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數學下冊教案

時間:2024-01-20 10:30:09 文圣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數學下冊教案(精選1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學下冊教案 ,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數學下冊教案(精選15篇)

  數學下冊教案 1

  一、教學目標:

  1、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初步認識1~10各數,并能用1~10表示物體的個數。

  2、在具體情境中,能用1~10各數表示事物的順序。

  3、能結合具體數,說出生活中相對應的實例。

  二、教學重點:

  理解數“1”的含義。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初步認識1~10各數,并能用1~10表示物體的個數。

  2、初步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的習慣、大膽發言的習慣和耐心傾聽的習慣。

  3、能結合具體數,說出生活中相對應的實例。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師:淘氣為了歡迎我們一年級的`小朋友開始嶄新的小學生活,特意畫了一幅畫送給我們,(出示主題圖)請孩子們仔細觀察,圖中畫的是哪兒?圖中有什么?

  2、生匯報后,師:圖中哪些物體的個數是1?

  3、師提示:誰有好辦法能把圖中個數是1的物體都找出來?(引導按照一定的順序找,或把找到的做上記號。)

  4、請小老師為大家介紹自己找到的信息

  二、抽象出數字“1”

  1、師:剛才大家找的這些物體都可以用“1”來表示。(板書1)

  帶讀“1”

  2、師:很大的物體,如1棵樹、我們居住的地球,都可以用1表示,很小的1個物體,如1棵小草、1粒芝麻也可以用1表示。1可以表示1個蘿卜,也可以表示1筐蘿卜

  師借助身邊熟悉的實物:1根粉筆,1盒粉筆;1個班級等等

  3、請學生用1來說一說身邊的事物

  三、抽象出數“2、3、4、5”

  1、師:孩子們,剛才我們通過仔細觀察圖畫,已經找出了很多用1表示的物體,誰還能說說,這幅圖中還有什么?有多少?

  2、生觀察圖,可與同桌交流

  3、指名匯報(師要善于指導:用手一個一個地指,指一個數一個,要手口一致,不遺漏,不重復)

  4、師及時評價,(表揚發言聲音響亮的,表揚表達清晰的,表揚能認真傾聽的,表揚能復述別人的發言內容的)

  四、找一找,說一說

  1、師:孩子們,在這幅漂亮的圖畫上有不同數量的物體。其實呀,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不同數量的物體呢!老師說一個數,你能說出物體嗎?

  2、活動:師說“2”,指名說物體(如2只手,2只眼睛,2張桌子)

  師說5,生說物體(如5個手指,5個扣子,5位同學)

  3、生生活動:同桌一個說數,一個說物體

  五、鞏固練習:

  完成練一經營性質第1、2題。

  1、師先引導讀題目

  2、生嘗試完成第1題,集體匯報

  3、照樣子,圈一圈

  對于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來說,這一題的題意是很難的。要引導他們學會看例子,養成認真審題、認真思考的習慣。

  六、總結升華:今天我們都學到了什么數學知識呢?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能用1~10各數表示物體順序

  2、逐步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出示主題圖

  1、師:孩子們,上一節課,我們在這幅圖中找到了一群鴨子,誰能數數,一共有多少只?

  2、生匯報,說說你是怎么數的?(手口一致,體驗一一對應的數學思維方式)

  3、師:你們能像老師這樣數嗎?第一只、第二只、第三只、第四只、第五只

  4、生再按順序數

  5、師:孩子們,睜大你們的眼睛仔細觀察了,請問系蝴蝶結的小鴨子排第幾?誰排第4?

  6、哪位同學也能像老師這樣提問題呢?(生問生答)

  7、師:聯系自己的座位,數數這一組有幾個同學,再說說每位同學排第幾

  二、出示“數一數,認一認”的內容,學生觀察后

  1、圖中有什么?有多少?

  2、匯報,請數得又對又快的同學介紹數數的方法(按順序或做標記)

  3、師板書:按學生匯報的順序將相應圖版貼出,并根據圖片的數量在旁邊寫出數字。

  三、鞏固練習

  1、學生先自己觀察圖畫,再說說每一幅圖上都有幾個物體,最后再說說第幾(誰排一?為什么?這要引導學生明白,根據物體所處的方向不同,第一也是不一樣的。)

  2、引導學生讀題(師先讀一遍,學生用手指著題目跟讀,再學生齊讀)

  學生獨立完成

  3、找一找生活中的數。

  數學下冊教案 2

  教學內容: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體驗數據收集整理的過程,并向學生介紹畫“正”字的記錄方法。

  2.通過學生對身邊事物進行調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使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初步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及分析推理能力,體會統計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進一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學習由一個方格表示1個單位變成一個方格表示2個單位的繪圖方法;并能根據統計圖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重點:進一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學習由一個方格表示1個單位變成一個方格表示2個單位 的繪圖方法;并能根據統計圖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難點:

  進一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學習由一個方格表示1個單位變成一個方格表示2個單位 的.繪圖方法;并能根據統計圖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了解畫“正”字的記錄方法。

  1.師:“同學們,前幾天鄭老師在課上布置了一個調查任務。請你利用課余時間,以小組的形式,調查你們組最感興趣的事情,用你們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你們完成調查了嗎?”

