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班數學條形統計圖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數學條形統計圖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數學條形統計圖教案1
設計意圖:
幼兒在區角中、科學活動中,常出現將物品進行分類后,數了數量,比較了多少。由于沒有記錄,所以數了也會忘記。條形統計圖淺顯易懂,能力較弱的幼兒可以通過不斷點數記錄,在形成完整的統計后可以清晰的看出數量、比較多少,對于能力較強的幼兒可以幫助其形成較為規范的統計概念及方法,對其終身發展也有一定的價值所在。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做條形統計圖的方法,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2、學習分類與統計,并通過看圖表感知數量的多少。
3、敢于嘗試和探索,愿與同伴合作。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 4個小貨架、7個購物籃、條形統計圖范例3張、投影儀。
2、幼兒人手一份:水彩筆、白紙、條形統計圖。
3、小組操作材料:餐具、食品、服飾及其他類(鐘、表、書、花)等實物。漿糊、字卡、條形統計圖
活動過程:
㈠、以開“小朋友超市”引題,激發幼兒興趣。
㈡、學做條形統計圖。
1、嘗試
⑴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方法統計超市中貨架與購物籃的數量。
⑵、交流與討論:你們是用什么方法記錄下貨架和購物籃的`數量?
教師用投影儀展示幼兒的記錄方法。
2、觀察條形統計圖
⑴、引導幼兒觀察并討論圖上內容所表示的意義。
⑵、教師小結。
3、探索、嘗試自己制作條形統計圖。
⑴、提出要求:先畫好標記再數數貨架購物籃的數量,最后再用直條表示數量。
⑵、幼兒操作,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⑶、引導幼兒在屏幕上分別對照分類的標記、數量、表示數量的直條進行評價。
㈢、幼兒將所學的數量統計法,對貨品進行分類與統計。
1、交代制作要求。
2、幼兒分小組合作、制作統計圖,并將貨品陳列到貨架上。
3、匯報交流統計結果。
活動反思:
數學能為幼兒動手、動口、動腦,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創設最佳情景,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身心潛能,省時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同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心理素質,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質協調發展。引導學生在“玩"中學,“趣"中練,“樂"中長才干,“賽"中增勇氣。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組織紀律性。
大班數學條形統計圖教案2
活動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學會用自己的方法分類統計生活中物品的數量,從中體驗數學的有趣及重要。
2、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教師事先選擇好實踐的場地(幼兒園內),并親自實踐一遍做好記錄,心中有數;紙、筆。
活動過程:
(一)復習鞏固:
1、你能從1數到幾?數數看。
2、更快的數數方法:5個5個地數,10個10個地數。
3、100以內的隨便一個數你會寫嗎?試試看(請幾個幼兒到黑板上聽寫)。
(注:此環節的目的在于教師了解幼兒在實踐活動中必備的一些相關知識掌握如何,以便在活動中更好地把握。)
(二)聯系生活:
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東西要用數來數?舉例子。
2、在幼兒園里也藏了許多數,請小朋友們說說。
3、用什么方法統計方便?(每5個或10個記錄一次,然后5個5個或10個10個地數;列表統計等)
(三)提出任務:
1、分組統計并分類統計幼兒園里的一些物品(教師根據幼兒組的能力差異進行分配)。
一組:車棚——車有幾輛?自行車幾輛?摩托車幾輛?每種顏色的車各幾輛?
二組:前操場、后操場——樹有幾棵?前、后操場各幾棵?大樹、小樹各幾棵?
三組:架空場地——柱子有幾根?白色的幾根?綠色的幾根?圓的、方的各幾根?
(前三組讓幼兒“統計——分類——再統計”,從中明白總數比分出
去的數多,幾個分出去的數合起來等于總數)
四組:電腦室——電腦有幾臺?在場辦公的教師有幾位?其中長頭發幾個?短頭發幾個?(檢驗幼兒如何解決“判斷頭發長與短的標準”)
五組:教師辦公室——教師辦公用的桌子有幾張?椅子有幾張?哪個多?多多少?哪個少?少多少?(數的比較和一對一對應)
六組:一樓架空——吊燈有幾盞?(70多盞,幼兒要數準確不太容易,檢驗幼兒100以內的數數)
七組:樓道——從一樓到五樓要爬幾層樓梯?共有幾級臺階?每層樓分別有幾級臺階?(每層樓的高度不一樣,讓幼兒發現樓層高臺階就多)
2、要求:①合理分工與合作;
②用自己的`方法進行分類、統計與記錄;
③學會驗證所統計的數。
3、幼兒執行任務,教師觀察、了解個別組幼兒實踐情況。
4、幼兒匯報任務完成情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提出新任務。
5、集中交流(每組選派一名幼兒匯報與交流):
①你們統計什么?統計結果如何?
②你們在實踐過程中是怎樣分工合作的?
