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學數學教案9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運用運算定律和性質進行正確、合理、靈活的計算。
2、培養學生的辨析能力和良好審題習慣,提高學生計算能力。
3、使學生在學習中體會計算的樂趣,不斷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審題的良好學習習慣及正確的運用定律性質進行計算的能力。。
教學難點:靈活地運用運算定律和性質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引出新課(約5分鐘)
1、觀察3/10、7.4、8、125、5.4、7/10這六個數,你有什么發現?(預設:如學生說出下面的①,則教師就繼續說②;如學生直接說②,則教師就不再說①)
①這些數是整數、小數和分數。
②從計算的角度考慮這些數可以干什么?(湊整)
2、請你根據這六個數編出三道口算題。
7/10+3/10=7.4-5.4=8×125=
3、對三道口算題再加工,請你繼續計算。
3/10+7/10×20=7.4-5.4÷0.9=24÷8×125=
你想說點什么?(預設:不能為了湊整,而不顧運算順序,應該按運算順序做。)
這些題的運算順序是什么?
二、進行復習(約30分鐘)
1、下面我們進行一次計算比賽,時間三分鐘,看誰做得又對又多。可以不按題號順序,有選擇地做。(課前下發習題紙。)
脫式計算下列各題:
2、三分鐘到!誰來說一說,你選擇的是哪些題目?其他同學呢?
3、思考:你們為什么選擇這些題?
4、我沒讓你們簡算,你們怎么知道這些題能夠直接簡算的?(預設:需要觀察數的特征,符號)簡算的依據是什么?(小組討論)
5、追問:是不是數字只要能湊整就能簡算呢?不能簡算,根據什么?能簡算根據什么?
6、現在研究簡算的題目,每人手里有一張表,自己先獨立填寫,填完后再小組交流。第一欄舉例,可以是做過的例子,也可再舉例。第二欄填簡算的依據是什么?第三欄注意(即易錯的地兒)是什么?把你們的研究成果,填在表里。(可把幾類全研究,也可感興趣的幾個題)(約8分鐘)
簡便運算的題目(舉例)
依據(定律或性質用字母表示)
注意(易錯或提醒同學的'地方)
7、學生匯報:(10分鐘)
(1)比如,依據加法、乘法的結合、交換律;乘法分配律;減法性質;商不變的性質;除法性質。師適時板書:定律和性質,并適時師生、生生間進行。
(2)在學生匯報的同時,說到什么定律或性質時,如學生之間能相互補充最好,否則教師則補充一些學生沒有易錯的題目,如:
(3)(意圖:分配律的正確運用。②避免分配律遷移到除法中去)。
(5)×19×17
(6)3÷2.53÷2.5÷4
8、訂正結果后改正錯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三、課堂:(2分鐘)
今天你想說點什么?
預設:審題重要,觀察特征、符號,依據定律、性質,湊整達到簡算目的。
今天的復習對于以前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認識或想法?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設計說明
平均數是統計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在統計中,平均數常用于表示統計對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數據集中程度的一個統計量。用平均數表示一組數據的情況,有直觀、簡明的特點,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本節課是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平均數的意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1.創設問題情境,引發認知沖突。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有了問題才會思索,有了問題才會引發學生認識上的沖突。這節課通過具體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為什么兩個阿姨都領著孩子,第一位阿姨只買一張票,而第二位阿姨卻要買兩張票呢?”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從而產生進一步探究平均數的意義的欲望。
2.在分析討論中促進學生對平均數意義和計算方法的再認識。
在以往的學習中,平均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學生已經接觸過,但對于具體生活情境中問題的解答,學生比較陌生,所以在教學中通過學生的小組討論、交流、分析,使學生了解到在不同的情境中,求平均數的方法也不同,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作業紙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
1.課件出示兩位阿姨排隊買票的情境圖(一位阿姨抱著一個大約四五歲的孩子,另一位阿姨領著一個大約七八歲的孩子)。
師:從畫面上你獲取了哪些信息?你認為買票時應該怎樣做?(適時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課件依次演示第一位阿姨只買了一張票,而第二位阿姨卻買了兩張票。
師:從畫面上你知道了什么?有哪些疑問呢?為什么兩個阿姨都帶著孩子,第一位阿姨只買了一張票,而第二位阿姨卻要買兩張票呢?
