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選]小學數學教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數學教案1
教學內容:六年制第十二冊數學第48—49頁的內容,完成第49頁上面的“做一做”和練習十二的第1—2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認識圓錐,掌握圓錐的特征,會看圓錐的平面圖。
教學重難點:圓錐的特征
教具準備:圓錐形物體一個、圓錐的模型一個、CAI課件四件
學具準備:圓錐形實物,模型一個、一塊平板(或玻璃),一把直尺
教程:
一、導入新課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圓柱的有關知識,誰能告訴老師圓柱有什么特征?(指名答)
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好的物體,看一看,摸一摸,感覺一下,它與圓柱有什么不一樣?
生觀察感知后,說出自己的結果,師肯定:
這個物體有一個曲面,一個頂點和一個面是圓。
像這樣的物體就叫做圓錐體,簡稱圓錐。也就是這節課我們要學習新的立體圖形。
板書課題:圓錐的認識
二、新授
1、教學圓錐的認識
〈1〉出示多媒體CAI課件的三幅圓錐形實物圖。
(此處有圖)
提問:這些物體的形狀是什么?(圓錐)
這時利用CAI課件動畫光點的閃爍,閃動實物圖的輪廓,緊接著把實物的模像移走,只剩下圖形的'輪廓,抽象出圓錐體的幾何圖形。
(此處有圖)
接著改變不同的方向,師說明:這樣的圖形就是圓錐體的幾何圖形。
〈2〉師講解:圓錐有一個頂點,底面是一個圓,(邊講邊用動畫光點的閃爍閃動“圓錐的頂點”,并標示出來,將底面用彩色涂上,并標出“底面”。)請同學們拿出圓錐模型,摸一摸周圍的面,提問:這個面是一個平面還是曲面?
指出:圓錐的這個曲面叫做側面,同時標出“側面”讓學生看著圓錐形物體,指出:
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叫做高。
用CAI課件演示作高,接著順著母線的方向演示、強調:
沿著曲面上的線都不是圓錐的高,圓錐的高只有一條
〈3〉生拿出學具,同桌互指圓錐的底面、側面、頂點、高
2、小結
誰能歸納一下圓錐有什么特征?(指名試答)
師板書:底面是圓,側面是一個曲面,有一個頂點和一條高。
3、教學測量圓錐的高。
提問:圓錐的高能直接測量嗎?為什么?
(圓錐的高在它的內部,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長度)
采用多媒體CAI課件(二)演示
邊演示,邊講解測量過程
〈1〉先把圓錐的底面放平;
〈2〉用一塊平板水平地放在圓錐的頂點上面;
〈3〉豎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間的距離,讀出數值。
生自己量手中的圓錐學具的高
4?教學圓錐側面的展開圖
設問:圓柱的側面展開是什么圖形?圓錐的側面展開又是什么圖形呢?
生思考討論后,指名回答
師:我們通過實驗來看看。
出示CAI課件(三),一步一步演示:
(此處有圖)
使學生認識:側面展開后是一個扇形
再利用CAI課件將其展開圖合攏,恢復原狀,以加深對圓錐側面的認識。
三、課堂練習
1、做教科書第49頁“做一做”
2、做練習十二的第1題
3、做練習十二的第2題
采用CAI課件,拆分組合,指名口答。
四、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圓錐,想一想:圓錐有什么特征?側面展開后是一個什么圖形?
板書設計
圓錐的認識
(此處有圖)
圓錐的特征:
底面是圓,側面是一個曲面,有一個頂點和一條高。
小學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根據天平平衡的原理,理解等式。能用方程表示簡單的數量關系,理解方程的意義,滲透符號意識,發展數感。
2.使學生在觀察、思考、分析、抽象、概括的過程中,經歷從現實生活或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學問題,用數學符號建立方程,表示數學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培養學生形成模型思想。
3.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對數學的興趣和應用意識,激發保護珍稀動物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結合具體情境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義,用方程表示簡單的等量關系。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視頻資料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知“相等”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談話:同學們,我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有許多的珍稀動物,你知道有哪些?
預設:熊貓、白鰭豚、東北虎??
課件出示:(金絲猴、短尾猴、白鰭豚、東北虎、熊貓)
談話:這些都是我國的珍稀動物。
談話:老師非常喜歡憨態可掬的熊貓嗎?瞧,它們在做游戲呢。
2.提供素材、感知“相等”
出示課件:
談話:你發現了什么?
預設:1.蹺蹺板平衡,追問:說明了什么?
2.熊貓一樣重,追問:你怎么看出來的?
談話:熊貓的質量是50千克,能用一個式子表示嗎?
預設:50=50
談話:觀察這個式子,和我們以前學習的式子有什么不同?
預設:以前的式子中有運算符號,這個式子中沒有。
追問:沒有運算符號,為什么也能用“=”連接呢?
預設:兩邊的重量是相等的。
小結:原來相等的關系就可以用“=”表示出來。
談話:想一想,生活中,你學習的知識中,也有相等的關系嗎?
2.預設:這輛車的速度和那輛車的速度一樣ab=ba
二、分析素材、理解“相等”
1.借助蹺蹺板,理解相等與不相等。
出示課件:
談話:能用式子表示現在的關系嗎?
預設:40100,100span=
談話:同學們看,又來了一只熊貓,你猜會發生什么情況?
預設:1.左邊重、右邊輕或左邊輕、右邊重
2.平衡,一樣重
談話:你能說說它們的關系嗎?
預設:1.兩只小熊貓的重量〉一只大熊貓的重量
或兩只小熊貓的`重量span=一只大熊貓的重量
2.兩只小熊貓的重量=一只大熊貓的重量
2.認識含有未知數的式子。
談話:小熊貓跳上去后,蹺蹺板是這樣的。你能說說這三只熊貓的質量有怎樣的關系呢?
預設:1.小熊貓的重量+40=100
談話:你是怎樣想的?
預設:一只熊貓的質量加40千克熊貓的質量等于100千克熊貓的
質量
追問:你能用誰和誰是相等的再來說一說嗎?
談話:同學們找得到了蹺蹺板中相等的關系,能用更簡潔的式子
來表示嗎?
預設;a+40=100
2.x+40=100
談話:真了不起,會用字母表示未知數。不知道的數量,我們通常用字母表示。一般情況下,像這樣的未知數用字母x表示。
出示課件
談話:現在兩邊的熊貓交換了位置,你還能用式子來表示嗎?
預設;100=x+40
小結:看來“=”不僅可以表示運算的結果,還可以表示相等的關系。
三、借助素材,理解等量關系
1.理解圖示中的等量關系。
(1)課件出示:
談話:誰會用含有未知數的式子來表示?
預設:3x=200+200,x+x+x=200+200小結: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談話:說說你這個式子的意思?(引導學生說說誰和誰是相等的)
談話:天平平衡,說明兩邊相等,你能說幾個這樣相等的式子嗎?
