、25、36……都是正方形數。?想一想,還有哪些數也是正方形數?

  學生交流后課件演示正方形數。

  3.師:認識了這些特殊的正方形數寶寶,我們再來看看這張表格,如果以這些正方形數為界線,仔細觀察斜線兩邊的數,你還有什么新的發現嗎?

  生:1、4、9、16、…、81這一斜行兩邊的數是相同的。

  課件演示把它沿著這一斜行對折,引導學生觀察重疊在一起的數都是相同的。

  師:原來,斜線左邊的數和右邊的數是一樣的,那這張表只要記一半就可以了。

  4.出示乘法口訣表,溝通乘法數表與乘法口訣表的聯系。

  師:其實這和乘法口訣表是一樣,同樣我們只要記住這45句口訣,就可以計算81道算式。

  活動3活動】三、課堂總結

  這節課復習了什么?我們先由數想到了乘法口訣表,并在乘法表中找到規律,并應用規律填數。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體會數學思想和方法。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3、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記憶與人合作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找到簡單事物的排列數,體會書寫思想和方法

  教學工具

  數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境激趣

  師:這是一個特殊的箱子,叫密碼箱。要想打開它,一般的鑰匙是不行的,要知道密碼才行。密碼箱的兩個數碼孔可以分別為0~9中的.一個數字,你知道這個密碼箱可以設置多少種不同的密碼嗎?

  師:到底有多少種不同的密碼呢?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研究《簡單的排列》。

  板書:簡單的排列

  二、互動解疑

  1、探究沒有0的四個數中任取兩個數的排列

  師:用1、3、5、9能組成多少個沒有重復數字的兩位數?

  請同學們拿出手中的數字卡片動手擺一擺。

  課件出示操作要求:

  (1)邊擺邊記錄下來,比一比,誰擺的更全面。

  (2)擺完后同桌交流,你擺了哪些數?你是怎么擺的?

  師:同學們都很聰明,寫得這么快,現在老師想看一看同學們的勞成果。(展示學生的表格)

  師:有多少個不重復的兩位數呢?

  生:十位是1的有3個,十位是3的有3個,十位是5的有3個,十位是9的有3個。一共有12個。

  師:可以怎樣計算呢?

  生1:3+3+3+3=12(個)

  生2:3×4=12(個)

  板書:3+3+3+3=12(個) 3×4=12(個)

  2、探究有0的四個數中任取兩個數的排列。

  師:用0、1、3、5能組成多少個沒有重復數字的兩位數?

  請同學們用同樣的方法先擺一擺,再交流。請有序思考,做到不重復、不遺漏。

  師:同學們真棒,一小會兒就寫好了,現在老師要驗收同學們的勞動成果。

  師:有多少個不重復的兩位數呢?

  生:十位是3的有3個,十位是4的有3個,十位是8的有3個。一共有9個。

  師:可以怎樣計算呢?

  生1:3+3+3=9(個)

  生2:3×3=9(個)

  板書:3+3+3=9(個) 3×3=9(個)

  三、啟思導疑

  師:1、3、5、9能組成12個不重復的兩位數,為什么0、1、3、5卻只能組成9個不重復的兩位數。都是用4個數字組成沒有重復數字的兩位數,為什么結果不同呢?請同學們想一想,大家議一議。

  師:現在老師想分享大家的想法,誰來說說你的想法呢?

  生1:因為十位上不能為0.

  小結:組成的兩位數十位不能為0.

  板書:十位不能為0.

  師:同學們剛才所學的按順序,不重復,不遺漏的寫數方法叫作排列。

  四、實踐運用

  1、拉動紙條,看看可以組成哪些兩位數,記錄下來。(2、4、9;3、6、8)

  2、兩個數碼孔可以分別為0~9中的一個數字,你知道這個密碼箱可以設置多少種不同的密碼嗎?

  五、總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研究了有關排列的幾個問題,從這節課的學習中你有什么收獲呢?