(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初步感知學齡前兒童免票的規定)
2.引出新知。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平均數的再認識。(板書:平均數的再認識)
設計意圖:數學來源于生活,從學生熟知的乘車買票情境入手,使學生初步感知平均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為后面學習用平均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奠定基礎。
⊙探究新知
(一)進一步探究平均數的意義。
課件出示:根據有關規定,我國對學齡前兒童實行免票乘車,即一名成年人可以攜帶一名身高不足1.2m的兒童免費乘車。
1.組織學生討論:1.2m這個數據可能是如何得到的?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討論,然后全班匯報)
(1)調查了一些6歲兒童的身高。
(2)1.2m可能是這些身高的平均數。
2.據統計,目前北京市6歲男童身高的平均值為119.3cm,女童身高的平均值為118.7cm。引導學生根據上面信息解釋免票線確定的合理性。
(學生在小組里討論、交流各自的想法)
(二)引導學生從生活情境中理解平均數。
課件出示:下表是“新苗杯”少兒歌手大獎賽的成績統計表。
1.指導學生把統計表填寫完整,并排出名次。
學生進行計算,獨立填表,排出名次。
2.根據你的`生活經驗,說一說在實際比賽中計算平均分的規則。
(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初步感知實際比賽中的評分規則和平常的求平均數方法的不同)
3.引導學生討論:在實際比賽中,通常都采取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然后再計算平均數的記分方法。你能說出其中的道理嗎?
(交流并匯報:平均數容易受偏大或偏小數據的影響)
4.小結:在很多比賽中,為了體現公平、公正的原則,往往采取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然后求平均分的記分方法。
5.引導學生按照上面的方法重新計算3位選手的最終成績,然后排出名次。
(學生獨立計算,然后全班匯報)
引導學生理解:其中一個數有變化,所求的平均數也會發生變化。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材簡析]
教材的第一道例題是出示了一幅農村生活情景圖,通過求一共有幾只兔和一共有幾只雞的實際問題列出兩道連加算式,引導學生從3個2相加和4個3相加的角度理解連加算式的特征,為教學乘法意義作好準備,例題后的試一試,進一步豐富學生對幾個幾的認識。
第二道例題在充分感知相同數連加的基礎上教學乘法,包括乘法的意義、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用乘法算4個2相加可以列式42,也可以列式24。在教學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的同時,教材結合前一個算式著重介紹乘號,后一個算式著重介紹各部分的名稱。至于乘法的意義,是這道例題最重要的內容,理解還可以用乘法算是例題的重點。例題后的試一試既要求列加法算式又要求列乘法算式,教材指點學生把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比一比,哪種寫法比較簡便,引導學生體會乘法的意義。
想想做做的第一題是看圖列式,第二題是先按要求擺學具再列式,通過這兩題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對幾個幾相加的認識。第3、4題鞏固了學生對乘法的意義和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稱的掌握。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把幾個相同的數相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學習過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初步體會乘法和加法的聯系和區別;能正確地寫、讀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會通過加法算得乘式的積。
2、使學生初步學會從簡單的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求幾個幾相加是多少的數學問題,并根據數學問題列出乘法算式,培養有條理地思考的習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在初步認識乘法并應用乘法的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合作學習的態度。
[教學過程]
一、引入談話。
小朋友,今天老師帶大家去動物樂園玩一玩,看看里面又有些什么數學問題?(出示主題圖)
二、認識幾個幾相加。
1、學習例題,初步感知。
(1)提問:在動物樂園里有些什么小動物呢?
(2)提問:兔一共有幾只?小雞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3)根據學生的不同回答,引導學生一起從圖上數出3個2和4個3;板書算式:2+2+2=6(只) 3+3+3+3=12(只)
2、觀察比較,再次感知。
(1)請學生觀察這兩個算式,說說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發現每個算式里的加數都是相同的)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概括都是幾個相同的數在相加。
(2)用幾個幾相加表述。
啟發提問:你能用幾個幾相加得幾這樣的說法來說一說每個算式嗎?