預設:10+20=30
x+300=1000
(2)課件出示(出示動物的名字)
談話:這幅圖中,既沒有蹺蹺板、天平,你還能找到相等的關系嗎?預設:兩只金絲猴的質量和一只短尾猴的質量是100千克
教師引導,也就是這些猴子的質量和與100千克時相等的
小結:像這樣相等的關系數學上稱為等量關系。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常常需要先找到這樣的關系。
2.理解信息中的等量關系。
談話:看圖找等量關系同學們都學會了,有些等量關系還藏在文字信息中,試試看,你能不能找到他們。
(1)課件出示:白鰭豚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瀕臨滅絕。1980年約有
400只,比20xx年多300只。
談話:信息中提供了哪幾個量?
預設:1980年只數20xx年只數300只
談話:這三個量之間有怎樣的等量關系呢?
預設:1980年只數-20xx年只數=300只
1980年只數-300只=20xx年只數
20xx年只數+300只=1980年只數
談話:你怎樣找到等量關系的?
預設:根據1980年約有400只,比20xx年多300只。
談話:你太棒了,抓住了關鍵的信息,你很會讀題和思考。
談話:1980年的只數和20xx年的只數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預設:1980年的只數比20xx年的只數多300只
談話:根據這個關系,你能用未知數x表示出它的等量關系嗎?
預設:x+300=400
(2)課件出示:20xx年,我國野生大熊貓約有1600只,是人工養殖大熊貓數量的10倍。
談話:為了保護珍稀動物,我國采用了人工繁殖的技術來增加珍稀動物的數量。
談話:自己默讀題,你能找到哪幾個相等的數量關系?
小學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
2、技能目標:能運用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判斷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合作學習的品質,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蘊藏著豐富的數學知識。
教學過程:
一、引入的開放(創設情景)
1、游戲入手,請學生說出幾個任意多位數,老師不用計算就能很快地說出它是否能被3整除。
2、師生共同驗證老師的判斷,認為無誤后,學生嘗試。
3、思考:老師是用什么方法這么快就斷定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的?
設計意圖:采用游戲的形式,引入猜數活動,創設教學情景。使學生帶著歡快、帶著激情,在和諧、寬松、活躍的開放氛圍中,立刻引起好奇性,他們會主動地向老師提出問題:您是用什么方法這么快就能斷定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的?以致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情感,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對知識的探索之中。
二、展開的開放
1、探求知識
①請學生說出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征,然后讓學生大膽猜想:你認為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與個位上的數字有關嗎?
(學生各自發表自己的觀點)
②讓學生說出一些能被3整除的兩位數:(按照學生的口答板書)
12、15、18、21、24、27、30、33、36、39、42
議:這些數的個位上數字有特征嗎?
(個位上的數字是0、1、2、3每個數字都有)
思考: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從一個數的個位上的數字來考慮,有可能嗎?
③任意寫出一個能被3整除的數,如:162
讓學生變換數字的位置,問:你發現了什么?
再把黑板上所列的兩位數也調換一下數字,想一想,能不能被3整除?
(被3整除的數,交換數字的排列順序,仍然能被3整除。)
2、形成共識
①引導:能被3整除的數,與各個數位上數字的和、差、積、商有否關系?
②分組交流,發表觀點:
(初步認識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與一個數的各位上數字的和有關)
③用上面的方法判斷下面的數能不能被3整除。
54 372 454 837
(判斷后,通過演算驗證)
④學生看書釋疑
議:書上用什么方法推導的?怎樣記憶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
設計意圖:因勢利導,開放了教學思路,充分重視教師導的作用和學生學的體驗。這一階段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為學生主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猜想--驗證的探索過程來發現知識,獲得結論,并感悟方法,安排了以下三個層次的教學活動:
1、通過學生猜想、舉例嘗試,使學生產生兩次認知沖突;接著通過交換數字的位置,使學生有模糊的認識,但仍然沒能發現特征 ,產生第三次認知沖突。
2、通過計算各數位上的數的和、差、積、商,使結論逐漸顯露。
3、通過交流,教師點拔,學生自我釋疑,形成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 。
三、應用的開放:
1、應用知識:(學生獨立完成)
①下面哪些數能被3整除,為什么?
45 51 111 201 437
②寫出幾個能被3整除的多位數
2、開放提升:
①在下面每個數中的□里填上一個數字,使這個數有約數3。
23□5 127□ 3□6□ 5□□0
②你能寫出幾個能同時被2、5、3整除的數嗎?想一想,有何特征?
③你能去找到能被7、11、13、4、9等數整除的特征嗎?
設計意圖:練習是對知識的鞏固與延伸,直接關系到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這一階段安排了兩個層次:
1、主要是為了關注學困生,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方法及已掌握的規律,解決實際問題,達到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的目的。
2、設計了一些開放性的題目,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去完成,特別在互相啟發下,使學生思維敏捷,思路開闊,增強了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小學數學教案4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學習百分數的意義,明確了百分數和分數、小數的聯系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于百分數的計算通常是化成分數、小數來進行,而求百分率,又要把計算的結果化成百分數,所以學好這部分內容就為后面學習百分數的計算和應用打下基礎。
學情分析:
由于百分數、小數、分數這三者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學生對百分數與小數之間的互化不難掌握,學生可以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識思考怎樣互化,再歸納出互化的方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會百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能正確地較熟練地進行百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學、討論與交流等學習活動,理解百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積極參與百分數與小數互化的學習活動,體驗互化方法的多樣性,并獲得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
理解百分數與小數互化方法。
教學難點:
在學生掌握百分數與小數基本轉化規律的基礎上,如何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概括,掌握它們互化的簡便方法。
教學方法:
合作學習法。
教學流程:
一、復習引入
1、師:上節課我們研究了分數的意義和寫法,你能說幾個百分數嗎?誰能聯系生活實際說幾個百分數?
2、把下面各數改寫成百分數。
3、把下面的分數化成小數,小數化成分數。
0.45=1.2=0.6=
二、導入新課
根據分數與小數化成互化關系,請同學們猜測一下,百分數與小數也能互化嗎?是的,百分數與小數也能互化。在生產生活中,為了簡便,經常需要把小數或分數化成百分數,或者把百分數化成小數或分數。這節課我們就探究百分數和小數的互化方法,并能正確熟練的進行互化。(板書課題:百分數和小數的互化)探索新知。
1、認真閱讀課本80。
例1:小數化百分數認真看書觀察每一步轉化的過程,重點看1.4和0.123每一步的過程。然后學生交流改寫結果。注意讓學生說說方法,如:是怎樣把一位小數1.4改寫成百分數的?1.4是一位小數,寫成分母是100的分數時,小數的位數不夠你是怎么處理的?改寫的依據是什么?
