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集合6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教科書P 92-93例4、例5,試一試、練一練和練習十四第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的周長,認識圓周率,理解和掌握圓的周長計算公式。應用圓的周長公式計算周長,解決周長計算的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測量、計算和交流、歸納等活動過程,推導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積累推導計算公式的學習過程,發展分析、綜合和歸納、概括等思維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圖形與生活的聯系,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積累參與實驗探究,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感受探索計算公式的成功,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
推導圓的周長公式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4。
1.談話:同學們,我們經常聽人們說:我買了一個28的自行車。我買了一個24英寸的彩電。這里的28和24英寸都是表示物體規格的數字。
2.課件出示例4題目及圖示,全班交流:你從圖中了解哪些信息?
3.小組交流:從你課前滾動大小不同的圓片的過程中,你有什么發現?
4.課件演示車輪滾動,驗證學生的發現。
5.全班交流
你覺得圓的周長和圓的什么關系?(直徑越大,圓也就越大,所以周長也越長。因為直徑是半徑的2倍,所以說圓的`周長跟半徑也有關。)
二、教學例5。
1.課件出示例5,全班交流:這樣的實驗你們課前做了嗎?
2.拿出課前探究圓周長與圓的直徑關系實驗單,小組交流并演示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結果。
周長/cm 直徑/cm 周長除以直徑的商
(保留兩位小數)
3.指名匯報,全班交流。
⑴ 各小組派一名同學展示實驗記錄單,介紹實驗過程。
⑵ 縱觀各組的實驗結果,你們有什么發現?
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
4.學生自學課本93頁,了解圓周率及我國古代數學家的杰出研究成果。
5.概括圓周長公式。
⑴ 圓周率用字母表示,如果圓周長用字母C表示,直徑用字母d表示,誰來說一說、C、d之間有什么關系?
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
(板書:Cd=,C=d ,C=d)
⑵ 求圓的周長用哪個公式?(C=d或C=2r)
三、鞏固拓展
1.完成試一試
⑴ 學生獨立計算。⑵ 全班展示交流。
2.完成練一練。
3.完成練習十四第1題。
學生獨立計算,再全班交流。
4.完成練習十四第2題。
⑴ 學生獨立計算。
⑵ 全班展示交流。
⑶ 學生訂正。
5.完成練習十四第3題。
指名口頭列式,學生集體計算。
交流:為什么求是車輪的周長?
6.完成練習十四第4題。
學生獨立計算后再匯報交流。
四、總結延伸
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統計與概率是《數學課程標準》四大學習內容之一,它通過對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對事件發生可能性的刻畫,來幫助人們做出合理的推斷和預測。本節課是對課本54—55頁所學統計知識的復習與鞏固,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登錄入表、畫成統計圖的過程,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使學生了解統計的意義和作用。教學設計力求體現:教學內容生活味、教學過程活動化、探究時空開放性。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經歷簡單的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能將信息整理分類,并將統計結果登錄入表,畫成統計圖。
2、智能目標:提高收集信息能力、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經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過程,培養團結協作意識和能力。通過自評與小組評,培養反思評價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探究、展示和調查等活動,感受成功,體驗統計的意義,體驗數學和日常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將信息整理分類,并將統計結果登錄入表,畫成統計圖。
教學難點:
將信息整理分類,并將統計結果登錄入表,畫成統計圖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圖片。
教學過程:
一、鋪墊
這兩天的天氣如何?你們是怎么知道第二天甚至是后面幾天的天氣情況?(天氣預報)
天氣預報給我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帶來了方便。 天氣情況有它自己的表示方法,看這些圖形分別表示什么天氣情況?(晴天、多云、下雨)
氣象小組根據每天記錄的天氣情況,制作出每個月份天氣的情況統計表。
出示課題:天氣統計
二、探究
1、統計并填寫統計表。
看,這是上海20xx年6月份的天氣情況表,你們能從這張表中知道什么,誰能說給大家聽聽。(生可能知道天氣情況三種標記,知道5月份晴天有……、多云天有……、雨天有……) 你怎么知道的?(分類數出來的) 同桌一起數一數,把結果填入統計表內。
師:從表中一眼看出了什么?
