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數學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五年級數學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五年級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在擺長方體,數據整理、觀察討論等活動中,經歷探索長方體體積公式的過程。
2、掌握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知道公式的字母表達式,會計算長方體的體積。
3、在探索長方體體積公式的活動中,感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教學重點:
探索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掌握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長方體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課前準備:
每組準備1立方厘米的小方塊,一張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設疑激趣
1、你能說出下面長方體的體積各是多少嗎?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課件)
預設:第一個圖是直接數出來的,第二個圖可以通過計算得出,第三個圖讓學生說出每排擺幾個,擺了幾排,擺幾層。
2、請同學們想一想長方體體積的大小可能與什么有關系。(預設:長方體體積的大小可能與它的長、寬、高都有關系。)
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究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板書:長方體體積的計算)
二、引導探究,自主建構
(一)探究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1、自主探索:動手操作,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擺出不同的長方體(自主選擇小正方體的個數)
小組合作,請同學們認真聽完老師的要求后再動手。
溫馨提示:
用棱長1cm的小正方體擺出幾個不同形狀的長方體,每擺出一種就在報告單上記錄下它們的數據。注意分工合作。
學生活動。
圖號。
每排小正方體的個數。
長。
排數。
寬。
層數。
高。
小正方體的總數。
體積(立方厘米)
①
②
③
④
2、交流評價
哪個小組愿意匯報一下你們的研究成果?(邊說邊演示)
預設:每排小正方體的個數X排數X層數=小正方體的總數
這些長方體的體積都等于它的長×寬×高。
師:具體給大家說一下
預設:比如第一個長方體用長5乘4乘2等于體積40,第二個……
師:誰有同樣的發現?再來說說
(二)用字母表示長方體體積公式。
1、師:如果用字母V來表示長方體的體積,用a來表示長、用b來表示寬,用h來表示高,你能用字母表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嗎?
板書:V=abh
(三)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的應用
1、小結:現在大家知道了長方體的體積等于長乘寬乘高。由公式可以知道求長方體的體積只要知道什么就可以了?(長、寬、高)
2、關于今天的學習,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三、強化訓練,應用拓展
1、基礎訓練:
(1)解決問題。(出示例題)
一塊磚的長是24厘米,寬是12厘米,厚是6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先估算體積再獨立計算。)
2、綜合訓練
(1)練一練第1題。分組完成。
(2)練一練第3題,先談注意問題再解答。
3、拓展訓練
游泳池長25米,寬10米,如果游泳池內注入400立方米的水,問游泳池里的水深多少米?
四、自主反思,深化體驗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新的收獲呢?
板書設計: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V=abh。
五年級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通過解決問題,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意義。
2、學會用方程解答簡單的應用問題。
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解方程
難點:正確列方程
教學步驟:
一、出示課題
1、你對方程是怎樣認識的?既然同學們已經理解了方程的意義,下面我們就來應用方程解答簡單的應用問題。
二、重點練習:
1、基礎題:第2題。
理解和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2、應用題:第1、3、4、5、6、、9、10、7題
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尋找等量關系,根據關系列方程解決問題。
3、相遇問題:第8題。
練習時,在學生理解題意的基礎上,讓學生說說估計兩人在何處相遇,鼓勵學生根據題意尋找等量關系,列方程解決第(2)題。
4、拓展題:第11題。
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嘗試讓學生列方程解決問題。第(2)題,只要學生提出的問題合理,都給予肯定。
三、課堂小結。
教學反思:略
五年級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通過猜測—驗證—應用等環節引導學生探索并理解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同樣適用
過程與方法目標
能夠正確、合理、靈活的運用乘法運算定律進行有關小數乘法的簡便運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讓學生相互交流、合作、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探索、發現、理解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在小數乘法中同樣適用。
教學難點:
運用運算定律進行小數乘法的簡便計算。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孩子們大部分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在課堂上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因此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課堂活動的參與性,讓他們通過親自探索和體驗來達到掌握所學知識的目的。同時,感受數學中的奧妙,增加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法學法:
本節課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匯報驗證”等教學方法。通過創設生動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在觀察中發現,在探究中交流,在合作中歸納解決問題。具體地說分為以下幾種方法:1、情景創設法。 2、活動探究法。 3、集體討論法。
教學流程: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精心選題,多層訓練,——質疑總結,反思評價。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上課伊始,我會向孩子們拋出一個問題: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整數乘法的一些運算定律,誰能來說一說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有哪些?
學生們會回答: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接著我會讓孩子們用數字、字母或者符號等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示出這三個定律。學生展示后,我進行小結:我們知道乘法運算定律在整數乘法中,可以使一些計算更簡便了,那么在小數乘法中,這些運算定律是否也能運用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同時板書課題。
在這一環節中讓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三個定律,一方面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復習鞏固所學的知識,為學習新課作準備。以舊引新,激發孩子的探究__,讓他們有目標的去思考。
第二環節: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本環節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活動。
(一)小組合作,猜測驗證
1、用幻燈片出示以下題目。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讓孩子們猜一猜,每一組算式它們有怎樣的關系?(當然由于是猜測,學生出現的答案很可能會不一樣。)
2、學生自己探究,驗證。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計算得出結論,原來每組算式的結果都是相等的。
接著我引導學生們仔細觀察每一組算式,它們有什么特點?
學生們通過觀察會得出如下結論:第一組算式運用了乘法交換律,第二組算式運用了乘法結合律,第三組算式運用了乘法分配律。
3、舉例驗證。
我向孩子們提問:通過上面的一組例子,能否就說明乘法運算定律在小數乘法中同樣適用?