2、總結方法。
師:除了把小數轉化為分數再轉化為百分數的方法外,你還有更快捷的'方法嗎?學生組內交流,明確結論:把小數改寫成百分數,只要把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同時在后面添上百分號。小數點向右移2位,添上%(同時板書:小數百分數)
3、填空:小數化百分數,先把小數轉化成()數,再把分數轉化成()。
4、把小數化成百分數、0.45=0.60.125=2.5=指名學生板演,并說說化的方法。重點弄清每一步為什么要這樣做。讓學生進一步觀察算式看從小數到百分數的轉化小數點是如何變化的?為什么?練習:書上第80
5、認真看課本80頁自學。
例2:百分數化為小數。
6、如果反過來把百分數直接改寫成小數,又是怎樣的呢?你還能說說嗎?小組合作交流得出:把百分數改寫成小數,只要去掉百分號,同時把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
7、出示例2:把27%、135%化成小數。
師:請學生從右往左觀察例1中三個例子,想一想把百分數化成小數應該怎樣做?請同學們試一試。(學生板演)讓學生用一般的方法轉化后匯報。
師:觀察百分數數和化成的小數,想一想怎樣能很快地把百分數化成小數?并讓學生說說怎樣移動小數點?教師進行評價,引導驗證規律。去掉%,小數點向左移2(同時板書百分數小數)
8、把百分數化成小數12%180%=指名學生板演,并說說化的方法。重點弄清每一步為什么要這樣做。讓學生進一步觀察算式看從百分數到小數的轉化小數點是如何變化的?為什么?練習:書上80
三、課時小結
向大家介紹一下今天你掌握了什么新知識?學得輕松嗎?是用什么方法學的?
四、作業
完成相應的練習冊。
小學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學生在模擬旅游情境中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系列“春游中的數學”問題。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需要用數學。體驗數學來源于生活,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2、過程與方法目標引導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案,初步培養學生的優化意識。使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的策略,并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豐富自己的經驗,提高自己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活動中感悟數學的價值,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學生的獨立、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合作交流的意識。培養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體會“尊老愛幼,關愛他人”的美德。
教學重點:
學會解決旅游中的一些數學問題。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在解決問題時,學生能選擇較合理的策略。感悟優化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課件、活動表格。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引出春游的課題
1、詩歌欣賞:《春天來了》,這是一首學生在語文考試中自己創作的詩。這么優美的詩,讓我們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在這美好的春天里,同學們最想做的是什么?到大自然中去找春天。引出“春游”的課題。 2、你喜歡旅游嗎?在旅游中要注意什么?今天,老師就帶同學們一起去感受旅游的快樂,但在旅行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一些問題,要同學們一起解決。讓我們出發吧!
二、合作探究春游中的數學問題
1、選擇合適的租車方案
(1)出示租車信息:一共有40人參加春游活動,有兩種型號的車可供選擇,大車租金每輛160元,限坐乘客18人,小車租金每輛120元,限坐乘客12人。請你算算怎樣租車最省錢?
(2)先讓學生估估、猜猜。與小組同學討論后把租車方案填在課本上。
(3)租車方案怎樣租車最省錢?
(4)匯報結果后總結方法:最省錢的策略是,車的座位如果不能坐滿,空位必須盡可能少一些。因此,租1輛大車和2輛小車的方案最合適。
2、快餐店用餐
師:到達目的地,同學們玩得真開心,轉眼到了吃中飯的`時間了。導游把大家帶到一家快餐店用餐,這里的食品真豐富,有涼菜、熱菜、主食、飲料等。同學們可以自由選擇你最喜歡的食品。
(1)與小組同學交流自己的觀點,再把自己的選擇填在課本的表格里,算出你的午餐一共花了多少錢?(提醒學生別浪費。) (2)匯報結果,看看大家都選了哪些營養又美味的食品。
3、買紀念品回家
師:在快樂的游玩中時間過得真快,到了該返回的時間了。導游把大家帶到一家紀念品商店,讓同學們買些紀念品帶回家。
(1)與小組同學討論,表達自己的觀點:淘氣遇到的問題怎么解決?為什么先給爺爺買拐杖?
(2)根據圖中的信息回答問題。并提兩個不同的數學問題,再解答出來。
(3)如果你有20元錢,你準備帶什么紀念品回家?說說理由。
三、寫數學日記
師:同學們,愉快的一天結束了,你一定玩得非常開心吧?而且用你所學過的數學知識解決了很多生活中的問題,你是最棒的!你是不是希望把你的快樂與大家一起分享呢?那就請你把它記下來吧。你這一天是怎么過的,在游玩的過程中解決了哪些數學問題?有什么感受?請按下面的格式寫一篇數學日記。
四、課堂小結
1、通過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課后延伸:清明節到了,如果學校要帶六年級的同學們去茅家嶺烈士陵園掃墓,你能不能設計一個旅游計劃?(填在課本第38頁),下節課在班上和同學們一起討論。請你試試吧。
小學數學教案6
教材分析:
《節日禮物》是觀察物體的第一課時。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具有活動性,過程性和體驗性的特點。學生在觀察物體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經歷觀察物體和5個正方形搭成立體圖形的過程,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一組立體圖形的形狀;能區分拍攝一組照片的先后順序。教材選取了小狗貝貝四次由低到高觀察節日禮物的有趣情境,讓學生在四個畫面上分別標出四次看禮物的順序,鼓勵學生親身體驗,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讓學生在觀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觀察物體的具體活動中,判斷觀察對象畫面所發生的相應變化,并讓學生體會由遠及近位置的變化所引起的觀察范圍的變化,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學情分析:
四年級是小學生涯的重要階段,是承上啟下的年級。是小學數學開始進入系統學習的開始。經過前三年的教學,學生在掌握的數學知識有了一定的基礎,邏輯思維和智能有了一定的發展,學生在接受程度上,分析問題的能力上,以及語言表達的能力上都有較明顯的提高。
本班的學生接受能力強,能完成老師交給的學習任務,學習積極性高,興趣大,有強烈的求知欲、自覺性高。有25%的學生處于中等,學習比較被動,其中有10%的.學生自覺性差,不能積極地思考問題。本課需要展開觀察、想像、推理等思維活動才能完成,對學生具有挑戰性。首先讓學生自學觀察,再讓學生進行實際觀察和體驗,豐富他們觀察物體的直接經驗。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能根據提供的情境圖,想象、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物體的范圍變化。
(2)過程與方法:
①引導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合理猜想、小組討論等活動,體會并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狀,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與合作交流能力;
②讓學生經歷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的過程,發展學生的運動智能、空間想象智能;
③促進學生觀察、分析、歸納、概括、交流等能力的提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讓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展現自我,培養其積極的樂學態度;
②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主要以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索活動為主,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在活動過程中增強對數學價值的認識;
③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一絲不茍的科學精神;
④通過合作交流,養成互助合作的習慣,培養團隊協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由低到高來觀察物體,體會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圍不一樣。
教學難點:通過由遠到近看景物,體會看到的范圍會越來越小。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評,應該是學生這種學習共同體的活動的一種方式,學生互評是學生與學生之間,能夠相互對話,了解我們自己的學習進步、學習狀況,有助于學生克服自己的弱點,了解他人的學習狀況,幫助自己學習上取得進步。
內容設定:
伙伴們評評我:在學生自評的基礎上,應鼓勵學生相互評價。教學中可以開展同桌互評,小組互評及全班互評。通過學生的互評,加強學生間信息的溝通,清楚地了解他人的優缺點,進行自我反思,取長補短、互相促進,使競爭與合作意識同步發展。
教學反思:
1、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如運用講故事、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快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課始的故事導入、課中新知識學習的情境創設等,把學生領入樂學的氛圍之中。
2、觀察、猜測、交流,使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
為了使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合理猜想、小組討論等活動,體會并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狀,并能根據提供的情境圖,想象、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范圍變化,教學中先讓學生分組用五個小正方體學具擺自己喜歡的圖形,交流自己所在位置看到的形狀,接著,創設小狗觀察禮物的情境,引導學生觀察、猜想(有困難的可用學具模擬體驗)然后,在小組討論、交流的基礎上,讓學生思考:小狗從蹲在地上到最后爬上桌子,它觀察的位置有什么變化?觀察的對象又有什么變化?接著,繼續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想、討論、交流等活動,體會并判斷由遠到近觀察同一物體,物體的范圍逐漸縮小。整個過程充滿了觀察、猜想、體驗和交流等活動,讓學生以“做”的方式而不是以“聽和看”的方式介入學習。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從事數學活動的能力,而且促進了其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
3、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發現數學知識的價值。
《標準》中明確提出,在數學課上要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能夠用所學的知識主動探索其應用價值。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為了使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我在實際應用、拓展延伸環節中安排了判斷圖片觀察位置的練習,例如:“有兩個偵察員明明和莉莉,他們分別從兩個方向觀察同一間房子,請你分別標出明明、莉莉看到的情形。”和“說出下列房屋、坦克、汽車的平面圖是從什么方位看到的”等。
4、引導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的美,使其產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很多人都認為數學知識是枯燥乏味的,其實數學中充滿了美,我們要深入挖掘數學的美,展現數學的魅力。例如:我在拓展練習中安排的“這是兩幅意大利比薩斜塔的照片,你知道為什么第二幅照片中的斜塔不斜呢?”和生活延伸中欣賞一些優美的風景、名勝圖片等,在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的美,使其產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5、還給學生評價的權利,讓學生自主對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評價。
過去課堂教學的總結評價歷來是教師的專利,本節課我把評價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對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自主評價,體現了教學的民主與和諧。
小學數學教案7
小學數學教案欣賞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北師大版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38頁數學欣賞。
【教學目標】
1、通過選擇生活中有趣而美麗的圖案,供學生欣賞,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認識數學的美、體會圖形世界的神奇。
2、引導學生嘗試繪制美麗的圖案等操作活動,使學生獲得研究圖形的經驗。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欣賞生活中美麗的圖案,培養審美意識;
2、繪制美麗圖案的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1、三角尺、直尺、彩筆、圓規、硬紙板、剪刀、圖釘、膠帶。
2、課件1:生活中美麗圖案的視頻(課前拍攝我們身邊的美麗圖案)。
課件2:課本上美麗圖案制作的動畫演示。 【個性化修改】
【教學設計】
教 學 過 程 教 學 過 程 說 明
一、創設情境
1、欣賞生活中美麗的圖案:播放視頻或(圖案圖片)(包裝盒上的圖案、門上的圖案、建筑物上的造型圖案、商標圖案、等)
2、你看到的這些生活中的美麗圖案,你想說什么?
4、 在你的周圍你還見到了哪些有趣的圖案?
5、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來欣賞和制作美麗的圖案。
二、 欣賞美麗的圖案:
1、課件展示教材中的圖案(也可以選擇一些其他的圖案)。讓學生觀察后說一說這些圖案是如何得到的,是由哪個基本圖形通過怎樣的變換方式得到的?
7、 小組內進行交流。
8、 小組代表匯報研究結果。(匯報你發現的這些圖案分別是由哪個基本圖形變換過來的?通過怎樣的操作得來的?)
9、 多媒體動畫演示圖案形成的過程。
10、 教師小結。其實很多美麗的圖案都是由基本的圖形通過變換而來的,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可以找到其規律。
三、繪制美麗的圖案。
1、 小組內討論下面美麗圖案是由哪個基本的圖形通過怎樣的變換而來的?繪制的步驟應該是什么?
要繪制的圖案:
2、組長匯報交流的結果。
3、多媒體再次演示繪制的步驟,并閱讀課本上繪制的方法;
繪制的步驟:
6、 討論繪制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7、 操作活動:開始繪制圖案活動,播放輕松音樂,教師巡回參與指導。
四、作品展示和評價
1、 作品展示:把學生畫的圖案全部張貼在教室的四周,全體學生下座位參觀作品。
2、 學生評價:
①、選對你印象最深的作品進行評價(可以是畫得好的,也可以是畫得不好的)。比一比看誰評價得好。
②、教師系統評價:
A、 學生表現
B、 作品優點、缺點
C、 需要改進的地方
D、 提出希望
五、課堂小結:
3、 同學們,這節課你們互相學習、互相合作,又學到了不少的知識,給大家說一說這節課你又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感想?
4、 教師激勵學生,提出希望。
通過觀看影片中的'美麗圖案,激起學生對美麗圖案的探究欲望,喚起學生審美意識。
通過再次欣賞課本上的美麗圖案,觀察圖案的構成,使學生認識數學的美、體會圖形世界的神奇,再次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
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自由討論,以及各種操作活動,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開發學生智力。體驗合作、探究學習的樂趣,真實感受圖形特征,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合作能力、研究空間圖形的能力、初步的空間觀念,體驗活動成功的喜悅。
通過每位學生的作品展示,使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夠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同時,讓學生對別人作品多種形式的進行評價,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讓學生在交流和教師的總結性的評價中,提高了自己的審美的能力,使全體學生不同程度的提高和進步。
通過課堂小結,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知識的愉悅,知道自己本節課學習了那些知識,還有什么不足,今后應該注意的問題。
六、課外拓展:
觀察生活中還有哪些美麗的圖案?請從中選出一個你感興趣的畫下來。
讓學生走入生活,在生活中尋找數學。
小學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理解、掌握畫角的步驟,能正確畫出指定度數的角,形成畫角技能,養成學生良好規范的作圖習慣。
2、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方法畫出指定度數的角,培養學生靈活發散的思維能力。
3、讓學生在自主嘗試和小組合作過程中體會學習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造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畫角的步驟,能正確地畫出給定度數的角。
教學難點:
掌握正確的畫角技能。
教具學具:
量角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板書課題:
1、測量角的大小要用什么工具?怎樣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度數?
2、同桌結合說一說三角尺上各個角的度數。
3、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我們已經認識了角,會用量角器量角,并能對角進行分類,那么這些角又是怎樣畫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畫角。(板書課題:畫角)
二、揭示目標:(教師口述)
三、自學指導:
1、自學內容:課本第42頁例4
2、自學方法: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3、自學時間:8分鐘
4、自學要求:
(1)自學課本第42頁例4中的畫角步驟
(2)試著按例4中的畫角步驟畫一個65°的角。
(3)小組交流:你是怎么畫角的`?
四、質疑探究:
1、請學生說說你是怎么畫的?