  2.組織學生分小組匯報。 引導學生歸納記錄方法。分小組匯報:調查內容、記錄方法、調查目的。數數、符號、畫“正”字

  3.師不急于講解畫“正”字的記錄方法。而在學生介紹后問:“你在生活中見過這種記錄方法嗎?” 用這種方法的小組介紹畫“正”字的記錄方法,列舉出了生活中的實例。

  二、合作探究,繪制統計圖的方法。

  1.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一起繪制本組課前調查的內容。巡視參與小組活動。

  2.發現問題,紛紛派代表找到老師反映觀察各小組都發現問題后,組織學生結束小組活動。

  問:“剛才在繪圖的時候有幾個小組發現了問題,把你們的問題和大家說說好嗎?”

  師:“看來我們都遇到了這個難題,讓我們一起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好嗎?”

  3.拿來這一組的統計圖在實物投影上展示,引導學生觀察統計圖最左邊的數字0、1、2、310,得出現在的統計圖1個格表示一個單位。

  問:“現在喜歡游泳的有16人,你想出辦法了嗎?”

  4.學生討論,

  師:馬上拿來一把尺子比著統計圖高興地說:“是這樣嗎?在一個格里加一條線,(放慢語速,邊說邊畫一條線,然后面向全班學生)這個辦法行嗎?”

  師:“這樣一來,原來的一個大格表示一個人,現在變成了兩個小格,就表示兩個人了,想得真妙。但是改起來是有一些麻煩,有沒有更巧的辦法?”

  5.馬上請這個學生到前面來指著圖重復了一遍。

  問:“他的辦法大家聽明白了嗎?我們不加線了,只把數字改一下,變成了5、1020行嗎?(生:行)那樣一個格表示幾個人了?”

  師:“這樣,我們能繼續畫了嗎?”經過學生的同意把統計圖換成了單位是5的。小組巡視指導。 觀察各組情況,發現有一組沒有解決“單數”問題時,組織學生停止了小組活動。 指定一人到前面講解。

  6.等發現問題的小組同意這個做法后,肯定了學生們開動腦筋想的辦法非常好。 指導各組學生完成統計圖。

  三、練習鞏固

  書中113頁說一說

  四、作業

  課后113頁練一練。

  數學下冊教案 3

  【教學目標】

  1、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說出某一物體的位置。

  2、會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

  3、發展空間觀念,初步體會到數形結合的思想。

  4、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經歷確定位置的全過程,從而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

  【教學難點】

  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教法】

  情境教學法,創設找圖書管理員的情境,激發學習興趣,感知確定位置的方法。

  【學法】

  積極參與法,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思考,理解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并積極參與動手操作活動,提高看圖能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師生談話。

  學校讓我們班推薦一位同學到學校圖書室做圖書管理員,老師已經選好了,那么你們想不想知道這位同學是誰嗎?

  這位同學在班級中的位置是第三組的。你們知道這位同學是誰嗎?他可能是哪幾位同學?如果要找到這位同學,還要知道什么條件?

  這位同學的座位是在第3排,大家知道這位同學是誰嗎?

  2、導入新課。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確定位置的方法。

  板書課題:用數對確定位置

  【設計意圖:通過談話中引入數學問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為學習新知奠定了基礎。】

  二、探索新知

  1、教學例1。

  (1)出示例題1教學圖。

  讓學生觀察圖,說說張亮同學坐在第幾列?第幾行。

  (豎排叫做列,橫排叫做行)

  (2)張亮同學坐在第2列,第3行。用數對來表示(2,3)。

  (3)讓學生用數對表示王艷和趙強的位置。

  王艷(3,4)趙強(4,3)

  (4)小結。

  確定一個同學在教室的位置,要考慮兩個要素:第幾列和第幾行。

  【設計意圖:通過具體的實例引導學生認識第幾列第幾行的判斷方法,經歷應用數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解決問題的過程】

  2、完成第3頁的“做一做”。

  課件出示電影院和電影票的圖片。出示題目:舉出生活中確定位置的例子,并說一說確定位置的方法。

  (電影院用電影票來確定位置,電影票一般都寫著“幾排幾號”,“排”表示行,“號”表示列。比如“3排7號”用數對表示是(7,3)。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情景出發,選擇學生感舉的事物,提出相關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教學例2。

  (1)認識方格圖。

  出示動物園示意圖。

  指導學生觀察圖。

  這幅動物園示意圖與以前見過的示意圖有以下幾點不同:一是動物園的`各場館都畫成一個點,只反映各場館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內容;二是表示各場館位置的那些點都分散在方格紙豎線和橫線的交點上;三是方格紙的豎線從左到右依次標注了0,1,2,…,6;橫線從下往上依次標注了0,1,2,…,6,其中的“0”既是列的起始,也是行的起始。

  (2)用數對表示圖中各場館的位置。

  提問1:我用了數對(3,0)來表示大門的位置,你們知道我是怎樣想的嗎?

  【大門在示意圖中處于“豎線3,橫線0”的位置上,所以可以用數對(3,0)來表示】

  你們能用數對表示其他場館所在的位置嗎?