(3)教師小結
這兩個算式里的加數都是相同的,每個算式都表示幾個幾相加的和。
(幾個幾相加是認識和學習乘法的`生長點,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在圖上數一數,在算式中比一比,用語言說一說等數學活動,加強學生對幾個幾相加的感性認識,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幾個相同加數連加的含義,為學習乘法做好孕伏。)
3、完成試一試,深化感知。
(1)第1題
先讓學生看圖數一數有幾個幾,然后照著擺一擺,邊擺邊說1個2,2個2最后讓學生填一填。
(2)第2題
先讓學生直接擺出3個4根,然后指著數一數,最后填一填。
(兩題的不同練習方式,一方面進一步深化學生對幾個幾相加的認識,另一方面又有效地反饋了學生對于幾個幾的認識和掌握情況。)
三、認識乘法。
1、學習例題
(1)出示主題圖
學生觀察圖,說說一共有多少臺電腦?可以列成怎樣的算式?它表示幾個幾相加?(板書:4個2)
(2)認識乘法
教師說明:像這樣幾個相同的數相加還可以用乘法計算(板書課題:認識乘法)。
4個2相加就可以用乘法算,寫成42或24
提問:42和24都表示幾個幾相加呢?等于幾呢?(板書=8)
教師在算式42=8中介紹乘號和讀法(板書乘號和4乘2字樣)
學生讀一讀這個算式,再讀一讀24=8這個算式。
教師再在24=8算式中介紹乘數和積,(板書各部分名稱)
學生說一說42=8這個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引導反思:想一想4個2相加除了用加法計算外還可以用什么方法算?可以寫成幾個乘法算式?分別是怎樣的?這兩個乘法算式都表示那么?
教師小結:4個2相加可以寫成兩個乘法算式42=8和24=8,他們都表示4個2相加。
(教師的談話巧妙地引入了乘法的學習;在兩個乘法算式中分別介紹算式的讀法和各部分名稱則有機地分散了對于乘法的認識,使學生學得更明晰;引導學生的反思和適當的小結更讓學生對于乘法有了一個整體的認識和深入的理解)
2、試一試
(1)學生觀察圖畫,數一數有幾個4,并填一填。
(2)想一想可以寫成怎樣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再填一填。
(3)反饋核對。
提問:計算4個5相加的和可以用幾種方法計算?
列乘法算式時是怎么想的?得數是怎么知道的?
教師小結:看來幾個幾相加就可以寫成幾乘幾。
(4)觀察比較。
請學生觀察加法和乘法算式,比一比哪種寫法比較簡便。
(5)教師小結:幾個相同的數連加時,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計算,教師沒有在教學中直接說明,而是讓學生在加法、乘法算式的自我比較中進行感受和獲致,同時形成對乘法比較全面的理解;另外練習反饋時的提問有效地讓學生感受到列乘法算式的思考方法。)
四、課堂總結
想一想今天學習了什么內容?你又知道了些什么?
(必要的學習反思和總結,有助于讓學生養成學后思的好習慣,幫助他們把所學的新知及時存儲和納入相應的知識結構中去)
五、聯系生活,感受應用。
提問: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問題也可以用乘法算?
(聯系生活的例舉,可以考察學生對于乘法的理解和掌握,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乘法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
六、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1
先讓學生獨立填寫,再反饋交流,著重讓學生說說為什么列成那樣的乘法算式?這兩個乘法都表示什么?
2、想想做做2
學生獨立填寫,然后交流核對。
3、想想做做3
(1)第1題
先讓學生擺一擺,然后再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
(2)第2題
學生獨立看題,擺學具,填寫。
(3)思考:寫乘法算式的時候先要想什么呢?
4、想想做做4
同桌互相讀一讀,說一說,教師再指名幾生進行反饋。
5、想想做做5
學生先填寫,然后核對,再比較兩個算式有什么不同,注重強調讀法和寫法的統一。
(多樣的有層次的習題能全面地檢查學生對于乘法意義的體會、理解程度和乘法讀、寫法以及各部分名稱的掌握情況。每題反饋時有針對性的提問則能更深入地暴露學生的思維,了解學生學習的達成度。)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一、復習.