2、教師在黑板上示范畫角的步驟和方法。
3、師生共同小結畫角的具體步驟:
①畫一條射線,中心點對準射線的端點,0刻度線對準射線(兩合);
②對準量角器相應的刻度線點一個點(找點);
③把點和射線端點連接,然后標出角的度數(連線)
4、用量角器畫出以下度數的角。
65° 40° 110°
小學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圓柱體,認識圓柱的特征和圓柱各部分的名稱,能看懂圓柱的平面圖;認識圓柱側面的展開圖。
2.培養學生細致的觀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間想像能力。
3.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圓柱的特征。
教學難點:
看懂圓柱的平面圖。
教具準備:
學生準備圓柱,師自制圓柱體側面展開紙,一張長方形紙。切好的圓柱形蘿卜,水果刀。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已知圓的半徑或直徑,怎樣計算圓的周長?(指名學生回答,使學生熟悉圓的周長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圓的周長(教師依次出示題目,然后指名學生回答,其他學生評判答案是否正確)
(1)半徑是1米
(2)直徑是3厘米
(3)半徑是2分米
(4)直徑是5分米
二、認識圓柱特征
1.整體感知圓柱
(1)談談圓柱.你喜歡圓柱嗎?請同學說說喜歡圓柱的理由。(美觀、實用、安全、可滾動……)
(2)找找圓柱,請同學找出生活中圓柱形的物體。
2.圓柱的表面
(1)摸摸圓柱。請同學摸摸自己手中圓柱的表面,說說發現了什么?
(2)指導看書:摸到的上下兩個面叫什么?它們的形狀大小如何?摸到的圓柱周圍的曲面叫什么?(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圓柱的曲面叫側面。)
3.圓柱的高
(1)一根豎放的大針管中的藥水由高到低的變化過程,引導學生思考:藥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關?
(2)引導小結: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關.
(3)結合課本回答什么叫圓柱的'高。(板書: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4)討論交流:圓柱的高的特點。
①裝滿牙簽的塑料盒,問:這些牙簽是圓柱的高嗎?假如牙簽細一些,再細一些,能裝多少根?
②初步感知:面對圓柱的高,你想說些什么?
歸納小結并板書:圓柱的高有無數條,高的長度都相等。
③深化感知:面對這數不清的高,測量哪一條最為簡便?
老師引導學生操作分析,得出測量圓柱邊上的這條高最為簡便,同時課件上的圓柱體閃爍邊上的一條高.也可以用筆筒來教學圓柱的高。
4.圓柱的側面展開(例2)
(1)動手操作:請同學分小組拿出橡皮、蠟筆、水彩筆、固體膠水等有商標紙的圓柱形實物,分別把商標紙剪開,再打開,觀察商標紙的形狀.
(2)尋求發現.展開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關系.
①師生一起把展開的長方形還原成圓柱的側面,再展開,在重復操作中觀察。
②學生再觀察上述過程.(用彩色線條突出圓柱底面周長和高轉化成長方形長和寬的過程。)
③同學交流后說出自己的發現:這個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底面的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
(3)延伸發現.展開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邊長與圓柱的關系。
①討論:平行四邊形能否通過什么方法轉化成長方形?
②想一想:當圓柱底面周長與高相等時,側面展開圖是什么形?
③引導小結:不管側面怎樣剪,得到各種圖形,都能通過割補的方法轉化成長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三、鞏固練習
1.做第11頁“做一做”,指出圓柱體的底面,側面和高。
2.做第15頁練習二的第2題找出圓柱體。
3.15頁第3題,想一想,折一折,能得到什么圖形。
4.做第15頁練習二的第4題。教師行間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及時輔導。
四、布置作業
完成一課三練P15的1、2題。
小學數學教案10
詳細介紹:
教材分析
認識厘米是義務教育課程小學數學二年級的內容。要求學生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用為什么他們說的數不同?引起學生思考,體會建立統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按照課程要求,要讓學生了解米尺,懂得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單位,并通過看、量、畫等學習活動形成厘米的長度表象。
教學思路
1.數學活動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小學數學知識與學生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學時要讓學生感到生活之中處處有數學。認識厘米的教學,就是從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矛盾中引入的。由此教師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事物,想身邊的事情。在學生獲得新知以后,教師又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估測周圍事物的長度,去調查厘米在生活中的運用。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可誘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拓展創新空間。
2.合作探究,發現知識,形成技能。
教學不僅要重視知識的最終獲取,還要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探究過程。本課教學注重引導學生以合作探究為主要的學習方式。首先,要求學生通過在尺上找一找1厘米是從哪兒到哪兒,用手比畫1厘米的長度,閉眼想一想1厘米的長度以及找一找生活之中l厘米長的物體等活動來建立1厘米的表象。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了解2厘米、3厘米等幾厘米的具體長度,進一步認識厘米。其次,在探究用厘米量、用厘米畫的活動中,引導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小組合作、,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使他們在發現知識、形成技能的同時獲得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3.加強估測,發展空間觀念。
估測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加強估測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正確建立厘米的概念,增強其空間觀念與學習興趣。教學時,教師通過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l厘米以及對周圍物體的長度先估計、再量一量的活動,使學生在比照中積累經驗,形成初步的估測能力。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在測量活動中體會建立度量單位的重要性。
2.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l厘米的表象,初步學會量線段的長度。
3.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進行測量,發展空間觀念。
4.培養初步的實踐能力,使其進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數學事實。
教學重點: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及學會用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教學難點:建立正厘米的表象;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米尺、學生尺以及可度量長度的物體若干。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統一認識。
1.找原因。小豬能能可能干啦!有一天,它幫媽媽鋤地。它干了一整天,餓極了。晚上回家吃了2碗飯。第二天,它又干了一整天的活,到了晚上,它吃了8碗飯。這可能嗎?(碗有大有小。)
2.量課桌。(1)讓學生選擇一個課前準備好的鉛筆、小紙條、文具盒等物體,和自己的課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測量工具為標準匯報每個人課桌的長度。(答案不一。)
3.師:大家說得都對,但為什么所說的數不同呢?(因為我們測量課桌所用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有什么辦法可以使我們量的結果一樣呢?(大家都用同樣的工具去量。)
4.導入揭題:你們的辦法真妙!要想取得一致的結果,我們需要有統一的測量工具。有誰知道我們通常用什么來測量物體的長度?(尺子。)今天,我們就要認識在量比較短的東西時所使用的國際上統一的長度單位厘米。(板書課題:認識厘米)
[這一環節密切聯系生活導入學生的學習活動,五花八門的答案讓學生不由自主地體會到建立統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同時,找原因、量課桌這樣富有挑戰性的活動也吸引學生對新知學習產生興趣,對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引起重視。]
二、合作探究,認識厘米。
探究一:認識直尺
1.出示米尺,讓學生觀察,請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或老師發給的米尺,仔細瞧瞧,你發現尺上有些什么?
2.指生交流,相機引導學生認識刻度數、刻度線、刻度0。
探究二:認識厘米
1.看一看:1厘米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來聽一聽電腦博士的介紹。
(多媒體動態顯示尺上1厘米的線段,并說明:從刻度0到刻度l,這中間的長度就是1-厘米。板書:1厘米)
請大家拿出尺子,好好看看,土厘米有多長?