③你們碰到過什么困難嗎?有沒有想到解決的辦法?
(四)布置作業——課后實踐:
請幼兒回家后,找一找家中或周圍環境中有哪些事物可數,數數看,并用圖表的形式記錄下來。
活動反思: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科學領域的第四個目標提到: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從這一目標理念出發,我設計了此活動。實施后,效果非常好,預定的目標得到很好地達成,幼兒在實踐過程中,各種綜合能力(合作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判斷能力、克服與戰勝困難的能力、應變能力等)得到了有效發展。
觀察小記:
(一)第四組匯報員李琰小朋友先跑過來匯報:“黃老師,我們組完成任務了,電腦37臺,辦公的老師17個,5個長頭發,5個短頭發。”黃老師:“5個長頭發,5個短頭發,共有幾位老師?”“10位”黃老師:“那么17位老師中,其他的老師頭發怎么樣?”“啊——??”整組小朋友又沖向電腦室(孩子們已經意識到分類統計時出錯了)。第二次匯報時說:“黃老師,看長頭發、短頭發太難了,老師們有的坐在很后面,有的一直走來走去的,我們都數亂掉了,還有一位長頭發的老師說我們吵死了,我們只好下來了。”
(是啊,這一分類難度太大了,況且長頭發、短頭發要以什么標準來判斷都不確定,我本是有意試試,可是孩子們卻是如此認真。我的過失是:沒有事先與電腦室的老師通個氣,更沒有交代孩子們到了電腦室應如何處事,以致出現了“吵死了,只好下來”的結局。)黃老師:“你們小組誰有辦法解決這些問題?”“我們跟老師們說我們是在學習,不是吵”;“我們講話要小聲點,不要影響老師辦公”;“我們每人數一排”;“頭發超過肩膀就是長頭發,沒有超過就是短頭發”。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第三次上了電腦室……
(二)第一組匯報員蘇菲楠小朋友說:“黃老師,車棚里的摩托車有19輛,自行車有3輛。按顏色數,我們一直忘了這個數字的車是什么顏色的,讓我們再數數看。”(孩子們認真地在執行任務,只是碰到了困難,可是他們并不想放棄。)過了一會兒,又來匯報了:“黃老師,摩托車19輛,11輛黑色的、6輛白色的、2輛紅色的;自行車3輛,1輛綠色的、2輛白色的。我們是用水彩筆做記號的,這樣就不會亂掉了。”(這一群小家伙想到了解決困難的方法,而且統計得非常準確。)
(三)第二組匯報員杜倩云小朋友說:“黃老師,我們完成任務了,第二個任務是什么?我們可以到別組去數數看嗎?等一下就可以看看是他們數得對還是我們數得對。”(孩子們對此活動如此熱情,有繼續執行任務的欲望,并向老師提出了他們想執行的任務,多么有主見的一群孩子呀。)
大班數學條形統計圖教案3
活動生成
作為一線教師,管理班級物品不丟失是常規工作。到了大班后,隨著孩子們能力的增強,我們經常會請他們幫忙來數數量較少的東西。雖然每次都是請一兩個孩子,可總會有許多孩子積極地來幫忙。看到孩子們忙得“不亦樂乎”,我便想到通過統計班級物品,讓孩子學習簡單的統計方法。條形統計圖淺顯易懂,可以清楚地看出數量,便于比較多少,還可以幫助幼兒形成較為規范的統計概念及方法,對其終身發展也有一定的價值。
設計意圖
每個孩子,從來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刻起,就開始和物質的、直觀的現實世界發生了直接的接觸,同時也就意味著開始了與隱藏在直觀的現實世界背后的數學世界發生了這樣那樣的聯系,也就意味著他每時每刻都在接觸一個由一定的“數”,按一定的“形”和“序”構成的數學的世界,這就為幼兒獲取數學體驗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新《綱要》要求:“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并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問題。”“善于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事件中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這就要求我們的數學教育應著眼于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熟悉的自然資源和感興趣的事,讓幼兒獲得數學經驗。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做條形統計圖的方法,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2、學習通過圖表感知數量的多少。
3、體驗積極幫助他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1、每組桌面玩具:穿線板12個,小機器人9個,套筒7套;
2、條形統計圖范例一幅;
3、小統計圖人手一張,水彩筆,白紙。
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學習統計的興趣。
師:好幾天沒有清點我們最喜歡的玩具了,今天我請全班小朋友都來幫忙數一數,愿意嗎?