孩子們可能有兩種意見:能或是不能。
針對不同意見,我會引導他們:對,單純的一組例子并沒有說服力,我們需要多舉幾個例子進行驗證。下面咱們就以小組為單位仿照第一組的例子,也寫出三種這樣的算式,并驗證是否相等。
(給孩子們充分的時間動手寫,驗證后讓他們進行匯報,盡量多讓幾組學生匯報,這樣例子多了,結論更有說服力。)
學生匯報的同時,我會有目的的板書幾組算式,讓學生觀察發現,乘法運算定律,在小數乘法中同樣適用。
在大家交流結束后,我這樣引導他們:剛剛小組同學相互交流后,你能用一句話來概括你們的發現嗎?(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在小數乘法中同樣適用。)
在這一環節中我首先讓學生進行猜測,在頭腦中初步感知每一組算式之間的關系,然后進行驗證,進一步理解每一組算式之間的關系,再次啟發學生自己舉例驗證,讓他們通過自己動手動腦,以及傾聽其他同學的發言,從而得出結論。在這一環節中,教師的作用只是引導點撥,決不把規律強加給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去猜測、發現、驗證。
(二)靈活應用,解決問題
出示例題8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下面兩題,看看它們能不能用簡便方法計算。
0。25×4。78×4 0。65×201
(1)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嘗試寫在練習本上。
(2)指名讓學生板演。
然后我會讓孩子們思考:第①題中為什么先讓0。25和4相乘?這里運用了什么運算定律呢?
孩子們會自然而然的答出:運用了乘法交換律
接著問他們:你們認為第②小題中解題的關鍵是什么?
學生會根據以往的知識答出:把201分成200+1,然后用乘法分配律完成。(因為乘法分配率在上學期的學習中就是一個難點,所以這里我也會強調一下,讓孩子們體會到先把特殊的數進行分解,然后才能進行簡算。)
然后繼續提問:在小數乘法中,要使計算簡便,我們應該注意什么?(啟發學生思考,認真審題,要觀察數的特點等。)
在這一環節里,讓孩子們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這是數學學習的目的。學生通過自己動腦想,嘗試用乘法的運算定律使計算簡便,激發了他們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__,同時使學生體會到運用乘法運算定律的簡便性,并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第三環節:精心選題,多層訓練。
本環節我依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設計有針對性、層次分明的練習題組(基本題、變式題、拓展題、開放題)。
練習題組設計如下
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的認知結構更加完善。同時強化本課的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第四環節:質疑總結,反思評價。
用幻燈片出示以下兩個問題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位學生充分發言,交流學習所得。在評價方面:先讓學生自評,接著讓他們互評,最后我會表揚全班學生,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榮譽感,使他們更加熱愛數學。
在本環節通過交流學習所得,增強孩子們學習數學知識的信心,培養了他們敢于質疑、勇于創新的精神。
五年級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明確組合圖形的意義,掌握用分解法或添補法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過程與方法:
能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并進行正確的解答。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滲透轉化的教學思想,提高學生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自主探索活動中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在探索活動中,理解組合圖形面積計算的多種方法,會利用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這些平面圖形面積來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
根據圖形特征采用什么方法來分解組合圖形,達到分解的圖形既明確而又準確求出它的面積。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設計
1 創設情境,引導探索
師:生活中有許多圖形,老師今天準備了4幅,大家觀察一下,這些圖形是由哪些簡單圖形組成的?如果求它們的面積可以怎樣求?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課件逐一出示圖一、圖二、圖三,圖四讓學生發表意見。
生1:小房子的表面是由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組成的。
生2:風箏的面是由四個小三角形組成的。
生3:隊旗的面是由一個梯形和一個三角形組成的。
生4:七巧板是由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組成的。
師:這幾個都是組合圖形,通過大家的介紹,你覺得什么樣的圖形是組合圖形?
生1: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圖形組成的是組合圖形。
生2:有幾個平面圖形組成的圖形是組合圖形。
師小結:組合圖形是由幾個簡單的圖形組合而成的。
圖一:是由三角形、長方形、加上長方形中間的正方形組成的,
面積= 三角形面積+長方形面積-正方形面積
圖二:作輔助線使它分成一個大梯形和一個三角形。
方法一:分割法:將整體分成幾個基本圖形,求出它們的面積和。
是由兩個梯形組成的。
師:為什么要分成兩個梯形?怎樣分成兩個梯形?
引導學生說出將它轉化成以學過的簡單圖形以及在圖中作輔助線。
師:是的,可以用作輔助線的方法將它轉化成以前學過的'簡單圖形來計算。
(板書:轉化)
大家想想,用輔助線的方法還有不同的作法嗎?
方法二:添補法:用一個大圖形減去一個小圖形求出組合圖形的面積。
作輔助線補成一個長方形,使它變成一個大長方形減去一個三角形
圖三:是由四個三角形組成的。
面積 = 三角形面積+三角形面積+三角形面積+三角形面積
2 新知探究
(一)右圖表示的是一間房子側面墻的形狀,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 三角形+正方形 )
右圖表示的是一間房子側面墻的形狀,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 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
(二)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一般是把它們分割成基本圖形,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再計算它們的面積。
3 鞏固提升
(一)這是學校教學樓占地的面積平面圖,你能用幾種方法求出它的面積?
(二)一張硬紙板剪下4個邊長是4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可以做成一個沒有蓋子的盒子。這張硬紙板還剩下多大的面積?
(三)下面各個圖形可以分成哪些已學過的圖形?
(四)學校要油漆60扇教室的門的正面。(單位:米)需要油漆的面積一共是多少?
