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小學數學教案范文集合8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認識方程》之《天平游戲(一)》
教材簡析: 本節課內容主要是利用天平游戲,幫助學生理解等式性質。有所不同的是,原來的教材主要是通過運用四則運算之間的關系解方程,而本教材主要是用等式性質引入解方程的方法的,二者皆有。利用天平這一直觀教具,讓學生觀察天平兩側都加上或減去相同的質量,天平仍平衡,引導學生發現等式性質,從而讓學生利用等式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教學目標:
1、通過天平游戲,發現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
2、通過學習利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教學重點: 通過天平游戲活動,理解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教學難點: 使學生能夠利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教具準備: 天平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直觀揭示(出示實物天平) 師:同學們,還記得上節課我們學習的是什么知識嗎?(方程) 師: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利用天平來進行游戲活動。通過游戲活動,看看同學們能發現什么規律?讓我們共同進入“天平游戲(一)”探索游戲中的奧秘。
二、探索交流、獲取新知(教師演示引導,學生觀察探索)
1、認真觀察,用心想一想
(1)在天平左側和右側分別放20克的砝碼,這時天平的指針在正中間,說明什么?
(2)分別在天平兩邊放上10克的砝碼,又發現什么?用算式表示你的發現。
(3)天平右側是100克的砝碼,左側砝碼的質量用x克表示時,此時天平的指針指向正中間,說明什么?接著在天平兩側分別放入50克的砝碼,還能發現什么?算式怎么表示?
2、互相練一練,合作說一說
(1)通過上面的游戲,讓學生同桌討論總結自己的發現。
(2)學生發現規律,并用語言準確的表達。
3、仔細猜一猜,動腦議一議
(1)那如果天平兩側都減去相同的質量,天平還平衡嗎?學生繼續利用天平來研究。
(2)通過剛才的活動,你又發現了什么?
(3)歸納發現的規律。 等式兩邊都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
(4)讓學生通過上面兩組游戲,歸納總結說說發現了什么數學規律?
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
三、利用知識、解決問題。
1、說方法 出示:求出y+8=10中的未知數y。
(1)同桌間進行交流。
(2)讓學生匯報交流結果,說一說是怎樣想的.,結果是多少?
2、解方程 (1)利用等式性質來解方程的書寫格式又是怎樣的呢?
首先在第二行寫一個“解”字,根據等式兩邊都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
所以y+8-8=10-8,等號要對齊。為了等號對齊,一般把解寫到前面一點,最后y=2。
(2)怎樣檢驗解是否正確? 要想檢驗是否正確,可以把未知數的值代入原方程中,看等式是否成立。
四、鞏固練習、內化新知。
1、完成“試一試”求未知數x 2、判斷。(對的在括號里畫“√”,錯的畫“×” )
(1)0.5a=0不是方程。 ( )
(2)x=3.6是x-1.2=2.4的解。( )
(3)方程一定是等式,而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 )
3、再試一題:8-x=2.5,用新學的規律解答。
五、師生共同總結。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對同學們的表現有什么評價?
六、布置作業
完成教材里相關作業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教材先通過學生熟悉的背景材料向學生介紹南京長江大橋,從而引出萬以內數的認識。教材根據兒童已有的經驗、心理發展規律按從易到難螺旋上升的編排原則,創設了一幅幅現實的、有數學意義的畫面,它不僅是進行大數計算的基礎,而且對實際生活中也有著廣泛的應用。掌握萬以內數的讀寫法,是學習萬以上數的讀寫法的基礎,從例題看,例4提供和創設更多的現實情境,讓學生感受一萬的大小和萬以內數的特征。例5先出示小木塊的直觀圖片,請學生觀察,說一說圖上有多少個小木塊,是怎么發現的。然后試著在計數器上畫一畫(撥一撥),再讀一讀、寫一寫、組織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是怎么讀的,怎么寫的,最后填一填數的組成。教學中教師可組織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估一估、數一數、想一想、認一認、說一說、拿一拿、比一比等,使學生通過大量的感性認識形成數的表象,進一步體會數的意義。同時,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活動中,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建立自信心,養成正確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情分析
數學來源于生活,就要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學生在日常生活和活動中,經常遇到很多有關大數的知識,雖然這些概念往往是非正規的、不系統的、模糊的、但都為他們的學習奠定了必要的基礎。因而從會場的人數到感知一千、一萬粒黃豆,一千一萬粒小正方體,最后延伸到樓房的高度、鷺江的寬度、大橋的長度以及山峰的高度。整節課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數學信息,并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注重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到學習大數的必要性,與“數”交朋友。
教學目標
1。 結合生活實際,體會生活中有大數,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經歷數數的過程,能認識萬以內的數,結合實際物體知道這些數的組成與分解。初步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認識”萬位”及其位值,能說出萬以內各數位的名稱及相鄰數位之間的進率。
2。 經歷估一估、數一數、想一想、認一認、說一說、拿一拿、比一比等數學實踐活動,體驗感受萬以內數的大小,培養數感。
3、進一步學習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經歷與他人交流活動,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教學重點和難點
“萬”的認識與數感的培養及接近整千、整萬的數的數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問
〈引導學生從身邊情景,談感受、估人數、提問題,導入新課〉
師:孩子們,我今天來到這里,你有什么感受?