  【熊貓館(3,5)大象館(1,4)猴山(2,2)海洋館(6,4)】

  (3)根據數對標位置

  在圖上標出下面場館的位置:飛禽館(1,1)、猩猩館(0,3)、獅虎山(4,3)。

  【設計意圖:通過具體的事例認識和理解位置與坐標中數值的對應關系,讓學生不但會用數對描述現實生活中的位置,還會描述坐標圖上的物體的位置。】

  三、鞏固運用

  1、小游戲:看誰反應最快。

  老師說出一組數對,相應的同學要在3秒內起立。

  2、做一做。(課件出示)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如何用數對來確定位置,用數對確定位置時,數對中的前一個數表示第幾列,后一個數是表示第幾行。

  五、板書設計

  用數對確定位置

  豎排叫做列從左往右

  橫排叫做行從前到后

  張亮坐在第2列第3行(2,3)

  (列,行)

  數學下冊教案 4

  教學內容

  人教二年級下冊教材第104頁例3、“做一做”及第106頁練習二十的第9題。

  內容簡析

  例3安排了解決問題的內容,意在鞏固學生已經建立的1千克的質量觀念,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估量能力。題目要求比較簡單,但越簡單可能越覺得無從下手,要引導學生轉到對蘋果個數的關注上,由此喚起學生已有的稱量的經驗。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感受質量單位,建立千克與克的質量觀念,牢固掌握克與千克之間的關系。

  2.學生在實踐、觀察和推算的'活動中,能夠根據物體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質量單位進行表達和交流,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估量能力。

  3.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建立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教學重難點

  進一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質量觀念,通過估量解決問題。靈活運用估量的方法解決問題,形成估量策略。

  教法與學法

  1.本課時學生應用已學的質量單位的知識,通過估量解決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鞏固建立1千克的質量觀念,而且培養學生的估量意識,幫助學生積累估量的經驗,形成估量策略。

  2.本課時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運用與他人合作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承前啟后鏈。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導入課題

  猜謎語法:衣服有綠又有紅,味道酸酸又甜甜,多多和它做朋友,小臉紅紅人人愛。猜一猜這是什么水果?(蘋果)大家經常吃蘋果,蘋果有大有小,誰能估計一下幾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老師這里有20個蘋果,大家估計一下大約重多少千克。

  【品析:猜謎語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老師借著學生的興奮情緒,提出估計幾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的問題,為新授做好了引導。】

  實踐體驗法:老師帶來幾個蘋果,它們有大有小,請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上臺掂一掂,估計幾個蘋果大約有1千克。學生用手掂一掂蘋果,交流蘋果的輕重大小,估計幾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然后教師出示例題3:王奶奶摘了20個蘋果,估計一下大約重多少千克。進入新課教學之中。

  【品析:學生積極參與實踐體驗法,通過討論交流,確認幾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為解決問題奠定了基礎。】

  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1.估一估。

  (1)對比自己熟悉的物品質量,估一估1千克蘋果的個數。

  (2)學生匯報。

  2.稱一稱。

  (1)小組活動:稱1千克蘋果并數一數個數。

  (2)匯報各小組稱重的結果,教師記錄。

  (3)觀察記錄的數據,從數量上發現規律。

  (4)討論:同樣都是1千克蘋果,為什么稱出的個數會不一樣呢?

  3.提出問題。

  (1)出示例3:王奶奶摘了20個蘋果,估計一下大約重多少千克。

  (2)學生讀題后匯報發現的信息。

  (3)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進行估量。通過“知道了什么?”環節理解教學,注意突出解決問題的策略——估計。

  師:要想知道20個蘋果大約有多重,你可以用什么方法去估量?

  預設一:

  生:估一估每個蘋果有多重,再算出20個蘋果的質量。

  師:這是一種辦法。你估計一下一個蘋果有多重?

  生:200克。

  師:那20個蘋果就有20個200克。你認為計算起來怎么樣?

  生:用加法算比較麻煩。

  師:那你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預設二:

  生:先估一估1千克有幾個蘋果。

  師:以你的生活經驗,1千克一般有幾個蘋果?

  生:5個。

  師:那就可以每5個蘋果放一堆。(用電子筆將5個蘋果圈一圈。)這樣的話,就是求什么?

  生:20里面有幾個5?

  4.解決問題。

  (1)通過閱讀“怎樣解答?”兩個學生的對話,突出了估計的方法,即運用前面建立的1千克的質量觀念作標準估出結果。同時,通過答案的文字呈現突出了估計的標準。

  (2)引導學生按蘋果大小的不同列式推理出20個蘋果大約重多少千克。

  (3)分組解決問題。

  第一、二兩組解決如果蘋果1千克4個,20個大約重多少千克;第三、四兩組解決如果蘋果1千克5個,20個大約重多少千克。

  (4)匯報交流。

  數學下冊教案 5

  教學目標:

  1.在觀察、交流的過程中,發現生活中有規律的排列現象。

  2.能發現給定事物中的簡單排列規律,運用自己的發現解決問題。

  3.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身邊的事物,發現和欣賞生活中有規律的美。

  教學重點:

  運用自己的發現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發現給定事物中的簡單排列規律,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小朋友們,在講新課之前,老師想讓你們回答一個問題:星期天的時候,爸爸、媽媽都帶你到什么地方去呢?

  (生回答老師的問題,學生可能會說出各種各樣的地方,如:游樂園、廣場、超市等等。)

  哪個小朋友能說一說,我們遷安市都有哪些超市呢?(東安、東購、家樂等等),今天,我們市又有一家超市開業了,我們去看一看吧,(出示超市開業的情景圖)。

  二、教學新課。

  1、大家看,來的人可真不少,這家超市給你什么印象?能給大家談一談嗎?