  課后習題

  作業:第104頁練習二十二,第1題、第2題。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4

  本單元第一次教學除法,要使學生初步理解除法的意義,能讀、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教學內容大致分成兩部分,第30~35頁教學平均分,第36~41頁教學有關除法運算的知識。教材在編寫上有三個方面的特點。

  第一,過去的數學教材,把除法人為地分成兩類,即平均分(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和包含分(求一個數里有幾個另一個數),強調這兩類之間的不同,卻無法把它們溝通,實質上削弱了除法的意義,造成了機械記憶的學習狀況。新課程認為,這兩類問題都是每份分得同樣多的問題,在本質上是一致的,沒有必要把它們機械地割裂開來。

  第二,除法意義是分階段逐漸理解的,首次教學除法,把理解其意義定位在它是解決平均分問題的一種運算。因此,認識除法需要先建立平均分的概念,這是教材分兩部分編寫的原因。

  第三,把除法知識的教學與用除法解決實際問題有機結合起來。例題教學除法的知識,都在現實的問題情境里進行,練習題幾乎都是生活中常見的實際問題。這樣編排,增強了計算教學的現實意義,也提高了計算教學的效率。

  1. 聯系已有的知識經驗認識平均分。

  在教學本單元前,每一個學生都有過分東西的經歷,但沒有研究分東西活動里的數學內容。教材認為這種經歷是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只要從中提取數學內容,理解其本質屬性,就能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1) 體會平均分的含義,初步認識平均分。

  第30頁上面的一道例題是一個非常開放的問題,創設的活動情境是分6個桃,至于分成幾堆、每堆分幾個以及怎樣分都沒有規定,讓學生自主選擇確定。按自己的興趣與思考分這6個桃,會出現許多種結果。交流各人分的結果,會出現兩類情況: 一類是把6個桃分成若干份,每份的個數有多有少;另一類是不管分成幾份,每份分得的個數同樣多。指向后一種情況引進平均分的概念,突出無論分的過程怎樣和結果分成幾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樣多就是平均分。顯然,每份分得同樣多是平均分概念的內涵。

  試一試鞏固初步認識的平均分。讓學生分8個桃,也是開放的問題,與例題的不同是按照每份分得同樣多的要求去分,至于分成幾份、每份幾個不要求全班一致。在動手分桃前,先想一想什么是平均分以及自己打算怎樣分,有助于操作和交流。

  (2) 聯系平均分的操作,體會平均分。

  第30頁下面的一道例題和第32頁的例題都提出了分的要求,由學生開展分的活動,通過分的過程與結果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意義。

  前一道例題中,樹上有8個桃,每只小猴分2個桃,問題是可以分給幾只小猴。解決這個問題首選的方法是實物操作,聯系分桃的活動看教材里的圖畫,體會每只小猴分得桃的個數同樣多,這道題是把8個桃平均分。試一試通過分小棒,體會無論是每2根一份、第3根一份或每4根一份,都是每份分的根數同樣多,都是平均分。想想做做第2題指導學生在圖畫上用圈一圈的方式進行每幾塊一份的平均分,一方面能提高分的活動效率,另一方面能更清楚地感受每份分得的同樣多。在解答第3題時,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分的活動方式,用學具代替氣球或者在圖畫上做記號開展分的活動都可以。

  后一道例題把8個桃平均分給2只小猴,教材里呈現的三種分的過程是比較典型的情況。一種是按部就班地每次分給每只小猴1個桃,像這樣重復操作直到全部分完。一種是直接分給每只小猴4個桃,一下子就全部分完了。還有一種界于前兩種分法之間。無論哪種分法,都是以平均分的概念為基礎: 2只小猴分得的桃要同樣多。至于分的過程有的快些、有的慢些,與學生的數感、經驗以及性格特點有關,不存在誰優誰劣的區別。在被平均分的物體總數比較多或者平均分成的份數比較多的時候,可以適當慢些分,不要追求一次就全部分完。而慢慢地分幾步更能體會平均分的含義每份分得同樣多。想想做做第1題在圖畫上用畫箭頭的方式平均分,就體現了這樣的意圖。