師:那你們來估一估今天會場上的有多少位老師?
師:剛才大家估的數都比一千怎么樣呢?
師:那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比一千大的數。
[評析:數學是生活的數學,學生學習的數學素材就在身邊,教師巧妙的利用會場上聽課教師的人數這一資源引導學生展開“猜”數的活動而引入新課的學習,自然有效。]
二、合作探究,認識新知
(一) 估豆子活動,認識一萬
1、 先估測后參與感知一千粒豆子所占的空間。
師:孩子們,在每個組的桌面上有這樣的一袋的豆子,看這是一粒,(師拿出一小袋豆子)那么這有幾粒?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師:(師又拿出一袋稍大些的豆子)在每個小組的桌面上都有這樣的一袋豆子,你估一估這里有多少粒?
[師引導學生先觀察后估]
師:你們想知道這里有多少粒嗎?告訴大家有一百粒。剛才誰猜對了?估得真準。(拿出一大袋豆子)現在誰來估一估這一大袋又會有多少粒豆子呢?(很多學生舉手)
師:有沒不同意見?(沒人舉手)看來大家都是這么認為的?我們估得到底對不對呢?下面就來驗證一下,請九個小組的小組長帶上一百粒的豆子上臺倒入杯中。看,我這里有一百粒的豆子,將它倒入杯中,現在杯中有多少?(小組長繼續倒)大家一起數,二百、三百……一千。
師:杯子里現在有一千粒的豆子,我將它倒入袋子里,看來大家都估對了。孩子們,回憶一下,我們剛才是怎么數出一千粒豆子的,是一十一十地數還是怎么數?
生:一百一百地數
(板書:一百一百地數10個一百是一千)
[評析:千以內數的數值以及相鄰數位間的進率是學生的舊知,也是學生拓展認識萬以內數的認知基礎,對于學生的認知背景教師不是采用簡單的抽象提問導出,而是引導學生在經歷參與估不同的豆子數以及數豆子的實踐活動中自然引出舊知,既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數感,又有效的為下一個數學活動提供感知的基礎。]
2、感知一萬粒豆子
(1)結合包裝的豆子,經歷數數活動認識“一千一千”數的方法,感受用“一千一千”數大數的必要性。
師:我將這一千粒一袋的豆子放入這大罐子中,如果每組都放進來會有多少呢?我們一起數一數。(師穿梭于各組之中,小組長陸續將袋子放入罐子里。)
師:孩子們,剛才老師走了一圈,現在罐子里有多少粒豆子?
師:你們是怎么數的?
師:一千一千地數,大家都會數了嗎?
師:看,這是什么?
師:我們一起來一千一千地數數到一萬。
(電腦逐個出示數射線:
1000
0 一千二千 三千 四千五千六千七千八千九千一萬
師:剛才我們一千一千地數,數出了幾個一千? 10個一千是多少?
(板書:一千一千地數10個一千是一萬)
[評析:讓學生在實際的數豆子活動中感受到對于比一千大的數還可以用一千、一千的數的方法進行數數,并通過數豆子使學生初步感知到一萬的大小,從而有利于學生已有對千以內數的拓展認識。]
(2)、進行一千到一萬以及一萬到一千的數數,感知“萬”的數數活動。
a、“一千一千”的順數與倒數
師:看來大家一千一千地順數到一萬一點困難都沒有,那誰會從一萬一千一千地倒數回一千嗎?(生數)你們都想數一數嗎?好,請同桌的'兩位同學互相數,從一千開始一千一千地數到一萬,再從一萬開始一千一千地倒數回一千。
(活動后生互評)
b、穿插“一百一百”的數,重點解決幾千九百滿十進一到整千的難點問題。
師:看來一千一千地數是難不倒大家了,如果老師這有更大的數,但它不是整千數你還會一千一千地數嗎?
師:一百一百地數你們會嗎?我們試試,從一千起,一百一百地數到二千,誰會?
師:他數對了嗎?誰會從一千五百開始,一百一百地數到二千五百?
師:他數得怎么樣?
師:我發現剛才大家都不約而同地一起數起來,可見,這樣的數數都難不倒大家,想不想來點挑戰的?看,我帶來了什么?
師:在計數器上有哪些我們以前認識的新朋友呢?
師:我要在計數器上撥珠了,仔細看,這是什么數?
師:你能從九千五百起一百一百地數到一萬嗎?(師邊演示生邊數)
師:九千九百后會是多少呢?看,九千九百再加一個百就怎樣?
師:這個一該向哪一位進?千位進一后又會有什么變化?
師:那這時該向哪一位進?