  (生回答老師的問題,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出超市的布置很有規律,顯的`很美。引導學生尋找其他的有規律的布置。(對表現好的學生給一個小笑臉或小星星給予鼓勵。)

  2、小朋友們,剛才布置超市的時候,一個工作人員臨時有事,可他的工作還沒做完,我們幫幫他,好嗎?(學生肯定會很樂意幫忙)(出示掛燈籠的圖)。教師提出大頭蛙的問題,請一名學生幫忙完成。引導學生說出該怎樣掛,為什么這樣掛。

  三、鞏固練習。

  1、出示練習第一題,說明題意。學生觀察圖片的規律,然后動手完成貼圖片的活動。

  2、出示練習第二題,說明題意。學生觀察圖片上顏色的規律,然后動手完成涂顏色。

  3、添加一個課本中沒有的題目。如:動物園召開運動會,看!小動物們排著隊伍來了,(出示制作的情景圖)。咦!怎么這么不整齊?快看一看怎么回事?哦!原來是有的小動物還沒來呢?看看還缺誰?引導學生根據已有排列的隊伍來判斷缺誰,并將小動物的圖片貼到正確的位置。進一步加深對本課知識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教材中的練習題都是以圖片的形式出現的。我想,應該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所以,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小活動:小朋友們,今天下午我們有一個表演,我們要先組織一下隊伍。哪個小朋友能幫幫老師?教師先排一部分:一個男生一個女生,一個男生一個女生。然后選一名同學幫忙排隊,看一看他是否按規律排列。

  小結:這節課我們都學到了什么知識?(生談一談自己的收獲和體會)。我們發現了生活中有規律的排列能給我們美的感覺。在這里,我想到本單元的教學是讓學生去發現有規律的排列,從而發現有規律的美。可是在實際生活中有好多的事物是沒有規律的,但他們也是美的,如:彩虹的顏色很美,但它的排列沒有課本中這樣的規律。在教學中,我們也可以設計一些這樣的問題:(出示彩虹圖)你認為它美嗎?看一看學生的想法。如果他們認為彩虹美,我們可以說明并不是只有有規律的事物才是美的,有的事物沒有規律,但他們也是美的;如果有的同學認為彩虹不美,我們可以這樣對學生說:說不定將來有一天你能用運用科學知識將彩虹改變成你喜歡的顏色,那就好好學習吧!以次來激勵學生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五、布置實踐作業。

  回家觀察生活中有規律的排列,下節課一起交流。

  數學下冊教案 6

  教學目標:

  1、牢記家庭住址,知道排好路隊的重要性。

  2、教育學生放學回家注意安全。

  教學重點:知道排好路隊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注意放學回家路途安全。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小朋友們,你們放學回家排路對嗎?為什么要排隊呀?

  二、分析事例,強化觀點

  1、學生看圖,老師講“安全警示”中的故事(P4)。

  2、引導學生想一想,說一說:媽媽為什么沒接到小明呢?

  3、全班交流。

  4、教師補充小結。

  三、聯系實際,辨別是非,指導行為

  1、引導學生看圖,讀讀“小博士”的'話,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讀小博士的話:

  (1)放學回家排好路隊,有序前進;

  (2)緊跟路隊安全過馬路。

  3、記一記小博士的話

  4、說說自己每天放學回家時是怎么做的?以后準備怎么做?

  四、總結全課

  1、小檢測:看下圖中誰做得對?在圖下打“√”或“×”,并說說為什么?

  2、教師檢查總結。

  3、學生看拼音讀“小貼士”《學兒歌知安全》

  數學下冊教案 7

  一、本學期教學目標和總要求:

  1、使學生理解分數乘、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較熟練地進行計算。讓學生掌握分數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掌握分數乘、除法的數量關系,并能運用其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2、使學生理解百分數的意義,知道它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會正確地讀、寫百分數。掌握小數、分數和百分數的互化。正確地解答百分數應用題。

  3、使學生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能辨認長方體和正方體展開圖的形狀;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理解體積和容積概念;理解、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體積含義,并能正確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會運用表面積和體積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4、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并學會選擇運用。懂得中位數、眾數的意義,會從一組數據中找出中位數和眾數,并能針對具體問題選擇使用。

  5、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的.教學內容有:

  (1)分數乘法;

  (2)長方體(一);

  (3)分數除法;

  (4)長方體(二);

  (5)分數混合運算;

  (6)百分數;

  (7)統計;

  (8)總復習。

  三、學生情況分析

  五年級同學由于平時對自己要求不嚴,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作業馬虎,字跡潦草,但他們思維活躍。有一部分學生因學習態度不端正,導致學習成績不理想。全班整體呈現兩極分化現象。

  因此,備課時應注意優等生與差生的具體的情況,做到有的放矢。另外更要注意面向全體,讓學生學得扎實,既要掌握基礎知識,也要學會學習方法,更要養成各種優良的習慣。特別要注意思維能力、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的培養。

  四、全冊教學內容及教時安排(以單元為單位)

  (1)分數乘法;13課時

  (2)長方體(一); 15課時

  (3)分數除法; 18課時

  (4)長方體(二); 15課時

  (5)分數混合運算; 15課時

  (6)百分數; 17課時

  (7)統計; 7課時

  (8)總復習。 4課時

  五、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在本學期中,要提高教學質量,我想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加以解決:

  1、注重因材施教,進一步做好提優補差工作。讓學優生和學困生結對,達到手拉手同進步的目的。

  2、注意加強數學與實際生活聯系,讓學生在活動中解決數學問題,感受、體驗理解數學。

  3、踏踏實實做好教學常規工作,以自己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滿腔熱情的工作作風,虛心向同事學習,同時爭取家長的配合,共同做好對學生的培養。