2.比一比:你能用兩個手指比畫出1厘米大約有多少長嗎?(師做拇指與食指比畫狀。)
3.記一記:請小朋友看看這一段距離,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
4.找一找:
(1)你還能在尺上找到其他的1厘米嗎?
學生自由回答,要求說清從刻度幾到刻度幾之間的長度也是土厘米。
(2)找找看,大家帶來的物體中,還有你的周圍,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同桌交流后匯報。(手指的寬、牙齒的寬、橡皮的厚度、扣子的直徑等。)
探究三:認識幾厘米
1.在尺子上找一找,從哪兒到哪兒是2厘米長?(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的答案。如:從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從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從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2.請同桌的小朋友用手指相互比畫一下2厘米大約有多長。
3.小組活動:在尺子上找一找,從哪兒到哪兒是3厘米長?從哪兒到哪兒是5厘米長?你還能找出其他的厘米數嗎?
4.思考:通過在尺子上找這幾個不同的長度,你們有什么發現?
相機點明:從0刻度到刻度幾就是凡匣米;用后面大的刻度數減去前面小的刻度數,得幾就是幾厘米;是幾厘米,這幾厘米里就有幾個1厘米。
[這一環節學生在合作探究中認識厘米,形成表象。他們在從尺子上、從周圍物體中找1厘米的比照與估計中以及尋求多種答案的過程中,體驗了l厘米、幾厘米的具體長度,形成了初步的估測能力。自始至終,他們都是知識的探索者,發現者。在這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中,他們獲得了知識,豐富了經驗,培養了能力。]
三、實踐應用,練習鞏固。
(一)學習用厘米量。
1.量整厘米數。
(1)嘗試測量同一學具。
出示書上量一量的主題圖,要求學生按圖上的方法量一根8厘米長的小棒。(師留意不同量法。)
(2)交流測量結果,說說你是怎么量的。
(3)實物投影演示正確量法與錯誤量法,進行辨析比較。
(4)小結:量一個物體時,可以把尺子o刻度對準物體的一端,再看這個物體的另一端對著刻度幾,這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幾厘米。
(5)口答想想做做第1題。(媒體出示,關鍵處閃動識別。)
(6)學生填寫書上量一量中的鉛筆長、線段長。
2.量非整厘米數。
(1)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中的兩條線段(紅線段與藍線段),要求男生測量紅色線段的長,女生測量藍色線段的長。
(2)交流:男生可能說紅色線段長8厘米,女生可能也說藍色線段長8厘米。
(3)比較:紅色線段和藍色線段一樣長嗎?(電腦驗證不一樣長。)
(4)辨析:紅色線段的長是8厘米多一些,藍色線段的長是8厘米少一些。
(5)指出:像這樣的兩條線段都可以說是大約長8厘米。以后我們遇到量線段或物體的、長度不正好是整厘米數時,可以看它最接近幾厘米,就說它是大約幾厘米長。
(6)量一量,,填一填。(想想做做第3題。)
(7)學生活動:先估計,再量一量。(想想做做第4題。)
先完成的小組還可組織估計、測量其他物體的長度。
交流反饋,追問:你是怎樣進行估計的?相機表揚用身上的厘米尺去解決問題的學生。
(二)畫整厘米的線段。
1.學生嘗試畫一條4厘米的線段。有困難可以看書自學。
2.指生上臺示范畫,要求邊畫邊說畫的過程。(注意肯定其他畫法。)
3.檢驗:用尺量一量所畫線段是不是4厘米。
4.練習:
(1)想想做做第5題。(指生板演,同桌互相檢驗。)
(2)想想做做第6題。(鼓勵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這一環節可謂學以致用。學生通過量一量、畫一畫、估一估等活動對厘米的認識更加深刻了,對厘米的用途也得到了充分的體驗,其估測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更可貴的是,他們嘗試著獨立解決問題,用不同的方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與小伙伴合作解決問題,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四、總結延伸。
1.師:通過學習,你們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嗎?
2.布置延伸作業。
(1)回家后,以厘米為單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歡的物體的長度。
(2)課后調查: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體的長度是以厘米作單位的。
[這一環節與課的開始相互照應,使數學活動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再一次將數學學習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讓大社會成為小課堂的延伸,成為學生獲取更多知識的大舞臺。]
附:教學小資料
人們在文化發展的最初階段,是從他們的生活環境中選取計量單位的。例如,以成年人足的長作為英尺,以手指關節的長作為英寸,以千步作為里等等,這樣確定計量單位,顯然缺乏合理性。1790年,法國的一位科學家他雷蘭提出了制定一個世界各國通用單位的建議。
1795年,法國的學者取得世界各國的同意,把地球子午線上從北極到赤道的長度的一千萬分之一作為長度的單位,叫做l米。當時的科學技術還很不發達,測量了整整七年,實際還只是僅僅測量了西班牙的巴賽羅納和法國的敦刻爾克之間的距離。通過計算得到了最初的1米。
后來1960年的國際會議規定:一米為氪(K8)原子在真空中發射的橙色光波波長的1650763.73倍。1米的百分之一就是l厘米。
3.1.1認識厘米|人教課標
小學數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以實現課堂教學的優質高效。
2、知識目標:掌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些常見的數量關系,為用方程解應用題等量關系做準備。會根據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能力目標:注重給學生提供機會,讓學生去經歷對“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的探索過程。
教學重點:
會根據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2)當a=5時,2a=(x),a的平方=(x)
2、同學們在操場上做操,五年級站了x列,平均每列20人,六年級有a人。說出下面各式所表示的意義:
(1)30x(2)30x+a(3)a—30x
3、小結;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僅可以表示數量關系,也可以表示數量。
二、綜合練習:
1、獨立解答p51第7題師巡視指導個別學困生。
投影展示,集體評議,注意評講求值的書寫格式。
2、討論口答p51第8題注意指導學生理解(3)小題,3x表示投中3分球得的總分數。
3、分小組完成p51第9題請幾個小組派代表說說式子表示的含義。
4、獨立完成p52第10-12題師注意巡視指導學困生。
三、全課總結:通過練習,你還有什么疑困?你覺得你掌握得比較好的知識是什么?有困難需要幫助的地方是什么?
四、發展練習:
1、討論p52第13題請學生先獨立思考,再集體討論。
2、在下面算式中,a、b、c、s各代表什么數?