幼兒:愿意。
(生活是幼兒獲取數學知識的源泉,玩具又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平時老師請一兩個孩子幫忙數玩具就已經讓多數孩子羨慕不已了,所以,我的這個求助馬上得到了全班孩子的強烈回應,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2、感知探索,學習簡單的統計方法。
(1)鼓勵幼兒嘗試用自己的方法統計出玩具的數量。
師:不過我今天是有要求的,請小朋友認真聽好哦:每組小朋友數一數自己桌上的玩具有幾個,然后把你數的結果記錄在白紙上。
(2)交流統計結果,學習簡單的統計方法。
請小朋友說說你用什么方法記錄的。(記錄結果:點點、照樣子畫下來、畫對勾等。)
總結統計方法:先畫出標記,再記錄出數量。
(了解幼兒的前經驗及當前的想法,是支持幼兒探究學習的基礎。這個環節中讓幼兒嘗試記錄玩具的數量,可以充分了解幼兒的已有經驗,正確判斷幼兒的水平和需要。而幼兒在原有經驗和想法上發展和建構的新經驗或概念,往往更具有生命力。這個環節中幼兒的表現就有很大差別,有的幼兒可以較為完整地記錄出玩具的數量,如:畫出一個套筒,在它的后面點了7個點或7個對勾,這是來自中班時一節統計圖形數量的活動的經驗。也有的孩子將數學的記錄概念表現為對這個詞語的理解,如:在一張紙上滿滿地畫了12個穿線板、9個機器人、7個套筒。也有的.幼兒沒有完成記錄任務。陳鶴琴先生的教育觀認為:兒童也可成為傳授者,即“兒童教兒童”。在接下來的交流環節中,這些孩子從同伴那里獲取到了新的經驗,為下一個環節打下了基礎。)
3、觀察認識條形統計圖。
(1)出示條形統計圖,引導幼兒觀察、認識同伴的統計方法。
我們剛剛的記錄中哪種玩具最多?哪種最少?怎樣讓別人不用數數也能一下就看明白呢?今天我也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張記錄表,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這張圖上記錄了誰的數量?怎么看出來的?它們各有幾個?你怎么知道的?誰的數量最多?誰最少?也沒數怎么就能知道呢?穿線板比機器人多幾個?誰能不用點數就看出了套筒有幾個?
(2)討論總結:這種記錄表和你剛做的記錄表有什么不一樣嗎?你還在什么地方見過這種記錄表?這種記錄表有個名字叫條形統計圖。
(在師幼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對核心問題的明確和支解,將其放大拋給幼兒,聚攏幼兒的探究視點,把握幼兒活動的方向,引發幼兒進行新的探究。這個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由于孩子沒有書寫數字的經驗和能力,對記錄出的玩具數量還要再通過點數來比較數量,這時我的一個問題“怎樣讓別人不用數數也能一下就看明白”,讓孩子的探究欲望再次燃起,并將孩子的視點引入到條形統計圖上。通過問題的步步深入,引導幼兒自己感受到條形統計圖的優點。通過討論兩種記錄表的不同,自己找出制作條形統計圖的方法,并讓孩子將學到的知識與原有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說出自己還在什么地方看到過,以促進幼兒養成在生活中注意觀察的良好習慣。)
4、操作體驗,學習制作條形統計圖。
(1)出示空白條形統計圖紙,引導幼兒討論制作方法。
(2)幼兒自由選擇任務,動手制作成條形統計圖。
為幼兒提供統計的物品有:幼兒的男女人數和客人老師數,教室的桌子、小椅子和玩具框。
(以活動的形式學習數學,非常受幼兒的歡迎。幼兒通過動手操作,主動學習,進一步感知、體驗了條形統計,使幼兒在自然的狀態下輕松獲得簡單的數學經驗。真正使數學活動生活化、游戲化,孩子們從中體驗到數學的有趣和重要。)
(3)交流分享。先做完的幼兒可與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體展示幼兒的統計圖,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統計。
5.結束活動。
今天我們學習了用條形統計圖來統計物品,小朋友們很棒!回到家我們也用這種方法幫助爸爸媽媽來統計一下家里的物品好嗎?統計好了明天帶過來貼到展示墻上,大家互相看看,講講。
(幼兒園的延伸活動作為教育活動的一種延續,為孩子更好地鞏固已掌握的知識提供了可持續性發展的契機。數學來源于生活實踐,也應用于生活實踐,幼兒的思維是感性的、具體的,只有應用于生活的數學教育活動,才能使他們真正體會到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
活動反思
生活是幼兒獲取數學知識的源泉,在幼兒的一日生活里到處充滿數學。我們教師的數學教育目標便是,將幼兒在生活中零散的數學經驗組織起來,形成系統的、具有嚴密邏輯的數學知識,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通過本節教育活動的進行,我得到以下反思:
1、選材貼近幼兒生活,并且幼兒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所以,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很高,讓枯燥的數學知識變為幼兒生活問題的解決方式,讓幼兒在嘗試、交流、探索中快樂地學習,并從中體驗到數學活動帶來的樂趣。
2、在幼兒嘗試用自己的方法記錄的環節中,充分體現了同伴之間的相互學習。統計方法的獲得來自于孩子之間的交流,沒有教師生硬的傳授。幼兒在同伴的互動中學會了統計、記錄的最基本方法。
3、本次活動中最成功的環節是認識、學習條形統計圖。我的提問設計環環相扣,步步深入。讓幼兒充分感知了條形統計圖的特點、優點和制作方法,讓幼兒絲毫沒有被動學習的感覺,大家爭先恐后地回答問題。通過幼兒對一個個問題的思考,使條形統計圖的特點及制作方法在他們的大腦中建構起來,為下一步動手制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4、課后的延伸活動再次體現了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孩子們帶回的統計表展示在墻上,成為孩子們活動之余的交流焦點。更有孩子提出問題:“我們家里的筷子很多,一張紙上畫不下那么長的條條,怎么辦?”我把這個問題和小朋友一起來討論,讓幼兒更加深入地學習統計更多物品時條形統計圖的運用。
大班數學條形統計圖教案4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條形統計圖,了解條形統計圖的構圖特征。
2、學習通過統計圖感知數量的多少。
3、喜歡合作,體驗統計活動的樂趣。
4、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5、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活動準備】
記錄紙、記號筆若干4盒蠟筆水果圖片若干小熊仔一對。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們喜歡吃水果嗎?喜歡什么水果?