(五)求下列圖形中陰影部分的面積。
(六)求下列圖形中陰影部分的面積。
(七)如圖,有兩個邊長是200px的正方形放在桌面上,求被蓋住的桌面的面積。
課后小結
(一)學生總結
這節課你學習了什么?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小組說--組內總結--組間交流)
(二)教師總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組合圖形,并能將組合圖形分割成已經學習過的圖形,計算出它的面積。
板書
組合圖形的面積
組合圖形是由幾個簡單的圖形組合而成的
五年級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動中,探索并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
2、引導學生探索并掌握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3、能夠運用分數除以整數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探索并掌握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1、探索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2、能夠運用分數除以整數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流程:
一、 創設情境 提出問題
1、把一張紙的 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2、把一張紙的 4/7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設計意圖:創設分長方形紙這一情境,旨在一上課就把學生帶入思考的空間,抓住他們的學習狀態。】
二、 自主探究 小組交流
(教師指導學生自主探究,嘗試解決以上兩個問題,同桌之間交流想法)
自主學習提示
1. 利用手中的的學習紙,涂一涂,算一算,嘗試解決這兩個問題。
2. 同桌之間說一說彼此的想法。
3. 有困難的同學,可以借助課本第25頁的提示,完成這兩個問題。
【設計意圖:在本環節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發揮學生探究主體性,對于多數學生而言教師不要過多提示,主要指導學困生完成探究任務。】
三、 交流釋疑
1、 初步感知分數除法 把一張紙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請同學們拿出圖(一)來涂一涂。
交流:為什么要這樣涂,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呢? 還有不同的涂法嗎? 能根據這個過程列出一個除法算式嗎? 這個除法算式和以前學的除法有什么不同? 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分數除法。(板書)
【設計意圖:通過涂一涂的活動,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列出除法算式,使學生初步感知分數除法的意義。】
2、 初探算法 把一張紙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請大家在圖(二)的上面涂一涂。
交流:(展示學生不同的涂法) 同學們是把長方形紙的七分之四平均分成了三份,再把其中一份涂上顏色。 誰能根據這一過程列出一個算式。 怎樣才能算出得數呢?
(師提問:計算時為什么要用 3-1/3?)
觀察3和1/3 有什么關系,由除以3變成乘3的倒數 ,是不是除以一個整數就可以乘它的倒數呢?我們來驗證一下。
(教師出示三組算式)
1/3÷5, 4/5÷3, 1/3÷5 指生口算。
讓學生觀察每一組算式,說一說發現了什么? 根據這三組算式再結合上一道題,你認為分數除以整數可以怎樣計算? (學生口述算法后)
【設計意圖: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在本節課既是教學的重點,又是難點,為了使學生更好的掌握這部分知識,我先讓學生通過涂一涂,進一步感知分數除法的意義,初步感知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然后提出是不是除以一個整數就可以乘它的倒數呢?通過三組算式來驗證提出的假設,這樣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親身經歷了知識形成的全過程,突破了教學重難點。】
四、實踐應用
1、算一算
9/10÷30 15/16÷20 14/15÷21 8/9÷6 5/6÷15
2、填一填
師:學會了知識就要靈活的運用,這道題你們能填上嗎? 學生獨立在書上第26頁填一填,想一想。 集體訂正。
3、解決問題。
師:為了使我們的校園更整潔,學校給我們各班劃分了衛生區,這一周輪到第一組負責衛生區的衛生,老師想衛生區的四分之三平均分給四個人來負責,你們能算出每個人負責整個衛生區的幾分之幾嗎? 學生在練習本上列式解答。 指生匯報完成情況。 運用分數除法能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呢,誰能像老師這樣來說一說生活中的問題,讓大家解決。
(指生口頭編題,其他學生解決)
【設計意圖:通過形式多樣、難易程度適當的習題,讓學生在有層次的練習中鞏固本節課的知識,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
五、課堂總結
學生談一談本節課的收獲。 同學們,這節課你們過的快樂嗎?學習本來就是一件快樂的事,老師希望今后你們能快樂的學習,快樂的成長。
六、布置作業
22頁練一練
七、板書設計
分數除法(一) ——分數除以整數 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除以一個整數(零除外),等于乘這個整數的倒數。
五年級數學教案6
一、說課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10冊第3單元第1課時《倒數》
教材學情分析:
倒數的認識屬于新課標教材中數與代數部分數的認識范疇,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整數、小數、分數,會計算分數乘法,具有一定觀察、分析和思考能力,本課的教學為進一步學習分數除法作準備。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理解倒數意義,會求一個數的倒數。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主動通過參與觀察、猜測、交流等活動,經歷探索求倒數的方法的過程,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向學生滲透現象與本質的辨證思想,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團結合作、主動探究的學習精神。
教學重點:
快速找到一個數的倒數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理解倒數的意義。
二、教法學法
1、指導思想:本著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指導思想,以內容定學法,以學法定教法,以教法導學法。
2、學法:指導學生會觀察、會思考、會交流。
3、教法:發現式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和小組討論法相結合。
三、教學流程
1、情境引入,激趣揭題
(1)“學生做倒立”引入:“誰來說一說,這位同學的倒立的姿勢和剛才正立時有什么不同?”
設計目的:學生很容易進入學習狀態,同時也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倒立在暗示本課的倒數的特征,為下一步教學埋下伏筆。
(2)口算練習。根據學生回答,引出課題:《倒數》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什么是倒數?a:分子分母倒過來的數是倒數。就像剛才做倒立一樣。
b:只要乘起來得數是1,就叫倒數。
設計目的:根據學生產生不的同意見,讓他們進行小組討論,必要時適當引導,得出倒數的真實意義:乘積為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2)倒數關系:生: ×=1。引導學生說出:的倒數是,的倒數是,和互為倒數。(同桌互說)
設計目的: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運用小組討論交流的學習方法,生生互動,調動所有學生參與熱情,強化學生對倒數的理解,從而突破了理解倒數意義的難點。
(3)判斷題:
設計目的:分別根據倒數意義中“乘積”“兩個”“互為”三個關鍵詞設計,深化理解倒數意義。
(4)求倒數方法:依次給出真分數、假分數、整數1,0及帶分數,小數,必要時進行小組討論,得出求一個數倒數的方法:求一個數的倒數(0除外),只要把它的分子分母交換位置。
設計目的:真分數、假分數、整數、1,0,及帶分數、小數,層層深入,由易到難,一般到特殊,在學生碰到問題時進行小組討論,做一定量練習后再總結出求倒數的方法,水到渠成,這是本節課處理教學重點的特色設計。
3、鞏固與提高
“你說我寫”活動方案:學生兩人一小組,甲任意說一個數,乙寫出它的倒數,然后調換過來,乙任意說一個數,甲寫出它的倒數。
設計目的:再次把所有學生調動起來,課堂氣氛達到--,鞏固求一個數的倒數,突出重點。
四、板書: 倒 數
乘積為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1的倒數是1,0沒有倒數。
求一個數的倒數(0除外),只要把它的分子分母交換位置。
設計目的:簡單,明了,既幫助學生理解倒數的意義,又加深學生的印象。
五年級數學教案7
《折線統計圖》
知識背景和目標定位:
《折線統計圖》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收集,整理數據并制成統計表(單式和復式)和條形統計圖(單式和復式)來表示統計結果,并能根據統計圖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了解了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的基礎上了解和掌握的一種新的統計圖。
基于以上認識,把《折線統計圖》的教學目標定位于以下幾點:
1、認識折線統計圖,并知道其特征。
2、能從折線統計圖中發現數學問題,同時能夠依據數據變化的特征進行合理的推測。
3、通過對數據的簡單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
1、課件出示相山公園圖片
師:知道這是哪兒嗎?看到這些畫面你想說點什么?