2、統計并畫統計圖。
要一眼看出哪種天氣情況多,我們曾經什么辦法?(涂格子)
咱們用這個方法也來試一試吧,請大家在統計圖上畫一畫。 大部分小朋友完成了,誰愿意與大家交流,你是怎么畫的?(學生自由發表) 同桌能互相評價一下嗎?(同桌互相評價) 從圖中你一眼看出什么?(學生充分發表)
3、欣賞比較。
各位小朋友完成的都很棒!現在請你們比較一下記錄表、統計表、統計圖,你認為哪種形式更一目了然地反映6月份的`天氣情況?(學生觀察比較,發表意見)
三、加固+拓寬
1、統計同學們愛吃的冰激凌
那么根據這統計圖,你能提出問題讓同學來回答嗎?先在組內準備一下提什么問題。 (學生分組準備) 可以交流了嗎?(學生互問互答)
2、統計圖形。
小朋友很了不起,根據信息提了那么多問題并解決了這些問題,現在老師這里有許多亂散的圖形,你能從不同的方面來統計一下這些圖形,并制作一張統計圖嗎? (學生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大組反饋)
3、 調查統計。
各位小小統計員真不錯,謝謝你們的整理與統計,獎勵你們每人一個卡通粘紙! (學生興奮地挑選著自己喜歡卡通粘紙圖。)
各種卡通粘紙獎勵掉多少個呢?你們想不想對粘紙作調查統計?那怎么調查統計呢?(學生小組討論、出謀劃策,調查交流)(用分類的方法整理成統計表、統計圖。)
觀察統計圖,你能看出什么?能提出有關數學問題或建議嗎?
四、總結延伸
各位小小統計員,今天的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學生自評、互評) 你有什么感想和收獲?(學生暢言)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六年制小學數學教科書第十一冊第一單元《圓的面積》中的第一節課,數學 - 圓的面積(一)。
教學目的:
1.通過教學使學生建立圓面積的概念,理解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2.能正確地應用圓面積計算公式進行圓面積的計算,并能解答有關圓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圓面積的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難點: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 課件演示)用一根繩子把羊栓在木樁上,演示羊邊吃草邊走的情景。(生看完提問題)
生:1羊走一圈有多長?2羊最多能吃到多少草?3羊能吃到草的最大面積是多少?
二、引導探究,構建模型
A:啟發猜想
師:羊吃到草的最大面積最大是圓形:1、這個圓的面積有多大猜猜看;2、試想圓的'面積和哪些條件有關?3、怎樣推導圓的面積公式?(生試說)
B:分組實驗,發現模型
學生分小組將平均分成16等分、32等分的圓放在桌上自由拼擺,拼成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擺好后想一想:1、你擺的是什么圖形?2、你擺的圖形與圓的面積有什么關系?3、圖形各部分相當于圓的什么?4、你如何推導出圓的面積?
請小組長匯報拼擺的情況,鼓勵學生拼擺成不同的平面圖形(師課件展示動畫效果)可以拼擺成長方形、梯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四種情況,小學數學教案《數學 - 圓的面積(一)》。
三、 應用知識,拓展思維
1師:要求圓的面積必須知道什么?
2 運用公式計算面積
A完成羊吃草的面積
B完成課后“做一做”
C一個圓的直徑是10厘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D找出身邊的圓,同桌合作量一量半徑,算一算面積(完成實驗報告單)
測量物直徑(厘米)半徑(厘米)面積(平方厘米)
3應用知識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知識應用)
下面是一個體育場的平面圖,請你算一算跑道的周長是多少米?長方形體育場的占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學校要請師傅給體育場鋪草皮,已知每平方米的草皮是2.4元,學校一共要付多少錢才能完成?
四 歸納總結,完善認知
今天學了什么,這些知識我們是用什么方法學來的,你懂得了什么?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一、教師自我介紹。
1.靜聽上課鈴聲,養成良好預備習慣(教師提前1分鐘,面帶微笑走上講臺。)
師:親愛的小朋友們,再過一分鐘,我們就會聽到上課鈴聲了,讓我們靜靜地等待吧。(孩子們靜靜地傾聽。)
鈴聲響過,師:這就是上課鈴聲,多響亮呀,它告訴我們:上課啦,上課啦,小朋友們坐好啦!身子快挺直,小手快放好,眼睛看前方,小嘴不吵鬧。(教師示范,表揚做得好的孩子)
師:小朋友們可真聰明,一聽就懂,一學就會,坐得多端正,聽得多專心,對啦,鈴聲響起來,我們的心兒靜下來,笑容露出來,快樂的學習開始啦!