1、請一名同學從1數到10.
2、老師在實物展臺上出示4個正方形片、7個三角形片和10個圓片.請同學們分別數一數這些圖形的個數.
[評:通過檢查學生數數的能力,了解到學生不僅能抽象地數數,還能正確地數出物體的個數來,為學習新課奠定了基礎.]
二、講授新課
(一)教學同樣多.
1.出示教材第5頁的蘿卜和白兔圖.
提問:有幾個蘿卜?幾只白兔?
提問:一個蘿卜對著一只白兔,一個蘿卜對著一只白兔(師邊說邊連線,將蘿卜和白兔連起來)有多余的蘿卜嗎?有多余的白兔嗎?
師:一個蘿卜對著一只白兔,沒有多余的蘿卜,也沒有多余的白兔,我們就說,蘿卜和白兔的個數同樣多.
提問:誰能象老師這樣完整地說說蘿卜和白兔的個數同樣多.
2.學生操作.
(1).師在黑板上豎著貼出2個○,要求學生對著○擺□,要求擺的□和○同樣多,請一名同學到黑板上擺.
(2)師要求全體學生在課桌上豎著擺出2個○,再對著○擺□,要和○同樣多.然后讓學生看看擺的是否同黑板上一樣.
(3)全班同學獨立擺.先橫著擺4個○,再擺△,要和○同樣多.
提問:你們一共擺了幾個△?請完整地說一說你是怎樣擺的?
3.練習(出示下圖).
提問:這里一共有5幅小圖,請你說出哪幅圖表示了同樣多的意思?
提問:為什么②、④兩幅圖不表示同樣多?②圖中有同樣多的部分嗎?④圖中有同樣多的部分嗎?(可讓學生到前面指一指同樣多的部分.)
課中休息:聽音樂做拍手操.
(二)教學多些、少些.
1.出示課本P5的小雞和小鴨圖.
提問:小雞和小鴨是同樣多嗎?為什么?小雞和小鴨誰多些,誰少些?
師:第一只小雞對著一只小鴨,第二只小雞沒有小鴨和它對著,我們就說小雞比小鴨多.
提問:小雞比小鴨多,反過來還可以怎樣說?
2.出示課本P5的蘋果和桃圖.
提問:蘋果和桃哪個多些,哪個少些?蘋果和桃比的結果是什么?桃和蘋果比的結果又是什么?
3.再次引導學生觀察前面出示的.掛圖(5幅小圖的的那幅圖).
提問:請你用完整的話說說圖②和圖③誰比誰多,誰比誰少?
4.學生操作.
(1)要求學生先擺4個○,再擺△,要比○多2個.
(2)要求學生先擺4個○,再擺△,要比○少2個.
小結:通過我們剛才的學習,知道了要想知道誰多誰少,就必須有比,只有比才能知道誰多誰少.
[評:為了使學生初步知道同樣多、多些、少些的含義,教師能夠針對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把操作思維、語言熔為一體,不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初步培養了學生操作能力,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三、鞏固練習.
1.P6練習一的第2題.(把同樣多的用線連起來.)
師先講清:因為2只小狗與兩個點子的數量同樣多,所以要用線把它們連起來.
(2)學生連線,利用實物投影進行訂正.
2.P6練習一的第3題.(哪個多?在多的一行的橫線上畫)
提問:哪一行的○多,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3.做游戲:搶椅子.(用今天學習的知識回答老師的問題.)
(1)先放3把椅子,找3個同學,轉圈跑,吹哨坐.
提問:3個人都坐下了,這說明了什么?
(2)還是3把椅子,找4個同學,轉圈跑吹哨坐.
提問:有1個同學站著,說明了什么?
(3)還是3把椅子,找2個同學,轉圈跑吹哨坐.
提問:還有一把椅子沒人坐,說明了什么?