預設生:人多、人山人海………
2、由統計表提出問題
師:是的,瀏覽的人真得很多,為了使大家能更清楚地了解和分析這幾年瀏覽相山公園的人數的`情況,你認為可以用哪些方法來表示人數?
預設生:統計表,條形統計圖……
仔細觀察,你能從統計表中知道些什么?
學生回答
師:老師這兒還帶來了一個問題,在相鄰的兩個年份()年到()年瀏覽人數增加最快?(課件出示)
質疑:我們能不能不計算,換一種方式就可以很直觀地看出()年到()年人數增加最快?
出示條形統計圖,提問:這幅統計圖是用什么表示每年瀏覽的人數?這也不能很直觀的看出哪年到哪年人數增加最快.
師:我在公園里還看到這樣一幅統計圖(出示折線統計圖)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師:在這幅統計圖中,橫軸代表什么?縱軸代表什么?
每一年的瀏覽人數在這幅統計圖中都能找到嗎?
這幅統計圖是通過什么來表示每年的瀏覽人數的?(點)師板書:點
2、深入探究
帶著三個問題來研究折線統計圖
五年級數學教案8
一、說教材
“倒數”是北師大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冊第三單元的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分數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為后面學習分數除法做準備的。它主要包含兩部分知識:一是倒數的意義,二是求一個數倒數的方法。內容看似簡單,但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難理解。根據對教材的認識和分析,結合學生實際,我擬訂了如下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
1、在計算、比較、觀察中,發現倒數的特征并理解倒數的意義。
2、掌握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
教學重點:
本著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覺得首先必須掌握倒數的意義與求法,其次是1、0的倒數,小數、帶分數倒數的求法,所以我認為倒數的意義及其倒數的求法是教學的重點。因為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要強調倒數是對兩個數來說的,它們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孤立地說某一個數是倒數,所以我認為正確理解倒數的意義是教學的難點。教學的關鍵就是教會學生克服難點,辦法是結合課本中的例子說明,然后讓學生舉出幾組倒數,并對學生的回答發表意見,用倒數的意義來檢驗所舉的例子對不對。
二、 說教法、學法
本課我采用了發現式教學法、小組討論式教學法。在課堂中采取講練結合的模式,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充分地讓學生自學。我將在教學中始終扮演一個引導者,合作者的角色,引導學生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讓他們在合作中發現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去,讓學生自己組織學習材料,給學生提供放手的思維空間,并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允許學生在探究新知中犯錯誤,并在修正錯誤的過程中體會成功。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活動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本節課的數學知識、技能、思想和方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本節課,我根據對教材的分析、處理和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了如下教學程序。
三、說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數學學習應該與學生的生活融合起來,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讓他們在生活中去發現數學、探究數學、認識并掌握數學。所以我由生活中的具體的實例引入:
先看看語文中有趣的“倒數”現象。漢字“吳——吞”,“杏——呆”激發興趣!然后聯想自然界中這樣上下顛倒的動物。(蝙蝠、樹懶)再到讓學生思考:數字有沒有這樣的特性呢?舉例說明,從而引出本節課的`主題:倒數。
(二)通過自學、小組討論的方式來學習,并且考慮以下三個問題:
1、什么是倒數?
2、 互為倒數中的“互為”是什么意思?
3、如何求一個數的倒數?
在小組自學過程中,深入個學習小組,并引導學生抓住“互為”二字作文章,讓學生理解“互為”應該是雙方面的,例如“我和你互相成為朋友”的意思,可以理解成“我是你的朋友”,或者“你是我的朋友”,滲透“互為”這個倒數概念中的關鍵詞語,幫助學生理解“互為”的含義,從而為建構新知掃清語言理解障礙。再組織同桌之間互相說倒數,以鞏固理解。
求倒數的方法,仍采用小組匯報的方式,師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點撥:
① 找倒數(分數),引導學生考慮怎么找的?有什么規律?引導學生概括總結出本課新的知識點:求一個數的倒數,只要把這個數的分子、分母調換位置。
② 整數(大于1的自然數),這樣的數怎么辦?引導學生概括總結:整數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數,它們的倒數也是只要把這個數的分子、分母調換位置。
③ 1有沒有倒數?如果有,它的倒數是多少?引導學生概括總結:1有倒數,1的倒數就是它本身,因為1等于一分之一,一分之一分母、分子調換位置還是一分之一,就是1。
④0有沒有倒數?學生可能會引起爭議,0不能作分母,0不能作除數,任何一個數和0相乘的積都不會是1,所以0沒有倒數。
⑤帶分數及小數,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先變成假分數,再調換分子分母的位置。
(三)鞏固練習
通過達標反饋鞏固求倒數的方法。
(四)即時訓練—鞏固新知
為了使學生達到對知識的深化理解,從而達到鞏固提高的效果,我特地設計了一組即時訓練題,通過學生的觀察嘗試,討論研究,教師引導來鞏固新知識。
(五)總結反思——提高認識
由學生總結本節課所學習的主要內容
四、簡述板書設計
(略)
結束:以上,我僅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等幾方面,說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闡明了“為什么這樣設計”。希望各位領導、老師對本次說課提出寶貴意見。
五年級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2.理解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法則跟整數除法之間的關系,促進學習的遷移.