師:這個萬就是我們今天認識的新朋友。
(板書:萬以內數)
【評析:從幾千九百滿十進一到整千乃至于整萬的數數是本課的教學難點,教師采用多種形式的數數活動予以重點解決,是有效的而又必須的;利用計數器的輔助手段既有利于學生對于“萬”這一新的數位的認識,而又在形象的從幾千九百滿十進一到整千乃至于整萬的數數認知過程掌握了萬以內相鄰數位的進率。】
(3)結合具體事物讓學生參與拿指定數量豆子的活動,引導學生認識萬以內數的組成與分解。
師:孩子們,看來一百一百地數從九千數到一萬這里還有一個連續進位的過程,你們都會嗎?
師:孩子們,在生活中還有一些大數它既不是整千數也不是幾千幾百的數你會認識它嗎?我
們試試,在講臺上,我準備了10袋一千的豆子,10袋一百的豆子,10袋十粒的豆子和一些零散的豆子,我說一個數請一位同學來上臺拿豆子,拿出多少呢?誰會?(板書:四千三百二十一)
師:下面的的同學當小裁判,對的用掌聲給他鼓勵,有問題的請舉手,明白了嗎?好,我們開始,(生拿出4個大袋,3個中袋,2個小袋和1粒豆子)你說說你是怎么拿的?
師:他拿對了嗎?(對了)我這還有一個數,它可特別了,它會是誰呢?
(板書:九千九百九十九)
師:你會拿嗎?你打算怎么拿?
師:她拿對了嗎?
師:哦,你有什么好方法?
【評析:學生能否對于數進行正確的組成與分解,是數概念是否建立的一個重要指標,在教學中教師不是簡單的采用問答式的抽象提問,而是設計讓學生在具體的拿豆子活動中進行檢驗,既有利于讓學生理解掌握萬以內數的組成與分解,無疑將有效培養學生的數感。】
(4)引導進行感知抽象活動,結合數軸讓學生在初步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自主表達整千數的大小關系
師:現在我請大家觀察屏幕上的數射線,你發現了什么?
師:我在這條數射線上看到一個數六千,你看到哪一個數?
師:它在六千的哪一邊?
師:真好,你都能想到它們的大小關系了,你們還能看到什么數?
師:太好了,你能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它們的關系。孩子們,接著我請你們閉上小眼睛,將這條數射線記在腦海中,睜開眼睛。你還能看見它嗎?(電腦上的數射線消失)
師:現在你能想到什么數?
(生各抒己見)
【評析:數概念建立的另一個指標是能否理解掌握相應的數大小的關系與比較,教師設計讓學生在數射線上認識萬以內整千數,并讓學生對整千數之間的方向、位置、大小及簡單的關系進行表述認知,有助于學生從對萬以內數的形象感知向抽象認識進行過渡。】
(二)、體驗感知“一萬”
(1)感知“一萬”字
師:在我手上是一張的報紙,估估看,這樣一面有多少個字
師:想知道嗎?怎么辦?
師:你想怎么分呢?
師:好,看我先把它對折,對折,再對折,現在,有誰知道有幾個字?
師:想知道嗎?看,這樣的一面,我數了數大約是一千字,這樣(二千)(師慢慢張開報紙)多少?
師:這樣的一面報紙大約有八千個字。
(2)感知“一萬”粒
師:這有一個大正方體,它由多少個小正方體拼成?
師:有兩個大正方體,會有幾個小正方體拼成?
師:5個呢?(五千)一萬個小正方體可以拼成幾個大正方體?
【評析:結合實際事物采用估測與比對的方法,既有利于豐富學生對萬以內數的感知,而又適時滲透合理估算的數學活動經驗。】
三、聯系實際,發展數感
(1)展示學生身邊熟悉的生活圖片,感知大數,培養數感。
師:孩子們,其實在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電腦出示東方明珠)這是哪兒?去過嗎?
師:它有多高?
師:是嗎?(電腦出示)四百六十八米,他的知識面挺豐富的。四百六十八米有多高呢?我們的教學樓有多高?(大約20米)也就是大約23幢教學樓那么高。(生“哇”聲一片)
師:這沒什么,還沒有一千米呢,我帶你們去看一座橋(電腦出示南浦大橋)這是哪里?
師:太著名了,它有多長?你總算舉手,你說說
師:你去過嗎?有什么感受?
師:他用了兩個很字來形容,如果我把南浦大橋立起來有多高?
師:有這么高的地方嗎?
師:(電腦出示)你知道它有多長嗎?
師:剛才那個同學說有多長?看(電腦出示)八千八百四十四米有多高?
師:你說得太好了,就這樣大家想象一下有多高。
[評析:結合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進行比對想象活動,有利于培養與發展學生的數感]
(2)回歸課堂升華認識
師:今天同學們上完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最后,請大家回過頭來看一下,我們今天的會場大約有多少人?