  (3) 整合認識,進一步理解平均分。

  第34頁例題是平均分的第四道例題。在前面的三道例題中,學生體會了平均分的含義,開展了平均分的活動,這道例題把前面的教學內容綜合起來,構建對平均分的整體認識。

  例題創設的問題情境是把12枝鉛筆平均分,聯系前面教學的知識,可以先確定每幾枝為一份,得出分成這樣的幾份。也可以先確定分的份數,得出每份分得的枝數。所以,這道題平均分的活動是很開放的。學生之間分的過程會不同,分的結果也會不同,在交流中能進一步體會不管怎樣分,只要分的結果是每份同樣多,就是平均分。

  教材里呈現了每份3枝,分成4份和平均分成4份,每份3枝兩種分法,目的是引導學生體會兩種分法的區別和聯系,感受數量間的因果關系。想想做做里的每道題都設計了把總數平均分的兩種情況,能加強對平均分的理解。第1題的得數在擺圓片時知道,其他題的得數能在圖畫中看到。另外,第2~5題幫助學生從平均分的視角觀察現象,把獲得的數據填入括號,逐漸學會用數學語言表達平均分的現象。這樣的表達有助于清晰地認識平均分的概念,對下面的認識除法也十分有益。

  2. 聯系平均分的活動,教學除法知識。

  除法知識包括除法的意義,除法算式的寫法與讀法,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等內容,除法意義是重點。教材編排兩道例題教學除法的知識,在突出重點的前提下,合理地安排其他知識的教學。注意遵循兒童的特點,先幫助學生有意義地接受除法知識,再在練習中形成初步的除法概念。

  (1) 有意義地接受除法知識。

  第36頁例題用除法計算按每份幾個,一份一份地分的問題,第37頁例題用除法計算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多少的問題,兩道例題都是計算平均分的問題。由于學生已經建立了平均分的概念,掌握了平均分的`兩種情況,因此具有有意義地接受除法的基礎。前一道例題是首次教學除法,在講除法意義的同時,講了除法算式的寫法與讀法。后一道例題在教學除法意義的同時,教學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兩道例題的編寫都設計成兩個層次,首先讓學生應用已有的經驗解決問題,可以進行學具操作,也可以開展推理活動。在這個層次里體會例題的問題是平均分的問題,為接受除法搭建平臺,同時獲得問題的答案,它是除法算式的得數。然后講述除法的知識,指出這個問題可以用除法計算,使學生明白除法是解決平均分問題的一種運算。例題后的試一試是列除法算式解決平均分的實際問題,從中感受除法算式的寫法,體會算式各部分的實際含義,起消化新知識的作用。除法算式的被除數已經寫出,除數與商留給學生填寫,有助于把平均分和除法聯系起來思考,從而理解除法的意義。

  (2) 通過練習,形成初步的除法概念。

  學生在例題里接受了除法,需要通過練習形成除法的概念。練習四里的實際問題,大致分兩個層次編排。第一層次是第1~5題,每道題里都有兩小題,分別是平均分的兩種情況。在理解題意,操作學具或者從圖畫里獲得問題的答案之后,寫出除法算式。這些題讓學生反復體會平均分的問題可以用除法計算,除法是解決平均分的問題的一種運算。第2~4題配合圖畫的三句話,描述了圖中的數量關系,揭示了平均分的實質。第5題只有圖畫,讓學生應用前幾題的方式理解并講述圖意,再寫除法算式。第二層次是第7~10題,分別從三個角度分析圖畫里的數量關系,靈活應用認識乘法和認識除法這兩個單元里的知識,初步體會乘法與除法是有聯系的,從而進一步理解除法。同時,也為用乘法口訣求商作些鋪墊。第7~9題各設計了三小題,配合圖畫的文字敘述引導學生多角度地理解圖意。教學可以分兩步進行: 先是邊讀文字邊看圖畫,逐一列出算式;然后是只看圖畫,不讀文字,反思剛才是怎樣理解圖意的,根據圖畫里的哪些條件,提出了什么問題,是怎樣解答的。這樣,教學第10題時,就有了看圖提出問題的能力。根據圖意,這道題可以列出許多算式,教材用你能說出哪幾道算式鼓勵學生發散思維。在獨立列算式和相互交流后,可以適當進行整理。如看了圖畫里的黃瓜能說哪些算式?辣椒呢?培養有條理地思考的習慣。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5