[評:在鞏固練習階段,老師不拘泥于書中的練習形式,積極開動腦筋,精心設計做游戲的3個小題,又一次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寓教于樂,進一步使學生理解、鞏固和靈活運用了同樣多、多些、少些的含義.]
[評析:本節課的教案設計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實用性較強.教師充分利用直觀教學手段,為學生創造了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利用多種感官參與新知的形成過程,突出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教學層次清楚:①知道同樣多;②知道多些、少些;為了照顧中差生,采用了邊講邊練習的形式;最后設計了一個游戲,把本節課所學習的知識放在一起,使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而且也引起學生興趣,使教學達到高潮.]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平移現象,知道平移的基本特征。
2、能正確的畫出物體平移后的圖形。
3、了解平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認識平移現象。
教學難點:
能正確的畫出物體平移后的圖形。
教具:
衣服、方格紙、寫字板、鴨子圖、房子圖
學具:
方格紙、鴨子圖、房子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好!今天,我們和電視里的老師一起來學習新知識,
好嗎?(播放課件)
師:你們知道什么是移動嗎?
(生齊答)
師:誰愿意用動作來演示一下移動?
(學生演示,教師給予鼓勵)
師:下面我們來看看電視里的小朋友是怎樣做的?(播放課件)
師:剛才,同學們參觀了商場,你知道電梯是怎樣移動的嗎?
(生:直上直下)
師:下面我們接著看。(播放課件)
師:誰能說說纜車是怎樣移動的?
(生:朝著一個方向向前移動)
師:說得真好!我們來看看電視里的小朋友說對了嗎?(播放課件)
師:推拉窗是如何移動的`呢?
(生:左右移動)
師小結:剛才,我們看了電梯上下移動、纜車向前移動、推拉窗左右移動,像這些運動就叫平移。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平移。(板書:平移)
(播放課件)
二、新授。
1、認識平移。
①(出示寫字板)
師:這上面有平移現象嗎?誰能指出來?
(學生回答并演示)
師:下面我們來看看電視里的小朋友找到了沒有?(播放課件)
②(出示兩件衣服)
師:你們觀察到上面有平移現象嗎?
(學生回答并演示)
(播放課件)
師:請接著看。
③師:熨斗上下、左右移動是平移嗎?說說理由。
(生答)
師:向不同方向沒有規則的移動叫平移嗎?說說理由。
(教師演示,學生觀察后回答。)
師:下面接著看。(播放課件)
2、舉例說說生活中的平移現象。
(生答)
師:我們來看看電視里的小朋友們找到了哪些生活中的平移現
象?(播放課件)
3、教學例1:看看房子向什么方向移動了多少格?
(出示房子平移圖)
演示房子向上平移5格的過程。
請小組內的同學利用學具完成練習,教師巡視輔導。
交流反饋。
師小結:平移時,找準一個點,不管從什么地方數起,只要數到
相應的位置,結果都一樣。接著往下看。(播放課件)
4、練習。
①給帆船涂顏色。
師:給向右平移4格后的帆船涂上顏色,同學們,快動手吧!涂完后各小組的同學相互看一看,你涂對了嗎?
交流反饋。
師:下面我們來看看電視里的小朋友涂得怎樣了?(播放課件)
②分別畫出圖形向上平移3格,向左平移8格后得到的圖形。
師:這道題要求同學們畫出它向兩個不同方向移動后的圖形,比比看,誰的速度快?
交流反饋。
師:接著往下看吧!(播放課件)
5、拓展。
師;請同學們用老師給你的這只小鴨子畫出一排小鴨子,你能行嗎?說說你準備用什么方法?
(學生回答并繪畫)(播放課件)
學生相互欣賞作品。
師:下面我們來看看小朋友們畫得怎么樣了?(播放課件)
三、小結。
同學們,電視里的小朋友們學到了這么多知識,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呢?
