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大班數學教案

時間:2023-08-30 10:28:28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薦)大班數學教案8篇

  作為一名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薦)大班數學教案8篇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生活中許多物體呈格子狀,感知格子的特征。

  2.體驗玩格子的樂趣。

  3.促進數學空間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的發展。

  4.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培養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活動準備:

  1.課件、多媒體設備。

  2.人手一張正反有8格和9格的格子圖譜,人手6個棋子。

  3.布置"尋找周圍象格子形狀的物體"之任務。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題,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許多物體呈格子形狀。

  1.看課件,猜一猜禮物(格子)。

  師:今天天線寶寶給我們帶來一件禮物,看看是什么呢?(放課件,至出現格子)

  2.尋找和回憶生活中的格子師:你們平時有沒有見過什么東西也是一格一格像格子形狀的?(啟發回憶在家里、幼兒園、馬路上、野外等地方)

  3.續看課件,了解生活周圍有許多東西呈格子狀。

  二、感知8個格子的特征,和8個格子玩游戲。

  1.那這個格子到底是什么樣的`呢?看看相同的小格有幾個,橫線有幾條,豎線有幾條呢?引導幼兒從上往下數橫線,從左往右數豎線,并小結:原來8個格子由3條橫線和5條豎線組成。

  2.看課件中的一個棋子,說出位子。(在第幾條橫線、第幾條豎線上)

  3.我們已經可以快快地在格子上找到棋子的位置了,棋子要叫出很多朋友跟你們玩追棋子的游戲,請小朋友拿出棋子擺在你的格子上,看誰放得又快又好!

  4.和8個格子玩追逐游戲,感知方位及空間,棋子由1個、2個、4個、6個遞增。

  三、感知9個格子的特征,和9個格子玩追逐游戲。

  1.師:8個格子,6個棋子,一點兒都難不住你們,想不想挑戰更難一點的格子?畫面出示九格,問有幾格,它是什么樣,由幾條橫線、幾條豎線組成的?

  小結:九個格子是由4條橫線、4條豎線組成的。

  師:格子想跟你做游戲,他跳到哪兒?你就追到哪兒?誰的棋子放對了,就捉到了。

  2.請幼兒翻到9格的格子圖,玩追逐游戲,棋子由1個、2個、4個、6個遞增方法同上,速度加快。

  3.玩格子轉轉轉、棋子跳跳跳的游戲。

  規則:幼兒的格子不能轉,等畫面中的格子停下來后,重新移動棋子。

  四、玩棋子捉迷藏的游戲。

  1.出示魔棒,介紹游戲規則:現在格子上所有的棋子都躲藏起來了,老師說出棋子躲藏的位置,請幼兒用魔棒在對應的格子上點出來,如果點對了,會顯示出笑臉,點錯了,會出現警報。

  2.幼兒玩棋子捉迷藏的游戲,反復進行幾次。

  五、導入延伸活動:在12個格子上玩跳一跳的游戲。

  1.畫面出示12個格子,老師同時出示大KV板,介紹規則:請6個小朋友來當棋子,電腦上調皮的棋子跳一跳,上來的6個小朋友快快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在這12個格子上站好。

  2.邀請6個小朋友合作游戲一次。

  3.提出游戲要求:要想玩好這個游戲,需要我們大家仔細觀察,共同合作,你幫我、我幫你。下課以后我們到操場上一塊兒玩好嗎?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在說一說、擺一擺、比一比、賽一賽的環節中完成,幼兒的情緒高漲,操作興趣濃厚,競爭意識強,個個不服輸。在玩中學,學中玩的氛圍中,孩子的空間能力。觀察能力和反應能力都得到了培養。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體驗一分鐘的長短,發現時間的價值與自身的努力有關系。

  2、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要抓緊時間、珍惜時間,為入小學作準備。

  活動重點:

  知道一分鐘有多長,并體驗一分鐘的長短。

  活動難點:

  知道時間的價值與自身的努力有關系。

  活動準備:

  幼兒體鍛視頻、筷子、珠子、線、彈珠、蠶豆,時鐘一面、統計表。

  活動過程

  一、猜測交流:一分鐘有多長

  師:前不久,我們幼兒園舉行了拍皮球比賽,比賽時間是一分鐘,在一分鐘時間里有的小朋友得到了獎狀,那么,一分鐘有多長呢?(幼兒自由回答)

  二、通過小游戲,體驗一分鐘的長、短。

  師:前幾天我們已經認識了時鐘,有誰知道,鐘上哪根針轉一圈,就告訴我們一分鐘到了?(秒針)

  師:小朋友真聰明。當這根最細的秒針在鐘面上轉一圈,就表示一分鐘!那一分鐘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來邊做游戲邊感受一下吧!

  a游戲:

  山山山,山上有個木頭人,不許說話,不許動。(開始記時)

  師:誰來說說,在扮演木頭人的時候,你有什么感覺?

  師:那你們覺得一分鐘的時間怎樣?(一起回答:很長)

  b游戲:

  師:那現在,老師再給我們小朋友一分鐘,小朋友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玩起來。感覺一下,這一次的一分鐘有什么不一樣?

  (幼兒玩積木)

  師:剛才的一分鐘,你做了什么事情呢?

  師:那你們覺得這次的一分鐘怎樣?

  總結:原來當我們扮演木頭人,一動不動時,會覺得時間很長,很長。我們玩的時候,又覺得時間很短,很短。那到底一分鐘有多長,能做多少事情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三、播放視頻,了解一分鐘時間里可以做什么?(播放幼兒跳長繩、拍皮球、轉呼啦圈等錄像)

  師:呀,你看到了誰呀?他們在做什么事情呢?

  師:剛才我們看見小朋友在一分鐘的時間里做了許許多多的事情。那我們的.小朋友在一分鐘時間里還能做些什么事情呢?(請幼兒自由說說)

  教師總結:原來在一分鐘內能做那么多的事情。

  四、幼兒操作

  (1)老師介紹操作內容,讓幼兒知道每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

  (2)明確規定:秒針開始走時,大家要一起動手,一分鐘到時立刻停下來,看看大家一分鐘里做了多少事情。

  (3)幼兒分組操作。

  (4)交流匯總,教師記錄結果。

  1、請你數一數在一分鐘里夾了幾粒珠子、幾個彈珠?

  2、請幼兒介紹一分鐘的成果。

  師:同樣花了一分鐘,為什么最后的結果不一樣?有的多,有的少呢?幼兒討論。

  師小結:雖然時間相同,都是一分鐘,但每組做的事情不一樣,有的比較難,有的比較容易,所以結果也不同。

  師:我還發現剛才穿珠子那組的小朋友,他們相同的時間里,做著相同的事情,可他們的結果也不一樣?有的穿得多,有的穿得少,這是為什么?

  師小結:在相同的時間里做同樣的事情,因為每個人的動作有快慢,所以結果也會不同。

  原來只要抓緊時間,加快速度,在一分鐘時間里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那我再給大家一分鐘的時間,你們有沒有信心比剛才做的更多呢?好,準備

  幼兒操作第2次

  再次總結各組操作數據,

  師:為什么有好多小朋友這次做的要比上次的多呢?幼兒自由說說。

  讓幼兒明白,做事情要專心,要抓緊時間,不拖拉,動作就快了

  五、總結對時間的感受,知道要珍惜時間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玩了一些游戲,玩得可開心了!你們覺得時間過得快嗎?

  師:一分鐘的時間不多,可是只要我們珍惜時間,抓緊時間,也能做很多種有意義的事情。在這次四川雅安大地震中,我們警察叔叔抓緊每一分鐘,后來救出了好多被壓的人,而醫生們也抓緊每一分鐘,救活了那些垂死的傷病員。一分鐘看起來很短,但在我們的生活中卻能做好多有意義的事情呢還有幾個月我們就要升入小學做小學生了,都要自己安排時間,如果你拖拖拉拉事情會怎么樣?如果你抓緊時間結果又會怎樣?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樂于參與數學活動,主動探索、的興趣。