教學重點:
使學生學會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使學生學會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具使用:
小黑板
教學流程:
引入:
復習:教師出示復習題:
(1)22.4÷4 (2)21.45÷15
教師先提問:“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計算時應注意什么?”然后讓學生獨立完成。
出示目標:見教學目標
自學提示:結合目標,獨立自學,或與他人合作交流學習。
學生自學: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匯報,檢查自學效果。
研學例2.師先讓學生根據題意列出算式,再讓學生觀察被除數與除數有什么特點?(被除數的整數部分比除數小)
問:“被除數的整數部分比除數小,商會出現什么情況?我們在豎式中應該怎樣寫商?請同學們互相說一說。(在被除數個位的上面,也就是商的個位上寫“0”,用0來占位。)
請同學們試著做一做。
學生做完后,教師問:在什么情況下,小數除法中商的位是0?
研學例3。師先讓學生根據題意列出算式,再讓學生用豎式計算。當學生計算到12除6時,教師提問:接下來怎么除?請同學們想一想。
引導學生說出:12除6可以根據小數末尾添上0以后小數大小不變的.性質,在6的右面添上0看成60個十分之一再除。
請同學們自己動筆試試。
合作討論:
想一想,前面幾例小數除以整數是怎樣計算的?引導學生總結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要按照整數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如果有余數,要添0再除。)
教師:怎樣驗算上面的小數除法呢?(用乘法驗算)自己試一試。
當堂作業:做教科書第17、18頁的做一做
全課總結:結合板書總結本節課知識點。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五年級數學教案10
教學內容:完成第21頁練習四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熟悉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熟練地計算不同梯形的面積。
教學過程:
練習四
一、第2題讓學生先在小組里說說怎樣找出面積相等的梯形。由于這4個梯形的高相等,只要比較它們的商、下底的和是否相等。這幾個梯形中,除左起第3個梯形之外,其余的`面積都是相等的。
二、第3題右圖是直角梯形,可以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白:直角梯形中與上、下底垂直的那條腰的長度就是梯形的高。
三、第5題要注意兩個問題:1、統一面積單位;2、講清楚數量關系。
四、第6題先搞清楚水渠和攔水壩的橫截面積分別是指圖中的哪個部分,分別是什么形狀,圖中標出的條件又有哪些。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分別進行計算。
五、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適當的進行補充和強化。
五年級數學教案11
教學內容:
蘇教國標版五年級下冊103-105頁及練一練和練習十九1-3題。
教材分析:
本課時內容是在學生已掌握了圓的基本特征和圓的周長公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探索并掌握圓的面積公式。通過3個例題教學,采用兩種不同的的策略,推導出圓的面積,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圓的面積公式推導過程的合理性。
教學時,一要重點引導學生用數方格的方法計算圓面積及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和比較的過程中,發現圓的面積和以它的半徑為邊長的正方形面積之間的近似關系;二要把握兩個關鍵環節:一是圓可以轉化成過去所學過的什么圖形;二是轉化成的這個圖形與原來的圓有什么聯系。最后通過應用實踐讓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成功體驗,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學情分析:
1、學生已有知識基礎
在學習本課內容前,學生已經認識了圓,會求圓的周長,在學習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圖形的面積時,已經學會了用割、補、移等方式,把未知的問題轉化成已知的問題。因此教學本課時,可以引導學生用轉化的方法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
2、對后繼學習的作用
圓面積的計算是今后學習圓柱、圓錐等內容的重要基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圓的面積的含義。
(2)經歷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理解和掌握圓的面積公式。
(3)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經歷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體驗實驗操作、邏輯推理的學習方法。
3、情感與態度:
感悟數學知識內在聯系的邏輯之美,體驗發現新知識的快樂,增強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正確掌握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準備:
1.CAI課件;
2.把圓16等分、32等分和64等分的硬紙板若干個;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投影出示草坪噴水插圖
師:請大家觀察這幅插圖,說說從圖中你能發現數學知識嗎?
學生觀察、討論并交流:
生1:我能發現噴水頭轉動一周所走過的地方剛好是一個圓形。
生2:這個圓形的半徑就是噴頭噴水的距離,也就是5米;周長就是噴水所走過的路線;
生3:這個圓形的中心就是噴頭所在的地方。
師:請大家說說這個圓形的面積指的是哪部分呢?
生4:被噴到水的草坪大小就是這個圓形的面積。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如何求噴水頭轉動一周澆灌的面積有多大。(板書:圓的面積)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課件先出示一個正方形,再以正方形的一個頂點為圓心,邊長為半徑畫一個圓,請學生觀察:正方形的邊長與圓的什么有關系?如果半徑是r,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
板書:正方形的邊長=圓的半徑r
正方形的面積=r2
2、猜想:圓的面積是正方形面積的多少倍?你是怎樣想的?
3、教學例7
⑴談話:剛才我們猜想圓的面積是正方形面積的3倍多,下面我們用數方格的方法來研究。
⑵課件出示例7第一幅圖表,請同學們按照圖表的要求數一數,算一算,把表格填完整,再在小組里交流。
⑶小組匯報(實物投影展示學生填寫的表格)
⑷剛才我們通過一個圓驗證了我們的猜想圓的面積大約是正方形面積的3倍多一些,而一個圓還不足以說明問題,我們再找兩個圓用同樣的方法驗證。課件出示例7的第二幅圖表,小組合作完成表格。
⑸小組匯報交流
⑹談話:通過猜想、驗證,我們都認為圓的面積是正方形面積的3倍多一些,我們知道正方形的邊長等于圓的半徑r,正方形的面積等于r2,那么圓的面積與它的半徑有什么關系呢?