2.通過識字,進行教師的自我介紹。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我是誰嗎?我是數學老師。(故作神秘)想不想知道我叫什么名字?我的名字里有三個字,我把它寫在黑板上。(一筆一劃寫上自己的名字)小朋友,這就是漢字,讀什么呢?不認識?沒關系,我只要給它注上拼音,你們就知道讀什么啦!(在名字上注上拼音)請幾個小朋友讀一讀。小朋友的拼音學得不錯呀!知道老師名字的小朋友舉手,都知道啦?真了不起!不過在我們中國,為了表示對長輩的尊重,我們不能直接喊長輩的名字,老師也是你們的這個長輩,你們平時應該怎么和我打招呼呢?(孫老師好!)真是個懂禮貌的好孩子!(師生互相打招呼,例如:展鵬鵬,你好! 孫老師好!)
3.教師展示自己的特長,給學生留下好的印象。
師:孫老師和小朋友們一樣,平時也有很多愛好呢,請小朋友來猜猜看,老師喜歡什么?(教師根據自己的特點,畫一些簡單的符號。例如書(愛看書,說說自己看書的故事)音符(喜歡音樂)漂亮的字(愛好書法)
師:我還喜歡什么呢?對啦,孫老師最喜歡小朋友們!小朋友們,愿意和孫老師交朋友嗎?呀,我真是太高興啦,我多了那么多的朋友啦!那你們愿意跟著孫老師學本領嗎?好的,朋友們,從今天起,讓我們一起努力,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把自己變得更棒!
二、熟悉校園,班級,激起學生成為小學生的自豪感。
1.歌曲引線,讓學生體驗成為一名小學生的自豪。
師:現在,讓我們來聽一首歌,會唱的小朋友可以跟著唱。小朋友們的歌聲里充滿了快樂,你們為什么會這么高興呢?是呀,我們現在已經從幼兒園畢業了,上小學啦,我們有一個新的稱呼,叫——小學生。開心嗎?老師祝賀你們!(很莊重很認真地)成為一名小學生,就會學到更多的知識,會寫字,會看書,會許多許多本領,多了不起!誰來神氣地說說這句話:我是小學生!(你來說,多自信的小學生!我真喜歡這位小學生!)一起說說。,
2.知道學校名稱、班級名稱以及所在位置。
師:小朋友,我們的學校叫什么名字呀?(出示學校圖片,教師講解:位置,功能)我們是幾年級幾班呢?我們的'教室在哪兒?
3.填寫表格(拼音)。(反面印兒歌)
學校:奎屯市三小
姓名:
班級:一()
教室所在位置:南一樓
我的老師:孫老師
(請幾名小朋友上來讀讀自己填寫的內容)
三、上下課基本規則訓練。
1.學習《上下課》兒歌。
上課下課歌
上課鈴響,快進課堂。 下課鈴響,不慌不忙。
坐姿端正,專心聽講。 做好準備,再出課堂。
積極動腦,發言響亮。 走路輕輕,入廁及時。
自覺做好,人人夸獎。 游戲文明,爭做榜樣。
師: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小學生,上下課應該怎么做呢?我們來學習一首兒歌。
2.解讀兒歌要求,細化上下課的規范。(注意時間安排,來不及可留待下節課再進行,切忌匆忙,每個規范要訓練到位,在進行下個規范的訓練)
下課鈴響,及時上廁所,課間不在走廊里追逐打鬧,做好下節課的準備工作,書本文具擺在什么位置,上課怎么站立和老師打招呼,舉手發言姿勢、下課和老師再見等方面的要求。
四、總結。
師:小結:小朋友們,我們是小學生啦,我們的學校又大又漂亮,有美麗的花壇,干凈的操場,寬敞的教室,還有可親的老師,可愛的小朋友,喜歡我們這個大家庭嗎?讓我們相親相愛,在這個大家庭里開心地學習、生活吧!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活動中,讓學生體驗上下、前后的位置與順序,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2、能確定物體上下、前后的位置與順序,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經歷上下、前后空間位置關系的形成過程,初步體會認識物體空間位置的方法。
教學重點:能確定物體上下、前后的位置與順序,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一定的辨別空間方位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知位置