  2、初步感知5的組成,發現將5個花片分成兩份會有不同的答案。

  3、能用自己的方式記錄撒花片的結果,并與同伴交流。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份紙盒,內裝有5個雙色花片。

  2、空白記錄單、鉛筆、水彩筆。

  3、幼兒用書第28頁《分分合合(一)》。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雙色花片”。

  (1)請幼兒說一說花片特別的地方。

  (2)師幼一起數一數花片。

  2、游戲“撒花片”。

  (1)撒一撒。

  教師示范并介紹活動要求:把5個花片抓在手里,輕輕地撒在小筐里,看看有幾個紅色面向上,幾個是綠(黃)面向下。提醒幼兒每次都要將5個花片抓在手里再撒。

  (2)記得清。

  引導幼兒拿出記錄單,把剛才撒花片的'結果記錄在記錄單上。每人撒5次花片,每次都拿5個花片,撒一次,記錄一次,記錄的結果要與撒出的結果一樣。

  (3)幼兒游戲,教師注意觀察幼兒是否按要求進行活動。

  3、展示、交流。

  (1)展示幼兒的記錄單,鼓勵幼兒學習同伴清楚的記錄方式。

  (2)集體觀察2~3張記錄單,找一找記錄單上有哪些相同的記錄,有哪些不同的記錄。(初步感知5的組成)

  (3)教師小結。

  4、完成幼兒用書《分分合合(一)》。

  (1)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2)師幼共同評價操作結果。

  5、師幼共同小結撒5片雙色花片有哪些結果,記錄有哪些方法。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觀察并記錄自己所在的小組中男孩和女孩各有幾名,比較各組的情況,感知6的分合。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設計用意:

  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小孩們在愉悅的氛圍中與教師一塊兒安排著新的一年的環境。因此融合新的一年長輩送禮品這一個場景,使小孩在充滿童趣的氣氛中開展學習,激起孩子對珠算式心算教學的興致,讓小孩在瞅瞅、點數、算一算的教學中溫習 “9之內數的直加直減”,啟發孩子教學的踴躍性,快樂的參加教學當中。

  教學目標:

  1、溫習9之內數的直加直減,加強準確的撥珠方式。

  2、在瞅瞅說一說新的一年禮品中體會新的一年帶來的愉快。

  教學預備:

  1、幼兒教師幼兒教學大算盤一個、新的一年長輩的手偶一個、自制禮品盒5個(內有5-9數目的禮品)、字孩子數

  2、孩子小算盤每個人一個3。禮品盒每個人一個。

  教學過程:

  一、基本思維練習:

  (1)看數報數:

  (2)看珠報數:

  二、溫習帶5的直加直減:

  (1)新的一年長輩帶來了很多禮品,請孩子幫助他算一算有幾盒?(按順序展示紅色、黃色、藍色、綠色、橙五個禮品袋)

  (2)盒里有幾件禮品?我們算出上方的題目便可明白啦。

  三、溫習9之內數的直加直減。

  (1)新的一年長輩先打開橙色的禮品袋,是啥?a。有幾輛小車子?b。理解題意:展示6-5=1,6表示啥?5表示啥?減號放于哪兒?1表示啥?c。在算盤上怎樣撥?(孩子嘗試,幼兒教師指導)個別孩子到大算盤上撥。d。講清算理:6減5、撥入6,要減5、減看框珠,夠減直接減5,等同于1。e。孩子集體練習,邊撥邊講。練習從實撥-空撥-想撥。

  (2)探究(要求:身體坐正腳放平,左邊這只手扶住算盤框,從右側第一檔開始撥)

  四、加強9之內數的直加直減練習:

  教學游戲《新的.一年禮品》新的一年長輩告知我一個好訊息:他另外還有禮品要贈送給我們孩子,每個人1份。(展示禮品盒)可是你們要把禮品盒旁的題目算出來,告知客人教師請客人教師幫助你查驗,做對啦,你便可打開盒子把禮品拿出來。

  五、擴展教學:

  與小伙伴、教師一塊兒一同分享新的一年長輩的禮品。

  教學反思與提議:

  這一次教學是主題背景下的一個珠算式心算教學。以新的一年長輩的禮品為主線,將珠算式心算教學貫穿于整個教學當中,充足調動了孩子學習的興致,在瞅瞅說一說新的一年禮品中充足體會新的一年帶來的愉快,整個教學各過程比較明了。在溫習帶5直加直減時,也重視了模式的多元化,例如新的一年長輩背了個大布袋,讓孩子猜一猜里頭有多少禮品?孩子講,很多禮品哩,會是多少哩?在猜想中,我及時展示珠算式心算的題目,孩子明白了是5件禮品。

  當他們看見很多漂亮的色彩時,忍不住感慨講,好漂亮呀,這樣非常自然的講出了紅色黃色綠色藍色橙,且展示了字孩子,當他們對橘紅色、橘黃色有不同的意見時,教師及時講出了橙,在整合的與此同時改善了的他們的經驗。以后,教師使用看準備、聽準備、實撥、空撥、想撥等數種模式展開溫習9之內數的直加直減的練習。因為興致比較高,個別孩子也可以勇敢地表現自個兒,而教師及時候的勉勵給了小孩更加大的自信,使小孩為后方的做好練習及請客人教師查驗做了非常好的伏筆,小孩的相處能力也有了一定的進一步提高。整個教學重視集體與個別、師幼互動、生生互動。

  且重視小孩的日常生活經驗與感情體會。教學內容的溝通探討都從孩子的日常生活實際出發,在他們已經有經驗的前提上構成、組合新的經驗。教學中也使用了Open式的提出問題,啟發孩子自個兒觀測和察看與認知世界,進而創立起嶄新的師幼互動方法。例如“禮品盒里會是些許啥禮品哩?”小孩們依照已經有的經驗開展回答。但教學中也有些許欠缺:假如將5個禮品盒所有打開,孩子會更快樂,可是由于思考到時間的關系,因此只打開一個禮品盒。而在打開禮品盒時,例如果請孩子自個兒來打開,小孩踴躍性會更加高。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用一一對應的方法計數比較7以內數量的多少,進一步感知7以內的數量。

  2.能在活動中體驗提前做好充分準備,才能有一個更好郊游的心情。

  活動準備:

  1.教具:《比多少》PPT;水和可樂材料一套;

  2.學具:人手一份操作板和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直接導入,初步感受物體的多少。

  導語:孩子們,今天我們到這里來活動,請每個小朋友找一張小椅子坐下來吧。

  提問:呀,他為什么不坐下來呢?

  我們來看看,小椅子和小朋友誰多誰少?

  小結:原來是椅子少,小朋友多。

  二、能用一一對應的方法計數比較7以內的數量。

  過渡語:現在這個季節呀,正好是我們郊游的季節,那我們郊游需要準備什么東西呢?

  看來你們都是郊游的高手,我早就猜到了!看,我給大家準備了什么?

  1.出示PPT1,初步嘗試一一對應的'比較。

  提問:數一數,梨有幾個?桔子有幾個? 比一比,梨和桔子誰多?

  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們來給他們排排隊,比一比,誰多誰少?

  小結:4個梨比3個桔子多。

  今天我們小朋友很多,那我們就把多的那一組的梨放進書包里,帶去分享吧!

  2.出示PPT4,進一步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7以內數量的多少。

  提問:我們去郊游,帶一種水果夠嗎?

  別著急,我這還有呢!

  蘋果和香蕉,我們數一數,比一比,誰比誰多?

  能不能想一個辦法一眼就能看出是香蕉多還是蘋果多呢?

  小結:6根香蕉比5個蘋果多。那我們就把多的一組的香蕉放進書包里帶去分享吧!

  3.出示PPT7,幼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進行個別操作展示。

  過渡語:我們去郊游,除了帶吃的,還要帶什么?

  來,看我給你們準備了什么?

  那你們來數一數,比一比,水和可樂誰多?

  小結:7瓶礦泉水比6瓶可樂多,而且我們小朋友還是喝水比較健康,少喝碳酸飲料哦!我們就把多的一組的礦泉水放進書包里吧!

  三、交代要求,分組操作。

  過渡語:東西都準備好了,你們準備好了嗎?