  4、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十分明顯。因此,對重點教學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課件設計,從而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實踐,提高教學的效率。

  六、輔導計劃

  1、上課時對學困生多加注意,有針對性地提問,找到他們學習上的難點,予以解決。

  2、為了做好抓好兩頭,保住中間的工作要點,努力設計讓優生吃得飽,中等生吃得好,差生吃得消的教學手段。設計提問,設計練習,分析內容注意選擇性問題。同時明確練習題的難度的層次性,使學生有的放矢。能在較短的時間里,較好的全面的完成練習題。

  3、重視差生的錯題訂正,不厭其煩的反復地幫助差生完成基礎性作業,直至學生真正弄懂為止;對差生的作業保證做到面批面改。

  4、加強與家長的配合,幫助潛能生從態度到習慣,從上課到家庭作業的指導形成合力。

  數學下冊教案 8

  教學目標

  1、理解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驟。

  2、會用配方法解二次項系數為1的一元二次方程。

  3、進一步體會化歸的思想方法。

  重點難點

  重點:會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難點:使一元二次方程中含未知數的項在一個完全平方式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用配方法解方程x2+x-1=0,學生練習后再完成課本P.13的“做一做”.

  2、用配方法解二次項系數為1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驟是什么?

  (二)創設情境

  現在我們已經會用配方法解二次項系數為1的一元二次方程,而對于二次項系數不為1的一元二次方程能不能用配方法解?

  怎樣解這類方程:2x2-4x-6=0

  (三)探究新知

  讓學生議一議解方程2x2-4x-6=0的方法,然后總結得出:對于二次項系數不為1的一元二次方程,可將方程兩邊同除以二次項的系數,把二次項系數化為1,然后按上一節課所學的方法來解。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化歸的思想。

  (四)講解例題

  1、展示課本P.14例8,按課本方式講解。

  2、引導學生完成課本P.14例9的填空。

  3、歸納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驟:首先將方程化為二次項系數是1的一般形式;其次加上一次項系數的一半的平方,再減去這個數,使得含未知數的項在一個完全平方式里;最后將配方后的一元二次方程用因式分解法或直接開平方法來解。

  (五)應用新知

  課本P.15,練習。

  (六)課堂小結

  1、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驟是什么?

  2、配方法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方法,它的重要性不僅僅表現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在今后學習二次函數,高中學習二次曲線時都要經常用到。

  3、配方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但是由于配方的過程要進行較繁瑣的運算,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時,實際運用較少。

  4、按圖1—l的框圖小結前面所學解

  一元二次方程的算法。

  (七)思考與拓展

  不解方程,只通過配方判定下列方程解的

  情況。

  (1)4x2+4x+1=0;(2)x2-2x-5=0;

  (3)–x2+2x-5=0;

  [解]把各方程分別配方得

  (1)(x+)2=0;

  (2)(x-1)2=6;

  (3)(x-1)2=-4

  由此可得方程(1)有兩個相等的實數根,方程(2)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方程(3)沒有實數根。

  數學下冊教案 9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有余數的除法”例1,例2。

  教學目標

  1、利用學生已有知識,教學豎式計算表內除法,掌握除法豎式中的各部分含義。

  2、認識余數,知道余數的含義。

  3、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

  4、經歷發現知識的過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并從中體會到探究的樂趣。

  教學重點:

  能正確地將表內除法列成豎式來計算和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

  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具、學具:

  小方塊。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老師說算式,學生搶答。

  54÷6= 42÷6=72÷9=

  2、最大能填幾?

  ()×4<25 ()×7<60 ()×4<10

  二、情境探究,感受新知

  1、教學例題1

  (1)利用課件演示例1:提出問題,引出筆算。

  學校運動會開幕式即將就要舉行了,需要布置會場。小朋友先般來15盆花,他們打算每組擺5盆,可以擺幾組?老師想請我們班的同學來分一分。

  (2)動手操作:請同學上講臺進行分一分

  (3)提問思考:有15盆花,每5盆擺一組,擺成了幾組?15盆花有沒有擺完?想一想15里面有幾個5?

  (4)嘗試列式:如果用計算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你能列出算式嗎?

  15÷5=3(組)

  (5)加法和減法中,我們都能用豎式來計算,那么除法如何列豎式來計算呢?

  (6)(課件出示:豎式)仔細閱讀課本P50頁,看看這個豎式中的`每一個數和符號表示什么意思?同時了解豎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7)練習:豎式計算(并說出各部位的名稱)

  27÷3=

  2、教學例題2

  (1)課件演示例2:同學們打算將班級聯歡會的會場用鮮花布置,同學們將校園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會場,還是每5盆擺一組,最多可以擺成幾組?

  (2)23盆花平均每組擺5盆,用什么方法來計算?(除法);如何列算式?(23÷5)

  (3)動手操作:讓學生小組合作,用學具代替23盆花來擺一擺。看看每5盆擺一組,能不能全部分完?還剩幾盆?剩下的夠不夠再分一組?