(生答)
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很好的運用平移現象。
板書設計:
平移
(房子平移圖)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調查身邊的電話號碼、郵政編碼、身份證號碼等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初步了解一些簡單的數字編碼的方法;體會數字編碼可以表達一定的信息,并知道數字編碼的一般特點。
2、通過開展對相關編碼信息的探索和交流活動,幫助學生積累一些數學活動經驗,感受數字編碼的思想及其應用價值,初步體驗數字編碼的思想和方法。
教學重點:
感知數字表達信息的最基本方法和作用,嘗試應用數字來處理信息。
教學難點:
感知數字表達信息的最基本方法和作用,嘗試應用數字來處理信息。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感受數字與信息的`聯系)
引入:同學們,在生活中,我們常常要與數字打交道。比如說,(出示“1”)提問:一件禮物,一個蘋果,一張報紙……這里的“1”表示什么?
提問:可以表示數量和順序么?你又分別想到了什么?
(小結:數字組成一個數,可以用來表示數量和順序,它向我們傳遞了一些信息,也可以用來編碼,同樣傳遞了一些信息。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板書——數字和信息。
二、初識編碼,感知特點(說一說)
交流電話號碼信息――感受數碼
⑴師:像110這樣特殊的電話號碼,生活中還有很多,你能說一說嗎?
老師也搜集了一些資料,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小結:其實不管是特殊的電話號碼,還是普通的電話號碼,這些由數字組成的編碼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
三、探索編碼,感悟方法(看一看)
觀察:跟上一封相比,有什么區別?(多了郵政編碼)
問:你知道為什么要加上郵政編碼呢?(學生回答后放錄像)
問:看完錄像誰再說說為什么需要加上郵政編碼?
談話:郵政編碼也是一種數字編碼,它是由幾個數字組成的?別小看這6個數字,它可是表達了豐富的信息呢。誰大膽試著說說看這6個數字都表達了哪些信息呢?
介紹郵編的相關信息
⑴師:21表示江蘇省蘇南地區;210表示江蘇省蘇南地區南京郵區;2100表示南京市郵局表示江蘇省蘇南地區南京郵區; (板書)規律
四、解讀編碼,感受價值(比一比)
研究身份證數碼
⑴出示身份證圖片
師:從郵政編碼我們知道了一個人所在地的相關信息,如果想了解這個人的個人信息,需要知道什么編碼?
1、你能從這幾張身份證號碼中看出他們的出生日期嗎?
2、猜一猜,哪個是爸爸的?哪個是媽媽的?哪個是小明的?
⑵練習解讀身份證信息。(出示一張身份證)
師:你能把身份證上的信息填寫完整嗎?
師:你覺得身份證上的數字編碼有哪些用處?
五、總結收獲,介紹數字編碼在生活中的其它運用。
談話:在生活中,有時候人們還用字母或文字、和數字來組合成編碼表達信息?比如……(出示相關圖片)
介紹:條形碼火車票Z表示直達車,車牌蘇A表示南京,圖書I表示文學,/前表示出版社編號,/后表示圖書館流水號。
⑵提問:用這些編碼來表達信息有什么好處?
你還在哪里見過用數字編碼的呢?
假如生活沒有數字,將會……
師:數字編碼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揮了這么重要的作用,那同學們想不想自己也來編一編呢?編的時候我們要做到在一定范圍里,簡潔,唯一,有規律。
⑴ 出示第1個問題
師:房間的編號中要包含哪些信息?
一樓第三個房間該怎樣編?四樓第十個房間呢?十樓第九個房間呢?
⑵ 出示第2個問題
明確小組活動要求。
⑶集體匯報交流。
請在小組內討論出方案,再試著編碼!交流時寫出代表你自己的編碼。
(學生討論交流,嘗試自主編碼,同時讓部分學生到黑板前展示自己設計的編碼,并解釋說明,其他學生進行點評!)
六、回顧過程,總結經驗
師:今天我們共同研究了數字與信息。在活動中你覺得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住新房”練習題
教學目標:
1、掌握用豎式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
2、能運用所學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估算與交流的'過程。
教學重點:1、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乘法的算理。2、2、豎式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
教學難點: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豎式的計算。
教學準備:課件
學生準備:復習舊知識,預習新知識。
教學設計流程:
一、回顧復習,引入新課
1、師: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兩位數乘以兩位數一般乘法,都學習了哪些計算方法?生認真思考,互相交流。
2、出示練習題,學生做集體訂正。
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一般乘法
1、繼續以14×12例,
生:12看成10+2,14×110=140,14×2=28,140+28=168
2、肯定并表揚學生的計算。
3、請學生在黑板上演示乘法的豎式計算,生板演。
4、肯定該生的板演。
5、師總結:在豎式計算時,一定要注意數位對齊;個位與個位對齊,十位與十位對齊,大家還有其他的寫法嗎?