師:今天這個會場坐滿了,大約可以坐六千人,現在你們有所了解了嗎?這就是我們今天認識的萬以內的數。
(板書:認識)
四、深化拓展
數字游戲(作業)
以一萬元人民幣的不同拿法,讓學生感知萬以內數的大小,深化理解萬以內相鄰計數單位間的進率,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比的意義這節課是開啟課。是比和比例這一單元的知識核心,對以后的學習有深遠的影響。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六年制第十二冊第47~48頁,是該單元的開端。講好本節課,可以影響一大面,使教師一開始就掌握教學的主動。比的意義是由除法發展而來的,與除法,分數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正因為如此,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理解并掌握比的意義,學會比的讀寫方法,比的各部分名稱;會求比值;能理解比和除法、分數的關系;向學生滲透轉化思想。
教學重點:掌握比的意義。
教學難點:把兩種量組成比以及在此基礎上,進行求比值。
教學關鍵:理解比和除法的關系。針對上述教學目標,可對教材做如下處理:
一、復舊遷移,導題定向復舊遷移。
主要抓住新舊知識的最佳連結點。即:復習了用除法計算的應用題,為知識的遷移。為學習比的意義平坡架橋。然后由除法轉化為另外一種比較兩種數量的方法,自然導題定向,提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具體做法是:
1.回答:
(1)分數和除法有什么關系?
(2)除數能否為零?分數的分母能否為零?
2.列式解答:(生口述,師板演)
(1)一面紅旗,長3分米,寬2分米。長是寬的幾倍?寬是長的幾分之幾?
(2)一輛汽車,2小時行駛100千米。平均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3)引入新課剛才復習的這兩道題(指板演),都是兩種數量進行比較,都是用除法進行計算的,同學們掌握得很好。但是,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兩種數量進行比較,還有另外一種方法。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板書比)這節課我們要懂得比的意義,會求比值。(板書比的意義)
二、探索發現,總結規律
探索發現,是指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變重講輕練為邊講邊練,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多種感官參加學習數學知識的活動,實現兩次飛躍:一次是從感性到理性的飛躍;一次從理性到實踐的飛躍。比如,教學比的意義的時候,要分如下三個層次進行:
1.教學比的意義,比的讀寫方法,比的各部分名稱。
(1)比的意義同學們準確地回答了復習題2中的第1題,用32求出了長是寬的幾倍,這是用除法表示長和寬的關系。32也可以寫成3比2(板書3比2),表示長和寬的比。問:誰和誰的比是3比2?(長和寬的比是3比2)。32可以表示3比2,23可以表示幾比幾?(2比3),表示誰和誰的比呢?(表示寬和長的比)。結合第2題,問:1002可以表示為幾比幾?
表示誰和誰的比?(100比2,表示汽車所行的路程和時間的比。)同學們注意觀察這兩個例子,誰能說一說什么是比?(答略)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概括出: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板書)指名讀、齊讀比的意義。
(2)比的讀寫方法除法的運算符號是除號,表示比的符號是什么呢?是比號,寫作:(板書),讀作比。3比2可以寫作3∶2(板書)讀作3比2。問:2比3,100比2同學們會寫嗎?讓一名同學到黑板上寫,其他同學動手在桌子上寫。
(3)比的各部分名稱∶是比號,讀作比。比號前面的數叫做比的前項,比號后面的數叫做比的后項。比的前項除以比的后項,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板書如下)3......前項∶......比號2......后項=32=1......比值12
(4)練習(看幻燈銀幕)
①說出比的前項、后項和比值。4∶7=47=479∶5=95=14513∶9=139=14915∶29=1529=1529②填空。a.把80本書,分給4個班級,平均每班分到()本書;圖書的本數和班級數的比是()。b.學校開運動會,六年一班有10人參加賽跑,7人參加跳高比賽。這個班參加賽跑和跳高的人數的比是()。(5)通過上面兩道題的練習,你知道寫比時要注意什么嗎?小結:寫比時,要注意誰比誰,誰是比的前項,誰是比的后項,次序不能顛倒。
2.教學求比值的方法。
(1)問:什么叫比值?(略)比值的定義掌握了,那應該怎樣求比值呢?(用比的前項除以比的后項)。同學們知道了比值的求法,下面就練習求比值。
(2)求比值,并說明算理。32∶85∶2512∶150.8∶37(3)小結:比值是一個數,可用整數、小數和分數表示。
3.教學比和除法、分數的關系。
(1)3∶2=32可見比和除法有著密切的關系,比的各部分相當于除法的什么?(略)(2)分數和除法的關系在復習時同學們回答得很準確,從分數和除法的關系,可以得出比和分數有什么關系呢?(略)結合學生說的比、除法、分數三者的關系,形成比和除法、分數的關系表。
(3)根據比和分數的關系,比也可以寫成分數形式。3∶2可寫作32,仍讀作3比2,不能讀作二分之三。
2∶3、100∶2讓學生寫。
(4)問:比的后項能否為零?為什么?
三、反饋矯正,貫徹始終
是指把系統的某一部分輸出的信息回到輸入部分的過程。這個過程,除了把信息輸送給教師,供教師檢查教學效果外,更是學生自我調控的過程。
那么,反饋矯正,貫徹始終,本節課是指在邊講邊練之后,還要進行綜合練習。綜合練習的內容做到由淺入深。先練習寫比,又練習判斷題,通過正確,錯誤的對比,使學生明確比、除法、分數三者之間的區別,最后安排發展性練習,寫出比并求比值。不但要求寫出兩個直接量的,還要寫出兩個間接量的比,如寫出速度的比。通過這樣的練習,不但讓全班同學吃得好,還讓尖子學生吃得飽。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進一步體會負數的意義。
2、會用正負數的有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知道正負可以互相抵消,會解決正負相差的問題。
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進一步體會正負數表示的是具有相反意義的量,能運用抵消的思想處理數學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游戲感知正負數可以互相抵消。
1、師生游戲
師:同學們,剪刀石頭布的游戲玩過嗎?(玩過)好,我們就來玩玩,誰愿意和我玩?