  (4)嘗試列式:23÷5=4(組)

  (5)認識余數:余下的3盆不夠再分一組,我們就把這3盆叫做余數,我們把這樣的除法,叫做有余數的除法。(接著板書課題:有余數的除法)

  (6)觀察比較:看看例1和例2的豎式,比一比,從這兩道題的計算中你發現了什么?(發現了當余數是0,也就是沒有余數,剛好能被分完、而有余數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3、小結余數的含義

  余數就是不夠再分而剩余下來的數,就像分5盆一組,3盆因為不夠分成一組,而是剩余下來的,所以余數要比除數小(板書:余數要比除數小)

  三、鞏固拓展,運用新知

  1、完成51頁做一做。

  2、現在從小袋子中拿出50個小方塊,平均分給8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幾個?剩余幾個?你會列算式和列豎式嗎?(學生小組合作完成)

  四、歸納小結,結束全課。

  同學們,這節課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五、板書設計

  有余數的除法

  1、余數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2、余數要比除數小

  數學下冊教案 10

  教學內容:

  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第64--66頁例題及想想做做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具體生活情境認識角,能正確找出(指出)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來做角。

  2.能力目標:操作活動中感知角有大小。

  3.情感目標:創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來制作一個角和比較角的大小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在直觀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狀,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

  體驗理解角的大小與兩邊開叉的程度有關。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儀、PPT、小棒、線、紙片、三角尺等

  教學過程:

  (二)利用學生已有認知經驗,導入新課。

  1.從生活中的角引入數學圖形中的角。

  師:板書“角”字。

  談話:看到這個字你能想到些什么?

  今天這節課我們來研究數學圖形中的角。

  2.揭示并板書課題:認識角。

  (三)引導探究角。

  (3)聯系實際,感知角的特征。

  談話:角是個調皮的娃娃,特別喜歡玩捉迷藏,你能在這些物體的面上找到角嗎?

  出示扇子、三角尺、鐘面、剪刀的圖片。

  同桌一起找一找。

  匯報交流,總結。

  (二)抽象圖形,形成表象。

  1.抽象出圖形。

  談話:讓我們把角從物體中請出來。

  說一說,他們有什么相同的特征?

  引導說出:尖尖的,直直的。

  2.摸角,感受角的特征,明確各部分名稱。

  談話:請同學們拿出三角尺。

  為什么把它叫做三角尺?

  你能指出三角尺上的各個角嗎?

  摸一摸三角尺上有角的地方,在手心輕輕按一下,看看留下了什么?

  再摸一摸尖尖地方的兩旁,有什么感覺?

  尖尖的地方是角的一個組成部分,叫頂點。

  直直的兩條線是角的邊。

  3.畫角。

  邊畫邊講解畫角的步驟。

  4.快速說出屏幕上角的各部分名稱。

  5.清晰角的表象。

  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回憶一下我們剛剛認識的角是什么樣的,把它記在心里。

  6.根據學習經驗,準確辨認角。

  這些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學生做出判斷,并說出判斷的理由。

  7.數出平面圖形中的角。

  談話:看同學們學的這么認真,圖形朋友們也想考考大家,想接受挑戰嗎?

  出示圖形,數出每個圖形里各有幾個角。

  學生匯報結果,并指出每個圖形里的角。

  8.尋找生活中的角。

  (1)談話:小朋友們已經認識了角,能夠準確辨認角,還能數出圖形里到底有幾個角,真了不起!

  其實我們的`身邊到處都藏有角,仔細觀察,你還能在哪些物體的面上找到角?

  (2)同桌互相指。

  (3)匯報交流,規范指角的方法。

  (三)動手操作,體會角的特征。

  1.創造角。

  (1)明確要求。

  每種材料只做一個角。

  小組合作,比比哪個組的小朋友手最巧,變出的角最多。

  (2)動手創造。

  學生分組活動,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1)展示成果。

  談話:哪位同學能勇敢地來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說給大家聽聽你是怎樣做的?

  學生闡述自己做角的過程,并指出所做角的各部分名稱。

  (4)小結:小朋友們真能干,用自己的雙手做出這么多的角,真了不起。

  2.比較角的大小,感受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程度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1)活動角游戲。

  談話:這位同學做的角真有趣,還可以自由活動呢,我們可以把它叫做活動角。

  其他小朋友有做了活動角的嗎?

  我們一起來做個小游戲吧。

  3.感受叉開程度與角大小的關系。

  談話:你是怎樣把角變小的?

  你是怎樣把角變大的?

  學生匯報自己的發現,總結。

  4.感受邊的長短與角的大小無關。

  談話:角變大和變小的時候,邊的長短改變了嗎?

  5.比較角的大小。

  (1)出示習題。

  (2)獨立思考,匯報結果

  三、鞏固深化,再創造。

  1.出示正方形。

  談話:如果把正方形紙沿一條邊剪去一個角后,還剩幾個角?

  2.猜想一下,并動手驗證你的猜想。

  同桌合作,動手操作。

  3.匯報交流。

  4.演示,總結。

  四、欣賞角的美麗身影,總結全課。

  1.欣賞。

  (1)談話:角的世界就是這樣變化多端而又奧妙無窮,需要我們不斷去探索。因為角的存在,我們的生活也變得更加多姿多彩。讓我們一起來欣賞生活中角的美麗身影吧。

  (2)課件一次出現金字塔、五角大樓、鄉村木屋等圖片,教師介紹,學生欣賞。

  2. 總結全課。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認識了新朋友——角。

  你們對自己這節課上的表現滿意嗎?

  用一個手勢來表示自己的心情吧。

  看到角了嗎?

  請同學們課后繼續探索角的奧秘!