(出示小熊,與幼兒問答互動環節)
你們喜歡的這些水果小熊家都有!小熊家最近開了一家水果店,每次進貨的水果都特別新鮮,美味,小動物們可喜歡了。今天勤勞的小熊爸爸又去進貨了,好累好辛苦,你們愿意當小小記錄員,幫小熊記錄一下每種水果的數量嗎?
二、幼兒操作。
1、交代任務,幼兒分組統計水果并記錄,教師指導。
師:我們可以怎樣統計水果的數量呢?
2、教師講解合作統計要求
老師兒有幾張記錄表,要小朋友們合作記錄。4個小朋友一組,每組1位組長。
(幼兒按照學號順序分組1—4。5—8 9—12 13—16)
我們4個人做一個記錄肯定不容易,大家在統計的時候一定要好好商量,誰來記、誰來數、誰最后來檢查核對(2人核對)。
3、交流分享統計結果。
師:小朋友們統計好了嗎?每組請一位小朋友來介紹,果籃里有哪些水果,每種水果有多少。你們是用什么辦法記下來的?
小結:你們用了數字的辦法進行了統計,知道了果籃里有哪些水果,每種水果有多少。請你們再看看哪種水果多?哪種水果少?原來我們不能很快看出哪種水果最多,哪種水果最少。
三、教師出示條形統計圖。
師:怎樣讓別人不用數也能一下就看明白呢?前兩天余老師也幫小熊家做了一張記錄表,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統計圖形式:水果標識在下面,用涂格子的方法,一種水果有幾個就涂幾個格子,按從下往上的順序排。
教師提問:
1、這張圖上記錄了哪些水果?怎么看出來的?(引導水果標識——橫坐標)
2、每種水果有幾個?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導左邊數據——縱坐標)
3、哪個的數量最多?哪個最少?(引導“計數條”)
6、你們也沒數怎么就能知道呢?(介紹計數條最高數量最多,最矮數量最少)
討論總結:你們的`眼睛真亮,像這張記錄表上由橫坐標、縱坐標、計數條組成的表格,我們叫它條形統計圖,它能很快告訴我們統計的信息。用條形統計圖來統計能夠很快地知道果籃里有幾種水果,哪種最多,哪種最少。最高的計數條代表的數量是最多的,最矮的計數條代表的數量是最少的。
四、指導幼兒使用條形統計圖再次統計。
1、師:剛才啊小熊媽媽又去進來一批水果,請你們用條形統計圖再來幫小熊家做一次統計,看能不能很清楚地看出哪種水果最多?哪種水果最少?”
2、交流分享。
先完成的幼兒可與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體展示幼兒的統計圖,請個別幼兒(小組負責人)講述自己的統計。
“果籃里有幾種水果?哪種最多?哪種最少?怎么看出來的?”
五、激發興趣,拓展生活經驗。
1、師:“在我們生活中,很多時候還會用到條形統計圖,能幫助我們解決很多更復雜的問題。一起來看一看,還有什么時候會用到統計。”
2、分享圖片:分別觀看幼兒身高、夏季氣溫、熱門動畫片、奧運會獎牌榜統計圖表,再次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激發幼兒對統計的興趣。
六、結束活動。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用條形統計圖來統計物品,小朋友們都很棒!晚上回家我們也用這種方法幫助爸爸媽媽來統計一下他們的物品好嗎?