板書:S=r2×3倍多
[設計意圖]
讓學生仔細觀察正方形和圓的關系后大膽猜想圓的面積是正方形的多少倍,接著從學生熟悉的“數方格”初步驗證猜想,為進一步探索圓的面積公式作準備,獲得的結論與例8推導出來的公式互相印證,能使學生充分感受圓面積公式推導過程的合理性,加深對有關圓形轉化方法的體會。
三、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回憶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過程。
(1)以前我們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請同學們回想一下,這些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2)通過回憶這三種平面圖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你發現了什么?
(3)能不能把圓轉化為學過的圖形來推導出它的面積計算公式呢?
2.推導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1)拿出已準備好的學具,說說你把圓剪拼成了什么圖形?
(2)學生小組討論。
看拼成的長方形與圓有什么聯系?
學生匯報討論結果。
(3)課件演示:請看大屏幕,把圓分成16等份,拼成了近似平行四邊形,再分成32等份,拼成近似的平行四邊形,再分成64等份,拼成近似長方形,你發現什么?(如果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就會越細,拼成的圖形就會越接近于長方形。)
(4)你能根據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嗎?
生邊答師邊演示課件。
生答:因為拼成的長方形的面積與圓的面積相等,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周長的一半,寬相當于半徑。
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所以圓的面積=周長的一半×半徑
S=πr×r
S=πr2師小結公式S=πr2,讓學生小組內說說圓的面積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5)讀公式并理解記憶。
(6)要求圓的面積必須知道什么?(半徑)
四、聯系實際,解決問題:
1教學例9
(1)課件出示例9;
(2)說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3)學生自己試做;
(4)講評,注意公式、單位使用是否正確。
2師:“老師的家中新買了一張圓桌,你們想看嗎?(教師用電腦顯示圖片)為了保護好桌面,我想為桌面配一塊和桌面一樣大的玻璃,但不知該畫一塊多大的玻璃?(電腦中標示出桌面直徑)。
五、全課總結,課后延伸:
1、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2、圓面積的計算方法,我們是怎樣探索出來的?
3、小結:這節課我們通過猜想、動手操作把圓轉化成近似的長方形來驗證猜想,這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學習中大膽猜想,勇于探索,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六、布置作業
1.第107頁的第1-3題。
2.找出身邊的圓,同桌合作量一量半徑,算一算面積(完成實驗報告單)
測量物直徑(厘米)半徑(厘米)面積(平方厘米)
七、板書設計:
圓的面積
S=r2×3倍多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圓的面積=周長的一半×半徑
S=πr×r
S=πr2
教學反思
本課時從生活中噴水頭澆灌農田這一生活場景引入,使學生理解了推導圓面積公式的必要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來。在強烈的求知欲望驅使下,學生憑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發揮自己的想象,從估計到公式的推導;從數方格到剪拼成學過的平面圖形。在學生掌握了面積的含義及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認識了圓,會計算圓的周長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時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重點引導學生將圓割拼成已學過的圖形,組織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從而正確掌握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五年級數學教案12
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據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
1.注重情境創設,產生認知沖突。
本節課結合學生學過的復式條形統計圖和單式折線統計圖進行教學。新課伊始,提出問題:如果要在一個統計圖上表示出4月7~10日我國南北兩地最高氣溫的變化情況,制作什么統計圖比較合適呢?然后引出要學習的內容:復式折線統計圖。
2.重視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動手操作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一種有效手段,也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倡的學習方式。本節課通過教師引導,并結合上節課的已有經驗,讓學生自己動手繪制復式折線統計圖,感知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體會復式折線統計圖的作用。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直尺
教學過程
第1課時復式折線統計圖(1)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你知道中國最南和最北的位置嗎?你知道兩地的天氣情況嗎?
(學生結合課前收集的資料,自由交流)
2.你還記得折線統計圖嗎?折線統計圖有什么特點?
3.以表格形式出示4月7~10日我國南北兩地最高氣溫的變化情況。
提問:如果要在一個統計圖上表示出4月7~10日我國南北兩地最高氣溫的變化情況,制作什么統計圖比較合適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復式折線統計圖。(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舊知檢驗已學知識,為學習復式折線統計圖奠定基礎。
⊙探究新知
1.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
(1)猜想復式折線統計圖:請大家遷移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知識想一想,復式折線統計圖有哪些特點呢?(學生自由交流)
(2)讀懂復式折線統計圖。
(課件出示教材84頁4月7日~10日我國南北兩地最高氣溫的復式折線統計圖)
①觀察、匯報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組成。
②討論怎樣讀復式折線統計圖。
小組討論,得出:讀復式折線統計圖的方法與讀復式條形統計圖的方法相同,可以橫向觀察、縱向觀察、對比觀察等。
③觀察復式折線統計圖,獲取信息。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觀察復式折線統計圖,并說一說獲取了哪些信息)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討論,用知識遷移法來學習新知,使學生了解復式折線統計圖,同時加深對前面所學統計知識的理解,從而可以更好地掌握復式折線統計圖。
2.探究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1)課件出示課前制作的曾母暗沙和漠河縣兩地xxxx年4月7~10日最高氣溫的單式折線統計圖,引導學生對比單式和復式折線統計圖,找出兩者之間的異同,填寫下表。
相同點
不同點
單式折線
統計圖
(1)有標題、橫軸、縱軸、單位名稱。
(2)確定每一格代表多少單位。
(3)先描點,再連線,連線要用直尺。
只有一條折線。
復式折線
統計圖
(1)有兩條折線。
(2)有圖例。
(2)小組合作探究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通過對比,你發現復式折線統計圖有哪些優勢?
預設
復式折線統計圖不但能表示出兩組數據數量的多少、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而且還可以比較兩組數據的變化趨勢。
3.讀統計圖,解決問題。
(1)兩地哪天的最高氣溫相差最大?相差多少?
(2)兩地最高氣溫相差25℃的是哪天?
(3)曾母暗沙的最高氣溫是如何變化的?漠河呢?
(4)從總體上看,兩地這幾天的最高氣溫之間最明顯的差別是什么?