  數學下冊教案 11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斷一個圖形或物體的某一個面是不是長方形或正方形。

  2、通過觀察、測量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使學生掌握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特征。

  難點:正方形和長方形特征的歸納總結。

  教學準備

  長方形紙片,正方形紙片,直尺1把,三角尺1塊,釘子板,橡皮筋。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幻燈片播放正方形、長方形圖片,吸引興趣

  2.在生活中很多東西都是由正方形和長方形組成,你們通過觀察發現了什么:引發學生思考。

  二、實際操作,驗證猜想

  1、觀察拿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猜猜它們有什么特點呢?你有辦法證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確的嗎?同桌交流。

  2、操作驗證

  (1)拿出自己的學具,用自己的.辦法驗證。

  (2)把自己的猜想和驗證向小組匯報。

  3、反饋

  (1)對長方形的邊你有什么發現?相機板書。你是怎樣證明的?(量、折、比等)相機教學“對邊”。指一指長方形的對邊在哪里,一個長方形有幾組對邊?長的一條邊,請你給它起個名字,你會叫它什么?短的一條邊呢?

  (2)對長方形的角你有什么發現?相機板書。你是怎樣證明的?(量、折等)

  (3)正方形的邊你發現了什么?相機板書。怎樣來證明?正方形的邊你會叫它什么?

  (4)正方形的角你發現了什么?相機板書。怎樣來證明?

  4、歸納通過剛才的活動,你對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練習:

  1、在釘子板上圍出一個長方形,再把這個長方形變成一個正方形,再說說它們的特點。

  2、在書上p64第7題的方格紙上畫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再說說小青菜提的問題。

  3、完成書上p64第4題。先自己拼一拼,再與同桌交流一下。

  (1)用6個一樣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

  (2)用16個一樣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大正方形,再拼出幾個不同的長方形。

  4、思考:你能用一張長方形的紙折出一個最大的正方形嗎?

  三、課堂小結

  向同學們提問通過今天的學習有什么收獲。

  四、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的習題

  2.把不理解的地方標畫在書上。

  數學下冊教案 12

  學情分析:

  學生在幼兒園接觸過1-5各數,他們能夠熟練地數數,有的甚至能夠疏導100多,從表面上看,他們已經很熟悉這些數了,但是這一階段的學生缺乏對數的整體意義的理解。大部分學生在生活中見到過這些數,對它們的用處有了一些了解,但是沒有感受到身邊處處有數,對生活中離不開數的價值缺乏體驗,還沒有對這些數產生較強的喜愛之情。

  教學目標:

  1、在觀察農家小院圖提取信息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初步感知1~5各數的基數含義,知道1~5的數序,并會認、會讀、會寫這5個數。

  2、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數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1~5的基數含義和寫法。

  教學難點:

  1~5的寫法,初步建立數感。

  課時準備: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教師:小朋友們喜歡做游戲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小游戲,請同學們舉起你們的雙手,跟著老師一起做。我說一句你們跟著說一句。(師生一起做變變變的游戲)

  師:剛剛我們變手指是從幾根指頭變到幾根指頭的?(隨機引出一根指頭到五根指頭的)

  師:今天我們學習《1-5的認識》板書課題(1-5的認識)

  二、實踐探索,合作交流。

  1、師:現在是秋天,秋風送爽,碩果累累,這是一個收獲的季節。看這位老奶奶,家里收獲了很多東西,同學們瞧瞧,這幅圖里面都有什么東西呀?

  (南瓜/花朵/老奶奶……)

  2、生自主觀察,圖中有多少個南瓜、多少朵花?并隨機指導三、指導學生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數。

  1、師:圖中有什么數量是1?

  (一個老奶奶/一只小狗/一串玉米。)

  教師:(那我們數量1的東西數完了,接下來應數數量幾的呢?)那就請同學們數出圖中可以用數“2”表示的東西。

  2、師:它們的數量都是2,可以用數“2”表示。2數完了應該數幾呢?就請同學們數出圖里面可以用數“3”表示的'東西。

  3、3數好了接下來應該怎么數?

  4、請同學們數數,圖中有什么可以用數“4”表示的呢?

  5、小雞和向日葵的數量都是4,可以用數“4”表示。接下來我們應該數?

  6、:請同學們說說圖中有什么可以用數“5”表示?

  (南瓜、玉米的數量是5,可以用數“5”表示)。

  四、指導認讀。

  教師:現在我們一起看一下這個計數器。上面有幾顆珠子?

  教師:1顆珠子可以用1表示,我們再加一顆珠子,現在是幾顆啊?(相機做練習)

  五、指導書寫

  教師: 1是從上往下寫,稍稍有些傾斜;2像一只小鴨子; 3像小耳朵;4要寫得直直的,不能有彎曲的地方。

  六、練習

  生在方格本上寫1~5。

  七、布置作業

  課本第16頁的做一做兩道題完成。

  教學反思:

  1~5學生們在幼兒園都已經學習過了,這節課的主要目的在于感知1~5各數的基數含義,知道1~5的數序,并會認、會讀、會寫這5個數,通過圖片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探討。但實踐下來發現課堂游戲少,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可以在接下來的課堂上多開發一些數學游戲,激起學生的興趣。

  數學下冊教案 13

  教學內容:

  新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數學第68頁主題圖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進一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與化。

  2、理解個位相加滿十要向十位進一的算理,掌握進位加法筆算豎式的書寫格式。

  3、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感受數的運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

  理解不同算法的算理,尤其是滿十進一的運算規則。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

  學生:課堂練習本、小棒、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課件出現晉江市少兒圖書館照片,簡介圖書館,引出課題。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觀察交流,提出問題

  課件出示主題圖,請學生觀察圖,了解數學信息,然后根據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寫在課堂練習本上。

  全班交流學生提出的問題。

  2、探索算理,體會多樣化

  (1)解決問題:《童話世界》和《叢林世界》一共有幾本?