【活動反思】
本課教學是在學生認識了簡單的統計表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條形統計圖的特征,尤其是條形統計圖中橫軸、縱軸表達的意義及制作條形統計圖時直條對應數據是本節課著重要突破的知識點。本課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突破難點,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以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能力和小組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為比較成功的有以下幾點:
一、 學生是真討論真探究了
與以前類似教學相比,統計教學往往熱鬧有余,而思考不足,學生的能力并沒有多大提升。我認為這節課學生是有收獲的。知識的難點真的是學生自主探究解決的。
二、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緊扣難點,圍繞“1、你知道縱軸上的這些數量是怎么設計出來的嗎?2、標數據的直條該如何確定高度呢?3、為什么要在直條頂端標出相應的數據?”展開討論先讓學生再小組里說說自己的想法,發散他們的思維,讓每個孩子都有說的機會。完成后用展臺展示學生作業,請同學互相觀察“他畫的好看么,符合要求嗎,完美嗎?”以學生為主體展開教學,讓他們指出同伴們的優缺點,我認為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
三、教師引領學生思考,促使學生展開思維碰撞。 在大組交流中不斷圍繞這三個問題進行拓展延伸。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并掌握縱軸上數量的設計,提供一組數據,請學生來設計縱軸數據,即一格表示多少數量,要參看原始數據,以及根據實際情況來定。準確定位直條的高度。溝通學生知識儲備,運用平均分的知識準確把握數據,從而定位直條的高度。
小百科:統計圖是根據統計數字,用幾何圖形、事物形象和地圖等繪制的各種圖形。
大班數學條形統計圖教案5
設計意圖:
在大班數學中,需要上的活動還很多。但是考慮到讓幼兒更多接觸各方面的概念,我跳開了數計算的內容。有計劃地增加了空間、量比方面的活動。在與箭頭的游戲中,就是我們最熟悉的游戲法,這樣使數學活動活起來,孩子與孩子的互動,孩子與老師的師幼互動也充分調動起來了。
活動目標:
1、理解“↑、↓、←、→”四個不同方向的箭頭所表示的意義。(重點)
2、嘗試根據3條路線圖中箭頭所指的行走方向,正確畫出從起點到終點的行走路線。(難點)
3、在討論中能夠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并聽取同伴的不同意見。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自備“↑、↓、←、→”,四個不同方向的箭頭標記。
教學掛圖
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初步認識“↑↓←→”四個不同方向的箭頭
1、教師出示四個不同方向的箭頭
師:你們知道這四張標記圖表示什么意思?
2、用手指出箭頭所指方向。
師:你能用手指指出這個方向嗎?
二、學習看路線記錄表
1、出示3張路線圖
師:小兔子用這些不同方向的箭頭畫出了3張路線圖,路線圖上有些什么?路線圖中每個格子里的.箭頭和數字告訴我們什么?你能看懂嗎?(箭頭表示每一步行走的方向,數字表示第幾步)
2、師:第一條路線圖的第一步往哪個方向走?第二步、第三步又往哪個方向走呢?
師: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第一條路線第一步的行走方向?
師:第一條路線圖一共要走多少步?
三、學習用記錄表記錄路線:
1、出示迷宮圖和空白路線記錄表,請幼兒指出從起點到終點的路線
師:這里有一張迷宮圖,迷宮圖上有什么?這3只小兔分別要去干什么?
師:起點和終點在哪里?怎么記錄,需要用什么來記錄?
師:接下去第一步往哪個方向走?數字表示什么?箭頭表示什么?
師:第二步朝哪個方向走?畫上一條短線。
師:第三步接著往哪走?誰能接著往下畫?
師:誰能從第四步開始接著往下畫出每一步的行走路線。
2、教師和幼兒共同根據幼兒所指路線走一步用數字和箭頭記錄一次,最后根據記錄表把路線畫在迷宮圖上
四、根據迷宮圖設計路線,并記錄
1、師:這里還有兩張數字圖,請你繼續為小黑兔和小灰兔繼續畫出一條路線圖,找到食物。
2、展示個別幼兒設計的路線圖,并請他用語言講述自己的路線圖
師:把你們的路線圖展覽出來,看一看誰設計的路線最長?誰設計的路線最短?