(師生游戲,其它學生當裁判,并要求做好記錄)
師:誰來說說你的記錄結果,你認為誰贏了?
師:比賽的時候還要給比賽雙方記錄成績,你認為怎樣記錄成績好呢?
(揭示課題)
出示評分規則:勝一局記1分,平一局記0分,負一局記-1分。
【聯系學生實際,創設情境,體驗負數在生活中產生的必要性,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能動性。】
(師生共同記錄比賽成績)
師:現在我倆的得分分別是多少?
師:你是怎樣想?
生:+1和-1可以互相抵消?
師:抵消是什么意思?抵消的結果是多少?
2、生生游戲
師:你們想自己玩一次嗎?兩人一組,3局定勝負,必須有一人記錄成績。
(學生活動)
(反饋比賽結果)
3、深入了解抵消的應用
師:如果老師想反敗為勝,你認為老師至少還要勝幾場?
師:這時兩人得分分別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師:除了像+1和-1,+2和-2這樣的數相抵消結果為0,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師:+5和-3,-5和+3還能互相抵消嗎?
小結:意義想反的兩個數,我們可以用正負數來表示,把正數和負數合并起來,我們可以采用抵消的方法進行計算。
【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正負數的意義,理解抵消在正負數計算中的應用,從而使機械的.數學計算變得有趣。教師在數學學習中只是起著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作用。】
二、從時間軸上求正負數的相差數。
(課件出示:天宮神八交會對接)
師:從這張圖片你看明白了什么?
師:你知道太空人兩餐相差多長時間嗎?
師:你還能提出新的問題嗎?
【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有趣、現實的情境,并以別開生面的“神八、天宮一號太空一吻”的場面,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負數所表示的意義,并通過學生自主討論、合作交流、不斷探索以獲得數學知識,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感悟到數學應用于生活,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三、綜合運用知識,解決正負數問題
師:生活中除了贏分和輸分這樣的量可以用正負來表示,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師:正負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很廣泛,只要你用心感受,那么它就在你的身邊。
(課件出示:一個11歲兒童的標準身高150厘米我們把它記作0,想一想你的身高是多少,應記作什么?)
(學生思考后,全班反饋)
出示表格。
(1)完成表格。
(2)求這一組同學的平均身高。
方法一:(150+145+157+155+148)÷5=151(厘米)
方法二:(0-5+7+5-2)÷5+150=151(厘米)
(3)比較兩種方法
(4)仔細比較上面的數據,你有什么新發現?
(5)認識數軸。
【知識的鞏固在情境中不知不覺地進行并具有層次性,由自己的身高引入小組成員的身高,由實際向高引向正負數的記錄,由正負數的記錄又回到實際身高。在求身高的平均數時,通過兩種計算方法的比較體現了正負數抵消的優越性,從而使學生“人人學到有價值的數學”。在兩組數據的比較中,學生主動去思考、去探索,感受到正負數的大小及相差數。可以說習題設計上具有趣味性和可探究性的特點。數軸的引入,重視對學生數感的培養,并形成認知結構。】
四、課堂小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本課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認識分數》中“吃西瓜”一課,主要內容是“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教材P60-61)。
教學目標:
1、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并掌握同分母分數(分母小于10)加減的計算方法。
2、能計算同分母分數(分母小于10)的加減,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通過畫、涂、拼等活動,體會“數形結合”是解決數學問題的重要策略之一。
4、體驗數學活動充滿創造與探索,感受數學的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教學重點:
掌握同分母分數(分母小于10)加減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擺脫對圖形直觀的依賴,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同分母分數相加減的方法。把1化成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數。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分西瓜的故事,想聽嗎?一對好姐弟,他倆既活潑又可愛,又乖巧懂事,經常幫媽媽做事情,一天兩個好孩子又在幫媽媽打掃衛生了,不一會兒就累的滿頭大汗,媽媽說:“孩子們歇會兒吧,媽媽給你們切西瓜。”我們一起來看看切西瓜的過程吧,如果把這個圓看成一個西瓜,熊媽媽把這個西瓜平均切成了8份,姐弟倆高興地吃了起來,不一會,弟弟就吃了其中的2塊,姐姐吃了其中1塊,那小朋友你們知道他們分別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呢?
課件:一個西瓜被分成了8塊,弟弟吃了兩塊,從圓中分出兩個西瓜到弟弟的頭像,再分出一個西瓜到姐姐的頭像上。
師:這里的2/8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么理解這個分數的?
(2/8表示把這個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兩份,就用2/8來表示)最好不說“取”
(1/8表示把這個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一份,就用1/8來表示)
師:那根據剛才的畫面內容,你能提出哪些與分數有關的數學問題呢?