(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匯報)
設計意圖: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通過對比單式和復式折線統計圖,進一步認識、讀懂復式折線統計圖,并能夠從圖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加深對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理解。
五年級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經歷探索分數基本性質的過程,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能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2.思考與問題解決:經歷觀察討論,操作等學習活動,能對分數的基本性質作出簡要的,合理的說明,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歸納,總結概括的能力。
3.情感態度:經歷觀察,操作和討論等數學學習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鼓勵學生敢于發現問題,培養學生勇于解決問題的學習品質。
教學重點:
探索,發現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并能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自主探索,歸納概括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正方形紙,彩筆。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課件分別出示兩張不同的孫悟空的照片。師:學們仔細看看這兩張照片,你有什么發現?(指名回答)。
2.教師引導交流:孫悟空本人沒有改變,只不過是外表的打扮裝飾發生了改變。
3.學生初步感知了什么變了而什么卻沒有變的概念。
4.教師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什么變了而什么沒有變的有關內容。教師板書課題:分數的基本性質設計意圖: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圖片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觀察能力,為下一步學習營造一個輕松活躍的氛圍。
二、探究新知。
(一):1.師:在我們在學習這個新的內容之前,我們首先來復習一下除法與分數的關系。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被除數=課件出示:120÷30=(120×2)÷(30×2)=(120÷10)÷(30÷10)= 2.同學們說說這幾道相等嗎?(指名回答)。
3.教師引導說出商不變的性質,課件出示商不變的性質的.定義。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商不變的性質,為下一步更容易的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打下基礎。
(二)、教學新知。
1.師: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正方形紙,把手中的紙平均折成4份,其中把3份圖上你喜歡的顏色。
2.學生操作,教師巡視并特別提醒學生注意“平均分”。
3.展示學生的作業。
4.師:現在請同學們把正方形紙平均分成8份,16份,分好之后你有什么發現?(指名回答)。
5.教師歸納總結,并課件出示:設計意圖:同一張紙能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數,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6.引導學生觀察:
觀察它們的分子和分母是怎樣變,學生觀察,思考,交流后,教師集體指導觀察,并板書:
教師歸納總結后,學生完成課本66頁的填空題,完成后集體回答。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發現一些表象,但這些表象還須上升為科學理論,這就需要學生能透過表象識別表現后蘊藏的規律,這才能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便于以后舉一反三,解決同類相關問題。
7.課件出示:(通知互相討論)
(1)相比較,看看分子分母有什么變化?(2)在這個變化中,你們發現了什么規律。
8.教師引導學生說出: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大小不變。這就是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師特別強調“同時”“同一個數”)。
9.教師提出疑問:為什么要0除外呢?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因為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而分數的分母是不能為0的。
10.同學們,現在你們來看看分數的基本性質和你們以前學習過得商不變性質有什么不同呢?(課件出示兩性質作對比)
師:分數的基本性質和商不變性質的規律是一致的。
三、鞏固強化,拓展應用。
(1)課件出示:(集體回答)。
(2)指出下列分數是否相等。(指名回答)。
(3)把和化成分母是10而分數大小不變的分數。(指名到臺上板演)。
(4)課件出示小故事。
有位老爺爺把一塊地分給三個兒子。老大分到了這塊地的,老二分到了這塊地的。老三分到了這塊的。老大、老二覺得自己很吃虧,于是三人就大吵起來。剛好阿凡提路過,問清爭吵的原因后,哈哈的笑了起來,給他們講了幾句話,三兄弟就停止了爭吵。
你知道,阿凡提為什么會笑嗎?他對三兄弟講了哪些話?(讓學生課后去思考)
設計意圖:多樣的練習可以讓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有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
四、回顧總結,梳理新知。
同學們,你們對分數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呢?板書設計:分數的基本性質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大小不變。這就是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學反思: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出示孫悟空的照片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手腦并用,在操作中深入感知分數。請同學們用一張正方形紙片,動手折一折,通過三次的對折,每次找出一個和相等的分數,比較涂色部分大小有沒有變化?(沒有)。那么得到了什么結論?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分子,分母的變化,經歷總結得出: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大小不變。學生對此進行鞏固后,再引導學生說出:0除外。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動腦思考,很快地突破了重難點,取得很好的效果。
3.鞏固練習,圍繞中心。在設計練習的過程中,采取多種形式呈現,使學生加深對分數基本性質的理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理解所學知識,學有所獲,并進一步學習約分和通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五年級數學教案14
探究目標:
1、組織學生開展測量、計算、估測等數學實踐活動,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圓柱體積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圓柱的體積。
2、在探索空間與圖形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及實踐能力,同時結合具體的情境培養其估測意識。
3、使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并能比較清楚地表達和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
4、讓學生體驗解決策略的多樣性,不斷激發其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積極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教學重難點:
學生會應用圓柱體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探究過程:
一、遷移引入
提問:一個圓柱的底面積是80平方厘米,高是20厘米,求它的體積。
提問:如果已知的是底面半徑和高,該怎么求呢?
二、自主探究
1、出示長方體魚缸。
要計算這個長方體魚缸能裝多少水,就是求什么?
怎樣求這個長方體的容積呢?
2、出示圓柱形魚缸。
⑴估測。這個圓柱形魚缸的容積大約是多少?
⑵操作、匯報。如果忽略容器的壁厚,這個圓柱形魚缸的容積到底是多少呢?學生分小組進行操作計算,各小組派代表演示操作過程,并展示計算過程。
學生可能的`回答有:
生1:這個圓柱的底面周長是94.5厘米,它的高是12厘米,計算過程如下:①94.5÷3.14÷2≈15.0(厘米)②3.14×152×12=8478(立方厘米)
生2:我們小組測量的是底面直徑和高。底面直徑長30厘米,高是12厘米,計算過程如下:3.14×(30÷2)2×12=8478(立方厘米)
生3:我們測量的是底面半徑和高。3.14×152×12=8478(立方厘米)
⑷評價。
組織學生間進行評價。你最喜歡哪個小組的操作方案?為什么?每一步列式的意義是什么?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
⑸反思。引導學生將實際計算結果與自己的估測結果進行對比。自己矯正偏差。
⑹延伸。如果每立方分米水重1千克,這個魚缸大約能裝水多少千克?