師:現在交通便捷,而且有序,大家都很遵守交通規則,想不想去看一看呢請看畫面。(畫面一:汽車通過十字路口,行人在等待;畫面二:汽車停止前進,行人通過斑馬線)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上、下”的位置關系。
①觀察畫面,認知“上、下”的位置關系。
師:這么有序的交通,你知道是什么在指揮嗎(紅綠燈)
師:對,是紅綠燈,它們的作用可真大。
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這里的紅、黃、綠燈是怎么擺的呢與同桌小朋友輕聲說一說。
聯系實際提問:剛才,同學們把3盞燈的上、下位置關系說得很清楚,(板書:上下)再看看,在我們的教室有這樣的上、下位置關系嗎我們的身體上呢
②練習。
把數學書放存課桌的上面,把文具盒放在數學書的上面,然后把你的雙手壓在文具盒上面。
說一說,數學書上面是什么你的雙手下面是什么
(2)教學“前、后”的位置關系。
①認知“前、后”的位置關系。
下面,請小朋友繼續看畫面,綠燈亮了,汽車繼續前行,這時,畫面上有幾輛車,你能不能用“前、后”來說說它們又是什么位置關系呢
學生交流。(教師適時板書:前、后)
師:你喜歡哪輛車,就用“前、后”說說它的位置。
⑦練習。
a、出示十二生肖圖,讓學生說說誰排在最前面,誰排在最后面,誰排在誰的'前面,誰排在誰的后面。
b、教室里的座位也有前、后這樣的位置關系,看看你座位前面是誰,后面是誰。也可以說,你在這個同學的在另一個同學的(被念到的同學請站起來)。還可以問:從前往后數,他的前面有幾個人后面呢
三、運用知識。鞏固練習
(1)師生一起玩“做一做”的游戲。然后同桌兩人出座位玩邊說方向位置邊拍手的游戲。
(2)做“說反話”游戲。
四、質疑總結
今天我們學會了什么(師指著板書)“上”“下”“前”“后”在生活中我們會經常碰到,你能向老師這樣舉例子說明嗎學會了“上、下、前、后”的位置知識,我們就要懂得在生活中將它們進行應用。請小朋友回家后結情境給父母說一說生活巾的“上、下、前、后”。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構造三位數,培養他們的探究能力和歸納能力。
2.能力目標:知道構造三位數和最小三位數的方法;掌握求兩個三位數的差與最小差。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兩個三位數的差與最小差
教學難點:
兩個三位數的最小差
教學準備:
數卡
教學過程:
一、遷移與感知
1.引入
師:小朋友,我們以前已經學過造數,現在我們一起來復習一下用數卡①②③造三位數,看誰造得又對又多。
2.學生造三位數。
3.交流反饋
師:造三位數時,你是怎樣想的?造的數是幾?最小數是幾?
〖組織學生回憶造數方法,明確學習任務,增強學習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為學習新知鋪路架橋。〗
二、自主探究建構新知
(一)探究新的造數方法
觀察與思考
師:例1,用數卡①②③⑤⑦⑨可以造出那些三位數?(學生口答)
操作與感悟
師:下面,我們來一次小小的比賽
(1)兩人合作:用這六張數卡造出三位數和最小三位數,計算它們的差。(做后核對)
(2)獨立造出2個三位數,計算它們的差。(互相檢查)
(3)用剛才造出的兩個三位數交換其中兩張數卡,計算它們的差。(互相檢查)
(4)歸納評價。
〖造三位數學生有經驗,例1的重點是計算三位數的差,因此教師把當作競賽題作為每個孩子的“熱身賽”,讓他們在(造數)操作中感悟,在計算中體驗。〗
(二)計算差和最小差。
例2,從數卡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中選出6張,將它們擺成三位數,求兩數的差。
1.計算的差
(1)想一想,怎樣才能得到差?
(2)獨立嘗試,交流反饋。
板書:987-123=864
(3)引導學生小結:的三位數減去最小的三位數就能得到的差。
〖通過嘗試計算,交流反饋,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引導學生自己小結,可以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
2.探究計算最小的差
小組合作
a、怎樣才能得到最小的差?(尋找方法)
b、可以找出幾組數,進行嘗試計算。
c、議一議,是否已找到最小差。
(2)集體交流:說說最小差是怎么得到的?