(剩下的西瓜是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
姐姐和弟弟一共吃了這塊西瓜的幾分之幾?
姐姐和弟弟誰吃的多?多多少?)用紙蒙住,學生說一個,取一個。
師:咱們同學真會提問題,這節課咱們就先來研究吃西瓜中遇到的數學問題。(PPT,板書課題:吃西瓜)
二、解決同分母分數加法
師:先來看看他們一共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呢?(PPT展示)你會列算式嗎?
(2/8+1/8,板書)
師:為什么要用加法呢?
(是要把姐姐吃的和弟弟吃的合起來,所以用加法)
師:請你觀察這兩個分數你發現了什么?
(兩個加數的分母都是8)
師:對,我們就把分母相同的分數叫做同分母分數(板書)今天咱們就先來研究同分母分數的加法。
師:那你能試著說說這個算式等于多少嗎?
生:````````````````````
師:那看來大家的意見都等于3/8,那這個結果究竟對不對呢?我們想個辦法,你能用圖形來說明2/8加1/8到底等于多少呢?老師給同桌兩人提供了一張被平均分成8份的圓紙片,同桌進行角色分工,一個當弟弟,一個當姐姐,用斜線涂一涂被你吃掉的那一部分,涂完后,根據你們涂的這張紙片和你的同桌說說2/8+1 /8到底等于多少。開始吧。
生活動并交流
師:完成的同學馬上坐正,那我們剛才通過驗證,你是不是認為2/8+1/8等于3/8?
誰愿意拿著你的作品到前面來說一說你們的想法
(假設:請兩組來說
師:你們是怎么得到3/8的.呢?
生:我們是數出來的
師:你能給大家數數看嗎?
生數
師:那你數的這一份是這塊西瓜的幾分之幾呢?
生:1/8
師:那兩塊呢?
生:2個1/8
師:我們再數數看一共有幾個1/8呢?
生:3個1/8
師:那用一句話來總結你們的過程,那就是:2個1/8加1個1/8就是3個1/8就是3/8。
師:哪一組再拿著你們的作品說說3個1/8是怎么來的?
師:說的真好,同桌再說說3個1/8是怎么來的?
師:全班一起來說說
課件邊展示請學生邊敘述過程
師:那我們再來回憶一下剛才的過程(電腦演示)
把一個圓形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2份是弟弟吃的2個1/8,1份是姐姐吃的1個1/8,合起來就是3個1/8,也就是3/8)
師:結果就是3/8,(板書)
師:解決了問題我們一起來做答(板書)
師:這個問題解決了,現在老師考考你,你能算算2/7+4/7=?
說說為什么等于6/7呢?(2個1/7加4個1/7等于6個1/7)闡述算理
師:同學們這么能干,老師就不信考不到你們,請你口答1/9+5/9等于?2/4+1/4
學生口答
師:這么能干啊?你們是怎么算的,怎么會這么快呢?
(分母不變,把分子加在一起就可以了)
師:哦~是這樣的嗎?我們再來看看,分母不變,分子加在一起。(板書)
師:說的真好,那誰來歸納總結一下,同分母分數的加法到底該怎么計算呢?
(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板書
板書計算過程。
師:注意加號,等號,分數線要對齊,這樣才好看。
師:知道了怎么計算同分母分數的加法,我們再來解決一道問題?
師:一張長方形紙,做小旗用取3/5,做紙花用去2/5,一共用去這張紙的幾分之幾呢?請你自己的在練習本上列式計算。
師:3/5+2/5=5/5
師:有不同的結果嗎?
生:也等于1
師:為什么呢?
(因為5/5的意思也就是整體1)
師:解決了吃西瓜的第一個問題,同學們心里怎么樣,美滋滋的,象吃西瓜一樣甜,那我們解決下面的問題是不是更有信心了?
三、解決同分母分數的減法
師:我們現在來看第2個問題:弟弟比姐姐多吃的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這個問題你能解決嗎?
師:為什么用減法呢?
(求一個數比另外一個數多多少,應該用減法)
師:那再請你觀察這個算式你又發現了什么?
(也是同分母分數)
師:那我們今天還要研究同分母分數的減法(板書)
師:關于這個算式,請同學們獨立思考,用手中的另外一個園片幫助你,想想2/8-1/8等于多少呢?然后在小組內說說你的想法
請一生板演。
請生說自己的想法。
師:跟黑板上一樣的同學請舉手,那我們再來看看同學們的想法(PPT)請一生說
把一個圓形平均分成8份弟弟吃了2個1/8,姐姐吃了1塊,表示1個1/8,從2個1/8里去掉1個1/8,剩下的就是弟弟比姐姐多吃的這個西瓜的1/8
師:誰再把剛才的過程說一說
(2個1/8減去1個1/8還剩1個1/8,就是1/8)
師:2/8-1/8你會算了,那4/7-2/7你會算嗎?
師出題學生口答
師:那同分母分數的減法該怎么計算呢?