3、自學例題。
組織學生自學課本例5。同桌的兩名同學結合例5的解答過程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進行互問互答。
三、鞏固練習
做教科書第80頁“做一做”中的第2題、練習二十一的第5題。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集體評講。
四、創意作業
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計算、繪圖、裁剪、粘貼等多項操作活動。
在一張長30厘米,寬20厘米的長方形紙上進行合理的裁剪,做一個無蓋的圓柱形筆筒。比一比,誰做的筆筒容積最大?
五年級數學教案15
一、 說教材
《倒數》是北師大版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的內容。教材首先出示乘積是1的分數乘法,從而引出分數的含義,并舉例說明倒數的特點。從教材的內容來看,比較簡單。數學知識的聯系性很廣泛,比如本冊將要學習的《分數除法》就要運用到倒數的知識。本課的教學目標在于讓學生在經歷中體驗、在做中發現、在活動中理解倒數的意義,能正確的求一個數的倒數,滲透辨證唯物主義關于事物都是普遍聯系觀念的啟蒙教育。教材內容在編排上沒有什么特別之處,但教學重點難點比較突出,求1、0、小數、帶分數的倒數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本課的難點。
二、說教法
基于教材內容比較單調,那么只有在教法上體現新、奇、特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想學,要學。
首先,根據小學生一般是從具體的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的邏輯思維發展的思維特點,我將在教學中聯系小學生熟悉的身邊的實際,使抽象的內容直觀化,同時把要解決的問題通過聯系實際,幫助學生架起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橋梁,可以達到理解掌握新知識,培養學生興趣的目的,同時也體現了數學的趣味性。
其次,我將在教學中始終扮演一個引導者,引導學生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活動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本節課的數學知識、技能、思想和方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三、說學法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如何體現學生的主人意識,我想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應始終在合作中發現問題,在合作中探討問題,在合作中解決問題。在這一系列的合作中進行恰當的學習活動,有時也能產生思想的碰撞、人格的升華……這樣才能體現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主人意識。
四、說教學過程
本課主要圍繞“導入、探究、練習、小結”四個環節進行。
(一) 談話導入,初步感知。
首先,我們來做個游戲,這是什么字?這呢?(吳、杏、)這兩個字都是什么結構的字?你們能把“吳”字上下這兩部分換一下位置變成另外的字嗎?“杏”字上下兩部分換一下位置會變成什么字呢?其實,在“數學王國”里也有這種有趣的現象。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具有這樣特點的數——倒數。(板書課題)導入自然。
(二)探究新知,突破重點。
1、認識倒數。
(1)出示算式,學生獨立計算,并認真觀察,看看你有什么發現。
(2)組織學生交流
①這幾組算式有什么共同點?
②等號左邊的兩個乘數有什么特點?(分子分母調換位置)
③乘積為1的這兩個數是什么關系呢?
乘積為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④互為倒數必須滿足幾個條件呢?
⑤你是怎樣理解“互為”一詞的?
(預設:老師問--同學,你有好朋友嗎?你最要好的朋友是誰呢?請站起來。我們可以說--是好朋友嗎?應該怎么說呢?“--是--的好朋友,--的好朋友是--。互為是指互相成為。)
(3)針對第一組算式我們可以這樣說:因為4/5×5/4=1,所以, 4/5是5/4的倒數,5/4是4/5的倒數,也可以說4/5和5/4互為倒數。
(4)用因為……所以……說一說誰是誰的倒數。
2、進一步理解倒數
(1)出示表格,計算長方形的面積。
(2)這些長、寬不等的長方形的面積都是多少?那么這些長方形的長和寬具有怎樣的關系?(面積是1的'長方形,它的長和寬互為倒數。)
3、求一個數的倒數。
(1)求一個分數的倒數
觀察表格,思考:4/3的倒數是多少?9/7的倒數是多少?
①求一個分數的倒數我們可以怎么做?
②只要把這個分數的分子分母調換位置。
③隨機練習:2/9的倒數是多少?7/4的倒數是多少?5/6的倒數是多少?……
(2)求一個整數的倒數
出示題(長方形的面積都是1,請你填一填2、3、)
①這些長方形的面積仍然是1?那么它們的長和寬又有怎樣的關系呢? 誰來說說括號里填幾?這些數都是什么數?
②求一個整數的倒數我們可以怎么做?
可以把整數看成分母是1的分數,調換分子分母的位置。也可以總結為:這個整數是幾,它的倒數就是幾分之一。
③隨機練習:3的倒數是多少?5的倒數是多少?……
(3)求1的倒數
出示題(正方形的面積是1,請你填一填1)
①這里該填幾?為什么?
②1的倒數是多少?為什么?
1的倒數是1。
(4)求一個小數的倒數
出示題(長方形的面積都是1,請你填一填0.4)
這個長方形的面積也是1,它的寬是幾?求它的長其實是求這個數的什么?想一想,該怎樣求一個小數的倒數?小組討論。)
把這個小數化成分數,再調換分數的分子、分母。
(5)0的倒數
0有沒有倒數呢?為什么?
小組交流(因為0乘任何數都得0;0不能做除數。)
0沒有倒數。
4、總結求倒數的方法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練習題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面向全體的原則,同時也有拓展延伸,給學優的學生思考、展示的機會,對學生所學的知識也有一個全面的考察。
(四)課堂小結,談談感受。
讓學生談談上了這堂課的感受,這堂課最讓你感到高興的是什么?最讓你值得自豪的是什么?要啟發學生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這既是課堂小結,同時也注重了對學生的人文培養。
【五年級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五年級12-13
五年級教案數學教案12-27
五年級數學教案08-10
五年級數學教案01-06
五年級認識圓數學教案08-25
五年級數學教案:《統計》08-28
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數學教案08-29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4-18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