根據學生交流板書
312-298=14412-398=14512-498=14612-598=14712-698=14812-792=14
(3)觀察每一個算式有什么特點?計算最小差又沒有規律?
(4)演示數射線。
(5)師生歸納
①這兩個數必須有6個不同的數字組成。
②這兩個數在數射線上必須盡可能接近,以產生盡可能小的差。
〖求最小差是教學難點,教師盡可能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空間讓他們去思考,尋找方法,但教師要合理調控,必要時要稍作提示和點撥,以免太費時間。另外,教學中要借助數射線幫助學生尋找、分析數與數之間的規律,以便靈活運用知識。〗
(三)差是451。
1.學生獨立用數卡擺出兩個三位數,使它們的差是451。
2.交流:差是451,你是怎樣找到被減數和減數的?
板書:968-517=451,876-425=451
3.師生歸納:可以假設一個比差大的三位數,用被減數減差就能找到減數,然后進行驗算,符合要求即可。
三、內化新知,整合延伸
1.用數卡①②④⑤⑧⑨擺出兩個三位數,并計算它們的差。
(1)擺出兩個三位數,計算它們的差。
(2)交換其中兩張數卡,計算它們的差。
2.用數卡①②⑤⑧⑨④擺出兩個三位數,并計算它們的差。
(1)擺出兩個三位數,計算它們的差。
(2)擺出兩個三位數,計算它們的最小差。
(3)擺出兩個三位數,使它們的差是175。
3.在計算中有沒有碰到問題?
〖在練習中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獨立計算的能力,并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習慣,讓學生在口頭表達和思維能力兩個方面齊頭并進。〗
四、體驗收獲,激烈評價。
小學數學教案模板
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教材第78~79頁“間隔排列”。
教學目標:
1、通過合作探究,找到“兩種物體一一間隔排列,當兩端的物體相同時,兩端的物體數量比中間的多1;當兩端的物體不同時,兩種物體的數量相等。”這一規律。
2、能夠利用這一規律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學生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交流合作中,掌握觀察、分析、比較的方法。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的思想。培養學生發現與應用規律的積極性和好奇心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經歷一一間隔現象中簡單規律的探索過程。
教學難點:
初步體會和認識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關系間的規律
教學過程:
一、圖片引入,揭示課題。
師:出示喜洋洋和灰太狼排列在一起的圖片,問學生排列有什么特點?你能猜出灰太狼后面的是誰嗎?指名生回答。并揭示課題。像這樣一個隔著一個排列,就叫間隔排列。(板書:間隔排列)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找一找間隔排列中的規律。
二、主動探究,發現規律。
談話:小兔們聽說我們今天要來找規律,已經在它們的花園里等著我們了,你們看,小兔的花園美不美啊?
1、研究排列特點
仔細看看圖上都有什么呀?他們是怎么排的呢?
(1)同學們說得很對,我們先來看一看活潑可愛的小兔和蘑菇是怎樣排列的?
生1:一個小兔一個蘑菇……師:還有不同說法嗎?
生2:它們是一個接一個排的。
師:具體說說它們是怎樣一個接一個排的呢?(一只小兔一個蘑菇一只小兔一個蘑菇)也就是小兔和蘑菇是一個隔一個排的。
(2)說木樁和籬笆
師:剛才我們討論了小兔和蘑菇排列的特點,那么木樁和籬笆是怎樣排列的呢?
同桌互相交流一下。誰來說說。
(3)說夾子和手帕
師:夾子和手帕是怎么排列的呢?請誰來說
(4)比較三排物體在排列上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結論:每排的兩種物體都是一一間隔排列。
如果學生說不出,就問:用今天剛學到的知識,可以怎么說。
2、研究個數規律
下面我們就來重點研究一一間隔排列中兩種物體數量之間有什么關系?
(1)請小朋友們拿出作業紙,數一數每種物體的數量并把表格填寫完整。核對數量。
(2)比較每排兩種物體的數量,你發現了什么?四人小組討論討論。巡視。
師:誰來說說你們小組的發現。
生:小兔比蘑菇多1,木樁比籬笆多1,夾子比手帕多1。
蘑菇比小兔少1,籬笆比木樁少1,手帕比夾子少1。
師:經過比較,我們發現每排兩種物體的數量都相差1。
(3)為什么每排兩種物體的數量都相差1呢?要解開這個疑問,我們需要繼續研究。
剛才同學們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都很棒,老師還要來考考你們的動手能力。我們來給小兔分蘑菇吧,看看老師是怎么分的,把一只小兔和一個蘑菇圈起來看成一組,你們會分嗎?那老師就把分蘑菇的任務交給你們了。
分好了嗎?在分蘑菇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么?