  指名列出算式:28+4

  (2)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一算,寫在課堂練習本上,然后與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3)全班交流算法

  方法一:擺小棒

  方法二:撥計數器

  方法三:8+4=12 20+12=32

  方法四:28+2=30 30+2=32

  方法五:列豎式(指名學生說一說列豎式要注意什么?)

  (4)比較討論算法的.簡便性

  方法一、二比較直觀,但需要借助實物;后三種方法比較簡便。

  三、選擇算法,鞏固應用

  1、解決問題:《童話世界》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幾本?

  2、解決問題:《童話世界》和《咪咪學院》一共有幾本?

  要求學生選擇比較簡便的算法,集體訂正時指名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算的。

  3、用豎式算一算

  58+7= 5+32= 38+6= 8+27=

  四、自我評價,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覺得自己表現如何?你有什么收獲?

  1.知識與技能

  2.過程與方法(數學思考、解決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

  說明:

  1.教學內容分析和學生分析是學習目標制定的依據和前提。因此,如果對教學內容分析的要求越透徹,對學生分析的要求越科學和規范,學習目標的設計就越不是一件簡單而迅速的工作。

  2.學習目標是為學生的“學”所設計,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習目標的達成服務的。學習目標是個性化的,又是尊重數學學科發展需要和學生未來學習需要的。

  3.學習目標的制定應從以上幾個方面進行思考,但具體形式不一定逐條對應。

  4.學習目標應該在下面的教學活動中得到實在的落實。特別是教學活動中設計意圖應該闡釋,活動及其組織與實施是如何為達成目標服務的。

  數學下冊教案 14

  教學內容:

  P34-35

  教學目標:

  1. 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數相乘都等于0”這個規律。

  2. 結合具體情境,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學習中的簡單問題,逐步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和能力。

  3. 通過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使學生逐步學會合作學習。

  教學重點:

  1. 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數相乘都等于0”這個規律。

  2. 探索并掌握被乘數中間、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學過程:

  一、探索“0”的乘法

  1. 讓學生口算“0×5=?”,并讓他們說說自己的.想法。

  2. 讓學生舉出類似的例子,引導他們總結出“0乘任何數都得0”的結論。

  二、探索被乘數中間、末尾有“0”的乘法

  1. 解決“130×5=?”這個問題。

  (1)讓學生自行思考,并嘗試解決問題。

  (2)讓學生在小組中討論自己的算法,并注意計算時應注意什么。

  (3)全班交流計算方法。

  注重讓學生理解算理,并學會用較為簡潔的乘法豎式書寫方法。對于學生可能難以獨立寫出的方法,教師應該進行指導。

  2. 解決“402×3=?”這個問題。

  讓學生先嘗試獨立計算,再讓他們分享自己的想法,體驗算法的多樣性。

  三、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練習1和3由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練習2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進行反饋和交流。

  課堂小結

  數學下冊教案 15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提倡算法多樣化。

  2.結合具體情境,用除法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3.結合形式多樣的練習,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及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一位數除整十或整百數口算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學生狀況:

  1.學生已能比較熟練地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一位數除整十或整百數的除法。

  2.學生已具有初步的發散思維能力,基本能夠自主學習、自主探究。

  3.我們的學生來自城市,對于本節課植樹的教學情境,感到比較陌生。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結合我校一年級新生招生的情況,我從學生熟悉的`排座位,需要幾張桌子等實際情境引入除法算式,然后讓學生經歷探索、討論、交流的過程,使其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新學期開始了,我們學校又招收了一年級的新同學。昨天,我了解了一年級新生的招生情況。

  二、自主探索計算方法(評析從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出發,創設我校一年級新生招生情況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欲望與學習興趣。)

  1.從表中你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2.提出問題,并探索計算方法。

  (1)一年級三個班的班主任老師要為小朋友們排座位,每班各需要多少張桌子?怎么列式?

  引導學生列出算式,然后全班討論、交流計算方法。

  ①如果每人需要一張桌子(單人桌),有多少人就需要多少張桌子,也就是441=44(張),481=48(張),461=46(張)。

  ②如果每兩人需要一張桌子,一共需要多少張桌子?

  學生可能會想到442=22(張)

  A.402=20,B.222=44,C.直接想每兩人坐一張桌子,42=2,442=22。桌子的張數就是人數的一半。

  20+2=22。

  482=24(張)

  462=23(張)

  (2)各班進行分組活動,該怎么分呢?

  ①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大多數學生會結合本班的情況分成4人一組。

  ②出示問題:每4人分成一組,一班、二班、三班各能分成幾個小組?

  學生試著解決這一問題,然后交流。特別要關注三班46人怎么分?46人每4人分一組,可以分成11組,還剩2人。

  (評析從學生身邊的事及班級實際出發創設學生學習的情境,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探索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除法,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引導學生說一說怎樣口算一位數除兩位數。

【數學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下冊數學教案02-28

學前班數學下冊教案06-23

高一數學下冊教案02-04

人教版初二數學下冊教案(精選10篇)07-28

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01-19

學前班下冊數學教案02-21

最新高一數學下冊教案09-27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下冊教案11-05

三年級下冊數學數學教案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