五、幼兒完成操作材料《走迷宮》
師:小只小兔根據哪條路線圖可以找到食物,在迷宮里畫出相應的行走路線,看看他們各自找到了什么了什么食物?然后將小兔子與相應的食物連線。
課后反思:
我準備了四種顏色的箭頭進行認識,然后利用多媒體讓幼兒了解路線圖中數字和箭頭的意思。為了讓幼兒進一步內化重難點,我開門見山地出示了教學掛圖,和小朋友們互動完成任務。并且示范小白兔行走的每一步,請幼兒在操作材料上看小白兔路線的每個箭頭的方向,并告知這是小白兔每走一步的方向。看起來孩子們對我的操作看得一清二楚,所以我請幼兒接下去在自己的操作材料上完成小黑兔和小灰兔的路線圖。并且找到兩者的食物后,用線連起來。幼兒們每個都是認認真真聽完,胸有成竹地下去操作。在孩子們的操作過程中,我發現,雖然很多孩子在看我操作的時候很認真,但是一下去就難以“畫皮畫骨”了。我覺得畫一條路線就可以了,原有的路線圖有交集的地方,反而對幼兒是一種干擾。
大班數學條形統計圖教案6
活動目標:
1.學習基本的統計方法,初步感知條形統計圖的優點。
2.通過圖表感知數量的多少。
3.敢于嘗試和探索,愿意與同伴合作。
活動準備:
1.條形統計圖范例一張
2.幼兒人手一張白紙、記號筆
3.鉛筆、膠水、剪刀、書本學習用品若干份
4.多功能廳有風扇、桌子、喇叭、空調、相框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上了大班,我們用到了許多學習用品,怎樣才能知道籮筐里有哪些學習用品,分別有多少呢?
小結:像這種先要把統計的物品分一分類,再數一數,最后再把統計結果記錄下來,就是統計。
二、自由探索,嘗試統計
1.用自己的方法統計出學習用品的'數量。
師:老師在每組桌上放了學習用品,請你用自己的方法統計籮筐里的東西,并記錄結果。在統計的時候,一定要細心哦,別統計錯了。好的,去試試吧。
2.交流統計結果
師:請一個小朋友說說你的統計結果?
小結:小朋友都運用了先畫出物體標記,再記錄數量的方法進行了統計。
三、觀察討論,認識條形統計圖
1.師: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種新的統計記錄方法,看這張圖上記錄了哪些物品?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2.說說它們各有多少?誰的數量最多?誰的數量最少?
3.你們怎么一下子看出來誰多誰少的?
4.和剛才你們記錄的有什么不一樣?
小結:像這種有橫軸、縱軸,用條形來表示物體數量的統計,叫做條形統計圖。可以通過觀察高矮,一眼看出數量多少,速度快又方便。
四、操作體驗,學習制作條形統計圖
1.出示空白條形統計圖,引導幼兒制作條形統計圖
師:你們會用條形統計圖來統計了嗎?現在四個小朋友一組,每一組有一張大統計紙,小朋友分工合作,將多功能廳里的喇叭、相框、空調、桌子、風扇進行統計。
3.展示幼兒統計圖,交流分享
師:請一個小朋友來講一講你的統計圖,你統計了什么?什么物品最多?什么物體最少?誰還想說一說?
五、活動延伸
在我們的生活中會經常用到條形統計圖,今天老師也帶來了幾個條形統計圖,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些條形統計圖統計了什么?有多少?你能一眼就看出來什么東西最多?什么最少嗎?
原來條形統計圖有這么大的用處啊,可以不用數數就能一下子看出物品的多少。回去后我們再去生活中找一找,還有哪些條形統計圖吧!
大班數學條形統計圖教案7
活動目標
1、鞏固對顏色和幾種幾何圖形特征的認識。
2、初步學習按圖形的特征進行分類統計,并記錄統計結果。
3、培養幼兒細致的觀察力和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4、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5、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已認識的幾何圖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橢圓形、長方形、半圓形、梯形)。
2、黑板,水彩筆,幾何圖形若干,幼兒人手一份統計操作材料和白紙,集體操作材料兩份。
活動過程
1、情景導入。
“今天我們班來了兩位特殊的小客人,在他們身上藏了許多的圖形,把他們請出來吧!”
2、學習統計方法。
(1)請幼兒按圖形的形狀特征進行統計,教師記錄或請個別幼兒進行記錄。
(2)請幼兒按圖形的`顏色特征進行統計,教師或幼兒記錄。
3、幼兒操作。
(1)請幼兒觀察操作材料,教師進行簡單的介紹,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看清特征再進行統計記錄。
(2)請個別幼兒與大家分享自己的統計結果。
4、創意拼貼畫。為幼兒提供幾何圖形進行圖形拼畫。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延續幼兒以往的學習經驗,將圖形融合在一起,拼畫成幼兒感興趣的內容,如:機器人、小汽車等,讓幼兒在感興趣的基礎上探索發現,初步學習了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統計,活動材料注重個體差異,讓每一個幼兒都能通過操作發現數學活動的樂趣。
大班數學條形統計圖教案8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條形統計圖,了解條形統計圖的構圖特征:橫坐標是統計的物品種類、縱坐標是統計的物品數量。
2.能根據前后統計圖的對比,明白條形統計圖一眼就能看出數量的多少,并能獨立制作完成條形統計圖。
3.體驗統計活動的樂趣。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5.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活動準備
1.每組桌面玩具:齒輪積木8個、雪花積木5個、子彈積木7個、圓圈3個、聰明棒6個。
2.條形統計圖范例一幅;3.小統計圖人手一張,水彩筆,空白條形統計圖。
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學習統計的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有沒有發現在你們身后的桌子上有很多的積木啊?那我們怎樣才能知道桌上有哪些積木?他們有多少個呢?