小學數學教案12
教學內容:
教材108頁---111頁,例1及做一做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和學習折線統計圖進一步體會統計的意義及重要作用,體會教學來源于生活。
2、使學生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通過看統計圖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使學生的統計知識得到提高。
3、培養學生對現實生活的調查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整理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2、根據折線統計圖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觀察主題圖:同學們都參加過許多課外活動,今天教師帶你們去科學宮參觀科技展,去的同學很多,為了更清楚地了解參觀人數情況,我們根據收信到的`人數制作一個統計圖。
二、合作學習
1、根據老師提供的數據,獨立完成參觀科技展人數的條形統計圖,
2、根據這個(教材108頁圖)條形統計圖能發現哪些信息?提出
問題:
①哪兩年參觀人數相同?(答:xx年相同)
②哪一年參觀人數最多?(答:xx年)③哪一年參觀人數最少?(答:1998年)
3、引導學生說出完成統計圖注意事項,老師再補充:
① 必須有標題名稱,名稱中要簡要明了地說出內容和地點,標題下要注明統計內容的時間。
② 橫軸、縱軸表示什么要標清楚。
4、除了會完成條形統計圖,還有其它畫統計圖的方法。
三、今天來學習一種新的統計圖---折線統計圖
1、觀察109頁折線統計圖
2、啟以引導:看看這幅統計圖與條形統計圖有什么不同,同桌交流。學生說:折線統計圖有格子;有點,還有一段一段的線。
3、邊講解折線統計圖畫法。
①讓學生明白折線統計圖是通過描點連線的方法畫
②相同點:都能看出數據多少
不同點:表示數據方法不同,可以看到每一部分變
化趨勢,能看到整體變化趨勢。
③通過學習知道:什么是折線統計圖;折線統計圖特點;哪種統計圖更好。
強調告訴學生:
1、象今天這樣用曲折的線段表示數量增減變化的統計圖是折線統計圖。
2、折線統計圖不僅能表示出數量,還能通過數量反映某一種事物變化的趨勢。
3、兩種統計圖各有各的優點,生活中根據我們的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
鞏固練習:
1、 完成110頁例2及做一做。
2、 讓學生去調查家庭上半年用水情況并制作出統計圖。
小結:
在學習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學習了折線統計圖,學會折線統計圖畫法和特點,懂得它在生活中有很大作用。
小學數學教案13
設計說明:
學生在一年級上冊中已經直觀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結合學生在生活中隨時隨地都能看到物體,看到物體的面。教材以這些為起點,安排學生看一看、畫一畫。從物體上“分離出面、研究面的形狀”,形成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的表象。這樣,符合低年級學生特點,有利于他們主動地認識平面圖形。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長方體、正方體的一個面和圓柱的底面,以及用這些幾何圖形的畫面圖形等活動,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知道這些圖形的名稱并能識別這些圖形,初步知道這些圖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在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中,體會“形”與“體”的聯系,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敢于創新的意識,發展其空間觀念。
3、在學習活動中,體驗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把“面”從“體”中提取出來,并能清晰地識別這些“面”。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大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彩紙各一張,小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彩紙各數張。
學生準備: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各一個,釘子板,每個四人小組一張吹塑紙,印泥(有需要的準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激趣
談話:小朋友們,你們都聽過三只小豬的故事吧!今天第三只小豬為自己設計了一套更漂亮的房子。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課件出示房子)
師:小豬的房子都是用什么形狀的積木搭起來的?你會分分類嗎?
(學生把積木分成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三類)
二、操作感知,探索新知
1、自主操作
師:請大家在自己的學具袋里選一塊自己喜歡的積木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其中的一個面,跟旁邊的同學說一說自己感覺到的,看到的。
生1:我拿的是長方體,這個面是長長方方的,摸起來是平平的。
生2:我拿的是正方體,它的面都是方方的,摸起來是平平的。
生3:我拿的是圓柱,(手指圓柱底面)這里是圓的,摸起來平平的;(手指側面)這里摸起來彎彎的。
師:大家剛才看到的這些面都在物體上,你們有沒有辦法把它們記在紙上呢?
生:(考慮后回答)有!
師:請小朋友先獨立想想,再在小組里說一說,最后用你們準備的工具試一試,比一比,哪個小組辦法多。
(學生開始活動,每組學生把記下的面貼在吹塑紙上,展示在大黑板上)
師:下面,我們請每個小組選一個代表說一種辦法,注意聽仔細,說過的辦法就不再說了。
生1:我們是把長方體放在紙上,照樣子剪下來。
師:你的小手真靈巧。
生2:我們把圓柱在印泥上蘸上水在紙上一拓,就留下了這個面。
師:你們的辦法真方便。
生3:我們是把正方體放在紙上,照著它的邊畫下來的。
師:你這個辦法真好,愿意表演給大家看嗎?
(學生在實物投影上操作)
師:小朋友真是聰明,想出了這么多簡單又實用的方法。現在,請我們全班小朋友在三個立體圖形中找一個你最喜歡的,把它的一個面記在紙上,好嗎?
(全班動手畫圖,教師巡視,適時點撥)
師:看一看大家剛才記下的這些圖形,你們知道它們叫什么名字嗎?
生:知道,有長方形,正方形,圓。
師: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些圖形。(板書課題: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
師:現在請小朋友們把眼睛閉上,想一下它們的樣子。
〖數學教學,不僅要使學生理解掌握數學知識,培養數學能力,而且應該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來源與用途。基于這一觀點,在這里安排了一系列活動,如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再畫一畫,讓學生體會"面"與"體"的關系,把“面”從“體”中提取出來。
2、幫圖形娃娃找房間
師:平面圖形這個大家庭里有這么多的圖形娃娃我們已經認識了,現在它們想回到自己的房間,小朋友愿意幫助它們找到自己的房間嗎?(生:愿意)
教師在黑板上貼出課前準備的大的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彩紙,請部分學生給隨手貼在黑板上的'圖形找相應的房間。
師:你能說說為什么這個圖形應該在這個房間里嗎?
三、鞏固延伸,實踐運用
師:小朋友幫助這些圖形找到了各自的房間。可是,還有幾個淘氣的圖形跑到了我們的書法室,小朋友們能把它們找出來嗎?(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
小組合作,全班交流。
師:其實,在生活中,這些圖形常常與小朋友見面。請大家在周圍找一找,哪些物體的面形狀與這些圖形是相同的。
學生走出座位,在教室里尋找并交流。
師:(課件出示一些交通標志)這是我們在街上常常看到的一些交通標志,它們又是什么形狀呢?它們提醒我們要注意什么呢?
四、動腦動手,自我創造
1、圍一圍
師:我們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那么多,那你能動手來創造這些圖形嗎?(能)讓我們在釘子板上來“圍一圍”。請你拿出釘子板,自己來圍一圍我們今天認識的圖形。(學生圍)
交流展示,說說你圍的是什么圖形。
2、畫一畫
師:小朋友的動手能力真不錯!你們想不想來畫畫長方形和正方形呢?那我們就在方格紙來“畫一畫”長方形和正方形。你覺得怎樣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比較方便呢?(學生討論,交流)
師:對,我們可以沿著方格紙的邊線來畫,就比較容易畫出長方形和正方形了。(課件示范畫長方形的一條邊。)
畫好后交流,說說自己畫的是怎樣的圖形。
五、快樂游戲,鞏固深化
師:剛才小朋友找得真仔細,你們還能設計出新的玩法嗎?
生1:能。我可以用圖形拼各種物體。
生2:我還可以用圖形畫出其它物體。
師:大家想的辦法都不錯,你想怎樣玩就怎樣玩,自己選擇辦法,沒有想到的可以先參觀其他人的作品,再自己選擇。比一比,誰的設計最美麗。
(學生自行活動,教師巡視)
六、全課總結,活動延伸
今天你認識了誰,你能來說一說嗎?