生:*后一只小兔沒有分到,多了一只小兔,少了一個蘑菇……
師:是嗎?(不相信的語氣)老師也來分一分,真的是這樣,這就說明小兔比蘑菇多1。
請你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把木樁和籬笆,夾子和手帕也分別一組一組地圈一圈,*后會怎樣?
師:我們先來看木樁和籬笆,*后怎么樣?學生回答。
師:這就說明木樁比籬笆(多1)。
夾子和手帕呢?我們也一起來圈一圈,*后怎么樣?
師:這說明夾子比手帕多1。
師:通過剛才的研究我們知道了每排兩種物體的數量確實相差1。
(4)師:指著表格中的數據,可是為什么都是這些物體多1呢?
生可能回答:*后一只小兔沒有蘑菇了
師:也就是說排在*后的是什么?(小兔)排在*前的呢?(小兔)一頭一尾,也就是兩端都是小兔,在這種情況下,小兔比蘑菇多1。
師:木樁和籬笆這排物體兩端都是什么?(木樁)所以木樁比籬笆多1。
師:夾子和手帕這排物體誰多,為什么?(夾子多1,因為兩端都是夾子,所以夾子比手帕多1)
師:當兩端物體相同的時候,排在兩端的物體和排在中間的物體數量上有什么關系?
小結:當兩端物體相同的時候,排在兩端的物體比排在中間的物體多1。
(板書:兩端物體相同)
3、練習(核心問題:明確誰多,求的是多的還是少的,多1或少1)
(1)出示小兔蘑菇圖,師:這里有8只小兔7個蘑菇,如果接著往下排,一共20只小兔,還是每兩只小兔中間有一個蘑菇,一共有多少個蘑菇?
學生回答,說想法。
(2)出示夾子和手帕圖
再看,夾子和手帕。如果把20塊手帕像下面那樣夾在繩子上,一共需要()個夾子。
學生回答,為什么?
師:同學們一定要仔細審題,要我們求的是排在兩端的物體還是排在中間的物體。
三、應用思想,拓展規律。
如果把□和○一個隔一個地排成一行,□有10個,○需要幾個?
自己先擺一擺,畫一畫
學生匯報,展示學生作業紙。
(1)□○□○□○□○□○□○□○□○□○□
□有10個,○有9個。
(2)○□○□○□○□○□○□○□○□○□○□○
□有10個,○有11個。
為什么*種擺法○有9個,而第二種擺法○有11個?
A、師:○還有可能是幾個?有沒有可能○也是10個呢?這時候怎么排列呢?
同桌討論討論,并把你的想法畫出來。
B、這里還有一種擺法跟前兩種都不一樣,我們來看看
□○□○□○□○□○□○□○□○□○□○
□有10個,○有10個。
師:為什么像這樣排成一行,○與□的個數相等呢?(板書:相等)
如果也像剛才那樣將一個□和一個○看成一組(暫時圈一個圈),大家想想*后余下的是什么?(沒有多余)全圈。這也就說明了○與□的個數是相等的。
師:老師這還有一種擺法,和第三種差不多,出示:
○□○□○□○□○□○□○□○□○□○□
□有10個,○有10個。
師:為什么這兩種擺法,○的個數和□的個數是相等的呢?
師:兩端物體不同,兩種物體的數量是相等的。(板書:兩端物體不同)
師:□有10個,○*少幾個?*多有幾個?還可能是幾個?
師:在什么情況下,○比□少1?在什么情況下,○比□多1?在什么情況下,○和□數量相等呢?
小結:兩種物體一一間隔排列成一行,當兩端物體相同時,兩種物體數量相差1,并且是兩端物體比中間物體多1;當兩端物體不同時,兩種物體數量相等。
剛才我們研究的是一個隔一個排成一行,如果一個隔一個圍成一圈,出示
這時,數一數□有幾個?○有幾個?
仔細看,剪刀一剪,拉成直線,圍成一圈其實也就是兩端不同的情況,兩種物體數量相等,數學可真神奇!