小結:哦,像這種先把要統計的物品分一分類,再數一數,最后再把統計結果記錄下來,就是統計。
2、運用已有經驗進行統計。
(1)幼兒按要求嘗試用自己的方法統計出物品的數量。
師:在統計的時候呢,一桌5個小朋友,擔會請小朋友自己去選擇,統計一下你們桌上的東西并把統計結果記錄在桌上的.統計圖上。在統計的時候可要細心一點,別統計錯了。
(2)交流統計結果,鞏固、復習簡單的統計方法。
師:請一個小朋友說說你的統計結果。(老師把他的統計結果記錄在大的統計表里)小結:從這張圖上你們能看出統計了哪些東西?他有多少嗎?(一起看圖說一說)3、觀察認識條形統計圖。
(1)出示條形統計圖,引導幼兒觀察、認識條形統計圖。
師: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種新的統計記錄方法,看,這里也有一張統計圖,你能看懂這張圖嗎?你從圖上看到了什么?他表示什么意思?有什么用?(重點引導孩子從橫縱坐標上看出物品的數量)(2)比較前后兩張統計圖。
師:這張統計圖和剛才我們畫的統計圖有什么不一樣?為什么要用條形來制作統計表呢?(通過觀察條形的高矮可以一眼就看出哪種物品數量多,哪種數量少)小結:小朋友們的眼睛真厲害。那像這種有橫坐標、縱坐標,用條形來表示物體數量的統計圖,我們就叫他條形統計圖。在條形統計圖上,我們可以通過觀察條形的高矮一眼就看出物品數量的多少。
4、操作體驗,學習制作條形統計圖。
(1)出示空白條形統計圖紙,引導幼兒討論制作方法。
師:你們會用條形統計圖來統計嗎?老師幫你們每個人準備了一張空白的條形統計圖,我們先一起來看一看,在這張條形統計圖上該怎么記錄呢?在記錄統計物品的數量的時候我們該怎么記錄呢?(要看縱坐標上的數字)(2)幼兒根據原來統計圖上的數據,動手制作條形統計圖。
師:請小朋友拿出剛才的統計圖,根據統計圖上的統計結果,把他們制作成一張條形統計圖吧!
(3)交流分享。先做完的幼兒可與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體展示幼兒的統計圖,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統計。
師:請一個小朋友來講講你的統計圖,你統計了什么?你能從你的統計圖上一下子就看出來什么積木最多?什么積木最少嗎?誰也想來說一說?
5、活動延伸。
欣賞生活中的條形統計圖。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會經常用到條形統計圖,你們在生活中見過條形統計圖嗎?今天老師也帶來了幾個條形統計圖,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些條形統計圖統計了什么?有多少?你怎么看出來的?你能一眼就看出來什么東西最多?什么最少嗎?
結束:原來條形統計圖有這么大的用處啊,可以不用數數就能一下子看出物品的多少。也正是因為這個優點能給我們帶來很多的方便,所以很多地方會用條形統計圖來統計,下課后,我們再去生活中找一找,還有哪些條形統計圖吧!
活動反思
本課教學是在學生認識了簡單的統計表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條形統計圖的特征,尤其是條形統計圖中橫軸、縱軸表達的意義及制作條形統計圖時直條對應數據是本節課著重要突破的知識點。本課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突破難點,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以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能力和小組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為比較成功的有以下幾點:
一、學生是真討論真探究了
與以前類似教學相比,統計教學往往熱鬧有余,而思考不足,學生的能力并沒有多大提升。我認為這節課學生是有收獲的。知識的難點真的是學生自主探究解決的。
二、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緊扣難點,圍繞“1、你知道縱軸上的這些數量是怎么設計出來的嗎?2、標數據的直條該如何確定高度呢?3、為什么要在直條頂端標出相應的數據?”展開討論先讓學生再小組里說說自己的想法,發散他們的思維,讓每個孩子都有說的機會。完成后用展臺展示學生作業,請同學互相觀察“他畫的好看么,符合要求嗎,完美嗎?”以學生為主體展開教學,讓他們指出同伴們的優缺點,我認為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
三、教師引領學生思考,促使學生展開思維碰撞。
在大組交流中不斷圍繞這三個問題進行拓展延伸。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并掌握縱軸上數量的設計,提供一組數據,請學生來設計縱軸數據,即一格表示多少數量,要參看原始數據,以及根據實際情況來定。準確定位直條的高度。溝通學生知識儲備,運用平均分的知識準確把握數據,從而定位直條的高度。
大班數學條形統計圖教案9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體驗編一道加法應用題必須要有一件事情,兩個已知數(條件)及一個問題。能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自編加法應用題。
2.發展幼兒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想象力,培養幼兒良好的操作習慣。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5.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教具:課件
學具:算式卡片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復習5的組成。
1.師: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復習一下5的組成。
教師:“嘿嘿,我的1球碰幾球?”(嘿嘿,你的1球碰4球。)……
教師:通過剛才的游戲,你們知道5有幾種組成嗎?(4種)對了,5有4種組成,5有哪4種組成?