  立正,排好隊,我們出發啦。。。

  這是哪?

  呀,這有什么呀?好漂亮!

  紅花多還是黃花多?

  聽!什么聲音?

  我們來看看,是不是和我們猜的一樣的?

  呀,你們真棒!那這么多的小動物誰多誰少呢?別急,飼養員給我們小朋友兩個任務呢:

  1.你們一人拿一包小動物玩具去數一數,比一比;

  2.給多的一組的小動物要送上一顆愛心。

  明白了嗎?

  觀察指導:教師觀察幼兒是否理解操作規則,了解幼兒的數量比較策略,分析其發展水平,因勢利導。

  四、交流評價

  1.交流

  過渡語:這兩組小動物誰多誰少?誰和我這做的是一樣的?你是怎么比較的?

  2.評價:

  找出錯誤資源,大家進行糾正。

  五、活動延伸

  你們今天的表現真的很棒!

  在生活中也有許多東西是需要我們去仔細觀察,來比較誰多誰少的,那等會回教室后,請你在教室里去找一找,比一比,什么東西多什么東西少,好嗎?

大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認識平面圖形的興趣及探索的欲望。

  2、發展幼兒較敏銳的觀察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讓幼兒基本掌握梯形的特征,找出梯形。

  活動準備:

  課件一套、幼兒正方形、梯形學具每人一套

  活動分析:

  在幼兒認識平面圖形的過程中,一直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幼兒已經認識了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在此基礎上來認識梯形,對幼兒來說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提高的過程。鑒于平面圖形較為抽象,因此在活動過程中運用了多媒體教學來解決這一困難,一方面更加激發幼兒的興趣,一方面更好的為幼兒的學習所服務。本次活動的重點是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拓展到周圍的生活與環境中去,主要運用觀察法、觀察比較法、講解法等突破;活動難點是讓幼兒能夠找出兩條平行邊,主要運用觀察法、講解法、聯系法等突破。

  活動過程:

  一、播放課件導入情景導入:圖形王國要舉行聚會,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課件)

  二、展開

  1、簡單復習學過的圖形。

  2、由正方形引出梯形,讓幼兒認識梯形,記住名字。

  3、請幼兒進行操作,比較正方形和梯形的異同點。要求:請幼兒比較邊和角的`不同。提問:正方形和梯形的邊和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出示課件引出平行的概念。

  5、讓幼兒找出平行線并講解其概念。

  6、找梯形、找出平行線,進行復習鞏固。

  7、找周圍生活中像梯形的物品,讓幼兒知道梯形是較穩固的圖形,被廣泛運用在我們的生活中,并出示課件欣賞。

  三、結束延伸活動:繼續尋找周圍生活中的梯形物品。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能通過幼兒的觀察比較,從而得出梯形的基本特征。運用“梯形寶寶翻跟頭”,變化不同的位置,增強幼兒方位感。用“涂”的方式使學會的梯形,在實際生活中得到進一步的應用,科學和藝術有機整合,提高了幼兒的學習興趣。

  不足之處:

  1、量梯形的上下兩條邊的距離時,教師應先讓幼兒自己想辦法該怎樣量,再與同伴相互討論,最后得出結論,這樣效果會更佳。

  2、“涂”畫的時候,個別幼兒的行為習慣較差,應加以糾正。

大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教幼兒學習自然測量,初步掌握測量的方法,激發幼兒參與測量的興趣。

  2、鼓勵幼兒自主選擇測量工具來測量周圍物體,在探索比較中發現測量工具和測量結果的關系。

  3、愿意與同伴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活動準備:

  1、長度不同的筷子、鉛筆、吸管等。

  2、若干張記錄表格。

  3、粉筆若干。

  4、魔箱和寶藏圖。

  活動過程:

  1、以游戲“看誰跳得遠”引入活動,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

  2、學習測量方法。

  (1)自主探索測量方法。

  要求幼兒人人動手,運用測量工具(筷子),測量桌子的長度。

  測量結束,鼓勵幼兒把自己的測量方法和想法與老師、同伴們交流。

  (2)教師示范正確的測量方法。

  測量時,筷子的一頭要對齊桌子的邊角,在筷子的另一頭用粉筆畫一條短線作記號,第二次測量的時候要從記號的'開始處接下去量,邊量要邊數,一根筷子,兩根筷子,……最后就能記住桌子長度有多少根筷子長。同時強調測量工具(筷子)必須沿著邊測量。

  (3)幼兒分組測量,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①幼兒兩人一組,用不同長度的筷子,測量活動室的門、窗戶及黑板的邊,并記錄測量結果。

  ②教師巡回觀察、傾聽、了解幼兒測量的情況。

  ③請個別組幼兒交流測量時遇到的困難,并采取哪種辦法解決,再匯報測量的結果。

  (4)引導幼兒分析討論:同樣的門、窗戶、黑板,為什么都用筷子測量,而結果卻不一樣?

  老師用與孩子一樣的測量工具(筷子)進行演示,引導幼兒觀察筷子的長短,得出筷子長,量出的次數少;筷子短,量出的次數多。

  3、游戲:找寶藏。

  幼兒從魔箱里摸出一張畫有藏寶地點的標記圖,根據圖運用各種測量工具進行測量,找出寶藏。

  4、結束小結:今天我們學會了用各種測量工具進行測量,還知道了測量的結果和量具的長短有關。出來今天用的量具外,還有哪些東西可以用來測量呢?小朋友會去后找一找、試一試好嗎?

大班數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在游戲活動中,探索6的組成,知道6有5種不同的分法。

  2、樂于探索,并能邊操作邊記錄講述。

  活動準備:

  1、課件6的分合圖。

  2、人手6個硬幣、6的分合記錄紙和筆。

  3、超市各種商品各6個(蘋果、檸檬、香蕉、玉米等)。

  活動重難點:

  探索6的組成,知道6有5種不同的分法。并能邊操作邊記錄講述。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

  1、今天小超市開業了, 你們想去逛逛嗎?

  2、逛超市買東西需要什么呢?(出示裝有硬幣的.小包, 請幼兒猜猜里面裝的是什么。)

  3、今天老師給你們每人準備一些硬幣,請幼兒在小椅子下面的拿出來數數看有幾個?

  二、游戲“猜硬幣”

  1、看看硬幣是什么樣的嗎?它兩面的圖案一樣嗎?

  2、正面是什么樣的?反面有是什么樣的?

  3、你們知道一個硬幣是多少錢嗎?那你們手里有多少錢呢?

  4、現在時間還早,超市還沒開門呢,我們來玩個猜硬幣的游戲吧!5、老師示范:我手里有6個硬幣,我將他們藏在兩只手上,你們猜猜每只手里藏了幾個?并出示相應的課件圖片(6的分合式)。

  6、幼兒和旁邊的小朋友玩一玩,并記錄操作結果。

  7、幼兒上來講述自己的玩法和記錄情況,老師出示相應的課件(6的分合式)。

  8、請幼兒數數說說,6有5種分法,并讓幼兒一起來念一念6的分合式。

  三、游戲“撒硬幣”

  1、老師示范撒硬幣,讓幼兒看看有幾個正面?有幾個反面?然后把它記下來。

  2、幼兒游戲,并記錄操作結果。

  3、展示幼兒作業。

  四、購物

  1、小超市開門了,超市里的商品真多,它們的價錢是不一樣的,請小朋友用6元錢買兩樣東西,每個人都要把自己手上的錢用完。

  2、幼兒自由購物。教師做營業員檢查幼兒活動結果。

  3、送禮物。跟客人老師講講6元錢買了幾元和幾元的東西。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教案:有趣等分_大班數學教案07-05

大班數學教案:有趣的數字_大班數學教案07-05

大班數學教案:分蘋果_大班數學教案07-05

大班數學教案:趣味抽獎_大班數學教案07-13

大班數學教案:小魚游游_大班數學教案07-05

大班數學教案:森林火車_大班數學教案07-05

大班數學教案12-31

大班優秀數學教案06-09

大班幼師數學教案02-14

大班數學教案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