6、老師請生講述自己的思想,為什么少了一個0。
生:用個位2去乘14,得數的末尾與乘數個位數對齊,再用12的十位上的1去乘14得140。
7、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它們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三、總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加減混合的意義,掌握運算順序,正確進行計算。
2.初步培養學生連續看圖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體驗數學的價值,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加減混合的意義,掌握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正確計算加減混合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復習10以內的加減法單項口算
老師分別出示口算卡片,學生用手勢表示得數。
2.復習10以內連加、連減口算
老師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回答。(說出各題的計算過程)
我們學習了連加、連減、知道連加、連減表示的意義,那么如果一個算式里面內有加法,又有減法,它又表示什么含義呢?該怎樣計算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
二、指導探索:
1.教學例1
魚缸里有幾條黑金魚?有幾條紅金魚?求共有幾條金魚?應該怎么算?(板書:)如果撈走2條,求還剩幾條?怎么計算?(板書:)
如果我們把剛才演示的內容用圖來表示(貼例題圖)你能敘述一下這幅圖的意思嗎?
(引導學生敘述題意:魚缸里有4條黑金魚,3條紅金魚,撈走2條,還剩幾條?)誰會列式?
板書:
觀察這個算式,和我們前面學習的連加,連減有什么不同?
像這樣既有加法,又有減法的.算式叫加減混合。
板書課題:加減混合
加減混全式題應該怎樣計算呢?結合這道例題,誰來說一說?(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總結出:先算4加3等于7,再算7減2等于5。)板書:讓學生自己練習說計算過程,然后指名說一說。
2.教學例2
出示鴿子圖
你能說出這幅圖表示的意思嗎?(學生分組說一說圖意,然后指名敘述:有4只鴿子在吃谷子,飛走了1只,又飛走了2只,現在有多少只?)
誰會列式?你是怎么想的?
板書:
這也是加減混合算式,你會計算嗎?(同桌互相說一說)
學生齊說計算過程,老師板書:
5
3.比較質疑:
兩道例題有什么不同?(一道是加在前,減在后,另一道是減在前,加在后)
說明:無論是加在前,還是減在前,只要有加有減都叫加減混合,計算加減混合算式與前面學習的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是一樣的,都是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三、鞏固練習
1.看算式擺學具:
出示:
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請你用學具擺一擺。
2.學生獨立完成第65頁的做一做。
訂正時說計算過程。
3.口算:(指名說答案,其他同學當裁判)
老師分別出示口算卡片:
4.競賽:爭做計算小能手
每人一張小卷子,學生獨立計算,比誰算得又對又快,前五名完成的同學把卷子交到老師那里,全對的為“計算小能手”,其他同學訂正后全對的第人發一朵小紅花。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做加減混合式題要按什么順序計算?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明確“折扣”的具體含義,能熟練地進行“折扣”數和百分數的互化,進一步解決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應用題的解法。
2、能力目標:通過觀察、思考、探索等教學活動,培養學生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增強學生對數學價值的體驗,感受數學的魅力,能夠用數學的眼光來看待周圍的事物。
教學內容: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折扣》是在學生學習了百分數意義以及百分數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折扣”是在商品經濟中應用比較廣泛的一個概念,由于幾折是十分之幾,也就是百分之幾十,因此,折扣也是百分數的實際應用。所以本節課的重點是要求學生能夠正確理解折扣的含義,知道折扣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能夠解決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問題。難點是 “折扣”的有關計算。
對象分析:
《折扣》這個內容是現實生活商品買賣中經常遇見的“數學現象”,無論是聾人還是健聽者對它并不陌生。雖然這樣,但據了解、調查,我們的聾生對它只知其形而不解其意,雖然學生在此之前學過百分數應用題,但對聾生來說,其實際應用和現實意義卻比不上折扣問題的應用。為此,本節課就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百分數的應用)的基礎上,向學生傳授的百分數應用的另一種既普遍又實在的生活形態——折扣。