請把你們認為最好的設計帶過來,下一節課我們一起來參觀學習。
〖總評
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形這節客課的重點是把“面”從“體”中提取出來,并能清晰地識別這些“面”,而把“面”從“體”中提取出來也是這節課的難點。為了能更好地使學生掌握技能,學習知識,我在設計的過程中,注意到了以下幾點:
1、一年級實驗教材的特點之一就是注意選擇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材料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快的學習體驗。整節課以第三只小豬搭房子的故事導入,一下子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巧妙地回顧了前面的學習內容。在認識平面圖形后,又創設了給圖形娃娃找房間等情境,使學生在真實有趣的情景中,經歷、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整個學習活動充滿樂趣,學生在樂中學,趣中悟。
2、分組合作,求異探索。本課教學中時刻把學生當作教學主體。新課部分,學生在老師的組織、指導下,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活動,自主操作,探索知識,充分體現在做中體驗,在做中思考,并且培養了與人合作的意識及主動探索的精神。教師也鼓勵學生大膽匯報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發展求異思維,樹立自信心。
3、合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教學手段上,采用現代化多媒體輔助教學,充分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功能,直觀、形象、動態地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以多媒體計算機的圖象、聲音、文字的綜合運用、創設情境,吸引學生,啟迪學生思維,讓學生形成清晰的表象,并做到正確識別。
小學數學教案14
教案設計
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在幼兒園已經接觸過10以內的數,絕大多數會指物數數,結合他們已有的數學經驗和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如下:
1.激趣導入,逐層深入,理解新知。
學生剛剛從幼兒園邁進小學,對課堂學習還不適應,容易疲勞,觀察能力有限。在觀察教材主題圖時,往往只對其中的色彩、人物等感興趣。因此,教師應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激發他們的觀察興趣。結合這一特點,我用“校園圖”(課件)導入,讓他們先看看圖上都有哪些自己感興趣的人和物,說說都看到了什么。當他們的好奇心得到滿足,一一說出校園圖里的人和物后,再給出數數的任務。數一數圖中有幾座房子,有幾面紅旗,有幾個看球的小朋友,有幾個單杠……引導學生按數目從小到大的順序數出圖中事物的個數,給學生創設了充分的觀察探究空間。在和諧愉悅的探究氛圍中,通過集體交流,培養學生認真傾聽他人意見、虛心向他人學習的好習慣。
2.把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
課后我布置了口頭作業,回家數數家里的東西,哪些可用我們學過的數來表示?讓學生知道數學無處不在,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1~10數字卡片一套 課堂活動卡
學生準備 1~10數字卡片一套注:本書“上課解決方案”中的“備教學目標”“備重點難點”見前面的“備課解決方案”。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親愛的同學們,從今天開始,你們已經成為一名真正的小學生了,老師會帶領你們一起探索數學王國里的奧秘,讓你們學好數學,用好數學。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數一數。(板書課題)
出示教材2~3頁的主題圖(課件出示)。提出要求:同學們仔細觀察畫面,這幅圖畫是什么地方?圖里都有什么?
(1)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
(2)指名說一說。
小結:從今天開始,我們要在這座美麗的校園里學習和生活,學校就是我們的家,同學們要愛護校園里的一草一木。
設計意圖:從主題圖入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從上課伊始便能全身心投入,進入一個最佳的`學習狀態。
自主探究數數的方法
1.數圖中各種事物的數量。
(1)同學們認真地數一數,圖中有幾座房子?有幾面紅旗?(生觀察后匯報)
教師說明:一座房子,一面紅旗都可以用數“1”表示。(在圖右邊對應貼出數字卡片“1”)
(2)同學們再仔細地找一找,還有哪些事物的數量是1?(一位老師、一個足球……師板書“1”,全班齊讀)
教師說明:我們在數不同事物的個數時,同一種數量就可以用同一個數表示。
(3)圖中有幾個看球的小朋友?有幾個單杠?圖中還有哪些事物的數量是2?
(生觀察后匯報,師板書“2”,全班齊讀)
(4)誰能說一說有幾個小朋友在踢足球?圖中還有哪些事物的數量是3?(生觀察后匯報,師板書“3”,全班齊讀)
(5)誰能說一說用哪個數來表示垃圾桶有幾個?向日葵有幾棵?(生觀察后匯報,師板書“4”,全班齊讀)
(6)誰知道4數完以后該數幾?請同學們用上面的方法,以小組為單位,完成課堂活動卡的內容。(出示課堂活動卡)
集體交流,匯報結果。(學生匯報時,教師要出示相應的數字卡片)
小結:我們要想準確地數出事物的個數,就要一個一個有序地數。
設計意圖: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他們模仿能力強,有序意識弱。學生在觀察主題圖的時候,一般都是盲目地去觀察,在這里老師沒有直接告訴學生應該怎樣去觀察,而是引導學生按照老師的方法,即按從小到大表示相同數量的事物去觀察。在自主數數的活動過程中,放手讓學生依照老師的方法,按一定的順序觀察,有順序地數數。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發現按一定的順序數數才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
2.做游戲:我來說,你來做。
(1)教師先和一名學生做示范,例如:老師說1,學生就伸出與之相對應的1根手指。
(2)同桌之間互相游戲,看誰的反應最快。
(3)選一個小組到前面做游戲。
設計意圖:通過簡單有趣的游戲,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達到了在全班范圍內對新知識進行鞏固的目的。
課堂練習,提升反饋
1.認讀1~10各數。
(1)同桌之間互相讀一讀1~10各數。
(2)打亂順序指數,讓學生讀。
2.數一數、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事物的個數可以用我們所學的1~10各數來表示。(生先觀察,再自由匯報)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由讀,最后打亂順序讓學生讀,要求一步步提高,目的是讓學生不要受數字順序的影響,而是真正地去認識數字。通過數、找的過程,讓學生體會在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
總結提升
數學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它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每個同學都能從現在起認真學習數學,與數學交朋友。
布置作業,鞏固新知
找一找生活中的哪些事物可以用1~10各數來表示。
小學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培養學生善于探索的精神。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樹立民族自豪感。
2、知識目標:通過演示和對簡易天平的`實際操作,觀察,探索等式的基本性質、從等式出發初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會判斷是不是方程。
3、能力目標:通過簡單的天平實驗理解并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質。結合教學內容,培養概括、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方程的概念。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建立“方程”的概念,并會應用
教具準備:
天平、空水杯、水(可根據實際變換為其它實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今天我們上課要用到一種重要的稱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對,它是天平。同學們對天平有哪些了解呢?天平由天平稱與砝碼組成,當放在兩端托盤的物體的質量相等時,天平就會平衡,根據這個原理,從而稱出物體的質量。
二、新知學習
1、實物演示,引出方程。
操作天平:第一步,稱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板書:1只空杯子=100克;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8-24
小學數學教案08-22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左右》小學數學教案04-01
【熱】小學數學教案07-20
小學數學教案模版07-13
【熱門】小學數學教案07-30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07-31
小學數學教案【精】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