教師板書:說得真好,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二、引導幼兒看圖編5以內的加法應用題。
1.教師點擊課間出示圖片一,引導幼兒觀察
(1)教師:“盒子里有什么?”(盒子里有3塊糖果)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3)
教師:又怎么樣了?(又拿來了2塊糖果)
引導幼兒嘗試用“一共”來提問。
教師:誰能看著圖再提個問題?(一共有幾塊糖果?)
教師:現在老師用數字3和2以及你們提出的.問題編一道加法應用題,你們要仔細聽哦。(教師邊指圖邊講)“盒子里有3塊糖果,過了一會兒又拿來2塊糖果,一共有幾塊糖果呢?”
教師分析:(結合圖)這道題叫應用題,在這道應用題中,必須講一件事情,這件事情就是:盒子里的糖果;還要有兩個已經知道的條件,這兩個條件是:盒子里有3塊糖果是已經知道的和又拿來了2塊糖果是已經知道的,也就是3和2是已經知道的條件。最后還要提出一個問題,一共有幾塊糖果呢?
(2)體驗應用題的基本結構。
教師:“現在我們把三句話連在一起說一遍”
“這樣我們就編好了一道應用題。”
教師:“那這是一道加法應用題還是減法應用題?”
教師:誰來列算式?(幼兒列算式,教師出示3+2=5)
總結:我們一起說說這個加法算式中的各個部分分別表示什么?(3表示盒子里有3塊糖果,2表示又拿來了2塊糖果,也就是3和2是已經知道的條件; 5表示一共有五塊糖果;用算式:3+2=5。)
2.教師點擊課間出示圖片二,引導幼兒觀察
教師:“圖上有什么?”(圖上有2顆草莓)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教師:又怎么樣?(又拿來了3顆草莓)
引導幼兒嘗試用“一共”來提問。
教師:誰能看著圖再提個問題?(一共有幾顆草莓?)
教師:“現在我們把三句話連在一起說一遍”
教師:誰來列算式?(幼兒列算式,教師出示3+2=5)
3.出示圖片三
教師:“圖上有什么?”(圖上有4只蝴蝶)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教師:又怎么樣?(又飛來了一只蝴蝶)
引導幼兒嘗試用“一共”來提問。
教師:誰能看著圖再提個問題?(一共有幾只蝴蝶?)
教師:“現在我們把三句話連在一起說一遍”
教師:誰來列算式?列出算式4+1=5。
三、看加法算式編應用題。
教師:請看圖片上的這道加法算式,剛才小朋友們都學會了看圖編加法應用題,那你們能根據加法算式編出相應的應用題嗎?和你的伙伴說一說,(2分鐘)
教師:誰想好了?(老師重復)xx小朋友編的這道應用題講了一件什么事情?xx表示算式中的4,xx表示算式中的1,問一共有……表示算式中的xx?(教師邊指圖邊講)說的真好表揚他。
教師:還有誰想出了不一樣的?(請多位幼兒嘗試編應用題并檢查糾正不正確的。)
教師小結:小朋友們有學會了新本領,會看算式編應用題。知道編一道應用題要有兩個已經知道的數字及一個問題。如果少了一個數字或少了一個問題,這道就不好編了,更沒辦法算了。
四、請幼兒看卡片自由編應用題。
教師:請每位幼兒拿一張算式編應用題(2分鐘)
請幼兒與同伴或老師分享自己編的應用題。
收拾操作材料,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1.作為教師應該掌握孩子的思辨能力,要站在孩子的角度進行分析,制定適合孩子學習的方法,適合教師的教法。
2.本次活動中,活動目標基本達成,幼兒能夠根據教師的要求自編加法應用題。
3.在列算式這個部分可以看出孩子們對算式和應用題的概念還不是很強,可以在平時的活動中加強此方面的鍛煉。
4.在演示部分,可將操作材料一一對應演示,讓孩子更加一目了然,更加容易了解如何編加法應用題。
5.在糾正量詞以及提問上,花費的時間過長,語言不夠簡潔,精煉,在以后得數學教學過程中還有待加強,提高語言的有效性。
【大班數學條形統計圖教案】相關文章:
條形統計圖大班教案11-21
大班數學:條形統計圖01-08
認識條形統計圖大班數學活動教案11-13
《條形統計圖》數學教案03-02
數學教案:條形統計圖02-09
學做條形統計圖大班教案10-18
條形統計圖教案10-12
《條形統計圖》教案01-29
條形統計圖的教案10-18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條形統計圖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