教學策略:
認知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有一句至理名言:“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結為一條原理的話,那么,我將一言以蔽之: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據此進行教學。”把教學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之上,這是教學必須遵循的“金科玉律”。《折扣》其實是百分數的實際應用,我就是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通過提供豐富而帶有折扣的生活圖片創設情境,輔以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從不同的場合去認識折扣,將實際生活融入教材,把知識與生活相結合,使學生在有效的教學活動中探索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整個教學過程的活動都是圍繞學生的生活經驗而設計,使學生體驗到數學與實際生活是緊密聯系的,是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增強了數學的應用意識,提高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
教學媒體:
主要是利用PPT課件向學生展示現實生活中的折扣現象,創設情景,從而讓學生從不同的場合去認識折扣,將實際生活融入到教材,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學與用的相對統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知。
PPT出示生活中打折的圖片。
教師:我們經常在商場看到把商品按“幾折”出售。如上圖中的“5.8折”、“五折”、“3.8” 折,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打折銷售,也就是我們今節課要學習的“折扣”。
【以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引入教學,明確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及時發現社會需要與所學知識的直接聯系,能較好地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產生“我要學”的強烈要求。】
二、分層探究,掌握新知。
(一)折扣的具體含義。
1、思考
(1)商品為什么要打折出售?(工廠和商場,為了促銷或處理積壓商品等多種原因,有時將商品價格降低進行銷售,這就是平常說的`“打折”銷售。)
(2)“幾折”表示什么意思?
幾折表示十分之幾,也就是百分之幾十。
(3)商品打“八折”出售是什么意思?
(八折=80℅,表示現價按原價的80℅出售。)
(4)原價、折扣與現價有怎樣的數量關系?
(原價 ×折扣數= 現價 )
2、把折扣數和百分數進行互化。
三八折=( )% 五折=( )%70%=( )折 68%=( )折
承上啟下:折扣數和百分數可以互化,那么你認為折扣應用題也就是什么應用題呢?會解答嗎?
二、“折扣”應用題的教學。
1、準備題
商店出售一種錄音機,原價330元。現在打九折出售,現價多少元?
(1)學生讀題。
(2)師問:打九折出售是什么意思?(學生口答。)
(3)把哪個量看做單位“1”?怎么計算?(原價×折扣數=現價)
(4)學生列式計算,然后師生板書訂正。
330×90℅
= 330×0.9
= 297(元)
答:現價297元。
2、教學“例7”。
商店出售一種錄音機,原價330元。現在打九折出售,比原價便宜多少元?(學生讀題)
(1)例7與準備題有何異同?(已知條件相同,所求問題不同。)
(2)“要求便宜多少元?”怎樣解答?(原價-現價=比原價便宜的錢數)
(3)原價和現價題目中都給出了嗎?沒有給出的話怎樣求?
(4)學生根據數量關系解答,然后集體訂正。
330-330×90℅
=330-297
=33(元)
答:比原價便宜33元。
思考:商店出售一種錄音機,打九折出售是297元,原價多少元?
(比較這題和準備題的異同,并讓學生說說它的數量關系。)
小結:分析折扣應用題和分析百分數應用題的方法一樣,要先確定單位“1”是已知還是未知,然后確定算法。
【設計意圖:在學生的現有水平和潛在水平之間提供一個向上攀登的“支架”,把復雜的學習任務加以分解,可以幫助學生較好地達到教學目標。在這里,前一教學步驟都是后一教學步驟的基礎,讓學生理解了“折扣”的意義才能掌握計算商品折后價錢的方法;掌握了計算商品折后價錢的方法才學習計算商品折后與折前差價的方法就容易掌握了。】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8-24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8-14
小學數學教案06-12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8-10
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案03-16
《左右》小學數學教案04-01
實用小學數學教案03-10
小學數學教案【熱門】11-03
小學數學教案模板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