(分母不變,分子相減)板書
總結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同分母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知道了同分母分數的加法,分母不變,分子相加。做減法是分母不變,分子相減。那你能用一句話來說說,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該怎么計算呢?
全班說。
四、解決1-幾分之一的減法
師:那我們已經知道了他們一共吃了這塊西瓜的3/8,這時候小熊說了:我們不要吃了,也給媽媽留點啊?,小熊真是個孝順的孩子,那這個西瓜還剩下幾分之幾呢?(PPT)
你會列算式嗎?同樣,迅速把你的算式列在本子上,在小組內說說你想法。
師:你是怎樣列的算式?
(8/8-3/8=5/8,板書)
師:8/8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這個西瓜。
師:還有不同的算式嗎?
(1-3/8)
師:那這個1是什么意思?
師:那么也就是說這個整體你也可以用“1”來表示。(劃等號)
師:那8/8-3/8你會算嗎?
板書結果5/8
師:我們再來看看整個思考的過程
師:(PPT)把這個圓形平均分成8份,取了其中的8份,也可以用1來表示,從中去掉姐姐和弟弟一共吃的3/8,果然還剩下了這個西瓜的5/8
(1就是8個1/8,先把1劃成8/8,8個1/8去掉3個1/8,還剩5個1/8就是5/8)
做答
師:那如果這道題不是1-3/8而是1-4/7又是多少呢?
師:那為什么這里把1劃成7/7而沒有象剛才一樣劃成8/8或者是6/6呢?
師:我們再來看看這兩個算式跟前面兩個算式有什么不同呢?
師:那象這種1減幾分之幾的減法我們該怎樣計算呢?
師:那么也就是說要把1劃成跟減數分母相同的一個分子分母都一樣的分數來計算。這樣其實就是我們已經學過的同分母分數的減法。
師:其實如果孩子們計算熟練了,中間的步驟可以省略不寫。
五、練習
師:看到同學們學的這么開心,我給你們帶來了一些問題,想試一試同學們的實力,敢不敢接受挑戰?
A. 現在我們再來看一組口算題,看算式直接寫得數,(打開書完成)
選其中一道題請學生說想法
注意:3/4-3/4(用圖解釋)
B. 師:這是一條線段圖,認真觀察,現在發生了什么?(PPT線段被平均分成了10份)
接著又怎么樣了?(閃現紅色部分,紅色部分是這段的3/10,閃現蘭色部分,蘭色部分是這段的4/10)
求的是什么?(閃現“?”,算一算一共是這條線段的幾分之幾呢?)
生:在本子上列算式解決,并口答。
師:接下來看下一個線段圖,
師:那你會列算式嗎?
8/9-2/9=6/9
C. 再來看一個線段圖,請生解釋。列算式解決
六、總結
同學們,吃西瓜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最普通的事情,但是我們卻從中學會了很多知識,也發現了一些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同學們真是好樣的,看來只要我們用一雙充滿智慧的,善于發現的研究去細心觀察生活,你會有更多的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設計說明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關于估算的學習目標是“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要落實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充分認識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廣泛應用,認識估算對學生數感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在本課的設計中,首先創設情境,引出問題,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許多問題的解答要用到除法估算來完成。然后讓學生根據已有的估算經驗,自己嘗試著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讓學生對除法估算有一個建構的過程。緊接著讓學生歸納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面對具體情境進行估算,通過對“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多少?”和“多少個紙箱能裝下?”這兩個問題的分析,培養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和父母外出旅游時留心在賓館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多少錢了嗎?
1、課件出示教材29頁例8。 思考: (1)從例8中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要解決什么問題? (2)問題中的“大約”是什么意思? (生根據已有的經驗自由發言,大約就是大概的意思,結果要進行估算,得數不能用“=”連接,要用“≈”連接) (3)鼓勵學生分析題意,獨立列出算式,并說一說這樣列式的`理由。(267÷3) 師強調說明:問題中“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多少錢?”不需要算出準確結果,只需要進行估算,求出近似值就可以了。
2.揭示課題。 這樣的問題該怎么解決呢?這節課我們就應用除法的估算來解決問題。(板書課題)
⊙自主預習,探究算法
1.引發思考。 師:你會估算267÷3的結果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1)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根據學生的匯報進行板書。 ①267≈300 300÷3=100(元) 267÷3≈100(元) 答: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100元。 ②267≈270 270÷3=90(元) 267÷3≈90(元) 答: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90元。(看除數,想口訣) (2)引導學生觀察對比,小組討論兩位同學的解答合理嗎?為什么? ①因為不需要算出準確的錢數,所以兩種結果都是合理的。 ②第二種方法估算的結果更精確一些,準確結果應該比90少,比80多。 (3)總結估算的方法。(課件出示)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估算,一般先把被除數看作與它接近的整十、整百、幾百幾十、幾千幾百的數,除數不變,再口算出結果。 (4)明確:解決同一個問題,如果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就可以采用。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和探究使學生明白,估算時要看除數,想口訣,找到和被除數最接近的整十、整百、幾百幾十或幾千幾百的數,選擇合理的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