四、聯系生活、感悟規律。
老師出示校園外的圖片,要求學生說說看到的一一間隔排列的現象。
黑色方塊和黃色方塊,紅蠟燭和白蠟燭,跨欄的欄桿和跑道,柱子和欄桿,屋檐上圓木頭和扁木頭,石柱和石桌。
瞧,人們把一一間隔排列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從而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五、回顧反思、交流體會。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
數學來源于生活,可以說,生活中有規律的現象無處不在,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就一定能發現更多規律,解決更多問題。
小學數學教案模板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會用兩兩配對(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2.初步知道“多”、“少”、“一樣多”的含義。
能力目標:能用規范的語言口述比較的結果,如“誰比誰多”、“誰比誰少”、“一樣多”等比較性短語。
情感目標:讓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享受學習的快樂,分享成功的喜悅。
教學過程:
互動一(背兒歌)
叮鈴鈴,上課了。書放桌角,人坐正,認真上課我最棒。快快樂樂學數學,快快樂樂學——數——學。
第一階段:創設問題情境,初步感知
師:國慶節要到了,小伙伴們準備用鮮花來布置校園。
出示:花與花盆圖21世紀教育網:21世紀教育網
師:花與花盆到底誰多誰少呢?你有什么好辦法能幫助小巧和小亞進行比較呢?
板書:比較
學生可能的'方法:數數、將一朵花種進一個花盆再比較(即兩兩配對)
媒體演示:一一對應
師:這種一個對應一個進行比較的方法就叫做“一一對應”
板書:對應
師:比較的結果是怎么樣的,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嗎?
(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從不同方面來說比較的結果,如:花少,花盆多,花比花盆少,花盆比花多,)
第二階段:創設情景,參與操作,學會表達
師:張老師還準備了水筆作為國慶節活動的獎品,不過被粗心的小胖給弄亂了。張老師想請你們一起來看看,在你手中,筆與筆套比,誰多誰少呢?
(學生動手操作進行比較,得出不同結果,進行匯報)
【情景的創設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的興趣,積極自覺地想辦法進行比較活動。初步感受比的過程,因為筆和筆套在日常生活中總是配對出現的,所以在比較散落的筆與筆套的多少時,學生會自覺不自覺地使用這種兩兩配對的方式,從而初步感知了“一一對應”比較法在生活中的呈現】
師:比較的結果怎么樣?21世紀教育網:21世紀教育網
【描述比較的結果,對于同一種結果,鼓勵學生用不同的話說一說】
形式
1、個別匯報——規范表達
2、補充表達——從不同角度描述比較結果
3、同桌互說——強化表達,使每個學生都有表達的機會
第三階段:在情境中練習,應用方法,熟練表達。
師:請同學們把書翻到20頁
學生邊翻邊說:翻翻翻,20頁
【用口令的形式讓學生重復要求,幫助學生學會傾聽,完成要求】
師:小巧和小丁丁也在為國慶節做著準備。看看他們都在做什么。
(根據每幅圖的內容比一比,說一說,練習用不同的話規范表達比較的結果)
形式:同桌互說,再個別匯報。
師:說的真棒!
【教師總結性的表揚,給與學生肯定,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體驗】
互動二:輕松一下(放)
【針對學生年齡的特點,剛從幼兒園來到小學,對于課堂的35分鐘會有疲倦,在的學習階段后安排一次放松,既能調整學生學習的情緒,消除疲勞,又能讓學生在一種放松的狀態下繼續學習】
互動三:一問一答(收)
123(坐端正),小眼睛(看老師),小耳朵(安靜聽),(快快樂樂學數學)
第四階段:游戲活動
1.搶椅子
出示三幅圖(椅子數與人數比較,三種情況)
師:小朋友們想玩搶椅子的游戲,哪幅圖適合來玩呢?為什么?
2.考考你的記憶力
出示四幅圖,給學生2分鐘的時間進行觀察記憶。打亂次序提問,在某幅圖中,誰多誰少。
【此游戲的設置既將記憶力,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要求融為一體,同時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游戲的情境下結束教學,學生沉浸在游戲的喜悅中,而對應比較的方法沉淀在學生的思維中】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8-24
小學數學教案08-22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小學數學教案08-27
小學數學教案【熱】07-04
【薦】小學數學教案06-25
【推薦】小學數學教案06-25
【熱】小學數學教案06-26
【精】小學數學教案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