  1、教學目標

  (1)學生能在具體情境中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理解乘加、乘減的意義,能正確進行有關的計算。

  (2)學生能初步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在探究活動中,使學生學會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2、學情分析

  學生已初步認識了乘法,學習了1—5的乘法口訣,感受了乘法運算的意義,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來計算的意識。這樣從學生已有的認知起點出發,以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事物作為教學切入點,為學生提供了可觀察、思考的素材,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重點難點

  重點:學生能在具體情境中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理解乘加、乘減的意義,能正確進行有關的計算。

  難點:學生通過假設法理解“幾個幾少幾”這種乘減算式,初步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創境引趣激思遷移

  教師:同學們,你去過游樂場嗎在游樂場里你最喜歡玩什么那么,游樂場里有什么數學知識呢讓我們一同走進它吧!

  可是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我們需要通過大石頭,敢不敢來挑戰

  快速口算,并說出每個算式表示什么

  3×2= 4×4= 5×3= 2+2+2+2=

  恭喜你們全答對了,那么,就請你們進入游樂場吧!(播放進入游樂場的音樂)

  【設計意圖】鑒于學生在上這節課之前,已學習了乘法的初步認識,掌握了1~5的乘法口訣,所以本課以“游樂園”境情為基礎,通過快速口算,一方面復習了1~5的乘法口訣解決問題,另一方面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活動2【講授】親身實踐感知探究

  1、設置情境:

  一群同學來玩旋轉木馬,請你找一找這里有哪些數學信息

  (1)請同學尋找發現并回答(有4個轉盤上每個都坐3個人)

  (2)能不能用小棒擺出來(111 111 111 111)

  (3)提出一個數學問題

  旋轉木馬上一共有多少個同學評價:不錯的數學問題。

  (4)解答:3×4=12(人)

  (5)你是怎么想的(圖中有3個4,就用3×4)

  【設計意圖】通過擺學具的方法,引導學生回憶“每份數同相多”,表示“幾個幾相加”可以列成乘法算式。這樣設計,把握教學起點,找準學習最近發展區,為后面的探究積累感性經驗。也為學習“幾個幾多幾”列成乘加算式,以及“幾個幾少幾”列成乘減算式做好準備,架起新舊知識的橋梁。

  2、更該題目:

  (1)這是,雙胞胎兄弟當中的弟弟因為頭暈還沒有玩就下來了,現在有多少人嗎請用小棒擺一擺。已知條件是不是也要改一改(請1人到黑板上去改111 111 111 11)

  (2)你擺出了什么(黑板上標出3個3和1個2或4個3少1)

  (3)你能根據擺好的小棒算一算現在有多少人嗎小組討論。

  (4)請你說一說你是怎樣列式的

  【設計意圖】

  解決問題這個環節,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列出不同的算式,盡量自主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后再通過與同學的交流來完善,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表達交流的能力,同時也學會從他人身上汲取養分。

  3、匯報交流:

  預設1:

  3+3+3+2=11

  (1)你能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嗎

  (2)3個3相加有沒有更簡便的記法(3×3)那么還剩下一個2呢(3×3+2)直接生成預設3。

  (3)我們先算的誰再算的誰結果是多少

  (4)小結:像這樣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吧叫乘加。同學們真棒,都能按照它的運算順序給它起名字了。

  板書:乘加。

  預設2:

  3+3+3+3—1=11

  (1)你能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嗎

  (2)這道題有沒有簡便的記法4個3相加記成3×4(板書4個3,3×4)比4個3少1,因此要減1。(板書少1,—1)直接生成預設4

  (3)我們先算的誰再算的誰結果是多少

  (4)小結:像這樣有乘法又有減法的.算式,我們我們叫它什么乘減。

  預設3:

  3×3+2=11

  (1)你能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嗎

  3個3相加,我們就能寫成3×3,這時還剩下2人,因此再加上2。

  教師把3個3都畫上圈,使學生體會有幾個3。

  (2)我們先算的誰再算的誰結果是多少

  (3)小結:像這樣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吧叫乘加。同學們真棒,都能按照它的運算順序給它起名字了。板書:乘加。

  預設4:

  3×4—1=11

  (1)你能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嗎

  引導學生觀察把3個3都圈上圈之后還剩下2個,能不能也圈上圈呢如也圈上圈之后你發現有幾個3可是還差一個,怎么辦(板書:4個3少1)

  (2)評價:你們這么小就會用假設的思想,以后一定會發現數學中的更多奧秘的。

  (3)我們先算的誰再算的誰結果是多少

  (4)小結:像這樣有乘法又有減法的算式,我們我們叫它什么板書:乘減。

  【設計意圖】

  匯報交流的過程中,使學生會深深的感受到:思考的角度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同。學生通過觀察擺放后的小棒發現:有3個3還多2個,因此可以列成算式“3+3+3+2”,有的學生會想到用乘法簡便,進而完善算式為“3×3+2”。還有的學生在掌握4個3的和用3×4的已有的經驗上,用假設法理解“4個3少1”可以列成“3×4—1”這個乘減的算式。這樣的設計,減緩了學生的學習坡度,突破了此課難點。

  4、活動小結:

  今天我們在探究玩旋轉木馬的一共有多少名小朋友這個問題中,同學們探索出用哪些方法可以解決問題計算順序是怎樣的呢

  同學們今天學會了用乘加的方法解決問題,還發現了用假設的方法使用乘減解決問題,真的太厲害了。其實游樂場中還有很多有趣的數學問題,你愿意去發現并解決嗎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幫助學生從現實情境中梳理解決問題的方法,理解乘加、乘減的計算順序:要先算出乘法的積,再算加法或減法。通過對乘加乘減兩個算式的對比,幫助學生加強對兩種算式意義的理解。

  活動3【練習】鞏固練習應用拓展

  1、便利店里的乘加乘減知識

  用心觀察,便利店里有沒有我們剛剛學習的乘加乘減知識呢

  你能提出問題并解決嗎

  2、4D影院左右兩側觀眾席里各有多少人

  3、有多少只熊貓

  教師:你喜歡熊貓嗎咱們一起去熊貓館逛逛。

  熊貓盼盼:大家好!我是熊貓盼盼,這是我的兄弟姐妹。1只,2只,3只,5只,啊啊,數不清了,我太笨了,你能幫我數一數,我們一共有多少只熊貓嗎

  【設計意圖】開放性強、層層遞進的鞏固練習,使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感受解題方法的多樣化,體會乘法口訣的實用價值。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溝通乘加乘減與乘法間的關系,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養成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活動4【活動】課堂小結反思升華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到游樂場,逛了這么多有趣的地方,同學們認真觀察,積極思考,肯定有不少收獲吧!談談你的收獲吧!

  同學們收獲了用乘加乘減的方法解決問題,知道了乘加乘減的計算順序,還會用假設的思想去思考,果真收獲不小。

  【設計意圖】通過歸納總結,暢談收獲讓學生享受學習成功的快樂,分享收獲的同時還要提出自己的困惑,讓學生帶著思考下課,將課堂學習延伸到課后,培養學生積極的數學情感。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02-25

二年級教案數學上冊03-20

數學上冊教案12-25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2-30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1-26

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03-30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03-16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1-25

蘇教版數學廣角一二年級上冊教案08-24

二年級數學上冊的教案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