2.解決問題。(課件出示教材30頁例9) (1)引導學生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說出題中的已知條件和要求的問題。 (2)問題中的“夠裝”是什么意思? (3)小組合作交流,說出自己的想法,根據學生的匯報進行板書。 ①182≈180,182÷8>20,需要的紙箱肯定超過20個,所以18個紙箱裝不下182個菠蘿。 ②18≈20,20×8=160(個),20個紙箱只能裝160個,所以18個紙箱肯定裝不下。 (4)組織學生對以上的估算過程和方法進行比較。(課件出示) 第一種方法與例8的把被除數看作和它接近的幾百幾十數的方法一樣;第二種方法是把紙箱數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數,再乘每箱裝的菠蘿個數,然后和菠蘿總數進行比較。 設計意圖:教學中,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更多的估算空間和交流機會,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自主探索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30頁例9下面的問題:多少個紙箱才能裝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答)
2.完成教材31頁1題。 教師引導學生掌握估算的一般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3.完成教材31頁2題。 引導學生分析題意,感受估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只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就可以把學到的數學知識更好地應用到生活中。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根據生活經驗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并能夠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位置。
2.能力目標:經歷又根據生活經驗辨別東南西北各個方向的過程和物體所在的方向位置的探索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夠積極參與觀察、辨認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與同伴合作意識和表達交流的習慣,感受數學于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教學重點:
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并能夠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位置。
教學難點:
根據地圖上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培養和發展空間觀念。
解決策略:
合作探究前置作業在操場上辨認東、南、西、北,說說四個方向分別有什么,再記錄下來。
教學內容:
辨認東、南、西、北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問題探究
1.老師明確:太陽升起的方向是東方。
我們面向東方,后面就是西方,是太陽落下去的方向。左方是北,右方是南。
2.學生互相說一說東、南、西、北,并指一指。
3.小組合作:看看東、南、西、北各有什么,
認真傾聽,仔細記憶,邊指邊說,在附頁的記錄紙上把它們記下來,標明方向。
每組派一名代表說一說。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二、體驗感悟
三、總結
1.地圖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順序繪制的。
2.在教室里辨認東、南、西、北,并填空。你面向方。
門在方。黑板面向著方。你的左方是方,右方呢?后方呢
3.游戲。三人一組,一人說要求,一人做,另一人裁決是否正確。例:甲說:請你面向東。乙就按要求面向東。丙看看乙做得是否正確。
3.介紹指南針。(1)、出示指南針。告訴學生指南針是辨認方向的能手,不管把它放在什么地方它總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有了它,人們就不會再迷失方向。(2)你們知道這神奇的指南針是哪能個國家發明的嗎?(中國,指南針是我們的祖先在20xx多年前發明的`)
回家后觀察你家的門朝哪個方向?
課下搜集辨別方向的方法。
想一想,填一填。
小明面向北方站著,他的后面是方向,左邊是方向,右邊是方向。
小華面向西站著,她的后面是方,她的左邊是方,她的右邊是方。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還需要在哪方面努力?你的同桌呢?
學生總結。課題
辨認方向
教材簡析:
知道東南、東北、西南、西北
學生在上節課已掌握東、南、西、北四方向知識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教材第81頁例3、例4,練習十六9---14題。
教學目標:
1、經歷交流、討論、練習等學習過程,理解方程的含義和等式的性質,根據等式的性質正確熟練地解方程。
2、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及列方程解決問題的步驟,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找出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能根據題意正確地列出方程,解答兩、三步計算的問題。
3、能根據問題的特點選擇恰當的方法來解答,進一步培養分析數量關系的能力,發展思維。
教學重點:
理解方程的含義和等式的性質。
教學難點:
較熟練地解簡易方程,并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復習
1、什么叫做方程?(方程是含有字母的等式。)能舉幾個是方程的式子嗎?
2、什么叫做方程的解? (使方程兩邊左右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
3.解方程的依據是等式的性質: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加或減去)相同的數,等式的大小不變。
4、出示例3 學生交流。
5、出示例4 學生交流。
二、創設情境,引出知識
1、出示:學校組織遠足活動。原計劃每小時走3.8km,3小時到達目的地。實際2.5小時走完了原定路程,平均每小時走了多少千米?(列方程解應用題)
解題過程
解:設現在平均每小時走了x千米。
2.5x=3.83
2.5x2.5=11.42.5
x=4.56
答:平均每小時走了4.56千米?
2、提出問題
這是我們熟悉的列方程解決問題,用方程解決問題是我們解題的一種方法。請你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自主梳理有關代數的知識。
三、分析知識建立聯系
(一)學生匯報各類知識
小組匯報知識,要求按照由淺入深的順序匯報,邊匯報教師邊完善,同時進行板書。
(二)解方程與方程的解
1、具體知識
4.56是方程的解,而求這個解的過程就是解方程。
方程是含有字母的等式
補充提問:能舉幾個是方程的式子嗎?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8-24
小學數學教案08-22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小學數學教案08-27
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案03-16
《左右》小學數學教案04-01
【熱】小學數學教案07-20
實用的小學數學教案07-25
小學數學教案模板07-29